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关于《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若干意见

2024-05-24

上海市关于《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若干意见(通用8篇)

篇1:上海市关于《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若干意见

【标

题】关于贯彻《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若干意见

【发布单位】上海市劳动局

【发布时间】980414

【关 键 字】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备

注】

【正

文】

为加强外国人在本市就业的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对贯彻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提出如下意见。

一、上海市劳动局负责对外国人在本市就业的管理。

二、外国人在本市就业(包括劳动报酬来源于境外,受派遣在本市工作三个月以上的),应当什么申请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以下简称许可证书)和《外国人就业证》(以下简称就业证)。

三、持有《外国专家证》、《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海上石油作业工作证》及《临时营业演出许可证》的外国人可免予办理就业许可证书和就业证。

四、本市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须为该外国人申请就业许可,经获准并取得许可证书后方可聘雇;获准在本市就业的外国人入境后须取得就业证和外国人居留证件,方可在本市就业。

五、外国人在本市就业的岗位应当是用人单位必需的,从事技术、管理或需要特殊技能国内缺少适当人选的岗位,且该岗位聘雇外国人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六、外国人在本市就业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身体健康,不患有精神病和麻风病,爱滋病,性病,开放性肺结核病等传染病,以及所从事的工作不能用有的疾病;

(二)有确定的工作单位;

(三)具有从事其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和相适应的学历以及从事相应的工作两年以上的经历;

(四)无犯罪记录;

(五)持有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

(六)男性一般在十八周岁以上,六十周岁以下;女性一般在十八周岁以上,五十五周岁以下。

七、外国人在本市就业应当持职业(z字)签证入境。对持其 他签证入境后申请就业许可的,应在获取许可证书以后出境重新申办职业签证入境。

八、末持职业签证入境,申请就业并获取许可证书的下列人员,因情况特殊难以出境重新申办职业签证的,在提供有关材料后,可以直接申办就业证,并持就业证到市公安部门办理居留证件:

1、按涉外项目合同约定受聘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

2、为用人单位进口设备从事安装、调试和维修,期限不满 一年的人员;

3、外商投资企业总经理、副总经理.九、在中国留学、实习的外国人和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的随 行家属要求就业,应当按本意见规定的审批程序申办就业许小和就业证,并持就业证到市公安部门办理居留证件变更身份手续。

十、用人单位聘雇外国人,应当在拟聘雇的外国人入境以前,向市劳动局申请就业许可,并提供下列文件:

(一)用人单位出具的聘用外国人申请函:

(二)填写正确的《聘用外国人就业申请表》;

(三)拟聘雇外国人的工作经历及受教育情况证明;

(四)拟聘雇外国人从事该工作的资格证明;

(五)用人单位营业执照、批准证书;

(六)拟聘雇外国人的护照复印件;

(七)与本意见第五条相关的其他文件。

上述第(四)项所称资格证明,指拟聘雇外国人持有的有关机构出具的有效相关技术技能证书,或该外国人原工作单位出具的曾从事与现聘雇岗位相关工作的资历证明。

十一、用人单位聘雇外国人的申请被批准以后,由市劳动局颁发许可证书,用人单位凭许可证书等有关材料向被授权单位申办外国人入境职业签证手续,并通过被授权单位向拟聘雇的外国人发出签证通知函及许可证书。

十二、获准来本市就业的外国人应凭上述签证通知函及许可证书到中国驻外使、领馆、处申办职业签证。

十三、用人单位应当在被聘雇的外国人入境后十五日内持下列有效文件到市劳动局办理就业证:

(一)用人单位出具的办理就业证的申请函;

(二)填写正确的《外国人就业登记表》一式二份;

(三)许可证书;

(四)被聘雇外国人的有效护照;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检疫部门出具或确认的外国人健康证明;

(六)用人单位与被聘雇外国人签定的(劳动合同);

(七)被聘雇外国人近期二寸证件照片三张。

已获取就业证的外国人,应在入境后三十日内,持就业证到市公安部门申办居留证件;

十四、在外国企业或台港澳企业常驻本市代表机构中,任首席代表、代表的外国人,免办许可证书、入境以后由代表机构凭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出的《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工作证》(以下简称工作证)及前条所列的相关文件到市劳动局办理就业证。

十五、申请在本市就业的外国人应当据实回答发证部门提出的与就业有关的询问。

被批淮在本市就业的外国人应当接受发证部门必要的法制教育。

十六、用人单位与获准聘雇的外国人之间有关聘雇期限、岗位、报酬、保险、工作时间、解除聘雇关系条件、违约责任等双方的权利义务,通过劳动合同约定。

十七、就业证期限按照用人单位与被聘雇外国人订立的劳动合同期限或工作任务期限确定,但一次签发有效期不超过一年,并且不超过用人单位营业执照及外国人护照或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有效期。

十八、就业证期限届满如需继续聘雇,用人单位应当在就业证期满前三十日内,携带下列文件向市劳动局申办就业证延期手续:

(一)用人单位出具的延长就业证期限的申请函;

(二)《外国人就业证》;

(三)被聘雇外国人的有效护照;

