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

2024-04-29

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共8篇)

篇1: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

关于公布台州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的通知

各临床、医技科室:

为规范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管理,加强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的准入,减少安全隐患,保障医疗患者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并结合医院实际,将ERCP等7项诊疗技术及目前医院已开展的11项二、三类技术列为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

1、自定项目: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及治疗、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心包穿刺术、肺穿刺术、肾脏穿刺术、肝脏穿刺术、PICC2、二、三类技术: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血液透析技术、脑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技术、骨性面部轮廓整形技术、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妇科内镜诊疗技术、肿瘤消融治疗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肿瘤深部热疗技术

二、要求及注意事项

1、列入高风险诊疗项目的技术根据《浙江省台州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准入管理办法(试行)》进行管理,涉及高风险诊疗项目的科室及人员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2、各科室要在通知发布之日起立即进行操作规范的诊疗和考评标准的制订,并进行高风险诊疗技术的操作常规及考评标准培训。

3、医院对进行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人员进行资格准入管理,请科室做好科内能力评估及首批资格授权人员名单推荐工作,交医务部及专家组进行审核认定,请于8月15日前将建议资格准入授权名单交回。

4、二、三类技术的人员准入根据相应的上岗证及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5、在资格认定后,未予授权的人员将不得开展相应的操作。

医务部

2010.7.26

篇2: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

一、胃镜诊疗技术

(一)胃镜下食管粘膜剥离术

(二)胃镜下胃粘膜剥离术

二、结肠镜诊疗技术

结肠镜下结肠粘膜剥离术三、十二指肠镜诊疗技术

(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三)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

(四)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

(五)内镜下壶腹气囊成型术

(六)内镜下胆管结石取石术

(七)内镜下胰管结石取石术

(八)内镜下胆管结石机械碎石术

(九)内镜下胆管结石激光碎石术

(十)内镜下胆管结石液电碎石术

(十一)内镜下胆管扩张术

(十二)内镜下胰管扩张术

(十三)内镜下胆管支架植入术

(十四)内镜下胰管支架植入术

(十五)内镜下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十六)内镜下副乳头支架植入术(十七)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十八)内镜下胆管内超声检查术(十九)内镜下胰管内超声检查术

(二十)内镜下胆管射频消融术

(二十一)内镜下胰管射频消融术

(二十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内镜切除术(二十三)内镜下鼻胰管引流术

(二十四)胆管镜下光动力或氩气治疗术(二十五)胆管镜下电切治疗术

四、超声内镜诊疗技术

(一)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术

(二)超声内镜下放射粒子植入术

(三)超声内镜下肿瘤标记术

(四)超声内镜下放射免疫治疗术

(五)超声内镜下肿瘤注射治疗术

(六)超声内镜下射频消融术

(七)超声内镜下血管栓塞术

(八)超声内镜下假性囊肿引流术

(九)超声内镜下胆管穿刺引流术

(十)超声内镜下胰管穿刺引流术

(十一)超声内镜下脓肿穿刺引流术

(十二)超声内镜下光动力治疗术

(十三)超声内镜辅助胰胆管造影术

五、经口经隧道消化内镜诊疗技术

(一)经口经隧道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断术

(二)经口经隧道内镜下间质瘤摘除术

十、小肠镜诊疗技术

小肠镜下治疗术

附件2

三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胃镜诊疗技术

(一)胃镜下食管粘膜切除术

(二)胃镜下胃粘膜切除术

(三)胃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术

(四)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

(五)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套扎治疗术

(六)胃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治疗术

(七)胃镜下食管射频消融术

(八)胃镜下光动力治疗术

(九)胃镜下经皮胃、空肠造瘘术

(十)胃镜下异物取出术

(十一)胃镜下止血治疗术

二、结肠镜诊疗技术

(一)结肠镜下结肠粘膜切除术

(二)结肠镜下结肠支架治疗术

(三)结肠镜下异物取出术

(四)结肠镜下止血治疗术三、十二指肠镜诊疗技术

(一)内镜下十二指肠息肉切除术

(二)内镜下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

(三)十二指肠镜下止血治疗术

四、超声内镜诊疗技术

环扫及扇扫超声内镜检查术

五、小肠镜诊疗技术

篇3:活动目录复制技术

随着Windows Server 2000/2003活动目录在企业和校园网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目录的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活动目录复制技术为活动目录的可靠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然而, 当前对活动目录复制技术的研究比较少且不够全面, 为此,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活动目录复制技术的一些概念, 并对部分概念和技术使用了UML的状态图和顺序图进行描述, 与之同时, 对站点内与站点间如何复制给出了实施策略。通过活动目录复制技术的研究, 必将对于部署和规划一个性能良好的网络拓扑起到积极的作用。

1 复制的相关概念

1.1 复制模型

在Windows NT网络中, 一个域只能有一个PDC (Primary Domain controller) , 所有站账户数据库的修改都要在PDC上进行, 当安全账户数据库发生改变时, 更新安全账户管理器 (Security Accounts Manager) 就会将更新请求发送给PDC并执行更新, 然后PDC提醒BDC (Backup Domain controller) 进行更新。BDC将下载更新, 并使用这些下载的信息更新安全账户管理器自身的拷贝。BDC协助PDC完成用户确认, 以减轻PDC的负担。这种复制模型称为单主复制。

活动目录所使用的复制模型是多主机集中松散一致性模型。所谓多主机是指森林中的所有域控制器均可以接受改变, 所有的域控制器都是平等的。所谓松散一致性是指在任意特定域控制器上的数据库拷贝不能保证同时与其他域控制器一致。所谓集中是指对目录的改变将通过全部拷贝逐步传递, 最终全部集中统一为相同的值。多主机集中松散一致性模型的优点是避免了单主复制模型中主域控制器失效后需要手工恢复的不便, 具有高性能、可扩展和较强容错能力等优点。而缺点是由于多主域控制器都是可读可写的, 容易引发活动目录复制冲突, 另外, 由于更新是实时的, 因而会消耗一定的网络资源。

