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美术插上心灵的翅膀

2024-04-14

给美术插上心灵的翅膀(通用12篇)

篇1:给美术插上心灵的翅膀

给美术插上心灵的翅膀

中山市东区雍景园小学 杨洁 摘要: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对小学美术教育来讲,素质教育也是新课标精神的具体体现,美术课不是政治思想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学校中的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美术教育中,它的重要任务就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等到启迪,逐步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培养具有审美感觉和美的心灵的现代人,使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去创造更美好的世界。怎样在小学美术活动中加强德育素质教育呢?如何给美术插上心灵的翅膀,让孩子们在这美好的世界自由飞翔呢?下面就我的教学活动中具体实践谈几点见解:

关键词:美术教学 德育教育 体现 素质教育 正文:

一、在美术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融入德育素质教育。

在新课程下的小学美术岭南版教材中,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如美术教材中《神州大地之旅》、《难忘师生情》、《编本小书送母校》、《绘画中劳动者》、《漂亮的小彩灯》等等,都是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历史文化教育的好题材;教材还通过《浩气长存》、《我们爱和平》、《做个胸卡送老人》、《我为奥运作贡献》等命题创作,培养学生爱国旗,爱和平、爱集体、爱劳动、爱学校、热爱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精神教育。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得当,就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如在欣赏革命题材的《浩气长存》时,我先给学生介绍建筑的背景,然后给学生讲革命志士生平小故事,让学生受到了气氛熏陶,随后放幻灯欣赏时,我又适时地放上音乐,很多学生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欣赏完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有的同学说:“一定继承先烈遗志,为建设社会主义好好学习。”还有的同学说:“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抓紧时间学习。”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较好地完成德育的渗透。

利用文物史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岭南版的第12册美术教材中,《神州大地之旅》,《亚洲大地之旅》等几课包含了很多文物史迹。主要包括:万里长城、敦煌壁画、兵马俑、十三陵、故宫博物馆及园林艺术等。介绍文物史迹应该以史迹中的艺术成就和在世界上的声誉与地位为中心,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辅以幻灯片、录像、图书资料等手段,概要地介绍产生的年代与世界名家对我国传统艺术的高度评价等。

运用中国美术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美术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它的每一发展历程都闪耀着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光辉。中国美术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工艺美术,都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青睐,受到各国人民的高度赞扬与评价。

二、抓住美术教育的情感调节功能,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美化生活的意识。

美术教学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小学美术以直观、形象、生动、易学的特点,以点、线、面、黑白、色彩等诸多造型因素,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构成了平面或立体的美术作品,通过视觉感官,最直接地传到人的大脑,作用于心灵。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真、善、美事物的向往和对假、丑、恶现象的憎恨为目的。六年级美术课《精美的小礼卡》有一幅送贺卡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敬意。一年级美术课《请你认识我》,通过对自己的介绍,树立自信心,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艺术起源于生活,艺术植根于生活,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拓展审美能力。在教学《再见了,母校》一课时,课前,我先让学生观察一下自己的校园景象有什么特色,美在哪里,上课时我先提问:“你们知道以前的校园是什么样子的吗”并向学生介绍老校园的景象,学校房屋简陋、道路窄小。现在的学校怎样呢?这时,让学生仔细地观察了解学校的各个角落,发现美。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在小组中交流,同学们畅所欲言,热情都很高。接着我说:今天我们的校园环境优美、道路宽敞、高楼林立是建设者和环卫工人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这种敬业精神,好好学习,用自己的画笔加上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一下自己心中的美丽校园。临近毕业之际,请同学们畅想思维,展开对母校的怀念以及对母校未来的祝福,任凭学生思维感情的抒发,画一画美丽的母校。

三、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感,利用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熏陶。我所指的民族艺术课,主要指国画课、篆刻课和剪纸课。在讲授这些内容时,我首先提问:这些艺术的起源,再问为什么要学习它。目的在加深这些民族艺术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诱导学生对学习民族艺术的兴趣和热爱,然后告诉学生,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应该懂得自己民族艺术的特点,我们学习它,是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优秀艺术遗产。教育他们要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要以为什么都是外国的好,从而诱发他们心灵深处的爱国热情。结合美术课教学介绍我国美术发展史,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产生学好美术的强烈动机,树立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理想。结合美术史介绍外国侵略者火烧圆明园,掠夺祖国艺术瑰宝,至今仍有许多稀世珍品为他国所占有的历史史实,可以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进而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在美术技能训练中,自觉地渗透德育。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渗透德育,发扬热爱老人尊敬老人的活动,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一个小胸卡送给可敬可爱的老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老人家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尊敬老人,热爱老人,使他们从小就树立尊老爱幼的信念。

五、把美术延伸到课外生活中,感受美术的魅力。

把美术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处处感受生活的美。多动员学生收集废旧物品,进行废物改造,变废品为宝物。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带一双审美的眼睛去看世界,世界就会变得可爱起来。如喝完的牛奶盒,用来搭建一座美丽的城堡。包装礼物的塑料袋,拿来做裙子不是很时髦吗?„„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力,去发现美去创造美吧。生活中的废弃物合理利用起来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变成一件有价值的艺术品。我经常以此来教育学生,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拼贴画中自觉地发掘美,创造美,变“废”为美。此外,在这过程中,既培养了他们的想像力、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环保的意识。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正如教育行家所说:“教无定法,贵在实效”。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德育因素,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课型特点,采用切实有效的教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领略美术教学独特的道德美。真正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让德育之花愈开愈美丽!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才能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开出美丽的花朵!才能给孩子们纯真的心灵插上美丽的翅膀,让孩子们在蓝天展翅高飞!

