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劳词语的释义及同义词

2024-04-15

徒劳词语的释义及同义词(共9篇)

篇1:徒劳词语的释义及同义词

徒劳词语的解释

空自劳苦;白费心力。 《后汉书·朱浮传》:“尚书令 侯霸 奏 浮 败乱 幽州 ,构成 宠 罪,徒劳军师,不能死节,罪当伏诛。”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但暗诵此经,而不得要道,直为徒劳耳。”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 子京 於文字,其实处不及古人,而专以易置字语为新,徒劳甚矣。” 清 陈维崧 《望海潮·胥门城楼即伍相国祠展谒》词:“ 西子 笑时, 包胥 哭后,霸 吴 入 郢 徒劳。颯沓响弓刀。”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你不必多问,问了也是徒劳!”

徒劳词语的同义词

白费 [ bái fèi ]

枉费 [ wǎng fèi ]

徒然 [ tú rán ]

徒劳词语的造句

1、人们早已经厌倦了他,对于他而言,一切指望都是徒劳。

2、在这样的人群中找寻他是徒劳的,这简直是大海捞针。

3、犯罪分子任何想要逃脱法律制裁的幻想都是徒劳的。

4、命题作文,一定要严把审题这一关,否则内容偏离题目,文章再有文采,也是徒劳无功。

5、武侠小说中,师傅总是让徒弟做一些看起来徒劳无功事,其实是让徒弟们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6、做这些徒劳的反抗也没用了,反正是不免虎口。

7、他把功夫用在了早经人们证实是不能成立的假设上,其结果是镂冰雕朽,徒劳而已。

8、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作一定要周密考虑,合理布局,否则会徒劳无功。

9、没有毅力,成功只是虚幻,虎头蛇尾的奋斗也是徒劳。

10、做任何事情都要恰如其分,不能画蛇添足,否则也徒劳无功。

11、众所周知,在现有条件下,花力气做这种事,简直是水中捞月,徒劳无益的。

12、我们不要再干那种徒劳无益的傻事了。

13、做事要讲效益,徒劳无益的事不要去做。

14、你自己不努力,别人再帮助也徒劳无益。

15、不承认政制发展须要三方面推进,一切最后都徒劳无功。

16、在研究室里,他力主改变现状,但总是徒劳无功,最后只能离开了事。

17、不过迄今为止,他们仍然徒劳无功。

18、这是因为这趟奔走肯定徒劳无功而感到发冷吧。

19、我在外交上所进行的拖延其实是徒劳无功的。

20、你便成了求道的观光客,忙得徒劳无功。

21、这种隻身潜入匪窟的做法,根本就在逞匹夫之勇,是徒劳无功的。

22、虽然天文学家其后展开全面的搜寻,但是却徒劳无功。

23、通常,对有技巧的经理的搜寻最终都是徒劳无功。

24、他们想查出那陌生人的姓名职业,但徒劳无功。

25、我正在徒劳无功地维持秩序,忽然听到一声可怕的喊叫。

26、我和奶奶去图书馆借书,一上午一本书也没借到,真是徒劳无功啊!

27、也许你感觉自己的努力总是徒劳无功,但不必怀疑,你每天都离成功更进一步。

28、没有明确目标的会议多半是徒劳无功。

29、做事情要确实,捕风捉影地瞎搞,徒劳无功。

30、试图以公投去改变人大常委会决定,都只会是徒劳无功。

31、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很多违背科学规律的实验最终徒劳无功。

32、你也不早说一声,让我徒劳往返。

33、为了原料供应问题,他跑了许多地方,结果是徒劳往返,仍然没有解决。

34、敌人威胁利诱,想使革命者投降,只能是徒劳的。

35、向他这种吝嗇鬼募款,无异缘木求鱼,徒劳无功。

篇2:徒劳词语的释义及同义词

年龄词语的解释

人或其他生物已经生存的年数。《礼记·文王世子》:“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 南朝 梁 沉约 《奉华阳王外兵》诗:“餐玉驻年龄,吞霞反容颜。” 宋陆游 《乞祠禄札子》:“实缘年龄衰迈,气血凋耗,夏秋之际,痼疾多作。” 魏巍《火与火》:“他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当一个人民军的战士。’可是我们说:‘你的年龄是不够的呀!’”

年龄词语的同义词

年岁 [ nián suì ]

年齿 [ nián chǐ ]

年事 [ nián shì ]

年龄词语的造句

1、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良心发现,他越来越感到对不起曾经被自己抛弃的妻子和女儿。

2、小明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同学,平时活泼好动,不怎么喜欢看书,可是他居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3、年,相对于地球年龄来说,的确是微乎其微,然而在人类历史上却已经是半个世纪了。

4、年龄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

5、看上去她比实际年龄显得更苍老。

6、厂长在会上说:只要认真工作,努力钻研技术,职工无论年龄、职务一视同仁,都可得到奖励。

7、根据树的年轮可以推算出它的年龄。

8、繁重的劳动使她变得与实际年龄很不相称。

9、随着年龄的增长,儿时的记忆在脑海中渐渐淡漠了。

10、你才多大年龄,也老气横秋的,说话做事慢慢腾腾的。

11、他们的才华和年龄均相当,未来的成就可能是并驾齐驱,难分轩輊。

12、年龄不到五十许,体态虽十分端丽,神情却八面威风。

13、但到了上学的年龄,学了几天就不胜其烦,兴趣低下。

14、我和小明的年龄不相上下。

15、论年龄,你也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了,该到社会上去闯一闯了。

16、他年龄这么大了,却不曾成家立业。

17、李老师年龄大了,常常丢三落四的。

18、老人虽八十多岁了,但身体健康,耳聪目明,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

19、父亲经年累月在田间劳动,相貌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得多。

20、小张年龄并不大,却显得老气横秋。

21、你们年龄小,在这次劳动中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就行了。

22、门当户对,品行相近,年龄相仿,是最完美的婚姻。

23、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开始对生活的变化无常冥思苦想。

24、在学术研究问题上,不管年龄大小,能者为师。

25、这可是年龄相仿而又是气味相投的一对儿,谁也别想把他们分离开。

26、这可是年龄相仿而又是气味相投的一对人儿,谁也别想把他们分离开。

27、他在八岁少不更事的年龄时就被送进了寄宿学校。

28、品德的塑造是可以从任何年龄段开始的,关键是要学会如何内省,然后由内而外,推己及人。

29、如今虽说年龄大了,但我还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非分得清。

30、是不是太多心了,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寻烦恼吧!

