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2024-05-05

中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报告(通用11篇)

篇1:中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学生学习习惯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影响着该生的一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提,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自觉地、有规律地、有目的地进行科学的学习,同时也为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育人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校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上存在的不足,加强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针对性,给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统计数据及收集的素材等资料,我分析的结果是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较多,可以分为学校和教师、自身、家庭及社会四方面。

一、学校和教师的因素

学校和教师的因素是关键。中考压力和办名校的思想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认可程度迫使很多学校视成绩为根本。这很无奈,学校的升学率提高了,可以吸纳更多的品行和成绩优良的学生,学生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也促进了学校的良性循环。但导致的后果是学校重智育的发展而轻视德育的教育。教师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教师个人素质低,学生从内心里不敬佩,甚至抵触教师。教师歧视学生,眼里只容下好学生,对所谓的差学生爱理不理,甚至嫌弃他们。学生也会嫌弃这样的老师,对一个老师没有兴趣,怎么能期望学生对这样的教师的教诲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学生自身的因素

学生自身的因素是主要原因。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小学生免试升入中学,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由于遗传的问题,智力有缺陷,或者因为身体素质差,智力的发展受到影响,在调查的大多数班级中或多或少的都有这样一些学生,这些学生很难跟得上正常的学校教育,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家长只能让这些学生跟着正

常的学生一起接受教育。这部分学生在学校活动中往往起着消极的作用,降低了班级整体的积极性。

还有一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的兴趣不在学校教育的范畴之内,这类学生往往会沉溺网络游戏中,在游戏中获得成功的快感,也有部分学生喜欢看电视剧或文体娱乐节目;长时间形成的自由散漫,多动,懒惰等不良行为习惯,使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下降,缺乏恒心和毅力。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而目前中学和小学乃至幼儿园的教育阶段性较强,不能形成有效的长期的监控和管理,致使这一部分学生成为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一个沉重的包袱。这些学生使教师陷入了两难的困境,面向每一个学生,意味着在这部分学生身上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收效还很不明显,教学效率低下;放弃这部分学生又与素质教育的宗旨相违背,也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良心相违背,是放也难,不放也难。

三、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有不可低估的影响。素质较高的家庭,对学生从小的教育和管理严格,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心理和智力得到良好的发展,这部分学生在学校往往表现出积极,健康的心态。低素质家庭或不健康家庭中,父母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当,以打代教,或放任不管,对学生管教不严,娇生惯养,甚至溺爱、姑息迁就,学生初期体现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纠正。一些家长的市侩思想、不良生活习气和作风都会带给孩子恶劣的影响。而这一部分学生多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障碍,正常的教育和管理手段在这类学生和家长面前表现的苍白无力,可以说软弱,而这类学生在学生中起的恶劣作用又是巨大、难以消除的,一个往往就会带坏一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正常教育都会被这类学生和家长假借《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师法》等诸多法律条文进行阻挠,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育秩序,挫伤教师的教育积极性。

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工作流动性大,在家的时间很少,学生多由祖辈、亲戚照料或独自在家,只能满足学生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对学生很少或很难做出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家长的愧疚心理又使他们对学生的一些不良学习和行为习惯的萌芽采取姑息迁就的态度,总想着孩子已经够委屈的了,不忍心对孩子严格要求,对孩子的物质要求尽量满足而忽视心理和教育的需求,家长只求一个心安。这部分学生长期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感情十分脆弱,极易受外界的环境影响,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积重难返,长时间的失控导致学生丧失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社会影响因素

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俗话说:“学校十年功,难抵社会一分钟。”学校教育讲的天花乱坠,向学生展示了美好的社会前景。学生也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会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世界,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然而,放眼望去,不良社会风气弥漫,贪污腐败、制假贩假、缺斤少两、惟利是图、拜金思想泛滥,社会公德沦丧。文化市场充斥着黄、赌、毒,有清醒头脑的教师看到,日本人做的很多动画片、漫画书塞满了色情、暴力的内容,而我们的电视台、出版社照样在买进、播放、印刷。职业道德沦丧。学生非法进入网吧、游戏厅屡禁不止。近几年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清华学生串糖葫芦,北大学生做商贩,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书,甚至举债读书,受了几年高等教育,结果连个工作都找不上,有的干脆来了个零工薪就业,说什么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公平的竞争比比皆是。这些虽然是少数现象,但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包括一些家长都会认为读书无用,不学的也能凑合着找个工作,能混口饭吃。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公民群体道德意识下降。致使有的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失去进取心,更不用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了。

五、思考

我们的课堂教学面临着太多的无奈,面临着太多的沉重。但我们没有失去希望,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很多学生正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审美观,对待生活、对待学习有着积极进取的态度。特别是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主动调整心态,加强个人业务水平的提高,提升自身修养,采用“换位思考,换心思考,换向思考”的方式,走进学生,和他们融为一体,近距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用学生的心理去研究学生,改变教育方法,强化学生-教师-家长-学校之间的联系;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加激励的方式唤起了学生的荣誉感、自信心,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潜移默化的融入课堂教学,;用教师的关爱、自身修养的提高和人格魅力唤起学生的道德意识,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和惰性,形成良性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调查中发现,教师经常鼓励或是和学生谈心交流的班级,学生容易和愿意与教师交流思想,对教师所教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整体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高。

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调查老师:

调查对象:

调查学校:***班**中学

2012年10月21日

篇2:中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目前,我校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不够理想,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了解我校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开展此项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5月至6月。

调查地点:Xx小学。

调查对象:Xx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及家长。

二、调查方法

Xx小学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现有6个班,185名学生。我们把1—6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两个段,进行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从按时上学、课前准备情况,课堂听讲答问情况,预习、复习、考试情况,完成作业情况,课外阅读情况,讲究学习卫生等显性方面展开调查,其中低段涉及5个方面,高段涉及10个方面。

(一)、问卷调查法。这次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学生家长,共发出问卷185份,收回168份,占90.8%。第二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调查,共发出去185份,收回185份。第三部分是对教师进行调查,共发出去20份,收回20份。

(二)、访问调查法。对本校的随机抽取的30名学生家长和30名学生进行访问,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情况。

(三)、观察调查法。通过对学生的在校听课,作业等学习情况的观察,调查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情况。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农村小学生大部分具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按时上学及完成作业的占89.2%,考试不作弊的占96.2%,课前备齐学习用品的占90.2%,课堂上能书写笔记的占84.3%,能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占总数的83.6%,综合评价达到“较好”的占80%。从以上数据可以说明农村小学生大部分具较好的学习习惯。

从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较好的现实状况也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被重视和逐渐形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对新课程目标的认识逐渐全面,能在教学工作中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能比较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从调查中反映,尤其是中年教师所带班级更加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当然,农村人的朴实,能吃苦耐劳也反映在学习习惯之中!

2、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也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下面仅就调查设计的范围列出几个问题。

(1)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答问、记笔记的习惯还存在着问题。调查显示,能真正做到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的学生比例为52%,有39%的学生偶尔不专心听讲,有9%的学生经常不听讲。我们了解到,学生的听课行为往往受学习情绪影响和教师授课质量、组织教学的能力所影响。学生感兴趣的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相对较少,反之则多。上课听讲时能积极思考、爱动脑筋近占30%。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能主动请教老师、同学的约占37%,上课时不动脑筋,有疑问时不发问,也不主动举手回答老师同学提出问题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偶尔问答的占42%,从不问答的占21%,农村孩子学习不主动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习惯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有待养成。课外阅读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多读好书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调查统计显示,学生中能经常自觉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能够经常阅读仅为32%,偶尔阅读的占52%,而从不阅读课外读物的占了16%。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各年级课外阅读有量的要求,学校有5000册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但由于农村家庭不具备促进学生阅读的环境,教师缺乏必要的辅导指导,学校没有严格的量的要求,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未引起足够重视,相当多的学生没有自觉阅读的习惯,必须加强阅读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学生作业、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需要进一步培养。有效地进行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的学习责任感。虽然学生能够及时完成作业人占72%,但偶尔不做的还有22%,经常不作的约6%。更不容忽视的是许多学生作业的方法不适当,做作业前并不注意复习知识,不把握重点、难点及理解作业的内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复习再作业的学生比例不高。预习和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三到六年级学生能自觉经常预习复习的仅占42%,有时进行预习复习的也占42%,不预习复习占了16%,尤其是五六年级有两个班的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只有15%,“温故而知新”,如此状况实难如愿。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和健康的用眼习惯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调查中,发现有13%的学生不讲究学习卫生,学生不良的姿势为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学生较少。

3、存在问题原因初探

(1)家庭方面的原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农村家长文化知识水平不如城市的高,有的家长缺乏表率作用,使孩子在不自觉中受到不良影响,例如农村读书看报的人少,学生中自觉阅读课外书的就少。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又不懂教育方法,对子女管教过严,简单、粗暴,使孩子觉得家庭中没有温暖,从而使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影响的诱惑。父母缺位导致行为习惯不良,现在农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父母常年在外,孩子要么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要么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在调查中发现有46名学生的父母均不在家,留守生数占学生总数的近25%,这些学生中的76%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2)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不重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没有培养习惯的自觉性主动性,只教书不育人。有的教师教法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有的教师的一些教学设计不正确也影响学生的听课习惯。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

(3)社会原因和学生自身的原因:上大学费用高、就业难使部分家长产生了畏难思想,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好坏;农民工不需要多少文化,凭体力也能挣钱养家糊口,致使部分家长轻视教育。儿童缺乏全面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和腐朽思想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不能低估。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三点建议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有研究表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学生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但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经过反复的、长期的训练而成。

1、制定出系列化的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关键是没有一套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的内容体系。学校明确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及要求,并分解到不同年级进行实施。

2、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课堂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主战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3、家庭、学校、社会联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持。在习惯的养成中,特别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学校应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开办家长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定期召开家长会,经常互访。对有不良习惯学生的教育,班主任与家长结对子,教师将不良行为习惯发生的时间和主要事实、教学效果及时通报给家长,并共同分析原因,共同研究制定矫正策略,形成教育合力。

篇3: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的过程与方法

1. 确定调查的时间、范围和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法, 于2010年10月从柳州市4个城区的16所小学1~6年级抽取了2100名学生调查。

2. 确定调查方法, 拟定调查问卷

采用自编的《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 以学生匿名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 以学校为单位, 每个年级抽取部分学生进行施测。整个调查发放了2100份问卷, 回收了2057份, 有效问卷2000份, 然后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汇总、统计。

