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井底之蛙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二年级井底之蛙范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13.坐井观天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新词。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的是什么。并从中受 到启发。

3.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生字新词和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

2.揭示寓意,理解成语“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l.“观”是什么意思? 2.“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底看天)

3.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它的看法对不对?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读生字、词语。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生字的读音,看看课文分几个自然段?在每一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4.这是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它们为一件什么事争论?谁的意见对?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第1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井沿”是指哪里?(看图理解井沿。)

2.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说说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些什么?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次对话。“你从哪儿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我从天上来„„”要用叙述的语气读,语调要平缓。 3.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大话”是什么意思?课文里的“大话”是指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多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小鸟说谁“弄错”了?“弄错”了什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小鸟为什么会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因为小鸟飞了一百多里。) 5.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朋友,别说大话了!„··有那么远吗?”要读出劝告的语气,第二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你弄错了„„”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6.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7.青蛙为什么笑?(它认为自己的意见对,是小鸟错了。)

8.小鸟笑什么?它为什么劝青蛙出井口看一看?(小鸟笑青蛙的确是弄错了,还自以为是。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的范围只有井口那么大,看不到井范围以外的天,这就是它看错的根本原因。如果青蛙能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就能看到天到底有多大。)

9.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表现出青蛙很自信的语气,小鸟耐心劝告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思考: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对方错了,你认为谁对谁错呢?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卡。 2.《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熟读课文,理解成语。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了争论,它们各自的看法是怎样的?找出最能代表它们各自看法的一句话读一读。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马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青蛙和小鸟它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找出课文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青蛙:“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看见了天。”小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4.它们的看法谁对?为什么? 5.揭示寓意,理解成语。

(l)课文中讲的“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2)“坐井观天”是个成语。人们通常用它来比喻那些像井底之蛙的人,批评他们所见有限,还固执己见的态度。

(3)如果青蛙听了小鸟的劝告,跳出井口,它看到的天会是怎样的?想一想,它还会怎么说?

6.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它是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从中受到启迪。你读了这篇寓言,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呢?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要眼界开阔,要全面,不要受已有经验的局限,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能自以为是。)

三、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

沿:第五画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

蛙:右边是两个土。

2.练习写字,完成课后“我会写”。 板书设计:

第二篇: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井底之蛙 王鹤群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自己提出问题,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学会与小组同学共同交流解决问题。

3.通过浅井与大海的对比,体会青蛙的可笑、可悲,目光短浅,感悟寓意。 教学重点

加强朗读训练,通过浅井与大海的对比,体会青蛙的目光短浅。 教学难点

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学生已有经验,体会大海的辽阔与深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大海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井底之蛙》。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大声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们在阅读当中发现哪些字词容易出错?来提醒提醒大家。

跃出 攀缘 倚井栏

旱涝(有这样两个词大家注意了没有?什么意思?)

浸没没有没过夏禹时代,十年九涝,海面却没因此增高;商汤时代,八年七旱,海岸也没因缺雨而降低。

瞠目结舌

(1)找找这个词在课文中的哪个地方?一起读读。 (2)在句子中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能来表演表演吗? (3)我们在《田忌赛马》中学过一个词,也是这个意思。

(4)浅井之蛙听了谁的话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1--

3.我请同学读读课文,了解青蛙和海鳖之间在谈论什么?

板书:快活渺小

小结:这只井底之蛙开始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快活啊,当它听了海鳖的介绍才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三)读书感悟

1.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青蛙的快活?画出这样的句子。 与同位交流交流你划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全班一起来交流交流。随机出示课件 (1)你从哪句话体会出了青蛙的快活?[课件出示]

[指导读,读出快活。重点指导

1、2句]

(2)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除了“快活”少点儿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夸耀]指生读。

(3)出示青蛙图片,感受青蛙的快活及炫耀自己的得意神情。

(4)谁想读青蛙的话?想读的同学一起读。[可加上表情、动作]其他同学仔细听。 2.青蛙这么快乐,后来为什么又觉得自己渺小了呢?让我们来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哪些不懂的词语或难理解的句子,先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解决不了的待会儿在全班提出来。

[随机解决]哪个小组有不懂的问题?哪个组解决了这个问题?

(1)仞:7尺或者8尺为1仞,用“千仞之高”是来形容什么?(大海很深)

夏禹时代:夏朝禹做君王的时代。……

(2)海鳖对青蛙说了什么?指生读听了海鳖的话你对大海有什么了解?(大海是那么的辽阔、那么深。)

(3)你对大海的辽阔和深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小结:的确,大海是一片辽阔的天地,生活在这里有无穷的乐趣,这就是海鳖所谓的大快乐吧。

3.我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读青蛙和海鳖说的话,大家注意听,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 指生分角色读。

听了这两位同学的朗读,你对青蛙夸耀的话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2--

板书:井浅、小海深、辽阔

4.所以,听了海鳖的话,青蛙才会?最后一段:(瞠目结舌,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5.学习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有自己的收获:不仅知道了大海的广阔、深远,而且也明白了做事不能够目光短浅、盲目自大,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要知道走出去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

6.老师这儿有一段小古文,大家读一读,待会儿请你谈谈读古文的感受。

(1)学生自由读。

(2)谈谈读古文有什么感受?

