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质量奖的学习心得

2024-04-30

关于质量奖的学习心得(通用8篇)

篇1:关于质量奖的学习心得

关于质量奖的学习心得

10月15日-10月17日到顺德市场监管局参加“第一届顺德质量奖评审员”培训班。先说说培训的诱惑,第一:企业如果获得顺德区质量奖,顺德区政府将提供奖金100万元给企业,并且发放牌匾和证书;第二:一般培训每个需要交纳培训费2000元,食宿自理,而这次培训不但培训费免费,还提供食宿。第三:考试通过人员进入质量奖评审员专家库,未通过考试的人员将获得结业证。因此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参加此培训,好好听。

本次培训邀请了来自深圳和广州的2名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评审和卓越绩效管理专家来顺德讲课,重点讲解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卓越绩效评价实施指南》和《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评价细则》,通过案例分析、模拟评分、实操应用等方式对顺德的学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参照国外质量奖的评价准则,结合我们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等七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他是强调组织提供追求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强调战略、绩效结果和社会责任人。本次培训一共185人参加,通过考试,其中有49人顺利通过此考试。

先讲质量奖由来。1951年,日本在全球范围第一个设立了国家质量奖——戴明奖,引导战后的日本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实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1987年,美国设立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引导企业建立卓越绩效模式,不断地改进经营管理,争取卓越绩效。为了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欧洲也于1993年设立了欧洲质量奖。目前,全球约有56个国家设立了政府质量奖。2004年,深圳市出台《深圳市市长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率先在全国建立并实施了市长质量奖制度。深圳市市长质量奖的秘书处设在原深圳质监局,市政府主管副市长担任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该奖项每年评审一次,每次评奖不超过3家企业,对每家获奖企业奖励300万元,由深圳市市长进行表彰。2008年8月,广东省政府出台《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试行)》。2009年4月成立了省政府质量奖评审委员会,7月正式启动首届广东省政府质量奖的申报工作。省政府质量奖每三年评审一次,每次评奖不超过5家企业,对每家获奖企业奖励50万元。2011年顺德政府想通过设立政府质量奖,鼓励先进、树立标兵,引导和激励“龙腾计划”中的龙头企业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提高顺德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颁布了顺德政府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顺德正式启动了政府质量奖申报的系列工作。区政府对获奖企业表彰奖励,颁发政府质量奖牌匾、证书,给予每家获奖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奖励经费由区财政统一安排。

对于管理系统成熟程度不高的企业,可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应用卓越绩效模式。

第一阶段,应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中的附录B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正如该附录的标题所述“卓越绩效评价--从组织概述开始”。即企业可先按照“组织概述”要求的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得到一个对组织的概括性评价。从中识别出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制定改进计划,使组织绩效得到逐步提高第二阶段,在组织经营管理系统的成熟程度有所提升后,可按照《准则》的要求采用简易的评价方式,如参照ISO 9004附录A提供的一种简单易行的自我评价方法,列出《准则》要求的主要问题,分5个等级评价运作的成熟度水平。

第三阶段,当组织经营管理系统比较完善和成熟时,则可全面、深入地按照《准则》要求开展系统的自我评价,包括采用《实施指南》推荐的评分系统进行打分,识别改进机会及确定改进顺序,并利用综合评分结果逐年比较组织成熟度提高水平。

可以肯定地说,企业在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并持续改进的过程中,与已经建立的管理体系是不会发生冲突的。相反,它对于完善和扩展管理体系、提高体系的成熟度会有很大帮助。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走向卓越成功的有益之路。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科学、有效、有前瞻性,与我司的战略发展和愿景高度契合,为把我司建成百年老店,公司将借助卓越绩效管理,把握机遇,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攀登新的高度,成就建立国际一流家居企业的愿景。

篇2:关于质量奖的学习心得

2018年上半年,公司所属项目部发生了三起质量事件,其中两起锚杆施工质量举报事件,一起原材料“飞检”不合格事件。三起事件的发生,反映了相关项目部对施工质量的管控不严格,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质量声誉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此我也进行深刻的思考,针对XXX我单位承建的施工项目是否也存在着类似或者其他质量隐患,今后是否可能会有较大质量问题的发生对公司带来负面影响进行仔细地思索。从整体上看,XXX混凝土施工项目质量保持平稳,在2018年上半年经过可再生能源质量监督站、三峡集团质量检查组以及公司检查组的检查,未发生较大质量问题,工程实体质量检验成果合格。与此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体系运行方面:一是“三检制”落实情况不理想,部分作业单位或工点的初检和复检人员履职能力偏低,对待工程质量的态度不够端正。

