听关于质量问题的案例有感

2024-04-19

听关于质量问题的案例有感(共11篇)

篇1:听关于质量问题的案例有感

听关于质量问题的案例有感

《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研究与应用》,初一看这个题目,就觉得肯定是很难懂,与实际没有任何联系的课程。但是,杨老师的第一堂课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杨老师首先将自己介绍了一番,并告诉我们很多成功的经验及激励的话语,尤其是关于“四个人”的分析。之后给我们讲的几个案例,让我至今难忘,让我们意识到“质量”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性。

海尔集团砸冰箱的案例让我们意识到中国人的质量意识真的很缺乏。很多时候我们就觉得得过且过,却未料到就是自己的那一个小小的“懒惰”,那一个小小的“自以为没事”,那一个小小的“粗心大意”却有可能给公司或者他人造成巨大的损失。这种意识貌似已经根深蒂固,为了让他们的员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的厂长毅然决定砸冰箱以唤醒员工的质量意识。这确实是一个双赢的决定,一方面唤醒了员工的觉悟,及时召回问题冰箱也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敬佩。

汶川地震的案例中,北川中学楼和那所希望小学的教学楼的对比图,也让我们异常的震撼。同是教学楼,经历同样的地震,结果却是一个成了废墟,一个完好无损。北川中学教学楼建造所存在质量问题,留给了我们很多的遐想,也许是负责人克扣经费,或许是建造商偷工减料,还有可能….不管怎样问题出现了,这不得不让我们痛心,中国的质量问题。总是有那么些人,为了自己的一点点儿利益,不顾他人的安危。我的心中悠然升起一句话:“质量就是生命,请珍惜生命,重视质量。”

离看那些案例已经有几天,但是我的心却一直在思索,追想着自己的所行。很多时候,当我们看到那些不重视质量的人,不珍惜别人生命的人,都会特别的痛恨,却从未想也许自己就是那样的人。多少时候,我们做事都是为了应付过关,都是为了能偷个懒,耍个小聪明,占个小便宜,却未想到也许这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麻烦后者伤害,这些真的需要我们去深思,不要做自己讨厌的人。

质量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质量需要动态的持续改进;

质量就是品格与生命(尊严)。

2012-2-25

《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研究与引用》P1

篇2:听关于质量问题的案例有感

听李老师的成长案例,收获很多,感触最深有两点:

一、爱的教育

从李老师的案例和著作处处可以体会到一个字:“爱”。有对事业的热爱,她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到白发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于教育事业,不断的学习、思考,引领着年青人。没有对这份事业执着的热爱,哪来这样的坚持与成就;有对学生的热爱。李老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儿童,把整个心灵都献给了孩子们。她把自己的全部追求跟儿童的喜怒哀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儿童的成功、进步和健康成长而感到欢乐和幸福,为儿童的挫折、反复和遭受不良影响而感到痛苦、焦虑和不安,她用自己的一生去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教育体系——情境教育。

二、坚持不懈

篇3:听关于质量问题的案例有感

笔者将就多年来对质量纠纷问题的调查、处理与分析工作进行总结归纳,选取部分与住宅主体结构安全性有关的质量纠纷进行案例分析,供参考。

1 投诉案例一:施工质量局部缺陷的案例分析

下述工程为笔者2008年处理的一起质量纠纷,该工程位于怀柔区某商品小区内,其主要投诉内容为业主在使用过程中房顶漏水从而发现楼板出现裂缝,业主对工程质量提出质疑。

1.1 工程基本情况

该工程于2006年4月开工,2007年8月竣工,地上6层。被测3层1~2、A~C轴顶板设计楼板厚度110 mm,底面设计配筋:平行于字母轴方向Φ10@200,平行于数字轴方向Φ8@150,保护层设计厚度为15 mm。

1.2 裂缝分布情况及裂缝宽度检测

通过现场观测,3层1~2、A~C轴区域顶板,其上表面及下表面裂缝分布情况详见图1、图2。

1.3 裂缝分布情况

检测前3层1~2、A~C轴顶板下表面和4层1~2、A~C轴底板上表面已剔除掉了部分抹灰层,露出顶板上下表面结构面。对顶板上下表面结构层裂缝进行观测,结构层上的裂缝宽度见表1。

通过现场在4层1~2、A~C轴区域底板上表面进行淋水试验,其下表面裂缝的相应位置处出现渗水痕迹,表明裂缝已沿楼板厚度方向上下贯通。

1.4 现浇构件配筋情况(表2)

1.5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表3)

1.6 裂缝性质判定

通过对被测裂缝形态及其相关检测数据的分析可知:该小区8号楼3层1~2、A~C轴顶板底面和4层1~2、A~C轴底板上表面相对应位置区域出现的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收缩变形产生的,属于非受力裂缝。

就上述裂缝而言,尚不影响构件的承载能力,出于对构件使用功能和耐久性的考虑,建议对该小区8号楼3层1~2、A~C轴顶板下表面和4层1~2、A~C轴底板上表面出现的裂缝进行有效处理。

2 投诉案例二:影响构件承载安全的案例分析

下述工程为笔者2009年初接触到的一起质量纠纷,该工程位于怀柔区某商品小区内,其主要投诉内容为业主在装修过程中发现卧室楼板中部有一条后浇带,该后浇带质量问题严重,故业主将此工程质量投诉到笔者单位。

