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口

2024-04-28

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口(共8篇)

篇1: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口

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口

全面提升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

中共竹山县委组织部

2005-11-10

竹山县现有253个村,农村党员8446名。2000年以来,针对部分村级组织无办公用房、无办公设备、无活动场所等突出问题,我们坚持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全县共消除“三无”村68个,占85%的村有较好的办公用房,其中150个村是楼房。通过滚动整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村级办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激发了村干部工作热情,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理清思路,统筹规划,明确阵地建设目标

2000年初,我们深入各乡镇对村级组织建设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发现全县484个村有40%的村无办公用房,还有40%的村办公条件非常简陋。党员无活动场所,群众办事不方便,导致党支部战斗力削弱,干群关系比较紧张。为彻底改变村级组织面貌,我们决定采取“四抓”措施,全面启动了以阵地建设为重点的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一是提高认识抓宣传。县委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要求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各乡镇党委把抓好阵地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召开会议、培植典型、创办样板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了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的认识,形成齐抓共建村级组织的良好氛围。

二是明确标准抓规范。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和验收标准。主要是突出一个重点,即阵地建设;抓好两个建设,即硬件建设标准化和软件建设系统化;坚持三项原则,即村级办公用房建设要考虑人口集中、交通便利、高标准规划的原则;达到“四统一”要求,即统一办公用房建设要求,全面消除土墙房屋,达到砖木结构,有条件的村尽量建楼房,且不得少于12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达到村党支部办公室、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室、民事调解室“五室”配套。统一办公设备要求,各村有电话、有“双机”设备、有办公桌椅、有档案柜。统一党员活动室建设要求,室内必须有党旗、入党誓词、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党员设岗定责一览表、“十星级党员”评选结果公示牌等内容,并规范上墙。统一规章制度建设要求。统一印制了村党支部工作职责、村“两委”议事规则、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务公开等20余项工作制度汇编,明确村级档案建设目录和要求,免费下发到全县各村。

三是明确步骤抓实施。为避免出现急功近利、贪快求洋的不良倾向,我们按照“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分步推进、逐年实施”的工作步骤抓好阵地建设。综合考虑全县各村情况,首先在各乡镇选取一批基础好、实力强的村办样板,发挥示范引导作用;然后结合开展联村共建、“末位村”整建和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整合优势资源,集中各方力量,每年转化一批后进村,规范一批中间村,提高一批先进村。目前,全县60%的村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四是加强领导抓督办。县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和一个村,帮助协调解决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力争把联系村建成示范村。各级党委都把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纳入每年基层组织建设和驻村工作的考评内容。县委组织部加强日常指导和督办检查,年终严格组织考评,有效地推动了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工作。

二、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形成阵地建设合力

针对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和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收入锐减的实际状况,我们按照“协调部门扶持帮建一批、盘活闲置房屋改建一批、筹集资金新建一批”的思路,整合优势资源和各种力量,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抢抓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机遇,联村共建。以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市定后进村和县定末位村为重点,组织省、市驻我县的52个扶贫单位和县直84个部门与其开展结对帮扶,积极争取各级部门扶持建设村级办公用房。2002年以来,各级帮扶单位先后为我县的36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和64个末位村、后进村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共为42个村高标准新建了办公用房,对58个村的原有办公用房进行了维修,极大地改善了村级办公条件。溢水镇涧沟村是省水利厅的扶贫联系点,原仅有一间办公用房。工作队进村后,投入资金17万元,帮助该村兴建了一幢800平方米的多功能三层办公楼,有效解决了村干部办公和党员活动无固定场所的问题。

二是抢抓村组合并和村级学校布局调整机遇,整修改建。近年来,结合农村税费配套改革,我们不断推进村组合并,调整中小学布局,将全县484个村合并为现在的253个村,撤并村小学和教学点156个。对于撤并村和教学点闲置下来的房产,由政府出面协调,整修或改建为村级办公用房。田家坝镇九华村原是一个后进村,集体经济薄弱,长期无办公用房。2004年9月,该村小学与镇中心小学合并后闲置两层六间教学用房,镇党委、政府及时与教育部门协调,无偿划给该村使用,改建成村级办公用房。全县有36个村利用闲置房产,解决了村级组织无办公用房问题,实现了资源合理利用。

三是抢抓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机遇,筹资新建。全县有一批经济基础好而办公场所不符合要求的村,积极鼓励他们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新建办公用房,改善办公条件。同时,协调城建部门免费提供房屋设计图纸,组织国土、林业等部门上门提供选址和办证服务。目前,全县共有28个经济实力较强的村新建起办公用房,而且全部是楼房。擂鼓镇金岭村原有集体经济积累15万元,但挤在原粮站仓库里办公,房屋破旧不堪,而且是危房。去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一幢400平米的二层办公楼,同时加强室内规范化建设,成为各村学习的样板。

四是抢抓市县阵地建设奖励扶持机遇,激励援建。近年来,我们在用好上级拨付经费的基础上,每年拿出至少5万元的资金,奖励15至20个当年规范化建设较好的村,重点帮助配备电教设备和美化党员活动室。同时,要求各乡镇根据当地财力和村数,每年拿出一定的配套资金,对重点村实行重点扶持。得胜镇党委高度重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近两年共投入15万元,扶持全镇14个村搞规范化建设,使村级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村级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成为全县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乡镇。

三、整体推进,规范管理,充分发挥阵地建设效能

我们把“有处议事”和“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阵地建设的效能,全面提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一是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保证“有人管事”。在全县各行政村办公条件大力改善的同时,比照机关单位的工作模式,积极推行村干部“轮值坐班”制度,保证上传下达畅通,方便群众上门办事。建立和完善村干部“一证四卡”管理制度,加强村干部的绩效考核,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解决村干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增强了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今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村民参加竞选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是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建设,促进“有钱办事”。在建设村级办公用房时,同步考虑集体经济增收问题,通过出售多余房产、出租门面房等途径,为村集体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解决村级办公经费或村干部福利待遇问题,提高村级组织为群众服务的功能。宝丰镇侯家湾村位于集镇中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于今年7月落成了一栋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五层楼房,既拥有了全县首屈一指的办公用房,又通过开办公司、出租门面等为村集体每年增收5万多元。

