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反思

2024-05-04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反思(精选11篇)

篇1: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反思

学习“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后的反思: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反思

教师:黄巧霞

近日,我学习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一文收获颇多。我再次深深意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和进一步学习了预防的方法,作为一线的老师对幼儿教育会不会小学化有绝对的把握度、决定权,所以,这次的深入学习非常有必要!

回想以前的教学,我也曾经为了迎合家长的希求,让家长觉得幼儿园“有所学”而给孩子重复机械地学写字、做10以内的加减法,对于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少之又少。通过几次对幼儿教育《纲要》和相关小学化倾向的学习使我发现教育教学“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1、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对幼儿是一种摧残。幼儿认知力、理解力还没有达到小学生的水平,让幼儿去学习小学知识,孩子们只能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其实,让幼儿们深感头痛,枯燥难学的小学知识,在孩子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再让他们学习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让他们提前学习这些知识就显得很难了。

2、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只是一种短期效应,从长期看作用不大,实践证明提前学习的幼儿只是在小学一年级时略显其优势,随着年级的增加,这种优势就不明显了,到了高年级几乎没有差别。所以,提前学习只能使幼儿一时领先,让孩子在学习上体会到的是一种由高峰渐渐滑向低谷的感觉,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3、幼教专家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此时幼儿心理发展还不够完备,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过早地强制灌输知识,还会使孩子产生厌学和恐惧的情绪。专家认为长期处在机械的读、写、算的状态中,会扼杀孩子想像力。死记硬背的训练方式又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散,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其教育效果必然适得其反。这一点,实践已充分证明,那么我决定采取以下的方法去预防:

1、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认真学习贯彻《规程》和《纲要》,坚持素质教育、准备教育的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幼儿教育脱离庸俗化和功利化,防止“小学化”,回归幼儿教育本位。在教育理念方面,要摆正智育与体育的位置,要让体育回归首位;在教育任务和内容方面,要由“教学”回归“保教”,做到保教有机结合;在教育方式方面,要回归游戏基本活动方式,在教育常规方面要回归幼儿每天的“自主”和“自由”,不能再过分强调秩序和纪律;在教育评价方面,要由统一定性定量的评价回归注重幼儿个性发展、身心协调发展的素质评价。

2、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做好家长工作

农村的家长,大多数不懂的科学育儿,更不懂的幼儿教育,只是一味的认为认字多,会做数学题就是好,我们将有针对性的更深入地开展家园工作,通过丰富的活动,转变家长观念,引领家长科学教育,随着大多家长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应给与家长更多的帮助、指导,引导家长正确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家长携手同行,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3、正确衔接小学教育并加强与小学的沟通

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并不是要割裂幼儿教育与小学的联系,关键是如何将两类教育科学衔接。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主要是入学准备工作,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对大班幼儿做好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工作,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入学意识教育。不过,在入学准备工作中,不能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简单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用上课取代游戏。如果这样,就又会回到“小学化”的老路上去了。

为了做好孩子入学前准备,我们还要多与小学沟通,相互了解,全面准备,让孩子们顺利走过“过渡期”,尽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我感触很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逐步纠正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小学化倾向问题,以幼儿为主,游戏化教学,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有针对性地实施幼儿小学教育的衔接,真正实现避免“小学化”教学。

2011年3月18日

篇2: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反思

近日,一个中班的家长问我:“我的孩子很聪明,可现在到了中班了,还不会加减法,不会写字,有的孩子在其他幼儿园,100以内的加减法都会了,你们幼儿园整天教孩子唱歌跳舞做游戏,这些有什么用啊?”我听了不禁哑然失笑。同时,有一种深深的担忧。现在确实有一种“拔苗助长”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认字、写字、会算术越早越好。而一些幼儿园为其生存,只能去满足家长的错误要求,不得不违背幼儿教育《纲要》,对3、4岁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

那么,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究竟有哪些危害呢?

我认为,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对幼儿是一种摧残。幼儿认知力、理解力还没有达到小学生的水平,让幼儿去学习小学知识,孩子们只能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其实,让幼儿们深感头痛,枯燥难学的小学知识,在孩子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再让他们学习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让他们提前学习这些知识就显得很难了。许多幼儿教师都认为这样的学习没有太大的意义,浪费幼儿宝贵的时间,使幼儿教师没有时间对幼儿进行其他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只是一种短期效应,从长期看作用不大,实践证明提前学习的幼儿只是在小学一年级时略显其优势,随着年级的增加,这种优势就不明显了,到了高年级几乎没有差别。所以,提前学习只能使幼儿一时领先,让孩子在学习上体会到的是一种由高峰渐渐滑向低谷的感觉,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幼教专家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此时幼儿心理发展还不够完备,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过早地强制灌输知识,还会使孩子产生厌学和恐惧的情绪。专家认为长期处在机械的读、写、算的状态中,会扼杀孩子想像力。死记硬背的训练方式又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散,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一些家长也表示幼教小学化不仅让幼儿身受其害,家长也苦不堪言。孩子学习中的疲劳和痛苦首先传导给家长,使家长的情绪也焦躁,家长既想和孩子完成幼儿园不该学的知识又不想让孩子太辛苦了,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因此,幼教小学化也常常让家长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

篇3:试谈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改变策略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突出表现

