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制度

2024-05-01

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制度(共12篇)

篇1: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制度

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

1、护士要坚守岗位,24小时应诊。

2、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护理常规和有关工作制度。做好就诊、转科、转诊登记和交接班。

3、通过最简捷有效的手段,如:望、闻、问、切及测量生命体征等了解病情,准确分诊。

4急重症患者到急诊室后根据病情,可先诊治后挂号。

5在医师未到之前,护士可根据病情予以必要的急救处理,如吸痰、吸氧、止血、心肺复苏等。

6、不宜挪动的危重患者要就地抢救。

7、准确记录危重患者到达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或死亡时间。

8、定期组织训练、考核急救的基本技术和抢救仪器的使用。

9、建立抢救工作流程并有效实施。

10、定期检查各类抢救药品、器材和物品,做到专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期消毒、定量基数、定期保养与维修。

11、遇有大批颌面部外伤群伤事件时,除组织抢救外,立即按组织系统上报。

12、凡涉及法律、刑事纠者,向有关部门报告。

13、对患者的贵重物品,由两名医护人员清点,写好收据,妥善保管。

14、定期做好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遇有传染病应做好疫情报告和消毒隔离工作。

15、按医院和地方医疗行政部门要求,常备便携式抢救物品和药品并经常检查,随时听从调遣。

篇2: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制度

1、“120”工作制度

1、值班人员必须以“患者至上,信誉第一”为宗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目的。

2、值班人员必须听从总值班指挥、调度,做到出车速度快,抢救病员及时,处置正确。

3、值班人员由司机、医师、护士组成,抢救药品、器械齐全。

4、值班人员必须在临床工作3年以上,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理论知识充足,实践操作熟练。

5、值班人员必须坚持24小时坐班制,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换班。

6、遇到突发公共事件安排专人值班。

2、急诊绿色通道制度

一、以“病人为中心”,患者至上,信誉第一。

二、急诊工作人员24小时在职在位,全院各部门抢救设施设备完好、完善,确保抢救及时,处置正确。

三、“120”接到报警,确保3分钟内出车。

四、担架队随叫随到。

五、急、危重患者由医生、护士全程陪同检查,护送入院。

六、提前电话通知电梯工作人员及相关科室,确保危重患者及时住院。

3、“120”绿色通道制度

1、值班人员必须以“患者至上,信誉第一”为宗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目的。

2、值班人员必须听从总值班指挥、调度,做到出车速度快,抢救病员及时,处置正确。

3、值班人员由司机、医师、护士组成,抢救药品、器械齐全。

4、值班人员必须在临床工作3年以上,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理论知识充足,实践操作熟练。

5、值班人员必须坚持24小时坐班制,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换班。

6、非典及抗洪抢险,遇突发事件安排专人值班。

4、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的急诊急救转接服务

制度

一、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强急诊急救转接服务管理,高度重视转诊工作,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精心谋划,合理安排,狠抓落实,由科室主任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具体落实、把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双向转诊程序

转入病人:接上转单后在办公室进行登记,门诊就诊者免收挂号费,实行优先就诊、检查、交费、取药;提供预约门诊检查;组织会诊;需住院者优先安排、由办公室协调处理住院事宜,安排专人送至病区。

下转病人:符合下转条件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填写下转单上报办公室,办公室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系同意后,由医院安排患者附带诊断证明、辅助检查、治疗方案、预后评估及诊治医生姓名、联系电话等资料转送社区。

三、双向转诊条件

1、上转条件(除急诊抢救外)①各种损伤(工伤、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烧、烫伤等)、急性中毒(毒物、毒气、毒品等)伤情严重或较重者;

②各种原因致大出血、咯血者;

③急慢性疾病,病情较危、重者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④诊断不明确或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疑难复杂病例; ⑤甲、乙、丙类传染病及其他需要住院治疗的新发传染病人; ⑥精神障碍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病例; ⑦患恶性肿瘤需要手术、化疗者;

⑧疾病诊治超出本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因技术、设备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处理的病例。

2、下转条件(在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转诊优惠政策,征得同意后)①各种危重症患者经救治后病情稳定进入疗养康复期的病例; ②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 ③手术愈合后需要长期康复的病例;

④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或临终关怀的病例; ⑤老年病人护理和照护;

⑥心理障碍等精神疾病恢复期可以在社区进行恢复性治疗的病例; ⑦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具有出院指征,家属要求继续康复治疗者; ⑧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

⑨甲类及参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需治愈后才能出院,其他乙类传染病人及住院治疗的新发传染病人和丙类传染病人经治疗后症状缓解或症状较轻,且接触隔离期者;肺结核病经定点诊疗医院治疗出院后实施督导管理者。

四、加强管理与监督

1、宣传: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双向转诊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沟通协调:全院各部门互相配合、沟通协调,作好转诊衔接工作,确保转出方、转入方及被转者三方满意。

3、开展督促检查: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双向转诊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将检查考核情况通报全院。

5、救护车物品清点保管制度

1、专人保管。

2、各药品、器械做到定位、定量、定时消毒、补充、定期维修,每次抢救后及时整理,车内物品一律不得外借。

3、每天认真清点急救药品、物品,并做好登记。

4、车辆每天空气消毒,并用消毒液擦拭各平面及物品。

5、保证车内无过期物品。

6、急诊检诊、分诊制度

1、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必须由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

2、预检护士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临时因故离开时必须由护士长安排能胜任的护士替代。

3、预检分诊护士对来急诊科(室)就诊的病人,按轻、重、缓、急依次办理分科就诊手续,并做好预检分诊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接诊时间、初步判断、是否传染病、病人去向等项目,书写规范,字迹清楚。尽量予以合理的分诊。遇到分诊困难时,可请有关医生协助。

