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

2024-04-21

抗日(共6篇)

篇1:抗日

福清抗日遗址及抗日英雄

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列宁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一.凤凰山闽海抗战阵亡烈士公墓:抗日英雄永垂不朽

站在福清融城凤凰山巅闽海抗战阵亡烈士公墓前,看着镌刻在纪念碑上的560位烈士芳名。赞叹着烈士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

我的家乡福建福清,也拥有着屈辱的沦陷历史,抗战时期,福清融城两次沦陷。第一次从1941年4月20日至9月3日,被侵占137天。第二次从1944年11月26日至30日,被侵占5天。但是更是不能忘记的是,在此期间涌现出的革命战士,民族英雄及抗日部队,永远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福清军民同仇敌忾,奋勇抗击侵略者,在我省我市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一.共产党抗日游击队

1.蛙塘埔:“白皮红心“何胥陶的故事依然在人们口中传诵

1941年5月,何胥陶,以江德乡乡长名义,在江镜地区拉起一支近百人的抗日武装,6月中旬,加入福平沿海抗日游击区指挥部后,号称福平沿海抗日游击第三大队,何胥陶兼任大队长,在龙高地区开展抗日活动。

抗日英雄何胥陶,因皮肤较白,而有一颗赤胆忠心,被尊称为“白皮红心”

1941年6月22日,近百名日军气焰嚣张,准备前往福清龙田江镜一带扫荡。何胥陶准确的探查到这个重要情报,果断带领第三大队30多名队员在日军必经的蛙塘埔进行埋伏了一天一夜,蛙塘埔地势复杂,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芦苇。队员们依靠对地形的掌握,对前往龙田,江镜的日军进行伏击。日军淬不及防,在苇丛中大乱阵脚,狼狈逃回。使江镜各村群众避免了一场劫难。何胥陶以少打多的英勇事迹也被人传诵。

2福平沿海抗日游击第八中队抗日遗址,阳下漈头村,玉岭村

1941年4月底,中共福建省委委员陈金来在阳下漈头村组建抗日游击队——福平沿海抗日游击队第八中队。开头只有30多人,俞洪庆、陈振先在海口地区发动的一批青年加入后,发展到50多人。5月中旬,该队在玉岭附近袭击从融城出来“扫荡”的小股日军,打死1名,打伤多个。后离开北区,转移到南区东阁、闻读一带继续活动。

第八中队随后成为了抗日游击队的主力军,在敌后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灭了日军的气焰,为福清光复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阳下漈头村,玉岭村也成为红色革命老村,现在村里还保留着当年抗日战士所使用的土炮,大刀,以及游击队的红色袖章,一整个村俨然一个天然的抗战历史博物馆,让每一个参观的人们都能够感受到战士们英勇抗敌的气息。

三溪战斗遗址

福长抗日游击大队。中共福长县委书记陈亨源在福清海口(福清下辖镇)、七社、梨洞与长乐松下、首祉等地发动群众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福长抗日游击大队,下辖3个中队。陈亨光任第一中队长,率队活动在福长边境地带;俞昌黎任第二中队长,率队在梧屿、海口一带活动;陈行隆任第三中队长,在高山一带袭击伪军。

5月中旬,伪和平救国军张逸舟部派王克率70多个伪军从海口登陆,进犯七社、梨洞。陈亨光中队在七社山区伏击敌人,打死打伤伪军3名。

张逸舟不甘心失败,几天后,又纠集近百名伪军,由伪军参谋长邱玉霖亲自指挥,从长乐沿海登陆,占据三溪蛇头山,企图再次进犯七社、梨洞。

三溪蛇头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伪军装备精良,火力充足。想强攻日军必定伤亡惨重,关键时刻,陈亨源按兵不动,命陈亨光中队在山脚下埋伏,准备出其不意截击伪军。自己到江田一带组织群众支援。

果然伪军按耐不住,下山袭击江田一带。被陈亨光中队截击。在100多个群众的协助配合下,游击队打死打伤伪军30多人,活捉邱玉霖等5人。第二天,游击队在长乐玉门村召开群众大会,把邱玉霖等汉奸公审枪决。保卫住海口、七社、梨洞等重要据点

二、松潭、安民:华侨游击大队的抗战

福清是著名的侨乡,在外华侨达80多万,家乡有难,在外游子自然义不容辞,福清沦陷后,刚从印尼回国的松潭华侨周宏荣在松潭、安民一带发动爱国归侨和华侨子弟,于6月上旬成立福清华侨游击大队,自任大队长,副大队长周宏达,在松潭、安民一带伺机袭击日军,打击敌伪活动。