31、你上司的年龄是个遮人耳目的东西。

篇3:“颂古”词语释义及文体辨析

一、 “颂”与“颂古”

“颂”的解释, 《说文解字》“颂、皃也, 从页、公声。”注有“古作颂皃, 今作容皃, 古今字之异也。容者, 盛也, 与颂义别。六诗一曰颂, 《周礼》注云颂之言诵也、容也, 颂今之德广以美之。《诗谱》曰颂之言容, 天子之德光被四表, 格于上下, 无不覆焘, 无不持载, 此之谓容。于是和乐兴焉, 颂声乃作, 此皆以容受释颂, 似颂为容之假借字矣。而《毛诗序》曰:‘颂者, 美盛德之形容, 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此与郑义无异而相成, 郑谓德能包容故作颂。《序》谓颂以形容其德, 但以形容释颂而不作形颂, 则知假容为颂, 其来已久, 以颂字专系之六诗, 而颂之本意废矣。” (《说文解字注》1992:416) 颂与容为假借字, 后颂字专用于六义之一, 字义确定。

唐孔颖达曰:“风、雅、颂者, 《诗》篇之异体, 赋、比、兴者, 《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 而得并为六义者,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 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 成此三事, 是故同称为义。”  (《说文解字注》1992:416) 即风、雅、颂是《诗》的体裁, 赋、比、兴是表现手法, 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完成不同体裁的诗歌创作。

由《诗经》之颂而至禅林颂古, 无著道忠曰:“颂名本起于六诗, 风、赋、比、兴、雅、颂。歌颂盛德, 以告于神明者也。如禅家颂古, 则举古则为韵语, 而发明之以为人, 亦是歌颂佛祖之盛德而扬其美, 故名颂古。” (《大藏经补编》十九册1985:603) 此说指出了颂古的源头是《诗经》之颂, 并指出了颂古的特点:歌颂佛祖盛德;形式为韵语。

最早的禅林颂古, 方回认为是惠能和神秀的偈子, 其在《碧岩录序》中说:“自《四十二章经》入中国, 始知有佛, 自达磨至六祖传衣, 始有言句。曰本来无一物为南宗, 曰时时勤拂拭为北宗, 于是有禅宗颂古行世。” (《碧岩录》第139 页) 最早的颂古即二偈子: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 (神秀)

心是菩提树, 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 何处染尘埃? (惠能)

《竺仙疑问》云:“宗门偈颂, 唯是发明佛祖大事, 非达佛祖之知见, 孰能为之?颂者诵也, 称述也, 美盛德之形容, 歌诵盛德也。谓以偈言, 称颂其事, 以美其德也, 所谓游扬德业, 褒赞成功是矣。而佛菩萨正当宣扬之时, 皆以宝音梵呗演而为微妙清雅之韵, 悠扬讽咏、优游彬蔚而成章, 乃涵不尽深长之意, 令人乐闻。今兹翻译, 莫能写之, 唯掇其大意耳。是故经偈, 亦无有押韵也。东土诸祖始稍体之, 是皆悟明通达, 冲口而成, 非假造作, 法滋既久, 华竺两狎, 人心转巧, 机变迭出, 遂寄调于风雅之音, 播扬西来不传而传之意也。” (《大藏经补编》十九册1985:601--602)

禅林颂古不仅是颂扬佛祖盛德, 更重要的是证得妙明真性, 而对颂古作者的要求之高, 又非一般咏诗作赋者可及。从佛经的翻译、修习佛法、接引后学来看, 竺坟儒典兼备的高僧大德随之华梵互用, 以便于接受的传统文化传播西来密意。

也有人将颂古比作咏史诗, 《竺仙疑问》说道“颂古之作, 譬之儒家, 则犹咏史也”。认为颂古与咏史诗有相同之处, 但二者之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禅意:

旧说曰:“妙喜中岩月和尚云:‘诗与颂别:颂者, 倒骑佛殿出山门等活语是也;诗者, 秋云秋水共依依等细调柔和语也。’”忠曰:“野哉斯言!此必逐弊风文字禅者之说, 非中岩也。纵作倒骑佛殿等语, 若不具眼, 则非颂亦非诗, 无可明焉;纵作秋云秋水等语, 若具禅意, 则可为颂也。昔麟一庵颂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用司空曙诗全篇曰:‘罢钓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绝海特赏之, 可知颂与诗之辨, 在旨而不在言语。” (《大藏经补编》十九册1985:604)

由此可见, 禅林颂的核心在于“禅意”,  颂古即是举古则公案, 而发明禅意。

二、禅林颂古

颂古在形式上有二部分:其一, 举古则公案;其二, 颂。例如《雪窦颂古》第九则:

举僧问赵州, “如何是赵州?”州云:“东门西门南门北门。”

颂句里呈机劈面来, 烁迦罗眼绝纤埃。东西南北门相对, 无限轮锤击不开。

真正以颂古命名的集子始于汾阳善昭的《颂古百则》, 宋净善曰:“其颂始自汾阳, 暨雪窦宏其音, 显其旨, 汪洋乎不可涯。后之作者, 驰骋雪窦而为之, 不顾道德之奚若, 务以文采焕烂、相鲜为美。使后生晚近不克见古人浑淳大全之旨。” (《禅林宝训》第1033 页) 汾阳颂古, 雪窦继之, 雪窦重显禅师以翰林之才作《颂古百则》, 将颂古推向高潮, 颂古也因个人文才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或浑淳质朴, 或文采绚烂, 但都属“绕路说禅”。例如同是颂“文殊问无著”公案:

汾阳颂古:

顾问南方住若何, 对云三五众非多。吉祥自述龙蛇混, 三三之说告和和。无著未明重话会, 均提谓指不仙陀。金刚背后看名字, 满目荒山不奈何。

雪窦颂古:

千峰盘屈色如蓝, 谁谓文殊是对谈。堪笑清凉多少众?前三三与后三三。

雪窦颂古诗情画意, 诗禅相通, 妙契禅理。汾阳颂古直白朴实, 和谐顿挫但质木无文。二者都是以文字说禅, 颂古亦是文字禅文体之一。

再如雪窦颂古:

第二十七则颂“云门体露金风”:

问既有宗, 答亦攸同。三句可辨, 一镞辽空。大野兮凉飙飒飒, 长天兮疏雨蒙蒙。君不见少林久坐未归客, 静依熊耳一丛丛。

第三十六则颂“长沙一日游山”:

大地绝纤埃, 何人眼不开。始随芳草去, 又逐落花回。羸鹤翘寒木, 狂猿啸古台。长沙无限意, 咄!

根据内容不同, 颂古体裁非整齐划一, 或古体, 或律诗, 或绝句, 或歌行, 复杂多变, 巧打诗偈, 以述祖道。

槃谭禅师说:“夫古者, 古德悟心之机缘也;颂者, 鼓法心机使之宣流也。故其义或直敷其事, 或引类况旨, 或兴惑发悟。以心源为本, 成声为节, 而合契所修为要。然非机轮圆转, 不昧现前, 起后得智之亲境, 不能作也。” (《茕绝老人天奇直注雪窦显和尚颂古》第255 页) 禅宗颂古作为明心见性的方便施设, 目的是为了证悟, 所以对作颂古的禅师要求必须亲证后得智, 才能引导学人开悟。冯学成指出:“颂古的作用, 就是把荒茫朦胧的公案, 转变为一种便于理解、可读性强、又雅致优美的诗词, 而方便知识分子对佛性禅心的领会。” (冯学成, 2008:346)

禅宗“不立文字”, 但也不离文字, “将古人指导弟子所开示之公案 (古则) , 以简洁的偈颂表示之, 称为颂古”。 (《佛光大辞典》第5705页) 。从表现手法来说, “直敷其事”, “引类况旨”, “兴惑发悟”又具有了赋、比、兴的意义, 而不离六义之事。

