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09年高考状元吴敌谈学习方法

2024-05-07

江苏2009年高考状元吴敌谈学习方法(精选3篇)

篇1:江苏2009年高考状元吴敌谈学习方法

“我的高补岁月”系列班会材料之十二

班会材料

政教处09年江苏高考理科状元吴敌谈学习方法 我一直想找到不累的学习方法。但是到高三,我渐渐打消了这种念头,因为我渐渐的找到了,因为我发现,这种东西本来就不存在。学习本

身就是非常艰苦的,现在我想去问任何一位经历过高三,认真学习的高三的学生或是他的家长,高三累不累?没有回答不的,找遍全天下的学生,这么多年来有没有人站起来说我的方法好,大家都跟我学,几个月可以掌握高三全部知识。没有吧?我在这里我想引用一下英国前首相他在年迈的时候要到剑桥大学做一个经济学演讲,一分钟之后他说了一句话“NEVER GIVE UP,NEVER!”说完这句话,大家都已经期待着这位老人能给他们讲解一下成功的秘诀,但是久久不见回应,然后十分钟过去了,他又缓缓说了一句话“NEVER GIVE UP,NEVER NEVER NEVER!”然后穿上大衣一下就退场了。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演讲呢?我妄加猜测,也许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历了人生的许多挫折之后,其实根本没有秘诀。如果一定要有的话,只有两条:第一条就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第二条就是如果你想放弃的话,直接按照第一条去做。因此我在这里首先想说明一点,是学习,而且是永不言弃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拼搏。当然,我不能在这说大家好好努力,然后拍拍屁股走人了,所以我还是竭力整理了一些我用过的学习方法,以及我听说过的好的学习方法来和大家交流。我下面说的方法究竟在你们学习上管不管用还要有待时间的考证。

首先我认为,平时非常重要的就是集中精神及思维,我们班有些同学就是这样子的,上课特别喜欢记笔记,然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什么赶紧写下来,还要用各种颜色的笔,粗细不同的笔,然后那笔记本打开跟那个什么一样,然后五颜六色的一块一块的拼在一起,看上去可好看了,然后我有一段时间也这么做。但是最后发现不行,我正在想呢,这句话用什么颜色的笔,就发现已经不知道老师讲到哪里去了然后这样。总是在老师后面追的话,总是疲于奔命,总是在回忆老师讲的倒数第三句话是什么,倒数第二句话是什么什么意思。然后尽量的比老师快一步,尽量的赶在老师之前,抢先一步去思考,否则就是等于每天总是灌注很多知识,自己不消化,然后晚自习的时候去一点点把一整天积压下来的东西把它处理掉,这样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说,从此以后,我上课做笔记很少,而且我后来发现老师在长年的教学当中积累一些非常宝贵的经验和一些解题的技巧。比如说数学当中貌似一个整式的变形,但是有时候可能你用常规的方法就是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变下来,可能会需要几十步。但是老师有时候在看似很随意的添了一项或是很随意的乘了一个什么就可以把这个式子很明爽的和你原来很费劲的得到的一样的答案。然后当然了,有得必有失,这样做的坏处就是真正要换掉一样东西的时候必须要到处乱翻,因为没有一个笔记本,翻开之后就会一目了然,所以说一般这种时候的话,我都会去选择去看一些笔记做的很好的同学的笔记,其实大家可以这样子,一节课下来回忆一下有没有自己不理解不懂的地方,有的话马上借一下同学的笔记借过来把相关的东西记下来,这样的话用了很少的时间既听了课又有了一本内容很简洁的笔记。

我想讲的第二点是,要坚持积累,这主要是对文科来讲,文科的话需要一种狙杀神坛的力量。这样的话,虽然在短期内看不出有什么效果,但是长期下来,当你发现的时候它已经很强大了。如果不积累的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有用。想来想去想不出来是名句,现场 1

