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

2024-04-15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精选9篇)

篇1:上海外国语大学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试行)

发布日期: 2011-5-31 浏览次数: 1569 返回

为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学籍管理,规范学分制收费管理工作,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教育收费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教财[2006]2号)以及上海市教委、市物价局和财政局《关于上海市高等学校试行学分制收费办法的通知》(沪教委财[2005]49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本科、专升本学生的学费收费管理工作。

二、收费标准

1.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中确定各专业学生应修总学分和每门课程的学分,并按国家规定的学年收费标准,换算成每一学分的收费标准。

2.学费及标准学分收费标准

标准学分是指学生在学习期间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取得的专业教学计划内的学分。按国家和上海市规定的学年收费标准计算各专业四年学费总额,作为正常完成四年制本科教育取得教学计划总学分的学分制学费总额。全日制本科各专业单位学分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学分费用(元)=(学年学费×4)/专业总学分

我校本科各专业学分均为160学分,各专业四年学费总额为20000元,折算每学分学费为125元。

3.重新学习及多修课程的学分收费标准

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最低学分以外加修、跨专业选修、一次补考后仍不及格需要重新学习课程的,均计收标准学分学费。

4.退修课程的学分收费标准

每学期开学二周内进行课程补退选时的退修课程,不收取课程学费。超过二周的课程,不办理退课退费手续。

5.交流与联合培养学生的学分收费标准

交流与联合培养的学生按培养方案的总学分计算学分学费,其在交流与联合培养期间的学分学费按在本校教务管理系统中转换的课程学分数计收学费。

6.延长学习年限的学分收费标准

学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含休学等因素)。学生在延长学习年限内,根据修读课程的学分数和修读专业的“标准学分收费标准”缴纳学费。

三、管理程序

1.收费方式采用预收制。财务处在每学年初按国家规定的学年收费标准向学生预收学费。

2.在学生因毕业、退学,转学办理离校手续之前,教务处将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实际所修课程的总学分及应收学费清单报送财务处。财务处根据学分收费标准,对学生预收学费金额与应收学费金额进行核对,根据多退少补的原则进行账面结算,全部结清。

多修学分(即所修总学分超出教学计划应修总学分的部分)在5学分以内的,免收多修学分的费用;在5学分之外的,需补缴费用 =(多修学分-5)× 学分单价(125元/学分);重修费用不予免收。

四、附则

1.本办法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会同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共同审核并批准。

2.本办法自2010级起执行。

3.本办法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财务处和教务处共同解释。

篇2:上海外国语大学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

江大校办〔2012〕51号

关于印发《江南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分制

收费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学院、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江南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分制收费实施办法》已经2012年第10次校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校 长 办 公 室 二○一二年十月十八日

江南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分制收费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完善我校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规范收费行为,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江苏省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苏教财〔2006〕105号、苏价费〔2006〕319号、苏财综〔2006〕57号)和《关于同意江南大学等12所学校实行学分制收费管理的批复》(苏价费〔2008〕274号、苏财综〔2008〕59号、苏教财〔2008〕3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行学分制收费以来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一、收费标准

(一)收费标准按照江苏省物价局、财政厅、教育厅批准的文件执行。学生应缴纳的学费分为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

专业学费:普通专业800元/学年、艺术类专业3000元/学年、农科类专业220元/学年。

学分学费:普通专业和艺术类专业100元/学分、农科类专业60元/学分。

(二)军事理论、军训课程学分,以及社会实践、形势与政策等素质学分免收学分学费。

(三)学生正常完成规定学业所缴纳的学费总额不高于实行学年制收费的学费总额。学生在自己所修专业规定的毕业最低学分之外加修、跨专业选修、辅修的,按所修课程规定的学分计收学分学费。

二、收费程序

(一)学校按学年收取专业学费,按学期收取学分学费。第一学年秋季学期开学,收取当学年专业学费及预估的学分学费;春季学期开学后,结算当学年学分学费。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年秋季学期开学后,收取当学年专业学费及当学期学分学费;春季学期开学后,收取当学期学分学费。

(二)每学期在学校规定的选课时间段,学生登录教务管理系统完成下学期修读课程的网上选课。学期结束前,学生可通过教务管理系统查询下学期课表,同时核对下学期所选课程的学分情况。

(三)每学期放假前,教务处将每位学生下学期修读的总学分数送财务处,财务处据此计算出每位学生下学期实际应缴的学分学费(下学期修读的总学分数×单位学分学费),学生工作部(处)督促学院通知到学生本人,并敦促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办好有关手续。学生可通过学校“e江南”网站,凭学号和密码登录系统查询“我的学费”。

(四)每学期初,财务处委托银行扣款。

三、转专业等收费

(一)凡考核未通过的课程,学生可在下学期初免费补考一次。

(二)学生在校就读期间转专业的,按转入专业的毕业要求修完规定课程,并按转入专业的收费标准计收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

(三)在规定学制内未完成学业,需延长修业年限者,学校

-3-不再收取专业学费,按需修课程的学分收费标准收取学分学费,于开学选课后收取。

四、退学等退费

(一)提前一年修满学分毕业的,免除一年的专业学费;提前一学期毕业的,免除半年的专业学费。

(二)学生选定修读课程后,自该课程开课起试读两周。在试读期内退选课程的,免收其退选课程的学分学费。学生须填写《江南大学本科生课程退选申请表》,并到所在学院、教务处办理退课手续,学校于第十二周开始退费。

(三)学生因故终止学业,在学年第一学期开学一个月内批准的,全额退还当学年专业学费;超过一个月批准的,退还当学年50%的专业学费;第二学期内批准的,不予退还专业学费;其学分学费据实结算。

(四)学生因病等原因休学或因参军保留学籍的,已缴专业学费转入复学后使用,课程学分学费据实结算。

(五)课程修读时间在课程总课时一半以内的,免收退选课程50%的学分学费;超过一半的,全额收取该课程的学分学费。

五、其他事项

(一)对未经学校同意,未在规定时间内缴纳学费的学生,学校不予注册。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在办好有关证明,办理贷款、资助、还款计划等手续后,可予以注册。

(二)2009级和2010级在校生仍按原办法执行。

六、本办法自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由财务处、教务处、-4-学生工作部(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解释。

