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期待的作文

2024-04-08

于期待的作文(共9篇)

篇1:于期待的作文

有关于期待的唯美句子

1、早早的我就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等待着,终于,让我翘首以待的世界杯开始了,

2、不管生活怎样绝望,针尖大的事也能激起他模模糊糊的希望,从绝望中摆脱出来。

3、小时候,我期待着天天都能有糖果吃;稍大一些,我期待着每天都能与伙伴们一起玩耍;上学后,我期待着每次考试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现在,我期待着自己能像‘他们’一样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4、我们盼望相聚,又害怕相聚!相聚有多少甜蜜,离别就有多少苦楚。于是,在青山绿水的悠然和残阳如血的静寂中,我们渐渐学会了期待!

5、期待是一种寄托,就像我们灵魂的每一次远游,每一次都生出新的希望,而最终的归属,就在你蓦然回首的地方。

6、每个人对某个事物都会有期待,例如父母期待儿女健康成长,老师期待学生学业有成,朋友期待自己宽容大度。我也不例外,只不多我期待的是轮回。

7、沐浴在幸福的晨光中,眺望着未知的岁月,晨夕暮霭斑驳而至,山山水水叠映而来,告诉天,告诉地:梦星永远有你的天空,记忆里你已定居,无论饮尽多少岁月的沧桑,我都会期待,幸福地期待,期待着幸福。

8、期待是每一个人心空的星星。一个人,不分时代,不分年龄,不分贫富,都曾有过梦,有过期待。也许,我们曾在期待里受过伤,被期待抛弃过,或者在期待的`方向迷了路。但对于每个人,无论什么条件什么环境都应有期待,其实,它并不意味只是一种压力,有可能是鞭策我们的动力;它并不意味只是一种妄想,也是需要付出行动的

9、期待是生命的动力,有别人的期待也有自己的定位。别人的期待对自己有一种无法抵抗的推力,成为自己背后的“幕后黑手”;自己的定位是自身充实的体现,展现自己在理想面前的自信“英姿”。

10、期待是什么?有人说,期待是希望;有人说,期待是美好事物的源泉;有人说,期待是人成功的引导思想等等,

每个人都有对同一事物同一个词抱于不同态度,各抒不同观点,这就是现实。期待是什么没有一个唯一定义,随着人们的想法而改变。

11、期待是一种补偿,像一双手轻轻的缝合了遗憾,期待是一种奋斗,它不会眷顾坐享其成的人,期待是一种欣慰,像一阵春风吹开了眉心的忧愁,期待是一种幸福,它将引领你走出痛苦……

12、期待是一种过程,是一种向往,怀着殷殷期待的心情,聆听着此情可待的歌声,即使到达不了你梦中的彼岸也并不重要,因为你那满溢着快乐和忧伤的过往已经抒写了你充实的人生。

13、尽管我并不认为期待都是好的,就像付出与结果不一定成正比一样,所期望的与所得到的总是有差距的。也许,开始我们抱着热情选择自己所爱的,期待最美好的结局,就算一路上遇到困难,遭遇打击,一路上孤独无助,不知所措,为了那份期待,我们还是痴心不改,无怨无悔。

14、风没有因为旁人的质问而停止它的音乐,落叶没有因为遭到责备而改变它的舞姿。我们,又何必因为旁人的不解而终止自己的梦想 不如抛开一切,心存一种期待,勇敢地走上自己的前程。

15、他的到来,给我带来了希望,使我看到了曙光,我濒于枯竭的那些希望,像浸了水的黄豆一样开始膨胀冒芽了。

16、就是这一丁点遥远的光亮,在她的心上却像太阳一样,照亮了她的世界,温暖了她的全身,她是在凭着这股热力和光明来生活呀!

17、期待其实就是每个人对事物或人的一种思想愿望,并不确实存在。不过却是一种成功美好之中的至关重要的物质,期待就是那么简单而重要。

18、心中这个永恒的期待,融化成泪水,泪水汇成河流,我在河流里轻轻投下一只漂流瓶,期待着在某个年代,你会捡到。

19、我只能期待轮回,因为我将梦失落在这个冬天!静静地慢慢地溶入了大海,也许是人生本就这样无奈吧!我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比冬的寒意更让人失落!细细的回想着以往的种种事迹!好像失去的恰恰是心中最难舍弃的记忆!得到的是眼看岁月的痕迹挂满脸庞!我们却无可奈何!或许人生就是这样,我们在不经意告别昨天的时候!迎来的就会无情的青春流逝!我昂望星空,探索尘世间是否有轮回之说,是否存在地狱天堂,是否真有来世!能让我们去补偿今生留下的遗憾,我远眺大地,去感应每一个生命留下的气息,去寻找我的期望。

20、我想,向日葵是最幸福的。至少,它不为别人的幸福而幸福,每天追赶太阳就是它最大的幸福。它的幸福不是短暂的,而是长久的,因为每天太阳都会升起又落下。当太阳落山的时候,向日葵就会期待明天的太阳,虽然太阳每天都是一样的,但它还是执着地期待着太阳期待着幸福……

篇2:于期待的作文

积雪初化,屋顶上、树梢间还残留余雪。整个寒假,正因为有了雪的点缀、陪伴,生活中才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以前的所有点滴似乎也被雪淡化、甚至消失!而今,失意的我们已经充满蓬勃生机,清冷的校园也因我们的到来而沸腾,一切都重新注满了活力!同学们的喧闹奔跑,欢声笑语、朗朗书声,久久回荡!