篇2:给美术插上心灵的翅膀

人因拥有梦想而伟大。拥有梦想的人就像是一位长有翅膀的天使可以在时间的长河中永葆青春;拥有梦想的人就像是一扁在大海中迷失方向的小舟再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拥有梦想的人就像是一个在沙漠中饥渴难耐的人看到了能带给他生的希望的绿洲;只因拥有梦想,周恩来总理才坚定不移地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只因拥有梦想,袁隆平教授才不辞辛劳地为超级水稻而埋头;只因拥有梦想,比尔盖茨才毅然决然地放弃哈佛而选择微软。他们不是天生的伟人,他们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只因他们拥有梦想!

拥有梦想对一个人的发展都是这么的重要,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假如一个国家拥有梦想,那么我就会觉得这个民族就是了不起的,就是这个(举起大拇指)。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定义了新时期的中国梦——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梦的大学习、大讨论热潮。14亿中国人从那一刻起众志成城,开始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共同努力奋斗。

国家拥有复兴的伟大梦想,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的河南当然也不能“拖国家的后腿”。2013年4月2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在河南省人民会堂发表讲话提出“中原梦”这一概念,他说:“对河南来说,谋跨越求崛起,建小康富人民,兴河南强中原,是中国梦在河南的具体目标,是一亿河南人民的中原梦。”并且关于如何来实现中原梦,郭主任还用了“6个一定”来表述:实现中原梦,一定要抓紧发展第一要务;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一定要立足当前开拓创新;一定要弘扬中原人文精神;一定要以人为本依法治省;一定要建设过硬干部队伍。满怀希望的河南人民正迈着坚定的步伐一步步地向中原崛起的大道上迈进,向振兴中华的目标上奋起!

为了响应国家的中国梦,省政府的中原梦,我们的母校河南农业大学也提出了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建设全国一流的农业大学。2012年7月6日河南农业大学在河南人民会堂度过了他的第100个生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河南农业大学亲笔题词“扎根沃土,厚生丰民,中国要有最好的农业大学”。温总理的殷切希望给了全校领导们极大的鼓舞,现在全部的河南农大人都鼓足了干劲,努力拼搏,艰苦奋斗,时刻都在以饱满的热情来实现着我们的农大梦!

虽然我们都在高喊着自己的中国梦、中原梦、农大梦,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再伟大的梦想也得有它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将这些梦想牢记于心并时刻努力着、奋斗着。以天下为己任,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心。将自己的梦想与国家的、省政府的、学校的梦想结合在一起。我们的中国梦、中原梦、农大梦以至于我们自己的梦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能够很好地实现。毛主席曾说过:“青年是最富有朝气的一代人。”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就是国家的希望和栋梁,我们有希望、有梦想,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希望和梦想,才能有未来!

梦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你说有就有,你说没有就没有,谁也不会知道。只有付出努力的梦想,才是真正的梦想,无论它成功或者是失败。有大志者胸怀天下,虚怀若谷。曾经三国时期的刘备为了匡扶汉室忍辱负重,当曹操问到他的志向时,他只是说:“愿躬耕于陇亩之间,别无他求。”已过不惑之年仍还无所作为。表面上看来他确实是个无大志,无梦想的人。但实则不然,他胸怀天下,心念苍生。后来在军师诸葛亮的全心辅佐下一步步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虽然最终的结果是“白帝城托孤”,但他已经尽力让自己的人生无憾了。

梦想是人生的导向标,是引领你走向成功的垫脚石,是使你人生绽放光彩的敲门砖。给自己的心灵插上一双翅膀吧,让心中的梦想自由飞翔!

篇3:给美术插上心灵的翅膀

一、设计学习任务单, 改变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 课一开始揭示课题, 接着创设问题情境, 和学生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欣赏, 介绍制作方法等, 最后一环是学生动手或画或制作或作品展评, 主要教学过程一般都比较顺利, 但作品、作业普遍来不及完成, 更没有时间进行充分的操作和有效的作业展评。 其实这些现象与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有直接关系, 课堂结构缺少变化, 教学环节呆板,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 更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突破传统教学瓶颈的好抓手, 它的出现将学生变成“前台”自主学习的主体, 教师则变成“后台”做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通过任务单, 学生课外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 就能很好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实际教学证明, 学生通过任务单的自学, 学习动力和兴趣得到提高, 能有充足的时间用来创作作品。

