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教学反思

2024-04-15

班会教学反思(共9篇)

篇1:班会教学反思

对小学生进行遵规守纪教育,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知规范,守纪律,有礼貌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需要,是他们个人内在修养的表现,也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的必备素质。如何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养成了良好的遵规守纪行为习惯,将来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就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要从小抓好这一教育,因为不仅关系着一个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更关系着整个社会的井然有序的发展。因此,召开了本次主题班会。这次主题班会总的来说是开得比较成功的。这次的活动目的是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自己所有的言行都应以《规范》为基准,遵规守纪是每位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遵规守纪行为习惯,初步树立规范意识。把遵规守纪常规贯穿到哑剧、游戏、朗诵、情景表演等各活动形式之中,让学生受到情趣的熏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如哑剧《差异》;快板《三字歌》;儿歌《课堂纪律歌》;情景表演《问好》、《两操》等,欣赏完还让学生说感受。学生深刻理解了《规范》,并转化为行动,真正的做到是一名遵规守纪的学生。

当然,也有小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只能坚持很短的时间,一旦没有提醒,他们就会忘记。尤其是在课间活动时,不能约束好自己的行为,疯跑猛追、打打闹闹的现象屡次出现。其实要真正让遵规守纪落实到班级、落实到校园,不能只靠一节班队课的,而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常抓不懈。

篇2:班会教学反思

2、班会课形式的选择很重要。我之所以用“展示式”班会形式,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学生觉得在校很压抑。我们学校场地比较小,封闭式的管理导致学生活动范围有限,青春活力无法展现。一学期来学校也没有大型文艺演出,那些爱唱的、爱跳的、爱搞怪的学生的特长一点也发挥不出来,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选择这种形式,即使不会表演、没特长的学生,也能用唱歌来展示一下。所有学生为了在班会上能把自己最好一面展示出来,可以说是使劲浑身解数,从中可看出,学生需要有展示个性的平台,展示自己的同时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在这种心理暗示下,使得学生对学校生活充满美好的希望。

3、科任老师齐参加,增强学生自信。我邀请我们所有的科任老师参加班会活动,对于老师们就是观看学生表演,但对于学生就有不同的感受。在学生心里,他们感觉到的是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认可。而且,因为是老师,他们表演更卖力和投入了,更体现了他们的表演欲望和想得到关注的心理。而我们所有老师也表现极佳,无论表演如何,都给予热烈地掌声,这更让学生自信满满。

4、课后引导要及时。班会活动结束,我趁势引导学生,要学会调节个人的一些负面的小情绪,不要把这种不良的心理表现带入学习生活中。不妨唱唱歌、讲个笑话、跳跳舞、变个魔术、来个小品或冷幽默一下,既展示艺术细胞,又缓解心里的不快,而且能带动周围的人快乐地生活、愉快的学习。

篇3:特殊班会课的反思

人们说“职业学校的学生难管”,我说:“职业学校在外实习的学生更难管。”我校中职二年级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将赴不同的单位实习一年。我所带的2006级高彩班到秀山陶瓷厂实习。两周以后,学生初始进厂的新鲜感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劳累、枯燥单一的工作,部分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波动。一个月后,随着夏天温度的升高,工厂窑边上的温度高达四十多度,有的学生思想彻底动摇,做了“逃兵”。面对现实,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稳定学生的情绪,经与学校及实习单位积极沟通,商定召开一次全体实习生会议,确保完成实习任务。

二、活动过程

根据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安排,我班全体学生于7月16日在厂会议室召开了一次特殊的班会,参加者除班主任外,还有学校机电部分管实习工作的夏主任,实习单位分管实习生工作的孔科长,高陶公司副总经理秀山陶瓷厂负责人朱总。

为了动员学生安心实习,朱总现身说教,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进厂的搬运工做起,什么脏活、苦活、累活都干过,那时条件比现在差多了,简易的厂房,窑里烧的是煤而不是今天的天然气,夏天窑温更高,每天搬运时实际是赤膊上阵,但他从不叫苦叫累。认识到,一个工厂总有分工,不同的岗位总要有人去做。这样一干就是五年,由于能吃苦耐劳,被厂里提升为车间副主任。后来,随着对企业的进一步了解,逐渐对其工艺产生了浓厚兴趣,日积月累,不断探索,十年后,自己从不懂陶瓷的搬运工变成了一名精通陶瓷制作工艺的高级主管,高陶也从一个乡镇企业,发展成为上市公司。

朱总接着说:“同学们现在的心情与我刚进厂时做工时的心情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时代,条件是不一样的,目前厂里的条件至少比从前好多了,热了有电风扇,车间里还有空调室。但人不能只顾贪图享受,人的成长应是吃苦在前,享福在后,要有挨得累、能吃苦的精神,高淳有句古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就是这个道理。同时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晚上将开放乒乓室及会议室,让同学们自由活动。”他的讲话博得了学生的热烈掌声。

课后,在学生写的实习周记中,我看到,有的学生说,原来我认为厂里实习待遇低,又脏、又苦、又累,真不想干了,但从朱总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和前途;有的学生说,与朱总进厂那时比,现在工作条件好多啦,我现在心顺了,也不觉得太热了;也有的学生说,现在厂这么大,是我们的前辈干出来的,将来如果厂需要我,我一定好好干,不让公司在我们手里垮掉……

我把学生的话认真摘录以后,向学校和公司领导作了汇报,同时对朱总在课上承诺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督促。通过这次特殊的班会课,学生终于稳定下来,安心实习。

