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事故心得体会

2024-05-13

设备事故心得体会(通用8篇)

篇1:设备事故心得体会

设备事故心得体会

2015年刚刚开始,茂化建出现了检修解析气压缩机损坏十字头的设备安全事故,齐鲁北岳出现了VPSA产品氢压缩机活塞撞缸的设备安全事故,出现这样的两起设备安全事故,对我们产生触目惊心的感觉,对我们起了警示作用,让我们对设备安全事故敲响了长鸣的警钟,针对这两起设备安全事故,个人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这两起设备安全事故都是大型的机组,这就惊醒了我们干大型机组的时候,不能马虎大意,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对设备负起责任心,同时设备才对我们负责人。这两起事故都不是技术难题的事故,而是责任心不强,操心不够引起的事故。比如说,茂化建出现十字头损坏事故,就是由于不按检修规程检修,检修规程要求检修必须停电的,盘车电机没停电,造成盘车撞坏十字头,不停电还有一种安全隐患,就是有可能漏点电死人。检修压缩机的时候就不能用电动盘车,惠州他们检修的时候也有人提议用盘车电机盘车的,结果人家不同意,就可以避免盘车损坏十字头的现象。还有,检修规程明确要求活塞一级一级拆除,而茂化建是三级一起拆除,容易引起其他十字头的损坏,严重违反了检修规程。活塞杆和十字头的距离本来就小,三个不容易控制掌握他们之间的碰撞,三个一起拆,结果碰坏了十字头。再者,大型关键机组检修,没能落实海南炼化的三级确认体系,单元设备员和机动部工程师必须到现场监护,起到监督保护的作用,检修单位没能及时通知单元和机动部去现场把关、监护,造成了十字头损坏的事故,所以说以后检修机组必须叫单元和机动部去现场确认、把关、监护。齐鲁北岳的纯粹是责任心不强,拆装活塞的吊环竟然忘记拆除,留在设备本体内,是严重的不负责任的表现,就像医生给病人做手术,东西竟然忘记在人体内一样,后果很严重。而设备第一次开起来的时候就有撞击声,本来就不应该再开,而齐鲁北岳人员判断是液击引起的声音,就出现了判断错误的表现,从而引起开启第二次的时候撞缸的设备安全事故。液击的声音都不是响在缸头上的,应该是响在气阀上的,所以出现了严重的判断错误,进而引起第二次开机撞缸。还有检修往复机,测量活塞测量活塞间隙的时候就不能用深度尺测量活塞间隙,应该用压铅丝的方法测量,因为用压铅丝的时候容易能检测到活塞上面有吊耳,从而避免活塞撞缸的事故,所以说以后检修机组必须按照检修规程检修,不能违章作业。再者,检修设备还是没能执行海南炼化的三级确认体系,检修完后封缸头,必须联系单元和机动部工程师去现场确认,才能封缸头,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所以说,以后检修机泵必须按照检修规程检修,该确认就确认,该请示就请示,觉不能随心所意。我们单位施行的检修作业销项法是很好的检修规程,严格执行三级确认,该签字确认就签字确认,绝不能马虎大意。

针对这两起设备安全事故,我觉得以后检修机泵必须施行销项作业法,做到每一步都要签字确认,加强责任心,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另外检修机泵是团体作业,必须团结协作好,互相沟通互相配合,绝不能隐瞒包庇,否则容易出设备、人身安全事故。设备出不起事故,人身也出不起事故,安全警钟警示长鸣。人身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设备安全事故也一票否决制,出现设备安全事故和人身安全事故,必须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要起到警示惊醒的作用,从别人的安全事故中总结经验,不要让别人学习我们的安全事故,我们也不能以身试法,去违章出现安全事故。因为安全事故人人出不起,出了安全事故,小则损坏设备,大则损害人身。

通过这两起事故的学习,我们应该起到警示惊醒的作用,避免我们以后检修设备出现类似的设备、人生事故,我们因该举一反三,联系到我们平时的检修工作中去,我们检修氢气压缩机的时候,也有过出现电机驱动端轴承箱没有加油的现象,幸好开机之前多问了一句:驱动端轴承箱加油没有?当时有人说加了,但是进一步去落实还是没有加油,从而避免了一起设备没加油可能引起的抱轴事故。所以说,我们以后检修设备必须严格检查落实,加强责任心,多操心,多问一句,就有可能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

篇2:设备事故心得体会

1.1 目的

为了加强车间的设备管理,规范设备事故的管理,及时分析与处理各类设备事故,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与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1.2适用范围

本办法仅适用于XX厂XX车间设备事故的确定、分类及汇报原则。2 设备事故

2.1定义

2.1.1

设备故障:一般是指设备或零部件失去原有的精度或技术性能降低,不能正常运行,造成生产停车和经济损失。

2.1.2设备事故:是指生产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停机时间和经济损失超过规定限额者。2.1.3分类:设备事故分为一般设备事故、重大设备事故和特大设备事故。2.2一般事故

2.2.1凡设备事故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为一般设备事故。

2.2.1.1

设备发生事故造成联动机组或电炉系统停产4小时(含4小时)以上,16小时以下;或主要设备单机停产12小时(含12小时)以上,24小时以下;或一般设备单机停产16小时以上。

2.2.1.2

设备损坏修复费一般设备在500元(含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精、大、贵重设备在1000元至30000元。

2.2.1.3设备事故影响动力(含电力)供应中断,使单台电炉停产30分钟至1小时以内。2.3

重大设备事故

2.3.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称为重大设备事故。

2.3.1.1

设备发生事故,影响联动机组或电炉系统停产16小时(含16小时)以上。

2.3.1.2设备损坏严重,修复费用一般设备在1万元(含1万元)以上,精、大、贵重设备在5万元以上者。2.3.1.3设备事故影响动力(含电力)供应中断,使单台电炉停产1小时以上。2.3.1.4使主要设备技术状况、精度、寿命遭到严重损坏或降低。

