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务局行政处罚工作报告

2024-04-21

盐务局行政处罚工作报告(共8篇)

篇1:盐务局行政处罚工作报告

一、基本情况

2、初稿拟定。2011年1月,在基层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整理第一手资料、清理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市盐政执法的实际,形成了《市盐务管理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规则(试行)》及《市盐务管理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细则(试行)》初稿,经市盐务局领导同意后,发送至各个盐务所征求意见。

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如何进行处罚执行标准的细化,始终是一个难题。通常的做法是按照情节轻重进行划分,但情节轻重仍需要通过具体的行为标准来认定,通常是按照盐产品数量金额、违法所得、危害程度等进行划分。但实践中要真正做到科学、合理、易于操作,仍存在难度。如无准运证运输盐产品等违法行为,很难确立一个标准,来认定情节轻重,从而进行处罚。而且,同一性质的违法行为,在实践中的表现形态又存在差异,制定的执行标准实际上很难涵盖完全。

三、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一个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由于行政处罚项目众多,牵涉面广,在制定过程中必然存在不符合实际需要的地方,在今后需要不断完善,尽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

2、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切实维护公平、公正、公开。

范文网【】

3、进一步协调好严格执法与“人性化”执法的关系。

篇2:盐务局行政处罚工作报告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水行政处罚行为,保护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处罚公平、公正、公开、合理,根据省、市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局属水行政执法机构实施行政处罚,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 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就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当事人主观过错等因素及最终选择的处罚种类、幅度等情况做出详细说明,说明应当充分,理由应当与行政处罚结果相关联,并告知当事人依法应该享有的各项权利。

当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当面做出口头说明,并在简易行政处罚文书上记载告知事项,由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

第四条 水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行政处罚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不能成立不予采纳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理由。

第五条 水行政执法机构不得因当事人的申辩而加重行政处罚。

第六条 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违反本制度规定的,按照《ⅩⅩ市水务局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篇3:盐务局行政处罚工作报告

本刊讯为进一步规范农机监理执法行为,统一行政执法、处罚程序和处罚裁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日前,山东省农机局制定出台了《山东省农机安全监理执法检查工作规范》、《山东省农机安全监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和《山东省农机安全监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适用规则》。

“规范”主要明确了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安全执法人员开展执法检查、依法处理农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时,必须遵守的执法基本要求、常用执法用语等。“规范”的出台,对于规范农机监理执法人员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服务水平,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切实维护农机作业秩序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文莉)

篇4:税务行政处罚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

摘 要 税务行政处罚是保障税务机关实施税务征收管理,维持税收管理秩序的一种行为方式;是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依法对违反规定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以及其他与税务行政处罚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进行处罚的具体行政行为。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常出现的诸如程序违法、资格不明、文书制作欠规范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立法体系建设、进行执法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以及建立健全约束机制、提高工作透明度等方式进行解决。

关键词 税务行政处罚 自由裁量权 依法行政

税务行政处罚是税务机关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并且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等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利益紧密联系,是引发税收行政执法争议的重要因素。它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停止办理出口退税以及吊销税务行政许可证件四类;各类罚款以及税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都属于税务行政处罚的范畴。做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的基本要求是:主体合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规章准确、处罚适当、程序合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税务人员进行税务行政处罚时在程序及实体处理上仍存在不少瑕疵,一定程度影响了税务机关依法治税进程的推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税务行政处罚立法进程相对较晚,对行政处罚权力相对人的保护还不够完善。随着改革发展,税务执法过程中行政处罚的各种问题亟待解决。

一、税务行政处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违反法定程序实施税务行政处罚

1. 从运用法律依据方面来看

税务行政处罚程序没有单独的立法,有关制度在《税收征管法》、《税收征管法细则》、《税收处罚法》等诸多法律、文件中均有涉及,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不利于工作人员掌握税务行政处罚法定程序从而依法开展工作。在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错误适用法律法规;二是应适用高位阶的法律法规而适用低位阶的法规条例,甚至规范性文件;三是笼统地适用有关法律法规,而不注明具体的条款项;四是不注明适用的法律依据。

2. 从形式步骤方面来看

税务机关进行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时,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当事人要求陈述、申辩的,应在收到税务行政处罚告知事项之日起3日内向税务机关采取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进行陈述申辩。采取口头形式进行陈述申辩的,税务机关进行记录,当事人对《听取陈述申辩笔录》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税务机关应当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成立者予以采纳。在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并复核后,或当事人表示放弃陈述申辩权后,税务机关应当做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并送达当事人签收。在实际工作中,时常存在以下问题:行政处罚前未告知当事人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和应知事实理由;应告知却未告知当事人应对违法行为进行申报;应审理却未审理,以及应听证未听证;应责令限改未限改;应移送的以罚代刑;适用一般程序的适用简易程序;处罚告知书与处罚决定书同时送达情况等问题。

(二)税务行政处罚主体资格不明确

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能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由此可见,税务行政主体是税务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税务行政管理权的组织;而税务行政处罚主体属于行政主体的范畴,加之其受到《行政处罚法》的一般规制和《征管法》的特殊规制,所以,税务行政处罚主体就是按规定享有行政处罚权的税务行政主体。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税务行政处罚主体不明确的情况。

对需要进行行政处罚的单位或个人,应由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决定;对个体工商户及未取得营业执照从事经营的单位、个人罚款额在一千元以下的,由税务所(稽查分局)决定;对纳税人采取保全措施和强制措施,如扣押、查封、拍卖商品、货物;查核纳税人的存款账户;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及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等,应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并由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做出处理决定。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是税务机关内设机构无执法资格,但是在实施税务行政处罚时,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做出处罚决定;二是税务所对超过处罚额度的未呈报上级机关而直接做出处罚决定;三是一些税务机构对于某些无处罚权项目进行处罚。