二是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能力存在不足,面对大面积的混凝土施工任务,部分质检员表现出了疲于应付的状态,质量精细化管控出现缺位。

三是新进场职工和作业班组培训力度不足,培训效果不够理想,新进场职工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还需要通过时间的锤炼,部分新进场作业班组的施工工艺水平亟待提高,个别队伍人员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对质量保证造成了不利影响。

四是质量记录管理不到位,记录填写随意性较大,记录不真实、不完整、不及时、不规范的情况依然严峻。

五是个别工点单元评定工作落实不理想,验收资料长期拖欠或是周期性拖欠,积重难返,形成恶性循环。

现场管控方面:一是大坝工程、二道坝工程在混凝土备仓和浇筑环节的细部把控存在不足,质量监督检查提出的问题较多,且整改落实情况不太理想,部分问题尚未的到根本性解决。

二是地厂一线个别工点出现了结构错项的问题,通过层层把关依然出现了结构错项的问题,令人警醒。一方面反映了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对设计文件掌握不充分,另一方面也表明在施工过程检查不够仔细,出现了盲区。

三是在大坝和地厂一线分别出现了几起混凝土拌合料擅自加水的恶性事件,导致监理对施工局进行了处罚,这说明我们部分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缺乏质量底线意识,对工程质量的态度不够端正,抱有侥幸心理。

四是止水带保护工作落实不到位,多数部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止水带破损或未保护的情况,给后期处理和工程防水留下了隐患。

五是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频发,突出表现在大坝、尾水洞、泄洪洞水垫塘混凝土错台、蜂窝、架空以及大面积气泡等问题,在增加修补工作量的同时给施工局的质量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六是混凝土温控通水管控力度不足,大坝和地厂一线均有发生混凝土冷却通水过程中被人为中断的情况,造成混凝土内部温升值超标。

针对以上问题,XXX我单位分别组织召开了质量系统会和质量提升专题会,对问题症结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将在2018年下半年中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落实主体责任,通过签署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等管理手段强化作业班组的质量意识,严守质量底线,坚决杜绝偷工减料和混凝土擅自加水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是加强领导和组织,发挥干部带头作用,身先士卒讲质量、管质量、学质量,传播质量文化,发扬工匠精神,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全体职工根植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意识。

三是对混凝土各施工工序和管理环节进行分解,厘定控制重点,并采取定人定岗的方式进行管控责任的划分,确保每一项质量重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抓落实。

四是强化“三检制”管理,进一步明确初检、复检人员的质量控制重点和责任,对岗位责任范围内的问题要严格予以追责、问责,避免因责任不清而造成互相推诿。

五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质量监督检查提出的问题建立管理清单,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对待和处理质量问题,并定期组织检查复验,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六是深入开展质量培训教育,将质量系统职工培训教育作为重点,开展以识图能力、规范学习、制度学习、案例学习为主题的专业培训,让职工充分掌握质量控制标准,学会运用管理工具,提高对质量隐患的辨识能力,培养对质量过程管控的正确认识和判断。同时,坚持开展以作业班组为主要对象的施工工艺培训和总结活动,不断提高施工作业水平,切实提升工程实体质量。

七是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按照相关制度文件的标准要求,定期组织对作业单位、工点和质检员的考核,并及时申报兑现奖惩,提升各级人员质量管控的积极性。

八是扎实做好劳务分包实名制管理,安排专职劳务员进行专业管控,确保各劳务单位农民工工资发放到位,避免因劳资纠纷而导致恶性举报事件的发生。

九是严格原材料进场复验管控,落实相应的原材料检验规程规范,履行对应的检测程序,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用于混凝土工程施工,确保实体工程质量合格。

十是完善质量信息化管理流程,做好施工影像资料收集,特别是对隐蔽工序的质量验收要进行专门建档,相应的施工图像进行序列管理,保证后期追溯有理有据。

篇3:关于质量奖的学习心得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改善课程设计, 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

在中专学校,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公共学科, 在实现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教学目标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中专语文课程既要满足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教学要求, 又要为中专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更要为专业课程服务。

二、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社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 竞争是残酷的, 适者生存, 不适者淘汰,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强烈的终身学习欲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敏捷高效的思维和决策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信心和毅力;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总结起来看,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应在知识、技能、经验上, 而且应在内在品德、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中专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为目的, 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调节自己教与学的过程,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积极主动地发展。