2.3.1.5因设备事故直接引起火灾、水灾、爆炸、建筑物倒塌或使人体中毒、重伤致残、死亡和其他重大损失。2.4特大事故:

2.4.1修复费用在50万元以上或由于设备事故造成电炉停产48小时以上,生产单位一周以上者。2.5非设备事故

2.5.1

下列情况均不列为设备事故。

2.5.1.1

生产(工艺)操作事故,未造成设备零部件损坏。2.5.1.2生产消耗件的正常磨损和生产工具损坏,使生产中断。2.5.1.2

非设备技术性能所造成的产品质量事故。

2.5.1.3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正常动作,安全件损坏使生产中断。2.5.1.4

检修后的设备按规程试车、测试、检验引起的设备损坏。

2.5.1.5因设备技术状况下降或检查发现设备隐患,经同意后安排临时检修。3 管理内容与规定办法

3.1设备事故的处理及抢修

3.1.1 一旦发生设备事故,岗位操作者要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好现场,同时上炉长或班长。3.1.2炉长或班长得到设备事故汇报后,应立即采取相关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汇报车间上级领导及车间设备管理员。

3.1.3发生设备事故后,炉长或班长应立即通知检修部门,协调岗位人员配合检修。3.2

设备事故分析

3.2.1

凡设备事故均应及时调查、分析,做到“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经处理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3.2.2设备事故分析会,由车间设备管理员负责组织,车间主任或副主任主持,事故责任人、岗位操作人员、安全及炉长、班组长等有关人员参加。

3.2.3事故责任班组的炉长或班长在4日内将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报告上交车间,设备事故分析会应在事故发生后4日内召开,7日内由设备设备管理员写出事故分析报告上交车间领导。

3.2.4设备事故分析报告应有以下内容:设备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造成的损失、责任的确定、责任人的处理及采取的整改措施。

3.2.5设备事故发生后,先由车间组织分析,如厂部召开事故分析会,相关人员必须参加。3.3设备事故的处理与奖励

3.3.1根据设备事故的不同性质和情节,分别给予事故责任者和有关人员以经济责任制考核。3.3.2如事故责任人员情节严重,厂部给予考核后,车间再追加一定经济考核。

3.3.3

为防止事故发生、扩大以及抢救事故作出突出贡献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如厂级给予奖励的,车间追加一定的经济奖励。4 报告与记录

4.1汇报

4.1.1 发生设备事故,都应及时逐级上报。当事者及有关人员要如实反映情况,不得隐瞒真相。不报告和不及时报告,属隐瞒事故行为。无特殊情况不得越级汇报。

4.1.2设备事故发生后,炉长或班长应及时报告车间领导、车间设备管理员、调度室,涉及人身安全的设备事故还应立即通知办公室或安环部和保卫部,协调受伤人员的抢救,并立即通知检修部门处理。

4.1.3汇报人员在汇报时,应详细说明设备事故的发生时间、设备名称、使用地点、影响范围和处理措施。对于暂时不能确定事故影响范围的,应说明情况。

4.1.4汇报人员在汇报过程中,应语言清晰,不得含糊不清。联系检修及其它部门抢修时应冷静、语气平稳,不得态度恶劣或辱骂。

4.1.5设备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汇报至车间领导和设备管理员。一般设备事故应在发生后1小时内汇报,重大设备事故应在发生后30分钟内汇报,特大设备事故应立即汇报,不得延迟。

4.2记录

4.2.1一台设备发生事故,修复开机后未达到正常生产时,同一部位又发生事故,只计算一次事故。但停产时间和事故损失费要累计计算。

4.2.2

设备发生事故后,岗位记录人员应详细记录事故发生时间、事故设备名称、事故影响范围以及事故处理措施,检修完成后还应记录设备恢复运行时间。

4.2.3设备停机到设备具备生产条件时为事故停产时间,电炉停炉则加上烘炉时间。4.2.4有备用设备的,其停产时间为事故设备停机到备用设备用设备开机时间。

4.2.5 设备修复费指修复设备所需的材料、备件(不包括事故修复中随同更换的正常磨损件)、人工及管理费用等。若设备损坏以致报废,则按固定净值计算。

4.2.6

减产损失费指事故减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减产损失=单位产品(或半成品)成本×产量,计算减产损失时,如生产任务不足,应按年平均计划产量计算,如非单一产品应按平均成本计算。

4.2.7

其他损失包括原材料损失、环保赔款和其他各种赔款等。5 检查与考核

篇3:选煤设备事故案例分析

自从参加工作后, 学校每年都给教师提供下现场锻炼的机会, 这样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在这几年的下现场锻炼中, 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收获颇丰。下面是我在现场见到的一些事故案例分析及处理方法。

2 事故经过及分析

2.1 304振动筛事故

2007.9.10上午8:50分左右, 天宏焦化煤厂选煤车间304振动筛出现异常响声, 筛上物料走斜, 筛帮两侧振幅明显不一致, 激振器响声巨大, 并且冒烟, 还能闻到烧糊味道。运行人员迅速选择停车, 经过维护人员的检查, 发现振动筛激振器温度偏高, 外壳温度达到130℃, 两侧轴承端盖温度达到150℃。随后对激振器进行拆检, 发现激振器轴承严重缺油, 轴承滚子磨损变色, 并且和大轴粘合在一起, 出现抱轴现象。

原因分析: (1) 缺润滑油或注油过多。 (2) 密封迷宫套剐蹭。 (3) 轴承损坏。处理方法: (1) 注油或放油。 (2) 调整迷宫间隙。 (3) 更换轴承。经过分析:最终认定由于激振器缺油, 造成轴承温度升高, 运行人员发现不及时, 最终造成轴承严重磨损, 出现抱轴。处理办法:维修人员及时更换新轴承和油封, 重新加注润滑油至规定高度。运行人员加强巡检, 并且定期更换润滑油, 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2.2 振动筛筛上物料走斜事故

