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词语的有关近义词

2024-04-30

忍受词语的有关近义词(精选9篇)

篇1:忍受词语的有关近义词

勉强承受。 《百喻经·以梨打破头喻》:“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如此辛懃能忍受,不生退屈有何缘?” 明 张居正 《请宥言官以彰圣德疏》:“此其狂愚无识,恣肆妄言,在 星 诚为有罪,而在皇上,亦有不能忍受者矣。” 徐怀中 《西线轶事》:“非刑拷打可以忍受,骨肉亲人加给的打击和侮辱,是难以忍受的。”

篇2:忍受词语的有关近义词

忍受词语的解释

勉强承受。《百喻经·以梨打破头喻》:“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如此辛懃能忍受,不生退屈有何缘?”明 张居正 《请宥言官以彰圣德疏》:“此其狂愚无识,恣肆妄言,在 星 诚为有罪,而在皇上,亦有不能忍受者矣。” 徐怀中《西线轶事》:“非刑拷打可以忍受,骨肉亲人加给的打击和侮辱,是难以忍受的。”

忍受词语的近义词

克制 [ kè zhì ]

忍耐 [ rěn nài ]

压制 [ yā zhì ]

忍受词语的造句

1、他默默地忍受着病痛的折磨。

2、他忍受不了奶奶的唠叨。

3、精神上的痛苦比生活上的痛苦更令人难以忍受。

4、我再也忍受不了这种情感的熬煎了。

5、她用钢铁般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6、她忍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7、对于一个过来人,我已经忍受过工厂那种非人的生存状态,对那些抗议的工人感同身受。

8、对于大家的奚落,她只能默默忍受。

9、中国人民决不能忍受外国列强的欺侮。

10、爷爷不堪忍受地主的欺凌,参加了人民解放军。

11、李老师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坚持给同学们上课。

12、车厢里人员混杂,空气浑浊,让人无法忍受。

13、在战争年代,老百姓常常要忍受饥饿。

14、为了复国报仇,勾践默默地忍受着各种屈辱。

15、如果他们是腼腆安静的话,我是不能忍受的。

16、革命烈士宁愿忍受皮肉之苦,也不会低声下气地向敌人求饶。

17、他不能再喝了,不然喝醉了回家后就得忍受河东狮吼了。

18、母亲经历了战乱,忍受着饥寒,含辛茹苦几十年,终于把孩子们抚养成人。

19、这些冷嘲热讽的话,让我听了难以忍受。

20、贸易者靠让日子过得尽可能舒服来忍受离乡背井的隔离。

21、目睹他这种无耻的行为,一种莫可名状的恶心使我几乎不能忍受。

22、他无法忍受酷刑的折磨,被迫屈打成招。

23、封建社会中,广大农民无法忍受地主阶级的敲骨吸髓的剥削,不断进行反抗。

24、文天祥在狱中忍受着非人的折磨,誓死不屈服。

25、因为无法忍受老板的无辜责骂,他忍无可忍,眦裂发指。

26、由于忍受不了丈夫寻花问柳,张太太决定诉请离婚。

27、照理说来他应当心无旁骛地演他的戏,但他忍受不了观众的起哄。

28、他和女朋友分手了,因为他厌倦了忍受她的颐指气使。

篇3:忍受词语的有关近义词

一、关于“树阴”的词形问题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 “树yīn”“林yīn路”“绿树成yīn”等词语中的yīn一般写作“阴”字, 也有写作“荫”字的。据我们初步调查, 三种教材出现的相关词语如下:

同是语文课本, 有的用“树阴”, 有的用“树荫”, 如果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 学生学到的词形岂不是不同?到底应该用“树阴”呢, 还是用“树荫”?这就需要考察一下“阴—荫”系列词语的词形问题。我们可以溯源到古代汉语中语言的运用情况。《辞源》在“荫yīn”字头下设两个义项:一是树阴, 二是日影。在“阴”字头下第五义项是“背阳曰阴”。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荫yīn”字头下第一义项是“树荫”。“阴”字头下第二义项里有:阴影、树阴, 这个意义又写作“荫”。可见在古代汉语中, “荫yīn”主要指“树荫”, 即树木枝叶在阳光下所形成的阴影;“阴”的意义之一是指“背阳”, 在表达树林枝叶所形成的阴影这一意义时, “阴”与“荫”通用。因此, 可以把“荫”看作是分担了“阴” (指“背阳”义) 的部分意义。由于“荫”所指意义较专, 又有形旁“艹”作为标记, 在表达“树荫”等意义时使用“荫”较“阴”为多。1985年以前出版的现代汉语辞书也是把“树荫”和“树阴”处理成一对异形词。这样处理是既符合语言的历史, 又符合语言的现实使用情况的。

1985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联合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以下简称《审音表》) , 规定“荫”统读yìn, 并特别注明:“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审音表》本是审定普通话异读词读音的一个规范文件, 在这个具体问题上, 却直接影响到了相关词的词形。语文课本使用“树阴”等词形正是严格遵守《审音表》规定的结果。但是《审音表》的这个规定存在问题, 许多学者已经指出了这个审音失误, 《审音表》的修订也已经启动, 届时有望进行修改。

2013年6月, 国务院发布《通用规范汉字表》 (以下简称《字表》) , 字表研制组组长王宁主编的《通用规范汉字字典》 (是解读《字表》的字典) 设“荫yīn”字头, 第一个义项为“树荫”, 举例是“绿荫、绿树成荫”。由于《审音表》修订稿尚未发布, 《通用规范汉字字典》相当于提前修正了《审音表》的审音失误。