主题词:本科生

学分制收费

办法

通知

校长办公室

篇3:学分制高校收费管理探析

1.单位学分的收费标准难以合理、公平确定

学分制的收费标准既要体现学校的教育成本水平, 又要反映课程所对应专业的市场需求情况, 体现热门专业课程与一般专业课程在学分单价上的差异。现阶段, 无论是学年制还是学分制的收费标准, 都是以省物价局、财政厅、教育厅三家联合下发的文件为准, 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收费标准一样, 同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收费标准相差不大, 无法体现优质优价和成本分担原则, 高校对学生教育成本的测算研究尚处于探讨阶段, 因此, 收费标准或定价方法是学分制收费的核心和难点所在。目前, 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学分制收费标准分为专业收费标准和学分收费标准, 收费总额不能突破学年制收费总额。那么学分制收费标准中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如何定价, 使用什么测算方法, 才能体现收费公平、科学、合理, 有待进一步探讨。

2.收费面临个性化管理挑战, 收费管理工作复杂性加大

学分制条件下, 校园内年级、班级等集体概念将逐步淡化, 学生管理模式由群体管理转向个体管理, 按学分来计算缴费金额收费, 必然使学生收费数额多样化、复杂化。从学生选课到按学分计算应交学费的确认, 整个过程工作量大, 可变因素多, 复杂化程度高, 即学生的收费金额将随着学生的选课学分多少而发生变化, 可能会出现一个学生一个收费金额, 同一个学生每次缴费金额都不同的现象, 且同一年级或班级的学生收费各异, 学生在完成大学学业期间, 其办理休学和复学手续就可随意出入校园, 其缴费方式也就变得灵活多样。收费的时间将由时点变为时期, 财务部门要根据教务部门的选修资料信息数次调整收费数据, 使收费工作变成长期的工作, 给高校收费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以致传统的收费管理方式、方法无法解决学分制收费管理问题。

3.收费管理手段相对于学分制的落后

各个高校学年制收费从学生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学费标准的设置, 欠费和补缴费数据库的生成, 到学费票据的打印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并且主要由学校的财务部门来完成。而学分制收费金额随学生所选学费的多少而变化, 必然会造成收费对象的个体化、收费金额的多样化、收费标准的复杂化, 学分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 学生休学和复学将会变得频繁, 这将会使收费对象和收费范围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学生选课的学分数据需要从教务部门到财务部门的传递, 财务部门根据学生所选学分来计算确定该生的缴费金额, 同时将已收费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务部门, 这就需要跨部门协作, 依托先进的电子网络交流平台来实现, 目前许多高校的收费管理手段还相对落后。

4.学分制收费依然面临贫困学生的收费问题

学年制收费面临学生欠费问题, 欠费现象很严重, 催缴周期长, 并且难以区分是家庭经济困难欠费还是恶意欠费。实行学分制收费后, 依然会面临学生欠费问题。但是, 由于学分缴费与学生学分课程的选择紧密相关, 要求学生首先进行课程的学分缴费, 在办理缴费手续后方能进行课程选择, 这样会促使那些恶意欠费的学生主动交纳学费, 从而降低学费的恶意欠费率;对于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 他们在选择课程时, 充分考虑了自己的支付能力, 因此在学分交费时, 减少了盲目选择超过自己缴费能力课程的可能性, 能够在最大限度内足额缴费, 降低了欠费发生率;对于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来说, 由于无法缴费而面临不能选课, 无形中又延长了学习时间, 反而加大了经济特困学生的教育成本。

二、学分制收费管理的对策

(一) 加强教育成本核算, 合理制定学分收费标准

学分制收费定价一方面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不得高于政府规定的学费标准, 另一方面应考虑市场对专业的需求, 依据优质优价、成本分担原则并结合高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 建立一套教育成本核算制度, 根据学费标准在成本中的分担比例, 规范教育成本构成, 加强教育成本支出的核算, 归集成本项目, 再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调整相关成本项目, 得到生均实际培养成本, 进而以成本为基础, 结合高校的发展规划和办学目标, 拟定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师资情况下的学分收费标准。

1.学分制下高等教育成本的测算

当前高校的会计制度及核算原则都不利于高等教育成本的归集, 但是, 从理论的角度来讲, 教育成本的归集还是切实可行的。首先应确定高等教育成本的归集对象, 即按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等学历层次做为成本计算的归集对象, 根据与教学相关与否的原则, 将高校支出划分为与教学相关的支出和与教学不相关的支出, 然后把与教学相关的支出按用途分为教学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在进行教育成本的具体计算时, 我们可以借鉴产品成本计算中的品种法, 对于教学直接费用直接计入该学历层次的教育成本, 对于教学间接费用可于年末按各学历层次的人数比例分摊计入教育成本, 最后在各学年末, 按如下公式分别计算出教育总成本、生均培养成本、以及单位学分成本等成本数据。

(1) 某学历层次总成本=某学历层次教学成本+分配的教学费用

(2) 某学历层次的生均培养成本=某学历层次的总成本/该学历层次总人数

(3) 某学历层次的单位学分成本=某学历层次的总成本/该学历层次累计完成的修业学分

2.学分制收费的定价方法

学分制条件下, 对于收费方式和学分定价方法一些高校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和尝试, 比较典型的方法有:

(1) 简单折算法

学分单价= (学年制学费标准×标准学制) /学生培养计划总学分

该算法以学年制学费为基础, 计算简单, 操作简便。其不足之处在于, 首先, 其收费的依据未变, 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的教学成本支出, 其次, 未考虑不同学科和专业在培养成本上的差异, 势必造成不同专业的学生在选修同一课程时所缴纳的学费不一样, 出现收费不公现象。此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以学年制为主, 学分制为辅进行管理的学校, 即学年学分制学校。

(2) 固定学费加变动学费法

这种方法根据专业的不同, 将学费分为固定部分 (专业学费) 和变动部分 (学分学费)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根据培养成本的差异规定不同的专业费, 而每一个学生选修课程的学分单价是相同的, 公式表示如下:

应收学费=专业学费+学分学费

学分单价= (学年制年学分标准-专业注册费) /每学年平均选修学分数

该种方法的优点是确保同一学校各专业的学分收费标准是统一的, 同时考虑了各个专业在培养成本上的差异, 设置不同的专业注册费, 可以对不同专业的收费标准进行调节, 有利于反映专业的市场需求情况。不足之处在于专业注册费的确定难度较大, 且带有学年制学费的痕迹, 对同一学年少选课或提前修满学分的学生有失公平。

该种方法单位学分的定价方法如下:以一般专业为例, 学年制条件下的年收费标准是每人每年4800元, 在学分制收费情况下, 其中1800元是专业注册费, 另外3000元是学分学费, 除以每学年40学分, 即得出单位学分的收费标准为75元。

