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技巧教案

2024-05-08

答题技巧教案(精选8篇)

篇1:答题技巧教案

简答题解题技巧教案

三岔河乡中学:孙开创

一、地位及特点

简答题是近年来的中考题常见的题型之一,题目设计灵活,角度多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预料之外情理之中。从形式上看,大多采用设置情景材料的方式,联系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重点和热点问题,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命题形式上看,一般要求从三个角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的认知、理解和运用,通常要求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对所提问题作简单扼要的回答。其特点如下:

1.涉及的知识比较单一,问题指向明确,一般只要求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也只要求作简要回答,有时要求回答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有的则要求全回答,但可以不作详细和复杂的分析。

2.答案简明扼要。

3.难度不大,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只要熟悉课本基础知识,都容易得分。

二、解答简答题的一般步骤

1.认真审题,准确把握命题的含义。一是要认真阅读情景材料的基础上弄清材料包含哪几层意思。有的可能只有一层,有的可能是多层,然后归纳出各层意思所提示的中心意旨。二是要明确题目的设问角度,抓住设问中的中心词并将之具体化,准确把握设问中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

2.链接教材作比较,找依据。在审题过程中要从材料中“折射”出理论依据,即课本在这个问题上所运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3.用课本所讲的理论依据简明扼要地分析说明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精确地组织答案。具体要求是:①问什么则答什么,不必小题大作、画蛇添足,更不能“韩信点兵”;② 一问一答且一问一段,格式规范,切忌列清单;③观点齐全、准确、简要;④切忌含糊其词和口语化,注意运用专用术语;⑤看分值控制答题层次及其要点的个数;⑥注意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一定要注意克服下列几种现象:①观点错、漏、乱;②词不达意;③繁琐累赘;④格式不规范。

三、分类及解题技巧

(一)依据问题提出的形式可分为:

1、直问式简答题。这种题型一般是对某个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观点的理解为命题内容,提问较直接,一般只要求从一个角度回答,可依据教材内容直接回答即可。需要提醒的是,一要弄清题目的蕴涵性,通常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二要把握题目的限制性,注意题目问的是表现、原因、意义,还是方法措施;三要紧扣题目,简洁回答。

例1:中考模拟冲刺卷

(一)14题第(3)小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2、分步型简答题。与直问式简答题相比,分步型简答题多了背景材料(多种形式),并依据材料根据某个命题中心思想分层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考生只需读懂题意并按要求分步回答即可。但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问往往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在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需要考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以创新。

例2:材料一: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县城三分之一面积被冲击,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造成伤亡最惨重的泥石流灾害,造成近2000人失踪或死亡。

材料二:舟曲不孤,温总理立即奔赴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当地政府迅速向遇难者家属发放抚恤慰问金,带领群众战胜自然灾害。这是政府在履行责任。人民子弟兵第一时间赶到舟曲,一边全力营救幸存者,一边救治伤员。灾情无情人有情,爱心暖流也涌到舟曲,除全国人民捐钱捐物外,不少英勇的志愿者也前往救援。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们怎样的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在新时期还有哪些具体体现?(至少举三例)

(3)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想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

答:(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大庆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3)写慰问信,捐款捐物,做心理辅导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辨析式简答题。题目所给观点正误混杂,带有辨析色彩。答题时第一步是作出对与错或好与坏的总体评价,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其对与错或好与坏的依据。

例3:三年的时光匆匆而过,猛一抬头,我们发现已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一次真正的选择,这时既有兴奋和喜悦,又有困惑和迷茫。因为,决定一个人作出职业或者学业选择的因素很多,有内在的因素和外在的因素。但有人说:“我喜欢,我选择,兴趣和爱好是我选择的唯一依据。”

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说。

答:这一观点是错误的。(1)兴趣和爱好常常是我们作出选择的依据,但绝不是唯一依据。(2)事业成功与否,不仅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有联系,更与自己能否发挥优势和特长有关。因此,在设定自己未来方向的时候,要全面考虑自己的客观情况,除了兴趣与爱好外,还需要考虑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社会的客观需要,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选择更符合实际,从而使自己的理想更易于实现。