华侨游击大队的作风果敢,并不是单纯的伏击截击敌人,而是敢于深入敌后,最敌军的大本营进行强袭偷袭,立下了赫赫战功。1941年7月12日上午,40余名日军从融城出来,在其钟山据点架起机枪大炮,保护融城至海口的龙江水上交通线。是夜,华侨游击大队配合福平沿海游击区指挥部所属的兄弟游击队,冲上钟山顶,毙敌2名,伤敌11名。敌支持不住,突围下山,夺船横渡龙江撤回融城。游击队员牺牲3人,伤1人。

钟山战斗后,敌集中兵力,进犯东张。华侨游击队多次于夜间偷袭融城附近的敌人据点。8月2日至24日,该队先后夜袭敌北山尾炮兵阵地、利桥哨所和霞楼炮兵营地,摧毁敌炮垒3座。

9月2日,日军撤出融城。该队奉命占据钟山,阻击乘船从龙江撤往海口之敌。敌亦派50余名武装前来钟山,掩护撤退。敌抵达山下时,发现钟山已被游击队占领,即发动强攻。游击队居高临下,沉着应战,坚持了1个小时多才撤离。

福清的国共合作抗战

融城首次沦陷期间,福清民众、福清县委游击队配合国民党驻军、省保安纵队,三次反攻融城,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气焰。在三次斗争中,军队攻克日军过溪山阵地,进攻西门,浴血收复凤凰山,9月1日,国民部队预备队加入战斗,敌始动摇,于2日突围出城,从水陆两路往海口溃退。是晚,融城光复。3日,海口日军全部上船出海,海口亦收复。

凤凰山闽海抗战阵亡烈士公墓:抗日英雄永垂不朽

福清光复后,为了纪念抗战阵亡将士,弘扬烈士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1942年3月省保安纵队顺应民意在融城凤凰山巅修建了闽海抗战阵亡烈士公墓,把560位烈士遗骸收殓安

葬其中;并建了福清县抗战阵亡国民诸先烈纪念碑,把烈士芳名、业绩镌刻在纪念碑上。墓、碑建好后,省保安纵队组织各界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并编印了闽海抗战阵亡烈士公墓专刊。

篇2:抗日

赞美抗日英雄的句子(向抗日英雄致敬)

1、赵一曼 著名的巾帼英雄。赵一曼,四川省宜宾县人。1905年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激战竟日,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她宁死不屈。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时年31岁。

2、卫立煌 指挥忻口战役的抗日将领。卫立煌(1896-1960),字俊如,安徽合肥人。青年时期曾在孙中山先生广州大本营担任警卫,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第19军副军长,徐州戒严司令,首都卫戍副司令,第8军军长等职。1937年9月,为挽救山西危局,保卫太原,中国军队决定利用忻口要隘进行正面防御,阻敌南下。忻口战役总指挥由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担任。1941年,卫立煌曾因主张国共合作抗战,与八路军建立友好关系而被撤本、兼各职。1943年奉命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官,率部打败盘踞于滇西和中缅边界的日军,与中国驻印军一起,打通了滇缅公路。解放战争后期,在担任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时,因没有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反攻”命令,被蒋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获释,随即出走香港。后拒绝去台湾,于1955年回到北京。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常务委员,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委。

3、吉鸿昌变卖家产为抗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共产党员、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吞山河的就义诗。吉鸿昌,河南扶沟县人,1895年生。1913年入冯玉祥部,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1930年9月,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后,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他不愿打内战,对“围剿”红军态度消极,1931年8月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其携眷出国“考察”。1932年1月,吉鸿昌在上海一二八抗战炮声中回到祖国后,即联络与发动旧部,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号,并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买枪械,组织武装抗日。1932年深秋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法租界工部局逮捕,并引渡给北平军分会。1934年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4、刘老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名。1943年3月18日,在呛人的战尘硝烟中,一名叫白思才的连长强撑受伤的身躯,率全连仅剩的20多名战士,默默掩埋着战友的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的枪支。一切完成后,他们发出怒吼,端起枪和刺刀,向包围他们的敌人扑去。

