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规章制度

2024-05-02

急诊科护理规章制度(精选8篇)

篇1:急诊科护理规章制度

急诊科护理制度

急诊科护理管理制度

(一)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3)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危重患者生命,医生不在场时,护理人员可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4)准时交接班,坚守岗位。

(5)维护就诊秩序,根据病情合理分诊。

(6)呼叫各科医生,急会诊5分钟内不到岗或不回电话者要做记录。(7)24小时安排陪检人员。

(8)保证各诊室设备、物品满足应急需要。

(9)定期演练,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及仪器设备的使用。

(10)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灾害事故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二)抢救室工作制度

(1)抢救药品、物品、器械、设备、敷料等定位放置,有明显标记,不得随意挪用或外借。

(2)抢救药品、器材、一次性物品等、班班交班,做到数目相符、性能完好。(3)无菌物品在效期内使用。

(4)抢救室使用后要及时整理、清洁、消毒、每周彻底清扫一次。

(5)抢救用过的各种药品、物品、仪器设备等要及时补充、清理、消毒。(6)抢救记录及时完成。

急诊科护理管理制度

(一)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3)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危重患者生命,医生不在场时,护理人员可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4)准时交接班,坚守岗位。

(5)维护就诊秩序,根据病情合理分诊。

(6)呼叫各科医生,急会诊5分钟内不到岗或不回电话者要做记录。(7)24小时安排陪检人员。

(8)保证各诊室设备、物品满足应急需要。

(9)定期演练,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及仪器设备的使用。(10)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灾害事故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二)抢救室工作制度

(1)抢救药品、物品、器械、设备、敷料等定位放置,有明显标记,不得随意挪用或外借。

(2)抢救药品、器材、一次性物品等、班班交班,做到数目相符、性能完好。(3)无菌物品在效期内使用。

(4)抢救室使用后要及时整理、清洁、消毒、每周彻底清扫一次。(5)抢救用过的各种药品、物品、仪器设备等要及时补充、清理、消毒。(6)抢救记录及时完成。

15.急救药品管理和使用制度

(1)设急救药品处,应根据病种保存一定数量的基数,便于临床急救使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将急救药品挪作他用或转借他人,因此造成的后果由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2)急救药品应根据药品的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剧毒药等)分别放置,编号定量,定位方寸,逐班交接,每日清点,保证备用状态。(3)急救药品必须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由护士长负责领取,报损。(4)护士长及专管人应定期对急救药品做好清点,检查工作,防止挤压变质。如发生沉淀,变色,破损,过期,药瓶标签与合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涂改一律不得使用,并做好更换登记。(5)急救药品必须建立交接登记本,每班进行交接登记,保证每日进行检查,核对,抢救结束后,应及时清点,补齐药品,以备后用,保证其使用率100%。(6)特殊药品,按有关规定管理。并接受有关部门指导,监督检查。

出诊制度 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实行首诊负责制,实习医师护士不得单独值班和出诊。值班人员负责随时接收指挥中心指令,接到指令后立即出车,一般不得超过3分钟。值班人员出诊时应该穿工作服,佩戴胸卡,对病人和家属要态度热情,文明礼貌。对接收到医院的病人按规定收取出诊费,救护车费,就地救治未住院的按规定筹集出

诊费,救护车费,医药费等费用,严禁乱收费。对病人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进入现场立即检查病人的情况(如有必要需家属签字)。抢救病人要严格遵守急救医疗工作程序及急救原则,按急救医疗规范及服务标准处理

病人,合格用药确保医疗安全。

7接送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出现危及生命情况时,在保

证安全的情况下应就近送医院抢救。返回急救站5分钟内,由医师向中心汇报病人救治情况,特殊情况下,因抢救病人延

误的,在30分钟内向中心报告急救情况。到达急救现场,如找不到病人,驾驶员首先联系病人,无法联系病人的,及时向指挥

中心汇报,没有指挥中心的命令部得擅自返回。

护理工作核心制度 一.早会制度

(1)由科主任或病区护士长主持,凡上班人员均应准时到会,不迟到,不缺席。

(2)由夜班护士报告前一日病区患者情况,并重点交待夜间危重患者情况。

(3)主管医生重点介绍新患者及危重患者的情况以及诊疗注意事项。(4)护士长布置当日护理及其它工作重点,定期总结工作。(5)传达医院各项会议主要内容。

(6)相关要求:早交班时间:总体以不超过30 分钟,交班报告约15 分钟,传达会议及小讲课15 分钟左右。早交班应保证质量,内容简明扼要,交待病情重点、陈述准确清楚,正确运用医学术语,体现患者的动态变化。二.护理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制度

(1)各类医嘱均由两名护士进行查对,每日医嘱班班查对。(2)护士长每周组织医嘱查对两次。

(3)抢救患者时,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述一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八对”。“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和有效期。(2)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对易致过敏的药,给药前须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适用毒、麻、限剧药物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

(5)发药或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无误并向患者解释后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三)输血查对制度

(1)采集血标本时,二人持输血申请单核对患者,无误后方可采血配型。

(2)取血时,取血人员与输血科人员查对配血报告单、血袋及血液性状,无误后方可取血。

(3)输血前二人核对血液性状,持配血报告单、血袋核对患者,无误后方可输血。(四)手术查对制度

(1)术前准备接患者时,应查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2)查配血报告,术前、术中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3)查对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剂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再缝合前核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的数目是否与术前相符。

(5)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在填写病理检验单送检。

(五)“腕带”标识制度

(1)对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中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例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应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志。(2)“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三.护士值班、交接班制度

(1)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

(2)当班护士应为下班做好物品准备。

(3)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写好交班报告及各项护理记录,处理用过的物品,与接班者共同做好交接班工作。(4)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5分钟到病房,阅读交班报告、护理记录、交班记录。在接班者未到岗与交接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5)接班者应清点毒麻药、急救药品和其他医疗器械,若数量不符应及时与交班者核对。

(6)交班内容:住院患者总数、出入院、转科(院)、死亡人数,及手术(分娩)、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等。(7)危重、抢救、昏迷、手术、瘫痪患者实行床头交接班。(8)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一般管理情况。

(9)交班时间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出现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四.分级护理制度

(一)特级护理:

(1)除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外,必须进入抢救室或监护室,根据医嘱由监护护士或特护人员专人护理。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保持呼吸道及各种管道的通畅,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3)确定护理重点措施,有完整的特护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4)重症患者的生活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完成。(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6)观察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二)一级护理:(1)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定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加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防止发生并发症。(3)定时巡视病房,随时做好各种应急准备。(4)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5)观察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三)二级护理: 1.定时巡视患者,掌握病情变化,按常规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协助、督促、指导患者进行生活护理,进行健康干预。3.按要求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单。

(四)三级护理:

1.按常规为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定期巡视患者,掌握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精神状态; 3.进行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及康复指导。五.执行医嘱制度 ⑴.医嘱书写要求:必须写明下达医嘱的时间、患者姓名和床号。顺序:

①.专科护理常规及分级护理;

②.重点护理(如病危、病重、绝对卧床、特殊体位等); ③.特别记录(如记出入量、定时测血压等); ④.饮食;

⑤.治疗医嘱(根据用药种类、时间长短、用药方法等略加归纳,先后排列,以便于执行和打印); ⑥.检查、化验等。

⑦.停止医嘱应先写“停”,其后写明所停医嘱的内容。⑵.整理医嘱:

长期医嘱应及时由医师下达“重整”医嘱,主班护师负责核对,在长期医嘱单的最后一条长期医嘱下用红铅笔划一横线,然后将未停的医嘱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⑶.执行医嘱:

①.值班护士必须认真阅读医嘱内容,并确认患者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次数、用法和时间再执行。

②.执行医嘱时必须按查对要求认真核对,长期医嘱执行后在医嘱执行单上并签字,临时医嘱执行后在医嘱单上立即签全名并注明实际执行时间。

③.需要时(P.R.N)医嘱按长期医嘱处理,每执行一次在医嘱单上按临时医嘱记录一次。⑷.要求: ①.常规医嘱一般在上午10Am 前开出,要求层次分明,内容清楚。②.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一切处置必须开写医嘱,不得口头吩咐(对患者紧急抢救时可先处理,后补开医嘱)。

③.开写医嘱应字迹清楚、整洁,意义明确、完整,不得随意涂改,不用的医嘱用红笔写明“取消(DC)”字样以示停用,开写、执行和“取消”医嘱一律注明时间和签全名。

④.书写检查、治疗、饮食、护理常规等医嘱一律用中文,通用药名、用法用中文也可以用外文缩写。

⑤.患者进行手术,术前医嘱一律停止,在医嘱单上以红笔划一横线,以示截止,重新开写术后医嘱,转科后原医嘱一律停止,在医嘱单上以蓝笔划一横线以示截止,重新开写转科后医嘱。⑥.医生开写特殊医嘱后,应向值班护士口头交待清楚。

⑦.护士执行医嘱时须经第二人认真核对。每班核对医嘱,并签名。每天全面核对医嘱一次。六.护理查房制度

(1).由护理部主任主持,科护士长、护理部干事参加,每月一次以上,有专题内容,重点检查有关护理管理工作质量,岗位责任制、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服务态度及护理工作计划贯彻执行及护理教学情况。②.护理部主任、副主任、干事每周下科室一次,了解科室护理工作情况。

③.理部各质控小组,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15 号前将查房结果汇总上交护理部。(2).业务查房

①.病区护士长、护理组长每天早上组织对新入、重病人或大手术前后的病人进行查房。②.责任护士每天对分管病人查房。③.科护士长每月对分管病区进行查房。

④.查房过程中,根据病情需要责任护士可以向护士长提出护理会诊。⑶.教学查房

①.技能查房:观摩有经验的护士技术操作示范、规范基础或专科的护理操作规程、临床应用操作技能的技巧。

②.临床案例教学:由病区的高年资护士选择典型病例,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通过收集资料、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反馈护理效果等过程的学习与讨论。③.根据实习护生的需要确定查房的内容和形式。七.护理会诊制度 ⑴.专科护理会诊

①.会诊人员必须具备专科知识较扎实的主管护理师以上资质。②.遇到本专科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时,应由病区或科部组织跨病区、多专科的护理会诊。

③.护理会诊由专科护士或护士长主持,相关专业护士及病区相关护理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进行调查研究。④.进行会诊必须先做好准备,负责的科室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做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会诊的人员,作好发言准备。⑤.由责任护士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问题,参加人员对护理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⑥.会诊结束时由专科护士或病区护士长总结,对会诊过程、结果进行记录并组织临床实施,观察护理效果。⑦.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立项研究。⑵.疑难病例护理会诊

①.收治疑难病例时,应及时提出申请,由科护士长组织护理会诊。②.对特殊病例或典型病例,可由护理部负责组织全院性的护理会诊。会诊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会诊结束时应提供书面的会诊意见。八.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⑴.各病区应选择适当的住院、出院、死亡病例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护理病例讨论。

⑵.护理病例讨论可以单专业举行或多专业联合举行。

⑶.护理病例讨论会由科护士长主持,负责护理的病区事先必须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做出书面摘要,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以便做好发言准备。

⑷.护理病例讨论会应有记录本记录。九.护理缺陷登记报告制度

1)发生缺陷后,当事人立即向护士长及医生报告,同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轻或消除不良后果。2)由护士长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3)各科室建立登记本,详细记录缺陷发生原因、经过、后果。护士长组织本病区护理人员进行讨论,提出处理意见。

4)必要时,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相关药品、器械等均应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紧急封存,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5)发生缺陷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该规定报告,有意隐瞒,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6)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分析缺陷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十.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⑴.要求:保持严肃、认真、积极而有序的工作态度,分秒必争,抢救病人。做到思想、组织、药品、器械、技术五落实。

⑵.一切抢救物品、器材及药品必须完好,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储存,所有抢救设施处于应急状态,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动或外借。护士须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⑶.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和各种抢救操作技术,严密观察病情,准确及时记录用药剂量、方法及病人状况。

⑷.当病人出现生命危险时,医生未到前,护士应根据病情给予力所能及的抢救措施,如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⑸.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疾病的抢救规程。

⑹.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危重的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

⑺.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所用药品的安瓿必须暂时保留,经两人核对记录后方弃去,并提醒医生立即据实补记医嘱。

⑻.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应详细、及时、正确记录,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h内补记,并加以注明。

⑼.及时与病人家属或单位联系。

⑽.抢救结束后,做好抢救记录小结和药品、器械清理消毒工作,及时补充抢救车药品、物品,并使抢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十一.口头医嘱执行制度 ⑴.在非抢救情况下,护士不执行口头医嘱及电话通知的医嘱。⑵.危重抢救过程中,医生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前需重复一遍,得到医生确认后方可执行。开立口头医嘱的医师必须是患者的管床医师或现场急救职称最高、年资最长的医师。

⑶.在执行口头医嘱给药时,需请下达医嘱者再次核对药物名称,剂量及给药途径,以确保用药安全。

⑷.抢救结束应请医生及时书面补记所下达的口头医嘱用药。⑸.在接获电话医嘱或重要检验结果时,接听护士需对医嘱内容或检验结果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能记录和执行。

十二、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⑴.认真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接受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专业技术指导和监督。

⑵.负责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并按计划领取所需全血、成分血。⑶.做好各血液成分的运输、贮存和质量观察。

⑷.在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⑸.在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⑹.认真执行各项标准操作规程,保证输血安全。

⑺.认真做好输血前免疫学检查和消毒隔离工作,严防输血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⑻.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做好临床输血会诊。⑼.指导临床合理、科学用血,推广成分输血。⑽.宣传和推广输血新技术,如成分输血、自身输血、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造血干细胞移植等。⑾.负责输血医学的科研与教学。⑿.保存临床输血有关资料。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①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②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③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解除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④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⑤在护理传染性疾病患者时,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和防护措施,必要时采取双向防护。

⑥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⑦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⑧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⑨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急诊科护士与病房间的交接班制

1.危重病人,经急诊诊治且需住院进一步诊治时,均医护 送,一般情况下,由责任3护士护送,若有特殊情况例外。2.通知病房及电梯,通知转入的科室,做好接收病人的准备,并备氧气装置,携带急救箱等。

3.认真填写转科护送记录本。(详见转科护送本)4.护送途中,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呼吸,并触摸脉搏,保持输液通畅。

5.若护送途中发生意外情况,需争取时间,通知有关部门就地抢救。

6.护送病人到病房后,详细交接病人的病情,所用药物及处置等,并说明注意事项,接收护送签字后,方能离开病人。

急诊科与“120”之间病人交接管理制度及流程规范

1、急诊接到“120”送入病人后,应视病情立即准备平车或轮椅转接病人。

2、认真听取“120”人员对病人病情的描述,收集病人资料,病情允许下共同送入相应诊室;对于危重病人,应立即推往抢救室,呼叫医生,准备抢救。

3、对于“三无”病人,应详细询问病人来源,以方便查询病人家属。

4、认真填写急诊与“120”对接单。

篇2:急诊科护理规章制度

1、护士要坚守岗位,24小时应诊。

2、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护理常规和有关工作制度。做好就诊、转科、转诊登记和交接班。

