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赞美诗

2024-04-20

抗日英雄赞美诗(通用6篇)

篇1:抗日英雄赞美诗

抗日英雄赞美诗

不怕死的精神,贯穿了国之南北,让我们打败日寇!夺回国家!

报必死之心的将军战死沙场; 无贪生之念的勇士血洒山河。只为我们夺回国家!舰艇拼光了中国水兵,有人冻死在江水中,却用身躯和水雷,让日寇闻风丧胆!风潇潇马嘶嘶,穿越雪山,天苍苍野茫茫,爬过草地。路人迢迢急急,意志如钢,诗歌浩浩漫漫,创造壮举!

这条抗日英雄的路啊,我们一定继续,坚定不移的往前——一直走下去!

四(4)班

李 骁 洋

篇2:抗日英雄赞美诗

赞美抗日英雄的句子(向抗日英雄致敬)

1、赵一曼 著名的巾帼英雄。赵一曼,四川省宜宾县人。1905年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激战竟日,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她宁死不屈。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时年31岁。

2、卫立煌 指挥忻口战役的抗日将领。卫立煌(1896-1960),字俊如,安徽合肥人。青年时期曾在孙中山先生广州大本营担任警卫,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第19军副军长,徐州戒严司令,首都卫戍副司令,第8军军长等职。1937年9月,为挽救山西危局,保卫太原,中国军队决定利用忻口要隘进行正面防御,阻敌南下。忻口战役总指挥由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担任。1941年,卫立煌曾因主张国共合作抗战,与八路军建立友好关系而被撤本、兼各职。1943年奉命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官,率部打败盘踞于滇西和中缅边界的日军,与中国驻印军一起,打通了滇缅公路。解放战争后期,在担任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时,因没有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反攻”命令,被蒋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获释,随即出走香港。后拒绝去台湾,于1955年回到北京。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常务委员,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委。

3、吉鸿昌变卖家产为抗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共产党员、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吞山河的就义诗。吉鸿昌,河南扶沟县人,1895年生。1913年入冯玉祥部,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1930年9月,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后,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他不愿打内战,对“围剿”红军态度消极,1931年8月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其携眷出国“考察”。1932年1月,吉鸿昌在上海一二八抗战炮声中回到祖国后,即联络与发动旧部,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号,并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买枪械,组织武装抗日。1932年深秋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法租界工部局逮捕,并引渡给北平军分会。1934年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4、刘老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名。1943年3月18日,在呛人的战尘硝烟中,一名叫白思才的连长强撑受伤的身躯,率全连仅剩的20多名战士,默默掩埋着战友的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的枪支。一切完成后,他们发出怒吼,端起枪和刺刀,向包围他们的敌人扑去。

5、谢晋元 八百壮士的指挥官。1905年出生于贫困家庭,广东蕉岭人。1925年,在广东大学预科肄业。同年12月,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学习。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时,任陆军第88师262旅参谋主任,参加闸北八字桥战斗。后任524团团副,团长牺牲后接任团长,率部驻防北火车站,与日军对峙两个多月,10月26日,日军疯狂向驻地防线发动进攻。他率领第一营的400余官兵,坚守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掩护大部队后撤。率部孤军死守危楼,誓不投降的消息,迅速传遍上海,为国内外瞩目,赞誉他们为“八百壮士”。1941年4月,在出操时遇害,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5月8日,国民政府通令嘉奖,追授为陆军少将。上海10万民众前往瞻仰遗容。毛泽东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典型”。

6、张自忠 尽忠报国的一代名将。张自忠(1890-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校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

1940年5月,日军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毅然率领预备74师和军部特务营东渡襄河,抗击来犯之敌,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在日军重兵对张自忠将军进行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一千余人隆重举行张自忠将军追悼大会。