现代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目标更加心切,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人们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备受重视。学校为了迎合家长心理, 满足家长愿望, 一些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 就违背教育发展规律, 使幼儿大部分时间被繁琐的、抽象的教学活动挤占了。这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严重违背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影响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身心健康。这种不良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值得每一个家长, 每一位老师, 每一位社会成员反思。

例如:在我们的社区里, 有一位家长带着两个孩子在社区广场上玩。一个看上去不到2岁的小女孩, 手里拿着粉笔专心地爬在地板上写着1到9的阿拉伯数字, 孩子一把手紧紧攥着粉笔, 拿笔姿势相当不规范, 写的字弯弯扭扭非常不正规。但这样小的孩子能写出这几个字, 已经不容易了, 周围休闲的人的眼球被这精彩的一幕吸引住了。再看看孩子身旁的家长, 脸上显示出教育孩子成功的喜悦, 并自豪地对周围人说:“孩子从1岁的时候就开始练习, 现在比刚学时写得好多了。”

这个孩子, 已经开始接触了小学教学内容。像这样的在学前教育开始接受小学知识的孩子, 在我们的身边很多。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始学习汉语拼音, 练习写字;学习英语单词和简单的英语单词和句子;学习珠心算, 甚至有的幼儿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小学数学中100以内的加减法和简单乘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1.小学化倾向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

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 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生理特点, 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则大脑容易疲劳, 造成神经系统伤害。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可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将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2.小学化倾向不利于幼儿的心理成长

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 不具备系统学习能力, 幼儿天性就是好动好玩, 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 在游戏玩耍中得到知识, 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 做许多功课, 则会剥夺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 扼杀幼儿天性, 导致幼儿心理畸形发展。

3.小学化倾向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化模式教育, 以智育为主, 以“教学”代替“保教”, 以“知识的积累、行为的规矩”代替幼儿身心的协调发展, 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轻视幼儿基本的、必需的游戏活动、自由活动、体育锻炼乃至休息时间, 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 严重忽视幼儿的个性差异, 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幼儿人性的粗暴践踏。幼儿被限制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 这就会异化幼儿生活, 压抑幼儿主动性, 阻碍幼儿思维发展。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根源

1.由于家长早期教育的思想给孩子布置一定数量的文化课作业, 有的学前教育机构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心理给幼儿布置文化课作业, 这样计算幼儿在家做文化课的作业在30分钟以上。

2.家长仍然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影响, 对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评价仍然停留在看孩子学会了几个字, 看孩子会说哪几句英语句子, 看孩子谁的计算能力强, 等等, 这些错误的思想导致早期教育机构为了争取生源而残酷地对幼儿进行文化课的传授教育, 这样早期的填鸭式教育真是害苦了一代又一代的幼儿。

3.当前, 我国基础教育仍然存在以考试成绩为升学的主要标准的现象, 尤其是以知识掌握度为衡量标准的高考的长期存在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诸多阻碍, 各种新的教育理念难以落实。这种教育现实同样影响了我国的幼儿教育。现在某些小学一年级招生, 仍然组织入学考试, 考试内容就是小学一年级的内容, 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名校, 进入试验班, 对自己的孩子无休止地进行文化课教育。

4.新世纪以来, 我国幼儿园办园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办园纷纷被推向市场, 公办园大量减少, 民办园数量迅速增加。这造成我国幼儿园办园体制的市场导向, 为了获利, 很多民办幼儿园丧失教育立场, 只是一味迎合家长需求, 不顾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开设一些小学课程, 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很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也进入幼儿教师队伍, 他们没有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 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将小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带进幼儿园, 致使幼儿园教学出现小学化倾向。

四、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策略

我们要找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根源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还幼儿教育一片健康发展的蓝天意义重大。时下时髦的一句话是,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要从本地学前教育现状和实际出发, 从基层做起, 在实践中研究, 在研究中实践, 切实找出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方法和最佳、最便捷的方法与策略。

1.让各位家长提高认识, 更新教育方法和育人观念, 改变广大不懂幼教规律的家长的错误需求, 与时俱进, 再不能以学会了几个字、画会了几个英语单词等作为评价幼儿发展的水准, 要以人的长期发展为长远目标, 创新教育观念。尽力改变家长和社会不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和儿童观。针对因家长观念造成的小学化倾向, 通过举办家长学校, 每月定期开办家长培训班、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开办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橱窗、发放幼儿教育小报、举办亲子联谊益智游戏、家长参与幼儿园一日活动开放等方式, 对家长的育子观念和成才观念进行引导和转变, 使家长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育也是有规律的, 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一定要适合幼儿的实际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不能“拔苗助长”, 否则对幼儿是有害的, 引导家长不要只看短期显性效果,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和谐发展, 要支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

2.加强早期教育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提升早期教育机构的教育水平。政府应积极介入, 整顿早期教育机构, 以顺应人的发展规律, 开办具有地域特色的学校, 开启幼儿身上的多元智能, 提升幼儿的整体水平, 为幼儿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和园本教研力度, 加强教师和园际之间的交流学习, 争取教育行政支持, 教师实行跨单位交流任职体验学习式培训。提升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的专业水平, 转变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另外政府应加大投入, 为早期教育机构配备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 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社会各界必须改变不正确的早期教育机构的评价标准, 纠正家庭和社会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 营造良好的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教育氛围。

总之, 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遵循教育规律, 通过各种符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游戏化的教育活动培养未来合格的接班人是祖国强盛、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 是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 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是一项长期、无止境的工作。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的不良发展, 是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 是制约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瓶颈。因此, 我们呼吁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幼儿的教育, 根据幼儿的特点“顺自然, 展个性”, 为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2001, 9.

