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电影鉴赏

2024-05-17

泰坦尼克号电影鉴赏(共8篇)

篇1:泰坦尼克号电影鉴赏

论《泰坦尼克号》音乐歌曲赏析

余晓峰

中文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泰坦尼克号》的内容是灾难和爱情两个部分。片中的音乐也是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以表现杰克与罗丝的爱情,另一部分用以表现影片的情节和事件。为着这两部分的内容,作曲家写作了两个音乐主题,一个是以主题歌《我心依旧》的旋律为代表的爱情主题,一个是表现“泰坦尼克”沉没的灾难音乐主题。

关键词:《泰坦尼克号》

主题音乐

“我心永恒”

正文:

一、《泰坦尼克号》影片内容简介

《泰坦尼克号》英文名称为:《TITANIC》,导演是詹姆斯·卡梅伦(James Cameron),这部片长为194分钟的电影上映于1997年,一举夺得第6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最佳电影剪辑、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戏剧效果、最佳原创歌曲、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声效剪辑等11项大奖。

故事讲述的是1985年,“泰坦尼克号”的沉船遗骸被发现。美国探险家洛维特在船舱里看见了一幅画,102岁高龄的罗丝声称她就是画中的少女,然后罗丝就开始叙述她当年的故事。1912年4月10日,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富家少女罗丝与母亲及未婚夫卡尔一道上船,另一边,不羁的少年画家杰克靠在码头上的一场赌博赢到了船票。罗丝不愿嫁给卡尔,打算投海自尽,被杰克抱住。很快,美丽活泼的罗丝与英俊开朗的杰克相爱了。然而就在此时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了,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罗丝,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老态龙钟的罗丝讲完这段爱情后,把那串价值连城的珠宝沉入海底,让它陪着杰克和这段爱情长眠海底„„

二、《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歌分析

《泰坦尼克号》的内容是灾难和爱情两个部分。爱情主题的第一次呈示,是在罗丝与杰克第一次相遇,即罗丝准备跳进大海的时候隐隐地出现的,向观众预示了爱情就从这时开始萌发。随着两人感情的逐步发展和明朗化,爱情主题不断呈示,而创作者始终不断向观众渲染的,同样是一种悲剧性的氛围。

沉船灾难的来临,是影片中部开始的,配合影片中出现的人们为了求生而不停跑动的大量场面,灾难主题开始变得更具气氛性,弦乐器快速短促的旋律,小号用尖锐的音色吹奏的旋律和圆号吹奏的旋律的对答,长号阴沉的分解式的旋律,以及各种打击乐器的使用,造成了强烈的听觉效果,而女声和风笛演唱(奏)的灾难主题,也在纷乱的乐队音乐上时时飘过。这部影片写作的音乐一共有15段,分别是:

1、没有绝对,2、遥远的回忆,3、南安普顿,4、罗丝,5、启航时分,6、“麦尔特先生,带她去看海”,7、无能为力,8、去留之间,9、沉船,10、“泰坦尼克”死亡,11、坚守誓约,12、世事难料,13、大海的记忆,14、爱无止尽——藏在大海的深处,15、大海的咏叹。

影片叙述的视角是老年的罗丝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发生在85年前的海难,所以灾难的音乐主题带有爱情主题的影子,这两个主题的语言和风格很相象,旋律线条悠长,空灵凄迷,具有强烈的悲剧的和回就怀旧的色彩。在影片中,两个主题有时分别出现,有时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旋律。影片中的音乐还包括影片中的乐师们在事件发生的现场演奏的音乐。如果把这部分音乐计算在内,《泰坦尼克号》全片差不多75%的场面有音乐。

影片的片头音乐,是女声独唱的无词歌,继而加入了音乐悲凉的苏格兰风笛呈示的灾难音乐主题,空灵而凄迷,这第一次的呈示简洁地展示了影片的主要情节——一个悲剧故事。在影片的前半部,音乐表达了崭新的“泰坦尼克”使人们对于本次航行充满着希望,南安普顿港口繁忙热闹的景象,一点一滴地推出气势磅礴的启航曲。这段音乐具有很辉煌的气势,一方面配合了此刻的画面,同时又与影片最后的悲剧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主题歌《我心依旧》是对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的总结。这曲女声的歌,似从九天而来,带着一种空蒙、辽阔的豪放之感,在我们耳际回响。歌声起伏跌宕、籁鸣啸天,却又缠绵悱侧、千回百转。这首歌的旋律即是影片的爱情主题。当这个旋律作为歌曲出现时,悲剧色彩已经减弱。仿佛是爱的誓言和爱的颂歌,把在影片所表现的悲剧事件中人的思想和品格给予升华。人们看完整部影片之后,从这首歌中再次重温那令人无限唏嘘的故事和回肠荡气的激情。

永恒的历史见证了那永恒的爱情,一望无垠,永不退色。她代表了人这种动物的感情本质,容纳了所有动人的爱情故事,她是一部史诗,如同但丁的《神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的子孙,世世代代,直到地球毁灭的那一天,她都是生命中爱情的真谛,爱情的真正含义!杰克和罗丝共同演绎了一部爱情史诗,在这短短的将近200分钟里,时间似乎完全停止,没有了呼吸,没有了知觉,只有一把一把的眼泪流淌,从此,我的心灵被深深的震撼了。我不懂什么叫做爱情,以前总是傻傻地认为嘴里说着我爱你就是爱情,但是我现在似乎少许明白了一些,我想我也该明白一些了,真正的爱情,是经得起任何艰难困苦的考验的,是在生离死别时仍然能够为对方献身,而毫不犹豫,毫无怨言的,是手牵手,心连心,共同走过人生的,是永恒而不变质的!TITANIC这部电影就见证了这一切,我喜欢这电影的所有所有„„ 特别是里面的男主角JACK,我非常喜欢他,他对爱情的自信,敢于追求,执着,勇于献身的作风,深深的打动和激励着我,我并非一定要重演他的短暂人生,因为时代已经不容许,但我会努力去学习做一个和他相似的人,来谱写我的爱情神话!

