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9》及教学反思

2024-05-21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9》及教学反思(通用14篇)

篇1: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9》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9》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9,感知9的形成和实际意义。

2、能将数字9与相应的实物进行匹配。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主题图两幅,操作图两幅,5--9的数字卡片。

2、学具: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探究活动

1、感知9的形成。出示主题图一:“图上有几匹马?用数字几表示?”教师再添上一匹,“现在是几匹马?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字9,“看9像什么?它跟几长的像?”引导幼儿比较9和6的区别。说说9还可以表示什么?

2、出示主题图二。“图上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合出来的?<来.源快思教.案网>各有几个?用数字几表示?”(8个三角形,8个圆形,8个长方形。用数字8表示。)教师再添上一棵树,一只蝴蝶,“现在图上的实物能用8表示吗?为什么?说说9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幼儿说出8添上1是9。

3、出示5--9的数卡请幼儿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边排边讲述,启发幼儿说说为什么让5排在最前面?

二、幼儿操作练习。

1、数数小鸡有几只,把表示小鸡数量的数字圈起来。

2、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画线连起来。

三、评议活动

幼儿讲讲自己操作中的发现。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开启百宝箱”这个载体引领孩子们对“寻找正确密码”进行了一次探秘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对“寻找正确密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游戏过程。我利用幼儿熟悉的喜羊羊导入活动,在情境游戏的过程中通过点数9以内的点子、图案感知9以内的数量,同时引导幼儿了解规律数数的方法,让幼儿按照提示自主排列密码,获得打开密码箱的成功体验。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9》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114字。

篇2: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9》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8的形成,并认识数字“8”。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1、1——8数字卡片、图片一幅、录音机、歌曲磁带、多媒体课件

2、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3、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数字娃娃的游戏,你们想不想变个数字娃娃?你们想做个数学娃娃几?你们就戴上几的头饰。

2、现在你们都变成数字娃娃了,你告诉我,你是数字几?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幼儿回答。

3、孩子们,你们变的数字娃娃真可爱,我也想变成数字娃娃,老师想变成数字几呢?看完老师变的魔术就知道了。

4、操作课件:

飞出7只蜜蜂,后来又飞出一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依次播放花,苹果,汽车,飞机等让幼儿说。

5、老师刚才变的蜜蜂是几?老师想变成数字几?(8)8像什么?

6、8能表示8只蜜蜂、8只花篮、8还能表示8颗星星等,8能表示好多好多是8个的物品。

7、闯关拜见黑猫警长,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出自:快思老.师!

(1)、第一关,请小朋友们从盒子里找出有8个礼物的卡片送给黑猫警长比一比,谁找得礼物又对又多。(幼儿操作实物卡片,教师观察。)

提问:你找到了什么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2)、第二关,说出数字“8”像什么?请小朋友从数字卡片中找出数字“8”,念一念。

(3)、第三关,考考你们的眼力,(出示图片)。请根据老师的问题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放在桌子上。

8、游戏《捉老鼠》,巩固对8数量的正确判断。

活动室里藏了许多老鼠,请大家去捉身上有8个圆点的或者有数字“8”的妖精,比一比,谁的本领大,捉的老鼠又对又多。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播放歌曲《黑猫警长》)

(三)结束:小朋友们真能干,捉了这么多老鼠,现在我们和黑猫警长一起到外面去玩一回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篇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9》及教学反思

《9加几》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9加几”这个知识,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构建知识呢?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多鼓励学生思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资源,丰富学习内容。这样可能会遭遇挫折或者失败,但是能体验到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精妙,这种认知冲突的经历是学生后续主动学习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倍加珍惜,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和科学求索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低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强调低年级的计算教学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

二、片断与反思片断一:

师:同学们,还记得前些天我们开运动会的场景吗?

生:记得。

师:瞧!这就是学校开运动会的场景图(课件显示运动会的场景图)

师: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呀?(学生看图交流)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你们能从中发现一些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这里有许多好喝的饮料,箱里有9盒,箱外还有4盒,一共有多少盒?