[2]张云蕾.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06.

篇4:对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看法

关键词 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幼儿接受正规化教育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学前教育的幼儿园阶段,用小学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比较普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基本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认为十分必要。

二、主要特征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幼儿教育脱离了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大体采取向小学阶段的教育标准看齐。

(1)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体、美、劳教育;

(2)在教育方法上重视知识讲授,轻视幼儿自主学习;

(3)重知识,轻情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4)重教学,轻游戏。孩童时代本应在快乐的游戏中度过。

三、成因

1.家长的主观愿望

在一些错误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家长持有“望子成龙”的观念,急于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为“尖子”,逼迫自己的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在知识的获得上要超越别人的孩子。很明显,完全出于家长的不成熟的思想偏差,从而有了“超前需求”。由此可见,家长的愿望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形成的重要原因。

2.幼教部门的利益驱动

幼儿园办园体制的市场化导向,使幼儿园客观上主动迎合社会需求,不顾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开设小学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要求。加上幼儿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工作不受社会重视,幼教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难以认识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在教育实践中容易把小学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带到幼儿园。

3.幼儿小学教育衔接机制的缺乏

尽管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小学入学不准考试,但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缺少,仍有部分小学特别是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获得较好的生源,进行入学考试或者入学面试,并按照考试(面试)成绩分班。为此,幼儿园配合小学的要求,为让孩子们上小学而提前进行小学阶段的教育。

四、相关对策

幼儿教育不是简单的智力开发,幼儿教育也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科学的幼儿教育应该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健全的人格、扎实的身体基础、良好的性格行为习惯,都应该从小着手培养。幼儿教育应偏重这些方面,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此,为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应当采取相应的策略。

1.坚持素质教育先行的理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于没有以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作指导。“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应当以优生学、儿童保健学、儿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教育。

2.遵循幼儿教育规律

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出发,必须按照幼儿教育规律办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征而进行。

3.正确衔接小学教育

幼儿教育是入学前的准备教育,既要体现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启蒙性,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适应性、科学性。做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能使幼儿较快、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4.转变家长错误思想倾向

应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扭转家长们的幼教观念。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座谈会、培训班,向家长宣传、教授科学的幼教理念;电视、报纸等信息媒体应当关注幼儿教育,以主流社会舆论观点,引导家长思想转变。

5.改变幼教模式

家庭、社会、幼儿园三位一体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用爱和尊重健全孩子的人格。社会要改变标准、整齐、划一的幼教评价手段。父母、教师要充分尊重儿童的年龄和个性差异,发挥其自我发展的潜力,不能视孩子为家长和教师的附属物或单纯的接受者,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引导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限制了孩子的天性和自由,过早地将孩子拉入了“苦涩”的学海之中,阻碍了幼儿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在这里,我认为,学习、领会教育部2012年10月15日发布的《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下称《指南》)尤为重要。《指南》在语言领域强调重点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以及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科学领域强调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指南》还着重强调了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成人不应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等先进教育理念。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思想意识,创新方式方法,联合社会各界力量,让幼儿教育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2012.

[2]国家教育委员会25号令:《幼儿园工作规程》

[3]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

[6]《学前教育研究》(期刊),2009-2011

篇5: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研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特别是幼儿园的教育。其实,学习就像造房子一样,地基不打好,怎能盖房子,连房子造起来的第一步都没做好的话,谈何房子呢?学习也是同一个道理,而幼儿园正是打地基的阶段,是一个好的开始还是一个坏的开始,取决于在幼儿园阶段的方方面面。近几年国家教育部也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上个世纪,中国幼儿园教育都一直是在走下坡路的,人们对幼儿园的概念是可有可无的,导致了有的人甚至不上幼儿园,而现在幼儿园已经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全面普及幼儿园教育,同时对幼儿园教育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所要涉及的范围特别广。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幼儿园里教育的重点并不是要求幼儿获得多少的知识,会背古诗、认识多少个字、会做几道数学题,而是以孩子开发智力为主、开拓创造力、训练正确的认知能力,比如上厕所、吃饭、整理玩具、进行游戏、分饭菜、捡树叶等等,在这一系列的微小示例中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期,学前教育也被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学前教育的得失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长们也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正确优质的学前教育对幼儿的未来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家长们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进行早期教育。有的家长不惜财力、物力、盲目的、缺乏科学性的教育小孩子,有的甚至逼迫小孩子去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哪怕孩子本身不喜欢。现在的孩子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严重的丧失了孩子的天性、智力因素、情感、交往等方面,也失去了美好的童年。而作为幼儿园一方,在诸多幼儿园的竞争压力和家长们的急切逼迫下,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不得不多传授一些知识给小孩子,有些情况严重的幼儿园就导致忽视了孩子的日常行为能力、习惯问题、沟通交往能力,使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不快乐。