2.1 工程基本情况

被投诉房间为此小区某楼3层B~F轴间、2-14~2-15轴间,顶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后浇带处为C35。顶板设计厚度为120 mm,浇注日期为2007年9月,拆模日期为2007年10月。该顶板后浇带为现场搅拌混凝土。

2.2 现场勘察结果

经现场观测,3层B~F轴间、2-14~2-15轴间顶板中部为混凝土后浇带。后浇带宽约750 mm,后浇带测试区域长为从B轴向F轴方向3 000 mm,基本位于顶板中部位置。

经现场目测,该顶板后浇带下表面疏松现象严重,现场随机选取跨中灯口处及两侧5个测点,将下表面疏松层剔除,测量其疏松层厚度。测点处疏松层厚度见表4;现场照片见图3~图4。

2.3 分析说明

经现场勘查,3层B~F轴间、2-14~2-15轴间顶板中部混凝土后浇带宽约750 mm,后浇带测试区域长为从B轴向F轴方向3 000 mm,基本位于顶板中部位置。该顶板后浇带下表面疏松现象严重,跨中位置下表面疏松层厚度达70 mm。

经分析,该现象属于外观质量严重缺陷,对顶板的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

住宅工程质量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在相关各部门都在积极的工作,努力提高住宅工程质量,相信在全社会不同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住宅工程质量会越来越好,这样的质量纠纷会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

[1] 王铁梦,著.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4:听关于质量问题的案例有感

关键词:社会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冲突;自我调节

一、案例基本情况

(一)来访者一般情况

廖XX,女,1987年9月13日出生,汉族,XX大学三年级学生。姐弟3人,行1,身高大约1.61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联系方式:略。父亲为教师,母亲待业,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神经症,家族无精神病史。

首次来访时精神行为状况:来访者一个人前来咨询,衣着整齐,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准确;情感活动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相协调,情绪低落;接触主动,说话处事节奏平稳,能详细描述自己的感受,自控能力较差;自知力好,能够认识到自身长期以来不良情绪体验的变化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逻辑思维正常,求治心切。

(二)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主诉:因恋爱问题出现自卑、焦虑2个多月,近期加重并伴有头痛、失眠、注意力差、学习效率低、好发脾气等现象。

(三)心理师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4个月前男友提出分手时曾出现过自卑、焦虑的症状,由于贫血、身体不好等多种原因两人没有分手,经朋友及同学的安慰,其症状很快得以缓解。2个月前发现男友暗自跟其他女生交往,害怕男友再次跟自己分手和希望获得爱情的愿望发生矛盾,另外面临第二次等级考试的压力,产生了心理冲突,再次出现自卑、焦虑的症状。

近期症状加重,并伴有头疼、失眠等躯体上的症状,朋友劝解自我开导均无效,痛苦不堪,前来咨询。

(四)来访者背景资料

通过摄入性会谈,来访者陈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目前的现状。

1.个人成长的自我描述

廖某从小接受着传统的家庭教育,在家排行老大,有弟妹各一人。父母事事要求她为弟妹做好榜样,因此她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小好强,学习自觉,兴趣爱好较少,很少与同学玩耍、做游戏,小学、中学在学习上很努力,是家长、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同学心目中的好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父亲因对母亲不很满意,对母亲的态度十分冷淡,她对父亲的这种做法很不满意。加之父亲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父女关系十分紧张。平时跟母亲相处得多一些,跟弟妹的关系还不错,自信、独立、追求完美是她的主要个性特点。

2.一般现状的自我描述

自述:我是一名大三学生,与男朋友交往已经快两年了。感觉相处得还是比较好的。四个月前男朋友突然提出分手,说“两人的缘分已尽,再处下去也不会开心。”这件事对我的打击很大,感到非常的委屈、自卑和困惑。后才知道原来是男友外出比赛时看上了同专业的小师妹。而且对方从各方面来讲都不如我。当时情绪低落到极点。虽然后来因为身体原因生病住院,男友又表现出很关心的样子,并发誓跟那女生一刀两断,最终两人没有分手。但是,自认为男友对自己没有以前好,这学期开学(2个月前)他没有去车站接我,我自己带了很多行李(又赶上例假),觉得很委屈,他以前不是这样子的。我很喜欢他,不想和他分手,也特别想他对我好些。后来,同学告诉我看到他和另一个女生去溜冰,当时就呆住了,心里感到很委屈,害怕。他怎么能这个样子?问他也不做解释,有时就干脆躲着不见我。本想着快英语六级考试了,把这感情的事先放一放,可我现在上课不能集中精力,记忆的东西刚背会一会儿就忘记,感到很有挫败感。晚上怎么也睡不着,白天没有精神,注意力更难集中。其实我很想这次能考过(上次就差了几分),可是这个样子根本不可能通过,对自己一点信心也没有,真是没有用!我感到前途渺茫,对自己也十分的失望。最近两周更加心烦气躁,情绪不稳,不愿与同学有过多的交往,看什么人都不顺眼,好冲动,一点小事就容易失去控制,有时还自己哭,感到很疲乏。(以上内容根据来访者口诉整理)

二、咨询问题的归类及诊断

(一)对是否精神障碍的基本判断

依据上述来访者的资料,根据郭念锋教授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来访者的主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内心感到痛苦焦虑,能主动寻求帮助;其症状表现出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保持相对稳定性;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