生:跳远的有7人,跳绳的有3人,跳远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大家还能发现一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生:运动会上,踢毽子的有9人,跳远的有7人,跑步的有6人,参加这三项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

(学生提出的问题中也有一些不能及时解答的,如:运动会上,踢毽子的有9人,跳绳的有3人,踢毽子的比跳绳的多几人?此时,教师加以引导、归纳,无需刻意要求学生,只是把今天要学的知识拣出来:这些问题中有些要用到“9加几”。今天,老师就跟同学们一起学习“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你们还能提出类似“9加几”这样的问题吗?

反思:教学时,首先要把枯燥的计算教学放在各种活动情景中,给学生创设结合实际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情境。因此,我在新课引入时,借助了运动会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运动会情景图,从这些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这样,不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巧妙复习了旧知,而且很自然地引入新课,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从而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提高数学能力,体验到计算的乐趣。

片断二:

师:请同学们再跟着老师回到比赛现场,这时运动场上的比赛更加激烈了。学校也为运动员们准备了一些饮料,箱子里面有9盒,箱子外面有4盒,还有多少盒呢?

生:9+4=__

(其实,这个时候,列出这个算是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9+4等于多少呢?还需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借助学具。想一想,怎样移动学具,就能很快算出结果呢?(学生自己边摆边说,之后与小组的伙伴交流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5、……11、12、13,一共有13盒;(2)接着数:箱子里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或者是从4开始数,箱子外面有4盒,然后接着数5、6、7、……13,一共有13盒;(3)凑十法:把外面的1盒饮料放入箱子里,就有10盒了。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的3盒,一共就是13盒。)

师:大家的这几种方法都很好。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呢?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生:我喜欢用数数的方法,直接一些。

师:要是数大了以后呢?你还能数吗?

(大部分的学生喜欢凑十法。)

师:为什么大部分的同学都喜欢凑十的方法呢?

生:这样算起来快一些。

生:这样算起来简便一些。

……

师:你们真棒!下面,我们一起来用一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看看到底简便吗?

师:9+4怎样计算?让我们拿出学具来,边摆边说。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怎样用“凑十”的方法来计算9+4?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用,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前,我教“9加几”的时候,一般都会先出示准备好的题,如:9+()=10, 9+1+3=(),为学生学习“凑十法”进行简便计算埋下伏笔,接着再教学“9+4=?”。这样的注入式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和个性特点,而利用生活中熟悉的情景入手,利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自己想办法,果然办法很多。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时注意给学生提供自己发现方法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提问:你喜欢哪种方法?不急于评价每一种方法的好坏。这个过程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同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不同的算法,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了解了算法的多样化。同时,在这样摆一摆和说一说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凑十法”的表象,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

片断三:

师:同学们再仔细观察情景图,你还能从中发现“9加几”的数学问题吗?

生:踢毽子的有9人,跳绳的有3人,一共有多少人?

生:跑步的有6人,踢毽子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

……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要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说出自己是怎样算的。)

反思: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己提出问题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情景资源,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这样学生能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能力在生活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强化学生运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使学生在操作中再次体验“凑十法”过程的简便,把具体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凑十法”,也为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应用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点评与拓展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情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9加几”教学案例以身边的情景作为计算教学的开门石,让学生在“看、听、说、做”的活动中,探讨多样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肯定“凑十法”的简便,并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离不开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只有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让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欲望,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增强数学效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力求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和事物中出发,学改革走向成功。

篇4: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9》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让幼儿认识数字1——5,能够指认数字并与图卡一一对应。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数字宝宝与图卡一一对应。

2.初步认识数字,幼儿容易混乱,采用儿歌形式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活动准备

1——5的数字图卡及1——5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

《5只猴子荡秋千》,让幼儿有数字1——5的印象。

二、1.教师:

“小朋友们好!今天有几个小朋友要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啊?在认识他们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名字,要不他们会生气的,就不跟我们做好朋友啦!”