7、赵登禹 血战南苑的北方大汉。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全面抗战爆发后,1933年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7月28日,赵登禹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8、左权 一腔热血洒太行。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9、金方昌狱中蘸血书写壮志:1941年11月,山西代县县城的狱中,寒冷刺骨。一个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19岁青年,艰难地举起仅有的一条胳膊,蘸着鲜血在墙壁上写下十四个字:“严刑利诱奈何我,颔首流泪非丈夫。”他就是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金方昌是山东聊城人,1937年到山西参加抗战。在晋察冀边区,他担任中共代县赵家湾区区委书记。“书生”出身的他亦能上阵杀敌。他曾利用敌人夜间“会哨”时机,率30名民兵伏击敌人,歼敌甚众,成为群众心目中的青年英雄。

10、1941年11月,山西代县县城的狱中,寒冷刺骨。一个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19岁青年,艰难地举起仅有的一条胳膊,蘸着鲜血在墙壁上写下十四个字:“严刑利诱奈何我,颔首流泪非丈夫。”他就是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

11、白思才端起刺刀扑向敌人:刘老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名。1943年3月18日,在呛人的战尘硝烟中,一名叫白思才的连长强撑受伤的身躯,率全连仅剩的20多名战士,默默掩埋着战友的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的枪支。一切完成后,他们发出怒吼,端起枪和刺刀,向包围他们的敌人扑去。这是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的最后一个战斗瞬间。

1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序厅,有一幅宏伟的浮雕,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战场,英勇的战士与不屈的人民站在一起,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民族独立自由而献身的英烈们,在这里接受一个国家的最高礼赞。这幅叫做《铜墙铁壁》的浮雕,正展现了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的14年里,中国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同仇敌忾地奋勇抗争。正因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中华民族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13、王殿元死也要拉上敌人:胶东军区5旅13团7连2排6班班长、共产党员。在胶东地区的马石山上,他用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也让“马石山十勇士”名垂史册。1942年11月,两万多日伪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扫荡”。王殿元和6班战士面临掩护大批群众转移的任务。夜色中,他们分批带领上千名群众冲出了包围圈,自己却被敌人发现,枪弹雨点般扫来。王殿元作出决定:把敌人引到山上去。10名战士且战且退,上了马石山主峰,凭借有利地形和敌人厮杀了5个多小时,最后只剩下身负重伤的王殿元和另外两名战士。敌人冲上阵地,王殿元拾起了最后两颗手榴弹,将一颗扔向了敌群,另一颗拉响,与敌人同归于尽。

14、1942年11月,两万多日伪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扫荡”。这一带的抗日队伍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王殿元和6班战士面临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掩护大批群众转移。夜色中,他们分批带领上千名群众冲出了包围圈,自己却被敌人发现,枪弹雨点般扫来。王殿元作出决定:把敌人引到山上去。

15、69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在桂林寻访当年这场战争的亲历者时,他们大多已离开人世,活着的已是八九十岁高龄。我们走访了当年亲手杀死“鬼子兵”的阳凤鸣老人;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滇缅公路运输线上的张裕华老人;被敌人子弹打穿下颌,失去牙床的黎德老人;当了童子兵后又奔赴抗日战场的郑立志老人;在与敌人搏斗中奋勇杀敌、已于一年前去世的梁辉老人的亲人。无论是他们的亲身讲述,或是其亲人的回忆,都更深地唤起我们对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的记忆,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16、高志航第一个击落日军飞机:高志航是第一个击落日军飞机的中国人。1937年8月14日,淞沪会战爆发次日,大批日本海军远程轰炸机进袭杭州、南京、南昌等地。高志航任大队长的中国空军第四大队正从河南周家口机场转场移防,在杭州笕桥机场与日机狭路相逢。高志航率战友驾驶美国“霍克3”飞机击落一架敌机。最终日机遭受重创,我方四大队飞机无一损失。“八一四”之战轰动全国。