4、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优先安排病情危重者诊治,急危病人一般先抢救后挂号。

5、对危重患者,一边予以紧急处理,一边及时通知有关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6、遇有严重工伤事故或成批伤病员时,应立即通知科主任及医务处组织抢救工作,对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病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7、掌握急诊就诊范围,做好解释工作,对婴幼儿及老年患者酌情予以照顾.8、病情分级: 一级:(急危症)

1、病人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

2、处理:进入绿色通道和复苏抢救室。

3、目标反应时间:即刻。每个病人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二级:(急重症)

1、病人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剧烈头痛、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发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2、处理:诊室优先就诊。

3、目标反应时间:<5分钟。即在5分钟内给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病人。

三级:(急症)

1、病人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病人。如高热、呕吐、轻度外伤、轻度腹痛等。

2、处理:候诊区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1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病人。四级:(非急诊)

1、病人情况:病情不会转差的非急诊患者。

2、处理:可在急诊候诊或去门诊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2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病人。

7、急诊科抢救室管理制度

1、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抢救的病员病情平稳或死亡后,必须立即移出抢救室,以保证其他病员的抢救。

2、抢救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抢救器械、仪器性能并能够正确使用,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定期学习抢救器械的使用。

3、一切抢救药品、设备、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由专人管理,使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4、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定期消毒。

5、护士每天交接班必须清点检查抢救室各项设备及用品是否齐全、有效,及时补充。每次抢救完毕后,及时清点药品及消耗品,补充基数,放回原处。非一次性使用的器械用后按规定进行清理、消毒和更换。做到账物相符。

6、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7、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8、急诊抢救制度

1、急诊抢救室医护人员相对固定,要坚守岗位,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2、对危重病人,应立即接待,不得延迟,须立即抢救的病人直接安置在抢救室。不得对危重急症以诊断不明,经济问题活其他任何理由延缓抢救。以抢救生命为原则,先救治,后交费。

3、医生到来之前接诊护士可根据病情及时给氧、测血压、吸痰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外伤的病人采取止血措施,猝死病人即刻进行心肺复苏。

4、值班医生应迅速到场,首先尽快救治生命危象,如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困难时,抢救的同时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共同参加抢救。需请其他科室会诊,会诊医师应在得到通知后5分钟到达现场。

5、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全力以赴,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抢救操作常规。

6、严格观察病情,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查对制度,危重病人应由专人看守,紧急抢救时,可执行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在执行时,应加以复核。

7、如因检查、入院等原因需要搬动患者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患者生命体征的是否能耐受,以及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对病情了解、理解程度。如因诊断、治疗的需要必须搬动患者,且随时有生命危险甚至死亡的发生,此时,必须向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充分说明,并签署相应告知书,作书面记录。

8、危重病人搬运途中应由急诊护士护送,必要时医师协同护送。需住院治疗时,应先通知有关科室并由医护人员护送到科,详细交待病情。

9、病历及护理记录要及时、详细、准确,要详细记录病人的来院时间、抢救时间、病情稳定时间或死亡时间。

10、用药处置要准确,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要详细交代,、抢救中急救药物的空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瓶等要集中存放,要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取。

11、抢救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病情向家属或陪护人员说明病情危重的原因、程度、及预后,以取得必要的理解和配合。对危重患者应向其家属交代病情,并填写病危通知书,交送家属,同时让家属在抢救记录单上签字,家属不在身边的要尽快与家属取得联系,可通过院办或派出所寻找家属。

12、遇重大突发事件或公共卫生事件,如涉及到法律,纠纷的病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值班医师、护士应及时向科主任、医务科(白天)、总值班(夜间)汇报,并解决医疗费用、住院手续等,必要时以书面的形式向医务科汇报、备案,必要时可向主管院长请示汇报,因临床需要,总值班以及相关人员应及时到现场进行协调处理。

13、自动出院病人家属应在病历上签字,值班医师酌情书写一份病情介绍由家属带出院。

14、抢救完毕,做好抢救记录、登记,做好抢救小结,危重病人或死亡病人应作相应的病情讨论,以便总结经验。

9、口头医嘱执行制度

1、在非抢救情况下,护士不执行口头医嘱及电话通知的医嘱。

2、危重抢救过程中,医生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前需重复一遍,得到医生确认后方可执行。开立口头医嘱的医师必须是患者的管床医师或现场急救职称最高、年资最长的医师。

3、在执行口头医嘱给药时,需请下达医嘱者再次核对药物名称,剂量及给药途径,以确保用药安全。

4、抢救结束应请医生及时书面补记所下达的口头医嘱用药。

5、在接获电话医嘱或重要检验结果时,接听护士需对医嘱内容或检验结果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能记录和执行。

10、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急诊抢救设备、设施的齐全,管理制度完善,责任到人,使之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现规定如下:

1、抢救室的仪器设备管理责任到人,并有定期检查、登记、签名。

2、医务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使用各种仪器;操作者必须了解仪器性能及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否则不可随便动用;保管人每周进行一次设施、器械的检查,护士每班当面清点交接,发现问题及时请维修工修理,发现遗失,当班护士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对陈旧、磨损的设施使用不便,必须报废的,护士长应向保障部申请报废、更新。

3、建立仪器使用登记本,对贵重仪器使用后应有记载。当班人员负责使用后的清洁及维护,使该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4、操作前需检查仪器,使用后全部关闭仪器,键钮复原,套好机罩。

5、仪器使用时必须有使用记录,运转有故障时,应及时修理;仪器使用后,护士必须及时清洗、浸泡、消毒管道和附件,晾干后经消毒处理后装配并试机,对主机必须用消毒溶液擦拭或熏蒸消毒处理;使用当中发现故障,及时汇报护士长或科主任,同时汇报器械维修工及保障部,并做好登记。

6、每天交接班必须清点贵重仪器并签名。

7、每种器械、设施定人、定期、定地点、定数量管理,保证各种仪器、材料性能良好,并建立仪器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设备序列号、生产厂家、设备编号、使用部门、购买日期、设备专管人、设备维修专管人等。

