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师爱促学生成长

2024-04-22

用师爱促学生成长(通用6篇)

篇1:用师爱促学生成长

用“师爱”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师爱交流爱护亲情自信爱心引路人 概要: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工作细致又烦琐,要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勤和他们交流,和他们做朋友,关心爱护学生,做他们的引路人,对后进生或犯过错误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以他们最大的宽容和爱,给他们给予信任。营造班级“亲情”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师爱”,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对班级有家的感觉。努力用“师爱”抑制不良,慢慢帮助学生找回自信。以赞代贬促其发展。小题大做督促进步。用心施教,以爱育人,把班级变成生命活动的精神家园。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爱是连接师生之间的纽带,只有爱才能教育好孩子。

一、勤和学生交流,做学生的朋友。

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又特别的多,因此,工作中勤和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是做好班主任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他们,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了解本班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教育情况,和学生谈心交流,使他们愿意把你当朋友,有什么喜怒哀乐都和你说,你能随

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这样有利于对班级的管理。

在亲近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修养与高尚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魏书生曾说过:做教师不做班主任真是吃亏。我庆幸自己当了23年的班主任,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和学生朝夕相处,一同烦恼一同快乐着,每次与学生的认知碰撞,情感的交流,都让我有太多的感动,太多的快乐,可以肯定的说:我在与天真烂漫的孩子风雨兼程的日子里,在教育、影响了孩子们的同时,孩子们也培养并发展了我。

在当今这样一个张扬个性,注重人格,呼唤主体回归的人文教育时代,班主任更应积极转变角色,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学友知音。保持一颗童心,做学生的知音,学生就会多获得一份理解和尊重;保持一颗童心,做学生的知音,学生就会多一位朋友,学生就会在快乐中成长,我们也会成为一名快乐的班主任。

二、关心爱护学生,做他们的引路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培养不好的儿童,没有哪个儿童天生不可教,只有不能教的老师,没有不能教的孩子”。学生有极大的可塑性,学生的进步与退步、品行的良否,能力的高低,与教师尤其班主任有极大的关系,只要方法得当,教育是成功的,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对教育事业有信心,对学生也应该充满信心,对后进生或犯过错误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以他们最大的宽容和爱,给他们给予

信任。平时闲聊时,我们常常会提起教过自己的老师,品评一番也达成过共识:那些曾经为学生付出真诚的爱,严格而又善解人意的老师不仅让人肃然起敬,更让人心存无限感激。而那些只重分数,不重兴趣、能力培养,喜欢用训斥、挖苦、讽刺对待学生的老师,往往在学生心中没有什么地位,更谈不上感激了。由此可见,要想成为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就必需真诚的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只有爱学生,才会让我们的教育产生神奇的力量。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实质上要求我们要改进现有的班级管理模式,实施人性化的班级管理。以学生发展为本,就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夏丐尊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建立和谐的班级气氛中,我们要“情”字当先。情深方能意切,感人全在真情。

师生情感融洽可以营造友好、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才是自然的、顺畅的。因此,在日常教育中我非常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每天一个甜蜜的微笑,课上一次眼神的交流,轻轻地抚摸一下小脑袋,学生就会被我真诚的爱所感染,被我真挚的情所感动,心田会激起情感的浪花。作为班主任,我对学生一视同人,对那些贫困或单亲家庭的孩子,我特别关怀,经常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鼓励他们战胜人生的困难。

三、营造班级“亲情”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师爱”

人为心理所困,无异于陷入一座“围城”。开始,学生有不良表现,受到老师的批评,此后,老师的工作又没跟上,学生受到冷落,思想开始消沉表现更不良,于是遭遇老师更加严厉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家长的训斥甚至打骂,此时的学生呢,越发的逆反,轻则以恶作剧,重则以破坏性发泄不满,表示抗争。学习情况每况愈下,从而被视”为屡教不改者“。这是班主任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为避免这种现象在班级的滋生,我开始注重“亲情”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班级环境。

1、“教师寄语”:“进门来,你是六(1)班的希望;出门去,你是六(1)班的自豪。”“同学们,今天你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你为荣”。

2、利用新学期开学召开主题班队会,精心设计开场白,令学生耳目一新: “过去的一学期,有些同学表现很好,有些则在追赶当中,大家为集体都做了或大或小的贡献,今天,让我们从零开始,共同创造六(1)班的新辉煌”。一句句诚恳而热情的话,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3、抓住学生生病的契机,提升学生的亲情意识。如利用班会课让全班同学每人写一句话给生病在家休息的同学,学生写完后,有的折成小船,有的折成钱纸鹤,有的同学主动要求放学回家时送,有的则说:“我希望自己也生病了”。亲情的营造,让学生对班级有了家的感觉,学生也更注重塑造自己在集体中的形象了。

