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

2024-04-08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精选14篇)

篇1: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兼职)是位于最前沿的骨干队伍。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开展和考核由学校德育处管理。其主要职责为:

一、结合学校的管理目标、德育工作计划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年度工作小结

1、工作计划的制定

开学前一周完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工作计划,交由学校德育处修改通过。

2、工作计划的实施

按照计划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环节实施,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

3、工作小结

每学期结束前一周完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结,交由学校德育处审阅存档。

二、帮助全校学生完善发展心理素质,纠正个性发展中出现的偏差,解决人际交往、学业、情感等方面的困惑,有条理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常规教育

1、每学年第一个月内利用班会课对新生进行心理评估和测试,完成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发现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在不违反保密原则的前提下,两个月内完成针对这些特殊学生的教学建议,并向德育处、班主任、学科教师沟通。

2、承担和开设学校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备有详细的专题活动教案,参与教导处的阶段性教案常规检查和随堂听课。

3、主持和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各项心理服务工作。

(1)、每天中午定时开放心理辅导室半小时,指导学生放松、音乐欣赏、图书阅览等心理自助活动。

(2)、通过预约制度,在每天放学后接待来自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个别辅导。每次辅导控制在半小时内。

(3)、对于同质性心理问题的学生,比如学习困难、情绪焦虑等,组织心理社团,每月一次利用同伴间心理互助的形式开展专题训练。

(4)、严谨完成各项原始资料的记录,做好心理辅导室业务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为各级相关检查提供档案资料。每学期结束前一周由教导处检查。

4、能鉴别和筛选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比如神经症、精神病,对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没有能力解决的个案,要按规定及时转介到高一级心理咨询或治疗部门。

三、协同学校各部门开展心理辅导教育,提供培训和指导,产生辐射效应

1、制定学校心理健康专题活动方案,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殊需求,为各年级学生分别做一次专题心理辅导讲座。

2、协同教导处开展家长学校的工作,根据不同年级家长的需求,利用每个年级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进行专题家庭教育讲座。为家长教育子女,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提供建议、咨询和帮助。同时帮助家长、教师、学生之间发展良好的交往关系,发挥心理指导和协调的作用。

3、参与学校危机干预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以学生为本,及时提供帮助,预防恶性事件发生,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

4、协助学校教导处承担对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指导班主任、学科教师对有特殊心理需求的学生制定一致的教育方案,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疏导和引导,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

5、协助学校接受上级部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检查,并提供相关的资料。

6、协助学校心理教育新阵地的建设工作,比如校刊专栏、学校网站。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效能。

7、协助教导处每年4—5月进行考前教育、升学指导的咨询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选择。

四、提高专业素养,加强自身建设

1、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应接受心理辅导专业知识培训,获得上海市心理咨询师资格。不论是否大学教育系或心理系本科毕业,都要继续参加各项培训活动。

2、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与科研成果(课题研究报告、论文、活动课教案与课件、个案分析等)评奖活动,以科研为载体,促进专业知识的提升。

3、积极参加市、区级教研活动和有关工作会议,完成有关工作任务。

4、加强校际交流和学习,每学期完成心理健康活动课听课10节的任务。

五、恪守职业道德,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篇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是开展这项教育工作的骨干队伍。

一、基本责任

1.协助学校校长、学校管理工作者和学校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积极从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各项建议、意见和评价,发挥心理指导与顾问的作用。

2.帮助学校全体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帮助学生预防和克服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发展中的偏差,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各种冲突、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以及升学就业上的困惑,发挥心理辅导与助人自助的作用。

3.协助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家长学校工作,积极做好家庭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家长、教师、学生之间发展良好的交往关系,发挥心理指导和协调的作用。

4.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调研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学生面临各种心理危机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完成上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布置的专项任务,发挥心理研究和促进的作用。

二、基本任务

1.承担和开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能了解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爱好、能力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设计各种形式的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活动训练,促进学生心理能力和心理水平的健康发展。

2.指导和协助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

3.协助校长开展提高学校全体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工作,帮助教师解决自身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以保证全体学生能在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校心理环境中健康成长。

4.指导和帮助学校各年级开展家长学校的工作,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学习辅导、升学就业、家庭心理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

5.测量和诊断学生在智力、个性和情感方面的发展状态以及产生偏

差的原因,能从心理和教育的角度制定干预、矫治以及预防的措施。在学校统一安排下,为学生建立相关的心理健康档案。

6.主持和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各项心理服务工作,能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控、个性发展、青春期性健康等方面提供各种有效的自我发展方法与策略,为学生心理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三、基本职业道德准则

1.努力掌握坚实精深的专业科学知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自己的专业上应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既要对心理学、心理健康学、心理咨询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基本内容和原则、基本技术和方法十分熟悉、运用自如,又要能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准确地、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全体学生和来访学生,能科学准确地判断和鉴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熟练选择运用各种心理辅导技术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心理服务。能事实求是地对待自己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能力,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学生个案,应当及时转介到有关专业人士或专业部门,不能延误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2.坚持发扬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中应坚持发扬谦虚、谨慎、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应始终以事实求是、老老实实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所讲的每一句话、所答应的每一件事都必须认真兑现,尽力做到,要让学生始终得到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要努力使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利于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有利于及时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焦虑,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3.始终保持热情友善的交往态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应始终保持热情友善的交往态度,应始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爱,努力通过自身的热情友善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防卫;努力通过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帮助学生敞开心扉、主动地与自己交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里得到温暖、关注和帮助。

