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词语的有关同义词

2024-04-29

潜力词语的有关同义词(通用8篇)

篇1:潜力词语的有关同义词

1、创造内部竞争,充分挖掘每个港口区域的潜力。

2、我父亲热切地希望我能实现我的潜力。

3、他们批评教学质量差,并声称学生没有开发他们的潜力。

4、面对他人对我们的侮辱,你可以强忍下来,也可以反击回去,也可以用屈辱来激励自己,带着具有潜力的愤怒来开创自己伟大的事业。

5、一个人一生至少应该努力一次,我们要试一下自己的潜力在哪里,努力了才有可能得到。

6、凡是人能办到的事,人人都能办到──这话并不武断和矛盾,缺陷人和残疾人不知道人体还有多大的潜力,因此常常表现得自信心不足而自暴自弃。

7、追求是一种动力,可以激发内在潜力,催人奋进。

8、男孩的潜力总是迸发在关键时刻,那一年,他以理综全县第一的优异成绩步入重点中学。

9、企业的优秀与否,不在于它的性质是外企、国企还是民企,而在于它的实力、潜力和文化。

10、人的大脑是一个很难装满的知识仓库,大多数人的记忆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只要认真培养和训练,充分发掘自己的记忆潜力,记忆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11、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只要善于发掘自身的潜力,就会拥有一个瑰丽的人生。

12、让每一件家具都蕴含自由度和搭配潜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3、人在没有退路的时候,总是能够爆发出难以预料的潜力。

14、一成不变地做同一个栏目会消磨人的艺术创造力,上天赋予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自己应该有勇气去开掘。

15、如具备较大潜力且公司有合适职位空缺,将为实习生提供优先晋升机会。

16、对一个人来说,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够说服他相信他自己的能力,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他很快就会拥有无限的潜力。

17、为了使这种实物和人力投资的潜力达到最大,体制上的变革也是必要的。

18、所有这些都是十分有用的品种,其潜力还没有被完全发挥。

19、那守门员大急,眼中闪过廖学兵狰狞的笑脸,不知如何激发了潜力,与叶玉虎尚有四五米远,竟然猛扑了过去,死死抱住叶玉虎的腿不让他抬脚射门。

20、对于有潜力的青年画家,他还热心地向有关部门、媒体推荐,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1、一个人也许只有在遇到绝境时才能激发大的潜力,才能释放强的能量。

22、你可能被某家广告公司的规模和设施所迷惑,但广告公司的真正原动力还是创作潜力。

23、女孩子,要学会对自己好一点,别把所有的都投资在所谓的“潜力股”身上。

24、从目前虽与本公司无交易,或交易额小,但却极具潜力的零售店中遴选。

25、以地区性来说,具有销售潜力且未来仍有可能开拓更广阔的跨国销售渠道的零售店。

26、同样身为一流人物的人们,即使专长领域不同,必然拥有相同的潜力或类似的烦恼。

27、在你的体内还未使用的惊人的创造力很可能仍在酣睡之中,不能任由你的潜力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枯萎死亡。

28、伴随着这层桎梏的打破,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始得到发挥,人的潜力也得以挖掘,于是有了第一次产业革命,有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29、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觉得怀才不遇,也的确是,我们每个人都有那么大的潜力,当然是怀才不遇。

30、就这样,医生不断夸奖他在这方面具有聪颖的天赋,甚至还说他具有天才神童的无限潜力。

31、人往往都活在自己所设的限制中,我们拥有各式各样的潜力,却不能充分地运用它们。

篇2:潜力词语的有关同义词

积聚在内心的烦闷。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清河 太守 华表 召 輅 为文学掾” 裴松之 注引《辂别传》:“虽在大州,未见异才可用释人鬱闷者。” 唐 柳宗元 《斩曲几文》:“鬱闷结涩,癃蹇艰难。” 巴金 《<秋>序》:“在我的郁闷和痛苦中,正是友情洗去了这本小说的阴郁的颜色。” 沉闷;不舒畅。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快与我等拆了面前短壁,拦着十分鬱闷。” 沈从文 《边城》十九:“黄昏时天气十分郁闷,溪面各处飞着红蜻蜓。”

篇3:潜力词语的有关同义词

一、关于“树阴”的词形问题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 “树yīn”“林yīn路”“绿树成yīn”等词语中的yīn一般写作“阴”字, 也有写作“荫”字的。据我们初步调查, 三种教材出现的相关词语如下:

同是语文课本, 有的用“树阴”, 有的用“树荫”, 如果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 学生学到的词形岂不是不同?到底应该用“树阴”呢, 还是用“树荫”?这就需要考察一下“阴—荫”系列词语的词形问题。我们可以溯源到古代汉语中语言的运用情况。《辞源》在“荫yīn”字头下设两个义项:一是树阴, 二是日影。在“阴”字头下第五义项是“背阳曰阴”。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荫yīn”字头下第一义项是“树荫”。“阴”字头下第二义项里有:阴影、树阴, 这个意义又写作“荫”。可见在古代汉语中, “荫yīn”主要指“树荫”, 即树木枝叶在阳光下所形成的阴影;“阴”的意义之一是指“背阳”, 在表达树林枝叶所形成的阴影这一意义时, “阴”与“荫”通用。因此, 可以把“荫”看作是分担了“阴” (指“背阳”义) 的部分意义。由于“荫”所指意义较专, 又有形旁“艹”作为标记, 在表达“树荫”等意义时使用“荫”较“阴”为多。1985年以前出版的现代汉语辞书也是把“树荫”和“树阴”处理成一对异形词。这样处理是既符合语言的历史, 又符合语言的现实使用情况的。