4、启示类简答题。这类题目可以用各种形式的材料,要求考生通过对题干情景材料的分析,从科学的角度归纳出一般的理论启示,即谈材料给人的教育意义。回答时要运用课本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几个角度全面地进行回答。

例4: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以其对“炭/炭复合材料”发明的杰出贡献,荣获了连续6年空缺的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周末和节假日几乎都在实验室度过。当实验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时,他不退缩。在科研经费有限和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他从心里迸发出一个誓言:“中国人不仅应自行研发新产品,而且在技术上要争第一。”凝聚20年的心血,中国飞机依赖进口刹车片才能“落地”的历史被改写。

(1)请你列举黄伯云艰苦创业的两个表现。

(2)请你谈谈对上述材料中“誓言”的认识。

(3)你打算怎样用实际行动向黄伯云学习?

分析:按照上述解题思路,在回答本题第一问时应注重“是什么”,分析黄伯云艰苦创业的表现;第二问注重“为什么”,应找出黄伯云发出自行研发新产品“誓言”的依据;第三问从“怎么办”的角度谈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1)黄伯云艰苦创业的精神表在现:①周末和节假日几乎都在实验室度过。②当实验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时,他不退缩。③科研经费有限和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2)从“誓言”可看出:①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科技创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志,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3)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使自己成为创造型人才。①要刻苦学习,努力探索,实践创新,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②要勇于质疑,勇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③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④牢记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从祖国的需要出发,选择成才目标。⑤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

练习:

1、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从2006年起,刘丽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也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到现在固定的37个。她把赚来的钱几乎都资助了贫困学生,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更多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1)你认为刘丽具有什么意识和行为?你打算怎样培养这种意识和行为?(5分)

(2)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请谈谈你对刘丽事迹的感受。(4分)

答案:(1)刘丽具有回报社会的意识和亲近社会的行为,说明她是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中学生要做到①积极参与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服务,是我们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公民必不可少的素质。②以社区服务为起点,培养服务社会精神。

(2)考生所答内容只要围绕知责任、懂道德、明法律、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利人达己等均可酌情给满分。

练习2:2010年10月31日,为期184天的世博会落下了帷幕,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300多万国内外观众入园参观,创造了多个世博会之最。是什么让上海世博会“成功、精彩、难忘”?你想到的是科技?文化?和谐?还是奉献?

[看科技] 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人类最新科技成就,如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新材料、生态节能建筑等,彰显了人类无尽的智慧和创造力。本届世博会期间,诸如新能源车、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筑、电子标签、LED(发光二极管)、准4G网络等高新技术,它们在世博会上的成功亮相,无疑将推动这些技术的产业化,使之更快地走向市民生活。

(1)读了这则材料,你能从中悟出哪些道理?(4分)

[看和美]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是已故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美好设想。上海世博会仿佛将这位老人当年的愿景浓缩在了184天、5.28平方公里之中。本届世博会唯一的主题秀《城市之窗》也是世界各国艺术家共同合作的结晶。主题秀导演来自西班牙,灯光设计源自加拿大太阳马戏的指定团队,音乐设计师则来自美国百老汇剧场。

(2)本届世博会是如何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5分)

[看奉献]一届成功的世博会,离不开成千上万名志愿者的无私奉献。

(3)你认为做为一名志愿者,除了奉献精神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3分)?