3、通过最简捷有效的手段,如:望、闻、问、切及测量生命体征等了解病情,准确分诊。

4急重症患者到急诊室后根据病情,可先诊治后挂号。

5在医师未到之前,护士可根据病情予以必要的急救处理,如吸痰、吸氧、止血、心肺复苏等。

6、不宜挪动的危重患者要就地抢救。

7、准确记录危重患者到达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或死亡时间。

8、定期组织训练、考核急救的基本技术和抢救仪器的使用。

9、建立抢救工作流程并有效实施。

10、定期检查各类抢救药品、器材和物品,做到专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期消毒、定量基数、定期保养与维修。

11、遇有大批颌面部外伤群伤事件时,除组织抢救外,立即按组织系统上报。

12、凡涉及法律、刑事纠者,向有关部门报告。

13、对患者的贵重物品,由两名医护人员清点,写好收据,妥善保管。

14、定期做好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遇有传染病应做好疫情报告和消毒隔离工作。

篇3:急诊科护理规章制度

关键词:急诊科,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急诊科是医院最为重要最为复杂部门, 也是风险最高的部门, 患者集中, 病种多, 承担着抢救、急救重任, 关乎着患者生命安全, 是急诊患者入院稳定病情的关键环节。急诊科护理工作实施情况代表整个医院护理水平, 反映了医院急救医疗水平及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1]。优质护理是目前医院护理中广泛推广应用的护理模式, 其护理效果显著。现笔者以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00例, 男性56例, 女性44例;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 (45.7±3.5) 岁;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入选标准[2]:患者均为急诊科收治, 认知清楚, 无语言表达障碍;无昏迷患者, 急诊住院时间超过3 d;无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精神良好, 无精神障碍患者;患者参与研究时, 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积极配合医师, 向患者家属讲解患者疾病, 稳定患者家属情绪;患者治疗后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稳定患者情绪。

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 (1) 建立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急诊绿色通道的开通是保证急诊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 危重患者入院后应遵循先抢救后付费原则, 就地抢救, 人员到位时间3~5 min, 会诊时间低于10 min, 绿色通道24 h开放;无身份证明、无亲人陪伴及无钱患者应先检查, 后抢救治疗, 后交费办理入院手续;全程陪伴, 于第一时间内得到抢救。 (2) 改善护理工作模式, 实施弹性排班。调整上班时间, 分为早中夜班, 早班于早上8点至下午3点;午班于下午3点至夜晚10点, 夜班于夜晚10点至次日早上8点。根据排班时间, 增加主要时间段护理人员, 满足患者需求。实施责任护理, 急诊区可以分为出诊、急诊抢救室、换药清创手术室及急诊分诊处四个责任区, 分工明确, 加强各个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护理人员的分配应有效搭配高年资人员和低年资人员, 明确各自分工。 (3) 药品、器械准备充足。急诊过程中保证急救药品和器械完好率为100%, 必须要有专人负责药品管理及各种仪器设备的管理、维修, 建立设备检修档案, 确保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各种抢救药品位置、数量确定, 定期检查, 清点, 为抢救做好保障。 (4) 优化急救流程。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患者生命质量, 必须要尽量缩短急救时间, 保证患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急救。尽量缩短接诊、院前出诊的时间, 改进抢救流程, 缩短入院出院办理时间及辅助检查时间, 如院前出诊时间可以缩短到3 min, 辅助检查结果能够在30 min内得出结果。

1.4 评价指标。护理质量[3]:根据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环境设施、护理操作、护理结果等评定此次护理质量, 总共100分, 每项25分, 分数越高护理质量也就越高。护理满意度[4]:此次护理满意度由患者调查问卷表评定, 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取 (±s) 表示, 检验时采用t, 计数资料采用χ2, P<0.05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观察组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环境设施、护理操作、护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 护理质量好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 (47/50) , 即满意31例, 基本满意16例, 不满意3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 (38/50) , 即满意12例, 基本满意26例, 不满意12例;两组差异对比 (P<0.05) 。

2.3 两组医患纠纷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未发生医患纠纷, 对照组医患纠纷发生率8% (4/50) , 两组对比 (P<0.05) 。

3 讨论

优质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 护理质量关系着患者预后质量。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时, 应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 有效结合专科护理及基础护理, 使患者能够得到全方位整体护理。保证护理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优质化[5],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学习工作, 使护理人员能够重视优质护理服务, 积极开展优质护理学习活动, 提高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在此次研究中, 观察组行优质护理,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环境设施、护理操作、护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 护理质量好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医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由此可见,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 可明显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 作用显著效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时, 需要根据急诊科患者需求, 加强护理人员多方面规范化培训工作, 加强护患沟通, 提高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 改善护理服务水平, 以细节的处理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见性, 能够提前考虑患者各种需求, 掌握患者急救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采取必要处理措施。沟通交流期间, 护理人员应重视礼貌用语, 态度友好, 热情有礼, 语言亲切、温和, 与患者交流。另外,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应根据科学有效绩效建立完善的激励机构, 设立基金, 根据护理人员岗位、级别、工作量分配, 多劳多得, 同工同酬, 以此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提高护理质量。另外,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护理人员专科技能培训工作, 注重礼仪培养和护患沟通, 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服务, 明确护理人员职责及所具备的业务素质能力, 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护理。总而言之, 急诊科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显著, 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艳霞, 张聪辉, 崔占杰, 等.急诊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 2014, 7 (7) :156-157.

[2]王清.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8) :696-697.

[3]韩彦辉, 李海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9) :837-838.

[4]赖兰静, 张慧, 廖云英, 等.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及效果[J].黑龙江医药, 2014, 38 (6) :736-737.

篇4:急诊科护理规章制度

【关键词】护理程序;急诊科;护理工作;运用

【中图分类号】R4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19-01

急诊科作为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其突发性强,风险高,纠纷多,所以迫切需要一支精练能干的护理队伍才能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必须正确把握急诊护理管理的特点,不断强化急诊护士素质,全面提高急诊服务质量,及时挽救患者生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护理程序就是一种保证以病人为中心的适应责任制的全新整体护理方法,本文就从护理程序的特点以及其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护理程序的概念及其特点分析

(1)概念:护理程序是以促进和恢复病人的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活动,它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是通过对护理对象进行主动、全面的整体护理,使他们都能达到最佳健康状态的过程,护理程序也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极大的满足了病人的需要。

(2)特点:综合性:从总体上讲按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这一顺序进行。并且需要不断地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并随时修改护理计划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循环反复地进行;决策性:护理人员需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识别病人存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护理程序的执行是需要护士、其他医务工作者、病人及病人家属共同参与的;普遍适用性:医院、社区及家庭等提供护理服务的机构都可利用护理程序。

二、护理程序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1)护理评估,即:收集资料:评估是护理程序的开始,是护士通过与病人交谈、观察、护理体检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护理对象的资料,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护理程序实施的过程中,还应对病人进行随时评估,以便及时确定病情进展情况,发现病人住院期间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护理计划。评估的准确与否也直接影响到护理诊断的确定、护理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影响护理目标的实现,因此,评估是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之中的。