5、谢晋元 八百壮士的指挥官。1905年出生于贫困家庭,广东蕉岭人。1925年,在广东大学预科肄业。同年12月,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学习。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时,任陆军第88师262旅参谋主任,参加闸北八字桥战斗。后任524团团副,团长牺牲后接任团长,率部驻防北火车站,与日军对峙两个多月,10月26日,日军疯狂向驻地防线发动进攻。他率领第一营的400余官兵,坚守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掩护大部队后撤。率部孤军死守危楼,誓不投降的消息,迅速传遍上海,为国内外瞩目,赞誉他们为“八百壮士”。1941年4月,在出操时遇害,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5月8日,国民政府通令嘉奖,追授为陆军少将。上海10万民众前往瞻仰遗容。毛泽东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典型”。

6、张自忠 尽忠报国的一代名将。张自忠(1890-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校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

1940年5月,日军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毅然率领预备74师和军部特务营东渡襄河,抗击来犯之敌,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在日军重兵对张自忠将军进行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一千余人隆重举行张自忠将军追悼大会。

7、赵登禹 血战南苑的北方大汉。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全面抗战爆发后,1933年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7月28日,赵登禹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8、左权 一腔热血洒太行。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9、金方昌狱中蘸血书写壮志:1941年11月,山西代县县城的狱中,寒冷刺骨。一个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19岁青年,艰难地举起仅有的一条胳膊,蘸着鲜血在墙壁上写下十四个字:“严刑利诱奈何我,颔首流泪非丈夫。”他就是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金方昌是山东聊城人,1937年到山西参加抗战。在晋察冀边区,他担任中共代县赵家湾区区委书记。“书生”出身的他亦能上阵杀敌。他曾利用敌人夜间“会哨”时机,率30名民兵伏击敌人,歼敌甚众,成为群众心目中的青年英雄。

10、1941年11月,山西代县县城的狱中,寒冷刺骨。一个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19岁青年,艰难地举起仅有的一条胳膊,蘸着鲜血在墙壁上写下十四个字:“严刑利诱奈何我,颔首流泪非丈夫。”他就是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

11、白思才端起刺刀扑向敌人:刘老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名。1943年3月18日,在呛人的战尘硝烟中,一名叫白思才的连长强撑受伤的身躯,率全连仅剩的20多名战士,默默掩埋着战友的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的枪支。一切完成后,他们发出怒吼,端起枪和刺刀,向包围他们的敌人扑去。这是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的最后一个战斗瞬间。

1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序厅,有一幅宏伟的浮雕,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战场,英勇的战士与不屈的人民站在一起,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民族独立自由而献身的英烈们,在这里接受一个国家的最高礼赞。这幅叫做《铜墙铁壁》的浮雕,正展现了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的14年里,中国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同仇敌忾地奋勇抗争。正因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中华民族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13、王殿元死也要拉上敌人:胶东军区5旅13团7连2排6班班长、共产党员。在胶东地区的马石山上,他用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也让“马石山十勇士”名垂史册。1942年11月,两万多日伪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扫荡”。王殿元和6班战士面临掩护大批群众转移的任务。夜色中,他们分批带领上千名群众冲出了包围圈,自己却被敌人发现,枪弹雨点般扫来。王殿元作出决定:把敌人引到山上去。10名战士且战且退,上了马石山主峰,凭借有利地形和敌人厮杀了5个多小时,最后只剩下身负重伤的王殿元和另外两名战士。敌人冲上阵地,王殿元拾起了最后两颗手榴弹,将一颗扔向了敌群,另一颗拉响,与敌人同归于尽。

14、1942年11月,两万多日伪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扫荡”。这一带的抗日队伍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王殿元和6班战士面临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掩护大批群众转移。夜色中,他们分批带领上千名群众冲出了包围圈,自己却被敌人发现,枪弹雨点般扫来。王殿元作出决定:把敌人引到山上去。

15、69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在桂林寻访当年这场战争的亲历者时,他们大多已离开人世,活着的已是八九十岁高龄。我们走访了当年亲手杀死“鬼子兵”的阳凤鸣老人;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滇缅公路运输线上的张裕华老人;被敌人子弹打穿下颌,失去牙床的黎德老人;当了童子兵后又奔赴抗日战场的郑立志老人;在与敌人搏斗中奋勇杀敌、已于一年前去世的梁辉老人的亲人。无论是他们的亲身讲述,或是其亲人的回忆,都更深地唤起我们对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的记忆,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16、高志航第一个击落日军飞机:高志航是第一个击落日军飞机的中国人。1937年8月14日,淞沪会战爆发次日,大批日本海军远程轰炸机进袭杭州、南京、南昌等地。高志航任大队长的中国空军第四大队正从河南周家口机场转场移防,在杭州笕桥机场与日机狭路相逢。高志航率战友驾驶美国“霍克3”飞机击落一架敌机。最终日机遭受重创,我方四大队飞机无一损失。“八一四”之战轰动全国。