4.严格遵守为来访学生保密的心理辅导原则

篇3:中学生网络心理及教师职责探索

一、中学生的网络心理探索

(一) 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 激发了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拓展了受教育的空间, 促进了个性化发展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 是指自我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而保持的高效、和谐、满意、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 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和人格, 能与社会保持同步。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网络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 获取最新的信息, 开拓他们的视野, 给他们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和动力。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 锻炼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增强了对事物的辨析能力。通过参与网络上的社会热点讨论, 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使得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思路更加开阔。此外, 网络还为中学生进行大跨度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 为学生创造性思维不断输送养料。比如有些中学生通过创建自己的博客进行网络创作, 并结识博友, 共同创作、共同进步,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扩大了中学生的对外交流水平

相关研究表明,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一个人保持心理健康。然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际交往常常局限于实际生活中狭小的生活圈子, 人际关系冷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日益凸显。但是, 网络社会的人们却可以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 突破年龄、性别、身份、地位、相貌、谈吐等传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的限制, 有助于建立更为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从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

3.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为中学生提供心理援助

受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影响, 很多中学生在遇到烦恼和心理问题时, 往往没有勇气或不习惯找心理医生, 也不愿意向身边熟悉的人倾诉, 日积月累将引起忧郁、幻觉、错觉、妄想等心理疾病, 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电脑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为学生心理释压和情感援助提供了新渠道, 学生在网上可以毫无顾忌地向网友或心理专家倾诉心事, 减轻心理压力, 排解心理障碍, 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此外, 互联网上还开办有各种心理健康网站, 比如中国心理学网、21健康网、精神卫生信息网等。尽管专业、人手、资金有限, 这些心理学的专题网站都自觉承担起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援助的责任, 受到中学生的广泛青睐, 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 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1. 网络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

互联网是个信息的海洋, 内容丰富, 但却良莠不齐,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 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认知、情感与思想。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网上散布一些不良舆论, 如西方自由化言论、拜金主义及享乐主义等消极言论, 青少年崇尚新知识、思想活跃, 但心理波动大、可塑性强、是非辨别能力有限, 长期接触这样的信息, 便会信以为真, 从而迷失理性的自我, 淡化道德意识, 丧失道德观念, 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 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扭曲作用, 对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构成潜在威胁。

2. 网络使许多中学生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 脱离现实, 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有资料表明, 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玩游戏 (占62%) 和聊天 (20.4%) , 只有9.2%的学生利用网络下载自己所需的资料。中学生中部分迷恋网络的学生这样反映:“游戏里面有学校和家里找不到的情感世界, 我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尽情释放。”这部分学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 父母忙于工作, 疏于同孩子谈心, 学校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很难面面俱到, 所以游戏成为他们排解孤独和寂寞的主要途径。还有一部分同学反映:“我在同学眼中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 但在游戏中却能成为游戏世界的霸主, 那种感觉太棒了!”这部分学生渴望平等自由, 但现实中却很难得到满足, 因此他们就在游戏中寻找心理平衡和自我满足。由此可见, 虚拟的网络世界对中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但是, 中学生如果长期关注人机对话, 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往, 就会脱离群体和丧失责任感, 最终导致人格畸变, 甚至误入歧途。

3. 网络对中学生性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中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 , 开始出现明显的性别特征。人们将这一特定的时期称作青春期。这一时期属于青少年生理上快速发育、心理上急剧动荡的时期。据有关专家调查, 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 有47%与色情有关, 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 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 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 从而深陷其中。调查还显示, 在接触过网络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 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部分学生更因陷入“网恋”无法自拔, 遭骗或者出现其他人身伤害, 荒废学业。

二、教师的网络教育职责

当今社会,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推广, 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推向绝对领先的地位, 无论是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还是应用信息的程度都与日俱增, 一个人要想不受计算机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 当今中学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让网络成为中学生的良师益友。而要引导中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教育工作者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 教师要成为中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网络具有全球性、多元性与开放性的特点。网络在飞速发展和影响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 我们的道德教育跟不上网络发展的速度。因此, 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网络信息时代的特点, 在传授计算机知识的同时, 做一个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健康观念的引导者。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 在传统的德育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 在传统的学生行为规范中增加网络行为规范。

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及网络自护教育,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并结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开展专题讲座及讨论, 指导他们如何识别良莠, 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 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 提高个人修养,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 教师要成为中学生的贴心辅导员

篇4: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教师

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教师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这不仅仅是因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是因为教师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形象和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因此,许多教育学家强调,必须选拔和培养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毫无疑问,如果教师本身的素质不高,就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如果教师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证。在这里,我们首先讨论一下好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然后分析教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好教师的基本素质

一个好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个性特点,较高的专业水平,并善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要求教师要乐观开朗、情绪稳定、充满自信;要求教师富有移情能力、真正关心学生;要求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热情。一个好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应该为人谦逊、不固执己见;应该心胸开阔,有足够的自信去面对自己的不足;应该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以权威自居。

好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他们能够正确地制定教育目标,懂得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来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而不会用填鸭式教学来窒息学生的创造力;他们不会把教学等同于讲课,也不会用死记硬背来代替理解;他们会精心备课,会不断学习有关的新知识。

好教师还应该喜欢学生,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待学生,他们宽容而不纵容,严格而不苛刻,一致而不死板,灵活却有原则。他们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他们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但是会加以合理地限制和引导,让学生在享受自由的同时学会承担责任,他们激励学生,真诚地赞扬学生的长处,不会只盯着学生的弱点;他们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并真诚地帮助他们进步;他们努力去理解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与之进行良好的沟通。