(二)心理问题的归类或诊断,诊断依据与鉴别

根据精神检查和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来访者个性好强,智力水平正常;与咨询师谈话时目光热切伴紧张、焦虑;情绪低落且不稳定。对自己的状况有客观的评价。未发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下面从社会学、心理学、医学这三个纬度进行对来访者心理问题进行归类诊断。

1.社会学分类层面

(1)恋爱婚姻与家庭问题;(2)人际关系问题;(3)学校学习与适应问题;

2.心理学分类层面

(1)情感(绪)问题;(2)认知问题;

3.医学分类层面

(1)根据CCMD-3,来访者心理行为症状不足以满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根据许又新的神经症评分标准小于6分,故也可以排除神经症。

(三)严重程度

依据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划分,廖某的心理问题属于严重心理问题,具体诊断依据如下:

1.该来访者自从男朋友第一次提出分手后,其痛苦的情绪体验是正常的反应,由于廖某从小有争强好胜的性格,但没有经历过大的失败和挫折,在面临失恋打击后,自我意识修正能力不强,特别对男友看上不如自己的小师妹耿耿于怀,自我评价走向一个极端;以至于后来男友没有去车站接自己却和其他女生去溜冰以及在学习中的不顺利所出现的心理问题都具有现实意义。

2.第一次和男友虽然并没有分手并很快消除了不良情绪,但其的认知观念发生了偏差,但这次听说男友与其他女生交往和考级问题时,导致其不良情绪的再次发生,症状持续2个多月。

3.反应强烈,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有泛化现象,如人际关系交往减少;在宿舍因心情烦躁有时会和同学发生冲突;出现睡眠问题,学习受到影响,痛苦无法自行解决;没有器质性病变。

4.来访者目前的情绪症状对其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反面已经产生轻度的影响。

(四)心里测查结果

1.SDS标准分59分解释:轻度抑郁

2.SAS标准分55分解释:轻度焦虑

根据测查结果可以看出,来访者情况不足以满足焦虑症条件。

三、心理师对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生物学层面

求助者为女性,21岁,正处于青年时期。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感染、高热抽搐、昏迷史;无严重头部外伤史。近一周来访者出现的头痛失眠、头痛、失眠、注意力差等症状主要是由于思想压力过重造成的,以至于影响到学习效果。

(二)社会与环境层面

依据埃里克森的理论,恋爱和婚姻是青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正因为来访者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而是采取消极的态度,产生了心结,自我评价走向极端——自卑,以至于再次出现感情危机时陷入了痛苦、苦闷之中。当来访者面临等级考试时,上次考试的失利本是个正常现象,但来访者并没有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这不但影响到学习,也应影响到社会交往方面,社会主动性降低,同时也影响到跟宿舍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

(三)心理原因

青年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到成熟的重要阶段。由于来访者的自我意识发展不够稳定,自我意识修正能力不强,当来访者面对男友提出分手所引发不良情绪时,加上其性格特点,认知观念产生偏差。来访者消极被动的处理恋爱问题,没有树立合理的恋爱观,但此再次面临感情危机时,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担心失恋的恐惧而产生的心理冲突再次被激化,与此同时担心等级考试不能顺利通过,其错误的认知观念被进一步强化,不良情绪症状不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以至于出现了泛化现象,社会功能也轻度受损。求助者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四、咨询方案与知情同意

(一)咨询目标的制定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协助其合理分析情感危机的原因

(2)纠正其对情感问题所产生的错误认知信念

(3)学习掌握ABC理论,针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行分析,逐步减轻焦虑、自卑的不良情绪症状,改善睡眠状况

(4)探讨如何正确面对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

2.远期目标和终极目标

在消除来访者不良情绪体验这一远期目标的同时,帮助来访者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分析、判断自己的认知观念,修正错误观点,强化合理的信念,以达到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重返实现人的潜能,习得健康有效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人格的完善这一种终极目标。

(二)咨询方案制定所依据的理论及采用的治疗方法

咨询方案的理论依据主要是认知心理学理论,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以达到帮助其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目的。

(三)拟实施的步骤

合理情绪治疗方案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

任务目的:咨询师让来访者对合理情绪疗法有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咨询一次)

第二阶段:领悟阶段

任务目的:让来访者更深层次上领悟引发起不良情绪的根源所在,学会区分合理与不合理的信念。(咨询一次)

第三阶段:修通阶段

任务目的:主要运用于不合理信念辩论、家庭作业的方法和技术,使来访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和消除。(咨询三次)

第四阶段:再教育阶段

任务目的: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帮助来访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新的反应模式,以减少生活中的情绪困惑倾向。(咨询一次)

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协商制订咨询方案,在开始实施方案时征求来访者的同意,向来访者说说明治疗效果取决于其配合程度,并指明在咨询过程中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每周会谈一次,一次50分钟。(治疗历时6周,主要过程见附件记录)

五、咨询效果评价

1.来访者的主观感受

心情开朗了许多,慢慢感觉到自信又回到自己的身边,学习积极主动,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缓和了很多,心态也逐渐平和,恋爱观有了很大的转变。在宿舍中也不乱发脾气,关系融洽。

2.心里测查结果对比

SDS:48分 解释:正常

SAS:46分 解释:正常

3.咨询师的评价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基本掌握了合理情绪疗法基本原理,能够很好的运用分析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认真完成家庭训练作业,咨询结束时来访者以往的不良情绪体验基本消失,治疗效果较好。SDSSAS测查结果标准分趋于正常范围内验证了治疗的效果。

六、总结

1.需要改进和肯定的方面

咨询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咨询技术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经验总结