1.2 复制触发

只要对活动目录数据做出改变, 活动目录就触发一个更新操作。当以任何一种方式 (创建、删除或移动) 修改对象时, 或者对象的任何一个属性发生变化时, 就发生一次改变, 改变作为一个事务发生在对象级, 而复制发生在属性级。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了不必要的冗余数据、提高网络通信量, 同时也使得复制冲突大大减少。

更改操作会引发对活动目录的更新请求。活动目录数据库变化的结果所发出的请求称为初始更新, 初始更新被立即复制;在不引起更新的域控制器上执行的更新是复制更新。当对一个目录对象做出改变时, 如果在局域网中, 做出改变的域控制器在TCP/IP上使用远程过程调用 (RPC) 通知站点内的其他域控制器, 然后站点内的其他域控制器依次向最初的域控制器发出更新请求;如果在广域网中, 做出改变的域控制器使用SMTP通知站点内的其他域控制器, 然后站点内的其他域控制器发出更新请求, 这种复制方法称为复制更新, 依赖域控制器彼此之间进行询问更改。用状态图来表示活动目录复制触发的状态变化, 如图1所示。

1.3 复制类型

在更新复制中, 根据对复制要求的不同复制可分为紧急复制和延时复制两种类型。活动目录中涉及到安全性的重要改变如账号锁定或对LSA密码的修改或对RID管理器的修改等, 将立即通知并复制到伙伴上, 不需要等待时间, 这种立即通告称为紧急复制;延时复制是需要等待时间的, 在一个域控制器上的变化到达站点内所有域控制器的时间, 默认的延迟时间是15s, 当没有变化通告时, 默认情况下在站点内域控制器之间每隔1小时复制一次, 而在站点间域控制器之间每隔3小时复制一次, 由于性能要求的不同可能需要的等待时间也有所差异。

1.4 复制冲突

冲突是指在同一时间, 在多部域控制器上变更位于活动目录域上相同项目的一种操作动作。在一个多主复制系统中, 同一个属性更新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拷贝是可能的, 当第二个拷贝的改变在第一个拷贝的改变完全传播之前进行时, 复制冲突就发生了。要检测并解决发生在同一对象上的同一个属性内的冲突, 活动目录采用属性版本号的方法来完成冲突的检测与解决。与更新序列数 (USN) 是服务器确定值不同, 属性版本号是由活动目录对象的属性确定的。在活动目录对象的属性第一次写入时, 就进行版本号的初始化。一个对象上的属性的属性版本号并非由域控制器来定义的, 对象属性版本号会一直记载在对象的属性上, 除非此对象的属性被其他的用户删除掉了, 否则对象的属性版本号都会一直附在对象属性上。

源写入 (Originating writes) 可以更新版本号。源写入是一个在系统初始化改变时向属性进行的写过程。由复制引起的属性写过程不是源写入因而不更新版本号。

在一个复制过程中, 接收到的属性版本号与本地存储的属性版本号相对应, 如果二者不同, 那么在接收到通过该复制引起的改变时, 就检测到了冲突。当这一过程发生时, 接收系统会采用具有较迟时间标志的更新。这是在复制过程中惟一采用时间的情况。当接收到的版本号比本地存储的版本号低时, 就意味着这个更新是过时的而且可以放弃了。当接收到的版本号比本地存储的版本号高时, 更新就被接受了。

1.5 复制内容

活动目录数据库按逻辑划分成目录分区, 每个目录分区都是一个复制单元, 而且每个分区都有自己的复制拓扑。活动目录复制的信息内容有架构分区、配置分区和域分区。每个目录林中只有一个架构分区和配置分区, 而域分区可以有多个, 但每个域中只有一个域分区。架构分区中保存了所有对象及其属性的定义以及激励和控制的规则;配置分区包含了活动目录结构的信息;域分区用来存储指定域的信息, 比如用户、组、计算机和组织单元。

2 站点内与站点间的复制

一个或多个通过高速连接的IP子网构成了站点。创建站点是为了优化复制流量和允许用户更好地访问域控制器 (包括身份认证和资源的访问) 。站点在概念上不同于域, 因为一个站点可以跨越多个域, 而一个域也可以跨越多个站点。站点并不属于域名称空间的一部分。站点控制域信息的复制, 并可以帮助确定资源位置的远近。

2.1 站点内复制

站点内复制是在同一站点的不同域控制器之间发生的。当域控制器的对象发生了变化时, 就会产生一个变化通告 (Change notification) 进程, 缺省等5分钟 (对于紧急复制不需要等待时间) 后发送消息给复制伙伴。而且复制流量是未压缩的, 这样做得好处是减轻域控制器的处理负担。

2.1.1 站点内复制拓扑

活动目录域通过KCC (Knowledge Consistency Checker) 会自动在站点内的每一部域控制器与域控制器间, 自动产生环状路径的目录复制拓扑结构。K C C是域控制器的内建进程, 它创建连接以保持复制拓扑的完整性。需要注意的是, KCC不能看到物理网络。活动目录复制系统允许复制拓扑的循环 (拓扑环以3个为宜) 。尽管如此, 在任意时刻, 如果某一站点内的复制无法进行或出现单点故障, KCC将会介入并新建所需数量的连接对象以继续进行活动目录复制。除此之外, 活动目录域也会定期地分析一个站点里的目录数据更新复制路径, 以确保这条目录数据复制路径是有效率的。

复制拓扑建立完成后, 如果复制拓扑中某一域控制器上的目录数据发生了改变, 那么该域控制器就会根据复制请求将复制帧沿着复制拓扑路径一直流动到站点里的每一部域控制器上, 直到站点内所有的域控制器都已接收到这份域目录数据帧的内容为止。因为环状拓扑结构可以确保任何一部域控制器到另外一部域控制器至少有两条复制路径的存在, 以避免如果当一部域控制器暂时性的离线或死机, 域目录数据更新的复制程序将不至于中断, 会继续将域目录更新数据传播到位于站点内其他的域控制器上。一个站点内的三个域控制器的复制拓扑图如图2所示。

2.1.2 站点内复制过程

KCC采用传播衰减来避免改变的无限传播及对已更新拷贝的冗余传送。KCC采用最新向量来衰减传播。最新向量是在每个服务器中存储的server-USN (更新序列数, USN是一个64位数, 由每个活动目录服务器保持) 列表。在每个服务器中的最新向量表征了从server-USN中的服务器得到的定向写过程的最高USN。在给定地址列表中的服务器的最新向量所有该位置的其他服务器。