二、目前教师中存在的问题

下面以香港中小学教师为例,谈谈目前教师中存在的问题。

在香港,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对中小学教育非常重视,但是,无论是教学的质量,还是青少年的人格发展,都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难题。这些难题的症结在哪儿?如何解决?人们并未形成共识。

一方面,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这样那样的抱怨,比较典型的有:“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的道德水平不如从前了”,“父母不管孩子,把教导子女的责任都推给教师”,“社会太复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无法同外面的各种影响相抗衡”。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听到各种对教师的批评。一些人责备教师没有尽心尽力,没有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把教书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过分关心物质利益,而不重视教师工作本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意义。在这些人看来,教师应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承担一定的责任。

毫无疑问,上述两方面的意见都有一定道理。在香港,许多成年人忙于赚钱,自己抽不出时间来教育子女。一些家长以为用钱就可以圆满解决子女教育问题——花大量的钱送子女进名牌幼稚园、上名牌学校、请名牌大学的学生做家教。一些家长则以为只要孩子上了学,孩子的一切就交给教师和学校了,自己管交学费就可以了。这些家长都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没有认识到家长关心子女、与子女充分沟通的重要性。另外,香港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显然是不利的。所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教师教书育人的难度。但是,面对这一切,教师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当“学生越来越难教时”,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会去怨天尤人,更不会放弃自己的责任,而是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可惜的是,不少教师并没有这样做。一些教师情绪低落,在工作中表现出无力感,对学校没有归属感,对教师工作没有自豪感,看不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一些教师没有主动进取的精神,不愿意多做工作,不愿意继续学习,对各种在职培训不感兴趣;一些教师缺乏爱心,对“问题学生”充满敌意,恨不得把他们全部赶出学校。

三、提高教师素质的对策

我们认为,宏观社会环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改观,因此,要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教师负有更大的责任,必须提高教师素质。如果不能造就一批“新教师”,我们就很难培养一代“新人”。

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很多。例如,加强在职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专业知识;加强辅导,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等等。我们认为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是从工作实践中增强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一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要了解新一代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要关心他们的问题和烦恼,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不能将他们所喜好的东西都视为无知幼稚。教师更要学会如何与年轻一代沟通,要加强人际沟通技能的培养。二是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与家长建立协调的合作关系是对好教师的一个要求。双方应该多沟通,密切配合,不能相互推卸责任。三是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在这里,教育管理者是指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和中小学的校长、副校长等人员。为了提高教师素质,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自豪感,管理者应该加强教师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民主参与,倾听教师心声,关心教师的生活,为教师工作和生活提供各种周到细致的服务。四是教师与专家的关系。学校应该聘请两方面的专家,教学方面的专家和心理方面的专家。前者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供有关的培训和咨询;后者则协助教师处理各种“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为教师自身的心理保健提供帮助。

上面,我们针对香港中小学教育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据了解,内地的中小学教师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希望我们的分析和建议能够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启发,更希望内地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日益进步。

篇5: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是开展这项教育工作的骨干队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兼职)教师上岗,必须认真执行本条例所提出的各项职责,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研究能力,积极加强自我的身心调节和自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一、基本责任

1.协助学校校长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积极从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各项建议、意见和评价,发挥心理指导与顾问的作用。

2.帮助学校全体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帮助学生预防和克服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发展中的偏差,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各种冲突、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以及升学就业上的困惑,发挥心理辅导与助人自助的作用。

3.协助学校、政教处或班主任共同开展家长学校工作,积极做好家庭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家长、教师、学生之间发展良好的交往关系,发挥心理指导和协调的作用。

4.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调研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学生面临各种心理危机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完成学校布置的心理辅导专项任务,发挥心理研究和促进的作用。

二、基本任务

1.承担和开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能了解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爱好、能力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设计各种形式的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活动训练,促进学生心理能力和心理水平的健康发展。

2.指导和协助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

3.协助学校开展提高全体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工作,帮助教师解决自身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以保证全体学生能在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校心理环境中健康成长。

4.指导和帮助学校各年级开展家长学校的工作,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学习辅导、升学就业、家庭心理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

5.测量和诊断学生在智力、个性和情感方面的发展状态以及产生偏差的原因,能从心理和教育的角度制定干预、矫治以及预防的措施。在学校统一安排下,为学生建立相关的心理健康档案。

6.主持和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各项心理服务工作,能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控、个性发展、青春期性健康等方面提供各种有效的自我发展方法与策略,为学生心理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三、基本职业道德准则

1.努力掌握坚实精深的专业科学知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自己的专业上应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既要对心理学、心理健康学、心理咨询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基本内容和原则、基本技术和方法十分熟悉、运用自如,又要能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准确地、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全体学生和来访学生,能科学准确地判断和鉴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熟练选择运用各种心理辅导技术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心理服务。能事实求是地对待自己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能力,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学生个案,应当及时转介到有关专业人士或专业部门,不能延误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2.坚持发扬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中应坚持发扬谦虚、谨慎、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应始终以事实求是、老老实实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所讲的每一句话、所答应的每一件事都必须认真兑现,尽力做到,要让学生始终得到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要努力使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利于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有利于及时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焦虑,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3.始终保持热情友善的交往态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应始终保持热情友善的交往态度,应始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爱,努力通过自身的热情友善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防卫;努力通过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帮助学生敞开心扉、主动地与自己交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里得到温暖、关注和帮助。