按照《字表》的最新汉字规范, “树荫”“林荫路”“绿树成荫”等词语不仅是规范的, 而且是“阴—荫”系列词语的推荐词形。《现代汉语词典》 (以下简称《现汉》) 从2005年第5版开始恢复初版意见 (1996年版曾为遵守《审音表》规定作过修改) , 并且明确这对异形词以“树荫”为推荐词形。《人民日报》一直没有遵守《审音表》的规定, 因此也就没有受到这一审音失误的影响。检索2000—2013年的使用情况, “树荫”234例, “树阴”19例, “绿树成荫”496例, “绿树成阴”3例, 使用多寡情况一目了然。

因此, 在《字表》发布之后, 我们建议课本一律使用“树荫”等用“荫”字的推荐词形。

二、关于“丁冬”的词形问题

关于“丁冬”的词形, 有两种课本涉及到, 且词形有别, 初步统计如下:

2011年6月24日的《齐鲁晚报》有一篇《泉水“丁冬”还是“叮咚”?》的记者调查文章。文章说, 一位家长给儿子辅导功课, 发现课本上写着“泉水丁冬”, 家长认为应该是“叮咚”。记者就此咨询某市教科研中心主任, 得到的回答是:小学课本里的“泉水丁冬”写法是正确的, 从200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 “叮咚”就已经改为“丁冬”。我们调查发现, 近年来关于到底是“丁冬”还是“叮咚”的争议多次见诸各地报纸, 这些报纸的报道如出一辙, 基本都是学生家长向报纸吐槽教材有错别字, 记者进行调查, 请教有关专家或教师, 给出的回答基本一样:两个词都对, 教学中应该按课本的写法。

人教版使用“丁冬”词形可能“事出有因”。上文报道说, 从2001年版课本开始, “叮咚”改为“丁冬”, 说明以前用“叮咚”, 后来专门改为“丁冬”的。为什么要改?原来是受到《现汉》的影响。《现汉》1978年第1版收“丁东、丁冬”, 不收“叮咚”,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2年的增补本 (第4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初版于2001年, 为了遵守《现汉》的语言规范, 于是就用了“丁冬”。但是《现汉》多年来在这组异形词中推荐“丁东”, 摒弃“叮咚”的作法没有得到语言社会的认可, 于是从2005年第5版开始收入“叮咚”, 并作为这组异形词的推荐词形。

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1]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都把“叮咚”作为推荐词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举例是“泉水叮咚”, 并且在“丁冬”和“丁东”两个词条后面都明确标注:现在一般写作“叮咚”。“叮咚”作为一个拟声词, 所用的两个汉字仅仅是模拟的声音, 所以就有了三个不同的词形, 但这三个词形在使用频率上是有高低之分的。下面是2014年3月19日我们在几个语料库中检索的相关数据: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这组异形词中, 语言社会是倾向于选择“叮咚”和“叮叮咚咚”的。从造词理据上看, 三个词形也有高下之分。“叮咚”作为一个拟声词, 使用“口”作形符, 更方便我们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课本在使用“丁冬”词形上本来是要向《现汉》推荐的规范看齐的, 却不知《现汉》在这个问题上的修订、更新情况, 结果死守着十几年前的旧规范, 造成课本和现实语言运用的脱节, 引起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困惑, 给课本的权威性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 建议课本使用“叮咚”这一推荐词形。

三、关于“钱钟书”的词形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9页出现了“钱钟书”。钱钟书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取名时本为繁体的“錢鍾書”。1964年发布的《简化字总表》把“鐘”“鍾”二字合并简化为“钟”, 于是“錢鍾書”写成简化字就是“钱钟书”。据说钱先生本人生前明确反对把他的名字写成简化字的“钱钟书”, 因为简化字的“钟”不能准确表达他取名的本意。据《钱钟书传》记载, 钱钟书周岁“抓周”时抓到的是书, 故取名“鍾書”, 是“钟情于书”的意思。繁体字“鐘”指钟表、钟点, “鍾”指钟情、钟爱, 本是用法不同的两个字, 汉字简化后都成了“钟”, 在表意上有时可能会产生误解。用简化字书写的“钱钟书”就有可能被认为是“錢鐘書”, 这可能就是钱先生反对使用“钱钟书”的原因。

为了尊重钱先生的意愿, 他本人的著作出版时一般都避免使用“钱钟书”这样的署名。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围城》署名“钱鍾书”, 采用繁简夹杂的方式, 1991年版改署名为“钱锺书”。《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以“钱钟 (鍾) 书”设条, 2009年版改为以“钱锺书”设条。

近年来, 学界一般倾向于使用“钱锺书”。如《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1月11日刊登“中国社科院召开纪念钱锺书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报道, 钱先生曾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中国社科院主办的报纸, 使用“钱锺书”是可以代表学界意见的。2013年5月, 一家拍卖机构在网上公开拍卖钱先生的私人书信, 其夫人杨绛先生发表声明反对拍卖, 声明中使用的是“钱锺书”, 媒体报道时也多使用“钱锺书”。但长期以来, “锺”字由于在字典中查不到, 因而广受诟病, 造成很多误会和不便。