2.教师戴上写有数字1的头饰,用有吸引力的声音自我介绍一下:“大家好!我的名字叫:“1”,很高兴认识你们,我要和你们做好朋友,好不好?”(好)教师:小朋友,这个好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啊?(1)出示图卡1,让幼儿记住。然后用同样的方式介绍出数字2、3、4、5,(介绍时可以打乱数字顺序,这样避免幼儿只会数数而不认识数字。)

3.把数字1——5的图卡拿出来让幼儿复习认识,拿出图卡“1”,问小朋友“1”像什么?让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总结:“1”像铅笔能写字。同样的提问方式并总结出: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

三、游戏:

请几个小朋友分别拿上1——5的数字图卡,并读出图卡上的数字。然后再请几个小朋友也分别拿上1——5的数字图卡,其他的小朋友唱《找朋友》这首歌,拿图卡的小朋友在歌声中找到相对应的数字,成为一对好朋友。{可以多请几组幼儿玩这个游戏。}

四、结束:

送数字宝宝回家。教师:今天很开心,数字宝宝们也很开心,他们玩累了,要回家了,我们给他们说再见吧!幼儿:“1”再见,“2”再见,“3”再见,“4”再见,“5”再见。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数字1——5。大多数的幼儿能把数字和图卡相对应。但游戏部分不是很精彩,没有做游戏的幼儿积极性不高。

教师评语:

教师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此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效果好。

篇5: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9》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认识数字7

中班数学活动:

认识数字7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的感知数字7,知道它们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能安静的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以及能情绪愉快的参加小组活动的习惯。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黑猫警长》、老鼠卡片若干、小河若干条。

活动过程:

㈠游戏捕鱼

⒈教师:今天天气真好,猫妈妈带你们一起出去玩吧!看我们来到哪里啊?(小河)

让我们一起来钓鱼吧!

⒉个别幼儿讲述钓了几条鱼,并送到相应的篮子里。

⒊集体送鱼。

㈡认识数字7

⒈教师:小鸭子想吃鱼,我们看看来了几只小鸭子?小鸭子和小鱼哪个多?小鸭子能吃饱吗?那有什么好办法?《添上一只鸭子》,又游走一只小鸭子,现在哪个多?要让他们数量一样多有什么好办法?《去掉一条鱼》

⒉教师:数字7象什么?数字7除了表示7只小鸭还可以表示什么?

㈢游戏猫捉老鼠

⒈教师:听,谁的声音?(老鼠)教室里有许多的老鼠,请宝宝帮忙用添去的方法抓身上幼个点子的老鼠。

⒉幼儿操作

㈣听音乐玩游戏(猫捉老鼠)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孩子们对7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正确表述7所表示的物体。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少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平衡语言表述能力与观察能力。

篇6: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9》及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的幼儿刚从小班升上来,对数字没有概念,只会简单的唱数,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数字,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数字课,让幼儿能把数字与图像一一对应,从而对数字有初步的认知。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数字1——5,能够指认数字并与图卡一一对应。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数字宝宝与图卡一一对应。

2.初步认识数字,幼儿容易混乱,采用儿歌形式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活动准备

1——5的数字图卡及1——5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

《5只猴子荡秋千》,让幼儿有数字1——5的印象。

二、1.教师:

“小朋友们好!今天有几个小朋友要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啊?在认识他们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名字,要不他们会生气的,就不跟我们做好朋友啦!”