三、反思

反思一:这堂班会课之所以“特殊”。原因是班会课的地点变了,不再在教室,而在工厂;不再是教师或学生主持,而是企业老总主持。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其状况,通过朱总现身说法,以“劳累练其筋骨,脏苦练其意志”的正确心态,从基层做起,到车间主任,管理中学习工艺,最终成为公司领导人。他以朴实的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他二十多年的成长过程说服了在场的每一位学生,并深深地打动他们。

我们的学生为何进厂实习不到两周就陆续的退出实习单位,除了厂里的条件差一点外,难道学生本身就没有问题存在吗?分配的工作只要累一点,脏一点,就挺不住了,更有的是我们的家长听之任之,娇生惯养,这就给学校提出了要求,怎样才能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怎样才能使学生经磨难而不变。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不能老一个调子,要适应社会的需要而改变。除教学模式的改变,还需要教育方法的改变,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吃苦,还要有创造的精神。

反思二:朱总的讲话使学生倍感亲切,容易接受,其效果也很明显,原本想离开的学生大多没有走。这说明总会有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信服。但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原因,还是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人的思想是复杂的,会受环境的因素而变,公司领导的鼓励,教师的督察是一种方法。但仍需要对不同的学生想离岗的原因进行分析,采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解决矛盾。

反思三:我校目前各个班在外实习的学生,在原单位实习的已不太多,学生为何离开?有诸多原因,但班主任工作没有到位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我们应到第一线调查了解情况,以便今后更好地加强实习管理。我班至今仍有四十多位学生坚守岗位,这充分说明,实习管理与班级管理有共同的地方,就是要深入了解其实情,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其实学生思想通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有了,坚持完成实习任务就不难。

这节班会课后,我仍在思考一些问题,怎样才能做好实习生工作,这也是所有实习班班主任应思考的问题,理应成为职业学校实习管理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研究编辑部编.优秀班主任经验谈[M].教育研究,1979.

篇4:班会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礼"的重要性,并能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礼"。

【活动方式】搜集文献资料、表演成语故事、做调查问卷等。

【教学实录】

【导入】

师:同学们好!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说明我们这个民族一直都很重视"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礼"这个话题。我想请一位同学先谈谈你对"礼"怎样认识。

生1:就是指懂礼貌吧,比如问好。

师:说得很好!"礼"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比如见面了要问好,接受别人的馈赠要道谢,再比如大家今天穿了礼服来上公开课以示郑重,都是一种"礼"。老师想先邀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里面有一句话跟"礼"有关,看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够发现。

(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关于《论语》经典语句表演的视频片段。)

师:谁知道这段视频出自哪里?

生2: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

生3:第29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

师:那么视频里面哪句话与"礼"有关呢?

生4:礼之用,和为贵--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奥运会开幕式中所引用《论语》中的12句经典语句。

(生齐读"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等《论语》经典章句。配乐。)

【认识礼】

师:"礼"从它的字形结构看是一个会意字。它像一个器皿里边盛着两块玉。玉在古代是一种非常洁净的祭祀物品。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礼"有了一些新的内涵。比如,孔子的礼与"仁"有关,孟子的礼指"辞让之心",荀子的礼指社会上每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总而言之,"礼"在中国古代是指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到了今天,"礼"主要指做事依规范而行,待人接物要虔敬真诚。

同学们,现在我们对"礼"的起源及古今内涵等有了初步了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礼仪,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感悟礼】

(两位学生主持人主持经典故事会,由四个组合的同学分别表演新编《孔融让梨》、《程门立雪》、《负荆请罪》、《不学礼、无以立》四个成语故事。)

师:感谢刚才几位同学带来的新编成语故事,也感谢两位主持人,大家再次给他们热烈掌声。老师想问一下台下的观众,你最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生1:我喜欢《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因为从中我学会了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谦让,这样就会家庭和睦。前段时间,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两兄弟为了财产上的一些事大打出手。我想,如果他们明白谦让的道理,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师:他说得太精彩了,掌声送给他!

生2:我喜欢《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我从廉颇身上学到了要知错能改,从蔺相如身上学到了要懂得谦让。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这两点都很重要。

师:说得很好!掌声送给她!

生3:我喜欢《程门立雪》这个故事,我们要想获得知识和学问,就要尊敬我们的老师。

师:很好!掌声送给他!刚才的四个故事生动地告诉了我们:孝敬长辈是礼,尊师重道是礼,与人交往懂得宽恕是礼,礼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礼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同学们,除了这些精彩的故事,古今中外名人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礼"的箴言,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生齐读关于"礼"的名人名言。配乐。)

【践行礼】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弟子规》里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告诉我们要及时应答父母。"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者。《三字经》里说:"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学礼仪",告诉我们从小学习礼仪。"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告诉我们兄弟朋友之间都要讲礼貌和秩序。"礼"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老师知道,小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已经读了《三字经》和《弟子规》,对这些语句并不陌生,让我们再次重温一下。

(生齐读以上语句。)

师:既然"礼"这么重要,那我们是否都能做到"礼"呢?老师搜集了一些图片和视频,想邀请大家来看看是否熟悉。

(老师展示学校鞠躬礼、升旗礼、集队礼等有关图片和视频,并请學生辨认。)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别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现在让我们看看自己做得如何?上个学期,我们一起阅读了《伊索寓言》,里面有一个故事叫《两只口袋》,不知哪位同学还记得?