3. 确定调查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他们应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具体要求, 从课前准备习惯、上课听讲和思考习惯、阅读习惯、作业习惯、复习考试习惯五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 课前准备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 约占90%的学生一听到上课铃响了以后, 都能停止户外活动, 迅速进入教室。但进入教室后讲话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为46%之多。能每天带齐学习用品的人数占75%。书本、文具盒随意乱放或还放在课桌里的占20%。究其原因, 学生书包沉重, 为减轻负担, 每天只携带课程表上安排课程的学习用品, 有时临时调课, 便显得慌乱;有的则由于自理能力差, 没有整理书包的习惯。

2. 上课听讲和思考习惯

能真正做到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注意专心听讲的学生不到40%。上课听讲时能积极思考、爱动脑筋的占76%。从低年级到高年级, 爱动脑筋学生数的百分比四、五年级较高, 说明这个年级段的学生求知欲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强。遇到疑难的问题时, 大多数学生能主动请教老师、同学的占51%, 上课时不动脑筋, 有疑问时不敢发问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有5.3%的学生学习敷衍, 有疑惑也得过且过, 不求甚解, 在这里也反映出学习能力的问题。

3. 阅读习惯

90%的学生能坐直身子, 双手执书, 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学生中能经常自觉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六年级阅读情况则处于低谷, 仅为51%。课外阅读能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多读好书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但由于毕业班学业的负担, 没有过多的时间, 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未引起足够的重视。63%的学生能勤做笔记。

4. 作业习惯

能做到先复习再作业的学生比例不高, 占42%, 学生作业的习惯与教师的严格要求和有序训练很有关系。做完作业后能自觉检查的学生在35%, 依赖家长检查的高达60%, 这不仅说明学生的自信心存在问题, 而且它掩盖了学生学习上的许多薄弱点, 影响教师得到反馈信息的正确率, 使教师不能及时很好地调控。学生已养成了及时订正的习惯占78%, 它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习的质量。

5. 复习考试习惯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能自觉经常复习的占45%, 碰到问题自己思考解决的占36%, 而极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这个习惯, 而是通过问老师、同学等方法来解决。

三、初步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 造成出现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 学生因素

调查反映, 一方面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的理解狭隘, 只对基本的学习习惯有所了解, 对一些较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则不太明确, 更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另一方面是缺乏主动养成的意识, 只有教师提出了要求, 学生才会想到去遵循着做, 期间还需要教师不停地监督。

2. 教师因素

首先, 当前对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培养目标体系, 更没有相应具体的评价措施, 教师也只能是延承前人的一些做法, 加上自己的经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不同的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同, 个体差异明显。其次, 虽然各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 但在习惯培养上却没有因年龄而异, 没有明确的阶段目标, 完全由教师自行决定。由于任课教师经常更换, 对学生习惯培养的目标、要求也随之经常性地发生变化。六年的学习生活, 在习惯培养上学生可能较多的是围着教师转, 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应付上。

四、对策及建议

心理学研究表明, 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 学生越小, 越容易养成健康的习惯, 也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因此, 尽早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鉴于这种认识, 笔者提出教师应把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作为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那么, 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1. 培养课前准备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 不知道什么是课前准备, 如果教师给出明确的要求, 上节课下课时就要做好课前准备, 把书放在课桌的左上角, 文具放进铅笔槽。这样给学生一个模式, 学生就知道该如何进行课前准备了。

要想培养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还需要从不同的阶段着手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刚开始教师尽可能每节课都提前到教室, 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做得好的及时表扬, 强化行为;做得不够好的要求他们向别人学习, 尽量不点名批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可以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来强化习惯养成,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说到不如做到, 要做就做到最好”。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 课前准备习惯一定能得到有效稳固。

2. 培养上课认真倾听的习惯

“听”是学生在课堂参与学习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听”得是否专心直接影响学的效果。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 课堂上容易分神, 教师要教会学生“边听边想, 边听边记”的听课方法, 提出专心听课的具体要求, 比如“听”要目光注视着正在讲话的老师或同学, 边听边思考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逐步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 并作出积极的回应。教师要注意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运用激励的语言、和蔼的教态调动和保持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才能养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3. 培养预习、复习的习惯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指导, 并及时了解预习结果, 对学生预习做出一定的评价,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 经过长期训练, 学生便会养成预习的习惯。而预习活动一般是学生在家里进行的, 所以家长应加强对学生预习方面的督促, 配合老师指导孩子掌握预习的方法。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首先应做到及时复习, 培养其课后复习的习惯;其次要做到勤于总结, 善于积累, 培养其良好的阶段复习习惯。从时间安排上, 可以当天巩固新知识, 每周进行小结, 每月进行阶段性总结, 期中期末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期复习。从内容上看, 每课知识及时回顾, 每单元进行知识梳理, 每章节进行知识归纳总结, 必须把相关知识串联在一起, 描绘知识结构, 形成知识网络, 达到对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把握。

4. 培养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 如书、本、笔、尺等, 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 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业, 应先制订计划, 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 不能拖拉, 做完作业之后, 应认真检查, 发现错误要及时更正, 字迹要工整, 卷面要整洁。

5. 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学习好, 光靠课内学习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大量阅读一些课外读物, 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 积累知识。教学中, 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 指导学生阅读, 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 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篇4: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调查

