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开学作文

2024-04-08

期待开学作文(精选10篇)

篇1:期待开学作文

耶!终于要上学了!9月2日我报完到,高兴的回家整理书包,我心里想:哎呀!俺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这天,嘻嘻!高兴死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眼睛却怎么也闭不上,我又开始求白云盼太阳,我心里在想:明天,见到同学,该怎么说,说什么,玩什么……我在想这些,盼着盼着……我就睡着了。

第二天我兴致勃勃的来到了“三甲”班,教师里空无一人,我说:“咋没一个人呢??”这时一个同学来了,说:“这里是三甲班嘞!”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跑了,精彩的一天过去了,第三天,我们搞了大扫除,那天可把我累死了!

9月6日放学了,2,3,4,5组被陈老师留下来大扫除,其中包括我,我快累死了!一会擦窗户,一会擦墙,一会摆桌子,擦墙擦的我手都快脱臼了,墙上有水彩笔印,钢笔印,粉笔灰……我干完之后,转身一看,教室里焕然一新!

虽然今天很累,但是能为班级争光我还是十分乐意的,今天真是快乐,满足,充实的一天!

篇2:期待开学作文

好不容易熬过一个月,以为可以开学了,可是并没有来通知。还好,可以上网课了。唉,虽然没有开学,但终于可以上课了,在家就有事干了。

上了网课后,我更加想念开学了,更加想念下课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同学们的吵吵闹闹,同学们的亲切感,老师的严厉,老师的亲切可爱,老师的幽默风趣。

而网课没有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么好,我们上课分心的时候老师会提醒我们。而网课里的老师不会提醒,只能靠我们自己自觉,认真。

如果是直播就好了,可以和老师同学们一起上课。

到了4月,我看到新闻上说,有一部分大哥哥大姐姐们已经开学了。而我们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开学。

篇3:让考场作文值得期待

【原题重现】声音, 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声音, 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 声音, 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在我们记忆深处, 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泛黄、模糊, 然而, 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 会时常穿越时空, 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 潮湿我们的眼眸, 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 以“有一种声音, 在记忆深处”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一.阅卷观察录

(一) 审题失误多

文题的首要关键词, 无疑是“一种声音”, 但约有两三成考生在这个最重要的审题点上折戟沉沙: 有考生没有写出声音, 通篇少有与声音搭边的写作内容;有的考生虽写出了声音, 但内容非常牵强;还有的考生从导语中杂糅了多种声音来写, 内容杂乱拼凑。

其次, 审题偏差主要在“记忆深处”上。这个“深”, 既指向于时间的深处, 也指向于印象的深刻。有的考生抓住考试当天的某一种感人声音来写, 可以理解为“印象的深刻”, 但偏离了“时间的深处”这个隐蔽条件;还有的考生所选的声音事件属于过去, 体现了“时间的深处”, 但为影响一般的俗常琐事, 又未能体现出“印象的深刻”之要义。

此外, 作文要求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这一强调点, 也让部分偏离自我、惯于虚构的考生吃了亏:有考生通篇写了别人的事件, 甚至剑走偏锋地构思成寓言、小说、童话等文体, 造成偏题之憾。

(二) 取材浅俗化

在自然与生活的万千声音中, 考生笔下涌现了不少相对出新的素材:自行车铃的叮当声、搓板洗衣的呲呲声、儿时插秧的欢笑声、街头艺人的抚琴声、旧时卖棒冰的吆喝声……这些满含生活滋味的声 音, 若挖掘出独特立意, 结构、语言亦有水准, 往往赢得阅卷者的青睐:比如有一位考生通过写撕日历的声音, 来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永恒亲情的感念, 一下子就从俗常之音中先声夺人了。

然而, 这些并非考生取材的主流风貌。客观的说, 阅卷中让人眼前一亮的具有阅读期待的素材还是偏少。多数考生的作文素材比较雷同、浅俗:最多见的莫过于写考试前后家人的鼓励、安慰, 小时候老人的关爱、宠溺, 比赛成功后收获掌声、祝福等等。取材的大量雷同, 说明我们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作文取材的要求过低, 只满足于应付考试需要, 用常规稳妥的素材写出中规中矩的应试文章;缺乏对学生深入观察生活、深刻体验生活的引导。这种功利而中庸的教学观, 直接导致了学生取材的思维懒惰。莫言在诺贝尔奖领奖演说中称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这对我们中学作文教学是个很好的启发:语文老师要注意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会讲自己故事的人———一个能真诚、生动而睿智地讲故事的人。

(三) 结构意识弱

详略不恰当。许多考生写作, 习惯于东拉西扯先凑字数, 等事件真正到达高潮需要大量精细描写时, 由于篇幅受限或耐心不足, 往往草草收兵。比如一位学生本欲借外婆的摇扇声音来表现亲情温暖, 可却先花了大量笔墨写小时候在外婆家如何贪玩, 与邻里伙伴耍得如何开心, 等文章过了大半, 才在结尾点上几行外婆摇扇伴我入睡的叙述, 造成头重脚轻。再如有考生写老人生前爱的叮咛, 可对关涉文题的叮咛故事只寥寥几句, 反而在老人的丧礼场面与自己的悲伤之情上浓墨重彩, 以致喧宾夺主。我们指导学生安排文章详略, 要让他们学会根据内容主次来作相应处理。好比电影的叙事:该跳跃时跳跃, 该特写时特写。

