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建大研究生

2024-04-28

西建大研究生(精选8篇)

篇1:西建大研究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简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产、学、研一体化的综合设计研究机构及教学实习和研究生培养基地。具有建筑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工程造价咨询、工程监理甲级资质,同时具有建材行业专项甲级资质及市政、冶金行业专项乙级资质。

我院现有工程技术人员150余人,其中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7人,一级注册结构师30人,注册城市规划师3人,注册设备师24人。研究生导师多名,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40%。

自建院以来,我院设计创作了多项精品工程,上世纪60年代初设计的西安报话大楼已成为西安的标志性历史建筑,载入史册;80年代,由国家领导人关心指导,受全球华人关注的黄帝陵整修工程由我院设计,并荣获国家优秀设计银质奖。

跨入新世纪以来,我院引进了大量的优秀设计人才,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取得了大量的设计研究成果。汉阳陵帝陵外藏坑(A段)保护展示厅荣获2007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陕西省优秀设计一等奖,并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及太钢新建150万吨不锈钢工程共同荣获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年经典精品工程,并有多项工程荣获国家及省市优秀设计奖。

近年来,我院还相继完成了大量颇具规模的公建、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及文物保护整修项目。具有较大影响的公建作品主要有西安万达商业广场、民乐园万达商业广场、洛阳市党政机关办公楼、宝鸡代家湾商务行政中心、阿姆瑞特国际家具博览中心、酒钢体育馆、西安浐灞生态景观规划设计、2011年世园会园区规划设计;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整修工程、秦皇陵石铠甲坑博物馆、法门寺保护区规划等;优秀居住小区有西安曲江春晓苑、兰乔圣菲、西安高新区枫林绿洲、秦岭山水、花溪湾、浪琴湾等百余项工程均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自强、笃实、求源、创新”是建大的办学理念,也是我院的企业文化精神。全新的设计理念、独特的设计风格、溯本求源、大胆创新、融汇中外优秀传统建筑文化,以优质的技术服务于社会,争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正如知名建筑大家刘鸿典先生为我院所提“精设广厦”的院训,多出优品、精品,努力提高品牌文化,使我院迈步走向建筑事业的顶峰。

篇2:西建大研究生

1.英文自我介绍

2.翻译专业词汇全称:例如COD BOD SS

3.翻译些专业论文,翻译中会涉及到一些论文词汇:例如水库,径流,渗透等等

二.管网知识

城市规划自来水公司流量时,用的是哪个流量?年平均流量?还是其他的三.水质题目

1.V型滤池的运行过程

2.cl消毒副产物的种类及降低副产物办法

3.混凝过程中的控制指标

四.建筑水方面知识

1.硝化细菌与一般好氧菌比较谁的世代周期比较长?硝化细菌的比较长,因为硝化细菌生活条件比较苛

2.在建筑热水系统里面管道顶端要设自动排气阀,有什么作用?

3.污水管道与给水管道在设计方面有什么不同?

水处理中常用的固液分离方式有哪几种?

1.什么是污泥腐化现象?有什么现象?一般发生在那个地方?其原因是什么?

2.常用的絮凝设施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3.滤池反冲洗的控制指标有什么?如何评价反冲洗效果的好坏?

4.高浊度水应该如何处理?

5.水中有机物的表示方法?给水和排水分别说明。(如TOC DOC等)

6.利用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运行的控制(监控)指标和合适的范围是什么?

7.国内外最近关于水方面的重大新闻或事件?

8.絮凝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控制指标如何?

9.混凝剂的分类?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

10.比较平流式沉淀池和斜管(板)沉淀池的优缺点,为什么斜管沉淀池中斜管的倾角一般为60°?

11.解释过滤中的“负水头”?有什么危害?如何避免?什么情况下必须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

12.叙述离子交换的基本原理?

13.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及参数?如何反应活性污泥的质量好坏?