四、让学生在“师爱”中找回自信。

“育人为本”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为此,在工作中,我努力用“师爱”抑制不良,慢慢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拉一拉送一程”当学生旧病复发,或犯了新错误时,我先不忙给予批评和警告,就为了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通常我会陪学生“走”一程,相处之中指出发展下去的危险“前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言行的“不妥”,帮学生明辨是非,分析利弊让学生自己反省、自悟。

以赞代贬促其发展。一次,上课刚响过,我走上讲台,一个学生发出了怪叫,全班皆笑,我见状,神态依旧如常,和颜悦色地说:“刚才那声音正好听,请你再给同学叫一次,怎么样?”该同学的脸一红,不再出声,眼看一场即将爆发的冲突平静收场。

小题大做督促进步。注意寻找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一要降低“标杆”,二要手持显微镜。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可特别热心帮助同学,特别愿意为班级付出,有一个班级任务——每天去给教室补充饮用水,他非常积极,做的也很好,我就当了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说他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在学习上对他放低要求,只要发现他有一丁点的进步,就当众表扬,他连续三次听写一百分,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从此,他学习更积极了,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转变。

总之,做为班主任不光要拥有一颗爱心,还要有一颗热心,不光要与学生交心,更要给学生以信心;教师不光是学生的知音、爱的使者,更是一把金钥匙、一位伯乐。

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高举人性化旗帜的教育,是一种充满爱心,体现尊重关爱生命平等对话,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教育。它要求打破狭隘的教师专业化概念,强调教师作为教育家世的创

造性方面,老师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不再是以一种权威的姿态在课堂中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以一种学习者、探究者、研究者、引导者、对话者的角色实施体验的的发展过程的教育,老师们,让我们用心施教,以爱育人,把班级变成生命活动的精神家园。

篇2:用师爱促学生成长

家庭是社会最基层的细胞,家庭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性格、行为习惯形成的源泉,婚姻家庭生活越和谐、稳固,就越利于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传统家庭观念在当今中国人的思想中悄然发生着变化,“离异家庭”逐渐增多,这样对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孩子造成很深的心灵创伤,导致他们思想偏激、性格孤僻、无所事事。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已摆在我们面前,教育好他们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挑战,也是对社会和国家负责,更是对教育改革的检阅。经过十几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我的学生都顺利度过这一难关,有的还成了三好学生。自己坐下来认真思考,仔细分析觉得,对于特殊群体的学生一定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科学的方法。我始终坚信: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芳草之地,必有宝藏。我把自己的言行化做“片片阳光”照亮班内每个角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陶行知老先生说:教人变好是好教育,教人变坏是坏教育,教人不变不是教育。我觉得把“离异家庭学生”教育好,既是教育的职责,更是衡量教师教育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离异家庭学生”由于平时家庭的“特殊熏陶”,经常“惹事生非”,所以便会时常受到冷落、训斥、不被信任。因而,他们自卑感强,疑虑心重,排斥外部教育的抵触情绪也大。在他们的心理埋藏了许多“委屈和痛苦”,要调治好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让他们体味到有和同龄人一样的“尊严、自由和快乐”,是改变他们行为的切入点。“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应该是他们的迫切需要,“师爱”应该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金钥匙,似春风的师爱可复苏学生的心理、似烈火的师爱能带给学生亲人般的温暖、似航标的师爱能给学生指明前进的道路,把他们一步步引向成功的彼岸。

从班里的学生情况来看,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常常是在班里吃最好的面包,喝最好的饮料,用最好的文具,背最好书包,穿最时髦的衣服,骑最棒的山地车,带最酷的手机,以显示他的身份,从中寻找心理平衡,释放心中的苦闷。家庭条件好的家长,一是想让孩子健康成长,但又不愿让孩子再在生活上受委屈,物质生活上则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对孩子溺爱,只知在考试后稍稍问一问孩子成绩;二是家长忙于经商歉钱,根本无瑕顾及孩子的教育,对孩子放任自流,不加管教。三是个别家长行为不够检点,导致家庭破裂,觉得愧疚,想对孩子“补偿”,“讨好”孩子,不加鉴别的迁就孩子。家庭条件差的孩子,父母长年不合,形成自卑心理,自尊心又促其采取消极逃避的防卫形式,长年累月,愈加孤僻。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意识增强,自尊与自卑的矛盾更加强烈,与他人的隔阂更深,甚至对他人的好意也猜疑,形成心理障碍。家庭条件差的家长,忙于养家糊口,孩子象“荒草” 一样,顺其自然的生长,根本谈不上任何关心和帮助,更谈不上科学管理,如同迷途的小羊,一旦犯了错误,等待他们的是无情的训斥和打骂。

