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生科技计划实施细则

2024-04-15

甘肃民生科技计划实施细则(精选8篇)

篇1:甘肃民生科技计划实施细则

甘肃省民生科技计划实施细则

(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科技惠民计划,组织实施甘肃省民生科技计划(以下简称民生计划),依靠科技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基层社会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根据科技部、财政部《科技惠民计划管理办法(试行)》和甘肃省科技厅、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实施意见》,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民生计划是甘肃省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面向基层,依靠科技进步与机制创新,通过在基层示范应用一批综合集成技术,推动一批先进实用技术成果的推广普及,提升科技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服务基层社会建设的能力,使科技成果更好更多地惠及民众。

第三条 民生计划资助范围主要包括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城镇发展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的科技领域,重点面向基层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综合集成与示范,以及具有导向作用的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提升技术的实用性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在基层的转化应用。

第四条 民生计划实施原则

(一)需求驱动,面向基层。以民生需求为驱动,以社区、村镇为主要应用示范基地,推进科技成果走进基层、惠及百姓生活,解决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二)科技引领,典型示范。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坚持技术成果先进性、成熟性、实用性、应用性的原则。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先行试点、稳步推开,推进民生计划的深入实施。

(三)协同推进,机制创新。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实行省、市、县三级管理,积极发挥各级人民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作用,充分调动和依靠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符合甘肃省情、适合区域特色,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协同推进的组织运行机制。

(四)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坚持经费投入多元化原则,中央、省级和地方财政共同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单位自筹、用户资金等多元化投入。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五条 建立甘肃省民生科技计划协调领导小组,主管副省长任组长,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为副组长单位,相关省级业务主管部门为成员单位。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推动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及民生计划实施,制定完善我省政策法规,决策重大事项。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负责日常协 调服务工作。

第六条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负责民生计划的总体部署和协调。省科技厅负责制定民生计划发展规划和计划,组织计划实施,监督管理,绩效评价等;负责编制和发布民生计划先进科技成果目录指南;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咨询论证、立项批复、成果管理、考核验收等。

第七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科技厅研究制定民生计划经费管理办法;负责民生计划项目预算审批、经费监督管理、绩效评价;与省科技厅共同组织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的筛选推荐、组织协调、监督实施和考核验收等工作。

第八条 与民生计划相关的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参与编制甘肃省民生计划先进科技成果目录指南,参与项目实施方案咨询论证、监督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参与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的评审论证、组织协调、监督实施和考核验收;负责推动本领域(行业)相关技术成果与成功经验的推广应用。

第九条 市(州)科技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级组织单位)负责制定本地区民生计划实施方案,择优推荐基层民生计划项目;负责民生计划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工作;负责集成科技资源,协调落实相关政策、资金等保障条件;负责编报民生计划实施报告,协同省级组织单位做好考核验收工作。

第十条 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是民生计划项目实施 管理的责任主体。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会同财政主管部门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单位),负责区域内民生计划实施方案的编制、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实施管理;负责项目承担单位的遴选、项目负责人的确定;负责落实资金、政策、人才等配套保障条件。

第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负责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依据上级批准的项目实施方案,完成项目下达的目标和任务。

第十二条 省外、中央驻甘及省级企事业作为民生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由项目实施所在市(州)的市级组织单位筛选推荐、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民生计划以项目形式分实施,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民生计划项目采取有限目标、分类指导、滚动发展、分段实施的管理方式,项目周期一般为三年。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评价,充分发挥用户在项目实施、验收和绩效评价中的作用。建立项目滚动实施机制。

第十四条 民生计划优先支持范围:

(一)生态环境领域。优先支持生态环境预警、荒漠化治理与恢复、草地与湿地生态恢复、水土流失治理及水土保持、饮用水安全保障、大气土壤等污染控制、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能环保等技术的转化应用。

(二)人口健康领域。优先支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和 诊疗、重大传染病防控、地方病防控、中医适宜技术、生殖健康及妇幼保健、医疗器械及康复器材、远程诊疗及低成本医疗、中(藏)药材种植(养殖)与加工等技术的转化应用。

(三)公共安全领域。优先支持防灾减灾及重大自然灾害预警、食品安全检测预警、重大生产事故预防安全生产保障装备、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等技术的转化应用。

(四)城镇发展领域。优先支持数字社区及其管理服务、便民惠民公共服务、绿色建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技术的转化应用。

第十五条 省科技厅会同省级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筛选编制民生计划先进科技成果目录指南,在省科技厅政务网站或其他媒体统一公开发布,并定期更新。

第十六条 市(州)科技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会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单位),根据成果目录指南及相关要求,分组织本地区项目申报与实施方案制定,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确定项目承担单位,组织项目承担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第十七条 民生计划项目实施方案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科技发展规划的方向和部署;符合优先支持领域和范围;主要技术成果选自科技成果目录指南;技术所有方与用户的权益和责任明确。

(二)项目实施方案完整,体现整体设计、协调推进;项目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技术指标可考核;除中央、省级财政 资金外地方配套资金和其它来源资金确保落实到位。

(三)项目实施机制可行,政产学研用结合紧密,管理措施科学规范。建立由市(州)或县(市、区)政府领导担任组长的协调推进小组,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建立由技术专家、财务专家、用户、管理者参与的项目实施专家组,对项目提供技术、财务和管理咨询。

(四)项目实施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具有明确的成果用户和受益人群;项目实施成果在本地区推广应用措施明确。

第十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等,应当长期从事本领域业务或研究工作,具有良好的项目实施条件。

(二)能够充分发挥产学研用联合的优势,突出用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鼓励用户优先作为项目承担单位的牵头单位。

(三)能够调动相关资源开展工作,并具有行之有效的技术成果展示和推广条件。

第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结合本地区需求和技术发展现状,按要求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应体现以下基本要求:

(一)先进性。在本领域或行业具有技术先进性。

(二)适用性。满足区域共性需求,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三)示范性。具有较好示范性,影响力强,带动性好。第二十条 市级组织单位对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可行性论证后,根据规定的项目推荐要求和项目限额,将修改完善后的项目实施方案,正式行文向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报送,并抄送相关省级业务主管部门。

市(州)推荐项目实施方案的质量、组织保障能力、配套投入程度等,作为确定市(州)项目推荐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十一条 鼓励市(州)推荐采用后补助方式资助的项目,对后补助项目适当放宽限项要求。后补助项目是指按照正常程序和要求立项后,相关单位围绕立项时确定的项目重点任务和目标先行投入并组织实施,待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后再给予相应财政补助的项目。后补助项目的申报按照本细则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会同相关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市(州)推荐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咨询论证和评审,提出立项建议(含后补助项目),共同研究确定项目,下达立项批复。项目实施起始时间以批复下达时间为准。