17、时隔69年,今天,当我们再次追忆那段历史,首先浮现脑海的便是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在9月1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川籍抗日英烈占12名。其中最小的乐以琴年仅23岁,最年长的李家钰不过52岁。“无川不成军,四川军民对抗战胜利起了很大作用。”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叶敦序说,人们不能忘记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同时也应给予尚在人世的抗战老兵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18、“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士抗战之责任,皆因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眼看日寇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无情地践踏,百万华南年轻人义无返顾走上抗战的前线,他们中有归国华侨、有大学生、有妇女、有富家子弟、有农民„„不论何种出身,人人都争先上前,抛洒青春热血,以血肉之躯抵挡侵略者的枪炮。

19、戴安澜 马革裹尸抗敌枭。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1904年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1932年冬,任第25师145团团长,率部移防抗日前线北平。1933年3月,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已升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因战功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5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1942年5月26日,抗击东南亚日军的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牺牲在缅甸茅邦。戴安澜将军的牺牲引起了国际的关注,美国国会授权总统罗斯福,向他颁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外国同盟军将领之杰出勋章———懋绩勋章,成为中国受此殊荣的第一人。

篇3:抗日

一、日军全面侵华中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国民政府初期,在完成统一之后,国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农业发展方面“从1931年到1936年5年间,中国的农耕地增加了约6000万亩,农业净产值增加约32亿多元。”在金融方面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实行法币政策,并先后建立了中央、中国、交通、农业四大银行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为中心的国民金融体系。并出台了一系列存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如《特种工业奖励办法》、《工业技术奖励条例》等。在交通方面“从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公路通车里程从3.2万公里增长到11.6万公里,新建成7895公里铁路。”另外,国民政府还经过多年的谈判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国民政府制定新税则规定“其最高税率为27.5%,到1933年5月,更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使得国家关税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年度的179.1百万元增加到年的635.9百万元。”大大增加了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如“1928年财政收入约为4.34亿元,1934年约9.18亿元,增加1倍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倾销,保护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中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十年的黄金期”,据统计,1928至1936年中国国民经济平均增长率达8.4%,为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增长期。1936年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值已占工业总值的42.7%,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0.46%”。中国的现代化经济模型已经开始形成。然而日军的侵略活动却再次破坏了这一良好的局面。“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1937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日军全面侵华后,“上海工厂被毁者达2270多家,损失总额达8亿元。除上海外,长江三角洲地带工业设备损失,约达50%。武汉三镇损失亦极惨重,工厂彻底被破坏者占12%”。据1947年5月国民政府的初步统计,全国公私财产直接损失数为31130136000美元,抗战八年公私财产其他损失(间接)20444741000美元,两项合计500多亿美元。”对于本来就十分贫穷落后的中国来讲,日军的侵略破坏不仅是使得刚出呈现出的现代化进程难以为继,更是让中国陷入全面崩溃的局面。

二、抗日战争让中华民族空前的觉醒和团结

近代以来,虽然每次中国遭受列强侵辱之时都会促成中华民族在一定程度上的觉醒,但是其程度却远远不及抗日战争。因为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侵略的铁蹄深入到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给中国的每一个阶层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讲的:“抗日战争使得中华民族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意识将中华民族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终于醒来,并发出了怒吼声。

三、促进了内地的工业发展

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日本侵略给中国现代化造成的破坏,大力发展工商业,为抗战提供经济物质等保障。国民政府成立了战时经济体制,将沿海的工业体系内迁到内陆地区,促进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从中国传统的工业布局来讲,改变了过去不均衡的态势,增加了内陆的工业数量。如抗战前,“四川符合全国工厂法规定标准的工厂,仅有115家,占全国工厂的2.93%,仅有工业资本214.5万元,占全国的0.58%。占全国大中型企业资本平均额的五分之一。沿海工业内迁四川后,四川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工业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局面。1942年,全省符合工厂法标准的厂矿占到国民党统治区总数的52.3%,比抗战前资本增加526倍以上”。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到后方,“1940年内迁的技术工人就达12164人,加上沿海一带高校、科研机构内迁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其数量不下数万人。据资源委员会1941年调查,单是工程技术人员就达2万余人”。