2008.3.10下午16:00左右, 田庄选煤厂选煤车间出现振动筛筛上物料走斜, 两侧筛帮振幅不一致, 振动响声异常, 并发现筛板有翘起现象, 物料向一侧堆积。开车人员及时停车, 并向上级领导回报。维护人员接到通知到现场进行检查维修。

原因分析: (1) 驱动簧刚度低。 (2) 驱动簧压缩量改变。 (3) 筛体前后振幅不一致。处理方法: (1) 更换驱动簧。 (2) 重新调整驱动簧压缩量。 (3) 调整主振簧间隙, 使筛体前后振幅一致。经过分析:维护人员检查筛子支撑梁是否有断裂或开焊现象, 激振器振幅是否一致, 筛子两侧驱动弹簧压缩量是否一致, 筛子四角高度是否超过规定值。最终发现筛子两侧驱动弹簧压缩量不一致, 需重新调整驱动簧高度。处理办法:维护人员及时重新调整驱动簧高度, 使生产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2.3 振动筛下层筛下溜槽有大颗粒事故

2006.9.20晚上20:35左右, 演马选煤厂选煤车间出现振动筛下层筛下溜槽有大颗粒。运行人员及时停车向上级领导回报, 维修人员接到命令迅速刚到现场, 清理筛上物料, 仔细检查筛板有无破损, 压筛条、压筛木有无损坏或脱落, 筛板有无翘起等现象。

原因分析: (1) 筛板破损。 (2) 压筛条、压筛木损坏。处理方法: (1) 及时更换筛板。 (2) 及时更换压筛条、压筛木。经过分析:维修人员最终认定筛板损坏。处理办法:及时更换了筛板。

2.4 滤板破裂事故

2006.5.23上午11:15分左右, 九里山选煤厂压滤机出现滤板破裂现象。出现此现象, 首先检查进料泵压力是否过高, 若压力过高, 应调整进料压力。再检查各滤板入料孔是否有积煤堵塞现象, 如有应疏通进料孔。最后检查滤布是否有破损, 造成滤板压力过大而变形, 致使滤板破裂。

原因: (1) 进料压力过高。 (2) 进料温度过高。 (3) 滤板进料孔堵塞。 (4) 进料速度过快。 (5) 滤布破损。处理方法: (1) 调整进料压力。 (2) 换高温版或过滤前冷却。 (3) 通进料孔。 (4) 降低进料速度。 (5) 更换滤布。经过分析:最终认定滤布破损。处理办法:及时降低了进料速度。

2.5 压滤机滤板跑料事故

2008.4.5下午13:18分左右, 天宏焦化厂压滤车间压滤机出现滤板之间跑料现象。首先检查压滤机液压站油压是否偏低, 如油压过低, 应及时停车检查液压站油质, 若油中杂质过多应及时更换液压油。再清理滤板间物料, 检查滤板密封处是否夹杂有杂物, 若有杂物应及时清理。同时检查滤板间滤布是否有折叠现象, 如有折叠应及时整理或更换滤布。如以上检查都无问题, 最后检查进料泵压力是否超过规定值太多, 若压力太高, 应重新调整泵扬程。

原因分析: (1) 油压不足。 (2) 滤板密封面夹有杂物。 (3) 滤布不平整、折叠。 (4) 进料泵压力流量超高。处理方法: (1) 查找油路。 (2) 清理密封面。 (3) 整理滤布。 (4) 重新调整。经过分析:维修人员最终认定滤板密封面夹有杂物。处理办法:维修人员及时清理杂物, 生产恢复正常。

2.6 滤液不清事故

2009.6.14上午10:30左右, 七星选煤厂压滤车间出现滤液不清现象。出现工作人员及时向领导回报。据分析此类现象, 首先清理滤板间物料, 检查滤布是否有破损, 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滤布。再核对滤布孔隙度是否合乎过滤物料的需要, 如若孔隙度过大, 超过过滤物料直径, 应更换合适滤布。

原因分析: (1) 滤布破损。 (2) 滤布选择不当。 (3) 滤布开孔过大。处理方法: (1) 检查并更换滤布。 (2) 更换合适滤布。 (3) 更滤布。经过分析:最终认定滤布破损。处理办法:及时更换了滤布。

3 结束语

篇4:设备事故心得体会

关键词:高含气井 三相分离设备 事故树 最小割集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121-02

随着我国试油工艺技术的不当发展和进步,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在试油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如三相分离设备泄露引起的爆炸、火灾、污染等,本文通过事故树分析对引起三相分离设备泄露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以保证试油生产的安全进行。

1 事故树分析法

事故树分析法是一种从事故结果到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层层分析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通过逻辑符号将事故与各层原因相连接,简洁而形象的通过逻辑数图形表达它们的逻辑关系。进行事故树分析可以达到的目的有:(1)对造成事故的各因素进行全面而形象的逻辑关系描述;(2)能够发现系统内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便于设计的优化及施工过程中的管理;(3)通过逻辑运算,便于对系统风险的定性定量分析。

在事故树中,将可能会引发顶事件的事件称为基本事件;将对于可能引发顶事件的所有基本事件称为割集;对于引发顶事件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最小割集;对于不能引发顶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集合称为最小径集。当割集中的每个基本事件都发生则顶上事件一定发生;最小割集的数量决定系统的危险程度。

事故树分析一般采用行列法、布尔代数法、矩阵法、质数代入法和结构法,求得顶事件的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

2 建立三相分离设备的泄露事故树模型

三相分离设备在高含气油井的试油作业中,常因为腐蚀、设计缺陷、外部干扰等因素引发设备泄露事故,严重影响着三相分离器的可靠性。本节以三相分离设备泄露为顶事故建立事故树模型,如图1所示。