编一个,例如什么原奥斯托拉夫斯基曾经说过。这样子其实我也曾经看过其实积累好的话,像英语那些单词会自然而然的映入你的脑海,你要做的就是挑选出来那些好的,然后用简练的语言去概括,然后做好他们的安排顺序。当然积累不是没有方法的,积累是要有条理的,这样做的原因非常明显,不能说你看到什么东西就把它记到本子上。当你找的时候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比如做语文中间的那个素材吧,看到一个好的素材,你首先要想他说明了什么它能用在什么样的作文题里面怎么用,然后根据它的内容分类,然后记到一个相应的地方,到用的时候应用那些文学中的原话或是名人名言什么的你就把那些什么事什么的就把它的大概的意思记下来就可以了,或是记什么什么人在哪儿干吗然后到写的时候你自己再定一下。然后很多同学觉得高三了,再积累也来不及了 学习这么紧张还干这种事情,还不如多做几套卷子呢。我想我自己在高考前做作业的时候,找一些哲理性,比较强的句子,到考试之前好几张纸都虽然没有用到今年几个比较时尚的题目上。但是我觉得他对我提高作文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我想第三点是,抓典型。这个特别是在物理方面。物理你发现做题多的时候计算题总是被提到,然后选修那部分呢,也没有什么花口,实验题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所谓的新题都是从那些旧题中抽出来的。抽出来两三道题目,然后拼在一起,即可成为所谓的一道新题。大家可能知道要从头创造一个题目非常困难,而且初创题目的话也都是基于高中知识和一些我们都熟知的一些陈题。突然老师看到一个题目然后忽然想到把这个题的结论作为已知条件,然后在去推条件,这样就创造了一个新题目。或者说我干脆什么都不变,告诉你已知条件用一种很委婉的方法,这个有时候看上去很玄乎,题目看上去看半天看不懂。但是实际真正的理解他之后,把它做下来很简单所以大家一定要关注那些出现频率比较多的经典的题目,这样也是基本也是给新题难题打下了基础,我在这举一个例子,是今年高考物理最后一题。字面上有个磁场区,还有一个类似于“古” 字形的金属 一个框架滑下来,古的上面是一根导线,下面口是个矩形的金属框吧相信这个形状呢一般都没有见过,但是通电直导线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还有一个金属矩形框 而且这两个东西在磁场中间的时候,一个在磁场中另一个不在对整体的话,在哪个洛伦兹力在安培力上面。所以说,在那个矩形导体框先滑下 直导线在磁场中就把它当做直导线,然后再加上一个整体的能量和重量,当然他的重量是根据牛顿定律的累加,实际上都是一样的实际上这两个东西都是大家很熟悉的模型。这个组合到一起做成一个新题目。如果熟悉这个模型的同学都可以解出来这道题。

我想的第四点是,抓住每次测试的机会,反思总结,查明自己的知识漏洞,大多数同学都做过考试后的反思。他们的态度是这样的,我这次考试不够理想,这次考试我虽然发挥比较好但还有很多不足,接下来的是主要是因为有些地方太粗心,然后再下来列举自己,哪一道题目看错了,最后感慨,如果这些分数没有丢,我的成绩会上一个档次。下一次考试我一定要吸取教训,好好努力争取考更好的成绩。然后老师在总结上批个阅字,然后发下来然后桌屉里一塞,然后下次考试再复制一遍类似的插曲。这样的自我批评很泛滥也是很不诚恳,无价值的。粗心固然是丢分的原因之一,但是应该想想粗心的原因是什么,有的粗心是因为眼皮跳了一下,有的粗心是不善于审题,有的是出于运算 运算的经验不够,运算能力比较欠缺。所以说我们千万不能以这种方式来打发老师的辛勤,每次用粗心掩盖自己知识上的漏洞就可能在高考中设下了埋葬自己的陷阱。但是考究高考得失深层次的原因需要每次考试后做统计、分析这样的工作,可能都是老是在做。可能大家 每次听讲评的时候老师会说哪道题我们班错了多少人,下一段我们要重点做什么,如果这时候后一般都张大嘴巴,啊,很多

用这种方法发现自己班上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说我的化学老师有个外号叫同济,但是老师一般分析一个班,整个班整体的情况,他对个体是没有办法了解的,难道我们自己不能做这样的工作吗?我建议大家是拿一本专门的本子,从正面开始,因为到高三之后会有很多模拟考试,几乎每次的模拟考试包括自己暴露出来的问题记录几个比较典型的几个有代表性的题目。最好能在发现问题的题目旁边写上自己解决的办法 这样就可以。大家进入高三之后会面临越来越密集的考试,希望大家抓住每次的考试机会争取在高考前把漏洞都补上。