(四)被聘雇外国人的居留证件。

常驻代表机构首席代表、代表申办就业证延期,除上述文件外,还须提供已经工商部门延期的工作证。

符合条件的,按前条规定给予延长就业证期限。

十九、外国人就业期满终止聘雇关系或在就业期间解除聘雇关系的,以及在就业期间变更用人单位去其他省市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其离职后十日内将该外国人的就业证交还原发证部门,如果未能收回就业证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其离职后十日内书面报告市劳动局。

二十、外国人只能在其就业证上注明的单位就业,不得在其他单位兼职工作。属境外投资资方派遣,在同一投资方举办的几家企业中兼职的除外,但只能由其中一家企业出面办理就业手续。

二十一、外国人在就业期间,在本市区域内变更用人单位,应当在与原用人单位办妥解除聘雇关系手续后十日内,并由变更后的用人单位携带下列文件,向市劳动局申请办理就亚证变更手续:

(一)用人单位出具的聘雇外国人申请函;

(二)填写正确的《聘用外国人就业申请表》;

(三)用人单位营业执照、批准证书;

(四)拟聘雇外国人的工作经历及受教育情况证明;

(五)原用人单位出具的与该外国人解除聘雇关系的证明;

(六)外国人就业证、外国人护照及居留证。

外国人变更用人单位且变更职业的,还须提供任新职的相关资格证明。

原在外省市就业的外国人来本市就业,本市用人单位除按上述要求提供文件以外,还须填写《外国人就业登记表》二份并提交被聘雇外国人近期二寸证件照片三张。

二十二、外国人在就业期间变更职务、护照号码、国籍、居住地点等,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携带相关证明到市劳动局办理就业证变更手续。

二十三、外国人办妥就业证延期或变更手续后,应当在十日内到市公安部门办理居留证件延期或变更手续。

二十四、用人单位遗失或损坏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外国人在就业期间遗失或损坏就业证的,应当立即到市劳动局申办补发或换发手续,遗失许可证书或就业证的,还应当在《解放日报》或《文汇报》或《新民晚报》上刊登遗失声明。

二十五、对于已取得职业签证人境,因故未及办理就业证、居留证件出境,改持其他签证再次入境的外国人,在超过原职业签证入境有效期三个月内的,可以办理就业证。超过三个月及其以上的,应当重新申办职业签证入境。

二十六、对于虽已获取就业许可证书,并向被授权单位办理了签证函电但未持职业签证入境的外国人,或该外国人已在我国境内,委托他人代办职业签证(该职业签证上无入境章)的,不予办理就业证。

二十七、对于就业期满继续聘雇,逾期三个月以内(含三个月)申办就业证延期手续的外国人及用人单位,在经市公安部门依法给予处罚以后按照本意见第十八条规定延长其就业证期限;逾期三个月以上的,不予延长就业证期限。

二十八、对于违反本意见第十、十三、十四、十八、二十一条规定在申办过程中提供虚假文件,获取就业证后被证明不符合聘雇或就业条件的外国人,或者用人单位为非本单位聘雇、工作的外国人或已结束聘雇、工作的外国人办理了就业证或就业证延期手续的,市劳动局可收回其就业证,并提请公安机关取消其居留资格。

二十九、个体经济组织和公民个人不得聘雇外国人。

十、外国人未按国家及本市规定申办就业证,在本市用人单位任职工作的,按非法就业处理。

十一、外国驻本市领事机构、新闻机构及其他官方机构、国际组织在本市设立的机构聘雇外国人,应先经市外事办公室认可。

十二、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上海市关于《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出入境管理处:

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于1996年1月22日联合制定颁布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实施以来,各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与当地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执行《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外国人在华就业管理工作。但由于《规定》中某些条款原则性较强,各地理解不一,执行上有差异。为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管理,现就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执行《规定》的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外国人居留证件的审批工作。

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为在华就业、任职的外国人(含互免签证人员)及其随行家属办理《外国人居留证》或《外国人临时居留证)。对属于一般劳务或明显不符合在华就业条件以及依法不符合在华居留规定的外国人,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有权拒发或收缴居留证件。

在华就业、任职的外国人申办外因人居留证件,应当出具“Z”字签证(互免签证人员除外)和《外国人就业证》或《外国专家证》或《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海上石油作业工作准证》或《临时营业演出许可证》等有效证件。

在华就业、任职外国人的随行家属凭“Z”字签证、就业一方聘雇单位公函,申办居留证件,但不允许在华就业;若申请就业,须

经劳动、公安部门批准并办理就业证后,方可在华就业。

外国驻中国使、领馆人员雇佣的本国私人服务人员,凭“Z”字签证和使、领馆的照会申办居留证件;雇佣的第三国籍私人服务人员,凭“Z”字签证和使、领馆照会以及外交部领事司或地方外办的签证通知函电申办居留证件。

根据政府间协议或条约在华工作的外国人,按照协议或条约规定申办居留证件。

二、关于申办变更“Z”字签证。

临时来华外国人申办变更“Z”字签证应从严掌握。但考虑到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际交流的实际需要,末持“Z”字签证入境的外国企业驻华常驻机构首席代表、代表及随行家属;需在华常住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三资企业外方投资者、法人代表或外方高级管理人员(指外籍总经理、副总经理、厂长和副厂长,下同)及随行家属;经文化部批准来华从事营业性演出的演艺人员;经申请,可予批准变更签证类别。