1985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联合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以下简称《审音表》) , 规定“荫”统读yìn, 并特别注明:“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审音表》本是审定普通话异读词读音的一个规范文件, 在这个具体问题上, 却直接影响到了相关词的词形。语文课本使用“树阴”等词形正是严格遵守《审音表》规定的结果。但是《审音表》的这个规定存在问题, 许多学者已经指出了这个审音失误, 《审音表》的修订也已经启动, 届时有望进行修改。

2013年6月, 国务院发布《通用规范汉字表》 (以下简称《字表》) , 字表研制组组长王宁主编的《通用规范汉字字典》 (是解读《字表》的字典) 设“荫yīn”字头, 第一个义项为“树荫”, 举例是“绿荫、绿树成荫”。由于《审音表》修订稿尚未发布, 《通用规范汉字字典》相当于提前修正了《审音表》的审音失误。

按照《字表》的最新汉字规范, “树荫”“林荫路”“绿树成荫”等词语不仅是规范的, 而且是“阴—荫”系列词语的推荐词形。《现代汉语词典》 (以下简称《现汉》) 从2005年第5版开始恢复初版意见 (1996年版曾为遵守《审音表》规定作过修改) , 并且明确这对异形词以“树荫”为推荐词形。《人民日报》一直没有遵守《审音表》的规定, 因此也就没有受到这一审音失误的影响。检索2000—2013年的使用情况, “树荫”234例, “树阴”19例, “绿树成荫”496例, “绿树成阴”3例, 使用多寡情况一目了然。

因此, 在《字表》发布之后, 我们建议课本一律使用“树荫”等用“荫”字的推荐词形。

二、关于“丁冬”的词形问题

关于“丁冬”的词形, 有两种课本涉及到, 且词形有别, 初步统计如下:

2011年6月24日的《齐鲁晚报》有一篇《泉水“丁冬”还是“叮咚”?》的记者调查文章。文章说, 一位家长给儿子辅导功课, 发现课本上写着“泉水丁冬”, 家长认为应该是“叮咚”。记者就此咨询某市教科研中心主任, 得到的回答是:小学课本里的“泉水丁冬”写法是正确的, 从200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 “叮咚”就已经改为“丁冬”。我们调查发现, 近年来关于到底是“丁冬”还是“叮咚”的争议多次见诸各地报纸, 这些报纸的报道如出一辙, 基本都是学生家长向报纸吐槽教材有错别字, 记者进行调查, 请教有关专家或教师, 给出的回答基本一样:两个词都对, 教学中应该按课本的写法。

人教版使用“丁冬”词形可能“事出有因”。上文报道说, 从2001年版课本开始, “叮咚”改为“丁冬”, 说明以前用“叮咚”, 后来专门改为“丁冬”的。为什么要改?原来是受到《现汉》的影响。《现汉》1978年第1版收“丁东、丁冬”, 不收“叮咚”,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2年的增补本 (第4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初版于2001年, 为了遵守《现汉》的语言规范, 于是就用了“丁冬”。但是《现汉》多年来在这组异形词中推荐“丁东”, 摒弃“叮咚”的作法没有得到语言社会的认可, 于是从2005年第5版开始收入“叮咚”, 并作为这组异形词的推荐词形。

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1]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都把“叮咚”作为推荐词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举例是“泉水叮咚”, 并且在“丁冬”和“丁东”两个词条后面都明确标注:现在一般写作“叮咚”。“叮咚”作为一个拟声词, 所用的两个汉字仅仅是模拟的声音, 所以就有了三个不同的词形, 但这三个词形在使用频率上是有高低之分的。下面是2014年3月19日我们在几个语料库中检索的相关数据: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这组异形词中, 语言社会是倾向于选择“叮咚”和“叮叮咚咚”的。从造词理据上看, 三个词形也有高下之分。“叮咚”作为一个拟声词, 使用“口”作形符, 更方便我们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课本在使用“丁冬”词形上本来是要向《现汉》推荐的规范看齐的, 却不知《现汉》在这个问题上的修订、更新情况, 结果死守着十几年前的旧规范, 造成课本和现实语言运用的脱节, 引起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困惑, 给课本的权威性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 建议课本使用“叮咚”这一推荐词形。

三、关于“钱钟书”的词形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9页出现了“钱钟书”。钱钟书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取名时本为繁体的“錢鍾書”。1964年发布的《简化字总表》把“鐘”“鍾”二字合并简化为“钟”, 于是“錢鍾書”写成简化字就是“钱钟书”。据说钱先生本人生前明确反对把他的名字写成简化字的“钱钟书”, 因为简化字的“钟”不能准确表达他取名的本意。据《钱钟书传》记载, 钱钟书周岁“抓周”时抓到的是书, 故取名“鍾書”, 是“钟情于书”的意思。繁体字“鐘”指钟表、钟点, “鍾”指钟情、钟爱, 本是用法不同的两个字, 汉字简化后都成了“钟”, 在表意上有时可能会产生误解。用简化字书写的“钱钟书”就有可能被认为是“錢鐘書”, 这可能就是钱先生反对使用“钱钟书”的原因。

为了尊重钱先生的意愿, 他本人的著作出版时一般都避免使用“钱钟书”这样的署名。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围城》署名“钱鍾书”, 采用繁简夹杂的方式, 1991年版改署名为“钱锺书”。《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以“钱钟 (鍾) 书”设条, 2009年版改为以“钱锺书”设条。

