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资料整理

2024-04-16

城市规划原理资料整理(共8篇)

篇1:城市规划原理资料整理

填空题

1.《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2.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全面性、情感性、渗透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而学前教育具有社会性、群体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的点。3.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讲,家庭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针对性,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具有群体性。

4.就教育时间上来讲,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具有长久性。

5.在幼小衔接的内容上,要把儿童能力的发展和衔接作为重点。

6.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衔接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间接合作,一种是直接合作。7.社区是介于社会和团体之间的社会实体。

8.决定一个班级内活动区数量的主要因素是创设。

9.学前教育衔接,就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同家庭、教师以及学前教育同社区教育 的衔接,保证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功能,和幼儿成长发展的连续性。

10.放大镜、天平、水箱等材料应投放在科学区。

11.幼小衔接的任务总的来讲,是要解决孩子的生理、心理以及能力上的不适应。12.在学习方式上,幼儿园主要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而小学主要的学习形式是课堂

二、简答题(50分,共5道,每道10分)1.请解释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并举例说明。P22

5答: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园内部,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如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活动材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

2、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围。它因园长的管理方式、人际关系、大众心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与物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

2.简要说明学前教育衔接。P269答:从广义上讲,幼小衔接是指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和后续经验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超越已有的经验。从狭义上讲,是指幼儿园要设置特殊教学内容,变换授课方式,和小学教育连接,开展以使幼儿能尽快适应小学教育为目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3.简述行为情境理论。P227答:第一,在相同的情境中,不同个体所必需的行为模式具有相似性。也就是说,物质环境的规划与设计方式会暗示人们 出当下合适的行为,在每一个行为情境中,都有一些属于这个情境的行为模式;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出现的行为也会有所不同。第二、行为情境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每一种行为情境,无论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均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环境中,且相互依存、交互影响。

4.举例说明幼儿心理适应。P289答:心理适应是指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接受离开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以及家长,做好当一个小学生的心理准备。让孩子做好接受新生活的准备,最重要的是能给孩子呈现一个新生活的全景,让孩子对新的生活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这样孩子在小学面临新的事物和差别与以前幼儿园的学习任务不同时,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并主动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所以,在心理适应上,家园要充分了解小学生活,为孩子呈现小学生活的情境,培养孩子的主

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让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后面临新的环境,出现新的问题,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从容面对,努力去克服困难。

5.简要说明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P240答: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是指以大型组合游戏结构为主体,兼容其他游戏区域及各种可移动的活动材料,不仅能满足幼儿各领域的发展需求,而且能够满足幼儿个别差异的需要的具有复合功能的游戏场地。它具有“类别多样”、“数量丰富”及“质、量可变性”的特征,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如移动的活动材料、自主选择的机会。全方位或外活动场地应该包括一下区域:

1、大型组合游戏结构区。

2、自然种植区。

3、草坪嬉戏区。

4、水池、沙坑。

5、动态材料建构区或“建筑工地”。

6、隐秘、游戏小屋或“隐密处”。

7、设置微坡地形。

8、文化一角。

三、分析题(30分,共2道,每道15分)1.瑞吉欧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模式等在环境创设上有什么共同特征。P233-235 答:瑞吉欧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模式等虽然不能涵盖世界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的全貌,但是这几种教育模式中的环境创设却真正体香了当代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的潮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以崇尚自然为主,真正开放的保护天性的环境创设思想。1)体现了真正把幼儿当成是独立、完整的人的理念。这些幼儿园本身真正秉持了“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自由。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看书或者参加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甚至可以选择独处。

2)真正考虑到了幼儿正常的心理需求,为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这些幼儿园都认识到幼儿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因此,很多幼儿园都在教室里设置了“安静角”,或者以矮柜、屏风、布帘、帐篷等将教师分隔成相对隐秘的小空间,以便那些想独

处的孩子,以及因失败、纠纷、误解而产生各种不痛快的孩子,可以来这里静静地坐着,或者钻进一个帐篷,或躺入悬空的摇床等,通过游戏、自省得到排解。3)追求自然朴实的风格。都是以“重返自然界”为环境创设的着眼点,注重朴实、自然及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没有很多人为的装饰,这些环境给人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朴素而自然。4)以低结构、多功能的活动材料为主。幼儿可以通过创造、组合、变换、移动各种材料,从而即满足自己身体运动、认知建构、发展想象力、交往互动等身心发展的需要,也享受游戏生活的快乐。5)重视户外环境的充分利用,开展灵活多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中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与平衡,这不仅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

2.请您谈谈当前我国家园合作共育中出现的问题,并建议解决的策略。答: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第一、家长和教师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就教师发面来讲,大部分教师都能做到热情接待家长、为家长保护隐私、采纳家长的意见和与家长通力合作,但鉴于学前教育机构在幼教上的权威性,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无法达到真正的交流合作。第二吗、合作不够深入,合作内容脱节。第三、家长参与配合不够好,援助学前教育更少。第四、母亲参与度明显高于父亲,不利于儿童阳刚性格的培养。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幼儿园要主动创造条件开辟沟通渠道。第一、教师要以诚相待,放下权威,把“支持每个家庭在学校里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家长和教师共同思考家庭参与的途径,不断丰富和支持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作为宗旨,实现与家长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和交流。第二、引导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第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幼儿园网站,为家园双方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加强家园交流的双向互动和信息共享。第四、定期就儿童的家园

表现进行交流。第五、家访工作要落实到位。第六、在家长每日接送孩子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和家长交流。

2、家长要积极参加幼儿园保教活动。

篇2:城市规划原理资料整理

朱立元:“美存在么?它是怎样存在的?”因为只有“美”存在了,然后才能言说“美”是什么等其他问题,而传统美学不问美是否存在或怎样存在就直接问美是什么,绞尽脑汁给美下定义,结果陷入理论误区,因为连是不是有美都没有解决,就问美是什么,这在逻辑上也说不通。因此,美的存在问题是美的首要问题。