生1:普罗米修斯给每个人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一只装自己的缺点,他把那只装有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装有自己缺点的挂在背后。结果我们很容易看见别人的缺点,却很难看到自己的缺点。

师:讲得非常好!今天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看能否把装有自己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好吗?(学生笑。)

生2:在课堂上我有时会讲小话,影响老师上课和周围同学听讲。

师:嗯,很有勇气。

生3:虽然垃圾桶离我很近,但是我还是乱丢垃圾,我课桌下面总是很脏乱。

师:老师记得你的背后就是垃圾桶,对吗?下次不要这么偷懒哟!

......

师:刚才的几位同学都非常有勇气。前两天老师做了一个调查,给每位同学发放了《中学生礼仪教育(学生)问卷调查表》,因为是无记名调查,数据相当可信。来,请大家看一下统计数据。

(展示离家或归家是否会告知父母、公共汽车上是否会让座、见到老师是否会问号等问题调查数据,和学生一起分析数据。)

师:以上数据说明:我们离"礼"还有一定距离!我们还需要更多地践行礼!我们本次活动还得到了家长的支持,现场我们也邀请了一位家长代表为大家说几句话,大家欢迎!

(学生李某家长发言。)

师:感谢李某同学的爸爸给我们的亲切教导!他说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同学们不要辜负家长们的希望。同学们,你们现在一定也有许多想说的话,老师想邀请大家每人为我们亲爱的16班撰写一条文明礼仪公约,并署上自己的名字,然后由班长收集整理,成为班级文明礼仪公约,大家说好不好?

(先完成的两个小组,由组长宣读,老师适当评价。)

师:好,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我们每位同学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真的能够做到讲文明懂礼仪,成为品学兼优的儒雅学子!下课!

【教学反思】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关于"礼"的成语故事和名言警句数不胜数,这些资料并不难找到。但因为是班会课,所以要考虑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礼"的重要性,并能够与身边人、身边事联系起来切实践行"礼"。考虑到这些,我确定了活动方式为:搜集与"礼"有关故事名言、表演成语故事、做调查问卷等。

篇5:主题班会教学反思

本次班会突出的地方:

从目的性来看,这次主题班会的目的很明确,让学生感受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整个班会活动流程很顺利。

从形式上来看,这次的主题班会运用了多种形式,如:说话、故事、视频、小游戏、名言警句、歌曲,个别学生的参与、集体的参与,让学生在每一个不同的节目中感受优缺点。

本次班会课存在的问题:

1、由于这次主题班会的学生不是自己教的,配合上有些地方欠默契,而且没有试教过,容量太大,只完成两个环节。

2、上课时,我自身的发挥还属于比较正常,学生的纪律较好,但过于拘谨,没有学生的本性,气氛不是很活跃。

篇6:班会教学反思

《向自强不息的聋人学习》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改正缺点为主要活动目的的班会。整个班会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看和说两个环节。

对于我们聋生而言,班会与普通学校的班会要有很大的区别。《向自强不息的聋人学习》这次班会的最初设计是让两名学生主持整个班会,设计安排了一些简单的内容和形式,其中穿插了师生之间的问答以及学生自我感受的发表。但是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后发现,学生主持有着很大的障碍,在我班学生中,即使各方面能力最好的学生也做不到这一点。最后我也只好更改最初的设计,换成由我主持。整个班会我们全体师生一起准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主要的准备内容就是让学生练习出旗、退旗以及整队,或是让学生通过写句子来说一说自己的理想。因为班会不是老师的课堂,而是学生才能发挥的天地,所以我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多说多想,老师的作用在于给予一定的提醒。

在整个班会过程中,由我们大家众所周知的聋人邰丽华来引入主题,其中有两位聋哑人介绍自己工作的视屏,让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了解到虽然聋哑人身体有残缺,但是他们也可以和健听人一样工作和生活,社会也会容纳和接受他们。最后有介绍了两位成功的聋人,目的在于用更多的事例来告诉学生,他们并不特殊,他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成功。

在班会中,作为主持人,要求我能够以更亲切的态度、更标准的手语、更丰富的表情等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的环境,这一点我还做的不够

好。自己虽然是主持人,但是在一言一行之中还是表现的都是教师的本色。这样就容易使班会变成了课堂,使学生自由参与变成了上课发言。这是我自己觉得的班会中做得最不好的地方,这就要求我应该自己多锻炼自己,多给学生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班会《向自强不息的聋人学习》整个过程进行的很顺利,各班尤其是高年级即将面临毕业和就业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反思自己同时也畅想未来,这也都是学生认真思考的结果。其实虽然学生有听力障碍,但是只要老师相信他们,组织他们练习,那他们也会表现非常出色的。通过上班会我也发现利用班会向学生传授道理效果比较好。

我想以后再此类活动中,我更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参与,力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篇二:班会教学反思

班会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8(12)班开展了一次“我心中的偶像”主题班会活动。我设计此次班会活动的目的,是想通过活动,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感受“偶像”们的人格魅力、精神力量,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积极动脑,出谋划策,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开展活动。有的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偶像背后的故事;有的演唱了自己偶像的歌曲;有的以小品的形式来展现身边的盲目“追星”现象,引起学生的关注;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团结协作,共同编排节目,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又充分体现出了小组合作精神。这次主题班会,大部分是由学生构思、组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能很好地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来开展活动,让我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关键是看引导者怎样来发现,怎么来挖掘。通过此次班会,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盲目崇拜偶像的危害,同时也知道了我们要从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出发,学习偶像身上闪光的品质和感人的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动力。这次主题班会设计上还是不错,有故事、演唱、小品等形式,各个环节衔接也比较自然、顺畅,但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准确,各个环节还不够深入到学生的心里,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更深刻的思考。总之,这堂课还是很精彩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组织同学们开展各种主题班会活动,我想我们会做得更好的。篇三:班会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本次班会开的很成功,班会的目的已经到达,成功地让让学生体会到了教师这些年的辛苦。

