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管工作

2024-04-21

关于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管工作(共9篇)

篇1:关于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管工作

鄄城县地税局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收管理

近年来,我县货物运输行业发展迅速,货物运输车辆和运输业务剧增,随着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家税务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自2003年底以来,税务机关针对货运市场经济结构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流动性强和税收管理漏洞多、死角多的特点,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严格认定自开票纳税人和代开票纳税人,清理了大量的漏征漏管户,坚持开票即征税,开票者必须办理税务登记证的原则,将大量游离于税收日常管理之外的运输单位和个人及时纳入税务监控范围,使开票金额与征税依据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堵住了税款流失的漏洞。

一、我局货物运输业征管现状

(一)由县局政策科负责认定“代开票纳税人”工作。

在我县范围内提供公路、内河货物运输劳务的纳税人,到分局税收管理科领取并填报《货物运输业代开票纳税人认定表》,按照规定提交有关证件和资料;主管税务所首先对其资格进行审核,确认符合代开票纳税人条件的,将认定资料报送县局政策法规科进行复核。县局政策法规科按照有关规定确认“代开票纳税人” 资格。认定工作完毕后,认定资料分别由县局政策法规科及税务所留存。

(二)货物运输业发票代开和税款征收工作由办税服务厅的货运发票代开窗口负责为进一步规范货物运输业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堵塞征管漏洞,我局的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发票代开和税款征收工作全部由办税服务厅的代开票窗口负责。在各税齐整的同时,为纳税人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

(三)办税服务厅负责电子信息的采集及上传工作

从2009年1月起,我县所有的代开票纳税人在每月10日之前向政策法规科报送《代开票纳税人货物运输业发票清单》纸制资料,向办税服务厅报送电子信息,办税服务厅连同地税局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的电子信息一并进行汇总,在每月15日前向县局上传数据,县局每月22日前向县国税局传递汇总数。

二、货物运输业征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年货运发票金额与实际承运能力不符,实际运营状况难以核实。

目前货物运输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性质多元化,经营方式多元化,核算形式多元化,其中承租经营、挂靠经营成为普遍的生产经营方式。

(二)混淆业务性质,发票使用混乱

1、混淆公路、内河自开票货运业务和联运业务

公路、内河自开票货运业务是指具有公路、内河自开票纳税人认定资格的货运企业由其自备运输车辆从事的货物运输业务。

联运业务是指两个以上运输企业完成货物从发送地点至到达地点所进行的运输业务。联运的特点是一次购买、一次收费、一票到底。因联运企业发票可以抵扣后进行纳税申报,使得一些企业对不属于同一运输项目的运输业务进行相互抵扣,减少纳税申报。

货运代理业务是指根据委托人的要求,提供包装托运、代办运输手续、代提、代发、代办结算等服务项目的业务,不属于货运范畴,而属于货运过程中的中介服务性质,从营业税税目规定上划分应归为服务业税目。按照财税[2003]16号文中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单位和个人从事快递业务按”邮电通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一些运输公司的经营活动涉及了速递服务和代理业务,未和货运服务进行区分或者故意混淆,从而对所有业务均开具《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因业务量大,而所有业务不可能进行逐笔审核,为税务机关在监管上带来很大困难。

四、我局规范货物运输业管理的主要措施

通过四年来的货运管理工作,我局较为全面掌握了货物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的基础信息、纳税信息、购票信息和开票信息,基本实现了“摸清底数,管户到位”的目标。针对年审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货运业实际情况,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规范货运业征收管理工作。

(一)严格认定程序。分局对符合货物运输业营业税纳税人规定的企业按照认定规程严格进行认定。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坚决不予认定。主要做法:一是分局对需认定企业应提供资料打印成册,发送给申请认定的企业,要求企业提供所有资料,看企业提供资料是否完整;二是对资料提供完整的企业进行实地核查,检查车辆、账簿建立情况以及发票管理情况,详细掌握企业情况。三是做好已认定企业发票管理辅导工作。对符合自开票纳税人的企业,在发给其认定证书同时,详细讲解发票的使用、保管、以及清单电子信息的上报上传工作。

(二)认真做好年审工作。一是认真进行货运发票的信息汇总工作,每月按时上报《货物运输业营业税征收管理情况统计表》,数据详实可靠;二是根据《货物运输业营业税纳税人认定和年审试行办法》,对辖区内原已认定为货物运输业营业税自开票纳税人进行年审,对符合年审条件、资料齐全完整的自开票纳税人通过年审,不符合条件者,坚决取消其资格。

五、进一步提高货运业税收征管工作实效的建议

(一)联合相关部门,促成行业综合治理

货运业涉及公路、交通、运管、交警、保险、工商、税务等诸多部门,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行业治理工作,因此需要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之间通力协作,建立顺畅、灵活的综合治理机制。例如与相关部门开展定期或不定期联合检查清理行动,在各个环节和关口做到层层把关,有效杜绝货物运输企业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规范税收经济秩序。

(二)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借助互联网络平台,通过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资源的统一,准确全面的掌握货物运输企业的营运车辆底数、经营规模以及相关信息,以便于行业性综合治理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纳税人税法意识

针对货运企业规模较小,货物运输企业的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帐务处理、发票开具不够规范的现状,应采用宣传和培训并举的方法,一方面举办税收业务培训班,向纳税人系统讲解货运发票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业务知识,使其掌握管票、开票、用票、识票的正确方法,规范健全企业内部货运发票管理机制;另一方面采取各种渠道和形式做好货运业税收法规的宣传工作,使货物运输企业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发票开具人员充分认识到税法的严肃性和约束力,明确涉税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效提高纳税人的税法意识。

篇2:关于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管工作

地 方 税 务 局 文 件

新地税发〔2006〕65号

关于货物运输业若干税收征管问题的通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方税务局,各地、州、市地方税务局,自治区地方税务局直属征收局、稽查局:

全区地税系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加强货物运输业的税收管理》“三个办法一个方案”和若干文件政策规定以来,各地在执行中陆续反映了一些问题。经研究,现将有关税收征管问题明确如下:

一、关于纳税人认定问题

(一)依照“三个办法一个方案”的规定,从事货物运输业

—1—的承包人、承租人、挂靠人、个体运输业户以及融资租赁车辆运输业户不得认定为自开票纳税人。

(二)对既自有车辆又有挂靠车辆的运输企业,依照“三个 办法一个方案”不得认定自开票纳税人,但为方便运输企业开具发票,主管地税局可委托经区局认定批准的中介机构到其运输企业实施代开票。

二、关于统一税收政策问题

(一)自2005年11月1日起,对自开票纳税人依照规定 征收营业税、城建税及附加后,预征3.3%所得税,年末进行清算;对自开票纳税人异地发生劳务代开发票时,多缴的所得税不予退税。

(二)依照有关政策,对符合减免税条件的运输业户实行定额免税,其免税额暂按各地现行各类型货物运输车辆的每月每吨征收的定额税,对享受减免税户发生运输劳务开具的发票应按

6.6%税率征税。同时要做好享受减免税户纳税人的资格审核、登记台帐与管理工作。

三、关于开具货运发票问题

(一)经区局批准的中介机构实施代开发票时,应依照总 局下发的“三个办法一个方案”和国税发[2004]135号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税务局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中介机构税收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所代开发票上加盖中介机构财务印章和中介机构代开票人专章,专章式样见国税发明电[2003]53号第五条。—2—

(二)依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税务局代开货物运输 业发票中介机构税收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做好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批准的代开票中介机构代开票人员的《税收代征证》核发工作。

(三)各级地税局不得违反总局规定,委托“街道办事处、运管站、稽征站”及其他单位实施代开发票。

四、代征手续费问题

依照《货物运输业营业税征收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地方税务局要按规定向委托代征税款单位支付代征税款手续费”,具体标准按照“新政办发[2005]45号”第六条规定的标准执行。

五、各地、州(市)地税局及各县(市)地税局,要做好与同级国税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应做到一个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研究解决货物运输业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消除政策执行上的偏差,解决不符发票信息反馈不及时、涉税案件查处和协作不力等问题。

二○○六年三月二十二日

—3—

篇3:关于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管工作

一、丢失税务登记证副本如何补办?