目前,学前教育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专家鉴定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迎合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数学运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纳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严重危害了幼儿园正常的教育秩序,完全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宗旨,在生理心理上,也与幼儿的发展规律不吻合,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现在双语幼儿园已经全面遍布起来了,家长不让孩子学习英语输在起跑线上,不嫌贵,纷纷把孩子送到双语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对幼儿身体发展的影响。幼儿园阶段是幼儿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压力过于大,把孩子的玩耍时间剥夺,强制性、长时间的要求幼儿学习专注,导致孩子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久而久之会出现反应迟缓,经常发呆等症状,必然会影响孩子身体健康的正常发育。现在的幼儿园普遍让幼儿呆在教室里面,拍麻烦,大多给幼儿玩一些积木,都不愿带幼儿走出教室,享受一下大自然,使孩子的游戏时间缩短了,同时也丧失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多给孩子去大自然看看的话,更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爱闹爱想、有好奇心、在不断地寻找新鲜感、什么东西都想去碰一下,而小学化倾向却扼杀了孩子的这种天性,剥夺了孩子在玩耍中该得到的乐趣。强大的压力压在一个幼儿园孩子的身上,他们在心理上得不到疏通,不像大人可以自己变通,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有限,严重的危害到了幼儿的心理健康。从而使幼儿出现思维不灵活,目瞪口呆,缺乏想象力等症状。

面对这样的情况,要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我认为以下途径可以参考:

一、幼儿园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应相互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体健康发展。重视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多开展室外活动,不管是做游戏还是上体育课。一方面是锻炼孩子的身体,强壮他们的体魄。另一方面是教师开展这种课程也比较灵活,提高孩子的合作、动手的能力,特别是一些个性孤僻的孩子,能让他们大胆的放开身来做游戏。

二、幼儿园对教职工进行多方面的进修,使教师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师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注重幼儿个性的发展,根据幼儿身体发展的不同,在教学活动的形式安排上有所调整。幼儿园园长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也要严格要求教职工。要依据当今幼儿园发展的形势来进行课程改革,灵活、有效地制定一些计划出来,比如说分班上课,经济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就是这样的,星期一星期二上午的课是要求分班教学的,一半同学在教室上课,一半同学在午睡室上课,虽然教师会辛苦点,同样的内容要上两遍,但这样达到的效果要好,老师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孩子。

三、注重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与联系。幼儿园教育在教学方法、形式、教学环境都与小学教育有所不同。小学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系统的传授知识,有严格的课堂纪律,是以学知识为主,而不像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同时也要注意好幼小衔接,在大班期间没有处理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所以,对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也不可忽视。往往在大班的时候,幼儿园会组织去参观小学,让他们体验到小学的教学模式。

其实,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大自然的规律是一样的。人类没有考虑到自然的发展规律,就向大自然无限量的夺取东西,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地震、洪涝灾害、海啸等都说明了人类对自然地迫害,忽视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一旦没有了规律,环境就会向人类做出相应的惩罚。如果幼儿园教师也忽视了幼儿的发展规律,破坏了幼儿本身要发展的路线,那么幼儿的“生态环境”也会遭到威胁。

中三班:吴晓燕

篇6: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论文

摘 要:在对幼儿教育研究方面的报告表明,对幼儿教育实行“小学化”能够给幼儿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这个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阻碍了他们的思维活跃性和思想创造能力发展。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关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以及为他们建立一个良好价值观的雏形,为将来的小学教育进行过渡教育。

篇7: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反思

[摘要]在当前的幼儿园素质教育研究中,应该注意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在这种错误倾向的作用下,有些幼儿园为了提高经济的效益,纷纷办起了学前班,甚至 有的幼儿园在学前班使用了小学教材,以满足家长“让孩子早识字”的错误要求。在这种错误作法下,幼儿欢乐的天性被剥夺了,以至于有些专家不得不发出呼吁“把童年还给孩子!”。因此,必须克服“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在自由的空间里获得最佳的发展。[关键词]

幼小衔接

社会要求 生活制度 教育内容 日常生活

一、“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首先,“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其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中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中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二、以《规程》和《条例》为指南,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 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它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智力的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应《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南,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发展所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禁止的。

(二)遵循幼教规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干什么,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特点。

第一,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其教育要求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为主,幼儿所学习的只能是其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原则。在幼儿园中,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按照启蒙教育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获得智力启蒙的同时,掌握其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在国家规定的幼教法规中没有“课程”的概念,这是由幼儿教育的规律所规定的,因此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自由,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应注意将一日活动的各环节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的交替。还要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自由活动的结合,注意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体现出一日活动的质量。

第三,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有人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其实强调的就是幼儿的玩乐天性和幼儿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在幼儿的游戏活动安排上应该要保证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要尽力为幼儿开辟游戏场所,扩大游戏空间;要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游戏主题,广泛开展游戏区角活动。要注意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无论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注意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品德。

(三)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要有关,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经常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让他们通过不定期的教育讲座、家长学校、幼儿园与家长的各种联系渠道,学习正确的教育理论,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方法,当他们充分了解幼儿园的教育作法和教育观点是正确的时候,就不会再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教育了。如,我市某大型幼儿园在97年受社会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影响,曾经一度使学额下降到五十余人,迫使该园也不得不考虑要多成立几个学前班。这时,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这所幼儿园广泛地开展了家长教育活动,并在社会上全方位地宣传幼儿教育理论,结果仅仅过了三个月,这所幼儿园的学额一下子又达到了三百余人,出现了入园难的可喜情况。可见让家长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方面。