例如:教学《仕女·簪花》这课时, 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 学生一看就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 其中“学习方法建议”栏目, 要求先自学教材, 再观看微课视频, 最后完成任务单习题, 这样的自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当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困惑和疑问时, 在任务单中的“困惑与建议”栏目进行记录, 等待课堂解决等细节的指导, 这样的指导能够让教学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 通过设计4个学习任务, 由任务1的自学教材到任务2的观看微课, 从简单地了解到深入地探究。 同时任务2安排学习微课视频的两个环节, 从整体把握到带着问题思考, 让学生在层层递进中了解唐代妇女服、装、饰的文化特点。 任务3先安排学生上网了解其他朝代服、装、饰的特点, 再安排学生了解现代服、装、饰的变化, 让知识在迁移中得到步步提升。 任务4安排学生先绘制设计图, 再根据设计图及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制作一个饰品, 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

二、制作微课视频, 搭建学习平台

“翻转课堂”对教学过程的发生地点进行调换, 让学生先在课前自习, 正式上课时间教师专门负责答疑解惑, 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 “微课”在这里代替教师帮助学生在自习中完成知识传授过程。 可以说“微课”和“翻转课堂”是相辅相成的, “微课”是 “翻转课堂”的必要元素, 是为 “翻转课堂”服务的。 在“翻转课堂”里, 学习者学习的都是老师们制作好的一个关于新课内容的微视频, 这种教学用的“微视频”就是现在所说的“微课”。 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 “微课”的问题聚集, 主题突出, 更适合学生的需要。 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展开, 精彩的、高潮的环节都是短暂的、瞬间的。 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 制作微课的时间不宜过长, 这样才能学生的注意力, 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果录制时能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学生, 那么借鉴意义和交流价值将更大。

例如:在制作《仕女·簪花》这课的微课时, 着眼于学生自学教材基础上的解惑, 对于学生已会的不讲, 学生自学教材能学会的少讲;学生易错的易混的要重点讲, 还要讲学生想不到的。 在实际制作时重点讲了唐朝的服、装、饰的特点, 在唐朝服饰的构造和服装的纹样上对学生进行解惑, 加入学生想不到的唐朝面部妆容的7个步骤, 并对配饰中的色彩搭配与纹样设计进行提示。 通过实际教学和学生的使用发现, 制作的微课视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帮助了学生解决了一些困惑, 为自己创作作品提供了灵感。

三、把握课堂时空, 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实施“翻转课堂”, 很多人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微课视频的制作上, 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 微课视频自然重要, 但比微课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这些时间和空间。 课堂的对话和讨论, 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课堂讨论带来“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的提高。 另外, 学生课前创作的作品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因为美术作品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进教学方式, 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主要环节。 新课程理念提出: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 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 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例如:在进行《仕女·簪花》这一课的课堂教学时, 第一个环节是进行任务单自学体会交流活动, 主要就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1”中的要求谈谈各自的学习体会。 教师通过结合视频展示台, 一边展示教材内容一边让学生说说。 然后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2”中的要求谈谈自学完微课后的感受。教师一边播放微课, 一边进行交流。 最后教师揭示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相关问题的答案,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第二个环节是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通过欣赏与评述活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教师可以展示学生作品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进行集中讨论, 集体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第三个环节是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存在的疑问进行集体交流, 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总之, 理念的更新是行动的指引。 中学美术教学要进行“翻转课堂”理念的实践是一条漫长的路, 需要我们不断摸索, 不断在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信总有一天美术教学必然会插上“翻转”的翅膀, 实现梦想。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 学生课外做作业、吸收和内化知识往往会遇到很多障碍, 在最需要教师指导和帮助的时候, 教师反而不在场。翻转课堂是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 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的师生角色, 对课堂时间进行重新规划, 实现了对教学模式的革新。

篇4:给心灵插上天使的翅膀

接下来,我继续领教他的笨拙,磕磕碰碰,心不在焉,屡被其他司机按喇叭、抢道、超越……不像“正常”的士司机那般身姿敏捷。就在我胡思乱想之际,他吃力地侧着身子准备把车转向路边一加油站。我疑惑看他一眼,这一眼无限残酷,他几乎是哀求地看着副驾驶座上的我:“先生,我实在憋不住,我想上厕所?”我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准了他。

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溜烟就跑没了,跟导弹似的。坐在后面的老妈担心地问我“怎么了”,她听不懂国语。我大致说明情况,同时又有些后悔。因为母亲闻到汽油味,有些过敏性地阵咳……于是,我给母亲曲线致歉,是以埋怨那司机的方式“这个笨蛋真多事……”,想不到她老人家一手捂嘴一手挥着:“谁没有难处,天可怜见,千万不要憋出毛病!”