17、时隔69年,今天,当我们再次追忆那段历史,首先浮现脑海的便是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在9月1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川籍抗日英烈占12名。其中最小的乐以琴年仅23岁,最年长的李家钰不过52岁。“无川不成军,四川军民对抗战胜利起了很大作用。”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叶敦序说,人们不能忘记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同时也应给予尚在人世的抗战老兵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18、“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士抗战之责任,皆因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眼看日寇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无情地践踏,百万华南年轻人义无返顾走上抗战的前线,他们中有归国华侨、有大学生、有妇女、有富家子弟、有农民„„不论何种出身,人人都争先上前,抛洒青春热血,以血肉之躯抵挡侵略者的枪炮。

19、戴安澜 马革裹尸抗敌枭。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1904年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已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因战功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5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1942年5月26日,抗击东南亚日军的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牺牲在缅甸茅邦。戴安澜将军的牺牲引起了国际的关注,美国国会授权总统罗斯福,向他颁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外国同盟军将领之杰出勋章———懋绩勋章,成为中国受此殊荣的第一人。

篇3:小英雄姜墨林的抗日故事

姜墨林, 192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宁安县红土墙子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母双亡后, 姜墨林与哥哥相依为命, 为了生活, 年幼的他就已干上了繁重的农活, 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暴行和肆意掠夺, 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整个东北陷入一片水深火热的境地。姜墨林保家卫国的抗日热情被点燃了, 幼小的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儿童团里露头角

1932年, 刚满11岁的姜墨林参加了党领导下的地下组织———中国共产主义儿童团。聪明伶俐、机智勇敢、积极上进的他很快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儿童团员。虽然他个子不高、身体瘦弱, 但论起本领来却是超群出众的, 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非常喜欢他。因此, 地下党组织常常派他到日军占领区做侦察工作。无论情况多么危险、任务如何艰巨, 姜墨林总是积极热情地接受组织交给的任务, 并能出色地完成。每当侦察途中遇到敌人的追问盘查, 他总能运用机智巧妙的办法, 摆脱敌人的纠缠, 闯过一道道险关。他还以唱歌、跳舞的方式, 向当地群众宣传抗日救国, 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游击队中立战功

姜墨林的抗日活动, 很快就引起了宁安县境内日军和汉奸特务的注意。为了保护和培养姜墨林, 地下党组织决定把他调入游击队。1934年初, 13岁的姜墨林参加了党直接领导的绥宁反日同盟军, 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战士。看到这么小的战友, 战士们私下议论:“他能拿动枪吗?枪一响他不得吓哭呀?”看到战士们担心的目光, 姜墨林在心里暗下决心, 不练出过硬的杀敌本领誓不罢休。经过一番勤学苦练, 他射击的准确度有了显著提高, 还学会了写便条和一般书信。有一次, 在镜泊湖北面的杨胖子沟一带, 姜墨林所在的同盟军与日军交火了。战斗一打响, 他迅速找到一块大石头作掩体, 瞄准敌人, 稳扣扳机, 一枪就打死了一个日本兵。面对远处冲过来的日本军官, 手疾眼快的姜墨林投出了一枚手榴弹, 炸得敌军官血肉横飞。战斗结束后, 战士们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对他刮目相看。

突袭双河镇显身手

1935年12月下旬, 日军集结了大批兵力, 向我游击根据地进行疯狂“讨伐”。经部队党组织研究决定, 姜墨林所在的教导大队参加突袭双河镇的战斗, 以转移日军的目标。双河镇上住有四五百户人家, 驻守着日伪军400百余人。东关据点作为双河镇核心据点, 地势险要, 戒备森严。姜墨林等十几名队员被选拔参加摧毁东关据点的突击队。当时正值隆冬时节, 原野、山岗上白雪皑皑, 森林中的积雪一丈多深, 气温降到零下三四十度, 寒风刺骨。姜墨林率领突击队, 在风雪交加中急速行军了两天两夜, 到达双河镇后, 顾不上行军劳累, 立即编组, 准备战斗。他们抓住拂晓前的有利时机, 个个像“小老虎”, 飞越一丈多宽的壕沟, 靠近了敌人的铁丝网。就在他们正要动手割断铁丝网时, 被敌人发现了。霎那间, 敌人机枪、步枪的子弹像雨点似地射向他们, 处境十分危险。只见姜墨林沉着果断, 指挥战士们立即原地潜伏在雪坑里。然后, 他把突击队分成4个小分队, 命令从不同方向挖雪挑沟, 匍匐前进, 直奔敌人碉堡。二十米、十米、五米……当突击队接近碉堡时, 姜墨林首当其冲, 提着一捆手榴弹向敌人的机枪口里推。刹时, 只听“轰”的一声, 敌人的碉堡飞上了天。敌人的机枪哑吧了, 日伪军鬼哭狼嚎。姜墨林向敌人喊话:“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要枪不要命, 投降吧!”果然, 有的伪军扔下枪逃跑了, 有的举手投降。后继部队上来后, 迅速占领了敌人的这个核心据点———双河镇。