美概念不是一个合理的名词性概念,因为现实中没有一个可以被美概念指代的美事物。

美概念是其他事物的符号,不是实际中一个独立事物的符号 美本质问题研究的终结

建立在错误判断的基础上的问题,造成回答的吊诡。

所有对“美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都在证明这一回答是不正确的,因此不成为一个回答;所有试图说明“美”确实是个存在物的理论,都表明“美”不是个存在物;只要说明美是什么事物了,这个事物就肯定不是美;只要对美是什么命题做出回答了,这个回答一定在进行着自我否定。

美概念是一个代名词!(概念的概念 审美知觉的建立

人类具有一般审美能力之后,并不是把所有事物都当作审美对象。

美学研究应该清晰地揭示:事物自身的因素是怎样的,起什么作用;人的因素是怎样的,起什么作用。

第二章

由美本质转向审美

世上原本没有美事物,美的事物怎样形成?世上原本没有美感,美感怎样形成?世上原本没有审美,审美怎样形成? 审美活动的特征

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它是对事物外在形式、形象相对独立地加以知觉并因此而产生愉悦性情感体验的过程。

由于审美活动带有形式知觉的特征,不是实用需要得到满足的活动,因此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非利害性。

所谓审美发生,就是非利害性形式知觉活动的发生。利害与非利害?? 人的需要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与生存活动相关的实用性的需要,是利害性的;一类是不与生存活动相关的非实用性的需要即审美需要,是非利害性的。

审美活动完成之后的社会功用不能等同于审美活动本身的性质,不归于审美活动本身的利害属性问题。

利害性?? 美学中的“利害性”概念专指与人的生存需要直接关联的价值属性。生存需要可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生理性需要,与人的自然属性相关;第二类是社会性需要,如对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的需要;第三类是精神需要,如荣誉感、道德感、幸福感等等。利害性快感与非利害美感的体验性区别

到目前为止,利害性快感与非利害性美感的区别都只能是凭借人的主观感受来划分的。凡是利害性的需要及其满足都会被体验为同一类感受,可称之为“生存感

受”;审美需要及其满足则被体验为另一类感受,即“审美感受”。是否有“生存感受”是一个重要的鉴别点——凡是因生存感受而形成的愉悦感都被体验为利害性快感;凡是没有生存感受而单凭形式知觉而形成的愉悦感都被体验为非利害的美感。

美感只能由视听知觉所引起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审美,就是这样一种经由对事物外形加以知觉并形成非利害性愉悦快感的活动。具有这种特性的活动的发生,意味着这种活动的性质的获得或形成。

早期人类社会没有审美:从现代社会的情形看,艺术与审美紧密相关。艺术创造的目的是满足审美需要,审美需要的满足主要是经由对艺术作品的观赏。以这种关系为判断依据,原始社会时期艺术的状况可以是审美发生研究的重要参考。至今所发现的绝大多数确切可靠的原始艺术品都形成于距今3万年至1万年左右的期间。充分发展并达到很高水平的原始艺术可以以距今1万年左右的欧洲洞穴岩画为代表。早期人类社会的艺术不具有审美性:从欧洲洞穴原始岩画的内容上看,表现的多是狩猎动物被施以巫术的样态;从原始洞穴岩画的地点和场所看,多是人迹难以接近的隐秘之处。除洞穴岩画外,原始艺术的其他形式也显现不出审美的意图和目的。上述所有这些材料都说明,史前的艺术完全出自功用的目的,没有审美的用意。

第三章

审美知觉与事物形式之间的契合关系

审美活动是直觉的。这表明,审美知觉的结构与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人在对事物加以认知时,头脑中有一定的“图式”(皮亚杰语,或称模板、模式,使得知觉与具体事物的表现形式之间可以存在一定的对应契合关系。

这种对应关系不仅表现在知觉对事物的识别上,还表现在知觉到事物时相对稳定的情感反应上。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贡献与局限

“异质同构说”:物理领域与心理领域虽然是不同质的,但都同样地存有一种“力”。当事物物理结构中所表现的“力”与人知觉心理结构中“力”的式样相一致时,就能使人觉知到事物形式中所表现的情感,形成审美体验。

在它看来,人的知觉结构也是自然天成的。

审美知觉和审美情感不能永远固定地对应着某种事物及形式。审美知觉一定是动态的、建构出来的。

审美知觉模式的形成机制

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事物都是于人有利的;被人所喜爱的形状都是好的事物的外形。事物内质的利害性可以影响到事物外在形式对人知觉结构的塑造,打造出同肯定性情感或否定性情感相联系的知觉模式,从而建构起人的具体的审美眼光即审美知觉模式。外形是内质的信号或表征,当人因事物内质而形成对该事物的好感时,该事物的外形也能引起人的好感。一旦在特定事物形式和特定情感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联系,对这一事物及其形式的知觉模式就建立起来。

形式知觉模式的形成方式

如果以特定方式进行的神经活动足够深刻,就会经由内化作用而在神经网络中形成具有特定方式的印痕,也就是被刻划成特定的知觉模式。

形式知觉模式的形成大致有两种方式: 一是高度强化,有利性非常强烈,有强化作用,形式知觉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如同一锤定音;二是大量反复,有利性并不突出而强烈,但其作用经常而持久,形式知觉模式在长时间中缓慢地形成,如同水滴石穿知觉模式形成过程中经验的大量反复作用

如果事物的有利性较弱,没有很大的强化作用,则对该事物形式加以知觉的数量作用就凸显出来,经验的大量性、反复性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认识在审美知觉中的作用

事物的利害性虽然是客观的,但对审美知觉的影响则要经过认识的中介。如果一个事物在客观上是于人有利的,但被人误认为是于人有害的,则这个事物就将以有害性对人的知觉模式产生作用,其外形在人的眼中就是丑的。