老妈不错,识大体。过了很久,那司机满面桃红步履轻快地飞奔回来。“想不到尿憋久了,就想办大事……”他有些自我解嘲,原来他这一趟是大小便都一起办了,而且是用了我的时间与金钱,你看计时器照常在工作着!不过,我还是为他的诚实感动着,更为他的遭遇同情着,他说,一大早出来,已经憋到极限,有客要拉,身不由己,拉了客人即使看见厕所,也是咫尺天涯,人家有权利不许他上厕!就这样一憋再憋,憋到我这里,看我面善才敢开口……我调侃一句“人在江湖,谁不憋尿?”他大笑,終于彻底轻松起来!

我才明白,之前他为什么反应那么迟钝,开车像丢了魂。总慢别人半拍,原来是因为内急。

下车的时候,他要少算我5元,我没有同意。他犹豫着收下,一直说“谢谢!”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见“的士”司机对我说谢谢。我倍感轻松。

篇5:给心灵插上天使的翅膀的美文

这天,携母亲从肿瘤医院出来,刚放疗过的母亲极度疲乏虚弱,我有个好习惯。总是竖着大拇指拦车,在众多的拦车者里,脱颖而出。终于有辆出租车费九牛:虎之力掉转车头,在我们身边憨厚停下。

接下来,我继续领教他的笨拙,磕磕碰碰,心不在焉,屡被其他司机按喇叭、抢道、超越……不像“正常”的士司机那般身姿敏捷。就在我胡思乱想之际,他吃力地侧着身子准备把车转向路边一加油站。我疑惑看他一眼,这一眼无限残酷,他几乎是哀求地看着副驾驶座上的我:“先生,我实在憋不住,我想上厕所?”我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准了他。

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溜烟就跑没了,跟导弹似的。坐在后面的老妈担心地问我“怎么了”,她听不懂国语。我大致说明情况,同时又有些后悔。因为母亲闻到汽油味,有些过敏性地阵咳……于是,我给母亲曲线致歉,是以埋怨那司机的方式“这个笨蛋真多事……”,想不到她老人家一手捂嘴一手挥着:“谁没有难处,天可怜见,千万不要憋出毛病!”

老妈不错,识大体。过了很久,那司机满面桃红步履轻快地飞奔回来。“想不到尿憋久了,就想办大事……”他有些自我解嘲,原来他这一趟是大小便都一起办了,而且是用了我的时间与金钱,你看计时器照常在工作着!不过,我还是为他的诚实感动着,更为他的遭遇同情着,他说,一大早出来,已经憋到极限,有客要拉,身不由己,拉了客人即使看见厕所,也是咫尺天涯,人家有权利不许他上厕!就这样一憋再憋,憋到我这里,看我面善才敢开口……我调侃一句“人在江湖,谁不憋尿?”他大笑,终于彻底轻松起来!

我才明白,之前他为什么反应那么迟钝,开车像丢了魂。总慢别人半拍,原来是因为内急。

下车的`时候,他要少算我5元,我没有同意。他犹豫着收下,一直说“谢谢!”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见“的士”司机对我说谢谢。我倍感轻松。

篇6:给美术插上心灵的翅膀

——德化八中邀请高级心理教师为高三学子开设心理辅导讲座

为缓解学生压力,及时调整学习状态,更加科学做好高三的复习迎考,如何在学习方法、心理状态、考试技巧、时间安排等方面合理、科学、有序安排。2012年2月26日下午,我校邀请高级心理咨询师黄发森为高三全体师生做考前心理辅导讲座。讲座由李克胜副书记主持。

黄发森是泉州一中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中学心理高级教师,福建省中学心理骨干教师,现为福建省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泉州市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兼副主任,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证教师培训教师,鲤城区政协委员,为《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作者之一,承担国家、省、市级多项课题研究,先后有数篇教学教研论文在CN、省市级杂志发表,长期在多家媒体开辟栏目进行学生心理健康、考前心理辅导。

黄老师主要针对高考复习三个阶段中如何处理时间与效率、克服高原现象、释放心理压力等问题,深入地分析和阐述。讲座中,黄老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图片、互动的心理游戏、典型的事例,教给同学们考前心理调适的一些技巧,如转变学习观念、做情绪的主人、培养阳光心态、应考心理技巧和放松紧张情绪的方法等。黄老师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深厚知识素养、鲜活的生活实例,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讲解和阐释赢得了学生阵阵热烈的掌声。

篇7: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别让你的孩子失去“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像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你还记得自己孩提时很多的天真浪漫和奇思怪想吗?是否感叹岁月一步步侵蚀了它呢?你惊奇于自己的想像力是怎么丢掉的时候,是不是也得警惕自己的宝宝不再重蹈覆辙呢?课堂上老师提问:“雪化了是什么?”有一个孩子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雪化了是春天。”老师生气地说:“荒谬之极,难道你连这点常识都不懂,你以为这是写诗呢?”让我们再看看美国课堂上发生的故事:同样是老师的提问:“树上的叶子是怎么掉到地上来的?”一个稚气的小女孩嘴里冒出了很多很多的答案,她说:“爬上树摘、用剪子剪、使劲摇……”虽然没有一个是标准答案,但老师还是笑眯眯地听着,并竖起大拇指赞扬学生“想法多”、“有创意”。