4.严格遵守为来访学生保密的心理辅导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心理辅导工作中应始终遵守为来访学生保密的原则,应将自己所获得的有关来访学生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严加保护,这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道德准则,也是心理辅导工作的法律准则。教师要对学生个体心理测量的结果保密,要对一部分心理测验量表保密。只有在征得当事人同意或确因工作需要、个人或社会面临紧急危险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才有责任向学生法律监护人、学校有关领导或有关职能部门汇报。全体学生和来访学生都应受法律保护,任何泄密都会给学生增加痛苦,造成损失。

篇6:小学心理卫生教师岗位职责

2、保持心理咨询场所整洁、卫生和有序,不得妨碍公共卫生及安全。

3、不得因求助者性别、年龄、民族、国籍、职业、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因素歧视求助者。

4、在接待来访者时,态度应尊重、真诚、热情、共情、积极关注。

5、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应让对方了解咨询工作性质及自身权利和义务。

6、在咨询时应按咨询工作的程序,认真做好咨询工作。

7、及时整理好咨询资料,并做好分析诊断、制定方案及实施方案工作。

8、咨询工作结束后及时将咨询资料整理好归档,以备查阅。

9、遇到严重心理问题难以解决应及时转介。

10、向求助者收取咨询费用时,应出据收费名细表和合法收费凭证。

11、对于心理危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12、按要求积极参加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做到预防重于治疗。

13、为来访者严守个人秘密,尊重来访者人格,权利和隐私,对来访者有关信息资料予以严格保密;因工作或研究需使用咨询资料时,应确保 当事人隐私权等民事权利不受侵害为前提。

14、积级参加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活动,加强和同行的沟通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15、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积极撰写论文及开展科研工作。

篇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职责

一、主要工作

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德育处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校园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营造心理教育的校园氛围;负责开展学校学生发展性和补救性心理教育工作,包括班级团体辅导、保健及心理选修课和心理咨询等。也承担协助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各项工作,调节教师工作压力的任务。

二、具体任务

1、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学校德育处工作精神的.指导,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2、贯彻预防性心理教育为主的工作方针,深入学生学习活动中,了解学生中心理问题倾向,适时地开展心理教育及宣传工作;

3、严格按照《心理咨询人员工作守则》开展咨询工作,热情接待学生、家长的来访咨询,认真处理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及其家长调节心理状况,并对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诊断和鉴别;

4、主动协助校德育处和各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积极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相关的专业意见;

5、把握各种途径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开展各种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常识的认识,从而提高自我觉察能力;

6、每学年初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试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认真做好其管理和使用工作;

7、协助处理学生行为、心理偏常事件,疏导处理;

8、进行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优化工作,进行适当的辅导;

篇8: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

一、用健康心理感染学生

拥有健康心理的体现是积极乐观。课堂上, 举止大方, 态度端庄, 追求学识, 独创高效。生活中, 不凭自己的好恶感, 偏袒、庇护、鄙视、冷淡学生, 不随便发怒, 不以威压人, 对学生公平合理, 宽严适度, 爱护有加。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下, 都能面对现实, 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尊重事业、尊重他人、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执, 心胸宽广, 言行一致, 不卑不亢, 不愠不哀, 与人交往, 和谐相处。

教师最佳的教育方法是做出表率。自身拥有健康心理, 为人师表, 一定会感染学生, 对学生健康心理产生现实、巨大、深远的影响。

二、敏锐地观察, 有效地施教

对学生的个性心理要心中有数。在平常的教学过程、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甚至学生交往过程等多方面用平静的心态认真观察学生, 从学生的言谈举止、行为动作及兴趣爱好中敏锐地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 建立心灵记录本, 进行针对性教育。

刘希同学性格懦弱、孤僻, 缺乏进取心, 意志薄弱, 没有自信心, 我采用赞赏式教育, 有意识地一起进行课外活动, 加深师生的情感。在活动中对他有思想性、思维严谨的闪光点予以肯定, 树立自信心, 鼓励他敢于表现, 勇于参与, 将自身融入集体之中, 在学习生活之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张仕同学生性激动, 异常活跃, 大大咧咧, 满不在乎。谢温同学凡事斤斤计较, 生性多疑, 过于敏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实施励志教育。不为小事而冲动, 不为琐事而计较, 性格上互补, 向身边团结同学、热爱集体、成绩优秀的同学学习, 勤于思考, 处事稳妥, 提高人格魅力, 完善人格修养。制订学习计划, 提高学习成绩, 学名人, 做大事, 顾大局, 认识现实与理想间的距离, 设计未来, 追求事业。杨朝同学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 对他人他事漠不关心或蛮不讲理, 不进行自我反思, 遇事迁怒于别人, 归咎于他人, 做事不可理喻, 有一种反人格特性的奇异心理。与他以最亲切的情感倾心交谈, 用有目的、有计划、敞开心扉、察言观色等方式获得他的心理重要信息, 准确掌握他的心理或思想问题后, 帮助该生客观地认识自然, 科学地认识社会, 理性地认识人类。从心底认可“愉快”和“成功”的取得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汗水。同时, 帮助增强抗挫折的能力。“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 师生间自然会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该生的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

三、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常言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初最好的老师。”在子女的成长历程中, 家庭环境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每个人的心理品质都或多或少地烙着家庭的印记。家庭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有的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娇生惯养的态度, 致使他们受不得半点艰辛, 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 出现偏激行为。有的家长虽严格要求子女, 但总是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 对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更严重的是, 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 或忙于发财致富, 或闹离婚, 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 导致子女放任自流, 心灵情感不健康。