当一个复制周期开始时, 请求服务器将它的最新向量发送给传送服务器。传送服务器采用最新向量来过滤发送给请求服务器的改变。如果一个给定定向写过程的USN大于等于某一特定更新的定向写过程的USN, 那么传送服务器就不需要传送改变;请求服务器相对于定向写过程已经是最新的了。

当一个给定的同伴通知目录服务器需要复制时, 服务器对所有比最近一次收到数值高的USN发出请求。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途径而且不依赖于精确的时间标志。由于接收每次更新时表中存储的USN是自动更新的, 所以失败后的恢复也是很简单的。要重新启动复制, 服务器只需对其同伴表中比最近一次有效登录值高的USN发出请求。由于当改变有效时表是自动更新的, 被打断的复制周期通常可以从它打断的位置重新进行, 而不失去任何复制的更新。

假设DC1和DC2是一个站点内的复制伙伴, DC1进行了初始更新, 则DC2更新的顺序图如图3所示。其过程是, 首先DC1向DC2发出变化通告, 当DC2收到变化通告后, 把DC1的更新序列数 (USN) 与自己的更新序列数进行比较, 如果接受到的更新序列数比自己的高, 则向DC1发出复制请求, 其后DC1向DC2发送复制帧, 更新开始并完成。当DC1和DC2同时对同一对象的同一属性进行了更新且发生冲突时, 由于两个域控制器的更新序列数相同, 所以冲突只能靠时间戳的先后解决, 即用“最后更新取胜 (most recent change wins) ”的策略来解决冲突。若DC1的时间戳比DC2的时间戳早, 则DC2废弃DC1的复制通告;若DC1的时间戳比DC2的时间戳早, 则DC1废弃DC2的复制通告, 时间迟的改变覆盖时间早的改变。冲突解决之后, 复制过程开始。

2.2 站点间复制

在不同站点间进行复制, 默认情况下KCC是不知道复制拓扑的。这时就要求在两个站点间创建一个站点链接, KCC把这个站点链接作为站点间复制的逻辑路径。可以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站点链接通过站点链接桥连接起来, 以规范网络的路由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确保站点链接桥所连接的不同站点链接中有相同的站点。

若两个站点间的所有域控制器均参与复制, 会浪费很多的广域网带宽, 而且也不需要这样做。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是在每个站点中指定一台桥头堡服务器, 然后再与本站点内的域控制器进行同步。默认情况下, KCC自动在一个站点内指定桥头堡服务器, 当该桥头堡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时, KCC自动指定其他服务器作为桥头堡服务器。

在站点间也存在复制拓扑, 站点间的复制拓扑是由站点间拓扑产生器 (Intersize topology Generator, ISTG) 建立和维护的。每个站点都会自动指定一台域控制器作为ISTG, 默认情况下在每个站点中的第一台域控制器充当ISTG的角色, 不能手工指定ISTG角色。ISTG服务器可以在站点中自动选择一台或多台域控制器成为桥头堡服务器, 来执行站点间的复制。

图4展示了站点A和站点B间的复制拓扑结构。在站点A和站点B间的复制流量是被压缩的, 压缩比大约为10%-15%。复制采用的协议是RPC over IP或SMTP, 但SMTP只能用于不同域的域控制器之间的复制, 大多数情况下, 采用RPC over IP, 仅当网络链接不支持RPC协议或作为一个备份的传输协议时才使用SMTP协议。

3 结束语

活动目录的应用使得网络更易于部署和管理、更加安全和更加可靠, 而活动目录复制技术是活动目录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本文的介绍和讨论, 必将为规划和设计运行良好的网络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颜逸品.Windows2000Server企业网络建构实务--Active Directory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2.

[2]商宏图.Windows Server2003活动目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篇4: 浅析口腔诊疗过程的风险管理

1.口腔诊疗过程面临的主要风险

口腔诊疗风险是在口腔诊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一旦风险出现,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性,极易导致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医疗纠纷。风险的发生既与材料、设备器械、环境有关,又与从业人员的责任心、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条件有关,同时还与患者的个体特质有关,按照风险的来源和成因可以把风险分为:由于高度的个人差异性而导致常规诊疗不确定而产生的自然风险;由于相似症状错认而导致用药错误产生的诊断风险;由于口腔医院环境污染导致病人、医生受到感染的人身风险;另外还有医德医术原因产生的责任风险,材料、器械和药物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等等。

2.口腔诊疗过程中主要风险的成因

2.1 部分口腔诊疗人员素质不高。口腔医护人员担负着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的重任,要求口腔医护人员遵循医德规范,谨慎工作,认真履职,而现实中,部分口腔医生思想素质和道德作风不高,对患者诱导需求,提供不必要的过度口腔医疗服务和未经患者同意的口腔医疗活动,导致严重恶劣的医患关系,从而产生责任风险和人员素质风险。还有部分口腔医生医疗技术水平低下,因循守旧,诊断失误,操作不规范,适应症选择不全,病历书写不详细,从而导致诊断风险、责任风险甚至人身風险的发生。

2.2 风险的超前防范意识不强。单纯的口腔疾病危及生命的较少,潜在风险的预期比其他专科略低,部分患者和口腔医生对其他因素引发口腔诊疗风险的认识不足,考虑不周全,成为引发风险的原因。比如:患者认为口腔疾病是小问题,往往不能及时就医,而是等到疼痛难忍不可收拾的地步才去医院就诊,这就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期,治疗起来就更复杂,效果也不理想。此外,部分医院开展超越自身技术水平,自己做不了、做不好,不能保证安全的口腔诊疗或美容项目也会增大发生责任风险的可能性。

2.3 口腔诊疗过程操作不规范。口腔科的许多失误都是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的,比如:有的在治疗过程中牙钻、充填物误入气管,有的拔牙中出现大出血,或者导致颌骨骨折等,此外,操作不当还可导致感染的风险几率增大,口腔医疗器械消毒操作不规范,将会导致血液、唾液疾病传播;口腔医务人员由于无菌观念不强,图个人方便,省略带口罩、帽子、消毒等步骤,增加了与病人交叉感染的风险,目前已经有牙科医生感染艾滋病的例子;口腔门诊的消毒不规范,消毒剂选择不合适,消毒剂浓度不合适,消毒时间不够都有可能成为人身风险发生的诱因。