形式知觉模式的类化现象及内在原因

当许多于人有利的事物因其特征的相似而形成类群时,相应的形式知觉模式也可以形成类群,即形成“形式知觉模式类”。

形式知觉模式类大于个别的形式知觉模式,就好象形式知觉模式类的质量重于个别的形式知觉模式,因此可以吸引或涵盖个别的形式知觉模式。

形式知觉模式与事物利害性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之为纵向的联系;形式知觉模式的类化关系可以称之为由形式到形式的横向联系。

“自然美”引发美感的内在原因

所谓“自然美”,不应是指自然界或自然事物中客观存有的美,而应是指自然界中存有美的事物,即美的自然事物。在有关自然事物的知觉模式已经存在的条件下,一当知觉到与知觉模式相契合的自然事物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美感。表面上看似乎是新出现的客观事物引发了人的美感,实际上是新发现了与知觉模式相契合的个别客体对象,或者说是凭借已有的形式知觉模式识别了事物从而激活了情感。

审美形式知觉模式的构成

形式知觉模式既具有先天的性质,又具有后天的性质,是本能与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形式知觉模式中由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因素

在一般的自然规律之下,物理现象长期反复地作用于生物的知觉,可以将暂时神经联系逐步地衍变为永久性神经联系,形成可以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知觉模式。形式知觉模式中由经验而获得的后天性因素

后天形成的知觉模式因素又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长期的、稳定的社会生活造成的一般文化性因素, 另一类是由具体社会存在造成的特定社会性因素。

一般文化性因素多以习惯、风俗、信仰、文化价值观念等等为表现,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人类共通性。特定社会性因素有较明显的时代特征,与具体的社会价值及人的利害意识密切相关联;具有阶级性、政治倾向性。

审美形式知觉模式的横向发展

审美形式知觉模式作为人的一种能力一旦形成,也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身的发展规则。

1由知觉特性造成的形式变化

在同等利害条件及同等强度之下,如果同一刺激反复出现,知觉反应将逐渐迟钝。因此,主体所经受的审美刺激必须是越来越新奇、越来越强烈的。由此催促审美形式不断变化。

2形式知觉横向发展的神经生物学动力

促使形式知觉模式横向发展的主要因素,大概是知觉和审美需求的特性。人的知觉具有“敏感化”及“习惯化”的特性。

新异刺激容易引起神经细胞的兴奋,这些细胞的传出可以驱动注意系统,使有机体偏向新异刺激

3知觉特性在艺术创新方面的表现

形式知觉为避免习惯化,为保持刺激的有效性,就要求艺术的形式表现样态必须及时变化。由此促进了艺术创作时由旧形式到新形式的多样化发展。

形式知觉模式的横向发展仍然以有利性为根据。审美的非利害性质及利害性在审美中的地位和作用 审美是非利害性的,但要以利害性为基础。1审美非利害性的内涵

审美活动非利害性质的根本缘由在于:事物的外在形式不具有实用的利害性价值,不能满足人的功利性生存需要,因而不能引发以内脏感觉为核心的功利性的快感,只能引发由形式知觉而来的不具利害性色彩的愉悦感即美感。

审美活动的非利害性质的来源:客体事物形式----形式知觉----美感 非审美活动的利害性质的来源:客体事物内质----生存需要----快感 2利害性在审美知觉模式建立过程中的作用

当人认为事物于己有利时,就按照有利的、好的性质加以刻划;当人认为事物于己有害时,就按照有害的、坏的性质加以刻划。当人认为事物的利害性很强烈时,就加大力度进行刻划。知觉模式建构过程中大量经验的累积作用虽然没有鲜明地表现出有利性,但也必须在有利性的基础上进行。形式知觉模式建立过程中的这两个途径都发生在审美过程之前,不是非利害的审美过程,而是为审美准备条件的过程。3审美活动进程中主体利害意识对客体对象利害价值的监测判断

利害意识对审美活动的作用不仅存在于审美活动之前,还存在于审美活动过程之中。如果判定事物是于己有利或于己无害,认知活动就能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由形式知觉模式来识别、判定事物形式是否与自己相吻合。一旦判定对象事物为有害,评估系统将立即发出警报,机体将由非利害状态转为利害状态,审美过程就此中断。

4理性认识与非利害性审美

审美以完全抽象思维能力的具备为前提,不等于说审美是抽象思维的理性认识活动。审美的非利害性除了指不与人的生存需要相关联外,还指不与人的理性思维相关联;一旦进入理性思考,审美状态就不复存在了。

审美时,理性意识一定不能成为注意的中心,应该也是在无意识层面中暗中发挥作用的。

能不能有利害状态与非利害状态并存的可能呢?这是可以有的。

快感与美感并存的现象,来自于审美活动与利害性活动并存于同一主体的情形,表现在主体的情感体验中;不是说审美活动自身有非利害性和利害性两种性质,也不等于说“审美既是非利害的又是利害的”。

篇3:城市规划原理资料整理

1 反复酝酿、多方借鉴、明确任务、指南先行, 认真做好前期准备铺垫工作

1.1 制定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和工作指南, 为资料整理工作确定大方向

2010年, 娄底市委、市政府作出“三创”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的决定, 传染病防治专业组不久就成立并开展工作, 面对这一全新事物, 专业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学习, 特别是学习《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充分领会上级政策精神, 经过反复酝酿修改, 制发了《娄底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传染病防治专业工作指南 (试行版) 》, 明确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传染病防治专业组的工作任务、主要措施等, 通过培训发放给了娄底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以及娄底城区所有医疗机构 (包括民营医疗机构) 、学校和托幼机构, 为资料搜集整理工作确定大方向。

1.2 举办多期传染病防控工作培训班, 多批次参观学习先进市州的经验

2011-2012年, 专业组相继举办了10期传染病防控工作培训班, 邀请了省级创卫专家来娄授课, 对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所有医疗机构、中小学托幼机构共580余人次进行了全方位培训;娄星区也自行组织了2次大规模培训。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市中心医院等单位相继组织市、区两级相关人员到湖南省株州市、益阳市进行了创国卫参观学习, 让大家对资料整理工作加强了直观印象。专业组还创建了“娄底创卫传染病防治”QQ群, 全市涉创单位140余人加入, 有效加强了业务的随时指导和交流。