2013年6月发布的《字表》收“锺”字, 位于三级字表, 排序7679, 并在附录的“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后加注:“鍾”用于姓氏人名时可简化作“锺”。《现汉》[3]在第6版也首次收入“锺”字。至此, “锺”字正式成为规范汉字的一员, 在作姓氏人名使用时是个规范汉字。依据最新的汉字规范, 参考当前学界一般意见, 钱先生的名字写作“钱锺书”更为妥当。因此建议课本可考虑将“钱钟书”改为“钱锺书”。

四、关于课本修订与语言规范更新的思考

语文课本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母语的标准范本, 这就决定了它的语言文字使用必须高度规范。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非常重视语言文字工作, 先后制定、推行了一系列语言文字标准、规范。为了促进汉语规范化,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 老一辈语言学家吕叔湘、丁声树主持编写了著名语文辞书《现汉》, 它是一部指导我们规范运用现代汉语的重要文献。这些有关语言文字的法规标准是指导我们编写语文课本、规范课本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依据。

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 制定规范标准是让这个工具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语言规范的标准也会不断修订。为了适应当前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汉字规范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01年启动了《规范汉字表》的研制工作。经过多次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等环节, 2013年6月, 国务院公布了《字表》, 《字表》是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各领域汉字应用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制定和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 对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 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 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

《字表》对以往的汉字规范进行了全面整合, 集众多字表于一表之中, 调适了各规范之间相互矛盾的地方, 用一个字表覆盖了以前多个字表的功能, 使当今的汉字规范有了明确、统一的标准, 是当前汉字规范的最新标准。《字表》在整合原有汉字规范的基础上对原有规范作了不少修订、完善和更新。比如, 新收录了“闫、缐、飏、锺”等226个类推简化字, 把“皙、瞋、噘、蹚、凓、勠”等6个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 把“昇、脩、邨、龢、喆、淼”等39个异体字在特定用法上调整为规范字[4]。《字表》的这些修订对语文课本的修订有着最新的指导意义。现再举两例加以说明。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9页有“juē嘴”一词, 课本用的是“撅”字。《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把“噘”作为“撅”的异体字淘汰了, 所以“juē嘴”的规范写法就是“撅嘴”。现在《字表》收入了“噘”字 (位于二级字表, 编号5910) , 并且加注:“噘, 义为噘嘴。不再作为‘撅’的异体字。”依据这个最新规范, 课本中的“撅嘴”应改为“噘嘴”。

再如, 我国古代发明活字印刷的毕昇, 以前由于把“昇”作异体字淘汰了, 所以只能写成“毕升”。现在《字表》收入“昇”字, 规定可用于姓氏人名, 那么如果语文课本涉及这个人名, 就只能使用“毕昇”了。

在《字表》发布后, 我们强烈建议各个版本的语文课本都进行一次集中检查、修订, 重点关注《字表》对原有规范的修订更新情况, 使课本的语言文字运用达到最新的规范标准。课本修订时, 可一并参考其他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最新版本, 如《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都在2011年发布了最新版本。顺带说明, 课本修订如果参考《现汉》, 一定要使用最新版本。近年来《现汉》每隔几年就修订一次, 现在的最新版 (2012年第6版) 修订时就充分吸收了《字表》的成果, 其推荐规范也是当前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李行健.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2.

[2]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北京:语文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篇4: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文化词语探析

关键词:词语文化节日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恩博曾这样说过:“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其方式之一则表现在词汇内容或者词汇上。”常敬宇在《汉语词汇与文化》中提出文化词汇并给其下了定义:“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他还对文化词汇的两大特点作了进一步解释:“一是文化词汇本身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的含义。文化词汇的另一特点,是它与民族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有各种关系,有的是该文化的直接反映,如龙、凤、华表等;有的是间接反映,如汉语中的红、黄、白、黑等颜色词及松、竹、梅等象征词语;有的和各种文化存在着渊源关系,如来自文化典籍的词语及来自宗教的词语等。”下面我们从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词语入手,按照时间顺序,分析其构词方式及文化意义。

一、与春节有关的文化词语

(一)构词方式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与春节有关的文化词语有守岁、春联、拜年、年货、贺年卡、饺子、年夜饭等。这些词的构词方式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偏正型: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如:门神、鞭炮、春联、桃符、年画、年货、年夜饭、贺年卡、压岁钱。

动宾型: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又叫支配式,如:拜年、守岁、爆竹。

附加式:由词根和词缀构成。词缀在词根前的叫前缀,在词根后的叫后缀。如:饺子。

(二)文化意义

由春节衍生的这些文化词语都传递着年味,与人们的所做所愿密切相关。“年”,《说文》:“谷熟也。《春秋传》曰:大有年。”甲骨卜辞中“受年”即为获得好收成之义。我国古代以农业生产为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百姓最看重的,谷物成熟呈现一个周期,因此“年”是集时间词与收成义于一体。按照汉族的传统习俗,春节全家人要团聚庆祝新年的到来。我们将这些文化词语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分析它们的文化意义。