第二十三条 市级组织单位依据立项批复,组织修改完善项目实施方案,与省科技厅签订项目任务书。市级组织单位明确与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的责任和权益,签订项目实施目标责任书,各方签字盖章后报省科技厅审核备案。第二十四条 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按照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和有关要求,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具体落实,协调相关资源共同推进。

第二十五条 市级组织单位每年年终向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报送民生计划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及执行情况综合报告,并抄送相关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市级组织单位每年按时向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报送国家科技惠民计划执行情况综合报告。

第二十六条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会同相关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业机构、专家对项目执行情况开展监督与评估。民生计划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对于未经批准变更项目任务、未落实项目实施保障条件的市(州),视情况终止项目或取消未来三年的项目申报资格,追回财政拨款;对市级组织单位未履行职责,造成项目不能顺利实施的,调减甚至取消所在市(州)未来三年的申报项目数量或申报资格。

第四章 验收考核

第二十七条 民生计划的验收考核工作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会同相关省级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市级组织单位配合组织协调。

第二十八条 项目任务完成后,由市级组织单位在一个月内向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项目总结报告、用户使用报告、财务审计报告等验收材料。省科技厅经过初审 验收材料后批复验收申请,会同省财政厅及相关省级业务管理部门,成立由技术、财务、用户、管理等多方专家组成的项目验收组,召开验收考核会议,通过审查验收材料、现场考察、质疑答询等程序,形成项目验收意见。

第二十九条 项目验收结果分为通过验收和不通过验收。

(一)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已基本完成、经费使用合理的,为通过验收。

(二)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为不通过验收:

1、没有达到项目主要考核指标;

2、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

3、实施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

4、无正当理由且未经批准,超过规定的执行期限半年以上仍未完成项目任务;

5.经费使用存在严重问题。

第三十条 省科技厅在项目验收结束后一个月内,将验收意见通知市级组织单位。未通过验收的项目,市级组织单位在接到通知的三个月内,组织项目承担单位进行整改,在基本达标后再次提出验收申请。仍未通过验收且无正当理由的,市级组织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及相关负责人三年内不得承担民生计划项目及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

第三十一条 市(州)科技主管部门要建立覆盖项目实施 全过程的电子、音像、文字、数据等材料档案,连同项目验收意见、项目总结报告、用户使用报告、财务审计报告等验收材料报送省级科技主管部门,为其制定项目实施成果推广方案提供基础材料。在项目通过验收后的三个月内,市(州)科技主管部门将项目验收材料及项目实施成果推广方案报送省科技厅、省财政厅。

第三十二条 项目验收后,市(州)科技主管部门及时将项目实施成果及经验报送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及相关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由相关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先进技术成果及经验在全省的推广应用。

第三十三条 建立项目实施绩效评价制度。民生计划项目验收后三年内,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开展项目实施绩效评价工作,对项目实施效果、经费使用、管理工作以及成果推广方案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于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良好、成果推广效果显著、管理经验先进的,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项目所在市(州)开展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第三十四条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信用管理制度。建立民生计划信息和成果管理平台,对项目立项信息和成果成效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促进成果共享与应用。推进项目实施方案网上申报评审、监督管理等工作。对与项目实施有关的人员和单位,实行信用、回避等制度管理。

第三十五条 项目涉及的知识产权等问题,严格按照《科 学技术进步法》及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涉及保密事项,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十六条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根据民生计划实施总体情况,定期组织开展计划执行情况全面评估,优化计划实施与管理。

第五章 专项经费开支范围

第三十七条 民生计划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和集成示范直接相关的有关费用的补助支出。

第三十八条 专项经费的开支范围主要包括技术引进费、技术开发费、技术应用示范费、科技服务费、培训费等。

(一)技术引进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引进新技术、新流程、新工艺,或购买专利等发生的费用。

(二)技术开发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有关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生产工艺流程改进、技术的适用性改进和创新等发生的费用。

(三)技术应用示范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开展技术转化应用、综合集成和示范等发生的费用。

(四)科技服务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聘请有关技术专家对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咨询和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五)培训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的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发生的资料费、专家讲课费、场地租用费、学员食宿补 助等费用。

专项经费不得开支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工资、奖金、津补贴和福利支出,不得开支罚款、捐赠、赞助、投资等。

第三十九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确需由专项经费安排的其他直接相关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会同相关省级业务主管部门选择部分工作基础好、示范性强的市(州)先行试点,取得一定经验后,适时在全省范围内实施。

第四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2:甘肃民生科技计划实施细则

自2007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10项民生计划以来,我局坚持 “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紧紧围绕10项民生计划涉及的内容,立足本职,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努力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实施社会保障计划,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在实施社会保障计划工作中,我局以规范管理为抓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补助标准增长机制,充分发挥城乡低保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

(一)全面推进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按照自治区民政厅的安排,我县于2006年下半年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为了做好由农村特困救助政策向农村低保政策的过渡,我局按照农村低保政策的要求对原享受农村特困救助政策的对象进行了重新核实,共核实确定农村低保对象2839户4456人,下半年发放农村低保金93.5万元,月人均低保金17元。2007年全面推行农村低保政策,实现了应保尽保,低保补助水平也有了提高,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187万元,发放人数为2839户4456人,月人均低保金35元。2008年,自治区财政对我县农村低保资金的补助水平由40%提高到70%,我县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先后两次提高,由35元提高到55元,五十大庆时按照自治区的安排为农村低保对象每人发放200元的慰问金,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271万元,发放户数为3181户、人数为4526人。-1-

2009年下半年,按照自治区的要求,我县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再提高10元,达到65元,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485万元,发放户数为3484户、人数为5912人。从2007年到2009年,通过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我县农村低保在实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巩固,保障范围更全面,月人均补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切实保障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以规范管理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城市低保管理水平。