公司财务人员外出携带税务登记证副本办理业务,因财务人员不慎途中将税务登记证副本丢失,应如何补办该证件?

按照《征管法》要求,纳税人应在证件丢失之日起15个工作如内书面报告税务机关,补办税务登记证应填写《税务证件挂失报告表》一份,并附送一下材料:

⑴刊登遗失声明的版面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⑵刊登遗失声明的报纸、杂质的报头或者刊头1件。

如果纳税人提供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符合条件的当场办结。

二、丢失税务登记证正本是否会被处罚?

公司业务人员因一时方便,外出时携带税务登记证正本前往客户那里办理公务,结果途中不慎将税务登记证正本丢失,在办理税务证件挂失报告表时如实填写了丢失原因,现在主管税务所根据报告表说该公司违反了税务登记证使用规定,要对公司这种行为予以处罚,请问主管税务所的此项处罚是否有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务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2002】362号第二十条规定:纳税人应当将税务登记证件正本在其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办公场所公开悬挂,接受税务机关检查。同时根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税总局令第7号第四十三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依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处罚。

根据上述规定税务登记证正本应在办公场所悬挂,不能随意带出,因此公司财务人员携带正本外出办公已属于“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的情形,根据征管法税务机关应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没有营业执照发生经营业务如何处理

某公司因各股东之间的股权出资协议还没有最终确定,公司还没有办理工商注册,但是已经为公司正式注册做好筹备工作,现在有一客户急需该公司提供服务,对于这样的业务应如何办理?是否能取税务局代开发票?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税务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1号第一条第一款的规定: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办而未办工商营业执照,或不需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而需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但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简称无照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根据上述规定该公司如果没有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但是已經有纳税义务了,应该在上述规定的日期内办理税务登记并开具发票。同时特别提醒按照国税总局2011年21号文规定,在办理营业执照后,应自领取营业执照30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同时之前领取的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应交回税务并作作废处理。

四、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归属地税,应如何报送财务报表

公司增值税属于一般纳税人企业,但是企业所得税在地税申报,对于财务报表应如何报送?应该向地税还是国税报送财务报表?

根据《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关于调整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报送要求的公告》(公告【2012】12号)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不在北京市国家税务局缴纳的,自季度终了之日起15日内,报送上季度《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报送上年度《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因此,企业应按上述规定报送财务报表。

五、按照合同要求提前开票是否合规

公司与甲方签订一个产品销售合同,因为产品属于单独定制且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和一定的垄断性,因此签订合同中通常约定预付款的比例都在50%以上,然后才在收到预付款后多少日内发货,验收成功后支付剩余款项。这次签订的合同,甲方要求他们在支付预付款时先拿到全款的发票,公司财务认为这个时间因为没有发货,所以不应该开票,对方要求提供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令第二十六条规定:“未开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发生经营业务确认营业收入时开具发票。未发生经营业务一律不准开具发票。”根据上述规定,该公司在收到预收款时,因为尚未提供交货等相应的销售行为,不构成确认营业收入的条件,因此不得开具发票,建议该公司与甲方明确风险及危害后,再签订具体合同条款。

六、增值税专用发票打印字迹不清晰

公司取得的运输增值税专用发票有部分运货的目的地字迹不清晰,这部分内容不涉及公司名称以及税款金额等关键内容,这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可以抵扣?这张发票认证已经通过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启用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74号)第一条规定: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提供货物运输服务(暂不包括铁路运输服务)开具的占用发票,其法律效力、基本用途、基本使用规定健全管理要求等与现有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致。另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的通知》(国税发【2006】156号)第是一条规定,专用发票应按下列要求开具:

⑴项目齐全,与实际交易相符;

⑵字迹清楚,不得压线、错格;

⑶发票联和抵扣联加盖财务专用章或者发票专用章;

⑷按照增值税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开具。

对不符合上列要求的专用发票,购买方有权拒收。因此,上述公司取得的压线开具货物运输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用于抵扣。

七、北京地区试点开具的电子发票应如何使用

根据《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地方税务局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电子发票应用试点若干事项的公告》公告2013年第8号第一条的规定,现阶段电子发票至适用向个人开具的情形,公司还是需要收取直至发票为原始凭证。如果需要查询真伪,可以去北京市国家税务局网站进行查询。

八、单位申请代开发票需提供什么资料?

某公司申请替一个人供应商代开发票,应准备什么申请资料?

根据《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办理冠名发票和规范代开发票申请资料有关事项的公告》(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公告2013年第9号)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单位申请代开发票,应提供以下资料:出示资料:税务登记证副本原件或加盖纳税人公章的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经办人身份证明原件、完税凭证原件(已完税的出示)。提交资料: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跨区域申请代开发票的纳税人提交)、经办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完税凭证复印件(已完税的提交)、《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代开发票申请表》一式两份、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书面文件。提交资料为复印件的须加盖单位公章。

篇4:关于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管工作

国税函〔2006〕102号

全文有效成文日期:2006-01-2

5字体: 【大】 【中】 【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自2003年10月总局下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03〕121号)以来,各级国税、地税部门协调配合,在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收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近期媒体反映和总局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货物运输业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发票管理不严、信息采集质量不高、审核检查不到位、协查运转不顺畅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货物运输业的税收征收管理,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地方税务机关要严格按照国税发〔2003〕121号的规定,进行货物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认定。对不符合自开票纳税人认定条件的,坚决不能认定为货物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已认定的,取消其自开票纳税人资格。

二、地方税务机关要严格货物运输业发票管理,建立健全货物运输业发票管理办法。对新办货物运输业企业,要认真进行走访调查,到纳税人生产经营场所实地了解情况,对不提供营业税货物运输业劳务的单位或个人,不得提供使用货物运输业发票,防止利用货物运输业发票“引税”现象的发生。

三、地方税务机关对货物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转为非正常户的,要立即停售货物运输业发票,防止非法领用货物运输业发票但不申报纳税现象的发生。

四、要落实纳税申报审核工作。各级地税征收机关在受理纳税申报时,要对各类纳税申报资料的完整性和基本数据逻辑进行审核。受理货物运输企

业营业税申报,要比对申报的金额与发票清单汇总金额,确保上传的清单是征税以后的货物运输业发票存根联数据形成的清单。如发现申报有问题的,要及时处理,不断提高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对纳税人申报的营业税营业额和企业所得税营业收入进行比对,防止纳税人不如实申报收入逃避纳税义务等情况的发生。

六、要积极开展货物运输业营业税纳税评估。对货物运输业发票使用和申报异常的企业,应区分不同情况,进行约谈或实地调查。涉嫌税收违法行为需立案的,应及时移交稽查局查处。

七、各地国税征收机关、地税征收机关必须按照规定期限,完整地采集货物运输业发票清单。省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应按期将汇总的货物运输业发票清单上传总局。

八、国税机关、地税机关要加强协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货物运输业征管情况。要建立货物运输业管理数据交换渠道,交换管户情况和营业税申报数据。对利用货物运输业发票进行偷逃税款的重大案件,要加强联合检查,提高联合办案水平和税务检查效率。

