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考察提纲

2024-04-24

村考察提纲(共9篇)

篇1:村考察提纲

附件1:

****考察提纲

一、考察目的:

二、拟考察项目基本情况及对接人:

三、参与考察人员及分工:

四、考察时间及路线规划: 附件2:

关于****的考察报告

一、考察时间:

二、考察人员:

三、考察项目:

四、考察目的:

五、考察结论:

附:各考察项目详细情况:

对****的考察情况汇报

一、考察时间:

二、考察项目基本情况:

三、考察对接人及联系方式:

四、考察详情:

(一)座谈情况

(二)现场考察情况

五、考察小结:

篇2:村考察提纲

同志们:

根据市委的安排部署,我们考察组一行X人到X进行干部推荐考察。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推荐X人选X名。下面,我就做好这次推荐考察工作讲3点意见。

一、推荐人选的标准和条件

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好干部“20字”标准,综合考虑基本任职年限、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实绩、担当作为等因素,真正树牢学的导向、干的导向、严的导向。大家推荐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党绝对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对干部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是第一位的”。我们要把政治素质考察摆在干部考察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推荐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经得起考验的干部,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

二是不忘初心使命。我们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坚持和树立人民至上的鲜明导向,注重推荐那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干部,注重推荐那些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善做群众工作、善为群众解难的干部,注重推荐那些牢记宗旨、扎根群众、为民服务、群众拥护的干部。那些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利益的干部,不能作为推荐人选。

三是敢于担当作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就是要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可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坚持推荐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那些沽名钓誉、明哲保身,虚言虚行、作风浮漂的干部,不能作为推荐人选。

四是工作实绩突出。要坚持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工作实绩。始终抱着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推荐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改革创新、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推荐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精神,能够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干部,推荐在着力打好“四张牌”、打赢三大攻坚战中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善作为的干部选拔出来。

五是坚守廉洁底线。中央和省委对从严选拔干部高度重视,强调要把把好廉政关作为干部工作的聚焦点、风险点,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大家要认真衡量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坚持推荐讲廉洁、严于律己、秉公用权、一身干净的干部。我们要守住底线,对那些权欲膨胀、以权谋私、利欲熏心、违法乱纪的人要注意分辨,不能作为推荐人选,坚决不让有硬伤的人得到提拔重用。

六是严把任职资格。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资格。

二、积极配合做好推荐考察工作

这次推荐考察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考察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取决于X(党委)的坚强领导、精心组织,取决于在座各位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希望大家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地配合好这次推荐考察工作。

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干部推荐考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基础。市委特别强调,既要防止简单以票取人,又要坚持发扬民主、充分听取民意,保证考察质量。因此,推荐考察绝不是走过场,而是要集中大家的智慧,真正把干部选准选好。希望大家从党和人民事业大局出发,从全县(区)长远发展大局出发,从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大局出发,全力配合考察组共同做好这次推荐考察工作,认真负责地对待这次民主推荐,积极主动地参与推荐考察工作,表现出一名领导干部应有的政治自觉、政治担当、政治品格。

二要出于公心讲公道。参加今天会议的同志,都是全县(区)领导干部队伍的骨干和中坚,既有较好的思想作风,又有较强的察人识人能力,代表着X领导干部队伍的素质和形象。搞好这次会议推荐,既是大家的权利义务,更是组织赋予我们的政治责任。希望大家推荐时认真思考,出以公心,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全面、历史、客观地评价干部,不凭一时一事下结论,不因个人好恶定取舍,不搞任人唯亲,不计个人恩怨,不拿原则作交易,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认真负责地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

三要严格要求讲纪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央的明确要求,市委对这次X人选推荐工作高度重视,特别强调要坚决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保证这次干部考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家一定要认真落实省委和市委要求,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落实组织纪律,坚决抵制各种非组织行为和不正之风,确保这次推荐考察工作顺利进行。

三、最后,我代表考察组全体同志也向大家郑重承诺

篇3:锦江村传统木屋现状考察与分析

距离长白山9.4公里处的漫江镇锦江村,是长白山地区唯一现存的木屋村落。长白山地区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广袤的森林为从古至今生活在长白山的居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产和生活资料,也为生活在森林中的人们提供了安全庇护的居所,这便是存留至今的满族文化的杰作———井干式木屋。井干式木屋如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都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屋正面临消亡,对它进行抢救保护是当务之急。锦江村位于抚松县东南部,长白山的西北麓,该村始建于1937年,到目前为止已有79年历史。现在的锦江村木屋虽然已经有部分经过政府翻新修缮过,可依然采用原始的搭建手法,所采用的均为可就地取材的原木,层层相叠,棵棵相“咬”,是生活在森林中的满族部落所创造的独特得建造技艺。

2锦江村建筑现状

冬季的锦江村在满山遍野的白色和白桦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寂静,这里夜晚星光照耀,没有城市中的光污染和空气污染,夜晚的村落一片漆黑与白昼热闹的场景截然不同,随处都是狗吠鸡鸣声,树林之中的袅袅炊烟也是村民们开始一天生活的写照。整个村落的肌理是由于地势高低变化的不同地貌地势自然而然产生的,这是区别于任何一个城市、乡村,独一无二的存在,也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文化所特有的地理环境。房屋的建造顺应地势,有高有矮,有前有后,高低错落,随着山脉的起伏融入在森林绿野之间。2009年,锦江村独具特色的满族木屋建造技艺列入了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该地区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但是目前该村常住居民较少,木屋整体情况良莠不齐。现存木屋,建造材质无任何钢筋混凝土,均为木头、黄泥以及秸秆草所制。屋顶是用木瓦以叠涩的形式交错搭接的,瓦片就地取材,是直接从树上劈砍下来的片状瓦,而不是用锯齿切割出来的。木屋的围墙是以粗壮的木头以榫卯的形式相嵌和而形成的,再加之以黄泥和秸秆的混合物勾缝,再将墙体加厚保温,最后用细泥找平,使墙面变得平整。屋顶是在木质的檩条上铺秸秆或草,再将黄泥附着其上,起到防水层的作用,再铺以木瓦遮挡。建筑的建造用材以及建造方式均较为原生态,因此木屋的建造有用时短、取材方便、造价低廉、耐用保温的特点。但随着木材价格的高涨以及伐木的禁止,使得村民自发性修缮木屋的行为变得越发困难,因而木屋所存在的问题也随之越来越突出。村落里空置木屋较多,木构建筑大多已年久失修,甚至处于危房状态。村民为了保暖,将自家的屋顶铺上蓝色的塑料薄膜。虽然部分房屋在2015年时已经由政府部分出资进行翻修、整改,但是翻修后木屋建筑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施工当中存在粗制滥造、急功近利的现象,使得整体样貌失去了以往的风采,翻修的新木屋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大空间的需求,将原本的木屋建造的高于原有木屋,而且整个村落的房屋机理也失去了原有的样貌。破坏了能融于山林的原始面貌,使建筑在山林之间显得尤为突兀,也使得在这样的建筑衬托下的风景变得不再旖旎曼妙。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村民居住的适宜性较差的问题,整体保护情况实在是令人堪忧。