雪岭歼敌展英勇

突袭双河镇的战斗, 歼灭了日伪军100多名, 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和其他战利品。为避免敌人增兵报复, 我部队决定立即撤出双河镇, 向深山密林中火速行军。由于连夜的雪山密林行军, 队伍早已人困马乏, 于是在一座山岭中休整。炊事班战士立即生起篝火, 化雪水做饭, 警卫班战士负责警戒;姜墨林和其他战士抱着枪支, 坐在雪地上, 靠着大树酣睡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工夫, 黑夜中忽然传来一阵激烈的枪炮声, 随后听到有人高喊:“掩护部队占领阵地!”姜墨林猛地从熟睡中惊醒, 意识到敌人已经追上来了, 他揉了揉眼睛, 急忙拿起枪飞奔到山岗上一堆石砬子后面隐蔽起来, 瞄准追过来的敌人狠狠地射去。战斗越来越激烈, 姜墨林和战士们也越战越英勇。面对疯狂扑来的一群敌人, 姜墨林从腰间抽出一枚手榴弹, 高声喊道:“同志们, 胜利不能让敌人夺回去!狠狠地打呀!”随着手榴弹的爆炸声, 敌人纷纷倒下。这一场战斗, 姜墨林率领的“小老虎”队共打死日军七八十名、敌人战马一百多匹。

后勤保障显机智

1936年2月以后, 在党中央“八一宣言”精神鼓舞下, 东北抗日斗争不断高涨。主力部队向北转移到牡丹江、松花江下游一带活动。姜墨林所在的原五军教导大队, 已改编为二路军指挥部直属教导团, 他也经常受省委和总指挥部的派遣, 到敌人严密控制的牡丹江、林口等地活动, 有时要传达紧急指示, 有时要购买军需物资。有一次, 组织上派姜墨林去牡丹江下游四道河子沟里抗联办事处送信。他一路上乔装独行, 机智行事, 把信件顺利交到负责人冯丕让处长的手里。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 姜墨林有时穿上一身破烂衣服, 装成一副流浪儿的样子;有时又装作与同伴打架, 哭哭啼啼地躲过警察, 每次都想尽办法, 把组织交给的任务出色地完成。

1937年冬, 大雪封山, 气温骤降。由于日军的疯狂“讨伐”, 部队人员越冬急需的粮食和棉衣成了十分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粮食和冬季服装紧缺问题, 总指挥部决定派姜墨林率领一小部队, 突破敌人封锁线, 找地下党组织和抗日救国会帮助补充所需的军用物质, 如地方解决不了, 就自己想办法购买。姜墨林受命后, 仔细谋划、谨慎行事, 采取灵活、分散的办法, 把钱分发下去, 发动老大爷、老奶奶、儿童买棉花、布匹等物品, 再把这些物品零零散散地带出城外, 送到指定地点集中。不到一星期的时间, 就集中起来上千斤棉花、一百多匹棉布, 还有一些棉鞋和其他物品。聪明机智的姜墨林, 把组织上交给他的艰巨任务完成得非常漂亮, 难怪总指挥部的领导感叹地说:“这真是一个奇迹!”