(三)违法事实认定不清,证据不足

“以事实为根据”是行政机关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事实认定的基本原则。《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确认行政违法事实是指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是否存在、何时何地发生以及情节等的查明、认定的活动。每个案件在主要证据的表现形式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对下述三方面的事实均应能够进行合法有效地证明:一是当事人是否构成违法的事实,二是如何判定违法情节轻重以及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的事实,三是其他有关被处理人权利义务的基本事实。如果收集的证据不能证实以上事实,就属于违法事实认定不清、主要证据不足。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违法事实认定过于简单,甚至一句话进行表述,缺少必要的详细询问;二是讯问后缺少笔录证据,或笔录未现场制作,从而易造成对违法事实取证不充分,导致遗忘或记忆不准确;三是,现场笔录应有执行职务人、当事人、见证人等有关人员的签名或盖章,导致证据不充分、不能相互印证,证据缺乏有效证明力。

(四)执行税务行政罚的随意性较大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内有选择余地的处置权利。在行政执法中,自由裁量权的使用确实有效增强了执法办案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常涉及的处罚概念中,免予处罚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违法行为轻微;二是行为人有及时纠正违法行为的事实;三是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不予处罚是指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违法或者行为人虽实施了违法行为,但由于法定原因而免除处罚。执行中的问题体现在:一是执法人员对理解法律概念上的“不予”和“免予”的界限存在混淆不清的现象;二是存在畸重或畸轻的处罚情节;三是罚款执行率不高,没有充分运用行政处罚法和征管法规定的清缴税款和罚款的强制手段,罚款没有清缴入库,就草草结案。

(五)税务行政处罚文书制作不完整、不规范

税务执法文书,是指税务行政机关依法制作的处理各类税务行政管理事务,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一系列文书总称。其主要包含了以下四层含义:一是执法文书制作主体是拥有法定执行权的执法部门,二是执法文书适用范围是具体行政执法活动,它和执法活动是同步进行的;三是执法文书制作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规定,不能脱离法律法规的规定自己创设文书种类、形式和内容;四是执法文书必须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执法文书一旦制作完成行政机关必须遵守。但在实际使用中,常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形:

1.税务文书使用错误

易出现误用《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与《催缴税款通知书》,集体讨论结果无记录以及记录无实质内容等。实践中,还存在未制作报告审批文书和文书未经审查的情况。

2.不符合规定实施证据登记保存

《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必须是在特殊、紧急的情况下,如证据有可能灭失、时过境迁后难以取得等,税务行政执法机关才能实施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实践中存在不需要现行保存证据的却采取这项措施。

3.载明事项不准、违法事实描述不清、文书用语表述不规范

执法文书应载明事项,表述规范。但实践中存在文书事项描述过于简单、使用过于结论化言论、对违法事实记载不周、描述事项词不达意、出现错字别字以及送达回证签名不符合条件等问题。

4.《处罚决定书》处罚内容不明确、证据反应不充分

做出处罚决定应内容明确、证件充分。但存在收集证据过程反应不清、无具体的处罚金额、无行政处罚履行方式和期限、无当事人具体身份的基本情况等。

(六)税务行政执法案件管理不规范

税务行政处罚资料属于行政执法案卷。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按照法律规定所形成的与案件有关的法律文书和证据材料的总和。目前,税务执法案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案卷归档不够及时,延期拖期;二是案卷装订不规范,使用金属钉、抽杆夹以及无格式化的封皮;三是归档顺序颠倒,部分按照正副卷装订,部分按时间顺序装订,部分按效力等级装订;四是内容材料缺失,如无封面、封底、目录、备考表等;五是案卷保管期限不统一、无案卷目录、资料排列无序、缺少页码、字迹不清和未按照规定的日期进行归档等。

二、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法律法规规定不明晰

现行税收征管法确立了各种专业化的局、分局,还有诸如纳税大厅、稽查所等名目繁多的机构,到底哪些机构拥有行政执法权和行政处罚权,法律上不是太明确的,易引起执法人员理解上的不一致,给行政处罚带来争议。

(二)执法人员履职不尽责

有些执法人员规范执法意识不强,未充分认识到规范执法的重要性,对违规执法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些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有待提高,不适应现代规范执法的需要;有些执法人员工作欠细致,办事欠严谨,易产生行政处罚上的瑕疵。

(三)审核人员把关不到位

少数审理人员和政策法规员未认真履行审核把关职责,对涉税行政处罚案件分析研究不深不透;有些行政处罚文书签发人未仔细审阅相关文书,就随手签发,未能把好最后关口。

(四)执法过程监督不及时

目前税收征管软件行政执法模块功能相对简单,仅通过软件处理基本文书制作,相关的证据资料还保持手工流转方式,导致执法管理软件在线监控范围较窄,行政处罚中一些问题只有靠实地检查才能发现,不能及时纠正,使常发多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完善税务行政处罚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税收法律法规

1.将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机关应当确定机构和人员,定期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该机制是促进税收政策和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税收决策民主化的制度保障;有利于把握税制运行和税收政策执行状况,及时反映税收执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对税收提出的客观要求;为国家改革税制、完善政策提供合理建议,从而促进税制改革与时俱进,增强税收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构建税收自由裁量权体系

实践证明,税务行政执法过程中自由裁量权的合理适度运用,将有利于提高税务行政效率,保护国家、社会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税收自由裁量权也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对它不加以控制,就会侵蚀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给国家、社会带来损害,为此我们需要构建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控制体系。按照相关规定,应以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为突破口,在法定的裁量权限内,针对不同的违法情形分解为相应的处罚档次,细化、量化税务行政处罚标准,做到同类问题在同一区域内的处罚标准统一,进一步规范税务机关的处罚裁量空间,推动行政权力规范、透明、廉洁、高效运行。