2.教师戴上写有数字1的头饰,用有吸引力的声音自我介绍一下:“大家好!我的名字叫:“1”,很高兴认识你们,我要和你们做好朋友,好不好?”(好)教师:小朋友,这个好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啊?(1)出示图卡1,让幼儿记住。然后用同样的方式介绍出数字2、3、4、5,(介绍时可以打乱数字顺序,这样避免幼儿只会数数而不认识数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3.把数字1——5的图卡拿出来让幼儿复习认识,拿出图卡“1”,问小朋友“1”像什么?让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总结:“1”像铅笔能写字。同样的提问方式并总结出: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

三、游戏:

请几个小朋友分别拿上1——5的数字图卡,并读出图卡上的数字。然后再请几个小朋友也分别拿上1——5的数字图卡,其他的小朋友唱《找朋友》这首歌,拿图卡的小朋友在歌声中找到相对应的数字,成为一对好朋友。{可以多请几组幼儿玩这个游戏。}

四、结束:

送数字宝宝回家。教师:今天很开心,数字宝宝们也很开心,他们玩累了,要回家了,我们给他们说再见吧!幼儿:“1”再见,“2”再见,“3”再见,“4”再见,“5”再见。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数字1——5。大多数的幼儿能把数字和图卡相对应。但游戏部分不是很精彩,没有做游戏的幼儿积极性不高。

篇7: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9》及教学反思

片断一: 初步感知角

教师出示一把三角尺。

师: 谁能指出其中的一角。( 不出所料,学生指角的顶点)

师: 你们同意吗? ( 全班同意)

这时教师故意在黑板上画了一个“·”。

师: 你们的意思是说角是这样的吗?

学生一怔,不一会儿,有学生要求重指。( 这次指的是角的两条边)

师: 如果把两个小朋友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角了。( 要求重指的小朋友更多了。)

……

同桌互相指角。

师: 指角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生1: 我觉得角中间的这个点是尖尖的。

生2: 用力按一下,手指还会疼的。

生3: 角的两边的线是平平的。

生4: 很光滑。

生5: 这两条线没有转弯。

生6: 我觉得我的手指像在玩滑滑梯。

反思:

简单的数学能吸引学生。这里所指的“简单”,绝不是我们的教学要重复“1 + 2”之类的问题,也不是让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答案,而是指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学生从最近发展区出发,能独立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很简单”“我能把数学学好”。

比如,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角”这一词,而且这个“角”和数学上纯粹的几何角的概念是不同的。这是学生真实的生活基础,教师必须正确面对。以前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学生也发生了同样的情景,我的处理方法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并让学生在我的带领下重新再指一遍。虽然这也初步认识了角,但是这种“认知”是不是带着学生的迷惑,是不是带着老师的权威,是不是让学生觉得数学好麻烦! 而在本节课中,教师设置了问题情境,将学生这一“错误的认知”故意暴露了出来,让学生自己产生认知冲突,自己认识到了方法不合理,自己要求改正。最让我感动的是生6的发言,我想在老师的硬性规定的课堂起码是不会出现这样精彩的比喻的!

希望有一天学生会说: 学数学好简单,就像“玩滑滑梯”!

片断二: 找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角,交流。

生1: 材料袋中的长方形纸片上有4个角。

生2: 正方形也有4个角。

生3: 五角星上有5个角。

生4: 不对,五角星上有10个角,( 到投影上指,果然有10个! 学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生5: 教室的黑板上有4个角。

生6: 标语牌上也有角。

生7: 我们的红领巾上有3个角。

……

师: 小朋友在材料袋中、在教室里面找到了许多角,再想一想,还有哪里有角?

生8: 街道上的斑马线有角。

生9: 工商银行的标志上有角。

生10: 斜拉桥上有角。

生11: 上海东方明珠上也有角。

生12: 埃及金字塔上有角,埃菲尔铁塔上也有角。

……

师: 人身上也有角,你相信吗? ( 学生一脸疑惑)

( 欣赏几幅图片: 图一: 坐端正的小朋友,图二: 坐广播操的运动员; 图三: 艺术体操运动员; )

生: 我觉得角不仅有用,而且非常美。

反思:

鲜活的数学吸引学生。在每个人的学习生活中都有数学学习,但在多年的数学学习中,真正爱好数学的人很少,数学成了枯燥的代名词。

“找角”这一环节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原来抽象的“角”离我们这样近,它在我们的课桌上、教室里、大街上、家里甚至在故事里!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数学课堂中只有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相联系,才能扩大课堂的信息量,才能吸引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彰显个性和灵气。

片断三: 做角

师: 我们来做几个角,可以用课前准备的材料,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材料。

学生活动: 展示。

生1: 这张圆形纸片没有角,我把它折出角来。

生2: 我在圆形的纸片上剪出一个角。

生3: 我会用小棒搭角。

生4: 我用钉子板拉了一个角。

生5: 我用钉子板围了3个角。( 原来是围了一个三角形。聪明的小家伙! )

生6: 我什么材料都没用就做成了角。

师: 你真厉害! 上来展示一下,好吗?

只见他把两手的食指前端并在一起,真的搭成了一个角!

我灵机一动———

师: 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点吗? 再变小一点吗、

所有的学生都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指做起了“让角变大变小”的游戏,教室里“大一点”“小一点”的声音此起彼伏,2分钟后———

师: 通过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生7: 手指分得开角就大,手指分得小角就小。

生8: 两个手指的开口大角就大。

……

反思:

篇8: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9》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9、10并了解其意义。

2、认识数字8、9、10,能够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物体匹配。

活动准备:

1.大数字卡片1-10(2套)

2.果树3棵

3.苹果8个 4.梨9个 5.桃子10个

活动过程:

1.“拍手应数字”复习数字1-7 2.参观果园导入活动,认识数字8、9、10

(1)认识数字8、9、10,,初步感知数量8、9、10。

(2)请幼儿说说水果可以用几表示?"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例:出示数字8,说出8可以表示什么?

3.幼儿操作练习

(1)请幼儿给相应的水果送上数字。

(2)请幼儿听声音匹配相应数字。

4.游戏:“1234567”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

(2)幼儿游戏3-4遍,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5.游戏:“数字蹲蹲”

介绍游戏玩法:老师选4个小朋友分别拿上7-10的数字卡,教师手拿数字卡7,为游戏开头,如“数字7蹲,数字7蹲,数字7蹲完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完数字8蹲”以此类推,直至4位小朋友全蹲完。

6.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虽说每堂课都会有瑕疵,但只要善于反思修正就是在进步,所以在后面的复习中,我会尽量填补一下之前课堂中有些没讲到的内容和单独指导学习进度稍慢的幼儿。增强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是每天都要进行的事,教师的持之以恒才能让幼儿的知识开出花,结上丰硕的果实。

篇9: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9》及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富于想象,有较强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喜欢学习新的知识,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即使是粗浅的数学内容也需要经过一番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而中班的孩子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他们认识数字是建立在一定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的,数字8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孩子把数字8的形状和已有的一些物体联系起来,让孩子能具体形象地认识记忆数字8,《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为此我设计了游戏情景“送水果”,让幼儿带着要求去找到相应的水果卡片,在拿物品、数物品中不知不觉地感受8的数量,这遵循了“教育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原则。

活动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

2.能够进行8以内的数与点的匹配。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7以内的数熟悉7以内的数量。

物质准备:教具:ppt。

学具:①1—7数字卡片若干。

②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③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黑猫警长招白猫警士。

过渡:你们好,我是黑猫警长,最近城里来了一些专做坏事的家伙,我一个人根本抓不完他们,所以今天我来是为了找一些厉害的小朋友成为我的白猫警士帮我一起抓坏人,你们愿意成为我的白猫警士和我一起战斗吗?