8、急诊抢救设备一律不外借,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整齐,以免影响急诊抢救工作。

9、由专人负责仪器的保养;各种仪器每半年检修一次,并有检修记录。

11、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

1、建立急救车药品、物品基数本。抢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固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二及时:及时检查维修、及时领取补充。

2、抢救必备物品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完好率达到100%。

3、抢救药品齐全,标签清晰,无变色、变质、过期失效、破损现象。每个药盒内只能放置一种药品,按药物有效期放置和使用。

4、抢救药品、物品使用后,24小时内补充齐全,及时封存。如因特殊原因无法补齐时,应及时交班,并报告护士长协调解决。

5、封存抢救车管理:封存前护士长(或分管护士)和另一名护士按基数本清点药品、物品,核对无误后用封条封存,双人签名并填写封存时间。护士每班检查封条的完好情况并做好记录;每月由护士长和分管护士启封检查急救车内药品、物品一次,并做好记录。

6、非封存抢救车管理:每班按基数本清点药品、物品,并做好记录,分管护士每周检查一次,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账物相符。

12、急诊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1、急诊科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ICU、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13、急诊科与病房转接制度

1、急诊的急危重病人待病情基本稳定后,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时收入相关科室住院治疗,住院途中注意事项或可能发生的意外应由主管医生向病人交待清楚,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同意转送病房。急诊危重病人入病房前,由急诊科护士护送检查后送人病房,与病房值班护士交接签字。一般病人的检查与入院,急诊科护士应给与热情指导,必要时予以护送。

2、为保障危重病人绿色通道畅通,急诊科护士先电话通知相关检查科室做好优先检查的准备,必要时立即电话通知相应的住院科室,并告知入院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情与护理措施,以便提前做好接待危重病人的抢救准备。

3、病房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做好接待准备,根据病人情况准备好床单位及抢救用物(心电监护仪、输氧用物、吸痰用物等)并检查设备的性能情况,主动迎接新病人。

4、急诊科护士护送危重病人到相关科室时,主动协助科室护士安排病人,交接病人门(急)诊病历及相关资料,交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T、P、R、Bp、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穿刺部位、各种管道、到院时间。

5、病房护士要认真听取、接、查急诊科医生或急诊护士所交内容,并在病人交接记录本上双方签字,急诊护士将用物整理带回急诊科。

14、急诊科与手术室转接制度

一、急诊与手术室转接制度

1、急诊科对需要直接送手术室的手术病人,应先电话通知手术室及手术相应科室做好准备,简单介绍患者病情及注意要点,以便手术室及科室做好相对应的准备。

2、手术室护士接到电话通知后立即通知麻醉师并做好抢救及手术的准备,必要时通知二线班。

3、转出前,急诊科值班护士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等,检查输液通道是否通畅,协助做好各种必要的检查并收集好结果,并按要求完善护理记录。

4、急诊科根据患者病情选派医生及护士共同护送患者至手术室。

5、急诊科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好患者的门诊病历及相关资料,并由医生或急诊科护士简单口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T、P、R、Bp、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等,同时做好交接记录。

6、手术室护士要认真听取、接、查急诊科医生或急诊护士所交内容,并在病人交接记录本上双方签字,急诊护士将用物整理带回急诊科。病人伤情复杂需多科室会诊抢救时,应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医生到手术室抢救病人。

15、急诊科病人护送制度

1、急诊科为急、危重病人入院设立了绿色通道:全体人员必须有急诊服务的窗口意识,熟悉急诊科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坚守岗位。

2、对急、危重病人来急诊科就诊,医务人员必须在急诊科门口接诊,态度和蔼,用语文明。凡急、危重病人接诊后严格按照各项抢救程序做好急诊抢救工作,3、急诊病人经急诊室处理后需送辅检科室检查或住院者,应由医护人员护送至辅检科室、病房或手术室。事前应先电话通知相应科室,以便使其作好接待病人的准备工作。

4、对严重颅脑外伤、胸腹联合伤、大出血等在抢救的同时做好术前一切准备,必要时送入手术室,危重病人电告病房做好床位准备及抢救的准备工作,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协助办理入院手续,护送入院。

5、护送人员护送患者时应注意安全、保暖、人文关怀,必须了解病情,熟悉对所护送病人的注意事项,对危重病人,应用抢救推车并随带气道开放和通气、吸引设备以及必要的抢救药品及监护仪,保持输液、用氧及各管道通畅,病人取仰卧位,用棉被或被单盖好后露出头部以便观察病情。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剧变,及时采取措施就地处理。

6、对外伤骨折患者注意保持体位,减少痛苦;颈椎骨折病人必须颈托固定,防止头部扭转或屈伸等,以免损伤脊髓;烦躁不安或昏迷病人,必须保持呼吸道畅通,持续吸氧,防止倾跌、窒息等。推车不宜过快,避免颠簸,避免碰撞,抬放时要平稳。

7、对老年、体弱的慢性病人可使用轮椅或推车,病人上下时应稳妥,避免轮椅倾倒。

8、传染病人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送入病房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9、送入病房后,应向病房医务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如病情诊断、用药处置、生命体征、辅助检查、各管道通畅情况。

10、护送传染病人后,护送用具应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11、护送病人时注意安全,注意护送工具清洁;杜绝在护送过程中发生人为意外。

16、急诊科设施配置及管理制度

一、目的

使科室的设施齐全,管理制度完善,责任到人,使之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室。

三、职责

(一)病区设施配置不完善的,科主任或护士长应及时向院领导及设备科报告申请。

(二)病区的设施管理责任到人,并有定期检查、登记、签名。

(三)护士长每周进行一次设施、器械的检查,护士每班当面清点交接,发现问题及时 请维修工修理,发现遗失,当班护士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然后向院领导汇报。