近年来, 学界一般倾向于使用“钱锺书”。如《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1月11日刊登“中国社科院召开纪念钱锺书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报道, 钱先生曾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中国社科院主办的报纸, 使用“钱锺书”是可以代表学界意见的。2013年5月, 一家拍卖机构在网上公开拍卖钱先生的私人书信, 其夫人杨绛先生发表声明反对拍卖, 声明中使用的是“钱锺书”, 媒体报道时也多使用“钱锺书”。但长期以来, “锺”字由于在字典中查不到, 因而广受诟病, 造成很多误会和不便。

2013年6月发布的《字表》收“锺”字, 位于三级字表, 排序7679, 并在附录的“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后加注:“鍾”用于姓氏人名时可简化作“锺”。《现汉》[3]在第6版也首次收入“锺”字。至此, “锺”字正式成为规范汉字的一员, 在作姓氏人名使用时是个规范汉字。依据最新的汉字规范, 参考当前学界一般意见, 钱先生的名字写作“钱锺书”更为妥当。因此建议课本可考虑将“钱钟书”改为“钱锺书”。

四、关于课本修订与语言规范更新的思考

语文课本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母语的标准范本, 这就决定了它的语言文字使用必须高度规范。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非常重视语言文字工作, 先后制定、推行了一系列语言文字标准、规范。为了促进汉语规范化,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 老一辈语言学家吕叔湘、丁声树主持编写了著名语文辞书《现汉》, 它是一部指导我们规范运用现代汉语的重要文献。这些有关语言文字的法规标准是指导我们编写语文课本、规范课本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依据。

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 制定规范标准是让这个工具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语言规范的标准也会不断修订。为了适应当前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汉字规范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01年启动了《规范汉字表》的研制工作。经过多次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等环节, 2013年6月, 国务院公布了《字表》, 《字表》是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各领域汉字应用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制定和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 对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 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 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

《字表》对以往的汉字规范进行了全面整合, 集众多字表于一表之中, 调适了各规范之间相互矛盾的地方, 用一个字表覆盖了以前多个字表的功能, 使当今的汉字规范有了明确、统一的标准, 是当前汉字规范的最新标准。《字表》在整合原有汉字规范的基础上对原有规范作了不少修订、完善和更新。比如, 新收录了“闫、缐、飏、锺”等226个类推简化字, 把“皙、瞋、噘、蹚、凓、勠”等6个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 把“昇、脩、邨、龢、喆、淼”等39个异体字在特定用法上调整为规范字[4]。《字表》的这些修订对语文课本的修订有着最新的指导意义。现再举两例加以说明。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9页有“juē嘴”一词, 课本用的是“撅”字。《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把“噘”作为“撅”的异体字淘汰了, 所以“juē嘴”的规范写法就是“撅嘴”。现在《字表》收入了“噘”字 (位于二级字表, 编号5910) , 并且加注:“噘, 义为噘嘴。不再作为‘撅’的异体字。”依据这个最新规范, 课本中的“撅嘴”应改为“噘嘴”。

再如, 我国古代发明活字印刷的毕昇, 以前由于把“昇”作异体字淘汰了, 所以只能写成“毕升”。现在《字表》收入“昇”字, 规定可用于姓氏人名, 那么如果语文课本涉及这个人名, 就只能使用“毕昇”了。

在《字表》发布后, 我们强烈建议各个版本的语文课本都进行一次集中检查、修订, 重点关注《字表》对原有规范的修订更新情况, 使课本的语言文字运用达到最新的规范标准。课本修订时, 可一并参考其他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最新版本, 如《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都在2011年发布了最新版本。顺带说明, 课本修订如果参考《现汉》, 一定要使用最新版本。近年来《现汉》每隔几年就修订一次, 现在的最新版 (2012年第6版) 修订时就充分吸收了《字表》的成果, 其推荐规范也是当前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李行健.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2.

[2]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北京:语文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篇4:浅析雅思听力词语的同义替换

在结合题目进行具体分析前,笔者首先需要说明一下什么是同义替换,同义替换即将同一意思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进行表达和信息传递。在做题时,考生可以通过在录音中寻找与已知信息构成同义替换关系的内容来定位答案信息。在理解同义替换时,有的考生会直接将其理解为近义词替换,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方式。其实,雅思听力中的同义替换除了近义词替换,还包括同根词替换、类别词替换、数量词替换。下文笔者就为考生具体介绍这四种同义替换形式。通过下面的介绍,笔者希望可以改变考生对同义替换的片面或错误看法。

近义词替换

顾名思义,近义词替换是通过近义词的方式来展示题目和录音内容的联系,这种同义替换也是所有同义替换类别中最基本、最容易掌握的形式。考生若是对单词的近义词十分熟悉,那么便可以轻松解决这类问题。

例1 Most useful language practice: learning 23 vocabulary (《剑5》Test 2 Section 3第23题)

分析 该题是一道表格填空题,需要考生补充最有用的语言练习是什么。通过审题,考生可以发现本题的最佳定位词应该是vocabulary,而空格中缺少的应该是一个修饰vocabulary的定语成分。根据定位词vocabulary,考生可以在录音中听到这句话:“I also learnt some technical words that I hadn’t heard before.”在这句话中,考生发现通过一个正式和非正式的同义词转换,题干中的定位词vocabulary在录音中被替换为words,由此考生就找到了答案信息所在的位置。录音中words的修饰词为technical,所以technical为本题答案。

