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400字

2024-05-24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400字(精选8篇)

篇1: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400字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400字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400字:她高高的个子,一双锐利又会说话的眼睛,两只灵敏的耳朵。她对我们很关心,认真教导我们学习。她就是我的班主任——梁老师。

有一天,梁老师正为大家提供复习的题目。课室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只听见粉笔“唰唰”地写个不停。突然,课室里传来“嗡嗡”的说话声,有人在开小差了。梁老师转过身来,一眼瞟过去,在一个地方停了下来。老师为了不影响同学们,她把目光射向那位同学,好象在说:“注意了,认真完成题目,不要说话哦!”那位同学马上意识到,并立刻做好。瞧,梁老师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真是名副其实。

记得还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去背书,老师那雪亮的眼睛看见陈敏儿的鞋带没系好,她马上放下书走上去,蹲下来,帮陈敏儿系鞋带,鞋带帮好了后,又开始听着我们背书。这有给了我们爱抚。

每当下课了,老师总跟我们谈天说地,象我们的大姐姐(好朋友)一样,和我们聊天,到了上课的时间了,我们还恋恋不舍地回到了教室,我想:等我长大了,也要当老师!

老师别有用心地与我们接触,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我们,老师说,在开学的前一天,她做了梦,梦见在秋游的时候与我们到飞机场,一起骑着自行车,有的同学„„

啊!我为我有这样的老师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啊,老师,您的一举一动都值得我们尊敬您,佩服您!

篇2: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400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她令我敬佩400字 我敬佩的一个人,是我的同学。她叫张欣盈。她长得不算漂亮,但总带着甜蜜的微笑,她看起来显得特别的亲切、大方。

小张具备了一名优秀学生所有的特点。因为她学习好,纪律好,语数英老师都很喜欢她,重用她。

记得在四年级,李老师调我和小张坐。和她坐我一段时间后,我才发觉小张的学习能力比我想像的还要好。学习好表现在她上课总是举手发言,晚上作业完成的很认真。纪律好表现在下课不追逐奔跑和托管课不说话。

小张也是个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记得有一次体育课上,我们班的小李摔倒在操场上,手的血不停地往地下流。这时,很多人都没有过去扶起小李。虽然小李是我的朋友,但我也没有及时过去扶起小李。这时,第一个跑过去的竟然是小张。她关切问小李:“你怎么摔倒了呢?还流这么多血。”小李说:“我不„小„心脚滑„就摔倒了„手很痛!”小李刚说完,小张扶起了小李,走向体育室„„看到这一幕,我为我没有做到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感到惭愧。

篇3: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400字

长期以来, 小学高年级字词教学一直深处十分尴尬的境地: 要么字词教学低年级化, 将所有的生字词拎出来, 用很长的时间逐一讲解音形义;要么淡化字词教学, 识字读词一带而过, 将课堂时间让位于阅读理解和言语表达。这两种现象既是对高年级字词教学起点的茫然与价值的漠视, 更是对识字教学“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的无奈。

如何摆脱这种“鸡肋”处境? 如何为高年级学生的字词学习“量体裁衣”? 我们首先得找到一把刻度精准的尺子, 这把尺子就是《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以下简称新课标)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并且在第三学段目标中规定了500字的识字 量 ( 占小学阶 段识字总 量的14.3%) , 指出高年级学生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高年级字词教学的重要性, 明确该学段识字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其次, 我们得明确给谁量体裁衣, 也即明确高年级字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一般来说, 学生经过低中年级长期、系统的识字训练, 已经掌握了许多有效的识字方法, 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相当丰富的识字量。对这一点的忽视, 常常使我们的课堂热热闹闹, 但学生真正的收获甚少。再次, 什么才叫贴“身”或者贴“生”? 笔者认为不仅字词教学效率要高, 而且应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量体修短须合度 , 裁衣贴身且贴心”———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

笔者认为, 教师应该紧扣第三学段字词教学目标, 潜心探究高年级识字教学规律, 积极探寻达成目标的有效途径与科学方法。为此笔者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作了基于单元板块整合字词教学的尝试。

一、突出重点, 字音教学须有针对性

【教学片段1】读准轻声字

出示:吆喝 (yāo·he) 风筝 (fēnɡ·zhenɡ)

蜈蚣 (wú·ɡōnɡ)

师:孩子们, 请读读这些词语。

指名读词语, 对“蜈蚣”一词, 有的学生把“蚣”读成第一声, 有的学生读成轻声。

师:“蜈蚣”这个词, 两个读音都对。细心的你会发现这三个词注音有共同之处———两个 读音之间 都有小圆点, 也有不同之处最后的“ɡōnɡ”上面标了声调, 为什么会这样?