(3) 学科成本系数折算法

这种方法是鉴于各学科的学生培养成本不同, 将开设的课程划分为几个学科大类, (如理工、文史、艺术等) 首先确定一个基准学科 (成本系数为1) , 然后根据其他学科与基准学科学生培养成本的比例, 确定每个学科的相应成本系数, 再在基准学科学分单价的基础上乘以相应的学科成本系数, 得出各学科大类的学分单价, 公式如下:

某学科课程学分单价=基准学科课程学分单价×学科成本系数

应收学费=∑ (实际选修某学科课程学分×相应学科课程学分单价)

该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充分考虑了学科培养成本的差异, 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不足之处在于学费标准划分太细, 成本系数计算繁琐, 寻求基准学科的过程并不容易。

(二) 建立集现代化、网络化、个性化为一体的学分制管理平台

实现网络化、个性化收费是解决学分制收费问题的有效手段, 各高校应建立安全、可靠的电子网络, 利用高效先进的电子网络技术, 依托学校内部管理局域网和外部互联网, 建立学生网络选课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的资源共享并能与银行连接的高级管理平台, 实行收费管理的个体化, 开通学生选课查询系统、收费查询系统, 实行“校园一卡通”, 学校教务、财务、学生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电子网络实现数据的及时传递和资源共享, 提高学校各部门之间以及与银行之间的协作效率, 不断提高学生的收费管理水平, 并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办学效益、办学成本、收费情况等方面的全面、准确的数据和决策信息。

(三) 完善学生资助政策, 建立健全学分制欠费管理辅助措施

我国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 虽然国家有一定的教育财政拨款, 但仍然要通过在高等教育阶段收取学费来弥补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 学分制收费制度的执行, 依然会面临贫困学生的资助问题, 因此, 一方面与高校收费制度相配套的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等配套政策应进一步得到加强, 以助学贷款为基本措施, 辅之以奖、助学金的激励方式, 以及学费减免等辅助手段;另一方面, 通过多渠道设置勤工助学岗位, 给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勤工助学机会, 让学生通过付出劳动和施展才能获取一定报酬来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积极确保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王丽萍, 杨春.刍探高校学分成本核算与学分定价[J].财会月刊.综合, 2006, (11) .

[2]邬敏燕.学分制条件下的高校收费管理[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2) .

篇4: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以培养国际型、应用型,具有高级外语水平又有专业知识,以复合型人才为主的多科性外国语大学,她具有严谨的校风、教风、学风,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1996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设有两个校区,一个在上海市区东北部的虹口区大连西路,另一个在上海市松江区大学园区内。两个校区各具特色,环境幽雅。学校现设有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英语学院、东方语学院、日本文化经济学院、俄语、德语系、法语系、西方语系、研究生院、高级翻译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海外合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学院等院系。学校设有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希腊语、日语、阿拉伯语、朝鲜语、泰语、波斯语、印度尼西亚语、希伯莱语、越南语、瑞典语、荷兰语、乌克兰语、汉语言等语言专业。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学校自80年代中期起先后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关系学、法学、国际政治、对外汉语、翻译、新闻学、教育技术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等复合型专业,具有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学位授予权。学校设有研究生部,现有23个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国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际关系、国际贸易学、企业管理、教育技术学、新闻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交学、翻译学、亚非语言文学、国际政治、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翻译学、国际关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外国语言文学),并设有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英语、俄语),1个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希腊语),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东研究所),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阿拉伯语、国际关系)。目前,全校共有研究生1100多名,全日制本科生5900余名,专科生800余名,留学生1200余名。

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富有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的教师队伍,现有300多名教授、副教授,以及大批学有所成的中青年讲师,并长期聘请外籍专家、教师30余人

学校设有社会科学研究院、中东文化研究所、美国研究中心等十多个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研究领域涉及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学校还编辑、出版《外国语》、《外语界》、《国际观察》、《中国比较文学》、《阿拉伯世界》等近十种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

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推行教学质量评估和标准水平测试。学校在加强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建设,抓好外语基础教学、充分发挥外语优势的同时勇于创新,在外语院校中率先开设复合型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方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建立全新的教学和管理体制。专业结构设计总体分为复合型(专业+语言)、双语型(非通用语种+英语)和方向型(英语+专业方向)三大类。本科生设立导师制,实行学分制和主副修制。在教学中严格进行外语技能训练,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能熟练掌握外语,又有较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应用学科专业知识,努力培养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性、复合型人才,毕业后在社会上更具适应力和竞争力。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至今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多所大学或机构签订交流协议,合作范围涉及互换师生、合作研究、联合培养、图书资料交流等。1998年起,学校还先后与新西兰怀卡多大学、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等国外院校签署协议合作办学,合作范围涵盖本科及硕士阶段,培养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

学校设立多项奖学金、贷学金、帮困补助,提供動工助学,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生依托专业优势,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生受到良好的文化和艺术熏陶。

学校的松江校区承担学校本科教学任务,坐落于松江新城区西北角的松江大学园区内,占地面积800多亩。

篇5:上海外国语大学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

经费管理办法(试行)

上外办〔2013〕2号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等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要求,参照教育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管理,特制定以下管理办法。

第一条 经费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来源: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学校专项资金或者社会、个人等资助或捐赠的经费。所有项目经费均属国有资产,需接受国家审计监督,任何相关个人和单位有责任和义务了解项目经费使用规定,努力提高项目经费使用效益。

第二条 经费使用原则

经费采取“专款专用、自由支配、分期拨付、绩效管理”原则,由教务处和相关院系共同分配管理。

1、专款专用:仅用于项目研究相关支出,不得超范围和赤字使用经费;

2、自由支配:在遵守项目经费使用规定、严格遵守财务报账制度前提下,由项目学生自由支配,指导教师不得使用学生研究经费;

3、分期拨付:项目经费分三次下拨到项目负责人所在院(系),项目启动后拨30%,中期检查通过后拨40%,结题验收通过后拨30%。项目负责人应做到节约开支,合理使用。

4、绩效管理:对中期检查不合格的项目做终止处理,并停拨剩余经费。对中期检查优秀且确实具有很好研究前景的项目可视具体情况经评审后追加经费支持。

第三条 经费使用范围及要点 经费使用范围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必备的实验材料费、会议费、交通费、印刷费、图书资料费、论文版面费、专利申请费、差旅费、相关办公用品及其他费用等。项目经费不得用于与研究无关的软硬件的购买、任何劳务费、任何餐费、任何通讯费等,以及其他被认定为不合理的费用。

各种支出必须有发票,抬头必须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所有票据及票据内容必须合法、真实、有效。

