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康扶贫的演讲稿

2024-04-14

关于健康扶贫的演讲稿(精选8篇)

篇1:关于健康扶贫的演讲稿

各位领导,大家好:

记得,在几年前的一次连云港市税务工作会议上,市领导张同生副书记引用了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句,勉励税务干部要“为国聚财,为民收税”,全心全意融入地方发展大局。这首诗是这样写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是的,正因为对连云港爱得深沉,才有了全市国税干部主动服务连云港跨跃发展的真心;正因为对东海爱得深沉,才有了我无私扶贫家乡的激20XX年的正月初十,年味正浓,我在孩子面临中考、需要呵护的时候,按照组织安排,离家到180里以外的山左口乡去扶贫。领导们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我到了乡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帮扶的――黑埠村了解民情。

这个村有2135其中有70口人位于贫困线以下,当我得知桑平、桑怀奎等5户人家有人生病时,当即拿出了1000元钱表达了自己的爱增收难是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突破的途径”。我了解到,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黑色食品非常流行,日本人几乎天天吃黑豆,我国湖南卫视也在积极推荐黑豆,我决定从黑埠村名特点出发,尝试发展特色作物种植,取名为“七彩产业”,赢得了乡里以及村民的支持和共鸣。说干就干,我向扶贫队争取了3万块钱,筹集30万元民间资金,成立了合作社,启动了项目。20XX黑埠村种植的800亩黑豆、黑花生喜获丰收,创造产值600万元。同年10份,种植的100亩黑小麦,经受了大旱的考验,在第二年的6月也获得丰收,每亩,产量达到300公斤,收入达到3000元,产品销售到市区和南京市场,从中尝到甜头的300个村民感到十分开心。扶贫队员的主要任务是协调资金,为了一笔资金,少的次,但是我和队友蒋惠林没有畏难、没有灰心,而是团结协作,两年间,从市区12后方单位协调了150万元的资金和物品。

在乡里,我不仅分管扶贫,还分管社会保障、文教卫生工作,难免会遇到棘手的事情,也曾有懈怠的念头,可是每当我想起组织的重托、乡亲们的期望,想起,我爷爷,在63年前,作为华东野战军的战士为解放东海而牺牲了生命,就不敢懈怠,而是进一步坚定了决心和信心。当我看到许多村里的教育设施都很简陋时,听到有的孩子过年买不起新衣服时,就拿出了1万块钱资助了贫困生,并向市局和所在处室争取了300副国际象棋,使国际象棋作为特色教育项目在乡里得到第一次引进。“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为改变北古寨村、左庄村幼儿园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的现状,我克服了重度静脉曲张带来的不便,坚持驻点不离岗,多次到国土、设计部门协调,对幼儿园质量安全工作及时予以跟进。正在这时,我98岁的奶奶病了,由于我母亲远在县城为我弟弟照看孩子,70岁的父亲患有早搏等疾病,我连夜赶回老家为奶奶请医生,并恳请一个邻居照看她,第二天就回到了岗位上。自古忠孝很难两全,当我看到200名儿童搬进3000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扶贫工作时刻离不开上级的支持和关心。市委副秘书长、市扶贫办胡广林主任、渠敬华副主任,县扶贫队杨庆仁队长、葛延波副队长多次到现场指导。在山左口乡先后落成的5000平方米的扶贫产业园和7000平方米的花卉示范园项目上,无一不凝聚着他们的关爱和深情。其所在乡镇作出了贡献。江苏银行、奥神集团等单位领导也亲临指导。我所在的国税部门对扶贫工作非常热心。

20XX底,原局长陈修根主持党组会对扶贫项目做了安排,8月初,许重伍副局长冒着酷暑到扶贫点调研,11月份,张谦纪检组长到一线进行慰问,12月底,主持工作的刘厚明副局长和分管扶贫的许重伍副局长向省里为东海争取了20XX万元的“电力返还”资金,其中多争取了200万元用于扶贫。20XX月底,我局新任不久的周玉海局长专程到黑埠村调研,并在许重伍副局长的多次协调支持下,很快研究和支持了黑埠村幼儿园暨小学新建工程。市局党办、团总支、人事处、信息中心、监察室、法规处、国际处、进出口处、三分局、东海县局领导多次到一线送温暖。两年来,连云港市国税局在直接出资30万元的同时,开展好职能扶贫,为东海县办理出口退税2。7亿元,占全县出口贸易额的12%,减免增值税、所得税5000万元,办理涉农、惠农税收优惠3亿元,惠及20XX户纳税人,15万名群众,使东海县域经济和县财政从中受益6亿多元。市局的扶贫工作受到了市里的表彰和领导批示。