三、《泰坦尼克号》主题音乐作用与效应

早在《泰坦尼克号》上映之前法裔加拿大籍的席琳·迪翁早就以“The power of Love”(《爱的力量》)傲视群芳。她的高音美仑美奂,但又从不炫技,擅长那种感情和底气都十分充沛的大歌,《爱的力量》有长风万里的气势,而《我心依旧》则悲情似海,一正一反,恰好成全了世间并不存在的伟大的爱。与惠特尼·休斯顿、玛丽亚·凯丽等美国巨星相比,席琳·迪翁的气质中闪耀着高洁的光芒,她没有那种调动肉体热情的天赋,但却可以捉住精神升华的秘密,无论她的歌声回荡在晴空云端,还是死寂的海面,都是回荡,都是不停留于肉体的超越。席琳·迪翁(Celine Dion)演唱的影片主题歌“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也正是影片音乐成功之处的集中体现,此曲曾蝉联全美告示牌(Billboard)排行榜冠军宝座长达16周之久。

当《泰坦尼克号》进入我们平常的生活空间时,我们的心得以在一个瞬间有了猛烈跳动的力量。也许我们无法挽留太多的记忆,也许我们无法指望全盘的拯救,但至少在这样的瞬间,我们抓住了一样东西,这就是爱情。在大的历史被解构之后,能抓住小的爱情,就应该算是收获,因为它同样能给我们灵感,能使我们的日常生活闪闪生辉。人类需要爱情,需要神话,而且这需要由来已久,亘古以传。

现在的画面所具有的色彩只存在于我们的感觉里,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单一的黄颜色,仿佛是过去多少岁月的老照片、经过无数春秋的陈年旧物。我们似乎可以拂去岁月的灰尘,历数春秋的时日,重新去领略那昔日的梦里情怀。

让我们大家永远铭记——TITANIC——世间的真爱!!

参考文献:

杜晓十 主编、《和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曾田力、《影视剧音乐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罗展凤、《电影*音乐》、三联书店、2005 曾田力 雷伟、《电影电视剧分析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法)皮埃尔•贝托米厄、《电影音乐赏析》、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王云阶、《论电影音乐》、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 吴起、《当代电影理论与电影创作思辨》、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1

篇2:泰坦尼克号电影鉴赏

首先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故事一开始时美国探险家洛维亲自潜入海底在船舱的保险柜里发现了一幅画。这幅画引起了一位102岁高龄的老妇人的注意。这位老妇人叫露丝,她声称自己就是画中的少女。在房间里,露丝开始讲述她当年的故事。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顿出发驶向美国纽约。贵族少女露丝和母亲及未婚夫卡尔一同登上了泰坦尼克号。另一边,年轻的画家杰克在码头酒吧里靠一场赌博赢得船票。露丝厌烦了乏味的贵族生活,也从心底里不想嫁给卡尔这个势利小人。

一天晚上,露丝在船尾准备跳海自尽,杰克一把抱住了她,救了露丝。两个年轻人由此相识。

那天晚上,卡尔为了让露丝开心。把打算一星期后才送给露丝的项链送给了露丝。第二天,露丝和杰克在甲板上聊天,露丝并向杰克道谢。晚上,卡尔为了感谢杰克救了自己的未婚妻,邀请杰克在头等舱餐厅里聚餐。用餐后,杰克又带着露丝在三等舱里玩乐。

次日,露丝的母亲和卡尔都知道了昨晚的时,责备了露丝。露丝因为家庭原因,被迫与杰克分手。夕阳时分,露丝来到船头,美丽活泼的露丝和英俊开朗的杰克相爱了。

卧室里,露丝带着卡尔送给她的项链,让杰克给她画像,以此作为他们爱情的见证。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泰坦尼克号以高速撞上了冰山,杰克和露丝打算回去告诉还不知道这件事的大家。不料,杰克被卡尔诬陷,被关进了船上监狱。

在露丝即将登上救生艇时,露丝逃跑了。她去救杰克。她依然相信杰克是无辜的。她拿着救生斧帮助杰克逃离监狱。他们来到甲板上,卡尔和杰克都极力劝说露丝上救生艇。救生艇上么露丝放弃了机会,跑到甲板上,与杰克紧紧相拥在一起。

泰坦尼克号在不久后终于沉没了,在冰海上,杰克把一块木板给了露丝,让露丝趴在上面,可是木板只能承载一个人的重量。杰克把生存的机会给了露丝,自己则在冰海中活活冻死。老态龙钟的露丝讲完了这段悲伤地爱情故事后。在夜晚,她来到84年前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地方,把那条自己珍藏了84年的项链扔进了大海,让它陪着杰克和这段爱情长眠海底......虽然这是一部唯美的爱情电影可是当我们站在现实的角度认真审视一下,把这段爱情带回生活中。杰克:一个穷画家,四处流浪,在电影里的他上船的船票都是赌博赢来的,听起来挺荒唐,可是他却赢得了罗丝的芳心

卡尔:一个富商的儿子,在电影中虽然深爱着罗丝,可是却给不了罗丝想要的爱情,他只会让罗丝觉得自己被囚禁了,似乎得不到罗丝的真爱!