1、实验材料费:主要包括实验样品测试费、试剂费和材料费等。不能购买固定资产类设备(如电脑、移动硬盘、mp3、杀毒软件等)。

2、会议费:项目学生参加各类会议,除了发票外,还需要正式会议通知;

3、交通费:交通工具限火车、轮船、汽车、公交、地铁、出租车,学生一般不得乘坐飞机。火车限硬座硬卧或高铁二等座。轮船限三等舱。地铁不能报销充值发票,请每次出站后索要单程发票。

4、印刷费:创新创业项目相关的复印费、打印费、论文装订费及冲洗照片等。提示:请先咨询商铺是否可以开发票,如果开不出发票则选择其他商铺。

5、图书资料费:只能购买确是项目研究所需的书籍资料。发票须开所购书籍资料的明细(含书籍名称、数量、金额等),如确实无法开明细,可开“图书”,但必须同时附上电脑小票或者书店出具的清单。

6、论文版面费、专利申请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及学生以项目为基础申请的专利应标注“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专利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

7、办公用品:文具及其它易耗品,如纸、笔、本、胶水、夹子、文件夹等。发票应写明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等,不能写“办公用品”、“礼品”等字眼。如确实无法开明细,可开“办公用品”,但必须同时附上电脑小票或者商店出具的清单。

8、其他费用:根据项目研究的实际需要,与项目研究相关的其它合理费用,如邮费、网站制作维护费、场地租赁费等。

第四条 经费管理

项目资助经费由学校教务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和项目所在院(系)共同管理,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保证专款专用。

报销单必须由项目负责人、指导老师签字,经所在院系财务经管人、主管(一支笔)审核后方可到财务处报销。属于国有资产的需国有资产办公室审核并签字认可方可报销。具体报销操作流程按照学校财务处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经核查,对下列情况,院(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小组有权责令项目负责人停止使用项目研究经费,将视情节轻重冻结未用经费或追缴已拨经费,对主要责任人予以处罚,并报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1、因申请人执行不力,无故延期又无具体改进措施致使项目无法按预期完成的;

2、申请人将经费挪作他用的。

篇6:上海外国语大学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

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建设研究教学型大学,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学科和学科群,提升学校学术创新能力和研究实力,凝聚、稳定和培养优秀的青年学术研究人才和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参照国家创新团队建设的办法和模式,结合学校重点学科的实际和发展需要,特制定本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二条 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重点支持校内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学术研究群体,聚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造就学术领军人物,凝炼学科研究方向,并通过承担省部级和国家级项目、重点项目、基地项目、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以及各类科研课题,产出具有重大理论和社会价值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第三条 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实行学术带头人负责制、目标责任制并实施动态管理。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四条 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应根据自身形成的学科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学校和国家的需要进行研究,其研究内容一般应为学校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的重点领域或重大前沿问题,其成果对国家发展战略、对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有重要推动作用。

第五条 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的组成必须由研究方向一致或相近的人员自然形成和组合而成,团队带头人和成员一般不得超过40周岁,必须有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团队的研究工作;鼓励具有相同或相近研究方向和目标的人员进行跨学院和跨学科的联合申报。

第六条 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申报条件:

(1)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学校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对推动学科发展、学术平台建设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推动作用;

(2)依托至少校重点学科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3)由5—8名我校在编青年教师组成,鼓励具有相同或相近研究方向和目标的人员或群体进行跨学院和跨学科的联合申报;

(4)团队组成人员要具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合理的职称和学历 结构,合理的年龄结构,要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

(5)团队成员为40岁以下的青年研究骨干;可聘请一名或一名以上知名学者(40周岁以上)作为顾问。

(6)团队成员要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能够完成重点课题攻关。2.团队学术带头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具有博士学位、副高以上职称;

(2)本校科研教学第一线人员,年龄不超过40岁;

(3)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有公开出版的专著或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4篇以上学术论文;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第三章 申报与审批

第七条 鼓励跨学院、跨学科申报,坚持团队建设、平台建设和项目研究的有机结合。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的学术带头人不得同时作为两个及以上团队带头人申报,但在担任一个团队学术带头人的同时,可以作为相近研究方向的另一个团队的成员;团队学术成员只能归属一个学术团队。

第八条 团队以学术带头人所在学院、中心(所)为依托单位组建,由团队学术带头人提出并填写《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申请书》,《申请书》一式6份。

第九条 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实行公开选拔、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的选拔方式。由所依托的各学院、中心(所)的学术委员会初审,初审合格后,提交学校科研处,由科研处组织专家组成评议组进行评审,提出是否支持和资助额度的意见。获得专家组评审通过的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按程序公示无异议后,报学校批准,公布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名单及资助额度。

第十条 获资助的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在接到资助批准后,按照学校安排正式签订《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任务书》。

第四章 组织与管理

第十一条 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实行“3﹢1”的评价管理模式,前三年为启动和运行阶段,然后进行中期评估验收,验收成绩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合格的继续运行,不合格停止资助,并追究学术带头人的责任。

第十二条 团队由校、院两级共同管理。学校设立有利于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发展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为学术创新搭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应完成所在单位的工作。

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的管理由科研处负责,包括组织审核团队的研究计划、检查工作进展、组织评估验收等。各依托的单位必须对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的工作予以重视,要积极协助和支持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做好日常管理、考核和聘期总结等工作,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团队与所依托单位的关系等,学校将把对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的管理成效纳入相关依托单位年终目标考核范围。

第十三条 团队学术带头人负责编写团队建设计划,组织制定研究计划、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等;按照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要求,经费须由团队学术带头人和科研处负责人共同签字支出。

第十四条 团队学术带头人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职责时,应及时向科研处提出报告,科研处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处理意见,报学校审批。

第十五条 团队学术带头人应按照《申请书》设定的建设任务和研究计划于每年年底前向科研处和所在学院提交团队建设和研究工作的计划执行和进展报告;中期评估验收时提交中期验收报告;建设周期完成后提交团队建设和研究工作的总结报告。

第十六条 学校以团队所提交的《申请书》设定的建设目标任务、研究计划和总结为基准,由科研处组织专家进行考核。

第十七条 经费资助与使用

资助经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科研活动、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挪用资助经费。年资助额为5万元。

第十八条 获资助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视情形分别采取通报批评、缓拨经费、停止拨款、撤销资助等措施:

(1)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2)执行研究计划不力,未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工作;

(3)未按要求及时上报研究工作执行和进展情况,无故不接受学校对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与审计;