扶贫的平台是组织给予的,扶贫的成绩是组织创造的,本人只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还有许多不足,需要向领导和同志们学习,不断改进。回到岗位以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帮扶事业,努力工作,在全市新一轮大发展中继续奉献自己的真心真情!

不到之处,多批评!

篇2:关于健康扶贫的演讲稿

国卫财务发〔2016〕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军兵种、武警部队政治工作部、后勤部,各军区善后工作办公室政工组、保障组: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对于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战略部署,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密结合,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病种,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和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为农村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确保健康扶贫工程顺利实施。

——坚持精准扶贫、分类施策。在核准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一地一策、一户一档、一人一卡,精确到户、精准到人,实施分类救治,增强健康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坚持资源整合、共建共享。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受益水平为着力点,整合现有各类医疗保障、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动员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与,采取更贴合贫困地区实际、更有效的政策措施,提升健康扶贫整体效果。

——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针对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农村贫困人口看病就医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建立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切实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贫困地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保障,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减轻;

贫困地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公共卫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下降;

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至少有一所医院(含中医院,下同)达到二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显著提升;

区域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人民健康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重点任务

(一)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并实行政策倾斜,个人缴费部分按规定由财政给予补贴,在贫困地区全面推开门诊统筹,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

201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增筹资主要用于提高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并加大对大病保险的支持力度,通过逐步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等,实施更加精准的支付政策,提高贫困人口受益水平。

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突发重大疾病暂时无法获得家庭支持、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患者,加大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

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机制,发挥协同互补作用,形成保障合力。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提高农村贫困残疾人医疗保障水平。

扎实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基金预算管理,完善按病种、按人头、按床日付费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复合支付方式,有效控制费用。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二)对患大病和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救治。

优先为每人建立1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农村贫困人口家庭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

以县为单位,依靠基层卫生计生服务网络,进一步核准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数及患病人员情况,对需要治疗的大病和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救治。

能一次性治愈的,组织专家集中力量实施治疗,2016年起选择疾病负担较重、社会影响较大、疗效确切的大病进行集中救治,制订诊疗方案,明确临床路径,控制治疗费用,减轻贫困大病患者费用负担;需要住院维持治疗的,由就近具备能力的医疗机构实施治疗;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的,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上级医疗机构指导下实施治疗和康复管理。

实施光明工程,为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救治,救治费用通过现行医保制度等渠道解决,鼓励慈善组织参与。

加强农村贫困残疾人健康扶贫工作,对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开展康复知识培训,加强县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基层康复服务能力,建立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有效衔接、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为农村贫困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

(三)实行县域内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

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定点医疗机构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负医疗费用。

有条件的地方要研究探索市域和省域内农村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推进贫困地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强贫困地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和有关临床专科建设,探索通过县乡村一体化医疗联合体等方式,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到2020年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四)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 号),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实施贫困地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使每个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达到“三个一”目标,即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每个乡镇建设1所标准化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卫生室。

加快完善贫困地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以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病防治为重点,加大对贫困地区疾控、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

加强贫困地区远程医疗能力建设,实现县级医院与县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互联互通。积极提升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下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

在贫困地区优先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加强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人员配备。

(五)实施全国三级医院与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级医院一对一帮扶。

从全国遴选能力较强的三级医院(含军队和武警部队医院),与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级医院签订一对一帮扶责任书,明确帮扶目标任务。采取“组团式”帮扶方式,向被帮扶医院派驻1名院长或副院长及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蹲点帮扶,重点加强近三年县外转出率前5―10个病种的相关临床和辅助科室建设,推广适宜县级医院开展的医疗技术。

定期派出医疗队,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集中诊疗服务。采取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提高被帮扶医院的服务能力,使其到2020年达到二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30万人口以上县的被帮扶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建立帮扶双方远程医疗平台,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贫困地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要提供必要条件和支持。