罗丝:一个贵族,为了家庭而被迫忍受所有的责任,在她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责任与不幸,唯一幸运的是遇到了杰克,在自己的幸福与责任面前她选择了自己的幸福。

篇3:泰坦尼克号电影鉴赏

电影,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不同于其它艺术, 它以一种视觉的形式所表现出来, 并且还要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这些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语言要通俗易懂, 即口语化, 并且还要符合人物当时所处的场景以及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同样作为翻译, 文学翻译则要求译文具有文采性, 一些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可以用一种抽象间接的方式所传达, 读者可以花时间去揣摩, 而电影剧本则不行, 它要求剧本能够用最简单易懂的词句将人物的性格心理以及地位在观众面前刻画出来, 任何一种繁琐的令人头痛的翻译都是不会深受观众喜欢的, 直接与具体化还有口语化则成为了电影剧本翻译独特之处。因而相比较起来说, 电影是一种视觉与听觉的享受, 它比文字性的翻译更具有享受的价值。

2 电影《泰坦尼克号》选段简介

出生于没落贵族的富家女露丝因为厌倦了上流社会奢华和虚伪, 不愿嫁给自私且贪婪的年轻富翁卡尔, 于是她决定在泰坦尼克号的航程中用跳海来结束自己内心的痛苦从而摆脱虚伪奢华的生活。而就在此时, 贫穷但充满活力的年轻画家杰克挽救了她的生命, 并给了她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本文对比的正是第二天露丝在甲板上对杰克道谢的一段对话的两种译本, 即《疯狂英语》译文 (以下称《疯》) 和《电影风暴》译文 (以下称《影》) 。

3 两种译本遣词的比较

冲突是戏剧中最本质的特征, 而人物的对白则是展现戏剧冲突和人物个性的最有效的方式。同时,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意识到, 人物的言谈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 (她) 所受教育的程度和他本身所出的社会阶层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杰克和露丝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 一个是出身上流社会的富家女, 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另一个是来自贫民窟中的青年画家, 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无疑决定了他们交谈中的遣词的特点。

例1.I’ve been on my own since I was 15, since my folks died.

《疯》:我十五岁就一个人闯了, 我的亲人都死了。

《影》:我十五岁的时候, 父母就去世了, 我就自立了。

这个例子中《疯》采用了“闯”一字很传神, 形象地反映出杰克出生的悲苦以及他自己为生活打拼的艰辛, 给人一种无所畏惧的青年形象;而相比之下《影》中的“自立”就逊色不少, “自立”一词通常会用于书面语之中但很少用于口语交流之中。并且这个词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文采的气息, 可是试想杰克这样一个人会如此文绉绉地和人说话, 哪怕对方是一个美貌的小姐也是不可能的, 这个词语不符合他的身份。

例2.You just call me a tumbleweed blown in the wind.

《疯》:我就是那种秋天一来, 就齐根折断, 随风滚的草。

《影》:人家都说我是无根的小草。

《疯》译本中的“滚”字体现了杰克衣食无着落, 微不足道, 而他本人也没有多么在乎, 是这样没有目的地过着浪迹天涯的日子的意思;而《影》中的无根的小草使人容易产生一种脆弱可怜的感觉, 杰克属于一种放荡不羁的社会小人物, 这样人断然不会莫名其妙的向一个女子乞怜, 不然的话他所保持的男子汉的气势就完全被磨灭了, 所以这个“无根的小草”一词在译本中是一大败笔。

例3.Not just for pulling me back, but for your discretion.

《疯》:我不是说你把我拉回来了, 而是说谢谢你的明智。

《影》:你不仅救了我, 还为我掩饰。

《疯》的翻译采用的是按字面翻译即顺译, 在句式结构上与原句差异不大, 但是“明智”一词该作何种解释在一定程度上令人疑惑, 应该采用更为通俗且口语化的词语;《影》译本中采用的是意译加逆译的方式, 将一句长句化为了一句, 并且还将否定的句式变成了肯定的形式。但与女主人公露丝的身份相比较的话, 这样的两句都符合她的阶层。她是一个来自英国上流社会的富家女, 她会在言谈中不经意地流露出良好的教养和与众不同的优越感。

例4.Look, I know what you must be thinking.

《疯》: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影》:听着, 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这个句子来自于露丝, 结合露丝当时的状态和她的心情不难看出她不愿意别人看出自己心里的想法, 特别是在杰克这样一个下等人面前被看出自己心里的想法是一种耻辱。在别人眼中看来她是具有奢华的生活的, 可是却还要自寻短见, 显然会让人产生一系列的猜测。如果传到未婚夫或者是母亲的耳朵里都是极为不利的, 因而在这里露丝是在极力想掩饰自己内心的。一个“听着”, 露丝心里想要压制住杰克说出内心想法的形象就体现出来了, 一种高傲且无理的态度溢于言表。

例5.You’re welcome.

《疯》:不用谢。

《影》:欢迎你。

一般来说, You’re welcome.这句话被翻译成“不用谢”很正常, 但是在这里需要结合当时的环境来说, 露丝因为自己被救回来向杰克道谢, 而杰克在说这个话的时候其实是还有另一种意思即你还活着, 这个世界仍然欢迎你。如此看来的话, 《影》译显得要好, 可是矛盾点在于杰克是一个非常放浪不羁的人会有这么的话里有话吗。但在观看影片后面他对露丝的感情流露以及舍命挽救露丝, 显然这样的双层含义是非常可能的。

例6.Poor little rich girl.What does she know about misery?