答案:(1)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③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力量。④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⑤青少年应该自觉培养创新能力,做创新型人才等。(4分)

(2)学会合作(1分);合理分工,科学计划;有效指挥,相互配合;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相互沟通,真诚合作;公平公正,合作共享。(任意4点,得4分)

(3)无私奉献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耐心、爱心;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等等。

练习3:材料一:2010年7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应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材料二:在高新技术领域,美国、日本拥有的专利占世界专利总量的90%左右,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仅占有10%左右。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国对外经济的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

(1)材料一体现了党和政府在落实什么战略?(2分)

(2)“强国必先强教”,说明我国把教育搞上去的决心,请问这样做有何意义?(4分)

(3)科技实力决定国家命运,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谁不重视科技,谁就要被淘汰。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4)针对材料二你为如何提高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两条建议?(4分)

答:(1)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3)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③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进步的必然要求。

(4)①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②要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2011-5-24

篇2:答题技巧教案

【教材分析】《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情分析】

诗歌鉴赏是大多数学生觉得无从下手的题,同时也是中考的必考题,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应着重讲解此类题的答题方法、答题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学生指明一个方向,能够较快地提升学生的能力。【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懂得炼字型鉴赏题目的答题方法,学会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掌握诗歌炼字型和人物形象型题的解答方法

3、情感目标:从诗歌鉴赏中体会古代语言的特点。【教学重点】

“炼字”的相关知识、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比较熟悉贾岛“推敲”的故事。到底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这实际上是古人诗歌创作中炼字的一个典型。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是形象、凝练、富于表现力。因此,注意诗歌语言的炼字,就成为鉴赏诗歌语言的一大切入点。

二、考点把握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分析看来,诗词鉴赏题的设题范围呈“课内课外平分秋色”之势。题型多为对诗人情感的把握与对佳句的赏析。

三、答题技巧

(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是诗词的灵魂。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情感的抒发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体会诗词的思想情感就是要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古诗词中流露出来的情感、观点或态度进行客观地分析评价。

题目形式:①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③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应对策略:

(1)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是什么。

(2)弄清诗句含意,特别是“诗眼”的含义。

(3)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探究诗人的写作意图。

(4)体味诗词的感情色彩

(二)鉴赏语言特色

诗词的语言具有精练性、生动性、准确性、形象性的特点。具体到某一首诗词,其语言风格不外乎以下几种:朴素、绮丽、清新、沉郁、豪放、活泼、直白、含蓄、婉约、恬淡等。

1、品味炼字型

题目形式:①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②“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③“某”字能否改为“某”字?④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2、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①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②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③从某句诗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3、分析语言特色型

题目形式: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绮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时:①要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诗歌的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意象意境

诗词中所绘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题目形式:①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②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应对策略: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四)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殊“手段”,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艺术构思等。

题目形式:①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②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③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

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手 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4)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①要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③分析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习题练习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篇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一、答题方法不当而丢分的8个方面

1. 字功欠佳, 答时涂鸦。有的考生字写得不好, 答题时还不认真, 字迹潦潦草草, 或者歪歪扭扭, 甚至还小如米粒。评卷老师一般都会按低分处理。

2. 犹豫不决, 答案“失血”。有的考生对主观题, 不敢轻易入手, 总怕出错, 可最后答的还是丢三落四, 甚至留下空白不答, 造成大面积丢分。这是心理素质不佳的表现。

3. 审题不严, 酿成误判。在综合题的答题中, 有的考生往往缺乏系统综合的分析能力, 表现为思路混乱, 条件、方法都不顾及, 抓到一点就以为是全部, 陷入误区而造成丢分。

4. 条理不清, 出现漏评。有的考生把答案写成一片, 没有条理, 叙述不规范, 在卷子边写了一大堆, 但是找不到一点实质内容, 已造成阅卷老师看不清, 弄不准而丢分。

5. 死打烂缠, 丢了时间。对于难题要学会放弃, 不要死打烂缠, 在上面耽误时间, 否则该交卷了, 会做的题却没时间做了。

6. 常识缺乏, 闹生笑话。关键字眼上用词不当, 反映学生思维的不全面或缺乏一些必要的常识, 而导致做出错误的判断。

7. 基础不牢, 胡写充数。

8. 不会转换, 陷入死板。在地理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是图表信息的转换, 就要求理解和分析图像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 如果看不懂图, 就无法转换信息, 造成错答。