关键词:习惯;交流;预习;阅读

1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现状不容乐观

为了准确了解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我校对七八年级700余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教师对此没能引起足够重视,上课往往只是授之以鱼,却不能授之以渔,结果造成你教我学,不教不学的尴尬境地。

在问卷调查中学生没能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原因基本有这些:(1)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够浓厚,特别在男生身上表现突出,(2)初中阶段课程多且大多是中考科目,没有充足时间预习复习。(3)对于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不知哪些该记哪些可不记。(4)举手回答提问怕答错同学笑话。(5)老师怕有些学生答错耽误教学进度只提问优生,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6)课余时间要做作业或进行阳光体育运动没时间看课外书,节假日回家要放松休息,(7)学生怕丢丑没有表现欲望,尤其是女生更是怕模拟表演。(8)口语交际时心里想到但不能用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出来,导致不敢开口说话。(9)怕耽误时间或不想与人合作,课堂上不愿讨论交流,(10)觉得大声朗读太费时间。

2学生对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认识明显不够,更有甚者还不知语文学习也讲习惯,从而对于养成语文学习习惯毫无意识。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小学就是这样学的,有的认为自己喜欢的就是习惯,但也有觉得自己语文成绩好或成绩差没必要养成学习习惯。学生中这些错误的观点说明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需要语文老师进一步强调要求。

3现状分析及对策

对造成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不当的原因,我进行了认真地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1)由于初中科目的骤然增多,学生整天疲于应付各科,没有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够浓厚怎能养成习惯,(3)老师们为提高本科目教学成绩,各自为阵,见空插针进行辅导,相对其他科目来说,语文成绩的提高见效慢,造成学生一有课余时间就学习其他科目。(4)不喜欢看课外书导致分析理解、写作能力差,(5)老师们可能做到了授之以渔但没有严格要求,造成学生养不成习惯。

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是学生提高语文成绩不可缺少的前提,也是衡量一个语文老师教学能力高低的一个杠杆,因此,语文老师应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力度,扭转他们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这次调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以改变这种不良状况:

第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积极、自信乐观、勇于竞争的意识。

第三、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该预习什么、记住什么、巩固什么,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

第四、各科教师要有合作意识,打好整体仗,分配具体的学习时间,不得抢占、挤占时间,否则会偏食营养不良。

第五、语文教师应鼓励语文成绩差的学生回答问题,用赞赏的眼光、语言欣赏鞭策他们。

第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不要单干,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七、每天利用读书读报的时间,要求学生轮流上讲台大声并富有感情地读报。

第八、养成勤动手、动口、动脑习惯,好的名人名言、名句名篇摘抄到笔记本上,看到、听到的新鲜事记到日记本上,并不妨发表一下见解。

第九、语文教师要以身示范,养成良好的教书育人习惯。

篇5:农村中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信息来源:新溪一中 辛翠娜 发布日期:2012-7-

5摘要:学习习惯对个体学习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农村中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如何?通过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调查表明,农村中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不容乐观。笔者简要提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 中学生 学习习惯 调查报告

“习惯”是人的一种比较固定的行为方式,是指一个人在长期里形成的定型性、自动化的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起来并成为个体需要的一种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这就要求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提升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水平,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智力、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的收获,而不是单纯的学习结果的收获。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那么,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如何?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呢?为了探讨这些问题,学校课题组对本校学生进行了比较全面、详细的调查研究活动,希望能从中得到启示。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随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农村教育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硬件投入方面在国家的资金支援和政策扶持下,在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下以及各地区加大投入下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即使是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在师资力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等软件方面仍然与城市教育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大部分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表现不够重视,因而农村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学校在2011年开始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经过一个阶段的研究、探索、总结,初步在全校师生中建立起“良好学习习惯是为学生成长奠基最有效的保证”的教育理念,希望以此来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进一步发挥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推动作用,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

本校初中、高中45个教学班中,随机抽取学生作为调查的对象。由于本校地处偏僻的郊区,生源大部分来自该地区的农村孩子,因此选取该校作为调查对象比较有代表性。

三、调查方法

本调查活动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学校课题组制订了问卷调查表,严格培训调查人员,做到了要求、时间、行动“三统一”,调查人员对全校随机抽取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再与这些学生进行交谈,记录有关情况;然后将问卷调查结果和交谈记录对比分析,减少不真实成分,确定问卷调查的可信度,最后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课题组发出问卷调查表150张,收回126张,回收有效率84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复习情况等的调查分析。这次调查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出目前农村中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和交谈记录的综合分析研究,学校课题组认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大部分同学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学习方法不恰当,没办法在较短时间内集中精神读书;遇到不懂的知识不想设法弄懂它,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缺乏学习兴趣,没办法找到读书的兴趣点所在,变成“为读书而读书”的现象;学习自主性较差,56%的学生在别人没有督促的情况下极少主动地预习。

(二)大多数(84%)的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并且没有正确制定课前预习计划。表现在:79%学生没有制定预习计划,明确预习任务和重点;71%学生没能初步预习书后的习题,尝试完成书上的部分例题和练习题;77%学生没有做到通过多种途径主动收集课外学习资料,整合学习资源;最后,74%学生对预习中发现的学习缺陷没能及时弥补并确定听课重点。