以上是一个名词近义词替换的例子,但对于广大考生而言,在做题过程中感觉更让人头疼的是动词或形容词的近义替换,因为这类词的替换更加灵活。不过,如果考生能够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也可轻松解题,如下例所示。

例2 STOP B: has good 16 of city centre (《剑7》Test 2 Section 2 第16题)

分析 该题也是一道表格填空题,让考生补充完整景点B有何特色。按照定位词选名词不选动词的原则,考生在处理本题时倾向于选city centre作为在录音中定位答案信息的定位词。通过of的所有格结构,考生可以判断出空格处应填名词。根据定位词,考生在听录音时,会把答案信息定位在下面这句话:“This is a place where you can sit and enjoy the wonderful views over the old commercial and banking centre of the city.”在这句话中,考生不难发现,centre of the city在句末出现,centre前还加入了冗长的修饰成分the old commercial and banking。在考试中,考生听到centre of the city时,可能已经忘了该句前面的内容了,因此很难准确找出题目答案。

如果换一种方式进行定位,效果会不会不同?这一次考生可以试试利用题干中的形容词good以及good和空格处应填词汇之间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在录音中定位及寻找答案。这样一来,考生很容易在录音中找到good的近义替换词wonderful,从而找到紧跟在其后面的词语views。所以,views即本题答案。

在考试时,很多考生会避免选题干中的形容词或动词定位。但是笔者认为,如果题目中空格前后的形容词或动词属于基础词汇,而且考生也比较熟悉其近义词,不妨将这些词归入定位词之一,很多时候可以快速帮助解题。

同根词替换

很多非英语专业的考生可能对同根词的概念比较陌生。同根词指的是词根相同、词意相近/相反的一组词。比如excite和excitement即为一组同根词。同根词在考试中出现次数较多,但很多时候考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住这类同义替换,主要是因为在发音过程中,很多同根词由于词缀的变化会导致发音、重音等的一系列变化,这使得对发音不熟悉的考生在听录音时无法及时辨认出这些词属于同一个“单词家族”,最终导致定位答案失败。

例 Reading sessions help students to read ___________

A. analytically.

B. as fast as possible.

C. thoroughly. (《剑4》Test 3 Section 3第24题)

分析 通过审题,考生应该大致理解了题干的意思是“阅读课帮助学生读得___________”,也就是要考生填写学生阅读的效果。考生可以通过题干中的定位词reading和session在录音中定位到答案信息:“With reading, there’ll be sessions aimed at getting into the habit of analysing material as you read it …”之后,根据录音中的“getting into the habit of …”(养成……的习惯)找出答案。但是录音中使用的是analysing [??n?la?z??],它与题目选项A的analytically [??n??l?t?kli]的发音出入较大。因此,很多考生即便听到了analysing这个词,也不能及时将它与analytically联系起来,最后导致丢分。因此,从这道题来看,听力中同根词考查的难点为重音及发音的变化,类似的同根词还有theatre [?θ??t?(r)]—theatrical [θi??tr?k(?)l]、deep [di?p]—depth [depθ]、analysis [??n?l?s?s]—analyse [??n?la?z]等。这要求考生平时在记忆单词时不仅要注意拼写上前后缀的变化,同时要注意发音的差别。

nlc202309012122

与此同时,在运用同根词替换时,考生也要小心同根词的“反义替换”,因为有些词缀本身就有相反的意思,比如in-、un-、il-、-less等就表达相反含义,所以考生在听的时候要对这些表示相反意思的词缀做到心中有数。

类别词替换

类别词即对一类事物的统称,比如中文里用“学科”统称学校里的某类课程,或者用“动物”统称狮子、老虎等。那么英语里同样有类似的对应词,比如subject、animal。这类单词在雅思听力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且往往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被偷偷替换掉。下面通过实例来看一下这类替换的特点及方式。

例1 Produce from the area was used to 31 the people of London. (《剑6》Test 1 Section 4第31题)

分析 通过题干中was used to的结构,考生很容易推测出空格处应填入动词,听录音时的定位词可以选people或主语produce。Produce作名词时意思是“农产品,产品”。录音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consisted of farmland with crops and livestock which helped to feed that population.”在此处,考生会发现题干中的people与录音中的population进行了近义词替换,而produce在这里没有重现也没有近义词出现。但在这句话中,考生却发现了crops and livestock (庄稼和牲畜)这个表达,换句话说,类别词produce在这里被两个具体的例子替代了。这便是类别词替换的一大特色。考生在做题时,如果发现题干中有概括性的类别词,那么要注意想想属于该类别的例子都有哪些,对应的单词是什么,以帮助自己适应可能在录音中出现的类别词替换形式。这种类别词替换在选择类题目中经常出现,如下例所示。

例2 Dr Merrywhether thinks Antarctica was part of another continent because ___________

A. he has done his own research in the area.

B. there is geological evidence of this.

C. it is very close to South America. (《剑7》Test 2 Section 3第26题)

分析 这道题目问的是“Dr Merrywhether认为南极洲曾属于另一个大陆是因为什么”。在录音中,考生可以听到Dr Merrywhether提到:“… because fossils and rock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Antarctica which are the same as those found in places such as Africa and Australia.”在这里,fossils and rocks代指了选项B中的类别词geological evidence,而places such as Africa and Australia替换的是题干中的another continent。在这道题目中,无论是题干还是答案,都用类别词与录音中的表述进行了替换。类似的替换形式在选择题中还有很多,可以参考《剑7》Test 3 Section 4中的选择题去复习这类替换。