过渡、照应差。考场作文作为一种供阅卷者快速阅读的特殊文本, 更要讲究过渡巧妙与照应自然。因为这些显示文脉的结构性语言, 能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把握文章结构, 厘清文章内容。阅卷发现, 许多考生都缺乏清醒的结构意识:有的不注意写好段落之间的过渡句, 使事件过程呈现出叙述呆板、生拼硬凑的痕迹;有的喜好在首尾铺陈华丽排比, 而这些“佳句”其实与主体内容并无多大关联;有的虽注意了首尾的呼应以及与主体的照应, 可又缺乏灵动的文采, 显得僵化呆滞。所以, 我们应训练学生写好“结构句”, 以增强文章的结构明晰感与叙述流畅性。

(四) 语言精品少

阅卷发现, 考生作文的语言水平不容乐观, 其缺陷主要表现在“四个缺少”上:缺少波澜、缺少细节、缺少真情、缺少思想。而这“四个缺少”几乎巧合地指向于学生作文最常用的四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考生作文中叙述事件多半平铺直叙, 鲜能一波三折;不能对多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 更甭谈运用细节来刻画人物了;文章结尾部分, 不能恰当地运用抒情、议论来深化感情、升华主旨。

造成当下考场作文语言平庸的原因很多, 首要原因就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缺位。对于多数人而言, 语言的灵性之根, 非来自天然, 而是来自于对语言表达的模仿。现在的学生, 阅读数量比较有限, 阅读品质让人担忧:懒于有深度的经典阅读, 偏好浅俗的流行文化, 所以获取的优秀语言范式十分有限。此外, 当下阅读教学过于功利化、机械化, 也导致学生可从课堂获得的写作滋养太少。偏重解题需要的阅读生态, 使我们缺少了阅读的审美快感, 而让注意力牵绊在了各种解题模型与套路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在审美的阅读中蓄养诗意, 在思考的习惯中淬炼思想, 在反复的揣摩背诵中巩固表达技能。

(五) 伪作难扼杀

本次阅卷中, 依然发现了一些考场伪作。比如一些考生借写“老头子”“老头子”的呼唤声来表现“你在, 我就心安”这个亲情主题, 这些细节和写法都高度吻合的佳构, 是一篇2008年江苏高考佳作《好奇心》的高度套写之作 (http: //edu.people.com.cn/GB/116076/12377 1/7443961.html) 。对于这样一篇当年在发行量很大的《现代快报》上 登出的高考优秀作文都有人以身涉险, 其他媒体上发布的佳作被套写、默写的可能就更大了。

仅仅靠老师有限的阅读记忆与阅卷过程中的雷同发现, 要将考场伪作一网打尽, 几乎是神话!考场作文打假, 需要阅卷点提供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等多家覆盖面广、信息量全的网络查询平台, 以及其他能辅助判断学生作文是否抄袭、套作的有效方式, 从而让考场“李鬼”无处遁形, 还考场作文一片纯净天地。试想:当我们把一篇考场背诵文打成了高分, 当我们对考场伪作失去了判断力, 当背诵范文居然成了一些老师铤而走险的秘密武器, 必将会严重误导作文教学的方向, 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巨大悲哀。

二.阅卷启示录

中考作文阅卷, 给一线语文教师诸多教学启发:加强学生审题训练, 教会学生精选素材, 引导学生开掘主题, 增强学生结构意识, 提升学生语言技能等等。这些在前文中已略阐述, 且长期以来宏论众多, 兹不赘述。倒是有几点小启示值得补充, 对改善作文教学生态、提升考场作文质量或能有所助益。

(一) 重视写作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写作兴趣, 应该是作文教学中无数亟待解决的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应当承认:写作教学的正确程序应该是从“愿意写”到“写什么”再到“怎么写”。然而反观现在的作文教学, 连第一步“愿意写”还没有基本解决, 却在奢谈“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岂不类于建造空中楼阁?故笔者建议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要有所分工:初一重点解决“愿意写”的问题, 初二重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初三重点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三年各有侧重, 循序渐进。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很多, 除了评语激励、口头表扬、公开展示以外, 发表要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趣方法了。发表能使一个学生进入到一种写作的亢奋之中, 由此激起的欲罢不能的写作能量和无师自通的学习潜能是不可低估的。笔者班上有个学生, 初二时一篇作文在杂志公开发表后, 发表的愿望一下子被充分调动起来。此后一年多时间内, 陆续在《语文报》《扬子晚报》 《美文》等数十种省级报刊发文六十多篇, 累计十几万字。

(二) 重视素材积累与活用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好的写作素材, 一切的写作技能都沦为“屠龙之技”。因此, 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利用摘抄本、周记本、日思录等途径, 积累各类素材。那些在生活中打动我们心灵的细微的事、细腻的情与细碎的理, 我们应该及时用文字定格下来, 经过梳理进入记忆, 以备不时之需。同时, 我们也要特别重视间接素材的累积:及时将书本、影视、网络等媒体上看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浓缩后, 分门别类地备份于材料本中, 便于以后选用。

比如, 在本校, 写周记是校文学社和多数班级的常规作业, 不少社员发表的习作常来源于他们的周记积累。当然, 写周记有时的确会碰到生活素材的枯竭期, 这时不妨在间接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写写读后感或观后感。比如笔者多次向学生们推荐过《三傻大闹宝莱 坞》《入殓师》《肖申克的救赎》《追风筝的人》 等优秀电影, 学生看后写出不少佳作, 成为作文储备素材。