(三)大多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比较低。主要表现在:约一半以上的学生在上课前未能从知识上、物质上以及心理上做好准备,按时进入上课状态;只有39%的学生能做到专心致志听课,注意教师提出的问题且明白问题的实质,而61%的学生做不到这一点;只有一半以下的学生能够能够关注教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比较与自己思考时的异同,从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够有针对性、有效地做好课堂笔记并且不会影响听课效率,而接近一半以上的学生仍然做不到这一点。

(四)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主要表现在:66%的学生未能明确复习要求并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只有37%的学生课后能及时把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记忆,记住重点知识和解题方法;一半以上的学生未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从以上调查资料反映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较大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学习习惯是很多因素的综合体,那么学生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是由于什么原因养成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家庭因素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农村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有些家长只管孩子吃喝玩,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有的孩子在家里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家长却熟视无睹;有些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是亲戚照看,而这些委托的监护人往往只是关注到孩子的吃和穿方面,很少顾及到孩子的学习情况,更别说去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了;

有的家庭教育不得法,棍棒教育依然存在,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问,一旦知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便来一次疾风暴雨,棍棒伺候,而过后又涛声依旧;有的家长甚至会给孩子学习教育上灌输一些思想,比如说读书无用啊,或者说要在家里帮忙干活等,家里人更重视能不能干活赚钱而不是学习好不好;还有的家长甚至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就连学校开展的家长会都不屑来参加。这一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质量的下降,甚至形成不良的学习心态,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无法养成。

2、学校因素

近年来,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特别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硬件投入等方面在国家和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师资力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仍然与城市教育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工作的不稳定性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育无法持之以恒的重要因素,每一学年都在换老师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导致有些老师抱着“反正明年也不是我教”的思想,得过且过,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自然也就不会静下心来认真地研究了。另外,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一直得不到补充,教育方法的陈旧落后,“满堂灌”、“题海战”,重知识轻方法指导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长此以往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退化,学习方法得不到培养。

3、社会因素

在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中,流传着这样一种思想:学好学不好差不多,无多大区别,有时上学了还不如不上学,特别是外出打工的影响更为直接。如果某村有人上学时成绩不好,缀学在外打工挣到钱了,回家又盖起了房子,对孩子更是造成直接的影响。另外,现在社会就业形势非常不乐观,许多农村家长辛辛苦苦攒钱甚至借钱供孩子读书,孩子念完书了发现工作依然不好找,甚至找不到工作,使家庭经济更加拮据。很多大学生毕业也就是失业了,这种就业困难情况也造成新的读书无用论,就更谈不上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五、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分析,结合学校发展的要求,提出以下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力量特别是教育软件的建设。首先,加强农村师资队伍水平的建设,适当补充农村师资力量,多分配一些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其次,开展城乡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比如,多组织农村教师到市区听公开课,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或者让城区教师多到农村听课,可以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有条件的话,适度在城乡教师之间进行调配。另外,政府和一些社团院校也可组织一些高素质人才到农村进行义教活动,以高素质人群去直接影响和提高低素质人群的素质,从而加强和提高当地的师资力量,丰富和拓展教育内容,更新和改进教学方式。

(二)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据,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三合一”教育活动。例如,学校可以开展“校讯通”,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学习动态,互相反映学生表现情况和提出教育建议。学校通过定期召开全校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情况,倾听家长意见,进一步加强了家校的沟通。同时认真落实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利用家长会给家长发放有关家教资料,举办家庭教育讲座,进行科学家教方面的指导,帮助家长掌握与子女沟通的有效方法,提高家教水平。此外开展各项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得到有机整合,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良好局面。

(三)增加农村学生的就业渠道。例如,在农村设置一些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相关的活动及项目,引导农村学生毕业后能将所学科学技术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这样既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促进了农村毕业学生的就业范围,使他们能造福家乡。

(四)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跟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培养结合起来。必须从经常出现的小事、细事做起,耐心细致地反复抓、抓反复。必须坚持正面教育,通过开展一些小型的适度的竞赛活动,大力培育与发现先进典型,以先进引路,典型开道,辐射带动。要积极探索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篇6:中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

年级---------------------班级-------------------姓名------------------性别---------------------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是育才苑辅导学校的老师,为了你有一个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做了以下调查,希望你真诚的配合,对于你的答卷我们会为你保密。每一题只能选一项希望你 认真答题。

1、你有具体的学习计划吗?

A、有B、没有

2、你认为学习是?

A、乐趣B、不得不做的事

3、上课铃响了,你会立即回到座位上吗?

A、会B、不会

4、你上课的时候会经常走神吗?

A、会B、不会

5、你上课的时候是什么姿势?

A、端坐B、趴着C、其他

6、你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是多少?

A、2次以上(不包括2次)B、2次以下(包括2次)

7、你有错题本吗?

A、有B、没有

8、你上课遇到听不懂的题目时会怎么做?

A、自己课下解决B、及时问老师和同学

9、你会把老师教的内容都记在笔记上吗?

A、会B、不会

10、有同学上课起哄你会怎么做?

A、制止B、不管

11、你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吗?

A、有B、没有

12、你平时预习科目的时候有计划吗?

A、有B、没有

13、在预习的过程中你会把不会的题目记下来吗?

