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井底之蛙写作文

2024-04-28

以井底之蛙写作文(通用18篇)

篇1:以井底之蛙写作文

平时我们看过很多童话故事,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写一些关于童话的故事作文,接下来就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吧!

青蛙一家世世代代都生活在井里,它们高兴时跃出井面,在草地上尽情跳跃;它们疲倦了,就回到井里,安然休息。它们每人独占一处地方,过着平淡而富足的生活。

几十年过去了,一天,青蛙爷爷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它忧心忡忡地说:“听说我们这儿要建一座工厂,每天轰隆隆的机器声连续不断地传进我们的耳朵里,我都快被吵聋了!不行、不行,这里我实在住不下去了,我建议大家赶快搬家吧!”

“是啊,是啊!现在的天灰蒙蒙的,像是在那湛蓝的天空上蒙了一层脏污的薄纱一样!”青蛙妈妈气恼道。

“小河里的水面上飘满了垃圾,河水都变成毒水了,小鱼小虾们也不见了踪影,我担心喝一口就会中毒!” 青蛙奶奶皱着眉头叹气。

看来这家是非搬不可了,就这样,青蛙一家很快踏上了寻找新家的旅程。

青蛙一家辗转几周来到一处安静的小山村,一跨进村口,就闻到了一阵稻谷的香味,天空湛蓝湛蓝的,河水清亮清亮的,空气也很新鲜。青蛙爷爷感叹道:“这儿的环境真好,我们就在这安家吧!” “好!” 其它青蛙应声附和道。可是它们转念又想:几年后我们不会还搬家吧?

篇2:以井底之蛙写作文

终于有一天,小青蛙决定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它双脚用力一蹬,使劲一跳,蹦到了井外。看到外面的景色,小青蛙傻眼了:天空无边无际,雄鹰在展翅翱翔;树木吐出嫩芽,枝叶随风舞动。景色真的太美了,小青蛙开始了它的旅行。

它一蹦一跳地来到了池塘边,满池的荷花和荷叶映入眼帘,它开心地跳到荷叶上。把荷叶当作舞台,“呱呱”地唱起了优美的歌。

小青蛙又一蹦一跳地来到了稻田里,看见禾苗上有好多好多的虫子,心想:这么多的美食,我可以饱餐一顿了。正当它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只大手抓住了它,小青蛙吓得使劲挣扎着逃走了。

小青蛙惊魂未定地来到小溪边,想要喝口水压压惊。这时小蜻蜓飞过来连忙说:“小青蛙,别喝这水,这水被污染了,小鱼、小虾喝了这水都死啦!”

小青蛙想:还是我的井里好呀,外面的景色虽然美丽,但是危险太多了,我还是回去吧!

篇3:以井底之蛙写作文

一、走进课文情景,引导想象以“说”促“写”

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说话,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写作情感。如在讲《送元二使安西》这一课时,在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基础上,配上表现离别之情的《送别》乐曲,渲染别离氛围,让学生在朗读体会别情,并边读边想:别筵将尽分手在即,诗人如何向好友元二频频劝酒,殷殷话别的?现在老师是元二,你们是诗人王维,喝了一夜的酒,现在离别在即,你们怎样劝我“元二”更尽一杯酒的?通过让学生走进诗境,引导想象,创设说话情景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诗境及自己的理解把诗改写成一篇表现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故事。学生入情入境,一篇篇富有创意的故事跃然纸上。

二、品析课文精彩段落,从“说”促“写”

每一篇课文几乎都有优美的段落,我们在教学时用心引导学生理解、推敲、品析这些精彩段落,积极鼓励学生模仿说,从而学会运用。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互相配合,战胜敌人;有的……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引导学生品析这一段话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是如何把这一群没有生命的兵马俑表现得栩栩如生的?八千个兵马俑就有八千种不同的神态,在你的心中还浮现出哪些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呢?你能学习作者的写法,把他们描绘出来吗?这样让学生由品析中学习写法,再从“品”到“说”,再模仿课文,说兵马俑其它神态,到运用到介绍其它物种上层层递进。

三、巧用课文插图,以“说”促“写”

许多课文均配上精美逼真的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有着很大的延伸空间,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想象画外的情境,推测人物的心情,勾勒动态的景象。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对插图进行观察、想象,进而发展为即兴说的创作,以说促写。例如《鸟的天堂》一文出现大榕树枝叶繁茂,独木成林的画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象,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为总述句从枝、叶、树干、根等方面介绍这颗大榕树。《可贵的沉默》一文中有两幅插图,本人巧妙地借助这两幅插图,设计了说话训练:第二幅图孩子们的表情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课文没有具体描写沉默画面,你们能观察画面把第二幅图孩子们沉默在想些什么呢?学生兴趣盎然,在观察插图说话的过程中,再次领悟孩子们沉默的痛苦,受到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

四、学习课文写法,仿“说”促“写”

课文中有的作者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或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想象等表现手法来描述情景,使语言充满情趣和韵味。教学中我们从文章文句的写法入手,打开学生思路,引领学生体验、感悟语言文字的妙趣。如在《咏柳》一诗中,诗人看到柳叶细细的、绿绿的整整齐齐,就想到春风是一把剪刀,裁剪出这样美的柳叶。教学时创设这样说话题材:在作者眼里,春风是一把剪刀,裁出碧玉似的柳叶。在你眼中,春风又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生“:春风神奇的彩笔,染绿了小草,点红了桃花,漂白了梨花”、“春风是闹钟,一响,冬眠的动物纷纷苏醒了。”、“春风是位魔术师,一吹,小草探出头来,花儿露出笑脸,树木抽出新芽”等。学生的想象充满创造色彩,充满灵性,学习诗中比喻修辞,运用语言表达富有个性。

五、活用课文简略处,变略为详,练“说”促“写”