3传统木屋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考察木屋遗址时,我们发现锦江村木屋虽然有部分已经在政府的扶持之下对原有的木屋建筑进行了翻新,但是依然存在问题。

3.1节点构造的安全与舒适性

(1)地基浅,无排水沟,建筑地面返水、结冰。东北的冻土层较厚,传统木屋或无地基或者浅地基,因此房屋的地面散热量较大,建筑的保温性能较差。有些木屋是建造在山腰上的,依山而建,建筑室内地面的凹凸不平便在所难免。山上土壤受到雨水的冲刷从而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导致山体沉降不均匀。即使有些居民使用了强度较高的水泥来铺设地面,依然只是治标不治本,山体依然能将混凝土的地面撕裂开来,下雨时,有的处于低洼处的建筑甚至会侵泡在水里,使木结构建筑整体的安全性也令人担忧。(2)外墙面脱网严重,主材返水。翻新的木屋挂网的作用是为了使黄泥与秸秆更容易附着在木围墙上,也是为了代替秸秆,以此来增强房屋整体的拉力。而泥料用量的不够,又导致墙体的密封性能不好,容易出现透风等问题。除此之外,由于施工时间错误,采用了上冻的木材。木材内部含有较大水分,低温凝结,不易蒸发。所以当居民开始生活时,这些木材随着室内温度的上升,冻结的水分便开始消融,水分蒸发不出去,只能向木屋内部倒流,致使屋内居住适宜性变低且保温性能变差。因为挂网的不粘结以及木头反水,新建的房屋中已有许多木屋出现结露、返潮、发霉、温度极低甚至是漏水结冰等现象。有的村民为了增加建筑的密闭性,便用棉花来堵塞空隙,防止屋内进风;有的则用废旧衣物塞住孔洞来增加使保温性能,有的屋子冰如地窖已经不能再居住人,只能在夏季用来招待游客。(3)屋檐、木瓦出檐短、防水性能差。屋檐是用五六根窄小的檐椽原木所排列而成的,宽度般800mm左右,由于出檐较短,檐椽最外边的椽子经常会受到雨水的浸泡。原来用作防水的秸秆和草用被现代的防水卷材替代,木瓦的不均匀排列致使建筑的防水性能一般,透气性差,水汽倒流,致使木吊顶受潮变形,变得凹凸不平。

3.2建筑传统式样的保护与传承

(1)门窗样式及安装方式。传统木屋为九格小窗,是满族的传统窗型。翻新的外窗没有复原木屋的原始风貌。除此之外,建筑的门窗均安装在了木屋预留窗洞之外,没有窗台使得雨水倒流,致使雨雪消融后倒灌至木屋内,使居住者用来休息的火炕受到雨水的侵害,就连外墙也未能幸免。建筑的密封性能差,房屋保温性能受到影响。因此,有不少村民在窗户的内外部安装了木条和塑料膜。内外膜之间用木条支撑起的空间有足够的空气用来减缓木屋内部热量的损失,这类似于现在常用的三层玻璃窗,因为单层的玻璃窗已经不能抵御冬季的严寒了。但是冬季建筑的外立面已经失去了建筑应有的韵味。(2)特色构件与采暖方式。木烟囱为满族建筑的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地区满族建筑的特点之一,是长白山满族建筑的特色。木烟囱,也是大自然的馈赠。粗壮的参天大树在枯死之后,其木心逐渐腐烂,高于屋脊的树筒便是最好的烟囱材料。有的木屋会有高600mm左右的火墙与相同高度的火炕一同使用,火炕与做饭的灶台相通,而火墙则需要另外设一炉灶。火墙的高度也会因为各家使用情况的不同而稍作调整,木烟囱,土炕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村民的习俗是每年春节前打扫尘土,然后糊墙、糊棚,所以木屋内糊的一层层的报纸不仅好看,也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3.3经济性制约

虽然锦江村位于长白山腹地,村庄的周围全部都是茂密丛生的树林,可是由于国家对林业的管理和伐木的要求,已经致使木屋建筑的原产用料受到了限制。木屋的木料现今均采用小的细木料,而这些木料以前均是用来做屋顶檩条的细木。粗壮的木头已经很少能买到了。一方面,村民无力支付高昂的修缮、重建的费用,另一方面,房屋年久失修,加之保温性能较差,即使是翻修过的新木屋所存的问题也频频不断。在锦江村,一桩木屋的造价成本大致为50万元,这对于收入微薄的村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好木料的价格正在逐年上涨,这为锦江村未来的木屋维护也带来了困难。

4结语

篇4:村考察提纲

(一)

乌蒙蒙的天空,牛毛细雨飘浮不停。

到水城县陡箐苗族彝族乡,考察苗族村寨脱贫致富建小康调研组乘坐的大巴,从贵烟公路拐进茨冲火车站至坪箐村的叉道后,再也无法通过那又稀又滑仅能过马车的“水泥路”。无奈,只好分头挤进参与调研的市民宗局的“三凌吉普”和乡政府的北京吉普。

驾驶员小心谨慎地开着,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仅仅5公里左右的路程,竟然花了将近一个小时。好不容易,才听说“到啦!”