第五点,自己做题目有针对性,难易结合。很大多数学生是不喜欢做题目的,包括我在内。但是做题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说大一点,他可以让你熟悉运用知识,技巧方面的能力。说小一点它可以提高你的成绩,但是如果你盲目做题的话,带来的好处更多的是难受。所以大家不要把做题当做是麻木痛苦的一种体力劳动,也不要在题海当中杀红了眼。看见题目就急红了眼。这样的话,整天都是埋在题海之中,迷迷糊糊的得不偿失。一定是要适当的做一些难题吧。我以前听说过一句话“取乎其上 得乎其中”意思就是去追求最好的才能得到中等的。如果你去追求中等的话,可能就得不到中等的。也就是放在题目中等的话,撑死了你把中等的题目全部做对。但是如果你适当的去研究一些难题的话就算没有做出来但是你在做的过程思考的过程中肯定是有收获的。这种收获就是可以在你下次做一些中档题的时候有一些更简便的方法做出来。但是基础题的话,也不能放弃。因为你需要大量的基础题来保持自己的做题速度。至少你要在高考中有限的时间内把卷子做完吧 或者说在报纸上答案公布以后原来来答案是这样的,这样就太可惜了。另外不要自己擅长哪科然后自己感觉做那题特爽,然后就狠做狠做,然后自己最怕哪科,然后自己碰到那题就放到一边。但是如果没有插曲的话,现在高考总分很少。大家不要对自己弱势的那些科目产生畏惧心里,从小到大这门,从来没有学好过然后高三突然冒出来了,应该换个角度来思考,自己强势的那些科目,你要用自己最小的努力换取更大的进步,启发我们的思维,开拓我们的视野。我去清华的话一些教授介绍说,他们那边很重要的一点学科间互相渗透,说不要觉得自己以后学物理,然后单单就学物理就可以了。

学习要考虑到以后发展的需要。就我个人的话,我对这方面也有一些感受。我在高考之前最担心的就是我的语文,今年高考我的语文成绩是139,高考之前我一直在看语文,为了不落下这一科,花了很长的时间,现在看来在语文上花的时间是值得的。在以上几点的基础上,下面我想针对各学科的特点说一下。先说数学,数学因为分值特别大,分差也特别大,一直以来都是很受重视的科目,我想也没有哪个学校哪个老师说过数学不重要吧。一道数学题对与错就有十几分的出入,在语文作文中十几分是很大的分差。正是由于这个特点希望大家多注意一下运算方面的培养。有的同学,看答案、看试题分析、解题步骤之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做的,但是运算的过程就完全不看了,觉得自己反正知道怎么做,肯定做得出来,我劝这些同学在这个时候自己拿起笔算一下,有可能发现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有些运算量比较大的题目,比如说一些解析几何,做错之后在算的话,很有可能知道怎么算,但是算不出来。或者说,一些计算非常繁琐,而且很容易出错。这些都是运算上不同的表现。而且希望大家不要总是依赖笔算,心算很重要,特别是对于一个人运算的速度,如果在高考中一律笔算的话,可以说是绝对来不及的。下面是语文,语文的话可能对于理科生来说,特别是男生,有时候经常受到忽视。语文的话,怎么说呢,我前面说了语文是一个很需要积累的学科。即使一段时间都提高不上去,就不管了。但是实际上在高考中间,理科生特别是比较优秀的学生,竞争的话反而要比的主要文,因为数学上分差确实比较小,比如说今年高考比较简单,大家分数都能靠线,这时候语文上面十几分的分差是数学上无法弥补的。

我想重点讲一下作文吧,高考前有关作文的方法很多,我知道不少同学对高考作文是这样一个态度,就是安全至上,拿一个保险分就算了,我觉得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确实,要做好一篇很好的作文是很难的,但是这不等于在高考中作文得高分是很难的,尤其是记叙文,高考中看的主要是那些亮点,记叙文的话,随便加上点构思,比如说用点倒叙,用点插叙,或者是描写的稍微细腻一点,多写几次眼神的变化,或者是什么,来点侧面烘托,写什么窗外的小鸟、什么萧瑟的晚风,其实都有可能被阅卷老师捕捉到,成为你文章中的亮点,一旦成为亮点,你的作文就上了一个档次,也就是五到十分。