(四)对陈旧、磨损的设施使用不便,必须报废的,科主任或护士长应向设备科申请报废、更新。

四、工作程序

(一)病区设施策划及配置,按国家规定的病区设施要求配置病区所需设施及器材。

(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收集设施及器材使用信息,如需要增加的设施、器材,填写 购买申请单,送医院领导审批。

(三)护士长负责对购买的设施及器材进行建账管理,并按病区及编号标识在醒目的位置。

(四)护士长建立仪器使用登记本,当班人员负责使用后的清洁及维护,使该仪器处于 备用状态。

(五)使用当中发现故障,及时汇报护士长或科主任,同时汇报器械维修工及设备科。

(六)每种器械、设施定人、定期、定地点、定数量管理,保证各种 仪器、材料性能良好。

(七)一切抢救器械、物品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整齐。

(八)病区的急救设施不准挪用、外借,非急救设施原则上也不准挪用,若其他科室要作短暂的借用,也要有登记,杜绝以私人的名义借用。

(九)护士长每周全面检查一次科室所有设施、器械,对贵重仪器使用后应有记载。

17、急诊留观室抢救制度

1、留观室必须配备功能齐全、性能完好的抢救设备,做到定品种、定数量、定位置、定人管理、定期维修并及时检查、及时检查、消毒、及时维护,保持备用状态。

2、急救车物品定位、定量放置、每月清点登记,保证帐物相符。

3、留观室人员熟练掌握抢救技术和程序,熟悉抢救器材、物品、药品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4、抢救工作由科主任、主诊医生、护士长负责制定抢救方案。组织安排人力、物力,及时组织抢救,并按医院有关要求上报。

5、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分工明确,配合密切,服从指挥,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

6、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经复 述核实后方可执行,所有药品包装和安瓿必须在抢救结束经2人查对后方可丢弃。

7、详细做好抢救记录,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和抢救经过。

8、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以备再用。

18、急诊留观室消毒隔离制度

1、病人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

2、凡遇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必须换衣、帽、鞋并及时消毒处理

3、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做到随脏随换。禁止在病房、走道上清点衣被服。

4、病室内要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半小时;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用消毒液拖地消毒。

5、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

6、治疗室、病房、厕所等的拖布,应标识清楚,分开清洗,悬挂晾干,每周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7、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后随时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接触病人后及时消毒。

8、体温计每位病人单独一根使用,出院后酒精浸泡消毒,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

9、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进行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其它物品按病室消毒隔离措施执行。

19、急诊留观室病人外出检查陪送制度

1、对于急诊留观室病人不能自行完成检查者,急诊留观室根据病情派出医师或护士陪送。

2、检查医嘱下达后,责任护士负责整理好床单元(盖好被服,液体,微量泵。吊杆等)。

3、上呼吸机的患者,带简易呼吸器,有气管插管者检查插管口是否能与呼吸器衔接好;无插管者,要带加压面罩。

4、根据病情备好氧气瓶并询问医师是否要备急救用药。

5、陪送过程中,时刻注意病人病情变化,如需抢救时根据病人就地抢救或迅速返回监护室进行抢救,转运途中保证病人安全。

篇3: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的对象为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所收治的77例急诊科患者, 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管理组 (37例) 和风险管理组 (40例) 。其中常规管理组男20例, 女17例, 年龄18~78岁, 平均 (50.14±5.21) 岁。体质量42~82 kg, 平均 (63.18±1.32) kg。农药中毒2例, 重症创伤10例, 心力衰竭13例, 心绞痛12例。风险管理组男21例, 女19例, 年龄18~77岁, 平均 (50.58±5.17) 岁。体质量41~82 kg, 平均 (63.85±1.92) kg。农药中毒3例, 重症创伤10例, 心力衰竭14例, 心绞痛1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 (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种)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管理组行急诊常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组在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 (1) 强化急诊护士风险意识, 加强培训, 使其明确医疗事故处理方法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 最大限度减少医疗纠纷。 (2) 急诊护士对急诊患者给予人文关怀,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加强健康宣教和急诊风险告知, 提升患者和家属信任度和配合度。 (3) 制定急诊护理流程, 明确护理重点, 掌握危重患者不同病种护理重点和操作, 落实床头交接班制度, 有效评估患者病情。 (4) 及时记录患者需求、投诉, 并实施风险事件反馈制度, 以便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5) 规范急救物品和仪器的管理, 确保急救物品完善, 仪器性能良好, 并对无菌物品实施严格的灭菌和消毒。 (6) 做好急救药品安全管理工作, 实现安全存放和管理[2]。

1.3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分析的指标: (1) 患者、家属、医生满意率; (2) 护理质量分数; (3) 差错率、纠纷率。护理质量评分总分100分, 分数越高, 护理质量越高[3]。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家属、医生满意率比较

风险管理组患者患者、家属、医生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护理质量比较

风险管理组护理质量分数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差错率、纠纷率比较

风险管理组差错率、纠纷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急诊科为各大医院中重要科室, 而急诊护理工作处于最前线, 因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多变, 在实施护理中若护士缺乏良好风险意识, 对护理记录重视度不高, 不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则很容易出现风险事件, 引发医疗纠纷[4]。通过风险管理, 可有效提升护士急诊护理风险意识, 规范文书书写, 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各项护理, 可避免上述缺陷的出现[5,6]。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可提高急诊护士护理质量, 减少差错和纠纷, 提升患者、家属和医生满意度。

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的对象为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7例急诊科患者, 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管理组 (37例) 和风险管理组 (40例) 。常规管理组行急诊常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组在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分析的指标: (1) 患者、家属、医生满意率; (2) 护理质量分数; (3) 差错率、纠纷率。结果 (1) 风险管理组患者患者、家属、医生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风险管理组护理质量分数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风险管理组差错率、纠纷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可提高急诊护士护理质量, 减少差错和纠纷, 提升患者、家属和医生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应用疗效

参考文献

[1]黄凤珠.风险管理在急诊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J].吉林医学, 2012, 33 (18) :3983-3985.