(二)

我们下车关好车门,“弃车徒步”。在乡、村领导的关照下,弯着腰,拉着路边灌木丛树枝,踩着又稀又滑又粘鞋的黄泥,小心冀冀地下坡,朝苗族占全村总共146户人家88%的陡箐村走去…… 走在竹林深处幽幽的绿径上,踩着厚厚的软软的竹叶,嗅着清新的阵阵竹香,迎着从翠生生的竹叶上滚落下来的晶莹水珠,我们兴致勃勃,一面顺路访问苗家生活情况,一面朝村党支部活动室方向走去……

顺着到坪箐村党支部挂职的乡干晋支书的手势,只见一小栋水泥平房,掩映在栽满翠竹和挺拔树木的小山顶上。晋支书告诉我们,那就是煤炭局扶贫时帮助修的村党支部活动室和村委会办公室。

站在党支部活动室门口,举目环视,这座小山被翠竹紧紧包围,在已开始放晴的天空下,那一坡坡一片片的翠竹碧浪,一直涌向高山的脚下,又爬上高山的半腰,与蓝天“会走路”的白云,相互映衬,妙趣横生……

当我问及竹林的效益时,村委会的王主任说,这竹子叫“金竹”,“柔得很”,用来编箩筐、撮箕、筛子、背箩等等,除了“自家用外”,还背到场上去卖。包括间伐“原竹”和“竹笋”、“竹蛋”(即竹荪),每年一亩竹子的收益在百元以上。比起一亩包谷的产值要高出两倍多。村委会所在地的坪箐组,平均每家有四、五亩金竹。目前,总共连片的竹林就有三百来亩……

据乡政府的柏乡长讲,在人均占有粮才108公斤(仅及全乡人均占有粮357公斤的30%)、人均纯收入才290元(仅为全乡人均纯收入1300元的23%)、89.7%的村民还住茅草房、78.8%的人口还处于贫困阶段的坪箐村,苗家全靠“金竹补贴”过日子

听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抚摸着那四季长青、根扎大地的翠生生绿油油的金竹……

(三)

在乡村领导的陪同下,我们去看望“坪箐村小学”。

也是在幽深的竹林里穿来走去,从村党支部活动室出来约两里许,便看见一面鲜红的国旗在操场上空随风飘扬,在四周碧绿的竹林的簇拥下红绿相映,显得格外醒目,格外鲜红……

走进那扫得一千二净但无篮球架的操场,大概已经下课,几十个男女小学生正在操场上大呼小叫、叽叽喳喳地追跑、跳跃、嬉戏,并不在乎我们的到来……

年轻的校长带着全校仅有的三个老师,在又窄又暗的校办公室接待了我们。校长说,全校“包括我”仅有四个老师,其中一个还是代课。共有叶年级叶班122名学生,适龄儿童入学率99%,比全乡高出0.8%个百分点。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这所小学还是贵州省批准的“民族小学”,也是在六盘水市惟一的一所小花苗村完小。80年代初在原来校址上重修的这栋6间石砌教室,又低矮采光又差,而且已经“顶漏墙开裂”……

我真想不到,这所位于边远深山苗寨里的“村级小学”,竟会有如此令人难以忘怀的鲜亮历史。还有89.7%茅草房的坪箐村,居然还有如此难得的“人文优势”和这般高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尚若把现已成危房的村小学改造成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市立”苗族“双语”小学,并与村党支部活动室、村卫生室、村图书室兼村民活动室等统一规划和建设,建成一个“苗族新村”,那该多好啊!

(四)

乡人大主席团张主席的家,就住在坪管村的坪箐村民组,他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看看。

也是在难辨东西南北的竹林里走来穿去,也是边走边进那东一家西一家又低又矮又暗的茅草房里去与苗家交谈,看楼上的包谷,望圈里的猪,也是边走边议边吹,不知走了多长时间,忽然从翠竹丛里冒出一栋“楼底关猪楼上住人”的水泥平屋。走近一看,又发现有两栋茅草房躲在水泥平房的左侧,其中一栋土墙草房的房顶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苔。在草房的后侧,有座小巧玲珑的10米高的石山,居然在石缝里长满了也是1眯有余的不知名的树木,给人一种古老苍桑幽深神密和两个时代之感……。张主席说,这就是“我的家”。

在张主席家水泥平房外间的一角,放着一架“脚踏式”木结构的古老织布机。房檐下,立着一捆捆雪白的“火麻杆”。他们用脚踏织布机织成麻布,再绘上苗家古老图案;再蜡染;再做成衣裙;或用各色布条“嵌拼”或“挑花绣朵”,做成披肩、背扇、围腰、衣帽、各式裙子……

(五)

依然在幽深的竹林里穿行,依然边走边到苗家茅草房里察访。然后,不知从那条竹径,回到了村党支部活动室。

如果使三股“枯不干雨不浑”的山泉不淌进“消水洞”,“估计会形成80亩左右的山间湖泊……”大家在年已68岁的杨志鹗会长的启发下,商讨着贫穷落后的坪箐村“脱贫、致富、建小康”的路子……

我想,若能如此,村党支部活动室的这座小山,就会成为一个小岛,真是“山中有湖,湖中有山”;“水中有竹,翠竹绕湖”;又喂鱼,又垂钓,又划船,又有白鹅“红掌拨碧波,曲颈向天歌”,那该是一种何等诱人的美景……

“与此次考察的陡箐乡胜利村、夹岩村、新街村的猴儿关组、陡箐村的蜂子岩组等苗家村寨相比,坪箐村‘春种几偏坡,秋收几小箩,既是最贫穷落后又是最有发展旅游休假潜力的苗族村寨……”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坪箐村离茨冲火车站5公里,距贵阳公路和市中心区分别为8公里和30里,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再加上坪箐小學的“人文优势”、以及“苗俗优势”、“竹海优势”、“山泉优势”、野生白腹锦鸡和野生各种草药等“野生动植物优势”,坪箐村一定会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爱扶持下,发展成为一个把烧烤,、休闲、旅游、观光和苗族文化融为一体的“苗俗山庄”。原市政协副主席、现市苗学研究会年已六十又五的潘煊会长(苗族)当场表示,为了提高坪箐的知名度,促进坪箐村旅游业的发展,“明年苗族《四月八》座谈会就在坪箐村召开……”杨志鹗会长说,回去以后,要写好“调研报告,争取将坪箐村列入市、县旅游景点规划……”