二、答题的八大注意

(1) 稳定情绪, 有效利用提前入场的10分钟。为了使自己的情绪尽快稳定下来, 这期间, 可以做几次深呼吸以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另外按考试规定, 提前5分钟发卷, 考生应积极有效地利用这5分钟。在这5分钟里, 主要是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破损、漏印、印刷不清等现象, 如有应及时更换;同时浏览整卷, 了解一下质量、题型, 做到心中有数。

(2) 合理分配时间。现在的考试都是限时考试, 既考答题的准确度, 又考答题的速度, 要求既快又准确。由于一分量试卷中各题的占分比例不一样, 因此要学会“量体裁衣, 看分花时”, 分值小就少花时, 分值大就多花时。假如一个只有4分的选择题花去你10分钟的时间, 那肯定是不合理的, 这样势必减少其他题目尤其是分值大的题目的解答时间。在被某个难题“粘”住后花了大量时间还没眉目, 就应赶快转移兵力, 把其他的先攻下来;最后有时间再集中精力主攻“堡垒”。

(3) 先易后难的解题顺序。拿到考卷, 先做容易题, 后做难题, 这不但是经验之谈, 而且符合心理学原理。刚进考场时, 人的心情都比较紧张, 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都还未适应考场上的紧张气氛, 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待做过几题后, 特别是做了几道有把握的容易题之后, 心情就逐渐稳定下来, 智力活动也恢复了常态, 这时再做难题就容易成功。而且做的容易且有把握的题越多, 拿到的分数也就越多, 心里就越有底, 自信心也就大大增强。

(4) 准确快速解题。在认真审题后, 要力求答题快速并且准确无误。不仅要做到思路清晰、方法对路, 还应做到每一步的推导、演算要准确, 且书写清楚, 格式规范。凡是会做的题, 力求一遍做到, 提高效率。这就要求平时应掌握好“双基”, 养成周密思考、严谨解题的好作风, 克服一知半解, 好高骛远的习气。

(5) 遇一难题, 先跳过去。因为思维卡壳或其他原因, 一时解不出某一题, 不要过多地纠缠, 浪费时间。此时应将难题搁置, 转做完其他题目, 待其他会做的题完成后, 再回过头来攻破它。

(6) 草稿纸的运用, 应注意以下几点:草稿纸上的字迹要清楚, 标明题号, 以备自己检查时用;选择题也在草稿纸上写出简单的论证过程;草稿纸上做好后, 应立即抄到正式卷子上, 并应准确无误。

(7) 答题时不留“空白”原则。做题“空白”无论如何是不会得分的, 有的题不会做或没有把握, 也不要空着。对于客观题, 如没有把握, 要坚持相信第一感觉。经验告诉我们, 第一感觉往往是最理想的选择。或者用排除法筛除其中一两个选项, 再从剩余的选项中选出较为正确的选项。对于主观题, 可以采用“分步”、“分点”得分的方法。会多少答多少, 即使写上一些相关的公式也可能会有一定的分数, 以达到在能得分的地方绝不失分, 不易得分处争取得分的目的。

篇4:微型小说答题技巧

一、如何鉴赏微型小说的人物

微型小说往往从一个画面、一组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表现人物。在鉴赏人物的时候,就需要把握住与人物有关的细节,特别是人物自身的细节,与人物有关的事件,从这些事件中解读人物形象。抓细节,抓事件,是鉴赏微型小说人物必须用到的方法。当然,如果有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也是展示人物的一大因素。如《等待散场》,“不,应该说是一位妙龄女郎,站在前廊门前,隔着玻璃朝外看,我也扭身朝外望去,只见那个小伙子仍在原地,双臂抱在胸前,痴痴地朝剧场大门这边守候着”,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小伙子的痴情,而他的女朋友一直看在眼里,生动地展现了一对恋人内心的交流。

