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如何表现吸引力

2024-05-16

对话如何表现吸引力(精选3篇)

篇1:对话如何表现吸引力

浅谈小学班主任教师吸引力的类型及表现形式

蒋宅小学

陈锋

浅谈小学班主任教师吸引力的类型及表现形式

【摘要】小学班主任教师的吸引力是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与学生接触、相处时,其学识、品格、能力、情趣、志向等,对学生的认知、行为、追求等方面所产生的一种积极影响力。主要分为五大类:形象吸引力、情感吸引力、学识吸引力、才干吸引力、品格吸引力。

【关键词】班主任教师

吸引力

能力

人际吸引力是一个人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将对方的注意力引到自己方面来的一种心理影响力。小学班主任教师的吸引力是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与学生接触、相处时,其学识、品格、能力、情趣、志向等,对学生的认知、行为、追求等方面所产生的一种积极影响力。

一、形象吸引力。教师的形象包括其长相、着装、外貌修饰、举手投足之间的风度等。小学教师的形象吸引力即教者的整个仪表对学生产生的吸引力。具有形象吸引力的班主任教师,学生会主动与他(她)接近,并暗中模仿教师的行为举止,这为班主任教师开展工作创造了第一步。作为一名男教师的我,不能油头粉面 ,留长发 ,蓄长须 ,蓬头垢面 ,这样的“尊容”只会让学生感到粗野、鄙俗。而朴实的发型、洁净的面孔 ,会显露出男性的刚强与自信。班主任的衣着打扮 , 向学生暗示着对真、善、美的认识,无声地传播着文明与美 ,应是其内在魅力的外在表现。

二、情感吸引力。教者用高尚的情怀去关心、爱护学生,从而使教育者产生“向师性”。具有情感吸引力的班主任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疾苦,对学生的过失能宽容、谅解,不讽刺挖苦,平易近人,并与学生交朋友等等。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牢记,教师和学生虽然角色不同,但是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民主治班,平等对待学生。作为班主任的我,时常会问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特别是那些有障碍有问题的特殊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对待他们,教师更要献出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体贴,使他们克服困难,振作精神,重新鼓起前进的风帆,只有老师以身作则尊重关心学生,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不断进步。我班上有一名弱智生叫莫福江,虽然他在学习方面有所欠缺,跟不上,但我发现他在其他方面还是表现不错的,如在打扫卫生方面,他认真负责,所以每次劳动,我都让他来负责,他也非常积极高兴,这就是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表现。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追求学习成绩的高低,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那就等于扼杀了学生除学习以外的其他能力。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不同,家庭教育也不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以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处处留心,仔细观察,逐个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和心理、性格特点,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尽可能做到全面了解,心中有数。并利用适当的机会,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如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心里话》等题目,通过书面形式让那些较内向或是有“难言之隐”的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老师则要做好保密工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给予帮助。要处处留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倾向和问题,关心和尊重学生,应该贯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全过程。另外,还通过个别谈心,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具体心理,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的班主任,学生才能信任你,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你倾诉。

三、学识吸引力。教师学识渊博,讲授得法,学生一开始就为教师的学识所征服,良好的师生关系便很快被确立下来。学识吸引力实质上就是教者的渊博学识对学生所产生的征服力。班主任教师对学生产生了学识吸引力,学生必然敬仰教师的才华,相信教师讲的道理,从而产生信赖感。教师渊博的学识如活水源头,滋养着学生。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教师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学习。教师除了要精通自己的专业之外,对其他学科也要有所涉猎和了解。要真正教好一门课都要综合许多学科的知识,而且现在有很多学生会上网,知识面较广,如果他发现教师的知识面都不如他,会引起他的轻视和鄙夷。教师对科学、地方和其他综合学科都要有所了解和涉猎,甚至学生感兴趣的新潮话题,如流行音乐、网络游戏等都要能略知一二,如果教师言之无文,老生常谈,如老古董一样和时代格格不入,对学生津津乐道的东西一无所知或者不屑一顾,必定会让学生轻视和抵触。