针对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家庭破裂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应做好以下工作。(1)要真正地尊重和信任他们,发自内心的关心他们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实际困难;(2)要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们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尤其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3)要诚心诚意地爱他们,让师爱填补他们心里上的空虚,给学生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4)既做严父也做慈母,坚持严和爱的结合,爱学生不放纵学生;教育学生不嫌弃学生。

根据家庭结构不健全的孩子的心理状态,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立自强的学生:可很快适应变化了的家庭环境,有较强的自觉性,独立性。自强型的孩子能摆脱对老师,父母的依赖。能独立思考,认识新事物,能较好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控制能力强,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小ch同学,父母离异后,母亲改嫁又离婚,她对母亲,老师非常尊重,一直担任班干部,我就利用她肯钻研,爱学习特点,三年不间断地给予她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给她买书,初一买《迎春杯数学竟赛集锦》,初二买《学习的革命》,初三买《全国各省中考题汇编》,多次冒着雨,顶着雪家访,让她感到自己虽没父亲,老师和同学就是她的亲人。她有了信心和勇气,这就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她曾获得北京市迎春杯赛市级三等奖,英语拼词大赛县一等奖,全国数学联赛市级优胜奖,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重点中学学习。

(2)胡思乱想的学生:这种学生因得不到父爱或母爱,从内心渴望得到感情的补偿,希望得到一般青少年得到的关心,爱抚和帮助,渴望得到一个完美幸福的家庭。他们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给人一种比较听话,乐观、温顺的感觉,但缺少主见和行动,他们也愿意和老师套近乎,有困难找老师商量解决,乐意承认和接爱老师,想从老师和同学身上得到温暖和依靠,干什么事缺乏恒心和耐力。如小A 同学,父母均是知识分子,父母离异后,由于双方工作忙,无瑕照顾他,他很痛苦,觉得心里没着落,到处寻找安慰和快乐,而且拿家里的东西换吃的,领学生到家中大吃大喝,于是和一些问题学生混在上起,精神恍惚,学习退步,我及时找他谈话,开导他,并进行家访,让他负责班内的卫生检查工作,周六周日把他带到我家中辅导功课,很快和我成了朋友,无话不说,不再象离群的孤雁。我鼓励他把“二胡”拉好,经过努力,中考审批为特长生获得加分的奖励。

(3)自暴自弃的学生: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其受到较大刺激,陷入心理失衡而不能自拔。走到外部世界,看到周围邻居和同学,从吃穿住行到学习成绩都比自己强,心里感到压抑,形成一种病态心理,不愿和老师及同学交往,我行我素,自我封闭,生怕别人瞧不起,感觉自己一无所处。如小X 同学,父母离异,开始她伤心,彷徨,不知所措,情绪极坏,产生了很强的自卑感,她说:我家里困难,为什么连父母都不能齐全,我还能有什么?我做了大量思想工作,疏导、安慰他。给他讲人生道理,开阔她的心胸,我们师生给她捐款捐物,在她生日时每人向她说了一句祝福的话,并送她一个有全班师生签名的笔记本;我还按排她做化学课代表,经常拿仪器和师生沟通机会多,使她心胸开阔,摆脱了孤独,增强了学习和生活的信心,还参加了卡拉O K 赛取得了很好的好成绩。依靠师生的力量,使她感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温暖,改变了心境,度过了人生道路上的难关。

(4)放荡不羁的学生:由于家庭结构不完整,自己认为家人不真心待自己,性格变态发展。明辩是非能力差,精

力旺盛却用不到正经地方,在学校不好好学习,自控能力差,不遵守纪律,情绪外露,唯恐别人看不起他们,事事表现自己“强硬”,当“大哥大”。如小Z 同学母亲带他改嫁,继父家庭条件好,还有子女,穿吃不成问题,零花钱不断,学会了吸烟坏毛病,继父说什么他都多心,总认为话中有话在讽刺他,和同学因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以显示他的地位。我仔细分析他的情况①有声乐特长,同学称他“刘德华”;②有一定号召力和组织才能;③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强。我加以引导,使其注意力转移到发挥特长和学习上来,如校艺术节让他参加、军训时让他当小队长喊操、主题班会让他当导演、班内获得奖状和红旗让他登台去领、------既调动了他积极性,也使他自制力受到培养和锻炼。根据他的家庭情况,只能和他母亲说缺点(实话实说)再一块配合教育他,和他继父尽量说他身上优点。让他在继父面前抬起头来,让他和母亲,继父关系融洽,以免因他产生矛盾。他逐渐有了进步,不再惹事了,成了为班争光的主力队员。