1. 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

中专语文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 各类中专学校的语文课程设置都不太一样, 比如在师范类学校有《阅读和写作》、《儿童文学》、《写作》、《汉语基础》、《教师口语》、《普通话》、《书写》等课程, 而卫生、农业、技术类中专学校的课程设置却没有那么细。语文学习质量评价要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 听、说、读、写等方面都要兼顾到。

2. 有连贯性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毕业后能直接顶岗, 现在, 中专语文学习学习质量评价一般在学习一个阶段后对学生进行考核, 做法最多的是半个学期、一个学期各考核一次, 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一个总结, 这种做法有其可取性, 但也有不足之处。语文学习是一个连贯的过程, 那么语文学习质量评价也应该贯彻、融合于科学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地说, 科学的学生学业评价要包括诊断性评价 (学前评价) 、形成性评价 (学中评价) 、总结性评价 (学后评价) 。只有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 才能更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 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功能, 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 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3. 体现人文性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要体现人文性, 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过程中, 我们就要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对学习理解, 提供多个机会, 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的氛围中, 采用多种可信的、有效的方法来组织评价, 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可实施的方法

1. 依据平时成绩

中专阶段语文学习不像高中阶段, 语文是公共课, 该课程教研的重点不在于追求考试分数, 而是在当前社会形势下, 结合课程自身特质, 合理安排课程, 对学生进行人文渗透。语文课程教学注重培养个体的丰富性和创造性, 人文精神始终如一地贯穿于教学之中。所以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不能一考定性, 而应该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平时观察和期末检测相结合, 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既重视结果, 又重视过程。把“平时成绩”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的评价以考勤记录、作业完成情况、平时上课发言为依据, 内容可以是学生名句、名篇的背诵, 作业的完成质量, 平时语文实践活动 (如朗诵、演讲、手抄报等) , 可以设为“优”“良”“好”三个等级, 分别予以95分以上、85分以上、75分以上量化, 教师在平时要做好学生各方面的检查督促工作, 建立学生平时成绩记录表, 详细记载参与次数及成绩, 学期期末总评时, 再将其折算成一定的比例计入到总评成绩中去。在注重平时成绩的同时, 对“期末成绩”的评定以期末检测为依据, 记录成绩。

2. 多方面评价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让教师、学生、家长都参与评价,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在小组评价中学生自己选考官, 选五至六人, 先进行就职演说, 然后全班投票。考官要有严肃统一的评价内容和标准, 要尊重和尽可能满足受考者的自尊心理。评价时要尽量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 要体现出公平、公正, 考官要当场打分。总体评价以教师评为主, 适当参考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家长评价。

3. 结合笔试

篇4:关于质量奖的学习心得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计算机早已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必须要有新的教学方法,体现出新的学科特色。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满足他们求知欲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一名信息技术的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一方面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双管齐下,才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具有许多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点。(1)工具性:就像语文识字和数学加减乘除一样,计算机的基础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将得到广泛运用,成为每一个人工作的必备工具;(2)变化性:计算机的诞生发展不过短短几十年,信息技术也一直在以较快的速度更新,许多新的内容将在本学科内出现;(3)技术性: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课程开设分别在理论和技术应用领域进行知识传授,都体现出一定的技术性;(4)实用性:不论是现在的学习生活,还是以后的日常工作,计算机信息技术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合理安排课程,积极答疑解惑

作为计算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段,抓住中学生喜欢获取新鲜知识的特点,设计的教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创造的氛围。例如在讲授word、excel等office软件的基础知识时,许多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践上机操作,让他们进行自我摸索探新,锻炼思维和学习方式。理论和实践的课程比例1:1是比较合适的,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增加上机的时间。面对新的事物,学生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总是无穷无尽的,教师首先要正确的面对这些提问,尽管其中的某些问题会显得幼稚。然后教师应该对提问的学生积极地解疑和引导,努力开拓学生思维,往创造性的方向发展。