四、抗日战争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在抗战过程中,中国成为了能过与苏美英等西方大国并列的国家,与英美苏签署了《开罗宣言》,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成为了联合国的创始者。抗战的胜利,使得中华民族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并取得了与西方国大国同等的地位。同时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现代化新的领导核心开始崛起,这是中国现代化之路继续前行的必要前提。正如美国学者费正清以历史观察者的角度指出:“中国的优秀分子一代接一代地努力应付从帝国时代晚期继承下来的国内问题,回答工业化的西方提出的历史悠久的挑战,这种努力在1949年达到了一个新阶段。中央政府在这一年获得了对中国大陆的完全控制,因而实现了很长时间以来所渴望的国家统一。此外,中央政府还首次承担了国家的体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的现代化工作。”

总之,抗日战争的爆发,摧毁了中国固有的现代化成果,但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面对侵略以积极勇敢的态度坦然面对,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取得了抗战的最终胜利,并进一步的开拓了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摘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因为抗日战争而一度中断,但中国人民在抗战的过程中却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进一步的开拓了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抗日战争,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周天度,郑则民,齐福霖,李义彬等.《中华民国史》(第三编第二卷下册).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971-978、978-987页.

[2]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207页.

[3]罗荣渠.《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91页.

篇4:抗日

8月21日,在其女儿的陪同下,祝宗梁接受了《方圆》记者的采访,老人思路清楚、温文尔雅,而当年刺杀日伪汉奸、火烧日军仓库,并在日本宪兵严刑拷打面前绝不屈从的抗日青年形象已经随硝烟的淡去和年月的洗刷,而渐渐远去。

怀一腔热血加入杀奸团

1920年,祝宗梁出生在北京,其祖上是河南固始人。他的祖父曾做过清末道台,父亲祝毓瑛曾在美国留学读经济。

9个兄弟姐妹中,祝宗梁排行第二。他中学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南开被炸后改读天津工商学院附中。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祝宗梁与其他有爱国热情的青年一样,打算着为抗战贡献力量。

“那年我读高中二年级,有一天我弟弟宗权对我说,有个组织,叫抗日杀奸团,是抗日的,问我是否愿意参加。我当时愣住了。转念又想:抗战是义不容辞的事,我就答应了。”祝宗梁回忆,在弟弟祝宗权的介绍下,他加入了抗团,并结识了沈栋等抗团里有着强烈爱国热情的青年。

1938年1月,在天津松寿里的“抗团”集会地,祝宗梁和马桂官、袁克昌等几个青年学生参加了宣誓活动。誓词是:余誓以至诚参加抗日杀奸团,今后愿在组织领导下积极工作,服从指挥并绝对保守秘密。如有违犯,愿接受最严厉的制裁。入团后,祝宗梁化名为祝友樵,最初的任务是交通员,每天到松寿里去取油印的报纸,分发到订户的家里去。

祝宗梁告诉记者,抗团最开始是一个纯粹的民间组织,后来随着抗团影响扩大,一些有国民政府背景的人也加入到抗团中来。因为他们有经验,又有很多社会关系,渐渐成为抗团的主导力量。抗团名声日盛之后,天津日伪当局就展开了严查,设在英租界松寿里的集会地还遭到破坏,不少人被捕。

火烧电影院和持槍杀奸

祝宗梁回忆,他在抗团的第一次行动,是火烧两家日本人收买的电影院。

当时天津有光陆和国泰两家电影院,都被日本人收买了,播放一些不利于抗战的影片。抗团便决定烧毁这两家电影院。行动人员被分成火烧国泰电影院和火烧光陆电影院两个组,计划都是把燃烧弹预先放在银幕底下,影片播放时引燃,随后把抗团的传单撒出去,让大家知道这是抗团的义举,此外,每组还预先在电影院里放置了一个炸弹,撤退时万一发生问题,就把炸弹引爆,来制造更大的骚乱。

“我参加的是火烧光陆电影院组,除了照看燃烧弹,还负责照看楼上的炸弹。当时电影院里正好是放映中途,观众在休息,当传单撒下来后,影院刚好休息。观众就纷纷拾起传单看。传单印的都是宣传抗日的内容,每张都有‘抗日杀奸团’的字样。传单引起混乱,混乱中突然一股白光闪起(因为燃烧弹里有镁粉),跟着,银幕就被火烧得卷了起来,观众纷纷逃向出口。等到时机恰当,炸弹也引爆了,就听到轰然一声巨响,楼房垮了下来,最后整个电影院成了一片废墟。后来我们听说,火烧国泰影院的行动也很成功。”祝宗梁对火烧电影院的过程记忆犹新。