(4)资助经费的使用不符合财务制度;(5)评估结果不合格。

第十九条 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团队的管理细则。

第五章 考核

第二十条 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考核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第二十一条 团队的成员发表、出版与学术团队资助有关的论 文、著作、调研报告、上报获奖成果等,均须标注“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资助”(Supported by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字样,否则不计入考核成果中。

第二十二条 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周期(三年)考核目标(1)在有影响的专业出版社出版与团队研究方向一致,且有突破性的或标志性的学术专著不少于1部;

(2)在CSSCI期刊上发表与团队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不少于15篇;

(3)至少争取到省部级项目一项,建设期内项目到账经费不少于5万(不包括学校资助经费);

(4)组织一次国内学术会议。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归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学科研处。

篇7:上海外国语大学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

(试行)

为了体现“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贯彻我校“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办学理念,落实我校“精通外语,谙熟管理,懂一或两门专业,外语听说能力强,计算机操作熟练,礼仪知识好,公关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级外语、外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充分调动广大师生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规划、自主学习的平台,学校在本科教学中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办法。

一、学制

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学制有标准学制和弹性学制两种,本科标准学制为4年(5年),弹性学制为4(5)—6(7)年。即允许学生按标准学制延迟1—2年毕业,但在校总年限不得超过其标准学制2年。

二、学分

1.学分是表示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计量单位,学生取得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最低总学分和各教学环节要求的学分方可毕业,获得毕业证书。

2.各专业培养方案所开的课程和其它教学环节(如军训、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均计算学分。学生必须参加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习,并参加其考核,考核成绩合格即取得该门课程和该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分。

3.各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与实践性环节各不相同,因此各专业的总学分也有所区别,四年制控制在155±20学分,五年制控制在220±20学分,其中实践性教学一般为30~40学分,包括各种实习、毕业论文、军事训练、学年论文、社会调查、课外阅读等。

4.学分制的课程设置一般为四大板块: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设有专业方向的专业,还有专业方向必修课板块。不同板块的课程在学分计算上有所不同。学时与学分的比例按课程在培养方案的地位和课

外学习量的不同而变化。一般为:

必修课:一学期的课,周学时与学分的比例为1:1;

选修课:一学期的课,周学时与学分的比例为1:0.5;

实践性教学环节按学校实践教学指导大纲规定计算学分。

5.学分数记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取值为0或5,办法为:小数点后第一位是0~3时取值为0;是4~6时取值为5;是7~9时取值为0,但整数加1。

6.学生必须取得各门必修课程的学分,不得以其它课程的学分代替。公共选修课的最低学分和专业选修课的最低学分在培养方案中均有规定,学生必须达到,相互之间学分不能相互代替。

三、学分绩点

1.学分绩点是评价学生已取得学分课程的学习质量的计量单位,学分绩点达到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的最低的课程(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总平均学分绩点数方可取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2.学分绩点的多少取决于学分数和绩点系数,绩点系数与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相对应。绩点系数与考核成绩的对应关系为:

3.学分绩点的计算方法是:

一门课程学分绩点=课程的学分×考核成绩对应的绩点系数。

一学期课程平均学分绩点=一学期所选全部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程,不包括实践性教学环节)所得学分绩点之和除以一学期所选全部课程的学分之和。

其中一学期所选全部课程的学分之和包括经批准的考核成绩不及格的选修课程的学分。

毕业前,课程(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总平均学分绩点=各学期所得课程(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分绩点之和除以各学期课程(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分之和。

4.专业培养方案安排的实习、学年论文、毕业实习、综合技能训练、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它们仅计算取得的学分,不计算学分绩点。

四、选课

1.学生要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在导师指导下,考虑个人兴趣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制定选课计划,安排修读的课程、时间和顺序。

2.学习困难的学生允许推迟选读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本学期的某些课程。

3.如果某些课程有先行后继关系,则必须选修先行课程,并取得学分后方可选修后继课程。

4.考虑新生入学不可能对课程有较全面的了解,新生第一年按培养方案修读必修课程,从二年级开始选课。

五、重修

1.必修课程考核不及格者,可参加下学期初的补考。补考成绩在及格(含)以上以60分登记成绩,并按绩点系数为1计算该课程的学分绩点。重修课程考核成绩在及格(含)以上以实际分数登记成绩,并按相应绩点系数计算该课程的学分绩点。选修课程考核不及格者,不设补考,可以重选该门课程,也可以另选其它选修课程。

2.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重修该门课程:

(1)必修课程考核不及格或经批准的缓考者,经补考仍不及格;

(2)无故不参加必修课考核或补考;

(3)必修课程缺课学时累计达到该课程总学时数的1/4。

3.毕业前仍有重修课程不及格者,在标准学制年限作结业处理或推迟1—2年毕业。

4.重修不及格不可参加期初补考。

5.以下情况者,可以参加毕业前考试:

(1)在第六、七学期(五年制第八、九学期)必修课程不及格经补考仍不及格者,离校前课程无法安排重修的;

(2)因外界不可抗拒力量导致无法重修者;

(3)因参加学校出国交换学习项目导致部分学分未修且返校后无法进行重修的。

六、其它

1.经批准转专业的学生,修满转入专业培养方案规定总学分数和各教学环节要求的学分方可毕业。学生在原专业取得的某些相同课程的学分可以代替转入专业的课程学分,不相同课程取得学分可作为转入专业的任意选修课的学分。按转入专业的培养方案,学生在转入前没取得学分的课程必须补修并取得学分。

2.目前,我校实行的学分制是按学年进行管理,在培养方案中规定了每个学年必须取得的基本学分数。学习困难的学生,若取得的学分低于本学年或第七

(九)学期规定的一半基本学分数(不包含公共选修课),应编入下一年级相应班级重新学习。

3.学生在籍学习时间达到规定的最高学习年限,仍未达到毕业要求,但所获得学分达到专业培养方案总学分数的90%(含)以上者作结业处理,未达到总学分数的90%者作肄业处理。

4.此办法从11级学生开始执行,以前各年级学生按当时的规定方法执行。

5.本办法由教务处制定并负责解释。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分制重修管理办法

为加强和规范学生重新学习课程的管理,现就相关事宜明确如下:

一、重修课程的范围

按照《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学籍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学生期末考试不合格后有一次补考的机会,经补考仍有不合格的课程,需要重新学习相应的课程。