四、才干吸引力。小学教师的才干吸引力包括教者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学生的强烈感召力;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严密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预料教育后果的能力;善于灵活、机器处理教育偶发事件的能力,等等。具备了这一系列能力,能满足学生追求新知、期望成材的需要,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敬佩感,时时处处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爱因斯坦说过;“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与才,无德无才的教师是绝对不可能受到学生的爱戴与尊敬的”。教师的才华如云中白鹤,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羡慕感、敬佩感,吸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教师,向教师看齐,从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教师要有一双慧眼,知人善用,从学生中挑选出学生“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教师的领导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把班级活动领导组织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可以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才华,可以树立教师的威信。

五、品格吸引力。教师的品格包括信仰、追求、德行、人格、作风等因素,通过待人接物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小学班主任教师的品格吸引力是指教师用真诚、和善、公正、言行一致的待人原则与学生相处、不偏不袒、公正无私的处理学生中的问题,并用高尚的信仰、追求来引导学生,以身示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敬爱感、有意无意地效仿老师,甚至追随老师。事实说明,品格吸引力是一种蕴含多种因素、对他人所产生的感召力,是高尚人格的外在表现。具备了品格吸引力的教师,无需讲多少大道理,许多要求都能被学生所接受。俗话说的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孩子们有极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又占据着极特殊的地位,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其一言一行常常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品格直接影响到学生精神风貌,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巨大力量。韩愈说过,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要以道德楷模置身于学生之中,教育影响学生。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完善的道德人格是为人师表的基础。

高纳波林说得好:“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成功的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因此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加强个人修养,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以个人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我想只要我们真诚地教育学生,真心地和学生交流,具有班主任的凝聚力,我们就会桃李芬芳。

【参考文献】

1、《德育与班主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1月

2、《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7年5月

3、《德育原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篇2:对话如何表现吸引力

下面就以一课公开课为例, 探讨如何在中年级对话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讲授的是江苏版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7 It’s late的A板块Read and say。对话涉及句型为:What’s the time? It’s….What time do you…? I…at… /At….其中A板块的对话中出现了非整点的时间表达:seven thirty-five、seven forty、four fifteen和词组have breakfast。执教教师把A板块作为了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进行教学。作为第一课时, 内容很多, 但是学生在本套教材的3B的第四和第五单元已经学过时间为整点的句型和数字1~20, 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 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借助多媒体, 精选复习活动, 激活学生已有知识

片段1:

(1) 教师首先在屏幕上播放一首二年级学过的小诗, 因为每句末尾都选取了押韵的单词, 学生朗读起来琅琅上口。

(2) 请学生做小侦探, 抓住闯红灯的驾驶员。开过的汽车尾部都显示三位数的汽车号码, 汽车行驶的速度逐步加快。

简析:这位教师首先利用学生们熟悉的小诗, 复习了1~12的数字。接着以游戏的形式, 请学生抓住闯红灯的汽车,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游戏借助了多媒体课件, 又和学生平时的生活所结合, 非常符合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学生似乎身临其境。两个复习活动, 从单个的数字到数字组合, 从有规律的数字到无规则的数字组合, 不仅有效复习了学生的旧知, 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 更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借助多媒体, 搭建方法阶梯, 为对话学习做好铺垫

片段2:

(1) let’s think:教师引导学生比较twelve和twenty的关系以及发音区别, 得出ty发音[ti], 再设计不同的横线, 请学生根据规律补充完整新的单词。在教学好整十数的新单词后, 教师又设计了分层活动, 如学完twenty, 教师请学生试着说说23、27…;学完forty, 教师给出4_, 请学生自己来说说以4开头的两位数;学完fifty, 学生已经能很熟练地独立说出两位数的英语单词。

(2) Let’s talk:教师将刚才连线的时间再次呈现在大屏幕上, 向学生介绍自己的作息时间。因为有了教师的解说, 学生能听懂教师的问题, 看着大屏幕上教师的活动, 能初步说出自己的活动时间, 为对话教学做了铺垫。