篇5:考察谈话提纲

考察谈话提纲

1、谈谈你对本单位现任中层干部的总体评价。如成员间团结配合情况、贯彻民主集中制情况、工作思路、工作作风、取得的成绩,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

………………

2、分别评价每位中层干部。主要包括思想品质、专业水平、领导能力、工作思路、工作作风、工作业绩、廉洁自律等。既要谈优点,也要谈不足,最好能有具体工作实例支撑。

………………

3、职工的精神面貌如何?反映的热点问题有哪些?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

………………

4、对公司干部人事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篇6:挂职干部考察谈话提纲

一、请您简要介绍××同志挂职情况,重点介绍: 1.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情况。2.德的表现情况,特别是坚定理想信念、政治立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

3.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廉洁自律情况。

4.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七次、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履行岗位职责、真挂实干的实际成效。

5.遵守考勤、请销假等挂职工作纪律情况。

二、您认为××同志哪些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哪些方面有发展潜力,可以重点培养?哪些表现一般或存在突出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弥补和改进?

三、您对采取这种方式挂职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篇7:某同志考察材料(参考提纲)

XXX同志考察材料

(参考体例,可根据人选身份适当调整)

(800字左右)

考察对象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姓名、出生时间、性别、政治面貌、职务构成和现任职务。

政治表现。主要包括人选的政治立场和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情况等。

能力和业绩。主要包括主要工作经历、熟悉领域和专业特长;履职能力、工作业绩、业界口碑等方面情况。

作风表现。主要包括工作作风、思想作风等方面表现情况,联系和服务群众情况,特别是敬业精神、担当意识、坚持原则等情况。

社会形象。主要是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和社会声誉方面情况,以及县(市)区委和相关部门联审对人选作出的结论性意见。

主要不足和存在问题。主要反映人选思想意识、履职意愿和能力、联系服务群众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或缺点;考察审查中发现的不适宜担任代表的“10种情形”或其他情况和问题。

(要注意选取有典型性、代表性和针对性的事例说明)民意情况:民主测评征求意见XX人参加,有XX人同意他为市人大代表人选;个别谈话调研XX人参加,有XX人同意他为市人大代表人选。

碾子山区委第XX考察组 考察人:XXX XXX

XXX XXX

(打印考察组成员姓名同时还要签名)

篇8:福建省西浦村传统村落考察研究

关键词:传统村落,西浦村,文化资源,传承与保护

一、西浦村基本情况介绍

西浦村是一座血缘村落, 原住民缪氏先祖从会稽 (今浙江绍兴) 南迁, 经过三次迁徙, 最后停驻在西溪北岸, 即今西浦村的雏形。西浦村位于福建省东北部, 隶属寿宁县, 地处闽浙交界, 全村土地面积12.064平方公里, 现有539户2, 161人, 是一个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 被誉为“闽浙边界上的一颗明珠”。缪氏族人聚村而居, 以农耕经济为主, 自给自足, 社会安定, 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里, 村落结构不断发展完善, 村民们创造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风俗信仰, 建造了许多古建筑, 展现着当地的风土人情。

西浦村由山、水、田组成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其中茶叶和花菇是当地的两大农产业, 种植历史悠久, 寿宁县被誉为“全国花菇之乡”。西浦村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 还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 至今一直都让西浦村民引以为豪的是状元缪蟾, 南宋理宗绍定五年赐为状元, 在朝廷为官至太子太傅、礼部尚书, 同年, 皇帝以临安公主赵安常赐婚缪蟾。缪蟾高中状元是缪氏一族的荣耀, 如今西浦村的状元祠内还完整保留了许多缪蟾的生活学习用品。

二、福建省西浦村的文化资源分析

西浦村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可以分为有形的古建筑和无形的信仰习俗。缪氏宗祠就是西浦村众多古建筑中的代表, 这座祠堂修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 (1792) ,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祠堂的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鳌阳族衍状元派, 犀浦源承太史家。跨进大门后, 宗祠内部由戏台, 前后大殿连成一个有机整体, 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座古老的戏台, 产生并发展于寿宁县境内的北路戏, 由一代代人口口相传至今, 极具寿宁本土特色, 古老的戏台子承载了寿宁的戏曲文化, 而北路戏则是寿宁人民世俗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谈到西浦村的风土人情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八仙饭。相传每年农历八月初一, 是八仙下凡、丐帮聚会的日子, 丐帮弟子们把乞讨来的饭菜用来孝敬自己的祖师爷———铁拐李。后来人们纷纷效仿, 在八月初一这一天, 在三岔路口, 用石头垒成灶台, 放上锅, 把从各处人家得来的五谷杂粮放入锅中煮熟, 大家分着吃, 无拘无束, 当地人俗称为“乞丐饭”。由于八仙饭的食物原料来自家家户户的捐赠, 所以人们认为吃百家饭可以得到神灵的庇佑, 祛除病痛, 趋吉避凶, 这是一个美好的寓意, 深得村民的喜爱, 所以世世代代沿袭了下来。近几年, 西浦村以八仙饭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文化节”举办得如火如荼, 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村民自发出资出力, 政府大力支持, 八月初一日, 西浦村民宴请四方宾客, 八仙桌从村头排到村尾, 虽然只是普通的农家小菜, 但是很多外地的人都会特意赶到西浦吃上一顿八仙饭, 祈求阖家平安, 风调雨顺, 现场还有舞龙舞狮的表演, 走村串巷, 场面颇为壮观。