岁月如流,光阴似箭。转眼我们已步入了初二的第二学期,再也不是从前的糟懂小孩。这一学期,是初中生涯的关键时期,既要面对即将来临的会考,还要做好迎接进入初三的准备。每一位同学都暗暗下定决心,紧咬牙关,争取在这一学期奋起直追,取得优异成绩。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校园,也照耀着我们每一位同学。阳光下,我们信心十足;阳光下,我们活力迸发!现在,我们将鼓起风帆,驶向梦想,驶向未来。歌声承载希望,书声展望未来!新的学期,新的气象!

让我们期待明天,明天即将是温暖的春天!

让我们期待明天,明天即将有更美的太阳!

让我们期待明天,明天即将是更绚烂的美好人生!

篇3:让考场作文值得期待

【原题重现】声音, 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声音, 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 声音, 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在我们记忆深处, 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泛黄、模糊, 然而, 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 会时常穿越时空, 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 潮湿我们的眼眸, 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 以“有一种声音, 在记忆深处”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一.阅卷观察录

(一) 审题失误多

文题的首要关键词, 无疑是“一种声音”, 但约有两三成考生在这个最重要的审题点上折戟沉沙: 有考生没有写出声音, 通篇少有与声音搭边的写作内容;有的考生虽写出了声音, 但内容非常牵强;还有的考生从导语中杂糅了多种声音来写, 内容杂乱拼凑。

其次, 审题偏差主要在“记忆深处”上。这个“深”, 既指向于时间的深处, 也指向于印象的深刻。有的考生抓住考试当天的某一种感人声音来写, 可以理解为“印象的深刻”, 但偏离了“时间的深处”这个隐蔽条件;还有的考生所选的声音事件属于过去, 体现了“时间的深处”, 但为影响一般的俗常琐事, 又未能体现出“印象的深刻”之要义。

此外, 作文要求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这一强调点, 也让部分偏离自我、惯于虚构的考生吃了亏:有考生通篇写了别人的事件, 甚至剑走偏锋地构思成寓言、小说、童话等文体, 造成偏题之憾。

(二) 取材浅俗化

在自然与生活的万千声音中, 考生笔下涌现了不少相对出新的素材:自行车铃的叮当声、搓板洗衣的呲呲声、儿时插秧的欢笑声、街头艺人的抚琴声、旧时卖棒冰的吆喝声……这些满含生活滋味的声 音, 若挖掘出独特立意, 结构、语言亦有水准, 往往赢得阅卷者的青睐:比如有一位考生通过写撕日历的声音, 来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永恒亲情的感念, 一下子就从俗常之音中先声夺人了。

然而, 这些并非考生取材的主流风貌。客观的说, 阅卷中让人眼前一亮的具有阅读期待的素材还是偏少。多数考生的作文素材比较雷同、浅俗:最多见的莫过于写考试前后家人的鼓励、安慰, 小时候老人的关爱、宠溺, 比赛成功后收获掌声、祝福等等。取材的大量雷同, 说明我们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作文取材的要求过低, 只满足于应付考试需要, 用常规稳妥的素材写出中规中矩的应试文章;缺乏对学生深入观察生活、深刻体验生活的引导。这种功利而中庸的教学观, 直接导致了学生取材的思维懒惰。莫言在诺贝尔奖领奖演说中称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这对我们中学作文教学是个很好的启发:语文老师要注意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会讲自己故事的人———一个能真诚、生动而睿智地讲故事的人。

(三) 结构意识弱

详略不恰当。许多考生写作, 习惯于东拉西扯先凑字数, 等事件真正到达高潮需要大量精细描写时, 由于篇幅受限或耐心不足, 往往草草收兵。比如一位学生本欲借外婆的摇扇声音来表现亲情温暖, 可却先花了大量笔墨写小时候在外婆家如何贪玩, 与邻里伙伴耍得如何开心, 等文章过了大半, 才在结尾点上几行外婆摇扇伴我入睡的叙述, 造成头重脚轻。再如有考生写老人生前爱的叮咛, 可对关涉文题的叮咛故事只寥寥几句, 反而在老人的丧礼场面与自己的悲伤之情上浓墨重彩, 以致喧宾夺主。我们指导学生安排文章详略, 要让他们学会根据内容主次来作相应处理。好比电影的叙事:该跳跃时跳跃, 该特写时特写。

过渡、照应差。考场作文作为一种供阅卷者快速阅读的特殊文本, 更要讲究过渡巧妙与照应自然。因为这些显示文脉的结构性语言, 能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把握文章结构, 厘清文章内容。阅卷发现, 许多考生都缺乏清醒的结构意识:有的不注意写好段落之间的过渡句, 使事件过程呈现出叙述呆板、生拼硬凑的痕迹;有的喜好在首尾铺陈华丽排比, 而这些“佳句”其实与主体内容并无多大关联;有的虽注意了首尾的呼应以及与主体的照应, 可又缺乏灵动的文采, 显得僵化呆滞。所以, 我们应训练学生写好“结构句”, 以增强文章的结构明晰感与叙述流畅性。