数量词替换

在考试中,数量词替换常出现的形式是形容词与数量词间的替换,也就是通过数量词表达与形容词同样的意思。比如,我们既可以直接说“这个书包可真贵”,也可以说“这个书包花了我2000块钱啊”,两句话表达同一个意思。在这两句话里,“贵”和“2000块钱”进行了替换。这种替换由于有着较高的隐蔽性,往往成为考生定位答案时的漏网之鱼。

例 When investing in stocks and shares, it is suggested that women should put a high proportion of their savings in 40 . (《剑5》Test 1 Section 4第40题)

分析 在这道句子填空题中,通常考生会选用题干中的a high proportion作为本题在录音中的定位词。在录音中,与这句话对应的答案信息是:“It is usually advised that at least 70% of a person’s savings should be in low-risk investments …”考生发现,从听的角度来讲,这句话的一大亮点便是出现了70%这个数字,而这个词与a high proportion意思相近,可以互相替换。由此,考生便能轻松找出本题的答案low-risk investments。这类替换往往出现在选择题或搭配题中,类似的考点词还有too long—fortnight、regular—every six months等。

通过分析雅思听力中同义替换的四种常见形式,考生会发现,如果只是将同义替换和近义词划等号的话,那么在整个做题过程中会忽略掉很多重要的信息点。因此,如果想更高效地完成题目,考生必须在平时做题时对题目中出现的同义替换进行总结,熟悉这几种替换的具体方式,记住相对固定的替换词组,这样在考试时便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篇5:辜负词语的有关同义词

亏负,对不住。 《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卫将军 姜维 率 嶷 等因 简 之资以出 陇西 ”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益部耆旧传》:“臣当值圣明,受恩过量,加以疾病在身,常恐一朝陨没,辜负荣遇。” 宋 王禹偁 《舍人院竹》诗:“西垣不宿还堪恨,辜负夜窗风雨声。”《老残游记》第一回:“天风海水,能移我情,即使看不着日出,此行亦不为辜负。”

二、辜负词语的同义词

亏负 [ kuī fù ]

背叛 [ bèi pàn ]

三、辜负词语的造句

1、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2、选手们辜负了教练对他们的期望。

3、暪绝不辜负祖国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4、他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夺得了冠军。

5、你要好好学习,千万不要辜负父母对你的期望。

6、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希望。

7、我以前十分羡慕他有个富裕的家庭,但是,他现在却辜负了父母对他的期望。

8、这位前短跑名将说到她辜负了她的支持者和家人,他们有权利生她的气。

9、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希望。

10、我一定不会辜负父母对我的厚望。

11、我们要努力学习,决不辜负祖国的期望。

12、他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终于考进了这所名牌大学。

13、我们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14、我们决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15、决不能辜负老师、家长对你们的期望。

16、他没有辜负家乡父老乡亲的嘱托。

17、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不会辜负你们的希望。

18、我们一定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19、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教导。

20、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21、我要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决不辜负爸爸妈妈的一片苦心。

22、我们可以不辜负我们的忠诚,这忠诚远远超越了任何党员对他政党的忠诚。

23、那些贪官辜负了人民给予的厚望,走上了背叛人民的道路,终将受到社会的惩罚。

24、我辜负了老师的好意,竟然顶撞了她,回想起来懊悔不已。

25、爸爸妈妈对我爱护备至,我一定不辜负他们的一片爱心。

26、做为青年知识分子,要敢于把承前启后的重任担当起来,不辜负前辈的期望。

27、大家帮助你,希望你尽早改邪归正,你可不能辜负大家的心意呀!

28、老师含辛茹苦的教导我们,所以我们不能辜负老师的希望。

29、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我们不会辜负她的期望。

30、今晚中秋之夜,月光如水,金桂飘香,作为一个诗人,能辜负如此良辰美景,而不饮酒赋诗吗?

31、我们一定要排除万难,努力工作,不辜负上级的信任和群众的希望。

32、他对你确实情深意重,你可不能辜负了他的期望啊!

篇6:气势词语的有关同义词

气势词语的解释

指军队的士气和威势。《韩诗外传》卷三:“勇猛强武,气势自御。”《淮南子·兵略训》:“兵有三势……有气势,有地势,有因势。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踰而威加敌人,此谓气势。”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二折:“灿灿银盔气势强,珊珊铁鎧带寒霜。” 指声势。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於世者,谓之游侠。”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六:“上乃命进輦,既至,登北城门楼,张黄龙旗。城下将士皆呼万岁,气势百倍。”

气势词语的同义词

气魄 [ qì pò ]

气概 [ qì gài ]

魄力 [ pò lì ]

气势词语的造句

1、她的文章气势雄伟,笔锋奔放。

2、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3、这座大桥造型优美,气势雄伟。

4、敌军师长被俘了,这极大地削弱了他们的气势。

5、适当地使用排比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

6、一阵争吵之后,气势变得和缓了些。

7、学校的大礼堂气势宏伟。

8、只有感受过风雨,才能领略风雨的恢弘与气势。

9、他们的豪迈气势真令我佩服。

10、国庆大阅兵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11、黄河以它奔腾咆哮的气势流向大海。

12、敌人暴戾恣睢,想以此来削弱我们的气势。

13、殿内雕梁画栋,黄瓦红墙,气势雄伟。

14、文章贵有气势,出自天然,过分雕章琢句,反而失真。

15、整座宫殿飞阁流丹,气势雄伟。

16、辩论会上,正方咄咄逼人的气势压得反方连连失误。

17、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非要有屋上建瓴,势如破竹的气势不可!