三、西浦村传统村落的现状

(一) 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西浦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 留下一支“993861”部队, 村庄呈现空心化状态, 由此带来的蝴蝶效应是生产水平下降、学校解体、村庄瓦解。茶业是西浦村民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 随着劳动力的外流, 许多茶园已经荒废;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后就在城市定居, 并将他们的孩子也接到了城里生活、上学, 从此西浦村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没有人居住的“老家”;西浦小学、中学也因生源太少, 面临着撤销或者合并的危险。这样下去, 西浦村的生产生活结构将会瓦解, 面临荒芜消亡的危险。

(二) 古建筑毁坏现象突出。在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 西浦村不少古建筑被拆毁, 尤以古民居为甚, 有些村民要建新房子, 没有地基, 就把世代相传的老房子拆掉, 这样依附于古民居而存在的梁柱木雕、建造技艺就此消失不说, 那拔地而起的一幢幢钢筋混泥土的高楼, 与传统村落西浦村的整体建筑格局也是极不相符的。这种现象在西浦村屡见不鲜, 政府曾经下令, 被列入保护的古民居不准拆毁, 新修建的楼房最高不可超过三层, 只是收效甚微。

(三) 非物质形态资源传承后继无人。西浦村有许多非物质形态的资源正处在消失的边缘, 例如祭祀或者超度亡灵的仪式、唱词, 虽然这其中不乏许多迷信的元素, 但这是土生土长在西浦的文化, 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总结出来的。仪式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唱词全部都是用西浦当地的方言来演绎, 反映出许多与农耕有关的自然规律。遗憾的是在西浦村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老人还掌握这套技艺, 大部分年轻人都不重视, 甚至带有抵触情绪, 目前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局面。

传统村落不同于物质遗产或非物质遗产, 它是二者兼有的, 西浦村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既有物质形态的古建筑和文物遗存, 又有非物质形态的信仰习俗和精神文化。西浦村与它们是“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的关系, 如何保护好这些资源并传承下去, 是当前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西浦村传统村落的保护策略

(一) 重视立法与执法的作用。西浦村政府曾在村民会议上, 口头表述过古民居不准随意拆毁的规定, 但并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 没有把对西浦村的保护工作上升到法律层面上, 为使其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立法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比立法更关键的是执法, 西浦村民法律意识淡薄, 如果缺少执法或执法不力, 那么法律文件也不过是一纸空文, 形同虚设, 所以当地的政府官员要明确责任, 做到有法可依, 执法必严。西浦村的保护并非一朝一夕的工程, 需要长期的坚持与负责任的态度才能做好, 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二)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度。早在几年前, 新农村建设这股春风就已经吹到了西浦, 现代文明和工业科技让村民们的生活焕然一新, 不少村民留在家乡创业致富, 发展经济, 由原来的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全新的劳作模式使西浦迎来了一个发展契机, 村民收入增加, 人居环境改善, 只有创造一个适于人居的村落, 其保护才会更加稳固。

(三) 正确对待旅游与西浦村的关系。如今, 将传统村落与旅游结合起来, 已经成为了一种大趋势, 例如浙江乌镇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 乌镇打造成江南水乡的面貌后, 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声名大噪, 但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村落都适合走上旅游开发这条路, 游客并不需要千千万万个江南水乡, 这种“千村一面”的景点只会造成审美疲劳, 最后沦为“邯郸学步”的境地。不可否认的是, 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西浦村的经济发展, 仅从旅游发展的角度而言, 西浦村可以开展“亲近自然, 特色农业”的活动, 西浦村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片茶园, 茶也是大众普遍喜爱的饮品, 村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 吸引都市的人们来西浦村茶园体验乡村生活, 包括采茶、做茶、泡茶等一整套工序, 利用西浦村的特色资源打造农业旅游, 这是一个恰当并具有前景的方法。

(四) 动员村民加入到保护西浦村的行列中。提高村民的文化自觉性, 发挥主人翁精神, 这是一个治本的方法。有许多村落文化是由村民口口相传至今的, 为此, 西浦村民可以组建一个小团体, 专门学习继承这套技艺, 目的是为了展现西浦村多彩的文化, 不难预料, 表演这套技艺将会成为西浦旅游的一个亮点, 吸引更多人的眼球。西浦村民只有深爱他们的家园, 才能让保护存在于每时每刻, 这是不需要法律的约束, 而是发自内心的。

五、结语

西浦村历经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发展至今, 衍生出了独特的信仰习俗、古老的建筑遗存以及与缪氏族人息息相关的风土人情, 对于一个世代聚居于此的族群来说, 村庄是生产生活的场所, 是精神寄托的家园, 村庄与姓氏已连为一体, 二者互为代名词。在城镇化不断加快步伐, 传统村落的生存空间日益消散的今天, 如何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西浦村的生存发展道路, 使它不至于在现代化和传统保守之间迷失, 这是本文调查的重中之重, 也借此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西浦村传统村落的保护中来。

参考文献

[1]冯骥才.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传统村落是另一类遗产[J].民间文化论坛, 2013, G122:1~6

[2]田银生, 唐晔, 李颖怡.传统村落的形式和意义[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

[3]李艳旗.湘南地区单一姓氏聚居传统村落建筑布局研究[D].湖南大学, 2009

篇9:三都县达便村水族端节的文化考察

摘 要: 贵州省三都县达便村水族端节在祭祖、约端、赛马等过程分别举行仪式,通过对这些仪式与禁忌事项的描述,表明端节的仪式是寄托了水族人感恩祖先的意喻,在对共同祖先的感恩中,增进了彼此情感的联系,体现了水族宗族间团结互助的精神。

关键词: 贵州三都;水族端节;仪式;禁忌

中图分类号: K8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21X(2014)01-0146-05