因为抗团的青年人大都未受过专门训练,所以他们的行动也并不全都能成功,有很多次失败,有的年轻人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祝宗梁回忆,有一次他制作的燃烧弹发生故障,导致行动失败,还受到了抗团的处罚。

当时,天津最大的百货公司中原公司是日商经营的,销售的大多都是日货,对此,抗团也策划了一次放火破坏行动,行动的方法也类似,先撒传单引起混乱,再放火烧中原公司。

“我当时刚到技术组,负责制造这次行动的7个燃烧弹。结果行动时,传单都散发完了,放在中原公司的燃烧弹还有几处没起火,最终这次行动造成的损失有限。在行动后的大会上,抗团组织认定是我负责的燃烧弹在制造上存在问题,我被罚面墙站立1小时,由专人监督执行。”祝宗梁说。

在沦陷区日伪的白色恐怖下,抗团的行动每次都有生命危险,稍有不慎就会付出牺牲的代价,因此抗团内部纪律规定很严,就是开会迟到,都要严厉处罚。

祝宗梁第一次持枪杀奸,是在刺杀天津伪商会会长王竹林的行动中。

王竹林是有名的汉奸,“七七事变”一周年的时候,他曾发表大量吹捧日军的言论,并在报纸上全文刊载。这也使得抗团决定对他予以“制裁”。

祝宗梁回忆:“那时,抗团中见过王竹林的人不多,我曾从一本书上看过王竹林一张很清楚的照片,所以由我来追踪他。1938年12月28日,晚上6点左右,抗团同僚孙若愚跑来告诉我,他在丰泽园饭店附近发现了423号汽车,那是王竹林的车,王竹林也一定在那里。于是我们约上了另一位同僚孙湘德,带着枪来到丰泽园饭店。

“我们的车停在了离饭店约20米远的一个胡同里。孙若愚讲解了附近的道路情况,商量好撤退路线。我和孙湘德担任主攻,孙若愚负责掩护。等了一个多小时,王竹林的汽车开向了饭店,我们两人赶紧走向门口,这时王竹林已经走到车门前,正回头与众人道别。我们走离王约5米远的位置,我开了第一枪,开枪时,王竹林转身看见我,还“呀”地叫了一声。随后,我们两人向他开了7枪,也没顾得上看他死没死,就按计划撤退了。”

第二天,天津报纸刊登了王竹林头部中枪、在送往医院途中送命的消息,把凶手说得很神秘。祝宗梁告诉记者,其实那是他在抗团第一次开枪,以前根本没机会练习用枪。

大光明电影院里的枪声

在抗团,祝宗梁参与的行动越来越多,这也让他成为组织中的骨干力量。此后天津的多起刺杀日伪汉奸的行动,都有祝宗梁参与,不少行动令日伪汉奸闻风丧胆。其中,最惊险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次行动,是刺杀伪储备银行天津分行经理程锡庚。

nlc202309030439

程锡庚除了担任伪储备银行天津分行经理,还兼任海关的职务。因为伪储备银行为日军融资,且破坏中国的金融秩序,程锡庚被列入抗团刺杀的黑名单里。但程锡庚住在英租界的一所花园洋房里,警卫森严,难以刺杀,考虑到他喜欢看电影,于是抗团计划在电影院里展开刺杀。

那是某个星期天,祝宗梁和抗团的同僚袁汉俊,一起到天津的平安和大光明两家影院探查情况,正好发现程锡庚的1657号汽车就停在大光明电影院门外。机不可失,两人邀请了另一名抗团成员刘友深加入后,决定立即行动。

3人商定了策略,由祝宗梁主攻,刘友深、袁汉俊两人掩护。唯一的麻烦是,参与行动的人谁也没见过程锡庚,只知道他五十多岁,秃头顶,戴金丝边眼镜。

搜索中,他们发现有个人挺像程锡庚,但不能肯定,于是祝宗梁到放映室去写了个寻人广告:“程经理,外找。”等祝宗梁回来时,刘友深告诉他,那个疑似程锡庚的人看见广告就要站起来,结果被他旁边的女人给按下了。这样就确定下来,那个人就是程锡庚。”