三是加强村级管理制度建设,实现“有章理事”。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及时指导和督促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实现村级组织工作正常化和党员活动经常化。要求各村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提高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思想素质和双带能力。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参与村级民主管理和重大事务决策,评选“十星级党员”和民主评议村干部。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制度,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通过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实现了“四大转变”,即村干部办公由约定时间向坐班制转变,村级组织由不注重环境卫生向爱村如爱家转变,村级管理由原来“干部说了算”向村民自己当家作主转变,村级财务由原来的不透明由向定期审计、全面公开转变。

篇2: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口

一、近年来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情况

为了进一步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在校园中形成“人人学雷锋、天天学雷锋、处处有雷锋”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进一步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让“雷锋”活在新世纪的今天,让雷锋精神永驻校园。学校把3月份定为学习雷锋活动月,对学习活动的具体内容、步骤做了详细安排和要求,并且认真实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一是召开了全校性的“学雷锋动员大会”,杨校长亲自部署,并提出了学习活动的具体要求、方案和制度;二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安排了一系列活动:要求学生讲一个雷锋的故事,背一句雷锋的名言,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了学唱一首雷锋歌曲,读一本雷锋的书,写一篇学雷锋的日记或作文,出一期有关雷锋的板报等;三是各班级召开一次学习雷锋主题班团会。班团会上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有雷锋故事联播,雷锋格言朗诵,发出学雷锋的倡议,并宣誓向雷锋同志学习;四是开展了“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征文比赛活动,已征集优秀作品90多篇,并已评出十篇佳作发表在校刊;五是为了让广大学生更进一步了解雷锋精神,从3月1日开始学校广播站通过广播向全体师生介绍雷锋生平、雷锋系列故事、雷锋名言等,并反复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六是举办了弘扬雷锋精神书画展,学生现场展示书画才艺。

二、近年来学校组织扶贫济困活动情况

2013年6月27日,学校举行了扶贫济困捐款活动,全校300多名师生伸出了友爱之手,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奉献一片真情。短短十几分钟,就募集到爱心资金5000多元。2012年6月29日,学校组织全校干部职工及其家属300多人开展了以“扶贫济困、奉献爱心”为主题的扶贫济困日捐款活动,据统计,累计捐款8000多元。

三、近年来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情况

1、重发展、抓管理,志愿者工作稳步推进。近年来,我校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到目前为止,全校注册志愿者近400人;共组织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60余次,参与人数达600人次,为社会提供近900小时志愿服务。志愿者在各个服务领域尽职尽责、团结互助、无私奉献,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的志愿者精神。

2、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完善。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志愿服务工作,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学校师生锻炼能力、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志愿者组织动员

1机制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机制。

(我校志愿服务活动的亮点特色)

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充分展示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一、“倡文明,树新风”,引导学生争做社会主义优秀公民。近年来,在全校团员青年组织开展了“树文明新风、促学校发展”的文明月系列活动;开辟“寄语新生”广播栏目、增设了以“创先争优,学子先行”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学习专栏、实施“健康生活,阳光成长”健身活动、组织学生赴麻章开展“便民服务、技能先行”家电维修志愿活动。

二、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展现时代精神。今年9月,组织学生干部开展了“走进敬老院,奉献爱心”活动,带领100名志愿者慰问了湛江市社会福利院,为老人献上了精彩的节目表演和丰富的慰问品。国庆期间,组织近300名青年团员开展了“与烈士同行、做时代主人”义务扫墓活动;7月,积极响应团市委和团局委“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号召,开展了青年志愿者义务献血活动,近900名青年学生积极参与。

三、弘扬爱国主义,传承革命精神。今年9月,邀请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周琳来学校为广大同学开展心理健康讲堂,打开心灵之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10月,举行了“我向祖国献礼”大型才艺表演晚会;国庆前后,组织开展“我亲爱的祖国”征文活动。

牢牢抓住阵地建设,不断拓宽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时空

一、充分运用校园阵地。学校拥有完善配套的校园文化设施设备,如多功能教学厅、电教室、校园网、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宣传栏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组织开展诸如演讲、辩论、知识竞赛、心理健康教育、舆论宣传、才艺大比拼等活动。

二、不断拓展校外阵地。近年来,学校多次组织演出队伍、家电服务小组、卫生清洁小组、尊来爱幼志愿者服务小组等,深入到基层农村、敬老院、幼儿园、社区街道等地方进行演出慰问、家政服务、清洁环境等学雷锋活动和进行文明宣传。

三、活动经费得到了保障。学校党委重视志愿服务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志愿活动不仅给予精神上的鼓励,每年在物质上给予充分支持,平均每年就下拨各项活动经费8000余元。此外积极联系相关赞助单位,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南亚热带植物园、麻章百惠商行等提供经费支持,共同开展志愿活动,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近年来开展道德讲堂活动情况

1、湛江市文化产业发展校地合作论坛在我校举办。2013年10月25日,湛江市各相关文化部门领导、学校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与会人士纷纷从多领域、多层面、多角度分析了湛江市文化产业现状,对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力度、打造品牌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强市献言献策。

2、我校举行消防安全知识讲座。2013年5月23日,由湛江市防火知识宣传培训中心的陆羽教官为全校教职工开展了一场消防知识安全培训。

3、今年6月,我校举办了“中国梦•劳动美”教职工演讲比赛,召开了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

4、捐书献爱心助推中国梦。重阳前夕,为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我校离退休老同志王深将一直以来所收集的各类图书近600册捐给了学校。