一、对活动主题的反思

通过今天的教育,孩子们学会了尊重理解老师,这也是我想达到的效果。如今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娇生惯养,当老师批评自己时,容易出现逆反心理,不理解老师对自己的好,但是在播放汶川地震老师为救自己的学生而牺牲的画面时,我清晰地看到许多孩子不禁流下了泪水,当紧接着放教师平时辛苦工作的 ppt时,学生的心理出现了波动,我想这一定能触发他们年幼无知的心灵,此时孩子们的情绪也被调动了,他们有很多内心感受以及想说的话对老师表达,他们被深深地感染着,已经意识到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遗憾的是,我对课堂生成性的把握不够,当有学生说出曾经对老师有过误解时并没有加以引导,没有让学生说出什么时候心里是怎么误会老师的,也许课堂的精彩就在此,但是我错过了对学生的引导,这也许是教育孩子最好的事迹

二、对活动目标的反思

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基本实现,同学们通过向老师鲜花的环节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看到老师辛苦工作的视频,同学们都很感动,同时在活动中增进老师与同学们的感情与默契,让辛勤操劳的老师们放松一下心情。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教师工作的艰辛和崇高,从心产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把尊师重教化作一种自觉行动,从而使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对活动内容的反思

主持人开场白,在向老师鲜花的同时播放《献给老师的歌》背景音乐,目的是渲染本次班会的气氛,使同学们进入状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奠慰尸魂——为祭汶川地震中为学生而献出生命的教师,在这个环节,学生比较激动,有的孩子甚至无法克制的抽涕起来,班级的气氛很沉重,大家都对牺牲的教师表现出沉痛的悲伤,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用制作好的ppt 播放各科教师忙碌工作时的照片,这时学生看到每天熟悉的身影,看到老师的辛苦,忙碌,都很感动;漫谈尊师:学生自主发言,陈述和老师之间的点点滴滴,在这个环节活动目标得到实现,大家踊跃发言,学生都老师的深切的爱得到表达;师生互动游戏:猜词,增进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但是由于这个环节很难组织好,考虑的也少,在活动中花去了很多的时间,出乎意料之外,值得欣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变近了;

四、活动后的收获

本次班会从开始到最后我准备了很长时间,活动的成功召开和结束让我倍感欣慰。在观看教师辛苦工作时的视频时,学生了解到老师平时的辛苦,大家由此有很多感受,学生在谈论与老师之间的点点滴滴时,有的学生在谈到以前误会老师甚至哭了起来,并保证以后一定会改正,从而使本次班会的活动的目标得到实现。在本次班会上,让我看到了一群可爱的孩子,同时也体会到当老师走进学生内心时的那份欣喜,教师是个让人们尊敬的职业,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身上的单子很重很重,在交给他们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他们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虽然我现在只是一名实习教师,却同样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重大职责,也更加热爱这个职业。所以以后我要多积累各方面的知识,等待着真正作为教师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天!篇四:主题班会教学反思

《感恩母亲》主题班会 教学反思 2012年5月7日,第二次月考后,在政教处的安排下,我和实习生经过精心策划举办了一场励志型的主题班会——《成功无捷径,学习当奋斗》。这是一节学生、老师,两方参与的班会课,针对的是月考过后部分学生心情浮躁,思想懒惰,不爱学习的现象。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可以说,结果既在我的预料之中,又超出了我事先的设想,使我自身也深受启发。

为了确保学生活动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成果,本节课重点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

上课前,主持人播放《真心英雄》这首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正式上课之后,首先是给学生和家长列出了几个问题,使孩子对妈妈的了解,和妈妈对孩子的了解形成对比,从学生身边的事入手,做到了课程资源的生活化。第二个环节,是一段视频的播放,这个视频讲述的是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母亲为了女儿,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三天的时间里跨越了三个不同的国家的艰辛历程,学生通过这段视频能够直观感受到母爱的力量。第三个环节,是学生的诗歌朗诵,本着以事实打动学生的目的,这个环节材料的选取做到了真人真事。第四个环节,将养育子女比喻成长跑,学生当堂体验,更能够深刻的感受到母亲的坚持和付出。第五个环节,由以上环节,学生此时对母亲已经有了深刻体会,因此给出时间,让他们自由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第六个环节,感受到了母爱,认识到了母爱的伟大还不够,学生们还要学会去回报自己的妈妈,因此设计了学生合唱《烛光里的妈妈》,并在唱歌的过程中将之前写的明信片送给自己的妈妈。最后,在学生的合唱中结束本课教学。

爱无处不在,我们的爱心教育也时刻不能停止,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远比只教会孩子如何读书学习重要。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孩子们于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充分体会到了母亲的艰辛付出,认识到了母亲的关爱无处不在,仿佛春雨润物,细细无声。正因如此,更应该懂得感恩,学会感恩。不足之处是:

1、对于“感恩社会”方面没有进行深入地挖掘延伸,只局限于对父母的感恩。

2、没能现场请家长代表发言,谈谈作为母亲,对这节课的感受,对孩子的期许,如果能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相信这节课的最后能更出彩。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深受启发,促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点评:本节课力求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依托情境导入、巧妙组织、打造亮点力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本次主题班会,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在设计环节时,教师依循认识规律,使学生从感性的形象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发现、理解并感悟到了母亲的伟大,最终发出由衷地的感叹,并决心从自身做起,回报母亲。由

于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说的也是身边发生的事情,因此整个课堂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教师及家长的参与,一度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再加上精心选择的歌曲,给人心灵以强烈的震撼,恰如其分地渲染烘托了课堂气氛。而且,课堂也注重了实效性。当然,此次主题班会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同学没在课堂上倾诉自己的心声;课堂组织形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丰富。但无论如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能将把这次感恩教育进行到底,让它渗透到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定能让感恩的种子在每个学生心底生根发芽!(段明磊)篇五:班会教学反思

《五彩缤纷,童心飞扬》元旦主题班会

教学反思

二(284)班 李水英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班召开了一次“五彩缤纷,童心飞扬”元旦主题班会。课后,我感悟颇多。

一、活动以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一周的时间里,学生分成六个小队根据自己小队成员的特点,在老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主题挑选、排练节目。学生们准备了配乐诗朗诵,儿歌串烧,三句半,自制贺卡展示等节目,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如阳光小队的成员在编排诗歌朗诵《飞进新年的大门》时,五个同学朗诵,其他的同学放音乐,想动作,出点子,齐心协力想让自己的节目最优秀。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班级的凝聚力。

二、班会课给了学生一个自由的舞台,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班上许多孩子来自于农村,难得有展示自我的舞台,不少孩子缺乏自信,平时不敢大胆表现。正是主题班会给了曹宝仪、曹卓、代玉婷、楚济铭这样的孩子一个舞台。他们在台上唱歌、跳舞,表达心中对于新年来临的喜悦,他们敞开心扉,吐露心声,表达对亲人美好的祝愿。孩子们在掌声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

三、寓教于乐的班会活动,把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智慧小队的学生搜集了关于元旦的知识,并通过解说和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了关于元旦的知识。活动设计的感恩

篇是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这一环节展示的贺卡都是学生亲手制作的,饱含着学生的真情。

整堂班会课进展比较顺利,不过也有不足之处。

1、活动过程中有些学生由于非常兴奋,纪律没有其它课好。

2、有些表演的学生平时少有锻炼的机会,表演时紧张,神情不够自然。

3、缺少学生参与面宽的活动,小队有些成员没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的自主性没能充分发挥。

篇7:班会课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8(12)班开展了一次“我心中的偶像”主题班会活动。我设计此次班会活动的目的,是想通过活动,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感受“偶像”们的人格魅力、精神力量,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积极动脑,出谋划策,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开展活动。有的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偶像背后的故事;有的演唱了自己偶像的歌曲;有的以小品的形式来展现身边的盲目“追星”现象,引起学生的关注;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团结协作,共同编排节目,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又充分体现出了小组合作精神。 这次主题班会,大部分是由学生构思、组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能很好地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来开展活动,让我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关键是看引导者怎样来发现,怎么来挖掘。通过此次班会,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盲目崇拜偶像的危害,同时也知道了我们要从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出发,学习偶像身上闪光的品质和感人的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动力。

这次主题班会设计上还是不错,有故事、演唱、小品等形式,各个环节衔接也比较自然、顺畅,但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准确,各个环节还不够深入到学生的心里,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更深刻的思考。总之,这堂课还是很精彩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组织同学们开展各种主题班会活动,我想我们会做得更好的。

篇8:大学主题班会的失落与反思

一、大学主题班会的失落:现状与问题

关于大学主题班会的研究开展得不多,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例,研究大学主题班会论文很少,现有的研究成果中,不少只是个别研究者的经验总结和实践描述,而对大学主题班会的反思少之又少。笔者采用文献收集、实地走访的方法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大学主题班会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主题班会本身的缺位、德育功能的缺失、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是大学主题班会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主题班会本身的缺位

主题班会是高校开展德育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主题班会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手段,是开展素质教育的良好渠道。有的学者还探讨了主题班会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在实践中,不少高校出现了主题班会缺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无计划,在学期中未将主题班会列入德育工作计划,造成主题班会这一重要方式在德育工作中缺位的尴尬;无主题,因为没有周密的计划,举行主题班会就无章可循,辅导员将琐细工作放入主题班会中,想到哪儿讲到哪儿,班会主题成了摆设,班会内容杂乱无序;主题班会成为可有可无的随意性教育活动,辅导员对待主题班会有“任务”观,学校、学院有了要求,临时找一个主题,开一次主题班会,笔者称之为“应付检查型”班会;追求实用性,辅导员将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问题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解决,主题班会开成了批评会、训斥会,教师言辞激烈而学生默默无言,起不到良好的德育作用。