(三) 重视思维力的培养

目前的写作教学, 更多的是在外显的语言形态上下功夫, 而在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关注上, 不能不说是比较欠缺的。讲究语言修辞, 讲究文章模式, 讲究写作方法却轻视思维价值的浅薄的作文评价方式, 正导致所谓的考场优秀作文:有文采的很多, 有思想的太少;有技巧的很多, 有体温的太少;有套路的很多, 有性情的太少……

技法性的过度训练, 思维力的日益缺失, 必将摧毁孩子们的批判力与创造力———学生写作, 或无话可说, 或套话连篇, 或平庸浅薄, 或言之无物。这样的语文教育, 只能培养出两脚书橱、识字奴才。教育的目的不是制造机器, 而是培养活生生的人。所以, 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反思生活、提炼思想的思维力, 是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培育学生自由独立的思想与怀疑批判的精神, 作文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 重视课本对写作的示范作用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教学认知, 即教材上的课文主要用于进行阅读训练, 作文训练则主要利用每单元后的写作专题或课后自己补充的练习来完成。其实, 这种将阅读与写作隔离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语文书本上的课文多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的写作范例。与 其毫无章法地随意选题训练, 还不如适时结合课文, 定向训练富有迁移价值的写作技能。比如学完朱自清的《背影》, 完全可以第一时间来篇同题作文, 明确训练重点:线索叙事的能力和朴实有情的语言。

我们不要太偏执于苦口婆心式的写作专项训练, 那些压缩饼干式的作文教学课往往会让学生消化不良。作文的功夫贵在涵养, 作文技术的指导应大量渗透在阅读教学中进行, 即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 总能伴随着对语言表达的自觉追寻。当我们能够以“阅读学”与“写作学”的双重视角来解读和使用教材时, 从阅读走向写作的桥梁也就自然形成了。

(五) 重视面批的即时、高效

面批作文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作文批阅方式, 它有两个最突出的优点:一是即时性。面批属于趁热打铁, 学生文思犹新又满怀期待, 很多问题老师一点即通。二是互动性。师生的互动交流, 使教师易于探究并还原出学生真实的写作状态, 从而指导起来更加有的放矢, 务实高效。

面批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习作案例中学会评价、反思, 学会探究、质疑, 学会欣赏、迁移, 而不是习惯于接受现成结论。教师要变传统的布道者角色为助产士角色, 套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便是, 写作的很多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 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因此面批作文时, 教师要少下结论而多用提问, 以促进学生反思、提高。比如少下“条理不清”的笼统结论, 代之以追问“你文章选取了哪些素材?是否具有内在的顺序?这个顺序是否合理?素材之间可有衔接?如何理顺素材间的逻辑关系?”面批虽然缓慢, 但磨刀不误砍柴工, 老师满怀热情地给学生助产出来的写作经验, 学生印象非常深刻, 能更有效地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

篇4:期待开学作文

一、认识第一次英语课的重要性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在第一次上英语课前,本身英语基础就非常薄弱的中专生对英语、对英语老师各种态度,他们中有的关心英语课会怎样上,和初中一样吗?英语老师是什么类型的,严肃还是温和的?;有的就是破罐子破摔,无所谓,反正英语差,谁教都一样,已经完全没有信心;有的好奇、充满期待,期待职业学校的英语老师和以前有点不一样,英语或许就有希望了!学生怀着各种心理,等待第一次英语课、等待新的英语老师的到来!于是,第一次课上的怎样,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英语课、英语老师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往往对学生以后的英语课产生重大影响!那么如何上好第一次的英语课?实践证明,笔者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尊重学生、欢迎学生、真诚分组,和学生一起疯狂的“玩”的这样的第一次课,让学生对英语有了新的期待!

二、如何上好第一次英语课

1.简短真诚的自我介绍。笔者带着最好的状态进入课堂,如穿衣得体、面带微笑、步伐自信,从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无数双眼睛已经看到最初的英语老师,笔者站在讲台上,用最友好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位同学,这都是无声的!等到所有学生都注视笔者的时候,笔者开始真诚的向学生们做自我介绍!一边说,一边写在黑板上!英文名Molly,翻译成汉语“茉莉”,喜欢茉莉花的芬芳;又翻译成“莫利”,笔者希望自己做人做事不要为名为利而做,当老师是笔者喜欢的工作!自我介绍,一方面方便学生课堂问候,当我说“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学生会说”Good morning,Molly” 而不是“Good morning, teacher”;另一方面,向学生传递笔者喜欢当老师的信息,因为喜欢而当老师,也向学生表达了个人的价值观!

2.热情真挚的击掌互动。笔者自我介绍完,从台上走到台下,和学生进行自然的互动,走到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一边击掌,一边说“Welcome to our English class!”,也提示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和老师打招呼!这样做,一方面,学生觉得好玩,做动作击掌,也会觉得老师有点儿意思!看得出,有的学生害羞、不好意思,击掌轻也不知道怎么打招呼;有的虽然不知道说什么,但击掌很响;有的击掌,也能说出一些问候的英语短句;另一方面,笔者通过学生说出的问候短句和击掌时的反映,初步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和班级性格,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英语基础,为以后上英语课的容量、教学方法的选用等做准备!