(六)统筹推进贫困地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贫困地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机构控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拓展深化军民融合发展领域,驻贫困地区军队医疗机构要融入贫困地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创新县级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方式,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贫困地区可先行探索制订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合理核定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结合实际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制订符合基层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办法,落实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分期分批对贫困地区乡村医生进行轮训,2017年前完成培训。

各地要结合实际,通过支持和引导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及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养老待遇。加快健全贫困地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统筹做好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供应配送管理工作。

按照远近结合、城乡联动的原则,提高采购、配送集中度,探索县乡村一体化配送,发挥邮政等物流行业服务网络优势,支持其按规定参与药品配送。

(七)加大贫困地区慢性病、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力度。

加强肿瘤随访登记及死因监测,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加强贫困地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登记、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

完成已查明氟、砷超标地区降氟降砷改水工程建设,基本控制地方性氟、砷中毒危害。

采取政府补贴运销费用或补贴消费者等方式,让农村贫困人口吃得上、吃得起合格碘盐,继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

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等重点地方病。加大人畜共患病防治力度,基本控制西部农牧区包虫病流行,有效遏制布病流行。

加强对结核病疫情严重的贫困地区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开展重点人群结核病主动筛查,规范诊疗服务和全程管理,进一步降低贫困地区结核病发病率。

在艾滋病疫情严重的贫困地区建立防治联系点,加大防控工作力度。

(八)加强贫困地区妇幼健康工作。

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逐步实现0―6岁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免费得到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

加强贫困地区孕产妇和新生儿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加强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保障母婴安全。加大对贫困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

(九)深入开展贫困地区爱国卫生运动。

加强卫生城镇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统筹治理贫困地区环境卫生问题,实施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扶贫行动,有效提升贫困地区人居环境质量。

将农村改厕与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相结合,加快农村卫生厕所建设进程。

加强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监测、调查与评估,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综合治理大气污染、地表水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

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宣传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意识,使其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投入政策。

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责任。中央财政继续加大贫困地区卫生计生专项资金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健康扶贫工程顺利实施。

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卫生计生建设项目取消县级和西部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配套资金。

省市两级财政安排的卫生计生项目资金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通过统筹整合使用相关财政资金,加大健康扶贫投入。

东部省(市)要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内,加大对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

(二)强化人才综合培养。

支持贫困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引导贫困地区根据需求,合理确定本地区医学院校和医学类专业招生计划。综合采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等方式,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探索县乡人才一体化管理。根据贫困地区需求,组织开展适宜技术项目推广,依托现有机构建立示范基地,开展分级培训,规范技术应用。接收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到军队医学院校、医疗机构进修学习、联训代培。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到2020年使贫困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2名医师、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掌握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充分发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协同研究网络的作用,构建推广培训服务平台,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

各地要制订政策措施,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贫困地区服务;探索基层卫生人才激励机制,对长期在贫困地区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教育培训、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三)充分动员社会力量。

完善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健康扶贫工程的政策措施,贡献突出的,在尊重其意愿前提下可给予项目冠名等激励措施。

支持各类企业进行社会捐赠、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参与健康扶贫工程,按规定落实扶贫捐赠税前扣除、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向贫困地区,加强捐赠资金使用监管。

充分发挥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整合社会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为贫困地区送医、送药、送温暖。搭建政府救助资源、社会组织救助项目与农村贫困人口救治需求对接的信息平台,引导支持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等为患大病的贫困人口提供慈善救助。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考核督查。按照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体制,各地要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层层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县级政府要承担主体责任,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统筹做好资金安排、政策衔接、项目落地、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各地要将健康扶贫工程纳入脱贫攻坚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贫困地区政府目标考核管理,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细化职责分工,明确任务要求,对实施情况定期检查督促。

(二)明确部门职责。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负责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健康扶贫工程实施工作,制订具体方案和考核办法,定期组织考核评估。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负责协调落实全国三级医院与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级医院对口帮扶任务,将对口支援任务落实情况作为三级医院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中国残联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核实核准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将健康扶贫工程有关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贫困地区卫生计生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

教育部负责支持贫困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引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任务。