A、会B、不会

14、你

篇7: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目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不够理想,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了解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特随机确定一些学生进行调查。

概念界定:“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时间、对象与范围

时间:2014年4月

对象与范围:二年级学生及家长。)

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学生、家长问卷

观察法:随堂听课时进行观察、查看作业本(人人一堂公开课,业务检查)

3、调查内容

学生的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品质等因素。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被重视和逐渐形成。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对课程的三维目标的认识逐渐全面,教师能在教学工作中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能比较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1)多种举措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

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进行教育,如:国旗下讲话、墙报、红领巾广播、监督岗等。组织各种竞赛与评比,如:文明班级、优秀集体、文明学生、行为规范等。倡导各学科教师齐抓共管,并经常组织教师交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做法。在班级管理中突出行为习惯培养这个重点,如:每周确定一条重点行为

规范进行训练。举办家长学校,传递与交流如何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信息。

(2)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能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习惯要求,各年级有非常明确具体的学习习惯要求,对一年级学生能采用独立时间训练行为。对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能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方法,及时沟通,经常提醒。课堂上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探究乐趣。树立榜样,通过名人故事、身边的人和事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它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重大的。

(3)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抽取92名学生、家长,下发调查表。从回收的调查表可以反映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74.2%的家长认为孩子做作业专心,90.0%的家长认为孩子做作业按时,90.2%的家长认为孩子能自己整理学习用品,79.2%的家长认为孩子每天按时起床、睡觉。大部分学生具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专心听课并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对待教师的批改能及时订正、87.4%的学生平时喜欢看课外书。从调查情况看,学生对一些显性的学习习惯比较容易养成。

2、小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通过问卷、课堂教学观察等形式,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与学习成绩提高密切有关的学习习惯欠缺。

(1)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

从随堂观察看,大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家长反映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边做边玩,有的边做边看电视,不够专心,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做作业时需要陪做。有79.9%的学生认为作业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不专心所致。

(2)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

许多学生认为认真倾听就是专心听老师讲课,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随堂观察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喊着“老师我”,有抢答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

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3)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

篇8:中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韦程东等认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影响数学学习的两大因素[2]。在数学学习中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数学学习焦虑的现象, 造成了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匮乏, 学生没有学习数学的动机, 并且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成绩以及数学运用能力普遍低下。自觉学习数学能力较差, 平时总要在教师的催促下才肯学习, 并且很多学生不能独立地按时完成作业。平时没有养成预习或课后复习的习惯, 总是依赖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因此, 张文颖等指出培养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研究探索精神[3], 已成为当今高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基于以上认识, 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对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了解大学生在大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便数学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本次调查了浙江农林大学理学院的300名学生, 收回有效问卷295份, 有效率98.30%, 其中女生138人, 男生157人。

一、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学习目的明确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有兴趣学习就会主动持久。针对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否明确, 对数学是否有兴趣, 设计了两个调查项目, 其结果如表1和表2。

由表1可知, 超过一半的学生是为了在大学里完成最基本的学业, 只有少部分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丰富知识而学习数学。表2的结果表明, 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不到1/3。

不管对数学课程是否有兴趣, 只有保证学习时间, 才有可能学好数学。在大学学习中, 除了课堂学习之外, 课外的预习、复习是学好数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项目, 对学生在课外学习数学的现状进行分析。

由表3可知, 大部分学生每周预习复习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 而在5小时以上所占的比例是最低的, 可见很少有人预习、复习的时间超过5小时。

为了了解对数学的兴趣爱好是否会对数学学习的习惯产生影响, 以及产生何种影响, 本文采用对应分析法对此进行分析。由图1和图2可知, 不喜欢数学的学生预习、复习时间在一小时之内的比率大, 而非常喜欢数学的学生预习、复习时间在5小时以上的比重大。由此可见, 对数学越喜欢, 就会越重视对数学课程的预习、复习。两者是互相影响的, 学生预习、复习的时间越多, 他们也大都越喜欢数学。

如果只是被动地学习,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基于此, 设计了几个项目, 调查学生课外学习数学课程的习惯方式, 以便了解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表4可知, 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数学课程的习惯。表5表明多数学生课后通过掌握每章的重点、熟背公式、做课后习题来进行复习。结合表3可知, 大部分学生花了一定的时间对数学课程进行了必要的复习。

由图3可知, 数学的兴趣对数学课程复习习惯的影响不大, 大多数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是选择掌握每章的重点, 熟背公式。

由表6可知, 在数学学习中, 遇到问题时直接跳过不管的学生不到10%, “与同学探讨”所占的比例最高, “自查资料”所占的比例次之, 而且两者所占的比例将近有80%, 因此, 在遇到问题时大部分学生会采取适当的方式解决问题, 但“请教老师”的比例相对较少。

由表7可知, 只有一半多一点的学生能按要求自己完成作业, 40%多的学生不能按要求独立完成作业。

由图4可知, 对数学越喜欢, 越能独立完成作业。而不喜欢数学的学生, 很少能独自完成数学作业。

由表8可知, 大部分学生选择与课本配套的参考书, 少部分学生不选择参考书。

由表9可知, 有近70%的学生在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力听课, 但是, 也有近30%的学生经常走神, 很难集中精神。

由图5可知, 不管是否喜欢数学, 学生上课时基本能集中注意力听课。但是对数学非常喜欢的人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比重最大。

二、结论与建议

从调查结果可知,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基本明确, 超过一半的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基本的学业而学习数学, 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不到1/3。