二、布置独特作业,进行个性化考核

说到底,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所以对一个学生的评判不能只靠一次笔试或机试,因为这样的考核方式是对学生创造性和求知欲的扼杀。Internet的普及和发展,让中学生对网上的精彩页面和动画视频念念不忘,我们可以“牺牲”一点静止软件操作的课时,增加一些动态软件的教授,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虽然学生在学过word、画图等之后也能自行设计制作出一些名片贺卡,但对自己从小就钟爱的动画片却知之甚少。所以我想是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小动画的制作呢?这样既可以让他们掌握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又可以触及一些稍微有深度的新软件。在教学实践中,Flash的引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他们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发挥创新精神打下了基础。布置一些简单小动画制作的作业,可以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让他们发现其实网上的东西并不复杂。他们充满信心地进行自我实践,加深了知识印象,也拓展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设计一张会动的新年贺卡来进行考试。改变千篇一律的试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地通过所学的各种知识和实践去完成考试内容,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鼓励学生思考,拓展创造性思维

雖然很多计算机知识看上去是“死”的,但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确是一门高速发展变化的学科,创新是其改革前进的灵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一方面,教师需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因为创造从问题开始;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的时候要注意启发他们的辩证创造思维,保持思维的相对性与求真性,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实践练习过程中,最好不要用一样的题目,可以提供一个范围的框架,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发挥,自己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让学生用word设计书目,什么样的页眉页脚,什么样的版式版花,都由学生自己去决定。计算机教师应该把教学活动当作一种文化的渗透熏陶,让学生产生自觉自主学习的意愿,这样才有可能开发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习作首先要进行肯定,然后鼓励他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向新的角度思考,拓展创造性的思维,学以致用,学以创新。计算机教学,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我要学”的生力军,激励他们自主思考,发挥出潜在的创造力。

四、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五、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我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块内容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传递给了我们可以吃饭的信息,通过这几个身边的小事情,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载体,也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

参考文献:

[1]王克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五种“流行病”及其防治[J].中国电化教育,2008(03).

篇5:关于质量奖的学习心得

考核是指挥棒,是风向标,也是助推器。中组部近日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对组织部门把高质量发展与政绩考核相“挂钩”、以政绩考核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为组织工作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服从服务党的事业工作大局作出具体安排。

考核体系有高质量发展的“份额”。政绩考核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要聚焦中心、融入中心,从而真正发挥服务中心、助推中心的功能。从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来看,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是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正因如此,在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中,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刚性指标列入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避免政绩考核与中心工作出现“两张皮”。通过在考核、任期考核、平时考核和专项考核中,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内容,在考核指标体系中占有重要比重,着力考准考实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

考核对象有高质量发展的“指向”。衡量一个地方一个班子、一个部门一名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不能“左右一个样”,不宜“上下一般粗”,而要坚持分类考核、精准考核、科学考核。注重区分地方与部门、班子与个人、班长与成员等不同考核对象不同的特点,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分别设定不同的考核内容,既注重共性要求,又注意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资源禀赋、不同部门不同工作职能、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精准设置高质量发展的考核指标,做到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因人而异,形成高质量发展人人参与、个个有责、处处推进的良好态势,引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成为一种共同实践。

考核结果有高质量发展的“兑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强动力和路径图,也是衡量干部政绩的赛马场和试金石。有官必有课,有课必有赏罚。坚持把考准考实干部政绩与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让考核高质量发展的结果成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的重要依据,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有作为、有成绩、有贡献,谁就应该得到褒奖;

谁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担当、不作为,谁就应该受到惩戒。通过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最大限度激励各级班子和干部投身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树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

实践证明,推动高质量发展,干部是决定因素。只有严格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制度,健全以政绩考核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才能传导压力、激发动力、迸发活力,激励各级班子和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扛重活、打硬仗,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坚强保证。

【篇二】

“知人之要莫若考实。”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要进一步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组织部门应深谙“变则通,通则达”之道,积极创新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工作,把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创造实在的工作政绩,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将“新官不理旧账”转变为“敢接烫手山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扛起时代新担当。实干是收获政绩最靠谱的“捷径”。过去,干部群体中存在着“宁可不干活也别干出错”和“找找人、说说情”的浊气。导致部分领导干部不作为、懒政怠政、浑浑度日,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还容易激发社会矛盾。随着《通知》的出台,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实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格局,以新发展理念指引实践,把求真务实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不做“假大空”的事,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一改往日落实工作仅凭打电话、听汇报、看报表的不实作风。走出办公室,放下自身“标签”,走向自己的服务对象,为企业、群众现场解决难题,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推动工作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将“领导点头即可”转变为“群众参与评判”,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开启奋斗新征程。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民心是最大的“政绩”,让群众参与、支持、监督到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来,才能体现出考核的“真”与“实”。群众参与干部政绩考核,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看客,更不是一个摆设,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就应该成为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坚守人民立场,奉行人民至上,把办好事、做成事的标准由“领导满意”变为“人民满意”。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动真情、用实意、践初心,到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到矛盾集中的地方、到条件恶劣的地方去,当群众的“解语花”“忘忧草”“行道树”。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将“数据甄选识别”转变为“全面考察干部”,科学精准设置考核指标,形成工作新导向。考核是指挥棒,考核指标是指挥家的曲谱。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应集思广益,听取上下多方意见建议,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方能敲定。考核指标既要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要求,又要防止考核指标过于冗杂繁细;