(二)强化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形式,组织相关执法人员尤其是一线执法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性规定等培训,熟悉执法标准和相关制度要求。把握实效性原则,以熟知执法标准为重点,采取务实、高效的方法,提高培训效率、增强培训效果、提高执法水平。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文件的要求,搭建税务案例评议教育平台,着力提高税务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理解运用能力、调查取证和分析判断能力、文书制作能力以及对执法依据准确适用的能力。帮助相关岗位工作人员从具体的个案入手,理清办案思路,掌握办案技巧,增强税务行政执法实际操作能力,并提高工作的效率。具体方面如下:提高业务技能,突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着重讲解调查取证技巧、法律法规适用和案卷文书制作等业务技能,并在交流探讨中提高升华,促进执法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建立制约机制和责任制

通过报纸、电视、宣传栏、网站等媒体将处罚标准、处罚依据、处罚对象、处罚过程对外公开,提高全民遵守税收法律规范的意识,减少因纳税人不懂税法而导致的行政处罚。建议如下:一是建立办案时限监管、催办机制,依法快速审理案件。在遵循法定程序和期限、确保办案质量的前提下,简化工作流程、缩短办案期限。对符合简易、简化的税务处理案件,应积极建议适用简易程序;二是强化质量管理机制。适时开展实行案件复查制度,着力加强税务执法责任体系、考评体系和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制。坚持行政处罚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辩证统一;三是建立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制约制度。在事中应坚持实行调查、审理和执行的分离,事后可以采取内部执法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机制;四是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对于在执法监督过程中发现的税务人员过错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经济和行政责任;对屡犯、多发的过错,要从严加大惩戒力度;对特别重大处罚过错,要依规采取责令待岗、取消执法资格追究责任,促进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四)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严格规范裁量权行使

各级税务部门应继续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合理界定执法权限,明确执法责任,推进综合执法,减少执法层级,提高基层执法能力,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不执法、乱执法问题。要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公平处理、措施适度,在执法过程中,应尽力避免或者减少对当事人权益的损害。应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科学合理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健全行政执法调查规则,规范取证活动,坚持文明执法,不得粗暴对待当事人,不得侵害执法对象的人格尊严。具体建议有以下几点:一是建立税务行政处罚责任制。税务行政处罚责任制要有可操作性,要明确区分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情况,使责任与个人职务、待遇相挂钩,把行政处罚责任制落到实处;二是建立税务行政处罚司法审查制。税务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具有申辩权、听证权、复议权、诉讼权、请求国家赔偿权等;三是建立税务行政执法监督体系。

对法定监督方式应根据形势需要补充完善;对非法定监督方式,应通过立法或制定规章,以保证卓有成效的监督。同时,要有对税务行政执法中滥用职权的人采取惩罚措施,并对监督有功人员实行奖励保护。

(五)提高行政处罚案卷制作质量的建议

1.卷整理、归档存封

首先要查看办案资料是否齐全,执法文书填写制作是否符合规范,案件办理程序是否正确。其次,对案卷进行排列,整理成册,检查资料是否有遗漏;订成册的案卷要移送档案室,交档案保管人员归档存封,能由执法人员自行保存。已归档的案卷,任何人不得从由抽取、涂改、增删卷内材料。确需增添文书材料的,应当经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增添。

2. 加大办案质量跟踪与监督和相关人员学习

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普法学法是基础,制度机制是保障,监督保管是关键。各部门应当对归档的卷宗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通过专项监督、个案监督、过程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监督途径,加强对税务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考核,把执法办案质量考核工作纳入本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加大考核的分值,认真实施考核。对税务执法人员违法行政、不当行政、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重大失误或者严重社会影响的,对于承办的案件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限期履行、支付赔偿金等不利后果的,都应当严肃追究案件承办人员、案件主管人员的责任。

为了进一步规范税务行政处罚权,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切实推进依法行政,行使税务行政处罚权应当遵循处罚法定、公开公平公正、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等原则。执法依据、程序和行政处罚的具体规定应当对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行使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全面考虑相关因素,与涉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主观过错、消除违法行为后果或影响相当。宽严相济,保障纳税人和其他税务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提高纳税遵从度,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经济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地方税收研究会课题组.细化量化地方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探讨.理论月刊.2011(2).

[2]张春林.税务征管中行政处罚种类的探讨.学术论坛.2009(6).

[3]李海峰.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时效与受理机关的确定.安徽林业.2009(3).

[4]曹福来.论税务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江西社会科学.2006(8).

[5]杨红梅.论税务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商场现代化.2006(20).

[6]王志卉.谈规范日常税务行政处罚工作.北京财会,2002(8).

[7]鲍卫平.税务行政处罚适用减轻处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涉外税务.2005(5).