祝宗梁让刘友深在门口等着,他从另一個方向走到了程锡庚的后面一排,坐在距程锡庚两米左右的位置。他坐下先看了一会儿电影,一方面让心静下来,另一方面等待时机。这时,电影里枪声大作,祝宗梁立刻拿出枪,对准程锡庚的脑袋,连开4枪。观众听到枪声,顿时乱了套,坐在祝宗梁旁边的几位观众,认出被打死的是汉奸程锡庚,特别为他让出道来,叫他快跑。刘友深也赶来,拉着祝宗梁就跑。

到了楼梯口,突然一个人从祝宗梁背后抱住了他,他拿枪转身对那人的腹部连开两枪,那人倒了下去。这时,又一个人抱住了他,再开枪时,子弹没有了,祝宗梁只好和他一起滚下楼。幸好接应的袁汉俊赶到了,对着那人开了一枪,将祝宗梁扶起迅速离开了影院。到了安全的地点,祝宗梁才发现手指受了伤,伤口不大也不便去医院,就自己包扎了事。

第二天,天津的报纸 整版刊登了刺杀程锡庚这件事,程锡庚当场毙命。而祝宗梁则仍然像往日一样去上课,当听到老师把从报纸上看到的讲给大家听时,祝宗梁也跟着一起沉浸在胜利的愉快之中。

曾遭日本宪兵严刑拷打3个月

在祝宗梁的记忆中,最痛苦、最难忘的莫过于在上海遭日本宪兵严刑拷打的经历。

1943年1月,祝宗梁持名为张志宏的“良民证”到上海,1月28日中午,抗团的几个人约在上海国泰电影院附近的远东餐馆吃饭,正吃着,六七个着便装的日本人将他们围了起来,拿出手铐将他们两两铐在一起。随后,他们被推进汽车,送往四川北路日本宪兵队本部。

祝宗梁等人被分开审讯。日本宪兵问祝宗梁姓什么,他坚持说是姓张,问到其他事情,祝宗梁则一概称不知。日本宪兵见他不说,就剥光衣服拷打,用竹条抽,还用木棍向身上乱戳,一边打一边问他是不是姓祝。竹条打在身上,只是皮肉之苦,但木棍戳到肚子上,真像五脏六腑都在翻动。那次拷打,从中午一直延续到了晚上。

第二天午后,祝宗梁又被提审。他仍是不说,日本宪兵便拿了一张笔录给他看,说别人都招供了。笔录虽是日文,但上有中国字,他的名字“祝宗梁”3个字,都用谐音写在上面。考虑到除抗团外的人知道他名字的不多,所以他断定组织里有人叛变了。但尽管如此,祝宗梁还是不说,日本宪兵便继续用刑。

日本宪兵先把祝宗梁的衣服剥光,仰放在长桌上,四肢捆在桌腿,头部放在桌外面,随后拿来弄湿的布头把祝宗梁的嘴塞上,用橡皮管把自来水对着他的鼻孔灌凉水。祝宗梁好不容易挺过来,晚上回到监房,回想起敌人连他刺杀程锡庚的事都知道了,多半凶多吉少,便掰断自己西服马甲背后铁制的搭襻,分成三段吞下,希望自杀了结。结果因为监房里没什么东西吃,胃里空空如也,大便也硬得像个砖头,吃的那些搭襻竟然顺利通过肠胃,随着大便排泄掉了。

自杀没有成功,祝宗梁就只能继续受折磨。随后几天,日本宪兵持续审问,用尽各种手段逼迫祝宗梁吐出实情,他始终守口如瓶。到了4月底,因为没有证据,祝宗梁最终被释放了,至今他身上都还留有当年受拷打的伤痕。

抗团的经历只是沧海一粟

在抗团的岁月里,祝宗梁和同僚从贴署名“抗日杀奸团”的标语、撒抗日传单,到放火烧日军的仓库、商场,刺杀日伪汉奸,从沦陷到抗战胜利之日,一直从事着抗日活动,鼓舞着沦陷区人民的抗日斗志。

祝宗梁回忆,最初,天津抗团的主要成员是一群20岁不到的青年学生,后来渐渐壮大之后,有很多社会名流的子弟也加入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凭着一腔爱国热情,在对家庭保密的情况下自愿加入的。在8年抗战过程中,抗团组织扩展到北平、上海,前后参加的成员约500来人,最后活到抗战胜利的只有部分人。很多年轻的生命因为抗团行动而死去,有的至今不为人知。