科技部负责加强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核心的转化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先进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民政部负责制订完善医疗救助政策,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救助水平。

财政部根据工作需要和财力可能,通过现行渠道对健康扶贫工程提供资金支持。

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提出完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招聘引进的政策意见。环境保护部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牵头实施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扶贫行动。

水利部负责指导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工作。

审计署负责加大对健康扶贫工程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力度,跟踪检查健康扶贫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国务院医改办负责统筹推进贫困地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中国残联负责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开展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加强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能力建设。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负责统筹推进军队参与健康扶贫工程相关工作,支援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三)加强宣传引导。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开展健康扶贫系列宣传活动,通过新闻报道、事迹报告会、公益广告等形式,宣传健康扶贫工程及各项政策措施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宣传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深入贫困地区为群众解除病痛的生动事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四)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健康扶贫形式和途径。

各地要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重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统筹配置和使用相关资金、项目,提高使用效率,推动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动力,通过健康扶贫与相关特色产业脱贫、劳务输出脱贫等措施的衔接,形成合力,提高脱贫攻坚实际效果。

篇3:关于健康扶贫的演讲稿

1 医疗救助参与健康扶贫的作用解析

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及有关规定,目前医疗救助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对救助对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二是对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其家庭难以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自负费用给予补助。2015年全国累计实施医疗救助9523.8万人次,支出资金298.4亿元,其中资助6634.7万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1.1 惠及更多贫困人口

长期以来,医疗救助的工作重点是保障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重点救助对象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全民医保和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实现机会公平、起点公平。为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减轻因负担高额医疗费用的支出型贫困家庭医疗费用负担,《意见》要求各地将救助对象范围逐步拓展到低收入救助对象和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意见》实施以来,各地重点明确了上述医疗救助实施的对象范围,有条件的地方还将重点优抚对象、在校困难大学生等统筹纳入救助范围。2015年全国住院救助和门诊救助分别达到1307.9万人次和1581.2万人次,同比增长18.2%和22.7%。对象范围的扩大,使得医疗救助制度得以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1.2 精准认定救助对象

近年来,民政部已经会同公安、银监、证监等部门初步建立了社会救助家庭户籍、车辆、存款、证券等信息查询机制,为全面建立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化核对机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2755个县(市、区)建立核对机制并开展核对工作。按照《特困人员认定办法》《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等规定,民政部指导各地细化明确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重点救助对象认定条件。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认定则遵循精准扶贫相关规程。低收入救助对象则普遍采用将低保标准的1.3倍-2倍作为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认定,主要参考家庭经济状况、个人医疗费用承担情况,其中北京、上海、浙江、宁夏、广州、青岛等地综合考虑救助对象自负医疗费用、医疗保险支付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细化认定条件和工作程序。

1.3 减轻个人费用负担

《意见》实施以来,各地以对象身份和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情况为分类分档依据,实施差别救助,确保有限的救助资金用于最困难群体。目前,各地公布的年度最高救助限额普遍达到3-5万元,北京、上海、江苏、重庆等地超过8万元,较“十二五”初期有较大幅度提高。重点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救助比例普遍达到70%以上。2015年,全国重特大疾病人次均门诊救助和住院救助水平分别达到427元和3463元。

1.4 救助服务更加便民

目前,全国93%的地区实现了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费用“一站式”结算。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医疗救助对象在治疗出院时,同步结算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费用,实现随治随结、随结随走。此外,2015年以来,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在300个地区部署开展“救急难”综合试点,通过向定点医疗机构预付救助资金、鼓励减免住院押金等方式,为医疗救助对象及时得到医治开辟“绿色通道”。各地充分发挥县级社会救助部门协调机制作用,统筹各方面救助资源,主动发现、快速响应、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纾解罹患大病的困难群众个案难题,尽力避免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事件。

2 医疗救助参与健康扶贫面临的困难

随着全民医疗保障水平提高、救助对象范围拓展、救助水平提升,医疗救助在托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方面仍然面临一些突出困难,主要有:

2.1 资金支出压力加大

医疗救助对象范围从过去的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拓展到低收入救助对象、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部署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资金支出逐年增加,2011年-2015年新农合个人缴费水平从50元增长到120元,同期医疗救助用于资助参保参合的资金从32亿元增加到61亿元,占医疗救助总支出的比例从16.1%上升到19.6%。此外,困难群众看病就医需求进一步释放,医疗费用增长明显,医疗救助资金支出面临较大压力。据初步测算,完成健康扶贫工程新增的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及将其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两项任务,将新增救助对象3841万人,仅2017年就需新增资金460亿元。

2.2 与大病保险制度衔接不够紧密

大病保险部署实施后,各地普遍以上年度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大病保险起付线的测算依据,尽管在操作上简便易行,但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来说,受收入限制,很难达到制度受益“门槛”。以重庆为例,201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147元和9490元,2015年当地大病保险起付线确定为11841元,而当年其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年人均4428元和2667元,大病保险起付线已经达到农村低保标准的4.4倍。同时,医疗救助与大病保险在对象范围、用药目录、报销比例、费用结算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做好衔接,避免医疗保险在上游作用发挥不足,医疗救助在下游压力过大。

2.3 整体救助水平依然偏低

据统计,2015年,全国医院次均门诊费用233.9元、次均住院费用8268.1元,按当年可比价格比上年上涨5.6%,三级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达到1.2万元,而2015年全国平均人次均住院救助和门诊救助水平分别为1596元和177元,仅占当年人均住院和门诊费用的19.3%和75.7%。相较于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支出,整体来看,全国人次均住院救助水平明显偏低。此外部分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医保目录外用药和诊疗项目较多,医疗费用支出较大,实际医疗负担仍然较重。

3 实现医疗救助助力健康扶贫的思考

要合力发挥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托底保障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在推动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中,医疗救助要始终遵循“保基本、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基本原则,科学测算资金需求,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将有限的救助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困难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3.1 完善相关制度设计

合理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重点救助对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特困人员给予全额资助,低保对象给予定额资助;完善资助农村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的政策,确保困难群众及时获得基本医疗保险。着力提高救助水平。加强部门协作配合,严格管控医疗卫生费用不合理增长,科学测算医疗救助资金需求,确保重点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费用救助水平不低于70%。规范经办管理机制,完善“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救急难”等工作机制,确保救助资金及时高效用于困难群众。

3.2 加强大病救助力度

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方案,加强资金保障和日常监管,规范对象认定办法和工作程序,依据家庭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支出、医保报销等情况确定对象范围,采用信息化手段核准对象信息,在做好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医疗救助基础上,向低收入救助对象和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适当拓展。综合考虑患病家庭实际情况,分类分段设置住院救助比例和最高救助限额,以梯度救助方式把有限的救助资金用于最困难的救助对象。统筹发挥“救急难”作用,对因罹患重特大疾病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及其他帮扶,合力减轻困难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

3.3 促进与大病保险衔接

明确加强医疗救助与大病保险衔接的具体措施,通过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扩大合规用药和诊疗目录等具体措施,对困难群众实施更加精准的支付政策,降低获得大病保险的门槛,防止因支付能力不足得不到制度覆盖。对已明确临床诊疗路径的重特大疾病病种,可以采取按病种付费等方式给予医疗救助。借助大病保险委托商业机构承担经办管理的优势,建立大病信息通报制度,及时掌握贫困大病患者医保支付情况,做好资金筹集使用测算、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监管等工作。

3.4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落实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应当享受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费用减免等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研究探索将医疗救助具体服务事项,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机构、社工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疗救助对象,根据救助对象实际困难和需求,动员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救助、个性化救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篇4:健康快车:流动的扶贫手术室

3月24日、25日,北京市民参观 “健康快车”火车医院活动在北京车辆段启动,很多市民登上了这辆特殊而神秘的列车。到4月5日,这辆特殊的列车将从北京西车辆段开往河南洛阳市和广西百色市。和普通列车不同,它的运行时间将长达9个月,而它肩负的任务也更为特殊——专为生活在偏远地区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每年春天,就有4列这样的健康快车开往全国各地。

健康快车来自香港捐赠

说起健康快车,它的渊源还要从1997年香港回归说起。当年全国各地每个省份都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香港。作为回报,香港成立了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并由香港市民募捐,并将专门治疗白内障的健康快车作为礼物送到了大陆。