(三)传统习俗

春节的前一天晚上为“除夕”,俗称“大年三十”。除夕之夜,人们整晚不睡,这叫“守岁”,除夕一过便是人们常说的“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立春一般在春节前后,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也强调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前一天,人们会贴年画、春联来装点房子,使整个节日都洋溢着幸福美满的气氛。最丰盛的当属年夜饭,人们会准备不同种类的食物,边欣赏电视节目边享受美味佳肴。凌晨一到,人们便开始辞旧迎新,燃放鞭炮,迎接新的开始。还有一个关于“年”的故事传说,每到初春叫“年”的魔怪就会来伤害人,为保平安,人们燃放鞭炮使其远离。春节这天,小孩子门会收到长辈的礼物,那就是压岁钱,都是吉祥平安的寓意。拜年也是春节的传统习俗,形式也多种多样,尤其随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拜年方式变得多样化,短信、电话、邮箱、微信、微博替代了古老的拜年方式——向长辈磕头跪拜,向同辈拱手作揖,赢得年轻人的青睐。中国是世界上最先使用贺年卡的国家。贺年卡由古代的谒刺发展而来,相当于今天的名片。宋代王安石《元日》一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便是对春节最真实的写照。

(四)传统食物

春节的传统食物非饺子莫属。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此时饺子是药用。三国时期,饺子已经成为一种食品,被称为“月牙馄饨”。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辞旧迎新、寄寓美好,人们怀揣着新的愿望迎接新年,所以这些与春节有关的文化词语都与“年”“岁”“春”之义息息相关。

二、与元宵节有关的文化词语

(一)构词方式

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因为这个节日是在晚上过,夜晚又称“宵”,因此得名元宵节。与元宵节有关的文化词语有猜灯谜、观灯、赏花灯、吃元宵、放焰火等,其构词方式均为动宾型。

(二)传统习俗

正月十五点灯是汉明帝提倡佛教,对佛表示尊敬之举,流行至今。张灯最初是为人们的生殖目的服务,是祁子也是祁年。现在每逢元宵佳节,各大公园、商场都会张灯结彩,赏花灯、猜灯谜让人乐在其中,感受着节日氛围。

(三)传统食物

元宵节的代表食物是元宵,又称作汤圆,含“团圆”的意思。“元宵”是一种用糯米粉制作的圆形状食物,可以包上各种不同口味的馅,煮熟或者炸熟即可。元宵节还在年节内,等于年还没过完,家家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甜甜蜜蜜,都传达着美好的寓意。

三、与清明节有关的文化词语

(一)构词方式

清明节一般在阴历三月份,阳历四月五日前后。与清明节有关的文化词语有扫墓、祭祀、折柳、插柳等,祭祀构词方式属于联合型,其余均为动宾型。

(二)文化意义

《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最美人间四月天,一切生物都开始苏醒,焕发着青春与活力,清新明朗。清明的前一天为寒食节,关于寒食节还有一个历史典故。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外逃亡时,介子推与他患难与共,对重耳十分忠诚。后来重耳当了国君,要重赏介子推,此时介子推在山中过着隐居生活,不肯出来受赏。晋文公为逼介子推出山,放火烧山,不料介子推终不肯出山,抱树被活活烧死,晋文公悲痛不已。为纪念介子推,将其被焚之日定为寒食节,家家户户禁烟火,吃糟糕、蒸饼之类的寒食。由于寒食节也为传统祭祀的日子,与清明节相差一天,也都列入清明节之列。因此清明节主要内容是为祖上祭扫坟墓,以此祭奠先人,寄托哀思。可以看出,节日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

四、与端午节有关的文化词语

(一)构词方式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为“初”的意思,又叫端五节。与端午节有关的文化词语有粽子、香包、彩绳、赛龙舟等,其构词方式分以下三种:

偏正型:香包、彩绳

动宾型:赛龙舟

附加式:粽子

(二)文化意义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传说都与纪念诗人屈原有关。粽子,又叫“角黍”“筒粽”。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被称为广东碱水粽。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屈原以是死于汨罗,人伤其死,所以并将舟楫以拯之。今竞渡是其迹。”话说当年屈原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感叹哀伤,空有抱负的屈原就这样离开楚国,是国家的损失。所以百姓为使屈原免受鱼虾侵食,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原肉体。之后,据古书记载,是屈原托梦给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香药、朱砂、雄黄,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颜色各异,玲珑可爱。

五、与中秋节有关的文化词语

(一)构词方式

endprint

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日,又称八月节。俗语“月到中秋分外圆”,所以与中秋节有关的文化词语都与“月”有关,如祭月、赏月、拜月、月饼等,前三个词语的构词方式为动宾型,月饼构词方式为偏正型。

(二)传统习俗

中秋之夜,月明且圆,因此人们常把月圆看作是团圆的象征,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传达的正是团圆之义。至宋代,中秋节发展成为群众性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月有关,当然也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中秋正值赏月好时节,所以“今夜月明人尽望”。

(三)传统食物

拜月、赏月是传统习俗,当然少不了传统食物——月饼。传说月饼起源于唐初,但“月饼”一词最早在南宋文献出现。如今月饼的口味多种多样,中秋节馈赠月饼已成为一种礼节,这些都传达着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六、与重阳节有关的文化词语

(一)构词方式

重阳节为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一名来自《易经》八卦,将“九”定为阳数,两个九即为两个阳,所以称“重阳”。与重阳节有关的文化词语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如登高、赏菊、插茱萸等,其中登高、赏菊构词方式为动宾型,茱萸为叠韵的单纯词。

(二)文化意义

人们的所做都与所愿息息相关。相传重阳登高是为了祛除祸灾,健康长寿,加上重阳时节正值秋高气爽之际,登高观景,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及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等诗句,都真切地描写了重阳节登高、赏菊、插茱萸的文化传统。