《疯》:这个可怜的富家女, 他怎么会知道什么是悲惨。

《影》:你这个可怜的阔小姐, 身在福中不知福。

虽然《影》译本简洁利落, 而且很有文采性, 很显然与杰克这个人物的身份不相符合, 但这句话来源于露丝的话语。可是一个“阔小姐”, 一个“身在福中不知福”两个典型的中文化的词语令人啼笑皆非。但, “你”和“这个”两个词使用的很好, 将一种嘲讽的态度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相比较之下而言, 这两句话都不是很好, 一句太过于口语化, 不适合露丝这个人物形象, 而另一句则太过于中文化, 也与露丝的语言不符。

例7.What could have happened to this girl to make her think that she had no way out.

《疯》:这姑娘到底遇上什么事了, 让她觉得无路可退?

《影》:这个姑娘出什么事了?为什么会感到绝望?

综合看, 这两句都颇为忠实原文, 可是细细一分析《影》译略胜一筹。杰克救露丝的时候情况是十分紧急的, 就算是之后当时的场景也不可能马上归于平静, 也就是说《影》将一个长句子分为两个小短句采用拆分法的方式将一种时间紧迫场面紧张的感觉还有杰克不解时的频繁内心活动很好地表现出来了。再次“绝望”比“无路可退”显得和适合于杰克这个人物的言语。

例8.Well, I...It was everything.It was my whole world, and all the people in it and the inertia of my life, plunging ahead, and me powerless to stop it.

《疯》:是这样, 什么都不对头。我的整个世界都错了。我的生活空间, 我周围的人还有我自己在这里面形成了的惰性, 我对这些都无能为力。

《影》:因为——所有的一切。我的环境, 还有周围的人使我感到乏味。我想摆脱, 可我却无力自拔。

首先从原文中不难看出, 这个时侯露丝的头脑中已经开始混乱了, 句子开始采用的是小短句, 特别是在后面的“me powerless to stop it.”出现了一个语法错误, 这进一步说明露丝当时心情的郁闷与无序到了极点, 因为厌倦自己所处的生活圈子她说出来这些话。《影》简洁利落, 且易懂, 将露丝当时的心情更加明显地呈现了出来。而《疯》中的“我的整个世界都错了。”“我的生活空间, 我周围的人还有我自己在这里面形成了的惰性”特别是“惰性”一词让人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 令人费解。

例9.And all the while I feel I’m stand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crowded room screaming at the top of my lungs and no one even looks up.

《疯》:我觉得却像是, 我站在挤满人的大厅里, 用尽全力大声地叫, 却没有一个人听见我。

《影》:我觉得自己就像被困在茫茫的人海里拼命挣扎, 大声呼叫却没有人理睬我。

一个用的是“听见”, 另一个用的是“理睬”。在露丝生活的那种上流社会中不是那些人听不见而是他们无法理解露丝的内心, 从而听见了她的声音但是不予理睬。“理睬”含有强烈的主观意志在里面, 更是由于人们“听见”了但是不“理睬”才会更让人产生孤寂的感觉, 这样子才能更好展现出露丝虽然身处上流社会之中但是并不愉悦, 因为内心的呐喊别人都不加“理睬”。

例10.You shouldn’t be asking me this.

《疯》:你怎么能问我这个问题。

《影》:你不应该问我这个。

很显然, 反问句与陈述句比较起来, 前者语气更强烈, 也更能强调露丝当时有些恼怒的情绪状态。

例11.Do you love the guy or not?

《疯》:你爱不爱那个家伙?

《影》:你是爱他呢, 还是不爱他?

“他”和“家伙”二词相比较之下“家伙”更符合杰克的语言风格。杰克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 身份卑微、地位低下, 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 更不用提及对于人的尊称。而对于眼前露丝的种种表现, 显然“家伙”一词更生动形象。试想文绉绉的问法虽然显得很有教养, 却会在观众心中让与众不同的杰克大打折扣, 因为与剧中人物不符合。

例12.ROSE:You took it around for poor…well, a person of limited greens, …

JACK:A poor guy, you can say.

《疯》:露丝:去那游玩, 对一个穷······, 啊, 资金有限的人。

杰克:你可以说一个穷人。

《影》:露丝:你去过那儿?可你——嗯, 你的经济上并不宽裕。

杰克:你就直说吧, 我是个穷光蛋。

当露丝得知看似平凡的杰克居然曾经去过巴黎, 她很惊讶, 一时竟不知该如何称呼杰克。杰克很快看出了这一点, 用上了“穷光蛋”一词, 仅仅通过这一个词, 观众就能立刻感受到杰克性格中的直率和幽默。在《疯》中“a poor guy”却被译成了很平实且书面化的“穷人”。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很显而易见的。仅仅一个词, 就能够使杰克的个人语言魅力或者跃然而出或者荡然无存。

4 两种译本翻译方法的比较

与其他翻译不同的是, 电影翻译注重的是观众的视听效果, 因而有时候会出于接受者的方面考虑而采取目的论的翻译手法, 即, 以实现原文本在译入语世界的最大接受力为出发点, 用接受语读者文化习惯性的表达来进行对原电影的一个归化翻译。

在上文所分析的两个译本中间, 大多采用了异化这种翻译方法, 即保留原文本的最大韵味, 保持异国情调。但是在个别的情况下, 归化这种手法有时候也用于处理原语与译入语文化语言表达之间的不完全匹配。虽然, 有“信”的要求, 可是这样的译法会使得电影文本特别是字幕翻译显得冗长和别扭, 即在译入语文化中表达不地道。

例13.What is it, the stupid thing you’re carrying around.