5、2013年9月22日,我校召开了以 “严纪律、正作风、促廉洁”为主题的讲座,邀请了湛江农垦局纪检监察处余德雄同志为学校全体党员干部授课。

6、我校召开学生法制教育大会。2013年5月9日,我校在广场组织召开法制教育大会,特邀请赤坎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陈春晓女士为该校学生宣讲法律知识。

7、我校举行消防知识专题讲座。2012年6月14日,消防大队宣讲员陈永胜教官在省农工商学校体艺馆为该校三百多名教职工及部分学生代表举行了“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为主题的消防知识普及专题讲座。

8、我校举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2012年11月7日,我校邀请了湛江市麻章区公安局网监大队杨警官、学校法制宣讲员廖增灼为2012级新生作了一场法制安全教育讲座。

9、2012年,我校在第八届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有多人次获奖。

10、法制进校园——我校举行法制教育讲座。2012年5月17日,我校邀请湛江市麻章区检察院批捕科简光强科长给全校学生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制教育讲座。

11、我校团委荣获2011-2012学“湛江市五四红旗基层团委标兵”荣誉称号;我校机电工程系团委荣获“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12、“90后爱心姐”——庄霞爱心事迹报告会在我校举行。为弘扬五四精神,爱心温暖人间,2012年4月27日晚,庄霞爱心事迹报告会在我校体艺馆举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师生共同聆听了“90后爱心姐”的感人事迹。

13、2012年9月,我校召开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动员大会。

篇3: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口

一、我国一些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原因

导致农村文化落后的因素有很多, 人们对文化工作有也可无也可的误解可谓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乡镇负责人以为不抓粮食生产就没有饭吃, 文化工作抓不抓无关紧要, 应将有限的财力完全用在经济建设中, 没有空闲时间考虑文化工作, 以为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无关大局。在此种错误理念的误导下, 一部分地区的文化工作被忽视了, 农民素养无法提升, 进而使各类事业的发展受到约束, 以至于农村文化建设工作面对很多困难亟需解决。洪濑镇地处福建南安市东北处泉州的“半小时经济区”之内, 晋江东溪横越镇区, 307省道经过沃野, 其同南洪公路、洪四公路、洪六公路组成了通达的交通路网。全镇共拥有土地面积87平方公里, 镇所在地拥有土地面积为9.2平方公里, 镇辖22个行政村, 其中含4个社区, 拥有人口达8.4万多人, 拥有海外侨胞5万多人, 从古时开始, 洪濑镇集市的贸易就很兴旺, 是远近闻名的商业贸易古镇。前些年由于镇领导对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目标的认识不足等因素, 镇文化建设工作曾一度未打开局面。

二、南安市洪濑镇开展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落后可谓不争的事实, 可农村并非文化的荒漠, 其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乡土文化;分散在农村民间的乡土艺术家们大都在农村出生, 并且在农村长大, 这些民间艺术家们的艺术素养直接源自于农村, 与农民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可谓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中极为活跃的因素。培养与鼓励乡土艺术家, 勃发农村本身的文化活力,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当中显得特别重要。农民不但是农村文化的受益人, 而且也为农村文化的建设人。

(一)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

强化乡村文化的建设, 丰富村民的文化活动, 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必然要求。不仅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要求具备文化, 而且农村经济的发展愈加要求具备文化。农村基层党政组织要以实际行动处理好农村文化工作“有也可有无也可的问题, 将广大农民的物质、精神需求均置于第一位, 并且做好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与文化建设工作。唯有让党的声音与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这片园地, 方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文化生活的丰富。福建南安市洪濑镇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带动下, 在短时间内让一缕清新的文化轻风, 吹拂着八闽农村大地。

(二) 以镇文化站为窗口, 搭建文化平台

充分发挥镇文化站的示范引领作用, 促进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经过积极多方筹资。目前洪濑镇已创建一项文化资源共享工程, 九座农家书屋, 受众达2万多人。其中, “农家书屋”工程, 可谓政府强化新农村文化建设, 改进城乡服务设施的基础工程与民心工程之一。为搞好这项工程, 洪濑镇党委及政府引以高度关注, 强化领导, 重抓落实, 积极助推, 努力达到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让广大农民满意。如今, 洪濑镇所辖的杨美、葵星、西林、建洪、坝田等五个乡村的农家书屋业已兴建完毕, 每所农家书屋面积平均不小于20平方米, 藏书达1000余册, 报刊7余种, 农家书屋书报登记完整有序, 采取规范统一的编目, 分类上架, 书柜、书桌、椅子等基础设施齐全。镇主管部门还为每一书屋配设经过初步培训的图书管理人员, 并完善农家书屋管理等有关制度, 保证管理好书、利用好书, 使“农家书屋”真正起到了其为农民服务的功能作用。

(三)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活跃农民文化生活,

洪濑镇充分借助群众性文化活动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影响力, 广泛开展一整套的群众文体活动。带动全镇农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健康有益的业余健身文体活动, 提高农民文化素养。截止当前, 业已成立13个村级业余文娱队伍, 参与人数达260多人, 有效活跃了农民的文化生活。由镇政府牵头组织各村每年举办一次篮球联赛, 主办了“建设新洪濑”文艺晚会, 以及号召各村开展创建文化先进村活动, 并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举办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 譬如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相声和快板等曲艺节目演出;歌曲与广场舞等文艺汇演, 农民结合目前的政策形势自编自导自演, 实现了寓教于乐的功效。借助文化活动的举办, 将侨乡、廉政、校园、企业、广场等多种文化结合起来, 构建出独具特色的“八闽文化”, 以文化提高农民文明素养, 以文化活跃农民精神生活, 以文化培养农民的创业精神, 让农民不仅富裕口袋而且也富裕了头脑, 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今天, 文化已成洪濑镇的名片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文化民生工程。

