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进校园

2024-04-22

中华武术进校园(精选6篇)

篇1:中华武术进校园

根据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武术协会继续扩大武术的社会基础,抓好武术“六进”的推广,把“六进“工作做大(武术六进: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的文件精神,我校决定与2013年4月参与这项活动,并精心策划和选择了武术健美操,将其作为学校的体育学科校本课程来实施。4月17日我校适时召开了“武术进校园”启动仪式暨校本课程武术健身操培训会。

“武术进校园”启动仪式上,首先由省武术协会武术进校园办公室主任翟宏作了大会发言,他高兴地告诉同学们武术“六进”之首是进学校,在长春市武术进学校北安小学又是第一家,同学们听后欢呼起来,接着由高晓杰校长向长春市青少年业余体校武术高级教练荆振忠颁发了聘书,然后由北安小学政教处李志主任宣读了北安小学校本课程武术健身操实施办法,最后就是武术健身操的培训,孩子们学得非常认真。

这项活动的开展相信中华武术文化一定能够在北安校园得到传承并得到发扬光大。

篇2:中华武术进校园

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全民健身条例》,不断完善学校体育传统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打造学校品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我校坚持贯彻执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质量促发展,以特色铸品牌”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办学品位。现就近一年来学校在加强武术进校园活动方面总结如下:

一、中华少年武术进校园,培育体育特色项目

为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武术文化,我校将中华武术引进校园作为体育特色项目来培育。学校成立了由罗彦军校长为组长,赵成安为副组长,体育教师为成员的武术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专人负责管理、专人落实。并有健全的体育组织管理机构、体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应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提高了管理效率,从而确保了体育特色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组建中华武术兴趣班,传承武术文化,定期开展训练

我校以“全面铺开,建设活泼、健康、向上的学校体育”为宗旨,积极开展校园体育特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各班挑选功底较好的学生,组建了学校武术兴趣班,每周利用每周二、四下午课外活动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起到一个引领作用。

三、结合体育课、课外活动课渗透武术特色项目

在体育课及课外活动课上,因地制异的引入中华武术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民族传统体育在促进中学体育教学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为保证“中华武术进校园”落到实处,我校采取了分步教学,以点带面,以比赛评先为激励措施的多项办法。先派体育老师参加渭源县中华武术进校园的培训,再由体育教师培训其他老师,然后由班主任、任课老师配合体育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武术基本功的教学工作。并且要求内容统一,动作规范,套路娴熟,精神面貌好。在教学模式上注重多种方法并举:方法上,先研究备课后实施教学;层次上,先教高年级后教低年级;动作上,先分解练后综合练;措施上,先分班组练后进行班级和全校比赛。同时将学校的课间操全部改成中华武术操。做天天练天天做,使中华武术进校园正常化、常态化。

渭源县会川镇半阴坡小学

2014.9.23

篇3:武术进校园问题探讨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宏伟目标的关键一年,是建设体育强国、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阶段。在过去的一年中,武术段位制推进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全国已设有857个段位考试点,新增段位人口14万,使得全国获得段位的总人数达到76.65万人。2015年,总局武管中心加大青少年习武扶持力度,积极推进武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长拳》《剑术》《短棍》等四个拳械项目被教育部和总局确定为《中国武术段位制》进校园的项目,并在全国133个学校开展了试点推广工作,武术习练人口稳步增长。其中,河南、湖南、吉林等省所举办中小学试点培训班成绩突出,收到很好的社会反响。2年试点,5年普及,看似简单的目标,实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据《关于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课题组的普查结果来看,全国77.6%中小学对武术课教学不够重视,武术进校园推广情况并不理想。然而从《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来看,2014-2015两年试点完成后,武术段位制将前面向全国中小学推广。可以说,不单是任重而道远的责任问题,还客观的表现为道阻且长的任务压力。推广目标已然制定,因而探讨武术进校园存在的问题、思辨未来的发展策略,对段位制的普及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武术进校园的开展现状不尽人意,喜忧参半。自2014年开始,全国范围内133所试点学校遍地开花,武术进校园活动推进工作表现得如火如荼。自此,武术习练人数稳步上升,获得段前级、低段位的人数逾20万之多。然而,试点学校表现的仅仅是具体的参数,具体不同于整体,也说明不了共性。从全国范围来看,全国超过七成的中小学校尚未开设武术课,这距离全面推广武术段位制的距离甚为遥远。从教师层面来说,武术专业教师匮乏,且缺乏专门培训机会。从学生层面来说,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课堂气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没能让学生们产生兴趣和吸引力。以上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其实已经完全说明了武术进校园的开展现状,个中问题显而易见。具体表现为:学校重视不足,武术课开设形同虚设;教学上拘泥于形式,不谙内涵文化渗透;配套教材、器材、场地等建设不完备;教学内容墨守成规,缺乏创新,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师资力量不足,专业型人才紧缺。