1.外国企业驻华常驻机构的首席代表、代表凭《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证》、《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工作证》申请变更“Z”字签证,待其办理《外国人就业证》后申办居留证件。

2.三资企业外方投资人、法人代表或外方高级管理人员,凭企业的批准证明、营业执照副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申请变更“Z”字签证,待其办理《外国人就业证》后申办居

留证件。

3.上述人员的外籍随行家属,凭就业方的上述证明和聘雇单位公函申办签证种类变更和居留证件。

4.对持“F”字签证入境,被聘雇来华从事营业性文艺演出的人员,凭文化部批准文件和《临时营业演出许可证》申请变更“Z”字签证,办理居留证件。

三、加强与劳动、外事等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共同做好在华就业外国人的管理工作。

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当地劳动部门等的联系和配合。为加强对在华就业外国人的管理,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应提前介入,对外国人来华就业的申请要与劳动部门联合审查。在华就业的外国人,因违法犯罪或其他危害我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行为被依法处理并需立即出境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要及时将处理情况通报用人单位和劳动部门,提请解除劳动合同,吊销《外国人就业证》。对被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或被劳动部门吊销《外国人就业证》的外国人,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应及时收缴其外国人居留证件,并为其办理出境手续。

四、依法查处非法就业外国人。

外国人在华就业、任职必须持有“Z”字签证(互免签证人员除外)、《外国人就业证》或《外国专家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海上石油作业工作准证》或《临时营业演出许可证》和居留证件,否则

即为非法就业。但对来华进行文化交流的演出团体或个人,可允许持“F”签证,凭文化部批准文件和《临时营业演出许可证》在华进行演出,不视为非法就业。对被聘雇来华进行文艺表演的团体和个人,则必须持有“Z”字签证、《临时营业演出许可证》和居留证件,否则视为非法就业。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要充分依靠基层公安机关掌握外国人在华就业情况,努力提高发现查处外国人非法就业的水平。对在华非法就业的外国人、非法雇佣外国人的单位和个人及非法介绍外国人在华就业的中介机构,要依法严肃处理。以前有关规定凡与本通知相抵触的,按本通知执行。

一九九七年六月四日

篇3:上海市关于《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若干意见

一、《规范条例》目的———选择性放开

《管理规定》第6条规定了我国吸收来华就业的外国人应是有特殊需要或国内暂缺适当人选, 这表明我国对来华就业外国人实施有选择地引进高层次人才, 接受紧缺劳动力但限制普通劳动力的原则。

一般性的外国人就业保护公约, 例如《世界人权宣言》规定, 每个人都有权得到公平合理的工作条件, 同工同酬, 每个人都应该享有休息以及闲暇的权利, 并且包括了合理限制工作时间以及定期给薪休假的权利。 (2) 美国对外国人就业采取了有选择的放开, 美国在1952年制定《移民与国籍法》来系统规范外国人就业, 它将在美就业的“外国人分为职业移民和国际劳工, 职业移民是对美国经济发展有益的获准入境并享有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 而国际劳工一般是满足美国对一般劳动的临时需求, 获准入境、居住, 并如期返回的外国人”。 (3) 日本采取了放开政策, “近年来, 日本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 为减少经济发展对劳动需求的压力, 日本实行开放政策, 积极引进海外高素质人才, 以加强日本的国际竞争力”。 (4) 但因为目前, 日本的一些年轻人或者妇女、老人并未充分就业, 外国劳动力的大量进入也会冲击他们的劳动力市场。

对于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态度, 既不能完全禁止, 也不能毫无保留地放开如果国家可以自由禁止外国人就业, 那么国际公约及其国内法对于外国人工作条件的保障就成了一纸空文, 因此, 除非涉及国家安全、公共政策、道德或公共健康, 国家无权任意禁止外国人从事特定的工作;如果国家对外国人来华就业未施加任何限制, 那么无疑会给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带来冲击, 形成新的就业压力。因此, 《规范条例》对于外国人在中国就业应当有选择的放开, 一方面鼓励外国人来华就业, 并且切实保障外国人平等工作权利, 包括就业权和工作条件方面的权利, 另一方面对于外国人来华就业给予限制, 即不可照搬西方国家的“精英移民政策”, 也不可盲目放开低端劳动力市场, 而应依据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有选择地吸收各层次外国劳动力来华就业。

二、外国人范围的再明确———双重国籍问题

根据2010年修订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和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现如今, 中国演艺圈中很多明星已取得了外国国籍。自2008年以来, 移民成为了娱乐圈中的潮流。根据《国国籍法》的规定, 若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我国不予承认。此外, 《国籍法》第九条规定, 定居在外国的中国公民, 若自愿加入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 则自动丧失了中国国籍。可见, 取得双重国籍的演艺明星, 严格意义上不属于中国公民。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博导叶建农同志在小组讨论中提到, “双重国籍”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无人管的“潜规则”现象。 (5) 那么, 这些演艺明星在中国工作是否应该适用《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呢?2013年7月1日施行的新《出入境管理法》细化了签证制度, 并且在普通签证当中增加了“人才引进”这一类别, 进而吸收更多的海外人才。鉴于此, 笔者认为, 对于拥有外国国籍的演艺明星, 在尊重现有法律的严肃性的基础上, 可以根据“人才引进计划”给予他们与国内演艺明星同等的待遇, 而非更高的待遇, 以遏制“双重国籍”问题的激化。同时, 对在中国取得定居权的具有外国国籍的演艺明星, 应该适用《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规范条例》应该对外国人范围做进一步解释, 强调取得外国国籍的中国演艺明星的地位。