课文中很多佳作,语言精练,蕴含丰富,具有不尽之意于有限的文字之中。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扩展,练习把简练之处说具体,从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文中“惊讶地呼喊”没有具体描述。教学时我启发学生想象当时人们的动作、语言和表情等方面,把“呼喊的场面”说具体,变略为详。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总之,课文是个例子,教师认真深入研读文本,根据课文内容,抓住文本的“亮点”、“特点”巧设说写结合的训练,从说到写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摘要:语文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是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实践课。入选教材的每篇课文文质兼美,教师要用好教材,巧设环节,通过教材的教与学培养学生说、写能力。

篇4:作文以“批”促“写”

【关键词】 语文 作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2-012-01

“通过这次批改,我们组认为写记叙文要注意几点:一,开头舍弃空洞的排比、议论;二,以平凡的细节、简单的叙述、细腻的情感打动人,不要写长段的与主题无关的议论、抒情;三,舍弃流水账式的小片段拼凑,写几件事不如写好一件事……”这段话来自学生互批材料作文“被忽略的细节”后的小组总结,学生用通俗简洁的语言指出了本次习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思考探究,转换角色

作文评价是谁的任务?是教师,是学生,抑或须由师生双方合作去完成?教师的大包大揽剥夺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价中来,并非完全把权利下放给学生。有些老师的改革“过犹不及”,上课把批改要求教给学生后,彻底放手让学生打分写评语,然后作文批改环节结束。毕竟由于学生能力薄弱、个体差异大等原因,学生自我评改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具体指导。因此,作文评价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是要靠师生双方合作完成的工作。

二、教师指导下的作文互批五部曲

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互批作文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三向循环批改,由静态作文批改变为动态的作文批改,大致有掌握标准、审题立意、小组互批、自评反驳、师生总结这五个流程。

1. 掌握标准。在前期阶段教师结合范文指导学生研究作文阅卷标准,了解评价作文的基本角度,掌握作文阅卷的准则。如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切题的文章可能得不了高分,但跑题的文章一定得低分。帮助学生分辨切题的文章和穿靴戴帽的伪切题文章的区别。

2. 审题立意。结合某次作文写作要求,师生共同审题,举例说明哪些立意切题,哪些立意偏题,哪些立意跑题。教师在课前要阅读所有学生作文,对全班情况心里有数,这样课上指导才能具有针对性。

3. 小组互批。以4-6人为一组,组员间写作水平高中低不等,但各组综合实力均衡,这样保证资源分配公平合理,学生之间以优带差,互相促进。人手一篇非本组成员的文章,避免受主观感情影响。每人先浏览本组所有文章,然后按入文解道、因道悟文和品文求佳的三个层次评价文章。

第一层次:入文解道。读不懂文章,对文章的段意、主旨、构思理解不了,对文章进行鉴别评判,只能是一句空话。互批时,把作文当作自学课文,逐句逐段阅读分析。①整体感知,你的感觉是什么?②旁批概括每段段意。③用小括号标出文中所有点明主旨的句子。

通过这一层次的阅读,批改人可以大概弄清脉络结构、主旨大意、情感倾向,从整体判断本文是否切题,基本分能否及格。文章是否犯了穿靴戴帽的错误,一目了然。

第二层次:因道悟文。理解是鉴赏的基础,鉴赏是理解的继续和深入。第二个层次是品评文章妙处所在,诊断病症。①看选材是否精当。②看布局是否合理。③看语言表达是否通顺连贯得体,用波浪线画出佳词佳句,用横线画出病句,圈出错别字。通过这一层次的精细阅读,学生根据文章的亮点和不足酌情加减分。

第三层次:品问求佳。互批作文不能满足于给别人的作文打分,还要能取长补短,学习借鉴,探索写好这一篇文章或这一类文章的最佳方案。这个方案是小组讨论得出的结论。

在每个组员独立给所有作文判分、写评语后,就进入小组讨论给出修改建议的环节。小组的讨论是小组互批的高潮,修改建议可以是两套矛盾的方案,但必须是小组全体成员智慧的结晶。

4. 自评反驳。接下来便是重新阅读自己的文章,参考其他同学的点评和建议,给自己写评语。如果对其他同学的评价不赞同,可以下位与该同学和该组学生辩论。同样,可以邀请老师参与讨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讨论他人的文章,渐渐对如何写好文章有些感性认识,若要把这些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果实,关键是对自己文章进行评价和修改。

5. 师生总结。最后各小组指派一名学生总结本次批改的收获,如总结大家习作中的优点和问题,谈给自己写作的启示等。教师再根据习作情况和课上批改情况,对写作和批改方法进行补充纠正指导解惑,少说甚至不说学生能总结的道理,多说说学生需要的知识。不仅点评学生写作中的优缺点,更要指出在互批过程中的闪光处和注意点。

三、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互批作文的意义

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互批作文,既有个体独立思考,也有合作探究;有安静地阅读,专注地倾听,也有自由地表达;有学习,也有自省;有接受,也有反驳。老师是指导者,也是学习者;学生是学习者,也是评论者、教育者。在师生和生生的信息交流互动中,学生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也明白自己的不足,在对比参照中,不断提高作文水平;教师深受学生启发,获取灵感,走进学生,务实地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这样的方式使得作文教学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新课标》中也提出写作应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由此可见,改革批改方法,着重培养学生互批互改作文的能力,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篇5:井底之蛙作文

那天,我在小鸟姐妹的帮助下,我跳出了井口。啊,一切都是那么地美丽;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小鸟站在大树上尽情地欢唱;池塘清澈透明,田里传出青蛙欢快的叫喊……我十分开心,就像一只被关在盒子里的小鸟,被放回大自然,重见天日那么开心。

我跳进了田野,扑进了大自然的怀抱,认识了俩兄弟--嘻嘻和哈哈,认识了俩姐妹--咿咿呀呀,还认识了许多好朋友,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我们还成为了“田野小卫士”。“哎哟,我的身上爬满了虫,快来救救我!”一粒谷子大喊:“马上来了!”我急忙跑过去,三下五除二就把他身上的虫子吃光了。“谢谢你,小卫士”。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比喝了蜜还甜。