结合学生对主观问题的回答可知, 大部分学生为了获得较高的平时成绩, 不得不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积极性不高。与此对应, 大多数学生课前几乎不预习, 课外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有近一半的学生不能按要求独立完成作业。

由对喜欢数学的程度与预习、复习时间和方式以及完成作业方式的对应分析可知:对数学越有兴趣的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越强, 越能保证学习时间。这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数学课程的习惯。

由调查结果可知:在数学学习中遇到问题时, 学生基本上是通过与同学探讨或查找与课本配套的参考书的方式解决问题, 与教师的沟通不够。

从调查结果看, 多数学生课堂基本上能集中注意力听课, 而课外花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因此,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 主要还是依赖课堂教学。

为此, 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提醒学生, 数学学习对其专业学习等的重要性, 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足够重视, 在课堂教学中, 采取多种形式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每次课堂教学中, 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 同时布置学生预习下次课的内容, 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检查, 对其学习方法加强指导, 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课程的习惯。

摘要: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基本明确, 但课外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有近一半的学生不能按要求独立完成作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 主要还是依赖课堂教学。因此,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 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课程的习惯。

关键词:调查,大学生,数学学习,对应分析

参考文献

[1]邓凤茹, 何春江, 曾大有.关于大学数学教学与培养大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思考[J].成人教育, 2010, (12) .

[2]韦程东等.大学数学学习成败原因的统计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12) .

篇9: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

关键词:小学生;习惯;不良学习习惯

一、调查对象与工具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是以J小学高年级三个班共154名学生为样本,共发放问卷154份,回收154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97.4%。有效样本中四年级53人,五年级50人,六年级47人。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城市家庭。

2.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小学生课后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学生用)》,考虑到小学生的答题能力,设计的问题表述简单明了,较为容易理解,以便于回答。

3.调查内容

学生的作息习惯、做作业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以及一些与课后学习有关的生活习惯。

二、结果分析

1.学生的作息习惯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四、五、六三个年级中,作息习惯最差的是四年级的学生,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能够按时起床,小部分学生能按时作息,而经常不能按时起床和按时作息的学生占到了8%和17%,均高于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作息习惯较好的是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能按时起床的学生占到了68%和72%,能按时作息的学生占56%和53%,说明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的作息习惯没有明显的差异,均好于四年级的学生。

2.做作业的习惯

从学生做作业的时间段来看,三个年级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大部分都集中在晚饭前进行,说明很多小学生在下午放学后的这段时间做作业,并且在晚饭前就可以完成。另外,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会在晚饭后做作业,而拖到更晚的则几乎没有,说明高年级的小学生在作业时间段的安排这一方面的习惯比较规律并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三个年级由低到高存在明显的差异。首先,四年级到六年级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人数比例为51%、70%和79%,是依次增加的;第二,四年级到六年级需要家长陪着做作业的人数比例为11%、4%、0%,是依次减少的。这说明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独立做作业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大部分都会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去问家长,但同时也可以发现,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中,六年级的学生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所占比例,说明六年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较强。

作业做完后自己能够进行检查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从统计结果看,四年级的学生中检查作业的人数比例较少,学生做完作业不检查的比例由四年级到六年级依次递减。

从结果看,三个年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题,反映出高年级小学生基本上都具有较好的作业纠错能力。

3.课外阅读习惯

孩子们在已经完成作业后的课余时间里都会做哪些事情呢?从表中可以看到四年级和六年级有超过一半的同学会去看课外书,而五年级看课外书的同学更是达到了80%的比例。在调查中了解到孩子们看的课外书种类很多,有文学杂志、漫画、历史故事、幽默笑话、卡通动漫等等,可见这些小学生具有较广的阅读面。除了看课外书外,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和睡觉的学生都很少,基本都选择了做其他事情,据了解,有参加兴趣班、外出散步、逛超市、打球等,由此可见,他们的课余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

4.与课后学习有关的生活习惯

四年级有6%的学生不能自己整理学习用具和书包,五年级有2%的学生不能自己整理学习用具和书包,六年级的学生全部都可以自己整理学习用具和书包,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的生活独立也在逐渐增强。另外一个问题“你能将自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吗?”也可以反映出小学生的生活独立性的情况。(见下表)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五年级和六年级超过90%的学生是能够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的,而四年级则有五分之一的学生不能将自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四年级学生的生活独立性不如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

结语: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水平在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但是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也影响着小学生的成长,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家长们进一步的重视,将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始终贯穿于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邹运玲.《小学生良好课后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管理》[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3(06).

[2]吴阿坚,张明珠.《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7(17).