参考文献

郑玄注, 贾公彦疏1980《周礼注疏》, 《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

毛亨1999《毛诗正义》 (上) , 《十三经注疏》, 北京大学出版社。

许慎撰, 段玉裁注1992《说文解字注》上海书店出版。

(日) 无著道忠1985《禅林象器笺》第二十一类之经录门, 《大藏经补编》十九册, 台北华宇出版社。

雪窦重显《雪窦颂古》, 四部丛刊续编集部第七种。

圆悟克勤《碧岩录》, 《大正藏》48册。

汾阳善昭《汾阳无德禅师语录》, 《大正藏》第47册。

篇4:徒劳词语的释义及同义词

摘 要:元语言哲学激发了一种释义研究的新视角——以元语言切入同义词专题。本文综述了释义元语言研究方面的成果情况,对同义词释义(如元词统计等)进行了尚属零星式的“自我发明”,归纳了专书同义词典的释义元词,尝试进行了元语言理论与同义词释义的结合研究。

关键词:元词 元语言 释义元语言 同义词词典

近年来,元语言研究已经成为了词典学领域特化的方向。“元语言”与“对象语言”相对应,是相对律理论中对于主客关系的一对称名。词典学研究中,诠释语与被诠释词的关系与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关系也相对应。基于同样存在的对应关系,结合关联理论的视角,词典学界将哲学的元语言视角引入到词典学研究当中,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成就。

一、近期元语言研究综述

近年以来,汉语词典的元语言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综合来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建构元语言的计算模型

1996年,清华大学张津、张昌宁提交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报告,使用数学模型的建构方法,对《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词语与义项进行分析,提取得出3856条“定义元语”;同时,寻求元语词汇在义类词典的义类结论,参照《同义词词林》进行义类标注,探索出了计算机语言的元语界定,成为我国学界释义元语言的第一项报告成果。[1]宋文辉(2011)《汉语辞书元语言研究》对此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它“基于语料库调查确定元语言词汇”“使用义类词典来验证元语言词汇的义类分布”,因此“能够体现汉语的基本义类,从而起到语义区别特征的作用。”[2](P40)

(二)说明元语言的规则层级

武建宇、宋文辉(2009)指出:“合理的释义元语言词汇应该能适合具体辞书的编纂情况和释义目的,能够最大限度地解释和区别词典所收目的词义,说明词目词的用法。”[3]宋文辉(2011)《汉语辞书元语言研究》[1]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对三类词(名词、形容词、动词)的释义语言的句法语义规则。李葆嘉(2002)[4]、安华林(2005)[5]注重层级研究,设立了词典释义元语言类型。李尔钢(2007)指出了释义元语言要追求“简明”,释义实践要遵循三个步骤:“①清理现有的词典元语言,删除生僻词、非必要词,保留常用词、必要词,形成筛选优化后的元语言词汇表;②选择释义语言中的人工符号,设定结构性人工符号,建立词典元语言人工符号表。之后,整合①②,呈现完整的词典元语言。”[6]

(三)提取典范词典的释义元词

苏新春(2005)《汉语释义元语言研究》指出:“释义元语言就是一种语言中对其他的词汇成分进行解词释义所使用的一套用词用语系统。”[7](P324)安华林(2005)《汉语释义元语言研究理论与应用研究》对释义给予分块,量化并极力简化词典释义,对《新华字典》(第10版)和《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得出元词(基元词),对释义用词进行了比较。[5](P23~24)

综合而言,可将上述成果图示如下:

二、同义词词典元词的初步提取

分析上述成果可以发现,在已经完成的元词数据中,元词的提取数值与所用采样的对象直接相关,提取所得元词的数量与词典的规模呈正比例关系。如果提取的是单平面的小型词典,那么,所得元词的数据会很小,说服力不足;如果想要提取高曲度的大型词典,工作平台一时难以建立,词典的编纂队伍庞大,提取元词的工作需要重归词典编纂的人员队伍来完成,这就使得研究的计划难以实现,一再搁置。大型词典的元语言研究还没有展开,元语言研究的工作因为语料的规模问题而未能取得应有的广度。为此,考量元词提取的可行性与应用性,我们认为,首要的工作是对中型词典加以考察,对应用广泛的专题词典先行建立释义的元词集。本文首先选择了语文词典的典型代表——同义词词典为语料来源,统计其中的元词,为这一应用型极强的词典编纂提供元词数据,也为专题的释义工作提供参考。

(一)语料概貌——关于《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朱景松主编的应用型学习词典——《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2009)[8]为例,收录了同义词1950组,以二项式同义词辨析为主,释义元词体系显明。以此为元语言研究样本,依据元词(含兼类的词)的实际使用情况,可对元词进行初步归类。根据同义词群的构成情况,按照词群成员的数量,本文将包含两个、三个及三个以上词语的同义词分别称为二项式、三项式和多项式,统计了释义的元词情况。具体如下:

(二)释义辨析

《同义词词典》收录同义形容词333组,分为:二项式305组、三项式28组。二项式中,单音节词3组,双音节词300组,三音节词2组,其中,收录二项式同义形容词305组,分析了词的用法与意义差异。

1.概念义的辨析。“词的概念义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9](P43)“概念义”也称理性义,是词语的基本意义。词典二项式的概念义辨析692例,是同义辨析的重心。

(1)薄弱/脆弱【辨】“薄弱”表示意志等方面经不起考验、经不起风浪等。“脆弱”表示思想感情上经不起挫折。

(2)斑白/花白【辨】“斑白”多表示头发,较少表示胡须的颜色。“花白”可以表示头发,不过更多用于表示胡须的颜色。

2.附属义辨析。附属义是词在实际语境中体现出的附加义。

首先是语体色彩的差异辨析。例如:

(3)赤诚/真诚【辨】“真诚”可以在书面语里使用,也可以在口语里使用。“赤诚”只在书面语里使用。

“可以(也可以;只)在……里使用”,用于解释语体差异。

其次是感情色彩的差异辨析。例如:

(4)明显/显著【辨】“明显”没有褒贬色彩。“显著”多用于褒义。

“没有褒贬色彩”“多用于褒义”,用于解释感情色彩差异。

3.语法义辨析。语法义是词在句子当中的功能情况。

(5)放肆/放纵【辨】“放肆”可以单独作谓语,或用于斥责。“放纵”没有这个用法。

“可以单独作谓语”和“没有这个用法”指出语法上的不同。

(三)元词的提取

“释义元语言是语言中有着特殊功能的一个群体。它有着高频使用、重复出现、普遍存在的特点。”[7](P326)元语言具有高频性,《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中,以达到总词数8407的10%为界(出现10次以上),组成高频性的词语100例。其中,名词51例,动词18例,形容词9例,副词7例,介词6例,助词5例,连词4例。以实、虚为总类,本文对释义元词做了逐一统计。如下所示:

1.名词

名词51例,1596次。最高频词为“事物”,92次。例如:

(6)诧异/惊异【辨】2.“诧异”表示人对外界事物、状况的反应。“惊异”表示某种事物或状况引起人的反应。

(7)洒脱/潇洒【辨】3.“洒脱”常表示事物,描写自然物或人造物,展现其形态或样式。“潇洒”表示的事物多与人的活动或动作有关,以展示人的气度或状态。

2.动词

动词18例,501次。最高频词为“使用”,137次。

(8)标致/俊俏【辨】3.“标致”可以在书面语里使用,也可以在口语里使用。“俊俏”多在口语里使用。

(9)灿烂/璀璨【辨】3.“灿烂”可以在书面语里使用,也可以在口语里使用。“璀璨”只在书面语里使用。

3.形容词

形容词9例,185次。最高频词为“抽象”,32次。例如:

(10)饱满/丰满【辨】2.“饱满”还表示抽象事物的充足。“丰满”表示事物各部分健全。

(11)陈腐/陈旧【辨】2.“陈腐”表示思想观念等抽象事物。“陈旧”表示具体事物式样过时,不再时兴等。

4.副词

副词7例,427次。最高频词为否定词“不”,207次。例如:

(12)坚定/坚决【辨】1.“坚定”表示拿定主意、不动摇。“坚决”表示下定决心、不犹豫、不迟疑。

(13)苦闷/苦恼【辨】1.“苦闷”表示烦恼郁结在心中,心情不舒畅。“苦恼”表示有麻烦或问题不能解决而伤脑筋。

5.介词

介词6例,293次。最高频词为“在”,164次。例如:

(14)赤诚/真诚【辨】2.“真诚”可以在书面语里使用,也可以在口语里使用。“赤诚”只在书面语里使用。

6.助词

助词5例,690次。最高频词为“等”,179次。例如:

(15)丰厚/丰硕【辨】2.“丰厚”表示经验、知识、美德、利润、待遇、学识等抽象事物。“丰硕”多表示成果、收获等抽象事物。

7.连词

连词4例,320次。最高频词为“或”,186次。例如:

(16)沉稳/持重【辨】2.“沉稳”表示人的行为举止,或安睡的状态。“持重”表示人的端庄态度。

三、元语言与同义词的结合研究

以上从一般语文辞书研究中分离出了同义词研究专题,提取了元词,初步集合了可供同义词释义参考的释义元词,是该专题释义元语言研究的第一步。在语文辞书学整体进步的促发下,同义词专题词典研究需要发端建立释义的“元词集”,使得元词的功能在此分领域内显见功能,进一步能够建立起同义词释义的元语言。元语言观已经深刻地启示了学界的研究,实质地推动了辞书研究的进程。本文对同义词释义的思路还属于零星式的“自我发明”,因为,在同义词研究中,元语言研究的良好走势还未呈现。但可预见,在多渠道沟通和借力下,元语言的视角与同义词释义相结合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元语言比对象语言丰富,这是在元语言中构造出关于对象语言中真理的令人满意的定义的充分必要条件。”[10](P274)考察封闭性的语料——同义词词典的结果说明,因为词义差异主要在于概念义的辨析,高频的释义元词分布于各个词类,建立起可供释义参考的释义元词,并使得所使用的元词、元语言与对象语言在逻辑上紧密关联,才能使得同义词元词集的建立切实可行,具有实用性。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形容词性同义词群的基本词与释义元语言研究”[11CYY047]、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言的整合描写与同义形容词释义研究”[HB14YY016]、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从关联理论视角看汉语同义词释义问题”[BJ201408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津,张昌宁.从单语词典中获取定义原语方法的研究及现代

汉语定义原语的获取[R].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报告,1996.

[2]宋文辉.汉语辞书元语言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3]武建宇,宋文辉.辞书元语言的建构原则[J].辞书研究,2009,

(4).

[4]李保嘉.汉语元语言系统研究的理论建构及其应用价值[J].南京

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5]安华林.汉语释义元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9.

[6]李尔钢.建立高质量的释义元语言[J].辞书研究,2007,(1).

[7]苏新春.汉语释义元语言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8]朱景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Z].北京:语文出版社,2009.

[9]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0]吴学谋.泛系:万悖痴梦:一种形而泛学(哲学与非哲学的创生)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篇5:疑问词语的释义及同义词

有怀疑或不理解的问题。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足下已审其虚实,方书之不朽,独鉴坚精,难復疑问。聊写餘怀,依答条释。”《魏书·房景先传》:“ 先 作《五经疑问》百餘篇,其言该典,今行於时。” 宋 朱熹 《白鹿洞赋》:“盼黄卷以置邮,广青衿之疑问。” 叶圣陶 《未厌集·夜》:“现在这字条将诉说他们的一切,解答她的种.种疑问,使她与他们心心相通。” 质疑;询问。 《法苑珠林》卷十九:“ 阿难 是供养佛人,常随佛行,亲从世尊受所教法,必处处疑问世尊,是故今者应令在数。”

疑问词语的同义词

问题 [ wèn tí ]

疑义 [ yí yì ]

疑难 [ yí nán ]

疑问词语的造句

1、我们欢迎本地和海外买家,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公司。

2、他看起来很诚实,所以我毫无疑问地相信了他。

3、毫无疑问,在财政紧缩期间,将严格审查公共开支。

4、毫无疑问,普京的讲话充分反映了大多数代表的情绪。

5、毫无疑问,他对媒体的一些批评是合理的。

6、然而,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他们的警戒工作安排得很糟糕。

7、毫无疑问,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公司的大量宣传。

8、此外,毫无疑问是他在这块石头上画了日历。

9、松树在山上依旧昂着头,看着天空中散落的红绸,是被阳光染红的云,留下了时间的疑问。

10、一个作家总要受别的作家影响,一个或数个,这是毫无疑问的。

11、带着一颗平淡的心,带着对日子里面的疑问,禁不住想要知道时间是怎么打开了秋的门。

12、童年时代的那些疑问与好奇已渐行渐远,而随之扑入大脑来的是对人生、生命、生活、情感等的思考。

13、教师,人类进步的奠基石,是儿童成长的指路灯,默默照亮一方天空,毫无疑问同样照亮了自己。

14、毫无疑问丽江古城是迷人的,风情万种,热情妖娆,来这里的人们都欣喜地感受着纳西文化的神秘与浪漫。

15、天边的浮云,依旧挂着疑问,好像在说着这里的乡村,在说着乡村的变化。

16、中午时分,我们和许多旅游者一样,带着许多不解和疑问,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巨石阵。

17、毫无疑问,人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来的,我们也免了问路的麻烦。

18、他们披阅历代旧志,质疑问难,订正谬误,删繁补缺,踏访民间,工作细密而又严谨。

19、茫茫雪山深处,留下一串串长长的足印,是伸向大山的疑问,笼罩着神秘面纱的雪山无答,只是默许了揭秘者下一轮之约。

20、毫无疑问,以色列的百姓,犹太人今天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

21、成堆的疑问在他的心底冒出来,迫不及待地想要刨根究底,问个清楚。

22、当抑郁患者发出疑问、覆考虑,且裹足不前时,躁狂患者则以充份的活力与信心勇往直前。

23、李四见大伙都没有疑问了,叫浑家收了自家赏钱,笑嘻嘻的往孩子碗里夹菜。

24、毫无疑问,他们已尽了职责,是这一个发展的世纪无可争议的合法继承人。

25、毫无疑问,于上周三举行的双人花样滑冰和交际舞大赛的参赛者们也是同性恋人。

26、毫无疑问,这是一群可怕的人,他们重权在握,除皇帝外不受任何人管辖,是皇帝重要的统治工具。

27、作为一个哲学家,对于每一种解答我都有一个疑问。

28、毫无疑问,这些变化最终将反映在信贷渠道的政策传导效果上面。

29、毫无疑问,因这一切烦恼而引起的悲伤促成了她的死亡。

30、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问题,请单击此处的许可证密钥的支持资源。

31、对本说明书有任何疑问之处,请向持有资格证书的工程师咨询。

32、很感谢你的提问,我们的论坛就是为了解决玩家的疑问的。

33、毫无疑问劳动教养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改造轻微犯罪人员等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34、太后要吃药,掌案从拿药、煎药到尝药,一一做好了,没有疑问了,太后才喝。