既要突出反映经济增长的考核,又要防止单纯注重数字指标;

既要考核有形的“显”绩,又要考核无形的“潜”绩和“隐”绩。考核指标建立后,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使考核工作具有可比性,从而科学反映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政绩。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改进考核方法。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相结合、执政绩效和执政成本相结合,以实际表现作为检验尺度,考准考实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将“善做表面文章”转变为“切实严格把关”,发挥党组织分析研判职能,把握发展新格局。“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政绩考核是检验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但若是没有组织部门发挥把关作用,考核难免“荒腔走板”。一些地方考核内容繁复、考核方式缺乏可行性,最终难以落实,匆匆敷衍,导致形式主义考评;

个别单位出现考评结果虚置一边的现象,严重挫伤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部门应将干部实绩考核与加强领导干部日常管理、推进落实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实行跟踪考核,充分运用考评结果,切实做到奖优罚劣,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

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

为官乱为的,要坚决追究责任。以奖罚分明促勤政有为,推动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从政新环境,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优质“基石”,以便更好地为民服务。

【篇三】

“知人之要莫若考实。”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要进一步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组织部门应深谙“变则通,通则达”之道,积极创新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工作,把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创造实在的工作政绩,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将“新官不理旧账”转变为“敢接烫手山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扛起时代新担当。实干是收获政绩最靠谱的“捷径”。过去,干部群体中存在着“宁可不干活也别干出错”和“找找人、说说情”的浊气。导致部分领导干部不作为、懒政怠政、浑浑度日,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还容易激发社会矛盾。随着《通知》的出台,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实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格局,以新发展理念指引实践,把求真务实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不做“假大空”的事,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一改往日落实工作仅凭打电话、听汇报、看报表的不实作风。走出办公室,放下自身“标签”,走向自己的服务对象,为企业、群众现场解决难题,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推动工作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将“领导点头即可”转变为“群众参与评判”,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开启奋斗新征程。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民心是最大的“政绩”,让群众参与、支持、监督到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来,才能体现出考核的“真”与“实”。群众参与干部政绩考核,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看客,更不是一个摆设,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就应该成为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坚守人民立场,奉行人民至上,把办好事、做成事的标准由“领导满意”变为“人民满意”。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动真情、用实意、践初心,到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到矛盾集中的地方、到条件恶劣的地方去,当群众的“解语花”“忘忧草”“行道树”。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将“数据甄选识别”转变为“全面考察干部”,科学精准设置考核指标,形成工作新导向。考核是指挥棒,考核指标是指挥家的曲谱。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应集思广益,听取上下多方意见建议,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方能敲定。考核指标既要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要求,又要防止考核指标过于冗杂繁细;

既要突出反映经济增长的考核,又要防止单纯注重数字指标;

既要考核有形的“显”绩,又要考核无形的“潜”绩和“隐”绩。考核指标建立后,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使考核工作具有可比性,从而科学反映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政绩。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改进考核方法。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相结合、执政绩效和执政成本相结合,以实际表现作为检验尺度,考准考实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将“善做表面文章”转变为“切实严格把关”,发挥党组织分析研判职能,把握发展新格局。“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政绩考核是检验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但若是没有组织部门发挥把关作用,考核难免“荒腔走板”。一些地方考核内容繁复、考核方式缺乏可行性,最终难以落实,匆匆敷衍,导致形式主义考评;

个别单位出现考评结果虚置一边的现象,严重挫伤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部门应将干部实绩考核与加强领导干部日常管理、推进落实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实行跟踪考核,充分运用考评结果,切实做到奖优罚劣,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

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

为官乱为的,要坚决追究责任。以奖罚分明促勤政有为,推动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从政新环境,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优质“基石”,以便更好地为民服务。

【篇四】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管干部、抓落实,是组织部门的职责所在,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紧扣新时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新要求,用好改进政绩考核“指挥棒”,对标对表促担当、精准考核促实干、强化组织促落实,扬帆“十四五”,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乘风破浪、坚毅前行。