虽然在咨询开始阶段,咨询师已经同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可是仍然会出现阻抗现象。这就要求咨询时及时准确地分析产生阻抗的原因,同时咨询时要灵活机动调整谈话的内容和方式。另外,要很好地掌握识别和处理移情,为尽量避免来访者移情与依赖的发生,在每次会谈中或咨询关系正常结束时,提早让来访者做好思想准备。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篇5:听关于质量问题的案例有感

经开五小 杨海涛

2013年3月30日,我有幸到参加了在滇池路嘉斯特酒店举行的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展示活动。在这一天的培训中我听了曲靖市第二小学刘平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等量代换》及说课,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徐斌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量代换》及专题讲座。

这是我第二次听数学特级教师徐斌老师上课,徐斌那从容不迫的大家风范、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先进课改理念与课堂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教学例1时,出示问题后,让学生“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或大杯”与“720毫升果汁倒入1个大杯和6个小杯”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从而感受到假设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接着让学生根据提供给他们提纲进行合作探究充分交流。这样,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经历了整个问题解决的全过程,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同时徐老师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层次内容之间有效的联系与综合,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徐老师教学环节处理也很成功,各个板块之间的衔接自然。板书也非常的清晰,并且把几种替换的问题进行了比较,让学生看的更清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教材安排的例题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三分之一”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

徐老师在这节课中有以下几个亮点:

第一:课前活动环节的这一过程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到了运用替换的优势所在,顺势不留痕迹为后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教学方式的呈现变得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活动中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另外教材要求教学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的两个例题,经过尝试、指导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的替换,从变换例题的条件入手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认识和使用“策略”的过程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策略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徐老师的思路是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如何进行替换,与同伴的协助下完成替换的操作过程,然后让学生来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替换的过程,使他们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

篇6:工业企业电能质量问题诊断案例

一、前言

电能质量在近几年已经成为广大供用电各方日益关注的问题, 特别是拥有大量敏感电气设备的电子制造业、设备生产厂、纺织业、食品业、造纸业、化工业、冶金业等。工业用装置和设备, 包括微处理控制装置和电气装置, 除了断电外, 对各种类型的电力扰动也很敏感 (工业电路示意图见图1) 。对这些用户来说, 电能质量和扰动特性的测量是很重要的。

引起电能质量扰动的因素通常有负载转换、系统故障、电动机启动、负载变化、非线性负载、间断性负载以及电弧炉。这些因素可造成许多扰动现象, 如冲击、低功率因数、电压骤降、谐波畸变、断电、闪变以及信号电压等。

电能质量测量分析是发现引起电能质量扰动的重要一环, 可以用来确定设备误动作的原因。电能质量测量分析的内容包括日期、时间、受影响设备清单、各电能质量参数值, 精确的信息可以为解决方案提供有用的线索。电能质量测量分析仪能快速、系统地显示这些有用的信息。下面就通过两个具体的电能质量案例, 讨论如何分析工业企业的电能质量问题。

二、案例分析

1. 案例一:三相马达的故障

某企业有一个大型的三相马达, 在使用的3年中, 每年都要出现两次故障, 企业找来了供电企业和马达的制造商, 但是双方都互相推诿, 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此用户外请了一个独立的集成商, 为马达供电系统进行了一次电能质量测量, 以确定马达故障原因。

(1) 测量

首先将Fluke 434手持式三相电能质量分析仪连接到为马达供电的电路中, 按下View Config (查看配置) 按钮。仪表上所显示出的配线图证明, 电路连接正确, 配电类型为三相三角型。然后按下Scope (示波器) 按钮, 观察三相的波形和数字读数值。根据显示的数值之间的差进行判断, 确定在相线之间存在不平衡问题 (见图2) 。

为了收集更多的信息, 将数字读数切换至电压、电流、频率档。该屏幕上所显示的电流读数更高, 且不平衡 (见图3) 。

将显示切换至三相不平衡档, 检查了电压和电流值以及矢量图, 查看马达是否在可接受的极限范围内运行 (见图4~6) 。

最后, 为全面起见, 从菜单中选择了谐波功能, 以确认谐波是否是造成问题的原因之一 (见图7、图8) 。

(2) 数据处理分析

从不平衡测量中可以看出, 不平衡引起了非常大的相电流。又检查了马达的技术指标参数, 确认相电流超出了马达的额定值。通过观察三相的数据, 跟踪到电流不平衡是由于一个相电压的过载造成的。

进一步检查发现, 在3年前安装设备时曾将车间所有的单相负载都连接至同一根相线, 这引起了电力系统的明显电压三相不平衡, 使导线和马达绕组的工作温度升高, 造成事故。

(3) 结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应将车间的单相负载在三相之间进行平衡分配, 降低总的电压不平衡度, 从而降低了马达处的电流不平衡。

2. 案例二:网络集线器的故障

一台工业设备和一个网络集线器存在着通信故障。在初步检测的数据收集阶段, 将设备故障现象和端口故障归结为集线器设备安装。在设备公司费尽周折设置了全部的硬件和软件选项后, 怀疑与设备供电的电能质量问题有关, 于是利用Fluke 434三相电能质量分析仪检查是否为电能质量问题引起的故障。