35、太后要食,掌案先尝菜,再尝汤和饭食,并且,稍有疑问,有权随时可以中止进膳。

36、毫无疑问,正是由于弗洛伦斯的年纪和仁慈才使伊丽莎白没经过深思熟虑就向她吐露了心中的秘密。

37、他身边老有一个背着图囊的小通信兵,形影不离,在路上一遇到有疑问的岔口,他就找出地图来查看一下。

38、在年纪较长的人看来,或许这样的数据证明年轻人自以为是、自由散漫,毫无疑问,这些确实能说明问题。

39、当你真正实现了内在的自我肯定,做人做到内心不惭愧,做事做到内心不遗憾的时候,毫无疑问你已经成就了优秀。

40、若在中国商店里出现这个场面,毫无疑问,店主要坚持索赔,顾客据理力争,指责店主商品摆得不是地方。

41、毫无疑问,女人的形象固然重要,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女人的口才,会说话的女人才是最出色的!

42、夜袭寡妇村,看着风揉雪发的信息满脑疑问,难道还有人不知道我们狡兔三窟的名声,这是小狐狸不会是小白吧。

篇6:晃动词语的释义及同义词

摇动。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似这般花月神仙,晃动了文章鉅公。”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九章:“墙壁上晃动着她抖抖索索的身影。” 骆宾基 《寂寞》一:“偶尔我的耳朵激起一阵剧烈的嗡鸣,身子前后晃动。”

二、晃动词语的同义词

摇曳 [ yáo yè ]

起伏 [ qǐ fú ]

晃荡 [ huàng dang ]

三、晃动词语的造句

1、田野里,一穗穗的高梁高傲地矗立着。秋风吹来,它们象一把把胜利的火把,高兴地晃动着。

2、这些肥猪真逗人爱,眼睛下面有一张突出来的大嘴巴,就像一只锯掉长鼻子的大象。一对大耳朵一直垂到眼睛下,走起路来晃动着,真像两把大扇子。

3、薰衣草趁着金秋的阳光,在广阔的田野上笑着、唱着,晃动着它紫色的可爱的小脑袋,露出忍俊不禁的笑容。

4、远远望去,沉甸甸的苹果缀满了枝头,像一个个洋娃娃晃动着自己圆圆的小脑袋,向你点头、问好。

5、微风吹拂着小草,它们晃动起来,像是一边跳舞,一边一起欢迎春的到来。

6、金鞭溪在林间欢快流畅,溪水清澈见底,水中的鹅卵石清晰可见,水草随着溪水左右晃动。

7、透过玻璃窗,我可以看到树枝在猛烈晃动,塑料袋在天上飞,它好像很享受似的,宁愿你怎么呼唤,它都不肯下来。

8、一棵草,一棵车前草,在一阵徐徐的微风中徐徐地晃动,在烈日的阳光下绿得发亮,是那样悠然自得。

9、皓月当空,在大地上撒下一把碎银,那碎银和斑驳的树影仿佛在水里晃动。

10、傍晚,孩子们在广场上玩闹,美丽的花骨朵儿微微含笑着,轻轻晃动脑袋,好像在为孩子们加油。

11、清晨,晶莹透明的露水在荷叶上晃动,一阵风吹来,荷叶上的露珠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往下流。

12、每天清晨,这儿总是先从寂静中解脱出来,河水开始晃动,船儿开始出发,农民开始耕作。

13、外面衣服加上的衣服都被吹走了,树枝也被吹的猛烈的晃动着。

14、风摇着,树在不断晃动着,一片片残影,就像是划过夜空的星。

15、沿河走到村庄的石码头,惬意地坐在光滑的石头上,两脚在河水中晃动,那河水柔柔地缠着我的脚,一股股清凉从脚心直窜向我的脑门。

16、当初的桥面是用一块块木板铺就,人行或车过,会随着用力的不同桥面随之晃动。

17、随我身影的晃动,画面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线,像高科技的合成的画。

18、快跑几步转弯,大片墓地出现在眼前,零星的几竿纸幡在风中晃动。

19、身后的脚步声蟋蟋索索,眼前那些藤蔓类植物仿佛被惊扰的睡不着似的随着行人们长长的影子晃动着。

20、斑驳的阳光,透过叶缝,在金黄的果实上晃动,如扇的叶儿就摆动着为它遮挡阳光,好像怕阳光刺到她的宝宝,影响那酣然的梦乡。

21、路两旁绿树成荫,那些晃动的跳跃的树叶尽情地诉说着生命的欢愉,绸锻般的阳光均匀的洒在每一寸土地上。

22、终于,在一家酒店前的广场上,看到很多人围在了一排桌子旁,几个熟悉的身影在人群里晃动。

23、有各式各样顽皮小动物色彩斑斓的的摇摇转转晃动的音乐游乐车座,和青少年喜爱玩耍的溜冰场。

24、昏暗的灯光照出天花板上彩绘,那应该是一个和藏传佛教有关的故事,故事里偶尔看见灯泡晃动的影子,直到我渐渐入睡。

25、睁开迷蒙的双眼,再也不想进入梦中,凄楚的画面里点点滴滴都是伤心,脑海中依然晃动你的身影,为什么浪漫的爱情已是曾经。

26、当离开这个古城的时候,眼前依然不断晃动着这些艺术杰作的影子,直至一个新的景象出现。

27、街心广场,一如从前,晃动着无数颗黑乎乎的脑袋。

28、河灯在河面上缓缓飘动着,烛光映到水里化成一道道晃动的光影,小河似乎有了灵性,显得活灵活现。

29、山上寺庙边晃动着的的人影,隔岸转来了寺庙里钟鼎的敲击声和诵经的祈福声,构成了狼山的和谐图景。

篇7:港口词语的释义及同义词

河湾入口处。 宋 苏轼 《石钟山记》:“舟迴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江、河、湖、海沿岸,具有一定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停靠、旅客上下和装卸货物的地方。 元 周达观 《真腊风土记·总叙》:“自 温州 开洋,行丁未针,歷 闽 广 海外诸州港口。”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二章:“船没开到海面,谣言又传开了,说我们到第一个港口 马尔他 后就回来。”

二、港口词语的同义词

口岸 [ kǒu àn ]