《疯》:这是什么?什么蠢东西你四处带着。

《影》:让我看看这破玩意是什么。

很明显, 《疯》中无论从整体句型结构还是从个别字词的处理上, 都采用了全盘保留的译法。尤其是“the stupid thing”被译为“蠢东西”。这样的异化表达让人很不舒服, 词语的翻译完全没有电影对白利落和直白的特征。而《影》译本则采取更地道的汉语句式来表达该句的含义。同时, “the stupid thing”被生动地译为“破玩意”。由此, 译文更符合译入语的思维和表达习惯。同时, 露丝的出身所造就的有些傲慢的性格特点也通过此句的翻译完全呈现出来。所以, 两种译本相比, 《影》的归化译文更符合剧作者的原意。

5 结语

电影剧本翻译是不同文化间相互交流的工具。它将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它为人们了解异域文化打开了一扇大门。但无论电影译者采取的是何种翻译方法或技巧, 其终极目的就是要让译入语观众寻找到与原电影沟通最简便、有效的途径, 使他们真正体验到与译出语观众同样的共鸣与感动。

摘要: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以视觉呈现和听觉相结合的方式, 使得著作中的许多令人无法想象的场景, 以一种客观和谐的形式在视觉上表现出来。电影剧本的台词翻译与其他名著的翻译有很多不同之处。作为一种口语表现的艺术形式, 电影剧本翻译不同于其它的书本译本, 其语言的通俗性以及口语性使得观众能够很容易并理解所要传达的意思。对英语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两种译本, 即《疯狂英语》译文和《电影风暴》译文的遣词和译法进行比较分析, 可以让人更为准确地理解剧中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剧目发生的场景, 从而升华对整部影片的欣赏层面。本文拟从遣词和译法的角度分析电影《泰坦尼克号》一个场景的对白, 使两种译本各自的优劣之处和不同的翻译美学效果得以局部呈现。

关键词:遣词,译法,电影剧本翻译

参考文献

[1]Bassnett, Susan.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0.

[2]Reiss, Katharina.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4]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5]温秀颖.翻译批评——从理论到实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

[6]吴耘.电影视听英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7]杨自俭, 刘学云.翻译新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86.

[8]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论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9]肖维青.翻译批评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篇4:电影赏析——《泰坦尼克号》

About movie:

电影讲述的故事是在史实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在电影当中,this story is presented to the audience as a flashback(倒叙). The narrator(叙述者) is Rose, 101 years old, with the last name Dawson. She tells the story to a treasure hunter Bill Paxton, who is looking for the famous and valuable “Heart of the Ocean”, a diamond that was given to Rose by her fiancé, Hockley 。此后镜头把我们带回遥远的记忆,带回到1912年的Titanic。简单说来,影片主要围绕Jack和Rose不寻常的情感发展进程展开情节。Jack is a young boy who wins passage to America aboard the Titanic in a lucky game of Poker. Rose is traveling to America, to be married to Hockley, a situation she is not thrilled about. Sparks fly when Jack manages to talk Rose out of jumping overboard, but tragedy waits as the unsinkable ship hits an iceberg and begins to flounder. 影片的结局最为耐人寻味,也最让人感动。在生命终结的时候,爱情战胜了一切恐惧,甚至让求生的本能也变得不值一提。Jack用自己的死换来了Rose的活,证明了爱的伟大。珍惜生命、感情,珍惜一些错过了就可能不再拥有的珍贵的东西,成为Titanic在20世纪末奏响的强音。

About comment:

直到今天,Titanic仍然是人们无法忘却的纪念,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Titanic。导演卡梅隆自己说,“我拍这部电影的目的不单单在于表现这艘声名狼藉的船的戏剧性的毁灭,而且在于展示她的短暂的、灿烂辉煌的一生,捕获泰坦尼克号和她的乘客及全体工作人员的美、活力、希望和信心,以及在揭示人类黑暗面的过程中,颂扬人类精神的无限潜力。泰坦尼克号不只是一个警告性的故事——一个关于人类的不幸的神话、寓言和隐喻,它还是一个关于信念、勇气、牺牲和爱情的故事。”网友用精辟的话点评这部电影:It tells us a story, a story about a woman and a man,a story about love and life. There are many things including pictures, necklace, laugh or cry, wealth and poor, live or die...like every story. But all of them are not the most important, the most important is “enjoy every day” with love and dignity. It’s only a story, but in someone’s memory, it means all.(电影讲述了一个故事,关于一个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一个关于爱情与生命的故事。像许多其他的电影一样,画面将那么多美丽的影像留给我们,油画和项链,欢笑与泪水,富有与贫穷,生存与死亡。但是这些仍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东西在于用爱情和尊严享受生命的每一天。电影是一个故事,但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它诠释了生命的全部。)

About director:

Titanic让两个年轻人大红大紫,一个就是Jack的扮演者DiCaprio Leonardo(莱昂纳多),另一个就是Rose的扮演者Kate Winslet(温斯莱特)。之前两人也分别在一些影视剧中参演,但毫无疑问,是Titanic让他们真正走上了好莱坞的星光大道。然而,如果另外一个人的名字被提起,即便是Kate和Leo的光芒也会略显黯淡,这个人就是一手缔造了Titanic神话的导演James Cameron。