师接着结合《现代汉语词典》中《凡例·注音》的说明, 解释了这一特殊读音现象。

师:听过吆喝声吗? (播放1991年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视频) 我们一起吆喝, 卖芝麻糊哎——— (学生很兴奋, 有的同学不止念叨一遍, 感到很有趣)

师:不过在“吆五喝 (hè) 六”中, “喝”读第四声, 尽管它的意思都表示“大声喊”。无独有偶, 比如“看见 (kàn·jiàn) ”的“见”在“看得见 ”中一定得读“jiàn”。

【教学片段2】读准多音字

出示:旋转 连翘花

师:两个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正确把握多音字的读音需要借助字词典和词语所处的句子。请大家任选一个确定它的读音, 并且说出理由。

师在屏幕上出示“转”与“翘”的不同读音与相应的义项, 以及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生:我知道第一个词应该读成“旋转 (zhuǎn) ”, 因为在这里“转”表示改变方向。

生:我知道第二个词读连翘 (qiáo) 花, 课文里“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 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是依据。“翘花”就是举起金黄的小喇叭, 如果把连翘花比作人就是“翘首以待”, 多形象啊! (其他生笑)

【教学片段3】读准音译词

出示:福楼拜 莫泊桑

师:这一单元里有两个外国人名, 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有的学生把莫泊桑读成“莫bó桑”, 有的学生读成“莫pō桑”。

师:莫泊桑到底该怎么读呢?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 大家议论纷纷, 但莫衷一是。后来, 我想这是个法语人名的音译词 , 我们可以 追根溯源 , 它的本来 面目是Maupassant, 国际音标注成[謖m藜up藜謖sɑ:nt]。我读两遍 , 你们听听应该选什么音?

生:老师, 我听了你读的音, 好像“莫bó桑”和“莫pō桑”都可以, 法语音介于这两者之间。

师:你的耳朵真灵! 此前你们问我阅读外国名著时, 为什么人名有多种译法, 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反思之一:有略有详, 只为有效

阅读教学中,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时, 往往采取检查自学情况的方式, 找出自学中的遗漏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 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笔者也采取了这种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字音。笔者课前精心设计了“学习单”, 在“我能读得准”板块中出示了本单元24个词语 (除了一二类词语, 还有课文中容易读错的词语) 。对于这24个词语, 笔者没有平均用力, 而是作了有略有详的处理。对于学生不易读错字音的词语, 我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正音的方式, 很快完成;而对于本单元中的“轻声字”“多音字”“音译词”则采取了重锤敲击的方式, 或借助字词典, 或联系上下文, 或追根溯源, 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得言又得法。只有这样为学生“量体裁衣”, 才能贴身又贴心。

二、突破难点, 字义理解须在语境中

【教学片段4】在句子里玩味

出示:忠厚

师:忠厚是什么意思呢? 谁来说一说?

生:忠诚厚道。

师:你说得完全正确。忠厚是形容人的, 往往和相貌联系在一起, 所以人们常说“一脸忠厚相”。课文中忠厚是形容谁的? 课文又是怎样描述他的忠厚的呢?

屏幕出示刘老师的肖像图, 及“刘老师个子不高, 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 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

师:我们来看屏幕上的一句话。我们合作读一读。你们读加点词语, 我读其余部分, 注意留意加粗的词语。 (师生配合读句子)

师引答:个字———不高, 脸———微微发胖, 眼睛———时常眯起来, 头发———花白, 这样的人就是———忠厚的人。

【教学片段5】在段落中揣摩

出示:健壮

师:一提起“健壮”, 你就会想到哪些人?