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村里来了一群手拿网袋绳子的男孩,他们无恶不作。东区的叽叽和喳喳最先被铺;西区的嘻嘻和哈哈,不慎入网,北区的咿咿和呀呀也难逃一劫。只有我,在禾苗的保护下,才逃回了井底。虽然回井底了,可我还是有一只脚被抽到了,我又回到了井底。

篇6:井底之蛙作文

青蛙发现天非常大,心情非常高兴,就四处走一走。它来到了学校,听见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心想:学生们的声音真好听,要是我是一名学生那该多好啊!青蛙来到田野里,看见高梁非常红,真美丽。不幸的是,一个人要捉它。它跑呀跑,跑到了密林里,那个人追不上就走了。青蛙想,这个世界上不只是充满精彩,也充满了危险,还不如回到井里去呢。可是,回到井里就再也看不见无边无际的天了。于是,它来到了一座城市花园,看见了许多人穿着那美丽的衣服在湖边散步,不远处有老人在谈天,不时透露出甜美的微笑,孩子开心地在打闹嬉戏,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青蛙就决定留了下来,在湖边为人们捉虫子。

青蛙与城市里的小朋友就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成了城市里的一员,它开开心心地过着每一天!

篇7:井底之蛙作文

这天,我凭着健壮的双腿,终于跳出了井底。“哇,外边的世界真美呀!”我自言自语道。果真像小鸟所说的那样,蓝天白云,绿树红花,一切都是这么美好。“喂,老朋友,你怎么不去捉害虫呀?真倒霉,又是你这只小鸟。“我能行吗,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后来,当我知道我可以能帮助人类除害虫时,才意识到我的本领真大。说时迟,那时快,我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田地边开始工作起来。那时,正是正午。

第二天一大早,我又早早地起床来到田地边。这时,天刚刚泛起鱼肚白,我们的家族成员们也三三两两地来到这里。看来,它们也是在帮助人类捕捉害虫呢!正当我美滋滋地看着这些伙伴们时,突然,只听“呱”地一声,一只同伴被一双大手抓住了,根据求生本能,它使劲地跳呀跳呀,可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这场灾难。“啪”地一声被扔进了麻袋中,我吓得冒出一身冷汗,浑身瑟瑟发抖。

“快来救我,快来救我”,我又发现一只正趴在稻田边处呻吟呢。“你怎么变成这样了?”我关切地问。“哎,别提了,前几天有两个坏人抓了一麻袋我们的家族成员,说是要卖到大饭店里做一道美味的田鸡佳肴。今天又听说要把我们抓住卖到烧烤摊做烧烤,还差点把我掐死,我费了好大力气才挣脱掉。”“不行,我们得想办法离开这里”我说道。于是,我立刻把大伙都召集来商量逃跑计划。“上次,我看见田地东头有一个大洞,我们为何不去碰碰运气?”“不行,不行,那个洞早已被填补住了,还是另想办法吧。”同伴们议论纷纷地说着。“要不然咱们来个声东击西”,我吩咐道。“好,这个主意不错,就这么办了。”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听好了,我派几只健壮的伙伴去引诱抓我们的坏人朝我们逃跑的相反方向跑去,随后听我的口号。果然,他们上当了。然后我快速地跳到高高的田埂上“呱呱呱”地叫起来,同伴们听到我的叫声后都齐刷刷地四散开来,等到所有的伙伴们都成功逃离后,我悬着的心才踏实下来。

篇8:以井底之蛙写作文

一、消除畏惧感, 激发写作欲望

在教学中, 我发现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就是怕:怕写不好, 怕同学嘲笑, 怕教师讥讽。所以写作教学中首先要消除学生的畏惧感, 多加训练。为此我要求学生写日记, 并且告诉他们, 日记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 用文字表达出来, 怎么想就怎么写。学生在开始阶段一定会出现一些问题, 如部分学生日记写得如同流水帐, 部分学生的日记内容单一, 全部是“今天天气真不错”之类的话。大约两个星期之后, 我就把他们的日记展览出来, 并且有意表扬学生日记中的优点, 哪怕是一个好词、好句或一个省略号的恰当运用, 并且把部分批阅后的优秀日记打印出来, 贴在教室周围, 目的就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树立不怕写的信心, 消除畏惧感, 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他们“害怕写”的问题。

二、积累素材, 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小学生写不出作文的关键是阅历少, 知识面也窄, 感觉没东西可写。为此, 我让他们坚持每天写日记, 把生活和学习的点点滴滴认真地记下来, 不断积累作文的素材。

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积累习作素材。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可见, 即兴观察和有意观察, 都是学生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见方法。但许多小学生的有意观察还处于萌芽阶段, 往往缺少主动观察与发现, 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悄悄消失, 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和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 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例如, 我发现班级的课间纪律不好时, 便引导教室内的学生认真倾听走廊的声音, 然后仔细观察每个进入教室的学生的表情, 并进行猜想。这样, 观察者看得仔仔细细, 被观察者被看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然后再利用课前的3分钟进行说话练习。这样观察的同学特别积极, 就像一个小法官一样进行推理, “我发现小许进来时喘着粗气, 脸红扑扑的, 还带着笑。我猜他一定在走廊同与他一起进教室的小张和小李疯闹了”“我看见宋姚同学蹑手蹑脚的把头伸进教室, 两只小手像老鼠的两只爪子一样放在胸前, 就像一个穿了粉色外衣的小老鼠一样可爱”……被观察的同学这才恍然大悟, 他们再也不敢犯错了, 反而静静地坐在教室内观察其他进入教室的同学。又如这学期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小动物的作文, 就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并写观察日记。有的同学写到:“我家的大公鸡注重外表, 每天穿着油亮的外衣, 却不讲卫生, 随地大小便, 有时甚至飞到窗台上拉屎”;还有的写到:“我家喂着几只讨厌的鸭子, 他们每天都要很晚才回家, 妈妈每天都会逼着我去请他们回家, 最讨厌的是他们经常把蛋送给别人家。”试想一下, 如果没有仔细观察, 缺少生活阅历, 学生又怎能写出这样生动的文章呢?