集影片Titanic导演、编剧、制片人和剪辑于一身的James Cameron之前有多部佳片问世,《终结者》、《第一滴血》、《异形》等作品早已是家喻户晓。而在1994年,由他编剧、导演、制片的《真实的谎言》更是在全球大获成功。1997年,Cameron五年磨一剑制作而成的Titanic终于驶进全球各大影院。卡梅隆说:“《泰坦尼克号》是警世箴言,是一面人类时时审视自己劣根性的明镜。它还是一则包融信念、勇气、牺牲,当然还有爱的不朽传奇。”在接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时,卡梅隆还提议为“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死难者默哀。

Titanic将所有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段运用得充分而不过分,人们对这部电影精品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和欣赏。The recreation of the ship, both the exterior (the rendering for which was done using Digital Alpha processors running Linux) and the interior are impeccable. The dialogue is witty and brilliant. The movie is slow at times, but reaches its climax when the ship begins to sink. The fact that Cameron takes his time in telling the story makes it all the more tense. Cameron could have skimped in any of these areas (dialogue, cinematography, effects, authenticity) and still come out with a great movie, but he doesn’t. He sticks to the formula that has worked in other great epic movies, and he pulls it off one hundred percent. (泰坦尼克号船体在电影中重现,无论外表还是内在都完美无瑕,电影中的对白幽默机智,情节循序渐进并且在船体开始下沉的时候达到高潮,卡梅隆从容不迫地讲述故事的制作使得影片张弛有度。卡梅隆本可以不必如此在意诸如对白、技术、效果、真实性等方面的完美,但他没有。他始终坚持把用于其他伟大的史诗巨片的制作用于 Titanic,并且运用到极致,最终让一部伟大的影片问世。)

About script:

Titanic中的经典台词很多,如果一定要找寻经典中的经典,那么Jack和Rose坠海之后诀别的一段对话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两个人的对话是整部电影最让人感动的地方,也是让无数人落泪的地方。

Rose: I love you, Jack.

Jack: Don’t you do that. Don’t you say your good-byes. Not yet. Do you understand me?

Rose: I’m so cold.

Jack: Listen, Rose. You’re going to get out of here. You’re going to go on and you can make a lot of babies and watch them grow and you’re going to die and old and old lady, warm in your bed. Not here. Not this night. Not like this. You understand me?

Rose: I can’t feel my body.

Jack: Winning that ticket was the best thing that ever happened to me. It brought me to you. And I’m thankful for that, Rose. I’m thankful. You must do me this honor. You promise me that you will survive; that you won’t give up ... no matter what happens ... no matter how hopeless. Promise me now, Rose, and never let go off that promise.

Rose: I promise.

Jack: Never let go.

Rose: I will never let go, Jack. I’ll never let go.

重点讲解

1. 第一句中Rose说“I love you” 显然是为了诀别,Jack马上阻止了她,意思是“不要这样,收起你的再见,现在不是时候”。Not yet经常在口语中用到,表示直至目前尚未到时候,不使用完整句子。

2. go on作为一个词组,这里的意思是 “继续活下去”。下面Jack说“不是在这里,不是今晚,不是像这样死去”,用了三个排比句,都是由not加上表示地点、时间或状态的副词或副词短语组成。

篇5:泰坦尼克号电影观后有感

正如电影最后Jack在冰冷的大西洋中所说:“你会安然脱险的,你将好好生活,会儿孙满堂,你将会终享晚年,终老在温暖的床榻上”这样的一个Rose在影片的开始缓慢庄重地讲述着八十四年前发生在泰坦尼克号上被尘封的往事。

在所有人都怀着激动而喜悦的心情登上这艘世界上最大的邮轮时,当岸上的人挥手欢送船上的人时他们都不会知道这竟会是他们最后的告别,那些船上的大部分人都不会再有回来的那一天。电影中Jack说:“我这一生最幸运的事就是赌赢了那张船票”或许真是祸福相依,被Jack赢走船票的人在懊恼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因此捡回了一条命,当Jack为能登上泰坦尼克号而欣喜若狂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会丧命在这艘邮轮上,他也更不会想到在自己生命结束前会遇上Rose,会经历一段他这一生中唯一的,刻骨铭心的爱情。或许人生大概就是如此吧,未来,谁知道。我们所能做的、我们也只需做的便是追忆反思过去,珍惜把握当下。

其实这部电影中有很多地方都暗示了泰坦尼克最终的结局。Jack的一语成谶“有人的生活会因此改变”是的,登上这艘船的人的生活都因此而改变,也包括他自己。当船长一声令下:让它在海中畅游吧。于是电影镜头便由内而外向我们展示了这艘巨大邮轮运行的复杂流程和它恢弘的面貌,在感叹人类智慧和能巧的同时,也让人心里对后面船沉的情景产生了巨大落差。Rose和她的母亲以及一众贵族在作祈祷唱诗时唱道:“聆听我们向你哭诉,解救在海上遇险之人”这一情景和后面船沉没时牧师在作最后的已毫无希望的祈祷形成映照。还有一段是船长说海面像个池塘一样波澜不惊,而他旁边的大副却表示担心“没有波涛暗涌,反而更难发现冰山”然后镜头便跳转到船长手中搅动的咖啡杯上,这一特写也正表现了船长的担心。

关于人的高低贵贱之分贯穿了全片,从一开始三等舱的乘客要接受体检到汤米·瑞恩劝Jack不要痴心妄想和Rose在一起再到Rose母亲竭力阻止她和Jack的来往直到船沉没要让头等舱的人先上救生艇,这种不平等的观念固然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反映,可就算在当今社会,也是仍然存在,即使我们强调人生而平等,即使人本就平等。

篇6:电影《泰坦尼克号》观后感

今天,妈妈带我去看了――《泰坦尼克号》这部优秀的电影,讲得非常感人,是庆祝泰坦尼克沉没100周年才拍摄的,船上的一千五百人只有六人幸免生存了下来,其余的一千四百九十四人全部沉入了冰冷的海里,变成冰尸,多么惊人的数字呀!