我国水族主要居住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达便村是三都县三洞乡北部的一个水族村寨,距县城所在地34公里,全村共有9个村民组,约289户1493人,均为潘姓水族。达便村资源丰富,水族文化保存较为完整,是贵州省水族风情旅游点和水族端节活动的重点村寨。水族将一年分为12个月,以阴历的九月为岁首,即端月,以阴历的八月为岁尾,并以十二地支记日,亥是地支的末序,所以正月的第一个亥日为上一年的终结和新一年的开始。三都水族聚居区按古老惯例,分地区、分期分批轮流过节,共涉及21个乡镇,100多个村寨。节日以每个地支的“亥”日起,12天1个轮回,分7批才能过完,每一批为不同地区的村落在此批次的亥日共过。如都匀套头以水历十二月的第1个亥日为端节日,周覃镇水东、水龙乡马联等村过第2个亥日,其他以此类推。每个村均按传统规定依次过节,相互来往。整个节日持续60天,所以人们都说水族端节是世界上最长的节日。笔者所调研的达便村在10月16日举行,因为这一年为2010年庚寅年丙戌月乙亥日,是水族端节所规定的第5批。水族端节是水族庆贺丰收、祭祀祖先、辞旧迎新和预祝来年幸福的重大节日,水族称为“借端”或“借瓜”。“借”是水语“吃”的意思,“借端”“借瓜”即吃端、过端之意。节日中最重要的仪式为祭祖 、约端和赛马,这之中有许多禁忌,并对水族社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一、祭祖仪式与禁忌

临近端节,达便村水族人忙着杀猪宰鸭,磨豆腐,开塘捉鱼等,准备迎接各地赶来过端的亲友。水族有一个古老而传统迎宾仪式,在寨门内两侧,各摆放9面铜鼓、9面皮鼓、9支长号、9支鸟枪,这些迎宾器物的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9取“久远”之义,代表友情长久;鼓是房族支系的象征,9面铜鼓、9面皮鼓加起来的数字是18,也代表了水族的九乡十八寨。达便村的寨门边十几名水族妇女身穿节日盛装,手持酒杯笑容相迎。客人们通过寨门时要先喝“拦门酒”。当客人走近寨门,鸟枪、礼炮齐鸣,铜鼓、皮鼓、长号声同时响起,水族妇女们端起酒杯,一边唱着敬酒歌,一边向客人敬献满杯的九阡酒,连喝3杯方可通过。这是达便村水族欢迎客人的迎宾仪式,也拉开了过端的序幕。端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祭祖,一般以家庭为单位举行,也以村或房族为单位的,特别是近年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端节祭祖仪式的部分细节被挖掘出来,以文化表演方式向游客展示。传统的祭祖是相当严肃的,仪式复杂,规矩多,禁忌多。

1. 祭祖场所的设置

祭祖仪式颇为讲究,传统是一种家内祭祖,均为家庭成员参与,祭祀从年节夜至凌晨。祭祖时,在堂屋中设一供席,摆上鱼包韭菜、素煮豆腐、糯米饭、瓜果等祭品,有的人家还摆放崭新的衣帽鞋袜以及柴刀、镰刀、锄头等生产用具。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由长者念颂先祖的功绩,感谢祖上的恩德,然后祈求祖先保佑,赐予幸福等,最后举杯相邀,连续吆喝“秀、秀、秀”一饮而尽,以示对祖先的敬重和怀念。较大祭祀仪式,全寨人和外来客人都要参加。祭祀场地设在村寨祠堂前的场坝上,象征丰收的稻穗、玉米、红辣椒将场坝装扮一新,主祭台由12张长条桌拼成供桌,桌面用水族织花色布单平盖,祭祖台上1幅水书对联,两旁还有12对水书联,代表12个月,表示月月喜气,四周悬挂12幅3米长的“旌幡”。 主祭台长桌两边设 36座席,按主宾排列,寨老内座,两头主祭师及族老就座,其余为来宾席。这个场面让所有在场者产生一种与日常场合不同的感受,庄重、肃穆、古朴、凝重。 

2.祭品禁忌

达便村水族以“鱼包韭菜”或“韭菜包鱼”为祭品祭祖。所谓“鱼包韭菜”就是把大鱼剖开,把韭菜夹在中间,而“韭菜包鱼”则是因为鱼小了,不便剖开,就用韭菜包着鱼。水族祭祖离不开“鱼”这个祭品。水族传说,水族祖先以猎渔为主,因而在祭祀中必不可少。①①岑家悟.水书与水家来源,三都水族自治县文史资料室编印,1985. 祭品还有茄子、南瓜、煎豆腐、彩色糯米饭、米酒等多种祭品。端节有两顿饭忌荤食素,鱼肉不在禁止之列,他们认为水产类不属于“荤”的范畴。在祭品的处理方式上,有燔烧、瘗埋、悬投等不同的处理方式,祭品用完后分给孩子和贵客吃。

3.祭词

祭祀仪式由达便村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主祭,供席入口两侧有2位年轻男子手持一根像马尾的茅苇守护,主祭长者肃目立于祭台,敲响铜鼓,共9响。主祭长者先将一杯水酒洒于地上,以祛除晦气,参与祭祖的族中长者们一齐向供奉祖先的神龛上香。上香完毕,主祭手端斟满酒的酒杯,口念祭词,主要意思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吉祥如意,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祈福,保佑子孙平安幸福、学习和事业顺利等。

4.祭铜鼓

铜鼓是一种祭祀活动中的神器,祭铜鼓也是祭祖仪式的内容,一般在祭词念完后就要举行一个特别的祭铜鼓活动。祭师坐在草凳上,手拿水族祭祀专用的器物“别”在祭品上飞舞三圈,同时诵铜鼓经。诵毕,祭师口含酒,对着铜鼓面喷洒,接着大声喊“敲铜鼓咯”,一群水族男女围着铜鼓跳起欢快的舞蹈,互祝人寿年丰。在端节,敲铜鼓是一项庄严的活动,是水族祭祀祖先的一个内容。如是家内祭祖,晚上有铜鼓的人家便取出珍藏的铜鼓,悬挂于堂屋中央,以米酒祭祀,并将米酒喷洒于鼓内,擦净后击鼓贺节。他们相信铜鼓之声能通达天宇,将丰收的消息传达给祖先。