2.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是生活的主人, 往往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瞬间的变化、一种奇特的现象, 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和思考。这瞬间的好奇和思考就是生活, 就是写作的`源泉。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那次我外出学习, 就在第一天的晚上, 我就接到了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 “我的女儿哭着跟我说今天晚上她就是不睡觉也写不完作业, 因为家庭作业是把一至四单元的词语盘点和日积月累各写10遍。”我连忙通知各位学生作业只写一遍, 并且初步弄清了原因。原来是班长使出浑身解数也压不住这群兴奋的学生, 终于忍无可忍, 剥夺了学习委员留作业的权利, 更改了作业内容。有感于这次事件, 我决定召开“老师不在家的日子”日记交流会, 要求所有学生写日记记录那次事件。交流会上班长的哭诉、学习委员的无奈, 淘气学生的愧疚, 强烈撞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我庆幸自己把生成的问题以日记的形式顺利解决, 日记交流少了平日的批评教育,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架起了人与人沟通的桥梁。通过记日记, 很好地解决了他们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问题。

3. 开展读书活动, 积累作文素材。

学生只有博览群书, 吸收丰富的知识, 积累丰富的词汇, 才能写出精彩纷呈的作文来。因此我结合学校的阅读经典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要求他们每学期至少读两本名著, 把积累的好词佳句或读后的感受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 并且要每月进行一次交流。

三、加强写法指导, 让学生有法可循

小学生怕写作文或写不出作文的另一个原因是不知道怎么写。于是我就让他们以写日记的方式, 对他们进行写法指导, 让学生根据我指导的写作方法, 不断进行练习, 效果十分不错。那么如何加强写作指导呢?

1. 注重课内外阅读和写作指导。

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 我都精心设计, 让学生以日记的方式进行小练笔:如学习《少年闰土》中人物描写方法, 写写身边的同学;仿照《开国大典》的写法, 写一个场面;参考《鲸》的写法, 介绍一种小动物等等。

2. 教师恰当运用批语, 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评价。

篇9:以井底之蛙写作文

一、引导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丰富心理体验,写出生活的情趣

过去,教师往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加强学生的心理体验。这种教学情境着眼于全体,因此,缺乏个性特点。在作文教学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模拟生活情境,彰显个性色彩。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心理体验,促进学生写出各种不同的生活情趣。

如,为了配合对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作文教学,设计一些与生活自理能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增长才干,加强体验。请看学生习作《穿针引线趣无穷》:

今天,语文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对我们说:“小裁缝们,你们今天把昨天准备的针和线拿出来,咱们玩一下游戏。”同学们纷纷取出针和线,窃窃私语,是什么游戏?

老师接着说:“这个游戏的第一轮是‘左右张弓’。先是左手拿针,右手拿线,把线穿进去;后是右手拿针,左手拿线,再穿一根。如果两根针穿好了,就自动站起来,表示自己完成了任务。好,预备——开始!”

这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忙着穿针引线,我也着急起来。于是,先把线用嘴抿了抿,让线头更尖,利于穿针。可我抿的时候口水太多,线头又卷了过来,再看看同桌,已穿好一根,正在穿第二根,而我一根也没穿上。我心一横,嘿,歪打正着了,线头不偏不倚地穿进了针眼。“万事开头难”,已经穿了第一根还愁第二根吗?第二次,线头却穿毛了,我急中生智,剪去一截线,又用嘴稍微抿了抿,再穿。我咬紧牙关,额上沁出了汗珠,眼睛一眨也不眨,唯恐把线头穿进去后又被拖出来,嘿嘿,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把线穿进去了。这时,我赶忙站起来,一看,傻了眼,只剩几个没有站起来。

第二轮,针锋相对,一个同学拿针,一个同学拿线,然后,拿针的同学负责用线往针眼里穿……这可要配合默契,稍一疏忽,就会以失败告终。

第三轮,一“线”打进。就是一个人拿好几根针,一人负责穿线。在规定的时间内,哪组穿得多哪组获胜……这既要有心计,又要有技巧。

这真是一场游戏。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既要有决心,又要有恒心;既要讲究耐力,又要讲究合力。

以上这篇学生习作,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而有趣,是因为所模拟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反映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以童心写童趣,教师引导是关键。

二、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演示活动,写出体验的乐趣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如何融科学教育于作文教学之中,让新世纪的儿童既有学科学的兴趣,又有描述科学演示的表达技巧。从而,使作文教学更好地为科普教育服务。应该说,这是作文教学的新视点。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将科普教育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又充实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如,习作《捏不碎的蛋》。笔者试图让学生自己去演示,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揭示(悟出)“捏不碎”的科学道理。并要求学生将演示的过程与结果有条理地进行描述,辅之以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方法,再现其情其境。下面是学生的写作片段:

游戏开始了,老师让我们到讲台前给大家演示“拦腰捏蛋”。于是,我用一只手抓住蛋的“腰”,屏住气,使劲地捏,蛋依然如故;然后,我又把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放在原来的手指上,双眼眯成了一条细缝,鼻子紧皱,用力捏,尽管如此,蛋还是纹丝不动。老师见我有点泄气,又教我一种方法,去捏蛋的两头。我以为这是轻而易举的事。先前紧闭的嘴张得大大的,两只手指因用力过猛而颤抖着……我望了望老师,老师对我嫣然一笑。我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这里,小作者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两次捏蛋的过程。倘若没有亲身经历,那么,是不会写得如此具体而形象。可见,教师引导学生去参与科学演示活动,是学生写出体验生活的乐趣的前提。

三、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去上网,写出生活的意趣

对于学生上网,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去上网。这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助于学生写出生活中的意趣。

如,《十万个为什么》中讲到切开苹果在什么情况下会“生锈”。笔者要求学生按照书上介绍的方法去实验,然后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上网搜索相关材料,充实书本内容。把这些过程和相关材料经过选择,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富有生活意趣的记叙文。如,习作《苹果变了》,篇末写道:

做完了实验,我上网查了一下实验中苹果变色、变味的原因。原来,水果中含有多种酶,去皮后,果肉与空气接触,它所含的酚类物质和氧化酶在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形成红色、棕色和紫黑色的物质,这些物质还有苦涩味,使水果变得不好看也不好吃了。我这才知道,生活中有许多新鲜事。这些,都是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

小作者根据老师的指点,按不同的方法做了一次有趣的实验,并有目的地上网搜索了切开的苹果在不同的环境中变色、变味的原因。从而,描述了实验过程与体验,揭示了生活中的某些秘密。如果学生仅仅从现象上去观察,那只能是一孔之见,并且缺乏科学依据。因此,引导学生有重点地去上网搜索,可以帮助学生排除疑惑,获得科学的认识。如果将实验的过程与变化的原因有机结合起来,那么文章就会情理相生。这对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培养学生探果索因的思维习惯,砥砺学生的文笔,都具有莫大的促进作用。

篇10:井底之蛙作文

突然有一天,当初让他跳出井底到外面去看一看世界的小鸟,飞过来脸色凝重地对他说:青蛙先生,最近外面天空出了新的霸主老鹰,他最爱吃青蛙了,你还是先回去井底躲躲吧。那算什么?我好不容易从那么深那么阴暗潮湿的井底跳出来了,才拥有了这么大的天地,我肯定就是蛙中豪杰,我青蛙连蜈蚣,蝗虫都敢吃,小小老鹰算什么?我要向他们挑战!青蛙挑着眉头不屑的说。青蛙先生,您只是先从井里出来了,看到了池塘,却并没有见过真正可怕的猛兽,森林里的霸王我们都没见识过,那更别说天空里的霸王了,您还是先回去躲躲吧!青蛙摆了摆爪子,仍然趾高气扬说:没事没事,你不要担心我,我也是见过世面的,就没有我战胜不了的东西!小鸟看怎么劝都都劝说不了这盲目自大的青蛙,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无奈的拍打着翅膀飞走了。

自从上回鸟儿的突然来访,青蛙一直闷闷不乐,他每天在池塘、河边、田地里寻思着,哪有什么老鹰啊?明明就是骗我的嘛!我要去找找,我不能让别人觉得我见识短浅懦弱无能了。找到老鹰后我要跟他大战一场,从此我青蛙就名扬中外了!说着就他就动身了。走了没多久,偶遇一只蜻蜓:喂!蜻蜓,问一下老鹰在哪啊?我要去找他挑战!蜻蜓听到老鹰两个字,吓得连忙飞走了,甩下一句话:自不量力!青蛙鄙视的说:胆小鬼!他继续向前走,遇到了采蘑菇的小兔子,喂,小兔子们,老鹰在哪啊?我要去找他挑战!小兔子们听到了,有些匆忙逃跑,有些惊慌的对他说:小青蛙,你真是胆大包天,连命都不要了!我们好几个兄弟才遭老鹰的毒手,连骨头都不剩了,你见过老鹰吗?就敢去挑战?我才不信,你们就是危言耸听嘛!青蛙不屑的说。他一路不断的打听不断的找,一直走到了年老资深的乌龟爷爷家。乌龟爷爷,问一下老鹰住哪里呀?我要去找他挑战!哎!孩子,你过去了只会送命的。乌龟爷爷摸了摸胡子,慢慢吞吞的说。您不用吓唬我,我是世界上最勇敢的青蛙,不管老鹰长什么样,您只要告诉我老鹰住在哪里,我保证把他给灭了。哎!孩子,我也拦不住你了,老鹰就在悬崖的裂缝里住着,你当真执迷不悟,是要丢掉性命的!

青蛙一心想要证明自己是见过世面也是最厉害的青蛙,不顾大家的劝戒,一意孤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爬到了悬崖脚边上,可惜还没来得及看清老鹰的模样,就被闪电般从天而降的老鹰吞了肚子里面,成为了老鹰的腹中之食。

篇11:井底之蛙作文

话说井底之蛙被小鸟嘲笑之后,决定跳出井口,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呱”它使劲一蹦,“砰”跳到了井口外,我的妈呀!天真的无边无际,像小鸟说的一样。它决定去找小鸟,向它道歉,自我目光狭窄,它蹦蹦跳跳地来到了森林里,看见人们拿着像牙齿一样锋利的东西向大树挥去,大树发出一阵痛苦的呻吟,应声倒下,它正想跟小鸟打招呼,却听见一声巨响,小鸟从天上掉下来,在地上拼命挣扎,血肉模糊,吓得青蛙魂飞魄散,赶紧往田野里逃窜。

来到了田野,青蛙看见人们正拿着像渔网一样的东西,正在捕捉自我的同伴,人们看到它,就叫了起来:“哇!那里还有一只野生的。”青蛙听了,吓得屁滚尿流,赶紧跳入池塘逃命。它拼命地往池塘的中心游去,可是发现池塘的水变黑了,垃圾成堆,发出一股恶臭,差一点喘可是气来,它一蹦三尺高,赶紧逃回了井里,青蛙自言自语地说:“虽然,外面的世界很大,但,还是井里的安全。”

篇12:井底之蛙作文

想以前,我住在一个大池塘里,那是一个安全优美的好地方,当着一名幸福的小学教师,和小朋友们一齐玩耍,可谓自由,无忧无虑。可是有一天,我们的学校里发出了一股臭臭的气味。一开始,大家以为是垃圾车经过就不以为然,可是之后,气味越来越浓。我们教师出去一看,吓了一大跳。原先迎面向我们扑来的是一大堆垃圾和很多的泥土,石头。我们赶紧带着学生们离开了学校。可是垃圾和污水越来越多,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不得不分头逃跑。尽管我的心中十分不舍,要跟他们一齐的,可为了保命,只得与他们分了手。望着后面的那个学校,我好想回去,可是望望后面的垃圾,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恶魔,将学校占为己有,还要来抓住我们,我们只得逃跑。