是的,谁不曾有过充满想像力的童年呢?遗憾的是,大多数中国孩子的想像力最后都是被一次次的考试和所谓的标准答案抹杀了。

四种方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还直接关系到孩子创造力的发展,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要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指导孩子丰富头脑中表象的储存。表象是外界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影像,是具体、形象的。因为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材料,所以头脑中的表象积累得多,就有进行想象的丰富资源。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到郊区游览、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或走亲访友等,都可以让孩子记住许许多多的表象。为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可以让孩子用语言描述或者通过写日记把头脑中的表象再现出来。

2、指导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的积累。想象以形象为主,但离不开语言材料,特别是需要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将想象的内容表述出来时,语言材料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让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的积累。比如,让孩子备一个摘抄本,把阅读中遇到的名句、名段摘抄下来,平时可拿来翻阅。

3、支持孩子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每一种兴趣小组活动都有大量的形象化的事物进入孩子的脑海中,且需要进行创造性想象才能完成活动任务,这对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十分有益。当孩子的活动成果得到展示或者获得表彰奖励时,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想象力会突飞猛进地发展。

4、鼓励孩子编故事、讲故事。孩子喜欢编故事、讲故事,有时讲给小朋友听,有时讲给爸爸妈妈听,有时还会自言自语。这是锻炼表达能力的好方法,也是发展想象力的好机会。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不要冷言冷语,更不能随便阻止。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按照某个主题去编去讲,适时地给以赞扬,指出不足。

篇8:给学生插上“自主”的翅膀

一、明确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堂如战场, 让学生真正明确目标, 犹如让战士熟悉战场的布置和敌方的情形。只有学生明确了他的学习目标, 才会积极地调动起他们全部的兴趣和潜能投入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当中。但我要说的是:老师希望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把教学目标完成, 并且有最好的教学效果, 恨不得把一分钟当作两分钟用, 而作为学生, 作为课堂上的主角学生往往在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时, 过程是比较艰辛的, 思考是比较缓慢的, 由此, 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足时间来自主思考和完成。

二、用问题来导引, 让学生先自主完成

为什么要让学生先自主呢?韩愈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鸡蛋从外打破, 是食物; 从内打破, 是生命。人生, 从外打破, 是压力; 从内打破, 是成长。”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索求知识和探究知识, 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 才能自己去挖掘教材, 才能自己去解决问题, 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 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这样, 学生就会积极培养和激发自己浓厚的学习兴趣, 勇于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 大胆的追求真理和增强自己的道德修养,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而不是倾听者。

问题导引值得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 带着迷惑, 带着激情去思考、讨论。经过思考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教师要重点讲解的部分。我们的学案课堂要求老师们要有动态的教案, 其意即在于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一成不变的灌输式课堂。

三、当堂训练、当堂检测

要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要结合本堂课的内容, 并且, 在量上的要求一定适当, 千万不能超出学生能承受的范围。同时, 教师不辅导学生, 不干扰学生, 确保学生聚精会神地做作业, 如有错误, 待课外辅导。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的任务, 做作业如同考试, 限时当堂独立完成, 就很好的保证了学生能及时练习, 独立练习, 快节奏练习。这样, 方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定让学生有感知、接受、消化、运用的过程。

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一代伟人毛主席在谈到提高指挥员的军事才能时说:“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教学。在实践中观察分析、思考探索、阅读教育名著。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去实践、思考, 再实践, 再思考。关于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提高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对明天的课, 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唯有多读书, 教师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知识储备量。教师有一桶水, 才可以给学生满满一杯水。同时, 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的进行改革, 而且要做到因材施教。这样, 教师才能发挥统帅的作用, 引领学生驰骋于沙场。

用一生的时间去备一节课, 课堂一定是高效的;用一生的时间去写一个学案和教案, 课堂一定是高效的;用一生的时间去读书, 课堂一定是高效的!

五、做好学案, 用好学案

“学案”教学初看起来是为学生编制了一份学习的方案。但认真思考, “学案”是一种思想, 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一种思想。“学案”完全不应该格式化, 学生先读后练, 分组讨论, 教师因材施教。在编制学案时, 深挖教材, 研究大纲, 集体教研的方式不能变。专家曾说:“课堂教学有多重要, 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并且强调:课堂上目标要明确, 要把课堂变为学堂, 而不是把课堂变为教堂。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要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一份好的学案, 犹如一份军事指挥计划, 应该做到周密而深浅恰如其分。应该是符合学生汲取知识的量身定制的学习材料。

在课堂这个特殊的战场, 让我们给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 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地飞翔吧!让我们一起和学习的主体——学生共同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气氛, 这样, 我们的课堂才会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这样, 我们的课堂才会变成师生的乐园,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摘要:教育的改革不仅是课程的改革, 还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改是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承担起学习的责任。激发他们真正的求知欲望, 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给他们插上“自主”的翅膀, 让他们飞得更高。