18、李白的诗句豪放不羁,气势宏伟。

19、这幅山水画气势雄壮,结构紧凑,混然一体。

20、这首乐曲饱含一种黄钟大吕的气势。

21、屋子裡摆设虽然精洁,一幅掛在中堂的对联却是呈现着剑拔弩张的气势,透露着主人不凡的胸襟。

22、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23、这篇草书写得真是龙飞凤舞,气势非凡。

24、郭小川的诗不仅气势磅礴,而且铺锦列绣,艺术上也是很成功的。

25、有时候我们在不自信的时候就应该拿出排山倒海的气势。

26、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打败了敌人。

27、我军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扑向敌人。

28、敌人气势衰竭,看来已是强弩之末,我军胜利在望。

29、西湖没有大海的波澜壮阔;没有漓江水的静、清、绿;也没有黄河的气势磅礴。它以它独特的韵味独步天下。

30、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31、气势磅礴的明长城有纵贯南北的京杭运河有金碧辉煌。

32、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无不富丽堂皇,气势磅礴。

33、长白山绵延千里,气势磅礴。

篇7:局势词语的有关同义词

棋局的形势。 唐 章孝标 《上太皇先生》诗:“围棋看局势,对镜戳妖精。” 宋 李纲 《泰宁与许右丞书》:“吾儕正当远引,犹之奕者须观局势。” 元 薛昂夫 《蟾宫曲·题烂柯石桥》:“懒朝元石上围棋,问仙子何争……斧柯已烂,局势犹迷。” 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状况。 清 薛福成 《援越南议上》:“今之局势与古稍异。” 姚雪垠 《长夜》二四:“到处是张惶奔跑和嚷叫着的人,到处是牵着乱跑的牛和驴,整个的局势就要决定于呼吸之间。” 规模、格局。

二、局势词语的同义词

形式 [ xíng shì ]

景象 [ jǐng xiàng ]

状况 [ zhuàng kuàng ]

三、局势词语的造句

1、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缓和目前这种紧张局势。

2、经过漫长的谈判,两国的局势已经缓和下来。

3、公安部门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控制了局势。

4、短期来看,油市供应紧俏,数地供应中断且伊朗局势令市场草木皆兵。

5、海湾地区的局势陡然发生了变化。

6、从攻防的场面上看,主队已经左右了局势。

7、当初谁也没有想到局势会一下子坏到如此不可救药的地步。

8、如今局势变化有如白云苍狗,谁能说得準明儿会是怎样?

9、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在中欧的政治局势的差强人意。

10、面对疲软的市场经济,政府对症下药,试图挽回局势。

11、在风雨飘摇的动盪局势裡,唯有坚定信心的人才能克服难关。

12、虽然局势风雨飘摇,我们仍应处变不惊。

13、而今阿富汗的局势动荡不安。

14、他这番对国际局势的析论,也只是管窥蠡测之见,何足採信!

15、每当家里有什么大事,爸爸总是能高瞻远瞩,把握局势。

16、他们到底扭转了局势,使他甘拜下风。

17、然而,它却无疑为中东局势火上浇油。

18、在世界局势风云突变的年代里,中国应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19、听了他对当今世界局势的分析,我们都有豁然贯通的感觉。

20、在这危急关头,是他力挽狂澜,挽救了局势。

21、很多人说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论调已是明日黄花。

22、目前局势已好转,应是否极泰来的徵兆,我们的坚持终于有了代价。

23、洞悉当前局势,他选择明哲保身。

24、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只能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才有可能扭转局势。

25、虽然局势极为危险,但为了死里求生,只好背水一战了。

26、妄想以一人之力扭转局势,简直就是螳臂当车嘛!

27、在这危急的时刻,他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扭转了局势。

28、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有的国家危机四伏,有的国家战乱不止。

29、现在警方正悬崖勒马,急着夺回那早已失控的局势的掌控权。

30、目前世界局势变化莫测,云谲波诡。

31、目前世界上的局势变化难以推测,简直令人云谲波诡。

32、尽管局势已相当危急,师长仍然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33、在这局势多变的时代,知识分子更应做国家的中流砥柱。

篇8:被忽视的“潜力股”

马斯洛曾说,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一个欲望满足后往往又会迅速地被另一个欲望所占领。因此从实物需求过渡到其背后的意义需求,在现实社会中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物质资料的丰富,使其在人们的行为中自然的出现,但是在理论上跨出这一步,就需要对常识范围内需求关系进行改造,显然,鲍德里亚正是跨出这一步的第一人。

法国思想家让·鲍德里亚在1970 年出版的 《消费社会》一书中提出,消费社会的特质,即人们如今所进行的消费活动不仅仅是物的消费和产品功能的消费,而是带有文化的、心理的、意义的消费。“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根本变化。”在消费社会中,消费者不是对具体的物的功用或个别的使用价值有所需求,他们实际上是对商品所赋予的意义(及意义的差异)有所需求,用鲍德里亚自己的话来表述,就是人们添置洗衣机等生活用品不仅是“当作工具来使用”而且被“当作舒适和优越等要素来耍弄”并愿意为后者掏钱。这就是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理论中最具创造的认识,即在消费社会中人与物的关系变成了人与符号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被商品所组成的物的系统所控制,他还进一步指出,在现代消费社会中,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且还具有符号价值,并且符号价值已经成为商品的主要价值。