三、港口词语的造句

1、食品从这些港口运往亚的斯亚贝巴。

2、污水中的营养物质确实会加速港口海藻的生长。

3、当他们第一次占领港口时,他们抢劫了那里的所有仓库。

4、我们有一个买家,购买大量各种类型的废金属,买家有船只,将在港口收集。

5、叛军炮击了港口附近人口稠密的郊区。

6、瑟堡有一个美丽的港口,周围有一堵长长的海堤。

7、船必须在指定的港口卸下捕获的鱼。

8、当满载旗帜的船只到达港口时,我们不再担心它会安全返回。

9、该港口日夜繁忙,一年内接收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货船。

10、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现在到处都是生锈的起重机。

11、油管将原油直接从油田运送到港口。

12、凭借高超的技术,他把船开进了这个狭窄的港口。

13、新建筑挡住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到港口。

14、铁路罢工使该国港口陷入混乱。

15、船只在进入陌生港口前需要雇佣飞行员。

16、美国海军在许多地中海港口炫耀武力。

17、港口沿线各种重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18、这个港口是一个重要的海军基地。

19、伦敦很快成为一个繁荣的港口。

20、俄罗斯指挥官指挥一艘巨型航空母舰进入俄罗斯港口。

21、这个古老的港口仍然充满了兴趣,值得参观。

22、创造内部竞争,充分挖掘每个港口区域的潜力。

23、一群叛乱分子迅速占领了港口地区和城市北郊的大部分地区。

24、港口工作人员注意到,同一类型船舶的测量方法往往不同。

25、一条腐烂的死鲸足以污染整个海滩和村庄的港口。

26、港口地区是最繁荣时期的主要工商业中心。

27、这艘船在沿海的每个港口停下来接乘客和邮件。

28、这艘船停靠在港口外面,等待一个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把它带进港口。

29、挪威的主要港口位于挪威南海岸的海湾上游。

30、攻击将从我们靠近港口的位置开始。

31、江面上排着一盏盏航标灯,顺着江面一直排到港口。

32、商船在港口停留了数日,其间那些丝绸、鲜花、日用品和药品会送往小镇各处的铺子和集市。

33、近处能观颜色各异,大小不一,穿梭于港口码头的各种舰船,此刻的大海最温柔,最美丽。

34、杜伊斯堡内港因港口企业的搬迁和关闭,变成了工业废弃地。

35、它们几乎是港口、码头、海湾、轮船周围的常客。

36、这座港口城市,规模虽不算大,却拥有七、八家专业博物馆,还有歌剧和芭蕾舞剧院,文化氛围浓厚。

37、在滨海大道正中间,有一段通向港口的陡峭漫长的石阶,那就是建于十九世纪初年的著名的波将金石阶。

篇8:徒劳词语的释义及同义词

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现代大型语料库的建立, 基于现代认知理论进行的词典释义理论开始发展起来。该文对现代释义观进行评述, 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提出应该在现代多维释义观关照下进行同义词释义, 才能解决目前的同义词释义难题。

1 整合释义观和整合释义模式

以Mel’Chuk为代表的配价释义观认为, 可以通过词汇函数来呈现语词的意义, 通过释义元语言对动词语义结构中的语义题元进行描写来揭示动词的配价。配价理论的释义规则有效解决了传统词典的同义对释和循环释义问题。其不足之处在于:其视角着重于语词配价, 忽视了同义关系的对比和区分;所选出的词汇之间同义联系不够紧密, 未能系统建构同义词组之间的网络关系, 无法从释义中对比出同义语词之间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如《法语积极词汇词典》仅为样本式词典, 不能从中发掘完整的同义关系。

专门针对同义词进行释义描写和研究的配价理论的杰出代表是俄罗斯语义学家Apresjan, 他对同义词在俄语词典中的释义模式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描述, 建构了同义词整合释义模式, 为词典编纂者提供了目的语同义词释义的完整特征描述。

Apresjan (2000:26-34) 认为, 同义词之间的纯语义差异可以从18个方面进行描写:主体、客体或内容、信息受体、工具、原因或结果、意图、动机、地点、时间、方式、程度、有意与无意行动、性质或状态以及外在表征、不变属性与临时状态、主动与被动、动态与静态、身体与精神、思想与情感。

在语义属性描写方面, 他提出谓词描述的16个语义配价成分:主体、逆主体、对抗主体、第二主体、客体、内容、主题、信息受体、事物受体、处所、起点、终点、期限、工具、手段和公众。 (张家骅等, 2003:31-6) 这种描写模式使我们对语义的认识由传统的单层次粗略解释深入到了具体、细致、立体化的刻划, 更为详实、更易于捉摸, 对实际操作很有用处。 (彭玉海2003:61-64)

Apresjan的释义模式的解释部分使用元语言, 按照统一、固定的参数和格式, 列举语义、配价、种类、搭配等方面的特征, 把通过计算机操作迅速检索各种所需语义、语法类别词作为词条编写的原则。 (参见张家骅1997)

Apresjan的研究为提供了抽象语义参数的提取方法、研究模式, 其对同义词的句法语义分析方法也值得借鉴。但该模式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 对某些参数的分类过细;2) 配价只限于描述句子中必须出现的成分, 不适合给词义进行注释说明;3) 该模式研发目的是计算机语言自动处理, 其对同义词释义的详尽程度到了几近繁琐的地步, 令学习者阅读难度加大, 记忆负担过重;因描写工程的繁复, 未能对整个语言进行全面系统化描写, 某些类别的动词, 如移动类动词未能涉及;另一方面也制造了部分冗余信息, 部分被目的语者内化的世界经验, 无需在词典中重复呈现。因此, 在纸质词典的释义过程中, 同义词整合模式在理论上可以进行借鉴, 实践中却不能照搬。 (参见于屏方2006)

2 框架释义观和框架释义模式

框架语义观认为, 语词不是孤立的, 语词的概念表征是语词整个概念结构的映射。框架就是一个能使我们把词汇分析结果中的语义特征和句法结构之间的联系形式化的直觉构想。 (章宜华2009:118)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应用到词典编纂研究中, 如基于wordnet和framenet开发的计算机机读词典。框架网在大规模标注语料库的基础上, 使用计算机提供的各种软件工具及以网络为基础的数据库查询工具等, 比较客观地反映语言现象的真实面貌, 大大避免了主观性和片面性。

框架网的基本单元是被称为“框架”的概念结构。对词典编纂而言, 框架网数据库的贡献在于它借助语料全面详尽地描述了各个词汇语义单位的框架元素、配价结构、语法功能、语义特征和各种可能的用法规则, 提供了大量例句及详细的标注信息和多种统计信息。这种面向句子理解和生成的语义语法信息库, 对信息化词典的编纂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框架语义学的研究方法为同义词的释义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但框架网释义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如收词量比一般小型词典还少;释义方式以同为主, 未凸显同义词之间的差异。

3 多维释义观与多维释义模式

章宜华基于前述研究提出意义驱动的多维释义观。该观点认为, 传统单语词典的概念释义和双语词典的对等释义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习词典的释义需求。新型词典释义必须采用认知语言学方法, 基于二语习得理论, 从词汇语义表征的多维性入手, 建构意义驱动的释义模式, 通过构建语词的认知语义结构来揭示被释义词的语义表征。 (章宜华2009:362)