三、外国人就业的素质分类与岗位管理

《管理规定》没有对“特殊需要”和“国内暂缺适当人选”等笼统而模糊的词进行进一步解释, 因此缺少对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的职业认定和行业准入的标准。具体而言, 即缺少对在华就业的外国人素质的进一步分类以及相应的岗位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 因为外国人来华就业的性质有所不同, 所以有必要对四种类型职业进行外国人素质的分类。一是在用人单位从事一般就业的人员;二是在外资企业或内资企业从事专职的中高级技术、管理的人员;三是外籍的投资者;四是从事国家经济建设重点项目的高科技、高层次管理的人员。以上四种类型人员来华就业, 根据它们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 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可以新增我国就业岗位的, 另一类是与我国劳动力市场形成竞争的。笔者认为, 应该根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综合影响对外来就业者的素质进行分类。

对于第一类人员, 例如饭店厨师、语言顾问、行政职员等一般就业岗位, 他们与我国国内劳动力市场形成竞争关系, 容易对本地区劳动力市场造成新的就业压力, 因此有必要将其归为低素质的外来就业者。对于第二类人员, 他们普遍从事企业管理、技术、销售和培训的工作, 甚至有些只是从事普通的操作工作。这些岗位, 工作内容有很强的伸缩性, 并且属于市场供大于求的职业, 如果每个企业都大量地引进这类人员, 将会对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产生新的就业压力, 因此应将其归入中素质的外来就业者。对于后两类人员, 应该将其划分为高素质的外来就业者, 国家需要大力扶持, 创造优惠条件, 为他们来华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

来华就业的外国人是一个复杂的群体, 其中是一般技术人员还是高级技术人员、是投资者还是高层次管理人员、是高科技人员还是专业技术人员, 他们的身份不同, 作用也有所不同。《规范条例》有必要对外来就业者的工作岗位进行类别管理, 有学者提出, 应根据我国加入WTO开放领域的时间, 对新开放的行业和已融入的行业作全面系统考虑。需要对岗位进行界定, 区分哪些岗位是绝对限进的, 如艺术模特、服务人员;哪些岗位是适当限进的, 如中层以下的管理人员;哪些岗位是全开放的, 如高技能人员。引进管理类人才, 应准确区分高层次与一般管理岗位;引进科技类人才, 应准确区分国内暂缺岗位与国内有适当人选岗位。对于岗位名称类别要加以统称细化, 以便与国际接轨, 方便规范和管理。 (6)

对于外国人来华就业的素质分类、岗位管理, 可以成为调节国内外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杠杆。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网络, 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纲要, 制定具体的外国人才引进计划。调和外国人才的结构、数量以及分布领域, 使管理外国人在华就业的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并且逐渐与国际惯例相接轨。

摘要:《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出台已久, 现实中问题不断涌现, 制定《外国人在中国就业规范条例》实属必要。本文拟从《规范条例》目的选择, 外国人范围的再明确以及来华就业的外国人素质分类和岗位管理三部分来对《规范条例》的制定提出若干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外国人就业,外国人素质分类,规范条例

注释

11 罗传银.外国人就业管理及立法建议[J].中国劳动, 2005 (06) .

22 徐显明.国际人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40.

33 刘国福.移民法——理论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284.

44 同上注, 第432页.

55 委员称“双重国籍没人管”成潜规则, 网易新闻中心:http://news.163 .com/12/0309/02/7S4D56QR0001124J.html, 2012-3-9.

篇4:上海市关于《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若干意见

两部委联合下发《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

网络游戏内容不健康,民族原创产品不占主导,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突出问题,影响网络游戏产业发展。针对当前我国网络游戏存在的突出问题,文化部和信息产业部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目的在于提高网络游戏经营准入门槛,实行网络游戏实名制,严格审查游戏内容,整顿我国的网络文化市场。为未成年人营造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同时又要充分重视网络游戏的积极作用和产业价值,支持民族原创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使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的网络游戏产品居于国内市场的主流。

目前国内网络游戏市场正面临几大问题,一是网络游戏产品中存在淫秽、色情、赌博、暴力、迷信、非法交易敛财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等违法和不健康内容。二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原创网络游戏产品未能主导市场。三是经营模式雷同,产品类型单调,以打斗和练级为主的游戏产品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四是“私服”、“外挂”等侵犯知识产权、破坏市场秩序的问题突出。五是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缺乏自制能力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我国网络游戏市场的健康发展。

提高准入门槛

意见规定文化部将严格审批网络游戏等互联网文化经营单位,规定申请新设立从事网络游戏经营活动的互联网文化经营单位必须具备10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金。而在2003年出台的《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中这一数额仅为100万元。并明确对违规行为内容的查处力度。

实行实名管理

根据意见的规定,网络游戏企业今后不仅要利用技术手段限制未成年人上网游戏时间,更要采取实名游戏制度,拒绝未成年人登录PK类暴利游戏。据悉,信息产业部正在制定相关的行业强制标准,以保证这一制度的落实。