简析: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这位教师没有让学生反复跟读、朗读, 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学生从中找到整十数的规律, 再过渡到非整十数的认识和朗读, 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方法引导下, 一次次体验到了成功。在有限的时间内, 很快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接下来的对话教学做好铺垫。

借助多媒体, 突破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阅读

片段3:

(1) 听课文录音, 圈出奶奶的两个问题, 其中一个问题中出现了:Whattime do you come home?教师利用课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比较:5点钟的时候, 奶奶和老师分别对Mike说什么更合适?引导学生合理运用go home和come home。

(2) 初读课文, 找出问题的答案, 疏通对话。

(3) 对话整体呈现在屏幕上, 但是教师故意将奶奶的第一句话以空格形式请学生填空, 因为第一句是Havebreakfast, Mike.而这个句子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师设计成三步进行教学。第一步:先听音, 整体感知句子;观察图片, 理解句子含义。第二步:从学生熟悉的bread入手, 自然读出break的发音。第三步:再听音, 请学生试着填写break_a_ _。学生根据已有的语音基础, 不仅填出了单词, 更在比较听音的过程中, 将单词进行了记忆。

简析: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词组go home和come home, 教师没有直接给出解释, 而是借助媒体, 在屏幕上提供图片, 让学生体会在特定的情境下语言的不同。难点词组breakfast的突破, 教师先让学生听音后, 利用已知的单词进行了迁移, 再运用发音规律和录音内容, 请学生自己补充完整新单词, 从音、义、形三方面进行了有效学习。整个对话教学过程, 教师灵活整合了多媒体手段,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知, 减少了枯燥的讲解、朗读和拼读。

借助多媒体, 用好对话材料, 促进有效输出

片段4:

(1) 教师首先请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特别是模仿奶奶关心的口气, 读好对话。

(2) 根据对话插图, 请学生缺句填空, 让学生整体回顾对话。

(3) 询问同桌的作息时间, 试着做出评价。教师先和学生示范, 再邀请学生进行表演。

简析:教材提供的对话材料不仅是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的载体, 也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语音语调的材料。在缺句填空环节, 教师或者保留提问, 让学生回答, 或者给出对话中的答句, 让学生提问, 因为设计的空格针对的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这个环节中得到了充分的反馈。多媒体课件帮助教师有效地巩固了学生本课的所学知识。

篇3:引力和电磁力的对话

到了20世纪70年代,理论物理学家基本上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要想从微观层面揭示出引力的本质,必须将相对论和物理学的另一大理论——量子理论融合,即所谓的引力的量子化。这一努力经过20余年的探索最终以失败告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霍金不无感慨地说,引力和量子理论是水和油一样不相融的。

但是,由于引力的本质困惑人类太久,揭开它的本质和人类跨越到第三类文明有最直接的关系,所以,年轻一代的理论物理学家仍然勇敢上阵。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青年理论物理学家爱德华·威腾引入弦理论去揭示引力的本质,给引力理论带来一线希望。但是,更深入的探索却又一次令人失望,虽然从理论上看,弦理论可以解释引力,但是,它却无法告诉人类如何从技术上实现克服引力。所以,喧闹一时的弦理论到了21世纪已经基本上被画上了句号。

20世纪90年代和引力理论相关的发现就是宇宙的暗物质与暗能量。据测算,人类可视的物质只占宇宙总质量的6%,其余的都是暗物质与暗能量。要想揭示引力的本质,又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引力和暗物质、暗能量之间的关系。而要回答这个问题,比揭示引力的本质更加困难。

说到这里,人们自然会问,引力为什么如此复杂?而电磁力却早在麦克斯韦尔时代就被揭示出来?答案很简单,电磁力的作用中介是光子,而光子不带电荷,它一旦从电子中被发射出来,就不会再与电荷发生电耦合,光子和光子之间也不会发生电耦合,所以描述电磁作用的方程很简单,数学上容易处理。