(四) 语言精品少

阅卷发现, 考生作文的语言水平不容乐观, 其缺陷主要表现在“四个缺少”上:缺少波澜、缺少细节、缺少真情、缺少思想。而这“四个缺少”几乎巧合地指向于学生作文最常用的四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考生作文中叙述事件多半平铺直叙, 鲜能一波三折;不能对多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 更甭谈运用细节来刻画人物了;文章结尾部分, 不能恰当地运用抒情、议论来深化感情、升华主旨。

造成当下考场作文语言平庸的原因很多, 首要原因就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缺位。对于多数人而言, 语言的灵性之根, 非来自天然, 而是来自于对语言表达的模仿。现在的学生, 阅读数量比较有限, 阅读品质让人担忧:懒于有深度的经典阅读, 偏好浅俗的流行文化, 所以获取的优秀语言范式十分有限。此外, 当下阅读教学过于功利化、机械化, 也导致学生可从课堂获得的写作滋养太少。偏重解题需要的阅读生态, 使我们缺少了阅读的审美快感, 而让注意力牵绊在了各种解题模型与套路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在审美的阅读中蓄养诗意, 在思考的习惯中淬炼思想, 在反复的揣摩背诵中巩固表达技能。

(五) 伪作难扼杀

本次阅卷中, 依然发现了一些考场伪作。比如一些考生借写“老头子”“老头子”的呼唤声来表现“你在, 我就心安”这个亲情主题, 这些细节和写法都高度吻合的佳构, 是一篇2008年江苏高考佳作《好奇心》的高度套写之作 (http: //edu.people.com.cn/GB/116076/12377 1/7443961.html) 。对于这样一篇当年在发行量很大的《现代快报》上 登出的高考优秀作文都有人以身涉险, 其他媒体上发布的佳作被套写、默写的可能就更大了。

仅仅靠老师有限的阅读记忆与阅卷过程中的雷同发现, 要将考场伪作一网打尽, 几乎是神话!考场作文打假, 需要阅卷点提供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等多家覆盖面广、信息量全的网络查询平台, 以及其他能辅助判断学生作文是否抄袭、套作的有效方式, 从而让考场“李鬼”无处遁形, 还考场作文一片纯净天地。试想:当我们把一篇考场背诵文打成了高分, 当我们对考场伪作失去了判断力, 当背诵范文居然成了一些老师铤而走险的秘密武器, 必将会严重误导作文教学的方向, 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巨大悲哀。

二.阅卷启示录

中考作文阅卷, 给一线语文教师诸多教学启发:加强学生审题训练, 教会学生精选素材, 引导学生开掘主题, 增强学生结构意识, 提升学生语言技能等等。这些在前文中已略阐述, 且长期以来宏论众多, 兹不赘述。倒是有几点小启示值得补充, 对改善作文教学生态、提升考场作文质量或能有所助益。

(一) 重视写作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写作兴趣, 应该是作文教学中无数亟待解决的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应当承认:写作教学的正确程序应该是从“愿意写”到“写什么”再到“怎么写”。然而反观现在的作文教学, 连第一步“愿意写”还没有基本解决, 却在奢谈“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岂不类于建造空中楼阁?故笔者建议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要有所分工:初一重点解决“愿意写”的问题, 初二重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初三重点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三年各有侧重, 循序渐进。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很多, 除了评语激励、口头表扬、公开展示以外, 发表要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趣方法了。发表能使一个学生进入到一种写作的亢奋之中, 由此激起的欲罢不能的写作能量和无师自通的学习潜能是不可低估的。笔者班上有个学生, 初二时一篇作文在杂志公开发表后, 发表的愿望一下子被充分调动起来。此后一年多时间内, 陆续在《语文报》《扬子晚报》 《美文》等数十种省级报刊发文六十多篇, 累计十几万字。

(二) 重视素材积累与活用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好的写作素材, 一切的写作技能都沦为“屠龙之技”。因此, 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利用摘抄本、周记本、日思录等途径, 积累各类素材。那些在生活中打动我们心灵的细微的事、细腻的情与细碎的理, 我们应该及时用文字定格下来, 经过梳理进入记忆, 以备不时之需。同时, 我们也要特别重视间接素材的累积:及时将书本、影视、网络等媒体上看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浓缩后, 分门别类地备份于材料本中, 便于以后选用。

比如, 在本校, 写周记是校文学社和多数班级的常规作业, 不少社员发表的习作常来源于他们的周记积累。当然, 写周记有时的确会碰到生活素材的枯竭期, 这时不妨在间接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写写读后感或观后感。比如笔者多次向学生们推荐过《三傻大闹宝莱 坞》《入殓师》《肖申克的救赎》《追风筝的人》 等优秀电影, 学生看后写出不少佳作, 成为作文储备素材。

(三) 重视思维力的培养

目前的写作教学, 更多的是在外显的语言形态上下功夫, 而在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关注上, 不能不说是比较欠缺的。讲究语言修辞, 讲究文章模式, 讲究写作方法却轻视思维价值的浅薄的作文评价方式, 正导致所谓的考场优秀作文:有文采的很多, 有思想的太少;有技巧的很多, 有体温的太少;有套路的很多, 有性情的太少……