进口网游报审

意见规定,进口的网络游戏要上报文化部审查。文化部将严格实行进口网络游戏产品内容审查制度,有选择地把世界各地的优秀网络游戏产品介绍进来,同时又防止境外不适合我国国情和含有不健康内容的网络游戏产品的侵入。对擅自传播进口网络游戏产品的,由文化部门依法对相关服务器提供者予以查处,按照互联网管理的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相关网站依法予以处理。(了)

“十一五”国家重点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选题重点

(一)围绕2006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200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200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即改革开放50周年)、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2008年奥运会和2009年“五四运动”90周年等党和国家重要政治活动出版的有关选题。

(二)宣传和落实党的为民政策,在劳动就业、职业技术培训、下岗再创业、安全生产、法律维权等方面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实用性选题,和关注贫困地区、贫困人群及残疾人群等弱势群体的选题。

(三)农村政策宣传、农业实用技术、农业科普知识、农产品的开发和营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健康问题和农村文化建设等服务“三农”的选题。

(四)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针对未成年人认知、阅读特点,对未成人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引导和丰富中小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选题;为素质教育服务,解决教学、教学改革中热点、难点问题、反映教育、教学最新研究成果的选题。

(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优秀民族精神主题突出,汇集和整理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具有较高水准和价值的选题;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贴近群众,民族风格浓郁,具有积极、健康娱乐功能的选题。

(六)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主题突出,宣传和倡导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揭露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选题。(小勇)

进一步规范报刊发行秩序

随着报刊发行竞争日趋激烈,发行秩序混乱的现象也日趋严重。为此,中宣部、国务院纠风办、新闻出版总署决定在全国开展规范报刊发行秩序工作。

各地报刊出版单位按照当地宣传、纠风、新闻出版部门的要求,签订本地区的行业自律协议:

1.不对征订(含零售)对象以提成回扣、赠送钱物(含报刊)、有价证券、有奖征订、出国考察、公费旅游或以发行赠送广告等各种有偿促销手段征订报刊。

2.不擅自降低报刊全年定价和零售及零售批发定价。

3.不利用报刊版面以宣传、表扬为由搞有偿新闻或所谓“形象版”,变相抵值摊派报款。

4.不在媒体上和各种场合虚报发行量,误导读者和广告客户。

5.不以任何内容、任何方式贬损其他媒体。

6.不以批评报道相要挟来征订报刊。

7.不以任何形式搞摊派或变相摊派,坚持文明征订。

篇5:上海市关于《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若干意见

沪劳保技[2006]1号

关于在本市建立

职业培训补贴个人帐户若干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完善政府补贴培训机制,切实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本市将为就业有困难、需要提高职业技能素质的劳动者建立“职业培训补贴个人帐户”(以下简称“培训个人帐户”),发放“职业培训帐户卡”(以下简称“培训帐户卡”),在现有政府补贴培训政策的基础上,实施劳动者持卡参加培训。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培训个人帐户的建立

具有本市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就业有困难、需要提高职业技能素质的劳动者,可以凭本人《劳动手册》、身份证或社保卡(其中非本市身份证号码的须提供本市户籍证明),就近到各区县公共职业介绍所申请建立本人的培训个人帐户,领取培训帐户卡。

区县公共职业介绍所工作人员应根据上海市劳动保障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个人相关信息核对申请人的身份状态。

二、培训个人帐户的资金

培训个人帐户的资金仌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每个培训个人帐户的起始资金为2000元。培训个人帐户的资金不得转让、继承,不能以现金形式支取。

对于符合政府补贴培训规定、经批准后参加培训项目的费用超出帐户起始资金的,在核销费用时可在其培训个人帐户中补充注入相应金额。

三、培训个人帐户的使用

(一)持培训帐户卡到公共职业介绍所进行报名咨询

凡需要参加政府补贴培训的,应当持本人的培训帐户卡和身份证(或社保卡),就近到各区县公共职业介绍所进行培训咨询。区县公共职业介绍所应当对劳动者的身份状态进行核对,并告知政府补贴培训有关政策和相关信息,指导劳动者选择培训项目,并由劳动者自主确定相关培训机构。

(二)持培训帐户卡到培训机构报名注册参加培训

劳动者持本人培训帐户卡和身份证(或社保卡)到培训机构报名注册后,应当与培训机构签定《培训协议书》(见附件)。培训机构应当根据规定的培训计划、大纲认真实施培训,在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参加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三)持培训帐户卡仍培训个人帐户中划帐支付培训费

符合政府补贴培训相关规定的,经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由学员个人持本人培训帐户卡和身份证(或社保卡)到培训机构支付培训费。

四、其他

(一)培训个人帐户的信息查询。已建立培训个人帐户的劳动者,可以登陆上海劳动保障服务网或前往各区县公共职业介绍所查询本人培训个人帐户的使用情况。同时,每年将向本人邮寄当年度培训个人帐户信息清单。

(二)培训个人帐户的诚信管理。对违反培训个人帐户使用规定的培训机构,视违规情况予以减拨或者不予核拨补贴经费,已核拨但不符合补贴规定的经费应予以追回,并且今后原则上不予购买其培训成果;对违反培训个人帐户使用规定的个人,取消其培训个人帐户,且本人在5年内不得享受政府补贴培训。

(三)认真落实建立培训个人帐户的工作。建立培训个人帐户的工作已纳入2006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各区县每年度培训帐户卡发放情况、持卡人员实际参加培训情况、培训后的就业情况,列入实事项目的工作考核范围。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培训协议书》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六年二月八日 附件: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醒你:

为了保护你的合法权益,请与培训机构签署《培训协议书》!