(3)那怎样才能把古文读好呢?

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

学习古文就要经常抑扬顿挫地诵读。注意停顿、语气的高低变化,课后多读相信一定能读好。 (四)布置作业

这儿还有一篇古文寓言小故事《夜郎自大》,[课件出示]

老师已经将这篇文章发到了校园网的宝贝书屋中,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上网学习,看看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当然,有兴趣同学可以在课后查阅资料更多的寓言小故事也发放到校园网上,供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

--3--

第三篇:《井底之蛙》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单元的第二课《井底之蛙》的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本册共12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独特主题,也就是着重点,每个单元看似没有联系,其实已经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了学生学习语文,掌握语文的能力。本单元的着重点是“大与小”,大小之间,具有一种辩证关系,本单元共有三篇主题课文,都是通过一件事或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定的道理的,本组课文题材各异,以古喻今,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大与小的相对性,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

三、设计思路:本文是根据《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改写而成的。课文讲的是住在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骄傲自大和安于现状,把自己的一个角落当做整个世界,后来认识到自己渺小的故事。这则寓言故事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浅薄而又盲目自大的人。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清楚的理解课文的主旨,特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了课件动画演示与课文重点段落讲解相结合方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感悟,理解,进而感知寓意,使学生懂得不能做见识浅薄,盲目自大的人。

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

2、了解井底之蛙前后感情的变化过程,进而感知寓意,使学生懂得不能做见识浅薄,盲目自大的人。

五、教学重难点: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进而体会文章的寓意,使学生懂得不能做见识浅薄,盲目自大的人。

六、教学准备:教师自制课件,搜集关于本文的动漫视频;学生预习课文,自制道具。

七、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猜寓言,说寓意 《守株待兔》(自欺欺人)、《坐井观天》(没有真才实学)、《画蛇添足》。

2、出示图片,学生看图猜寓言,出示本课课题《井底之蛙》,齐读三遍。

(二)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目标:理解青蛙和鳖对世界的不同看法。

(1)青蛙住在什么地方?它的态度是什么样的?画出相关的语句谈谈自己的认识?

(2)鳖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它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态度是怎样的?画出相关的语句谈谈自己的认识?

2、带着问题齐读课文。

3、学生自己先讨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解决。

4、学生戴上头饰即兴表演青蛙的快乐(一人扮演青蛙、一人学青蛙叫)。

(三)观看视频,拓展延伸

1、观看视频,体会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拓展延伸: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则寓言故事。

青蛙有青蛙的快乐,鳖有鳖的快乐;青蛙在井底很快活,鳖在大海里很闲适。青蛙不可能有鳖的眼光,鳖也不会像青蛙一样跃、攀、躲、蹦、跳。课文中写鳖不理解青蛙的快乐,而青蛙即使到了大海上也享受不了鳖的快乐。是否快乐,要看什么样的环境适应谁,也要看个人的追求。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总结全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启发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升华主题:但愿这个故事能像一颗健康的种子,种在你心里。让你的见识更广,让你的目光更远,让你不自大,让你更谦虚,让你更好学,让你们找到属于你们自己真正的快乐。

(五)作业

八、板书设计:

青蛙:浅井(小、浅) 快活

表情:夸耀(听了鳖的话)渺小

鳖:

东海(大、深)大快乐

第四篇:井底之蛙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被栏杆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

“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青蛙这才知道,井外还有这么大的天地。他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成语“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

井底之蛙

一只青蛙住在一口废井里。它高兴时在井里跳来跳去,天热了在水中游上游下,觉得很快活。

“我是井里的主人,多么逍遥自在。”它正在自得其乐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它。

它抬起头向井口向上一看,只见一只大海龟的头几乎遮去了井口上的半边天。

只听见大海龟问它:“青蛙老弟,你见过大海吗?”