2.1 求取最小割集

利用布尔代数法求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如下:

T=B1+B2=(C1+C2)+(C3+C4+C5)=(X1+X10+D1+D2+D3)+(X22X23+D4D5D6+X22X34)

=X1+……+X12+X17(E2E3)+X22X23+(X24+X25+X26)(X27+X28+X29)(X30+X31+X32+X33)+X22X34=X1+……+X12

+X17(X13+X14+X15+X16+X18+X19+X20+X21)+X22X23+(X24+X25+X26)(X27+X28+X29)(X30+X31+X32+X33)+X22X34

最后求得事故树最小割集58个,其中,一阶最小割集数12个,二阶最小割集数10个,三阶最小割集数36个,或门个数占逻辑门总数的81%。由此可知三相分离设备的泄漏危险很大。

2.2 结构重要度分析

结构重要度的分析主要是通过事故树的结构来分析判断各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假设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相等,分析每个基本事件对顶事件的影响程度。在结构重要度分析中需满足以下三个原则。

(1)最小割集为单事件,则其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系数最大。

(2)只出现在同一割集中的基本事件,其结构重要度系数相等。

(3)两基本事件出现在不同割集中,则出现次数相等时其结构重要度系数相等,出现次数多的结构重要度系数大;

根据上述三条原则判断三相分离设备泄露的事故树中各基本事件的重要度系数大小(用Ij表示基本事件Xi的结构重要度系数,j=i):

(1)I1~I12所在最小割集都只有一个基本事件且只出现一次,则I1~I12=1,其结构重要度系数最大。

(2)I13~I21,I23,I34都只出现两次且所在最小割集只有两个基本事件,则I13~I21=I23=I34=1/2。

(4)I17出现8次且最小割集只有两个基本事件,则I17=8/2。

(5)I22出现2次且最小割集只有两个基本事件,则I22=2/2。

(6)I24~I29出现12次且最小割集只有3个基本事件,则I24~I29=12/3。

(7)I30~I33出现9次且最小割集只有4个基本事件,则I30~I33=9/4。

3 事故树分析

3.1 最小割集分析

最小割集可以表示出系统的危险程度,通过求最小割集来掌握各种事故发生的可能,从而为事故预防和事故调查提供方便,同时也提出了施工和设计的注意事项。每个最小割集都代表一种顶事件发生的可能。如果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只有一个,则说明只有一种事故模式。如果事故树的最小割集越多,就说明系统发生事故的模式越多,系统也就越危险。如果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只含有一个基本事件,则只要该基本事件发生,顶事件必然发生,即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含基本事件越少,系统越危险。

在三相分离设备泄漏事故树中,最小割集的总数有58个,一阶最小割集数12个,二阶最小割集数10个,三阶最小割集数36个,系统模式较为危险。一阶割集主要为压力破坏事件,10个二阶割集中有中的基本事件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操作失误引起的管道方面的问题,由此可知,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和第三方破坏(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引起的管道缺陷和超压是造成三相分离设备泄漏的主要原因。三阶割集主要由腐蚀因素组成,所以腐蚀也是造成设备泄漏的一个重要因素。

3.2 结构重要度分析

总体上而言,I1~I12>>I17=I24~I29>>I30~I33>>I22>>I13~I21=I23=I34。

(1)由I1= I2……=I12可知,安全阀和破裂阀故障对三相分离设备的泄漏影响最大。

(2)由I24~I29>>I30~I33>>I22>>I23=I34可得,就腐蚀而言,外防腐层的绝缘涂层缺陷对三相分离设备的泄漏影响最大,其次是土壤对管道的腐蚀,最后是内腐蚀和应力腐蚀等事件。

(3)在管道缺陷对顶事件的影响中,除了人为操作不当对三相分离设备的泄漏造成影响,在管道加工工艺缺陷和管道材料缺陷两环节任何环节出错,都会对设备泄露造成直接的影响。

4 结语

该文主要对高含气井试油工艺中的三相分离设备进行基于事故树的风险分析,通过分析三相分离设备系统内各个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以最小割集来表示各基本事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得出在试油工艺中预防三相分离设备泄露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1)严格要求对安全阀和破裂阀的使用规范。

(2)对接触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应注意腐蚀材料的选用,尤其是对外防腐层的绝缘涂层材料的选取。

(3)另外在管道的选材、设计、检验方面应严格遵循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魏春荣,李艳霞,孙建华,等.事故树结构重要度的求解方法[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22(1):84-92.

[2]赵伟霞,张明德,蔡云龙,等.基于事故树分析法的城市供水管网爆管事故分析[J].给水排水,2011(37):454-458.

[3]张钦礼,吴立宏,卞继伟.充填管道堵塞的事故树分析[J].金属矿山,2015(1):145-148.

篇5:设备事故报告

事情经过:

2019年5月26日10点37分接到车间通知,PD15部准备组贴刮片岗位员工马丽(入职日期:2019/4/23)在操作自动贴刮片机时不慎压伤左中指。

经调查了解:因机修在调机以后,员工使用自动贴刮片机仍出现波浪纹现象,员工叫来组长以后,急于将情况反映给组长,按压启动开关后伸手进入设备拿取粉仓所致。

随后立即送往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经过检查确认,为手指挤压伤、手指轻微浮肿。

事故原因:

1、员工操作设备工装时,违反公司设备管理规定,违规操作。

2、对车间员工培训不足,员工对操作气动工装、高危设备的安全意识。

3、机修调机以后未确定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

4、原拉线班组长请假,当日顶班班组长对拉线管理不善。

后续改善:

1、加强对车间员工的培训力度,尤其是新员工和使用高危设备的员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设备操作流程。

2、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提高班组长的安全管理意识。

3、针对车间易压手的工装设备,增加防护措施。

编制:安全小组

篇6:设备事故管理规定

为加强车间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确保生产中发生的设备事故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因设备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定义