另一方面我就说一个有关语感的问题吧。因为语感我一直觉得很重要。我之前有一个学长来我们学校交流经验,他说很多英语的题都是读一遍,答案就出来了,如果答案没出来就再读一遍,就是单纯凭语感做英语选择题非常快而且准确率非常高,我是有一种感觉跟他一样,就是做题的时候凭直觉选B,但是考虑再三还是选C吧,感觉C比较像,最后答案就是B。所以说大家考试的时候不要轻易改动自己第一次的答案。当然,语感不是天生有的,如果语感是反方向的那就不对了,所以说大家平时在学习中要刻意的去培养自己的语感,尽量多读多写,读的话尽量多读一些地道一点的,英语短文什么的。可能也有一些名句什么的有一些原文可能是太高深了吧,但是有些英语报纸上的短文还是很不错的,写的话可以自己模仿写一些高频句型。在读写之间渐渐锻炼出自己的语感。

至于理化的话我想讲的比较少,我是个学物理近代的,觉得物理只要你看到一个题目,然后分析,看到最后只要你对它的物理过程,对几个重要时间,物理状态,能清楚的了解,然后能自己把这些物理变化,状态用方程表达出来然后解方程就可以了。所以说,到后来我觉得物理主要就是提防一些陷阱什么的。有些同学觉得物理非常困难,觉得学物理中间有障碍,主要是没有认清楚,没有分析好这些过程。

化学的话在学习和考试的时候都是越细腻越好,就像我,在考试之后觉得自己考了一百分,但是试卷发下来只有八十多分,最主要都是自己在答题的时候不够严谨,这些分被扣掉,虽然看上去只是文字表述上差一点点,但是根据严谨的原则,化学老师一般都会扣分。所以说细腻这两个字一直都是我的化学老师所强调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学习方法,但是我最后还想再说几句吧,对那些即将升入高三的同学,考试很快就会成为你们学习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你们也会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希望能尽快完成一个从学生到考生的一个转变,学生的宗旨是学习知识,考生的宗旨是拿分,不择手段。而且必须在,因为你们会面临越来越多的考试,希望你们在对待考试的态度上,在重视和漠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考试之后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也不会因为一次失败遭受到沉重的打击,觉得没希望了,高考落榜了,这一辈子就毁了。考试除了个人能力之外,还有很多偶然因素,比如说天气,比如说坐的位置,比如说批卷老师的心情什么的。作为一个考生,在应考的时候要判断自己所处的现境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取舍,比如说经常有同学很纠缠于一个问题,就是数学最后一题最后一问要不要做,这个对很多同学来说就是一个鸡肋,使之无味弃之可惜啊,做起来不简单,但是看它放在那边实在是舍不得扔掉。在考试时应该评估一下自己还剩下多少时间,做这道题胜算有多少,做这道题有益还是检查前面的题有益,然后做出决定。考试之后要拿得起放得下,理智的分析,这些都是以后成功的经验。最后感谢大家今天来听我的发言,如果今天我的话对你有所帮助的话就用掌声告诉我,谢谢。

篇2:江苏2009年高考状元吴敌谈学习方法

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为命题作文《品味时尚》, 沿袭近几年来的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呈现形式, 此命题明确了考生的思维方向———“品味”, 酸、甜、苦、辣由考生自己感受体会, “时尚”这一概念有着深刻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 有物质的和精神的, 有“美与丑, 雅与俗, 好与坏”, 每位考生心中自然都有自己的评价尺度, 所以看似命题作文束缚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但实际上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人人都有得写, 而且都要“自己写”, 因此, 这个命题是个难得的好题材, 完美地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对中学作文试题的基本要求:时代性、公平性、人文性和思想性。