1.3 对工作进行细化分工, 确保资料搜集整理任务全方位无死角

通过培训及参观学习后, 专业组多次召开协调会议, 在市疾控中心抽调7人组成资料整理督导组, 并将创卫资料整理任务做了多层次细化分工:一级分工为市、区两级分工, 明确市、区两级各自的责任范围;二级分工为市、区分别对各责任单位进行职责分工;三级分工为各责任单位对自己承担的任务逐条细化落实到相关责任科室及责任人。特别是承担任务较多的市、区疾控中心和市、区卫监所分别制定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传染病防治工作任务细化分工责任表》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传染病防治档案资料整理分工责任表》, 任务落实到人, 不留死角。专业组还制定了工作进度表, 要求各成员单位加班加点, 确保按期完成相关任务。区卫生局与各责任单位还签订了创卫工作责任状。

2 创新方法、着眼长远、细化标准、注重协调, 扎实做好资料整理阶段工作

2.1 对各成员单位提出明确工作要求

2012年12月起, 创卫资料整理工作经过前期准备, 进入攻坚收尾阶段, 专业组加大力度, 对各成员单位提出明确工作要求:一是进一步明确责任, 落实到人。要求各单位要从以往责任落实到科室转变为落实到个人, 做到每个单位、每个科室、每个环节、每份资料都有明确的责任人;二是加强资料整理力量, 增员扩面。要求各单位要将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增加参与人员、扩大收集范围、实现过程有序、保证资料质量;三是按照市创卫办标准, 逐条落实。要求各单位对照市创卫办、市爱卫办2012年11月印发的《娄底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培训班资料汇编》, 逐一落实, 不能缺项;四是将已建档案向《汇编》标准靠拢, 实现对接。要求各单位对已经整理装订好, 不好分拆的资料, 必须按照《汇编》标准的顺序和内容列出目录清单, 标明归档处, 将每份资料都准确定位, 便于检索。做到一目了然, 随要随有。

2.2 制定各种收集类表, 统一资料搜集整理口径

一是明确资料收集目录标准, 要求各单位严格对照执行。专业组根据各涉创单位承担的任务不同, 严格按照市创卫办《汇编》标准, 制定《娄底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传染病防治专业组档案收集整理情况一览表》等系列表格10套, 分别用于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医疗机构、个体诊所、学校、托幼机构等不同单位。这些表格的设置, 既用于对工作进度的督导, 也用于对工作结果的认定。要求各涉创单位和责任人要认真解读, 严格执行, 对不能及时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责任追究;二是确定“资料提供责任人”, 保证资料质量。要求全市所有承担传染病防治的涉创单位在做好本单位资料搜集建档的同时, 必须确定一名“资料提供责任人”与专业组派出的资料搜集人员对口联系, 按照专业组的要求及时提供本单位建档目录和专业组所需的集中建档资料;三是确定“资料收集初审责任人”, 加强督导催收。明确催收责任:市疾控中心负责的专业组资料, 由市疾控中心资料整理组工作人员按照既有分工作为“资料收集初审责任人”, 对口收集初审;对市、区疾控中心以外的涉创单位, 根据市、区两级的分工, 由市、区疾控中心和娄底经济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局督导组分别催收、审核、提交, 并进一步细化分工到每个指标。

2.3 对资料进行甄选, 规范制作

至2012年12月10日, 传染病防治专业组2010-2012年资料建档工作主体基本完工, 至2013年3月, 进一步完成资料的补充、细化分类, 并统一格式, 整齐摆放。其中市级专业组 (设市疾控中心) 集中建档157盒400余卷 (含市卫生监督所和市中心血站资料) , 市疾控中心各科室二级、三级资料若干;区级专业组 (设娄星区疾控中心) 建档280卷;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已将一级资料报市疾控中心存档, 并自建二、三级档案。

3 强化考核、加强督查、严立军状、不留死角, 细致入微做好后续阶段工作

3.1 进一步完善资料, 勘误补细

湖南省娄底市创国卫传染病防治专业组资料经湖南省创卫专家审核检验, 所抽检的几个指标均能及时、准确提供, 资料质量和建档方式得到了省检专家的充分肯定。顺利通过省检后, 专业组没有停止后续工作, 仍在不停查找错漏、补充不足, 同时启动了2013年资料搜集整理工作。根据市创卫办的要求, 继续在资料的准确性、针对性上下功夫, 安排了多名专业人员采取分段分页、交叉校错的方法重新核对《娄底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传染病防治资料汇编》, 力争资料更为详实, 编排更为简明。

3.2 进一步明确责任, 奖惩到人

市创卫办制定了《娄底市城乡环境整治及建设工作考评办法》及配套细则, 市疾控中心也制定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责任分工及奖惩办法》, 力求把创卫标准每一项指标分解到人, 把评分标准每一分落实到人, 把工作措施每一环节细化到人, 把奖惩办法每一条解读到人。根据分工安排, 市疾控中心成立了5个督导小组, 其中3个督导组对城区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校、托幼机构进行督导, 1个单位内部督导, 1个资料整理组。明确每个医疗卫生机构的督导联络员, 督导联络员的职责不仅仅是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 同时也是创卫责任人之一。3个专业督导组每周对所联系的单位进行模拟明查暗访, 暗访的原始记录、照片、分类评分表都分类入档, 暗访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创国卫传染病防治专业组办公室汇总, 定期通报。自省检通过以后, 专业组及市卫生局相继下发多个相关文件, 在各方面要求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操作, 令出必行, 更是有力促进和完善了传染病防治的资料整理工作。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复杂工程, 也是一项长期利国利民的人文工程, 当然其成功与否还要面对多项考核标准, 还需各方努力。但是通过创卫, 通过对传染病防治资料的进一步整理, 促使传染病防治工作更加严谨规范、更加细致入微、更加贴近民生,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更多的正能量。

摘要:基于各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传染病防治资料整理工作千头万绪, 各有所难, 既要遵循全国统一的标准, 又要在理念、举措上大胆创新。湖南省娄底市近年来在创国卫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特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传染病防治,资料整理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卫生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S].2008.