[8]税务行政处罚种类有哪些:

http://www.chinaacc.com/new/403/404/414/2008/8/lu4643275425178800215504-0.htm

[9]税务行政处罚有几种:

篇5:盐务局行政处罚工作报告

不予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税不罚„‟号:

经我局(所),你单位存在以下违法事实:上述行为违反规定,鉴于上述税收违法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现决定不予行政处罚。

如对本决定不服,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依法向内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税务机关(签章)年月日

使用说明

1、本决定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八条设置。

2、适用范围:税务机关对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案件;或者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五年后发现的案件作出决定时使用。

3、“经我局(所)”:横线处填写“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对你(单位)年月日至年月日情况进行检查”,或者“对你单位情况进行检查核实”。

4、“上述行为违反规定”横线处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正文直接填写相关法律规定条款。

5、“鉴于上述税收违法行为”:横线处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显著轻微,且能主动改正;或者属于超过五年被发现的违法行为。

6、“向”横线处填写有权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上级税务机关的具体名称。

7、本决定书与《税务文书送达回证》一并使用。

8、文书字轨设为“不罚”,稽查局使用设为“稽不罚”。

篇6:盐务局行政处罚工作报告

行政处罚及监督管理(共13类42项)

A、生猪屠宰方面的行政处罚

1、未经定点,擅自屠宰生猪的 处罚种类:罚款 取缔 拆除屠宰设施

法律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1997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8号发布 2007年12月19日国务院第201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第十五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以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生猪或者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生猪定点屠宰厂(场)不得屠宰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生猪。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商务部令2008年第13号)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本级政府报告生猪屠宰管理情况,争取当地政府及财政部门的支持,落实生猪屠宰管理、执法等所需经费,确保生猪屠宰管理和执法监督检查工作顺利进行。

发生大规模私屠滥宰、注水、暴力抗法等重大问题时,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请本级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2、定点屠宰厂(场)对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生猪产品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的,处罚种类:没收生猪产品、屠宰工具、违法所得、罚款 责令限期处理

法律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对未能及时销售或者及时出厂(场)的生猪产品,应当采取冷冻或者冷藏等必要措施予以储存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三十五条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方式和要求,对生猪屠宰活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3、定点屠宰厂(场)出厂(场)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者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生猪产品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未经定点违法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生猪屠宰场所或者生猪产品储存设施,不得为对生猪或者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场所。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三十六条生猪屠宰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违反《条例》规定的各项制度和要求的私屠滥宰、注水、加工病害肉等违法活动。

4、定点屠宰厂(场)对生猪、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处罚种类:没收非法商品 没收违法所得 罚款 责令停止屠宰活动 法律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十八条从事生猪产品销售、肉食品生产加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餐饮服务经营者、集体伙食单位销售、使用的生猪产品,应当是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经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生猪产品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三十七条生猪屠宰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不得妨碍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5、对不符合定点要求和条件的,应当停止屠宰活动,进行整顿或者予以撤销。

处罚种类:取消定点屠宰厂(场)资格。法律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

商务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猪定点屠宰厂(场)不再具备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取消其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资格。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三十七条生猪屠宰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不得妨碍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6、牛、羊实行定点屠宰的其他动物的屠宰管理办法,参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

处罚种类:牛、羊定点屠宰管理办法 法律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加强对生猪屠宰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

商务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生猪屠宰等有关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

(三)查阅、复制有关记录、票据以及其他资料;

(四)查封与违法生猪屠宰活动有关的场所、设施,扣押与违法生猪屠宰活动有关的生猪、生猪产品以及屠宰工具和设备。

商务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

对商务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四十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从事肉品品质检验的人员未经考核合格的;

(二)运输肉品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

B、酒类流通管理

7、从事酒类批发、零售的单位或个人未按规定办理备案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向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买卖或骗取《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从事酒类批发、零售的单位或个人(以下统称酒类经营者)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60日内,按属地管理原则,向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级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备案登记)、第十条第一款(登记表上的任何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酒类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属于工商登记事项的自工商登记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对酒类经营者处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可视情节轻重,处10000元以下罚款;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酒类经营者(供货方)在批发酒类商品时不填制《酒类流通随附单》,所提供的酒类商品品信息不能全程溯源的;酒类经营者采购酒类商品时,未向首次供货方索取相关证照资料,对每批购进的酒类商品没 有索取有效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复印件以及加盖酒类经营者印章的《随附单》,对进口酒类商品没有索取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核发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和《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复印件;酒类经营者没有建立酒类经营购销台帐,并保留3年。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酒类经营者(供货方)在批发酒类商品时应填制《酒类流通随附单》(以下简称《随附单》),详细记录酒类商品流通信息。《随附单》附随于酒类流通的全过程,单随货走,单货相符,实现酒类商品自出厂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

《随附单》内容应包括售货单位(名称、地址、备案登记号、联系方式)、购货单位名称、销售日期、销售商品(品名、规格、产地、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数量、单位)等内容,并加盖经营者印章。

已建立完善的并符合本办法要求的溯源制度的酒类经营者,经商务部认可,可以使用自行制定的单据,代替本办法规定的《随附单》。)、第十五条(酒类经营者采购酒类商品时,应向首次供货方索取其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限生产商)、登记表、酒类商品经销授权书(限生产商)等复印件。

酒类经营者对每批购进的酒类商品应索取有效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复印件以及加盖酒类经营者印章的《随附单》或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单据;对进口酒类商品还应索取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核发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和《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复印件。

酒类经营者应建立酒类经营购销台帐,保留3年。)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并可向社会公布;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处5000元以下罚款,并向社会公告。

9、酒类经营者不在固定地点贴标销售散装酒,盛装容器不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粘贴标识不符合国家饮料酒标签标准,没有标明开启后的有效销售期、经营者及其联系电话;

储运酒类商品时不符合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和储运的相关要求。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酒类经营者应当在固定地点贴标销售散装酒,禁止流动销售散装酒。

散装酒盛装容器应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粘贴符合国家饮料酒标签标准的标识,并标明开启后的有效销售期、经营者及其联系电话。)、十七条(酒类经营者储运酒类商品时应 4 符合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和储运的相关要求。酒类商品应远离高污染、高辐射地区,不得与有毒、有害、污染物(源)、腐蚀性等物品混放。)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处10000元以下罚款,并可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酒类经营者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未予以明示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当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下罚款。