篇9:给心灵插上翅膀

一、解除束缚,凸显主体地位

传统的作文教学,起于教师的“限题”、“限体”,甚至“限旨”,止于教师的批改,整个过程漠视了学生主体性。为此,教师要转变角色,变主宰者为主导者,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施行开放式的作文教学。

1目标开放。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尊重个性差异,就应目标开放,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目标开放,甚至写作范围也由学生自定,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顿时高涨。目标开放后,个人目标切合实际,只要努力,易得进步。成功的喜悦又激发出新的积极性,产生新的成功和喜悦。比如,学生对课本中的小说很感兴趣,就启发他们选一篇最喜爱的,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的感受,自行练习写作。于是,欣赏《故乡》的,将“雪地捕鸟”扩写成《捕鸟之趣》,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2过程开放。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构思,也允许切磋讨论,只要学生在“写”,教师对“写”的过程尽可能不加干涉。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小组,引导他们大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互相交流中激起灵感的火花。另外,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如文学社团、作文竞赛、手抄报比赛等。条件允许,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老师的“博客”,与大家交流、分享。将课堂和课余相结合,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放开写作的过程,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3评价开放。评价作文,不能标准唯一,不应独家评定,而应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运用多层的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即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多层标准即“因人施评”,不仅反映水平,更要反映进步。教师要当忠实的读者,作客观的评论,既说到长处又给出存在的问题和修改的要领,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

二、自由抒写,表达真情实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可是,儿童的这种天分正日渐衰退。传统写作教学限制自由、矫情做作的做法,亟须摒弃。作文要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实行自由抒写、引导表达真情实感应是不二法门。

1选材自由。重大题材固然好,自然现象,细微小事,小小风波,淡淡愁绪也应重视。学生最有体会、最易写成功的是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却常因“负面”“无意义”而遭遇“禁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写作也应是丰富多彩的。那些青春的迷惘、突发的感触,既然是真实的想要表现的,就应成为写作的对象。一次,让学生描绘“青春的自我”,有人写自己“可爱可恨的‘膘’”,以诙谐的语言表现“小胖子”的快乐和烦恼,亲切可爱。一位女同学写“战痘”的感悟:青春投到求知上,就会充满朝气,沉浸在烦恼中,就会虚度。选材自由了,写作成了对生活的回味,对心灵的放飞,对情感的释放,对思想的提炼,也就成了一种享受。

2形式自由。传统教学偏重于章法指导和技巧训练,造成写法上的千篇一律,影响感情的表达,压抑个性的张扬,扼杀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我们主张归还学生写作形式上的自由,让文体形式百花齐放。生活小事看似平淡,实则富有情趣,应细细品味,体会其深刻、深沉、深情之处,演绎成文。至于体裁、形式,不做统一要求,鼓励根据要写的内容和情感,自由选择适合的形式。然而自由表达不是随心所欲的宣泄。譬如日记,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不拘一格。但倘不指导,学生仍无从下笔。文无“定法”,毕竟有“法”。“先规矩而后巧”,“规矩”是作文的基本方法,“巧”就是推陈出新创意表达。前者是基础和途径,后者是目的和归宿。必要的指导和训练是自由创新的前提。

三、广泛阅读,获取写作信息

现代写作学研究表明:读是写的基础,读可促写,读写密不可分。当我们探寻作文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时,发现读写早已分家。繁重的作业使学生无暇读课外书,阅读教学把作品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顾“点”失“面”,写作时只能套用所谓的写作知识,做拼凑游戏。没有读的积累哪有写的升华?为了作文不再是苦差事,不再是“挤牙膏”,必须强调广泛阅读。

广泛阅读,不宜限定内容。天文地理、文史经哲、小说散文等,愿读就读。广泛阅读,教师应积极推荐好的作品,帮助学生汲取营养,真正使生活成为写作的内容。

篇10:给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

“花的事业是鲜艳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叶的事业是伟大的。”为师者从事的是叶的事业,所以,我要用自己无悔的青春和生命诠释叶的事业---甘为人梯,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地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工作中,以公平的爱,助学生走好脚下的路。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一个平凡的人,我总是尽力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让每个孩子都享有温暖的阳光。班里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孩子的表现和成绩都不理想。我找孩子促膝谈心,使他渐渐消除了心理阴影。同时,我在生活上时时关心这个孩子,常常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在我的耐心教育和关爱下,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表现也比以前出色了。

篇11: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特殊的葬礼》环保教案

教材分析

《特殊的葬礼》一课围绕巴西总统亲自主持塞特凯达斯瀑布葬礼仪式的特殊事件,回顾了这条瀑布由“雄伟壮观”到“奄奄一息”的变化过程,以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不要使悲剧重演,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和深刻的启示,是一篇学生练习朗读、积累语言、感悟事理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

2.联系课文,想象出塞特凯达斯瀑布的壮观景象和枯竭后的样子及人们的心情。

3.学习15个生字,理解“咆哮而下”、“流连忘返”、“奄奄一息”、“不辞而别”等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能借助课文语言,想象出塞特凯达斯瀑布的壮观和枯竭后的样子。

2.通过塞特凯达斯瀑布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塞特凯达斯瀑布悲剧的原因以及葬礼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渲染气氛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个葬礼并不是给人举行的,而是给什么举行的?