以下就从人的需要、消费社会、商品和服务文化的角度分析认识现状,以求为增强当前中国的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提供一些建议。

一、人的需要

需要是人类行为和互动的前提。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 年7 月发表的《人类动机理论》这篇论文的首页写道:“人类的需求构成了一个层次体系,即任何一种需求的出现都是以较低层次的需求的满足为前提的。认识不断需求的动物……”。在此马斯洛的五个层次的需要包括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后来将“爱”发展为“归属和爱”,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他又将人的需求分为“意动需要”、“认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相互重叠的三大类别。意动需要就包含从低到高排列的五个不同层次。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物质资料越来越丰富,社会的文明程度也不断提高,根据马斯洛对基本需要的定义:“缺少它引起疾病;有了它免于疾病;恢复它治愈疾病;在某种非常复杂的、自由的选择的情况下,丧失它的人宁愿寻求它,而不是寻求其他的满足;在一健康人身上,它处于静止的、低潮的或不起作用的状态”来看,在当前消费中,欧美国家中已经普遍将自我实现视为基本需要了,例如,他们认为画家必须成为画家、钢琴家必须成为钢琴家,所有的都遵从于人的本性并为此付费;而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国家,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和自我实现都有将其视为基本需要的人群,但将尊重视为基本需要的人群是占崇尚欧美的绝大多数,如他们买进口的东西却是因为这些东西能提升他的身份和地位。因此我们知道人们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是因为人们有这方面的需要。

需要分为“需要”即避免受伤害和“想要”即提升生活质量。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国内崇尚欧美的人群还是大部分的欧美国家大部分人群,他们的需要是“想要”这个意义上的,即是尊重和自我实现层次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人从已经实物需求过渡到其背后的意义需求,换句话说,购买钢琴、高端技术产品、豪车或看欧美电影等,消费者已经从物的功能意义上的需求进而提升到对其符号、象征意义上的需求,即人们消费已经从注重物的提升到物与精神的同时需要的层面上来来。这也就是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后希望提升精神生活,并使二者协调,这种希望是提升生活质量需要即是想要。

从上述可知,需要是人类行为和互动的前提,从理论来看人的需要是从低到高排列的并构成了一个层次体系,从现实来看人们已经从简单地避免受伤害意义上的需要发展到了想要提升生活质量的需要上来了,也就是说,人们的需要层次已经位于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个层面了。

二、消费社会

马克思告诉我们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合,人是处在一定的社会中的。那么,我们考察和研究当前的商品和服务,就应当研究购买主体即消费者,所以明确购买主体所处的社会,有利于从整体性上理解和把握主体的行为和心理,从而提升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和国内竞争力。

在生产社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产品的物性特征、物理属性、使用与实用价值,在消费社会,人们则更多的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精神特性与形象价值,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价值与生产都具有了文化的含义。在欧美国家,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经济持续繁荣,这得益于技术创新、现代管理体系以及资本运营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后工业化社会即消费社会。杰姆逊曾经描述消费社会在西方出现的历史状况。他认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开始出现于二次大战后的某个时期,它被冠以后工业社会、跨国资本主义、消费社会、媒体社会等种种名称。他指出:“新的消费类型;人为的商品废弃;时尚和风格的急速变化;广告、电视和媒体迄今为止无与伦比的方式对社会的全面渗透;城市与乡村、中央与地方的旧有的紧张关系被市郊和普遍的标准化所取代;超级公路庞大的和驾驶文化的来临———这些特征似乎都可以标志着一个与战前社会的根本断裂……。”因此,也可以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形成消费社会。

按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的大幅跃进,人类第一次发现,在他们的周围,出现了“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于是人对物的消费开始被赋予另外一层意义即一种关于“物”的“符号”的消费,这种“消费”,对于处于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已经处于经济全球化顶端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东西部、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的社会状况,和鲍德里亚所描述的消费社会是有差距的。一方面,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网络、电视、广告等媒介将西方业已成熟的消费文化思想广泛传播,符号性、象征性和炫耀性的消费已经成为或者正在成为主流,这是符合鲍德里亚的理论描述的;另一方面,在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人们有时候甚至要为了如何生存下去而努力生产,生产力的极度虚弱造成了消费的极度虚弱。虽然从空间来看,中国还没有全部进入消费社会,在进入程度来说,也没有同西方发达那样鼎盛。但是如果中国经济的发展按照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速度来发展,我个人认为进入消费社会则是必然趋势。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对大众传媒的本质进行了揭露,论述了大众传媒在消费社会中的真正面目。“铁路带来的‘信息’,并非它运送的或旅客,而是一种世界观,一种新的结合状态等等……谈得更远一些,在电视和当代大众传媒的情形中,被接受、吸收、‘消费’的,与其说是某个场景,不如说是所有场景的潜在性”。这里告诉我们,人们的消费活动更多的是在符号层面而不是物质层面上,也就是说,不仅要消费物质本身,更重要的是还要消费物品的意义,而媒介则是在消费社会引导商品和服务消费走向的重要环节。

从上述看来,处于一个由大众传媒充斥着的消费社会,消费引领着生产,即消费文化文化引领着生产,当然这里的消费文化是指同消费社会的整个机制相融合的文化,是指日常生活用品在消费社会中如何具有了文化和艺术的含义从而符合消费者的意愿、喜好。那么,在这里商品和服务具有符合消费者意愿和喜好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就显得极为重要,也是其顺应时代潮流的关键所在。