3.独一无二的小组活动。因为缘分,师生相遇!因为缘分,你有了现在的同桌!因为缘分,你有了现在的小组!英语课的学习方式之一是小组学习!教师,在你成长的路上,只是陪伴你一段路,未来的路需要大家自己走,于是自主学习,自觉学习显得尤其重要!英语课,就是以大家为中心,就是大家的地盘,相信自己,相信小组,让你因为有小组而更光荣!让小组因为有你更精彩!接下来,请各组慎重推荐组长(要求是有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强,什么样的英语基础都可以,和英语成绩好坏没有直接关系,要能组织小组成员一起成长)、为组命名(要求以单词为组名,积极向上的、体现小组特征的),有响亮积极整齐的口号声和适当的辅助动作(简单的一个单词、或词组、或句子),这些都是為以后英语课的小组比赛奠定基础!笔者说完小组的要求后,给学生5分钟讨论时间,在这5分钟内,笔者首先到台下巡视学生,看看是不是每个学生参与讨论,或需要提供怎样的帮助,然后在黑板上板书表格,等着学生讨论结束后,学生自己到黑板上写组长、组名、组号,并现场请组长说出任职感受、小组齐喊口号,笔者给与合适的评价,第一次以鼓励为主!学生只要能“动”起来,能“玩”起来,暂时忘了手机、忘了睡觉、忘了开小差,就大大地鼓励学生!

4.简单有趣的单词游戏。有人说,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就从最简单的单词开始,就从玩开始,让学生有自信,觉得他们好像还没差到那种啥都说不出来的地步!第一步,让学生感觉是在玩游戏,那就是每组同学上台站一排!第二步,让学生感觉这件事容易,那就是一分钟以内,学生可以说任何单词,不重复,看看哪个组说的单词多?然后给每组加分!每节课的课堂表现分是平时成绩的重要体现之一!激励学生好好上课!了解学生英语基础,鼓励不同的学生站起来读,读完的学生就站着,站着是一种奖励,站着更容易看到坐着的学生,哪些学生没读的,只要举手,就把机会给学生!因为是试着读单词,难度不大,学生容易达到,所以还是有学生愿意站起来读的,再加上读完以后,不管读的怎样,毕竟笔者还没教,都给学生不同的语言赞美,夸张一些,引起学生注意,也鼓励越来越多的学生站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走路!读单词是一件小事儿,从举手到站起来到读出来,就是培养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勇气、胆量、自信!

基于了解学生们的需要,用各种接地气的教学方法,抓住学生注意力,心甘情愿的与班级同学、小组同学、老师一起玩!在玩中不知不觉的学习着,教学无痕!

参考文献:

篇5:期待着开学作文

暑假作业早就完成了,多亏了学乐网陪伴我度过了无聊的暑假,谢谢学乐

期待着开学咯!

篇6:期待开学第一课作文

早上我早早就起来了,盼着第一课的我,立马刷完牙、洗完脸、吃完饭,兴奋地跑到学校了。刚到学校就看到以前的同学,大家说说笑笑,可热闹了。

上课了,老师就要同学们把笔和本子拿出来。认真的翻到第一课读,并且说:“等一会儿我会找人站起读哦。”我就认真读,后来老师点到了我,要我说出带有“舞蹈”意思的成语,我想了想说:“是翩翩起舞。”老师说:“不错,第一节课被我表扬要告诉大家,你真棒!”

篇7:期待开学日到来的作文

因为报道那天没有来,所以我有很多好朋友都非常想念我,一进班就有好多人来问候我:“腿怎么样,好了没……”这让我心里暖暖的。

今天老师让我们竞选班长,我有点害怕自己当不上班长,但是我鼓励了一下自己又上讲台了。我一见到讲台上来选班长的都是我们班的一些“高手”,我心里就有些害怕。选完班长后,果然不出我所料,我被那些“高手”扛下去了。

篇8:期待开学作文

一、当前的作文评语类型

1.套话式评语

所谓套话式评语就是用单一的评判语句在不同的作文中反复运用。学生付出一番心血,写完一篇文章,结果翻开作文本,最下面却写着“ 条理清晰,内容充实,但结构不合理” 的套话式评语,对此,学生是极为反感的,会觉得枉费自己一番心血。 面对这千篇一律,僵化的评语,扫上一眼,都觉得索然无味。

2.简单化评语

所谓简单化评语, 就是运用极为简单的话语或者几个词,来评价学生的作文,例如:“ 好”、“ 很好 ”、“ 不错 ”、“ 已阅 ”、“ 继续努力”、“ 字迹潦草, 注意书写”、“ 特优”、“ 良”等。 这种评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却导致学生对自已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不得而知,从而降低学生的写作兴趣。

3.空洞性评语

这类评语, 就是评论的内容泛泛,没有具体内容。 实际上,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同, 但是再好的作文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再差的作文也有它的闪光点, 教师不能一概而论。

二、优秀的作文评语举例

叶圣陶先生说过:“ 批改不应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 ”因此,优秀的作文评语应该多倾注一些爱和希望给学生, 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当然在笔者收集的五十份作文评语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作文评语, 经过分析归类,现举例如下:

1.启发式评语

启发式评语就是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启发学生往相关方面拓展。

例如:“ 这篇 《 愚公移山》 ,运用愚公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进行改写, 非常好! 可不可以尝试一下, 把其他人物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是不是又有不一样的故事内容呐? 老师期待着! ”

2.赞赏式评语

赞赏式评语就是对学生的作文表达由衷的喜爱和赏识。

例如:“ 今天我太高兴了,因为我看到了你的作文, 喜欢你的深刻见解,喜欢你爱思考。 ”

“ 这么优美的作文,应该下了很多功夫,这就是辛勤耕耘的收获。 ”

3.交流式评语

学生的作文中, 往往会渗透出他的小心思, 教师要及时地从字里行间发现学生这段时间的学习状态,进行沟通交流。或者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些见解和感悟, 可以与其探讨,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促进学习的内驱力。 例如:

“ 今天我看到你写作时专注的神情,被你感动了!你从第一页翻起,便会看到自己的进步,所以不必总担心自己的成绩! ”

4.委婉式评语

对于学生的作文, 教师应该多鼓励,多肯定。但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也应该批评指出。讽刺挖苦的话是坚决不能说的, 即使是批评,也要用比较含蓄的语句表达。

“ 这次作文认真写了吗 ? 我喜欢你上次的作文,要持之以恒! ”

“ 看看你同桌的作业 ,他的格式更美观! ”

5.总结式评语

针对学生作文的内容、格式、选材等方面进行总结,要用全面、辩证的观点看待,切忌“ 一刀切”。 例如:

“ 文章整体不错 ,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趣的老顽童爷爷, 但二三两个段落再完整一些, 衔接再紧密一些,会更好!”

三、评语写作方法的探讨

通过对当前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及优秀作文评语的举例,笔者总结出作文评语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和要求。

(一)评语写作应符合的基本要求

1.紧扣每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如安排学生用“ 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篇散文, 那么批改的时候就以“ 借景抒情”为重点,能“ 借景抒情”者,承认其合格,甚至给予高分。未按照要求者,则重改重写,直到合格为止。至于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其他问题,可以少问。

2.了解学生作文水平和思想感情

教师既要对学生以前的作文基础有所了解,还要适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 掌握前者,有利于了解学生作文进退的脉络,及时地给予指导。 掌握后者有利于教师深层次把握学生作文此次进退的原因,从而给出可行性评语。

3.多鼓励少挖苦,多批语少批改

尊重学生的劳动,多鼓励,多肯定,切忌讽刺挖苦,即使批评, 也要含蓄委婉, 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 实际上,学生对于老师的一些批改并不在乎, 教师最好用批语指出学生作文中的问题,让学生自改,或同学互改。

(二)评语内容遵循的基本原则

1.要有针对性

评语应该根据每次作文的要求,指出全篇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再涉及局部问题, 要有主次,不宜面面俱到。 除此之外,评语不宜太抽象,太笼统,否则学生不明白失误到底在哪里。

2.巧用趣味性

所谓趣味性评语, 就是教师运用语言艺术, 在善意的笑声中 “ 揭露” 学生写作的不妥之处 ,使学生欣然接受批评。例如,在写作中存在有抄袭现象, 可以给学生的评语:“ 天下文章一大抄, 看你会抄不会抄,他人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比如写作中的跑题现象,教师可以采用歇后语, 给学生下评语:“ 膝盖上钉掌———离蹄( 题) 太远。”这样不仅诙谐有趣,而且能够获得学生的关注。

3.注重启发性

对于学生 作文中存 在的问题,要抓住症结所在,多使用疑问句, 引而不发,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修改。 例如,写一篇关于童年趣事的作文, 一学生整篇文章只描述了他的童年生活, 却丝毫没有体现出“ 趣”字来,教师可以给出评语是:“ 你是活泼可爱的孩子, 你的童年应该充满着许多乐趣,可不可以选几件有趣的事情, 和老师分享呐? 老师期待着!”

4.流露情感性

其实学生关注的不是作文技巧得失,也不是评价优劣,而是教师的关注度, 学生希望通过教师的评语, 来窥探和揣测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所以,教师的评语要满怀柔情,要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 学生一旦 从评语中 获得爱和 鼓励,会马上变得兴奋起来,会倾注更多的心血到写作中去。相反,教师若采用僵化,讽刺挖苦的语言, 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5.凸显文学性

作为语文老师,在写评语时, 要力求语言优美,字字珠玑,要给学生耳目一新, 富有个性化的评语。如果教师的评语干巴巴的,则跟学生的作文形成反差, 学生会想老师的评语也不过如此, 我也没必要认真对待。

篇9:让考场作文值得期待

【原题重现】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在我们记忆深处,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泛黄、模糊,然而,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一.阅卷观察录

(一)审题失误多

文题的首要关键词,无疑是“一种声音”,但约有两三成考生在这个最重要的审题点上折戟沉沙:有考生没有写出声音,通篇少有与声音搭边的写作内容;有的考生虽写出了声音,但内容非常牵强;还有的考生从导语中杂糅了多种声音来写,内容杂乱拼凑。

其次,审题偏差主要在“记忆深处”上。这个“深”,既指向于时间的深处,也指向于印象的深刻。有的考生抓住考试当天的某一种感人声音来写,可以理解为“印象的深刻”,但偏离了“时间的深处”这个隐蔽条件;还有的考生所选的声音事件属于过去,体现了“时间的深处”,但为影响一般的俗常琐事,又未能体现出“印象的深刻”之要义。