家庭不健全的学生也是活生生的人,应该和同龄人有相同的机遇和成功。做为人类灵魂的工作师要做好塑造完美人格的工作。应着培养行为,收获习惯;培养习惯,收获性格;培养性格,收获命运的宗旨,使这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

因此,班主任把握教育契机至关重要,与他们谈话,转化他们就更应抓教育契机(1)学生有进步时: 选择这一时机谈话,正好符合人们大都“渴望被肯定”的心理倾向。谈话时师生感情融洽,学生就会有积极参加谈话的意愿,就能敞开心扉,接受老师的教育。教师要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与他们建立感情上的联系,进而将谈话作为推动他们转化的良好开端。(2)学生有异常时 :自制力差,易冲动,是青少年的特点,更是他们的专利,一般来说,学生的情绪,态度,行为在犯事前都有一定的异常。教师平时应对学生加以留心,敏锐的观察学生的各种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之谈话,妥善处理,把各种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防止以外事情的发生。我不抽烟,学生有烟味我能闻出来,也算我的一招吧。(3)学生有伤病时: 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去探望,一定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师的关爱会激发学生感激之情,增进师生感情,可能一片药、一杯水、摸一下脑门、一句不经意的问候,都会胜过多次的思想工作。(4)学生有困难时 :学生在生活,学习,家庭等方面遇到困难时,教师若能及时谈话,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哪怕是帮助一件小事,如学生忘带笔了先借给他、车子坏了帮他修好,学生都会感激不尽,甚至终生难忘。抓住这一时机,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困难,战胜挫折,就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我深深地觉得教育需要投入,无私的投入,一分一秒地投入,抓契机的投入,最后的收获就是培养出能克服困难,有坚强品质,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材。因而,师爱是投入于教育中的润滑剂和法宝,更是衡量一位班主任是否称职或优秀的关键,但师爱不是任何时候,在任何场合,对于任何人都能起到预期效果的,而是要掌握契机,把握火候,因人施爱,因才施爱。(1)师爱的场合性:注意地点,不该公开要保密,不要让学生下不来台,事得其反。(2)师爱的大众性:应该面对全体学生,不是个别学生,尤其是对犯错的学生再偏多些。(3)师爱的需要性:对于家庭富裕的学生多给精神鼓励,言行教育更重要,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在精神支持的情况下,物质帮助更重要。(4)师爱的真

诚性:不带任何偏见,不虚情假意,是发自内心的,力争学生有荣誉的表扬是善意的,学生犯错的批评更是理智的,带着严父慈母般的情意。我从晨曦微露到星光闪烁,每天都是步履匆匆。一次次在梦中被白日里学生的琐事惊醒,不能入睡:一次次在风霜雨雪中家访,凯旋而归;一次次把学生目送到高一级学校,露出只有教师才有的微笑。我甘为人梯让学生去踩,我愿作蜡烛给学生照亮前进的道路。用师爱描绘着科学育人的宏伟蓝图,用心灵奏响创新育人的神圣乐章。以爱育人,用心工作,做一名更加优秀的光荣的人民教师。把爱的雨露撒向每个学生,让爱的阳光照亮每个角落,让师爱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篇3:用师爱浸润学生的心灵

师爱是一种唤醒。 爱是教育的前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 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马克思也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 教育之为教育, 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呼唤。 ”教育, 就是用爱的力量唤醒孩子们沉睡的心灵, 唤醒他们内心深处那种人之为人的自信和自尊、灵性和欲求。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用心灵唤醒心灵、 用高尚培育高尚、用渊博造就渊博的过程, 因为一个健康的人首先表现在心灵的健康, 而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唤醒学生的心灵, 唤起学生成功、成人、成材的希望, 使其成为一个心灵健康的人, 一个能迎接挑战、创造成功人生的人。 课堂教学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 情感是火, 可以温暖对方;情感是水, 可以滋润心田。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教育的, 即使再困难的学生。 在帕夫雷什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共教育了137 个最难教的孩子, 最终使他们都转变了过来。 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 就是因为在他看来,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 他不是把眼睛放在缺点和不足上, 而是尽可能地找出孩子身上的优点或优势。 他用一双善良的眼睛看待每一个学生, 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美, 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 教师只有做到这一点, 才有可能用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 真正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注重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命力, 才会有真正的师生互动。