(二)德育功能的缺失

社会大众传媒及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将多样化的文化意识形态渗透进大学校园,外界的影响使学生的价值标准与道德准绳发生偏移,有的学生甚至无法明辨是非或作出正确的价值取舍;而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出现误区或盲区。因此,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德育作用,使大学生个体在集体活动中完成自我教育与自我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实践中,我们却面临主题班会德育功能缺失的困境,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主题班会在德育工作中的缺位是主题班会德育功能缺失的根本原因,“德育功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活动操作模式是造成大学主题班会德育功能缺失的重要原因:在德育观上,许多老师仍把德育的目的看成是约束人、规范人,而不是引导提升学生的自我道德要求、促进其内在德性与道德精神的生长,表现在教育活动操作方法上,大多体现为灌输式的道德教育,老师一味地把教条的、空洞的道德知识、规范灌输给学生,忽视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动态生成的道德思想、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思辨。

(三)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现代教育理念十分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发展性,新时期的大学德育工作也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有在将价值选择真正视为“我的选择”的情况下,才会主动对辨认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根据自己所认定的价值评价标准来做出判断和选择。在主题班会中,学生是主体,学生主体性的确立与否决定了主题班会功能的实现与否,以往主题班会实践中往往出现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尴尬,究其原因如下:在学生观上,仍把学生看做一块道德白板,要靠“教育者”去图画,没有把他们看成有主体性的自我道德建构者;在班会内容上,有些内容远离现实,缺乏与当代大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有些内容空泛、抽象甚至是教条的,与学生实际需要无关,与解决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无关;在教育过程中,老师重视的是“德育内容”的传递,而并不考虑学生现有的道德需要和道德发展水平,没有以情感的体验和理解去促成人的精神提升;在组织形式上,主题班会全由辅导员一人包办,设定主题,设计教案,学生参与度很低。

以上种种迹象都昭示着大学主题班会的失落和边缘化。

二、大学主题班会的重塑

就大学主题班会面临的困境,有些学者开展了研究,找寻对策,如:李怀志在《走出主题班会的误区》一文中,就宏观和微观层面改进大学主题班会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张怀聪在《动态生成性:主题班会的发展与创新》一文中,提出了动态生成性主题班会的思路,并就动态生成性主题班会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作了深入的思考。有些学者还就大学主题班会的创新、特色开展了研究。面对大学主题班会的困境,笔者作如下思考:

(一)重塑德育家园:实现主题班会德育功能的回归

1. 大学德育的边缘化

主题班会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德育功能,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大学德育的边缘化。表现为:德育地位下降、德育信度失落、德育效度低迷。

目前大学德育地位下降已成为严峻的现实,各级行政部门加强高校德育的文件不断,但成效并不理想,学生成长度评价的两个方面:德育和学业成绩,德育显性或隐性地受到“歧视”;德育信度指德育的威信和可信赖性,德育信度失落表现为:学生甚至教师对教科书上的道德原理持怀疑态度,对道德教育活动是否会产生真实效果持怀疑态度,大学生表现出对德育的“逆反心理”和“软对抗”;德育效度指德育的实际成效,德育效度低迷表现为:相对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大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可能提高了,但道德行为外在表现却没有明显改善。

大学德育的边缘化,从世界文化的大背景看,主要原因是世界科学主义的兴起和日益膨胀在教育中的体现,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离心和冲突的结果。

2. 重塑德育家园

工具理性对于物欲性、占有性的强调,使得人类生存活动中的另一个维度,即体现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之非功利性、非实用性、非工具性和非技术性的方面受到了排斥,即人日益变成了非精神性、非生成性的动物。面对工具理性的急剧扩张,大学教育不能消极迎合,要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应积极地平衡科学和道德这两翼。何为大学?大学何为?这里涉及大学的教育理念问题。大学作为培养“人”的机构,古今中外关于大学教育理念的认知都有其共通之处: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科学知识,进行职业训练,而且应包含更多的内容。

《礼记·大学》映射出人文主义教育理想的萌芽。它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既指大人(担大任的人),又指大学校、大学问。“明明德”就是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即善良的德行。“新民”就是推己及人,把自己的善行推广到民众。“止于至善”是说善无止境,要永远追求,达到完美的境界。综合起来理解,就是人要担大任,做大学问,就要首先有善良的德行,然后才能教化万民,修为无止境,才能达到完善。由此可知,从完善人格角度出发,到用这种理想教化天下,这是我国古代大学理念的灵魂。

毕业于牛津,身为红衣主教的纽曼在1853年出版了《大学理念》(theideaofuniversity),系统阐述了他的大学教育理念。他的主要观点是:大学是传授普遍性知识的场所;大学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优雅的品性,从而提升社会格调。他认为在大学里,人们可以真正地开阔心胸,这里有和谐的气氛,纯洁清新的格调,培养出心灵和谐,品味高雅,富有教养的绅士。纽曼的思想代表了英国古典主义大学的传统理念。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理念以蔡元培的思想为代表,蔡元培的大学教育理念中,就造就什么样“人”,可以概括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他在1912年1月就任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指出:“民国教育应以养成共和健全之人格为根本方针”;在实践上,组织进德会,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还“以美育代宗教”,提倡美学教育,陶冶学生的情趣。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召开了两次全会,讨论精神文明建设,并作出相应的决议。同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文件,从中不难看出,我国大学德育目标基本上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既是我们的教育目的,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德育目标。

可见,不同的社会对人的要求不尽然相同,但是“人性”的东西却是跨越时代、社会及不同的职业地位而普遍存在的。培养这些人性的闪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把学生造就成高贵人格的人是我国的教育传统,也是大学的共同任务和目标。重塑德育家园,“成人”与“成才”并重,应当是大学历史与现实的重任。重塑德育家园是实现大学主题班会德育功能回归的前提和基础。