11、批发、零售、储运以下商品:使用非食用酒精等有害人体健康物质兑制的酒类商品;伪造、篡改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酒类商品;侵犯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的酒类商品;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超过保质期等的酒类商品和非法进口酒;其他国家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酒类商品。处罚种类:没收非法商品、罚款

法律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使用非食用酒精等有害人体健康物质兑制的酒类商品;

(二)伪造、篡改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酒类商品;

(三)侵犯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的酒类商品;

(四)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超过保质期等的酒类商品和非法进口酒;

(五)其他国家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酒类商品。)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没收非法商品,并可视情节轻重处30000元以下罚款;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及侵犯商标专用权的,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移送相关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2、酒类经营者不配合商务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不如实提供情况,擅自转移、销毁待查受检酒类商品。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商务主管部门有义务为当事人保守商业秘密。酒类经营者应配合商务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情况,不得擅自转移、销毁待查受检酒类商品。)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处10000元以下罚款

C、商业特许经营

13、特许人不具备本条例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条件(即: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至少2个直营店,并且经营时间超过1年),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

处罚种类:没收非法所行、罚款

法律依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 第二十四条特许人不具备本条例第七条第二款(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至少2个直营店,并且经营时间超过1年)规定的条件,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

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14、特许人未依照本条例第八条的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 第二十五条特许人未依照本条例第八条(特许人应当自首次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起15日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备案;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应当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特许人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营业执照复印件或者企业登记(注册)证书复印件;

(二)特许经营合同样本;

(三)特许经营操作手册;

(四)市场计划书;

(五)表明其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书面承诺及相关证明材料;

(六)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特许经营的产品或者服务,依法应当经批准方可经营的,特许人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的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备案,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仍不备案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

15、特许人要求被特许人在订立特许经营合同前支付费用的,没有以书面形式向被特许人说明该部分费用的用途以及退还的条件、方式;特许人没有在每年第一季度将其上一年度订立特许经营合同的情况向商务主管部门报告。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 第二十六条特许人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特许人要求被特许人在订立特许经营合同前支付费用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向被特许人说明该部分费用的用途以及退还的条件、方式。)、第十九条(特许人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将其上一年度订立特许经营合同的情况向商务主管部门报告。)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

16、特许人没有在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前至少30日,以书面形式向被特许人提供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信息,并提供特许经营合同文本;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信息发生重大变更的,没有及时通知被特许人。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特许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特许人应当在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前至少30日,以书面形式向被特许人提供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信息,并提供特许经营合同文本。)、第二十三条(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信息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及时通知被特许人。

特许人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的,被特许人可以解除特许经营合同)规定,被特许人向商务主管部门举报并经查实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

17、特许人违反《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十条特许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被特许人有权向商务主管部门举报,经查实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

18、对商业特许活动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 第五条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特许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特许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19、对拍卖业的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拍卖法》 第五条国务院负责管理拍卖业的部门对全国拍卖业实施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拍卖业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拍卖业实施监督管理。

20、拍卖企业出租、擅自转让拍卖经营权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拍卖管理办法》第三十条拍卖企业应当依法开展拍卖活动,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出租、擅自转让拍卖经营权;

(二)对拍卖标的进行虚假宣传,给买受人造成经济损失;

(三)雇佣未依法注册的拍卖师或其他人员充任拍卖师主持拍卖活动的;

(四)采用恶意降低佣金比例或低于拍卖活动成本收取佣金,甚至不收取佣金(义拍除外)或给予委托人回扣等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四十九条拍卖企业违反第三十条第(一)项,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21、拍卖企业雇佣未依法注册的拍卖师或其他人员充任拍卖师主持拍卖活动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拍卖管理办法》第三十条、第五十条拍卖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三)项的规定,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并处以非法所得额一倍 8 以上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委托人和买受人损失的,拍卖企业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22、拍卖企业违反规定,拍卖前违规进行公告或展示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拍卖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拍卖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拍卖前违规进行公告或展示的,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延期拍卖或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23、典当行违反本办法第四十四条第(三)、(四)项规定的,即典当行的资产应当按照下列比例进行管理:

(三)典当行对其股东的典当余额不得超过该股东入股金额,且典当条件不得优于普通当户。

(四)典当行净资产低于注册资本的90%时,各股东应当按比例补足或者申请减少注册资本,但减少后的注册资本不得违反本办法关于典当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规定。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典当管理办法》第六十四条典当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二)、(五)项,第二十八条第(四)项或者第三十四条规定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地)级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单处或者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典当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或者第四十三条第(三)、(五)项的规定,收当限制流通物或者处理绝当物未获得相应批准或者同意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地)级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24、对典当业的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典当管理办法》第四条商务主管部门对典当业实施监督管理,公安机关对典当业进行治安管理。

D、成品油市场管理

25、成品油经营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成品油经营 批准证书的;

(二)成品油专项用户违反规定,擅自将专项用油对系统外销售的;

(三)违反《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未经许可擅自新建、迁建和扩建加油站或油库的;

(四)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手段销售成品油,或者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禁止销售的成品油的;

(五)销售走私成品油的;

(六)擅自改动加油机或利用其他手段克扣油量的;

(七)成品油批发企业向不具有成品油经营资格的企业销售用于经营用途成品油的;

(八)成品油零售企业从不具有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成品油的;

(九)超越经营范围进行经营活动的;

(十)违反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的;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处罚种类:警告、责令停业整顿、罚款

法律依据:《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成品油经营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法律、法规有具体规定的,从其规定;如法律、法规未做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视情节依法给予警告、责令停业整顿、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或30000元以下罚款处罚: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的;

(二)成品油专项用户违反规定,擅自将专项用油对系统外销售的;