14.SBR法的基本原理?分哪几个阶段?是否具有脱氮除磷的效果?

15.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各是好氧还是厌氧?各是自养还是异养?

16.高浓度有机废水用什么工艺处理较为合适?

17.什么是G值和GT值,有什么意义,取值范围是什么?

18.什么叫浊度?与SS有什么区别?

19.DLVO理论

20.浅池理论

21.澄清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2.曝气池的构造及曝气设备的分类,各有什么优缺点?

23.常见的大阻力配水系统和小阻力配水系统都有什么?有什么区别?

24.四种凝聚机理及各自的原理。

25.大学本科期间做过哪些水处理实验?简述之。

篇3:中科院首建大动物研究基地

日前, 北方大动物研究基地启动仪式在北京市昌平区燕岭农业生态园举行, 该基地是中科院动物所着眼我国畜牧业和人类医学未来发展需要而筹建的一个战略研究基地。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等出席仪式。

李家洋希望研究人员能借助这个得天独厚的平台, 在猪重要功能基因的挖掘、人类重大疾病研究模型的创制、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及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为解决农业和医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做出贡献。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副巡视员吴学梯表示, 科技部在发育与生殖重大研究计划和新近启动的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中, 已经把大动物特别是猪和猴的研究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基地将为我国重大科技计划的实施提供重要的条件保障。

北方大动物研究基地包括大型SPF (无特定病原菌) 猪舍、GMP (洁净车间) 车间、GLP (良好实验室规范) 实验室和诱变育种隔离间等。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通过随机诱变、进化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等方法, 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并集成现有的育种技术, 结合前瞻性的动物育种和转基因新技术研发, 创建新的用于人类疾病研究的动物模型, 为再生医学最终在临床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完善的理论基础。

篇4:西建大研究生

[关键词] 工民建 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技术 要点

一、 概念深入解读与自身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国际标准规范对大体积混凝土概念的严格定义。在《GB 50496-20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中,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了如下定义:Mass concrete 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 1 m 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对比《JGJ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定义的大体积混凝土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

1m,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在实际施工中有着自身显著地施工特性,其应用于截面尺寸相对较大的建筑构件上。在混凝土硬化的过程中,水泥本身水化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明显升高了施工中构筑物自身的温度,并在冷却下来后引起不同程度的收缩。加之内部钢筋、外界如模板等叠加产生的内外界复合约束力作用,会百分百的令大体积混凝土本身产生裂缝,这在绝对意义上是不可避免的。收缩应力与温度应力显著产生的与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大、结构厚重、钢筋密

集、混凝土方量大有直接原因,这也使其在复杂的施工条件下技术工艺变得繁杂很多。

二、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分类与评价

1. 裂缝病害的分类

(1)有害裂缝,尺寸方面指裂宽超过 0.2 mm的创伤性裂缝;渗水方面指裂缝渗透水分(包括深入至构造钢筋的水分);损伤方面指构筑物结构层因裂缝而有不同程度的贯穿,且分布密度相对较大,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稳定性。

(2)无害裂缝,尺寸方面指裂宽小于 0.2 mm可自愈的裂缝;无渗水、未贯通构筑物。对整个结构安全性、稳定性、耐久性无实质性影响的裂缝。

2. 评价及所需资料

(1)评价内容,属于上述裂缝分类两者其一的哪一类,从裂缝尺寸、渗水程度、总体安全稳定性、裂缝的自愈程度等进行评价。

(2)调查收集裂缝的材料与施工的相关信息,如水泥用量、砂石比、砂率、水灰比、外加剂、施工现场气温、湿度、天气状况、混凝土浇筑施工顺序、坍落度、模板过程中的拆模顺序与过程时间、养护时间与温度、入模温度、混凝土水化热温控、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值、施工缝设置、变形缝设置、防水层设置、裂缝可见长宽深度与发展方向趋势、裂缝产生时间、水分渗漏情况等。