(二)构建大学主题班会工作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开展主题班会是大学生教育的应然,而实然状态是主题班会的缺位,笔者以为,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校(学院)、学生工作人员(辅导员)对主题班会功能的认识还有欠缺、还需深入,没有认识到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最佳途径;二是学校(学院)未就主题班会做出统一的规划、安排和部署,没有明确的要求;三是作为主题班会的主导者,学生工作辅导员担负着大量日常性事物工作,主题班会被事务性通知、紧急事宜布置等临时性班会挤占。笔者以为,要构建大学主题班会工作体系,实现大学主题班会的系统性回归。

1. 重树主题班会的重要地位

主题班会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的课程目标在于开发学生的心智,使学生的思想认识、行为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面发展,是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不像其他具体的某门学科,学习某门具体的知识,它是为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取得完满的发展而调整好思想状态。一堂成功的主题班会不但能够教育学生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而且还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如何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作为高校工作人员,尤其是学生工作战线全体人员都应对主题班会的重要性抱有的充分认识。

2. 完善主题班会的组织保证体系

高校要将主题班会作为大学生教育的常规性工作来抓,围绕主题班会,完善校、院、班级(年级)三级组织保证体系,并分类开展工作。学校层面,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结合学期工作重点,对全校主题班会工作做出规划,包括主题班会的大致选题框架、量化指标,并对学期末的专项总结做出部署,使主题班会作为考核学院学生工作的一项指标,促使主题班会步入“有序”状态;学院层面,学生工作小组按照学校总体部署,结合学院学期工作重点,对学院主题班会工作做出安排,将主题班会作为考核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依据;学生工作辅导员按照学校、学院的部署,结合本年级工作重点,负责主题班会的具体实施,在这一层面,要确保辅导员在主题班会的主题选择、实施策略方面的“自由度”。

3. 明确主题班会的设计原则

大学主题班会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设计原则的确立有助于主题班会目标的实现。

(1)教育性,任何一个主题班会,都必须有助于学生在道德修养提高、意志品质养成、促进智力发展,促进美育的开展等多方面或某一方面有所收获。“欲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如果没有教育性,任何主题班会都不得不失去方向性、思想性。

(2)主体性,主题班会工作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为: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取向、人生目标,然后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精心指导全体同学进行有关主题班会的准备工作;在主题班会中,学生不只是接受教育过程的主体,同时又是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设计者、选择者和实施者。因此,在制定主题班会德育目标时,应注重以学生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实施人文关怀,这样的德育才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内心震撼与认知整合,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3)时代性,主题班会必须能够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息息相关。使学生有一种亲近感、迫切感、现实感,可以培养学生时代意识。同时,突出主题班会的时代性,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时代的要求,明确自己的成才方向与奋斗目标。

(4)“常规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持续性,班会主题的确定也应体现“常规化”教育的宗旨和要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日常行为习惯。“常规化”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人生观教育等。大学四年,每学年学生面临的问题、教师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不一样,如大一的重点是如何引导新生了解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而到了大四则主要围绕就业主题,以解决“如何树立正确就业观”、“如何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等问题为重点。

新形势下,大学主题班会承载着更多的任务,通过重塑大学德育家园、构建大学主题班会工作体系,从理念与实践操作层面重塑大学主题班会,这是笔者的一些思考。如何促进大学主题班会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实现大学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丰富、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国清.中心与边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梅贻琦.大学一解[J].清华学报, Vol13, 1941 (1) .

[3]张明等.近十年大学生主题班会研究述评[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9) .

[4]赵鹏飞.论当前大学德育发展的新趋势及德育观[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9, (1) .

[5]宁晓菊.大学德育的失落与重塑[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5, (1) .

[6]赵大柱等.新形势下对主题班会的几点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07, (2) .

[7]李怀志.走出主题班会的误区[J].教学与管理, 1997, (11) .

篇9:班会课管理:反思与策略

班会课一直以来是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主要途径,其在学生集体性品德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对班会课的管理却是学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相关责任部门对其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策略,反而减弱了班会课应有的功能价值。为此,本文在对班会课管理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实践策略。

一、对班会课管理现状的反思

目前,学校中对班会课的管理一般归德育处(或叫教导处),班主任是班会课的首席策划者和组织者,德育处对班会课的管理通常只是监管班主任是否在班级上班会课,至于班会课的组织形式、内容及效果则很少顾及与测评,这就让班会课成为一种形式,没有对学生产生长远的德育效果。综观当前学校对班会课的管理现状,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1.学校与班主任之间没有达成对班会课功能的共识

班会课的功能价值如何,需要有一个交流形成共识的过程,但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双重影响,学校德育处与班主任两者对班会课功能的认识存在着差别。德育处作为学校德育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在于用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并使其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对学生强调的是爱国教育、品行教育和规范教育等,这也就成为其对班会课功能价值的认识定位。班主任是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直接人,面对着独特的鲜活个体,其责任在于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群体性或个体性问题,并随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班会课作为对学生进行集体性德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在班主任心中的价值定位是及时解决学生当前在心理、学业、成长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而很少关注学生道德发展的长远性与社会性。学校与班主任对班会课的功能认识差异来源于各自的角色定位不同,学校更多地考虑学生品德发展与社会相适应,强调德育的宏观主导价值,而班主任身处具体事物中,他们更多考虑地是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以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强调德育的微观过程价值。正是他们之间没有达成对班会课功能的共识,影响了学校德育的实施效果,不利于促进学生道德品行的健康有序发展。