篇4:城市规划原理资料整理

【关键词】档案资料;文化;城市软实力

当前,中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各城市为加快发展不断创新思路,按照中央一系列部署开展工作,为推进城市的发展以不同形式的创建活动促进各项工作,在不同的创建活动中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尤为重要。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可以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打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可以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激发全市人民形成和保持争先争上的精神状态;可以为市民群众兴办大量实事,使广大市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形成政府亲民、市民拥政的良好互动局面。因此,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既关系到城市未来的发展,更关系着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一个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是极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和重要城市品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是促进城市文明协调发展、实现率先发展的综合性工作载体。国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体系》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材料审核、问卷调查、网络媒体调查四种方法进行考核,在创建工作中完成各创建指标能有效的抓住重点查漏补缺,使各项工作达到有效完善。测评资料是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测评资料审核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绩,测评资料囊括了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工作形态和发展状况,从测评的资料上足以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所以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全面性尤为重要。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资料的收集和合理的采用是体现各部门乃至一个城市的重要表现之一。为此,本人提出一些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中几点思考:

一、端正工作态度,认识资料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

(一)组织管理层提高重视性。档案工作是一项严谨而细致的工作,不能有半点的粗心大意,各部门负责测评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的同志大多数都有许多的日常工作需要完成,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并没有列入他们的岗位职责。由于工作头绪繁多,他们的精力、时间和重心常常会随着日常事务的轻重缓急而发生转移。如果部门领导不重视测评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方面,工作人员责任心又不是很强,就很难确保材料搜集及整理工作的及时和完善。所以,在资料方面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安排、选派一些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同志专职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达标。

(二)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专业水平。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资料的收集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档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目前,各部门负责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同志都是兼职完成归档工作的,多数同志缺乏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和对测评指标的了解,个别人甚至对测评材料的规范、标准都不甚了解。因而,工作中就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使得案卷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就必须要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才能认真、负责地做好日常资料填写、整理、分类和归档工作,部门资料管理人员务必要重视对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确保档案资料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二、确保资料的标准化和全面性,加强档案管理。

(一)无论是测评资料,还是部门、单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都对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资料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具备“三到”,即:心到、眼到,手到。心到就是对档案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从思想上达到重视的目的;眼到就是对各种资料的真伪要善于辨别,对发现有疑点的资料要及时向部门领导汇报,进而与资料的来源方进行沟通,确保资料的准确性;手到就是要对各种资料进行必要的整理、归纳,包括对文件柜的合理设置,这样做,便于自己或他人进行查阅。另外,档案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手段,将重要的档案资料进行扫描、复制,制作成电子文档加以备份,以提高档案资料的有效利用率。

(二)深刻理解,把握具体要求。首先认真领会收集资料的要求和范围,按需收集和归类。不管是创建资料还是部门资料,都要准确把握案卷的分类和范围,充实和完善资料的完整性,提高档案资料的可靠性。无论是测评资料档案,还是部门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更直观的体现出一个部门或是城市做出正确决策、处理重大问题等重要参考作用,从资料中能反映出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城市领导对工作的规划和思路,也能从资料中反映更多的创新方法和好的工作经验。所以说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档案管理人员能深刻理解和把握指标内涵,严谨细致地收集整理资料,做到不漏项、不偏差、不零乱,档案资料是部门乃至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三、做好测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有效提高城市软实力。

档案具有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特性,反映着部门、单位甚至城市之间文化的基本特点。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无不渗透着一定时期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的文化取向,档案的这种文化功能成为展现城市的软实力体现。档案的载体形态、形成与管理,以及档案的开发与利用等各个环节和层面,与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化发展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做好档案的资料和收集、管理与服务工作,能够更好的发挥档案生命力,从而更加丰富档案文化,加快城市发展,充分体现城市软实力了。

【参考文献】

篇5: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资料

《马丘比丘宪章》首先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并将理解和贯彻这一关系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马丘比丘宪章》摒弃了《雅典宪章》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的思想基石,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

《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

有机疏散理论

把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沙里宁称为“日常活动”的区域,作集中的布置;不经常的“偶然活动”(例如看比赛和演出)的场所,不必拘泥于一定的位置,则作分散的布置。个人的日常生活应以步行为主,并应充分发挥现代交通手段的作用。

邻里单位

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根据C·A·佩里的论述,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

(1)规模:一个居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所需要的住房,它的实际的面积则由它的人口密度所决定。

(2)边界:邻里单位应当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这些道路应当足够宽以满足交通通行的需要,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应当提供小公园和娱乐空间的系统,它们被计划用来满足特定邻里的需要。

(4)机构用地: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服务范围应当对应于邻里单位的界限,它们应该适当地围绕着一个中心或公地进行成组布置。

(5)地方商业: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一个或更多的商业区应当布置在邻里单位的周边,最好是处于交通的交叉处或与临近相邻邻里的商业设施共同组成商业区。

(6)内部道路系统:邻里单位应当提供特别的街道系统,每一条道路都要与它可能承载的交通量相适。

理性主义规划理论

特点:1依程序行事 2防止快速决断 3连续性决策,每个过程都要选择 4综合审视,不专注于一方面

批判:1规划具有一套规划庞大的体系,实施失去了灵活性,及失去了时效性。

2收集所有的决策信息是不可能的,规划者不可能实现特定目标的所有的规划方案,建筑师作为“价值中立”的决策者不现实。

3标榜的“公共利益”在实践中无效。

4技术性的科学方法过于繁杂,失去人性化得东西,而且背离规划的初衷。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