2 武术进校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2.1 必要性

存在问题不能说明事物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任何一件事物的推进都有思辨的过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推动事物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当前武术段位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有如经济迅猛发展,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各种外来文化的入侵、蔓延,导致中国固有的民族文化受到冲击。武术在这种冲击中表现最为明显,论健身性,瑜伽、跆拳道、空手道均可与其争锋;论竞技性,竞技武术执意追求高难新美,其体操化、造型化日趋严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塑中国梦的今天,我们才忽然意识到那些固有的、民族的东西离我们越来越远。在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民族文化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因此,保护传统武术文化遗产,提高传统武术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关乎民族发展的大事。随着民族精神的觉醒,民族意识的提升,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载体,武术文化迎来了复苏的春天。所以,把握好时机,在这一时代,我们要重新起航,重塑她本来的辉煌。

2.2 可行性

论及武术进校园的可行性因素,不外乎以下几点:第一,国家的政策扶持;第二,武术进校园是否符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第三,学校与家庭是否具有一致的认同感。

武术段位制的发展受到了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多次指示国家体育总局要重视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工作,推动武术段位制走进全国中小学校,提出普及推广是武术发展的主要任务。2013国家体育总局以改革措施积极促进武术推广工作,加大推进武术进校园活动,使得4套武术健身操在中小学的普遍开展起来。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继续推动武术段位制“六进”,稳步推广段位制试点工作。2015年,总局武管中心、中国武协贯彻落实《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各部门协同推进段位制试点工作。中国武协在段位制普及推广经费的支持下,继续加强武术段位制教材基本建设,印制《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免费发放给经过年检的段位制考试点,使它们成为段位制考试点基本建设书籍。同时,不断加大学校段位制师资培养。中国武协在徐州、哈尔滨等地共举办6次全国性和区域性培训班,总共培训700余人次;指导各地省级武术协会举办本辖区范围内的指导员、考评员培训班,总共培训指导员3627人次、考评员3655人次。

武术进校园符合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首先,青少年健康成长意味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综合发展。武术的价值功能在学校中主要体现为育体、育德、育智、育美等。武术作为民族优秀体育项目,历经千年的淬炼和传承,是集医学、哲学、养生于一体的运动形式,因而习练武术能够育体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武术重乎于内而非外,正所谓习武先习德,武术注重武德的培养。德,仁义礼智信之德也。武术的习练过程不是一个使人骄傲自大,欺凌弱小的过程,而应是锻炼品质,提高个人境界的过程。因而青少年在习武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武术文化、内涵的熏陶,这对塑造青少年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育智,武术运动使得学生的身体得到调节,适宜的运动量可促进学生的大脑皮血液循环,给思维的大脑以充足的血氧供给量,从而大脑得以休息,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从而提高青少年的学习效率,达到育智的功效。育美,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武术运动动静之间展现的是一种意境之美,比如描述太极拳之意境“拳如流星,眼似电,身似蛇形,步赛粘”,此番比喻虽不能尽述武术之美感,但也带着浓浓的层次之美。其次,中小学的武术教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习武兴趣,使学生掌握武术基本动作技术和练习方法。武术进小学的4个项目包罗拳术、器械和武术操等各种运动形式,从基本到组合,形式多颖,能够调动青少年学生习练武术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去学习武术达到强身健体,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的目的。最后,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担负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历史使命。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武术进校园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因此,保护传统武术文化遗产,提高传统武术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坚定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民族主义意识,是关乎祖国未来、民族发展的大事。