1945年8月,日本正式投降,因为抗日而诞生的抗团没有存在的必要,在祝宗梁的主持下,抗团就地解散。祝宗梁认为国共内战自己应该急流勇退,于是根据1943年中国和美国签订的《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申请了由美国出资去美国深造。

祝宗梁先到了美国堪萨斯城大学读书,1947年夏回到上海,找了一份教书的工作,其间虽然有国民政府来信要他参加所谓“保密局”工作,但都被他拒绝了,唯一留下的是寄来的一枚抗战纪念章和一枚勋章。

1959年,祝宗梁因为曾参加抗团活动,被怀疑犯有特务罪,被关押审查9年,到“文革”时期,又以“反革命”罪被判刑15年。刑满后,祝宗梁被送到安徽白茅岭监狱劳动改造,做泥瓦工,直到1976年被特赦才重新获得自由。

1980年,祝宗梁被宣布撤销“文革”时军管会的判决,政府将他安置在当时的上海县环保设备厂工作,直至退休,这期间他还担任过当时的上海县政协常委。

行至晚年,祝宗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搜集抗团资料,撰写抗团回忆录。他说,那个非常时期曾发生的事情,应该把它写下来给后人留作参考和纪念。

回顾自己传奇而坎坷的一生,祝宗梁说,抗团那点事,在抗战历史中或许只是沧海一粟,但抗团在民族的危亡时刻,不甘受辱、勇于斗争,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无所企求,那种不屈的精神应予赞扬和传承。

现在的祝宗梁,靠已过花甲的女儿照顾,面对着请不起住家保姆、父女俩年老体弱看病负担沉重等困难,老人保持着一贯的淡定。他说,很多人的苦难比起他的“那点”遭遇,可不知沉重多少倍。

篇5:抗日

抗日战争胜利昭示民族振兴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昭示我们:中国人民既然能以艰苦卓绝的努力,赢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也一定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新的振兴。

抗日战争,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毛泽东曾以气吞山河之势向世人宣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一个重大历史转折。

一个民族要走向振兴,就必须挣脱枷锁走向世界,争取国际荣誉,争取国际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不仅受到世界人民的崇敬,更重要的是自身地位空前提高,具体表现在:首先,废除了不平等条约。1942年10月9日,英美政府分别通知中国政府,声明愿意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之后,经过谈判,于1943年1月11日完成了中美、中英新约,并于是日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字。英美两国取消不平等条约,促使在中国享有特权的国家仿效。其次,收回了大部分失地。由于战争的胜利,不但收回了抗战以来被日本侵占的大片领土,而且光复了已被日本割占半个世纪的台湾、澎湖列岛,除了香港、澳门外,一切由帝国主义租借或占领的领土均被收回。外国列强攫自中国的殖民地,终又回到祖国怀抱。再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得到加强。1942年1月1日,中国以重要成员国的身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1月22日,中国政府作为战争中的三个大国之一与英美共同参加了开罗会议,这次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国研究与确定对日作战,处理战后日本问题的重要会议。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由中、苏、美、英4国发起,邀请《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和参加国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联合国制宪会议。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而载入史册,中国还成为这个最广泛的国际组织的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实现了自民国以来一直未能实现的统一与团结,这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前提。

篇6:抗日

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我军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其做法不禁使我联想起曾热播过的《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之死)。真正是悲剧英雄。

李宗仁:第二名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

杜聿明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个人感觉,现在网上对杜聿明有些神化。

孙立人: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

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了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我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孙立人排名略显靠前。

薛岳: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着,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卫立煌:第六名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

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抗战时他指挥的最着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傅作义:第七名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

傅作义,国军在北方最着名的抗日将领。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戴安澜:第八名将。第5军200师长。

戴安澜,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着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张灵甫:第九名将。第74军58师长。

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抗战前因杀妻而闻名,再一次是作为解放战争时被我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而闻名(蒋介石曾尊张灵甫为民国第一烈士)。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战八年间,他跟随王耀武,几乎年年对日作战,战功赫赫。尤其是在万家岭战役中,担任团长的张灵甫率一支小部队偷袭德安张古山,随后又坚守该阵地数昼夜,身负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投票之初,张灵甫曾排在第四位,现在掉到第九,这个位置基本上是合适的。

王耀武:第十名将。第74军长。

上一篇:秦汉时期高考历史题下一篇:关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