二、如何鉴赏微型小说的主题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是小小说表现主题的常见手法,它能够以最小的篇幅引发读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因此,在鉴赏微型小说的主题时,同样需要由细节切入。由细节切入,却又要走出细节,即由小的细节反映高于细节的生活哲理,表达人生的感悟,展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差别》写的是阿诺德与布鲁诺做同一件事,方法不同,结果自然不同,这是一件十分微小的事件,通过分析事件中的细节,可以看出两个人处事方法的不同,这恰恰能够折射出生活的大哲理:思维方式不同,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

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鉴赏微型小说的主题颇为流行,这主要是由于微型小说的主题大多可以进行多元解读,但是不管怎样多元,鉴赏人物形象都不能脱离具体的细节与描写人物的方法,再将人物的形象置身于特定的环境里,以小见大的归纳主题。

三、如何鉴赏微型小说的情节

情节是微型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情节曲折新奇,能突破思维定势,给读者以惊异感,才能增添作品的魅力。鉴赏小说的情节,可以从小说的结构与内容两大方面入手,微型小说也是如此。因此,要掌握微型小说结构方面的知识,如:①明暗双线;②巧设悬念;③一波三折;④铺垫、伏笔;⑤出人意料的结尾;⑥前后呼应;⑦留白。如《差别》,就运用了留白手法,小说没有告诉读者阿诺德与布鲁诺的差别是什么,但一切又十分清楚,这就是留白艺术的魅力。从内容来看,即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是借助什么样的结构完美地呈现出来,表达深刻的主题的。结构与内容是紧密联系的。

四、如何鉴赏微型小说的环境

微型小说也有环境描写,在惜墨如金的微型小说中,特有的环境描写更显得有“文章”,如何解读这些文章,成为高考小说类文本阅读常见的考查内容。鉴赏微型小说的环境描写,主要从环境描写对表现小说主题、刻画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有什么作用思考,抓住这两个角度,答题就显得游刃有余了。如《等待散場》:“这剧场前的小广场上,在路灯光下,霏霏细雨中活像巨型甲虫的小汽车,默然地斜趴成一大排,除了我们俩再没别的人影。”这段环境描写说明舞剧精彩,与下文姑娘人在场中却不看剧形成对比,其意还是在于表现人物对爱情的追求。只要树立正确的答题角度,回答问题就容易了。

篇5: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中考继续问阅读的考查题型,合作探究相关题型的答题技巧。

2.重点掌握6个题型的答题技巧,明确记叙文阅读答题步骤。逐渐培养学生分析文章和准确答题的能力。

3.通过阅读记叙文后运用所学到得答题技巧自主答题,小组交流答案并展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思考,总结归纳。

结合我们平时的训练,请你总结归纳记叙文阅读考查哪些内容?

1.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对平翘舌、拼写规则、音准等方面进行考查。2.考查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词的能力。

3.考查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能力。着重考查常见修辞方法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4.考查对文章主体内容的把握以及筛选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对相关内容进行准确的提炼概括。5.考查对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6.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准确判断某一段落(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7.考查学生领悟作品内涵,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并联系实际感悟生活的能力。

8.其他。(开头、结尾在文中作用;标题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记叙文中的记叙顺序等。)

三、合作探究,互帮互学。

1、今天,我们从以上总结的题型中选出六项题型探究答题技巧。全班分六个小组合作讨论答题技巧。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2、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指导与评价。重点解析段落作用题、实际运用题这两种题型的答题方法。

四、课堂演练。

1.布置阅读一篇记叙文《杨绛这一百年》,做相关练习,巩固所学技巧。优先做本组讨论的练习题。2.答案展示,同学互评,教师总评。

五、提炼要点,总结提升。

篇6:答题技巧教案

考查角度: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赏析环境描写;

4.概括小说主题;5.分析写作技巧;6.品味语言特色。

(一)人物形象

1、常见题型

①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 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③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④ 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⑤ 分析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