师爱是一种激励。 师爱的基础是理解与尊重。 只有有了这个基础, 教师才敢爱、会爱。 教师要爱学生的天真与幼稚, 要爱学生的灵性与淘气, 更要爱学生的闪光点与不足。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而学生认知活动是与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及个性心理倾向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 有效教学的秘诀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实施教育的前提条件。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性格气质、目标指向等分类分层, 顺着学生的天性去教育, 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和引导, 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 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 只有这样, 我们的教育才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弥补缺憾, 我们才能培养出各种有用之才, 正如孟子所说的 “有如时雨化之者, 有成德者, 有达财者, 有答问者, 有私淑艾者” (《尽心上》) , 我们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人生快乐。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 智力已不再是能力的同义词, 现实问题的复杂化和综合程度的提高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 要求人不仅要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要具备合作能力、应变能力、持续学习的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等素质。 让学生的人生“出彩”是素质教育的宗旨。 学校教育的一切努力, 就是为了让学生个性化地发展、无拘无束地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

篇4:用师爱呵护学生成长

一、用师爱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就要靠爱心来成就。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殊性格,这就要求教师对他们真诚相待、热情鼓励,用师爱的温暖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有一个学生由于父亲的两次离异,给他小小的心灵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他胆小内向,不擅与人交往,责任心不强,缺乏上进心。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耐心地给他讲道理,告诉他父母离婚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而且我们班还有一些学生的父母也离婚了。同时,我还告诉他,只要他努力学习,跟同学们友好相处,大家一定会承认他、尊重他的。事后,我又找班上几个比较活泼的孩子谈话,让他们主动去找他玩。后来我发现,这个孩子上课敢于举手了,课后也有笑声了。我知道我的努力不一定能使这个孩子如何地出人头地,但我至少可以给这个心灵受到创伤的孩子一丝慰藉,让他能享受到更多一点的温暖。

二、用师爱点燃“问题生”心灵的火花

聪明活泼的学生人人都喜欢,但任何班集体总有那么几个性格孤僻或者顽皮的孩子。前者平时少言寡语性情忧郁,后者上课不注意听讲,小动作不断,影响课堂秩序,大多不被同学们喜欢。因此,在课堂上要以爱为出发点,从多方面激发这些学生的兴趣,用执著的爱,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尽量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哪怕是简单的一个回答“yes”或“no”,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让他们意识到被信任,体会成功的喜悦与自信。爱“问题生”,就必须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话语,就能赢得“问题生”的爱戴和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用师爱呵护学生心灵的秘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材的作用不言而喻。在铸造“灵魂”的过程中,作为老师,既要有满腔热忱,又要有慈母的温情。细致温柔的情感,更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引发他们强烈的内心体验。师生情感沟通了,教育自然就会在孩子身上产生明显的效果。一天,我刚进教室,一个学生就一边嚷一边递给我一张小字条说:“这是靳然写给张楠的。”我一看条子上写着:“张楠,我爱你!”还在“爱”上面画了一颗心。我看后并没有表示出惊讶,但最近学生隔三差五就来这么一回,看来应该说说了。我拿着条子来到靳然旁边,故意轻松地问:“这是你写的?”他红着脸說:“是。”我一边微笑一边责怪地说:“你呀,是不是先把‘本职工作’做好?”说完之后,我把条子给了他,又补充了一句,“把它收好,别再让人家四处瞎嚷嚷了……”一块石头落了地,他这才舒了口气。第二天作文课的时候,我讲评上次写的作文,借题发挥:“咱班同学这次作文写得不错,可出色的不多。”看到大家一头雾水,我接着说,“我出的题目是‘我喜欢……’,喜欢什么都可以写,喜欢谁都可以写。可同学们写的不是爸爸妈妈就是老师,千篇一律,好像没有别人可以写了。”我看学生没反应过来,就布置了一项任务,“这样,请同学们写个提纲,就写你喜欢谁,喜欢他什么。”再次讲评的时候我拿出大家的作文进行小结:“看来,同学们喜欢的不仅是爸爸妈妈和老师,有的同学写喜欢的同学……喜欢的理由也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对方帮助过自己,有的是因为对方品质好,有的是因为对方长得漂亮……”说到这儿,同学们都笑了起来。我假装惊讶,“怎么,漂亮不是理由吗?谁不喜欢漂亮的人?”同学们又一次笑起来。这时我故意问:“想知道是谁写的吗?”“想!”“可我不能告诉你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喜欢某些人,不喜欢某些人。我们应该尊重别人,当然也应该尊重别人拥有各自的秘密。所以,我不想,也不应该没有征得同意就公布出来。”看到没人反对,我接着说,“同时,你喜欢别人也用不着天天想着。那样的话你还能干好事情吗?每天写小条也不是办法,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影响你的学习,所以,我建议你采取更好的方式。如果真的是好朋友,是你喜欢的人,你就应该尊重对方,互相帮助,共同搞好学习,你们说是不是?”“是!”接下来的事情和预计的一样,学生们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而且更加友爱,更加自觉,更加向上。