生:运动员、身体强壮的人, 当然还有肌肉猛男。 (学生爆笑)

师:是啊, 不管是运动员, 还是身体强壮的人, 用“健壮”一词形容都很恰当, 但在《理想的风筝》中, 作者苏叔阳偏偏用“健壮”来形容失去部分左腿的刘老师, 这真奇怪。苏叔阳写出了刘老师的健壮了吗? 我们继续看屏幕上的一段文字, 你能不能像老师刚才那样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说说“健壮”从哪些文字中透射了出来。

屏幕出示: 刘老师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 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 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 他用圆木棍撑地, 右腿离地, 身体急速地一转, 便转向黑板, 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 又以拐杖为圆心, 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 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学生抓住“只靠”“好几个小时”“急速地一转”“粗壮”“年过半百”“一天……多少次 ”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 笔者相机将这些词语泛红。师生配合读这段文字, 老师读红色词语, 学生读其余部分。

【教学片段6】在篇章间探究

出示:观察马车凝望泗水一无所获司空见惯滔滔不绝意味深长打下烙印无不惊讶

师:孩子们, 请你读读这些词语, 可以横着读, 也可以竖着读, 然后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是竖着读的, 我发现莫泊桑观察马车, 一开始是一无所获, 而他的老师福楼拜却滔滔不绝地说出了马车值得观察的地方, 这让莫泊桑深受启发。

生:我也是竖着读的, 孔子凝望泗水时, 弟子们都很疑惑, 因为流水十分常见, 的确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啊! 没想到老师竟然说出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这让他们无不惊讶。

生:我是横着读的, 我发现编课文的老师和学生有共同之处。不管是马车还是泗水, 学生都认为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之物, 观察的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没想到老师一个是滔滔不绝地说, 一个是意味深长地说, 这一番宏论让学生无不惊讶, 自然在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师:你们都很善于读书, 善于发现。 (出示福楼拜谈车和孔子论水的文字) 你们读读这两段文字, 觉得这两位老师怎么样?

生:他们十分善于观察和思考, 而且很有才华, 很有智慧。

师:是啊, 中外名师虽然教导弟子的话语不同, 但都是从平常之中看出不平常, 这是大智慧啊!

先男女生配合横向读词语, 后师生配合纵向读词语。

反思之二:纵横比较, 只为提升

高年级词解教学的起点在哪里? 教学中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这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学生预习时,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 可以借助字词典理解词义, 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义。前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后者提升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词语的语义, 体会其表达效果, 正需要教师点拨引导, 精心设计。寓识于读可以使识字与阅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是“师恩难忘”, 教师在“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基础上, 可以基于单元板块设计字词教学。师恩难忘, 难忘的是恩师的声音容貌、神情动作, 难忘的是恩师的耳提面命、谆谆教诲。“忠厚”现出恩师容貌, “健壮”源于恩师动作, 而“观察马车”“凝望泗水”引发恩师的一番宏论。尤其是福楼拜和孔子的教学方法存在惊人的相似, 都极具教学智慧, 这智慧外显为“滔滔不绝”与“意味深长”, 这智慧又在与“一无所获”“司空见惯”的对比中得以加倍彰显。将具有营造特殊语境价值的词语放在一起, 纵横对比, 揣摩玩味, 不失为突破词解教学难点的有效策略。

三、凸显要点, 字形书写须给操作法

【教学片段7】写对 , 知字理

师报默本单元最容易写错的五个词语。学生对照屏幕, 自批自改, 其中两个词语错得最多———“矫健”写成了“娇健”, “飘逸”的“逸”将 “兔”写成了“免 ”。

师:“矫”和“娇”长得很像, 意思却大不相同。后者表示柔弱, 所以我们常说娇柔。“矫健”的“矫”是什么意思?又是怎么来的呢?

出示。

师:“矫”的小篆写法很有特点, 你看它的左半部分多像“箭”啊! (学生纷纷点头) “矫”本义是指将箭弄直的一种工具, 所以有了“矫正”的引申义。矫正的过程是需要力气的, 这项工作往往不能由弱女子来完成。

出示。

师:逸的金文写法更加形象, 表示像兔子一样逃跑。我们不是常说跑得比兔子还快吗? 古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造了“逸”这个字。

【教学片段8】写美 , 求动感

师:观察习字册上“”和“”的写法, 你感觉它们与平常的楷体写法有什么不同?

生:这两个字有些笔画连笔了, 比如“矫”的起笔撇和横连在了一起, “逸”里的撇和横撇也连在了一起。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撇和横连写成撇折, 撇和横撇连写成撇折撇。还有“逸”中“口”的横折和横连写成横折折, 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这样可以写得更快。

师:这样写不仅提高了书写速度, 而且有一种动感之美呢, 你发现了吗?