七、与腊八节有关的文化词语

(一)构词方式

腊八节是指农历腊月的初八,它是一个民俗化的宗教节日。与腊八节有关的文化词语有腊祭、腊八粥等,其构词方式均为偏正式。

(二)文化意义

远古时期,汉民族在冬季用猎获的禽兽祭祀天地,来祈求福寿。杜台卿《玉烛宝典》:“腊者,猎也,猎取禽兽以祭先祖。”以此来看,古代“腊”与“猎”同义。关于腊八粥,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传说腊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在成道的前一天,为寻求人生之道,走遍名山大川,因长途劳累,饥渴难忍昏倒在地。这时一个牧女赶到用乳粥喂他,才把他救活。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腊月初八得道成佛。寺院僧侣为了纪念此事,每逢腊月初八取香谷杂粮煮粥供佛,称为‘佛粥或‘五味粥。”现在的腊八粥也是放入各种各样的粮食及糖类、红枣,象征着五谷丰登。

八、结语

综上来看,传统节日有其自身的风俗习惯,而且这些方式都包含在所形成的文化词语中,使词语传递着文化色彩。只有结合文化,才能更透彻理解这些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词语的真正内涵。汉语词汇是汉文化积淀形成的活化石,我们必须从汉文化中找到相关词语的源头,寻根问底。

参考文献:

[1]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杨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5:嫌疑词语的有关近义词

疑惑难辨的事理。 《墨子·小取》:“处利害,决嫌疑。”《楚辞·九章·惜往日》:“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朱熹 集注:“嫌疑,谓事有同异而可疑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 谓被怀疑有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一》:“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新唐书·刘文静传》:“公据嫌疑之地,势不图全。”《红楼梦》第二七回:“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

篇6:宣扬词语的有关近义词

流传 [ liú chuán ]

流转 [ liú zhuǎn ]

宣扬词语的造句

1、梅勒斯宣扬异端邪说,不得不立即解除他的祭司职务。

2、寒露前后种下的麦子都出了苗,一行行、一垄垄,嫩一嫩的绿,很多苗的根一部还带着娇黄,宣扬着冬日的生机。

3、我常在心中想,星云大师应该是佛的使者,来到人间传播佛法,宣扬佛理。

4、流年,在季节的轮回中绽放,在光影的交错中宣扬,它可以是妖娆地怒放,也能够顾影自清,临水照花。

5、一个芝麻绿豆的事态,也会被人用心良苦的大肆宣扬,无限的扩大。

6、日本的樱花并不似花开花谢般单纯,更似在宣扬东瀛独有的武士道精神。

7、有本事,拿出你的资本,向世界宣扬,没能耐,举起父母的辛苦,向岁月逞强。

8、做人别宣扬,处事别张扬,学会多做少说,有些话留给别人说,没必要夸自己,没必要损别人。

9、活着,是一种态度,如果只是为了品读活着,而不去宣扬善意和才华,遮蔽别人的眼的人也是一种无能的人,覆盖心灵的人也是一种不祥的人。

10、搞文学的那就去报社帮忙工作,宣扬方大帅的思想,宣扬方家军有多好,挥舞着钞票还有理想呼唤人才。

11、戈德森虽然不遗余力地宣扬暴力,希望以此唤起印度人民的觉醒,但是他不敢看一眼殷红的鲜血。

12、甘地改变了印度的面貌,宣扬他所处的时代里以非暴力主义指引人们走向自由。

13、当然,我不是在宣扬自己有多高贵,我只是在表明自己对生活的一种决绝态度。

14、我不是要励志,更不是要宣扬苦行憎。我只想说出,走过的路,别让自己遗憾,更不要后悔。

15、我们应大张旗鼓地宣扬正义必胜的真理。

16、几年之前他主持应天府乡试所出试题“舜亦以命禹”,这时被认为宣扬掸让,即是恭维张居正有神禹疏凿之功,在有德者则君临天下的前提内,这也就是向张劝进。

17、申时行生平不愿宣扬别人的缺点,对于提拔自己的人,更不会妄加批判。

18、每年元旦,他总要向全民发布文告,宣扬“反攻大陆”。

19、干了坏事还拿出来宣扬,真是恬不知耻。

20、但当他们真的宣扬它时,人们往往充耳不闻。

21、难道这不是和你长期以来振振有词宣扬的那些理论大相径庭吗?

22、法不传六耳,陶应的练兵之法,又如何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宣扬?

23、教材上宣扬拾金不昧,但我们那里有首童谣唱的好:捡到手,一担酒,捡到屋,一担谷。

24、他买到一张国际足球赛门票,了多少钢铁战士啊!如获至宝,四处宣扬。

25、丑事被宣扬出来,使他老羞成怒,破口大骂。

26、这个节目大力宣扬不太知名的作家。

27、提倡追求杰出难免被指责为宣扬精英论。

28、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篇7:争执词语的有关近义词

争论 [ zhēng lùn ]

龃龉 [ jǔ yǔ ]