[2]游小伟, 冷雪斐, 韩娜, 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 2014, 24 (13) :195-196.

[3]闫君艳, 于娜.高风险预警管理在急诊科安全管理中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5, 15 (53) :174.

[4]徐勤环.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12 (4) :147.

[5]葛惠莉.提高社区医院急诊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探讨[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3, 25 (5) :330-331.

篇4:急诊科护理工作体会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03-01

医院急诊科是抢救危急重病人的重要场所,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也是医院工作的缩影。急诊护士应熟练掌握急救护理的知识、技能和急危重病人的心理特征,运用有效的交流方式,加强沟通,才能与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救护质量。现将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体会浅谈如下:

1预检分诊及处理

1.1预检护士对到达急诊科的病人要热情接待,将病人快速急诊就位。一般急诊病人可坐着候诊,对危重病人应根据不同病情合理安置就位。如由救护车等运输工具送来的急诊病人应主动到急诊科门口接应,并与护送人员一起将病人搬运到合适的位置上。

1.2对来就诊病人进行快速、重点的收集资料,同时按轻、重、缓、急或A、B、C、D来安排就诊顺序,时间一般在2-5分钟内完成。遇有大批抢救病人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及院领导,以便及时组织抢救。

1.3一般病人于专科急诊就诊处理,视病情分别将病人住入专科病房、急诊观察室或带药离院。危重病人立即进入抢救室抢救,在医生未到的情况下,护士应先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以争取抢救时间。如: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路、气管插管、心肺复苏、除颤等,以及紧急给药,如镇静解痉、降血压、降颅压药等。对疑患传染病病人应将其隔离,确诊后转入相應病区或转传染病院进一步处理,同时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与消毒隔离工作。对成批伤员就诊时,护士分工合作,尽快使病人得到分流处理。 危重病人经抢救脱险,病情相对稳定后,要及时护送到病房继续救治,途中做好病情观察并作好交接班工作。

2院前急救

2.1出诊及时 接到"120"调度电话,通知相关人员3分钟内立即出诊。出诊护士进行电话联系询问病情及医学指导。

2.2 规范处置病人 到达现场后首先确认病人人数,迅速、准确评估病人病情,协助医生处理病情,同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2.3规范转运 转运时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体位的安置,做到安全有效、迅速的将病人送回医院,同时做好交接班工作。

3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3.1医德高尚 一切从病人出发,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视病人如亲人,解除病人痛苦,尽量满足病人要求。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

3.2 业务娴熟 有扎实的业务基础和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具有多专科疾病的医疗护理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熟悉抢救药品的应用,掌握抢救仪器及监护仪设备的性能与使用方法,在急救中能及时、准确、迅速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3.3 积极而稳定的情绪 积极的情绪、和善可敬的表情举止,能唤起病人治病的信心,增强安全感。但是,每个人都会有挫折,有不顺心,不愉快的时候,护士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护士对自己的情绪,情感增强调节控制能力,遇到急诊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严禁因自己的情感变化而影响抢救效果。

3.4团队精神 能与科室人员及医院有关部门团结协助。抢救工作是个合作过程,只有通过群体合作,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取得良好的效果。

4急救仪器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4.1 急诊科仪器按照专人保管、专人负责、妥善使用的原则,一般由一位护士负责管理,按不同仪器管理要求进行每日一次、每周一次、每月一次的清点及检查仪器的运转情况,使之保持在随时备用状态。

4.2 操作前先检查仪器运转是否正常,操作中严格执行各项仪器规程。操作后要切断仪器电源,擦拭干净,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消毒后及时安装,以备急用。

4.3急救仪器要定期检修,尤其是贵重、精密仪器,要及时调整不常使用或需要更新换代的设备,以使所有仪器发挥最大的使用效能。

4.4各类急救仪器定位放置。保养要做到五防,即防潮、防震、防热、防尘、防腐蚀,定期上油,如有腐蚀性溶液粘附在仪器上应立即擦拭干净。

5 针对急诊病人就医心理特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5.1 恐惧感 由于急危重症,如呼吸困难、疼痛、高热等,造成病人躯体上的难受不适,加上周围急诊病人的痛苦表现,就促使、加重了病人的恐惧感。分诊护士应将来院的急诊病人快速、准确地分诊、分流,使他们尽快就诊。暂时不能满足病人即可就医的需要时,应耐心解释以取得理解,避免病人与家属出现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反应,造成不良后果。

5.2 优先感 许多急诊病人及家属往往认为自己的疾病最重,要优先处理,对护士安排就诊顺序不满,甚至发怒。急诊护士应尽量安排检查、治疗及护理操作相对集中进行,避免医疗救治时间的延搁,处理问题要沉着而果断,技术操作要准确而熟练,从而赢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

5.3陌生感 急诊病人及家属到急诊室,对周围环境不熟悉,加上环境嘈杂,要与不熟悉的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使病人及家属产生紧张心理,对疾病不利。急诊护士应主动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急诊科的设施与布局、病人就诊特点、有关治疗和作息的安排以及医院的相关规定,使他们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与恐惧感,自觉遵守医院规定和配合诊疗。

5.4 无助感 由于疾病复杂,反复多科的会诊、多项多次的检查等,使病人及家属较长时间得不到医疗结果的信息,会使他们产生焦虑和无助。急诊护士应对家属提供适当的心理安慰,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及时对病人给予关心与支持。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尽量让家属陪伴病人,消除其孤独感和无助感,使病人心理得到支持与稳定。同时尊重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耐心倾听家属的述说,对其疑问及时予以解答,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6总结