(1) 测量

在将Flukl 434连接至为集线器提供电源的支路后, 观察配置屏幕 (见图9) 中的图表, 检查连接是否有误。然后按下了Scope (示波器) 按钮, 并观察到异常的大零线波形信号 (见图10) 。检查屏幕顶端的数字值, 发现零线电压非常大, 约为23V, 表明可能是零地问题。为了进一步确认, 将分析仪切换至V-A-Hz屏幕 (见图11) , 并再次检查了电压信号, 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按照标准的电能质量惯例, 开始在支路上查找接地问题。

(2) 分析

顺着支路一直检查到接地插座, 没有发现接地导线。这不仅会引起电子设备的故障, 而且对人和设备都存在危险。将设备接地后, 设备工作正常。

在检查支路的同时还发现该电路是由一个通用的配电盘提供电源的。由于集线器比一般设备需要更高质量的电能, 所以应该检查一下配电盘上的电压骤降和骤升信号。为此, 按下了Monitor (检测) 按钮 (见图12) , 并将记录时间设置为24h。在最初的15min之后, 虽然按下了趋势绘图功能, 仪器后台仍然保持连续记录 (见图13) 。在进入记录时段的很短时间内, 就观察到线路上的骤降现象。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 又按下事件表按钮, 检查数字读数值, 并观察到了支路上更加明显的电压骤降现象 (见图14) 。

很明显, 配电盘在为大的负载提供电源, 很可能是一个或多个设备的大型负荷。这就意味着集线器受接地的影响承受高电压, 而受骤降的影响承受低的电压, 这两项问题导致集线器工作不正常。

(3) 结论

由于在支路上重新进行布置, 需要一定的费用和时间, 工厂决定在集线器电源的前端增加一台UPS (不间断电源) 。由于支路上的其他设备并没有造成骤降, 所以也没有采取其他措施。

三、结语

篇7:看(听)话教学有感等

看话教学要求耳聋学生通过说话人的口型,正确了解对方语言。耳聋学生在学发音、学说话的时候,看话教学就已经开始了。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个别学生对读不感兴趣,不愿意读也不会读,于是我便采取各种方法鼓励他们读,以激发学生练习发音的积极性。在读词汇时,先让学生看懂词语口型,然后再做发音练习,直至口型和发音都准确为止。在教生字时,先讲发音部位和方法,教师先发音,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口型发音。学生每发音一次我都示范发音动作,让学生反复看口型,并画图向学生讲清舌在口内的位置和舌的活动情况。如发现学生发音时口型在口内的位置不正确时,就及时纠正,直到读准为止。在读句子时,我就放慢速度反复诵读,对长句以及比较复杂的语句,用手语势及形象动作辅助的方法,帮助学生看懂句子内容,均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让学生听看结合的方式,为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听懂教师的有声语言(因为不可能经常处于高声说话状态)。我们利用语音训练器,对学生进行看话教学。因我班只有一台语音训练器,所以我就把有残余听力的学生安排在前排座位,针对学生残余听力的不同情况,进行听话训练和个别辅导。在教学时,随时让学生轮换带上语音训练耳机,其他同学可借助训练的扩音器进行听话。如:我班何华同学,学习一直很好,但从这学期入学以来发音没有声音,只是口型正确。经过一系列看听训练,如今他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能一边看课文一边朗读。即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在看听话写句子中,也是这样进行训练的。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看(听)话教学要想取得成效,一是贵在坚持,二是多听多说。每次考试学生在看(听)话这部分考试成绩是比较理想的。现在,我班7人都能比较正确地发音,而且看(听)话能力也在不断提到。

今后,我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看(听)话教学经验,为耳聋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耳聋学生从无声的世界中走出来,能和健全人进行一般性的语言交流,为他们立足社会成为残而不废的有用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 武之华)

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祁秀丽 李桂杰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长处,也有短处。班主任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为学生成长创设一个理想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在被欣赏的幸福感中时时摘取“成功的小花”。

俗话说:五个指头不一样齐。班上有几个学习、纪律都比较差的发展不平衡的学生,这是正常现象。但不管怎样,即使是最差的孩子也有优点。如果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就必定能从他们身上发现美好的东西。有一回,两个最差的学生被叫到办公室,然后让他们每人都找自己的优点,他们说没有优点。教师说:“不可能,我都已经替你们找出两条了”。后来有个学生红着脸说,“老师,我学习不好,只考了9分”。老师说“你一上课不听讲,二不写作业,三不看书还能得9分,这是天赋啊”!自那以后,那名学生还真来劲了,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在一次批作文时,打开一本一看,只见一页纸上只有两行多一点的文字,还又涂又改的。此时,做为教师没有责骂而是写下批语:从你那又涂又改修正自己作文的行为中,看得出你是一个愿意通过努力提高自己能力的好孩子。老师让学生在不足之中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并体会到了老师对自己的真诚和尊重。

赏识孩子,就是要走进孩子的心中,敢于接受孩子的差异。孩子心中有一个全新的世界,只要我们放下成人的“架子”,就会发现那里是多么丰富有趣。

一天中午,刚走进办公室就听人说,本班教室的两块玻璃黑板昨晚被风刮破了。按照学校制度,谁损坏谁赔偿,当事人要受到处分,并在“文明班级”评比中扣分。这时就找到昨天值日负责关窗的一名女生。她怯生生地对老师说:“当时教室里有两只蝴蝶,赶来赶去总有一只飞不出去。我只好开了一扇窗户,好让它飞出去。想不到风刮破了玻璃……”小女孩说着眼眶湿了,她接着又说:“打破的玻璃我会赔偿的”。老师这时没有责怪她,而是当着大家的面表扬她幼小的心灵充满了爱,并表示由老师掏钱赔这两块玻璃。尽管这么说,第二天这名同学还是拿来了钱,要求承担赔偿责任。事后,老师买了奖品,并在上面写着“赠给爱心天使”,这名学生激动得热泪盈眶。由于老师的赏识,孩子的“过失”得到了宽容,“爱心”得到了维护,在她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关爱的种子。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做为教师,我们不妨用两只眼睛去看学生:睁大一只眼睛去发现他们的长处,眯缝一只眼睛去看他们的不足。

篇8:听关于质量问题的案例有感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就数学教学中线段中点坐标问题教学设计方案让学生亲历规律的发现与自主探究、综合运用过程,谈谈教学感悟与思考.