2.4 管理诊疗风险的制度不完善。诊疗风险的预防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然而目前,我国部分口腔门诊存在着制度不全、职责不清、医源性感染控制力不强等现象。有些口腔门诊虽然制定了从医疗人员、治疗操作、设备配置到消毒灭菌、卫生学检测一系列的程序制度,但是很多制度不能落到实处,缺乏针对性,有些制度就是照搬照抄法律条款,没有针对口腔诊疗自身情况进行具体细化、内容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从而使制度这个重要的防治手段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3.口腔诊疗过程中主要风险的防范措施

产生诊疗风险的原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口腔医院要加强风险管理,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规范诊疗程序,确保及时发现、处理和控制风险。

3.1 提高口腔诊疗人员的素质。口腔诊疗人员担负着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责任,这就要求口腔医生拥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因此口腔医院要注重培养和选拔那些 爱岗敬业、谨慎工作、认真履责、医德医风高尚的人员。同时,要抓好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后继教育工作,开展好业务培训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时刻把医疗安全放在首位,只有全面提高口腔医生的政治素质和口腔医疗技术,才能有效提高口腔医疗质量,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此外,医院应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断强化自我质量控制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3.2 规范口腔诊疗各项程序。规范口腔的诊疗程序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风险对策,它尽可能地将诊疗项目每一种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小,诊疗程序的规范贯穿于诊疗前、诊疗中和诊疗后,每一个环节都要慎重。诊疗前,口腔医院要要求医生要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专业技能、患者的特质等事项,对预期的和潜在的风险作出评估,不但要告知医治的主要内容,还要告知治疗费用、可能的并发症等,在此基础上与患者作充分的交流沟通,并认真详实填写病历,保存好原始记录材料;诊断治疗过程中,口腔医院要明确对具体病症的诊疗标准、操作规程,比如:拔除智齿前要拍牙片,凡接触过病人伤口、血液、唾液的物理测量仪、口镜、探针、镊子等器械使用前要消毒达到无菌,口腔印模、咬合蜡、嵌体等从病人口中取出后,要先用流动水冲洗,再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等,要在诊疗过程中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口腔医院还应对医院感染管理有关环节进行量化,建立一个适应医疗机构自我量化、在法律法规框架内的行业管理量化评分系统;诊疗后,口腔医院要完善医疗废弃物管理程序,对医疗废弃物进行收集、分类、储运、处理,防止医用垃圾流失、泄露、扩散以减少感染风险的发生概率。

3.3 建立诊疗风险预警机制。口腔医院要不断强化诊疗风险管理意识,建立诊疗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认真分析原因,及时感知未来可能发生的医患纠纷。门诊病房要安排专人定期搜集各类信息,摸清患者不满意的症结所在,确定问题类别、性质和原因,及时反馈给医患纠纷处理部门,医患纠纷处理部门可以做好准备,防止纠纷升级扩大。同时,口腔医院要建立针对各类风险的发生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用事先编制好的、目的明确的工作程序和具体措施,为现场人员提供明确的行动指南,使其在发生风险时,不至于无所适从,不至于临时讨论应对策略,而错失处理风险的最佳时机。

3.4 健全诊疗风险转移机制。对一个口腔医生来说,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动辄就要赔偿几万、十几万、几十万,这对一个口腔医生来说,可以说是倾家荡产。针对个人来说,口腔医院要以口腔医生为对象进行某种形式把风险转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医生工作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的防范风险,而风险转嫁最主要、最常见的就是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口腔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因意外或过失导致患者伤害,患者提出索赔,这时保险公司负责处理医患纠纷,并进行理赔。此外,各大口腔医院还可以联合成立医师行业互助保险合作社,每个自愿加入合作社的站点和个人自愿申请加入合作社成为团体社员和个人社员,按照合作社要求缴纳费用,该费用形成医疗损害赔偿基金,用于补偿社员的医疗损害风险赔偿。

3.5 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的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对预防和控制诊疗风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口腔医院要建立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医务人员培训制度、治疗操作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诊室保洁制度、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等,使口腔诊疗从事前、事中到事后全程有章可循,使口腔诊疗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同时,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做到管理机制流畅、职责明确、规范运作,从而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李晓云.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风险识别与防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9).

[2] 李刚.风险管理与口腔医疗保障[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

[3] 王繁可,周楠.风险管理与口腔医疗安全控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1).

[4] 禹静.口腔诊疗中的风险应对[J].医学信息,2011,(8).

篇5: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

部门医务处生效日期2011.3.10 题目高风险诊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修改日期

页数2

高风险诊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

医师进行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须承担极大的风险,为确保诊疗技术操作质量与病人安全,经院部讨论决定对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实行人员资格准入与分级管理制度,减少操作的风险性。现将医院制定的高风险诊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人员资格准入条件、分级管理制度)下发给你们,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定义:高风险诊疗技术是那些操作危险性大、易于发生并发症的项目。

二、医院设置的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许可项目如下,但不限于:

1.外科特类手术、重大疑难手术

2.新开展的各项操作技术

3.脏器穿刺操作技术:肝脏穿刺、肾脏穿刺、肺穿刺、胰腺穿刺、心包穿刺术

4.内窥镜下治疗技术

5.其他:肺动脉置管术、经静脉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心律转复/除颤术、三腔管气囊填塞术、持续动静脉血滤和透析、人工体外膜肺、人工心室辅助、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人工肝与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技术。

三、人员资格准入条件:

1.主治医师以上;

2.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相应的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5例以上;

3.经资格准入考核合格者;

4.外科手术人员资格准入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5.未取得准入资格的医师,除非在有正当理由的紧急情况下,不得独立从事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

四、分级管理

1.外科手术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2.重大疑难手术、新开展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经科室讨论、科主任签署意见、医务处审核后报分管院长审批;

3.其他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由科主任审批。

五、操作过程中发现异常或引发并发症必须及时上报医务处,医务处组织科内或全院专家进行医疗补救工作,力争将医疗损害后果降到最低。

六、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实行动态管理,至少每二年复评一次,当出现下列情况,则应当取消或降低其进行操作的权力。