篇5: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

(1)急诊工作人员应以高度的人道主义和责任心,严肃、认真、迅速、准确地救治患者,急诊护理人员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经验,应掌握急症患者的抢救基本技术、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基础复苏技术及各种抢救仪器和药品的使用。

(2)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技术原则,掌握配伍禁忌,根据医嘱合理用药。工作中做到迅速、准确,既要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又要防止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

(3)急诊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及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随时做好抢救患者的准备工作。

(4)不迟到早退,准时交接班,坚守岗位。

(5)仪表端庄,着装整齐,对工作认真负责,态度和蔼可亲。

篇6:急诊部分护理工作制度

1.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2.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及各项护理操作技能,随时做好抢救患者的准备工作。

3.热情接待急诊病人,认真询问病情,病情复杂的病人,应由分诊护士按病情轻重缓急安排就诊,并做好各项记录。

4.危重病人应先测量生命体征,根据病情立即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同时告知值班医生做紧急抢救处理。准确记录危重病人到达时间、抢救时间或死亡时间,急需转运的病人由医护人员护送。

5.需留院观察的病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做相应处理。

6.遇有大批外伤、急性中毒等重大抢救时,出组织抢救外,应立即通知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并向医务部、总值班汇报。涉及法律、刑事纠纷的病人,在急诊抢救的同时,立即向有关部门领导报告。7.法定传染病病人来诊,预检护士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分诊,同时做好疫情报告和消毒隔离工作,防止疾病传播。8.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培训及考核。

9.各类抢救药品、器械应备齐全,做到定位、定量、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每日检查维修,及时补充更新。

输液大厅工作制度

1.医务人员进入治疗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2.保持输液室内清洁、整齐、安静、光线明亮、定时通风、湿式清扫、消毒。

3.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各种注射应严格核对医嘱和注射单,无误后执行。

4.一次性物品使用前应检查有无破损、过期等,用后集中处理。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一人一用一消毒,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6.进行治疗操作前洗手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

7.护士应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毒性反应及药物过敏反应的紧急处理。

8.易过敏药物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前做皮肤过敏试验,并严密观察用药反应,输液毕应观察20分钟,无不适方可离去。9.患者凭门诊一卡通及药物治疗单接受治疗,按先后顺序安置座位,并告知勿自行调换座位,输液过程中不得随意外出,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10.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治疗时应分开安置。

11.保证急救物品、急救器械完备,各类器械、药品定点安置,专人保管,定期消毒,及时补充,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12.每日进行空气消毒一次,并记录。

13.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分开放置,针头、刀片及安培放入锐器盒内集中处理。

洗胃室工作制度

1、洗胃室是紧急抢救口服中毒病人的专用场所,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2、护士应根据医嘱执行洗胃操作,非工作人员一律禁止入内,以免影响抢救工作的正常进行.3、洗胃室内一切抢救药品、器材均须放在指点的位置,并有明显的标记,任何人不得搬动或外借。

4、每日由急诊班常规检查室内急救物品和器材,处于备用状态。每日常规由夜班护士负责空气消毒,并保持室内整洁。

5、洗胃室无菌物品必须注明消毒日期,超过一周重新消毒灭菌。

6、洗胃完毕后当班护士及时做好抢救记录,及时清理、消毒所用物品和器材,消耗部分及时补充,并按规定放回原处,使洗胃室恢复备用状态。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1.预检护士须在5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处置,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并正确分诊,及时通知有关医生尽快接诊。

2.办理挂号登记手续(危重患者应先通知医生抢救,后补办手续)。3.认真接待和处置患者,按病情轻重缓急决定送入诊察室或抢救室,对危重抢救者做出相应急救处理。

4.绿色通道的患者,要及时报告,呼叫有关人员增援。5.对无急诊值班的专科要呼叫专科住院总值班参加会诊。6.对不符合急诊条件的患者要作妥善处理,并做好解释工作。7.做好各项登记工作及相关记录,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接诊时间,应记录明确,无家属的患者应及时与家人或单位取得联系。

8.对突发事件,立即执行呈报制度并记录。

急诊科清创室护士岗位职责

1、完成清创室医疗器械及物品清点,参加早晚交班。

2、做好各种消毒包及五官科器械的消毒更换,定期进行仪器物品的清洁消毒工作。

3、详细登记手术清创病人登记本,核对病人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4、准备好手术器械及敷料,协助医生进行清创手术,密切观察术中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护送病人出清创手术室,防治跌倒,术后做好健康指导。

5、术后器械按医院感染科要求处理,医疗垃圾分类处理。保持清创手术室的整洁,定时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并做好记录。

篇7:急诊科工作制度

一、急诊科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应选派有二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师担任急诊值班,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班。

二、对急、重危病员要处理快、检查全、观察细、治疗合理。

三、对疑难重危的急诊病员,应立即请上级医师诊治或急诊会诊。对重危不宜搬动的病员,应在急诊室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到病房,对需立即施行手术的病员,应及时送手术室实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有关科室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

四、遇重大抢救及意外事故造成大批病员时,应立即报告院部领导(或者通知总值班),及时组织抢救力量。

篇8:浅析急诊科护理管理体会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管理,素质要求,人员培训,安全管理,以人为本

急诊科是是医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入院患者必经之路。担负着接受急诊患者就诊、危重患者的抢救等工作, 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急诊科的特点:患者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不稳性, 数量不定性。急诊科的工作可以说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 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因此, 提高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对急诊室的护士长来说, 是一个知识、能力、心理、人际交往的一个挑战。笔者就本人近20年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谈一下看法。