我根据了解到的情况, 常深入学生家中访谈。讲述和睦、温暖、重感情、守信用、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家庭对铸就子女健康心理的作用, 劝导父母不能过于顺从溺爱, 也不能过于严厉甚至专制, 要有民主作风, 还告诉父母正确的教育方法, 如一言一行做子女的表率。付出见收获, 荷津津、马一波、徐永健等任性、自私、骄横、烦躁、抑郁、有逆反心理的学生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有的虽已升学或就业, 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永不失理智, 更是愈挫愈奋的强者。

篇9:教师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教师子女是教育群体中的特殊人群,他们因为有做教师的父母,在学校中就有了一些所谓的便利和特殊照顾:教师的偏爱,享受特殊待遇。这些的确为教师子女的成才提供了捷径,但结果却与人们的普遍认知大相径庭。

我作为一线的班主任,又是孩子的母亲,对教师子女的成才非常关注。环顾周围的教师,我通过自己二十年的教学经历,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教师子女能成为优秀人才的很少。更奇怪的是,优秀的孩子相对集中在父母是教研工作人员或学校行政人员的范围里,而真正一线教师的孩子实不多见。为什么会这样?分析来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身为教师的父母,本身过于重视或者轻视基础教育,从而造成自己的孩子偏离正确的方向。

在我接触的教师的孩子和自己的儿子身上,我见到最多的就是两种教育倾向。一般来说,初高中教师对基础教育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势。这种思想倾向使较高层次的教师站在教育的更高点上,从而忽视子女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他们觉得小学知识层次较浅,不用下大工夫,这种思想或多或少会被孩子感受到,这就有可能直接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老师所授知识、所讲道理持怀疑态度。有关调查数据表明,中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自制力最差的时期,若在这一阶段的校园生活中没有一定权威信仰的支持,极容易形成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甚至偏离人生的正确方向。早期教育失败后即使作出再大的努力往往也无力回天。可见,教师对自己的子女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基础教育时期子女教师的充分尊重是非常必要的。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作为教师,更应明白这一点。可惜许多我的同行忘记了这一点。

另一种现象就是教师本身的优越性,带给孩子的不是真正的帮助,而是适得其反的作用。因为有同事关系,教师自然就萌生了得到照顾的想法。座位的安排,班干部的选拔,各项活动的参与,甚至是学业上的小灶,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这些无形的照顾使教师子女产生了优越感,缺点和不足被忽视或淡化,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还有可能造成同学间的矛盾。这些好心的照顾起到的却是反向效果,更有甚者一旦脱离这个环境就会因“失宠”而导致心理失衡。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他们最需要和最懂的就是平等,任何特殊的对待都不会产生好的结果,这种教训在实际中屡见不鲜。

其次,教师角色转变不当,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这也是教师的孩子心理成长的问题之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孩子在家的心理角色和在学校的心理角色是截然不同的。在学校,听话乖巧是衡量学生的一条重要尺规,这种判断的标准使得大多数教师在思维上有一种定势,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像班上某个特别难教的孩子一样最终成为差或坏的学生。因此,教师对自己的子女格外严厉,要求孩子言行举止中规中矩,过于关注琐碎的细节,对孩子个性化的举动都视作大不敬,会不遗余力地对孩子进行教导,尤其偏爱说教。长此以往,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遇事也会更多地考虑困难的一面,他们关注细节过程比关注结果要强烈,对处理事情难度的预设会更为仔细,因而容易产生退缩情绪。再加上教师子女耳濡目染的都是教育成才的典型范例,本身存在压力和负担。父母过多的批评,加重了他们自身的心理焦虑,一些教师子女从厌烦到反感,性格中逐渐滋生叛逆,与父母之间的鸿沟增大,从而越来越难教育。

综上所述,教师子女的心理问题大多是教师职业和教师本人的心理造成的。因此在明确了造成教师子女心理问题的原因后,最重要的就是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弥补。

首先,教师本身的反思和改变是调整子女心理状态的基石。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这种榜样的力量能左右孩子的终生。如果一个教师只知教书,而与此相应的琴棋书画、弹唱说写、人生哲理等高雅情趣和智慧都不能进入他的现实生活,那么,对孩子而言,当教师的父母并不能凭借自己这份职业魅力惠及孩子,孩子也不会以父母是教师为荣。因此,做一个阅读型的教师,做一个有高雅志趣的教师,不仅对学生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孩子有着固本培元的作用。孩子无论在哪一个成长阶段,父母都能以一个真正的教师的高度跟孩子沟通,那么,无论多么平凡的孩子都会脱颖而出。

其次,在具体的事件中,学会与孩子沟通,将阳光乐观撒入彼此内心。

我是教师,也是家长,无论谁的孩子,都是国家的财富,培养他成才是我的愿望和责任,直到那件事情后,我才明白孩子的心理状态远比其他更为重要。

一直以为自己作为班主任是成熟的和成功的,那么多的孩子在自己手中成长,轮到自己的孩子了,内心的激动和渴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敏感和矛盾,既希望孩子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成长,又担心自己的身份给他带来负担和不必要的麻烦。还好孩子在班级内一直都很顺利,他没有骄纵,没有桀骜不驯,学习在年级虽不是排名第一,却也名列前茅,乒乓球打得好,羽毛球打得好,运动场上阳光舒展,关心班级、关心同学、沟通能力强。于是当轮到儿子参加市级优秀干部的选举时,我对结果很是期待,而他自己却显得淡然。直到临选举前的晚上,他才一边说笑一边不太认真地练了两遍,倒是我显得紧张,一次次督促。