(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未经许可擅自新建、迁建和扩建加油站或油库的;

(四)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手段销售成品油,或者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禁止销售的成品油的;

(五)销售走私成品油的;

(六)擅自改动加油机或利用其他手段克扣油量的;

(七)成品油批发企业向不具有成品油经营资格的企业销售用于经营用途成品油的;

(八)成品油零售企业从不具有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成品油的;

(九)超越经营范围进行经营活动的;

(十)违反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的;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E、再生资源回收管理

26、违反《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在取得营业执照后30日内,没有按属地管理原则,向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级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机构备案。

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没有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属于工商登记事项的自工商登记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由商务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27、对再生资源回收的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第十五条商务主管部门是再生资源回收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政策、回收标准和回收行业发展规划。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研究提出促进再生资源发展的政策,组织实施再生资源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示范。

公安机关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的治安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登记管理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内的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依法对违反污染环境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

建设、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纳入城市规划,依法对违反城市 11 规划、建设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和清理整顿。

F、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

28、零售商违反《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规定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零售商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可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一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予以公告。

29、对零售商促销行为的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各地商务、价格、税务、工商等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促销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对涉嫌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查处。

G、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

30、零售商或者供应商违反《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规定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第二十三条零售商或者供应商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可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单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一万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31、对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的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各地商务、价格、税务、工商等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及本办法,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对涉嫌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查处。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应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对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行为实行动态监测,进行风险预警,及时采取防范措施。H、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

32、市场没有设立负责食品安全的管理部门或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控本市场的食品安全状况。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33、市场没有建立以下管理制度:

(一)协议准入制度。市场没有与入市经销商签订食品安全保证协议,明确食品经营的安全责任。

(二)经销商管理制度。市场没有建立经销商管理档案,如实动态记录经销商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经营产品和信用记录等基本信息。经销商退出市场后,其档案应至少保存二年。伪造经销商档案

(三)索证索票制度。市场没有对入市经营的食品实行索证索票,依法查验食品供货者及食品安全的有效证明文件,留存相关票证文件的复印件备查。

(四)购销台账制度。市场没有建立或要求经销商建立购销台账制度,如实记录每种食品的生产者、品名、进货时间、产地来源、规格、质量等级、数量等内容;从事批发业务的,还要记录销售的对象、联系方式、时间、规格、数量等内容。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不合格食品,市场没有立即停止销售,并记录在案。发现在本市场销售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经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确认,市场没有立即停止销售,并依法报相关部门处理。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34、冒用、使用伪造的绿色市场信息认证标志。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I、洗染业管理

35、洗染业经营者违反《洗染业管理办法》规定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洗染业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经营者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由商务、工商、环保部门依据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职能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可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予以公告。

36、对洗染业的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洗染业管理办法》第三条商务部对全国洗染行业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地方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洗染行业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洗染企业的登记注册,依法监管服务产品质量和经营行为,依法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环保部门负责对洗染企业开设和经营过程中影响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其环境违法行为。

J、易制毒化学品管理

37、进口、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拒不接受有关商务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四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价格主管部门、铁路主管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海关,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价格以及进口、出口的监督检查;对非法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易制毒化学品,或者走私易制毒化学品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前款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易制毒化学品监督检查时,可以依法查看现场、查阅和复制有关资料、记录有关情况、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违法物品;必要时,可以临时查封有关场所。

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物品,不得拒绝或者隐匿。第四十二条 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或者个人拒不接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由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8、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第三条国务院公安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海关总署、价格主管部门、铁路主管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全国的易制毒化学品有关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易制毒化学品有关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解决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K、美容美发业管理

39、对美容美发业的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美容美发业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商务部主管全国美容美发工作,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对美容美发业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L、二手车流通管理

40、对报废汽车回收的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第三条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组织全国报废汽车回收(含拆解,下同)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报废汽车回收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报废汽车回收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本行政区域内报废汽车回收活动实施有关的监督管理。

41、对二手车流通的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第七条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二手车流通有关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商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辖区内二手车流通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M、煤炭管理

42、对煤炭行业的监督管理 处罚种类:没收 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第七章 第六十七—第七十二条、第七十四条、第七十五条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未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擅自从事煤 炭生产的,由煤炭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 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拒不停止生产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强制停产。

第六十八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转让或者出租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由 煤炭管理部门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的罚款。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开采煤炭资源未达到国务院煤炭管理 部门规定的煤炭资源回采率的,由煤炭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达不到规定的 回采率的,吊销其煤炭生产许可证。

第七十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擅自开采保安煤柱或者采用危及相邻煤 矿生产安全的危险方法进行采矿作业的,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煤炭管理部门责令 停止作业;由煤炭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吊销其煤炭生产许可证;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未经审查批准,擅自从事煤炭经营活 动的,由负责审批的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 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在煤炭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 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可以依 法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或者取消煤炭经营资格;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未经煤矿企业同意,占用煤矿企业的 铁路专用线、专用道路、专用航道、专用码头、电力专用线、专用供水管路的,由县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强制清除,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 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未经批准或者未采取安全措施,在煤矿采区范围内进行危及煤矿安全作业的,由煤炭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作业,可以并处五 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篇7:市局行政处罚报告

作者: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 2012-06-11

蚌行执法〔2012〕55号

蚌埠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开展行政处罚实施工作自查报告

市监察局、市法制办:

为贯彻落实蚌监〔2012〕5号《关于继续开展行政处罚实施工作情况检查的通知》要求,迎接省、市开展行政处罚实施工作情况的检查,市行政执法局对照检查内容,严格进行了内部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权限和依据合法