里面的主人公是杰克・道森和罗斯,一男一女,一死一活,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是:他经过冰川地带,不小心撞上了冰山,把船的一侧给撞烂了,海水一拥而入,淹没了船里的很多地方,因为是淹没严重,本来淹没四个仓能救免与难,可是它却淹没了五个仓,用抽水泵,也能持续几分钟,一小时左右,泰坦尼克号将被淹没,杰克・道森和罗斯用聪明与才智,救活了自己,但是泰坦尼克号走到了冰川深处,那里零下几十度,杰克・道森把罗斯放到了一个破烂的红木门上,杰克・道森扶着那个门,最后,救生舱来了,罗斯的身体都快冻成冰人了,就在这时,救生舱找到了罗斯,可是他叫了叫杰克・道森时,发现他已经冻僵了,就在这时,罗斯的手一下子打滑,杰克・道森沉入了海底中,享年仅有二十多岁,杰克・道森临死前说让罗斯好好活着,最后,泰坦尼克号沉没了。

至今,“泰坦尼克”这一座神秘的古船,上面有价值连城的宝物,都沉入了海底中让后世人去发现,至于杰克・道森嘛,他已经沉睡在了大海里,等待着光明和温暖洒在他身上,那罗斯,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这全依赖杰克。道森说的:“你一定会脱险的,你要活下去,生很多孩子,看着他们长大。你会安享晚年,安息在温暖的床上,而不是今晚在这里,不是像这样的死去。”杰克・道森在罗斯心中――永垂不朽。

篇7:电影《泰坦尼克号》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泰坦尼克号》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电影《泰坦尼克号》观后感1

新版的泰坦尼克号并没有多什么新剧情,imax加上3d的视觉效果,其实看完之后并不会给你留下多深刻的印象,感动和震撼你的永远只是剧情,新版的视觉效果只是给你一个噱头和理由去重温这部经典的影片,所以经典的电影,无论用什么方式重温,它永远都是如此温暖。

我的座位选择的很有意思,我是一个人去的,前面是一对中年情侣,右手边是一对年轻情侣,左手边是两个一起来的阿姨。在船沉没的那一段时间里,我可以清晰地听到他们哭泣的声音,就像他们可以清晰的听到我哽咽的声音一样。我们每个人的感情经历都是不同的,对爱情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观影时的感情状态也是不同的,但是就在此时此刻,竟然在体会着相同的感动。

观影结束的时候,我走在街道上,狠狠地吸了几口烟让自己冷静下来。15年的时光,这个世界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但是人们对于爱情的感动似乎从未改变着。我有时候会想,但是又真的不知道如果泰坦尼克号顺利地驶达了目的地,Jack和Rose会不会永远在一起。而现实是,Rose在后来嫁给了别人,有着她幸福的一生。但是,这并不影响这段感情的真挚和伟大,他们的爱情在泰坦尼克号行驶在广袤的大海上的时候,仍然如此的美丽和炫目。因为在那个时候,两个人是如此真实而不可自拔,甘愿牺牲的深爱着对方,我想在那时那地,这就是真正的爱情了。

即使是很多年以后重温这部电影,Jack和Rose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你还是会想,哇,真的好美;看到Jack在船头拥抱着Rose在风中飞翔,你还是会感觉异常的甜蜜和温暖;我心永恒响起的时候,你还是会在心中涌起一阵感动;看到船沉没的时候,老爷爷在倾斜的床上拥着老奶奶的时候,Jack沉入海底的时候,你还是会哽咽,会流泪,会体会到内心最柔软的声音;电影落幕的时候,你的心还是像起伏的海浪,久久不能平静。

所以,不管你现在是在甜蜜的享受爱情,还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感觉到冷淡和绝望,不管你现在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如果有机会,重新看一遍泰坦尼克号,无论是影院的新版本还是在家的老版本,你会知道,你心里对于美丽爱情的憧憬和向往从来没有幻灭。

这种感觉跟现实就根本无关,而只与爱情有关,而你,永远都在相信着爱情,无论它曾经,正在,或者将会,在海上或者是生命里,短暂或者永久的绽放着。

电影《泰坦尼克号》观后感2

当动听的歌曲《我心永恒》回荡在耳畔,我就会想起电影《泰坦尼克号》男女主角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在危急时候,可以为对方付出生命的代价。这艘“永不沉没的轮船”要沉没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我们人类是那么的渺小。没能坐上救生艇的人们纷纷跳入刺骨的海水中,呼喊声、哭泣声连成一片,大家都在海面上用力地挣扎着。可没过多久,原本闹哄哄的海面上,一下子平静下来了。只见,人们的眉毛上、头发上……都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大家设想一下,在寒冷的深夜,这海水有多么得冷,难怪刚才还是一片喧闹声,现在却悄无声息了。虽然最后有一艘救生艇来搜救,但是来晚了,落水的1000多人中,连女主角在内,只救上来六人,其他人永远消失了,消失在这茫茫大海中。看到这里,我不禁心头一震,为什么号称“宇宙第一”的人类,却在大自然面前屈服了,手无缚鸡之力呢?为什么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会沉没呢?这都是人类的虚荣心所导致的,船长经不住设计师的诱惑,想让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大名,乘此机会“火”一把,明知有冰川,还下令轮船全速前进。当看见冰山时,因速度太快来不及转向,撞向了冰山,发生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

在这场大灾难中,有许多温暖的场景。一对老夫妇,当船将要沉没时,两个人紧紧的拥抱在一起,一起等待死神的降临。在这个时候,有了家人的陪伴,还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呢?一位母亲,面对如此大的`灾难,还像平常一样,给孩子讲故事,亲吻孩子,让孩子们安详的进入梦香,这是多么崇高的母爱啊!