1.达不到操作许可授权所必需资格认定的新标准者。

2.对操作者的实际完成质量评价后,经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标准规定的范围者。

3.在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

医务处

篇6: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

一、高风险技术操作的许可授权范围:应当包括所有进行本诊疗操作的执业医师。

二、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目录。

三、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目录的医生资质准入管理,参照《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进行管理,涉及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的科室及人员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医院明确规定对需要资格许可授权的高风险诊治操作项目,每项具体诊治操作项目都有操作常规,应做好高风险诊疗技术的操作常规及考评标准培训。

四、由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建立相应的资格许可授权程序与机制。

(一)进行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的人员必须经授权后方能有资格准入,资格认定后,未予授权的人员不得开展相应操作。

(二)有医疗管理等职能部门与专业人员组成考评组织。

(三)提供需要资格许可授权的诊治操作项目的操作常规与考评标准,并实施培训与教育。

(四)应当结合操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对其熟练掌握程度进行认定。

(五)所有资格评价资料都应当是可信任的,是书面的、详细的,并能随时可查。

五、审批程序

(一)各临床科室从事高风险诊疗技术人员填写《高风险诊疗技术资质申请表》。

(二)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对申请人进行考核,根据其实际操作能力等条件,同意后由科主任签署意见上报医务科。

(三)医务科根据其职称、手术权限申报材料等申报条件予以审核,对符合要求者报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

(四)医疗技术委员会根据《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手术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麻醉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机制》等规定,结合本人围手术期水平、手术操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并签署审批意见。

六、高风险诊疗技术实行追踪管理,开展高风险诊疗技术的科室自项目开展日起,每年对高风险诊疗技术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医务科备案。

七、高风险诊疗技术的资格许可授权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复评一次,当出现下列情况,医院将取消或降低其进行操作的权力。

(一)达不到操作许可授权所必需资格认定的新标准者。

(二)对操作者的实际完成质量评价后,经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标准规定的范围者。

(三)在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

篇7: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

诊疗新技术准入时保障患者安全措施风险处置

为了降低医疗技术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医院《医疗技术准入和分类管理制度》、《医疗技术损害处理预案》、《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等相关法规和医院制度,制定本预案。

一、对本院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包括外科各类各级手术、有创诊疗项目,等医疗技术逐项审核,废止或淘汰未经批准或落后技术。中止本院技术或设备设施无法保证医疗技术使用安全的项目。严格按照《医疗技术准入和分类管理制度》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任何科室或医生个人不得任意实施未经医院审核同意的医疗技术。

二、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相关科室及参与人员要组织培训,充分了解或掌握技术要领,严格把握应用指证,开始使用前几例要请有实际经验的专家现场作技术指导或后盾,及时纠正或控制技术缺陷与风险。逐渐过渡到本院医师能独立完成。先集中1-2位医师操作,待掌握并有经验后,科内再在其资质准入层面推行。

三、任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都潜在风险,尤其是高风险诊疗技术、使用时必须认真掌握适应证,熟记禁忌症,严禁无指证或有禁忌情况下使用。在选用时要充分分析利弊,尽量选择风险少、安全性高的技术项目,并与画着充分说明,诊疗措施的目的,潜在风险和利弊,可供选择的方法,在患方理解的情况下,签署知情选择同意书。

四、严格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和人员准入管理:

二、三类技术项目由省卫生厅审核准入人员按发文名单执行,医院复核后予以准入,一类技术项目,根据医生的职称、工作量、工作能力考核后确定,报南昌市卫生局备案后实施,科室及每位医务人员不能超范围越级手术和实施有创诊疗。一旦发现违规,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五、提高医疗技术风险防范意识,各级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对患者进行诊疗操作时,必须认真观察不良事件,如手术不顺利、失血过多,组织导管解剖不清,病灶寻找困难,组织结构复位不佳,反复多次探索等,要及时请上级医生或有经验医生会诊,不得盲干,一切从降低技术风险和保证病人安全为原则。六、一旦出现技术损害,首先发现者应设法立即终止损害因素,减少损害扩大;当操作者处理有困难,应当立即呼叫上级医务人员或科主任到场指导处理,不可迟疑拖延;如科室处理有困难,立即报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组织会诊协同抢救。必要时邀请外院专家会诊指导;对威助患者生命或发生2人及以上重大医疗技术损害的,由分管院长和医务科统一协调指挥,尽全力救治。救护车辆、药品、设备,人员必须统一听从院内指挥和调度,任何科室和与人不得无故懈怠和违背。

七、接到有纠纷苗头报告时,医务科人员应及时到场调查沟通,稳定患方情绪,争取配合诊疗、防止干扰救治和引发医疗纠纷。如发生纠纷按有关程序处理,妥善处置。

八、出现医疗技术损害时应按以下原则处置:

1、患者当时无生命危险时,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①立即暂停原医疗技术操作,并根据当时具体情况采取适宜应急补救措施。

②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及医务科,同时做好患者的保护性医疗措施,防止再次或继续发生医疗技术损害。

③医务科负责组织中心技术过硬人员根据补救对策及时处理患者,操作中应尽量避免和(或)减少其他并发症发生。

④操作后,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防止发生其他意外情况。按规定整理材料,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当患者有生命危险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①医疗技术操作立即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主。

②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及医务科。

③科室上级医师、技师及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在事发地点组织相关技术专家抢救患者生命。同时讨论和采取损害补救处理对策。待患者生命危险解除后,再进一步会诊讨论、研究详细补救处理对策。补救对策应防止发生患者的进一步损害,尽量减少损害和避免发生其他损害后果。技术操作完毕后,必须派专人严密监护患者病情,防止发生其他意外情况。并积极落实转往上级医院。

④按规定收集和保管好原始证据,整理材料,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医务科要定期对各科室实施检查、监督、指导,对事件进行分析评价,查找原因,吸取教训,改进提高,确保其专项医疗技术操作损害处置措施的有效。