1.行政处罚案件办理。

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期间,市、区执法局共办结行政处罚案件70件,其中适用简易程序案件61件,适用一般程序案件9件,无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无举行听证案件。所办结的行政处罚案件均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范围、幅度内实施处罚,无一起被提起行政诉讼或申请行政复议,未发生一起错案。

2.职权法定。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2001年10月18日国务院法制办以国法函〔2001〕243号文件批准我市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相对集中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管理等5个部门、7个方面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并履行省、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同年11月7日,省政府法制办以皖府法函〔2001〕137号文件作了批复。2002年4月4日蚌埠市人民政府以

蚌政〔2002〕26号文确定市行政执法局是市政府组成部门,是全市城市管理方面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城市管理领域法律、法规、规章的行政处罚,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直接由市行政执法局负责,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是各区政府的组成部门,是区辖范围内城市管理方面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任务。2010年3月26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蚌埠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容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蚌政办〔2010〕57号),将市执法局相对集中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划给市环保局。

3.执法依据合法。

我局成立之初,根据市政府7号令所列执法依据进行处罚,后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个体工商户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陆续出台实施以及我局职能调整,我们对原有的执法依据又重新进行梳理、修订,增加删减了相关内容,几易其稿形成新的《蚌埠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2011年执法依据》(共计86项)。2011年,我局制定的涉及行政处罚内容的《蚌埠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暂行办法》、《蚌埠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蚌埠市大型户外广告设置权有偿使用暂行办法》、《蚌埠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均依法公开并向市政府报送备案审查。

二、实施行政处罚的程序合法

1.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告知、听证、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制度。我局制订《行政执法程序暂行规定》,明确了行政处罚告知、听证程序。近年来,我局根据行政执法工作的新情况,及时制定了《关于在行政处罚中实行两告知一签字制度的实施办法》,以规范执法行

为。根据《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我局严格执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全部罚款及时足额上缴国库。

2.建立行政处罚案卷制度。

我局在成立之初即制订了《行政执法案件立卷归档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每月装订,每卷不得超过40个案件,适用一般程序、听证程序、行政强拆案件和行政复议案件,一案一卷,在案件办结后5日内由承办人装订,涉及不宜公开的案件讨论记录、行政复议评议笔录等材料,另行装订成副本。此制度,避免了案卷混乱、缺证漏项、丢失损坏等问题,使执法案卷成为展示执法工作水平的载体。

3.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根据《关于印发蚌埠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方案的通知》(蚌政办〔2010〕146号)要求,我局认真研究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并对照职责,梳理出带有自由裁量权的行政处罚85项(市容管理类49项、规划管理类4项、绿化管理类16项、市政管理类14项、工商管理类1项、公安交通管理类1项)。此后我们借鉴了省内外其他城市执法局和本市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的经验做法,结合执法局工作实际,拟定了《蚌埠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试行)。为正确、合理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我们在梳理行政处罚依据的基础上将85项带有自由裁量权的行政处罚细化为300余条具体处罚实施标准,形成《蚌埠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

为使实施标准更具有操作性、适当性,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一是通过市局门户网站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二是将实施标准发至若干行政管理相对人,书面征求意见;三是召开专题会议,征求系统内行政执法机构、人员意见。我们根据反馈意见,又

对《实施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后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并经法制办审核,于2011年4月1日正式公布实施。

三、规范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1.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执法情况。

目前我市市、区两级行政执法局具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资格人员344名,全部持证上岗,执法人员名录已在蚌埠市政府法制信息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今年我局有9名新进人员,将安排参加省、市法制办9月份组织的行政执法资格考试。

2.建立培训基地,加强队伍建设。

2011年6月20日,蚌埠市城市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在市委党校挂牌,并举行第一期培训班。来自全市城市管理工作一线的98名执法人员在5天的培训中,集中学习执法实物、行政法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该培训基地建立后,将定期、不定期地通过集中授课、实地调研、座谈、执法理论研讨以及开展城市管理干部学历教育等形式对全市城市管理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我市城市管理的综合水平。

3.强化评议考核、错案责任追究。

为有效监督各区局(分局)、支队、大队实施的执法行为,结合工作实际,我局对原有的《蚌埠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进行了修改,同时,建立了行政处罚案卷评查互查制度,每年7—8月份,对全系统案件进行评查,并给予错案追究,年终,进行依法行政评议考核,评查和评议结果作为评先评优依据。

四、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1.拟定新版文书样式及制作规范。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法制办出台的《安徽省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文书制作指导规范》,我局结合执法工作实际,在原有执法文书的基础上,拟制了新的蚌埠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21种文书样式及制作规范,经市法制办审核后及时印发。

2.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

为进一步规范行使城市管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我局按照《蚌埠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方案》要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制定了《蚌埠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试行)和《蚌埠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试行)。为配套使用规则、标准,我们还修订了部分法律文书。

3.落实重大案件讨论、备案制度。

我局严格执行重大案件讨论和备案制度,对情节复杂或比较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法制部门审核后报分管领导,然后提交办公会讨论,对此形成的处理意见由参加讨论的全体人员共同签字附卷,同时,对个人处1000元以上和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10000元以上的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及时上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备案率为100%。

五、零复议、零诉讼

自2011年7月以来,全系统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在执法过程中,未发现涉嫌犯罪的行为。

六、集中评查行政处罚案卷

2011年7月6日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市局分管领导带领政策法规科及监察室负责人赴淮上区对全系统行政执法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组成员由政策法规科、监察室、各区局及综合支队法制室负责人组成。淮上区分管区长、各区局(分局、大队)、综合支队分管领导及法制室有关人员参加了评查。检查组围绕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权限、依据和程序的合法情况、行政执法队