争执词语的造句

1、在可能的进场路线上,他仍然与控制塔争执不休。

2、她的表哥提伯特冲回家告诉她整起争执的经过。

3、村庄饮用水及田地的灌溉是很重要的,常常发生争水的事情,有争执,就需要和解。

4、家是多么奇妙的东西啊,当你从掌心放下了占有和争执,拾起的却是却是满手的爱和幸福。

5、天总是灰蒙蒙的,不曾有过那种透亮感,或者这个城市在我不曾注意的时候已然改变,只是思想里总明知故犯的去争执着已知的错误。

6、面对争执或误解,沉默是一种睿智,面对过错或伤害,沉默是一种宽容。

7、巩固的失败有一万种,坚持的成功只有一个信念,信念能让自己离开群体,惹来听不见的闲话,可是自己已经没有必要去争执,因为忙,因为相信。

8、只见一个高级警司带着几个警员走到那几个学生面前,双方交流了片刻,开始发生争执。

9、科学研究的过程远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有趣,更多的往往是枯燥的重复,以及乏味的讨论和争执。

10、成熟的树林里,总是把我遗忘,所有的欢乐、争执、喋喋不休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

11、其实,争执在很多时候,没有留下任何输赢,却失去了很多本应珍惜的感情。

12、不要轻易和人发生争执,当有人和你无关紧要的争执时,你就让他赢,因为你并没有损失什么。

13、她不停地击打着,想来表达的是男人与女人的对话,循环往复,把男人和女人的争执,表现得百转千回。

14、人有时候就是那样无理也争执三分,秋天怎么可春花,但不怪我赏花不逢春,而恼花开不应时。

15、当你的朋友或身边的人与别人聊天发生口舌争执时,夹在中间的滋味是比较尴尬的。

16、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一定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人家想想。

17、乙方营运中发行诉讼、争执或其他纠纷,须及时报告甲方。

18、如果失误在于上司,同事对此不好表态,也不愿介入你与上司的争执,又怎能安慰你呢?

19、他患病期间,我们之间还因为一些事起了误会与争执,父亲很伤心。

20、一位僧人说是风动,另一位僧人却说明明是幡动,两人争执不下。

21、双方争执起来,但是看到这边人多势众,徐姓青年最后只有表示道歉。

22、这两人素来不合,今天狭路相逢,免不了有一番争执。

23、只知道争执而不知道让步,不是有仁爱之心的人的行为。

24、不过,你称“皇帝”就有了两个皇帝,而又缺少一介使节来往,这才发生争执。

25、杨洪听了,受气不过,回敬了两句,法正赶去见刘备,没有留下来争执,却吩咐手下拽杨洪下车,一顿毒打。

26、薄唇按面相来说,是能言善道的,即便在争执时,唇边也挂着嘲讽的笑纹,叫人轻易没法与他生气。

27、他的哥哥一度是渤海国的统治者,一直想与唐朝作对,他争执几次无效,就逃到唐朝来了。

28、茶客上了年纪,皆操吴侬软语,似有所争执,又继以笑声。

29、但是,他们在争执时嘴上叼着的一支外国名牌香烟,已足可把争执的费用抵回。

30、这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对于他的事非功过应该如何评论,人们曾发生过尖锐的争执。

31、朋友,也许你和我信仰不同,请不要在这里争执孰是孰非。

32、接着又有一连串的矛盾跟着产生,诸如北兵和南兵的磨擦、军职的继承者和其他出身者的争执、因循守旧和锐意革新的冲突。

33、下面的贼首们纷纷争执起来,鼓噪着要对付他们各自的仇家。

34、我于租满前三个月退租离去,仍依约付足全年租赁,王君坚不肯收,争执不已,声达户外。

35、他们同新加坡人民站在一起,抗拒马来霸权,而马来霸权正是导致我们发生争执的根源。

36、在各种争执之中最容易找出的一个共通的结论,就是他的所作所为无法被接受为全体文官们办事的准则。

37、这争执一直延续到多少年以后还会成为问题的焦点。

篇8:营销奢侈品需忍受寂寞

冲动的惩罚

Absolute伏特加、法拉利和Prada时装, 这些一度风云在福布斯财富榜单上的奢侈品, 以优雅的血统和自信的态度独领风骚。

Absolute伏特加有着令人一见倾心的魔力, 它的瓶子的独特造型、它的异类广告以及它的百变口味, 使得它经常会自诩着口出狂言:“只要盯着我看上一秒钟, 你就会成为我的俘虏。”一切正如它所言, 仅仅只用了20年的时间, Absolute伏特加的独特魅力已经征服了全世界绝大部分“酒鬼”的眼睛和心理空间。每个人都乐于承认, Absolute伏特加充满着个性和创意, 它本身就寓含着一种独特高雅的品位, Absolute伏特加自己当然也会毫不怀疑, 它就是“奢侈品之王”。

法拉利, 也不例外。这位来自意大利的“红色女郎”, 它的标志是一匹奔腾着的“跃马”, 对于法拉利的创始人恩佐而言, 那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标志。在恩佐的有生之年里, 他将法拉利打造成了“赛车之王”, 同时也用他独特的艺术梦想将法拉利塑造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他想象中的法拉利就是让人“有钱也买不到”。

而Prada时装品牌更是奇特。Prada品牌有一个令人神往的迷人故事, 那完全就是“丑小鸭与白天鹅”童话的翻版。它的一切改变都来自一个女人, 是一个女人将寂寂无名多年的Prada成就为了今天的精品品牌, 她就是Miuccia Prada, Prada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Miuccia凭借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与卓越的经营理念, 把手提包和鞋子等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搭配次要品作为公司的主角, 并成功地结合了富有经验的专业大型制造程序和注重品质的专业化小型作坊的优点, 使Prada得到迅速发展壮大。