“大海?有我的井大吗?海龟老兄,欢迎你下井来做客。”

大海龟被它说动了心,真想下井去看看,可是它左腿还没跨进井去,

右腿的膝盖就已被井栏绊住了。

于是大海龟只好伏在井口,告诉青蛙海有多大多深多广。

青蛙这才知道,井外还有这么大的天地,它又惊奇又惭愧,感到 自己的见识太渺小。

成语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

第五篇: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根据《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改写而成的。课文讲的是住在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把自己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后来通过东海之鳖对东海的描述,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的故事。这则寓言故事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在课堂教学中,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学生自读自学,通读全文,疏通文意,解决字、词问题,对易错字词进行讲解;第二课时通过课文复习,点拨课文的主旨,并通过文段的语句分析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的“渺小”。(第一课时)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写字表里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第一课时)

3、发挥想象力,理解寓意和启示。(第二课时)

4、学习修辞手法——对偶。(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得“井底之蛙”寓意。

2、修辞手法“对偶”的实际运用。

课堂设计:

一、导入

(展示青蛙坐在井里观天的图片)

最近特别流行的一个手机软件,叫做看图猜成语。今天我们也来看图猜成语。同学们,看到这幅图,大家能猜到是什么成语吗?(生答:坐井观天)非常好,就是坐井观天。

二、温习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昨天我们已经阅读了这篇寓言故事,现在我们就请两位同学来表演一下这个故事。

(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青蛙和鳖,由老师念旁白部分,用自己的语言再现青蛙和鳖的对话)

好,两位同学表演的非常好,语言和表情都很到位,尤其是最后青蛙“瞠目结舌”的表情,大家给他们两位鼓鼓掌吧!

问:为什么坐井观天的青蛙在听到了鳖对于东海的描述之后,会瞠目结舌呢?

(因为从来没有见到过、也没有听说过还有那么辽阔的地方——大海) 问:听了鳖对东海的描述之后,这只青蛙有什么想法? (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问: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渺小呢?

(学生展开讨论,最后请2-3位学生作总结:听说了东海的辽阔,才意识到了自己眼界的狭隘,自己生活环境的闭塞,由此而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

问:那么,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联系我们的生活、学习,大家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

(生展开讨论,师巡视教师,聆听学生的讨论。讨论时间:3分钟。) 大家讨论的都很热烈,那么我们就请几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一下大家讨论的结果吧!

(请1位同学阐述,之后请另外2到3位同学作补充)。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我们以后看问题也要站得高、看得远,要多接触外部世界,不能闭塞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对不对?

问:那么我们想一想,这只青蛙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生七嘴八舌:知错就改、善于联系自身、善于学习、善于发现等。)

三、学习修辞手法

这个小故事读起来妙趣横生,还告诉了我们这么多道理,大家说,写得好不好?(好)写得好的东西咱们是不是得向他学习啊?我们来研究一下,为什么这个简简单单的小故事能写的这么有趣。

咱们先看看第一段,活在井里的青蛙觉得自己快乐吗?(很快乐)那它是怎样展现快乐的生活呢?

(生读:高兴时,我跃出井外,攀缘栏杆,尽情地蹦跳。疲倦了,我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窟窿里,安然休息。跳进井水中,井水刚刚浸没我的两腋,托住下巴;稀泥没过我的双脚,绵软舒适。)

哇,这真是一种惬意的生活。

那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的生活快乐吗?你会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 (生讨论)

大家说的都很好,我们的教室窗明几净,课后大家还可以去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去操场上尽情玩耍,生活很快乐。那么我们能不能仿照青蛙的这句话,用类似的话来展现我们的快乐生活呢?

(生讨论后,请2位同学展示。例:上课时,我们专心致志,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下课后,我们快乐嬉戏,活跃在宽敞的操场。)

这种修辞手法叫做什么,大家知道吗? (对偶)

对,这就是句子对偶,两句话结构类似,字数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美感,大家造的句子也都非常好,记下来,我们下次作文的时候就可以用了。

四、拓展:古文阅读

同学们都见过大海吗?

(有些学生说见过,有些学生说没见过)

那么我们就先请一位没见过的同学给大家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

(美、大、宽阔等)

再请一位见过大海的同学给大家描述一下。 (一望无际、辽阔)

大海的特点就是辽阔,同学们描述的都非常美。那么生活在东海的这只鳖,它是怎么描述大海的广阔呢?

(生齐读: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夏禹时代,十年九涝,海面却没因此增高;商汤时代,八年七旱,海面也没因缺雨而降低。大海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不因为水增多减少而或进或退。)

这只来自东海的鳖用语言向我们描述了它看到的大海,是如此辽阔,如此令人震撼!其实,这篇寓言故事出自于《庄子·秋水》,这段话的原文是这样的:(生齐读: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这两段话的意思一样吗?(完全一样)相对来说,古文的表述要更凝练,我们在写作文和说话的时候也要注意表达的简洁明了。

五、总结

学习了这篇寓言故事,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大快乐,什么是小快乐,请同学们告诉我,什么是大快乐呢?(目光长远、见多识广、胸怀广阔等)我们一定不要像井底之蛙那样,成为一个孤陋寡闻、目光短浅、夜郎自大、安于现状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够找到“大快乐”!

六、板书设计

快乐

井底之蛙

东海之鳖

跨井栏

海的辽阔

倚井栏

海的深度

上一篇:二手车贷款多少范文下一篇:防安全溺水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