三、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要求的提高

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灵活、自由,趣味性大,没有严格的约束力、规范性。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以上课为主要活动形式,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幼儿园的启蒙教育,着重全面发展,并培养学习兴趣,传授周围环境中的粗浅知识,进行智力训练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习常常渗透在各种学前儿童感兴趣的生动、形象的活动之中,学前儿童不会感到苦恼、厌倦、紧张。学习的收获没有严格的评分标准,无需考核,没有压力,儿童的学习责任感较淡。小学生的学习却是一种社会义务,必须系统地掌握关于自然或社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接受基本的学习能力训练,这是社会赋予的责任。儿童必须努力学习,不仅学习感兴趣的,还要学习自己不关心或不感兴趣的内容。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如充分考虑听讲,刻苦练习,积极思考,完成作业,参加考试,都是需要有意志的努力,有预定目的和强制性的工作。

(二)生活制度的变化

(三)师生关系的不同

幼儿教师作为母亲的象征,总是保教并重,全天参加学前儿童的游戏、散步、观察、娱乐、日常生活等各项活动,对学前儿童的冷暖、饮食、睡眠、入厕、清洁卫生等各个方面都照顾备至,个别接触与谈话的机会较多,慈母般的关怀热爱儿童,这往往形成亲密融洽的心理气氛。

(四)生活环境的变更

(五)教育内容的加深

(六)教学方法的改变

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一)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原则

(二)整体性而非单项的原则

(三)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的原则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另一误区就是小学化倾向严重。有些教师认为,要与小学搞好衔接工作就要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学前儿童,让幼儿园像小学。这种倾向主要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提前让学前儿童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提前学习小学的数学知识等,使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不是学前儿童熟悉的、与之关系密切的周围生活中具体的人或事,而是大量抽象的文字或符号。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学前儿童不能或不甚理解,因此学习中只能较多地使用机构记忆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这不但不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学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未进学校就已经害怕学习,讨厌学习。这不仅影响学前儿童上小学,甚至可能给今后的发展埋下危机。二是用小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学前儿童。如用小学式的上课取代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教师长时间用言语讲授的方式进行知识灌输,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学习效果;在管理方式上也完全小学化,如要求学前儿童上课手背后面,长时间不许动,更不许随便上厕所、喝水;还有的教师给学前儿童布置许多家庭作业,作业做不好还要受批评、惩罚等等。这些作法,严重违背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儿童怕学、厌学、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

因此,幼儿衔接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前儿童的入学适应性上。教师要针对过渡期儿童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着重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学前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过渡,而不是把小学的一套简单地下放到幼儿园。

(四)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的原则

总之,要克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使广大家长能够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

[1]顾泠沅《教学任务与案例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1(3)

[2]庞丽娟,胡娟,洪秀敏《论学前教育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03(1)

篇8: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与对策

就笔者所在县区而言,2013年月,新建6所幼儿园,县教育局组织全县转岗培训的教师和有幼师文凭的教师进行招聘考试,近80名教师入围,顺利过渡的幼儿园执教,我有幸也从小学转到了幼儿园,和我一起入园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事小学教育多年的教师,选拔的园长都没有参加转岗培训,亦非幼教专业毕业,面对新的教育对象,大家都努力学习幼儿教育的新法子,但通过同事间的交流探讨和走访调查,发现幼儿课堂教学小学化的倾向在各级各类幼儿园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公立幼儿园情况还好些,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情况较为严重。为此,针对目前农村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小学化倾向及原因展开调研,力图找出农村幼儿园课堂教学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让农村的幼儿教育教学更趋于正规化、完善化。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1.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目前,我国教育成绩的衡量还是以考试成绩为重的,考试成绩作为升学的主要标准,莘莘学子从幼儿园开始,历时漫长的15年迎接高考,以此来决定自己的前途。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诸多阻碍,各种新的教育理念难以落实。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的认知提出来明确的要求。但是,指南的颁布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目前社会上不少幼儿园不顾幼儿思维的发展水平和《指南》的指导意见,为迎合家长的愿望,教学内容难度任意加码,有的甚至要求幼儿掌握近几百个汉字、百首古诗词,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等。

这种教育现实也同样影响了我国的幼儿教育。在一些错误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普遍追求“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强调孩子的知识学习而不顾孩子的身心需求,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不惜拔苗助长,渴望孩子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

2.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一方面,随着人们对逐渐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公办幼儿园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广大幼儿受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农村幼儿,所以民办幼儿园数量迅速增加,甚至有些幼儿园缺乏资质,办学手续不全,也招生开办,这造成幼儿园办园体制的市场导向,为了获利,很多无业人员也拉关系,找路子开办幼儿园,利益所趋一味迎合家长的需求,不顾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开设一些小学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另一方面,幼儿教师缺少,老龄化现象严重,幼儿教师学历水平和教学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也进入了幼儿教师队伍,他们难以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将小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带到幼儿园,致使幼儿园教学出现小学化倾向。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1.加强教育监管,更新办园理念。政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幼儿教育监督检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幼儿园的资质进行检查,严令停办不具办园资质的私立幼儿园,杜绝私立幼儿园开办“领导化”、“人情化”、“后门化”。对于符合办园资质的幼儿园,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以引导,为他们开展各类相关的培训和讲座,以便民办幼儿园的园长长和老师能够遵守幼儿教育规章制度,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出台关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文件,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和班额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对违反规定的任何形式的考试予以处罚,保证幼儿在园游戏与活动的时间,坚决禁止幼儿园强迫幼儿参加兴趣班。