2.虽然是给瀑布举行的,但葬礼却是非常庄严、肃穆,每个人的心情都显得特别的沉重。

3.我们一齐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最后两小节。(播放背景音乐)

二、创设情境,引发互动

1.读着,读着,我们仿佛来到了巴西,来到了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参加这特殊的葬礼。葬礼上,我们的视线一下子就被葬礼的主持人吸引过去了,那是谁?

2.是总统菲格雷特。作为总统,今天来参加瀑布的葬礼,看出了什么?他穿着黑色的葬礼服,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3.葬礼上还有谁来了?从“汇集”看出了什么?

三、披文入境,品味语言

1.(播放音乐)那天,天阴沉沉的,大家手捧着鲜花,静静的,这时,菲格雷特总统缓缓地走到台上,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回忆起塞特凯达斯瀑布给巴西和世界人民带来的欢乐和骄傲„„

2.总统菲格雷特回忆到了什么?瀑布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欢乐和骄傲?

(一)领略昔日瀑布的壮观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昔日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概括。(雄伟壮观)

2.再读课文:从哪儿可以感受到昔日瀑布的雄伟壮观?划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语,划好的同学先练习朗读。

3.出示句子: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①指名读: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瀑布的雄伟壮观?

②指导朗读。

4.补充资料,体会瀑布的壮观。

5.师读第三自然段,生闭目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领略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风采。

7.看着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你会怎么赞美它?通过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这雄伟壮观的瀑布面前吧!

8.指名读、齐读第三自然段。

(二)感受瀑布的枯竭

过渡:塞特凯达斯瀑布以它壮观的气势,曾多少次给人们带去欢乐和骄傲,而今天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却让我们为它感到惋惜和痛心。

1.现在的瀑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板书:枯竭)

2.默读课文,想象一下,枯竭的瀑布是什么样儿的?

3.是的,什么听不到了?(咆哮的声音),什么看不到了?(一泻千里的景象)

4.此时的瀑布在我们的眼前就像什么?

5.出示: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

①轻声地读一读这句话,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难受?

②谁来把这一句话读一读?指导读好“生命垂危”、“奄奄一息”。

③如果这位生命垂危的老人能说话,他会对我们说什么?

④这是多么令人惋惜、令人痛心呀!配乐齐读第5小节。

6.塞特凯达斯瀑布以前是何等的壮观啊,请男同学读第3自然段,如今塞特凯达斯瀑布却是一幅枯竭的样子,请女同学读第5自然段。

四、寻找原因,感悟提升

1.塞特凯达斯瀑布原来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可是现在却逐渐枯竭,生命垂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学生默读课文后回答。

3.齐读第4自然段。

五、发出号召,升华情感

1.像塞特凯达斯这样的瀑布,世界上还有许多,它们也许正遭遇着同样的命运。

2.补充资料出示:

(1)一些受灾图片。

(2)一组数字。

人类已耗尽了2/3的世界资源,人类1个物种正在威胁着地球1000万其他物种的生存。

3.此时此刻,菲格雷特总统将会怎样去号召大家,号召什么?语气应该怎样?

同桌的同学互相练读。指名读。齐读。

4.面对现在逐渐恶化的环境,你想说什么?面对环保觉醒的地区取得的成绩,你想说什么?

六、布置作业

1.上网查阅有关环保的资料;或者实地调查,写一份调查研究报告。

2.练笔:想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吗,让大家都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吗?请大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语。

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特殊的葬礼》环保教案

河 口 镇 孔 堤 口 小 学

张翠芳

篇12:给写作插上兴趣的翅膀

时下许多学生普遍怕写作文,一提到作文,往往退避三舍。写作时,有的抓耳挠腮,有的愁眉苦脸,直到交作文时,才东拼西凑,搜肠刮肚“挤”出三五百字,敷衍了事。这样写出的文章,结构上层次不清,感情上苍白无力,立意上流于平庸。但作文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更占了中考试卷的“半壁江山”,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语文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兴趣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作用

有的学生看小说会废寝忘食,有的学生看电影、看漫画会神魂颠倒,有的学生上网会着魔入迷,有的学生看球赛会乐而忘返。这些与学习分数无关,与考学校无关,他们背着家长和老师,冒着挨批和训斥的风险,偷偷地看,为什么?因为他们对小说、漫画、电影、球赛感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积极探索、全身心投入的动力。何谓学习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带者一种高涨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现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和意志的伟大并感到骄傲。”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对学习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实践证明,在兴趣浓厚的情况下,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接受知识最容易,记忆东西最牢固,思维最活跃,创作欲望最旺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年后,爱因斯坦提出了几乎与孔子同样的看法:“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回答记者的提问“是什么原因使你发现了J粒子”时,他回答说:“是兴趣。”