总之, 文化可谓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灵魂与关键性支柱, 文化得不到发展, 农民的文化素养就无法得到提高, 进而就不能取得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成效, 所以, 各级党政组织一定要把文化建设渗透于新农村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 愈加积极、主动地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进而更好地加速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力度的逐步增大, 农村文化活动愈来愈丰富,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突显出良好发展趋势。但从我国农村的整体来看, 农村文化建设尚且相对落后, 其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要求尚不能适应。农村部分地方的文化状况令人担忧。尤其在偏僻的农村山区, 因缺少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 农村的落后局面未得到有效改善。本文结合福建南安市洪濑镇农村文化建设实例, 分析了我国一些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原因, 并简要介绍了南安市洪濑镇开展农村文化建设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阵地

参考文献

[1]柴发柏.浅谈农村基层文化建设[J].群文天地, 2012 (5) .

篇4: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口

关键词:微型党课;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252-03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好此项工作精神,是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战线的重要工作和核心任务。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要求,是坚持党的根本路线的基本保证。微型党课以自身独特的魅力结合90后学生特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生,强化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意识、阵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识形态本性

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其本质工作就蕴含着意识形态的性质,培养适应我国发展的合格接班人是高校改革、建设的最终目标。高校的宣传工作的开展必须围绕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个主题,意识形态的本性就是以人类的发展、解放当作旨趣。

“微型党课”作为一种新型学习宣传模式,恰好抓住了意识形态的本性,有目的的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精髓灌输到师生意识中,影响其行为向有利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在学习内容上更容易使学生深刻理解和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提供有利的学习和宣传阵地。

二、“微型党课”在内涵上准确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

微型党课是以班级、党支部或党小组、宿舍、自发小组为单位,以短小精悍的形式,由主讲人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从而阐明一个鲜明、正确的观点,给人以教育和启迪。具有主题清、时间短、效果实的特点。其开展在内容、形式、时间和地点上都克服了传统政治理论学习的弊端。学生参与率达到班级的96.7%。以班级为单位每年开展微型党课学习均在12次左右,使之成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常态。

(一)强化理论武装,坚持党的领导

微型党课在内涵上必须全面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党的领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和实现党的最终目标联系起来,把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书育人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弘扬、传播正能量。

(二)抓好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新形式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宣传队伍。“微型党课”较好的把握这一方向,将宣传权利交给青年教师和学生自己。从事党政工作的教师,学生党员和优秀学生干部具有较高的共产主义信念,善于做意识形态工作,由他们承担“微型党课”的主讲人、宣传员,将党的方针政策、优良作风、根本宗旨等以90后大学生喜爱的形式、容易接受的视角,以点带面在高校进行宣传,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建设,提高了思想政治宣传效率。

(三)加强督导和管理,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阵地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微型党课”,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微型党课”,以自发小组开展“微型党课”,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开展“微型党课”在形式上有创新,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在角度上贴近学生,但是在质量保障上、和理论高度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结合高校特点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督导队伍是必然趋势。

(四)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从学生角度打赢意识形态阵地战

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和角度,开展“微型党课”,在内容上自主备课和查阅资料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在以同阶段视角教授给学生,更容易让大学生接受。在形式上,微型党课可以是授课形式、讨论形式、面试答疑形式、联合对抗形式,心理拓展形式,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如新闻学专业开展的答记者问形式的微型党课、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的模拟公务员面试形式的微型党课等受到学生的大力拥护,大大的提高了政治理论学习的兴趣和意识形态传播速度和效率,为赢得意识形态阵地战提供有力保障。

(五)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

“微型党课”本着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师生、以正确的热点舆论引导师生、以高尚的精神打造师生、以创新有趣的方法吸引师生、以身边的真情实感感染师生,着眼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的建设,以党的纲领为指导,广泛宣传,大力推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最大程度上加强了现时代学生对党的信念,从而提高了对中国梦的思想共识,使学生能够高效、自觉的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不断提升自我政治素养及信念。如学生中开展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传递“正能量”的使者;从“诚、善、礼、微”谈如何做合格接班人;共树和谐之风 共建和谐校园;90后该站起来了等微型党课,从贴近大学生的角度和视野宣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三、以“微型党课”为平台不断提高新形势下高校宣传工作的能力

(一)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

在政治理论学习之后,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吸收。将“微型党课”实践活动带出校园、将好的思想和经验引进校园。除了在学校内部开展实践活动外,还可以通过共建单位等部门开展实践活动,不断开拓学生视野。例如:学生在“缅怀先烈,展望未来”微型党课结束后,党支部组织学生参加“走近革命老兵——光荣院之行”活动,使同学们深受教育;学习了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后,为方便学校师生出行,组织了扫雪除冰活动;在开展了“中国梦”为主题的微型党课后,与共建单位武警机动大队开展了以人物访谈为主要形式的“倾听——军人的信念”活动,让学生了解到身为同龄人的武警战士的军旅生活,提高学生吃苦耐劳及无私奉献精神,进一步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的发挥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二)促进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以党总支成员、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作为“微型党课”的主讲人和主力军,经过党组织的培养和历练,学生党员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综合能力,优秀学生干部能够代表大学生的心声,能够从贴近学生的角度开展工作,更能起到政治理论学习的桥梁作用。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微型党课的质量和长效性,每年在新生入学时,召开1期微型党课学习培训班,培训新同学在身边开展微型党课,将优秀的微型党课进行示范,将微型党课相关要求和制度进行宣传。为了拓展微型党课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每年开展1次“微型党课大赛”,以班级为单位推选优秀的微型党课在大赛上进行展示和交流,为该学习形式提供了有利的交流平台。在日常学习中,聘请优秀学生党员、优秀青年教师作为督导员对各个班级开展的“微型党课”的质量进行指导和监督,以上工作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利的保障。