在城市低保管理工作中,我局以规范管理为抓手,严格执行“三级审核、三榜公示”的低保审批程序,强化入户核查,严把入口关;加强动态管理,切实扭转城乡低保进门容易出门难的局面,巩固应保尽保;加强监督检查,及时调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增强低保的透明度。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城市低保工作在规范管理中逐步得到加强,从而维护了低保政策的严肃性。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我局按照民生计划的要求适时提高城市低保补助水平,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能力。2007年4月1日,我县城市低保标准由190元提高到200元,城市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增加低保金10元,全县3129户6670名城市低保对象全年共领取低保金645万元,月人均低保金81元;2008年,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我局适时提高城市低保补助水平,从1月份起,城市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增加低保金15元,7月1日起,城市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再增加低保金15元,五十大庆时还为城市低保对象每人发放200元慰问金,使城市低保对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到年底共为3112户7752名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108万元,月人均补差达到127元,使城市低保户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2009年,城市低保补助水平进一步提高,月人均补差提高到143元,提高了15元,全年共为3115户7752名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336万元。2009年,按照自治区的安排部署,我县实施了高龄老人津贴制度,为全县8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中无固定收入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通过审核确定,全县80岁以上符合发放条件的老年人1551人,从9月份开始到年底共发放高龄老人津贴70万元,使贫困老年人的生活有了保障。从2007年到2009年,通过逐年提高城市低保补助水平,使城市低保户的基本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城市低保的兜底保障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促进了社会和谐。

二、实施扶弱助困计划,关爱弱势群体

(一)以敬老院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五保供养水平。2007年以前,我县正常运行的农村敬老院有5所,设施落后,供养分散,供养水平低。2007年,在实现了应保尽保、供养率达到100%的前提下,我局致力于供养水平的提升,大力实施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在县城新区建设了占地面积48亩、建筑面积3779平方米、总投资850万元的永宁县中心敬老院,工程于6月份竣工,10月19日正式投入使用,集中供养五保户86人,集中供养率为27%。中心敬老院投入使用后,我局对乡镇敬老院进行了整合,在中心敬老院开展了以副养院,加强了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提高使用效率,到2009年共入住五保人员126人,集中供养率进一步得到提高,我县五保供养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以老年设施建设为突破,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继2007年实施永宁县中心敬老院项目之后,我局积极争取自治区项目资金,于2009年5月开始实施永宁县老年活动中心建设项目,项目投资450万元,建筑面积2000平

方米,主体工程于年底竣工。县老年活动中心项目工程的建成,将切实扭转县城老年服务设施落后,服务内容单一的局面,为提升为老服务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加强福利机构建设的同时,我局按照自治区民政厅的安排大力实施慈善救助项目,实施“爱心2008—走进宁夏”手术康复计划,对28名符合条件的0—14岁贫困家庭患儿进行了手术救治,开展了“重生行动”救助项目,对8名唇腭裂患儿进行了救治,减轻了患儿的家庭负担。

通过卓有成效的努力,我县社会福利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使贫困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实施城乡安居计划,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

按照自治区民政厅的安排,我局于2008年开展了农村危房摸底排查工作,对全县的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排查,详细掌握了农村困难家庭的住房情况,按照“三榜公示、三级审批”的工作程序严格确定救助户和扶持户,并登记造册建立档案。通过摸底,全县共有住房困难对象3598户,其中救助户917户,扶持户2681户。2009年,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我县开始实施农村低保户危房改造工程,为了将这一民心工程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在自治区民政厅和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全力以赴,一是在去年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500户农村低保户危房改造任务,上报自治区民政厅。二是按照每户补助1.4万元的标准,落实项目资金700万元,其中自治区补助500万元,县财政配套200万元。三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四是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目标任务。五是抓重点,抓关键环节。重点抓好闽宁镇、望洪镇、李俊镇共4个规模较大集中点建设,集中改造296户。六是经常深入各乡镇,强化督查,确保建房质量。七是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形成了工作合力,促进了项目的实施。到10月份,全县500户农村低保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顺利通过自治区民政厅的验收,年底前,大部分改造户迁入新居,居住条件大为改善,群众反响好。

四、实施卫生惠民计划,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 2007年6月1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宁夏农村特困户和特重大病医疗救助办法(试行)》,建立了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衔接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农村所有困难群众。我局认真执行政策规定,扎扎实实做好医疗救助工作,一是每年为农村低保对象、五保对象交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费;二是对农村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众实施门诊医疗救助,每年将门诊救助金直接打入困难对象个人账户;三是对农村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众因病住院实施常规医疗救助;四是对患特重大疾病的农村困难群众实施特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切实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效果明显。

总之,我局立足本职,将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的10项民生计划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使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切实改善了民生。

永宁县民政局

篇3:甘肃民生科技计划实施细则

国家科技计划是国家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具体落实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引导科技活动走向、调配科技资源的重要方式和手段[1]。“十一五”时期, 国家科技计划体系进行了调整[1], 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为三大国家主体计划, 其研究目标和方向有了新的定义。973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 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主要支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领域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 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开发, 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解决涉及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技术问题, 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 突破瓶颈制约, 提升产业竞争力, 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支撑。863计划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致力于解决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术问题, 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 统筹高技术的集成和应用, 引领未来新兴产业发展[2]。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是一种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的有效性综合评价方法。它可以依据一组投入和产出的观察值来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 是非参数的统计分析方法。1994年, Fare提出了基于DEA方法的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算法[3]。本文在此基础上, 假定投入不变, 从产出最大化的思想出发, 将基于生产前沿面的非参数方法与生产率指数理论结合起来, 利用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建立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非参数测度模型, 并进一步将其分解为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率 (技术效率变化指数) 和技术进步率2个方面, 构成了基于产出的非参数前沿面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度与分解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甘肃省2007-2011年承担的国家科技计划实施绩效进行分析评价。

1 技术效率的分解

技术进步率是指在给定一组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 区域科技创新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之比;资源配置变化率是在给定技术条件下, 生产给定产出的投入的最佳组合, 通过分析, 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影响科技创新效率的综合因素, 避免把区域科技计划效率的变化只归因于某一因素, 而忽视其他因素的作用。

本文以国家科技计划中的863、973和支撑计划为决策单位, 运用Fare et al. (1994a) 改造的DEA方法来构造在每个时期甘肃省生产最佳实践边界。把每个项目的生产同其最佳实践边界进行比较。主要从产出的角度来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 所以假设在每一个时期t=1, …., T, 第k=1, …, K个项目使用n=1, …, N种投入, 得到第m=1, …, M种产出。每一期在固定规模报酬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C) , 投入要素强可处置 (Strong Disposability of Inputs, S) 条件下的参考技术被定义为:

z表示每一个横截面观察值的权重。计算每一个项目基于产出的Farrell技术的非参数规划模型为:

为了得到生产率随时间的变化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引入距离函数 (Distance Function) 。根据Farrell技术效率的倒数。从而可以定义参考技术下的产出距离函数:

产出距离函数可以看作是某一生产点向理想的最大生产点最大限度的逼近, 即某一产出和最大可能产出的比值。当且仅当在生产边界上, 生产技术是有效的。如果在生产边界的内部, 生产在技术上是无效的。在时间t+1, 可以把式子中的t替代为t+1便可以得到此时的距离