1、设备事故是指设备及仪器仪表非正常损坏,致使减产、停产,动力供应中断,效能降低,人身伤亡等。

2、故障:设备虽出现非正常损坏,但损失、停歇时间及对生产的影响低于设备事故规定的范围,称作故障。

二、事故分类

1、设备事故分为特大、重大、一般、轻微等四类,具体标准如下:

(1)特大事故:设备严重损坏,造成损失在20000元以上;三人或三人以上重伤;造成人员死亡;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其他事故均列为特大事故;

(2)重大事故:设备严重损坏,造成损失在5000~20000元之间的;造成停产达8小时及以上的;或虽未达上述条件,但性质恶劣,影响严重的其他事故均列为重大事故。

(3)一般事故:设备零部件损坏,造成损失在1000~49999元之间的;或造成停产达4小时及以上的设备事故。

(4)轻微事故:造成损失在1000元以下的或造成停产达2小时及以上的。

2、设备事故根据事故性质分为以下三种,:

(1)责任事故:指不遵守岗位操作规程、擅离职守、维修不良、设备超负荷运转等人为原因造成的设备损坏、停产或效能降低的;

(2)质量事故:指设备因设计、制造、质量低劣、安装或检修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停产或效能降低的;

(3)自然事故:指因自然灾害造成设备损坏的。

三、事故处理

1、设备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停止操作,保护现场,不接触和移动现场物品,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向部门主管或设备管理人员报告;

2、特大、重大设备事故,由总经理主持调查,并上报主管部门;普通设备事故或性质严重的微小事故,由生产经理主持组织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对微小事故及恶性未遂事故,车间必须找出原因事故,进行整改和处理;

3、造成产品质量事故的按《产品质量管理考核规定》处理;

4、设备事故发生后必须本着四不放过原则,由经理组织相关人员查看现场,进行现场分析,并对原始数据和凭证进行收集,详细记录。

四、责任追偿

1、设备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分类和性质,结合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情形,对事故相关责任者进行处理,具体处罚标准为:

(1)造成特大责任事故的,对责任人追偿10%的经济损失,公司直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并视情况确定是否追究其法律责任;

(2)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直接给予责任人降职或降薪处分,按经济损失的8%进行赔偿,并在全厂内进行书面通报批评;

(3)造成一般责任事故的,扣除责任人当月考核工资、给予200-500元的处罚,并在公司内进行书面通报批评;

(4)造成轻微责任事故的,对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给予50-200元的处罚,并在公司内部会议上进行口头批评;

(5)除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外,还将对经理进行连带责任处罚,处罚金额按事故造成经济损失1%-20%的标准进行;

2、防范措施不得力或不落实的,导致重复发生类似的设备事故,给予50-500元的处罚;

3、事故发生后有隐瞒事故、曲解事故、弄虚作假、不按时报告等情形的,一律按隐瞒事故从严处理;

4、因故意违章操作而发生设备事故且拒不听劝告、给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除需全额赔偿公司所有损失外,还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5、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的,给予50-300元的奖励;

6、对发生的事故能如实反映真相,并及时举报不良隐瞒事故行为的,给予举报者50-500元的奖励。

五、附则

1、本规定未尽事宜的,由经理办公会讨论决定;

篇7:变电设备典型事故案例

一、故障概况

X年X月X日,某变电所值班员在2#交流盘清扫设备,当用毛刷清扫2#交流盘11#备用空气开关的电源侧时,毛刷的金属部分与空气开关的电源接线端子相碰,造成设备短路,导致2#交流盘11#空气开关烧坏,盘面烧坏,直流盘交流失压,所用变停电4小时28分。

二、原因及教训

1、值班员安全意识差,作业中使用的工具未采取绝缘措施。

2、值班员违反安全工作规程,在二次回路清扫灰尘时,无安全监护人,单独作业。案例2:错停馈线、误挂封线——造成人身事故苗子

一、故障概况

X年X月X日某变电所值班员接电调倒闸作业命令对212开关进行停电倒闸作业,在倒闸过程中值班员与助理值班员错停馈线,误将4号馈线214开关断开,但在外出挂接地封线时仍将封线挂到212开关馈出线上,造成212开关距离Ⅰ、Ⅱ段动作,严重危及人身安全。

二、原因及教训

1、值班员与助理值班人员对倒闸作业命令不清楚,倒作业时,确认停电回路,将2#馈线错停为4#馈线。

2、验电接地程序错误,未验电而直接将地线挂接在带电侧。案例3:盲目接取电源、造成开关误动——造成事故苗子

一、故障概况

X年X月X日,检修车间在某变电所进行春检作业,因误解2YH端子箱开关在分位,在测试避雷器取电源时,造成2YH二次侧失压,引起2#进线失压保护动作,致使102、202A、202B、1021开关动作断开,造成全所失压三分钟。

二、原因及教训

未仔细确认设备状况,盲目接取电源,人为造成开关误动。

案例4:放电操作不当误碰带电设备短路产生电弧烧伤操作人员――造成人身事故苗子

一、故障概况

X年X月X日某变电所在进行201A、201B断路器小车小修作业时,将201A、201B拉至实验位后,对201B流互进行放电时,因地线绝缘杆碰到带电的静触头上而产生电弧将助理值班员的脸部烧伤,同时造成201A、201B跳闸。