一、当今时代的标签———时尚

高考是时代的产物, 在各科的高考试卷中都能看到时代的信息, 这是理所当然的。刚恢复高考时高考作文可看到“阶级斗争”痕迹;后来出现了议论文“一统天下”, 对考生的“思辨”的能力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相关的话题一般“大而空”;前几年各省、市有了高考命题权, 作文命题可谓是“百家争鸣”、“争奇斗艳”, 大有向“玄学”、“另类”方向发展的趋势, 因此, 近年来有许多省、市的作文命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非议, 甚至有人建议废弃作文这一高考形式, 因为它对汉语的教育有害无益。2009年我省的高考命题摈弃了往年高高在上的、空洞的话题, 向考生传达的信息很实在, 贴近了考生的生活实际, 走进了考生的内心世界, 真正实现了“落地为本”的高考作文命题思想。特别是现在“90后”的学生对“时尚”这个词更不陌生, 他们生活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变革最为迅速的时代, 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多元化促成了社会潮流最上层的漂浮物———时尚的蓬勃发展, 从每年“歌坛”“影坛”的风起云涌、时装服饰的五彩缤纷, 到抗震救灾英雄的感人故事, 再到“神七飞天”的神州梦想, 林林总总的时尚的人物和事件时刻都在撞击着人们的心灵。时尚浸润和感化了我们的思想和躯体, 使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具现代气息, 也使我们的头脑无所适从……如何让我们关注这段历史, 2009年的江苏高考作文试题提供了诠释这一时代标签———时尚的空间, 借用考生的笔触记录、铭记这段中华文明史光辉的历程。

时尚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感染力、时代性, 青年的生理和思想处于人生转折期、萌动期, 此时他们最具有求新精神和冒险意识, 最容易受到新事物、新观点、新思想的熏陶和鼓动, 一定是时尚文化的勇敢追求者、演绎者、创造者, 是时尚真正的“粉丝”, 其笔下的文字最能深切地体现时尚的精彩与无奈, 真实与虚拟。

二、巧妙地避开了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的影响

现阶段, 我国家庭之间的经济收入差异是悬殊的, 这对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阅历影响很大。高考作文一定不能嫌贫爱富, 不能只顾及城市学生而边缘化农村学生, 当然也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高考只有从人性的角度或社会基础文化的角度命题, 才能保证高考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时尚是考生身边的时尚, 不是巴黎或上海的时尚, 在不同地域和时代, 时尚所承载的内涵不一样, 考生们在各自生活的环境中感受身边和心中的时尚, 各有所得, 各有所感, 各有所悟。这个话题不是只偏爱能描写“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的学生, 生活在只见清山与绿水偏远农村的学生也能品味“处涸辙以犹欢”的情怀;家境富裕的学生可以以穿名牌服饰为时尚, 家境贫寒的学生也可以以饮啜“心灵鸡汤”为时尚。所以“时尚”这个话题巧妙地最大限度地避开了社会阶层与经济地位对学生心理、生活习惯的影响, 只要学生心中真的“有枝笔”, 就一定在会在短短的三四十分钟内把心中的“时尚”以语言文字刻画出来, 完成一篇上乘之作。可见, 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者对生活不同社会背景下考生的人文关怀。

三、对应试作文一声棒喝

前几年, 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作文时引今博古, 雄辩大论, 教师都让学生熟记已经选定十几乃至几十个作文素材, 美其名曰“核心素材”, 更有甚者让学生牢记几篇成型的范文, 在高考时给“核心素材”“穿靴戴帽”并“不断点题”, 一篇成绩中上等的高考作文就“新鲜出炉”了。这一“秘技”现已在大江南北得了大力的推广, 使得很多学校在高考作文考试中屡次创造“历史性辉煌成绩”。仔细分析一下一些高考“美文”, 我们会发现, 作文的思想不是习作者自己的, 而是“核心素材”和“范文”作者的, 只不过是考生比较“灵巧”地把相关的素材套用了, 但堆砌素材的痕迹十分明显。参加过高考作文阅卷的教师更加明白这一现象———许多考生的作品都似曾相识, 或者极其相似, “屈原含冤投江”“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等素材在高考作文中屡见不鲜, 是“抄袭作品”还是“独立作品”难以确定。“天下文章一大抄”成为当今高考作文一个“潜规则”。也有人说, 难道这些优秀的素材在高考时就一个都不可以用吗?引经据典才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亲和力, 是的, 有许多素材确实表达人性的真、善、美, 是人类不屈灵魂的写照, 但如果高考作文中都以这种程式化堆砌这些素材的方法进行写作, 那就不能真实地体现考生的写作水平, 失去了高考的测试功能和选拔意义, 正如精彩的多媒体课件能掩盖教师专业知识和组织教学能力的缺陷一样。