函数。

根据Caves等 (1982) 的方法, 基于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可以用Malquist生产率指数来表示:

这个指数测度了在时期t的技术条件下, 从时期t到t+1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同样可以定义在时期t+1的技术条件下, 测度从时期t到t+1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为:

按照Fare的方法, 用这两个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几何平均值来计算生产率的变化。Malmquist生产率变化指数可以被分解为相对技术效率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变化。

在上式中, ECH (●) 是规模报酬不变且要素自由处置条件下的相对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 变化率指数, 这个指数测度时期t到t+1每个观察对象到最佳实践边界的追赶 (catching up) 程度。TC (●) 是技术进步指数, 这个指数测度技术边界的时期t到t+1之间的移动。

Malmquist指数构造的基础是“距离函数”, 该指数分解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刻画了两期内相对技术效率的变化, 后一部分刻画了生产技术前沿的变动。由此可以看出, 相对效率变化率的改善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是提高综合科技计划效率的源泉, 当科技计划效率指数大于1时, 说明综合科技计划效率水平提高;构成Malmquist指数的某一变化率大于1时, 表明是科技计划效率提高的源泉, 反之则是导致科技计划效率降低的根源。

2 甘肃省实证结果及分析

2.1 指标选取

地方政府实行国家科技计划是地方科技投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方科技计划投入的过程中从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到试验发展研究三个层面上促进了区域科技的发展, 带动了区域内外科技人力资源投入、研发资金投入以及科技基础设施建设[4]。实践表明, 地方科技计划投入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科技和经济发展。对于地方政府国家科技计划的评价要做到有理有据, 要准确反映地方政府科技计划的真实作用, 选择准确的指标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在筛选投入指标时要基于以下原则:投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要小, 即投入指标之间要相对独立, 以体现投入元素的独立性, 从而选择出既能集中主要信息, 又能反映总体变化规律的指标[5]。本文以科研人员总数、当年到位资金和投入工作量作为科技投入指标, 以专利授权数、发表科技论文数和培养博士及硕士数作为区域科技计划效率评价的科技产出指标。选择甘肃省实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的973、863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作为政府科技计划效率测度与评价的同类决策单元。表1为2007年-2011年各个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数据。

2.2 甘肃省区域科技投入、产出的初步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2011年各决策单元的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大多低于历年水平, 尤其是2011年与2010年对比, 很多指标呈陡然下降趋势。通过核实历年调查数据, 发现2006-2009年立项的项目有很大一部分在2010年底结题, 因而也就造成2011年调查项目减少, 鉴于此, 我们将2007-2010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对象, 观察其长期发展态势, 从中挖掘有用信息。

2007-2010年, 甘肃省实行国家科技计划投入的科研人员数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科研人员投入增加量最大, 从2007年的1214人增长到2010年的2887人, 增长了1.38倍;而科研人员投入增长速度最慢的是863计划。从2007年的312人到2010年的491人, 只增长了57.4%。

当年到位科技经费方面变化符合科技政策。其中973计划到位资金增长最快, 从2007年的1858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4510万元, 增长了1.43倍;863计划由2007年的2730万元降低到2010年的1493.7万元, 减额45.3%, 这是由于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 致力于解决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术问题, 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 统筹高技术的集成和应用, 引领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 这就注定在863计划中技术创新是重于经济投入与效益的, 从2007年到2010年经济投入与科研人员投入呈反比来看。科技创新技术的应用逐渐取代了高投入高风险的发展模式, 这是符合863计划战略规划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由2007年的4920.3万元降至2010年的1801万元, 下降63.4%。

2007年-2010年, 甘肃省实行国家科技计划发表科技论文数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增长量最多, 从2007年的286篇到2010年的909篇, 增长623篇, 涨幅2.18倍;973计划从2007年的42篇到2010年的591篇, 增长549篇, 涨幅13.07倍;863计划从2007年的68篇到2010年的241篇, 增长173篇, 涨幅2.54倍。

专利申请授权数增长呈上升趋势。其中973计划增长3倍;863计划增长19倍;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增长4.375倍。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863计划当年到位资金呈逐年下降趋势, 但是其科技论文发表数和专利申请授权数却呈上升势, 从这个角度也说明了该计划科技创新应用逐步取代高风险投资是合理的。另一方面, 虽然专利授权数是逐年上升的, 但是具体增幅程度偏小, 并不乐观。例如973计划2007年的专利授权数为3项, 2010年的授权数为12项, 虽然增长3倍, 但是基数差距只有9项, 这表明科技创新技术并未充分发挥, 技术进步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863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也有相同的问题。

2.3 甘肃省国家科技计划绩效评价DEA分析

运用前文介绍的方法以及样本数据构造了各年甘肃省的最佳实践边界, 以每个项目的效率和这个最佳实践边界比较。为了研究各个项目的科技计划效率的动态变化, 并寻求变化的源泉, 本文利用deap2.1软件计算出2007-2011年甘肃省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Malmquist指数结果并进行了分解 (详见表2)

从总体来看, 2007-2011年甘肃省实施国家科技计划效率下降了13.8个百分点。从综合科技计划下降的结构来看, 科技计划效率的总体下降主要归咎于技术进步 (科技创新产出前沿面的变化) 下滑 (-16.6%) ;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 (资源配置效率) 促进综合效率上升 (3.5%) 。可见, 甘肃省国家科技计划实施在资源配置效率上升时, 遇到了来自技术进步效率下降的束缚。

2007-2011年, 甘肃省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 支撑计划排名倒数第一, 下降了27.4%。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 2007到2011年之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技术进步效率下降 (2007-2011年降低了23.4个百分点) , 相对技术效率 (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下降5.2个百分比。973、863计划的技术进步效率虽然下降, 但相对技术效率指数不减。这说明在这5年期间, 甘肃省实施国家科技计划资源投入欠缺, 技术进步效率处于低位徘徊的态势, 两者综合作用使得2007至2011年间国家科技计划效率偏低, 这不仅使技术进步不能有效地推动国家科技计划对甘肃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而且对甘肃省科技创新效率的持续提高产生了一定的拖曳作用。

3 结束语

根据上述方法和测算结果, 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1) 从Malmquist指数及结构分解计算的科技计划效率[6]的变化看, 甘肃省国家科技计划效率的总体下降主要归咎于技术进步指数。而资源配置效率的上升对科技计划效率的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上述发展结果是我省技术进步与科技资源配置体制矛盾运动的外在表现。在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的矛盾运动中, 科技资源配置虽然有波动, 却呈持续上升的态势;而技术创新的变化则有明显的欠缺, 缺少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研发成果是我省综合科技实力上升的主要障碍。技术进步对科技创新效率的贡献率不足, 从客观上讲要求实施力度更大的体制和机制创新[7]。

(2) 虽然甘肃省国家科技计划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关键技术成果, 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但仍有明显的不足和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科技计划效率的持续提升是实体性科技资源 (人力、财力和物力) 投入和体制性科技资源 (科技资源配置体制) 投入综合推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执行情况统计调查报告[Z].2010.