但是,引力就不同了,引力作用于任何有质量的物质,目前已知的所有粒子都会与引力发生作用,即耦合。从量子理论的处理方法出发去描述引力相互作用,一个难以逾越的数学障碍出现了,由于引力和所有的粒子都发生耦合,当用拉格朗日函数处理引力场时,如何找到与引力发生作用的所有耦合常数,并将它们添加到方程中,这在数学上是无法处理的。

在标准单位制中,万有引力常数的量纲是个负值,为一2,当用量子理论方法积分拉氏函数时,这个函数是发散的,意味着这个函数描述的相互作用量无穷大。当增加新的与引力耦合的作用项时,耦合常数是量纲更是负值,为-3、-4、-5,含这样的项的函数积分时更是高阶无穷大。

所以,用经典的量子理论方法处理引力显出是失败的。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由于引力相互作用的中介物质——引力子本身有质量,它不但会和场源的物质作用,并且,引力子之间也会相互作用。面对如此复杂的一个作用过程,采用移植从描述电磁相互作用而发展起来的量子理论,显然是不正确的。

那么,是否意味着对引力本质的揭示又走入了绝境呢?事情还没有如此糟糕。21世纪的物理学家已经深刻认识到如果没有新的物理实验作支撑,仅靠旧的概念和旧理论的简单组合,是永远不可能揭示出引力本质的。

前几年发射升空的阿尔法磁谱仪就是希望从实验上找到可能与引力相关的宇宙暗物质的信息。

目前,摆在人类面前的基本情况是,引力的本质远比过去想象的复杂。与引力最直接相关的,质量的来源这些最根本的问题依然没有突破。虽然早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就预言了真空中的量子起伏伴随一种新粒子——希格斯子,它赋予任何粒子质量。这个理论看似美好,但从很大程度上看,是一种惯性思维,真空中的量子涨落为什么会给粒子赋予质量?问题依然没有答案。

由于引力和电磁力都是相互作用的,并且它们二者的宏观作用形式相近,所以,曾吸引20世纪多位顶级理论物理学家为二者的统一倾注心血。从爱因斯坦、爱丁顿到韦尔,但问题一直没有答案。那时的物理学家都试图增加空间的维数包含引力作用,如有采用五维空间的,被称为卡鲁查一克莱因理论,也有采用十二维空间的等等。由于引力和已知的所有粒子都发生相互作用,所以,描述引力的空间一定是维数极高的,我认为至少是应该超过三十维的空间,只有这样大的一个对称群才能包容下引力相互作用。

20世纪电磁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处理的成功源于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光子的基本性质。它不带电荷,正是这一性质,使得电磁相互作用在数学上容易处理。相比之下,引力就大相径庭了,引力和已知所有的粒子作用,所以引力比起电磁力是一种更普遍的相互作用,电磁力只是个特例。并且引力还涉及宇宙暗物质,这就更使得引力的本质变得复杂起来。

从人类物理学发展史可以看出,虽然电磁相互作用直到18世纪才由法拉第从实验上揭示,到19世纪中叶由麦克斯韦尔在理论上完善,晚于牛顿提出万有引力理论近一个世纪,但是,电磁相互作用却是人类最早完整揭示本质,并能成功应用于人类生活各个角落的相互作用。

相比之下,引力就逊色多了,虽然已经过了四个世纪,引力的本质仍旧是一团迷雾。

现在回过头去看20世纪60年代后引力的探索历程,之所以失败,源于在没有任何关于引力的新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寄希望于原有概念、理论的简单组合,这种组合没有实验基础,自然而然不会成功。

21世纪的物理学家们已经清醒了许多,更多地寄希望于发现与引力相关的新的实验现象,宇宙暗物质的发现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信随着新的实验技术的出现,在21世纪,将会发现更多与引力相关的新的实验现象,人类会一步一步接近引力的本源。

(李笑宇插图)

上一篇:人生三件事/话/三乐/三不下一篇:基层党建业务知识测试参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