学生纷纷点头。

师:并不是所有的笔画都可以相连。俗话说得好, “练字先练眼”, 要仔细观察习字册上的范字, 哪些笔画可以相连, 哪些笔画不能相连, 要心中有数, 不能乱来。

【教学片段9】写好 , 懂行款

师:课上到这里, 就快要结束了。这时的徐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跟一开始的交流还一样吗? 在即将离别的时刻, 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临别赠言”。

古乐声中, 师生在横条格中写话, 并利用展示台在屏幕上呈现教师写话过程。

在写话的过程中, 教师提醒学生写字时可以适当地藕断丝连, 而字与字之间要注意错落有致, 行款整齐, 力求美观。

反思之三:一唱三叹, 只为渐进

汉字承载着民族的传统文化, 表现着我们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 是中华儿女向世界人民奉献的一份珍重厚礼, 它处处体现着繁杂而精妙、优雅而风趣。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高年级教学应该充分把握汉字发展的历史脉搏,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适时地把识字教学引向汉字文化的探究。

新课标要求第三学段的学生“硬 笔书写楷 书 , 行款整齐, 力求美观, 有一定的速度”,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在第四学段则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 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提高书写的速度”苏教版教材的编者在小学六年级安排了连笔楷书这一特殊字体的练习, 这不仅使书写提速有法可循, 汉字的形体更加丰富, 而且为写字要求的落实作了中小衔接, 手段着实高明。当然这一做法也对教师的书写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掌握不好法度和分寸, 只会弄巧成拙。

新课标还有“每天10分钟练习书写”的要求, 这一要求不仅包括针对性强的“练字式”书写, 还包括实用性强的“练习式”书写。笔者结课时的写话, 不仅是要求学生像名师那样观察, 发现特点, 更是对行款整齐、力求美观书写的执着追求。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 识字写字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识字写字的启智、育人功能也不是在短期内可以一蹴而就的。写字与做人是个终身命题, 教师的传授只是开始而不是终结, 教师的职责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并努力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 “习惯成自然”。

篇4: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400字

三、请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14分)

1.用“充”组词并填空。(3分)

(1)( )的阳光和雨水,使植物生长得更快。

(2)服装颜色鲜亮耀眼,( )体现了非洲人民对色彩的喜好。

(3)生活虽然忙碌,但我们过得很( )。

2.按要求写词语。(7分)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语重心( ) ( )步如飞 ( )不可言 手( )眼快

敛( )屏( ) 精神抖( ) 放( )无礼 手( )脚( )

(2)根据提示写词语。(3分)

形容人物外貌的四字词语: 、 。

形容人物神态表情的四字词语: 、 。

十全十美(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 、 。

3.用“√”标出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4分)

(1)欧洲 亚洲 湖州 北美洲 非洲

(2)雄狮 大象 梅花鹿 丹顶鹤 斑马

(3)果断 武断 斩钉截铁 当机立断

(4)粮食 水果 蔬菜 小麦 服装

四、请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这一种境界耐人寻味。(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2.读了《金钱的魔力》这篇课文,使我受到很大的教育。

修改为:

3.读句子,用加点的词写一句话。

无论是乡村、市郊还是城里,到处都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

4.只见大象面对着他,行了一个屈膝礼,好像是在道歉。(照样子,写拟人句)

五、请写出下面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填写序号)(4分)

①动作描写 ②肖像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描写

1.一语未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 )

2.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 )

4.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 )

六、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选自《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半夜,戏院散场了, ,走上了各自 。 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 ,传来一片 。(选自《威尼斯的小艇》)

3.《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小说《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小说《 》。

七、阅读短文,认真答题。(21分)

(一)威尼斯的小艇(节选)(7分)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用横线画出。(1分)

2.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3.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用“ ”一词概括。(1分)

4.联系全文,补充威尼斯的景色或人物的活动。(3分)

我的眼睛忙极了,我看到 ;看到 ;还看到 ……

(二)真理需要坚持(14分)

一天, 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

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吩咐 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

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这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吗?”这名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发布 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许多时候,我们已经接近了真理,但因为缺少自信,而离开了真理。柏拉图坚持真理的勇气就源于对事实的(艰 坚)定信念。通往真理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要想不被假象所迷惑,关(健 键)就看我们是否对真理坚持到底。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一帆风顺”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2分)

一帆风顺: 。

2.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2分)

3.哲学家苏格拉底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为什么拿出一个苹果呢?(3分)

4.读完短文,你觉得坚持真理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会与真理擦肩而过呢?(3分)

5.读完这篇短文,你的感想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下来。(4分)

八、语言实践。(5分)

我们也是国家的小主人,关心国家大事理所当然。我近来搜集了两条新闻,我为你们简要介绍一下。

九、习作天地。(25分)