1 创设情境,布疑激趣

例1在图1中,已知线段AB,CD,其中点分别为E,F.若A(-1,0),B(3,0),则E点坐标为______;若C(-2,2),D(-2,-1),则F点坐标为______.

解(1,0);(-2,).

例2在图2中,已知线段AB的端点坐标为A(a,b),B(c,d),求出图2中AB中点D的坐标(用含a,b,c,d的代数式表示),并给出求解过程.

解过点A,D,B三点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D',B,,则AA'∥BB'∥DD'.

因为D为AB中点,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

所以

即D点的横坐标是

同理可得D点的纵坐标是

所以AB中点D的坐标为

设计新题型,从特殊情况入手,从条件出发,通过观察、试验来探路,研究简化形式,保持了线段中点本质的特殊情形,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

2 提出猜想,归纳规律

例3尤论线段AB处于直角坐标系中的哪个位置,当其端点坐标为A(a,b),B(c,d),AB中点为D(x,y)时,x=______,y=______.(不必证明)

解析通过上题的剖析,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如下规律:.从特殊情况到一般规律,将学习的重心从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寻找规律转化,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形式更新为主动获取知识的自主探究、自觉寻求规律.

3 延伸拓展,寻求解法

例4在图3中,一次函数y=x-2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交点为A,B.

(Ⅰ)求出交点A,B的坐标;

(n)若以A,O,B,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利用上面的结论求出顶点p的坐标.

解析(Ⅰ)由题意得

解得

即交点的坐标为A(-1,-3),B(3,1).

(n)以AB为对角线时,由上面的结论知AB中点M的坐标为(1,-1).

因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所以().M=OP,即M为OP的中点.

所以P点坐标为(2,-2).

同理可得分别以()A,()B为对角线时,点P坐标分别为(4,4),(-4,-4).

所以满足条件的点P有3个,坐标分别是(2,-2),(4,4),(-4,-4).

将所求问题与熟知知识的信息相类比,进行多方位的联想,将线段中点坐标公式的结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引申、推广,由已知探索未知,由旧知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4 亮点展现,教学感悟

4.1 情境新颖,呈现自然

本案例探究的问题新颖,既能体现“数”的运算性质,又具有“形”的直观特征,它是“数”与“形”相互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深刻揭示出了线段中点的位置关系与中点坐标的数量关系,线段中点问题是学生熟悉的,易于接受,使几何问题代数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中点坐标公式的探究与发现比较新颖,问题结构浑然一体,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4.2 设问丰富厚实,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本教学案例设问以问题串形式设问,数学探究思维层层推进,设问活泼多样,感染力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对于理解巩固课本知识,提高学习水平,启迪思维均颇有益处.在对新知识、新规律消化吸收,完成主动构建线段中点坐标公式后,过渡到问题解决的最高思维境界,并在最后一问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可有效地纠正思维方式、方法上存在的偏差,及时调整探究策略和方法.

4.3 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富于探究价值

本教学案例以适当的变换、延伸和拓展,体验从复杂问题中抽象构建出线段中点坐标求法的模型,完善了知识结构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敢于猜想、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此题综合运用了点的坐标、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等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化归思想、建模思想,富于思维价值.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坚持不替代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思考如何通过改进呈现问题的教学方式,帮助激活学生的学习主体,通过教师创造性教学设计展示探究的学习环节激励、唤醒、鼓励学生会思考、会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把学生从知识的此岸引领到彼岸,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立投身于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中,启迪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分析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开发.

篇9:听高三试卷讲评课有感

一、针对性强,突出重点

授课教师着重讲解单选,阅读和写作。首先以单选为例,老师在课件上显示出错误率较高的题号和得分较高的学生名字,称为“解题之星”。老师先讲解这些题,然后由学生提问,简单的题由“解题之星”的学生来回答,老师在旁做适当的补充。这种方法效率高,课堂气氛好,学生也愿意积极地去思考问题。

以作文为例,在分析时,老师先带领学生审题,然后指出文章的体裁,结构,人称和时态,并给出范文。最后列出学生在考试中出的错,这一点我认为很好,需要老师花些时间去收集素材。让学生对自己的病句进行改错练习,提醒他们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如:1. When I was a child, I looked forward to be a adult.

2. I was a little girl and Im eager to grow up.

3. …to buy something what I want.

4. But now I realize that become an adult not only means we can do the things we want but also the responsibility we have.

5. Not only should we response for us, but also for others.

6. I thought it an honor to be an adult, which b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our life.

应改为:

1. When I was a child, I looked forward to being a adult.

2. I was a little girl and I was eager to grow up.

3. …to buy something that I want.

4. But now I realize that becoming an adult does not only mean we can do the things we want but also the responsibility we have.