(2)护理诊断:指护士询问、察看,检诊病人后,通过对病人的病情、心理、家庭和社会状况的了解,判断出需要采用哪种护理手段解决的核心问题,据此做出的结论。

护理诊断是由诊断名称、定义:对诊断名称的一种明确的表达以此与其它诊断作鉴别;该诊断的有关因素即各种可引起问题或影响问题发展的直接、主要的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诊断的依据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各方面的表现等4方面组成。护理诊断分成两种类型:现有症状的诊断、潜在症状的诊断

(3)护理计划:计划是对病人进行护理活动的指南,是针对护理诊断找出一些措施来预防、减轻或解决有关问题。针对护理诊断找出一些措施来预防、减轻或解决有关问题,制定具体护理措施。制定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使病人得到适合于他个人的护理,保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促进医护人员的交流,有利于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4)实施计划实施是为达到护理目标而将计划中各项措施付诸行动,以解决护理问题,记录护理活动的结果及病人反应,通过跟班调查、分项检查、院内抽查等方法,由院、科、病房三级人员具体操作。护理部每两周召开全院护士长工作会议,护士长汇报这两周措施落实的情况,护理部根据抽查及汇报的情况,布置计划和措施。不但要及时解决现存的问题,还要把收集到好的做法及先进经验介绍和推广到全院,共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5)评价评价是通过对专科护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健康宣教、出院指导、护理工作满意度等项的质量评价,完成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将病人的健康状况与原先确定的护理目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比较过程。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及工作进展情况重新评估,根据护理部的计划和重点做适当的调整,因地制宜,使护理管理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在质量促进中发挥护理程序的效应,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三、结束语

急救护理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使用护理程序可以让护理工作变得更加的规范和系统,让程序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要强化安全措施,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确保每一个病人都有病可去,有病可治,真正满足每一個病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芝;护理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年06期

[2]邓君,胡环秀,黄漫;护理程序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9年06期

[3]李玉凤;严重创伤急救护理程序的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年02期

[4]杜静;陈锐;急救护理程序在严重多发伤中的运用[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篇5: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

一、护理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调换以保证急诊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急诊护理工作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协同完成。

三、坚守工作岗位,不得因私使用急诊专用电话,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落实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的措施,认真做好交接班。

四、各类抢救药品、器材应准备完善,专人管理,定位放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随时使用。

五、熟练掌握急诊科各种抢救器材及抢救仪器的使用。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及时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六、遇重大抢救,须立即报请科主任、护理部和院领导,并做好记录。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七、急诊科各治疗、抢救场所要保持清洁、整齐、安静、安全,定期消毒,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

八、急诊科护理人员要做到“三及时”:及时接诊、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抢救护理;“三落实”:落实首科科室、落实观察人员、落实处理措施;“三负责”:负责维持急诊抢救秩序、负责配合医生救治患者,负责留察、转诊、入院接送以及护送危重患者做各种检查等。

篇6:急诊科护理人员备班工作制度

1、急诊科各护理岗位第二个休班人员为备班人员,即护理班本上标有★的护士,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

2、备班人员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备班,应于当日晨7:30前上报护士长,并告知替班人员。

3、如需备班时,原则上以备班人员所在位置距医院远近决定备班先后顺序。即以距医院距离最近的备班人员为第一备班,依次类推。

4、备班人员接到科室电话通知后,应立即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并立即向护士长报到,服从护士长的安排。

5、备班人员备班后,科里给予欠休一天,情况允许时及时补休。

6、任何备班人员接到科室通知后,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备班,不得以任何理由故意延误时间,一旦出现上述情况,立即停止上岗,交于科质量管理委员会处理。情节严重的直接交于护理部或人力资源部处理。

急诊科 2010-9-16 修订

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人员调配预案

1、急诊抢救室护士接到有批量伤员抢救的通知后,立即启用护理部制定的《护理人员应对批量伤员抢救预案》。同时通知科主任、护士长。

2、急诊护士长根据伤员情况,启用急诊科护理人员备班制度,即急诊科各护理岗位第二个休班人员为备班人员,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

3、如因工作量增加、减员、意外情况等各种原因造成急诊护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时,护理组长及时通知护士长。护理组长不在时,由大办班和大急班护士负责通知护士长;护士长立即启用急诊科护理人员备班制度。

备注:

1、急诊科护理人员通讯记录表

2、急诊科护理人员备班制度

篇7:急诊科管理规章制度

目录

一、急诊科室管理制度

二、急诊科室工作制度

三、急诊首诊负责制

四、急诊留观病例书写制度

五、急诊观察室工作制度

六、急诊三级医师负责制

七、急诊会诊制度

八、急诊抢救制度

九、急诊危重病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十、急诊交接班制度

十一、急诊死亡报告制度

十二、急诊绿色通道制度

十三、急诊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十四、急诊收住院制度

十五、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

十六、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十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人员紧急召集制度

十八、医患沟通制度

十九、法定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的群发症状的疫情上报制度

急诊科室管理制度

第一条 急诊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第二条 急诊科应当根据急诊医疗工作制度与诊疗规范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急救诊疗工作。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诿急诊患者,对危重急诊患者按照“先及时救治,后补交费用”的原则救治,确保急诊救治及时有效。

第三条 急诊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分诊程序及分诊原则,按病人的疾病危险程度进行分诊,对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应当立即实施抢救。

第四条 急诊科要设立针对不同病情急诊病人的停留区域,保证抢救室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能及时转出,使其保持足够空间便于应对突来的其他危重病人急救。

第五条 急诊科内常备的抢救药品应当定期检查和更换,保证药品在使用有效期内。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

第六条 急诊科应当对抢救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并合理摆放,有序管理。

第七条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当按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医疗文书,确保每一位急诊患者都有急诊病历,要记录诊疗的全过程和患者去向。

第八条 急诊科应当遵循《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规范,并对特殊感染病人进行隔离。

第九条 急诊科在实施重大抢救时,特别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灾害事件时,应当按规定及时报告医院相关部门,医院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的处置程序。

第十条 医院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急诊科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第十一条 医院及医务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急诊科管理,帮助协调紧急情况下各科室、部门的协作,指挥与协调重大抢救和急诊患者分流问题。

第十二条 医院应当制定主要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和处置预案,做到急诊科抢救关键措施及相关医技等科室支持配合有章可循。各类辅助检查部门应当按规定时间出具急诊检查报告,药学等部门应当按有关规定优先向急诊患者提供服务。

第十三条 医院应当建立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其他科室接到急诊科会诊申请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急诊会诊。

第十四条 医院应当建立急诊病人优先住院的制度与机制,保证急诊处置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能够及时收入相应的病房。

第十五条 医院应重视对急诊科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对急诊科的安全巡视,保证急诊科正常工作秩序。

第十六条 医院应当根据急诊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对急诊科医务人员在职称晋升和分配政策方面给予倾斜。

二 急诊科室工作制度.急诊科必须24小时开诊,节假日照常接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制度、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治疗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和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2.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理(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3.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经科主任同意报医务科、门诊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4.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有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5.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准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

6.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负责治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 天,最多不超过1周。

7.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有关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

三 急诊首诊负责制

(一)首诊医师对其所接诊的诊断已明确的患者应及时治疗。若病情需要留观察室观察治疗的病人,首诊医师应将病历记录清楚后收入观察室,由观察室医师继续治疗。若需要住院治疗者,首诊医师在完成门诊病历记录后开具住院证,收住入院治疗。病房不得拒绝收治,特别是危、急、重病人。如收治有困难时,应向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报告,协调处理。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二)遇到复杂病例或诊断未明的病员,首诊医师应承担主要诊治责任,并负责邀请有关科室会诊。诊断明确后及时转有关科室治疗。诊断不明确者收住主要临床表现相关科室。