危急关头勇献身

1940年深秋, 由于斗争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 从苏联学习归来的姜墨林率领小部队, 转移到绥芬河大青山一带活动。一天, 他们小部队来到战略要地乜河镇。镇上驻守着万余名日伪军, 镇南有一个驻守二十余名日军的敌人据点。黑夜中, 姜墨林率领小部队趁敌人毫无防御准备之际, 发起奇袭, 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 就将驻守的二十多名日军全部消灭。得知据点被摧毁的消息, 敌人立即纠集几百名骑兵、步兵, 向姜墨林小部队追击而来。姜墨林果断改变转移方向, 直奔东宁县南部山区。但当部队到达二十八道河子时, 已被敌人层层包围在河谷里。姜墨林深感情势危急, 与几名党员商量后, 立即烧毁了文件, 砸碎了电台, 并顽强进行反击, 但终因寡不敌众, 在敌人疯狂的火力攻击下, 姜墨林所率小队战士接连倒了下去。当阵地上只剩下姜墨林等4名战士时, 他一边狠狠地向敌人射击, 一边命令其余3名战士:“你们赶快突围, 回去报告总指挥!这里由我顶着。”突然, 敌人的一颗子弹打在姜墨林的腿上, 他忍着疼痛, 又对敌人猛烈地开枪射击。正在紧急关头, 机枪突然哑了, 他迅速掏出盒子枪, 瞄准蜂拥而上的敌人, 一枪打倒一个, 一连消灭十几个敌人。最后, 姜墨林停止了射击, 愤怒地凝视着围上来的敌人, 毫无惧色。当敌人逼近时, 姜墨林用最后一颗子弹, 从容不迫地射进了自己的胸膛。就这样, 这位年仅19岁的小英雄姜墨林, 壮烈地牺牲在抗日救国的英雄阵地上。

姜墨林牺牲后, 敌人在他的衣兜里只找到一张纸条:“中国必兴, 日寇必亡!中国共产党万岁!抗日救国胜利万岁!”日本军官看后, 气急败坏地举起姜墨林的遗体, 抛入湍急的二十八道河。

篇4:古都无处不英雄 北京抗日英雄谱

马福:地道筑成抗日堡垒

马福(1895-1979),人称“老统一”,焦庄户村人。早年闯过关东,1942年任村党支部书记,1943年被选为村长。

1939年夏,40岁出头的村民马福秘密入党,成为村里的第一名共产党员,成为全村对敌斗争的带头人。在村长马福的带领下,焦庄户民兵经常到敌占区袭扰、破坏。

一次敌人来了,马福来不及向村外撤离,就躲进了储存白薯的地窖。受到这次逃生经历的启发,他想到把各家的白薯窖连接成暗道实现地下出村。马福找来村里的抗日骨干,一边找人设计方案,一边发动群众,经过一个冬天的奋战,完成了预想的地道工程。

1944年,三(河)通(县)顺(义)联合县教育科长到焦庄户指导推广冀中地道战的经验,根据保定冉庄的经验,借助“凹”字,讲解了地道设计以及利用翻板防水、防烟、防毒气的原理。全村开始了改造地道的工程,并与南边的唐洞村、北边的大北坞村建成了连接三村的地下长城。

1944年5月,上级决定端掉龙湾屯的日伪炮楼。马福率领民兵把地道挖到离炮楼四五百米远的地方,打下了这个炮楼,俘虏伪军40多人,缴获很多军用物资。焦庄户成了冀东抗日根据地安全可靠的堡垒。

崔显堂:“伪乡长”真抗日

崔显堂(1896-1942),门头沟区田庄村人。曾任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主任。1942年5月受党组织指示担任“伪乡长”,从事秘密抗日工作,同年7月牺牲。1983年门头沟区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1938年的冬,崔显堂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田庄地区党组织决定成立合作社,党员崔显堂被委任为合作社主任。