篇8: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2011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规范(2008中国版)2l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产前筛查技术规范2002 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治疗开始及调整方案的共识中文版2006 2型糖尿病治疗达标的策略共识2005 ADA糖尿病前期共识与评议2007年 Barrett食管诊治共识2011修订版重庆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2010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2011 ERCP诊治指南(1)总论2010 ERCP诊治指南(2)胆管良恶性狭窄的ERCP诊治2010 ERCP诊治指南(3)胰腺疾病的ERCP诊治指南2010 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2009)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 OSA患者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09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专家共识2009 阿仑膦酸钠防治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09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5 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5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 293—2008)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2008 氨基葡萄糖治疗骨关节炎的专家共识2008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2011 白癜风治疗共识2009 白塞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 北京会议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2008年 苯磺酸氨氯地平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2009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0 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及剂量设计指引专家共识2010 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及剂量设计指引专家共识2010 闭经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2008 便秘外科诊治专家共识2010 便秘诊治暂行标准2000 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11 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4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1 病毒性肝炎相关性糖尿病治疗专家共识2011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修订草案)1999 玻璃酸钠在骨科中的应用专家研讨会会议纪要2010 博鳌“关注活体供肾移植”专题研讨会专家共识2008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治推荐流程2012 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2009 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2009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 布加综合征介入诊疗规范的专家共识2010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2007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2010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2010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2009 产科麻醉临床指南2008 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卫滞剂在慢性肾脏病高血压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06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临床处置流程图2011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 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2006版(草案)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长沙)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0 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2010 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2010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2010 超声产前诊断技术规范2002 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 成人癌痛指南(NCCN中国版)2010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0 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2003 成人股骨头坏死诊疗标准专家共识2012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1 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2010 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10 成人斯蒂尔病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09 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2006)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2011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专家共识2010.DOC 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2012 成人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标准2010 抽动秽语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DOC 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指南200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治标准专家共识2003 大便失禁治疗临床共识2007版 大动脉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1 单孔腔镜手术技术专家共识2010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注射液—治疗脑、脊髓损伤患者的专家共识2010 胆道手术中缝合吻合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0 胆管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8 胆囊良性疾病治疗决策的专家共识2011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09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 低分子量肝素在脑血管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05 低体重新生儿麻醉指南2009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滴虫阴道炎诊治指南(草案)2011 第七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纪要2005 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2007庐山 第三届全国内分泌乳腺外科学术会议纪要2005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0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20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糖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10 对比剂使用指南(第一版)2008 对吉妮IUD临床应用相关问题的共识2008 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现状的共识和研究方向2005 对睡眠呼吸疾病实验室的建立和管理及人员培训的建议2012 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007.济南 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建议2008 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建议2008 多发伤病历与诊断专家共识意见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2011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2011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实践指南(NCCN中国版)2011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和分类标准2001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08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行业标准2011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标准专家共识2006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1 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0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1 儿科支气管镜术指南2009 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10年,重庆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1)激素敏感、复发_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试行)2010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2)紫癜性肾炎的诊治循证指南(试行)2010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3)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诊治指南(试行)2010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4)原发性IgA肾病诊断治疗指南(试行)2010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5)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诊断治疗指南(试行)2010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6)狼疮性肾炎诊断治疗指南(试行)2010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7)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试行)2010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的制定及相关问题探讨2010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诊疗建议2011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防治技术指南2009 儿童风湿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1)2010 儿童风湿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2010 儿童风湿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3)2010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2009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建议2010 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及分级和处理原则2009 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2010 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2010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2006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2006 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2008 儿童尿路感染及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临床诊治的专家共识(2007上海)2008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2009 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09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2008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指南2009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建议2011 儿童血友病诊疗建议2011 儿童炎症性肠病诊断规范共识意见2010 儿童医院获得性肺炎管理方案2010 儿童医院获得性肺炎管理方案2011 儿童晕厥诊断指南2009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 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2008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建议2006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疗指南草案2007乌鲁木齐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2010 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4 防范头颈肿瘤误诊误治的专题讨论2009 防治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中国专家共识2011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2009 放射性心脏损伤诊断标准2012卫生部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瑞格列奈临床应用共识2009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指南2009 非小细胞肺癌孤立性转移处理共识2007 非小细胞肺癌孤立性转移灶的诊断和治疗共识2007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中国版)2011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共识2006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共识2004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中国专家共识2012 肺动脉高压筛查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07 肺动脉高压筛查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07 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2012 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2001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07 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初稿)2010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2011 妇科宫腔镜诊治规范2012 复发性多软骨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 复发性流产免疫学诊断和治疗共识2008 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治规范2003 复发转移乳腺癌化学治疗基本原则2011 腹部切口的合理选择专家共识2008 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操作指南2010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操作指南2008 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指南2007 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08 钙离子通道阻断剂抗动脉粥样硬化中国专家共识2011 钙通道阻滞剂防治脑血管病专家共识2007 干燥综合症诊断治疗指南2010 甘油三酯增高的血脂异常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11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专家共识2011 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2006 肝胆外科患者凝血功能的评价与凝血功能障碍的干预的专家共识2012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8 肝切除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专家共识2011 肝衰竭诊疗指南2006 肝细胞癌诊断与治疗路线图2012 肝细胞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2008 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2007 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09 肝移植术后常见病变的病理诊断与分级指南(1)2009 肝移植术后常见病变的病理诊断与分级指南(2)20092 肝移植术后常见病变的病理诊断与分级指南(3)2009 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2011 肝脏解剖和肝切除手术命名以及肝血流阻断方法与选择原则2010 肝脏生化试验的分析与监测共识意见(草案)2009 肝脏生化试验的分析与监测共识意见(草案)2009 肝脏手术中的缝合吻合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 肝脏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06 感染性角膜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1年 高催乳素血症诊疗共识2009 高催乳素血症诊疗共识2011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专家指导意见2012 高血压患者胆固醇管理临床指导建议2010 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12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断治疗指南(草案)2009 宫颈癌规范化诊治指南2010 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中国版)2011 宫颈癌诊断行业标准2011 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2003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 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200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2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2009 骨转移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09 骨转移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09 关腹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 关于处理麻醉气体泄漏的专家共识2009 关于高血压患者及早启动降压联合他汀积极抗动粥降压新理念的建议2011 关于活体肝移植若干问题的专家共识2008 关于统一使用慢性高原(山)病•青海标准•的决定2007 冠心病介入诊疗对比剂应用专家共识2010 冠心病诊断标准2010 规范结直肠癌术中缓释型氟尿嘧啶腹腔内化疗的专家共识2011 规范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专家共识2006 国家艾滋病免费抗病毒药品供应管理技术指南2011 过敏性紫癜等6种疾病诊疗指南2010 合理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