(三)对复合伤或涉及多学科的危急重病人,在尚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首先由首诊医师负责抢救。首诊医师在实行必要抢救同时,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协同抢救。必要时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人员,以便立即调集各有关科室值班医师、护士等有关人员参与抢救。诊断明确后及时转主要疾病相关科室继续治疗。在未明确收治科室时,首诊医师应负责到底。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和拖延抢救。

(四)对危重、体弱、残疾的病人,若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转诊或转科或入院治疗,首诊医师负责与有关科室联系并安排医务人员做好护送及病人交接手续。如患者确需转院,且病情允许搬动时,由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向医务科汇报,落实好接收医院后方可转院。

(五)患者在门、急诊治疗过程中病情突然变化,首诊医师要到场处理。若涉及他科疾病,应在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理后,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转诊。严禁相互推诿。

四 急诊留观病例书写制度

一、急诊病历(包括留观病历)书写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及时、准确、字迹清楚,不得涂改。

二、急诊病历书写要求

㈠急诊病历应当由接诊医师在患者就诊时及时完成,书写每项医嘱,治疗以及病程记录时间均要具体到分钟。

㈡体格检查部位既要全面仔细,又要重点突出,并及时记录。大致包括:

1、要有全身一般状况及生命体征的记录。

2、心律不齐病人应至少听一分钟心率后再记录。

3、疑脑部病变时,应有神志、呼吸、瞳孔、颈项反射等记录。

4、心、肺、腹部、生命体征等,应写具体数据或内容,不能以“正常”代替。

5、中毒病人要写明服毒时间、毒物名称及剂量,来院时间,以及神志、瞳孔、心、肺体征等。

6、急腹症病人要记录腹痛时间、性质、有无包块及腹膜刺激征等情况。

7、女性腹痛病人要有月经史记录,必要时请妇产科会诊。

㈢请求他科会诊,应将会诊目的及本科初步意见在病历上填写清楚,被邀请的会诊医师应在请求会诊医师应在请求会诊的病历上填写检查所。

三、留观24小时以上的必须书写留观期间的观察记录,同时作好护理记录,随时记录病情及处理经过。

急诊观察室工作制度

一、危重症不宜搬动的病员;符合住院条件,一时不能入院的病员;不符合住院条件,但根据病情尚须观察的病员,可留观察室进行观察。

二、各科急诊值班医师和护士,根据病情严密观察,及时治疗。凡收入观察室的病员,必须开好医嘱,并有交接班书面记录,留观24小时以上的必须书写观察病历,同时作好护理记录,随时记录病情及处理经过。

三、急诊值班医师早晚各查房一次,重病随时巡查和处理。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及时修订诊疗计划,指出重点工作。

四、急诊观察室值班护士,要随时主动巡视患者的病情,输液,给氧等情况。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记录。

五、值班医护人员对观察病员的随时变化,要随找随到床边巡查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六、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对留观病员,要按时详细认真地进行交接班,重要情况应做好书面记录。

七、急诊观察室的病床设置,床单位的物品均应按医院住院病房的统一规格,统一要求,规范化管理。

八、各室应保持安静、整齐、清洁、安全。室内严禁吸烟,Ⅱ级(含Ⅱ级)以上医院实行男女分室,Ⅰ级医院也应创造条件实行男女分室。九留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

六 急诊三级医师负责制

1.凡在急诊抢救室、监护室、留观室留观的病人均进行三级查房制度。2.三级查房的各级医师必须履行医院规定的各项职责。

3.三级查房的内容必须及时、准备记录在病历上,由各级查房医师及时查阅、修改、更正签名。上级医师要严格把关、严格要求。对查房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讲评或纠正。

4.值班医师在值班期间对一般留观病人至少查房两次,对危重病人应随时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置,必要时可请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巡视病人,协助处理。

5.急诊科护士长应组织护理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主要检查基础护理质量及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研究解决疑难问题。

七 急诊会诊制度

1、如遇需其他科室处理的重危病人,首诊科室人员不得推诿,应争分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然后告知相应科室参与处理,并作口头交接班。

2、紧急情况下,经治人员或科室先电话告知要求急会诊,被邀科室人员须于5分钟内到达邀请科室。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病人和大批病人的抢救,需及时请多科急会诊,要求尽早赶到配合抢救,待病情有所缓解或事后再补写会诊单及应邀科室的处理意见。

3、不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可在急诊病历卡注以“请××科会诊”字样,并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并及时前来会诊。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除应书写留观病历,还应填写急会诊单,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被邀请科室尽快确定会诊医师并嘱其及时到达会诊地。

4、会诊时,急诊经管医师应为会诊准备好必要的临床资料,并陪同检查、介绍病情,应邀医师认真填写好会诊记录。

5、会诊后需入院治疗者,由医师开出入院证,值班护士电话联系住院床位。

6、病区间的紧急会诊可参照第2条执行。

急诊抢救制度

1、急诊值班人员不得对危重急症以诊断不明,经济问题活其他任何理由延缓抢救。

2、急诊值班人员在联系有关科室协同抢救或联系收住入院时,应不放松对病员的抢救。

3、对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经紧急处理后,相关值班医师应安排病员直接送手术室抢救,而不应该强调常规的术前手续或入院手续,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4、抢救的全过程情况,必须认真、准确、及时记录。

5、抢救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病情向家属或陪护人员说明病情危重的原因、程度、及预后,以取得必要的理解和配合。

6、如因检查、入院等原因需要搬移病人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病情及生命体征的稳定与否,以及病员家属或陪护人对病情了解、理解程度。必要时应对此作书面记录。危重病人搬运途中应由急诊护士护送,必要时医师协同护送。

7、遇重大突发事件或公共卫生事件,如涉及到法律,纠纷的病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值班医师、护士应及时向科主任、医务科(白天)、总值班(夜间)汇报,并解决医疗费用、住院手续等,必要时以书面的形式向医务科汇报、备案,必要时可向主管院长请示汇报,因临床需要,总值班以及相关人员应及时到现场进行协调处理。

8、自动出院病人家属应在病历上签字,值班医师酌情书写一份病情介绍由家属带出院。

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凡是在急诊科抢救室、监护室、观察室抢救、治疗死亡的病人均应24小时内上报医务科,必须按医院规定在一周内进行死亡病例讨论。2.死亡病例主要讨论患者疾病及死亡原因、抢救及治疗经过等,总结抢救经验,进一步提高急诊科急救水平,防范医疗差错以及医疗纠纷。

3.死亡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进行,经治医师、护士以及相关急会诊的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包括轮转医师、进修和实习医师)必须参加,实行会议签到制度。

4.死亡讨论由专人负责记录在死亡讨论记录本上,并且将讨论结果记录在死亡病历上,必要时将结果上报医务科。

十 急诊交接班制度

1、值班医师必须准时接班,和交班医师及其它医师认真做好病人的交接 班工作,对于危重病人需在床边进行,并做好每日交接班记录。

2、对于重危病人,交接班医师必须及时完成书面交接班的记录,做到每 班职责分明,有据可查。

3、接班医师需检查科内各项抢救器械及通讯工具工作状况,以免出现故 障,影响抢救。

4、值班医师接班后须全面巡视病房,了解病人的病情,尤其对危重病人 更应做到心中有数

5、值班医师对病人的病情变化及处理经过及时作书面记录。

8、值班员在值班期间禁止干与医疗业务无关的私活。

9、各科轮转由科主任确定,在轮换前一工作日完成交接班工作,对 于危重、疑难病人应在床边进行。

十一 急诊死亡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同时了解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加强对可能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等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防范工作,依据《全国死因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1、凡在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