篇5:用师爱促学生成长

倾注真情,关爱温暖学生出奇迹

——海口海之南烂班、问题班转变感悟反思

CCB

搞一辈子教育都没见过这样的烂班级,七百多个日夜终于熬到头了!两年来是我教育生涯中最难过的时间和经历,从接这个烂班到现在中考结束,两年时间头发白了一半,人苍老近十年!真是社会对老师的评价那样——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老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说老师是甘为人梯,默默耕耘;也说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老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每一个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并且要善于倾注真情,关爱赞美学生才能获得好的教育效果,把爱教育事业与关爱学生相结合才是个好教师。的确,两年来的今天看到了这个烂班出现了奇迹。

从12年秋季开学接这个班,了解到这个班学生在出事后坏习惯特别多,可以说烂班环孩子的习惯他们俱全了,初中七科总分不足200的就有五人,420的就好学生了,500分的一两人!就这寥寥无几的好学生中,多数都是留级生,他们能上起海口的私立学校,每学期要万元费用,这些家长不差钱,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这个烂班的这些正处于人生的青少年时期,人生的关键时期的“学生”由于生理、心理或环境等影响,学习成绩会呈现着差别。成绩优异的学生固然深得老师的喜爱,但是后进者也未必不能后来居上。尤其是那些成绩差、顽皮的学生,我在与他们交往中,从不把他们看死,还予以适当的“偏爱”。

在对他们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遇到反复时,我坚持冷处理,不轻易当众揭丑,多采取个别谈心,态度要和蔼,语言要恰当,并及时提出适当的要求,努力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把关爱洒向每一位学生,让我的关爱温暖每一位学生。两年来我是这样做的:

一、“赞美”的基础是对学生理智的关爱和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可以说是事关教育成败的心理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着意知觉对方,有意或无意地寄以期望,对方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教师对学生表示好感,学生就会在学业、品德、习惯方面表现进步。教师如果对学生表示厌恶或失望,学生心理就产生负效应,表现为退步。

爱是一种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的依依不舍的道德情感。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是世上最崇高、最理智的爱,没有这种爱做基础,就发现不了学生中真、善、美的东西、赞美就失去了基础。如果一定要赞美,那么这种赞美也将是苍白和虚伪的恭维、讨好,必将失去赞美的效应。教师应学会赞美的艺术,倾注真诚的师爱,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学派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个性、潜能和价值自我表现和实现的过程。教学的实质和根本任务在于创建一个让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消除心理压力和负担的情境,让学生敢于和勇于自动发表见解、自

由想象和创造,即教学就是为学生的自我实现创造一个安全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学生的缺点,问题,甚至是错误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并不违心地去粉饰,美化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而是不要忘记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身尊心。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冷静地、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二、赞美有巨大的力量,可以燃起希望。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敬,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个人保持愉悦的心情和旺盛的工作热情的需要,赞美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作为教师就应懂得这项育人的原因则,不应总把精力集中在专挑学生的毛病,专批评学生的缺点上。“毛病越挑越多”,绝不会越挑越少。教师应把注意力集中到发现和赞美学生的真、善、美的闪光点上,“美”的东西越赞越多、越“美”。赏识和赞美学生就是承认学生的成功。美国一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表扬。

赞美不等于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也不等于不批评。这样,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会使他们精神脆弱,听不进批评,一听批评就消极或暴跳如雷。那样实际上是害学生,是“棒杀”。不要轻易地指责批评,要多点宽容,批评是为了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一个平日对学生冷漠的教师,很难想象学生会产生乐意与他进行交流的内在动机。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独立个性和情感的人。教师要放下多年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尊重与否往往决定着课堂气氛是否会合作、愉快和积极向上。尊重学生就会尊重孩子的发言,聆听他们的见解,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权力,使他们主动、乐意地参与至共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来。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潜在的力量。”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心态,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情感和才智能力,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尊重是一缕和煦的春风,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与学生之间产生协调的情感。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他们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爱好。

三、信任和宽容学生。

这个烂班被一些人称为没有人性的“畜生班”,说教这些畜生得少活十年!生活阿姨每每都这样气愤的说。我们要让学生对我们的关爱有感觉,生活上、课堂中充满信任和期待。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因此在生活上、课堂上要多赞美,少批评,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学生真的改变好多。改变的例子不胜枚举,太多了!