1942年5月,日军在田庄村设据点,想任命崔显堂为田庄乡乡长。对于伪乡长的职务,组织上要求他接受这个职务,认为凭借这个合法身份可以打入敌人内部,侦察敌情。于是,崔显堂开始以“伪乡长”的身份应付日军,而晚上则秘密开展党的活动。当有八路军战士被捕或村里的老百姓被抓走时,崔显堂总是设法营救,丝毫不顾个人安危。

在日军看来,在田庄建了炮楼,搞了并村,八路军和游击队的活动理应会大大减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开始怀疑崔显堂。1942年6月,日军以工作不利之由,三次抓捕、拷打崔显堂。7月,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崔显堂惨遭严型拷问而不改初衷,被押赴刑场。行刑前,崔显堂挣脱绳索后与日军搏斗中负伤,后被日军用刀刺死,光荣牺牲。

崔显堂牺牲后,他的真实身份连家人都不知道。直到1978年,原七区区委书记崔兆春回乡探亲,才揭开崔显堂做“伪乡长”之谜。经崔兆春证明,几年后党和政府正式追认崔显堂为革命烈士。

李铮:大宅门中秘密抗日

李铮(1908-1981),又名李竹浓,北京人,同仁堂十三世乐元可的夫人,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社会部平津情报组成员。她与丈夫乐元可一起,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积极投身平津情报站的地下工作,为地下组织保管、兑换经费,被誉为地下情报组织的“金库主任”。

说起同仁堂,响当当的京城老字号。但是,以同仁堂少奶奶李铮为代表的同仁堂那段红色历史,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1939年的一天,乐家的外甥杨宁从外地来到乐家并住了下来。其实杨宁是中共北方分局社会部派回到北平的地下情报组成员。在杨宁的影响下,乐元可、李铮夫妇从同情抗日到最后投身抗日地下工作。

大宅门因为房间多、宅院深,便于掩护,每逢有人来接头或密谈时,李铮就在暗中进行掩护。一天晚上,杨宁等人在书房里交换隋况、分析情报。商量完后,杨宁对书房外的李铮说:“表嫂,我们饿了,给我们熬碗粥喝吧!”李铮一听,应声说道:“粥早就熬好了。不但够吃,米汤还特多!”原来喝粥只是个托词,用米汤密写情报才是真的。粥端上来,米汤也盛了一大碗。于是,杨宁开始用米汤写情报,李铮又回到外间“站岗放哨”。

日伪当局对根据地严密封锁,号称“就连鸟都飞不过去”。乐元可、李铮除了完成地下党交给的任务外,还主动为根据地采购急需的中西药品和医学书籍,无偿赠送一些珍贵药品。

许言午:马家堡巧造火车事端

许言午(1912-2005),辽宁本溪怀仁县人。1945年8月至1948年3月,任中共北平铁路工作委员会所属的前门地区铁路工委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成都铁路局副局长等职,1982年离休。

1944年7月11日,马家堡车站一片狼藉,304次特快列车的车头和5节车厢冲出土挡,全部仰面翻在铁轨边的土路上。尤其是第一节“展望号”高级车厢,在后面车厢的巨大撞击下,扭成了麻花状。豪华车厢里的23名日军将、佐、尉级军官无一幸免。马家堡列车倾覆事件震惊了华北日伪当局,也震惊了日本国内的有关部门。

当时,马家堡站是个小站,站长叫许言午。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因日军占领家园,许言午同很多东北人一样,踏上了艰难的逃亡之旅,只身逃到北平。1936年,许言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铁路工作委员会一名地下党员。车站扳道员申连科,是地下党的积极分子。

1944年7月的一天,申连科对许言午说:“老许,道岔信号电线老了,下雨的时候信号灯乱变,要不要修一修。”许言午听了这话,小声说:“甭修了,这也许对我们有用。”