技法性的过度训练, 思维力的日益缺失, 必将摧毁孩子们的批判力与创造力———学生写作, 或无话可说, 或套话连篇, 或平庸浅薄, 或言之无物。这样的语文教育, 只能培养出两脚书橱、识字奴才。教育的目的不是制造机器, 而是培养活生生的人。所以, 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反思生活、提炼思想的思维力, 是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培育学生自由独立的思想与怀疑批判的精神, 作文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 重视课本对写作的示范作用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教学认知, 即教材上的课文主要用于进行阅读训练, 作文训练则主要利用每单元后的写作专题或课后自己补充的练习来完成。其实, 这种将阅读与写作隔离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语文书本上的课文多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的写作范例。与 其毫无章法地随意选题训练, 还不如适时结合课文, 定向训练富有迁移价值的写作技能。比如学完朱自清的《背影》, 完全可以第一时间来篇同题作文, 明确训练重点:线索叙事的能力和朴实有情的语言。

我们不要太偏执于苦口婆心式的写作专项训练, 那些压缩饼干式的作文教学课往往会让学生消化不良。作文的功夫贵在涵养, 作文技术的指导应大量渗透在阅读教学中进行, 即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 总能伴随着对语言表达的自觉追寻。当我们能够以“阅读学”与“写作学”的双重视角来解读和使用教材时, 从阅读走向写作的桥梁也就自然形成了。

(五) 重视面批的即时、高效

面批作文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作文批阅方式, 它有两个最突出的优点:一是即时性。面批属于趁热打铁, 学生文思犹新又满怀期待, 很多问题老师一点即通。二是互动性。师生的互动交流, 使教师易于探究并还原出学生真实的写作状态, 从而指导起来更加有的放矢, 务实高效。

面批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习作案例中学会评价、反思, 学会探究、质疑, 学会欣赏、迁移, 而不是习惯于接受现成结论。教师要变传统的布道者角色为助产士角色, 套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便是, 写作的很多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 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因此面批作文时, 教师要少下结论而多用提问, 以促进学生反思、提高。比如少下“条理不清”的笼统结论, 代之以追问“你文章选取了哪些素材?是否具有内在的顺序?这个顺序是否合理?素材之间可有衔接?如何理顺素材间的逻辑关系?”面批虽然缓慢, 但磨刀不误砍柴工, 老师满怀热情地给学生助产出来的写作经验, 学生印象非常深刻, 能更有效地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

篇4:作文批改要切合学生的期待情感

作文批改中如何才能切合学生的期待情感呢?本人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改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第一,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学生作文只要不是抄袭,不论优劣总是费时费力得来的,是心血的结晶。教师理应要懂得尊重学生的劳动,要善于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学会欣赏他们的个性;教师要通过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认同,从而获得写好作文的信心。如果教师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只顾作的“文”,而忘却了作文的人,一动起笔来就像改自己的文章,修改太多,持过多的否定态度,就会使学生逐渐丧失自信,抑制学生的创造潜力,甚至对老师的修改产生误解和反感。

学会尊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变换角度和位置,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把握他们的知、情、意、行,顺着学生作文的主体思路去思考,可改可不改的地方不改,确实需要改,改文或者修改的建议,也要符合学生的生活与心理,符合学生的语言习惯,切不可随心所欲,改得面目全非,陷入刻板、主观的误区,扼杀学生的鲜明个性。

第二,突出鼓励的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期待心理,其中最强烈的就是渴望得到理解、表扬或鼓励。就作文教学而言,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经过努力写出的作文能得到积极的评价——哪怕是一点点。

中学生作文普遍的不足是内容平板,缺少深度或新意。这主要是由中学生这个群体自身的经历和经验等所决定的,如果教师缺乏这种认识,苛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准确、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时代的脉搏,是不现实的。

对学生的鼓励,不必都是长篇大论,只要找准期待点、动情点,有时只言片语就能满足学生“思赞若渴”的情感。鼓励应该放在动态中进行,让学生听到自己前进的脚步声,激发他们不断收获的喜悦感。鼓励还应该适度,不能太多,不能过滥,否则就会冲淡感染力。

第三,批评要讲究语言的技巧。

突出表扬鼓励,同时还要及时指出学生作文中的毛病,进行恰当的批评与改正,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满足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写好作文的期待要求。

指正写作中存在的毛病,要讲究点语言的技巧与色彩。一次写《邻居》作文,有位学生历数了他的邻居大嫂的种种自私、刻薄的表现后,在结尾写道:“我的这位邻居大嫂真是一位活脱脱的人渣,留着她这样的人在世界上,真是社会的不幸!我真愿意做一名现代侠客,宣判她死刑。”学生互批作文后,有同学竟然说这句话写得好,说“优美语句,有正义感!我也愿意做这样的侠客。”这就明显地反映了学生法制观念的淡薄和人格的缺陷,于是我在文旁批道:“这位大嫂自私、刻薄是令人生厌,可我们无权因此就‘宣判她死刑’,我们现在是法制社会,不需要这样的‘侠客’。且不要说她没犯法,即使犯了法,也应该由法律部门去追究她的责任,俗话说‘五根手指还不一样长’,我们怎能用过高的道德标准去苛求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我们应该学会宽容,用爱心去感动身边的人,你说是这个理吗?想通了就把这句话改写一下。”由于我既切中了弊端,又注意了批评的语言色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个学生与互批的学生交换意见后,很快就把结尾改了,变成了下面的一段话:“我真为这位大嫂的自私、刻薄的行为难过。我们大家都来帮一帮她吧!”批语给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学生批学生的作文,他们不是用老师的“俯视”的方式审视作文,而是在用自己独特的“平视”的眼光欣赏作文。文章中稍微出现一些“闪亮”的地方,总能激发出他们内心学习的愿望而大加赞扬;文章中一出现类似的经历与体验,总能迸发他们的欢歌与愁肠。因此,对学生互批作文如能指导得好,利用得好,更容易激励学生在作文中展示自我,增强写作者的自豪感与写好作文的信心。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以满腔的热情,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信息,在心理趋向的顺应中,不断满足学生正当、健康的情感需求,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爱写乐写,就能促进学生在作文活动中获得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篇5:期待的生日作文