九、国税机关、地税机关要严格按照总局要求,对比对异常货物运输业发票进行审核检查,及时交换审核检查信息。国税机关经审核检查,认为需由开票方主管地税机关继续审核检查的,交由开票方主管地税机关继续审核检查,开票方主管地税机关应将结果反馈给国税机关。

十、国税机关、地税机关要将货物运输业征收管理情况纳入执法检查重点内容,对不按规定实施征收、管理、检查和信息传递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篇5:关于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管工作

发文文号:闽地税发[2003]92号 颁布日期:2003年10月29日

法规类型:地方税收法规 所属行业:-所属地区:福建

已有462人次阅读

各市、县(区)地方税务局,省、各设区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分局、稽查局,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市地方税务局外税分局,泉州、南平市地方税务局征收分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管理及运输发票增值税抵扣管理的公告〉的通知》(国税发〔2003〕120号,以下简称《公告》)和《关于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03〕121号,以下简称“三个办法和一个方案”)两份文件(省国、地税局已联合转发),对于整顿税收秩序,推进依法治税,加强营业税征收管理和税务机关基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省各级地税机关要以国家利益为重,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通力协作、保证质量,把货物运输业营业税管理工作作为当前税收工作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现将实施意见补充通知如下。

一、货物运输业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各级地税机关要立即行动,认真学习文件,深刻领会精神,指定负责部门,调配专职人员,将新的征收管理办法落实到每一个环节,确保落实到位。

二、《公告》印制由省级国、地税机关负责。各级地税机关应抓紧做好《公告》的发放和宣传工作,在10月31日前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公告》内容,及时对纳税人进行税收政策的宣传和货物运输业发票检查告知,使纳税人在了解政策的基础上,了解当前国家对货物运输业发票的新管理办法。各地要立即组织开展对税务人员和纳税人的培训工作。

三、2003年11月1日起,货物运输业发票的印制、领购、开具、取得、保管、缴销,均由地税机关管理和监督。过去凡已经委托给其他部门管理的货物运输业发票,必须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在10月31日前,依法向所有货物运输业纳税人和委托单位缴(收)回已经领购的货物运输发票。并全面开展货物运输业发票的清理工作(包括清理道路、水路交通运输企业自印的或向税务机关领购的货物运输发票库存量;委托代征单位领用的道路、水路货物运输发票库存量;地税机关现存道路、水路的货物运输发票库存量等)。

四、各级地税机关应对本辖区内从事公路、内河货物运输的单位和个人的税收管征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顿,将以前未纳入税收管理的货物运输企业和个人全部纳入税

收管理,并根据《货物运输业营业税纳税人认定和年审试行办法》(见国税发〔2003〕121号文中附件3)的标准,将纳税人分为自开票纳税人和代开票纳税人。

五、自开票纳税人和代开票纳税人由县级或县级以上主管地税机关进行资格认定,并实行年审制。具体认定和年审办法按《货物运输业营业税纳税人认定和年审试行办法》(见国税发〔2003〕121号文中附件3)的规定执行。县级或县级以上地税局务必于今年11月底前全部完成货物运输业纳税人的认定工作。具体工作时间安排:

(一)11月20日前,县级或县级以上地税机关要完成本辖区内符合自开票条件的货物运输企业有关资料和实际经营状况的调查审核及认定工作,认定结果及时予以公布,并通知纳税人。对经认定的自开票企业,已缴回的货物运输业发票及时返还,并允许其继续使用,但必须按国税发〔2003〕121号文规定,加盖发票专用章和开票人专章(开票人专章必须按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统一式样,由自开票纳税人自行刻制,印模报主管地税机关备案),未缴回的货物运输业发票不得再开具与使用。

(二)除上述自开票纳税人外,其余货物运输企业和个人均认定为代开票纳税人。11月30日前,县级或县级以上地税机关要完成对本辖区内所有符合代开票条件的纳税人审核、认定工作,认定结果予以公布,并通知纳税人。

(三)从12月1日起,对我省提供货物运输业的纳税人,凡未经县级或县级以上主管地税机关认定为自开票纳税人或代开票纳税人的,各级地税机关不得为其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

六、2003年11月1日起,对代开票纳税人需要货物运输业发票,一律由主管地税机关采取开票时即征税方式,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同时主管地税机关要按规定填写《地税局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清单》。在今年年底前,除自开票纳税人和代开票地税机关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开具货物运输业发票。委托中介机构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的工作,待省局制定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办法后再实施。

七、从2003年1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全省各级地税机关对在我省从事货物运输挂靠外省车籍的货物运输车辆,暂不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今后如何处理,待调研后,另行通知。

八、切实做好数据采集工作。要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实行全过程管理,并负责货物运输业发票信息采集、传递工作。在每月申报期内应认真做好纳税人报送的《自开票纳税人货物运输业发票清单》的接收工作,每月申报期结束5日内完成《地税局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清单》的录入工作,并在每月18日前完成向上数据传递工作。

九、我省货物运输业发票清单信息交换采取国税发〔2003〕121号文件附件4的模式三,即:县地税局将信息采集、传递给设区市地税局,由各设区市地税局传递给省地税局,由省国、地税局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因此要求基层征收单位每月18日前将货物运输业发票汇总清单信息采集后传递(有网络的利用网络传递,没有网络的可以利用软盘或其他移动介质,通过人工传递,下同。)给县级地税局;县级地税局审核后每月19日传递给设区市地税局汇总;经设区市地税局汇总、复核后,每月20日16:00前上报省局,省局汇总后每月22日前传递给省国税局。

凡比对不符的货物运输业发票信息,实行省、国地税局之间交换、反馈。地税系统协查工作,由省局稽查局办理向下传递、查处。

十、货物运输业营业税征收管理工作,省局由税政管理一处牵头,征管、信息、稽查、票装及二处、三处等业务处、局共同负责(具体职责分工见附表)。各处(局)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各设区市地税局也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保证将“三个办法和一个方案”执行到位。

十一、“自开票纳税人”(使用蓝色印泥)和“已取消自开票纳税人资格”(使用红色印泥)专用章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格式由县级地方税务机关刻制,《货物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认定年审表》、《货物运输业代开票纳税人认定年审表》(格式附后)由县级地方税务机关印制使用,《地方税务局代开货物运输业发票清单》和《自开票纳税人货物运输业发票清单》在国家税务总局应用软件未投入使用前又急需使用两清单的,也由县级地方税务机关印制使用。《货物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认定证书》、《货物运输业代开票纳税人认定证书》、自开票和代开票货物运输业营业税纳税人的年审合格标识由省局印制。

十二、各设区市地税局要从现在起到今年年底止,实行旬报制度,每旬的最后一天17:00前上报每阶段工作情况;在2003年12月20日前,将本辖区的自开票纳税人认定名单(汇总表)和贯彻落实“三个办法和一个方案”年终总结材料,书面报告省局(6份)。省局在适当的时候,要对各设区市地税局这项工作进行考核。

附件:

1、部门职责分工表(略)

2、福建省地方税务局货物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认定、年审表(略)

3、福建省地方税务局货物运输业代开票纳税人认定、年审表(略)

4、货物运输业营业税自开票纳税人认定证书(略)

5、货物运输业营业税代开票纳税人认定证书(略)

篇6:关于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管工作

琼地税发„2009‟6号

海南省地方税务局

关于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通知

各直属地方税务局:

近几个月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的影响逐渐凸显,为做好2009年税收征管工作,努力实现“严征细管促增收,优质服务树形象”的目标,确保我省地税税收收入平稳增长,省局就加强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以下要求,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一、严格管理,公正执法