(三)以点带面做好宣传思想政治阵地建设

通过“微型党课”的学习和宣传,克服了思想教育内容陈旧、老化、重复的缺点,打破老师为主讲的传统政治理论学习形式,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达到小载体,大教育的功效;由党支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作为微型党课的第一讲教员,逐步覆盖到全体学生,由点到面,在确保学生党员全部参与的基础上,带动班级同学参与微型党课的全覆盖,更能带动普通同学自觉学习主动参与;将党员教育的话筒交给学生建立主讲人授课、全体学生交流讨论、青年教师党员总结点评的流程。将党的知识理论、社会热点焦点、国际国内形势、中外历史、身边时事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将大道理转化小事例,提升学生的感染力和认同度,增强党课学习的生动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强了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宣传力度。

(四)以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思想舆论斗争能力建设

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能力的建设,通过“微型党课”的开展,能够从正确的角度引导学生不受西方敌对势力的冲击和影响,面对新媒介的高速传播,一些社会负面新闻和舆论的传播速度惊人,通过微型党课常态化的开展,使学生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正确分析问题、面对问题,不断加强共产主义信念,提高自身素质,以正确价值观面对社会舆论等热点问题。如开展的:“德得相同”呵护社会正能量;爱在左,同情在右;将责任进行到底等微型党课。

(五)不断提高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于一般性的思想领域的错误认识,有针对性的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通过“微型党课”的开展深入细致的解答学生在一时期的疑惑,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和危害,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在学习和思想上的突出问题,把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班级、宿舍和个人,并能够经常化的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真正将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细,身边人讲党课,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保护,充分发挥了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四、“微型党课”促进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性、强化党员责任

在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党性是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保障,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坚定的打赢意识形态阵地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统领教书育人、整合多样化思想。牢牢树立党的伟大旗帜,加强党的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高度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坚持以人为本、实现自我学习

高校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面对的是成长背景优越、追求平等交往关系、信息网路传播速度飞快、思维活跃、追求自我认同个性独立的90后学生。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自主学习,做好适应新时代宣传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学习只有建立在平等、趣味的关系上才能得到学生的欢迎。其次,要积极响应学生目标追求。将“微型党课”的内容落细、落实、落小,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将意识形态工作从学生关注的角度开展,大大提高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再次,将情感要素融入到“微型党课”之中,善于将顶层的意识形态的理论化表达融入情感,以情感人,以正确的情感因素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坚持长效性、重在常态化

将微型党课纳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坚持以班级、党支部为单位,每学期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并且继续发扬微型党课的优势:在开展的过程中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在时间上不受学分制、选修课难以集中学习等条件限制;在地点上可以在班级、宿舍、操场等地开展。以班级和支部为单位,每学期至少开展5次微型党课,每年开展微型党课大赛1次,微型党课培训交流班1期。

(四)坚持时代性、与时俱进

党课的教育内容和手段要和时代的发展同步,紧密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手段的选择上都要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将党的方针、路线等基础理论掌握扎实,也要重视时事政治、法律政策、事实热点的关注和学习,通过学习提高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坚持合力教育、人多力量大

首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合力,将“微型党课”内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延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将其内容与微型党课形成课上课下的联动关系,从而巩固政治理论课学习效果。其次,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合力。建立多个共建单位,通过不同环境的接触,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不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道德品质和个人情感上也得到进一步升华,并帮助学生在校内接受的意识形态教育得到确认和肯定。

当前,面临复杂的国内国际的反面影响,做好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前沿阵地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微型党课”以其独特的魅力,牢牢的把握了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为打赢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伟新,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研究[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

〔2〕袁贵仁.把握大局 着眼大事 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J].求是,2015(3).

〔3〕陈大勇.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5).

〔4〕陶培之.从意识形态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定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

篇5: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口

基层民主是广大基层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制度。它由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构成。包括基层自治民主、党内基层民主、基层政权民主等方面。?

(一) 基层民主发展状态?

1.基层自治民主发展状态?

⑴农村村民自治。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伴随着农村家庭承包制而兴起。最早发生在1980年,广西宜山县合寨大队的6个生产小队的85户农民创立了我国第一个村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果作村民委员会。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修订通过该法并去掉试行而全面实施,至今已有20多年。全国现有60多万个村委会中的绝大多数进行了6至7次的换届选举,250多万个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自治最突出的进展是实行“海选”,即村主任等完全由村民提名和选举产生。随着民主选举的深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得到高度重视,以与民主选举相配套。美国总统克林顿195月访问西安时,也在演讲中将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称为“自由的微风”。?

⑵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以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为起点,社区居委会普遍进行了5次以上的换届选举。城市社区自治最突出的进展是将高度个体化、分散化,缺乏组织性,呈一盘散沙状态的城市居民组织起来,就共同关心的事务进行讨论。到底,全国共有社区居委会8万多个,居民委员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⑶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98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明确规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目前,公有制企业中有52.8%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非公有制企业中有32.6%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的突出进展是,工会组织由福利工会向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的组织转变。?

2.党内基层民主发展状态。村支书实行“两票制”和“两推一选”制,扩大了村党支书的民意基础。党支书不再是少数党员或者上级党组织所决定,而由多数村民所决定。中央甚至提倡先选村主任,选不上村主任就不要再参加选村支书了。不仅村支书进行“公推直选”,而且也为递升到乡镇党委班子选举直选创造了条件。

3.城乡基层政权民主发展状态。城乡基层政府是最前沿的政权机构,其民主发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⑴在民主管理上吸收更多群众参与。变政府单边行为为政府与公共参与的互动行为。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利益早已走出基层自治层面,而向基层政府公共事务层面扩展。⑵在民主选举改革上进行直选探索。年,四川省遂宁市步云乡开启了首次乡镇长直接选举试验,突破了将“乡镇人大选举产生乡镇长”的间接选举扩大为乡镇群众直接参与的直接选举。?