篇6:城市规划原理资料整理

城市化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周礼·考工记》记述里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有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反映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建筑十书》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维,是西方古代保存至今唯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田园城市是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雅典宪章》: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解决办法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分区

《马丘比宪章》:提出城市在急剧发展中如何有效的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城乡规划体制组成系统:规划法规系统、规划行政系统、规划技术系统、规划运作系统

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我国法定城乡规划类型(国家、省域层面是战略性规划,城市农村是战略性和实施性规划)

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永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环境质量评价包括: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影响评价

第一产业:城郊区的农、林、牧、副、渔业、采掘业。

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加工业。是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

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服务服务的产业。

收集资料方法:现场调查法(针对性、明确目的)访谈法(人力物力花费大)问卷法(节省人力物力)

城市规划调查研究包括现场踏勘、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研究。城市用地评定的分类: 一类用地:好,适合各种用地二类用地:需改造,对工程项目有限制 三类用地:不适修建 付出代价高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于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

城市布局形态的类型:集中式布局(网格状、环形放射)分散式布局(组团状、带状、星状)

城市总体布局基本原则:1.立足区域,讲究整体2.节约紧凑,强化结构

3.近远结合,弹性生长4.保护环境,突出特色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比较1.自然资源与环境的适宜性2.工程条件的可行性3.城市布局的合理性4.经济上的可信性及社会成本的比较 用地性质: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用地所规定的使用用途 建筑密度: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绿地率:规划用地内各类绿化用地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毛密度)=总建筑面积 / 总用地面积

城市道路按三级划分:1.主干道(全市性干道)2.次干道(区干道).支路(街坊道路)

市道路横断面基本形式: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

篇7:交通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邵春福 主编

1.“交通”通常被广义地定义为“人、货物、信息的地点间,并且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移动”。

2.交通的分类:(1)本原性交通需求,其移动的目的是为了移动者自己,且由他人难以代替的交通需求。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2)派生性交通需求,由其他活动引起的,并且可以由他人代替的需求交通。如业务,工作等

3.交通规划的定义,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4.交通规划按交通服务分类为,(1)公共交通规划,研究公共电汽车、新交通系统、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线路、网络、运行、服务等的规划。(2)特定用户交通规划,研究以残疾人、老龄人、中小学生等交通弱者为对象的交通规划。(3)特定交通服务规划,研究急救活动用、避难用交通服务等的规划。

5.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居民出行调查、货物流通调查、机动车OD调查、断面交通量调查。

6.交通需求量预测,是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决定网络规模、断面结构等的依据。其内容包括交通发生与吸引(第一阶段)、交通分布(第二阶段)、交通方式划分(第三阶段)和交通量分配(第四阶段)。被称为“四阶段预测法”。

7.交通调查定义,指利用客观的手段,对道路交通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并且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了解掌握交通状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规律的工作过程。

8.交通调查在交通规划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交通调查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基础。(2)交通调查可以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3)交通调查资料也是制定交通规划目标的重要数据。

9.交通调查的种类:1,按照调查的对象划分。(1)为了掌握交通流的各种现象,以道路上的车辆为对象的调查。(2)为了明确人们的活动性质而进行的调查,调查重点是居民出行的起屹点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次数以及停车情况等。2,按照交通调查的组织部门划分。(1)全国统一组织规划的交通调查,主要有,全国干线公路调查,机动车OD调查,城市交叉口以及主要路段交通调查。(2)按照项目需要组织的调查,主要有,地区出入交通量调查,交叉口流量、流向、车型、延误、排队长度调查,车辆停放调查,交通事故以及事故多发点调查,道路交通条件和交通环境调查,道路通行能力调查,行人交通调查。

10.交通调查的内容:交通运输调查,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相关政策与法规调查,建设资金调查,交通规划影响调查。

11.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是描述交通流特性最重要的三个参数之一。

12.交通量按照特性分有,平均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

13.交通量调查的计数方法: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等。

14.车速调查常用术语:地点车速、行程车速、行驶车速、临界车速、设计车速。

15.地点车速调查的最小样本量公式——36页

16.区间车速调查主要方法:牌照法、跟车法、流动车测速法。

17.交通密度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一般用辆每(km。车道)表示。

18.交通密度调查主要有出入量法和摄影法,后者又分为地面(高处)摄影观测法和航空摄影观测法。

19.交通延误有固定延误、运行延误、停车延误、行程时间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固定延误是指由于交通控制装置引起的延误,与交通量大小及交通干扰无关,主要发生在交叉口处。行程时间延误是实际行驶的总时间与完全排除干扰后以畅行速度通过调查路段的行驶时间之差。

20.样本容量的计算——47页。

21.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基本术语:出行、出行起点、出行终点、境内出行、过境出行、内外出行、小区形心、境界线、核查线、期望线、OD表。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地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出行作为记测单位,具备三个基本属性:(1)每次出行有起、讫两个断点;(2)每次出行有一定的目的;(3)每次出行采用一种或几种交通方式。境内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内的出行。过境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内外出行指起讫点中有一个在调查区域内的出行。

22.OD调查的种类:居民OD调查,车辆OD调查,货流OD调查。

23.OD调查的方法:路边询问法,表格调查法,家庭访问法,明信片调查法,车辆牌照法。

24.交通小区的划分原则:(1)同质性。(2)以铁路、河流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界限,不但资料准确,且易于核对。(3)尽量配合行政区的划分,以利用政府的统计资料。(4)分区的过程中要考虑道路网。(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同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6)分区越小,计算数据越多,成果就越细,但工作量也越大。反之工作量小,但有可能掩盖该范围内的交通特点。

25.调查精度检验:分隔核查线检验。区域境界线检验。把由OD调查表推算出来的交通特征与现有的统计资料进行比较,检查其误差程度是否满足要求。在调查区域内,拟定交通枢纽、公共活动集散中心作为校核点,将起讫点调查结果与该店上实测的交通量相比,作为市内OD调查精度的重要依据。