1.学校只受理学生在最长学习年限内(标准学制年限+两年)的重修申请。

2.因缺课累计超过该门课程本学期教学时数四分之一者、缺少或未完成实践等教学环节者不准参加考试和补考,只能在重修后才可以参加考核。

3.因严重违反考试纪律或者作弊受到处分的学生,不给予该门课程的补考机会,一年后可申请重修该课程。

4.学生申请课程的重新学习并办理了相关手续后,只享有一次参加考试的机会。如果擅自不参加考试或考试仍不合格,须再次申请重修。

5.总评成绩70分以下(不含70分)60分以上(含60分)的学生可申请不满意重修。一门课程仅允许在一年内进行一次不满意重修申请。

二、重修课程的申请

1.学生在开学两周内向所在院系教学秘书申请参加本学期课程的重修(重修申请表可在教务处主页下载)。

2.学生本人填写并由院系进行审核,审核后统一将本单位所有学生重修申请交至教务处,由教务处进行编班。

3.重修应在一年内完成,申请应在开学两周内完成。如超过受理时间,院系和教务处不受理学生的重修申请。

4.参加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学生需返校后统一申请重修,外出实习期间应自学需重修课程。

三、重修课程的编班及收费

1.为整合学校资源,提高重修课程教学质量,学校对重修课程统一编班。学生凭计财处缴费收据申请编班学习。

2.同一门课程有15人及以上学生申请重修必须单独开班授课,15人以下

组织学生跟班学习。

3.单独开班课程根据学分不同决定周课时,教学周数为15周,其中第十五

周为考试周。上课时间为周一至周四晚,地点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4.公共必修类重修课程每学分收费100元,专业必修类每学分收费150元。

跟班学习学生重修费减半。选修类课程不及格学生重选每学分需缴纳重选费50元。

四、重修课程的考核

1.学生申请课程重修并办理了相关手续后,只享有一次参加考试的机会,不安排重修后补考。

2.重修的学生应按时参加期末考试,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考试,于考试

前两周办理缓考手续(教学秘书处领取申请表→教务处审批→获准后参加补考),否则按旷考处理。

3.重修考试旷考的学生无再次重修和毕业前考试机会。

4.重修课程成绩为平时成绩与期末卷面成绩的总和,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依据课程性质而定。

5.单独开班学生统一在第十五周指定地点参加考试,跟班重修的学生期末

考试周期间跟班考试(不按指定考场参加考核,所修课程成绩无效)。

五、重修成绩的管理

1.考核结束后授课教师网上录入(填写)学生成绩,打印成绩单一式两份

签字后交教务处。

2.重修成绩按照考核成绩和完成时间记载,并依次注明“重修1”、“ 重修

2”等字样,所获得的学分纳入学生当学期的学分统计。

3.经重修取得学分的课程成绩,按照实际获得分数记载,并获取相应学分

及学分绩点。所有重修成绩均记录在系统中,不予删除,成绩单中显示最高分。

篇8:高校学分制收费管理研究

学分制这一教育模式起源于美国,1894年哈佛大学医学院在选课制基础上创建了学分制,到20世纪初,美国大部分高校都施行了学分制。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首先实行选课制,到1978年国内部分高校陆续开始试行学分制,目前国内高校学分制改革已全面推开。学分制的优点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大势所趋,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高校学分制的实施离不开与之相配套的管理体系,这就需要各个部门积极配合,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模式。尤其是高校财务部门,高校在实行学分制改革以后,课程成为一种商品,学生按自己的需要选择课程,并交纳一定的费用,每一个学分就意味着占用一定的教学资源,按学分收费也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但是由于学分制收费相关政策不完善、管理复杂、预算编制难度大等问题,目前多数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高校仍然采用学年制收费制度,学分制相配套的收费制度改革进展缓慢。高校在学分制下如何合理收费,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二、国内外高校收费结算模式

我国目前大多数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高校仍然按学年收取学费,部分高校开始探索学分制收费方式。学分收费又分为一次结算模式和多次结算模式,比较这两种模式,即学费一般由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组成,学生正常完成规定学业所缴纳学费总额不高于学年制学费总额,其中,一次结算模式是学生在每学年开学时按学年制收费标准预缴学费,待毕业时进行一次性清算,多退少补;而多次结算模式则是新生入学第一年可按所学专业学年学费预缴,在下一学年开学时根据上一学年实际所修的学分进行结算,多退少补。学分的定价主要是依据政府颁布的学费调控价和学校制定的培养计划确定总学分折算成单位学分价格。

国外高校收费方式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学分制收费方式,即学生选修专业的学分数量×每个学分的学费价格=总学费,其典型代表是美国高校;另一种是学年制收费方式,即每年都按照固定的标准一次缴纳或分期缴纳学费,其典型代表是英国高校。结合我国目前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我们重点讨论一下美国大学的收费方式:首先,美国高校学分单价的确定因学校性质不同而有较大差别,私立大学学费较贵,公立大学较便宜,如哈佛大学每个学分1500美元,四年修满125学分费用大约18.75万美元。相比之下一些公立大学则相对便宜很多,例如加州州立大学,每学分500美元,四年学费合计6.25万美元。其次,根据教学成本的不同,美国大学理工类学科以及其他需要做试验的课程收费较高;人文类、社科类专业课程收费较低。另外,美国公立大学在收费方面有许多政策,例如针对本州学生的学分优惠政策,针对转校生的学分减免政策等。

三、高校学分制收费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学分制收费作为高校学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相关政策不完善、收费管理的复杂性,以及收费管理模式相对滞后等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学分制收费工作顺利开展。

1. 高校学分制管理下收费繁琐。

高校学分制改革后,由于学生的学制可以在三至六年内浮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分阶段完成学业,因此,学生只要及时办理休学、复学相关手续就可以自由安排学习进度,学生的流动性增大,因此收费人数相对于学年制更具波动性;另外,收费方式由过去的学年制收费改为学分制收费,学生在选课后才能确定具体学费金额,因此费用标准更加个体化,但同时也产生了不确定性,这使收费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另外,如果学生延长或缩短修业年限,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学校教学资源和配套生活设施,而修业延长期内财政将不会再对该学生拨款,这样学校的负担就会加重,如何核算和分摊增加的这部分费用,是否应该提高延长修业年限学生的收费额度,目前物价部门和高校都还没有相应的对策。

2. 单位学分收费标准难制定。

目前,我国高校收费标准并没完全按照各学科领域实际产生的教学成本来测算,而是根据物价管理部门核定的统一收费标准来折算,这样折算出来的单位学分收费标准不能准确真实的反映实际教育成本的支出。此外,各省区在自行制定修业总学分时没有统一的标准,致使不同省区之间同一个专业修业总学分差异巨大。因此,如何准确地测算教育成本,制定统一完善的修业学分计算方法,确定公平合理的收费标准是各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农林师范类国家重点扶持学科是不是该有单独的学分管理制度、收费标准,以及如何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也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 预算编制难度增加。