“送这辆车是因为当时香港发现国内有很多白内障患者,而很多在贫困地区的患者没有钱去做手术。所以大家捐款建造了第一辆车,想为做不起手术的贫困患者带去光明。”健康快车3号车车长葛炜告诉记者。

1997年7月1日,第一辆健康快车开进了大陆。而今,健康快车已经工作了十几年,车辆也增加到了4列。健康快车已经开赴全国115个地方,救治了超过12万的贫困患者。

记者探访健康快车

3月27日,是健康快车3号车补给物资的日子,记者来到北京车辆段,找到了这辆外壳被漆上了彩虹的列车。据车长介绍,由于是为白内障患者特殊建造的特种车辆,车内部被分成了几块区域,有手术室、诊疗室、病房、会议室和工作人员休息室等。记者看到,车厢内非常干净整洁。记者上车时,还套上了一个无纺布的鞋套,防止鞋底的灰尘沾染车厢。

虽然是列车上的手术室,但是器材的配备却可以和一流大医院媲美。“显微镜、超声乳化机等都是世界一流的设备,在这里做手术和在医院没什么区别。”这次上车的北大第一医院护理人员孟爽告诉记者。

今年上车的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4名医务人员(2名医生、2名护士)。每一年,健康列车都会轮换一家卫生部直属的医院参与治疗。

“健康列车只为贫困患者提供免费治疗。”葛炜说,为了让贫困患者享受到这项福利,健康列车和众多工作人员会提前一年,深入到全国各地的村庄工作,经过3级筛选选择患者。

葛炜介绍说,村里最了解患者情况的是村卫生所,所以第一级的筛选由村卫生所的医生进行,他们将村里做不起手术的贫困患者召集起来,进行初步的诊断,体检合格者,就可以送往县、市的医院进行第二次筛选。而第二次也合格的患者最终会被送到列车上进行最后的诊断。三次检查全部通过的病人才能做手术。

最难的是幕后工作

白内障的手术并不复杂,手术过程最短十几分钟就能结束。而患者修养一两天后,就可以自由活动了。所以对于健康列车来说,最难的工作并不是手术,而是一系列的准备、协调等幕后工作。

记者采访的这天,是健康快车补给药品的日子。每采访一段时间,就有订药、送药的工作找上门来。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听到葛炜说过很多次“成本控制”这个词。在和护士讨论订药数量时,葛炜会建议少定一些。

在他看来,“如果不够可以在当地补给,最怕的就是用不完浪费。在医院做一个白内障手术可能要七八千元,但是在车上不能这么花。大到几千块钱的积液盒,小到一个棉签都是来自于人们的捐款。所以我们要节省能够节省的每一分钱。”

而组织病人也是一项大工程。健康列车的病人靠各地组织上来,由于理解不同,有时各地与列车的工作会出现脱节。列车每天、每月、在每个区域做多少病例,都是有规划的。如果要完成计划,就要各地的紧密配合。但是有时地方医疗单位送来的人数不够,或者身体条件符合手术需求的病人不够,健康快车可能就无法在预定时间完成手术数量。这就需要健康快车的工作人员迅速与地方沟通、解决。

车厢内上演喜怒哀乐

在为白内障患者带去光明的过程中,健康列车就像一个舞台,上演着人间的喜怒哀乐。

并不是所有白内障患者都可以进行手术,血糖高、血压高、存在感染等情况都不能做手术。“有些老乡几百公里跑过来,但是最后不能做手术,所以他们十分不理解。”葛炜说,他们有些人就抱着病历不撒手,甚至有些还会跪下来央求。虽然我们也很同情他们,但是做手术要讲科学,我们要对病人负责,身体检查不合格的患者,如果硬做手术,很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健康快车每年能做的病例是有限的,要珍惜每一次手术机会。

“但是让我们十分感动的是,老乡们都十分淳朴,经过劝解后,他们都能听进去。” 葛炜说,有时看着老乡们带着遗憾离开,工作人员的心里也很不舒服。

而在这辆列车上,更多的则是感动。让葛炜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叫做太平山的30多岁的民办教师。他还在课余时间为大人们办扫盲班,很受欢迎。然而,家族遗传病使这位善良教师的双眼都蒙上了白翳。失明后,太平山失去了工作,尚未娶妻的他,也只能寄宿于哥哥家的一栋小草房中,一部半导体收音机,就是他全部的信息来源。生活的窘迫和无望,使他几次想自杀。