培 训 协 议 书

为了确保培训学员(甲方)和培训机构(乙方)的权益,明确双方的义务,经协商,签订本“培训协议书”。具体约定如下:

1、甲方自主选择乙方参加 职业(工种)等级的职业技能培训(根据本市政府补贴培训的有关规定,该项目的补贴指导价为(人民币)元,补贴指导价包括培训、教材、鉴定等费用;根据甲方身份状态可以享受的补贴比例为,共计(人民币)元)。

2、经双方协商,甲方向乙方预付培训费共计(人民币)元。甲方经培训考核鉴定合格后,根据补贴培训政策规定,培训预付款由乙方退还甲方;若由于甲方原因不参加考核鉴定,培训预付款将不予退还。

3、甲方应积极参加培训,在培训期间遵守乙方有关学习纪律的规定;培训结束后应申报参加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4、乙方应严格按照该职业(工种)等级的培训计划、大纲实施培训,不得少于国家规定的培训课时;培训结束后应组织甲方参加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5、甲方考核鉴定合格后,应及时持培训补贴卡到乙方划帐支付培训费。甲方足额支付培训费用后,乙方应将培训预付款退还甲方。

6、甲方考核不合格,乙方应根据甲方的需要,组织其参加补考,补考所涉及的一切费用由甲方自理。

若甲方考核不合格后不愿参加补考或补考后仍不合格,按政府补贴培训有关规定,甲方应及时持培训帐户卡到乙方办理培训费支付手续,其中不属于政府补贴的培训费用,应由甲方自理。

7、如甲方因个人原因退出本次培训的,甲方可放弃本次政府补贴培训,已发生的培训费用由学员本人承担。

8、甲、乙双方补充约定如下:

9、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

乙方(盖章):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甲方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培训咨询、监督、投诉电话

篇6:上海市关于《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若干意见

实施办法的若干意见

(1995年5月8日)

一、关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来源

根据“暂行规定”,凡安排残疾人达不到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法规规定比例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这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唯一来源。社会专项捐款、残联所属福利企业投资提成等收入,可以用于残疾人就业工作,但不计入就业保障金的来源范围。

二、关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取

1.根据“暂行规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取,按照单位属地原则,由县级以上(含县级)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具体负责,接受本地区残疾人联合会的领导。省级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指导、推动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原则上不具体承办收取工作。设区的市(地区)级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是否具体承办,由省、自治区在“实施办法”中具体规定。

2.“暂行规定”明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取,“以单位年度差额人数和本地区统计部门发布的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各地应按此执行;已经出台有关文件,收费标准与此规定不一致的,应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予以修订。

三、关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

“暂行规定”就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规定了由“县以上(含县

1级)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具体负责,并接受本地区残疾人联合会的领导,”各地细化其管理内容、职责方面,我们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县级以上(含县级)分别设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乡、镇、街道不设。

2.设立省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可以从下一级提取作为资金来源,提取原则和具体比例,各地根据本地区情况规定,但提取比例,最高不得超过下级年收取额的10%。直辖市和设区的市依据本地情况,可以统一管理全部或部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3.明确各地残疾人联合会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的领导职责,其内容是:审核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支预、决算,专项用款计划,监督、检查使用情况。

4.明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具体使用和管理应由各级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负责。劳服机构根据本行政区属内残疾人就业工作需要,按规定表格和要求(中国残联另行印发统一表格式样)编制收支预、决算,专项用款申请计划,由同级残联和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报上一级残疾人联合会备案。

5.明确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收取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交存财政专户储存后,年度使用的资金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应一次性划拨到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帐号。对预算外的专项用款,也要制定较为简便的审批手续。

四、关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使用,其范围要按照“暂行规定”执行。各

地制定“实施办法”应明确计划管理和项目审批内容;包括用于就业工作的各种补助、补贴和奖励表彰费用计划、使用制度和审批手续。扶持费用和专项用款应具备立项书、可行性报告及专家评审意见的内容要求。

篇7: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颁布单位】劳动部 公安部 外交部 等

【发文字号】

【颁布时间】1996-1-2

2【失效时间】

【全文】

关于颁发《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通知

劳动部 公安部 外交部 等

关于颁发《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通知

1996年1月22日,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公安厅(局)、外事办公室、外经贸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局及有关部门,各驻外使、领馆、处:

为了加强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规范与此相关的就业和聘用行为,依法保护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及聘用外国人的单位的合法权益,经商有关部门同意,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制定了《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现予颁布实施。

在执行本规定过程中,劳动、公安、外事、外经贸各部门应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须在每年年终将执行情况报劳动部。目前已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凡不属于本规定第九条所列人员,又未领取就业证的,应在本规定实施之日起二个月内,由用人单位为其办理就业证申领手续。劳动部门应为符合条件者办理就业证,对不符合条件者终止其就业。逾期不办的,按非法就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外国人就业证》由劳动部统一制作,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附件: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外国人,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员。本规定所称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指没有取得定居权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依法从事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行为。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和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