小结:想要成为合格的白猫警士必须要经过我的考验,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2.白猫警士比眼力。(操作课件,让孩子初步感知8以内的数量)

(1)初步感知8以内的数量。

过渡:黑猫警长今天先来考察一下你们的眼力啦,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提问:花园里有几只蜜蜂?(7只蜜蜂)

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现在变成几只蜜蜂了呢?(8只蜜蜂)

小结:白猫警士说的真好,原来7只蜜蜂,又飞来了一只蜜蜂就变成了8只蜜蜂了。

(依次播放花,苹果,汽车,大象等让幼儿说。)

提问:黑猫警长刚才都把那些东西变成了几只?(8只)

小结:我都把它们变成了8只,看来想要通过我的考验都要先认识数字娃娃8 才行呢。

提问:数字宝宝8长得像什么呀?

小结:数字宝宝8长得像一个葫芦一样。

(2)了解8的实际意义。

提问:数字宝宝8能表示八样东西,那它还能表示8样什么呢?

小结:8能表示8只蜜蜂,8朵花,8还能表示8辆汽车等,8能表示好多好多是8个的物品。

3.白猫警士比本领。(巩固认识8的实际意义)

过渡:现在让黑猫警长看看哪个白猫警士本领大。

(1)第一关,请白猫警士们从盒子里找出有数字8水果的卡片送给黑猫警长,比一比,谁找的水果宝宝又对又多。(幼儿操作实物卡片,教师观察。)

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水果,数数找到了几个有数字宝宝8的水果?

(2)第二关,请白猫警士们从盒子里找出有8个点子水果的卡片送给黑猫警长,比一比,谁找的水果宝宝又对又多。(幼儿操作实物卡片,教师观察。)

(3)第三关,考考白猫警士的眼力。请根据黑猫警长的口令拿出相应的数水果。

4.白猫警士出动一起捉老鼠。;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操作数和点的匹配)

过渡:白猫警士们,现在考验你们本领的时候到了。最近有很多老鼠常常出来做坏事,现在黑猫警长需要你们协助我抓住他们,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完成这次任务!

要求:黑猫警长要跟你们交代一下,你们去抓老鼠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去,否则老鼠就会发现你们然后逃走,捉到老鼠后,你们会发现每一只老鼠都不一样,请各位警士想办法把他们送到对应的牢里去。现在请各位警士轻轻地去捉老鼠。

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播放歌曲《黑猫警长》。

展示验证。

过渡:白猫警士们,让黑猫警长看看你们有没有把那些老鼠都抓住,锁在正确的牢房里。

小结:看来你们已经学会抓坏人的本领,现在我要收你们成为真正的白猫警士了。

5.庆祝胜利。

结束:白猫警士们捉了这么多老鼠,现在黑猫警长奖励你们一起到外面去庆祝这次胜利。

教学反思:

这节数学活动我以黑猫警长招警员抓老鼠的情境贯穿整节活动。本活动中我将重点定位在感知8以内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难点定在能够进行8以内的数与点的匹配。为了能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兴趣,我制作了很多好玩的操作学具,设置了对“白猫警士”的考验,每一关的考验让我意识到这些对孩子来说缺乏挑战性,同时,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篇10: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9》及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幼儿虽然会说数字1、2、3、4、5……但他们却对数字表示的意义表现的模糊不清,为了让幼儿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真正理解数字的意义,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认识数字4、5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4、5,理解数字与物体的数量关系。

2、能够积极愉快地参加操作活动。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数字2、3、4、5的圆点衣服卡片各一张。4和5的数字卡片各一张。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雪花片每人若干,不少于5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数卡,引导幼儿说说卡片上是数字几?“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由于本班幼儿对数字4、5的字形有一定的了解,此环节的设计帮助幼儿复习认识4、5数字。

二、学习按数字匹配实物

(1)、复习认识数字宝宝1、2、3.(2)、引导幼儿观察ppt上的图片,说说那些实物的数量为4,哪些数字数量为5。

(3)、出示4、5的数卡,引导幼儿根据数字进行匹配拿出雪花片积木等。

(4)、教师小结:有几个实物可以用数字进行表示,数字几表示有几个实物(图片)(此环节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的方式进行感知数量,从而真正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