打通“双通道”,对标对表促担当。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正确选人用人,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一种激励,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为有位“吃得香”。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学习《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打通职务调整和职级晋升“双通道”,坚持论“实”不论“时”、择优晋升、一线倾斜导向。要将思想政治建设、领导能力、工作实绩、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作为领导班子考核要素,将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作为干部考核要素,将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问责追责等结合起来,组织干部考察跟踪识别组不定期深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实施、征地拆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八个一线”中考察识别领导干部,给予敢担当善作为、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干部晋升职级,表彰奖励一线表现突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只有切实为有作为、敢担当的一线领导干部“打气撑腰”,才能更好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坚持“三标准”,精准考核促实干。《通知》“三标准”政绩考核即要充分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领导干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实绩践行“两个维护”;

要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

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政绩考核内容指标。首先,考核评价干部政绩,必须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贯穿始终,坚持党中央部署什么、强调什么就重点考核什么。其次,把群众的“好差评”作为干部政绩的“度量衡”,广大群众的“口碑”就是评价,群众的“满意度”决定干部政绩的等次。最后,把“精准”考核落到实处,考准考实领导干部工作实绩。

聚焦“四原则”,强化组织促落实。《通知》要求,加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工作组织协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是在“引育管用”中环环相扣又统筹推进造就的。按照“管少、管精、管好、管活”的“四管”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把关作用,强化组织部门主责主业意识,抓住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关键少数”,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干部管理,做好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工作衔接,考准考实领导干部政绩,不断推进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治国重在治吏,治吏重在考核。辉煌“十三五”收官在即,壮阔“十四五”又将启航,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根据客观实际科学制定考核标准并有效实施,进一步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激励领导干部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擘画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

【篇五】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要充分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强化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实绩践行“两个维护”。

《通知》的印发,以“好政绩”“群众意”“发展好”进一步激励了年轻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进一步促进党政领导班子树牢正确的政绩观,以团结协作全面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共同答好“高质量发展”考核综合卷。

分类施策,找准特色亮点,审好“政绩”题。《通知》指出,要精准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在以往的考核中,虽然都有侧重点,却总是有“上面要求、下面应该”的统一标准,造成考核中存在上下一般粗现象,对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在抓重点、解难点、创新发展等工作特色亮点没有单独体现能力和政绩表现,造成有“政绩”一起享、有责任个人担的现象,没能更好地运用“高质量发展政绩”这样的考核标准去展现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锻长板的能力体现。此次《通知》的印发,将运用分类考核找准各自的特色亮点,更全面地进行“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

层层递进,炼化多维角度,写好“群众”篇。《通知》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因为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基础,群众满意更是领导干部政绩的最实质体现。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坚持扎根基层,用心谋发展、用情去服务、用力抓落实,要坚持从民生保障、就业、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基础建设与政策落实,还要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建设,提升治理成效,不仅要让群众知晓你在做什么,更要让其感受到做的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切实体现,切实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政绩工程来打造,书写好“群众满意篇章”。

篇6:关于质量奖的学习心得

度,然后知长短”,知轻重长短,才能做到物尽其用。物如此,人尤是。要聚焦目标任务立正“考核标尺”,丰富“考核形式”、释放“考核能量”,做好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工作,做到知人善任,推动高质量发展。

考核标准要“立正”。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考核领导干部就要把事业推进作为硬杠杠。推进党的事业首先要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与民同心,不搞两面派、不做双面人,在思想上、行动上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考核干部首先就要从政治上考,看一个干部能否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能否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能否自觉加强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坚定政治立场。推进党的事业要见成效,把实绩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准,结合党的事业发展需要与领导干部职责要求,看一个干部能否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抓住工作重点出实招、出稳招,推进党的事业向前发展,能否重视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找准破解难题的切入点,用温度和力度提升人民幸福感,筑牢党群干群“鱼水情”。把考核标准立正,从党的事业高质量发展出发,公平公正地考核干部,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