5. Not only should we be responsible for us, but also for others.

6. I thought it an honor to be an adult, which wa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our life.

最后,要求学生将错题写在错题集上,便于今后复习。

二、注重总结,适度加深

以阅读为例,授课教师通过讲解典型错题归纳出几种题型,如事实细节题(detailed questions),推理判断(implied meaning ),主旨大意题(main ideas),词义猜测题(words in the context),然后结合已有的阅读素材进行分析,如:事实细节题(detailed questions):定位涉及的事实,认真参照语段提供的语境和信息去解析、理解。这类题属于记忆性问题(答案在文章中现成的)事实询问主要以what, who, which, when, where, how, why等词引导的问句。

以单选21题为例: I was wondering which way to take ___the host turned up and showed us to his house.

A. as B. when C. while D. since

考查句型‘be doing ……when……就将同类短语进行了归纳,be about to do...when......= be on the point of doing...when...;be doing…when…;had done…when… 这部分就加深了对这一句型的理解。

另外30题考查了定语从句中“介词+关系代词”的知识点,就将高一讲的“介词+关系代词”的几种情况进行归纳复习。最后给出做题方法上的建议,对于应试有指导意义。争取做一套题有一套题的收获。“只有会思考的学生,才是成功的学生”。

三、强化练习

试卷讲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再次理解和运用,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当然并不是在讲评课上进行大量的练习,而是进行选取有代表性的题,易错题,易混题。如As is known to us,…;It is known to us that……;It is known to us is that…就考查了同一个意思的不同的知识点。这就要求老师花时间去收集,精心制作简洁的课件。阅读讲评时也可以选取课外的题材进行训练,才检验几种题型的实际运用,实践出真知。

四、注意事项

一堂课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认为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有些简单的题目可以略讲,直接对答案,当然这也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另外,我认为在阅读的讲解上不要花太多的时间,要充分利用课件将上课要提到的文字内容事先板书出来,还要在篇章的讲解前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文章,好回忆起大体内容,上课氛围也不会那么闷。但要真正体会到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需要多提供一些素材进行练习。最后,也是试卷分析课的通病,英语在课堂上使用的越来越少,在下课时成了中文授课,能有英文表述的尽量有英文。

以上是我听课后的感受,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不同的试卷,不同难度的题型,和不同的学生,老师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教学,只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加强,试卷讲评才会高效率。

篇10:听《比的应用》复习课有感

回顾自己所上的复习课, 只是一味地就题讲题, 死死盯着课本习题和练习册中的题目, 思维不开阔, 不会举一反三、类比教学, 还不注重课堂细节。

在2012年9月听了祁老师上的六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比的应用》复习课后, 我深受启发。她讲的第一道题目是a:b=2:3 b:c=4:5, 问a:b:c=?假如这道题换做是我讲, 我只会讲清楚这道题的解法, 然后说出结果后进行下一道题的讲解, 但她不仅讲了解题方法还强调了平时的解题格式, 并做了几道类似的练习题。

她是这样讲的:a:b=2:3, b:c=4:5, 两个式子中出现的相同字母是b, 代表的数分别是3和4, 先把这两个数圈出来 (a:b=2: (3) , b:c= (4) :5) , 再找出3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12, 在3和4的上面分别写上12:

(a:b=2: (3) b:c= (4) :5) , 然后根据比的性质, 第一式后项3变成12扩大了4倍, 前项2也扩大4倍变成8, 在2的上面写上8;第二式前项4变成12扩大了3倍, 后项也扩大3倍变成15, 在5的上面写上15:

(a:b=2: (3) b:c= (4) :5) , 这样a=8 b=12 c=15, a:b:c=8:12:15。她在讲这道题时注重了细节, 让学生不仅听得清楚还看得清楚, 而且在做题时思路清晰又不易出错。紧接着她又出了一道类似的练习:b:a=1:3, c:a=2:5, 求a:b:c。她叫了四个学困生板演, 当时有两个人出了错, 她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再讲解后, 让做错的学生改了过来。做完以后又是一道c:a=1:3, b:c=2:5, 求a:b:c=?仍然让前面的学困生做, 这一次他们将她讲的方法用了进去, 将题正确无误地做了出来。这还没有结束, 继续提问:“如果在这道题中只求a:b, 会不会做?”学生异口同声说:“会”, 师:“结果是?”生:“15:2”。

祁老师对这一道题的练习就一次性巩固了学生对这一类题的解法, 而且让学生印象深刻。我们经常说有些题讲了几天, 学生居然还不知道, 此时你是否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还有一类情况是:很多学生提问时知道, 却写不到本子上, 答不到卷子上, 从祁老师的身上你会发现她让学困生上黑板动手实践的频率很高, 而且针对学困生出现的错误当面讲清, 学生印象较深。

第二道题是: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60, 甲:乙=5:7, 甲数是 () , 乙数是 () 。她讲完这道题紧接着出示, 甲, 乙, 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 甲:乙:丙=2:3:4, 丙数是 () 。生完成后她又出示甲, 乙, 丙三个数的和是200, 甲数是60, 乙:丙=2:5。乙数是 () , 甲数是 () 。教师举一反三一次性让学生掌握了这类题的解法。

这节课当中她还用了类比的方法, 如, 她在讲了“甲, 乙两地相距96千米, 甲车要12小时行完, 乙车要16小时行完, 求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之后, 又出示:“一段路, 甲要12小时行完, 乙用16小时行完, 求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两种算法之间的比较, 思路不同却殊途同归。