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列车上的医务人员为他进行了手术。由于太平山是家族遗传的夜盲症导致的白内障,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很大。所以当手术做完发现太平山的一只眼睛居然能看到光明时,当时执行任务的世纪坛医院的医生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健康快车“授人以渔”

据世卫组织统计,目前中国有超过500万例的白内障患者。同时,每年还新增患者50万。虽然4列健康快车每年能治疗1万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但相对庞大的贫困病患群体,这个救治速度还远远不够。

为寻求解决途径,自2005年起,“健康快车”在很多地区建立了眼科显微手术培训中心,并通过3个阶段的培训,提高当地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目前,健康快车已经帮助建立了15所培训中心,施行费用减免或全免复明手术5万多例。

同时,近年来“健康快车”的工作重点,除在火车医院上进行免费白内障手术外,还加强了在健康列车上培训基层眼科医生的工作,使当地的医护人员在健康列车离开之后,有能力继续为当地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

篇5:关于建立健康扶贫工作制度

制度的通知

扶贫工作站、计生办、镇卫生院、各卫生室:

为切实强化工作落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重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协调解决健康扶贫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决定建立黄龙镇健康扶贫工作“月点评、季通报、年考核”制度。

一、重点工作范围

1.县卫计委、扶贫办的任务落实情况;

2.县卫计委、扶贫办对乡目标综合考核任务落实情况;

二、制度内容

1、月点评 健康扶贫采取每月10日前点评,点评方式主要采取集中点评、专题点评、现场点评等。点评工作于每月15日前结束,并将上月工作点评结果及时通报乡镇及相关单位。主要包括因病致贫返贫工作底数、综合医保政策落实、分类救治情况、村健康扶贫能力建设等项目实施情况。

2、季通报 每季度首月10日前将上季度进展情况进行全镇通报,每年第一季度对村上健康脱贫攻坚任务完成情况予以通报。

3、年考核 年考核,即年终考核,脱贫计划及任务完成情况;督查检查和监测评估情况。扶贫工作站、计生办、镇卫生院牵头单位,将对负责的健康脱贫攻坚相关工程和重点工作进行梳理分析,列出点评内容,并加强对村健康脱贫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确保点评内容真实有效、客观公正。各卫生室要认真填报相关数据,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并对上报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发现弄虚作假的,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篇6:关于扶贫的演讲稿

大家上午好!

国务院已批准10月17日为全国“扶贫日”。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启动第一个“扶贫日”活动。今天活动的行动口号是:“10·17,邀您一起”。意思是10月17日,我们邀请您一起共同关注贫困问题、关心扶贫工作,一起参与到扶贫济困、关爱贫困群众的崇高事业中来。

贫困问题是全球的共性问题,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紧迫的民生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全国“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济困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和特殊关爱。“扶贫日”的设立,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扶贫攻坚,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从解决温饱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由于受历史、自然和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我省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扶贫攻坚、脱贫致富、建成全面小康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把穷根斩断,不让贫穷代际相传,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迫切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持续发力,瞄准特困地区、特困群体、特困家庭,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迫切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大力支持。

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务院的倡导,骆惠宁书记、郝鹏省长专门作出批示,要求精心组织好首个“扶贫日”活动,要求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踊跃投身扶贫济困。省级领导同志和省直机关已先期开展了扶贫捐款活动,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带了个好头。

“众人拾柴火焰高”,捐多捐少是心意。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各级各类机关单位、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各界的仁人志士都行动起来,真心诚意播撒一份爱心, 自觉自愿捐出一份善款,让扶贫济困、助人为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让乐善好施、关爱他人成为一种自觉习惯,用温暖改变世界,向贫困说声再见。

篇7:卫生院关于健康扶贫工作汇报

为更好地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切实做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的帮扶,卫生院专门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精准识别、跟踪帮扶、精准脱贫”,组织医疗扶贫工作队对辖区内的贫困人口进行全面走访调查摸底,确保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绿春县西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36公里。全镇国土面积XX平方公里,辖56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125个村(居)民小组6029户15981人,其中农业人口33854人,非农业人口2127人,世居有哈尼、彝、瑶、拉祜、汉等五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9.25%,是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贫困乡镇。