篇10: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您好!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重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孩子终生受益。因此,学校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目的是更清楚地了解孩子们目前的习惯,从而针对孩子的具体表现,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孩子逐步养成良好习惯。您的配合对我们很重要,请您根据您的孩子在家表现情况如实填写。请在相应的答案上面画∨。

1、读书姿势(A)正确 (B)有时正确 (C)不正确

2、写字姿势(A)正确 (B)有时正确 (C)不正确

3、爱惜学习用品(A)做得很好 (B)做得一般(C)不好

4、作业工整(A)保持经常(B)有时好,有时不好(C)不好

5、阅读课外书(A)每天坚持读 (B)有时读,有时不读(C)老师让读时就读,否则不读。

6、背诵(A)除老师布置之外,还能背诵一些自己喜欢的内容。(B)坚持完成老师布置的内容(C)连老师布置的内容也很难完成。

7、字典(A)有(B)无(C)

8、其他工具书(A)有(B)无

9、查字典(A)勤查(B)有时查(C)从来不查。

10、主动识字(A)有主动识字的意识(B)没有主动识字的意识

篇11: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目前,我校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不够理想,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了解我校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开展此项调查。

调查时间:2011年9月至11月。

调查地点:仙游书峰中心小学。

调查对象:书峰中心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及家长。

二、调查方法

书峰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现有6个班,185名学生。我们把1—6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两个段,进行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从按时上学、课前准备情况,课堂听讲答问情况,预习、复习、考试情况,完成作业情况,课外阅读情况,讲究学习卫生等显性方面展开调查,其中低段涉及5个方面,高段涉及10个方面。

(一)、问卷调查法。这次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学生家长,共发出问卷185份,收回168份,占90.8%。第二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调查,共发出去185份,收回185份。第三部分是对教师进行调查,共发出去20份,收回20份。

(二)、访问调查法。对本校的随机抽取的30名学生家长和30名学生进行访问,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情况。

(三)、观察调查法。通过对学生的在校听课,作业等学习情况的观察,调查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情况。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农村小学生大部分具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按时上学及完成作业的占89.2%,考试不作弊的占96.2%,课前备齐学习用品的占90.2%,课堂上能书写笔记的占84.3%,能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占总数的83.6%,综合评价达到“较好”的占80%。从以上数据可以说明农村小学生大部分具较好的学习习惯。

从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较好的现实状况也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被重视和逐渐形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对新课程目标的认识逐渐全面,能在教学工作中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能比较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从调查中反映,尤其是中年教师所带班级更加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当然,农村人的朴实,能吃苦耐劳也反映在学习习惯之中!

2、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也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下面仅就调查设计的范围列出几个问题。

(1)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答问、记笔记的习惯还存在着问题。调查显示,能真正做到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的学生比例为52%,有39%的学生偶尔不专心听讲,有9%的学生经常不听讲。我们了解到,学生的听课行为往往受学习情绪影响和教师授课质量、组织教学的能力所影响。学生感兴趣的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相对较少,反之则多。上课听讲时能积极思考、爱动脑筋近占30%。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能主动请教老师、同学的约占37%,上课时不动脑筋,有疑问时不发问,也不主动举手回答老师同学提出问题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偶尔问答的占42%,从不问答的占21%,农村孩子学习不主动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习惯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有待养成。课外阅读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多读好书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调查统计显示,学生中能经常自觉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能够经常阅读仅为32%,偶尔阅读的占52%,而从不阅读课外读物的占了16%。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各年级课外阅读有量的要求,学校有5000册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但由于农村家庭不具备促进学生阅读的环境,教师缺乏必要的辅导指导,学校没有严格的量的要求,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未引起足够重视,相当多的学生没有自觉阅读的习惯,必须加强阅读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学生作业、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需要进一步培养。有效地进行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的学习责任感。虽然学生能够及时完成作业人占72%,但偶尔不做的还有22%,经常不作的约6%。更不容忽视的是许多学生作业的方法不适当,做作业前并不注意复习知识,不把握重点、难点及理解作业的内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复习再作业的学生比例不高。预习和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三到六年级学生能自觉经常预习复习的仅占42%,有时进行预习复习的也占42%,不预习复习占了16%,尤其是五六年级有两个班的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只有15%,“温故而知新”,如

此状况实难如愿。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和健康的用眼习惯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调查中,发现有13%的学生不讲究学习卫生,学生不良的姿势为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学生较少。

3、存在问题原因初探

(1)家庭方面的原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农村家长文化知识水平不如城市的高,有的家长缺乏表率作用,使孩子在不自觉中受到不良影响,例如农村读书看报的人少,学生中自觉阅读课外书的就少。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又不懂教育方法,对子女管教过严,简单、粗暴,使孩子觉得家庭中没有温暖,从而使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影响的诱惑。父母缺位导致行为习惯不良,现在农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父母常年在外,孩子要么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要么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在调查中发现有46名学生的父母均不在家,留守生数占学生总数的近25%,这些学生中的76%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2)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不重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没有培养习惯的自觉性主动性,只教书不育人。有的教师教法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有的教师的一些教学设计不正确也影响学生的听课习惯。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

(3)社会原因和学生自身的原因:上大学费用高、就业难使部分家长产生了畏难思想,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好坏;农民工不需要多少文化,凭体力也能挣钱养家糊口,致使部分家长轻视教育。儿童缺乏全面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和腐朽思想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不能低估。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三点建议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有研究表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学生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但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经过反复的、长期的训练而成。

1、制定出系列化的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关键是没有一套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的内容体系。学校明确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及要求,并分解到不同年级进行实施。

2、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课堂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主战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3、家庭、学校、社会联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持。在习惯的养成中,特别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学校应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开办家长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定期召开家长会,经常互访。对有不良习惯学生的教育,班主任与家长结对子,教师将不良行为习惯发生的时间和主要事实、教学效果及时通报给家长,并共同分析原因,共同研究制定矫正策略,形成教育合力。

上一篇:亲子运动会优秀作文600字下一篇:2022--2023上五年级健康教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