2、凡需公安司法部门介入的死亡个案,由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死亡证明,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该地区地段预防保健工作的医生根据死亡证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3、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要求使用蓝色或黑色签字笔,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单位盖章。填写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主要职业及工种、身份证号、户口地址、现住址、生前工作单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实足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死亡地点、疾病最高诊断单位及诊断依据、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及住址或工作单位、联系电话、住院号、医师签名、单位盖章、填报日期。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及根本死因。

4、医疗机构指定专人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并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网络报告。网络填报时,需要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

5、医疗机构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应对收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必须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6、死亡统计资料或分析信息的管理和使用相关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不得擅自公布。

十二 急诊绿色通道制度

一、管理范畴

需要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内(<6小时)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患者。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

(一)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内脏破裂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等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

(二)气道异物或梗阻、急性中毒、电击伤、溺水等;

(三)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

(四)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等;

(五)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肠梗阻等急腹症;

(六)群体性(3人以上)伤、病、中毒等情况。

就诊时无姓名(不知姓名)、无家属、无治疗经费的“三无”人员也在绿色通道管理范畴内。

二、原则

(一)先抢救生命,后办理相关手续。

(二)全程陪护,优先畅通。

三、急诊绿色通道流程

(一)急诊抢救

1.患者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并迅速摆放成患者合适的体位,给予吸氧、生命体征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叉配血标本)备用,建立患者急诊病历。

2.首诊医师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下达抢救医嘱、急会诊医嘱、检查医嘱等。

3.专科医师在到达急诊科进行急会诊时,急诊医师需陪同并介绍病情,专科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快捷有效的查体,并向急诊科医师说明专科处理意见。确定收入院患者,应优先入院抢救,由专科医师负责将患者转送到指定场所,如手术室、ICU或病区。

4.经急诊科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施行抢救手术的,参照我院《急诊手术管理制度》规定施行。

5.多发性损伤或多器官病变的患者,由急诊科主任或在场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召集相关专业科室人员并主持会诊,根据会诊意见,由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最主要的疾病所属专业科室接收患者,并负责组织抢救。会诊记录由急诊科完成,符合进入ICU标准的患者应收入ICU。

6.所有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断、检查、治疗、转运必须在医师的监护下进行。

(二)门诊抢救绿色通道

1.门诊发现需要抢救患者,由接诊医师和门诊护士负责现场抢救,组织专科医师进行会诊,如诊断明确,可由专科医师接诊,决定进一步治疗,如不能快速明确诊断,由接诊医师继续抢救,情况允许后护送至急诊科。

2.接诊医师在交接患者时要完成门诊抢救病历,与接收医师进行交接。

四、急诊绿色通道的要求

(一)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必须符合本制度所规定的情况。

(二)在确定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后,凡不属于本专业授权范围的抢救要尽快请相应专业医师紧急会诊。接到会诊通知,在医院医疗岗位的医师10分钟内到达现场,如有医疗工作暂不能离开者,要指派本专业有相应资质的医师前往。

(三)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医学检查结果报告时限

1.患者到达医学影像科后,X线平片、CT检查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

2.超声医师在接到患者后,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3.检验科接受到标本后,30分钟内出具常规检查结果报告(血常规、尿常规等,可电话报告),60分钟内出具生化、凝血结果报告,输血科配血申请30分钟内完成(如无库存血,则60分钟内完成)。

4.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四)药学部门在接到处方后优先配药发药。

(五)手术室在接到手术通知后,10分钟内准备好手术室及相关物品,并立即通知手术相关人员到场,麻醉医师进行麻醉评估和选择麻醉方案。

(六)患者的病情、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案等均应根据医院《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的规定完成对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告知,并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

(七)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接受就治时在各医技科室发生的所有费用,均由收款结算处工作人员记录在专用的“患者暂记账本”上,并有相关记录,上报院领导。

十三 急诊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1.各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及时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科室负责人及时组织讨论与总结。

2.发生差错事故后,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3.发生或发现医疗差错事故,又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向医务科报告,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有关情况如实向院长报告,并向患者解释。

4.医院应按市卫生局规定,对发生医疗事故及有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及时报告。5.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病人的标本以备鉴定。

6.差错、事故发生,按其性质与情节,由科室或医务科组织全科或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7.发生差错、事故的科室或个人,有向只能部门或科室报告经过的义务,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须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8.对经调查、核实与医疗事故有关违规行为相关的医疗纠纷,处理结束后应按市卫生局医疗纠纷个人档案有关文件规定程序,由医务科组织讨论。如经投票表决结果记入纠纷个人档案的,与当事人见面后记入档案。9.医务科应定期分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十四 急诊收住院制度

1.有多发性或复合性创伤的危重病员,由创伤外科医师负责手术和收住,必要时可请相关专科医师会诊,需急诊手术者在第二(急诊)手术室进行,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进入急诊ICU病房监护,由急诊ICU医师、护士负责监护,创伤外科医师协助治疗。

2.病因未明的昏迷病人,可请神经内科会诊后,收住神经内科或收住EICU病房。

3.各类急性理化中毒患者均由急诊科收住,轻度中毒收住观察病区,危重者收住EICU病房。

4.急诊值班医师根据病情决定各科急诊病人收住,必要时与病区值班医师或主管医师协商。晚间与节假日期间,对危重病人科照常急诊收住入院,但收住时应协调好与病房之间的关系,病区值班医师应解决急诊病人收住入院。5.需急诊手术时,各有关科室应24小时接受收住,不得推委。

6.上述危重病员,如符合ICU收住条件,应及早收住或在手术后及时收住急诊ICU病房。

十五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

1.建立急救车药品、物品基数本。抢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固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二及时:及时检查维修、及时领取补充。

2.抢救必备物品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完好率达到100%。3.抢救药品齐全,标签清晰,无变色、变质、过期失效、破损现象。每个药盒内只能放置一种药品,按药物有效期放置和使用。

4.抢救药品、物品使用后,24小时内补充齐全,及时封存。如因特殊原因无法补齐时,应及时交班,并报告护士长协调解决。

5.封存抢救车管理:封存前护士长(或分管护士)和另一名护士按基数本清点药品、物品,核对无误后用封条封存,双人签名并填写封存时间。护士每班检查封条的完好情况并做好记录;每月由护士长和分管护士启封检查急救车内药品、物品一次,并做好记录。

6.非封存抢救车管理:每班按基数本清点药品、物品,并做好记录,分管护士每周检查一次,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账物相符。

注:1.急救车的封存:

(1)使用统一的一次性封存条,按要求粘贴封存条。(2)按要求在封存条上注明封存时间。(3)一个月启封检查一次。

(4)车内药(物)品应在距失效日期前两个月更换。(5)封存者双人签名。

(6)封条一经开启、或疑有损坏,应立即按基数本重新核对、清点、封存者双人签名。

2.急救车检查内容:药品:贮存条件是否合适,数量、规格等是否与药品清单上所列的相符,是否过期、变质、标签脱落或模糊不清;物品:名称、数量、规格、有效期,是否属于完好备用状态。

十六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 目的

院前急救设施齐全,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二. 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灾害事故急救)三. 职责

(一)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司机。

(三)由护士长,护理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箱内的卫生。

(四)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

(五)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并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四. 工作程序:

(一)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

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的救护车设施要求配置所需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

(二)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记录时间,地点,求救大致原因,并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必要时派出护工)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有关救护车的工作程序详见(救护车的管理制度)