终于到了第二日的中午,选举结束,我没有立刻去问结果,而是走入教室察看孩子的脸色。他竟然直言不讳:“妈妈,我选不上,我的对手太强。”

我的心一瞬间冰凉,脑中一片空白,来回思考:我该怎么办?儿子该怎么办?无语的我默默地走出教室,调整情绪,将课上完。

我回到办公室,思想停滞,只是想如何去与儿子沟通,能将伤害降到最低点。时间在焦虑中流淌,儿子放学了。背着大书包的他施施然出现在我的面前,一如既往,坐在我的对面卖弄,拿出竞选稿,自言自语:“唉,失败呀!技不如人!”

我感到一丝心痛,暂时压住情绪,轻声细语问道:“你很上火吗?”

“没有!”爽快的男中音瞬间传出,“我学习本来就比不上他,活动参加也不多,选不上是应该的。就是有点可惜。我的稿准备得不认真,早知道好好写写。”儿子长满青春痘的脸显出稚气。

我的心略微放松了一些,试探道:“如果没选上,你会怎样?”

“我也不靠这五分上重点高中,自己努力就行。初三还有机会的。”儿子的那种坦然让我感觉到自己的狭隘和小气。一切就在谈笑间隐没于暮色中。

回想自己面对荣誉的患得患失,面对教师子女的特殊化,面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我才发现囿于自己的思维,将他定位于教师的子女就必须享有一些特权,当这些特权消失以后,心里就失衡、伤心、不满、委屈。谁规定教师子女必须与众不同,必须有特权呢?我的确低估了儿子,儿子告诉我:平等不是口号,而是内心的坦然。儿子让我的教育观念又前进了一步!

当然,调整教师子女心理的方法各异,但是身为教师,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必须把对自己的子女教育问题当做重大的人生课题来对待。要客观对待自身的工作环境,变劣势为优势,为教育子女多出一份心力。

现实生活中,有一位过来人说:“再优秀的老师,如果自己的子女没有教育好,其优秀的程度都是十分有限的。”把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揭示出来,藉此与所有的教师同行共勉:先成为好父母,然后才能成为好教师。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育文中学,大连,116000。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副理事长单位)

篇10:心理咨询教师工作职责

1、热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愿意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奉献时间和精力,恪守心理咨询工作者的道德规范。

3、心理咨询教师要遵循“尊重理解、真诚保密、助人自助”的辅导原则,认真做好来访者的接待工作,完成辅导记录。

4、守时守信,热情服务,让自己的工作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努力维护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声誉。

3、心理咨询教师应不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辅导技能和服务水平,并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

4、心理咨询教师要严格遵循保密原则。对来访者有关资料、案例予以保密;单独保管,不列入学校有关档案,不将来访者的案例作为谈话资料。在因专业和教育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所有可能会辨认出来访者的有关信息(在得到来访者的书面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例外)。

5、心理咨询教师应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对自己能力范围外的个案,应及时做好转介工作。

6、危机干预: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如果发现来访者有危害其自身和危及社会安全的情况,心理咨询教师有责任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的上级主管部门)。

7、心理咨询教师应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与身心健康,在自身处于极度的情绪波动状态时,应避免接待来访者。

篇11: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

1.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结合我校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计划。

2.依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立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体系。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建设。

4.建立并适时更新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定期分类整理、报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5.定期组织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培训。

6.定期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系列讲座。

7.免费为在校学生提供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8.制定并组织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计划。

9.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专人接待大学生心理咨询,对重点学生实行重点关心。

10.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政策、理论及工作实务的调研工作。

篇1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职责

一、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及各学科中去。

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并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四、班主任工作要扎实,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健康心理的榜样和启迪者,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指导班集体和少先队工作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

五、心理辅导室要热情接待学生和家长来访,进行个别辅导,辅导内容一律保密。

六、切实开展好“知心信箱”、“知心热线”,接受不愿当面咨询的学生的咨询。

七、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认识,全面促进心理素质的良性发展。

八、通过宣传版报、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电视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

九、定时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

篇13: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

一、中年女性教师的心理现状分析

1. 生活压力加剧。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在带给人们更多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给人们身心更多的挑战,不利于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如:在城市化与工业化建设进程逐渐推进中,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面临来自生活、工作、学习等多个方面的巨大压力,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就业竞争压力与升学压力日益加剧,交通环境更加拥挤,价值观受到冲击,食品安全以及交通事故问题日益增多。此外,在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造成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口数量日益膨胀的今天,人地矛盾更加突出,人们面临越来越紧张的住房问题,一方面患病的几率在上升,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其中,中年女教师在变化的生活环境中,心理承受着更加巨大的生活压力。