二、原因及教训

1、小修作业时未将201B断路器小车拉至检修位,也未放置绝缘挡板而直接对流互进行放电。

2、助理值班员班前未充分休息,作业时精神恍惚,操作不当,误碰带电设备,产生电弧将自身烧伤。

案例5:房屋漏雨、母线接地铝排烧损、瓷瓶击穿――造成设备故障

一、故障概况

X年X月X日某变电所101、201A、201B跳闸,掉牌,交流母线电压低下,A、B相低压过流,高压室有异响,值班员巡视时因高压室有浓烟雾未发现故障点,8时10分电调远动合1001GK后,102、202A、202B再次跳闸,8时20分,经巡视检查发现2#高压分间屋顶严重漏水造成27.5母线支持瓷瓶大部分击穿、烧损,271小车LH烧损、32米27.5KV母线铝排烧损。后经检查1#高压分间无异常现象,采取27.5母线分段运行方案,9时01分,212、215开关送电。临时处理将271、272、214母线甩开,9时53分,4#馈线备用22B开关送电成功。13时55分至15时13分彻底处理,恢复设备正常运行状态。

二、原因及教训

1、高压室2#分间屋顶严重漏雨致使27.5KV母线支持绝缘子击穿造成对地、相间短路而发生故障。

2、在8时01分第一次跳闸后,固原变电所值班员巡视未发现故障点,电调在低压过流的情况下强送电,扩大了故障范围和对设备的损坏程度。

3、未认真落实特殊巡视检查制度,未及时发现隐患采取临时处理措施。

4、故障原因不清,严禁盲目强行送电。

案例6:鼠害接地烧损设备供电中断影响行车――造成设备故障

一、故障概况

X年X月X日5时34分,某变电所201A、201B、101开关跳闸,经巡视发现高压室一段27.5KV母线因老鼠爬上造成接地而将2001、2002隔开之间的三个绝缘子烧损击穿,致使101、201A、201B跳闸,6时48分采取一段母线单独运行,将212馈线送电,后组织人员拆下烧损的三个支持瓷柱后,于7时11分214馈线送电,故障造成两供电臂分别中断供电97分钟、74分钟。

二、原因及教训

1、鼠害造成高压母线接地,致使设备严重损坏,长时间供电中断。

2、防鼠措施不到位,堵漏措施不全面。案例7:工作票制度不落实 停电不彻底职责不清现场混乱 带电挂地线――造成人身事故苗子

一、故障概况

X年X月X日,某变电所接到电调命令,执行Ⅰ-09-02号工作票小修二段母线。值班员、助理值班员在做安全措施时,未拉开2002GK且没有进行验电,即向有电的2621GK静触头挂接地封线,造成对地短路,101、201A、201B开关跳闸,全所失压,2621GK支持绝缘子、动、静触头烧损,熔断器爆裂,停时11分钟。

二、原因及教训

1、值班员、助理值班员思想麻痹,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未严格按工作票的内容进行操作,造成安全措施漏项,停电不彻底,在未拉开2002GK的情况下,盲目带电挂设接地封线。

2、值班员、助理值班员在倒闸作业前未操作模拟盘,挂设接地线前未按停电作业程序验电,简化作业程序。

3、变电所所长作业组织不当,在作业现场对值班员人员的违章作业未能提出并制止,带领其他作业组成员辅助值班人员做小车止滑等安全措施,作业组成员对各自的职责不清,致使整个作业秩序混乱、值班人员思想不集中。案例8:隔开合闸不到位

断路器空投验电制度不落实

供电臂失电――造成行车事故苗子

一、故障概况

X年X月X日,某变电所接到电调268#倒闸命令(综合命令),命令内容:

1、拆除2710隔开外侧地线一组;

2、拉开2120、2140接地刀;

3、合上2121、2141、2142、2710隔开;

4、合上212、22B、271、272断路器,由变电所值班员直接位操作。15:45变电所值班员完成该命令,并向电调汇报。16:14机车司机反映三七供电臂无电,并向电调汇报,电调立即通知变电所值班员检查设备,后经值班员检查发现控制盘显示2142、22B均处在合位,但在高压室检查发现2142隔开处在分位,22B断路器处在合位,变电所值班员向电调反映情况后,电调下口令合上214断路器,16:20命令完成,三七供电臂共计失电35分钟。

二、原因及教训 1、2142隔开操作机构支撑底座角钢开焊,隔开操作时造成底座转动而隔开并未闭合。

2、变电所值班员严重违反牵引变电所安全工作规程,减化倒闸作业程序,未在隔开外侧对馈线进行验电。

3、严格倒闸作业程序,馈线停送电后必须在隔开外侧对馈线进行验电确认后方可消令。案例9:电抗器着火 发现不及时火势控制慢 电抗器烧损――造成设备故障

一、故障概况

X年X月X日3时40分某变电所B相电容补偿装置电抗器运行时着火,险情发生后,变电所值班员、助理值班员将231断路器及2311隔开断开后将B相电容退出运行,与待班人员开始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因火势较大难以立即扑灭,因此网工区13人协助前去灭火,于4:35分用灭火器、沙子将电抗器火源扑灭,此时电抗器已整体烧毁。

二、原因及教训

1、电抗器局部散热不良,高温造成火灾。

2、值班人员发现不及时,消防措施不完善,致使电抗起火烧损。案例10:设备不清、误操手柄进线跳闸、全所失压――造成事故苗子

一、故障概况

X年X月X日16时57分,电调下令某变电所倒进线,由1#进线带2#变,倒为2#进线带2#变,在倒进线的过程中,变电所值班员、助理值班员,在执行“合上1021隔离开关”时,误合1020接地刀闸,造成地方变电所跳闸,同心变电所全所失压19分钟,1020接地刀闸烧损故障。

二、原因及教训

变电所值班员、助理值班员对所内设备运行、分布情况不清楚,在倒闸作业前未认真进行模拟操作,在不知道1021隔离开关为电动操作方式及1021隔离开关控制手柄位置的情况下盲目地到室外将1020接地刀闸操作手柄误认为是1021隔离开关操作手柄进行合闸操作,致使地方变电所跳闸、变电所全所失压。