本规定不适用于外国驻华使、领馆和联合国驻华代表机构、其他国际组织中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人员。

第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及其授权的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

第二章 就业许可

第五条 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须为该外国人申请就业许可,经获准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以下简称许可证书)后方可聘用。

第六条 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从事的岗位应是有特殊需要,国内暂缺适当人选,且不违反国家

有关规定的岗位。

用人单位不得聘用外国人从事营业性文艺演出,但符合本规定第九条第三项规定的人员除外。

第七条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

(二)具有从事其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工作经历;

(三)无犯罪记录;

(四)有确定的聘用单位;

(五)持有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以下简称代替护照的证件)。

第八条 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持职业签证入境(有互免签证协议的,按协议办理),入境后取得《外国人就业证》(以下简称就业证)和外国人居留证件,方可在中国境内就业。

未取得居留证件的外国人(即持F、L、C、G字签证者)、在中国留学、实习的外国人及持职业签证外国人的随行家属不得在中国就业。特殊情况,应由用人单位按本规定规定的审批程序申领许可证书,被聘用的外国人凭许可证书到公安机关改变身份,办理就业证、居留证后方可就业。

外国驻中国使、领馆和联合国系统、其他国际组织驻中国代表机构人员的配偶在中国就业,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外国驻中国使领馆和联合国系统组织驻中国代表机构人员的配偶在中国任职的规定》执行,并按本条第二款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有关手续。许可证书和就业证由劳动部统一制作。

第九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外国人可免办就业许可和就业证:

(一)由我政府直接出资聘请的外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或由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出资聘请,具有本国或国际权威技术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确认的高级技术职称或特殊技能资格证书的外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并持有外国专家局签发的《外国专家证》的外国人;

(二)持有《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海上石油作业工作准证》从事海上石油作业、不需登陆、有特殊技能的外籍劳务人员;

(三)经文化部批准持《临时营业演出许可证》进行营业性文艺演出的外国人。

第十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外国人可免办许可证书,入境后凭职业签证及有关证明直接办理就业证:

(一)按照我国与外国政府间、国际组织间协议、协定,执行中外合作交流项目受聘来中国工作的外国人;

(二)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中的首席代表、代表。

第三章 申请与审批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须填写《聘用外国人就业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向其与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同级的行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有效文件:

(一)拟聘用的外国人履历证明;

(二)聘用意向书;

(三)拟聘用外国人原因的报告;

(四)拟聘用的外国人从事该项工作的资格证明;

(五)拟聘用的外国人健康状况证明;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批。

第十二条 经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后,用人单位应持申请表到本单位所在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办理核准手续。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或授权的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应指定专门机构(以下简称发证机关)具体负责签发许可证书工作。发证机关应根据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核准,并在核准后向用人单位签发许可证书。

第十三条 中央级用人单位、无行业主管部门的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可直接到劳动行政部门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和办理就业许可手续。

外商投资企业聘雇外国人,无须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可凭合同、章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和本规定第十一条所规定的文件直接到劳动行政部门发证机关申领许可证书。

第十四条 获准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须由被授权单位向拟聘用的外国人发出通知签证函及许可证书,不得直接向拟聘用的外国人发出许可证书。

第十五条 获准来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凭劳动部签发的许可证书、被授权单位的通知函电及本国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证件,到中国驻外使、领馆、处申请职业签证。

凡符合本规定第九条第一项规定的人员,应凭被授权单位的通知函电申请职业签证;凡符合第九条第二项规定的人员,应凭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发的通知函电申请职业签证;凡符合第九条第三项规定的人员,应凭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通知函电和文化部的批件(径发有关驻外使、领馆、处)申请职业签证。

凡符合本规定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人员,应凭被授权单位的通知函电和合作交流项目书申请职业签证;凡符合第十条第二项规定的人员,应凭被授权单位的通知函电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登记证明申请职业签证。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在被聘用的外国人入境后十五日内,持许可证书、与被聘用的外国人签订的劳动合同及其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证件到原发证机关为外国人办理就业证,并填写《外国人就业登记表》。

就业证只在发证机关规定的区域内有效。

第十七条 已办理就业证的外国人,应在入境后三十日内,持就业证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居留证。居留证件的有效期限可根据就业证的有效期确定。

第四章 劳动管理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与被聘用的外国人应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即行终止,但按本规定第十九条的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后可以续订。第十九条 被聘用的外国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期满时,其就业证即行失效。如需续订,该用人单位应在原合同期满前三十日内,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延长聘用时间的申请,经批准并办理就业证延期手续。

第二十条 外国人被批准延长在中国就业期限或变更就业区域、单位后,应在十日内到当地公安机关办理居留证件延期或变更手续。

第二十一条 被聘用的外国人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被解除后,该用人单位应及时报告劳动、公安部门,交还该外国人的就业证和居留证件,并到公安机关办理出境手续。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支付所聘用外国人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十三条 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以及社会保险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用人单位必须与其就业证所注明的单位相一致。