对于双语词典而言, 释义是源语与目的语之间基于原型交际模式的语义框架图式的映射, 而不是限于寻求词汇或概念层面的等值。因此, 词条右项的所有信息都是语义的表征手段, 必须从语言的各个层面揭示语义信息。从语音和词法方面揭示形态义, 从共现结构方面揭示语法义, 从指称内容方面揭示概念义, 从言语构建的作用方面揭示功能义, 从具体话语方面揭示指称义, 利用插图揭示外延义, 利用语言提示和文化注释蓝揭示语用文化义。基于此, 词典微观结构的译义框架应包括:形态意义模块, 概念意义模块, 语义分解模块, 句法意义模块, 语用意义模块, 语义网络模块等结构单元。 (章宜华, 2009:253)

在语义网络模块中, 章宜华认为语义网络是人类认知的本能心理行为, 是大脑在语言认知过程中抽象思维的结构载体, 在词典中首先表现为中观结构。中观结构网络以语义心理表征为基础, 将认知过程用有形的语言描述出来。要模拟人类的认知过程, 必须从把握好以下自然语言的各类关系特征:上下位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部分-整体关系、属性-宿主关系、材料-成品关系、事件-角色关系、值-事件关系、值-属性关系、联想关系、派生关系、比较关系等。他明确指明, 同反义关系在词典中可以通过参见的方式表述。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现代释义观众, 多维释义观结合了现代范畴观、语义框架观和整合释义观的优点, 并从多维的角度对词典语词进行了不同角度和视角的整体描述, 弥补了上述理论从单一角度描述语义的不足, 为词典的同义词新型释义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持, 为未来的学习词典同义词释义指明了方向。

摘要:传统的双语词典释义大多以对等为原则, 存在去语境释义、孤立顺序释义等问题, 不能全面理顺同义关系。基于现代认知理论进行的词典释义理论从各个方面对语词释义尤其是同义词释义进行了详细描述。该文对现行词典的三大现代释义观:整合释义观、框架释义观和多维释义观进行评述, 分析其优势和不足, 提出应该在现代多维释义观关照下进行同义词释义, 才能解决目前的同义词释义难题。

关键词:同义词释义,整合释义观,框架释义观,多维释义观

参考文献

[1]Apresjan J.Systematic lexicography[M].Translated by Kevin Windl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2]彭玉海.俄语语义研究的词典化倾向[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2) :61-64.

[3]于屏方.动作义位释义的框架模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广州: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6.

[4]张家骅, 彭玉海.俄罗斯当代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5]张家骅.词汇信息库-语言规则的微机鉴定系统[J].外语学刊, 1997 (4) :25-31.

篇9:从构式语法看词语释义

关键词:构式语法 词语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

一、引言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中“爱”有以下几个义项:

①(动)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爱祖国/爱人民;

②(动)喜欢:爱游泳/爱劳动/爱看电影;

③(动)爱惜、爱护:爱公物/爱集体荣誉;

④(动)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爱哭/铁爱生锈;

⑤(名)姓。

刘承峰(2004)认为以上几种语义都无法解释“爱V不V”中的“爱”,于是建议为“爱”增加一个义项,即把“随便、我说了算、无所谓、不重要”的语义归结为“爱”在特定语境中的临时语义。其实以上语义只有在“爱V不V”构式中才存在,也就是说这种“无所谓”的语义是构式“爱V不V”本身所具有的,并不是其构成成分“爱”所独立具有的。我们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为“爱”在某一特殊构式中所体现出来的语义另立义项。构式语法的核心观点是承认构式本身具有意义,该意义是独立于其构成成分而存在的,完全没有必要也不能把为其构成成分增设义项。至于“爱V不V”中的“爱”的语义,仍然没有超出《现汉》中的义项,显然是第二个义项“喜欢”。在翻阅《现汉》等相关工具书之后,我们发现这种把某一构式的语义错误地归到其构成成分头上的冤假错案并非个案。所以本文打算基于构式语法理论,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对《现汉》若干词语释义进行分析,以期对以后的辞书编纂有些启发。

二、构式语法及其优势

构式语法理论(Constrution Grammar Theory,简称CG理论)是以认知语言学为背景,于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兴起,90年代逐步形成的,目前影响很大一种新的语法分析理论。这种理论是在批判乔姆斯基的形式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以语言用法为基础的理论体系,是多个理论的统称,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分支,如Fillmore和Kay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Lakoff和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Cognitive Construction Grammar)、G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等。各家理论虽略有不同,但其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和意义的配对,且C的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

构式语法最初起源于对一些特殊的“边缘”(peripheral)现象的研究,如熟语。这与乔姆斯基以常规的符合语法规则的所谓“核心(core)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正好相反。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简称UG)的组合理论(Compositional Grammar)对熟语、半熟语等现象无能为力,而构式语法对此现象却有很强的解释力,而且构式语法认为对特殊构式的研究同样可以揭示语言的普遍规律,从而全面解释各种语言现象。所以构式语法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相结合的思路,有利于更全面地把握语言现象,因而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其优点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第一,开始关注语言中的“边缘现象”,即语言中存在的大量的不规则或半规则的语言结构,而这些结构在以前的生成语法系统中是没有地位,也是生成语法所无法解释的。

第二,对语言现象进行全息式的解释,主要是把语法、词汇、语义、语用和音韵等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与解释。而这些因素和语言形式的关系都是约定俗成的,是句法结构本身所具有的表达功能,是结构内在的。

第三,可以避免把应该是某个构式的语义错误地归到某个词语身上。如上文提到的要为“爱”增加的义项的建议就是如此。

近年来,构式语法引起了汉语学界特别是汉语语法学界的极大关注,张伯江(1999,2000)、沈家煊(1999,2000)、刘丹青(2001)、陆俭明(2002)、石毓智(2003)等都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一些特殊构式进行了研究,不仅丰富了语言学研究理论,同时也对汉语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和解释。但遗憾的是,运用构式理论对汉语的词典释义研究,目前尚不多见,本文打算在这方面做些尝试。

三、《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失当举隅

案例1:《现汉》(第5版)中对“归”的解释:

①返回:归国华侨

②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③(动)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千条河流归大海

④(介)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

⑤(动)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

⑥(动)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

⑦珠算中一位数的除法

⑧(名)姓

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对“归”的解释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有的指明词性,而有的没有指明。在此只分析和本文相关的第6个义项,我们认为这个义项也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归”不仅可以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还可以用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之间,如:

(1) 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该说明的都应该说明白。

(2)她漂亮归漂亮,但不够聪明。

既然不一定只能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那么“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的语义总结自然就不够全面。

第二,即使承认是“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该义项也应该是整个构式“V归V”的整体构式义,而不应该看作是单个动词“归”的意义。

案例2:《现汉》(第5版)对“再”的解释:

再:①(副)a.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再版。

b.表示更加:高点儿,再高点儿。

c.表示如果继续下去就会怎样:学习再不努力,就得留级了。

d.表示即使继续下去也不会怎样:你再解释,他也不会你同意。

e.表示一个动作发生在另一个动作结束之后:咱们看完了这个节目再走。

……

我们认为《现汉》对“再”的处理值得商榷。这里只分析d义项。

这种解释只针对下面举的这一个例子,别的例子就解释不了。如:“她再漂亮,我也要离婚”和“你再阻拦,她也会参加的”。

显然是把整个“再……也不……”的语义归结为其中单个的“再”的语义了。

《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再V也……”中“再”含有“即使”或者“无论怎么”的意思,“再A也……”中“再”等于“无论多……”。我们认为《现代汉语八百词》对“再”的处理也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再”和“即使”有时可以合起来用为“即使再V也……”,而我们并不觉得累赘不妥,这说明“再”和“即使”并不是完全同义,因为语言具有经济型,不会把两个同义的词语连着使用。