考核方法要“四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运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方法考准考实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一要从重视定期考核向日常考核转,避免“不提拔不考察”“不换届不考察”的现象发生。日常考核能及时发现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干部提醒,避免小错误变成大问题,同时日常考核能及时对干部取得的成绩给予积极反馈,激励干部乘势而上,再创佳绩。二要从重视座谈考核向实地考核转,深入工作一线实地查核,避免“王婆卖瓜”的问题。通过座谈会了解到的只是干部的工作概况和表象,只有深入实地,去看成效、找问题、听民声,才能确保考核的真实性,提升组织部的公信力。三要从重视领导评价向群众认可转,把群众作为考核干部的“硬指标”,听真实的声音,才能提拔实干担当的好干部。四要从单一考核向多面考核转,“听其言,察其性,观其行,考其智”,不能被漂亮的工作“数字”和完美的书面报告蒙蔽考核的眼睛。充分运用政府督查、巡视巡察、审计、信访等成果相互补充印证,确保考核高质量,从而推动发展高质量。

篇7:关于质量奖的学习心得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这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举措,是组织工作向中心聚焦、朝大局聚力的重要体现,对于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思想,把握“人民的美好生活”这个首要目标,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要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解群众所难,做到多看、多见、多听,深入了解群众的真实评价,把群众的“好差评”作为干部的“正衣镜”、政绩的“度量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动力支撑。《通知》考核评价干部政绩,明确了新时代选人用人思路导向与考核激励方向,对于考什么、如何考、考核结果怎么用等进行明确。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始终贯穿,适应新阶段发展需要,立足实际、面向未来,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加快转变发展理念、改进工作方式、强化政治担当、提高治理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动力支撑。

【篇二】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这是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的重要举措。各级各地要把好关、定准向,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要求,紧紧跟进、时时俱进、层层递进,切实提高政绩考核“含金量”。

调准方向,定准思路,在“统筹上”紧紧跟进。

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我国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是检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尺度。各级各地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坚持将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政绩考核工作始终。做好全面统筹、环节衔接、整合优化,健全多元化、多维度、多视角的科学考核体系,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引导干部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党中央关心的时刻关注,党中央强调的坚决落实,推动干部将心思和精力放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实绩上来。

优化内容,活化方式,在“措施上”时时俱进。

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在考核内容上,要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要求,聚焦重大任务落实、经济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创新驱动发展等体现质量效益的重点领域,进一步对焦调向、优化提升,建立可衡量、可落实、可比较的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方式上,坚持分级分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考虑发展不平衡因素,既设“公共项”,又设“加分项”,既重视当前“实绩”成果,又考虑长远“潜绩”贡献,将考核战线拉长、拉近、拉紧,构建多维化、立体化、差异化、精准化的“知事、察人、识人”的分析研判机制。进一步延伸高质量考核内涵,增加群众评价和政绩甄别,注意区分人与事的关联度、主客观因素的权重比,持续推动干部将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化为生动的“新发展实践”。

考出优劣,考出质量,在“效果上”层层递进。

“考”是基础,“干”是关键。要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激励先进、淘汰落后的“指挥棒”功能,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强化结果反馈,让出成绩的地方多出干部,大胆提拔敢负责、勇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

及时表彰有能力、有干劲、有贡献的模范干部;

大力培养有闯劲、有方法、有本事的潜力干部;

坚决淘汰懒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的末位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倒逼责任落实,确保考出压力、考出活力、考出执行力。要强化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等紧密联系起来,坚持“短期需要”与“长远储备”、“整体推动”与“局部优化”相结合,特别是一些重要岗位,要制定体现知识化、专业化的领导干部职位“说明书”,有针对性进行培养锻炼,形成一套科学的“识、考、用、管”体系,为“新发展实践”蓄足后劲、提供动力,持续推动干部在高质量发展中扛重活、打硬仗、创实绩。

【篇三】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指出,要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因而,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人民群众的“话语权”必须得到足够重视。但在当前一些地方的干部考核中,往往只“唯上”,上级领导的评价占据了相当重的比例,而在社情民意测评时,只是发发表、问问卷了事,一大堆“书面式”的问题,群众看得云里雾里,“稀里糊涂”就完成了测评。这样的考核,群众的“话语权”没有得到充分尊重,考核结果难免失准失实。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要坚持眼光“向下”,把“指挥棒”交给群众,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干部干得好不好,人民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在开展政绩考核时,要坚持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赞不赞同、高不高兴、拥不拥护、支不支持”来衡量。要重点看领导干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是否坚定人民立场,是否坚定不移走好了群众路线,是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了最高位置;

要重点看领导干部是否真正深入人民群众,是否切实做到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暖民心,是否从群众“急难愁盼”处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要重点看领导干部决策是否充分体现了群众意志,是否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是否能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不断完善“社情民意”考核机制,主动引导群众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把群众的口碑当作干部考核的重要“风向标”。