2. 人际关系复杂。

人的生命周期会经历多个时期,如:幼年期、儿童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以及老年期。中年时期属于人一生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人们在这一时期处于生理成熟与衰退的时期,另一方面,也是心理逐渐走向稳定以及变动的重要时期。所以,中年时期人们肩负着更加沉重的责任,要履行多种义务,对外总要向人展现出强者的形象,扮演着成功者的角色,这就加大了中年期人的心理负担,催促着中年期的人们不断努力,以在社会中谋求自身的位置,实现个人的理想价值。处于中年期的人们,面临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在不同的场合需要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首先,中年期的人们在家里面对着自己的父母,需要扮演孝顺子女的角色,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不仅要保障父母的物质生活需求,更要给予父母更多的心理安慰,避免老人心中出现巨大的孤独感。其次,面对着自己的子女时,中年期父母需要为子女树立起良好的父母形象,潜移默化地给予子女积极影响,关心子女的学业状况以及生活状况,做好对子女的引导工作,避免在子女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缺乏良好的引导,而偏离人生的正轨。最后,在工作单位中,中年期人们需要处理更加错综复杂的关系,要运用灵活的社交手段,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正确地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等。由此可以看出,中年人需要恰当地处理好各种角色,承担起生活的重任,需要拼命工作,为生活做出自己的努力,不仅要照料好自己的日常生活,更要掌握照顾他人的技能,为他人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在此时期,中年人内心需要承受更多,对心理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3. 中年女性教师问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实施者,中年女性教师则是庞大的教学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言行举止以及心理状态,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自身的言行,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教师是与学生接触紧密的人,一方面,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大责任,另一方面,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教师拥有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才可以塑造出良好性格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专业知识相比,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重要。然而,就我国现阶段的中年女性教师的心理状况来看,心理健康程度还有待提升。一直以来,我国对女性存在一定的偏见,将女性形象定位在相夫教子、逆来顺受上,导致大量的女性教师出现体质老化,产生疲惫感等状况,早已失去对生活的激情。一部分女性教师受到家庭的束缚,每天要忙于照料丈夫与小孩,不能够走出家庭的范围提升自己,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此外,一部分女性教师在岗位调换时,不能够及时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经常陷入思想的误区,存在心理上的困扰。还有一部分中年女性教师忙于日常工作,常常会忽略自己子女的内心需求,造成出现亲子关系淡薄冷漠等问题。也有一部分中年女性教师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出现人际关系不和谐的问题,导致出现同事间关系紧张、相互猜忌等问题。总而言之,中年人需要面临家庭、工作、生活、婚姻以及自身等多个方面的变化,面临强大的中年危机,但这也意味着能带给中年人发展的机遇。

4. 中年女性教师的心理问题。

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教师缺少对教学活动的热情,主要受到以下几点因素的影响:第一,教师工作比较繁重。从备课、上课到批改试卷,以及照料学生等,教师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第二,薪水过低。教师的薪资水平一直得不到提升,处于低薪状态。第三,校外生活受到限制。教师从早自习开始,便长期与学生待在一起,需要处理日常的多种事项,导致教师无暇顾及学校之外的事情,缺乏必要的娱乐生活,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经常会出现心情烦躁、神经过敏、腰酸背痛以及情绪压抑等状况。这就要求社会加强对中年女性教会的关心,维护好女性教师的心理健康,学校也要提高对教师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视。此外,教师自身则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提高自我调节与心理保健的能力。

二、维护和加强中年女性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

1. 培养乐观的情绪。

情绪在调节人们的认知与行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人们心境处于良好状态时,心理状态良好,促使人们以积极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事物,不仅可以开阔人们的思路,更可以提升工作效率。相反,当人们处于心境低落的状态时,就容易以消极抑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事物,不仅会使人思路闭塞,也会降低工作效率,使人萎靡不振,比较容易产生人际关系不良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拥有健康情绪的人,能够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在出现不愉快的情绪时,可以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排解不良情绪。情绪成熟者出现情绪低落的状况较少,时间较短,程度较轻,不会造成巨大的损害。中年女性教师所出现的情绪困扰等问题,主要由于中年女性教师缺乏正确的认知方式,运用不合理的方式解释自己遭遇的挫折,容易陷入心理的困境,不能够及时地排解内心的痛苦,长此以往,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中年女性教师要逐渐形成正确的认知方式,减少不理性的思维方式,有效地减少与消除内心的困扰。教师应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及时地排解内心愤怒的情绪,掌握自我调节的方式,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2.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性动物,会接触社会中各式各样的人物,从而获得所需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如若不能够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人际关系日益复杂,对人的心理活动造成巨大影响。女性教师的众多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受到不良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就更容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影响人际交往的众多因素中,个性缺陷是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教师要形成热情、真诚、宽容以及真诚的个性品质,在生活中要养成乐于助人以及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从而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

3. 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与心理状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应当注意自身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在工作岗位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塑造自己健康的人格。作为中年女性教师,应当正确地看待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以及生活价值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要肯定自身的优势,更要看清自身存在的不足,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以敏锐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找出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地调整自身,建立起自信心,把握住发展的机遇,勇敢地迎接来自于生活工作的挑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确保在工作生活等多个方面都可以获得较大的提升。

4. 提升耐挫能力。

在生活中,教师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如果一个人在遭遇挫折打击后,自暴自弃,放弃对梦想的追逐,则会逐渐沦为一个平庸的人,不能够实现个人的价值与理想。相反,如果一个人有着坚强的品质与意志力,可以顶住挫折的压力,对待挫折时,不消极,不气馁,正确地看待挫折,对挫折进行认真地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摆脱困境,这样才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克服困难,增强自身抵御挫折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就要求中年女性教师要保持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以乐观、积极的心态迎接来自于生活的各种挑战,让自己的生命在磨炼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三、结语

近些年,生活压力逐渐加剧,中年女性教师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生活压力,心理健康状况出现各种问题,这就要求社会给予中年女性教师更多的关爱,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中年女性教师存在的心理困扰,为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摘要:人的一生会经历多个时期,而在整个人生周期中,中年期则属于兼具成熟与衰退的重要时期,人们会承受来自于生活各个方面的压力,作为心理上的稳定期与变动期,在人的一生之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分析中年女教师面临的心理问题,并相应地提出解决措施,从四个方面改进自身的心理状态,保持中年女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中年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于博.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社区干预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田丽丽.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1.