我院现有职工XXX名,其中医师1名、医士1名、护士6名、会计1名、其他21名(其中临时工17名)。下设院办、财务室、住院部、门诊部、预防保健科、B超及心电图室、DR室、化验室、保管室等职能科室。全镇共有12个村卫生室,男女乡医共24名。

二、医疗精准扶贫的目的 为切实解决这部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卫生院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大力推进卫生扶贫,积极实施精准式医疗救助,对贫困人口下村看病,送医下村,开展免费健康查体,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开通医疗扶贫绿色通道,免挂号费,免住院起付线,提高住院报销比例,让贫困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扶贫救助,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使贫困人口提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减轻患者负担,使农村居民得到农合政策的受益感。适时提供上门服务以方便行动有困难的贫困群众,使广大群众敢看病,看得起病。

三、工作运行情况

1、精准扶贫的对象:政府精准扶贫的对象人员。

2、通过入户走访进一步掌握帮扶对象的身体健康实际情况,结合公卫下村给精准扶贫的对象进行各项免费体检,并针对扶贫对象身体的实际情况,需要住院治疗的动员到医院住院治疗,给住院扶贫群众免挂号费、免住院起付线等,做到住院零费用,把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送群众一个健康的身体,及早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不因病返贫。

3、截至2017年10月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情况。全镇总人口共XX人,签约人数XX人,签约率31.54%,其中,建档立卡签约人数9817人,签约率95.%(建档立卡对象随时在变化、外出打工、死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人数7人(3人已死亡),签约率100%;老年人签约人数1187人,签约率70%;儿童签约人数855人,签约率33.09%;孕产妇签约人数60人,签约率13.54%;高血压签约人数459人,签约率100%;糖尿病签约人数43人,签约率75.44%;重精签约人数115人,签约率75.55%;残疾人签约人数556人,签约率44.69%;结核病42人,签约率70%。

四、村(社)运行情况

目前全镇只有卫生院为定点机构,年内乡域内无新增的定点医疗机构。全乡共12个村委会,每个村委会有1个村卫生室定点医疗机构,共12个,2017年无新增村医疗定点。

1、乡村定点医疗机构修缮情况:已修缮的XX卫生室、XX卫生室、XX卫生室、XX村卫生室、XX村卫生室、XX村卫生室、XX村卫生室、XX卫生院及牛孔村卫生室9个。其余的房屋具体情况已上报县卫生局。

2、新增乡村医生情况:2016年,全乡镇共有24名乡村医生,今年辞职两名乡医,目前共有22名乡村医生。

五、健康扶贫中存在困难

1、因病致贫、返贫原因复杂。

2、农村家庭多人同时生重病,抵御疾病等意外风险能力低,患者大病外转率高,有的甚至听信网上虚假医疗信息,存在病急乱投医情况。

3、健康扶贫下乡经费不足,全镇覆盖范围广服务人口较多,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带来了因难。

4、下乡人员不足。因各科室继续开展科室工作难以派出多余工作人员下乡。

篇8:江西:医改惠民助推健康扶贫

江西省实施创新举措,建立了“医保补偿为主,财政补助兜底,医疗救助和社会捐助补充”的经费保障制度。江西省卫计委负责人介绍说,大病患者的救治费用一般由基本医保报销70%,贫困家庭再由民政救助20%,剩下10%由医疗机构减免或由财政承担,部分病种还争取了国内外慈善机构的资助,确保不过多增加医保基金和地方财政负担。此外,江西还通过以省为单位对治疗使用的主要设备和耗材,实行以省为单位的集中招标采购,降幅基本上都在50%以上,利润全部让给了患者和医院;同时对每一个病种制定了临床诊疗路径,分别选择不同级别的医院进行定点治疗,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在大病免费救治过程中,全省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

江西各地积极探索健康扶贫办法,据统计,全省因病致贫的户数占总贫困户数的比例由2011年的57.1%下降至2015年的44.4%。

上一篇:军训联欢会台词下一篇:市征兵工作会议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