(二)基层民主发展呈倒逼趋势?

1.基层人民民主向基层党内民主推进。村委会的民主选举,诱发了村党支部书记乃至乡镇党委选举实行“两票制”、“公推直选”、“海选”的诞生,形成基层人民民主倒逼基层党内民主的发展。?

2.基层自治民主向基层政权民主推进。村委会选举的成功使得乡镇长直选列上了政治改革日程,一些地方在乡镇长直选方面取得了突破。?

3.农村向城市推进。基层民主首先发端于村民自治然后向城乡居民自治推进;由农村人民民主、党内基层民主向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民民主和党内基层民主推进。?

4.基层民主发展倒逼国家的法律和政治体制。基层民主直选,暴露了许多问题如党组织如何以法定的、民主的方式推荐产生政权系统的候选人?直选产生的乡镇长与非经直选产生的乡镇党委书记又是什么关系?是向授权方负责还是向非经选举的党委负责?这些问题牵涉的就是法律和政治体制的问题。?

从以上基层民主发展的状况看,基层民主发展已成“倒逼”趋势,事实上已形成中国民主建设的突破口。?

四、以基层民主为突破口的意义?

(一)从扩大基层民主入手,是保证国家政局和社会稳定的前提?

在中国,如果基层不稳定,共产党执政的根基将发生动摇。历史经验表明,许多国家在推进民主政治进程中都遇到了各种矛盾和冲突,如果解决得不好,就会延缓现代化的进程,甚至出现社会动荡,结果是欲速则不达。而且,社会不稳定因素往往出现在基层。只有扩大基层民主,理顺各方面关系,正确处理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才能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实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二)基层民主是民主的生长点和大学校?

基层民主是以人人参与为显著特点的。人民群众在直接参与基层各项事务的决策、管理、监督的过程中,逐渐会了解什么是民主、怎样做才是民主,逐渐养成民主的习惯和能力。在民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民主的办法加以解决。在民主实践中学习民主,它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长点。作为大众参与的民主化试验,基层民主的实践建立起一系列民主规则和程序,这为中国的民主化提供了示范性作用。在更深层次上,规范的选举提升了农民的权利意识,提高了“公民权”的地位。在基层民主选举和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关系上,基层民主的发展改变了权力的分配,改进了基层治理。更为重要的是,基层民主的实施也为党在基层社会的存在方式提供了新的制度平台,为调整党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契机,为更高层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风险和成本最小?

与上层民主政治涉及面广,牵扯矛盾复杂有所不同,基层民主政治涉及面小,主要是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或社区内部的事情。社会中许多矛盾和问题,往往是一个单位或组织内部产生的,人民群众也更关注自己身边的事情。因此,把每一个基层单位或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搞好,整个国家的安定团结就有了根基。即使由于某种原因,某一单位或社区在民主政治建设上走了弯路,出了问题,也容易调控,不至于出现大范围的社会动荡。以推进基层民主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生长点,与其他政改路径相比较,具有风险小、成本较低、成效显著等特点,因而更具有可操作性。?

篇6: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口

今年以来,延吉市立足图们江区域合作、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延龙图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总抓手,大力实施项目建设“五大工程”,全力推动投资拉动,确保了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截止9月末,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6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9。54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49。59亿元,同比增长25。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0亿元,同比增长42%;一般预赛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7。15亿元,同比增长14。5%。

一. 突出重大项目,提升投资实力

以“030后劲工程”为重点,全力推进年产100万吨还原铁、年产110万吨高速线材、2台20万千瓦延吉热电厂等30个重点工业项目;以“050基础工程”为重点,全力推进北出口、延吉河水利枢纽、西部新区改造、河南热网、延吉数字城管等50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020惠民工程”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乡饮水工程等惠民工程项目建设。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为扩总量、保增长起到有力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截止9月末,全市投资规模3千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共计190个,其中亿

元以上项目24个,完成投资额99亿元,占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3.3%。

二. 突出项目谋划,增强投资后劲

以“230储备工程”为重点,积极谋划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重大项目。围绕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园区建设,谋划了年产万辆客车生产基地、韩国中小企业示范公团等工业项目;围绕环境改善、污水处理、管网建设,谋划了延吉供水管网改扩建、西出口绿化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围绕公共交通、河流治理、农田水利,谋划了中环路三期、布尔哈通河朝阳川段河道整治工程等项目;围绕新农村建设、文化医疗、创业就业、生态保护,谋划了中国朝鲜族民俗风情园、延边中医院移地改造等民生项目。为经济后续发展积蓄了力量。目前,全市储备项目230个,其中超亿元以上的项目110个。

三.突出项目融资,突破投资瓶颈

坚持多渠道、多途径、多方面融资,突破项目建设中的融资瓶颈。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采取集团招商、政策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大招商、快发展。截止9月末,引进项目210个,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6亿元。抢抓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积极包装项目。今年9月,与北京市工程咨询公司签订了延吉市重点项目规划及项目包装技术咨询合同。

积极搭建融资平台。目前,在我市辖区内成立了延吉市投资公司等9个投资公司,政府主导企业成立了延吉兴达、通利2个小额贷款公司和延边州中小企业、延边丰圆2个州属信用担保公司,为解决项目资金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四.突出平台建设,优化投资环境

篇7: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口

定》,对系统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并制定了《赣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主要内容是: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训新农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动力,塑造新风貌;以“三民”(亲民、为民、富民)活动为抓手,创建好班子。简称“五新一好”。通过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平台,把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落实到具体实践。规划到2010年,使赣州60%的村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一、目标任务村庄面貌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改变村庄面貌是农民的迫切愿望。从赣州实际出发,我们提出的目标任务是:

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把村镇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2006年底以前完成村镇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电话,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80%,通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到8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

三是基本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圩镇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村庄改造面实现60%以上,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准。