二、“约端”仪式与禁忌

达便村端节在祭祖仪式后还要举行“约端”, “约端”实际也是一种祭祖,但仪式特别。有学者称之为“游端”,他们称之为“忌油圈”,是“根据水语‘jutwa3’的汉语音译……游端的仪式过程要轮流着一家接一家地举行祭祖仪式并喝交杯酒,喝酒时还要吆喝”[1]。据达便村的村民说,各地水族对此活动表述的发音不一, 所谓“游端”发音与当地三都方言 “哟(yo)端”也相似,没有相应的汉字与音标能完全吻合。在此,作者试用汉字中的“约”来表示,发音与普通话的“约( yuē)”不完全相同。但其意却与汉字中的“约”相似,即“约请、约集”,其深层含义便是“团圆、和睦”之义。“约端”的形式是家族中部分成年人代表家族每年轮流到各家去过端。

1.“约端”的时间与成员

水族的“约端”仪式是以最亲的家族分支,各自挨家挨户去过端,按族内家庭逐年轮流。“约端” 没有具体的时间,只是一个时间段,一般是家内祭祀后或次日上午进行,一直持续到赛马活动开始。参加的人一般是以房族为单位,房族中每家成年男性组成第一批参与约端活动,随后妇女们随后又也组成一批参加,他们都很自觉地主动到今年轮到的第1户人家中过端。

2.尊长敬献

待族内叔伯兄弟都赶到主人家之后,主人摆好鱼包韭菜、素煮豆腐等祭品開始祭祖,一边烧纸钱一边祈求祖先保佑寨内叔伯兄弟团结和睦,然后把祭品都端到里屋,其余糖食果品及干鱼等祭品分给孩童们。大家围桌而坐。在开始”约端”唱酒之前,要举行一个象征性的仪式,主人很庄重地把剪刀递给在座的一位长者来剪断鱼包韭菜的稻草,以示对长者的尊敬,但有的人家也可由主人剪。剪完后由长者或主人拿起筷子轻蘸杯中的酒滴在桌上表示敬祖,其余人随着模仿。

3.相约喝酒

“约端”还有互相约请一起喝酒吆唱之义,有仪式,也有规矩。达便村人习惯称为“喝交杯酒”。这种“交杯酒”并不是我们在婚礼上看到的新郎新娘喝交杯酒的形式,而是围坐一圈的每一个人左手端着自己的杯子上半部分,右手稍稍抬着右边人的杯子下半部分,每人依次保持这种动作连成一圈,在长者的号召下大家一同吆喝“秀、秀、秀”三声后,左手将自己的杯中的酒喝干,同时右手也要抬着右边人的杯子让其喝干,这叫第1巡酒,这样的喝酒仪式要举行3次。第2巡酒和第3巡酒还是同样的喝酒形式,只是这两次不再是一起举杯,而是一个接一个地喝,每轮到一个人大家都陪着吆喝3声,喝者一饮而尽。然后,由主人邀请大家吃鱼包韭菜。在“约端”过程中有一些禁忌,如遇到寨中有老人过世,这种“约端”仪式会有所简化,主人家和众人忌吃任何肉油之类的荤食,只能吃素菜,比如花生等,在相約喝酒时严禁大声吆喝,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对主人家的尊重。

三、马坡赛马仪式与意义

赛马是达便村端节最为热闹的活动,赛马活动有固定的场所——马坡,时间在端节这天的午饭后进行。在达便村前面的小山丘就是马坡了,围着这个小山丘转一个圈的山路就是马道,马道有窄道,上坡道,下坡道,弯道等。在山丘的高地上,有传统的祭台和看台。邻近村寨的水族人吃喝好后便成群结队地赶来马坡看赛马,人山人海十分热闹。青年人赶马坡不但为了看赛马,还把这盛大的聚会看成是寻求意中人的好机会。赛马之前要举行一个简便的祭典。寨老在端坡祭坛,摆上韭菜包鱼、素煮豆腐、糯米饭、瓜果等祭品,祭奠开辟马坡的祖先。祭祀仪式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主祭祭祀仪式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长者站立桌前,神情端庄肃穆,手持酒杯,口念祭词,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吉祥如意情感,祈求保佑马坡赛马活动平安无事,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典完毕,寨老跃身上马在跑道上遛一圈,即方宣告赛马开始。水族的赛马形式非常独特,也叫做“挤马”。当指挥者一声号令,骑手扬鞭策马,在山道上互相冲闯,在抗争中“挤”出一条路向坡顶冲去,又顺弯道下坡回到原点,先到者为胜。这种“挤马”比赛表现水族人善于竞争、合作的精神,也增强了各村寨间的友谊。此外,在马坡的另一处,还展示达便村水族特有的马尾绣作品展示和现场比赛,有的地方还开展水族斗牛舞、铜鼓舞、芦笙舞、对歌等诸多民间艺术文化活动。

四、水族端节仪式寓意及功能

水族端节的仪式承载着水族丰富而深厚民族文化,仪式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人类学家格尔兹认为仪式是展示,是社会舞台剧的集中上演。他在研究巴厘社会制度中认为仪式本身就是文化传承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手段[2]。“仪式表演本身,引导人们承认支持着仪式所体现的宗教观的权威。通过借助于单独一套象征符号,引发一套情绪和动机(一种精神气质),确定一个宇宙秩序的图像(一种世界观)”[3]。从仪式到禁忌,水族端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和文化功能。覃世琦先生对水族端节仪式作过功能性解读,认为水族端节是增强水族族群认同、维系民族内部稳定与和谐的功能,对调适与激励水族社会活力的有积极的作用[4]。从达便村过端的实际调查中,发现水族端节仪式在感恩、祈求中传承生产文化,加固了血缘宗亲关系,维系民族情感。