此外,作文要求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这一强调点,也让部分偏离自我、惯于虚构的考生吃了亏:有考生通篇写了别人的事件,甚至剑走偏锋地构思成寓言、小说、童话等文体,造成偏题之憾。

(二)取材浅俗化

在自然与生活的万千声音中,考生笔下涌现了不少相对出新的素材:自行车铃的叮当声、搓板洗衣的呲呲声、儿时插秧的欢笑声、街头艺人的抚琴声、旧时卖棒冰的吆喝声……这些满含生活滋味的声音,若挖掘出独特立意,结构、语言亦有水准,往往赢得阅卷者的青睐:比如有一位考生通过写撕日历的声音,来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永恒亲情的感念,一下子就从俗常之音中先声夺人了。

然而,这些并非考生取材的主流风貌。客观的说,阅卷中让人眼前一亮的具有阅读期待的素材还是偏少。多数考生的作文素材比较雷同、浅俗:最多见的莫过于写考试前后家人的鼓励、安慰,小时候老人的关爱、宠溺,比赛成功后收获掌声、祝福等等。取材的大量雷同,说明我们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作文取材的要求过低,只满足于应付考试需要,用常规稳妥的素材写出中规中矩的应试文章;缺乏对学生深入观察生活、深刻体验生活的引导。这种功利而中庸的教学观,直接导致了学生取材的思维懒惰。莫言在诺贝尔奖领奖演说中称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这对我们中学作文教学是个很好的启发:语文老师要注意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会讲自己故事的人——一个能真诚、生动而睿智地讲故事的人。

(三)结构意识弱

详略不恰当。许多考生写作,习惯于东拉西扯先凑字数,等事件真正到达高潮需要大量精细描写时,由于篇幅受限或耐心不足,往往草草收兵。比如一位学生本欲借外婆的摇扇声音来表现亲情温暖,可却先花了大量笔墨写小时候在外婆家如何贪玩,与邻里伙伴耍得如何开心,等文章过了大半,才在结尾点上几行外婆摇扇伴我入睡的叙述,造成头重脚轻。再如有考生写老人生前爱的叮咛,可对关涉文题的叮咛故事只寥寥几句,反而在老人的丧礼场面与自己的悲伤之情上浓墨重彩,以致喧宾夺主。我们指导学生安排文章详略,要让他们学会根据内容主次来作相应处理。好比电影的叙事:该跳跃时跳跃,该特写时特写。

过渡、照应差。考场作文作为一种供阅卷者快速阅读的特殊文本,更要讲究过渡巧妙与照应自然。因为这些显示文脉的结构性语言,能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把握文章结构,厘清文章内容。阅卷发现,许多考生都缺乏清醒的结构意识:有的不注意写好段落之间的过渡句,使事件过程呈现出叙述呆板、生拼硬凑的痕迹;有的喜好在首尾铺陈华丽排比,而这些“佳句”其实与主体内容并无多大关联;有的虽注意了首尾的呼应以及与主体的照应,可又缺乏灵动的文采,显得僵化呆滞。所以,我们应训练学生写好“结构句”,以增强文章的结构明晰感与叙述流畅性。

(四)语言精品少

阅卷发现,考生作文的语言水平不容乐观,其缺陷主要表现在“四个缺少”上:缺少波澜、缺少细节、缺少真情、缺少思想。而这“四个缺少”几乎巧合地指向于学生作文最常用的四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考生作文中叙述事件多半平铺直叙,鲜能一波三折;不能对多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更甭谈运用细节来刻画人物了;文章结尾部分,不能恰当地运用抒情、议论来深化感情、升华主旨。

造成当下考场作文语言平庸的原因很多,首要原因就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缺位。对于多数人而言,语言的灵性之根,非来自天然,而是来自于对语言表达的模仿。现在的学生,阅读数量比较有限,阅读品质让人担忧:懒于有深度的经典阅读,偏好浅俗的流行文化,所以获取的优秀语言范式十分有限。此外,当下阅读教学过于功利化、机械化,也导致学生可从课堂获得的写作滋养太少。偏重解题需要的阅读生态,使我们缺少了阅读的审美快感,而让注意力牵绊在了各种解题模型与套路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在审美的阅读中蓄养诗意,在思考的习惯中淬炼思想,在反复的揣摩背诵中巩固表达技能。

(五)伪作难扼杀

本次阅卷中,依然发现了一些考场伪作。比如一些考生借写“老头子”“老头子”的呼唤声来表现“你在,我就心安”这个亲情主题,这些细节和写法都高度吻合的佳构,是一篇2008年江苏高考佳作《好奇心》的高度套写之作(http://edu.people.com.cn/GB/116076/12377

1/7443961.html)。对于这样一篇当年在发行量很大的《现代快报》上登出的高考优秀作文都有人以身涉险,其他媒体上发布的佳作被套写、默写的可能就更大了。

仅仅靠老师有限的阅读记忆与阅卷过程中的雷同发现,要将考场伪作一网打尽,几乎是神话!考场作文打假,需要阅卷点提供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等多家覆盖面广、信息量全的网络查询平台,以及其他能辅助判断学生作文是否抄袭、套作的有效方式,从而让考场“李鬼”无处遁形,还考场作文一片纯净天地。试想:当我们把一篇考场背诵文打成了高分,当我们对考场伪作失去了判断力,当背诵范文居然成了一些老师铤而走险的秘密武器,必将会严重误导作文教学的方向,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巨大悲哀。