第三道题当时仅有的题目是:学校运动会上, 参加跳绳和赛跑的人数比是5:7, 跳绳的有80人, 赛跑的有多少人?这道题她没讲, 而是叫了一位学生说出了解题过程, 而且让学生说出了每道算式表示的意义, 学生思路非常清晰。说完后她又进行了变式练习, 将题目“跳绳的有80人”改成了“赛跑人数比跳绳人数多12人”, 问:跳绳和赛跑的共有多少人?仍然让学生说出了解题过程并说出了每道算式表示的意义, 而且用了多种解法,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比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并加深认识了不同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提高学生应用比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节课对我的启发有以下几点:1.练习题不能就题讲题, 教师在讲题时思维要开阔, 题要做到举一反三, 一次性让学生掌握一类题的解法, 不要前几天讲过, 最近也讲过两三次, 学生还是不会做;2.多做变式练习;适当地进行一题多解;3.多让学生说,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讲解代替了一切, 让学生养成思维上的惰性, 对有些知识的认识似是而非;4.多叫学生板演,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学困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的纠正;5.讲题时注重细节, 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多做题, 多研究习题, 才能有更多的素材讲给学生, 拓展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1:听心理课《接纳自己》有感

王老师面带笑容看着学生,电脑上单曲循环着《我就是我》,等待听课老师的全部入场以及放松学生的心情。整个课堂总共设置了五个活动环节。活动一:画出你自己的手掌图,小组内进行比对,你有什么发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活动二:教师引导学生冥想,伴随着悠扬的轻音乐,站在镜子前,你看到了什么?分享给他人。(理想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活动三:假如你是一颗长满果实的树,那些成熟的果实代表你的优点,酸涩的果实代表你的缺点,在这些果实上诚实地标注出来。在小组内交流,并且中肯评价彼此。(正确认识自己)活动四:知道了自己的优缺点,你该怎样对待?(取长补短,提升自我)活动五:给你一分钟,你能鼓掌多少下?先请同学预估,而后实际操作。(加强自信心)

当我写出这些教学环节,回过头去阅读时怎么感觉那么的平淡无奇,可是明明那堂课的精彩还不时地呈现在我脑海中,看来文字功底弱还是我的一大硬伤。在这节课中,王老师亲切的话语引导着学生完成每一个活动,而受其感染,我也不觉地参与其中,认真地分析自己,写下优缺点。听一位学生说,“我身上的缺点就像行走路上的低洼和高地,我允许它们的存在,但不会让它们阻止我前行的道路。”激昂的话语犹如当头棒喝,也让我瞬间清醒。

年近三十的我,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故而也有很多问题困擾着我,家庭、工作以及自我追求的实现……问题发生时,未经考虑事情的内因,时常埋怨其余参与方,而平静下来后又忧虑自责,但又不敢正视自己,糊里糊涂,不了了之。使得同事、朋友和家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微妙,少了几分亲昵。网上有一个搞笑段子,“你的孩子惹你生气的时候,请静下心来默念: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随我!随我!随我!当你老公惹你生气的时候,请静下心来默念:我选的!我選的!我选的!活该!活该!活该!如果你朋友惹你生气的时候,请静下心来默念:我交的!我交的!我交的!眼瞎!眼瞎!眼瞎!当老婆惹你生气的时候,你要静下心来默念:我爱她!我爱她!我爱她!惯的!惯的!惯的!”惹人发笑的同时,也突出了“我”的客观存在性,就是由于自己的性格缺陷,自我的对待自己的遭遇,才使得自己处于目前的困境,怎么能怨天尤人呢!我竟然让我的缺点掌控了我,成为我成长路上的绊脚石,连十一二岁的七年级学生都懂得的道理,竟然牵绊我至此,实在惭愧。

而这堂课最让我意外的是活动五,一分钟内的鼓掌次数我预估的是120下,而在老师的限定时间内,我拍了142下。学生统报-数据后,大多数也是结果超出预设,王老师亲切地说,“看来我们还是不够自信,只要去实施,事情的结果往往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料,所以关键是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当我们受益匪浅的时候,下课铃声响了,而王老师的结束语却是这样,“对不起,同学们,刚刚我骗了你们,我让你们预设的是一分钟鼓掌次数,而我给你们的时间是30秒!”我跟学生一样,顿时惊呆了。下课后,我专门等王老师走出教室,问了一下,究竟是为了突出自信的效果而有意说的30秒还是……王老师真诚地说,“真的,我只给了30秒。”我又一次目瞪口呆,心里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冲击力和震撼太大,也让我深深佩服心理学的强大。我想我都如此,更何况学生。

我以往还会觉得学校教育中的心理学,由于不参与考试,没有升学压力,上课乐乐呵呵是理所应当,而忽略了它带给学生的改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科技与人才竞争不断升温,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着,社会竞争力也逐渐增强,沉重的心理压力不知不觉间渗入了我们的领域,给身心健康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们有一定事物解决能力的成人都深受其扰,何况心灵稚嫩脆弱的儿童。近年来学生出走的事件屡见报章正是一个信号,证明了在校学生承受了来自学业、家庭乃至社会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已达到不平衡状态甚至是不健康状态。心理学的开设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学生缓解自己的情绪,有了发泄和沟通的桥梁。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在这个时期开设心理课以及实施心理训练,无疑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上一篇:的个人求职信自荐信下一篇:什么是卓越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