2、解题思路: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然后找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生活的环境及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3、答题格式: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次要人物的作用: ①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这一人物的„„性格烘托或者反衬主要人物„的性格,使主要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②通过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小说的主题„„(主题内容概述)。③若是线索人物,起贯穿全文的作用。(《祝福》中的“我”)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补充交代相关内容(《竹心》“刘妞妞”《财神与爱神》“埃伦姑妈”)

附: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 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① 某一细节刻画人物 …… 性格 追求爱好。②

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③ 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④ 典型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二)环境描写

1、常见题型

(1)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2)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起到的作用;(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2、解题思路: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3、答题格式:艺术手法+景物特点(概括性短语)+作用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

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

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或深化主旨。附: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 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③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或者心理,对人物活动场所的创造(《祝福》开头对故乡凄凉环境的描写); ④ 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借景抒情

⑤ 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⑥ 揭示或深化主旨……。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深化作品主题。

(三)故事情节

1、常见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③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 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2、思考角度:

开头段,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①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 ②倒叙式开头,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③设疑式开头,作用是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④写景式开头,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中间段,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

①从情节方面:使情节波澜再起;或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使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②从人物方面: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③从主题方面:深化某种主题,凸显某种主题。结尾段,分析角度: 结构、刻画人物形象、主旨(常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①出人意料式结局(欧 亨利式),作用是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

②悲剧式结局,作用是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这种结构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③大团圆式结局,作用是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④留白式结局(开放式),作用是使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四)主题探究

1、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解题思路: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3、答题格式:

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

(五)题目探究

1、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氛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祝福》)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4、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

5、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先下手为强》希区柯克)

(六)品味语言特色

1.常见题型:

⑴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⑵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解题思路:从三方面入手:

① 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② 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③ 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3、答题格式: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附:常用术语:

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篇7:答题技巧教案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简答题解题技巧》教案

现代文阅读简答题是语文中考的重要部分,怎样才能答好简答题呢?主要是要有较好的阅读基本能力、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其次还要具备一定的答题技巧,掌握一些解题方法。

一、要点充足法题

解答主观性阅读,首先要看清该题的分值。一搬来说,超过2分的题,其答案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分值对应点,答案起码有两个词语或词组或句子。例:(2008长春)《失去的书桌》(3)作者详写了与书桌有关的哪几件事?(3分)

答:⑴在书桌上写下辱骂李老师的话;⑵在书桌上画画;⑶书桌保住了孩子的性命。

这就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章,力争涵盖全部要点而没有遗漏,使答案完备。

二、依文解题法

近几年中考题中主观性阅读题的答案,特别是考查对关键性词语的正确理解、判断等题目,其答案往往就在原文中,因为出题人是“依文设题”,答题也应“依文解题”。做题时排除多余的无用信息,保留有用信息的语句。如果无明文规定,答题时要尽可能利用或者摘录原文中的语词和句子作答。例:(2008重庆)《梦幻视觉“水利方”》(5)有人担心“水利方”的外层薄膜容易堆积尘土,影响美观,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对此作出回答。答:“水利方”的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又奇妙的自洁功能,不沾附尘土,风一吹,土就走了。

可见,尽量裁取原词原句即用“依文解题法”作答,是获得分数的一个好办法。

三、归纳重组法

有的综合题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者几段文字中,很难找出现成的原话,这就需要根据题意要求,首先提取有用的信息,然后根据需要对原话或原文中的某些词语加以改造、组合、压缩、变换进行“归纳重组”,最后作恰当规范地表述就可以了。

例(2008重庆)《别踩疼了雪》(1)阅读全文,说出女儿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答:在女儿心中,雪花是妈妈变成的,通过看雪找到与妈妈的联系,以此怀念妈妈。