(一)加强纳税人户籍管理

1、清查漏管户。采取与工商登记信息比对、借助街道和社区力量、实地清查等方式认真清查,城市尤其要对写字楼、出租屋、酒店宾馆等经营场所进行重点排查,最大限度杜绝漏管户。

2、对非正常户有针对性的进行清查。要与发票领购、房产过户、注销登记等信息进行比对,按疑点情况进行分类,有序进行清查。

3、严格执行催报催缴制度,催报催缴率要达100%,依法行使行政处罚权,提高申报率。

4、落实《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按照一户式原则,建立和完善征管档案,按照信息共享原则,统一管理征管档案,以利于征管信息的共享,同时便于监督和检查。

(二)采取积极有效的清缴措施,加强欠税管理。

1、要坚持做到月税月清,防止新增欠税。

2、对确实无法一次清缴欠税的纳税人,要求其做出清缴计划,经主管税务机关确认后督促纳税人清缴欠税。

3、落实欠税公告制度。

4、积极配合出入境管理机关落实离境清税制度,对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其法定代表出境前未缴清税款、滞纳金或者不提供纳税担保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

5、责令欠缴税款纳税人限期缴纳税款,逾期仍未缴纳的,要坚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三)进一步提高以票控税的征管力度

1、落实发票使用情况报送制度。以实行查帐征收方式的纳税人为重点,将其发票使用信息与纳税申报信息进行比对,保证申报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2、对实行“双定”征收方式的纳税人,其发票使用量连续三个月超过定税额的,要及时调整定额。核定、调整定额必须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3、发票管理部门与征管部门要做好发票信息与征管信息的衔接。

二、落实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充分挖掘税源潜力

(一)重点加强对房地产、建安行业的税收管理

1、要对企业已实现的收入进行税收清理,对应报未报、应缴未缴的税款坚决清理入库,落实土地增值税预征管理办法,对应征未征的企业要进行清算。

2、落实项目管理追踪制,对在建工程、已售房产的应征税款要及时征收入库,同时要加强对外来经营者的报验登记和申报征收管理,遏止拖欠、防止漏管。

3、海口、三亚要进一步完善在房地产、建安企业推行自开票与税款缴纳的闭环式管理模式。一是要优化闭环开票系统;二是将土地增值税纳入闭环开票系统,实现自动监控;三是调整并合理设置房地产过户涉税办理流程;四是有效衔接闭环开票系统与房地产交易系统。

琼海、陵水、保亭、五指山要将房地产、建安行业税收作为重点税源实施监控。

(二)加强对旅游业税源的监控,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处于我省重点旅游区域的海口、琼海、万宁、三亚,要重点监控旅游业所辐射的旅店业、餐饮业、娱乐业、文化体育业等相关行业税源变化。

(三)加大企业所得税的清理力度。工业企业所得税是地税征管的薄弱环节,要结合2008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对工业企业所得税进行清理检查,海口地区还应重点对食品饮

料生产企业、医药生产企业进行清查;昌江应重点对采矿企业进行清查。

(四)进一步做好增值税、消费税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征管信息比对工作,加强对“两税”附征税种的征收管理,确保及时、足额入库。

三、在抓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税收工作的同时,要兼顾做好小税种和分散税源的征管工作

(一)要加强资源税税种的管理,一些地区要针对个别税目漏征漏管问题,积极完善自征机制或采取委托代征方式,堵塞税收漏洞。

(二)进一步加强与各财产保险公司的协调与配合,及时解决车船税代扣代缴税款过程中出现的政策与管理问题,完善代扣代缴机制。

四、坚持管理与服务并举,构建海南和谐地税

要结合税收征管实际,积极构建法治、公正、服务、对等的税收征纳关系,正确处理好优化服务与强化管理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严格管理、公正执法就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服务必须服从执法的要求。各地区要整合现有资源,不断提高服务效能,拓展网上申报的覆盖范围,坚持办税公开,落实服务诚诺,倡导诚信纳税,提高税法遵从度,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五、2009年1-6月份,各直属局要重点组织做好户籍管理、欠税管理、以票控税管理以及房地产、建安行业的税收管理等四项工作,省局将组织工作组,检查落实情况。

2009年税收工作将面临严峻考验,全省广大地税干部要树立大局意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严征细管,向管理要税收,坚持在依法治税的前提下,保证税收平稳增长。

二○○九年一月十六日

篇7:关于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管工作

【关键词】财政收入政策;税收征管;影响

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手段的基本手段之一,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两个方面。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政策采取的措施:(1)调节收入和财产分配的税收措施;(2)对垄断企业投资实行的税收优惠措施;(3)调整经济结构的税收措施;(4)刺激和抑制经济增长的总量调节措施。

税收征管是指国家税务征收机关依据税法、征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税款征收过程进行的组织、管理、检查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广义的税收征管包括各税种的征收管理,主要是管理服务、征收监控、税务稽查、税收法制和税务执行五个方面,具体可理解为两大方面:一是税收行政执法,包括纳税人税务登记管理、申报纳税管理、减免缓税管理、稽查管理、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管理。二是税收内部管理,即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宏观经济管理需要出发而运用税收计划、税收会计、税务统计、税收票证等进行的内部管理活动。税收征管是整个税收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税收管理目标,将潜在的税源变为现实的税收收入的实现手段,也是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指导、监督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发挥税收作用的重要措施的基础性工作。

1.财政收入计划的刚性化,导致税收征管的目标错位

税收征管的目的在于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以实现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目标。由于财政收入计划的刚性化,促成了税收收入计划的指令性和权威性。现行的税收收入计划仍主要在“基数法”下产生,在实际工作中,各级税务机关将完成上级下达的税收任务作为税收征管的基本目标,由此造成税收征管工作出现许多不规范行为,一些地方为完成税收计划任务而实行“掠夺式”征收,收“过头税”,竭泽而渔。也有的为防止第二年的税收收入计划过高,人为地“藏税于民”。其结果必然是税收收入计划“到位”,税务征管“越位”,严重阻碍税收征管的正确实施。纳税人对税收征管产生怨言和逆反心理也就在所难免。

2.财政收入格局不够明确,弱化了税收征管

财政收入形式较多,税费混淆,是税收征管多年的难点。我国现行的财政收入格局是“三多一高”,即各级政府的收入名目多,组织收入的部门多,征收的形式多,征收成本高。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力军,收费也是政府实现职能、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形式。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收费的形式并不被普遍采用,主要是由税收的征集所替代。这不仅是因为征收成本的问题,还有一个收入格局简易和方便管理的问题。而我国受特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影响,收费名目多,范围广,制度外收费增长快,对社会资金运行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很大,对纳税人的干扰力很强。加上收费的管理不清晰,税费混淆,给税收的日常征管带来了很大的阻力。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社会保险基金尽管收缴过程出现严重障碍,但现在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专项收入。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选择开征社会保障税,由税务部门征收。

而我国是由社保等部门组织征收,其结果必然要在同一区域内形成重叠的征收大军。收入征收和报缴方式的多样化,使纳税人、缴费人都难以承受。国债的发行,最终是增加了税收征管的压力。国债是超前使用的税收。目前我国是以发行国债、增加政府支出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做支撑。国债和税收两者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从发展的角度看,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国家债务的积累,必然会在国家债务偿还期带来宏观税负水平的提高,这给税收组织收入功能的实现带来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时期将尤其明显。分税制的老化,制约了税收征管。1994年确定的分税制,是以1993年的收入作为财权划分的根据,从而形成了事权依附财权,有财权才有事权的悖谬现象。由于中央税和地方税的格局不尽合理,加之地方政府没有地方税收的立法权,导致部分地方政府的收支无序,大量的非规范性收费蔓延,地方政府擅定税收政策,随意干预税法执行,搞恶性财税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政府不惜扭曲地方经济的发展,盲目鼓励企业转向娱乐业和房地产业。这给正常的税收征管工作增加了难度。