三、 施工技术要点

通过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的分析我们知道,产生裂缝是无法完全杜绝的。如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出现混凝土的有害裂缝,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这需要我们深入掌握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根源,通过工程现场实际的试验结果为依据,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总结。本文进行了如下几种情况的归纳。

1. 施工过程温控的有效措施,要真正实现信息化管控温度监测和管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表面温度差值小于 25℃。基准面与基底表面的温度之差须小于 20℃,应用热敏温度计由专人進行监控,随时调整保温措施与计划。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12 h 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14d;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大坝水泥、矿渣大坝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21d)。在达到混凝土养生的规定时间后方可进行模板的拆除,均匀的、在合理的温差变化和降温速度范围内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

2. 有效降低水化热,合理选择粗骨料,结合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水泥的水化热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升高的主要热量来源,根据施工现场周边材料分布实际情况,应尽量选取大粒径的优秀级配骨料,适当掺入减水剂和粉煤灰,以改善大体积混凝土的和易性与水灰比,从而降低构筑物整体的水泥用量。积极发挥工地实验室的作用,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阶段坍落度实时监控,做到每批运到施工现场的混凝土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坍落度试验并记录。

3. 进行科学专业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混凝土浇筑应逐层按时浇筑,匀速进行,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毕后及时进行土方回填。要避免结构物暴露在外面骤然降温,须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混凝土的保温保湿措施,平缓降温,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徐变特质,减低温度应力。夏季应注意避免曝晒,注意保湿;冬季应采取措施保温覆盖,以免发生急剧地温度梯度发生。

4.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合理选择外加剂,掺入缓凝型减水剂。大体积混凝土构件入模时要加强周围的通风,以利于模版内部热量的散发。选择适宜的天气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高温气候下或冰冻期不适合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夏季采用温度较低的地下水搅拌混凝土,同时对于骨料进行遮阳、洒水降温。运输及浇筑过程中也须采用遮阳保护、洒水降温等措施,以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入模温度。

5. 结合结构受力特点实施材料控制措施。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与垫层之间设置滑动层,施工时采用刷热沥青作为滑动层,以消除嵌固作用,释放约束应力。

6. 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避免用砂、石含泥量过大的建筑材料,否则不仅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而且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对混凝土的抗裂十分不利。在混凝土拌制时必须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石子含泥量控制在小于 1%,中砂含泥量控制在小于 2%);采取二次投料与振捣法,浇筑后,及时排除表面积水和最上层的含粉煤灰较大的一层砂浆;加强早期养护,提高混凝土早期或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在大体积混凝土构件的基础表面及内部设置必要的温度配筋以改善应力分布,防止裂缝的出现。

7. 后浇缝的留置与处理。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合理的分缝分块,不仅可以减轻约束作用,缩小约束范围,同时也可利用浇筑块的层面进行散热,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另外,也可满足绑扎钢筋、预埋螺栓等工序的操作需要,但接缝的处理必须满足防止渗漏水的要求。 后浇缝的设置和处理如设计无规定时,其间距一般为 20~30m,缝宽 1m,可在后浇缝形成 40d 后封闭,冬期可适当延长。封闭前,应仔细凿毛,并将钢筋按设计要求连接好,再用比原设计砼强度提高一级补偿的收缩混凝土(亦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将缝灌密实。

四、 结语

在实际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混凝土制作应有预防措施,防止有害裂缝的出现。在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病害后,工作人员要认真进行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清除有害裂缝,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与耐久性。

参考文献

[1]仲晓林,林松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05).

[2]杨嗣信,余志成,侯君伟.混凝土工程现场施工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09).