往年的生日都是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庆祝生日,妈妈总是提前买好蛋糕,爸爸负责可口的饭菜,我们一起唱生日歌,吃蛋糕。还有几天今年的生日就要到了,可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太忙,这次不能给我过生日,我有点失落。好在姐姐站出来说要给我过一个特殊的生日,于是我们开始筹划着今年我的生日怎么过。

这几天听同学们说密室逃脱很好玩,去过的同学说里面有可怕饿僵尸,有只剩半个人头的残骸,有面目狰狞的僵尸会偷袭要不我们去密室逃脱玩吧?我向姐姐提议。姐姐听了之后,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于是这一项活动就安排密室逃脱之旅。

姐姐,要不我们叫上同学,一块去大统玩?好呀,我再去中星云影买几张电影票,去过密室逃脱之后我们可以看电影。我们商量着。我更是兴奋不已。姐姐问:你想看什么电影,是《小飞象》还是《老师好》还是我听到头都蒙了,我都想看,好多有趣的事情都想做,策划一个生日会,也不容易!累并快乐着。

我和姐姐经过再三商量,我决定这样过我的生日:先去勇闯密室逃脱,然后我们一起看一场电影,留下共同的美好回忆,接着再去吃一个浪漫的生日午餐,最后决定去大统逛逛,挑选喜欢的礼物。

篇6:期待开学的作文

作业早就写完了,整天玩玩电脑、打打游戏,或者与邻居家的伙伴玩,玩的快活极了。可是,几天下来,我就厌烦了。

好怀念上学的时候呀。天天一起来,就急急忙忙穿衣服,上学去。在学校里,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痛痛快快地玩儿,上课的时候听到亲切的打铃声,以及老师冲我们发火时那愤怒的表情。对现在的我看来,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篇7:期待的目光作文

清晨,你早早地起床,为家人准备早餐。天还未亮,隐约听到鸡犬的叫声和唧唧的虫鸣。我注视着院子里的那抹身影,轻健的脚步已经变得沉重,挺直的脊背已变得佝偻,动作也没有以前的敏捷。不由感叹,原来你每天都是如此辛苦,我却未曾注意到你眼中的疲惫。

连忙起床,将今天考试的东西准备好,放进书包。每次都由你来帮我准备的这些东西,这次我要自己来。你看见我出房门,急忙问道:

“今天怎么起来这么早?天还未亮哩!”

“睡不着,起来了。”低声说完,便看见你向屋内走去。我知道,你这是要拿我的书包,准备我的东西。

“准备好了,你不用管了。”说完的那一刹那,我分明从你的背影中看到了你的失落,些许的失落,尽管我不是完全明白。

吃过饭,你说要送我到考场,我不让。推辞几番之后,我不再坚持。你骑着自行车载着我。从家里到考场,距离并不近。途中,我看到豆大的汗珠从你的发梢滴下。我知道,你已经很累了,但你仿佛不知疲倦似的,一直快速地骑着,骑着。此刻,从心底我第一次有了一种特殊的感觉,酸酸的,可我什么都没有说。

随着刹车声“呲”的一响,诺大的考场呈现在我面前。我拎起书包便要往里冲。你喊住我,说:“去吧,我在外面等你,希望你能取得一个好分数。加油!”你朝我挥了挥手,脸上洋溢着笑容,满眼期待。我回了你一个笑脸,信心百倍地冲向考场。

炎炎夏日,室内与室外温度大相径庭。坐在窗边,我忍不住朝门口看去,搜寻着你的身影。考场外没有可以遮阳的地方,你就站在那里,充满期待地注视着考场。我仿佛看见,你的脸颊被晒得通红,你脸上的皱纹在阳光的照射下异常清晰。我想起了人们经常说的那一句“岁月真是不饶人”!

考试开始了。我将心思收回放在做题上,脑海里却依然回荡着那句“希望你能取得好分数”。顿时,不知哪来的自信,抓起笔杆与试卷开启一场激烈的战斗。铃声响起,考试结束。我飞奔出考场,直奔你站的位置。

“还行!”没等你问,我竟脱口而出了。你点点头,不停念叨着:好!好!