三、商品和服务文化

从人的发展需要来看,当代人的需要已经发展到较高层次,从实物需求过渡到其背后的意义需求,因此商品和服务就要求有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在满足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中生存。

从整个社会的发展大趋势来看是由大众传媒传播的消费文化所构成的消费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被消费文化包围、同化着。这就决定了,商品如果要满足处在这个社会的人们发展了的需要,就必须将消费文化与商品文化结合,从而使文化和商品结合,满足需要,传递文化,这是具有竞争力的关键。

那么,既然是商品和服务具有文化内涵,这里我们统称为商品文化,以下我们就从商品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进行考察。

商品文化是指一般商品在生产与交换过程中凝结在商品与劳务中的人文价值,这里的商品不是文化商品。它首先表现为一种审美观念、情感哲学、道德精神,继而物化或人格化于商品和劳务之中,并随着商品的交换而让渡给消费者。由于大大提升了商品满足需求的能力,因而商品文化成为唤起并满足新需求并使商品自身行销世界各地的强大力量。欧美文化领导权的形成,不靠政治家的演说或向“边缘”国家散发红头文件,也不完全依靠迪斯尼、唐老鸭和好莱坞大片的艺术夸张。在更多的场合里,人们是通过消费商品来感受、认知或者融入西方文化的。中国古代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依赖的实际上就是以丝绸为代表的具有人文价值的中国商品。

商品文化是商品与文化内在的、有机的结合。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文价值,它与商品的物质性内涵共同构成商品的整体。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商品文化是商品中蕴含的人文价值,这种人文价值包含三层意思;其一,它表现为对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情感诉求的人性关切;其二,它表现为对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审美趣味的艺术满足;其三,它表现为对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道德承诺。它首先表现为一种观念、一种哲学、一种精神,继而物化或人格化于物品与劳务之中,并随着商品的交换而让渡给消费者,最终以货币或其他形式证实自己的价值存在。第二,商品的人文价值必须以实用价值为载体,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商店和店员都在售卖“商品文化”。然而,他们却无法将“商品文化”贴上商标和价签,摆上货架单独售出,而是通过物品与劳务将它“顺带地”转手给买主。事实上,消费者消费商品文化也是通过对物品与劳务的消费而获得心理满足的。人们一定是先吃“全聚德烤鸭”,才可能有对其蕴含其中的京味文化的回味。第三,文化需求与商品文化的互动,消费者的文化需求是商品文化产生的根本前提。有什么样的文化需求,便有什么样的商品文化,随着文化需求量的增加,商品文化对整体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追加比重也不断加大。

四、当前的不足和提升其竞争力的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值得肯定的是,中国的商品文化已经随着商品的逐渐丰富和升级换代而全面发育并崭露生机。然而,与发达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中国的商品文化供给在总体上仍然处在相对落后的初级阶段。不足主要在于商品的制造者缺乏以商品为载体传播文化的自觉意识,即是:其一,缺乏对经济活动中文化需求的重视;其二,缺乏对具有商品文化内涵的商品对传播民族、大众价值、情感积极意义的重视。在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甚至经济学家、文化学家眼里,商品文化始终是一个经济元素和经济学概念,他们发现,由于文化的附加,商品卖出了更好的价钱。因此,循着“为经济而文化”的思路,他们一直在研究如何以“文化”为由头、为媒介、为手段去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商品承载并传播文化、构成大众认同感的文化学意义,在强烈的经济动机冲击下,多多少少被他们忽略过去。

但是,在当前人们的消费随着人们的需要层次的提高越来越注重物的符号、象征意义即文化意义,消费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大众传媒又使人们不自觉地追加了对物的精神内涵的亲睐,这就要求当代中国的商品和劳务的生产者进一步在经济活动中重视文化内涵的比重。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增强以商品为载体传播文化的自觉意识。以人为本,以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与传播民族、大众价值、情感为本,以商品为载体传播优秀民族国家文化和健康大众文化。商品的生产者要自觉在提升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同时传播民族、大众文化,只有传播了民族、大众文化,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才能得到完整意义上的提升,才能在当代社会中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二是从文化因素的角度开发新的优质商品。针对消费者求新、求美、攀比好胜和重名牌的消费心理,优质商品更多地是靠文化因素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因此,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更应注重优质商品使用价值中的文化因素,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世界流行文化的因素,使其能在全球竞争中具有核心竞争力,也能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三是利用大众传媒对商品文化进行有效的宣传。商品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只有在随着商品的交换而让渡给消费者之后,才能实现其价值。在这个由大众传媒包围着的消费社会中,只有让消费者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他们才有可能消费某种商品,只有对商品的功能意义和其背后的符号、象征意义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使人们达成共识,商品的价值才有可能体现,显然,大众传媒是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这种宣传的对象不仅只是国内的人们,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要进一步提升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更应当以各种途径和形式向世界各国进行宣传。四是生产和宣传商品文化的过程中都要立足国情。这里的国情既指国内的区域、民族实际情况,同时也指国外各国的区域、民族情况。在国内来看,各个区域、民族发展不一致,文化也不尽相同,在商品文化的生产和宣传中既不能滞后于实际需要的水平,也不能超前于实际需要的水平,同时还要尊重民族文化,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文化和商品融合;针对国外来看,既要结合他国的文化传统和消费实际,同时要将中国的核心价值融入商品和劳务,形成他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商品。

结语

上一篇:《还你一个承诺》读后感下一篇:那一刻,春暖花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