篇5:西建大研究生

会议时间:**年*月*日00:00 会议地点:***

与会人员:**请假/**旷会/全勤 主持人:**

会议内容:

1、2、……

篇6:西建大研究生

内容摘要

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的逐步推进,为杨浦共青团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天地;坚实的年轻力量,给杨浦共青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与此同时,区内部分经济园、科技园中的组织设置尚不健全,高校、企业、社区之间还缺乏有效的交流机制。为此,我们就积极贯彻“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更好地服务党政中心工作;发挥团组织优势,更好地联动、服务区域中的优秀青年;依托现有资源,优化组合,达到校区、社区、园区资源共享;进一步拓展共青团工作的社会化、区域化程度等问题,开展了“构建区域化团建大格局”的调研工作,提出了感情系人,积极营造开展区域化团建的氛围;创新载体,努力构建区域化团建工作网络;健全机制,有效保障区域化团建顺利运行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

区域化 团建 格局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200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宏伟计划,这是实施科教兴市、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上海东北部中心城区协调发展、实现城市中心战略东移的重大部署。随着我区打造“知识杨浦”,建设现代化安、居、乐、业新型城区目标的确立,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此,团区委以2000年建立的“杨浦校、区、企青年联谊会”为载体,以“构建区域化团建大格局”为目标,开展了本课题研究。

(二)研究方法

1、通过专家访谈,吸取经验、博采众家之长

在书记室的带领下,课题调研小组赴区委组织部、区总工会、区妇联,专题学习了我区区域化党建、区域化工会建设、妇联建设的开展情况,听取了党组织对团区委开展区域化团建的要求,明确了区域化团建建设目标和实施步骤。此外,通过网络,学习了团市委、兄弟区县、外省市团组织关于区域化团建的调研成果,并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区团建工作开展的形式和方法。

2、通过实地走访,取得基层领导支持

在明确目标后,团区委对我区11个街道(镇)团组织和部分大口团组织进行走访,通过访谈等形式对区域化团建开展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尤其是五角场街道、五角场镇、定海街道、长白街道等几个高校聚集的街道(镇)和未来杨浦知识创新区东西两片校区重点建设单位,对区域化团建工作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同时,我们还专门拜访了各街道(镇)团组织分管领导,就下阶段区域化团建的开展进行了汇报,取得了领导的支持。

3、通过问卷调查,征求高校学生的建议

借暑期高校优秀大学生挂职锻炼之际,课题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在高校大学生中展开了一次调研,了解作为未来建设杨浦主力军的高校大学生对于“开展区域化团建工作”的想法和可行性分析。本次调研在复旦、同济、财大、上理工等几所高校进行,共发放调研问卷182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82份。

4、通过座谈,了解广大团员青年的想法和建议

课题小组专门召开了校区企团干部座谈会、各大口团员青年座谈会,了解团干部、团员青年对区域化团建的认识、看法。团员青年就各系统原有的优势和希望得到的支持提出了各自的意见。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对开展区域化团建重要性的认识

1、我区建设知识创新区的需要

我区知识创新区的建设为共青团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今日的杨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机遇渴望人才,挑战需要人才,而共青团建设正是实现人才整合、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被访者对区域化团建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58.5%的人认为区域化团建在杨浦实施非常可行,而且大家普遍认为,它与杨浦的“三区联动”发展战略相吻合。此外,有超过90%的被访者认为区域化团建对知识杨浦的建设将发挥作用。

2、团组织服务青年的需要

新形势下,健全团组织纽带,扩大共青团对青年的组织覆盖面,团组织的设置和活动要力求突破行政隶属和行业划分的限制,探索实施区域联动机制。努力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有一定组织功能和活动功能的区域化联合组织,实现区域内团组织的横向联合,提升新时期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实行区域内团组织的“多赢”和“双赢”。调查中,有超过60%的被访者选择区域化团建的主要受益者是青年。

3、我区共青团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共青团组织要主动适应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新形势;更要积极应对青年价值观念、利益需求、发展方式、群体结构等出现的新变化,切实转变原有的传统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从而使团的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更加有利于广大青年的参与和基层青年工作的活跃。显然,加强区域化团建工作,有助于团组织转变传统的固定模式,有助于在现有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真正发挥凝聚才俊、服务青年的作用,有助于不断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在构建区域化团建格局中,有90.4%的被访者认为团区委应该积极发挥领导者、组织者、协调者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区域化团建。