26.交通量自动调查机械装置一般由车辆检测器和计数装置两部分组成。检测器有超声波检测器、光电检测器、雷达检测器感应线圈检测器、视频式检测器。

27.67页,9,10,11题。

28.我国城市用地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居民用地大类分为四中类,即一、二、三、四类居住用地。

29.汉森模型——74页,劳瑞模型——75页,ITLUP模型——82页,最优化模型——84页。

30.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式大致分为:方格网式,带状,放射状,环形放射状和自由式等。

31.城市的基本布局形态一般分为:中央组团式,分散组团式,带状,棋盘式和自由式。

32.道路网密度(km/km^2)=城市建成区内道路总长(km)/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km^2).33.道路网的可达性公式——96页,道路网连接度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公式在——97页。

34.建立层次结构模型中的模型分为三类:目标层,中间层,方案层。

35.路网的拓扑表现示意图——101页

36.路段-径路连接矩阵是交通需求预测中表示网络流拓扑关系的重要概念——102页。

37.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家庭规模和人员的构成,年龄和性别,汽车保有率,自由时间,职业和工种,外出率,企业规模和性质,家庭收入,其他。

38.生成交通量的预测方法,1,原单位法,求得原则有两种,一是个人单位法,二是面积原单位法。2,聚类分析法。3,个人分类方法。原单位法——116页

39.增长系数法——127页

40.重力模型法——139页,定义,优缺点。

41.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152页,(选择题一定有)

42.集计分析与非集计分析的区别——161页,Probit模型——163页,Logit模型的IIA特性——166页。

43.交通流分配,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交通量q(ij),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地分配到路网中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a的交通流量x(a)。交通流分配涉及一下几个方面,(1)将现状OD交通量分配到现状交通网络上,以分析目前交通网络的运行状况,如果有某些路段的交通量观测值,还可以将这些观测值与在相应路段的分配结果进行比较,以检验模型的精度。

(2)将规划年OD交通量预测值分配到现状交通网络上,以发现对规划年的交通需求而言的,现状交通网络的缺陷,为交通网络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3)将规划年OD交通量预测值分配到规划交通网络上,以评价交通网络方案的合理性。

44.交通阻抗,指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负荷,交叉口延误与交叉口负荷之间的关系。交通阻抗由路段上的阻抗和节点处的阻抗两部分组成。

45.Wardrop平衡原理(两个):第一原理定义,在道路的利用者都确切知道网络的交通状态并试图选择最短径路时,网络将会达到平衡状态。第二原理定义,系统平衡条件下,拥挤的路网上交通流应该按照平均或总的出行成本最小为依据来分配。

46.时间比分配法——186页

47.静态交通流分配,在交通流分配中OD矩阵是已知且确定的,不考虑其随时间而变化,因此称之为静态交通流分配。

动态交通流分配,就是将时变的交通出行合理分配到不同的路径上,以降低个人的出行费用或系统总费用。

篇8:城市规划原理资料整理

建筑物竣工规划验收测量(简称竣工测量)是在建筑物竣工后,由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委托具有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的一项测量工作,其测量成果是城市规划部门对已批准的建设工程进行规划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竣工测量主要是实测建设工程的现状地形图,建筑物的长度、宽度、高度、建筑面积,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注建筑物与规划控制条件地物的距离,标注与道路红线、规划红线、用地界线等的关系。此外,竣工测量又是城市基础测绘信息实时更新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直接影响规划实施监督管理的工作质量和基础测绘信息的更新质量,为规划监管部门的规划监督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在我国,每项工程的竣工资料已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督手段纳入了管理工作,因此,探寻一套能满足规划验收特殊要求的竣工规划验收测量成果资料的表示方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2 竣工规划验收测量的工作内容

由于目前国内没有现成的规划核实(竣工)测量规范可参考,因此需要根据柳州市规划局规划审核需求来定制作业内容。柳州市规划局对建设工程的规划核实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实测1︰200地形图。详细测绘出与竣工建筑物相关的地物、地貌;详细测绘出竣工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关系及与周边建筑物“四至”关系;建筑物层数、材质,详细测绘出竣工建筑物的阳台、雨篷、挑檐、飘窗及地下车库的准确位置,一层地坪高和地下车库的地坪高均应在1︰200地形图上表示出来。

(2)根据规划许可证规定的内容完成公建配套设施测量、公共配套设施的面积测量、小区绿地面积测量。

(3)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平面尺寸校核,测量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与设计的差值,建筑物与道路红线、用地界线等的距离与审批图纸相关尺寸的差值。

(4)测量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层数、室内外标高、层高、总高度,核实地下室的面积及相关尺寸、层高和停车泊位信息。

(5)核实建筑立面造型、外墙材料、色彩信息,主要以拍照为主。

3 竣工规划验收测量执行的规范和精度要求

3.1 竣工规划验收地形图执行的规范

竣工规划验收测量作为一项城市工程测量工作,应执行现行《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和《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等规范标准。

3.2 面积计算执行的规范

竣工规划验收测量需根据规划审批要求,计算建筑工程的竣工总建筑面积、各类分项面积、公建配套设施的面积等。目前执行面积计算的标准是《建设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05)和《图释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3.3 竣工规划验收测量的精度要求

由于目前没有现成的规划验收测量规范可供参考,因此,选择合适的测量精度就成为竣工规划测量首要解决的问题。精度选择过低,无法满足规划验收审批工作的需要;精度选择过高,则必然增加测绘的难度,增加测绘费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将地物根据其重要性进行分类,并分别适用不同的精度,是可行且合适的。为此,将地物分成3类:主要建(构)筑物,次要建(构)筑物和其他地形、地物。因竣工验收测量的主体是竣工建筑物,其碎部点的测量精度应提高到图根点的精度:±5cm(即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图上±0.1mm),其他地形、地物不作为竣工验收的主体,其测量精度满足1︰5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量精度即可。次要建筑物的重要性介于竣工建筑物和配套设施之间,其测量精度定于两者之间较为合适。如果次要建筑物中涉及与验收建筑物有退缩尺寸要求的,其测量精度应与验收建筑相同。