我一边逃,一边想着那些同学,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跑着跑着,我来到了一块田野,心想最终能够继续的生活了。

那里有着泥土,有着草,有着,自然环境十分的好,可是我每一天都在想着以前的学校,以前的同学,以前的同伴,想着想着我睡着了。可是过了一会儿,我被一种粉弄在身上,啊!好痛呀!这是什么?一开始凉凉的,可是过了一会儿,麻麻的,痛痛的。我以为是在做梦,谁想到一睁眼是一个魁梧的男子。头上用头巾包着穿着一件黑色的衣服裤子挽了起来身上背着一个东西好像在洒什么。那男子的脸上皱着眉头,好像对我的出现并不是异常的满意。难道这就是我以往在学校里听别的教师出去回来说的——农药。啊!我恍然大悟,赶紧跑,我一跳一跳地逃走了,心想以后绝对不能在人类在的地方待着,否则这一次要不是我机智的逃走了,恐怕就难逃一劫了。我跳着跳着来到了一条小溪边环顾四周,这个地方这么安静,人必须很少。

我在那待着,准备睡一个回笼觉,突然有一阵声音传到我的耳边,以为是风声就不以为然,可是声音越来越大我赶紧抬起头一看,原先是有人想要抓我。就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手里还握着一把刀插向我自来我将身一扭看着周围没有任何东西仅有一口起我便从向里跳下。

篇13:井底之蛙的梦想

下定决心之后, 我开始努力跳。虽然我一次比一次跳得高, 但依然没有高过井沿, 每一次我都是撞在井壁上悲惨地掉下。在伤痕累累和精疲力尽之后, 我开始想其他的办法。经过一番苦思冥想, 我开始在周围挖土, 只留下我立足的地方。接着, 我把挖出来的土和碎石垒在脚下。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下, 我终于在脚下垒起了一个高台, 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站在高台上, 我憋足劲, 后腿用力一蹬, 使尽全身力气向上一跳。“跳出来了, 我终于跳出来了!”我欢呼着。

在刚跳出井口的一瞬间, 我觉得自己的眼睛都不够用了, 原来外面的天空这么大, 大得一眼都望不到边;外面的大地这么宽, 宽得我都看不到头;外面的高楼这么高, 高得怎么也见不到顶;还有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商品……

正当我沉浸在实现梦想的喜悦中时, 一阵烟尘吹来, 我立刻咳嗽起来。待稍稍止住咳, 我再仔细一看, 咦?怎么天空是灰蒙蒙的, 汽车都呼呼地冒着烟, 人们都带着厚厚的口罩……

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之时, 那只曾经嘲笑过我的小鸟又飞到了我身边, 边咳边对我说:“嘿, 小青蛙, 你还真跳上来了!咳咳咳, 不过我现在建议你还是回你的井底吧。”“为什么呢?”我不解地问。“唉!井外虽美, 可现在环境污染大呀!你看, 已经连续几个雾霾天了, 咳咳咳……这里我早就待不下去了, 可是又不知道可以飞到哪儿, 哪里可以安家……”小鸟无可奈何地说, 眼中流露出一丝忧伤。

篇14:井底之蛙的幸福

那边叹了口气,立刻就是一大堆的抱怨:收入不高,经济压力挺大的;房子太小了,才100平米,人家都住200多平米的精品房;孩子太笨了,人家都读省重点,有的孩子已经出国念书了,自己的孩子却读普通的中学;生活节奏太快,今天刚买了件自认为时髦的外套,明天穿到办公室,人家就说过时了;妻子的美容产品一抽屉一抽屉的,还说太少了,跟不上形势;每天上班坐公交车,坐得头晕,看到一辆接一辆的私家车开进小区,多想明天就买一辆,可是没钱啊!我听得一愣一愣的,辨别出同学的话语里没有半点的炫耀色彩之后,我就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古训开导他半天,他这才平静了许多。

挂了电话,沉思良久。想同学在市政府上班,是堂堂正正的国家公务员,工资高,福利全,当年不知令多少同学眼红,现在却烦恼多如牛毛。而自己呢,在小城上班,工资自然很少,却也能养家糊口;孩子就在本地读书,不很聪明,但每学期期末都能欢呼雀跃地捧张奖状回来;房子不大,却也收拾得有条有理;妻子呢,素面朝天,却也清清爽爽,美丽动人。自己的幸福好像没有因为住在小城镇而打多少折扣!

还记得小时候学的那则古老的寓言——“坐井观天”。在那只青蛙的眼里,天只有一井口那么大,而且它固执地相信这一点,小鸟却告诉他,天是很大的,无边无际的。抛开这则故事的寓意,突发奇想,如果这只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了无边的天无垠的地会怎样?它会不会为了寻找更清的水更绿的草地更多的食物,而疲于奔命呢?对于青蛙来说,这也许是灾难的开始。

作为青蛙,有井水有食物就是幸福,天多么高地多么远,与青蛙无关!其实,我的生活,也就如那只呆在井底的青蛙,我也只能看见那么一小块天空。但我的幸福,却是满满的一井口大!

篇15:井底之蛙作文

下午,班主任又罚我们静坐了,原因有很多,纪律、学习各方面,后来还让宣传委员在黑板上画了只蹲在井底的青蛙,又配了八个大字――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放学后,经过黑板旁,被这只青蛙吸引了,便依葫芦画瓢,在它旁边又画了一只。班主任批评了我一番,最后一句是:“想想你的动机吧。”真是雪上加霜!让我在回家的路上,有意气走了同伴,好独自在寂寞的街道、陌生的人群掉眼泪。

我知道,我也是那只青蛙,我在画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但是我已经在努力了,我又能怎样呢?又也许,那只青蛙本就是可耻的,再去画它,那人也变得无可救药了――自己是井底之蛙,还不知悔改!

其实当时我差点儿说出了实话――我是因为觉得它画得好才照着画的,但我知道,这是天底下最愚蠢的答法了;可若撒谎说觉得自己像那只青蛙,又觉得对不住自己,居然要为这样的事情说谎。人们赋予了这只青蛙以贬义,而我恰好不自觉的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了它。我错了吗?