武术进校园获得家长和学校一致的认同感。段位制的推广已有10年之久,总局武管中心及中国武协多年来举办的大小赛事和培训班数不胜数,不能说深入人心,但所引起的社会反映效果还是不错的。随着近年来,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国人燃起了保护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武术进校园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科学运动形式,因而能够得到学校和家长的一致支持。学校、家庭,课内、课外,给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习武空间和时间,让青少年学生从内心喜欢武术和坚持习练。

3 武术进校园全面推广策略

3.1 根植于文化土壤,注重武术文化渗透

武术进校园首要的任务是文化的渗透,传统武术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保护和发展传统武术就是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武术是民族文化的灵魂体现,而武德是武术文化的集中体现。武术教育历来十分重视武德教育,尚武崇德的精神不但可以培养青少年尊师重道,培养青少年仁义礼信勇等良好的道德情操,更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宽以待人,严以修身的人格品质。在中小学进行武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列举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或是武术先辈和为人处世的仁义品质,也可以在习练中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凝聚力,引导他们构建核心主义价值观。因而,武术进校园的着重点应该放在对学生意志品质、文化素养的培养上。

3.2 以地域性为主导,打破范式,弘扬中国武术

依据武术进校园工作指示,在中小学广泛开展《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长拳》《剑术》《短棍》等4各项目,教材配套,考评标准统一。然规定的范式并不代表一成不变,即便是矛盾的普遍性的原理还要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体。同理,适应特殊性和差异性而做出的调整会促进事物的健康发展。我们推崇武术进校园的初衷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意识,锻炼他们的体魄。基于这条主线,笔者认为,各区域中小学在开展武术课的时候,就教学内容来说,可以参考标准,但不能意味按照标准墨守成规。我国东西南北的地理环境、民风民俗各异,形成了不同的区域武术文化与技击特点。武术本身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依托于一方水土的滋养,具有很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地域文化所孕育的武术文化与技法特点对于本土人群来说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因而,把区域的武术特点和文化揉杂在标准化的范式里,会被区域范围内的中小学师生更容易认可和接受,从而使得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和传承更具生命力。

3.3 教学相长,创新教学形式

传统武术的教学包括学生学和教师教两部分,教师通过讲解动作要领、示范动作特点、组织学生练习、纠正和再次示范这么一些列的教学方法教授学生,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被动,被动的模仿被动的练习、考核。这样的教学模式足以解释为何“学生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课了”。新课标一直在呼吁课程改革,改革教学形式,改革教学内容,然多年来收效甚微。依据武术课程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武术课本身具有的吸引力和活力完胜其他课程,而上好武术课,让学生喜爱、积极参与,最为简单而直接的方法就是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武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情景教学、主题模式教学,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一味的模仿只会让学生疲惫,而创造性地模仿和编排,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也会让武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3.4 注重师资投入,创建全面开展平台

武术教师是中小学武术教学的重要组成,当前中小学武术教师严重不足,这势必会影响武术段位制进校园的全面推广工作。解决好中小学武术教师匮乏的问题是当前武术进校园的工作的首要任务。师资的投入可从专业人才的引进、现有体育教师专项技术培训、聘用民间武术专家、同当地武术协会练手执教等方向考虑。

首先,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生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基地,中小学武术教师的引进应从培养这些高校学生开始准备。高校应改革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加大武术课在高校体育专业课中的比重,切实提高体育专业学生自身的武术技能和武术教学水平。其次,在职体育教师是武术进校园直接的执行者,加强在职教师的武术培训,提高在职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素养是武术进校园的必要措施。最后,同当地武术协会合作,聘请武术段位制专家深入各个学校对在职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从而切实全面的提高在职体育教师的武术教育能力。亦或是,学校聘请武管中心优秀的武术家或是民间武馆的优秀武师为客座教师,构建全面开展平台,专门教授武术课。此外,民间武术力量的引入应依据严格的筛选标准,包括教学安全常识、教法内容培训、良好的品德素养、优秀的武技武艺等,必须经过以上种种考核方可聘请。

参考文献

[1]罗时铭.寻觅武术产生的历史足迹——兼谈中国武术的概念问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38-41.