1护士长的自身素质要求

急诊科护士长应具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 同时还应具有先进的急诊护理管理的理念和技能。在工作中合理的组织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采取正确急救技术、有效的使用急救设备、做好急救器械与物资管理、落实和执行护士急救技能的培训。如果护士长管理理念、知识结构、管理方法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重复过去、以往的经验, 将难以起到领袖的作用, 也将严重影响了临床急诊护理工作的开展, 以至于阻遏护士工作积极性和能力, 使急诊护理工作滞后于医疗的发展。能提出有效的措施, 严明制度, 建立行为准则, 及时提出问题, 明确工作目标, 较强的委派能力[1]。要身先士卒, 率先垂范, 加强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 学习现代专业护理理论和技术, 做到管理理念及时更新, 及时掌握急诊护理新进展, 并对专业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充分发挥自己在护理管理中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2人员的培训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 作为急诊科的护士长, 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 有全面的人员培训制度。

2.1 制定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

一个科室人员的组成有年龄、职称、工龄等长短的区别, 因此根据科内的各类人员我们分别制定培训计划, 包括科内固定人员、新进人员、低年资和高年资护士、实习护士的培训计划, 定期复训。对新进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实习护士不可独立工作。

2.2 培训内容

开展护士急诊技能培训是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的保证。护士除需具备护理常规护理知识和技术, 还需熟练掌握急救知识与技术、各种危急重症的特点和抢救、护理、病情观察的要点, 熟悉危重患者常用的急救药物及使用, 掌握急救仪器的操作和保养。对工作年限5年以内的护士我们根据护士规范化培训要求, 着重进行了常见急诊的应急处理、抢救配合和沟通技巧等, 对工作年限5年以上的护师、主管护师, 我们进行了带教技能的培训及重大抢救的配合、高新设备使用、其他突发情况的处理的培训。并按照护理部和科内的工作计划, 定期进行考核, 考核成绩与个人业绩挂钩, 考核不合格者, 限期补考, 如仍不合格者给予停职培训。通过以上的培训, 保证了急诊护士在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方面能及时跟上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需要。

3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 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 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 易发生各种纠纷。因此应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 增强法律意识。并完善相关职责和工作制度, 加强急诊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熟悉各种疾病工作流程。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 明确责任人, 定期检查, 保证仪器设备处于备用状态。提高护士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通过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 对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医疗纠纷以及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4排除护理隐患

急诊科因其自身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成为医疗护理纠纷多发的前沿阵地[2]。不安全的护理, 影响医院的管理水平, 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而且还会给医院带来社会负面影响, 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工作中, 我们加强了护理工作督查, 通过护士长查房、夜查岗、病员电话回访等形式, 促使护士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交接班等工作制度和常规。抢救过程中的医生所下的口头医嘱, 护士应复诵一遍再执行, 并保留空的药液安瓿, 抢救结束后核对补记。对仪器设备、急救药品做交接登记、性能检查及有效期, 专人负责, 避免急救过程中出现意外。危重患者做好床头交接和病情记录。

5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急诊科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工作量大、患者及家属心情紧张, 则对护士和护理工作的压力大。因此我们在排班时, 对每一班次人员数量、年龄、能力层次基本合理化, 低年资和高年资护士合理搭配排班, 达到能力经验互补作用, 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另外, 排有备班, 以应对突发状况。

6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

集中体现了对护士的尊重、关心、激励、信任, 充分发挥护士的创造精神、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体现护士的劳动价值[3]。急诊科的环境和工作性质决定了护士压力大于其他科室, 所以护士心理压力问题必须引起急诊科护士长的足够重视。要经常与护士进行平等和关怀式的交流, 积极主动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 丰富团队活动, 实施人性化管理[4], 针对她们的工作能力、特长等, 合理安排工作, 做到知人善用。同时建议医院在分配制度、晋升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奖励制度方面, 应较好地体现奖勤奖优罚懒罚差。

7小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 急救意识也不断增强。急诊科护士长必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 才能带动本科护理人员圆满完成工作[5]。除了不断加强自律, 还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制度的完善及勇于进取。总之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 要勇于革新, 对己多静思, 对下多激励, 不断完善科学管理, 才能不断的提高急诊科的护理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惠英, 张翠珍.护士长在现代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新疆中医, 2008, 26 (1) :61.

[2]董蔷, 崔丹.急诊护士在护理纠纷中的证据保留策略.护理学杂志, 2010, 25 (17) :37.

[3]刘萍, 刘云华.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应以人为本.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 11 (218) :224.

[4]王蕊, 王玉玲, 宫文红.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减轻急诊护士心理压力.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 (6) :34.

篇9:急诊科护理工作体会

【关键词】 急诊,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87-01

急诊科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均易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若得不到及时的抢救治疗、护理,可引起病情的恶化危及生命。因此,急诊病人的治疗、护理有着其特殊性,而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治疗同等重要的意义[1]。本人从事急诊护理工作十余年,现对急诊科护理工作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急诊科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急诊科是急诊患者就诊的第一站,尤为对致命性急诊患者,在处理的过程中对医护诊疗活动的快捷性要求很高,必须体现“急”、“快”,即包括接诊,诊断和处置(简称“三快”)[2]。

急诊患者病谱广,病情复杂,常是多科交叉,病情变化急骤,时间性强,尤为对复合性损伤的危重患者,护士必须按马斯洛层次论[3],对病人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抢救措施。另外,还要积极配合值班医生的各项治疗抢救,每一项操作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加之患者和家属对病情稳定的期望极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急诊护士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还要有较好的组织管理才能,快速的应变能力,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2 急诊科工作的程序和风险

2.1 对一般较轻的病人就诊 首先护士要进行采集病史,分析和归纳相关信息,及时通知相应的值班医生,同时护士据整体护理程序进行合理有效的抢救护理,但急诊病人要求短时间内抢救生命。因此,急诊科的护理工作程序要及时果断:其一,迅速识别。其二,监测生命体征。其三,明确护理诊断。其四,及时制定护理措施。其五,积极配合医疗抢救护理,迅速识别病情是首位,相应的护理措施应贯穿于整个诊治抢救过程中。