第二,《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再V也……”中“再”和“再A也……”中的“再”不完全一样,前者是“即使,无论怎么”之义,后者是“无论多……”之义,这种观点在“再”的语义分类上看似精细,实际上给人一种特设之嫌。事实上,二者表义是相同的。我们认为,应把二者合并为“再……也……”,整个构式表示即使某一动作继续下去或者某一性质的程度加深,也不会改变某一决定或现状。

第三,《现代汉语八百词》遇到“再……也……”这种特殊构式时就把“再”解释为“即使、无论怎么、无论多……”,而在为“再”设立义项时举的例子还是“再……也……”。这种方式有循环论证之嫌。另外,从理论的简洁性来看,把出现在各种特殊构式里的副词“再”分别设立不同的义项,这显然不如把相应的意义归结于构式本身来得经济简洁。所以我们认为不妨把“即使、无论怎么、无论多么”等义归结为“再……也……”的构式义,而不是其中“再”的意义。这样不仅简化了“再”的义项,而且有利于二语学习者掌握。

案例3:《现汉》(第5版)对“有”的解释:

有:⑤(动)表示所领有的某种事物(常为抽象的)多或大:有学问/有经验/有年纪了

显然,表示某种事物多或大的语义是整个构式“有+抽象名词”所具有的,并非其中单个的“有”所具有的,因为如果离开该构式,单个“有”就没有这种语义,如“我有一本书”种“有”句没有“书多或大”的意思。把这种语义归到“有”的头上显然是不合适的。

案例4:《现汉》(第5版)对“连”的解释:

连2:(介)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

我们认为,表示该义的“连”下文必须有“也、都”与之呼应,形成构式“连……也、都……”。整个构式表示某种事物或动作的极端代表都怎么样了,别的普通事物或动作更应该如此,“连”只是引进某一极端事物或动作的代表,不应该整个构式的构式义归到“连”的头上。

案例5:《现汉》(第5版)对“什么”的解释:

什么:疑问代词。

①……

⑤表示责难:你笑什么? 你说呀,你装什么哑巴?

⑥表示不同意对方说的话:什么晒一天?晒三天也晒不干。

⑦用在几个并列成分前面,表示列举不尽:什么送个信儿啊,跑个腿啊,他都干得了。

无论是义项⑥还是⑦义项,都不是单个“什么”的义项,而是整个构式的义项。

四、结语

陆俭明(2004)指出,构式语法可以帮助我们来解释一些先前不好解释,或先前想不到去解释的语法现象,有助于我们说明各种不同句式产生的原因与理据等,还可以避免将构式的语法意义误归到构式内某个语言成分的头上,等等。这种看法非常有道理,具体到词典释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要注意区分构式义和词汇义,只有那些摆脱了特定构式的意义,才是词汇义,也才有资格作为词汇的一个义项出现在词典中。词典确立义项不可过细,不可把本该属于某一构式的构式义归到其构成成分的头上,把应该属于构式的构式义还给构式。我们认为词典只需要列出词语本身的内在义项即可。郭锐(2002:88)指出词类的表述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的表述功能。“内在表述功能是词语固有的表述功能,外在表述功能是词语在某个语法位置上最终实现的表述功能。两个层面的表述功能一般情况下一致,……有时候不一致。”我们发现,在有些标记性构式中词语的“内在表述功能”和“外在表述功能”通常表现为不一致。如:还N呢——还老师呢,连这点道理都不懂。通常情况下,副词“还”一般修饰形容词或动词,不修饰名词。但在此构式中“还”修饰了名词,整个构式有批评某对象应该达到某水平而没达到的批评指责的意味。这个义项就是整个构式的构式义,而不应作为“还”的义项。

第二,至于这种包含着某一词语的特殊构式的构式义要不要收入词典,值得讨论。如果完全收录,词典将不胜其长,如果完全不收录,对这些特殊构式的使用和理解自然会遇到问题。我们认为不妨把这些结构特殊,语义无法推导的特殊构式单独收录,这样既避免了常用《词典》的繁琐,也可满足使用者对特殊构式理解使用的需求。

如果要在词典中列出构式或构式义(或收录于专门的构式词典),应尽量明确指出构式的结构特点,使之以构式的形式出现,而不要遮遮掩掩。《现汉》对“就”“才”和“连”的处理就有点遮遮掩掩。

就2:⑥放在两个相同的成分之间,表示容忍:大点儿就大点儿吧,买下算了。

才2:⑥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

连2:(介)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

其实《现汉》已经意识到以上两个构式的特点,只是没有明确化。如果能明确格式化为:

A就A吧

才……呢

连A都/也……

构式的特点就明确了很多,对二语学习者的用途也大得多。

《现汉》对“爱……不……”的处理稍微明确,但并未指出其特点,如果能指出“爱V不V”,至少对二语习得者效果会好很多。

词典即使是专门的构式词典中某一词条下到底应该列出哪些构式,尚需讨论。有的词条下列出了常用构式,如“爱……不……”,而有的词条下就没有列出常用构式,如表示批评的“还NP呢”就没有列出。词典中到底应不应该列出常用构式?如果要列,列出哪些?选择的原则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有待讨论。

(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主观量构式研究”[14BYY169]和教育部项目“现代汉语标记性构式研究”[11YJC740135]的资助,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Croft,W.& D.A.Cruse.Cognitive Linguistics[M].Cambridge:

CUP,2005.

[2]Fillmore,C.& M.OConnor.Regularity and idiomatically

i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The case of LET ALONE[J].Language,1988,(4).

[3]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95.

[4]Goldberg,A.E.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Oxford:OUP,2006.

[5]Kay,P.EVEN[J].Linguistics & Philosophy,1990,(13).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

京:商务印书馆,2005.

[7]时代性 准确性 系统性——论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修

订[J].辞书研究,2006,(1).

[8]李文浩.“再XP也VP”构式分析[J].汉语学报,2010,(4).

[9]刘承峰.“爱V不V”结构的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2004,(2).

[10]刘冬青.词典释义的正确性问题[J].辞书研究,2008,(5).

[11]刘哲.《现代汉语词典》义项分合失当举隅[J].辞书研究,

2004,(2).

[12]陆俭明.“句式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J].中国语文,2004,

(5).

[13]陆俭明,“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的解

释”[J].外国语,2004,(2).

[14]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5]邵敬敏.“连A 也/都B”框式结构及其框式化特点[J].语言科

学,2008,(4).

[16]谭景春.“词的意义、结构的意义与词典释义”[J].中国语文,

2000,(1).

[17]谭景春.词典释义中的语义归纳与语法分析——谈《现代汉语

词典》(第6版)条目修订[J].中国语文,2012,(6).

[18]王惠.从构式语法理论看汉语词义研究[J].中文计算语言学期刊

(台湾),2005.

[19]杨玉玲.“非X不可”句式的语义类型及其语用教学[J].汉语学

习,2002,(1).

上一篇:临床输血及申请分级管理制度下一篇:锐器伤的应急处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