伍建设情况、相关制度建设以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对涉嫌案件移送工作情况等内容进行检查。检查组首先听取了各单位自查情况工作汇报,随后根据各单位行政处罚案件的台帐,按照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共抽取40件作为本次检查的案卷,依据相关标准,对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事实、证据、法律适用和处罚程序的合法情况及自由裁量、案卷归档进行逐案逐项检查,现场反馈评查情况。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整改。全系统未发现一起不合格案卷。

七、认真总结,及时整改

今年,通过自查,发现全系统在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安徽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过程中,能正确履行职责,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做到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文书制作规范,归档及时。但部分行政处罚案卷还存在一定不足,如案由确定不准确,文书填写不规范,调查取证的照片无被调查人签名等。我局将督促各执法部门认真进行分析和整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大培训考核力度,进一步提高全体执法人员的办案水平,提高案审人员的业务素质,认真贯彻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争创全省全国一流执法队伍。

篇8:行政处罚立法探讨

1 行政处罚立法的概念及其分类

1.1 行政处罚立法的概念

行政立法是指行政主体根据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 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对此概念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认识:第一, 行政立法是行政主体的行为。从主体上把握, 就能将行政立法和其他机关的立法区别开来。第二, 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所进行的行为。行政立法依然是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的从属法律性要求行政立法也必须要遵照法定权限, 遵从法定程序。第三, 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从行为的内容上把握, 可以将行政立法行为和其他行政行为区别开来。

1.2 行政处罚立法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 可以对行政立法作不同的分类。

1.2.1 一般授权立法和特别授权立法行政

立法依其立法权力的来源不同, 可以分为一般授权立法和特别授权立法。

a.一般授权立法:所谓一般授权立法,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直接依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定的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b.特别授权立法:所谓特别授权立法, 是指依据特定法律、法规授权或者依据国家权力机关或上级国家行政机关通过专门决议的委托, 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行为。特别授权立法通常有以下特点: (1) 特别授权立法是单向的, 即只能由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进行立法授权, 或者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进行立法授权。 (2) 特别授权立法的授权方和承受方, 都必须是宪法和组织法赋予有立法权的机关。 (3) 特别授权立法的“立法权”基于法律、法规授权或委托决议而取得, 因此, 承受机关取得代理权的, 可以超出该机关原职责范围内的立法权, 而代行授权方机关的立法权力。 (4) 对特别授权立法的程序、内容、范围、时间必须有所限制。 (5) 特别授权立法不能同宪法、法律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规定的基本原则相抵角触。

1.2.2 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行政立法依据行使行政立法权的主体不同, 可分为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a.中央行政立法: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各部门制定部门规章的活动称为中央行政立法。

b.地方行政立法:地方行政立法是指一定层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制定行政规章的活动。

1.2.3 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试验性立

法:依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的不同, 可以将行政立法分为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a.执行性立法。它是指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以及上级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而作出具体规定, 以便于更切合实际情况的行政立法活动。

b.补充性立法。它是为了补充已经发布的法律、法规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c.试验性立法。它是指行政机关基于有权机关或法律的特别授权, 对本应由法律规定的事项, 在条件尚不充分、经验尚未成熟或社会关系尚未定型的情况下, 先由行政机关作出有关规定, 经过一段试验期以后, 再总结经验, 由法律正式规定下来。

2 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2.1 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

以事实为依据, 是实事求是原则在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体现。行政机关在处理违法行为时, 应当依照行政处罚法以及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调查, 认定客观存在的事实, 切忌主观性、片面性。要全部了解违法事实的情况、经过及原因, 要尽可能多地依法取得证据。将违法事实调查清楚, 就有了正确实施行政处罚的基础, 一方面能够适当地给予违法当事人行政处罚, 另一方面也为以后可能出现的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做准备。这一原则在行政处罚法的总则中有明确规定, 在其他条款中也有所体现。

2.2 保障相对人权益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 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 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 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行政机关对相对人实施行政处罚时, 必须保证其获得法律救济的权利, 以保障其合法权益, 因此该原则又被称为“无救济即无处罚”原则。

2.3 效率原则

效率原则是指为了使行政处罚有效和使违法者受到惩处和教育, 在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 行政处罚程序的设立应简单、迅速、及时, 以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这一原则主要是通过简易程序、时效制度和不停止执行制度来实现的。

3 行政处罚立法的重要意义

3.1 制定处罚法对于健全法制, 配合行政诉讼法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实施, 在事后监督行政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没有完全解决行政机关随意设定处罚权、不公正行使处罚权的问题。实践中迫切需要对处罚行为加以事前事中监督, 避免违法处罚实施造成的损害。为此, 制定一部处罚法, 对行政机关享有什么处罚权、如何行使处罚权作出严格限制规定, 有利于配合行政诉讼法实施, 完善对行政行为的事先监督机制, 也有利于维护和加强法制统一。

3.2 健全、完善了我国法律责任制度

我国的法律责任制度是由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三部分组成。对违法行为必须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是法制的基本原则。有些违法行为构成犯罪, 要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的刑法规定了违反刑事法律规范的法律责任, 刑事诉讼法对如何追究刑事责任从程序上作了规定, 这两部法律建立了我国完整的刑事责任法律制度。关于民事责任, 我国的民法通则和一系列单行的民事法律以及民事诉讼法, 基本建立了民事法律责任制度, 当然, 有些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但从法律制度来说, 应该说已经确立。行政法律责任在一些单行的法律中有具体的规定, 但从法律制度上说, 还缺少统一的规定。行政处罚法的制定, 使我国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法律责任三大法律责任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起来。对于完善我国法律责任制度, 保障法律贯彻执行, 有重要意义。

3.3《行政处罚法》规范了行政处罚的实施,

上一篇:红色阅读活动策划下一篇:icu进修护士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