篇8:作文教学,期待寒冬后的春暖花开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个性;对话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64-03

作者简介:李红燕(1973.2-)。浙江杭州萧山人,本科,中教一级,曾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基层先进工作者,曾被评为校级“十佳优秀教师”,教科研成果: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或发表。

1 缘起:学生作文问题依然严重

不久前,笔者所在的年级进行了一次语文测试,其中的作文是以“爱”为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笔者作为作文阅卷老师,在批改完全年级几百份作文卷后,又一次生发出很多感慨:学生的整体作文状况的确不容乐观,作文教学前景依然令人担忧。

按照常理,“爱”这个话题对笔者所教的九年级学生来说是十分容易的。即使生活圈子很狭窄的学生,他的生活中肯定也少不了爱:父母亲人的爱、兄弟姐妹的爱、老师学生的爱;爱国家、爱学校、爱生活、爱自然……凡是可称得上“爱”的情感和“爱”的经历和事件,都属于可以撰写的行列。但数百位学生在内容方面翻旧出新或独树一帜的寥寥无几,十分罕见。绝大部分是千篇一律地记述父母爱自己的生活琐事,或朋友之间的友爱,但四平八稳,寡淡无味,能够创新写法和构思的同学更是凤毛麟角。

如此易写的话题,学生为什么写不好呢?是因为“三点一线”的生活局限,还是少阅报刊书籍、电视电影,而导致缺少生活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生涯,笔者做了一番冷静又客观的思索和分析,认为学生写不好文章不是因为是缺少生活。因为从出生到现在,学生总有属于他自己的生活和耳闻目睹的人生轨迹,有亲戚朋友,有匆匆过客;有风雨雷电,有花草虫鱼;有悲欢离合,有爱恨情仇……诸如此类,充盈着孩子们的信息仓库,这岂能说他们缺少生活?

既然如此,学生写不好作文的真正原因何在?回答只能是——我们的语文作文教学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呢?

2 分析:教与学的偏差造成作文“寒冬”

2.1 学生的写作热情被冰冻

2.1.1 生活热情黯淡:初中生应该对生活中的一切充满好奇和兴趣,敢于探索和尝试。但是,色彩缤纷的网络影视已经侵蚀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过重的学科负担剥夺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好多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心理早熟和眼光早熟,对生活熟视无睹,或者冷眼旁观,更有甚者敌视逆叛,这就导致原本丰富多彩的生活在他们头脑中印象越来越黯淡,心中掀起的情感涟漪越来越小,最后就消失殆尽了。在学生的周围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发现生活、关注生活的眼睛和挖掘生活、品味生活的热情。所以,在精彩纷呈的生活面前,学生的眼里只有空洞,于是文章也空洞乏味。

2.1.2 真我人格隐匿:功利化的教育制度严重影响着学生,以致学生作文时总是有意无意地迎合老师和考试的作文要求,在他们的作文中本该洋溢着的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更是少之甚少,更多的是充塞着伪圣化的事件,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惟独找不到“真我”,所表现的是虚假的自我,整篇文章虚假的感情四溢,在作文中处处抒发着一些莫须有的情感,试图以此打动读者。作文中到处充斥着说大话、空话、套话,仿佛把套话当成他们的专利,口号当成他们的特权,违心话连篇累牍,全然没有了自己那纯真的心灵,清纯的面庞。

2.1.3 独创意识空白:写作文没有创新意识,人云亦云。把作文的写作当成一种既定格式,一种套路,一种模范,不管是什么题目,都可套用。在我们的思维中,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固定的话语形式来描述,从而概念化、公理化,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的学生也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喜好特点去逾越思维习惯,打破思维常规,不能破旧立新,独创意识空白,独创举动简直为零。这就使我们的作文千人一腔,如写“爱”为话题作文,别人写母爱,我也是母爱;别人写平铺直叙的记叙文,我也如此。

2.1.4 批判胆量萎缩:随着年龄的增大和身体的逐渐成长,理应明辨是非,批判地接受各种思想,但是我们的学生唯师唯书,不是被文化知识拘囚为容器,就是被教师或书本所谓的权威们逼迫成应声器,还有的被所谓的时尚潮流引诱为附庸。他们不敢想自己所想,不敢做自己所愿,不敢怀疑和挑战,不敢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而蜕变成异类。没有批判的胆量,没有鲜明的个性,枯燥的学习生活冲走了生活的彩色成分,千篇一律的作文是他们的真实反映。

2.2 教师的教学思路被僵化

2.2.1 思想健康高于一切:在中考作文指挥棒的驱赶下,我们的老师在教学生写作文时,总是三令五申地说明,“文以明道”、“文以载道”的道德教育功能,什么思想不能消极,感情不能不健康,情绪不能悲观;挖掘要深,立意要高远,基调要向上等等,于是大量伪圣化的人物从学生听话的笔下造就。一般情况,在学生临场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教师都要求学生以不失分为原则,不要求新求异,万一碰上个“不识货”的阅卷教师呢?