[2]孙法磊.武术进入学校教育体系的时机即将来临——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感[J].科技信息,2014(4):183-183.

篇4: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何如进校园

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应该怎样进校园呢?

大家知道,学校教育主要是以课程为中心,通过教师运用教材和教法完成对学生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框架是课程教材体系。几百年现代教育已经为中小学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做了大致规划,实践表明,这样的课程规划适宜中小学生,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包括思想品德、语文、历史、外语、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和包括音乐美术在内艺术类课程,以及体育等。从我们大致描述的这些课程来看,完全可以将我们所倡导的许多内容融入现行课程教材体系中去,如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学生安全、国防、慈善和心理健康等。

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我们的课程老化、教材陈旧,亟待改进和更新;另一方面,课程和教材改革迟缓,却不断在现行课程和教材以外给学生和老师增加砝码。据报道,某部门编写的全国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试验教材》已经送审。有人预测,此类教材和读本将会在近年的出版领域大规模泛滥。此类劳民伤财、加重学生负担的事情,我们以前做了不少,比如将书法教育、心理教育单列出来等等,学校、老师和家长叫苦不迭。如今,我们应该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科学规划、统一安排,让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融合起来。

让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走进学校教育主要课程和教材,当下最紧迫要做的是:一要立即修订并尽快实施思想品德、语文、历史、地理和音乐、美术等较多涵盖中华优秀传统内容的科目;二要尽快补充和调整现有教师知识结构,通过培训、考核等尽快使现有教师短时间内适应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三是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尤其是中考和高考的考试中,要充分发挥考试指挥棒作用,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四是有关部门要尽快整合现有学校课程资源,改变零散的、个别的和效率低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状况,优化课程,提高效率。应当坚持以主要课程为主,地方和校本教材为辅的原则,真正做到主辅分开,形成合力,促进我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中国基础教育一个很重要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那就是课程教材问题。这是直接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根本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低水平徘徊在领导批示、部门呼声,学校开课、教师背讲这样一个层面上。表面上看,我们似乎完成了领导任务,达到了领导要求;实际上,正是在这样违背教育规律且粗放型教育管理模式中,许多美好的理念被摧毁,不仅造成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还使师生对许多美好事物引发、产生抵触和反感。

我们应当立即行动起来,坚信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必须、也完全可能融入在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里,落实在现有的课程和教材中,体现在各级各类考试评价上。做到这一点,必须完善、调整和改进现行的课程教材体系,再不能做肥大人、毁孩子的事情了!

责任编辑 张惠清

篇5:武术进校园活动总结

武术能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训练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可以说,在这方面,xx市北林小学校走出了一条附合自身特点,理论联系实际的成功之路。

多年来,xx小学以“体育强校”,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发挥学生个人特长,激发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把握主业的同时,习技明志,习技强身,武术健身已成为xx小学的特色体育项目。市体育总会、市武术协会选派精干的武术教练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xx小学义务指导武术教学工作。如今在北林小学,武术健身强体已根植于多名师生之中,成为体育教学的必修课。

目前,这里已建立了不同年龄和组别的习武队员梯队,对每节武术课,教练员和体育课教师都做到了精心设计、精心安排、精心教学,有计划的将武术的一招一式和中华民族瑰宝之精髓都渗透到了教与学之中。

篇6:武术进校园活动汇报

武术进校园活动汇报

自从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以来,我校教师,除了两名教师因为腰腿有病不能训练,其余6人参加了训练,四年级17名学生,五年级2名学生参加了训练。我校兼职体育教师陈东岭参加了学区组织的形意拳培训,我校辖区羊窝村民间拳种为形意拳,因为基础弱,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我校组织师生训练时间为每天上午第一二节和下午大课间。

羊窝完小 2017.5.16

上一篇:山西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奖励办法下一篇:《重生笔记》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