在现行高校预算管理模式下,财政部门以在校生人数作为高校拨款的依据,在学年制收费管理条件下,这较为符合学校的实际;但是学分制管理下,在校生人数是个动态数据,在校生人数在任何时点都有可能发生变化,都不适合作为财政部门拨款的依据,因此,财政部门的拨款方式应结合学校实际管理情况,并随之更新。

其次,学费收入属非税收入资金的范畴,是根据在校生人数和相应的收费标准测算出来的,在高校实行学分制管理后,因为选课的差异使学费收入测算的难度加大,预算编制时间与学生选课交费时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也增加了学费收入测算的难度。如何较为准确的测算出学费收入,合理编制预算收入,也是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4. 校际资源共享难实现。

学分制管理下,学生似乎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跨专业、跨年级、跨学院,甚至跨校选课,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校教育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同一专业的教育成本也不同,单位学分的收费标准有一定的差异,这给校际之间结算。以及学分互认设置了比较大的障碍,也使得学生跨校选课和校际资源共享难以实现。如何统一校际收费标准,实现学分互认,充分高效的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是学分制管理面临的又一难题。

5. 学生选课顾虑多。

学分制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主修辅修制,学生在已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分基础上,在尚有余力的情况下,可申请辅修其他专业课程取得相应的学分,或者申请攻读第二学位,学生在辅修和攻读第二学位过程中,比一般的学生占用更多的学校教育资源;同时,这部分学生在毕业后相应的也会获得比其他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收益;另外,高校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也会推出相应的鼓励政策。对于这部分学生学校应该怎样收取学费才能做到既鼓励学生学习热情又兼顾教育公平,是需要探索的问题。

此外,还有部分学生会因为想要提前毕业而选择容易得学分的课程而忽略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还有一部分学生选课经验不足或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往往导致不能按时完成学业,造成延期毕业。这就需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引导,而不是一味的放任自流。

四、探讨如何建立合理的高校学分制收费体系

1. 制定统一的政策规制。

2006年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发改委相应也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的通知》,以规范高校收费行为,避免学分制改革后乱收费现象的发生。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因为缺乏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的、具有指导性的、按学分计算的修业条件和学分制定标准、学分收费计价方法以及相应的学费收费监督机制,也没有制定出建立在对各地、各级各类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基础上的学分制收费标准。各省自行制定的修业总学分差异很大,因此导致学分制收费标准的地区间差异以及专业间的巨大差距。相关教育部门应根据地区经济以及教育发展的层次性、差异性,尽快制定一套完善的高校学分制收费标准,并建立相应的检查监督机制。

2. 建立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制度。

高校在普及学分制管理模式后,学校管理运作上,必须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实行学分制管理后,教学计划的强制性减弱,学生修业计划的充分自由会导致在第一学期选课经验不足,因此,针对新生和要开办讲座及咨询会,以指导学生选择专业及课程;其次,为了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充分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课程尽由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开设课程,每门课要有2名以上教师同时开课,让学生有充分选择授课教师的自由,教师授课费与听课人数挂钩,使教师也有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第三,每个专业的主要课程要保证每学期开一次,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到本专业的核心知识;最后,要重视听取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及时反馈,不断改革,按需开课,节约教育成本。

3. 学分标准制定的探索。

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对课程进行定价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学科成本、行业差异、授课教师水平等级差异等方面的因素。目前,比较推崇的是建立以课程为单位的课程细分收费方法,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了多个方面的因素:(1)计算单位学分价格,即以简单折算法计算出单位学分的学费价格;(2)授课成本的等级测算,即根据每门课程的授课特点,分别评估测算其授课成本,例如理工科及其他一些需要做实验的课程成本相对较高,人文类的则相对低一些;(3)评估授课教师等级,即从教师的职称级别、教学督导的评估意见、学生评价等方面评估教师的授课价值;(4)核定社会需求等级,即根据社会需求情况,评估预测学生所选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情况,从而测算该专业所涉及的课程的市场权数,例如与经济类专业相比农学类专业市场需求量较小,市场需求等级较低;(5)综合以上因素填制学分收费价格计算表。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兼顾办学成本、教师等级、社会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极大地方便了优秀教师人才流动和校际间的人才共享,适应高校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市场经济规律,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4. 利用信息技术配合高校收费制度改革。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学管理和收费方式也随之升级,依托校内局域网和互联网,建立一个可以与校内教学管理系统和银行管理系统相联接的学生收费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该系统既要能够满足统计的需要,也要能够提供在校生人数、选课情况等教务管理信息,同时还要能够及时反映学生应交学费情况,及欠费情况。既要能够分院系、分专业的明细统计,还要能够与单位财务软件并轨。一旦学生选课结束,收费管理系统就能及时计算出学生应缴纳学费金额,并通过银行管理系统直接扣缴学费,同时将收费情况及时准确反馈到学籍管理系统,使学费管理与学籍管理相结合,敦促学生在无正当理由情况下及时足额完成学费缴纳。

5. 以学生为主体制定个性化政策。

实行学分制后,按照学分制的收费管理办法,优秀学生如果本学年要多修课程,多得学分,就得多交学费,不论是提前修业还是辅修及攻读第二学位,都会给学生带来经济压力,学校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激励政策,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相应的收费政策上,可采取按单位学分标准全额交费、比例交费和免交学费等措施,也可实行学分奖励政策,对完成本专业以外,其他专业学业的学生实行收费与奖励两条线管理,从而减轻学生因勤奋学习带来的交费压力。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发挥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制度优势。另一方面,在鼓励优秀学生的同时,对于因各种原因延长修业时间的学生,只要不辅修和重修,其学费总量也不会增加。而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想要提前完成学业,每学期就要多修课程,每学期的交费额就会超过其他正常修业学生的交费额,但由于修业年限缩短,学生学费总额并没有超过标准学年的交费总额,同时可以使学生早日完成学业,提前就业。

摘要:高校推行学分制教育管理模式是教育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调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在高校学分制管理体系中,如果按以往统一标准收取学费,就有悖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原则。文章调查总结了国内部分高校的收费模式,提出目前收费模式存在的收费标准制定不合理、管理复杂、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收费管理

参考文献

[1]胡耀宗,刘珂珂.高校学分制收费的经济学分析[J].教育科学,2010(4)