但是耐不住寂寞的事情发生了。Prada曾经很“奢侈”, 然而在1993年的时候突破了自己的女人品牌定位, Prada紧随潮流推出了秋冬男装和男鞋系列, 开始试图“了解男人”。

受到困扰的还有法拉利, 它曾经是一个纯情的“红色少女”, 但今天已成了一个涂脂抹粉的“贵妇人”, 昨日的高贵早已不复存在。一切仍然出于它的“品牌延伸”, 它进入了它不该进入的禁区。在恩佐时代, 它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它只属于少数人, 恩佐辞世后, 继任的卢卡突破了恩佐当年“有钱也买不到”的祖训, 将法拉利品牌扩展到了中端和中高端的大众市场。

也许, 最为矛盾的是Absolute伏特加, 它有着不同寻常的“品位、体验和个性”, 但这些并不足以支撑一个真正奢侈品品牌的全部。现在的Absolute伏特加的价钱实在太低, 低得一般的工薪阶层都可以在心血来潮时随意“过过瘾”, 而且潇洒之后, 也不会留下任何“心痛的感觉”。

想想今天, 还有多少人愿意为Absolute伏特加、法拉利和Prada的奢侈埋单。富豪们愿意为人头马、宾利和梦特娇一掷千金, 却很难为Absolute伏特加、法拉利和Prada多付出一分钱, 它们开始遭遇到了当初“冲动的惩罚”富豪们已经开始对它们品牌本身的价格斤斤计较了, 它们不再可能像一个真正的奢侈品品牌狮子大开口一样地漫天叫价随便在价签上面加个零, 富豪们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宾利的尊荣

在奢侈品的字典里, 没有“盈利”的词语, 奢侈品品牌天生就不是为“盈利”而生, 打造一个奢侈品品牌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纯真的“商业梦想”, 它经营的是一种“梦想”而不是一个“产品”。塑造一个顶级的奢侈品品牌, 时常会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感喟, 选择了奢侈品之路, 就注定要“不食人间烟火”吗?也有例外。“庄重、实用、不显浮华”是对谁最好的形容?是劳力士, 这个诞生已有近100年历史的瑞士手表品牌, 一直静静地享受着“奢侈”的美名, 尽管它年产量不过万只, 但一直保持着极为稳定的可观盈利, 原因就在于它的天价。

奢侈品品牌已经远远飘移了需求曲线之外, 无论市场遭遇何种浩劫和价格起落, 它依然可以独善其身, 富豪们对它的价格早已麻木, 他们更看重它自身“奢侈”的品位和稀有的自豪感。然而, 驾驭奢侈品品牌的人时常面临着很大的诱惑:他必须克制住自己, 不让产量膨胀太快;他必须不断地追加产品改造的升级投入, 让产品精益求精;他必须能够在万人倾羡中维持自我, 不要过度的品牌延伸;他必须能够忍耐, 或者满足现实稳定的毛利率, 即使在短时间内他可以通过扩张迅速轻而易举地攫取高额利润……克制、忍耐、满足、专注、投入……一个个看似简单的词语, 却让无数曾经无限“奢侈”的品牌痛苦迷失, 最终被迫退出了奢侈品品牌的高贵神坛。

法拉利的新任掌门人卢卡上台后, 因为不堪忍受法拉利年年下挫的低迷业绩, 毅然将法拉利“赶出深闺”, 成为了一个为大众伸手可探的“大众情人”。之后, 法拉利业绩好转并实现盈利, 法拉利却从此与“奢侈”诀别。Prada品牌在2001年全球奢侈品风潮涌动的时候, 禁不住高额利润的诱惑, 大肆出手收购一些与Prada品牌形象相冲突的时尚品牌和业务, 同时跳出女性市场将Prada品牌延伸到了男人的世界, 这不仅让它身处在了四面受敌的不利之境, 也让它的女性专有的“玉女”形象受到了玷污和亵渎。

宾利, 一个出于另一豪门的顶级奢侈汽车品牌, 它没有像法拉利那样随波逐流, 它一直保持着自身的“奢侈”品位, 多少年过去了, 宾利不但没有贬值, 反而更加“奢侈”了。一直到目前为止, 宾利在全球限量生产的车只有不到2000辆, 其“永远按照车主的意志设计”和“没有两台完全一样”的造车理念, 使之成为了只有少数富豪的特属阶层才能拥有的“珍宝”。

与法拉利相比, 宾利更难能可贵的是, 在宾利的百年发展史上, 宾利也曾有过经营的极端困境, 但它没有让自己“坠落风尘”, 而是将自己转售给了理念相同的买主, 第一位慷慨的买家是劳斯莱斯, 第二位接手全力打造的则是大众。宾利虽然几经辗转, 却并没有失去一个真正奢侈品品牌应有的风采和气度, 它的坚持给它带来了尊重。在中国市场上, 宾利能卖到1200万元, 而法拉利最多却只能卖到400万, 并且从2002年开始, 宾利已经取代了劳斯莱斯作为英国皇室惟一指定的汽车品牌, 成为英女王登基50周年庆典的专有座驾。扼住单纯商业竞争价格欲望的喉咙, 耐得住的寂寞去呐喊真正的奢侈。

链接

奢侈品牌就在身边

□孙雷

奢侈品牌之所以是奢侈品牌, 取决其于昂贵的定价, 并通过非常规的传播手段, 让用户潜移默化地接受品牌, 理解品牌的内涵简而言之, 就是接受奢侈品牌高价的理由。

如何才能建立一个奢侈品牌呢?