外国人在发证机关规定的区域内变更用人单位但仍从事原职业的,须经原发证机关批准,并办理就业证变更手续。

外国人离开发证机关规定的区域就业或在原规定的区域内变更用人单位且从事不同职业的,须重新办理就业许可手续。

第二十五条 因违反中国法律被中国公安机关取消居留资格的外国人,用人单位应解除劳动合同,劳动部门应吊销就业证。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被聘用的外国人发生劳动争议,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处理。

第二十七条 劳动行政部门对就业证实行年检。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就业每满一年,应在期满前三十日内到劳动行政部门发证机关为被聘用的外国人办理就业证年检手续。逾期未办的,就业证自行失效。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期间遗失或损坏其就业证的,应立即到原发证机关办理挂失、补办或换证手续。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规定未申领就业证擅自就业的外国人和未办理许可证书擅自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由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四条处理。

第二十九条 对拒绝劳动行政部门检查就业证、擅自变更用人单位、擅自更换职业、擅自延长就业期限的外国人,由劳动行政部门收回其就业证,并提请公安机关取消其居留资格。对需该机关遣送出境的,遣送费用由聘用单位或该外国人承担。

第三十条 对伪造、涂改、冒用、转让、买卖就业证和许可证书的外国人和用人单位,由劳动行政部门收缴就业证和许可证书,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发证机关或者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非法收费、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中国的台湾和香港、澳门地区居民在内地就业按《台湾和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外国人在中国的台湾和香港、澳门地区就业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十四条 禁止个体经济组织和公民个人聘用外国人。

第三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可会同公安等部门依据本规定制定本地区的实施细则,并报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备案。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由劳动部解释。

篇8:上海市关于《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若干意见

(一)从1996年5月起,除《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劳部发[1996]2号)明确免办《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的人员外,其他均须按《规定》申请办理《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和《外国人就业证》。市、各县市及其以下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向苏州市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省劳动厅外国人就业管理处审批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中央部属驻苏州市单位、无行业主管部门的用人单位和外商投资企业聘用外国人,可直接向苏州市劳动保障局外国人就业管理处申报。

(二)获准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须持《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和经苏州市劳动保障局盖印的《申请外国人入境就业审批表》到外交部批准的被授权单位拟聘用的外国人发通知签证函,由用人单位向拟聘用的外国人寄出签证通知函(原件)及就业许可证书(原件)。由来华就业的外国人持许可证书和签证通知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处办理职业签证。

(三)用人单位在被聘用的外国人入境后15日内,应持许可证书(免办许可证书的除外)、与被聘用的外国人签订的劳动合同及其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证件到苏州市行政审批中心内市劳动保障局服务窗口外国人就业管理处办理《就业证》,填写《外国人就业登记表》。(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市、吴江市用人单位可就地办理)。

(四)来中国投资的外籍投资者,凡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不视为在中国就业,不持职业签证。凡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在企业担任管理职务的,按《规定》办理有关就业手续。

(五)未持职业签证入境的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首席代表、代表,凭《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证》、《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工作证》,申请办理职业签证及就业证。

未持职业签证入境,需在华常住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外商投资企业外方投资者、法人代表或外方高级管理人员(指外籍总经理、副总经理、厂长和副厂长),凭企业的批准证明、营业执照副本和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以下简称许可证书),申请办理职业签证及外国人就业证(以下简称就业证)。

(六)凡与我国互免签证国家人员来中国就业,原则上应持普通护照,凭签证通知函电及许可证书办理职业签证和就业、居留手续。对持用属免签证范围的护照(公务护照、因公普通护照)来华就业者,凭许可证书办理就业证。

(七)已在中国某地就业的外籍人员,被派往本单位在异地的工作单位任职,其外国人就业期限未满的,应到原发证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就业证变更手续(就业证交回),然后持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就业证变更证明,到新任职地重新办理就业证(不需办理许可证书);就业证期限已满的,应到原发证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终止就业手续,并按《规定》到新任职地重新办理就业手续。

(八)外国旅游部门在中国常驻代表机构的外籍工作人员入境就业,应按照《规定》办理在中国的就业与居留手续。其中,由该国旅游部门委派的本国工作人员,凭中国国家旅游局的签证通知函电及代表资格确认函向中国驻外使、领馆申请办理职业签证。入境后,凭代表证和职业签证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办理就业证。

(九)外国商会聘请外籍工作人员,凭聘用意向书、商会章程和国家民政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团体登记证》和外经贸部、民政部对拟聘用该外籍工作人员的审批文件,到劳动保障部门为拟被聘请的外籍人员申领许可证书,该外籍人员可持许可证书和通知签证函电到我国驻外使、领馆办理职业签证。入境后,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十)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外国人就业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于1999年1月1日启用新证件,原证件废止。新证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编号。

申领《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应提供的资料

1、拟聘用的外国人员履历证明;

2、聘用意向书(聘书);

3、拟聘用外国人原因的报告(单位申请);

4、拟聘用的外国人健康证明;

5、无犯罪记录;

6、企业营业执照;

7、企业批准证书;

8、企业验资报告。

填报《外国人就业登记表》应提供的资料

1、持就业许可证书;

2、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书;

3、有效护照或代替护照的证件;

4、有效签证;

5、二寸近期脱帽照片4张;

6、住宿证明;

7、时效:在入境后15天内。

上一篇:一年级解决问题下一篇:防台风演练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