4 竣工规划验收测量成果资料的整理

竣工规划验收测量的成果资料整理包括绘制小区地形图、建筑物各层平面图和各层尺寸校核图、建筑物的平面位置校核图、建筑物的剖面图,整理竣工测量成果汇总表、各种计算资料以及相关说明等资料。

4.1 竣工规划验收地形图的绘制

竣工地形图与平时的工程测图有一定的差别。竣工地形图要求不仅要如实反映验收建筑物及其周边地形、地物,还要表示城市规划行政部门所需要的要素,所以竣工地形图表示的内容更加丰富。竣工地形图比例尺的选择就要求图面整洁、美观、易懂、易用,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反馈的信息,1︰200的比例尺比较合适,可以很好地表示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所需要的内容。

竣工地形图除了地理要素外,还要标注建筑物的各条边尺寸,建筑外围与邻近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关系以及竣工建筑物与用地红线、道路规划红线、电力规划线等规划控制线的尺寸,小区内部主要道路及车库入口宽度尺寸,竣工建筑楼号(名)、建筑物一层地坪高程,车库地坪高程、地面高程(其位置、数量等信息应与建筑总平面图一致),并标明所有地物的性质、用途,如小区道路、小区主次入口、小区绿化、车库入口、车间、宿舍、办公楼、配电房、物业管理、活动中心、幼儿园、公厕、通透式围墙等,当不同层有不同用途时,应加以注记说明。同时将规划路、界址点(线)展绘于图上,并标注建筑物与其相距尺寸,标注位置应与总平面图一致,并作来源说明,名称应与总平面图上注记一致。

4.2 地下室竣工地形图的绘制

因地下室完全置于地面以下,无法实测其外框边线,只能实测其内框边线、地坪高程及层高或净高,并以分图形式整理资料,与相应楼号的分图装订成册。在分图中以实测地形图为底图,地下层边线以彩色表示,并标注各边尺寸。尺寸应标注清晰、整齐、美观,且应有信息表标注其坐标和面积。

4.3 建筑物分层平面图的绘制

分层平面图包括基底平面图和各层平面图。

基底平面图应在一层平面图的基础上进行绘制,用彩色表示,标注说明,并加无坐标的普通图框,在其上端注记标题名称、长度单位、比例及指北针等。基底平面图的表示如图1。

分层平面图应表示本层中除空调格外的所有构筑物(包括主体、阳台、雨篷、挑檐、飘窗等),并按常规标注主体、阳台、雨篷每条边的尺寸,且注明性质,但不计算面积;分层平面图加无坐标的普通图框,在其上端注记标题名称、长度单位、比例及指北针等,并按比例打印成A4或A3纸。

在分层平面图的制作中,由于建筑物需要标注平面尺寸的边非常多,标漏标错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个情况,柳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自主开发了自动标注程序,实现建筑物尺寸的自动标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人工作业的误差。分层平面图表示如图2。

4.4 校核图的绘制

校核图分为平面位置校核和平面尺寸校核。

单体的平面位置校核图:根据甲方提供的建筑放线测量资料,并根据放线坐标连线成外框或轴线框,与实测外框进行对比,标明偏移尺寸(应在与轴号相对应的外墙处标注偏移尺寸),并加无坐标的普通图框,在其上端注记标题名称、长度单位等。平面位置校核图如图3。

单体平面尺寸校核:根据甲方提供的建施分层图将设计边框与实测外框进行对比,标明较差尺寸。尺寸校核图的个数与分层平面图个数相同,一一对应。平面尺寸校核如图4。

4.5 建筑物剖面图的绘制

当建筑物中有多个不同样式坡屋面时,应多量测几个剖面,原则上有几个不同坡屋面就画几个剖面。在作业时剖面图是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一般按照设计形状绘制(见图5)。剖面图制作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屋脊、檐口、女儿墙、栏杆、构架等高度问题。

(2)屋顶高度如果不能实际测量则采用设计尺寸绘制,用彩色表示并加以说明。

(3)正负零标高容易标错,一般应查看一层平面图确定位置,有时需配合设计剖面图才能确定。

(4)室内有不同地坪高时应表明,注意入户口高程,室外地坪高。

4.6 竣工规划验收测量信息表的制作

信息表格及内容由各层竣工信息汇总而成。(见表1)

竣工信息总表见表2。

公建配套设施面积统计表见表3。

4.7 测绘成果装订成册

规划核实测量结束后编制规划核实测量资料,这些资料成果将作为规划审核的依据。CAD线划图无法将丰富详尽的内容完整清晰有序地表达出来,为此必须添加平面图和图表加以说明。

小区内有多栋楼,分栋给出资料,独立装订成册,并编写目录及页码,总图为单张图纸。每册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1)单体建筑地形图;(2)基底平面图;(3)各层平面图;(4)平面位置校核图;(5)各层平面尺寸校核图;(6)各种竣工测量信息统计表;(7)竣工照片。

5 结语

竣工规划验收测量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其成果资料是规划监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的依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其成果必须准确、清楚地表达,以方便规划行政审批人员的工作。对于如何将测量成果更好地表达,各地有不同的表示法,但基本的原则应该是测量成果必须客观、真实、可靠,表达简单、明了。

通过竣工测量可以有效验证建设项目是否按照规划审批进行施工,对部分没有按照规划审批要求施工的项目,如建设单位擅自增加建筑层数、加长建筑长度、建筑物超高、占压城市规划道路红线等违规行为,及时进行监督、控制,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CJJ8—1999,城市测量规范[S].

[2]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S].

[3]GB/T50353—2005,建设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S].

[4]乔君明.浅谈城市竣工测量的质量控制[J].城市勘测,2009(6):123-124.

[5]魏福银.城市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探讨[J].城市勘测,2010(4):126-129.

上一篇:幼师实习情况自我总结下一篇:江垭镇治安义务巡逻队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