三、游戏:找朋友师:现在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操作材料,帮助这两个小朋友穿上花衣服,让她们更加漂亮。(此环节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地学习氛围,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知识。)

四、评价活动引导幼儿相互好朋友是不是把衣服穿正确了。

延伸活动区域学习

(1)、小猫钓鱼

(2)、拼龙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数字1——5。大多数的幼儿能把数字和图卡相对应。但游戏部分不是很精彩,没有做游戏的幼儿积极性不高。

篇11: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9》及教学反思

(1)中班教案《认识数字1-5》含反思

活动目标

让幼儿认识数字1——5,能够指认数字并与图卡一一对应。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数字宝宝与图卡一一对应。

2.初步认识数字,幼儿容易混乱,采用儿歌形式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活动准备

1——5的数字图卡及1——5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

《5只猴子荡秋千》,让幼儿有数字1——5的印象。

二、1.教师:

“小朋友们好!今天有几个小朋友要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啊?在认识他们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名字,要不他们会生气的,就不跟我们做好朋友啦!”

2.教师戴上写有数字1的头饰,用有吸引力的声音自我介绍一下:“大家好!我的名字叫:“1”,很高兴认识你们,我要和你们做好朋友,好不好?”(好)教师:小朋友,这个好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啊?(1)出示图卡1,让幼儿记住。然后用同样的方式介绍出数字2、3、4、5,(介绍时可以打乱数字顺序,这样避免幼儿只会数数而不认识数字。)

3.把数字1——5的图卡拿出来让幼儿复习认识,拿出图卡“1”,问小朋友“1”像什么?让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总结:“1”像铅笔能写字。同样的提问方式并总结出: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

三、游戏:

请几个小朋友分别拿上1——5的数字图卡,并读出图卡上的数字。然后再请几个小朋友也分别拿上1——5的数字图卡,其他的小朋友唱《找朋友》这首歌,拿图卡的小朋友在歌声中找到相对应的数字,成为一对好朋友。{可以多请几组幼儿玩这个游戏。}

四、结束:

送数字宝宝回家。教师:今天很开心,数字宝宝们也很开心,他们玩累了,要回家了,我们给他们说再见吧!幼儿:“1”再见,“2”再见,“3”再见,“4”再见,“5”再见。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数字1——5。大多数的幼儿能把数字和图卡相对应。但游戏部分不是很精彩,没有做游戏的幼儿积极性不高。

教师评语:

教师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此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效果好。

篇12: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9》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10的形成,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10的实际意义,使幼儿懂得自然数列中前后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2、练习数数并正确书写数字10 。

3、培养幼儿良好的书写姿势。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数字卡1——10,图(由10个圆形、10个三角形、10个长方形拼成的一幅图画),数量为10的数群卡。

学具准备:本子、笔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数的形成和认识。

1、手指游戏。(1 1 2 2伸伸手,3 3 4 4点点头,5 5 6 6弯弯腰,7 7 8 8扭一扭,9 9 0 0抬抬腿,动手动腿和动口。)

2、看数字取雪花片:教师出示数字1,幼儿取出相应数量的雪花片摆放在桌子上,教师再出示数字2,让幼儿想一想怎样让雪花片的数量变成2,并能说出1添上1是2,依次出示数字卡3——8。带领幼儿复习8以内各数的形成。

3、会变的数卡(教师举数卡,幼儿根据数字的.变化而变相应数量的手指,使之进一步感知自然数列中前后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二、认识数字10,进一步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1、引导幼儿观察挂图。

图上有什么?它们用什么拼成的?有几个圆形?几个三角形?(10个圆形、10个三角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它的数量?(教师出示数字10)我们还可用什么来表示呢?(引导幼儿可以用小圆点来表示数量)

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结合实际让幼儿说出10你还可以表示什么?

10个笑圆点和数字10除了能表示10个圆形、10个三角形,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三、幼儿辨认数字10。

1、小朋友看看10像什么?(棍子和鸡蛋)我们来学习写一写10吧!