四、以“爱心换真情”,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

人们常说,人的一生中能够遇上一位好老师是莫大的幸福。我很幸福,因为我在学生时代也遇到了许多给予我很多帮助的好老师。这些老

师教我知识教我做人,从儿童时代开始我就拥有做一位像他们一样的好老师。三十年来我一直认真努力在适应教学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有的时候我也会觉得非常困惑,经验告诉我要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努力以一个教师真诚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虽然我现在任教的是烂班,可也要保证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尖子生,学生之间家庭环境、性格各方面都不同,有很多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更需要关爱。有一次上课由于我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不甚了解,提问一位已失去父亲的孩子有关父亲的问题而使其当场落泪,对此我很自责,在每次提问时我都尽量避免谈论有关学生家人的话题。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有的学生由于养成了不自觉的学习习惯,在家里又缺乏家长的监督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处于落后的位置,虽然学习成绩不是衡量一个学生唯一标准但却是一个最重要的标准。“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是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老师践履笃行的“师爱”内涵。“爱”仅仅是“师爱”内涵的一半,其另一半则是“严”。没有严就谈不上真正的爱。因为爱必须严。对一些爱偷懒的学生一方面我们是采取说服教育,另一方面也要相应地进行惩戒使其改正错误。无论是在“做人”还是做“做学问”都必须严格要求。因为一流的人才的基础是砥砺一流通品行。

当下教育优秀人霍懋征、邹有去、黄静华、盘振玉、林崇德五位模范教师是我国新时期人民教师的楷模,是师德的表率。他们的典型事迹和高尚师德感人至深。虽然我与他们相比差距很大,但是我下决心要向他们学习,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好教师一直是我最大的愿望。我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思想;学习他

们教书育人、爱生如子、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学习他们艰苦奋斗、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集中展示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让爱的阳光照亮深山”;“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大瑶山中不断延伸”。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就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他们是“把爱献给教育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们为我们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荣榜样。人民教师是无比光荣而又神圣的称号,人民教师这一称号有两层深刻的含义,第一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师,第二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我们要向优秀教师学习,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两年来的辛苦出现了奇迹,愿意为我喜爱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在多创奇迹!

篇6:用师爱铸就师德之魂

马 兴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有像父母那样的对学生的爱,那么他要比一个读过许多书,但是既不热爱事业又不热爱儿童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师德高尚、完美的教师了。”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圣洁的师爱,还可以看出师爱是师德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师德之灵魂。一、专题及学情分析:

首先是我说课的第一部分--------专题及学情分析。

(一)专题内容分析: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无私、高尚、圣洁的感情。

师爱不仅是我们每个教师出于赖以为职业的爱,更因为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是一种最理智的爱,它有别于母爱,突破了溺爱的圈子,这就需要教师严格的要求和精心施教有机结合;它也是一种最无私的爱,它的无私在于,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爱,我们必须无私地奉献和付出,决不可以把对学生的爱与自己的个人目的和利益联系起来。因此,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他们如何做好师爱,贯彻现代教育理念。有助于学员在回岗教学实践中更好的做好师爱。

(二)学情分析:

在学情分析中我将从学员的年龄特点、起点能力以及心理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

我们培训的对象是来自教学一线的中小学教师,他们有着一定的做好师爱的经验,学习目的明确,自我约束力强,有合作探究,创造表现的基础,但学员均为成人,在课堂的参与、互动等环节,主动性不强。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大家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鉴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方面:引导学员了解并掌握“如何更好的做好师爱”的策略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方面:通过任务驱动和对教学案例的分析讨论交流,让学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了解做好师爱的意义和重要性,并自觉探究做好师爱的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1)使学员认识到做好师爱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2)在自主、平等、和谐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员积极参与互动,使学员充分体验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依据以上三维目标,我的教学重点是:让学员认识和理解更好的做好师爱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难点是:依据创新的方法,学员能够拟定出新的做好师爱的策略并和大家交流。

以上就是我对专题、学情、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下面是说课的第二部分--------教法分析。

二、教法分析: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也积极倡导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法:

1、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且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

2、案例分析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3、问题讨论法:是根据教和学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分析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以学员自觉主动地讨论、质疑、辨析为主,同时辅以其他教学方法,使学员在加深理解、综合应用概念和规律的同时,提高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

以上三种方法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让理论、案例、实践来推动学员改变观念,提升自我,感受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下面是说课的第三部分--------学法指导。

三、学法指导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培训中我要引导学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1)自主:(看→思→悟)

(2)合作:(教学过程的各个参与环节)(3)探究:(如何更好的做好师爱的策略)

在课堂上,学员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每一个环节中我让学员自主尝试、主动参与,探究方法、发现规律,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自己是作为课堂的推手和助手来帮助学员完成课堂教学活动。以上就是我的学法指导,下面是我对以上三部分的综合运用阶段--------教学过程部分。