3.财政收入政策对经济调整的层次和环节过多,加剧了税收征管的难度

(1)我国现存的两个群体没能有效纳入财政税收的调节管理,增加了纳税人的抵触情绪。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产生了一批有消费能力而无消费需求,和有消费需求而没有消费能力的两个群体。国家对这两个群体缺乏有效地调节和管理,这是财政收入政策的疏漏,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反映,增加了纳税人对税收工作的抵触情绪,给税收的日常征管增加了阻力。

(2)税收的地区管辖权混乱,干扰了税收征管的正常进行。由于现行的财政分配体制和长期形成的税务管理定式,税收征管在国内没有形成真正的属地管辖,漏征漏管、争税源、买卖税款和税收混库等现象时有发生。税收管辖权的争议,使部分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难以到位。

(3)税制的复杂化,降低了税收征管的效率。收入和调节是税收的两大职能,组织收入是税收最基本的职能,调节寓于收入之中。过分夸大税收的调节职能,其结果是税制设计的复杂化,征收管理的滞后性。我国现行的分产业划分流转税税种的政策极不合理,而增值税在三个产业之间又“联而不通”,阻碍了税收征管的有效实施。

篇8:关于加强税收征管(本站推荐)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突飞猛进,规模经济不断壮大,为税收培育了丰富的税源。同时,经济税源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如何深化税源管理,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税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务登记管理不完善 税务登记制度有待于完善。应办理而未办理税务登记的问题比较突出,并存在假停歇业的问题。

(二)税源征纳信息不对称

第一,从纳税人的角度看。受利益的驱使,纳税人不可能将自己掌握的税源信息向税务机关和盘托出。纳税人存在在银行多头开户、建两本账、账外账、大量的现金交易、销售不开票等现象,第二,从税务部门的角度看。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经营情况的判断主要源于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资料、会计资料以及对纳税人实施的税务稽查等。而纳税人的申报资料、会计资料本身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因而税务机关获取纳税人的真实涉税信息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第三,从社会环境条件的角度看。税务网络未能与纳税人、地税、工商、银行、海关等实施有效联网,税务机关不能及时完整地掌握纳税人资金流动等有关信息。特别是纳税评估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第三方信息数据,由于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度较低,许多的第三方信息采集不到真实的数据。税源监管的复杂性与日俱增。

(三)税源管理力量不过硬

一是税源管理力量分布不均。在税源管理过程中,许多地方存在着交通便利单位人员多、地理位置偏僻单位人员少,机关管理人员多、一线税源管理人员少等不合理现象。二是税收管理员队伍政治素质有待于提高。个别税收管理员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人以税谋私。三是税收管理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基层税收管理员中既懂法律、财务管理和会计知识,又熟悉税收业务和计算机知识的综合型知识人才相对较少,特别是纳税评估的能力相对低下,造成纳税评估结果不理想,弱化了纳税评估的作用,从而影响了税源管理的整体质量。

(四)税源管理手段不科学

首先,税源管理分类不科学。在当前税源管理过程中,有些单位单一地以实现税收的多少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工作重心侧重于重点税源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非重点户、非重点税源、非重点行业、非重点区域或非重点工作环节的管理,造成税源管理“头重脚轻”,征管基础薄弱。其次,虽然近些年加大了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征管业务流程微机管理,但目前税源管理系统只能完成一些基本的统计工作,对税源的状况还不能结合大量的外部信息数据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第三,信息数据分析应用不够。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税务机关储存了大量的征管信息数据,但大多数信息还没有得到充分应用,造成信息资源的严重浪费。

(五)部门协调配合不得力

一是一些社会公共信息、纳税人涉税在采集时缺乏法律依据,特别是银行结算信息、统计、社会计划等部门信息,想采集到可靠的涉税信息非常困难。二是涉及税源管理工作最紧密的国税、地税、工商、公安等部门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相互间的信息共享,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传递制度、工作分析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没有充分发挥部门间协调配合作用。三是由于国税机关内部分工管理不够规范统一,部门岗位职责交叉,使得本应协调一致的工作时有脱节,缺乏有效协调配合的情况仍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税源管理效能。

二、对深化税源管理的措施

(一)广泛加强税收宣传,提高涉税遵从水平改革税收宣传办法,各政府网站均要开辟税收宣传主页,公开税收政策,供纳税人免费查阅;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免费向纳税人提供税收宣传资料发放服务;调整税收宣传月活动的内容,避免将纳税人的税收政策宣传搞成纯粹的税务形象宣传。另一方面,在税收服务上要进一步抓实。要下大力气扎扎实实地为纳税人办实事。帮助他们解决经营核算、申报纳税、政策解读、咨询答疑、电子申报、网上缴税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以进一步提高纳税人的涉税遵从水平。

(二)强化税务团队管理,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一是通过多种渠道对税收管理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要培养他们全力为国聚财的责任感,提高其执法为民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使他们彻底认识到只有抓好税源控管,才能为国家财政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保障。二是进行管理资源重组。优化税收管理员资源配置,特别是县区级税务机关要按照征管重心向税源管理转移的要求,大力充实一线税收管理员队伍,使管理力量与税源管理的实际相匹配。建立辖区轮换制度,定期对税收管理员分管片区进行轮换,避免因长期管理某些区域而形成“人情网”,在评估检查时抹不开面子,影响管理的力度。同时也防止个别人员将管片当成“自留地”,滋生不廉洁问题等。三是构建科学的税收管理员激励机制,从精神上和物质上予以肯定和鼓励,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快推广税控装置,提高以票控税效力

一是加强普通规范化管理,应逐步全面取消手工票、普通电脑票,广泛使用机开增值税普通发票。广泛推广使用税控装置,通过税控收款机开具普通发票,可以准确记录纳税人的经营和销售情况,同时也为税务机关实施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提供可靠依据。二是大力推进“逐笔开具发票,奖励索取发票,方便查询辨伪,推行税控器具”的发票管理机制创新,实行消费者监督、税控器具电子监督、税务监督多管齐下,促使纳税人依法开具、使用发票,促进税务机关“以票控税”,强化税源监控。

(四)加强源头信息控制,提高纳税评估效果

首先,强化信息采集。按照统一规范的原则,建立涵盖税收所有业务的涉税信息指标体系,形成全系统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操作规范;提高信息质量,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制度,规范电子数据的录入,把好数据入口关,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其次,深化税收分析。加强税负分析,揭示地区、行业、企业以及税种税负之间的差异和动态变化,及时发现管理上的漏洞;加强税收弹性分析,查找影响税源和税收变化的因素,从中发现纳税申报和征管的异常和漏洞;加强税源分析,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本、物耗、利润和税负率等指标的分析,评判企业财务核算和纳税申报质量;加强税收关联性分析,充分利用征管业务系统数据、税收会统核算数据、重点税源监控数据以及经济部门和企业财务数据等有相关关系的各类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税款申报征收中存在的问题。第三,扎实推进纳税评估。积极探索建立纳税评估管理平台,运用指标分析、模型分析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评估。在评估工作中,注重综合评估与分税种评估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人机结合。第四,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之间的互动机制。形成税收分析指导纳税评估,纳税评估用于税源管理和税款征收,并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税务检查与稽查又促进分析与评估,促进完善税收政策、改进税收征管的工作机制。