4、实现资源整合、形成合力的必然要求

原本分散、零落的资源,由于同一根纽带——区域化团建工程而走到了一起,这种看似普通的集合,却实现了多重有效整合。一是区域内各级团建组织领导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整合。通过建立区域团建联席会、杨浦区团建工作代表会议等组织载体,可以打破各区域内组织之间的分隔,在团区委与各区域团组织之间形成制度性的联系,充分整合各级团组织的领导能力,使团建工作协调开展。二是区域内各类团组织和团员的意志可以得到有效整合。区域性团建工作作为实现团内民主的载体,使同一地域内不同系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团组织在这个载体中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从而凝聚各单位团组织和团员的共同意志。三是区域内各类政治资源和设施资源可以得到有效整合。区域化团建工作格局的建立,为社区内各类资源的整合搭建了平台。高校、企业、社区都可以利用整个区域内的各类设施积极开展团建活动,丰富团员的生活。调查显示,当问及“区域化团建应包含的内容”时,被访者对四个选项都有一定比例的选择(见表1),大多认为区域化团建的内容应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表1:区域化团建应包含的内容(%)

比例

行业、部门团建之间的横向联系26.0

园区、校区和社区团建的纵向联系44.0

地区和地区之间的联系20.5非公有制和公有制经济团建相结合9.5

(二)开展区域化团建的资源优势

1、高校数量多,集聚程度高

杨浦区域内有10多所高校,约占全市全日制高校的三分之一,其中,复旦、同济、财大、二军大已列入国家“211”工程,是上海智力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

2、国有大中型企业多,历史悠久

如烟草集团、正广和集团、上海杨树浦水厂等企业,有着百年的历史和丰富的政治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

3、科技产业初现轮廓

科技园区年龄结构轻,以6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100多家科研院所为依托,建设了复旦、同济、理工等多所大学科技园和四平科技公园、五角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科技园区,科技园区中约80%的工作人员为35岁以下的青年人。

4、科技、教育等各类人才资源丰富

区域内共拥有两院院士43人,大学教师9000多名。在校的全日制大学生近13万,占全市的40%;博士、硕士研究生2.3万,占全市的50%;国际留学生2500人左右,占全市的20%。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747人。

(三)开展区域化团建的主要实践

1、构建区域化团员青年理论学习共同体

实施了杨浦区团员青年理论学习推进计划,邀请高校、企业内专家、教授为区域团员青年开展理论讲座,提升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高校“邓研会”和高中生“邓读会”结对,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资源,为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出力。

2、构建区域化人才培养、举荐机制

成立了由区域、区属团组织共同参与的杨浦区青年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区域化团员青年挂职锻炼基地,通过整合资源,为我区团员青年和高校大学生提供到企业、社区、高校等有关单位实习锻炼的机会,在区域内各高校、企事业单位之间架起人才流动的桥梁;定期向区有关部门推荐社会优秀人才、优秀青年人才,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

3、开展区域化的先进评选工作

在杨浦青年五四奖章、杨浦青年创新奖、区团建工作先进单位、区先进基层团支部等评选中引进了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参与评选。其中我区“十大杰出青年”的评选中,区域名额和区属名额的比例达到了1:1,凸现了服务区域人才的力度。

4、开展一系列由区域、区属单位共同参与的主题活动

如“绿杨放歌”杨浦区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大型歌会、杨浦区“三高”青年看杨浦、“蒲公英行动”(创交通文明行动)等活动。我们还主动出击,会同科委,成立了由高校大学生为主体之一的“上海市杨浦青年创业协会”,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资金的支持。

(四)开展区域化团建所面临的困难

1、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健全

有些工作由于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或畅通程度不够而难以开展。如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青少年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高校有丰富的资源,但仅仅依靠团委的力量难以充分协调,高校的校园文化不能很好地融入到杨浦社区文化之中。