篇14:试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高校教师 心理健康 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不仅应具有知识结构及转识成智的能力,还应具有健全的情感和人格,而情感和人格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然而有关课题研究表明,当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态令人担忧。因此关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生活空间,是新时期高效管理当中非常迫切的问题。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据某项对高校教师精神状况检测的调查中统计发现:躯体化(指心理冲突通过躯体反应表现出来)、强迫症、焦虑和不安是当前高校教师群体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障碍,而我国普通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在2%左右。15%的常人对个人健康、睡眠和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忧虑;36%的人在角色转换和社会方面不适应;65.2%的教师觉得精神压力很大;69.7的青少年教师周课时已超过16节(不包括校外兼课);81.7%的教师总感心身劳累不堪,但总结时又想不出自己干了什么;在英年早逝的教师中78.1%生前留有比较明显的心理疾患。

高校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社会急剧变迁带给高校教师巨大的压力

新时期的高校教师很难体验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强烈的反差带给他们巨大的压力体验。比如,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教师早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来源了,这使得教师的权威意识日渐失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受到严峻的挑战,尤其目前高效改革破除了“职务职称终身制”,收入也拉开了档次,以往象牙塔式安稳的高校成了一个竞争激烈的场所,压力也迅速增强。

2.高校教师职业特殊性

高校教师从事的是极为复杂的脑力劳动,在日常工作中,高校教师面对的是一些迅速走向成熟、求知欲旺盛、思想开放、情绪活跃、自尊、敏感、经常体验到各种内心冲突和矛盾的青年大学生,教师必须和他们发生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随时对它们理智上、情绪上的各种表现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敏捷的反应。高校教师的工作又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需要对许多寻无定论的问题进行独立探讨,发现自己的创见。另外,高校教师大都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成就需要,在教学工作中他们往往不满足于教材对有关问题的介绍和分析,喜欢以自己的研究成果、独特的见解去补充、修正、扩展教材内容。在科研活动中,他们对于涉及到自己专业领域的理论和课题,怀有浓厚的探索兴趣。总之,高校教师的职业是一个具有创造性、复杂性、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的智能型、精神型职业,又是一个容易形成职业倦兔的职业。

3.高校教师自身的人格缺陷

高校教师本身就充满焦虑、痛苦的探索、挫折等,而我国的师范教育注重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对教师个性完善要求甚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很少涉及,更未把个人因素引入教师职业的选聘之中。部分教师的人格特征不适应从事教师职业。如情绪不稳定、自信心不强、喜欢独居、过于内向、自我中心、不善与人交往、无计划。据调查13%的教师本人是独生子女,过去多在父母过多关爱下成长,心理脆弱、抗挫能力差,这导致了他们在教师岗位上不适应困难,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提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策略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应当引起学校、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高度重视。除了在宏观社会体制层面上对高校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外,还必须在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等层面综合各种措施提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1.改善社会环境,推动尊师重教社会风气的形成

国家制定各项法规和政策,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促进教师群体职业化的进程,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如政府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加教育投资,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深化教育改革,减转教师的升学压力和心理负荷,促进教师群体职业化,在教师的筛选、培训和资格认定方面形成一整套的标准。政府部门还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各种传媒,宣传教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推动尊师重教社会风气的形成。

2.学校要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

高校应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注重感情投资,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氛围,使教师置身其间能有一种安全感,从而心情舒畅的工作。事实表明,学校领导者的支持和关心能够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减少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

3.树立崇高的精神境界,热爱教育事业,敬业乐业

教师本人应该对教师职业有清楚的认识,既看到教师工作的艰苦、繁重,也看到培养造就下一代人才的成就感和快乐。在社会逐步提高教师待遇、地位的同时家是必须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从自身工作中获得更强的满意感。

4.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高校教师为了保持健康的心态,必须进行自我调适。主要有两种方法:

(1)情绪调节法。对高校教师而言,要调节情绪,使自己处于最佳状态,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学会控制情绪。即客观分析自己,正确定位,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我;其次,认知重建。认知重建策略包括对自己压力源的认识和态度做出心理调整,如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认知;学会经常进行自我表扬;学会制定现实可行的、灵活的目标并以取得部分成绩激励自己。此外,还包括公正的自我评价,只有肯定自己的成绩,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并使自己的优点得以发挥,才能保持正常的心态。

(2)放松训练法。它既指一种心理治疗技术,也包括各种身体的锻炼、户外活动、培养业余爱好等舒缓紧张的神经,使身心得到调节。例如,参加文体活动;听听音乐;与朋友聚会;参加公益活动等。这些行为能宣泄情绪,或转移注意力,或产生积极暗示,经常应用能缓解压力,控制情绪。

参考文献:

[1]张桂花·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教书育人,2005,(4):32-33.

[2]张小萍·试论新时期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2):44.

[3]张雳·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及改善对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15(9):18-19.

[4]邢少颖,王福兰·新世纪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及调适【J】·中国高教研究,2002,(6):70-71.

[5]秦彧·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及调适【J】·探索与争鸣,2005,(15):14-15.

上一篇:推普周总结幼儿园下一篇: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