四、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以下教学过程:共分四个环节,共计用时150分钟,它们分别是: 1 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10分钟)2 讨论交流 再现课题(20分钟)3 案例展演 突出课题(90分钟)4 巩固拓展 反思课题(30分钟)首先是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 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第一个环节 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2010年1月5日,那是一个让人伤心的日子,也是一个让人深思的日子。58岁的通江县赶场镇白梁村小学教师雷国忠在护送学生上学的途中,为了救护一名幼儿班学生,踩翻了路边的悬石,跌入山崖,被飞滚而下的巨石砸中身体,不幸逝世。在他弥留之际曾留下这样的话:“我舍不得学校,我放不下我的学生啊!”在他的同事为他整理遗物时,发现他的笔记本上曾写下这样的话: “以一种爱人之心去关注学生,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去呵护学生,是为人师者的准则。”“人生的乐趣在于对事业的追求,教书是我的事业,我要用知识的甘泉,为大巴山浇灌出朵朵艳丽的鲜花。” 从他的这些言行中,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他是一位既热爱教育事业,又热爱学生的师德高尚、师爱圣洁的老师,也向我们诠释了在新时期下,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应具有高尚的师德,还应具有圣洁的师爱。只有用爱去教育,去教学,用爱去温暖学生,才会让教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用师爱,才能铸就师德之魂!

下面进入到教学过程的第二个环节:讨论交流 再现课题

第二个环节 讨论交流 再现课题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提出问题,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物欲横流、处处充满金钱和权势诱惑的今天,我们的老师能够安贫乐道吗?能够将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教育事业吗?针对这些问题让学员思考: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使学员认识到“用师爱铸就师德之魂”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最终,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以及对案例的分析,多媒体展示师生讨论的结果。

1、用师爱铸就师德之魂。

2、热爱学生,是一种心态,一种责任,一种智慧。

那么如何用师爱铸就师德之魂呢?以下进入到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案例展演 突出课题

第三个环节 案例展演 突出课题(教学重点)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案例的分析,主要有:

案例一 人民教师谭千秋——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生的教导主任

2008年5月13日22时12分,救援人员扒出了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的遗体。只见他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孩子们得以生还,而他们的谭老师却永远地去了……“要不是有谭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留着泪说。“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谭老师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远远看见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生怕学生们不小心摔伤。”夏开秀老师说。刘红丽的舅舅仰天长叹:谭老师,大好人,大英雄啊!”通过这个案例,突出了师爱是师德的灵魂这一课题。冰心老人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是的,教育是爱的事业,每一个教师都是爱的天使。

案例二 换位思考,关爱学生——一个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

教书育人是细活,需要的是耐心。如果遇事不冷静,爱冲动,由着性子,容易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如果事事发脾气,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些学生甚至会“破罐子破摔”,从此走下坡路。教师应该创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会换位思考,让学生卸下心灵上的防护

设备,真心的把老师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

案例三 关爱学生,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教师不仅要体谅他们,更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具有宽容之心的老师,必定能得到学生的爱戴与尊重。当然,不能以宽容学生来否定严格要求的做法,只是换一种教育的心态和方式。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放纵学生,也不是对学生错误的漠视。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并不排斥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只是方式的不同。

案例四 关爱学生,需要有一颗恒心

作为教师,要一直坚定一个信念: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实现自己的梦想。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的长期性,决定了我们在工作时,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有些工作需要我们不厌其烦的去做,要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具备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即恒心.案例五 为了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有人说,师德就是爱,爱一切的孩子,爱孩子的一切;有人说,师德就是奉献,如春蚕,似红烛。而我认为,师德就是甘于平凡、甘于平淡,甘于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蹉跎岁月中,以不变的热诚去挑战每一个教育的高度,以不变的热情去关爱每一位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快乐的成长。通过上面5个案例的分析,那么如何更好的做好师爱呢?

1、要善于发现和展示学生优点,会包容、宽容学生的缺点和过错。

2、要创造一种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熟练地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

3、要深入了解学生,热诚关心学生,真挚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深厚的情感和和谐的关系。

下面是教学过程的第四个环节--------巩固拓展 反思课题 第四个环节 巩固拓展 反思课题

这个环节是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学员们的合作探究、创造实践等方面。

在小组讨论交流活动中,让学员考虑问题:基于你对“用师爱铸就师德之魂”的理解,如何“用师爱铸就师德之魂?”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做好师爱的策略和方法吗?

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更好的做好师爱的策略和方法,并做交流分享。

以上就是我对教学过程的分析,下面是说课的第五部分--------板书设计

五、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概况性、针对性、启发性,主要是综合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使学员能根据板书了解本节课的教学模式。

上一篇:同义词辨析归类290个下一篇:探防队正职查隐患对副职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