(四)院前急救内容:

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由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

① 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痰及分泌物,呼吸兴奋剂,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② 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体外起博器的使用,有生命危险的心率失常的药物治疗等)③ 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预防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疗,控制癫痫等)④ 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处理。

⑤ 脑,肺,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⑥ 止痛,止吐,止咳,止血等对症处理。2.途中救护:

① 合理转运分流患者,但对转运伤病员要求快速安全。

② 为避免突然刹车造成车内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受伤,患者的担架应该很好固定,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应该使用安全带或抓牢扶手,患者在车内应根据病情采取坐位,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③ 四肢骨折的患者,给予外固定防止颠簸,脊柱骨折的患者卧硬板,以防止脊髓损伤,昏迷呕吐病人,将头侧向一边,避免呕吐时窒息,疑有颈椎骨折的病人,以颈领固定之,避免加重或造成高位截瘫。

3.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后,如患者已死亡,应详细询问患者家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通知其家属或在场人员。死亡原因证明由司法部门出具。

4.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时要听从急救指挥中心,交警。公安人员的调度安排,保护有法律纠纷的现场。

5.出诊医护人员详细填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送转医院急诊室后作详细交接,完成院前急救任务后向急救指挥中心报告,返回后及时检查,补充抢救药物和更换物品等工作。

十七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人员紧急召集制度

1、对于科室进行的重大抢救活动及特殊病例的抢救,治疗应及时向医院有关部门及院领导报告,以便使医院能掌握情况,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更好的组织力量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

2、需报告的重大抢救及特殊病例包括:

(1)涉及灾害事故,突发事件所致死亡三人及以上或同时伤亡6人及以上的抢救。

(2)知名人士,保健对象,外籍及境外人士的抢救。

(3)本院职工的住院及抢救。

(4)涉及医疗纠纷,或严重并发症患者的医疗及抢救。

(5)特殊及危重病例的医疗及抢救。

(6)大型活动和其他特殊情况中出现的患者。

3、应报告的内容

(1)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分类,伤亡人员的姓名,年龄,性别,致伤,病亡的原因,伤病员的病情,预后,采取的抢救措施等。

(2)大型活动和特殊情况中出现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情,预后及采取的医疗措施等。

(3)特殊病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治疗抢救措施,目前状况,预后等。

4、报告程序及时限

(1)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科室领导及院有关部门报告,参加院前,急诊,及在住院患者抢救的医务人员向医务科,护理部报告,参加门诊抢救的医务人员向门诊报告,节假日,夜间向院总值班报告。在口头或电话报告的同时,科室填报书面报告单在24小时内报医务处。

(2)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院前总值班接到报告后应在10分钟内向院领导。

各类急救预案

一、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中心静脉导管脱出的紧急处理预案

1、观察患者中心静脉是否完全脱出。

2、如脱出观察出血量判断脱出时间及有无液体渗入组织中。

3、立即报告医生协助给予处置。

4、不完全脱出者中心静脉仍在血管中者,报告医生,用无菌沙布压住穿刺点拔出导管,加压止血。

5、完全脱出者立即给予穿刺点加压止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6、为医生备齐中心静脉置管物品给予重新开辟静脉通路。

7、清醒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及安抚,使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8、不清醒患者进行床头专人密切观察生命体怔。

9、脱管期间如患者正持续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期间者,备齐抢救药品,立即先开辟浅静脉。

10、如脱管后有部分液体漏入组织中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封闭治疗。

11、完全处理后病人平稳时给予床单位整理及更换。

二、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停氧的预案

1、及时查找引起停氧的原因,报告医生。

2、设专人陪护。

3、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

4、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将氧气筒的压力调节至于呼吸机相配合,还可协助医生启用呼吸机,简易呼吸器或麻醉机进行辅助呼吸。

5、无插管、气切的病人可先观察病人的血氧,如有变化应立即使用氧气筒吸氧。

6、病人出现呼吸痉挛等现象,立即报告医生给予药物治疗。

7、情况允许时打电话联系。

8、看重患的护士上岗后,均应做好心理准备,物品准备,技术准备,以防万一。

三、紧急气管切开的预案

1、专人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2、备齐物品:麻醉机:适合患者的气管切开套管。遵医嘱备齐麻醉及镇静药品。

3、将所用药稀释好,抽与注射器中。

4、建立好静脉通路。

5、检查气管切开套管是否漏气。

6、使患者处于适合气管切开体位。

7、由医生与患者家属签手术同意书。

8、患者术前不稳定的生命体征术中应进行对比性的密切观察。

9、切开过程中如需使用呼吸机者呼吸机处于备用状态,调好使用时状态。

10、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切开处的渗血状态。

11、术后整理用物及床单位。

四、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停电的预案

1、及时查找引起停电的原因。

2、立即报告医生,设专人陪护。

3、测量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如有不正常的应立即报告医生,每隔5分钟再测量一次。

4、呼吸机有储备电池,如果储备电用完,协助医生使用简易呼吸器或麻醉机进行辅助呼吸,以上无法做到时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5、对于清醒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

6、情况允许时打电话联系。

五、气管插管脱管的紧急预案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同时立即报告医生。

2、如脱管期间仍使用呼吸机者,立即先给予面罩供氧。

3、立即备抢救物品于床头:麻醉机:适合患者的气管插管及导丝,检查气管插管的套囊是否漏气;麻醉药,抢救药品。

4、医生置管期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报告医生。

5、如置管期间置管困难的血氧过低立即给予麻醉机辅助过度。

6、置管后协助医生给予固定。

7、置管后充分吸痰。

8、整理用物及床单位。

六、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心跳骤停的紧急预案

1、立即报告医生。

2、立即胸外心脏按压。

3、设有人工通气的病人,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建立有效通气期间打开气道,进行口对口或用麻醉机进行人工呼吸。

4、迅速准备好呼吸机。

5、迅速准备电除颤。

6、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7、遵医嘱给予抢救药品。

七、科室人员紧急召集制度

1、建立急诊科室工作人员通讯录,各人员均保持通讯畅通。

2、常规安排医护二线值班。

3、急诊科室建立人员外出需告知科主任或护士长。

4、发生突发事件时召集二线,必要时由科主任、护士长召集其他人员。

5、若本科室人员不足,及时报请医务处和护理部协调安排他科人员支持。

十八 医患沟通制度

一、为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医患沟通以医师为主体,实行科主任(科长)、护士长负责制,病房由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实施;门诊及其它科室由首接、首诊、首问人员实施。

三、住院病人的沟通分为首次沟通、住院期间沟通、出院沟通。首次沟通要求接诊医师在病人入院后八小时内完成,并在首次病程记录中体现;住院期间的沟通每周至少一次,在病程记录中记录;出院访视沟通要求在病人出院10天内完成。门、急诊病人的沟通工作要求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在接诊、接待病人过程中同时完成。

四、落实“三讲”工作,重点要求医务人员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医疗方案及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情况。

五、要求医务人员多听病人或家属的倾诉,对病人的情况尽可能做出详细准确的解释,做到“四避免”: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避免刻意改变对方看法;避免使用难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影响。

六、医务科、护理部、党办、院办通过抽查病历、现场询问病人等方式进行

十九 法定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的群发症状的疫情上报制度

传染病报告是每个医护人员应尽义务和职责,《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性病防治法》、《艾滋病监管规定》、《非典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都作了明文规定,鉴于本院医务人员在这方面还有缓报、漏报、不报等现象。特此作如下规定:

一、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门、急诊和病房,经治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医务科,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规定时限内报告,报告卡必须项目齐全,字迹清楚,15岁以下的儿童要填写家长姓名,外地在温人员要填写暂住地详细地址,门诊急诊医师必须在门诊日志上填明传染病人的详细信息资料。

(二)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

1、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 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淋病、梅毒、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4、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向卫生部报告。

二、根据结核病 管理文件精神

(一)对门诊肺结核病人必须一律转诊至县疾控中心结防所,住院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待

出院后转诊到疾控中心结防所继续治疗。

(二)我院医生治疗肺外结核必须在处方上注明疾病名称,违规者药房由权拒绝配药。

(三)对肺结核病人要填写① 肺结核报告卡②转诊卡(上下三联,转诊单交病人)。

三、其它

(一)肠道传染病在流行季节要做到有泻必采,做好详细登记。

(二)对≤15岁儿童初步诊断为急性迟缓性麻痹(AFP)时,经治医师要立即报告。

四、奖惩

(一)在做好传染病、肿瘤、性病登记工作的同时,填写“肺结核”病合格报告单的医师及痰找抗酸杆菌检查人员每人每次各奖2元,发现抗酸杆菌阳性每例奖检验人员5元。其他传染病、肿瘤、性病合格报告单以及急诊肠道门诊采样、性病分泌物采样者和检查者每人次个奖励2元。

(二)转诊到位的涂阳结核病人,每例奖10元,对转诊到位的结核涂阴病人每例奖5 元,对传染病报告卡每填报一例奖2元。

篇8:急诊科护理规章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40例急诊患者进行研究, 从中任意抽取70例展开常规护理, 记为常规组, 其中男43例, 女27例, 年龄最小22岁, 最大81岁, 平均 (47.5±3.6) 岁;另70例则展开优质护理, 记为护理组, 其中男41例, 女29例, 年龄最小24岁, 最大82岁, 平均 (48.5±4.5) 岁;对收集的140例急诊患者的基本情况展开对比无较大差异 (P>0.05) , 可展开后续比较。

1.2方法:对抽取的70例常规组患者展开常规护理干预, 对另70例护理组患者展开优质护理干预, 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如下。①改善就诊流程。应改变急诊科先挂号再治疗的传统就诊流程, 实施先治疗再挂号的管理模式, 以减少患者等待及就诊时间, 以防因办理复杂的就诊程序而错失最佳治疗时间。另外, 急诊护理中护理人员需做好引导工作, 主动了解患者需求, 安抚患者家属, 拉近护患距离。同时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严格规范各项常规操作, 比如输液、吸痰、注射等, 以防由于操作失误等因素而对患者造成伤害, 另外, 在开展护理工作期间护理人员应做到从容、镇静、严格有序的开展各项操作, 让患者及其家属在医护人员有条不紊的操作中感受到专业性, 取得患者的信任, 缓解其紧张、不安情绪。②更新服务理念。急诊护理人员应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切实了解患者的需求, 从而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有效的服务, 在符合治疗原则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另外, 急诊护理人员还需重视对患者的基础护理, 比如卫生指导、饮食护理等, 以体现优质护理的人性化及连续性。③人力资源调配需合理。由于急诊科夜间就诊患者较多, 因而必须要加强对夜间值班人员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视, 且需安排二值班人员, 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可随时参与抢救工作, 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 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患者提供帮助。同时, 在安排值班人员时还需对护理人员的经验、学历等情况进行考虑, 调配时应尽可能做到新老搭配、经验丰富者和经验较少者搭配等, 以保证服务质量。④重视人员培训。急诊科护理人员应所接触的患者病情均较为严重, 且病情变化, 需急诊护士及时、准确的判断患者病情, 并展开有效处理,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对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操作及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 急诊护理人员必须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另外, 急诊科室还应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考核, 且应将考核成绩作为奖金评定的一部分, 以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对收集的140例急诊患者分别展开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 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及基础护理评分、护理满意度展开对比。其中SAS评分根据焦虑自评量表 (SAS) 进行评定, SDS评分根据抑郁自评量表 (SDS) 进行评定;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按急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定, 满分均为100分。护理满意度根据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评定;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情况及投诉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2]。

1.4 统计学分析:收集的140例急诊患者的基本资料均采用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展开t检验, 计数资料用 (%) 表示, 展开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情况:护理组患者展开优质护理服务后SAS评分为 (42.1±6.3) 分, SDS评分为 (42.5±6.1) 分;常规组患者展开常规护理服务后SAS评分为 (56.5±7.5) 分, SDS评分为 (58.2±9.1) 分, 护理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2.2 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常规组中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为 (92.8±1.7) 分, 基础护理评分为 (95.7±1.6) 分, 护理组中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为 (97.8±1.8) 分, 基础护理评分为 (97.9±1.5) 分, 护理组护士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常规组 (P<0.05) 。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投诉率及差错情况:两组患者开展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投诉率及差错率也存在较大差异 (P<0.05) , 具体见表1。

3 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的科室, 其抢救及管理任务也相对较重, 是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必要途径[3]。临床急诊科室因受环境差、病患多、突发情况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得护理工作具有急、忙、杂、乱等特点, 对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也更高、更苛刻。急诊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素养, 同时还需具备处理患者及家属关系的能力, 以尽量减少护患纠纷及护理投诉现象发生, 维持医院形象[4]。故而探寻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已迫在眉睫。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 优质护理服务逐渐在医疗机构中得到普及和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以病患为中心, 重视基础护理, 严格落实护理责任制, 以达到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目的的护理模式[5]。将该护理模式在急诊科中应用开展, 可取得多方面的优势, 其主要体现在下述几点。①优质护理模式的开展可促进急诊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及综合素养提高。该护理模式开展期间需严格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多方面培训, 且重视对护理人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可让急诊护理人员在严格的学习、培训中有效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 且可深入认识到以优质护理的优点及重要性, 让急诊护理人员自觉、主动的患者提供更好品质的服务, 积极、主动关心患者, 构建融洽的护患关系, 以尽可能减少护理投诉发生。②优质护理模式的开展还可为急诊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提供方便, 患者在入院时急诊护理人员可耐心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 可帮助急诊护理人员和患者建立信任、和谐的关系, 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工作, 从而可有效的减少护理差错发生;另外, 优质护理模式的开展还可促使急诊护理人员急患者之所急, 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为患者提供最有效、最满意的护理及帮助, 从而可缩短护患间的距离, 有助于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本次研究对收集的140例急诊患者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两种服务方式, 结果显示对护理组患者展开优质护理干预后患者SAD、SDS评分、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及基础护理评分均显著优于仅展开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开展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投诉率及差错率也存在较大差异 (P<0.05) 。这就表明在急诊科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有重要价值, 应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40例急诊患者进行研究, 从中任意抽取70例展开常规护理, 记为常规组, 另70例则展开优质护理, 记为护理组, 并对不同护理方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对护理组患者展开优质护理干预后患者SAD、SDS评分、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及基础护理评分均显著优于仅展开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开展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投诉率及差错率也存在较大差异 (P<0.05) 。结论 在急诊科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有重要价值, 应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科,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丽莉.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尤其是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具体应用与实施[J].药物与人, 2014, 27 (10) :242-243.

[2]顾璠.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疗效评价[J].药物与人, 2014, 27 (10) :309-310.

[3]张郁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 2014, 11 (10) :189-189.

[4]吴秀芬.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 2014, 26 (20) :114-116.

上一篇:[关于借物喻人的作文]关于借物喻人的作文下一篇:教师演讲稿:诚信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