篇8:泰坦尼克号电影鉴赏

1. 合作原理及会话含义

合作原则 (简称CP) 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所提出的。他更进一步提出了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 而每个准则中有包括有一条或多条次准则。格莱斯认为在合作原则的指导下, 人们将建立相互信任, 相互合作的对话关系并最终能够达到交际的目的。

会话含义指在话语过程中, 没有直接表达, 但能通过知识, 背景, 语境所推导出的隐藏含义。格莱斯指出, 会话含义的产生要基于合作原则的基础上, 并将其分为规约含义和非规约含义两种。

2. 电影《泰坦尼克号》会话中的会话含义

2.1 违反质准则而产生的会话含义

质量准则 (The maxim of Quality) :所说的话力求真实, 尤其是: (1) 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2) 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JACK:I need to talk to you

ROSE:No, Jack.No, Jack, I’m engaged.I’ll marry Cal.I love Cal.

在一系列的事件之后, 深深地爱上杰克。她也想要追求自由美好的爱情, 但是由于身陷阶级的牢笼之中, 加上其父亲临死之前在外负债累累, 不得不依靠未婚夫卡尔为其家人还债, 否则母亲将沦为洗碗工人, 在道德和情感的选择之间, 萝丝满心焦虑和不安。不得已, 萝丝只好违心的对杰克说, 她要和卡尔结婚, 她深爱着卡尔。事实上, 根据电影情节得知, Rsoe从未和卡尔擦出过爱的火花, 她对杰克所说的, 都是她所编造出的谎言。根据CP原则, 萝丝违反了质原则的第一条次准则, 目的是为了隐藏她无法言说的痛楚, 同时也不想让杰克伤心。

2.2 违反数准则而产生的会话含义

数量准则 (The maxim of Quantity) :指所提供的信息的量。包括: (1) 所说的话应包含为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2) 所说的话不应包含多于需要的信息。

(Rose lights a cigarette.)

RUTH:You know I don't like that, Rose.

(Rose sit silently then turn to Ruth and puff a smoke ring to her)

CAL:She knows.

电影中, 上流阶层的贵族聚会于夹板上, 讨论着这艘奢华的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突然间萝丝点燃了一根香烟, 然而这一行为着实激怒了母亲Ruth.母亲告诉萝丝说, “你知道我不喜欢你这样做”, 根据CP原则, 萝丝应该回答“是的, 我知道”抑或是“不, 我不知道”, 然而萝丝却不以为然, 静静地坐在那里转过身, 向Ruth吐了一个烟圈, 显然她违反了数准则。她的行为表现出萝丝的叛逆性格, 对母亲的反抗及对这种无聊透顶的上层生活的厌恶。

2.3 违反关系准则而产生的会话含义

关系准则 (The maxim of Relevance) :在关系范畴下, 只提出一个准则, 即所说的话是相关的。

CAL:Jack is joining us from the third class.

ROSE:It turns out that Jack is quite a fine artist.

因为见义勇为救下萝丝的杰克被邀请出席贵族的晚宴。宴会上, 卡尔奚落杰克, 告诉大家他是从三等舱来的。然而, 为了拯救杰克的尴尬处境, 萝丝将话锋一转谈及杰克在绘画方面的天赋而避开卡尔的话题。其话语内容于卡尔所谈论的话题风马牛不相及, 因此违反了相关原则。一方面, 萝丝不想杰克丢面子;另一反面也表现出她对卡尔这种行为的不满。

2.4 违反方式准则而产生的会话含义

方式准则 (The maxim of Manner) :清楚明白地说出要说的话, 尤其要: (1) 避免含混不清; (2) 避免歧义; (3) 要简短; (4) 要有序。

ROSE:Jack, must you go?

JACK:Time for me to go row with the other slaves.

当聚会结束之后, 杰克将要返回三等舱, 然而萝丝却依依不舍的对杰克说“一定要走吗?”根据格莱斯的CP原则, 杰克应该回答“是”或“不”, 然而杰克的回答却是“是时候回去和其他奴隶们一起划船了”并递上了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在钟楼处会面”。实际上, 杰克可以直接邀请萝丝与其在钟楼处会面, 而不必说出如此晦涩难懂的话, 显然他违反了方式准则。杰克之所以这样做, 一方面, 他像表达对所谓的上流社会聚会的不满, 同时也想鼓励萝丝冲破世俗的枷锁, 去追求自由的爱情。

3. 结语

合作原则是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 本文匠心独运的将其与经典大片《泰坦尼克号》所结合, 分析对话中的会话含义, 一方面, 揭示出电影男女主角在特定时空背景之下违反会话合作原则的目的及原因, 另一方面, 也将枯燥乏味的语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案例的分析中, 更好地指导人们理解运用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

摘要:本文作者试图从违背格莱斯的合作原则的角度, 通过分析了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中对话的台词, 以帮助观众理解本片中会话含义所产生的方式及缘由, 从而帮助观众更好的观赏这部经典影片。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泰坦尼克号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何自然.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3]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上一篇:我和幸福作文下一篇:品牌手机有趣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