篇5: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400字

第一次来到篮球馆,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篮球馆高大宽敞,雪白的墙壁,上面贴着巨幅的篮球明星海报,许多灯光把棕褐色的地板照的闪光逞亮,使人顿时有了一种运动的欲望。这里的篮球架比我们学校的高好多,好像威武的巨人挥舞着双手在说:“欢迎,欢迎。”球场上已经有许多小朋友打球了,他们有的在投篮,有的在运球,还有的两个一组练传球,一个个弹跳蹦、浑汗如雨。

不一会儿,我们的教练来了,他是个高大的年轻人,他自我介绍说:“我姓陈,大家可以叫我陈教练,今天我们先练习篮球基本功运球。”这有什么难的,我想,运球不就是边拍球边跑吗? 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老师运球时他的手上好像有一块磁铁似的,球怎么也挣脱不了他的手心,可轮到我时,篮球就变成了一个调皮的精灵,它东跳西窜,怎么也控制不了,累得我满头大汗,面红耳赤,看来我就小瞧运球动作了,我应该虚心学习,认真练习。

篇6: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400字

我第一次打篮球是在小学四年级,当时爸爸在看所喜爱的篮球,我也看到了,就觉得非常有趣。在我和爸爸传第一次球时,感觉非常紧张,因为会害怕会传歪,结果和我想的一样会传歪,也和我想的一样很不顺利,就像一只放弃猎捕的猎人,已经没有希望,但是在我不断重复练习后,最后是成功的。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我消减无聊的时光。

完成后感觉既兴奋又高兴,就像一只鸟兴奋的吱吱叫,才发现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一只胆小的狗,根本是自己吓自己。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接触新事物,应该要有积极、有自信的态度去面对,这样才是好的态度。

篇7: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400字

因为小时候我经常想着怎么打篮球,妈妈知道了我想学,他就去报名给我去学,还买了一个新篮球给我。我第一次来到篮球场的时候,看到教练的脸上是凶巴巴的,我心就想:“这一个教练一定很凶”。

叮铃铃,上课了,我们集合在了一起,教练说:“我是你们的教练”,你们的课是我来教,我姓李,你们可以叫我李教练。李教练让我们热身,他一边数拍子,我们一边做热身,做完以后,李教练让我们跑到篮球架那里,他做了一个示范,他先把脚弯了下来,接着他再把手抬起来,最后一投中了,他还叫我们这样去练习,我又觉得这个教练不凶了。我们排好了队,一个一个来投,轮到我的时候,我就按照教练的示范,竟然中了,我开心的不得了,因为这是我投中的第一个球,教练突然说了一声:“好球!”我听完了心里就更加开心了!我还连续中了两三球呢!

放学了,妈妈问教练我学的怎么样,教练就说:“今天,他很认真地听课,所以他学得非常的快!”我喜欢打篮球,因为我喜欢这个运动!这是我第一次学打篮球。

篇8: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400字

那么, 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 可以关注哪些语文本体性的教学内容呢?下面结合京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鲸》和《奇异的琥珀》的教学, 谈谈说明文如何上出“语文味”。

一、聚焦获取信息的方法, 提升阅读能力

《鲸》一课有这样一道课后题:默读课文, 按照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教学中, 很多教师反馈此表时, 都把目光放到了学生所填的知识上。当然, 交流鲸的知识是必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能否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准确地获取到文中的知识。

为了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我在课前进行了以下准备:

1.布置预习:填写表格, 获取鲸的特点。

2.分析学情:汇总问题, 预设教学重点。

关键在于第2步, 依据学生课前填写的表格, 我进行了学情分析, 发现学生在“食性”的填写上分歧最大。这一自然段简要摘录如下:

依据这段内容, “食性”方面应填:须鲸主要吃小鱼、小虾,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而学生出现的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只填一个方面;另一类是没有重点地摘抄很多语句。显然, 只写出一个方面的学生, 没有读懂这个段落的层次。而啰嗦填写的学生, 显然还不会提炼每一方面的重点, 因而把具体叙述的语句也摘抄了进去。可见, 对于一个含有并列内容的段落, 如何准确提取其中的信息, 学生还欠缺方法。

学生有阅读障碍的地方, 就是教学应该关注的地方。针对学生这一障碍, 我在教学中就适时引导学生重点聚焦这一段落, 引导生生互动, 重点交流获取信息的方法。

二、经历有依据的推测, 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奇异的琥珀》一课, 记述了科学家根据一块虫珀, 推测到一万年前发生的故事, 详细地介绍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 可以了解到一般琥珀的形成条件和科学价值以及这块虫珀的奇异之处。