案例11:交接班不清设备隐患不明倒闸时间长 致使客车晚发――造成事故苗子

一、故障概况

X年X月X日,某变电所由电调远动操作倒系统,将2#进线带2#变倒为1#进线带2#变。在倒闸过程中,因241B分闸后不能自动储能,造成合闸时拒动,后经变电所值班员手动储能,于20时48分合上241A、B,动力变投入正常运行,中断供电18分钟。

二、原因及教训 4月7日,动力变预防性实验结束后,因241B储能机构故障,只能手动贮储能将241B合上,检修人员将241B故障情况告知变电所当日值班员,但18时巡视交接班时,值班员未将241B故障情况告诉接班人员,也未填写在交接班记录中,致使4月9日变电所值班人员对241B故障情况不清楚,系统倒闸过程中,241B不能储能无法合闸。案例12:紧急情况单独操作错挂封线 地变跳闸――造成事故苗子

一、故障概况

X年X月X日16时23分,某变电所值班员巡视发现高压室馈线侧穿墙套管缝隙处因下大雨向内严重漏水,造成绝缘子脏污,后经电调同意于16时44分断开231、201A/B开关,对绝缘子进行擦拭抢修。16时47分,在做安全措施时,值班员在对201B挂接地封线时,将接地封线挂在上部有电的静触头上,造成接地短路,101开关因电源关闭未动作,造成地方变电所跳闸,201B静触头烧伤。

二、原因及教训

1、值班员思想麻痹,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在未验电的情况下盲目向有电的201B挂设接地封线。

2、未执行“助理值班员操作,值班员监护”的作业制度,由值班员单独操作,助理值班员干其他工作,挂设接地线前未按停电作业程序验电。

案例13:进线失压 联锁失效开关拒动 影响行车――造成行车事故苗子

一、故障概况

2000年10月10日11时35分某变电所201A、201B、271、272及1#ZB跳闸,所内掉牌显示为271、272失压;交流母线电压低下。在跳闸的同时所内110KV进线电压Ⅰ、Ⅱ路均显示为60KV左右,瞬间又恢复正常(115KV)。跳闸发生后,在值班人员巡视设备未发现异常的情况下,11:44电调下令合上201A、B断路器,合时该断路器拒动。11:56电调下令:断开101断路器、合上1001GK、合上102、202A、B断路器。在断101时其拒动,值班员瞬时断开101控制电源后即合上,随后将101分开。在合1001GK时发现1011GK在分位(跳闸时在合位),即向电调汇报,电调让值班员在命令断开101与合上1001GK内容间加上合上1011GK,值班员受令后继续执行,12:02倒闸完毕,届时全所恢复正常供电,中断供电27分钟。

二、原因及教训

造成跳闸及送电时间过长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进线失压是造成变电所跳闸的直接原因。2、110KV进线失压时101断路器未跳闸:原因是1019GK与101断路器的联锁关系出现问题,1019GK合后其接点转换不到位,造成101断路器拒动。

3、因101断路器在进线失压时未跳闸,强送201A、B是因其合闸回路不通,造成该断路器拒动。

4、当101断路器分开后,1011即自动分开。

案例14:设备不清 程序简化空投开关 馈线失电――造成事故苗子

一、故障概况

2001年2月2日16时20分,电调下令将某变电所214断路器倒为22B备用断路器,16时21分值班员、助理值班员在未确认22B位置的情况下执行电调命令,在试验位合上22B断路器,倒闸命令完成后,也未进行验电,造成该供电臂中断供电18分钟。

二、原因及教训

1、值班人员对设备现行运行状况不清楚,接令后未确认设备状态,盲目进行倒闸作业。

2、简化作业程序,到闸完毕后未验电,致使供电臂长时间失去电源。

二、原因及教训

篇8:矿井主提升设备事故浅析

1 案例提升系统简介

1)某矿井生产能力为1.2 Mt/年,主井为塔式提升系统,提升设备为JKM-2.8×4(Ⅰ)E型多绳摩擦式提升机,提升容器为一对9 t四绳提煤箕斗,直流拖动,电动机为Z560-4A型,630 kW,660 V直流电动机,最大提升速度为5.27 m/s。2)某矿井生产能力1.54 Mt/年,主井为落地式提升系统,提升设备为JKMD-2.8×4(Ⅰ)型多绳摩擦式提升机,提升容器为7 t四绳提煤箕斗,交流拖动,电动机为YR-1000-10/1430型,1 000 kW,6 kV交流异步电动机,最大提升速度为8.75 m/s。5阶段速度图、微电机拖动。

两套提升系统均为重箕斗提升到卸载位置前停车、施闸,待松闸、二次给电后,箕斗超速下滑至井底,空箕斗上升至井上,其中:落地式提升系统空箕斗撞坏防过卷缓冲装置撞至防撞梁后拉断箕斗悬挂板坠落井底,造成箕斗和井筒装备严重损坏;塔式提升系统空箕斗撞坏防过卷缓冲装置后撞至防撞梁,防撞梁变形严重,箕斗和井筒装备不同程度损坏。从事后现场情况看,两套系统提升机保险闸均已动作,闸盘均出现直径50 mm左右,相距250 mm排列整齐均匀的灼斑。