[2]张爱国, 贾小峰, 胡宝民.基于DEA及Malmquist指标法的地方政府科技计划绩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7.

[3]张爱国, 贾小峰, 胡宝民.地方政府科技绩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3.

[4]谈毅, 仝允桓.政府科技计划绩效平价理论基础与模式比较[J].科学学研究, 2004, 2.

[5]谈毅, 仝允桓.政府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维度、方法及模式[J].公共管理学报, 2005, 2.

篇4:实施凤凰计划 民生银行全面转型

“中国银行业正在经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未来3~5年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表示,随着银行业进入大变革、大转型阶段,民生银行加快以前瞻性的眼光和战略性的思维谋划全局,全面推动战略提升。

率先进行转型顶层设计

当前,中国经济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掣肘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如何从源头上化解积弊,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就必须做好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推动改革发展向预期目标迈进。

民生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改革试验田,一贯勇于创新,敢于面对调整转型和改革发展的挑战,其中最核心、最紧迫的挑战就是利率市场化。民生银行从顶层设计出发,系统制定变革蓝图及实施路径,着力实现资源配置、风险管控、成本与定价、人才及系统平台等一系列核心能力的构建,通过从上至下重塑核心竞争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2014年5月,民生银行成立“应对利率市场化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和7个专业工作小组,启动了“应对利率市场化能力提升规划”项目,借鉴国际先进银行领先实践,在全面诊断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形成转型规划,全面推动全行业务发展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转型。

2015年1月9日,民生银行召开“应对利率市场化能力提升规划项目成果汇报及实施安排讨论会”,洪崎在会上将该项目命名为“凤凰计划”,寓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洪崎说,在利率市场化到来的重要关头,全行员工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以破釜沉舟、脱胎换骨的决心和勇气,打造一家特色鲜明、效益突出的新型银行。

2015年2月8日,民生银行正式启动凤凰计划,推进全面战略转型和经营管理体系再造。“改革的时机成熟了。”洪崎说,经过几年来的管理提升、人才培养和新客户管理系统上线、风控系统升级等,民生银行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已经具备了改革突破的有利条件。

应对利率市场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银行生产关系的再造。民生银行全力实施凤凰计划,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思维方式、客户定位等,加快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转型步伐,力争成为利率市场化大变局中的胜出者。

全方位推进变革转型

凤凰计划是民生银行乃至中国银行业前所未遇的全面转型谋划,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这一项巨大工程,涉及战略定位、发展策略、经营体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IT系统、技术工具、专业能力等多个层面,包含了“6+1”转型主题,9大工作模块、39个转型实施关键项目。

凤凰计划的整体目标是“前台一体化、中台专业化、后台集约化”。按照规划,凤凰计划顺利完成后,民生银行将至少实现七大转型目标:一是以精准聚焦的战略,推动该行成为特色鲜明、效率超群的银行;二是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精细化、专业化的资产负债与流动性管理能力;三是建立系统性、精细化、差异化的定价能力;四是建设全面、前瞻性、专业性的风险管理能力,实现与业务增长的高效协同;五是让效率提升、成本管理成为战略竞争力,融入到民生银行的DNA;六是建立与战略高度匹配的人才规划与管理体系;七是建立以战略为导向、准确性、专业化的科技信息平台。届时,民生银行将成为一家“国际化、综合化、专业化及数字化”的领先银行,成为具备兼并收购能力的大型集团化银行,成为中国银行业变革转型的领先品牌。

“凤凰计划对于民生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前瞻性和先进性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发展也将越来越凸显。”洪崎在凤凰计划开工仪式上说,“凤凰计划”是民生银行每一个人的事,每一名民生人都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心,都要把积极参与凤凰计划视为光荣任务和崇高的使命,励精图治,勇于创新,民生银行才能在转型变革的轨道上变道成功,弯道超越,越走越好。

作为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创新是民生银行与生俱来的强大基因。近20年来,民生银行从制度创新到业务创新,走出了一条自我否定、不断提升的道路。民生银行在自身获得强大推动力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引领了行业的改革发展方向。如今,民生银行全力推进“凤凰计划”,又一次先知先觉,走在了中国银行业的前列。

民生银行为何敢吃螃蟹?

“‘凤凰计划’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超过了民生银行以往任何一次改革,是关系到全行方方面面的一次体系重建。”洪崎表示。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但民生银行有条件率先实现成功转型。最主要的是,民生银行有先进的公司治理机制,“三会一层”运转顺畅高效,对全面转型达成了高度共识,为凤凰计划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时,民生银行拥有长期形成的创新传统,既有改革的动力与激情,又有较强的执行力。多年来,民生银行还形成了一套变革转型的方法和模式,相继引入了平衡计分卡、精益六西格玛和客户之声等三大战略管理工具,有利于推动变革转型。

此外,民生银行规模适中,既经得起重新设计、颠覆性改革,又具备较大的改革弹性,有利于实现改革的最大效益。作为中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在改革发展上没有依赖,需独立承担改革成本,监管部门也大力鼓励支持民生银行先行先试。这是民生银行的独特优势,也是凤凰计划顺利实施的可靠保障。

洪崎说,随着“凤凰计划”的顺利推进,民生银行将进一步牢固建立治理模式的领先优势,成就中国最优秀的银行的崇高梦想,为第一任董事长经叔平先生提出的“建设百年老店”奠定坚实基础。

篇5:甘肃民生科技计划实施细则

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细则

作者: 稿源: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13-05-22 05:20

------------------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和《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函〔2013〕4号),结合省情和我省七年来“特岗计划”实施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目标和范围

通过实施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公开招聘普通高校毕业生到我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原“两基”攻坚县、地震重灾县、有特殊困难的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013年,我省拟在以下50个县(市、区)实施“特岗计划”。具体为:榆中县、镇原县、宁县、正宁县、合水县、华池县、环县、庆城县、清水县、武山县、秦安县、麦积区、张家川县、甘谷县、武都区、康县、礼县、文县、徽县、宕昌县、西和县、成县、两当县、会宁县、靖远县、合作市、夏河县、碌曲县、迭部县、玛曲县、临潭县、卓尼县、舟曲县、临夏市、积石山县、东乡县、永靖县、康乐县、广河县、和政县、临夏县、安定区、临洮县、通渭县、漳县、岷县、陇西县、渭源县、静宁县、庄浪县。全省拟计划招聘农村特设岗位教师3504名,聘期3年。