7月11日上午,正好下小雨。路局方面通知,要求沿途注意保护从北平开往青岛的304次特快。许言午想:车上肯定有日伪方面的大人物!何不利用这个机会,施巧计倾覆列车,打击日寇。

10点过后不久,304次特快离车站越来越近,许言午向申连科示意,申连科立即打出列车从干线通过的信号,同时却将道岔扳到会车的停靠线上。304次特快日本司机看到通过信号,丝毫没有减速,就听轰的—声,列车冲出铁轨。

nlc202309031054

董鲁安:假扮出家秘赴根据地

董鲁安(1896-1953),蒙古族,河北宛平人,现代修辞学家。青年时代董鲁安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读书,接受进步思想影响。他曾先后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副教授、燕京大学国文系教授等。

董鲁安曾参加五四运动,参与火烧赵家楼,后在天安门集会时被军警围住,囚禁在北京大学第三院一晚上。这一段青年时的经历,奠定了他人生爱国主义的主基调。

“七七事变”后,因经常掩护进步青年抗日活动,曾遭日伪软禁两个月。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队占领并封闭了燕京大学,董鲁安拒不受聘于当时的所谓国立大学。

1942年春,晋察冀根据地和董鲁安联系,聘请他到边区工作,他慨然前往。5月的一天,董鲁安用消字灵将“良民证”上职业一栏的“教授”二字抹去,换上“商人”字样,并同夫人商量好,故意留下一张纸条,上写“看破红尘,决心去五台山出家,家人不必悲伤,亦无需寻找”云云。次日清晨,董鲁安一副商人打扮,前往前门车站。可陪他此次易装出走,因途经日伪清剿而中断,不得不暂返家中。

8月中旬,董鲁安终于闯过日伪封锁线,抵达晋察冀解放区,受到聂菜臻将军的欢迎。当他穿上解放区为他裁制的军服时,曾作诗自诩:“旧来学侣如相识,可笑书生作老兵。”

冯运修:书生刺客神枪锄奸

冯运修(1921-1940),他牺牲在19岁花样年龄。他的人生虽然短暂,却轰轰烈烈,人称“书生枪手”。冯运修家世显赫,舅舅齐燮元,曾是直系军阀首领。因为齐燮元的关系,冯运修能经常出入军营,练得一手好枪法。

1940年7月7日,伪新民会的机关报《新民报》编辑局局长吴菊痴主办“庆祝皇军圣战三周年”的庆祝会。得知消息,一支由青年学生组成的秘密地下抗日锄奸组织——北平抗日杀奸团,决定刺杀吴菊痴。负责完成这次任务的就是身为“抗团”骨干的冯运修。

庆祝会结束后,冯运修骑自行车尾随吴菊痴乘坐的黄包车,单手持枪,对准吴菊痴的脑袋连开两枪,然后迅速撤离,吴菊痴重伤毙命。

8月7日,日本宪兵队包围了冯运修的住所。日伪军警破门而入,发现了藏在厨房里的冯运修,喊话叫他投降。喊话未果后,日伪军警冲向厨房,冯运修开枪还击,击伤两名军警。敌人放弃了活捉“刺客”的企图,乱枪扫射。

冯运修的枪声渐渐停止后,日伪特务走进厨房,发现冯运修右手中弹,换成左手持枪,身中数弹,已奄奄一息。1940年明8日夜,冯运修牺牲在中央医院。其实1940年,冯运修已经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可惜8月8日牺牲,未能入学。

篇5:抗日英雄谱(15个英雄人物)

收集人:谭涵文 二〇一六年四月十七日

抗日英雄谱

1、小交通员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2、小侦察员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3、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4、儿童团团长海娃(鸡毛信)

抗战时期,儿童团长海娃经常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如果有敌人来,他就给村里发信号,叫人们提前逃避。一天,他接到民兵分配的新任务:给八路军送封鸡毛信。没想到半道上他遇见了日本鬼子,海娃急中生智,扑到”老头羊”身上,将信拴在羊的大尾巴里。