(五)建立税收工作平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税收管理员开展工作,要注意研究使用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税收管理员平台要完善提供任务分配、综合查询、工作记录、分析评估以及数据补充和变更等操作功能,并能与包括“一户式”信息管理系统、邮箱、网络申报系统等在内的各类相关管理系统实现相应对接,做到不同平台之间功能互动、切换便捷和信息共享,便于税收管理员同纳税人实现互动交流。通过工作平台规范和固化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任务,按照工作流事项,自动分配任务,自动提示完成状态,变人找事为事找人,方便管理员查询各项涉税信息。要围绕管理员工作重点,通过分析、预警、监控、评估、筛选、异常信息处理、台帐、工作总结等功能模块,解决管理员“管什么”、“怎么管”、“管没管”、“管与不管怎么样”等问题,提高税收管理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完善协税护税网络,提高综合治税效能

篇9:关于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管工作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若干意见

(国税发[2004]10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总体要求,为贯彻“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模式,完善征管体制,夯实征管基础,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现就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强税款征收管理

(一)加强对纳税申报的审核

办税服务厅窗口工作人员在受理纳税申报时,要按照“一窗式”管理规程的要求,对各类纳税申报资料的完整性和基本数据逻辑进行必要的审核。在审核增值税申报资料时,要认真比对防伪税控磁卡记录销售额与申报的专用发票销售额、防伪认证数与申报专用发票抵扣数,比对运输发票、废旧物资发票、海关代征凭证以及农副产品收购票抵扣清单(磁盘)汇总额与申报表对应抵扣额,其他发票填开额与申报销售额等。受理运输企业营业税申报,要比对申报的税额与发票清单(磁盘)汇总额。发现申报差错要及时处理,辅导纳税人纠正一般性错误,不断提高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税源管理部门要根据纳税人户籍资料以及各类相关指标,对纳税申报真实性做进一步审核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堵塞管理漏洞。

(二)严格欠税管理

税款征期过后,要及时将纳税人欠缴税款情况提交税源管理部门催缴,最大限度地减少新欠税款的形成。要加强延期申报管理,严格执行滞纳金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豁免滞纳金。对历史形成的欠税,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得采取任何变通办法擅自减免欠缴税款。纳税人确有困难申请缓缴税款的,要严格执行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不得越权审批缓缴税款,不得擅自放宽期限。?

各级税务机关要把清理欠税作为目标管理和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检查欠税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和完善欠税公告制度,定期进行欠税公告。

(三)强化出口退税管理?

落实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措施,切实做好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信息和海关出口电子信息审核出口退税工作,不断改进“免、抵、退”税管理,提高出口退税管理水平。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合理简化手续,加快出口退税审批进度,及时准确地进行免抵税调库。

二、强化税源管理

(一)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实施分类管理

税源管理工作主要由基层税务机关所属的税务分局、税务所以及内设的税源管理科(股)负责。要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根据行政区划和税源规模与分布,对所辖税源实施分类管理。分类管理的方法和标准可由各地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实际情况以及税源管理的需要自行确定。一般可以按照纳税人所在区域,结合纳税人规模、性质和行业特点实行划片管理。

(二)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

税源管理工作必须落实到人,实行税收管理员责任制。税收管理员(简称专管员、片管员)是基层税务机关分片(业)管理税源的工作人员,隶属于税源管理部门。其主要工作职责包括:税收政策宣传送达、纳税咨询辅导;掌握所辖税源户籍变动情况;调查核实管户生产经营、财务核算情况;核实管户申报纳税情况;进行税款催报催缴;开展对所管企业的纳税评估及其税务约谈;提出一般性涉税违章行为纠正处理意见;协助进行发票管理等。

税收管理员原则上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和违章处罚工作。特殊情况,如交通不便的地区和集贸市场的零散税收,可制定相应管理制度,由税收管理员直接征收税款。?

税源管理重要事项由部门集体研究。税收管理员下户执行各项税源管理事务时,要提出报告,按计划和规定程序进行,并接受行政执法和行政监察的监督。所获税源信息要记录归档,实行共享。税收管理员实行两年定期轮换制度。各级税务机关要制定税收管理员工作规范,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管理、监督和考核。

要选拔业务骨干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并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培训,注重提高税收管理员的财务会计水平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能级管理等激励机制,鼓励其增长才干,积累经验,成为税源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

(三)严格税务登记制度,加强户籍管理

户籍管理不但要严格税务登记管理制度,全面掌握所辖纳税人税务登记的各项登记事项,加强登记环节的管理,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与户籍管理相关的各类动态情况。包括:纳税人生产经营及其财务核算情况;各税种的核定及其有关资格认定、各类征收方式核定、多元化申报和缴款方式的核准情况;各税种的申报纳税、税款滞纳及其补缴情况;税务检查及其处理、享受减免税政策及其执行情况;纳税人发票领购资格、品种、数量情况;纳税户关、停、并、转、歇业以及委托税务代理情况等。要及时归纳、整理和分析户籍管理的各类信息,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和细化管理。要健全户籍管理档案,并通过信息化实现纳税人户籍资料的“一户式”存储管理。?

要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在户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税收管理员要通过所掌握的户籍管理信息对管户进行实地核查,核实登记事项的真实性。要有计划地对辖区进行巡察,及时发现未办理税务登记户,防止漏征漏管。税源管理部门要对税收管理员巡查面、巡查次数等指标定期进行考核。

(四)加强税源分析

各级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都要建立健全税源管理统计分析制度,定期采集和分析税源管理数据,建立税源管理数据指标体系和税源分析的数学模型,针对所辖税源变化趋势,按照地区、行业、企业、税种、时限等对所辖税源实施结构分析监控。

上级税务机关主要侧重税源总量和税负变化的宏观分析与监控。要把握税收与经济的对应规律,预测税收收入能力;分析宏观税负、行业税负及其变化规律,并作地区间比较;定期发布税负情况,提出税负预警指标。同时,为基层税务机关提供税源分析手段、方法和指标,指导基层税务机关制定税源管理制度和方案,开展税源分析,并据此指导纳税评估工作。?

基层税务机关负责本辖区内的税源分析监控和税源管理业务的具体组织与实施,侧重对影响本地区行业税负的关键指标及其增减变化的分析监控,并制定税源分析的具体标准和方法;组织指导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开展以纳税评估为主要内容的税源管理工作。

(五)加强税源动态监控

税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申报纳税、代扣代缴、综合经济指标、行业税负以及税务检查处理等各类动态情况的分析监控。及时对照上级税务机关发布同行业税负及其预警标准,比较各部门上报统计部门的指标,结合各级协税护税、部门配合等各类相关统计分析信息,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和税源的动态监控和精细管理。?

税收管理员要定期到纳税人生产经营场所实地了解情况,掌握其产品、原料、库存、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基本状况和销售、成本、价格、增加值利润等财务情况,及时取得动态监控数据,找出影响税负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纳税人当期涉税指标与历史指标的纵向比对、同行业纳税人涉税指标的横向比对、实物库存及流转情况与账面记录情况的账实比对,分析税负变化趋势,实现动态监控。

(六)全面开展纳税评估

各级税务机关要根据税收法律法规、税源宏观数据、税负变化信息和纳税人户籍资料,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行业指标的横向分析和历史指标的纵向分析,利用信息化数据集中和“一户式”信息管理的优势,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进行全面系统的纳税评估。?

对纳税评估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如计算填写、政策理解等非主观性质差错,可由税务机关约谈纳税人。通过约谈进行必要的提示与辅导,引导纳税人自行纠正差错,在申报纳税期限内的,根据税法有关规定免予处罚;超过申报纳税期限的,加收滞纳金。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税务约谈室。?

对纳税评估发现需要进一步核实的问题,可下户做调查核实。调查核实的过程和结果要进行记录,并纳入“一户式”纳税信息资料管理系统。?