各设岗县(市、区)拟聘人数以省教育厅核准的计划数为准。

二、基本原则

(一)招聘工作由省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共同负责,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择优”原则。

(二)特岗教师的安排按照学科结构和教师岗位需求,科学搭配。

(三)特岗教师原则上安排在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可安排在农村生源占60%左右的县城学校。

(四)特岗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合同管理。合同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对象和条件

(一)特岗教师招聘对象必须为甘肃生源,以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类应、往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以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师范类应、往届本科毕业生中具有教师资格证(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或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两门课程考试合格证(教育部考试中心的颁发的笔试成绩合格单)为辅,并招收少量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应届专科毕业生。已经签约的2013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可免试纳入特岗教师管理,但必须要进行网上报名。

(二)符合以上条件的往届毕业生必须为2008年暨以后毕业,尚未就业且持有《择业通知书》或派回生源市(州)人社部门的就业报到证(无具体就业单位)。

(三)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和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

(四)报名者应同时符合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招聘岗位要求,报考农村中小学文科和理科教师岗位须为相关或相近专业;报考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岗位的考生,须为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类专业毕业。

(五)招聘对象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健康;

3.志愿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服从组织安排。

四、实施办法

(一)报名时间、地点及相关要求

1.现场报名时间为2013年5月25日至5月31日;网络报名时间为2013年6月20日至31日。没有进行网上报名的考生,将不予聘用。网络报名地址为http://tg.ncss.org.cn。在报名过程中,如有网站操作相关问题,请联系报名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10—66097183转620,邮箱:tg@ncss.org.cn。

2.报名地点在特岗实施县(市、区)指定的地点。

3.符合条件的毕业生须持身份证、毕业证(或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开具的证明)《择业通知书》、教师资格证等证件原件和《甘肃省2013年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报名表》一式三份(贴近期1寸免冠彩照)进行报名。省内高校毕业生报名表由各高校自行印制并免费向毕业生发放,省外高校毕业生报名表由毕业生登录甘肃省教育厅门户网站()自行下载。报名表由考生、设岗市(州)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留一份。

4.报考特岗计划的考生不能再报考民生实事就业项目和基层服务项目中的其他项目。重复交叉报名者,按考试成绩无效处理。原则上,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只允许在其生源地县(区)报名,具体以各设岗县(区)公布的生源要求为准,每人限报一个志愿服务县,不作调剂。志愿到无生源地限制的设岗县(区)服务的毕业生必须到该县(区)报名并参加考试。

5.如果本人因故无法参加现场报名的,可委托亲友报名,报名时除提供上述规定的证件外,还须持委托书、考生本人的电子照片(像素为宽360、高480),领取准考证时进一步审核报考资格。

(二)资格审查

报名毕业生的资格审查,由设岗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报考条件进行审查。

(三)考试(笔试)组织

1.考试(笔试)内容

本次考试笔试分为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和专业基础知识测试两部分,各占150分,总分300分。

公共基础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大学思想政治、时事政治、法律常识、计算机应用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测试按文科类、理科类、音体美类分别命题考试。其中,文科类测试内容为中学语文、历史、地理;理科类测试内容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音体美类测试内容为相关专业知识。

2.考试(笔试)时间和地点

考试时间:2013年7月13日上午9:00—11:30,公共基础知识;下午14:30—17:00,专业基础知识。

考试地点:以准考证上指定的地点为准。

(四)人选确定

笔试成绩公布后,省教育厅将划定参考分数线,各设岗县(市、区)要依据招聘计划和考生笔试成绩,分学科按需求由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序,确定进入面试人员名单,并在网上进行确认。面试工作由各设岗县(市、区)教育、人社部门按照市(州)教育、人社部门的统一安排组织进行。进入面试人员原则上音体美学科按各设岗县(市、区)招聘计划的120%掌握,其他学科按各设岗县(市、区)招聘计划的110%掌握(凡出现小数点的都予以“进一”取整)。面试满分100分。各设岗县(市、区)拟聘用人员按考生总成绩(笔试成绩/3×70%+面试成绩×30%)和学科需求确定,并由设岗县(市、区)参照新录用公务员体检标准组织体检,经公示后报市(州)复核。设岗市(州)教育行政部门于2013年8月17日前将审核同意拟聘用的特岗教

师名单汇总上报省教育厅,原则上本科生应占60%以上。各市(州)上报的拟聘用特岗教师,由省教育厅进行资格审核并经网上公示后报教育部。

(五)岗前培训与上岗

各地要安排拟聘特岗教师参加不少于一周的岗前培训,并在上岗前按国家规定进行教师资格认定,确保特岗教师在秋季开学时持证上岗。本招聘的特岗教师上岗情况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于9月底前报省教育厅。

(六)信息管理

各设岗县(市、区)要在特岗计划信息管理服务系统中做好报名、审核、录用、上岗确认及信息更新等工作,对特岗教师进行科学管理。8月下旬前将正式上岗教师信息,通过教育部特岗系统报教育部、财政部,作为核拨中央补助经费的依据。

五、保障政策

(一)特岗教师享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和《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133号)中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

(二)“特岗计划”的实施与“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相结合。符合相应条件要求的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免试纳入特岗教师管理。

(三)特岗教师在聘期内,由设岗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跟踪评估,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不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对不适合继续在教师岗位工作的,应及时向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不再列入本项目管理,自主择业。

(四)本次招聘的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自愿留在本地学校继续任教的,经设岗市(州)教育、人社部门同意,由设岗县(市、区)教育、人社部门组织进行岗位考核,岗位考核合格的,不进行其他考试,由设岗县(市、区)负责落实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省上不再行文。

(五)三年服务期满后,岗位考核不合格和不愿留在志愿服务地学校工作的特岗教师,由其自主择业。

六、资金安排

“特岗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岗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并依据实际在岗教师人数据实核拨。特岗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其他津贴补贴由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

水平综合确定。凡特岗教师工资性年收入高于国家标准的,高出部分由设岗县(市、区)政府承担。特岗教师工资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不分本科、专科,月最低收入为国家年人均拨款标准的1/12。

组织选拔特岗教师过程中产生的笔试等工作费用,由省财政负担,面试费用由设岗县(市、区)负担,不得向毕业生收取任何费用。

七、其他事宜

特岗教师户口和档案关系原则上统一转至工作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事档案管理部门。

设岗县(市、区)和学校,要为特岗教师提供相应的周转住房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本细则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相关表格请登录甘肃省教育厅和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浏览、下载。