四、专业术语法

有的题干中明确规定不得用原文中的原词原句回答,这就需要在整体把握段篇或完全理解上下文语境的基础上,用自己平时掌握的符合语文专业要求的说法,说清自己读懂文中国搜课网 http://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中国搜课网 http://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章后的各种结论和感受。

例如:(1)对考题中要求回答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类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来进行回答。

在文章开头,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主旨、话题、论点);(描写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等。结构方面: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记叙文),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记叙文)等。

在文章中间,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结构方面:承上启下(过渡);概括分论点(议论文)等。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作用。

在文章结尾处,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记叙文);归纳总结论点(议论文)。结构上: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2)对于品位词语的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答: 第一,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第二,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对于鉴赏句子的题,可以从修辞方法入手。首先指出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然后从修辞的作用来回答。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写事物、表现对象的特征(表现了人物或作者的感情)。排比、反复:增强语言气势,强调了对象的特点(记叙文、说明文),作者观点,感情(议论文、记叙文)加强节奏感。

反问、设问:强调某些内容,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注意:一定要结合原句来回答。

(4)写作手法方面,就应重视“欲扬先抑”、“象征”、“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说法。

五、整体把握法

这种解答方法需要整体阅读,突破本句和本段,充分把握条件,将思路放开,做到瞻前顾后,认真寻求照应,以便迅速而准确的解答题目。至与寻求照应,或从前因找后果,或由结论溯前题等。

六、利用信息法

解答简答题时要充分利用本题题干信息,充分利用其他相关题的信息,包括注解等,中国搜课网 http://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中国搜课网 http://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充分利用他题答案信息(有些先出现的小问题还可以为解答后边出现的大问题提供答案基础或思考线索,甚至有时小问题本身就是后边大问题所求答案的部分)。总之,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拟答案时要善于利用各种有用信息。

七、字数达标法

答案用语要规范化,要尽量用完全句,要避免语病;同时,只要字数允许,在语境要准、文字要精的前提下,就要尽量多答点,即能用词组作答的不用词,能用句子作答的不用词组,甚至能用句群作答的就不用复句,以保证答案字数的达标。因为不超字数,文字答得多,要点往往接近完备。

中考试题年年变化,以上七种方法仅作参考,在答题中应结合题目自身的特点和具体要求,随题应变,万不可胶柱鼓瑟。当然考生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平时的训练,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篇8:中考数学答题技巧

一、考试前调整心态

1. 注重过程, 淡化结果。

在临近考试时, 考生要做到过程和结果分离, 即考生只要注重平时的复习, 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就行了, 至于考试结果则不要过多地考虑, 不断提醒自己“只要尽力就行了”。

2. 睡眠充足, 劳逸结合。

考试前夕的休息十分重要, 切莫以牺牲睡眠时间为代价复习, 这是得不偿失的。在学习之余, 可进行其他活动加以调节, 做到劳逸结合, 如散步、慢跑等。考生在一周左右应放松心情, 调整生物钟, 让作息时间与中考时间完全同步。

3. 饮食清淡, 营养丰富。

考生考前身体消耗比较大, 合理的饮食可以及时补充考生的体能消耗, 提高学习效率。但饮食要清淡、鲜美, 选用富含维生素和热量的食物。

4. 做好准备, 从容上场。

考生考前最好自己准备考试必备的文具、证件, 还要根据天气情况准备好雨伞和雨具等。在考试前一天到考场了解情况, 熟悉熟悉环境, 并对从住处到考场的行车路线和所需时间做调查, 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半小时到达考区, 熟悉环境, 稳定情绪, 从容进场。

二、考试中沉着应对

1. 从前向后, 先易后难。

试题通常是按每一类题型从前向后, 由易到难分布的。因此, 解题时宜按试卷题号从小到大, 从前至后依次解答。当然, 有时不能机械地按部就班。中间有难题出现时, 可先跳过去, 到最后攻它或放弃它。先把容易得到的分数拿到手, 不要“一条胡同走到黑”, 总的原则是先易后难, 先选择题、填空题, 后解答题。