2.2 对抢救危重患者和复杂病例时 如处理不当易发生医疗纠纷,急诊医护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必须做到急而不躁,忙而不乱,沉着冷静,思路清晰,不但要给患者提供精湛的急救技术,还要提供良好的人文关怀和服务,对患者富有同情心,尊重患者的尊严,诚实正直地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任何时候都要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救死扶伤,不辞劳苦,不讲报酬,此在急诊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2.3 急诊科是发生暴力事件集中的地方 因为有一些特殊病例,特殊患者,特殊家属,无论是病态,还是常态极易出现,一些不礼貌的言行举止。此时我们都要保持友好的态度,动之以情,讲之以礼。进行有效的病情解释和思想沟通,在此基础上要加强法律意识和必要的个人保护意识,尽量将矛盾及时化解,以确保病人更有效的抢救治疗,同时也确保自身安全。

3 急诊科工作的沟通技巧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也是最易产生矛盾的地方,病人的病情较重,甚至处于濒死状态,作为家属,心情大都担忧,惊慌失措,焦虑不安,情绪较激动,不冷静,不能接受,哭哭啼啼,绝大部分家属认为自己家人病情最重要,希望医护人员立即处理。作为护士,要把紧张的抢救变成有序的工作,不仅注重生命的抢救,更要注意护患的沟通,所以护士在紧张的抢救过程中,应详细询问病情,与病人家属和蔼交谈,用恰当的语言向家属解释和给予病人精神上的安慰,避免使用刺激性或冲突性的语言,不使用肯定或绝对性的语言,万一抢救不成功,也能取得家属的谅解,这样既能使病人极其家属的主动配合治疗,又能保护医护自尊,同时尽量用温和的语言劝其家属离开病人,一方面稳定病人的情绪,减少给病人带来的心里负担,另一方面有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沟通分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沟通方式因人而异,需要掌握技巧,工作中有效的护患沟通是建立在健康的护患关系基础上的,也是实施治疗的护理计划的前提。

3.1 沟通的类型

3.1.1 语言性沟通是通过询问交谈等的方式进行 护士的语言亲切,有好,悦耳动听,会给病人带来愉快,但谈话的内容应有针对性,运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向患者讲诉他们所需了解的知识,增加患者的信任感。

3.1.2 非语言性沟通是护士通过表情、手势、体态、目光接触及触摸等等方式弥补患者在病态情况下语言交流的不足 而护士的表情是护士的仪表,行为,举止在面部的集中表现,对病人的心理影响较大,而身体姿势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自我感觉和情绪状态,正确应用“点头”“手势”“对儿童的抚摸”等能维持和调节交流的进行。

3.2 沟通的技巧 急诊科护士与病人接触的时间短,在沟通时,首先最主要的是尊重病人。接待病人入院时,护士应主动热情态度和蔼,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份、性别等具体情况进行称呼,力度恰当,在进行询问了解病情时,护士要努力做到语言表达准确,简洁,通俗易懂,是病人和家属都能理解以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护士要进行必要的知识宣教,深入浅出,耐心解释,通过治疗性沟通,达到理想的抢救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卓燕容.急诊ICU患者的负性心理与防范[J]广洲医药2007,38(3):78—79

[2] 王津生.急诊工作的“三快”[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6):37—38

篇10:急诊科工作制度

1.急诊实施24小时开放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为急诊患者提供药房、检验、医学影像等及时连贯的报务。

2.医院由业务副院长负责与协调医院急诊工作,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急诊科(室)能力,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值班医师胜任急诊抢救工作。

3.急诊科配有经急诊专业培训的专职医师、护士,固定人员不少于60%,各临床科室应选派有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医师参加急诊工作,轮换时间不少于6个月。实习期医师与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至少应经科主任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4.医疗、护理管理部门要加强急诊工作的监督管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协调工作。

5.急诊科(室)-入院-手术“绿色通道”畅通,急诊会诊迅速到位。对急诊病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严肃、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病员应即请上级医师诊视或急会诊。

6.对危重不宜搬动病员,应在急诊室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立即须行手术病员应及时送手术室施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

7.急诊室各类抢救药品及器材要准备完善,保证随时可用。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便于使用,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

8.急诊室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做好交接班,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要建立各种危重病员抢救技术操作程序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9.急诊科设立留院观察病床,病员由急诊科医师和护士负责诊治护理,认真写好病历,开好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地采取诊治措施。留院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天(72小时)。

10.急诊科病房、急诊ICU,由专职医师与护士负责诊治护理,规范管理。

11.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紧急突发事件处理制度,遇重大抢救,需立即报请科主任和院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和无名氏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篇11:急诊科工作制度

1.急诊科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急诊科的日常工作。

2.医务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脱岗、窜岗、迟到、早退。

3.对急诊病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严肃、敏捷地进行救治,认真填写急诊日志和门诊病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检查记录。

4.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工作制度和各种危重病人抢救流程等相关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确保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畅通。

5.抢救器械、药品齐全完备,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并做到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贮存。

6.保持急诊手术室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7.加强观察病人的管理、观察病人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

8.急诊检验、影像等检查要做到迅速、及时、准确。

9.保持环境清洁、室内安静、秩序良好。

篇12:急诊科护理工作汇报

多年来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一直吃苦耐劳,坚守在急诊的第一线,我们的付出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受到许多病人的拥护与认可。在新的院领导班子的领导下,我们将以急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急诊医疗体系更加规范化,加快我院急诊发展。现就今后一段时间的急诊科护理工作汇报如下:

1.医疗质量

在巩固前两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定急诊急救队伍。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

2.质量管理。

狠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

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培训工作计划

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科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职业责任意识。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相关专

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贯彻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针,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按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

上一篇:抓住机遇高二优秀作文下一篇:新立城镇开展道德大讲堂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