如何改变这一“有目共睹”的现象是各个省、市考试院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命题方向上下功夫, 要让考生无法用现成的素材进行写作, “强迫”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想要说的东西, 虽然这类文章看上去不那么有“文采”, 但能真实地体现考生的写作水平。江苏2009年高考作文题就是以人人都能见到, 人人都能体会的社会文化现象———时尚命题, 而且品味时尚是考生对时尚文化的自我再加工, 是考生“个体”内心思想的积淀, 这个话题杜绝了“假大空”的说教, 使得学生的习作具有强烈的独特性和自我性, 目前流行的作文素材还不能“前卫”到能为今天的“时尚”说理的程度, 所以很难做到“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如果2009年某学生还遵循老师的教导“故伎重演”, 那他写的作文就太牵强附会而不靠谱。所以2009年的江苏高考作文试题是对一些学校前些年高考作文走“捷径”教学方法的棒喝, 遏制住了这种流行甚广的作文应试教育模式, 促使各学校充分地运用高考的指挥棒功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汉语言修养。

四、对当代中学生个性的一次广视角的调查

有人认为作文考查的只是学生的汉语言的水平, 是所谓的纯文学, 不必带上对学生道德与伦理的拷问, 这绝对是个伪命题。语言的功能就是在特定的时代下叙情、叙理、叙事、叙人, 离开了时代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滕王阁序》这样的骈体文之所以流芳千古, 绝不仅仅是华丽的词澡, 精辟的典故, 工整的句法, 更重要是作者将个人的思想个性融入了这个华丽外衣之中。让学生说真话、写真情, 写出自己的个性特色, 这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指标之一。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一方面是对学生汉语言自主应用水平的一次检测, 另一方面是国家和社会对当代中学生个性的考察, 虽然当今无需把思想政治提高到“文革”时期的高度, 但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对我们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还是至关重要的。时尚某种程度上就是张扬个性的代名词, 考生通过笔触能不经意地流露出当代中学生对生活、理想和信念的真实个性情感, 从而有助于政府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了解当代学生的精神思想, 采用更有效的教育和行政措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因此, 2009年的江苏高考作文很好地解决了中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知识性、时代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老问题, 而且向全社会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强化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础写作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母语的运用能力和欣赏能力。这样我们民族的基因———汉语言才能在二十一世纪很好地传承并让华夏儿女感受到讲汉语的尊严和荣耀, 从这一角度上说, 2009年江苏高考的作文命题很好地完成了时代交给中学语文教学的某一阶段的历史使命。

摘要: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品味时尚》人人都有得写, 而且都要“自己写”, 因此是个难得的好题材, 完美地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对中学作文试题的基本要求:时代性、公平性、人文性和思想性。

篇3:2009年高考状元学习真经

杨改慧认为,学习要有目的,别让自己陷入题海中。她说:“每做一道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一旦真正完成就不要反复做,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为了巩固学习效果,我准备了一个测题本。上面记录了不会做的题,请教老师后。会加深印象。”杨改慧有喜欢提问题的习惯。她认为提问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她解释说:“我专门试验过,一个问题自己可能得想老半天。问老师一下就解决了,效果基本一样。”杨改慧还说:“高考快临近时,我养成了晚间跑步的习惯。下晚自习后我就到操场上跑几圈。还自言自语地说一些话来鼓励自己。”

湖南省理科状元柴云子:

柴云子说:“我是一个对未知充满好奇的人。特别爱思考是我的最大特点。我常常能在思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每一个知识点,柴云子总是会深入探索,究其本质;对于习题的每一种解法,柴云子都不会轻易认可,总是在“深思熟虑”后才接受;遇到疑点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将问题弄明白为止。班主任李新国说:“她喜欢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玩的时候忘乎所以,但在学习的时候也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非常地清醒,而且很务实。不懂的问题她绝不会拖到第二天。”

山东省理科状元隋雁云:

为了帮助隋雁云提高效率,她的父母只安排她做作业中不会的。会做的题多数省略。为此,父母还曾经帮着她向老师解释,找理由搪塞未完成的作业。隋雁云的父亲说:“孩子有个好习惯,就是从小就总是把每次考试的试卷保留起来。定期翻看以前试卷中的错题。这样学习,效果非常好。”

上一篇:浅谈基础会计的教学方法下一篇:期末考试计划目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