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这些知识, 但比了解知识更重要的, 是体会作者推测、想象的合理性。因此, 我们要创设机会, 让学生尝试科学地、有依据地推测, 在推测中提升科学思维的能力。这才是这篇科普说明文的“语文核心价值”。

教学中, 当简要交流了文中包含的知识后, 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教学实录片段】

师:想不想像科学家一样, 把这个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生 (兴奋) :想。

师:这可是个科学小故事, 要想讲好这个故事, 我们先来思考:故事中有哪些要点是不能丢掉的, 为什么这些要点不能丢?

(生默读思考、批注)

生:我认为“一个夏天”和“太阳”这两个要点一定不能丢。

师:为什么呢?要说清依据。

生:琥珀是由松脂球形成的, 形成松脂球必须得有松脂往下滴, 要想把苍蝇和蜘蛛牢牢包裹上, 就必须保证松脂不断往下滴, 松脂不断往下滴就必须要有热辣辣的阳光, 而热辣辣的阳光不会在冬天, 只能在“一个夏天”。所以, 这个故事一定发生在“一个夏天”, 这一天有着“热辣辣的阳光”。

……

三、体会行文思路的缜密, 感受布局谋篇的匠心

说明文以叙述思路缜密、逻辑清晰见长, 比如《鲸》的行文:

文章开篇先介绍鲸的形体很大, 接着第2自然段介绍了“鲸的进化和分类”, 这样到下文介绍鲸的食性、呼吸时, 就可以按须鲸、齿鲸的分类分别介绍。这样写更便于读者获取信息。所以, 作者在第2自然段写清鲸的分类是很有必要的, 这体现了作者行文的缜密。

当然, 学生对作者精妙的构思往往是没有意识的, 这也正是教学的意义所在, 我们有必要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

四、体会语言的严谨、准确, 感受说明文表达的周密

《奇异的琥珀》中有一处描写, 非常值得一品。

这块虫珀之所以珍贵, 是因为它里面不仅包着小虫, 还是一对小虫, 一只会爬, 一只会飞, 可它们竟被活生生地包在了一起。作者是怎样把一万年前这精彩的一瞬间写出来的呢?请看这一句, 蜘蛛“刚”扑向苍蝇, 松脂就“刚好”落下, 把它们“一齐”“包”在里面。这些词语本身很普通, 但是用在这里, 特别贴切地把当时一瞬间的巧合写了出来。句中用“包”, 而没有用“盖”, 是因为松脂要把蜘蛛、苍蝇从头到脚一点儿都不露地包在里边才成, 而“盖”则可能会露出一部分, 可见作者用词的严谨, 思考的周密。这些精彩之处, 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五、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 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最有特点的是《鲸》的第1自然段, 这一段综合运用了比较说明、数字说明、举例说明。

教学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综合运用这么多种说明方法, 来介绍“鲸很大”这一个特点呢?

作者首先拿鲸与常见的象进行比较, 让读者建立起感性的形象。如果这个时候停笔, 那么“鲸很大”还很抽象。所以作者接着用准确的数字, 告诉人们鲸具体有多大。但它真的有那么大吗?为了让读者信服,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同时, 为了让人建立起直观的形象, 还拿“十几头大肥猪”与鲸的“一条舌头”作比较, 十几头大肥猪是很重很重的了, 而这才只相当于鲸的一条舌头, 可想而知这头鲸该有多大了。说到这里, 作者仍觉不够, 还要假设“它要是张开嘴, 你站在它嘴里伸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4个人围坐, 还显得很宽敞”。这么一读, 很容易让读者想象自己正站在鲸的嘴里, 这样设身处地一想象, 鲸到底有多大就真真切切地让读者感受到了。

也就是说, 作者的目的, 不只是要告诉读者“鲸很大”, 更是要让“鲸很大”的特点直入人心。综合运用这么多种说明方法, 就从陌生到熟悉, 从感性到准确, 一步步地让本来距离读者很遥远、很陌生的鲸, 在脑海里变得具体、形象了。

理解了作者的表达意图, 学生自己在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时, 才能学着作者那样, 去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恰当地表达, 而不是简单进行说明方法的堆砌。

上一篇:江西师范大学助学金下一篇:小学四年级元旦小笑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