本人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对写作感兴趣,才能够兴致勃勃,从被动的“要我写”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写”。否则,他只会敷衍了事,勉强应付,或视为一种负担、煎熬。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让“兴趣”这位“老师”引导学生到“乐学”的境界,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写作到主动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几种途径

(一)在观察和阅读中激发兴趣——为写作提供肥沃的土壤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让学生用眼去观察,用心去充分享受生活和感受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就会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注意观察事物的某一方面和某一点。教师亲自带领或指导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在寻找和发现中,学生就会拿起手中的笔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我们学校坐落在栖霞山风景区,得天独厚的风光吸引了无数游人。我就利用这个上天赋予的好条件,带领学生登上栖霞山,去感受那“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好意境。学生们兴趣盎然,用眼去看,用鼻去嗅,用心去体验,落笔时自然就有真情实感,也不会空洞无物了。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错,阅读是作文内容的另一重要来源。阅读是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它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可以开阔生活视野,加深对生活的品尝,增加知识积累。阅读的知识,经过学生自己的分析、理解、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话,说一说,写一写,自然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下笔写作也就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流畅了。例如学过了朱自清的《背影》,就让学生在班上说一说自己的父母是如何爱自己的,父亲和母亲表达爱的方式有何不同,自己有何感受,有什么话想对父母说。说完之后整理成文,如果愿意还可以给父母看看,学生反映许多父母都感动得落泪了,认为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二)在作文命题中激发兴趣——为写作激发倾吐的欲望

郑板桥曾说:“作诗非难,题为难。”这就是说,好的题目常给人以未饮先醉的感觉。学生的习作命题也是如此。诸如《我的家庭》、《一件有意义的事》之类的题目,老掉了牙,学生哪有写作欲望。但如果换为《晚饭奏鸣曲》、《家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或《一个不和谐的小音符》,往往能使学生愿意拿起手中的笔。可见,作文命题也得讲究艺术性。为此,教师自己首先得有较广的视野和知识面,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去寻找命题素材。我就曾经从电影、电视中寻找命题灵感,如让学生写作《成长的烦恼》、《天堂的阶梯》、《x样年华》等。学生们纷纷在作文中倾吐心事,抒发感情。有的学生在《成长的烦恼》中说:“我想长大,可父母的爱又让我觉得压抑”;有的学生在《天堂的阶梯》中说:“家庭的幸福是天堂,互相体谅和关爱是阶梯”,“美丽的风景是天堂,保护是阶梯”,“成功是天堂,奋斗是阶梯”;有的学生在《x样年华》中自题为《沙样年华》,说自己是班级里的“一粒沙”,因为成绩中等,老师从不把眼光关注在自己身上,自己只是“名单上的一个代号,成绩册上的一个分母而已”。可以想见,如果不是这些题目刺激了他们倾吐的欲望,这些话可能会永远埋在他们心里,我们也永远不能了解他们的真实情感。

(三)、在作文创新中激发兴趣——为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

传统作文的写作千篇 一律,千人一腔,这样的文章学生一见就倒胃口,自然对写作提不起兴趣。因此作文要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以标新立异的文章出奇制胜。所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手段。具体要求如立意要新,构思要巧,语言要妙,选材要奇。如以“亲情”为话题,就可以启发他们拓展现象的空间,跳脱一般人脑海中立马涌现的“父母、家人”等范围,放眼学校、社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情则更显可贵,立意也更高远;构思方面则启发他们可多尝试一些文体,大胆联想和想象,体裁上创新,戏剧小品、故事新编、散文小说,甚至书信日记皆可尝试;语言则要求精美奇妙,各种修辞的运用,古诗词的引用,能给文章增添不少亮色;选材奇特恰当,尽量避免用滥了的材料,可结合时事,既有说服力,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实践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写出了《台海两岸的亲情》、《白雪公主新编》、《树•人》、《石壕吏•戏剧版》等作品。文笔虽还稍显稚嫩,但写作兴趣明显提高了,作文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在作文评讲中激发兴趣——给写作增加自信的力量

讲评课是作文指导课的继续。以前,许多教师在作文讲评课上好讲不足,把学生讲得抬不起头来。这种方法压抑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采取了“多表扬”的原则和“择优讲评”的方法。一次作文选出三个档次的文章,优等生的作文尽量打高分,让他在全班面前,在讲台上朗读。其实大部分的这类作文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就发现了自己文章的不足,他就会边朗读边修改;中等生作文也可打到八十几分甚至九十分,也让他读,他自己如果改不出,则可以发动全班同学“帮忙”,修改其不足,然后教师可总结:“如果你下篇作文能避开这些缺点,那么我就给你打上九十五分甚至九十八分”,相信他会迫不及待地期望着下一堂作文课;而对于差生作文,则可以挑出他作文中的某个片段、某个句子,甚至某个词语,在同学面前表扬他用得好,如果其他方面也能这样,那么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一定会大有进步,让他们不灰心、不失望。以此方法力求全体学生对作文都能产生兴趣,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上一篇:慷慨激昂的诗歌朗诵稿下一篇:月度财务分析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