2.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师技能。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幼儿教育的质量,也决定了幼儿发展的方向。要杜绝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发生,就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强化教师专业标准,政府应加大投入,招聘、招录新毕业的幼儿教师,为幼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彻底改变人员“拼凑”、素质低下的问题。同时,对现任教师应加强培训、鼓励教师加强学习,提高教学技能,转变思想。通过培训,不仅能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还能更新教学和管理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

摘要: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多年来的教育现象,它随着民办教育的蓬勃兴起,“应试教育”消极影响的强化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广泛性。而幼儿教育“小学化”采取拔苗助长的做法,违反幼儿教育规律,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剥夺幼儿幸福童年,又具有严重的危害性。由于广泛性和严重性,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为了一种急功近利的错误教育倾向,对这一倾向我们必须予以纠正,然而更重要的是要防止。

篇9:试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学;学前教育;小学化教学

幼儿教学活动过于重视文化知识的摄入,提前进入小学教学内容,不仅不能促进孩子的发展,甚至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然而,我国当前的幼儿教学普遍存在小学化的倾向,这一问题必须引起幼儿教师和幼儿教学机构足够的注意,并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的办法。

一、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做好“引路人”角色

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教学,这一时期的教学组成要素其实比较单一,主要是依靠幼儿教师的指导。

要想促使幼儿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正向积极发展,首先就需要对教师的队伍进行培养和改革。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幼儿教师的师资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部分幼儿教师因为过于重视实践的教学技能,而根本没有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理论规律,教学过程中“儿童本位”意识的严重缺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加上许多成年人的想法。正因如此,才使幼儿教育小学化日益严重,儿童发展受到阻碍,得不到质的提高。各级幼儿园要想逐步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就要对幼儿教师队伍进行整改,尽可能地对幼儿教师传授一些孩子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让教师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安排,让教学过程和游戏过程相辅相成,真正做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而不是将小学教学内容强行“搬”到儿童课堂上来。通过对师资力量的加强,让幼儿教师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生“领

路人”,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二、改变父母的教育教学理念,关注孩子发展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过于看重“学校”这个机构,而忽视了我们的目的是“教育”。俗语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在增长知识智力水平的同时,更能提高综合适应能力,就需要学校和家庭进行“双管齐下”的教育活动。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就决定了孩子们需要家长的关心和游戏玩具的陪伴,知识水平的掌握也要与游戏和交流进行结合,只有这样才会让幼儿更好地发展。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联合家长,改变家长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家长交流会等方式,指导家长进行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活动,共同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开展真正符合幼儿心理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比如说,幼儿教师在家长放学来接孩子的时候,就可以简单地对家长说一说孩子最近的表现,一直比较乖巧而忽然变得淘气的孩子,可能就是因为最近家长没有好好陪伴的原因;对于一些最近上课和游戏都没有精神的孩子,可能就是因为近期的睡眠质量较差或者是午睡时被其他事物吸引了注意力等原因。幼儿教师要善于传递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只有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对幼儿阶段的孩子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爱护,才能讓孩子变得聪明而

乖巧。”

三、教育部门加强管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已经不是新生的问题了,这个问题着实相当严重,解决起来也比较耗时费力。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一所幼儿园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这需要教育部门进行宏观干预,遏制部分幼儿教学机构一味地追求小学的“升学率”而罔顾儿童身心发展的行为。只有真正做到“奖惩得当”,才能对这样的不良倾向进行彻底改变。各级教育部门要在最初选择教师的阶段就进行必要的筛选,加强幼儿教师对幼儿身心发展知识理论的教育,并鼓励教师能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教学进行联合。而针对在职的幼儿教师队伍,要进行实时的理论检验和实践技能评测,完善幼儿教学过程。在幼儿教育阶段,还是讲授一些舞蹈、美术以及简简单单的知识,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学生的游戏娱乐上,让孩子开心地玩。通过学生的自身感悟和接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幼儿一般指的就是3到6周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孩子认知有限,注意力也难以集中。过早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展,提前进行小学内容的教学,不仅违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更不利于培养孩子未来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幼儿教师必须意识到小学化倾向的严重性,要深入贯彻教学改革策略,善于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用心教学,用爱育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教学活动焕发活力,让幼儿在学习之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张文娟.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和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4(7).

[2]张叶林.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探讨[J].考试周刊,2013(61).