四是按一户一宅、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民房建设,使60%的民房达到方便生产生活、凸显风格特色、一户一厕、人畜分离。同时,引导农民拆除“空心房”,依法、有偿、自愿流转宅基地。

二、基本原则

一是规划先行、政策引导。以规划为龙头,抓紧编制全市小城镇体系总体发展规划,以自然村为单位编制村庄规划,严格按规划推进村庄整治。

二是群众为主、政府扶助。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分户建设项目以农民自己投入为主,形成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投入机制。

三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意农村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区别,凸现农村特色,避免城乡一体化变成城乡一样化;注意乡镇与乡镇之间、村庄与村庄之间的区别,做到风格各异、百花齐放。

四是量力而行、分步到位。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进行。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注意因时、因地制宜,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新村镇建设。

三、主要做法

(一)政府推动。一是宣传发动。二是物力财力文持。市、县财政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并把村镇规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免费为村庄和农户建房提供规划。同时,采取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截止2005年12月份,全市己累计投入新村镇建设资金7.9亿元,其中财政安排1.6亿元,专项资金投入1.2亿元,社会筹措资金(包括农民自筹)5.1亿元。三是加强指导。市、县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等与村庄整治相关的部门参与其中,并分别制定支持参与方案。各个乡镇成立建设管理所,负责日常管理。我们还与高校合作,邀请其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帮助规划编制工作。

(二)农民自主。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一是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在村庄整治中的参与权。如进行村镇规划时,吸收村民代表参与,既加强对农民的规划意识教育和规划知识培训,又提高农民对规划的认同度及今后的执行度。二是鼓励农户自主申报改造项目。对群众自愿申报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村庄,不列入整治改造范围。三是鼓励农民投资投劳。把政府的物资和资金支持,与农户自己完成的工作量挂钩,多完成多补助,少完成少补助,不行动不补助。

(三)理事会运作。在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成立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作为社会服务型组织,主持村庄整治和调解矛盾纠纷。理事会成员由群众民主推选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中青年积极分子组成。政府指导理事会制定章程、建立制度、规范运作。会昌县西江镇河背村唐屋小组实施“空心村”整体改造时,依

靠理事会做工作,涉及三个姓氏的54户搬迁户很快就达成了统一拆屋、统一规划、统一新建的协议。

(四)全社会支持。动员和组织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尽其所能地为村庄整治提供支持和服务。如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动员社会各界捐资捐物,等等。今年上半年,我们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市、县、乡万名干部下基层帮助新农村建设,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下一步,我们还将按一村一名的标准,大规模地培训和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指导和帮助新农村建设。

(五)选准切入点。我们首先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的“三清”工作,彻底整治农村脏、乱、差,美化净化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清”起步后,我们重点抓好村镇规划,分期分批推进改路、改水、改厕的“三改”工作。“三清三改”的巨大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村庄整治乃至整个新农村建设比较顺利地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我们注意培植具有指导作用和启发效果的示范点,以典型引路带动面上工作。

(六)建章立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形成制度和规范,建立长效机制,实行规范操作,使新村镇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发展的轨道。先后制定了《赣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赣州市农村建房施工质量指导手册》等纲领性文件和技术规范文件。其中《发展纲要》还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四、主要体会

赣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村庄整治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这场深刻的农村变革任重道远、艰巨复杂,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以推进。

(一)要创新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农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也是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只有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避免政府包办,村庄整治才能持续有效地推进。赣州在村庄整治中,政府虽强力推动和大力支持,但没有包办代替,更没有强迫命令,而是把动员和组织群众贯穿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从而使村庄整治很快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要创新思路,坚持科学切入、循序渐进。村庄整治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铺开,同时干部群众认识和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必须注意选准工作切入点,以迅速打开工作局面。赣州从“三清三改”起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些事情,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农民群众最迫切希望做好的。特别是“三清”工作,简便易行,立竿见影。“三清三改”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我们又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村庄规划建设上来。实践证明,这种工作思路符合赣州的实际情况,也符合村庄整治的客观规律。

(三)要创新模式,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首先,要突出农村特色。如,在编制规划时,我们坚持“一个保持、两个突出、三个不搞、三个配套”的原则。即保持农村传统文化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突出农村田园风光;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基础设施配套,社区服务配套,房屋设计配套。同时,要因乡镇、因村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不搞一刀切,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比如,我们对村庄改造实行“一村一策”,采取“空心房”整治、村庄整治改造、整体拆旧建新、建设农民社区新村和自然生态农庄等多种建设模式。此外,我们还设计提供了150多种户型供农民建房参考,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四)要创新机制,坚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艰巨浩大的系统工程。科学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形成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所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需要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五)要创新方法,坚持整体推进,务求实效。村庄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也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内容。但是,村庄整治不能涵盖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内容。实际工作中,一定要防止“三个倾向”:一是防止村庄整治等同于新农村建设的倾向。要在突出村庄整治这个重点的同时,注意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其它各方面工作。二是要防止政府包办的倾向。三是要防止急躁冒进的倾向。同时,还要注意防止以点带面变成以点代替面。

一年多来,全市村庄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整治改造村庄4025个;累计完成264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及1046个行政村、16794个自然村规划的编制;拆除废弃牛栏、猪圈、茅厕7.9万处;完成村庄改水6718个,改厕10.3万座,受益人口达74万;完成通村公路3580公里。经过这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农村的贫困落后面貌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不可能一朝一夕得到根本改变,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指导思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启动并推动这项工作,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正是基于这么一种认识,我们始终坚持“三个符合”,即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搞超前消费和过度建设,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符合当地群众的利益愿望,不搞强迫命令,不做表面文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无效益的产业,确保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篇8: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口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1. 高校学风的科学内涵。