唉,可是我到底让人失望了,(什么事都可以,惟独我让人失望我就无法原谅自己好象犯了罪似的),心里着实不好过。

篇16:井底之蛙作文

学者来到他们跟前 ,问第一个人说:“你在干什么?”

那个人头也不抬的说:“搬砖”。

他又问第二个人说:“你在干什么?”

第二的人稍微抬了下头说:“我在筑墙”。

他问第三个人说:“你在干什么?”

第三个人站起来,憧憬地说:“我在建一栋美丽的房子”。

几年后,回答搬砖的仍在搬砖,回答筑墙的当了一个建筑工头,回答建房子的人成为了一个建筑工程师。

这个浅显的小故事是否会引起你的深思?如果你是他们三个中的一个,你是否会像他们那样回答?

把这个问题引到现实,放大,再放大,无疑,三个建筑工人代表了我们当前普遍存在的三种人。第一种是只看到眼前利益,看不到长远利益的人;第二种人比第一种人的眼界宽,但还跳不出自己的眼界;只有第三种人,能放开自己的眼界,看到更长久的利益,看到更远的天与地。

现在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违背大自然的准则,疯狂的乱砍乱伐,排放不经处理的废水废气,无节制的挖煤等自然资源,破坏和污染坏境。虽然会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导致了泥石流、酸雨等自然灾害,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最终损害的是他们自己。

不光自然环境,连人也是这样。现在的许多父母都过分溺爱孩子,孩子就像躺在蜜罐里,父母舍不得打,舍不得骂,犯了错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过去了。不敢对这些家长妄下评论,只是我觉得,可能是家长小时候吃得苦太多,不想让孩子受自己受过的苦,所以才对孩子娇生惯养。却忘了,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有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没有苦难,孩子就不会获得真正的成长和为人处事的道理。惯孩子,表面上保护孩子,实际上害了孩子。

由现在联想到历史,牺牲自己的小利益来换取更大利益的事也不在少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潜伏吴国数载年,直到三千越甲可吞吴;韩信少年,体弱多病,甘忍胯下之辱,才有一代英雄传奇。不需要太多例子,这些就足够了,这些人能够容忍一时,不逞一时之强,在最后笑的,一定是他们。

从历史联想到现在,居里夫人想必已家喻户晓,她成功的发现了元素铂和镭。刚开始只用一口废弃的大锅日夜不停的冶炼提取,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发现了元素铂。可她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就,凭着自己的执着继续冶炼,又发现了元素镭,所以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成为世界上最灿烂的一颗星。

现在广为流传的“月光族”和“蚁族”的事迹,我觉得,他们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月光族就是只看到现状、不顾以后的一切、草莽行事的人,他们生活得很快乐,不去想太多以后的事。而蚁族则是一群有实力的青年或大学生,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暂时蜗居在小地方。但是,请相信,一旦他们找到机会,就会牢牢抓住,不轻易放手,这就是蚁族;蚁族有着非常好的耐力和判断力,并且知道孰重孰轻,有长久的计划。不过,上帝给他们的机会很少,往往转瞬即逝。

谈完别人,再谈谈青春朝气的我们。我们既然坐在明晃晃的教室里,花着父母的血汗钱,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而有的人却在拿自己的青春当资本挥霍,虚度时日,耗费自己的时间,浪费自己的生命。这不是就像那个回答搬砖的人一样目光短浅吗?别做井底之蛙。我们应该认识到,学习是先苦后甜的;只有把学习转化成乐趣,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才有可能出人头地。何况现在努力学习还是为以后做打算,虽然有时会比较乏味,但如果你投入进去,也会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站在世界的屋脊,抬起头用眼睛看天地,望着远山墨色的轮廓,眺望远方,心中怦然一动,“明天,我来了。”

★ 井底之蛙作文

★ 井底之蛙造句

★ 井底之蛙后记200字作文

★ 井底之蛙作文800字_六年级作文

★ 井底之蛙续写作文

★ 《井底之蛙》阅读答案

★ 跳出井口的青蛙作文

★ 跳出人生的高度

★ 新编井底之蛙话题作文高一

篇17:井底之蛙新传作文

他先在一片树林里逛了逛。在这里,他和他的远房亲戚树蛙攀谈了起来。他们正聊得尽兴呢,突然,一片硕大的黑影冲了下来,树蛙十分警觉,感觉有动静,赶紧躲在了树叶上。青蛙没法上树,惊慌失措地一头扎进了一片草丛。青蛙这才看清楚,黑影原来是老鹰!鹰的眼睛何等敏锐,它一扇翅膀冲向草丛中的青蛙,谁知,草丛边上两棵树距离太近,把鹰给卡住了!小青蛙这才逃脱。他告别了树蛙,惊魂未定地来到了一个小村庄。

村庄外有个池塘,青蛙见了,高兴地进去游泳。殊不知,危险正在降临。池塘边的水草中,一条水蛇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他。水蛇抓住青蛙不留神的空挡,一下子冲了过来,青蛙发现了,一闪身,躲过了攻击。水蛇并不放弃,正准备再次冲过来,可不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只白鹭在池塘边伸出长嘴,一口叼住水蛇,吞下了肚。

篇18:以另类角度写新闻

以分性, 。强者有强弱, 往之

往不具备从

另众心理看事物。不他是们类人是眼光云用、亦辩特云证殊, 而的的

角度去得出

角张□独到的见解这种见解最。度全喜终实被践大往所众往肯所会定认被、写同反看。。到弱他事者们物则只相会的新表么着怎面说, 么他别说就人, 怎跟即闻便是错了们也会有, 充他