篇10: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反思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幼儿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儿时期的教育可以影响到幼儿的一生。对其将来的学习、生活、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笔者根据实际观察发现,目前幼儿教育中“小学化”的教育倾向比较严重,这阻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笔者简要分析了幼儿教育的现状,提出了解决小学化倾向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有效策略

当前社会环境下,家长对幼儿教育越来越关注,许多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学写字、学拼音和数学简单计算。正常来说,这些教学内容都是孩子们小学才会接触到的,在幼儿园开设这些课程,不仅不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也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方式应该是:教师明确幼儿的心理不成熟状态,在教学中使用活泼、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选择适合幼儿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健康成长。

一、当前幼儿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理念扭曲僵化

当前社会的整体风气不正,社会、幼儿园、家长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自身教育理念都发生了扭曲。首先,幼儿园为了增加收入、扩大招生规模,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数量和难度当作办园的商业宣传特色和亮点,完全忽视了教育幼儿的规律和幼儿的成长规律[1]。同时,幼儿的家长往往有急于求成、望子成龙的心态,认为孩子不可以输在起跑线上,过分关注对孩子应试能力的培养,但是忽视了对孩子素养的提升,重视孩子外在的表现,忽视了其内心感受,在评价孩子是否进步或者优秀的时候,往往把背英语单词、背诗、写字、认字、掌握数学计算的能力当作评判标准。

(二)教育内容过重过高

许多家长在为了所谓的“打好基础、提前准备”,把孩子应该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强加给他们,把上学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压力前移。许多教育培训机构也迎合了家长的这种心理,开设了许多给幼儿教授小学内容的课程。这些培训机构每年都在增加难度,为了让教学内容高和多,把小学的教学内容用生硬的方式加入到当前的幼儿教育中,这些内容超越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且学习难度过高[2]。

(三)教学方式过于简单抽象

许多幼儿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课程安排方面,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和生理特征。我国偏远地区的幼儿教师,大部分都没有相关的专业经验,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更没有专业资质,这些教师本来就缺乏教育经验,同时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教学设施落后,所以只能应付最基础的教学工作。对于大城市的幼儿教师,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经验和合格的资质,但是由于许多幼儿园教学规模比较大,教师面对的学生多,所以难以开展各类幼儿教学工作,比如,生活式、游戏式的教学,所以教学内容产生了小学化倾向。

(四)教学管理方式小学化

想要幼儿能够健康成长,幼儿园需要有合理、正确的游戏、学习、活动和生活安排,一般来说,幼儿园大班每天需要上两到三节课,同时要把每节课的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幼儿还需要充分的课间休息时间,这两方面和小学的制度都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幼儿园都采用了小学的教学、生活管理制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来安排幼儿的游戏、学习、生活时间,这样一来幼儿园就成了小学。除此之外,一些幼儿园还开设了特长班、兴趣班,这剥夺了幼儿更多的运动、游戏的时间,如此小学化的管理模式,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3]。

二、幼儿教育产生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一)竞争意识扭曲

许多幼儿园为了在行业竞争中生存,表现自己的教学实力,逐渐提升了幼儿教学的难度。同时,许多家长也考虑到孩子的升学压力,缺乏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在教育方式上和幼儿园选择上揠苗助长、急于求成,这是竞争意识发生错位的表现,并且这些意识都大大的影响了幼儿教育的长远发展。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由于地区经济的差异、城市和乡镇的差距、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居民子女的差距等,幼儿教育存在着待遇、分布、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我国偏远地区的农村儿童较多,这些地区的幼儿园基本都缺乏幼儿园教师资源,同时其教育水平和教育设施都不符合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我国的大多数幼儿园都没有一个完善的、合理的、科学的幼儿教育评价体系,学校和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评估方式极为单一,他们只是关注孩子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和难度,并且把字词字义、拼音、算数、英语单词、笔画笔顺等当作幼儿教育的主要评价标准。如果不能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改革幼儿教育就会治标不治本。

(四)幼儿教师队伍水平不高

许多幼儿教师缺乏对幼儿教育理论的正确理解,并且在教育中没有遵循科学的教育理论,其教学内容缺乏幼儿教育本该有的生活性和娱乐性,缺乏对幼儿的实践锻炼,有部分教师甚至只是通过了简单的培训和学习就上岗工作,这些教师只知道用小学教育的方法来教育幼儿,并且进行教育工作的方式简单粗暴[4]。

三、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建议

(一)教学过程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幼小”教育流畅衔接

幼儿教育需要结合幼儿的特点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进而发挥幼儿教育对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教育的重点在教学内容的启蒙性和丰富性上,同时教育还应该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处理“幼小”衔接的问题上,需要明确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完成进入小学前的考试,而是为了让幼儿学到必要的生活技能并且为其人格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幼儿园需要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和教学活动,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意识。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许多幼儿教师都不具备合格的业务能力,他们的专业多半是小学教育,而且有部分还是通过关系进入到幼儿园中的,就连基本的教学资质都不具备,所以当前幼儿园教育的教师队伍难以满足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着重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进而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使其掌握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并且消除小学化的错误倾向,并让教师明确幼儿教育的目的。对于大多数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错误理解,幼儿园需要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和孩子的家长展开交流,让家长消除揠苗助长的错误教育方式,使其具备科学正确的育儿理念,让幼儿能够获得更好的家庭教育,进而发挥“家园”共育的教育作用[5]。

(三)确保幼儿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我国各级部门需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各方面投入,平衡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关系,促进幼儿教育市场的健康发展,规范幼儿教育市场的竞争,规范准入管理制度,让民办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能够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同时加强对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国家需要加大对偏远、落后、贫困地区幼儿园的师资、资金、政策支持,并且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要着力改善幼儿教育机构的基础设施,提升其师资队伍素质,为幼儿教育提供基本的办学条件。