经纳税评估、约谈辅导和调查核实所确定的问题,包括催报催缴、补正申报、补缴税款、调整账目、限期改正、加收滞纳金等,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涉及处罚的,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涉嫌“偷逃骗抗”等税收违法行为需要立案的,要及时移交税务稽查部门查处。?

要制定纳税评估工作规范,建立纳税评估指标体系,落实纳税评估工作职责,并将纳税评估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进行考核。

(七)大力推行税控装置,加强发票管理

要认真贯彻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推行税控装置的一系列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行税控收款机等税控装置。严格执行税控装置使用规定,督促检查使用税控装置的纳税人如实录入经营数据和开具税控发票;主管税务机关要利用税控装置记录数据计核应征税额,分析纳税状况,不断提高税款征收质量。要严把税控初始化关,按照总局有关规定对用户使用的税控收款机进行税控初始化。要严把申报审核关,按照“一窗式”管理的原理,加强对使用税控收款机的纳税人申报资料的审核。受理纳税申报岗位不仅要对纳税申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逻辑审核,而且要对纳税申报表填报的经营收入数据与纳税人用户卡记录的开票金额进行比对。纳税申报的经营收入大于或者等于用户卡记录的开票金额,方可开票征税和清零解锁;纳税申报的经营收入小于用户卡记录的开票金额,要即时要求纳税人纠错补正,不能即时补正的,要求纳税人说明原因,同时移送税源管理部门约谈、核查。要严把发票发售“验旧售新”关,在税控收款机清零解锁后,才允许其重新启用税控收款机开票,并发售新的空白发票。对不按规定使用税控装置、不据实申报纳税的,要依法予以处罚并核定其应纳税额。?

要加强发票管理,运用“以票控税”管理手段,强化税源监管。要督促企业落实逐笔开具发票制度,强化发票“验旧购新”管理,落实发票限额限量供应措施。要坚持有奖发票制度,认真依法落实发票违章举报制度,充分发挥发票控管税源作用。?

三、加大税务稽查力度?

(一)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重要作用

加大稽查工作力度,严厉查处涉税违法案件,震慑和惩处涉税犯罪。重点查处伪造、倒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利用作假账、多套帐或账外经营手段偷逃税款,伪造海关代征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运输发票、废旧物资普通发票和农产品收购发票等骗抵税款以及骗取出口退税等违法案件。对跨地区的大案要案,上级机关要直接指挥和组织协调,有关地区要积极协助主办部门调查取证。国税、地税局之间要及时沟通情况,尽可能联合办案。要切实做好税收专项检查统一组织工作,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检查。

(二)建立健全稽查执法办案责任制

要建立健全首查责任制,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检查、办案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办案速度。要全面推行案件复查制度,对检查案件要确定一定比例定期进行复查。要坚持重大案件集体审理制度,要规范和加强对重大案件的审理工作。对税收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案件,税务机关除依法进行行政处理(处罚)外,要严格执行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对徇私舞弊不依法移送的,必须依法追究责任。对收缴的税款、滞纳金、罚款等涉税款项,要严格按照规定缴入国库,违者要严肃处理。

(三)加强案例分析,查找管理漏洞

加强税务稽查的案例分析,及时掌握涉税案件的发生、分布特点,作案手段和发展动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范、打击涉税违法活动。对查处的案件,要进行认真剖析,通过案例分析,发现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制定并采取整改措施,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充分发挥税务稽查对税款征收和税源管理的监督与促进作用。

(四)明确划分日常税务检查与税务稽查的职责

日常税务检查与税务稽查的职责范围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基础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国税发〔2003〕124号)规定的三条原则划分。各级税务机关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从税务检查的对象、范围、性质、时间等方面划清日常税务检查与税务稽查的业务边界。?

为保持税务稽查选案、检查、审理和执行各环节的完整性,税务稽查案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举报案件;日常管理过程中发现有偷、逃、骗税等税收违法行为嫌疑、需要移送稽查的案件;上级交办的案件;稽查局按规定采取计算机选取或人工随机抽样等办法选取并与税源管理部门协调后确定的案件;外单位(包括国际情报交换)转办的案件等。?

为保证税务稽查人员集中精力查处案件,以及征收、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发票交叉稽核情况和有利于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输发票、海关代征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废旧物资普通发票和农产品收购发票以及税务机关为小规模纳税人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经稽核系统筛选出的异常票,由协查系统转征收、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区分不同情况处理。属于采集、填写、打印、传输等一般技术性错误,无需立案查处的,由征收、管理部门进行处理;确有偷逃骗税以及虚开等嫌疑的,移送稽查部门查处。

(五)规范税务检查行为

税务人员进行税务检查,要严格执行税务检查程序,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出示税务检查通知书和税务检查证件。为避免多头重复检查,要严格控制检查次数和检查时间,制定统一的检查计划。各级税务机关要建立日常税务检查和税务稽查的协调机制,已经被税务稽查部门立案查处的,税源管理部门不再进行日常税务检查。

四、优化纳税服务

(一)规范面向纳税人的办税服务业务

凡属纳税人需要到税务机关办理的各项办税业务,统一归并到办税服务厅办理,由办税服务厅实行“一站式”服务。按照当地政府要求,需要统一到政府政务大厅(中心)办理的税务登记事项,可根据需要先行在政府办证场所办理。对纳税人提交的各项事务,属于同类性质的要尽可能在一个窗口办结;不能即时办结的,要由办税服务厅统一受理和转办,并向纳税人承诺办结时限,以方便纳税人,体现优化服务。?

根据征期与非征期工作量的不同,统筹安排办税服务厅各类窗口的办税业务。要按照“一户式”管理要求,及时综合、加工、分析、整理和维护即时采集的各类管理服务信息。要经常听取纳税人对办税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二)合理设置办税服务窗口

要将“一窗式”管理理念应用于各类办税事务。按照征管业务流程和管理效率的要求,办税服务厅一般可设立申报纳税、发票管理、综合服务三类窗口,规模较小、纳税人较少的也可简并为一或两类窗口。办税窗口设置的类型和数量,各地税务机关可按照上述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要建立办税服务厅各窗口之间业务联系和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纳税人纳税资料“一户式”存储方式,形成窗口之间业务联系和监控关系,各个窗口采集的数据信息要实现通用共享。

(三)加强办税服务厅与各有关管理部门工作衔接

要建立办税服务厅(以下简称前台)与其他有关业务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后台)的业务联系制度,明确各类办理事项的时限和流程,确定前后台间各个环节的分工和责任,建立健全岗责考核体系。前台要将征收信息及时提供后台管理部门使用,后台管理部门负责及时维护纳税人基本信息并为前台提供支持。前后台之间数据要实现即时共享。要积极创造条件,探索通过征管信息系统对业务运转过程实施动态监控和自动考核。

(四)优化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要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纳税人自行上门申报、缴纳税款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行邮寄申报、数据电文申报、现金缴款、支票缴款、银行代收、委托代扣等多元化申报缴款方式。推行多元化申报缴款方式要本着依法、自愿原则,以方便征纳双方、降低征纳成本为目的,确保税款申报解缴及时、足额入库。避免不切实际地追求形式,造成纳税人和基层税务机关额外负担。对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申报纳税方式。?