二.阅卷启示录

中考作文阅卷,给一线语文教师诸多教学启发:加强学生审题训练,教会学生精选素材,引导学生开掘主题,增强学生结构意识,提升学生语言技能等等。这些在前文中已略阐述,且长期以来宏论众多,兹不赘述。倒是有几点小启示值得补充,对改善作文教学生态、提升考场作文质量或能有所助益。

(一)重视写作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写作兴趣,应该是作文教学中无数亟待解决的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应当承认:写作教学的正确程序应该是从“愿意写”到“写什么”再到“怎么写”。然而反观现在的作文教学,连第一步“愿意写”还没有基本解决,却在奢谈“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岂不类于建造空中楼阁?故笔者建议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要有所分工:初一重点解决“愿意写”的问题,初二重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初三重点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三年各有侧重,循序渐进。

endprint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很多,除了评语激励、口头表扬、公开展示以外,发表要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趣方法了。发表能使一个学生进入到一种写作的亢奋之中,由此激起的欲罢不能的写作能量和无师自通的学习潜能是不可低估的。笔者班上有个学生,初二时一篇作文在杂志公开发表后,发表的愿望一下子被充分调动起来。此后一年多时间内,陆续在《语文报》《扬子晚报》《美文》等数十种省级报刊发文六十多篇,累计十几万字。

(二)重视素材积累与活用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写作素材,一切的写作技能都沦为“屠龙之技”。因此,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利用摘抄本、周记本、日思录等途径,积累各类素材。那些在生活中打动我们心灵的细微的事、细腻的情与细碎的理,我们应该及时用文字定格下来,经过梳理进入记忆,以备不时之需。同时,我们也要特别重视间接素材的累积:及时将书本、影视、网络等媒体上看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浓缩后,分门别类地备份于材料本中,便于以后选用。

比如,在本校,写周记是校文学社和多数班级的常规作业,不少社员发表的习作常来源于他们的周记积累。当然,写周记有时的确会碰到生活素材的枯竭期,这时不妨在间接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写写读后感或观后感。比如笔者多次向学生们推荐过《三傻大闹宝莱坞》《入殓师》《肖申克的救赎》《追风筝的人》等优秀电影,学生看后写出不少佳作,成为作文储备素材。

(三)重视思维力的培养

目前的写作教学,更多的是在外显的语言形态上下功夫,而在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关注上,不能不说是比较欠缺的。讲究语言修辞,讲究文章模式,讲究写作方法却轻视思维价值的浅薄的作文评价方式,正导致所谓的考场优秀作文:有文采的很多,有思想的太少;有技巧的很多,有体温的太少;有套路的很多,有性情的太少……

技法性的过度训练,思维力的日益缺失,必将摧毁孩子们的批判力与创造力——学生写作,或无话可说,或套话连篇,或平庸浅薄,或言之无物。这样的语文教育,只能培养出两脚书橱、识字奴才。教育的目的不是制造机器,而是培养活生生的人。所以,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反思生活、提炼思想的思维力,是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培育学生自由独立的思想与怀疑批判的精神,作文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重视课本对写作的示范作用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教学认知,即教材上的课文主要用于进行阅读训练,作文训练则主要利用每单元后的写作专题或课后自己补充的练习来完成。其实,这种将阅读与写作隔离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语文书本上的课文多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的写作范例。与其毫无章法地随意选题训练,还不如适时结合课文,定向训练富有迁移价值的写作技能。比如学完朱自清的《背影》,完全可以第一时间来篇同题作文,明确训练重点:线索叙事的能力和朴实有情的语言。

我们不要太偏执于苦口婆心式的写作专项训练,那些压缩饼干式的作文教学课往往会让学生消化不良。作文的功夫贵在涵养,作文技术的指导应大量渗透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即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总能伴随着对语言表达的自觉追寻。当我们能够以“阅读学”与“写作学”的双重视角来解读和使用教材时,从阅读走向写作的桥梁也就自然形成了。

(五)重视面批的即时、高效

面批作文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作文批阅方式,它有两个最突出的优点:一是即时性。面批属于趁热打铁,学生文思犹新又满怀期待,很多问题老师一点即通。二是互动性。师生的互动交流,使教师易于探究并还原出学生真实的写作状态,从而指导起来更加有的放矢,务实高效。

面批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习作案例中学会评价、反思,学会探究、质疑,学会欣赏、迁移,而不是习惯于接受现成结论。教师要变传统的布道者角色为助产士角色,套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便是,写作的很多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因此面批作文时,教师要少下结论而多用提问,以促进学生反思、提高。比如少下“条理不清”的笼统结论,代之以追问“你文章选取了哪些素材?是否具有内在的顺序?这个顺序是否合理?素材之间可有衔接?如何理顺素材间的逻辑关系?”面批虽然缓慢,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满怀热情地给学生助产出来的写作经验,学生印象非常深刻,能更有效地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

结语:对于考试作文,我总觉得矫情伪饰、胡编乱造、生搬硬套的东西仍然太多,我们应该在命题、阅卷、指导之间,形成一个互动的良性循环,齐心协力地让应试作文回归到生活作文的正道上去。希望有一天,考试不再是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阅卷场也不再是应试产品的展示台,而成为生活作文的百花园。让考试作文像竞赛作文那样,能更多乐趣,更多悬念,更多精彩;愿阅卷高贵得像阅读人生,能有更多期待,更多感动,更多怀想。

王俊杰,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南通。责任编校:覃少平

篇10:期待开学作文

亲爱的2014级同学们:

你们来了,祝贺你们!欢迎你们!首先,让我们一起,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和老师,献上最诚挚的感谢和敬意!也把掌声献给一路努力拼搏的自己!