2.班会课缺乏与学校特色德育之间的配套

目前,很多学校的班会课成了班主任的自由天地,班会课的组织形式、内容及效果评价都由班主任全权负责,而学校德育处对班会课的管理缺乏整体计划性。各班、各年级各行其事,有时会出现对某些价值观的教育分歧,更没有突出学校某种特色德育主题,不利于培育学校的文化特色。学校的特色德育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导目标,班会课要围绕学校特色德育开展一系列的师生对话、学习争鸣等活动,要做到这些,一方面需要学校确定自己的特色德育思想,让每位班主任都能理解;另一方面,班主任需要立足于学校的特色德育特色,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相配套的具体德育计划。实际上往往很多学校只提出自己的德育主题思想,没能认真落实下去,这与我们当前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有关。

3.班会课的可利用资源很少,未实现德育资源共享

现在很多学校的班会课让班主任最感头疼的是手头可利用的德育资源很少,加上教学任务繁重,让他们没有多少时间关注当前一些具有影响性的德育事件。有时,放手让学生去寻找德育资源,同样面临着学生本身的学习任务过重问题,即使花了时间找到一些德育资源,但由于缺少亲身经历的体验过程,或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达不到应有的德育效果。另外,学校内部的德育资源没有实现共享,各班开展的德育主题活动留下来的影像文字资料没有统一管理,导致开展同一主题活动的班级重复劳动,没能在分享资源的基础上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德育创新活动。对于学校外部的德育资源,学校德育处没能预先为各班提供校外资源的检索目录,导致一些可用的外部资源没能充分挖掘出来,影响了班级德育活动的丰富性和实效性。

4.对班会课的评价形式单一,未能关注德育实效

当前,对班会课的评价主体是学校德育管理者,而很少涉及教师、家长、学生等不同群体对班会课的德育效果的评价维度,作为学校德育的管理部门——德育处(或教导处)只把班会课纳入班主任的工作常规管理范畴,而没有特别针对班会课活动制定一套班级德育效果考核方案,没能对班会课的组织形式、内容及其德育实效进行整体评价,只是简单地评价班主任是否有班会课活动计划,甚至有的学校根本不管理班会课,让班会课成了班主任的训话课、其他学科的辅导课。这样单一的评价形式,让班会课的德育效果无法凸显,无法系统地促进学生德育的健康有序发展,也不能实现学校德育的整体目标。

二、班会课管理的实践策略

基于对当前班会课的管理现状反思,结合自身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学校对班会课的管理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1.计划

学校首先明确自己的特色德育主题,然后班主任围绕着学校的特色德育主题制定本班的班会课活动计划。开学之初,学校德育管理部门要召开班主任会议,把学校的特色德育主题和常规德育主题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学校的特色德育主题是指学校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形成特色教育的德育资源,包括师生的“精神偶像”、成功校友激励、文明素养教育等,如我们翔宇教育集团所属学校每年都开展以周恩来为“精神偶像”的特色德育活动;学校常规德育主题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求而确定的德育主题,如小学生侧重于交通法规教育,初中生侧重于自我教育,高中生侧重于法律常识教育。班主任在了解学校的特色与常规德育主题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班会课活动计划。活动计划应包括每星期的班会主题、组织形式、应达到的效果、需要什么资源,活动计划制定好之后交一份给学校德育处。德育处要对班主任上交的班会课活动计划进行汇总,把准备同一类德育主题活动的班级分类管理,并制定一份整个学校班会课的活动计划表,让所有班主任都相互知道彼此主题内容。如在实施过程中有所调整,要预先通知德育处,这样做可以让班会课的管理系统化和明了化。

2.资源

学校德育处要根据班会课的活动计划为班主任提供德育资源支持,充分实现校内外德育资源的共享。德育处要积极承担起德育资源收集、分类、调用等职责,为班主任开展班会课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德育资源,这就要求德育处在平时注意积累收集各种德育资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1)每学期举办一次班主任的优秀班会课件的评比活动,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秀课件收集起来,建立一个班会课课件资源库,让其他班主任开展同类主题时借鉴使用,并对课件资源被利用频率数进行统计,付给课件作者相应的版权费;(2)德育处组织专人负责从报刊杂志、网络上收集各种德育信息,建立一个德育基础信息库,为班主任提供可选用的资源目录,可以省去班主任盲目寻找德育资源的时间;(3)学校德育处要积极与校外各种历史名胜、纪念馆、博物馆等德育基地保持联系,获取这些德育基地的开放时间、教育内容、参观形式等,统一汇总制成一份校外德育资源使用手册,给每个班主任发放一份,以便他们充分利用校外德育资源,丰富学生的道德实践。

3.评价

学校德育处、班主任、家长、学生要一起参与对班会课的整体评价,以便使班会课发挥其应有的德育功能。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德育处主要负责评价班会课的内容,把握内容的思想性、正确性与教育性;班主任要对自己组织的班会课进行自我评价,写出活动感悟及后续跟进措施,选择同一主题班会课的班主任之间可以相互评课,建立一种班会课组织交流的内部评价机制;学生要对班会课的德育效果进行自我鉴定,并以后续的实践行为作为基础,家长则要提供自家孩子的行为表现,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共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只有从整体上多主体的评价班会课的德育价值,才能使学校对班会课的管理走上理性的高效之路。

作者单位 江西省武宁县石渡小学

上一篇:爱己日祝福语下一篇:中考数学金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