篇9:上海外国语大学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

关键词:共享;数据集成;视图

一、引言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学分制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各部门间学生信息不统一。针对实际工作中教务管理系统与收费系统数据共享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讨论在数据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模块设计要求,以及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数据共享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调研发现目前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学生收费系统实行学分制收费。各部门与教务管理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基本是采用数据导入、导出处理(Excel,DBF,PDF)格式或者纸质格式。由于数据量大纸质文件根本不可能胜任,电子数据导入导出占据大量时间,同时导入前还要做大量的手工数据匹配工作,时间花费大而且数据容易出错。数据在各部门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学生基本信息不一致。在日常工作中学生学籍状态的变化将导致收费系统中信息的变化(如学生休学、复学、退学、提前毕业、延长学制等)。从工作中实际问题出发研究本课题在实际教学管理中有重要的意义:一是确保各部门间数据的一致,只要职能部门对相关信息确认后,其他部门就可以直接获取,避免手工资料传递造成的丢失和传统业务办理各部门间的跑动。二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三是为以后实行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实施手段。

三、实现目标

结合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学生收费管理系统集成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认证集成——确定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用户权威身份信息,建立起统一的认证平台,实现学生收费管理系统和信息门户平台上单点登陆。

信息门户集成——以学生收费管理系统可发布应用为基础,通过信息门户系统为广大师生提供统一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数据集成——利用公共数据平台,从学生收费管理系统数据库中抽取出需要共享的数据,使共享数据平台成为全校范围内唯一的全面的数据源。

四、统一身份认证集成

建立身份认证仓库,将用户的访问信息独立于应用程序来进行集中管理;建立单一的权威目录作为所有数据的数据源;采用基于身份认证的单点登录技术,采用单点登陆机制后,使用单一账号,系统维护自动接驳到后台各应用系统的账号管理。灵活可扩展的认证接口,支持LDAP、NIS、AD、PKI等标准认证技术。采用软件加密和硬件加密相结合、应用数字证书,对用户身份和敏感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本科生学号由教务处教务管理系统提供,研究生学号由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提供。

(一)共享资料集成

1.集成要求。

(1)学生收费管理系统提供需对外共享的数据,数据集成平台将共享的数据周期性(1天/次)的将学生收费管理系统提供的共享数据同步到共享数据库;

(2)数据集成平台提供学生收费管理系统需要的共享数据(教务管理系统中学生选课学分、学籍状态、异动情况),将共享数据写入到学生收费管理系统的临时表(不直接写入学生收费管理系统的正式数据表);

2.集成方式。

(1)数据访问接口方式:接口共享目录,就是资源目录体系,就是对共享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的共享目录,建设一套接口的共享目录,所有单位的接口都可以在共享目录中搜索和查找,是共享数据库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录信息浏览,用户能够分层浏览目录信息。目前,Web Service技术正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WSDL是Web Service接口的标准描述语言,使用UDDI可以实现对WSDL格式的Web Service接口进行规范的保存、查找、获取详细信息和删除功能。

(2)共享数据库方式:数据集成为双向集成,即分为“提供数据给其他系统”和“获得其他系统的数据”。把公用数据、视图存放在共享数据库,一方面只提供需要的数据、授予对方读取的权限。另一方面不是直接访问对方的数据库,在调度过程中如果发生错误,oracle中间件oracle data intergrator工具会报错(oracle data intergrator体系结构的组织主要是围绕一种模块化存储库展开,通过完全在JAVA中编写的图形模块和执行代理(程序)、以用户服务器模式对存储库进行访问。该体系结构还包括Web应用以及Metadata Navigator,它们可以使用户通过Web接口访问信息。)减小因为访问带来的危害,保障资料的安全。在这里我们主要对采用共享数据库方式进行研究。

3.提供数据给其他系统。

(1)数据流向。(2)提供的数据字段。(3)实现过程。

4.获得其他系统的数据。

(1)数据流向。(2)提供的数据字段。

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基本信息表包括本科生基本信息表、研究生基本信息表、留学生基本信息表、走读旁听生基本信息表等。

本科生基本信息表主要字段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姓名简拼、出生时间、民族、籍贯、政治面貌、入学时间、学制、班级名称、专业名称、学院名称、层次、形式、培养方式、学籍状态、一卡通号。其他表格基本字段元元相同不一一陈述。

学籍异动表主要字段包括:学号、异动日期、异动原因(休学、复学、自动退学、校际转入转出、转专业、留出出国、降级、开除等)、审批日期、原院学校、原院系、原专业、原年级、现年级、现学院、现班级、现专业、备注等。

(3)实现过程。收费数据库开放中介数据库,开放系统访问账号,授予写入目标数据表的权限;在中介数据库中创建目标数据表。

5.数据管理工具。

(1)数据集成工具。数据集成工具是共享数据库对数据源(各业务系统数据库)进行数据抽取的工具。它使用户可以方便的通过设置,让系统自动从各个业务系统数据库中将数据提取到共享数据库中,其主要工作流程包括:选择数据源,即源数据库;选择数据库中的表;设置各个表之间的关系;设置目标数据库;设置目标数据库行和列;设置字段映射关系;设置是否需要通过审核;设置数据集成调度,即数据集成的周期和操作。

(2)数据同步工具。数据同步工具是针对已有业务系统数据库与共享数据库之间的同步。因为原有业务系统的数据库建设较早,其设计与共享数据库的总体设计一定有所不同,从技术角度来说很难做到像资料访问层那样使后续建设的业务系统数据库与共享数据库之间保持自动的实时同步。所以,兼顾已有业务系统的数据库,采用数据同步工具来保持已有业务系统数据库与共享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同步。

五、用户和日志管理

数据中心交换平台还应提供一些相应的管理机制以确保该平台系统的顺畅运行,如用户管理和日志管理,其中应用用户管理涉及应用管理(对应用系统进行增删改操作)、应用权限管理(划分应用对元数据表的访问权限,可将访问权限分为只读式访问和独占式访问)、用户管理等;日志管理除了常规的查看、删除、备份和导出日志记录等功能外,还包括日志审计功能,即管理员可以通过设置选择较为关注的日志信息项,着重管理一部分日志。數据中心交换平台使整个新系统、不同时期已经存在的已有系统能进行有机的集成,保持整个数据的统一和一致,形成一个唯一的可信数据源,并为整个学校的信息查询和决策分析提供可靠的、足够的、全面的数据保障,为高校数字化校园的进一步建设奠定平台基础。

六、结论

上一篇:刀把子心得体会下一篇:冷眼看小学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