合理应用喹诺酮抗菌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专家共识2009 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专家共识2009 亨廷顿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 环孢素A在肾移植中的应用专题研讨会专家共识2008 环孢素A治疗肾小球疾病的应用共识2005 磺脲类药物应用专家共识2004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诊断及治疗指南2011 活性维生素D在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旁亢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修订版)2005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995 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实施心脏手术技术规范2012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1)2007 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2)2007 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09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2008 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2010 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管理规范(试行)2009 激素补充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03年 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治指南2010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09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年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2009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09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专家共识2010 急性肾损伤诊断与分类专家共识2006 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难治性)中国诊疗指南2011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专家共识2009(1)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专家共识2009(2)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01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200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1 急诊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专家共识(1)2011 急诊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2011 几种主要眼病临床指南总结(1)2006年 几种主要眼病临床指南总结(2)2006年 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2012 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2012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10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策略专家共识2011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和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诊治指南(讨论稿)2006 甲状腺手术切口缝合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 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中国版)2011 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 结节性多动脉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 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10 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 紧张型头痛诊疗专家共识2007 经导管消融心房颤动中国专家共识2008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2011 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 2007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操作规范2010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06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放疗共识2005 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激素治疗临床应用指南修订草案2006 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激素补充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09版 抗癫痫药物应用专家共识2011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2006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2008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09 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版 口服抗凝剂指南第三版2004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2009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2010 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 口腔治疗中笑气一氧气吸入镇静技术应用操作指南(试行)2010 库欣综合征专家共识2011年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操作指南2007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 狂犬病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2005 狂犬病诊断标准2008 喹诺酮类抗菌药在感染病治疗中的适应证及其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09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共识2006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草案)2010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0 困难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09 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04年

来氟米特(爱若华)治疗免疫性肾脏疾病的专家共识2010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 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精神障碍防治指南丛书2007 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治疗共识2011 老年人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 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 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的中国专家共识2011 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2005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

临床应用倍美力指导建议2007 临床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专家共识2006 流行性感冒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2002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 颅内肿瘤周围水肿药物治疗专家共识(第1版)2010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指南2008 氯吡格雷相关中国专家共识推荐2009 卵巢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中国版)2011 麻醉废气管理的指导意见2007 麻醉监测指南2009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08 麻醉学相关临床指南(术后恶心呕吐)2007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7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2008 吗替麦考酚酯在肾内科应用专家共识2006年第四次修订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年南昌

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04(另有2007修订版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0 慢性气道疾病患者戒烟治疗专家共识(草案)2012 慢性气道疾病患者戒烟治疗专家共识2010 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2007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慢性伤口诊疗指导意见(1)静脉性溃疡2011 慢性伤口诊疗指导意见(2)糖尿病足溃疡2011 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共识2005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2010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07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疗指南2010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05南京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08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2上海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2上海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20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 美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卒中预防指南201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指南英国2010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诊治指南2010 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中国专家建议2009 那格列奈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2011年更新版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2010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09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09 难治性哮喘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2010 脑出血中医诊疗指南2011 脑血管痉挛防治神经外科专家共识2008 脑血管痉挛防治神经外科专家共识2009 黏膜念珠菌病治疗指南2011 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1 尿动力学检查指南2010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2011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草案)2008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2009 脾损伤脾保留手术操作建议指南2007 匹伐他汀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0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2006 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2011 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2012 气管支气管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2012 气管支气管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2012 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08 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08 前列腺癌诊断标准2011 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2009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2009 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治指南(试行)2005 全国围产医学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2003 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2008 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2008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急性高原反应综合征_一体化评分分级标准2010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指南2011 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2009 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糖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10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0 人工耳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06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指征、标准及技术指南2002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试行)2008 妊娠合并梅毒的诊断和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12 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2007 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201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第1版)2011 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草案)2008 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2008 肉毒毒素治疗成人肢体肌痉挛中国指南2010 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08 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中国版)2011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2004博鳌会议共识 乳腺癌诊治指南2011 乳腺疾病腔镜手术技术操作指南2008版

瑞替普酶在STEMI溶栓治疗中的中国专家共识2011 弱视诊断专家共识2011年

瘙痒炎症性皮肤病的相关递质与抗组胺药应用专家共识2007 疝外科缝合技术和缝合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 伤害干预系列技术指南(1)儿童道路交通伤害+(2)儿童溺水干预技术指南2011 伤害干预系列技术指南(3)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2011 伤害干预系列技术指南(4)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2011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2009 神经介入治疗规范2012 神经外科危重昏迷患者肠内营养专家共识2010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出血防治的专家共识2010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诊治专家共识(草案)2011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更新版)2011 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共识2011 神经系统疾病营养支持适应证共识2011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1)2011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2)2011 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2010 肾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08 肾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08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2006 湿疹皮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2009年讨论稿)2009 湿疹诊疗指南2011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1)2009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20092 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2011 食管癌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共识2008 食管癌诊疗指南2011 手术治疗糖尿病专家共识2011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意见2012 术中知晓预防和脑功能监测专家共识2009 术中知晓专家共识

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专家共识2010 丝虫病诊断标准2006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共识2006 他克莫司在临床肝移植中的应用指南2010 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专家共识2008 胎儿常见染色体异常与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标准(1)中孕期母血清血产前筛查 胎儿常见染色体异常与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标准(2)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技术标准

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规范2002 台湾脑中风学会高血压治疗指南2010 台湾心脏病学会高血压管理指南2010 台湾血脂异常共识2009 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2009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1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1 糖皮质激素在慢性疼痛治疗中应用的专家意见2008 糖皮质激素治疗肾脏病的专家共识2008 提高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的专家建议2010 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专题讨论初步共识2007 铁过载诊断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11 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2008 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2008 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转移的治疗方案和手术命名2004大连 头颈部恶性肿瘤诊断治疗指南美国2006 头颈部肿瘤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10 头痛分类和诊断专家共识2007 头癣诊疗指南2008版 头晕的诊断流程建议2009 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