足的理由为自己辩解。写

新闻也是同样。凡是个性强的记者, 很容易出佳作、出精品。读一下中外知名记者的作品, 不论在形式上还是笔法上无不渗透着鲜明的个性化色彩。

面对一个新闻事件, 如果按规矩从发生、发展再到后来的结果去写, 可以让你挑不出毛病, 但那样写出来的只能是一件很平常的作品。如果用另类的目光看事件, 用另类的思路选角度, 用另类的笔法写新闻, 就很容易创作出充满个性化色彩的精品来。这里所谈的“另类”不是一味去否定新闻写作的一般性原则, 而是提倡创新, 尽可能避免死搬教条。只有不断创新, 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才会有永恒的价值。从事新闻工作30余年来, 笔者通过向新闻界前辈们学习, 在坚持创作个性化上也总结了一些粗浅的体会, 希望拿出来与同行们共勉。

谈到创作“个性化”, 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初中时写的一篇作文。上个世纪70年代初, 笔者在公社初中上学, 一次作文课上, 老师出了个题目《记一次有意义的劳动》让大家做作文。全年级5个班的同学写的几乎都是某一天参加集体劳动的场面。唯有笔者不同, 笔者写的是在一个星期天向老农学习锄地的情景, 写到老农是如何手把手教的, 自己怎样由不会到会, 学会后心情是如何高兴, 等等。并把这篇作文的题目定为《我为什么不会锄地?———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把老师的命题当做了副题。由于文风独特, 角度新颖, 这篇作文获得了最高分, 并且作为范文在各班宣讲。十几岁时一篇普通的作文为笔者后来走上新闻工作岗位, 以及在创作个性化方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75年左右, 媒体上大肆宣传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各种机械设备陆续走进农村。作为业余通讯员, 笔者当时就打算写一篇这一题材的报道。怎样写呢?角度是多方面的, 如:可反映本地机械化水平, 也可反映各行各业支持农村实现机械化等, 然而如果从这些角度写, 不一定有多大价值, 因此, 笔者就查找分析了本地优势, 决定从“农机维修”这个角度下笔, 写成了一篇《生产队成立农机维修组, 充分发挥现有农机作用》的消息, 很快被《河南科技报》采用。这篇稿件成了笔者从业以来第一篇上省报的作品。内容虽说一般, 但反映出了怎样去解决当时农村普遍存在的“没有农机盼农机, 有了农机愁修理”的矛盾, 有着非常好的推广价值。后来笔者又以同样的题材写了《农机门诊好红火》、《农机具的好医生》等稿件, 均被《河南日报》采用。

角度关系到一件新闻作品的产生, 而角度是否能体现个性化则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如果抓起一个角度就盲目下笔往往会事倍功半, 因此应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摆在你面前的新闻事件。有些人不愿意动脑子, 仅仅依靠模仿别人去写作, 虽说在业务上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水平只能算一般。只有在创作上敢于打破常规, 用超前的意识, 出众的笔法, 写出来的作品才能引人注目。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 社会上开始盛行订阅报刊、理论书籍的风气, 除了党报党刊之外, 各行各业的报纸、期刊都是一级一级下达订阅任务, 完不成任务轻者受批评, 重者取消评先、评奖、晋级资格, 使得有些单位只好硬着头皮破财免“灾”。书报订得多了, 利用率到底有多高、学习情况又如何呢?当时一般人心里都非常清楚。这是一种典型的急功近利的形式主义摊派风, 使当时本来就紧张的纸张造成了相当大的浪费, 不少干部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但如何向上反映呢?你能写“书报多了没人看”?不行。你们的学习制度哪里去了?你能写某某单位“顶住压力抵制书报摊派风”?也不行。那不是给上边的精神唱反调吗?你能写“专业报刊多、滥、差, 应加以整顿”?更不行。在当时的形势下谁听你的?……要写这个题材, 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儿。写轻了没多大价值, 写重了难免得罪人、背黑锅。面对这一现象, 笔者根据当时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调查访问的材料, 把“角度”放在了另一个地方———废品收购站。笔者和同事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调查走访了县城里8处废品收购站, 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发现在每个收购站里都能找到当年才发行下来的书籍、期刊和前几天的报纸。有领导人文集、学习辅导材料和其他一些政治读本。废品站里为什么有新书新报?这不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报刊和书籍订阅得多, 利用率低这种社会现象吗?主意拿定后, 一夜之间稿件就出来了。经县委宣传部领导审阅后发了出去。不久, 除省一级媒体播发外, 还被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人民日报》分别发表, 在省、市、县引起了高度重视, 并为后来全省整顿专业报刊市场起到了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

“角度”在新闻作品中的作用非同小可, 选准、选对了就意味着成功, 选偏、选错了将导致失败。2003年以前, 河南省还没有大规模推行殡葬改革, 而山东已早于河南推行了改革。笔者在采访中发现, 和山东搭界的几个乡镇普遍存在着一个怪现象:村里明明没死人, 农田里却出现了新坟头。深入了解后才知道, 是山东那边儿的人死后为躲避火化偷偷埋在了河南。因此笔者把“偷死”、“偷埋”与“偷生”联系了起来, 并从《超生游击队》这个小品名字上得到了灵感。于是广播评论《警惕死魂游击队》很快脱稿, 既反映了这个事件的现象, 又揭露出事件的本质, 不仅用了作者本人的议论, 还恰到好处地运用了采访对象的谈话录音, 使作品显得十分完整。这件作品不仅引起了民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还被评为2003年度全市好新闻一等奖。

坚持新闻创作个性化的原则, 就是要走自己的路, 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要敢于天下“鲜”、敢于探索、敢于出新。在遵守新闻创作基本原则的同时, 要尽力表现出自己的特点来, 千万不要死搬教条, 一概模仿。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以井底之蛙写作文】相关文章:

读井底之蛙有感作文08-06

读井底之蛙有感作文04-21

井底之蛙优秀作文05-05

不要做井底之蛙的作文04-18

井底之蛙范文05-16

续写井底之蛙04-17

井底之蛙教案04-18

井底之蛙 教案04-21

井底之蛙下范文05-20

井底之蛙详范文05-20

上一篇:冬季安全小学生广播稿下一篇:一阵见血的名人经典哲理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