尊重群众“话语权”,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照妖镜”。一些领导干部,干工作只“唯上”不“唯下”,只求领导满意,不求群众认可,“自以为是”干事情,与人民立场相对立,与群众路线相背驰,时常干出一些群众不满意、不认可的“蠢事”。群众小事是民生大事。在民生工程建设中,很多被忽视的细节,往往是老百姓最关心的地方,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的便与不便、利与不利。如果地方领导干部在“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上大做文章,在政绩考核征求群众意见时,群众自然不会有“好言好语好脸色”。要善用政务服务“好差评”利剑,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政绩归于人民,在矢志奋斗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真理往往掌握在广大人民群众手中,群众的“脸色”直接检验着领导干部工作的“成色”,群众的“好口碑”才是政绩出彩的“好奖杯”。领导干部要牢固宗旨意识,把群众满意的标准贯穿于干事创业全过程,坚决把一切为民之事、安民之事、利民之事、富民之事办好办实,做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篇四】

近日,认真学习了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有了新的收获和领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干部担当作为、选人用人及干部履职尽责等各项工作,关爱关心干部,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干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领导干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实绩践行“两个维护”,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事业。

首先,各级干部要树立推动树立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观,以人民为中心,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办实事解难事,要明确做什么,那些需要立刻做;

也要明确,做的怎么样,群众是否满意,工作是否取得实效,探索工作过程的量、质结合考评模式。

其次,各级干部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头脑,理论指导实践,鼓舞斗志,开辟思想新境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树立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坚信“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心中有民、忧民、为民,杜绝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以及造不利影响。

最后,各级干部要坚持践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办事公道、奉献社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勤勉敬业、全心投入、无怨无悔;

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强化风险意识、规则意识、法律意识,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篇五】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这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举措,是组织工作向中心聚焦、朝大局聚力的重要体现,对于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目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即将引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充分发挥政绩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篇8:关于质量奖的学习心得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思考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里学生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大面积的普及,我们发现,合作学习环节“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十分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发现,其中学生合作意识淡漠,合作学习技能缺失,不会合作学习,是造成合作学习“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1.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严重缺失。调查发现,在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小学生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你讲我听,你问我答”的课堂学习方式。在这种传统课堂学习方式中,根本无法培育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技能。在学生之间严重缺乏合作意识和交流欲望的情况下,教师强行推广合作学习方式,其结果是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被动应付式“讨论”,机械地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合作的程序和步骤,按部就班地开展合作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没有好奇心的驱使,没有批判性的质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既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更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从而导致合作学习完全成为一个装饰性的却没有实效性的学习过程。

2.学生缺乏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不明确,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合作技能。因而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争论、不相互倾听、不懂得分享现象,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讨论的声音,表面上看,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得很热烈,事实上谁也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老师一喊“停”,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汇报讨论交流结果时,由于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合作的心理倾向,谈出来的意见,还只是个人的想法,没有形成小组意见,从而导致合作学习徒具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

3.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严重不均衡。调查发现,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参与度存在严重不均衡的现象:学优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更多,在小组合作中一般处于支配地位;学困生往往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习惯于在热闹的交流讨论中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旁观者。如此合作学习,与“让学生学会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合作目的背道而驰。

二、进一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有效策略的思考

1.以合理组建为抓手,着力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证明,培育学生强烈的合作意识,教师除了加强对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构建合作小组,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为此,一要合理确定小组人数。一般以5-6人一组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二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合理确定小组成员。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要对小组成员实施动态管理。定期让小组间某些成员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2.以创设适宜合作环境为抓手,着力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交流合作实践中才能真正学会合作学习。为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创设适宜的合作学习环境,通过悉心个别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合作学习基本技能。一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进行合作的基础。因此,在小组讨论时要求一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要听出其重点。教师要抓住机会多表扬那些听得认真和敢于怀疑和否定的同学。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二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善于表达是进行合作的保证。为此,在合作学习中要训练学生准确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例如“我代表我们小组汇报,我们小组的观点是……”,“我来补充第一位同学说的……”,“我来总结一下他们的观点……”“我来评价一下他们的发言……”等等。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放手”,给学生合作学习提供自由的空间,让学生敢说、愿说、会说。并及时鼓励和表扬;三要让学生学会协作。协作是合作的核心。在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有的动手能力较强,有的计算准确,有的分析严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自觉培养学生学会取长补短、相互启发,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信心,能在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中获得各自的成功。

上一篇:bgp协议原理总结下一篇:把友谊定格在心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