篇6:甘肃民生科技计划实施细则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关于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国开办发〔2014〕78号)精神,破解贫困群众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促进全省精准扶贫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从2015年开始,以全省97万户、41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通过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贫困户贷款贴息政策,推广贫困户小额贷款保险,发展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等措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工程,力争到2017年底,使所有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和一定还款能力的贫困户都能够得到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小额信用贷款,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二、主要措施

(一)争取货币信贷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和贷款规划优先向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倾斜,全面落实支农再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合理设置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公式相关参数,允许扶贫贡献大、贫困户受益多的农村法人金融机构适当突破贷款规划,增加贷款投放。引导和鼓励使用支农再贷款的农村法人金融机构优先向贫困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让贫困户充分享受利率优惠政策。

(二)建立贫困户风险补偿基金。从2015年开始,按照贷款数量的3%左右,由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按7∶3的比例逐年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其中,政府承担部分由省和市(州)、县(市、区)财政各筹措50%,市(州)、县(市、区)原则上由财政出资,并建立财政风险补偿基金的长效补充机制;财政困难的县允许从分配到县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安排。力争到2017年,每个贫困县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达到1000万元以上。发生贷款损失时,由政府和金融机构按7∶3的比例分别承担。

(三)规范贫困户贷款贴息政策。整合各类财政到户贴息政策,对贫困户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按基准利率由政府全额贴息。对贫困户贷款按年结息和贴息,贴息期限最长为3年。对贷款户未按期偿还贷款及其他违约行为而产生的逾期贷款利息、罚息,不予贴息。

(四)支持推广扶贫小额贷款保险。开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通过保证保险为贫困户增信,探索建立“政府+银行+保险”的风险分担机制,鼓励贷款贫困户积极购买,政府给予适当保费补助。积极推广贷款贫困户人身意外保险,政府给予适当保费补助,化解贷款风险。以贷款贫困户为对象,创新推出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农业保险产品,合理确定理赔标准,提高理赔效率,分散贷款风险。政策性农业保险优先在贫困村试点和推广。

(五)充分发挥扶贫互助资金作用。加大在贫困村建立扶贫互助资金的力度,力争到2015年底实现革命老区贫困村和藏区所有村全覆盖,到2016年底实现全省贫困村全覆盖。每村互助资金规模不少于50万元,其中,由省里安排20万元,市(州)、县(市、区)筹集安排30万元。探索以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社)为平台,政府、企业、帮扶单位和社会组织(个人)捐资、注资、多元开放的扶贫互助资金融资方式,放大资金总量。允许到村扶贫互助资金作为担保资金,撬动金融机构贷款,放大资金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实施程序

(一)摸清贫困户贷款需求。2015年7月底前,由各县(市、区)政府组织,依据贫困户建档立卡结果,开展入户调查,逐村逐户摸清贫困户贷款意愿、用途、数量、期限等情况,列出贷款需求清单,并筛选排队,制定年度贷款计划。(二)确定银政合作模式。2015年8月底前,按照竞争性、引导性原则,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原则和要求,以多种模式积极参与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最终由贷款成本低、手续简便、服务便捷的金融机构承担贫困户贷款。经政府与金融机构协商一致后,签署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合作协议。可由省、市(州)、县(市、区)统一与一家或多家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也可由一家金融机构统一与省或分别与市(州)、县(市、区)签署合作协议。

(三)筹措风险补偿资金。2015年8月底前,按照合作协议和建立贫困户风险补偿基金的来源和比例,省、市(州)、县(市、区)财政和确定的承贷金融机构,依据各县(市、区)2015年贷款需求,落实风险补偿资金。从2016年开始,根据当年新增的贷款需求和实际补偿情况,按比例增加风险补偿资金。(四)启动贷款申请和发放工作。2015年9月底前,由列入当年贷款计划的贫困户提出贷款申请,经村两委审核、驻村工作队复核、村内张榜公示无异议后,乡(镇)政府审核、县(市、区)扶贫办汇总,县财政审定并向承贷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户花名册。贷款户持有效身份证件,向承贷金融机构自愿提出申请,承贷金融机构依据贷款户花名册,审核贷款申请,与贷款户面签贷款协议并发放贷款。

(五)贷款贴息。2016年1月底前,按照先收后贴的原则,由承贷金融机构向贷款户正常收取利息,并汇总上年全部贷款本息明细,代贫困户向县级扶贫、财政部门统一申请贴息补助,扶贫部门初审、财政部门审定后将上年贴息资金拨付到贫困户惠农补贴“一折通”账户。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全省创新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在省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实行“省上支持、市州协调、县负总责”,县委、县政府是责任主体,县长是第一责任人。要把创新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纳入扶贫业绩考核范围之中。各级扶贫部门要确保对象精准、需求精准;各级财政部门要做好风险补偿资金、贷款贴息资金的筹措、拨付和监管等工作;各级政府金融办要加强对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协调指导,做好半年和年终实施情况分析、汇总通报等工作;基层各级人民银行要加大支农再贷款对承贷金融机构的倾斜,督促承贷金融机构落实利率优惠政策,完善金融服务;银监局要完善金融机构差异化扶贫监管政策,适度放宽扶贫小额信贷不良贷款风险考核监管的容忍度,加强对各承贷金融机构在实施扶贫小额信贷过程中违规操作、侵害贷款贫困户利益行为的监督检查;保监局要支持鼓励保险机构积极推进贫困地区保险市场建设,研究探索对贫困户的特惠保险政策,加大保险覆盖面,不断增强贫困户的保险保障功能。驻村工作队和双联干部要把推动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作为重要工作任务,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和村“两委”做好政策宣传、金融培训、需求摸底、贷款审核、项目实施、诚信教育、本息催收等各项工作。

(二)优化服务,简化程序。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是为贫困户量身定做的特惠金融产品,具有对象的精准性、政策的特殊性、措施的针对性。各承贷金融机构都要把此项工作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积极履行社会扶贫责任,认真研究制定有别于普通客户、一般信贷产品的政策措施和发放程序,简化贷款程序、减少贷款环节、优化贷款环境、优惠贷款利率,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严格按照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贷款贫困户花名册发放贷款。不能随意抬高贷款门槛,不能让贫困户提供反担保,不能提前扣除利息和提前结息,严禁各种形式的不合理收费。