四、结论

篇11:不可忽视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学前教育是孩子入小学前的准备,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它为义务教育的执行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是,纵观近年来各城市与地区间的学前教育,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存在着的问题,特别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式日趋严重。

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玩了。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着干干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使衣服弄脏的游戏。同时,中国很多的年轻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拼音、数学、英语、钢琴等。正是父母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育儿方式,促使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形成。而且这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并蔓延着,且有越演越烈之势。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表现

1.教学内容上基本和小学一样,只注重智力教育,以“教学”代替“保教”,以“知识的积累,行为的规矩”代替幼儿身心的协调发展。这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

2.课程设置上基本和小学一年级一样,有些甚至就是在用一年级的课程内容。3.教学方法上基本和小学一年级一样,采用班级集体授课的模式把孩子们圈在课堂里强调纪律,由教师讲学生们听,学生很少有游戏和户外活动。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扼杀幼儿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

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新奇感,都想动,都想玩。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在游戏玩耍中得到知识,在游戏玩耍中进入人生。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这将会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2.与社会要求相脱节,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 学前教育虽与培育人才相距较远,但却是人才培育链条中最基础的一环,在幼儿未来成长中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当今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向日益突出,竞争激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要求21世纪的建设人才必须富有开拓性和创造精神。而在学前教育小学化这种教育模式下“培育”出来的幼儿,或是幼年老成式的“小老头”,或是俯首贴耳的“小绵羊”,或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没有朝气,没有活力,没有开拓性和创造精神,难以承担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因此可以说,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与社会的用人需求是格格不入的。

3.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要求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知识,学习本应由小学生掌握的知识,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结果将会适得其反。一位小学老师谈到:“有些一年级学生入学拿笔姿势就不正确”,学生习惯养成了,老师很难纠正,所以学前教的不正确还不如不教。现在很多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上课爱捣乱,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开小差”,很大原因是由于一些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学过这些知识了,他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没必要浪费时间再学了。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1.家长方面

家长们往往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希望。于是,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多一项技能多一条路,便把他们送到了各式各样的学习班、特长班,以

期待孩子们早日“成才”。

现在,很多家长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认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这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基本的办学原理。因为家长们的信任是幼儿园的生存之本,于是,为了迎合家长们,各种识字、算术、英语课程应运而生。同时,孩子常常是家长们交流的主题。这,直接导致了家长们的攀比之风。为了证明自家的孩子更聪明,更优秀,便逼着孩子们进行超负荷的学习。

2.教师方面

一些教师心理学知识基础欠缺,也是“小学化”的根源。教师业务素质偏低也是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因素。许多幼教并没有经过深入系统的培训,不知道皮亚杰,没听过维果斯基。所以他们大都不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不懂得幼儿教育培养规律;不懂得怎样利用最近发展区;不能有效的开发幼儿的潜力。于是,他们只能教教算术、识字等立见成效的课程。同时,家长们也能看到外显的成果,教师们的这一行为也由此得到强化,并相信他们的行为是正确合理的。

3.幼儿园方面

随着对孩子的重视,幼儿园迅速普及,即个体园越来越多。虽然这增加了幼儿园数量,缓解了幼儿入园的紧张情况,但质量难以保障。个体园往往以盈利为目标,不重视孩子的发展问题。同时,个体园的设施、器械也相对落后一些,他们不愿花这种“冤枉钱”。正是这些幼儿园,往往收费较低,他们很多不能开展正规的教育教学活动,却给儿童进行小学教育,从4、5岁的孩子就开始上起数学、拼音课。这吸引了一部分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样的幼儿园,使办园条件较好的幼儿园生源不足,造成了幼儿园人力、物力、财力的闲置、浪费。为了扭转这种竞争中的不利局面,一些有规模的、办园条件较好的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也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要,在正常教育活动之外,增加了知识性的教育内容,将幼儿教育拖向“小学化”的泥潭。

4.社会方面

社会对于儿童、教育的心理观念不够科学。广泛的社会观念对儿童有一定偏颇:如传统的儿童观,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我让他学是为他好,幼儿受到了轻视。像社会上的教育观,人才也往往认为文化知识才算教育。这些观念,必定会给幼儿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当然,除了思想观念等心理因素外,国家应试政策、教师培养和检验体制等大环境也导致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大趋势。

四、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针对分析出的上述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予以扭转。第一,必须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正确引导,加强监管。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大胆揭露幼教“小学化”弊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教师、教材、教具等各方面监管,对一些错误宣传及时制止,使幼儿园之间生存竞争的条件不再是以看谁教得知识多,而是以谁的幼儿园办得好、办得正规、更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为竞争的条件。

第二、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研培。定期开展学前教育的理论学习和业务交流探讨,及时更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大力开展园本培训、举办各种基本功比赛,提高幼师的专业技能。业务部门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经验和做法,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和业务指导,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逐步使师资配备走上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第三、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通过培训、讲座、学习等形式,使家长和幼儿教师真正了解幼小衔接的内涵和意义,即不是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而是幼儿园从大班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一些幼小衔接的教学内容,包括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培养

儿童正确的书写姿势,培养注意力等,从生理、心理上为儿童适应小学做好准备。

上一篇:秋天的美景三年级话题作文下一篇:校园环境保护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