2、资源整合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如在科技园区中由于团员流动性强,各个团组织办公地点较为分散,许多单位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在杨浦,且部分民营企业更为关心本单位的效益,忽视团工作的重要性,许多资源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3、经费需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团区委经费来源于区财政拨款,且每年的经费都较紧张,而要推进区域化团建,活动的开展、项目的整合,都需要一定的资金,资金仍是区域化团建中的一个瓶颈。调查中,有23.4%的被访者认为资金是区域化团建开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见表2)。

表2:区域化团建开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比例

政策13.8

资金23.4大力的宣传21.3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41.5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两片一线一带”的规划充分展现了“知识杨浦”的风貌,大学园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战略,势必形成“城市的大学,大学的城市”。因此,只有不断创新组织载体,才能改变原先区内各团组织孤立分散,设置又不健全的状况,使团建工作区域化、社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通过走访调查研究,我们提出了对更好构建“区域化团建大格局”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感情系人,积极营造开展区域化团建的氛围

由于区域内许多单位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在杨浦,有些单位的行政级别甚至高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很可能会出现各成员单位对杨浦的建设参与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团区委要积极发挥感情留人的作用,通过活动、评选、人才举荐等方式凝聚各成员单位,加大情感交流,营造区域化团建氛围,引导各成员单位为杨浦建设献计出力。

(二)创新载体,努力构建区域化团建工作网络

1、建立区域化团建联席会议

结合地域特点、行业特色,在总体上划分几个块,并在各个块中实施轮值主席,由区域内各类团组织负责人担任,知识创新区内各个团组织通过区域团建联席会整合起来,有利于团区委与其保持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联片抓团建、优势抓互补、资源抓共享、合力抓共建”的工作格局。

2、充分发挥团区委的作用

建议由团区委作为区域化团建的联络中心,及时交换和沟通各单位在区域化团建中所能提供的资源和需求的资源,有效整合、协调各单位团建工作的开展,从而发挥团区委纵向指导和横向协调的功能。

(三)健全机制,有效保障区域化团建顺利运行

1、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建立不同层面的定期会议制度,组织活动,交流信息,沟通情况,增进区域内各类团组织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如定期召开杨浦区域团建工作会议,由各区域团建联席会的负责人参加,及时沟通信息,共同研究区域团建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

2、建立调查研究机制

区域内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参与有关区域化团建各项课题的调研工作,并在每年年初制定系列调研课题,由各成员单位轮流负责实施,为区域化团建的深化和发展出谋划策。

3、建立协调整合机制

篇7:歌颂建大

上百年的风风雨雨,踌躇着满腔的热忱; 上百年的苍茫岁月,留下的是坚强不屈; 上百年的历历脚印,踏出了建大高耸的身躯;

上百年的历史篇章,写下了母校的辉煌;

我们带着风雨,我们越过了苍茫

我们步履稳健,我们挥笔摊纸

母校——

你孕育了无数的桃李

母校——

你影响了千万的学子

母校——

你为祖国奉献着激情

母校——

篇8:无锡:高校将建大学生就业指导站

近年来, 在锡各高校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在校园内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但高校创业教育与地方推动创业政策脱节, 成了“两张皮”, 许多大学生由于对税收和规费一无所知, 创业成本核算与实际相差甚远。另外, 由于高校一般为条线垂直管理, 在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中出现了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 也导致了地方政策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缺失。在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工作方面, 学校和地方各行其道, 没有形成互动合力。据统计, 每年大学生在锡就业约3万人, 在制度内创业、进行工商登记的大学生不超过1%。

“1+1>3。”市人社局就业管理中心相关人士说, 只有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当地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各项政策相融合, 才能产生更大的成效, 在锡各高校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指导站也应运而生。

上一篇: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有感下一篇:资料员专业管理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