2.2.2 课堂主导地位过度:语文作文教学也有“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只有真正贯彻落实,作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但时下很多语文教师一上此课往往匆匆一讲到底,然后叫学生开始写作,还美其名曰“不限制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的“听”“说”“读”“写”都没有体现出来。还有的老师走另一个极端——对学生限制过多,在内容、形式、主题等方面都有表现:内容上紧跟中考,形式上要求四平八稳,主题上要求“放之四海皆准”。

2.2.3 作文教学淡化:应该说,作文的重要性谁都知道。但对作文教学却淡化,甚至取消。因为对作文教学的作用许多教师脑子里一片模糊。有人认为作文不用教,有先天素质;有人认为作文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还有人认为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短三年的几节课难得有成效;偶有一些在黑暗中摸索的教师,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2.2.4 作文批改霸权:学生的辛苦创作,在许多“辛勤”的老师严格的眉批、旁批、总评下“千创百孔”, 面目全非;而我们学生并不领情,或看一眼分数就行,或不屑一顾。教师没有把自己从苦海中解脱,没有把批改权归还给我们的学生,于是有“霸权”但没有“霸业”,值得深思。

3 思考:情与趣的融合迎来作文“春天”

3.1 引进生活活水,在生活中孕育情感:引新鲜活水于语文作文教学之中是作文课堂由闭门造车变为生动活泼的有效途径。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让学生观察大自然是生活;让学生接触社会,与各种人打交道是生活,带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也是生活。总之,我们应当把作文训练的触角伸向学生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到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倾吐的欲望和情感。

我们要教育学生多面向社会,多关注生活,要以饱满的感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去建立感情,再将这感情融进写作中,这样也就不愁文章没有情感没有感染力了。

3.1.1 作文指导生活化:比如说写父母亲情的文章,做法如下:①找一张父母亲的老照片,询问父母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境下照的,让他们讲讲那个时候发生的与父母亲有关的故事;②询问父母亲的长辈和兄弟姊妹,了解在他们心目中父母亲的情况;③给父母亲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因为某种原因而使父母亲受到伤害的愧疚之情;④写作,对象是父母亲,可以记述事件或表达情怀或议论观点,根据自己的体验确定。这一系列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删调整。这样不仅完成一篇作文,而且通过写作让学生与家庭展开心灵的对话,增进了情感。

3.1.2 作文过程生活化: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充实学生生活,开拓学生的课余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生活而让学生观察、体验、感悟生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将学生的作文与生活联缀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时时在作文,处处有作文。

(1)活动写作模式。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活动以及学校和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让作文走进生活。如:开展创建“诚信校园”、“珍惜生命”、“崇尚科学”活动、暑假读好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人与自然”活动,参与“手拉手”、“扶残助残”、“洁我家园”、“爱心捐款”等社会公益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月”、“校园艺术节”、“校园科技周”,开展系列主题文化活动(活动形式有“赛、演、评、讲”,即赛文、赛诗、赛歌、赛画;评:影评、书评、画评;演:小品、相声、课本剧、主题队会;讲:演讲、辩论、故事会)。活动给学生带来生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感化每个学生。于是引导学生抓住各类典型的新闻时事、成立小作家协会,编辑小报等,让作文走进生活,使生活亲近作文。

(2)媒介写作模式。学校通过校广播站、电视台、宣传橱窗、校报、地方报刊、网络等媒介,发表、宣传学生习作,以搭建学生作文展翅舞台,让更多的学生过把“发表”瘾。只要学生作文有特色,有闪光点,我们就把它播音、刊登、上传,涉及面广,鼓励性强,来增强学生作文成就感,直接促进写作积极性的提高,也增强教师作文教学的成果感。

(3)实地写作模式。如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实地观察、生活娱乐、社会调查、自由拓展、阅览模拟、上网浏览、听中央新闻、模拟情境……调查厂矿企业,了解自然环境、熟知风土人情,全面拓展实地作文渠道。让学生走向社会贴近生活,以生活万象来激活学生写作的内驱力,为学生的写作注入源头活水。

(4)阅读写作模式。阅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课堂更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实践的时间占学生生活的很大部分。“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第一兴趣”,理应成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口号之一。在我校更显优势:设有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派专人管理,每班每周拿出一课时开设阅读课,并由语文老师临场指导。以写促读,以读养写,在读与写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5)休闲写作模式。休闲是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时尚,学会休闲理应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内容。如旅游、散步、钓鱼、游戏等休闲方式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内容,通过学生在与休闲生活交流中碰撞、对话、摩擦形成写作话题和素材。

3.1.3 作文内容生活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眼里的世界,是绚丽无比的。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鼓励学生奔向“十字街头”,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生活。而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它蕴藏着丰富的习作源泉,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勤于开拓,它一定能成为我们作文教学一道靓丽的风景,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作文田园,使学生有柳暗花明式的快感。

如:

走进社会:倾听大地的呼吸——我与植物;关爱自然的精灵——我与动物;呵护自然的生命——我与环境;寻根采风,追本究底——透视企业;团结就是力量——参与社会活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热点聚焦。

融入家庭:一笑一颦皆有情——父母;一窗一几亦流连——家境;酸甜苦辣我自知——轶事;给我一片天空——自由;尊老爱幼是常情——伦理。

聆听校园:让我欢喜让我忧——走近吾师;同桌的你——走近学友;风景这边独好——我爱我校;给我一双慧眼——扫视学习活动;走进缤纷的世界——阅读名著;吹尽狂沙始到金——文海拾贝。

打开自我: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欣赏自我;掌声响起来——挑战自我;我的未来不是梦——憧憬自我;我的心中下着雨——烦恼自我;倾听风铃声——完善自我;美丽的音符在跳动——冲击自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优化自我。

3.2 珍视独特感受,在开放中彰显个性

3.2.1 融洽师生感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互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自由、信任、关爱和宽容,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学习会产生兴趣。师生关系的融洽可以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