(三)加强监管,堵塞漏洞。各市(州)、县(市、区)扶贫、财政、金融办、人行、银监、保监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对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虚列、虚报、冒领、套取、挪用贫困户贷款和风险补偿资金、财政贴息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社会影响较大的要追究县委书记、县长的责任。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承贷金融机构都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识别贷款对象,严格界定贷款用途。银政双方要信息共享、加强沟通、层层把关,防止冒贷、转贷,防止虚报户数、虚报需求或以贫困户的名义骗贷,问题突出的要严肃追究乡镇领导、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干部的责任。要监督贷款户将贷款用于发展富民增收产业,不得用于结婚、建房等非生产性方面,不得闲置资金和坐收利息,一经发现,承贷金融机构要及时收回贷款并列入诚信记录,政府有关部门不得给予贴息补助,停止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对确无经营能力但又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鼓励按照“量化到户、股份合作、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方式,与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用获得的小额信贷资金参与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建设,集中使用。

篇7:甘肃民生科技计划实施细则

XXX乡人民政府(2012年2月2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现将我乡贯彻实施《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情况报告如下,请予评议。

一、贯彻实施《条例》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乡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实施《条例》,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狠抓人口计生各项工作落实,全乡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取消二孩生育间隔限制后,人口出生率先出现一个上升阶段,又有一个下降阶段,然后恢复成人口发展正常规律。计生率逐年上升,各项指标趋于正常范围,多次受市县表彰,主要作法是: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1、落实责任。一是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每年乡政府都召开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专题会议会议,安排部署全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乡党委会经常听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计生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严格落实包村包组包

生文化一条街、文化大院,文化书屋等阵地,广泛宣传《条例》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利用“5.29”计生协成立纪念日、“7.11”世界人口日等活动,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开展讲座,深入宣传《条例》等计生政策。2011年以来,全乡累计发放计生宣传资料2100余份,书写刷新固定标语300多条,制作高标准跨公路固定宣传牌11条,计划生育工作环境进一步好转。

(三)健全机构,提高水平

1、狠抓队伍建设。一是稳定了乡村计生工作队伍。配优配强了乡镇计生分管领导、计生专干和村计生专职副主任。二是配齐配强了自管小组长,提高了村专干报酬,增加了村级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三是加大了乡村计生专干业务培训。

2、狠抓依法行政。一是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进一步加大。采取上门征收,加大了对违法生育人员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净化了生育环境。二是办证发证进一步规范。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审批发放《生育证》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做到不滥发,不错发,及时办理。三是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坚决按照计生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四)落实政策,优化服务

1、狠抓优惠政策落实。依照上级计生“两户”一系列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并认真抓好落实,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2011年,发放全乡独生子女保健费13575元;两女结扎户一次性奖励

养费征收难度大,征收到位率低。

三、下步贯彻实施《条例》的主要措施

为更好地贯彻实施《条例》,进一步提高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下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条例》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群众的宣传教育,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普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科学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大局观念、依法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观念和全面依法行政观念。逐步形成“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风气,做到干部依法管理计划生育,群众依法规范生育行为。

(二)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打造“以静制动”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进一步摸清流出人口底数,摸准流动人口去向,办好婚育证明,签订管理合同,搞好跟踪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强化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的资源利用和与流出地的信息互通。全面落实公安、人口计生部门联手推行以房管人、以合同管房的“以静制动”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全面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水平。

篇8:甘肃民生科技计划实施细则

一、强化保障制度, 支撑科技持续发展

为了在制度和资金方面对科技发展给予重点扶持, 栾川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栾川的意见》和《进一步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民生科技工作。为保证资金投入的充裕, 在“十一五”期间, 栾川县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2项, 累计承担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0项, 项目资金投入达945万元, 是“十五”期间投资总额的4.22倍, 县财政五年共投入科技资金5 771万元, 安排各类科技项目192项, 是“十五”期间投资总额的5.13倍。

与此相对应的是, “十一五”期间, 该县登记省、市科技成果7项, 专利申请量102件, 授权量61件。与“十五”相比专利申请量增长92%, 专利授权量增长369%。另外, 还有一大批特色民生科技项目得到了推广实施, 如“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优质桃产业带建设”等, 为加快当地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探索民生科技, 兴业、惠民促和谐

1. 科普惠民。

“十一五”期间, 栾川县利用各种方式开展科普培训, 培训达40 000人次, 发放各种科普资料60万份, 创建科技型企业10家、科技示范村80个、科普示范基地44个、科技示范户1 002户。

2. 产业富民。

利用当地气候优势, 栾川县科技局与郑州蔬菜研究所开展高山蔬菜种植合作, 大力推广春种脱毒马铃薯、秋种甘蓝的种植模式 (平均每667平方米收入是传统种植模式的3倍) 。如今, “栾川绿色无公害高山蔬菜”已声名远扬, 开创栾川县大宗农产品——高山蔬菜订单生产的先河。

3. 项目惠民。

黑木耳种植是栾川县的传统特色产业。“栾川黑木耳”因泡松度高、品质卓越而全国出名, 产品素来供不应求。为给这项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2009年, 栾川科技局投资20万元, 建立起10个标准化菇棚, 使蘑菇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40%以上。同年, 栾川县科技局与郑州轻工业学院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合作, 对富硒黑木耳等系列富硒食用菌产品进行研究和开发。目前, “富硒食用菌”的栽培已经获得成功, 且市场前景可观。另外, 当地还引进推广了珍稀食用菌新品种——姬松茸和北冬虫夏草, 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4. 品牌利民。

栾川县中草药资源丰富, 是全国中药材生产的重要基地, 其中尤以连翘、山茱萸、丹参等药材品质卓越, 连翘产量更是占全国总产量的20%。

为了使当地的中药材走出大山、走向更大的市场, 栾川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打造了“豫西丹参”、“君山制药”、“栾川连翘”等多个品牌。作为国家连翘生产基地县, 栾川县申报的连翘原产地保护已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

5. 创新福民。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自然惠及民众。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 栾川县科技局大力支持当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为提高农民收入,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开创了新路子。如, 支持洛阳阳光涂料研究所进行新型吸附净化内墙腻子和新型吸附净化内墙涂料的研究与开发 (2009年4月获省级科技成果奖) , 支持川藤实业有限公司对“藤、柳、草、编织、木艺、壁画”等系列产品进行精深加工, 支持川冠栲胶公司实施林业“三剩物”综合开发等项目。

6. 特产亲民。

栾川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县, 是国家第一批十六个旅游强县之一。“十二五”期间, 该县将着力将其打造为“中国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县”, 大力发展民生科技, 支持旅游新产品开发, 丰富旅游产品市场。目前, 当地的“老山根土鸡蛋”、“杜仲鸡”、“栾川豆腐”、“栾川玉米糁”等一批特色旅游产品, 已经被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而畅销市场。

上一篇:好看的繁体名字下一篇:王坤简介_王坤讲师博客_中国讲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