2、教师书写数字10。(注意强调其笔顺及1笔写成)

3、带领幼儿在空中练习。

四、幼儿书写数字10,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业。

五、展示评价幼儿作业。

六、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篇1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9》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运转规律,学习看整点。

2、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内容:

《时钟》

活动准备:

时钟模型一个、小时钟若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谜语你见过什么样的钟?(闹钟、座钟、落地钟)钟有什么作用?(起床)

二、分发钟表,给小朋友每人一个钟,请幼儿观察(请你把看到的告诉老师)师:两个针一样吗?

小结:最短的叫时针,较长的是分针。钟面上有数字1-12,数字紧挨着数字之间为1格,一共有12 格。

三、《龟兔赛跑》故事导入师:谁赢了?

现在乌龟和兔子又比赛了,兔子代表分针,乌龟代表时针,它们比赛站在同一位置开始比赛。(兔子从12跑到12,跑了一圈;乌龟从12跑到1,跑了一格)谁跑得快?分针与时针谁跑的快?<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那再跑一次,乌龟会走到哪里?

小结:分针跑一圈,时针跑一格,也就是一小时。

四:出示三个钟,请幼儿观察。

师:这三个钟一样吗?哪里一样?有不一样的地方吗?请幼儿回答。

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是1点整。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游戏:考考你,请幼儿拨钟。

那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来记录时间?(几点整就写几,两个点,两个0,表示整点)

五、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幼儿说: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师出示卡片,幼儿拨。

六、出示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时间一样,而小朋友干的却不一样?

你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回家和妈妈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表。

教学反思:

幼儿兴趣非常高,并记住了时间,培养了他们热爱时间的好习惯。

篇14: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9》及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节课强调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幼儿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幼儿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游戏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认识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幼儿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幼儿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左手和右手,能分清左手和右手,初步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分清左右。

2、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3、幼儿愿意积极地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分清左手和右手。

活动难点:初步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分清左右

活动准备

记录表、贴图;《幸福拍手歌》音乐,《左手右手》音乐,魔术盒;情景创设。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带领幼儿进入活动情景。

1、教师放音乐,幼儿进入活动室,并向在座教师问好。

2、教师语言导入为元旦节作准备,进行表演活动。

二、魔术表演

1、教师表演魔术。

2、引导幼儿说出手,知道每个人都有左手和右手。

三、送礼物

1、说一说,左手能干什么?右手能干什么?强化幼儿对左手(右手)的认识。

2、幼儿举手发言,教师记录在记录表上。

3、教师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幼儿,幼儿按教师的要求将礼物贴在相应的手上。

四、儿歌表演

1、教师示范儿歌表演。

2、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儿歌表演。

3、幼儿说出自己左边(右边)的小朋友的名字,了解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边。

五、歌舞表演

师幼一起伴随音乐表演。

六、结束活动

幼儿同时用右手和教师做再见的动作。

教学反思

一、联系实际,着手教学

本节课是这一主题活动的难点,对中班的小朋友来说左右并不容易掌握。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从学生最熟悉的手引出课题,并在此基础上着手左手与右手的教学,循序渐进地增加教学难度,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紧紧围绕着学生身体的左手、右手进行教学,既联系实际,操作性又强,能使学生自然地、兴致盎然地置身于新课的学习当中,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和巩固对《左右》的认识。

二、游戏为主,强化主题

根据中班小朋友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激情引趣,烘托气氛,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三、关于镜面示范的思考

在这次活动中,我选择的是镜面示范的示范方法,我觉得这样可以直观地让孩子在脑海中形成左右的方位,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这样做,并不利于幼儿在以后进行左右空间方位的转换学习,比如:面对面的孩子的左右方位的不相同、孩子的身体转动时方位的变化等等。

上一篇:昆仑能源有限公司下一篇:2015小学英语学科知识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