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推动我们的作文教学的正常开展,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心理是那样的广阔和丰富,可以让他们感到表达的乐趣,使他们满怀信心的表达。“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理念渐驻人心,作文课堂必将呈现新气象。

3.2.2 开放语文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接受者和创造者,而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开放性教学过程正是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主体精神的充分体现。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变指令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以寻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型机制。

(1)理解多元化:在语文教学中,由于作品的语言具有模糊性,并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角度,思维方式和期待视野。所以,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要体现开放性,对文本的内涵要作多元化理解。只要不造成谬误,言之有理的,都是可以允许的,不必拘泥于唯一的答案,要摈弃唯一标准答案的旧思维。多元化理解,既是启动学生动脑思维的问题情境,又是不断开发学生智能的中介,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意识和教学思想。

(2)情感个性化:每位学生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世界,在语文课堂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允许不同的情感体验,形成不同的学习个性和风格。《新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通过感性的、感情的交流,把学生心灵中美好的因素、崇高的因素都调动起来,帮助他们建立一种对生活的美好信心。”

要重视写作中的真情实感情感是写作的血液,写过文章的人都会懂得“文以情生”,情感与作文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无论哪种文体,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只要作者情感的闸门一打开,自然情到笔至,妙笔生花。朱自清的《背影》写得感人至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真实地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真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深情。试想,如果没有这浓浓的真爱深情,只怕很难写出如此优美动人的文章来。

(3)作业超市化:《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据此,笔者对作业设计的方式、方法作了改革,注重多样化,个性化,可选择化,生活化。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自主型作业,可以是拓展式的,也可以是实践性的,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可以选择作业的数量和难度,也可以根据兴趣、特长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和完成方法,使每位同学都想“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吃”。

3.3 归还学生权力,在评改中享受快乐:《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评价学生作文时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协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3.31 创设修改平台——“疑义相与析”:基本原则:“四多”原则——多给学生一些自我评价,多给学生一些赏识评价,多给学生一些情感评价,多给学生一些过程评价。

(1)师生平等对话:变教师“婆婆妈妈”式 的唠叨或“权威至上”式的警告为师生平等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推心置腹的平等对话。教师选择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精细的示范评改,促使学生去读一读,议一议,评一评,教师予以适当的点拨和引导,然后“扶”着学生评改,使学生受到启发,为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打下基础。

篇9:期待的目光作文

李默,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她便再没见过妈妈。后来,爸爸有了新的家庭,她则一直跟着爷爷奶奶。她很少能够见到爸爸,总幻想和爸爸待在一起的时光,那会是多么的美妙,令她感觉到幸福。

这天,爸爸来看望爷爷奶奶,顺便询间李默最近的学习。原来是李默这一周的课上状态都不太好,老师已打过两次电话了。李默没有回答,就在李父快要斥责她时,她抬起头来问道:

“如果我下周考试还考了第一,你能不能……”她顿了一下,像被埋藏了很久一般,“能不能多陪我一会儿?”

她平静地看着爸爸,手却在轻微地颤抖。

“可以。”爸爸语气平常地答应了。李默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她猛地抓住爸爸的手,惹来爸爸诧异的眼神,但李默并不想掩饰自己的喜悦:“爸爸,下周六能陪我去海洋馆吗?如果……我完成约定!”李默想去海洋馆很久了,和爸爸一起。见爸爸神色犹豫,似乎要拒绝,李默那双握着爸爸的手不禁再次轻颤,她满眼希冀地看着爸爸,期待他的同意。

“可以。”爸爸同意了。他被女儿的目光震住了,那眼中有悲伤,难过,但更多的是期待、信任和怀念。怀念?上次陪女儿去海洋馆是什么时候,自己早已不记得,只依稀记得,女儿当时很开心,嘴角咧得很大……

一周后,李默达成约定,开心地给父亲打电话,眼里满满的期待。令她高兴的是,爸爸告诉她一定会陪她去的,一定会到的,李默坚信。

等待总是漫长的,但李默总是保持着愉悦的心情,站在家门口等待父亲的到来,因为她想用饱满的热情迎接她好不容易“偷”来的与父亲相处的时间,她想让父亲感受到她的高兴。

时间滴答滴答一点点走过,李默本来激动的心情逐渐变得焦虑,但她坚信爸爸一定会到的,一定会!耀人眼球的太阳高挂晴空,在李默快要接受现实时,爸爸来了。李默注意到爸爸的额头都是汗水,脸色通红,想要解释什么,但最后只说:“今天一天都陪着你。”

一天的欢乐时光,对李默来说,真的是奢侈的,但爸爸确确实实陪她玩了一整天。晚上,爸爸带李默去了饭店,刚进包间,李默就听到了祝福声:“生日快乐!”是了,今天是李默的生日,她自己是知道的,她以为只有自己知道。此刻,禁不住微红了眼眶。

“默默,之前是爸爸不对。你愿意原谅爸爸吗?爸爸会一直陪着你的。”

“嗯,我愿意。”

“我们能拍一张全家福吗?”

“好!”

爸爸喜极而泣。

一张桌子上,摆放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中的女孩满脸喜悦,她的眼中满是期待,对未来。她知道,她会有个温暖的家了。

上一篇:兵役知识下一篇:工程验收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