学风,顾名思义,指学习的风气。学术界和教育界对学风的内涵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表述,从立足角度出发,主要有:(1)从学生角度出发,认为“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 (1) ;(2)从学生和教师角度出发,认为“学风包括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 (2) ;(3)从整个学校角度出发,认为“学风是一所学校的学习之风,教学之风,学术之风,说到底就是学校的办学之风” (3) 。然而,由于这三种对学风内涵的阐述,虽有其合理性,但缺乏完整性,因此,学术界基本上将学风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加以理解。广义上的学风是指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治学态度和精神风貌,是全校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狭义上的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学习风气,即高校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等内在品格在学习上的外部表现和反映。

全面掌握学风的科学内涵,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学风建设的重要性。针对上述关于学风内涵的阐述,我们可以理解学风建设就是指通过创新和改革形成新的机制、方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学习目的、态度、能力、品质和精神等。

2. 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风是高等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客观反映,是大学精神和高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学风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风建设是高校一项重要基础建设。它渗透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之中,对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良好的学风有助于教育的深化改革。随着我国高校教育逐步与国际教育接轨的要求,必须以学风建设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我国高校在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力,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人才培养进程的教育改革目的。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配合教育实施,奠定良好的学风建设基础,促进教育改革又好又快地实施。

其次,良好的学风有助于学生的快速成才。大学生在校主要是培养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汲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大学是相对宽松的环境,在学习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主动学习,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明确自身学习目的,进而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推动实现思维的创造性、求知的持久性和意志的坚韧性,养成优良的学风。优良学风的形成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能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再次,良好的学风有助于学校的发展与提升。自全国实行扩招以来,高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高校超常规的发展背后是否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高校毕业生质量问题,这值得我们深思。毕业生的质量直接影响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而毕业生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校风的建设,学风建设作为校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校风的最终体现,影响着学校办学质量、办学层次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

二、新生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关联性

学风建设是学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加强学风建设、培育优良学风既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客观需要。学风的形成并非朝夕所成,渗透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始末,融合在高校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贯穿了大学生四年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大学新生面临着环境的变化,角色的转换,人生目标的设定,学习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等。针对这些,各个高校展开了各式新生教育,通过专门指导和采取配套措施消除造成大学新生适应障碍的各种负面因素,积极引导他们尽可能快地进入良性的学习状态,缩短角色转换的适应期,可以说这决定着整个大学四年学生教育的质量。

一方面,新生教育为学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大学新生是个特别的群体,处在人生定位与理想选择的特殊时期,在思想、心理及行为上有自己的主见又容易受到引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针对这个特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能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入学初的管理成效能直接影响到后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学风建设是新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个学校以往在新学期初都会进行相关的入学教育。但也只是走马观花的过场,成效不明显,不能充分发挥新生教育对学风养成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逐步将其融入新生教育中,帮助学生认识新学习的特点,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与独立性,为建设良好的学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新生教育为基点,强化学风建设的可行性

1.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夯实学风建设的根基。

实施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新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若学校教育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是肤浅和狭隘的。学生若缺乏远大的目标,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崇高的理想,仅囿于个人的“自我成长的设计”,忽视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是很容易迷失方向的。因此,新生思政教育是强化学风建设的基础,为智育和其他各“育”的发展提供动力。应夯实学风建设的思想基础:健康饱满的人格、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合作的作风。

2. 开展守纪教育,培养学习自律性。

面对大学宽松、灵活的自我管理,要积极开展对新生的守纪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纪律观念,增强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律意识。通过教学管理制度教育,耐心讲解规章制度制定的原则和必要性,坚持规章制度是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作风、增长才干的措施。一是使学生了解大学和中学在教学管理上的差异,了解学校的校纪校规。二是开展学生管理制度教育,宣讲遵规守纪教育,使学生了解违纪的严重后果,牢固树立纪律观念,为新学习的开始敲响警钟。三是帮助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层面的纪律,培养学生的自律性,自律自强,发奋学习。

3. 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学习自觉性。

大学生往往是带着高中勤奋学习的惯性,以及对学习的极大热情走进大学知识的殿堂,这为大学教育开启了契机。我们应该通过精心设计的专业课程,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学科特点与定位,了解专业最新的学科动态、理论前沿,了解本学校的专业优势,感受学者风范,用专业的魅力打动学生,使之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产生学习的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这是学风建设的根本所在。同时利用高校学科资源,优势互补,开设多学科的各类专题讲座,使新生尽可能多地涉及多学科背景,开阔专业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活跃校园文化,开展素质教育,以此作为对专业领域的补充,为今后进一步的深入学习、研究打下基础。

4. 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凸现学习主动性。

随着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专业前景、就业前景成为新生们关注的话题。人生目标的飘忽不定,促使高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前引入新生教育。帮助新生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优势爱好,确定奋斗目标,规划适合自身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职业生涯和学业生涯,并不时地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对规划作出修正,朝着拟定的目标努力。有效引导新生对人生定位、学业规划、职业选择等进行思考,进而引导新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根据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主动学习,培养自身相应的职业发展能力、竞争技能和生存本领,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而主动出击。

高校学风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协调。以新生教育为突破口,抓好学风建设的起点,明确思路与对策,学风建设定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铃, 王爱民.学风建设是高校办学的重要基础性工作[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3, (4) .

[2]金国峰.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措施[J].高教论坛, 2003, (1) .

[3]孙传刚.关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9) .

[4]傅进军.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05, (1) .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N].2005-03-29.

[6]杨学锋.高校学分制条件下的学风建设[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 (5)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口】相关文章:

以阵地建设为抓手07-26

阵地建设04-10

村阵地建设04-11

社区阵地建设简介04-08

德育阵地建设范文05-25

文化阵地建设范文06-02

村级服务阵地建设06-24

村级阵地服务建设06-24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06-29

规范阵地建设提升06-30

上一篇:导游证考试英语面试下一篇:迎来国庆节周记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