1.在感恩、祈求中传承生产文化

水族经济是典型的山地稻作农耕类型,他们比较重视养殖业和渔业,至今仍保持着“活路头”的生产习俗,择吉日,举行简单的仪式,象征性地犁地插秧。端节的仪式中,有许多象征性的祭品,如稻穗、玉米、鱼包韭菜,均是农业生产活动的丰收成果。古代社会农业生产受气候因素影响极大,祭祀词中少不了对天地风雨的感恩。达便村所属的三洞乡有歌云:“三洞端,要是天干,收大季,天气晴朗,晒谷子,一天三批,稻草干,色泽金黄。”① ①董一、姚福祥,中国歌谣集成•贵州省黔南自治州三都县卷.三都水族自治县十大文艺集成办公室编发,1990:133. 水族之所以称过端为“借端”或“借瓜”,与生产生活有极大的关系。过端节是按水族历法来推算的,以秋实为岁首,以阴历八月为岁尾,实际是借水稻的生长周期来确立,有明显的稻作文化印迹。水族研究专家潘朝霖把端节与“年”字结合分析,认为端节准确诠释了汉字“年”,“谷熟也”的本义[5]。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粮食收入不高,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于是有了祭谷神,祭雷雨等仪式。水历年末正是谷熟的秋收时段,端节也自然成为了庆贺丰收、辞旧迎新的节日,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亲朋好友聚会。为了便于走动,相互来往,于是便有了轮流过端的规定。水族通过端节的仪式活动,再现本民族的农耕文化,对族人生产劳动辛苦的讲述,通过丰收的展示,对自然给予生存之本的感恩,在庄严的仪式活动中,勾起对先祖辛苦劳作的奋斗史回忆,加固民族间团结合作的劳动情感,维系生产活动的行进。

2.加固血缘宗亲关系

作为传统延续的重要内容,端节中所举行的仪式是服务于宗族认同的存在意义与信仰,使得水族端节这种群体的公共仪式得到规范和释放。比如祭品“鱼包韭菜”,在水族祭祀仪式上有特殊的意义。韭菜性温,味辛,疏调肝气,增进食欲,散瘀活血,具有补肾起阳作用,《诗经•幽风•七月》有“献羔祭韭”的诗句,据考,古人“献羔祭韭”的对象不是天子的祖先,而是“司寒神”。祭祀祖先是在启冰之后进行的,这个仪式叫做“荐冰”[6]。水族研究专家们认为水族是商纣王的后代,其独特身份与韭菜包鱼祭品的级别一致。水族《祖先种韭菜歌》唱道:“水难引,粮菜种稀。一先祖,来把菜移。乱石里,栽菜不易……择地势,种出韭菜,过端节,不胜欢喜。敬祖先,韭菜包鱼。”② ②董一、姚福祥,中国歌谣集成•贵州省黔南自治州三都县卷[1].三都水族自治县十大文艺集成办公室编发,1990:4. 可见,韭菜包鱼这一祭品蕴含着水族复杂的宗法制度,它体现了水族的原始部落组织和社会形态,从原始的合作到分化,宗族的壮大与迁徙,在韭菜歌中得到再现。水族轮流过端节的地区都是一个宗族,以宗族血缘为分配标准,相互往来,在过端中交流情感,加强宗族意志,团结一致,形成一个坚固的有着血脉紧密联系的共同体。事实上,吃鱼包韭菜,就是加固水族血缘宗亲关系。

3.维系民族情感

“约端” 席间中要喝交杯酒,开展相互敬酒等活动,气氛热烈,叔伯兄弟情谊油然而生,更多的话语都融合在相约喝酒的仪式中。“交杯”形式,体现出水族家庭之间,叔伯兄弟之间团结互助的情感。这个过程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彼此深层的情谊,加深了兄弟间的情感。“约端”祭祖仪式,其范围涉及全寨各宗族家庭,沿袭了古代祭祀中人人参加的礼制,所参与的人都是叔伯兄弟姊妹,大家相约往来,相邀喝酒,表达家族情谊,体现出宗族制度下的相互团结,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宗族整体。他们把神性空间与现实空间结合起来,通过神性空间来传达现实生活的诉求,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祭祖、约端、赛马的祭祀活动,从单个家庭范围内施放出来,无形中把人们卷入一种更大的整体的仪式活动中,通过共同崇拜的民族先祖,克服彼此间存在的差异,建构不同支族间的秩序和共同的归属感,维系民族情感。

五、结 语

水族端节随着社会发展的变迁还有相应仪式的继续、恢复乃至重建。在达便村乃至整个水族社会传统的端节祭祖一般只是家内祭祖或房族间的“约端”祭祖,少有全族、全村共同祭祀的活动。全族、全村的祭祀一般只在战争或大的群众性事件后才能举行。随着民族文化旅游的兴起,达便村的水族端节祭祖仪式也顺应时代,开始了表演性的祭祀活动。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端节的表演性祭祖仪式,让水族的各个家族与宗支汇流到一起,共同参与这种表演,让他们感到与家内祭祖的差异性,在更大的场合感应祖先的神圣,使仪式的表演催生出特殊的意义,使之变得神圣化,进而内化为民族的集体的意识。在水族社区,不仅要关注节日、仪式的表演所带来的轰动性和经济利益,更要关注传统民族文化,使人们相互融洽,传递情感上的友好和行动上的团结,帮助人们处理自己的感情和经验。人们通过仪式可以在不同的力量、视角立场和生活方式之间建立平衡,尤其在水族社会遭遇现代经济和外来观念的碰撞之下,更应该在求变中保持自己的端节传统。

參考文献:

[1]张兴雄.水族端节祭祖仪式与“忌游圈”——以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板告村板鸟寨为个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

[2]格尔兹.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M].赵丙祥译,王铭铭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2.

[3] 格尔兹.文化的解释[M].纳日碧力戈等,译,山海人民出版社,1999:129、135.

[4] 覃世琦.水族端节仪式、功能与变迁微探[J].贵州民族研究,2010(6).

[5]潘朝霖.水族历法与端节——诠释“年”的本义[J].南开语言学刊,2005(1).

[6] 连登岗.《诗经•七月》“纳于凌阴”、“献羔祭韭”释义考补[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2 (1).

[责任编辑:曾祥慧]

A Survey of the Duanjie Festival of the Shui at Dabian Village

WANG Xinghu

(Qiannan Normal College, Duyun, Guizhou, 558000,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Duanjie Festival, rituals are held in the process of ancestor-worshipping and horse races among the Shui people at Dabian Village, Sandu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By depicting these rituals and taboo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ituals are the forms of expressing gratitude to the ancestors. The process of worshipping their common ancestors can improve the emotional ties among the Shui people, reflecting between their solidarity within a clan.

Key words:

上一篇:浅谈一年级朗读教学下一篇:加强系统管理 强化职能作用 努力提升办公室政务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