2 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1)司机误操作:如果提升机因为某种原因,将本应给电上提的运行方式误操作为下放,交流提升系统由于停车时为微拖动系统,司机再次给电使微拖动系统重新投入,提升系统将无法重载启动,有可能使提升重箕斗下滑。微拖动电动机是根据公式Ρ=QVc102η(其中,Vc为爬行速度,0.5 m/s;Q为提升量,kg;η为系统效率)初选电动机功率,该功率值远小于正常提升1 000 kW,6 kV的电动机。这样,两套提升系统,由于司机操作不正确,当制动闸开启后,造成重箕斗下滑的条件,当下滑加速度和速度达到一定值时,安全制动将无法使下滑箕斗停止。2)安全制动系统不符合规定:当发生重箕斗下滑后,在司机及时发现的情况下,如果箕斗下滑力小于提升系统的安全制动力,司机及时采取安全制动,并且制动力符合设计要求,是应该可以避免事故发生的。但从现场调研情况看,事故发生时制动闸起作用是可以肯定的,是否及时则无法考证,现场无任何记录。然而,从闸盘的灼斑上看,其接触面积小于60%的规定要求。这就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安全制动力不够,或者施闸时间太迟使事故进一步扩大。3)液压制动系统的配合问题:由于二级制动的恒力矩制动液压站,其紧急制动力矩的建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如果紧急制动力矩的建立时间过长,再加上液压站及其管路系统维护不善、与电控系统的配合等问题,也会造成重大跑车事故的发生。4)电气保护系统缺欠:在MT 5021-1997煤矿地面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设计规范中,3.2.5条10款中规定:重物上提急停后,未到正常停车位置时,再通电应保证提升机继续按原来重物提升方向运行。如果电气保护系统没有严格执行设计规范中上述条款的规定,电气闭锁功能欠缺,提升机二次给电后,也会导致此类事故的发生。

3 措施与建议

1)加强培训,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对矿井主要设备的维护和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并制定相应规定,能够对矿井安全生产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其培训也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与现实相适应的内容,使操作人员除了掌握提升系统的正常操作外,还能对提升系统安全运行的相关技术问题具有针对性的了解。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时能够运用自如,处理正确、及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严格执行规程、规范的相关规定。

在MT 5021-1997煤矿地面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设计规范中,3.2.5条3款规定:提升容器过卷后,不能再向过卷方向通电;3.2.5条10款规定:重物提升急停后,未到正常停车位置时,再通电应保证提升机继续按原来重物提升方向运行。这两款都是在特定条件的规定;前者是指过卷(超过正常停车位置)0.5 m后的安全制动,再次给电,提升机能向反方向运行;而后者是在正常提升重物未到正常停车位置的急停,再次给电,提升机应保持原来的运行方向。这两款的电气闭锁应采用不同的、相互独立、不互相干扰的闭锁条件,否则可能会出现提升机二次给电后,不按规范要求的提升方向运行,隐含着事故隐患。

而3.2.5条10款中重物提升急停后,未到正常停车位置时,再通电应保证提升机继续按原来重物提升方向运行。这句话,大家都能正确理解,但从字面上看,易与过卷混淆。因为过卷也是重物提升急停,未到正常停车位置。建议“重物提升急停后”改为“重物正常提升急停后”,这样把这一款的急停范围限定在井下装载点至卸载点之间,避免电气闭锁中的混淆。

3)补充设计规范相应条款。

通过对事故分析,建议在MT 5021-1997煤矿地面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设计规范版修订时增加以下内容:在设有微拖动装置的提升系统中,重载正常提升急停后,再送电不得投入微拖动装置。

在分析两套提升系统重箕斗下滑后,可能由于最大安全制动力已无法使提升机停车,才致使重箕斗高速下滑至井底。鉴于此,能否在安全制动投入的同时,投入主电动机电源,使其工作在负力矩的制动象限。

此时最大负力矩一般可达2倍电动机额定力矩,利用此负力矩协助安全制动装置制动,如果投入及时,也有可能使提升机停车,避免事故扩大。但电气控制系统应以使电动机不受损坏为前提。这一措施的关键是能准确判断箕斗已快速下滑,并自动投入主电动机电源,在电动机损坏前切除。上述案例直流拖动系统发生事故后,现场已在重箕斗重载提升到卸载位置时调到零出力,但并不失电,待重箕斗卸空后,停电并开始下一提升周期操作。

在MT 5021-1997煤矿地面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设计规范中,3.2.5条,3.2.6条,3.2.7条分别对交流传动系统、提升机晶闸管变流装置供电的直流传动系统、交—交变频器供电的交流同步电动机传动系统提出防止错向操作和错位操作。3.2.5条规定的防止错向操作,条文解释为:防止错向操作是要求提升设备的运行方向有互锁功能,当司机操作发生错误时,不能启动。错位操作没有条文解释,但错向操作和错位操作的电气功能处理是不同的。防止错向操作要求采用电气闭锁,在发生错误操作时,不能启动;而错位操作则要求安全制动回路必须断开。是否可理解为错位操作后提升机已开始启动,如果是这样,“错位操作”与“防止错向操作”的含义是不一致的。另外同是多绳摩擦式提升机,交流传动系统规定为“防止错向操作”,而晶闸管供电直流传动系统和交—交变频供电同步电动机拖动系统则规定为“错位操作”,并规定安全制动回路必须断开。两种规定,两种不同电气处理办法和结果。建议在“设计规范”修订时,应对“错位操作”有条文解释,并使电气系统易于实现。

4)重视制动系统维护。

制动系统涉及到很多环节,闸间隙是否小于2 mm,监控系统是否动作准确,油路是否畅通等这些都影响投入时间和制动力。目前很多矿井宁愿增加投资也要进口国外产品,说明了该系统的重要性;在使用国产设备时,有的矿井也把主要器件指定为国外产品,以保证制动系统的安全运行。除考虑产品的选择外,日常维护同样重要。经常保证系统各环节、各项设备的技术参数符合规定要求,定期调试、定期检修、更换不合格设备,确保整个系统正常运行。虽然《煤矿安全规程》第427条(二)款规定当提升速度超过最大速度15%时应能自动投入安全制动系统,但这一条款指的是正常运行情况下,其速度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而像上述案例这样的重箕斗下滑事故要产生很大的加速度(极限值为9.81 m/s2),一旦加速度达到一定值后,安全制动则无法使提升机停止。在满足防滑极限减速度的情况下,可以合理加大安全闸制动力矩,虽然每套提升系统可加大的量不尽相同,但对此类事故是会起到积极作用的。

4结语

上一篇:民警个人自我介绍下一篇:建筑施工安全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