信的事是瞒过去了,但小胡子队长看中了他的羊群,连羊带人都抓了回去。海娃凭借着勇敢机智保住了鸡毛信。最后,鬼子被海娃引进伏击圈,八路军全歼了敌人。

根据鸡毛信里提供的情报,八路军又袭击了一个日本鬼子的据点,活捉了猫眼司令。

5、草原英雄小姐妹

这是一个当年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的真实故事。

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待她找到玉荣时,发现妹妹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那只光脚已冻成了坨子了。龙梅急忙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了脚上,脱不下来。她只好撕下了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冻僵的脚,背着她艰难地往前走,走着走着,终于倒了下去。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记等人及时赶到,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6、两个小八路

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7、少年游击队

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一行人刚被李公公带回村边,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屠杀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山中的岩洞里成立了。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白匪团长。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8、永远的丰碑——杨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9、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10、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11、舍身堵枪眼的英雄--黄继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

黄继光牺牲三四天后,瞅住战斗中间的间歇机会,我们收容所的三个女卫生员,官义芝、何成君、我和不知道名字的男战士,一起把黄继光的遗体弄到我们收容所的坑道旁边的几颗小松树林子里来。当时,他的尸体两只手仍然高举着,保持着趴在地堡上的姿态。

在整理黄继光的遗体时,我们发现他的胸膛前被火药烧黑了,弹洞像蜂窝似的。后背脊骨被子弹打断,肉被带出来,形成一个很大的血洞。他身上背着的手电筒和水壶也挨了敌人的不少子弹。衣服上的鲜血早已干了,紧紧地沾在他的身上,是我用剪刀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慢慢剪开,然后用热水慢慢地润着一块一块的撕下来,可在给他穿新衣服的时候,他那高高举起的双手把我们难住了,怎么整也整不下来,怎么办呢?我们一合计,决定用几个汽油桶烧水,用热水毛巾捂他的手臂。捂到了第三天,黄继光的双臂及整个身子都软了下来,四肢都能够活动了,我们方才给他穿上了一身崭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然后将其装进了一口从祖国运来的棺材。

12、英雄邱少云---四川省铜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

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攻占金化以西391高地的战斗中,他所在连队担任突击任务。战前,他和连队战友奉命到离敌人阵地仅60米的地方执行潜伏任务,但在潜伏到第二天中午前,他不幸被敌人打来的燃烧弹击中。在这生死紧要关头,他为了整体,为了胜利,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不动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21岁。他的牺牲保证了全连队潜伏任务的胜利完成。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当晚就胜利地攻占了391高地,全歼敌军1个加强连。

13、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14、赵尚志

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五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后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一位专家说,东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赵尚志一直用原来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个名字。据尚志市烈士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赵尚志曾担任1940年创刊的《东北红星壁报》主笔。“向之”的主笔笔名,后来发现的手稿原迹证实,是在“尚志”两字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据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论文。

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建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达到数千人。后来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的模样。1942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东北抗日烈士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在长春找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的事迹的寻访和传颂却不会停止„

15、八女投江 宁死不屈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在纪念碑上有着用金字刻的她们八人的名字,后面注着她们的民族以及所属的队伍。

16、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本军队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今北京西部)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 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第6班5名战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篇6:抗日英雄事迹材料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抗日英雄事迹材料》的内容,具体内容:在抗日战争纪念日来临之际我们可以观看一些抗日战争英雄的英雄事迹,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希望能够帮到大家。篇 1 王朴王朴生于1929 年,牺牲于 1943 年,河北省完...在抗日战争纪念日来临之际我们可以观看一些抗日战争英雄的英雄事迹,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篇 1

王朴

王朴生于 1929 年,牺牲于 1943 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 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 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篇 2

赵一曼

在 1935 年 11 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 1936 年 6月 28 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篇 3

杨靖宇

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 年出生,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 年 7 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 30 个县,是我国的英雄。

上一篇:清华附小给学生的阅读书单下一篇:为军人点赞叙事抒情作文5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