我们认为, 奢侈品牌之所以是奢侈品牌, 取决于定价, 它的定价方法迥异于普通品牌。奢侈品牌考虑定价的时候,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谁是消费者, 他能够承担接受什么样的价格水平, 市场上现有产品和品牌的价格水平, 最后, 才是根据生产和运营的成本以及期望的利润率决定产品最终的定价。

奢侈品牌永远不能进行价格战。当它的价格下降到所有人都可以承受, 并且商品供给也足够丰富, 从而能够让大多数人都拥有这个品牌的时候, 这个品牌或者产品就已经放弃了作为奢侈品牌的身段, 成为了普通品牌。它实际上已经退出了奢侈品牌的竞争阵地。

当然, 仅仅确定价格, 你无法让消费者购买任何产品, 奢侈品牌的运营者非常明白这一点, 他们在定价的同时必定为高昂的价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的理由, 直白的说, 就是“我们凭什么那么贵?”。下面是一些常规性的理由, 虽然常规, 但是非常有效:独一无二的设计师的灵感, 比如Armani是Armani的大师, Tom Ford是Gucci的代表;为人所敬仰的顾客, 如英国皇室是Rose Royce的顾客, Tiger woods是Tag Heuer的忠实顾客;独特的工艺、技术和材质, 如雷达表永不磨损的表面和Jaguar使用的全铝车身;产地和生产者, Made in France和Made in Tailand给人带来的联想完全不同, 宾利津津乐道的是英国顶级的工匠全手工缝制的真皮座椅;悠久的品牌历史, 1837年的美国珠宝Tiffany和1847年的法国珠宝Cartier, 1856年的英国风雨衣Burberry都有足够的故事和资本供品牌使用。

所有奢侈品牌必须存在着坚固的, 可以经得起反覆推敲的真实的理由以支撑其高昂的售价, 所有的细节都在不断地丰富、诠释、强化这个奢侈品牌高价的理由。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牌的关注会让他们不断地审视, 了解和体验, 这些所有的知识、认知、体验和判断经过不懈的厂商和消费者共同的努力会形成强烈的偏好, 构成对于品牌的信念。

奢侈品牌主要来自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否还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奢侈品牌呢?

答案是可以。

首先是“拿来主义”, 我们可以通过资本手段并购国际性的奢侈品牌。香港的潘迪生家族就拥有老牌的打火机品牌S.T.Dupont, 此品牌除了其起家的打火机产品以外, 如今已经拓展至文具、配饰、服装、手表等多个领域。而潘迪生家族持有S.T.Dupont集团55.52%的股份, 是绝对控股股东。

其次, 我们也可以从无到有发展全新的奢侈品牌, 只要当前中国存在着奢侈品牌的消费者, 就存在着潜在的市场机会。目前在中国, 有着类似偏好的消费人群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奢侈品牌趋之若骛。最近一份报告指出, 中国的奢侈品牌消费市场正在以20%的增长率飞速发展, 预计到2015年, 中国的奢侈市场规模将达到115亿美元, 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牌的消费国家之一。

篇9:忍受男孩的淘气

潘美玉

答:要在这个矛盾中寻求平衡,妈妈要特别注意,不能按照自己女性的标准,要求孩子那么顺从听话。城市里,男孩冒险和探险的机会本来就少,如果妈妈还要求他更加听话的话,男孩就更难彰显自己的天性了。我的意见是,想要培养一个开朗健康的阳光少年,你就得忍受他在沙发上乱蹦乱跳,忍受他登高爬梯。总之,忍住自己对安静和安全被搅乱的焦虑,让你家男孩的天性有自由生长、发展的机会。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才能把握好度,培养出身心健康的阳光男孩呢?

1.要多抱抱小男孩

在孩子(无论男孩女孩)1岁半之前,你怎么宠爱他都不过分,特别是男孩,因为他跟成人对视的时间更短,所以父母要特别注意多抱抱男孩,让他的肌肤得到触摸满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2.男孩需要独立的空间

男孩长到大约2岁,就开始了独立的第一步。从这时起,父母要有意识地给他适当的独立空间。2~5岁的男孩会越来越多地显露个性。这时的他容易发火,爸爸妈妈不要过多压制孩子的反抗,要多理解他,否则就可能阻碍他内在自我的发展。

3.理解男孩的特殊表达方式

由于体内睾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愤怒,更需要发泄,所以,在对你不满或者心情不好时,他摔门、砸东西、喊叫,其实是他成长中的正常行为。此时,你不必责备他,但是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更好的表达方式,他有能力、有责任,也有时间去调整自己;同时给他发泄的机会,允许他喊叫,或者指定一样东西如枕头或者沙袋,让他捶打。

4.理解男孩的固执

明知道做不到的事情,还是要去尝试,这也是睾丸素的作用。从襁褓期开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样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欢接受别人的建议和帮助。即便他明知自己能力有限,却还是要坚持尝试,而男孩对自己情绪的处理也比女孩缓慢。这时,妈妈应该相信孩子对自己的判断,给他足够的时间调整心态。如果你非要禁止他做某件事或者强迫他接受你的帮助,可能会使他产生真正的挫折感。

5.男孩的注意力真的不如女孩

上一篇:迪特工业设计介绍下一篇:从论语中学习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