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继续积极推行多种服务方式,坚持首问责任制和文明办税“八公开”制度,加强与纳税人联系与沟通。加强和规范“12366”建设,同一地区的国税、地税局要统一建设和使用“12366”服务平台,共享网络资源,避免重复开发造成资源浪费。加强对咨询服务人员的考核与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税务网站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和内容。认真贯彻《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积极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工作,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和税务机关依法行政。国税、地税局要联合进行评定管理工作。尚未开展评定管理工作的地区,要加快工作步伐。

(五)加强税法宣传,引导纳税遵从

进一步拓宽税法宣传渠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外部媒体资源以及“12366”纳税服务热线、税务网站等内部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税法宣传。深入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发挥集中宣传优势,增强税法宣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完善税收公告制度,加强税收政策和管理方式变化的宣传告知,使纳税人及时了解政策变化,熟悉办税程序,掌握管理要求,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要区分不同对象,选准宣传着力点。既要广泛宣传诚信纳税典型,促进依法诚信纳税社会风气的形成;又要适时曝光案值高、影响大的涉税违法案件,以教育纳税人,震慑违法分子。

(六)清理简化审批程序,简并税务文书和报表

依据《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全面清理各自权限之内的各类审批制度、程序和手续。对重复设置、手续繁琐、不规范、不科学的管理环节、审批手续和审批权限,进行必要的精简;属于上级机关权限范围内的,统一报上级机关处理。对于能够事后审核的项目,尽量改事前审批为事后审核,同时加强事后的检查和监督,以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提高效率,方便纳税人。?

清理、规范和简并各类“表、证、单、书、票、卡”等文书资料。倡导试行综合申报表、通用税票和一卡多用等方式。?

统一简化各种税务登记、核定、认定事项,丰富税务登记证副本的内容,减少不必要的年检、验证和换证。统一规范各税种核定、各类减免税。简化各类办税事项的单独申请、登记、核定和认定事项。

五、整合信息资源

(一)加强现有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应用?

以实施纳税申报“一窗式”、纳税人资料“一户式”管理为突破口,按照一体化的思路,通过数据层面的整合和功能填平补齐的方式,实现总局综合征管应用系统、增值税管理应用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稽查管理等系统以及各地自行开发并已在全省普遍应用的综合征管应用系统的各类信息资源互通互联共享,实现各个征管工作环节在信息化支撑条件下的相互衔接。?

在整合各类信息资源的同时,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尽可能实现各个应用系统的桌面集成,形成界面统一、切换方便、实时调用、数据共享的操作系统,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方便基层操作。要注意各类设备和网络有效的整合,使现有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避免浪费和重复投资。?

整合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总局统一主体软件重要作用,在全国国税系统逐步推广应用总局综合征管软件整合版的基础上,实现基础征管数据与总局联网运行,相关征管信息国税、地税局共享。

(二)实行信息数据集中处理

要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实现各类征管数据的统一数字化存储、加工和管理,消除信息孤岛,发掘数据应用潜力,实行信息数据集中处理,提高数据应用质量和水平。?

要按照信息共享的原则,管好用好税收征管数据信息。根据税收征管信息特点,细化信息分类,将各类分别采集、分散使用的征管数据信息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整合,以提高信息系统运行效率,实现信息共享。要区分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两种不同方式采集、处理各类征管数据。凡属常用、通用等通常不变的静态数据,如纳税人名称、地址、税务登记号码、适用税目税率等,要由一个部门统一采集、各部门通用;凡属经常发生变化的动态数据,如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指标、纳税申报、补交税款、滞纳金、罚款、发票用存情况等必须由各部门分别采集的,要实行分别采集、各部门通用。在统筹使用、整合各种技术基础设施和资源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数据处理的集中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集中到省一级统一处理,以有效利用各种设备和征管信息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

(三)落实纳税人信息“一户式”管理措施

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行纳税信息“一户式”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4〕529号)要求,把散存于税收征管各个环节的征管资料和各类静态、动态征管信息,按独立的纳税户(人)加以归集,依托信息技术实行“一户式”管理,使之能够反映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全貌,将“一户式”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对于不能在申报环节取得的信息资料,如各税种管理所需的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要做出统一规定由纳税人一次性报送,禁止各专业部门随意向纳税人索要有关信息资料。对于纳税人报送的各类信息资料,要明确工作责任,由专人负责一次性录入,各部门信息共享。不能通过信息系统自动采集的,也要通过手工补录方式,统一归集到“一户式”管理信息系统中,以确保“一户式”管理信息的共享与应用。“一户式”归集存储的各类管理信息,要有专人负责维护更新。有条件的地方,要实现由计算机自动归集纳税人各类信息数据,以便查询、分析、监控,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六、加强协调配合(一)加强税收征管各环节的联系与制约

要根据税款征收、税源管理和税务稽查责任分工,明确各环节衔接方法和配合内容,畅通各环节联系渠道和联系手段。通过信息手段,以现有综合征管软件为支撑,形成各个环节之间既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又相互监督制约的协调、高效运行机制。?

为加强相互之间的监督,充分发挥税务稽查对税款征收、税源管理等环节工作的重要促进作用,税务稽查部门可按照所属税务局的统一安排,根据工作计划,对纳税人依法纳税情况进行抽样检查,抽查的结果要向有关部门及时反馈。对抽查中发现的税政、征管等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提请有关部门处理。

税款征收与税源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配合稽查部门案件查处和牵头组织专项检查等各项工作,及时提供案源,如实提供有关信息资料,大力协助稽查部门办案。要严格执行涉税案件移送标准,该移送的必须及时移送。对有意瞒报或不移送案件的,要严肃查处。

(二)建立统一的征管办法发布实施制度

各级税务机关要建立统一的税收征管办法发布实施制度。凡要求基层税务机关和广大纳税人执行的征管规定,必须经征管部门统一审核同意后发布实施;涉及征管软件配套支持的,要事前通告信息管理部门,经信息管理部门统筹规划,提供配套软件后,同步发布实施。

(三)切实加强国税、地税部门的协作配合 要认真贯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协作的意见》(国税发〔2004〕4号〕)精神,切实抓好国税、地税局协作配合工作。各级国税局、地税局的主要领导是双方协作配合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好这项工作。要落实例会制度、协调解决协作配合工作中的问题。要指定相关部门和相关责任人负责日常联系协调工作,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联系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大力提倡在有条件地区实行统一税务登记、相互代征税款、共建共用办税服务厅、申报纳税同城通办等管理办法。?

国税、地税局配合的核心在于信息的互通互联共享。要加快国税、地税征管信息系统互通互联,包括国税、地税共管户的税务登记信息、关联发票信息、核定认定信息、增值税抵扣信息、所得税管辖信息、附征税费基础信息、委托代征信息、征管违章信息、税务稽查信息、司法救济信息等等,都要列入双方共享的范畴,通过信息资源互联共享,形成税收征管合力,增强管理实效。

(四)进一步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各级税务机关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进一步加强与工商、公安、财政、商务、海关、银行、劳动、社保、城建、交通、外汇管理、技术监督等部门配合,大力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协税护税工作。要积极拓宽与工商、银行、海关、外汇管理等部门的数据交换与互联互通渠道,制定信息交换与数据共享制度,全面提高税源监控能力。要进一步发挥税务代理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在规范税收征管执法、坚决杜绝让渡税收行政执法权行为、严格执行税务机关与税务代理机构脱钩规定和加强对税务代理机构的监管的同时,积极支持和引导税务代理机构健康发展,在税收征收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发挥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执法监察的监督制约作用

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执法监察对征管工作各环节的监督制约。要加大税收执法检查力度,大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控考核,规范税收征管行为。要全面建立问责制,加大执法过错和管理失职追究力度。要重点加强税收管理员执法和管理行为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积极开展执法监察,强化对税收征管执法行为的过程程序监察;加大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

国家税务总局

二○○四年八月二十四日

上一篇:印度的种姓制度下一篇:让警察成为维护公正的第一道防线(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