外科患者胶体治疗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2009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规范(草案)2004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2007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共识2007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 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2010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2006 围术期肺动脉导管临床专家共识2009 围术期过敏反应诊治的专家共识2011 围术期输血的专家共识2009 围术期输血指南2007 维持性腹膜透析共识2006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2008 胃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中国版)2011 胃癌诊疗规范2011 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共识2007 胃肠吻合专家共识2008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2007西安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讨论稿)2009 我国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治疗专家共识2010 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08年 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09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中国专家共识2009 戊型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2009 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2011 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2012 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在围手术期肺保护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1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诊断标准2008 细菌性阴道病诊治指南(草案)2011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取出术规范的专家共识2011 下肢动脉疾病诊疗的专家共识2006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指南2008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0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2011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诊疗共识2011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高压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1 涎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 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 硝酸酯在心血管疾病中规范化应用的专家共识2010 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2008 小儿感冒中医诊疗指南2009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2011 小儿麻醉气道和呼吸管理指南2009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09 小儿术前禁食指南2009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09 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08 心房颤动的诊断与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08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 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7 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8 心血管疾病戒烟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11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0 心血管内科糖代谢异常早期筛查及管理专家共识

心血管内科糖代谢异常早期筛查及管理专家共识2012 心脏标志物即时检测(POCT)专家共识2007 新生儿复苏指南201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防治共识 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2009 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指南(草案)2009 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 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专家会议纪要2004 新鲜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评估与治疗的专家共识2010 新型调脂植物药—多廿烷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08 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指南第二稿2006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2009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2009 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 选择性因子Xa抑制剂-磺达肝癸钠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终稿)2009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2010 血管缝合及吻合基本技术与缝线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卒中防治专家共识200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脏病中正确应用的专家共识200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7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专家共识2007 血管早期病变检测的中国专家共识草案2006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2010 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2012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2005 血友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08 血脂康胶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9 血脂相关性心血管剩留风险控制中国专家共识2012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2010 寻常性银屑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2009年讨论稿)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方案2011 亚洲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2010 颜面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腰椎退行性疾患的共识与争议—2007全国腰椎退行性疾患学术论坛纪要 伊布利特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0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2009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 医用X射线诊断的合理应用原则WST 75—1996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2009 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2003 依诺肝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10 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中国版)2011 胰腺癌诊疗规范2011 胰腺癌诊治指南2007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指南2009 胰腺术后外科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治疗的专家共识(2010)胰腺外科手术中胰腺断端吻合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 移植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专家共识2005 遗传性心律失常心肌病:2007研究进展与专家共识 遗传咨询技术规范2002 抑郁障碍防治指南2006 银屑病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 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专家共识2009 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09 婴幼儿食物过敏诊治建议专家共识2011 硬性透气性接触镜临床验配专家共识2012 幽门螺杆菌若干临床方面的共识意见(2003·安徽桐城)右美托咪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2011 幼年皮肌炎诊治建议2012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2011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2009 原发性肝癌局部消融治疗的专家共识2011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 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08 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2004 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 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2011 孕产期妇女甲型H1N1流感防治指南(试行)2009 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1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0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2007 早产儿管理指南2006 早产儿院外喂养对策研讨会及专家共识2009 造影剂肾病的中国专家共识2007 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应用指南2008 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之中国共识2006 支气管结核的几点专家共识2009 支气管结核的几点专家共识2009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 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中国版)2011 职业性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2002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2010卫生部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2010 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中国阿仑膦酸钠防治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09 中国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2008 中国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治疗专家共识2010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2012 中国丙肝医院感染防控指南2012 中国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修订草案)1999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2011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促泌剂应用的专家共识2012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防治指南2003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2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 中国成人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技术指南2011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辅助检查及其选择2011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讨论稿)2008 中国动脉功能无创检测临床意义评价共识2009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09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08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1 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10 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2012 中国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定义和防治建议2012 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防治专家共识2007 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防治专家共识2008 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09 中国儿童晕厥诊断指南2009 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2006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2010 中国肥胖病外科治疗指南2007 中国肺高血压诊治指南201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辅导教材2010 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A_H5N1病毒感染病例临床管理专家共识(草案)2009 中国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VTEp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专家共识2012年6月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09 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1版 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2006 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2004 中国急诊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0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1甲状腺疾病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2007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007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007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4碘缺乏病2007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5甲状腺炎2007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6甲状腺结节2007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7导读2007 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2011(1)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2011(2)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2 中国绝经前女性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后绝经判断标准及芳香化酶临床应用共识2011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上)2010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下)2010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2008 中国颅脑创伤病人脑保护药物治疗指南2008 中国颅脑创伤颅内压监测专家共识2011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2008 中国滤泡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巡讲版 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07扬州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 中国慢性髓系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06上海

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1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 中国女性心血管疾病预防专家共识2011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2009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2011 中国青光眼临床工作指南2005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 中国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2011 中国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2012 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2006 中国实验外科的规范与准则2007 中国手汗症微创治疗专家共识201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 中国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2009 中国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管理的专家共识2012 中国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的专家共识2012 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2011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1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0 中国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2 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08 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1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06 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大连 中国哮喘论坛专家共识2004 中国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2007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1 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8 中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0 中国心血管医生临床戒烟实践共识2008 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2010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06 中国新型调脂植物药—多廿烷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08 中国新型固定剂量降压制剂ARB+HCTZ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07 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共识2009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2011 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008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09 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08版 中国隐球菌诊治专家共识2010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共识意见2007 中国晕厥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草案2008 中国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08天津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规范(草案)2006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简化版2009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草案)2010 中国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常规2007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2006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中国足癣诊断与治疗——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真菌学组专家共识2007 中国卒中患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07 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质量控制201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LADA诊疗的共识201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内分泌学分会就胰岛素治疗与癌症关系的联合立场声明201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消化道出血治疗共识2009 中下段直肠癌外科治疗指南2006版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0 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上一篇:普尔集成灶简介下一篇:童年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