此时此刻,刚从文山题海中解脱出来的你们一定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来杭电体验不一样的精彩:期待能遇见纵横古今的杭电版都教授,在飘香的桂花树下邂逅你们的男神女神,期待能在科技馆亲眼目睹拥有被称为首个中国芯的固态硬盘,能在学生活动中心欣赏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

这些期待很美好,但这只是大学的一枝一叶。请同学们再认真想想,你们上大学还期待什么呢?本科生们,你们期待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吧;硕士生们,你们也是期待找一份好工作吗?博士生呢,你们又是怎么想的?找个好工作,在杭电不是太容易了吗?杭电的就业率年年超过95%,杭电学生毕业起薪全省第二。

如果大学只是职业训练场、就业保险箱,那么大学就将失去其应有的神圣和灵魂。大学之大,不只是为了谋生,大学之学不只是为了一技之长。大学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是要唤醒你内心深处的渴望,帮助你成为最好的自己!从小到大,从上幼儿园到读大学,你们一直都在父母、老师、他人的期待中成长。诸位是否问过自己,有多少是发自内心的期待,又有多少是让你激情燃烧、奋斗不已的期待?也许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你们已经习惯了、麻木了,或许已经放弃了对期待的深层次思考和选择的权利。

今天,我要与你们讲的期待是自我期待。这不是“被期待”,而是自主的期待;不是世俗的期待,而是听从内心的声音。具有自我期待是你们独立和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各位新同学,在大学这段人生的关键旅程中,你们都应该找到自我期待,并努力实现自我期待!

寻找自我期待,就要迈开独立的脚步。你们第一次真正离开了父母,开始走向了独立。同学们感觉很好吧。但我要告诉你们,独并不代表立。在我们身边,独而不立、独而无立的大有人在,错把“另类”当独立的也为数不少。

孤僻怪异、自我封闭不是独立,桀骜不羁不是独立,青春叛逆也不是独立。

在我们杭电,有入学第一天起就没拿过家里一分钱的十佳大学生罗燕同学;有以当义工为快乐并且感染了一群人的青春榜样李国豪同学;有研发智慧鱼缸已经闯入全国八强的挑战杯团队,这是目前全省唯一一个。我欣赏这样的独立!

独立,本质上是人格独立,是思想解放,是心灵自由。杭电的男生们,你们不仅要有挺拔的身姿,更要行得堂堂正正。杭电的女生们,你们不仅要亭亭玉立,更要纯洁端庄。

定位自我期待,就要启动学习的大脑。刚刚过去的漫长暑假,同学们,你们在忙些什么呢?或许手机电脑是你最亲密的伴侣,娱乐八卦是你最兴奋的话题。多年以来,你们“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你们高呼“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这样的学习习近平残酷,令你厌恶。高考一结束,你们迫不及待地屏蔽了“学习”,发誓要把失去的娱乐一滴不剩地补回来,有的人可能习惯于延续以往的上补习班式、错题本式的学习模式,继续充当“傻学哥”和“死读妹”。

同学们,这肯定不是大学的学习。大学是高深学问的研究场所,是普遍知识的探索海洋,是创新技术的发源之地。来这里,你们要用更深刻的思考去探究文明的根源,要用更宽广的眼光去追逐科技的发展,要用更敏锐的触角去感知风起云涌的现代中国。

我希望你们从今天起,告别学习的苦闷。独立地学,开放地学,创造地学。做快乐的学霸,自由的学神!

实现自我期待,就要张开激情的双臂。这个暑假,我也在追剧,你们猜猜看我追的是什么?我追的是《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经历了三落三起的邓小平,复出时已是七旬老人,但依然充满激情地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用时髦的话说,就是“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老骥伏枥,尚能志在千里,你们这些杭电小马驹还不欢快地跑起来。

同学们,许下了心愿,就要用心去呵护;种下了种子,就要辛勤去耕耘;放飞了梦想,就要努力去追寻。用你们勇敢的心、执着的行动去大胆实现自我期待!

没有期待的生活,定会黯然失色。失去自我期待的人生,难以精彩。同学们,大学之门已经打开,你们将走上寻找自我期待之路。

自我期待在哪里,也许你们一时难以找到,没关系!同学们,年轻的你们可以慢慢寻找,一年,两年,甚至是在毕业的时候找到,也为时不晚。你们在大学期间通过自主探索,把握了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也是非常值得的!可喜的!

同学们,老薛对你们的最大期待,就是你们能拥有真正专属于你的自我期待!

亲爱的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杭电就是你的舞台!尽情释放你的独特,激发你的潜能,创造你的可能,绽放你的青春吧!在一次次的不断自我解放中追求独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杭电一定会因你而精彩!谢谢大家!

上一篇:2015年全国两会解读下一篇:会计实习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