2. 把握好“一快一慢”。

所谓的“一快一慢”指的是审题要慢, 做题要快。拿到试卷后, 不要急于求成, 立即作答。题目本身实际上是这道题目的全部信息源, 所以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逐字逐句地看清楚, 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等各方面真正地看清题意。有一些条件看起来没有给出, 但实际上细致审题后会发现, 这样可以收集更多的已知信息, 为做题正确提供保障。当思考出解题方法和思路后, 解答问题时一定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这样不仅给后面的题目赢得时间, 更重要的是在保证踩到得分点的基础上尽量简化解题步骤, 使阅卷老师更清楚地看到你的解题步骤。

3. 不同题型, 区别对待。 (1) 选择题灵活做, 做选择题一定遵

循“小题小做”原则, 间接、直接、特殊值代入法、排除法等各种方法并用, 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提高解题效率。 (2) 填空题仔细做, 一类是定性的概念判断填空, 一类是定量的推理计算填空, 适当提高运算速度, 但解题过程要确保“百分之百”。 (3) 中档题认真做, 高档题分解做。中档题一般学生都能做, 主要缺点是“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 所以对这类题要仔细审题, 减少纰漏;高档题不过是低档题的综合与叠加, 所以只要分解开, 就可能变成许多简单的问题, 这样分析、解题, 就能尽可能得分。

4. 对未见过的题目要充满信心。

在每门课的中考中, 遇到一道甚至几道未见过的题, 是很正常的;反之, 如果一门课的题目, 大家都会做, 甚至都觉得很容易, 这份考题就出糟了, 它没有合理的区分度。因此, 考题中, 若没有一些大家未曾见过的“难题”, 反而是不正常的, 在考试时难免有些题目一时想不出, 千万不要钻牛角尖, 不妨先换一个题目做做, 等一会儿可能就会豁然开朗。综合题的题目内容长, 容易使人心烦, 我们不要想一口气解完整个题目, 先做一个小题, 后面的思路就好找了。要沉着冷静, 进行自我调节。记住:我易人亦易, 我不大意, 我难人亦难, 我不怕难。

5. 仔细检查不遗漏。

考试中, 主动安排时间检查答卷是保证考试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防漏补遗、去伪存真的过程, 尤其是考生如果采用灵活的答题顺序, 就更应该进行最后检查。因为在跳跃式往返答题的过程中很可能遗漏题目, 通过检查可发现遗漏。

检查过程的第一步是看有无遗漏或没有做的题目, 发现之后, 应迅速完成或再次思考解法。对各类题型的作答过程和结果, 如果有时间, 则结合草稿纸的解题过程全面复查一遍;若时间不够, 则重点检查。 (1) 选择题的检查主要是查看有无遗漏, 并复查你心存疑虑的题目。 (3) 对解答题的检查, 要注意结合审查草稿纸的演算过程, 改正计算和推理中的错误。另外, 要补充遗漏的理由和步骤, 删去或修改错误或不准确的观点。 (3) 计算题和证明题是检查的重点, 要仔细检查是否完成了题目的全部要求;若时间仓促, 来不及验算, 则有一些简单的验证方法:一是查单位是否有误;二是看计算公式引用有无错误;三是看结果是否比较“像”, 这里所说的“像”是依靠经验判断, 如应用题的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三、考试后“孤独面对”

考试结束后“糊涂”、“孤独”出考场, 每考完一科, 和同学对答案是考试结束后的大忌, 有时会造成慌乱、怀疑、沮丧。因此, 考生走出考场后应做到两点:一是越糊涂越好。不要回想考试内容, 不要回忆自己的答案, 更不要翻书验证。只要出了考场, 就要坚决“忘掉一切”。二是尽量避免与同学同行。因为与同学在一起, 总免不了要议论考试内容, 从而引起情绪波动, 影响下一门学科的考试。

上一篇:二建施工管理考点归类下一篇:描写樱花的好句好段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