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运动与中华武术文化论文

2022-05-01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体育总局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体育各项重点工作。第一期刊发了相关项目中心和协会在疫情期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网络赛事的做法,按总局领导批示要求,现继续刊发体操中心、武术中心、中国围棋协会、中体产业集团的做法和经验,供大家学习借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啦啦操运动与中华武术文化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啦啦操运动与中华武术文化论文 篇1:

体育与艺术融合教学在保定市高校的实验研究

摘 要:体育与艺术是人类社会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也是人类两种能够相通相融的身心活动与情感表达。高校体育与艺术相融合的教学思想,既能促进大学生培养体育兴趣,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又能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与艺术表现,使大学生的身与心、技与艺、才与情等都得到全面修炼和发展,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等“全人教育”的终极目标,体育与艺术融合教学的新思想,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局限性,突出了体育的人文精神和综合价值,把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落实到了实处。

关键词:体育与艺术; 融合教学; 实验研究

一、引言

体育与艺术原本是分立着的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形态。但是,在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中,体育与艺术在各自的发展中相互间不断地靠近、接近,直至相互汇合,形成逐渐融合的历史走向或趋向,时至今日,出现了一个体育与艺术相互渗透的广大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个领域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朝着纯体育和纯艺术两个不同的领域拓展,以至于纯体育和纯艺术的领域越来越小,二者中间插入一个没有明确界限的体育与艺术的混合领域,在这个混合领域中,存在着许许多多体育与艺术相融合的形式。这些形式既不是纯粹的体育,也不是纯粹的艺术,而是体育与艺术相互渗透,既有体育的特性,又有审美的特性,它们是体育运动与艺术文化长期相互影响、作用的结果,在这些混合形式中沉淀着体育与艺术的历史发展痕迹。因此,要正确地解读这些现代体育新现象,单用体育学的观点,或单用美学的观点是不行的,必须兼而用之。

二、体育与艺术融合教学的意义

艺术与体育一方面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并进式的发展着,另一方面又不断向生活各领域扩散、渗透、融合与相互促进。艺术和体育的融合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审美需求的必然产物。当代体育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融合了艺术的元素,这是体育逐渐向难、美、新、高等方向发展变化中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必然趋势。高校体育教育要想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促进人的全面综合发展。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能够科学地把艺术元素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培养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艺术的表现力和艺术的创造力等多方面能力,使体育课教学一举两得,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复合型人才。体育塑造人的肉体与精神,艺术塑造人的灵性与才情,二者相互融合又相得益彰,既丰富了体育的表现形式,又发展了艺术的灵感与构思,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与艺术融合的意义十分重要而深远。

三、保定市各高校体育与艺术融合教学的开展情况

1保定市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保定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河北省中部,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是中国河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保定市也是体育人才辈出之地,被人们称为“冠军之城”。在地级市中,保定市的高校数量排名首位,比较著名的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保定学院等。在体育教育方面,保定市也走到了河北省各高校的前列,其中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等高校体育代表队多次获得河北省大学生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等项目的冠军,并代表河北省高校参加全国大赛。在体育教学方面,保定市各高校也多次获得“河北省体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可以说,保定市各高校在体育教育方面,还是走在河北省高校的最前头的。

2.保定市各高校体育与艺术融合教学的探索

体育与艺术的融合教学体现在体育课堂上,其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体育与音乐、舞蹈、场地道具等都能结合在一起。因此,体育与艺术融合教学也应体现在体育教学的多个方面。

2.1武术与音乐的融合。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非常适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如青年长拳、少林拳、南拳、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等等,既适合大学生的年龄段,又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武术项目。武术是融合技击、健身娱乐、修身养性等功效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武术与音乐的融合最为密切,特别是武术套路的练习与表演,配以优美的音乐来刺激练习者的大脑神经中枢,调动他们的情绪,使大学生的情绪随着音乐变化而激荡,使动作与音乐的节奏相吻合,并与音乐的优美和内涵融为一体。如在太极拳演练中,配以悠扬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音乐,随着舒缓柔和的音乐节奏,将轻柔、连贯、圆活的太极拳与音乐合二为一,充分展示了太极拳那行云流水与绵绵不断的技术特点,有了音乐的伴奏,武术套路不再是“有形无声”的美,而是既有练习者的形体美、动作造型美等外在的特征和精气神的内在神韵,又有来自于音乐的感官刺激给人以美感享受。这种美感是视觉和听觉共同所有的,形成了一种“复合美”,无论是对练习者还是观赏者,这种“复合美”能给双方带来极大的精神愉悦。这对于大学生能起到多种作用,一方面通过武术达到健身、防身、养身等目的,另一方面锻炼大学生的精神、意志和顽强品质,还有一方面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怀、艺术感受和美学思想,使大学生通过武术学习而获得多种知识与技能,从而得到全面修养与综合提高。

在保定市各高校中,武术课的教学普遍配有音箱等功放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演练不同的武术套路,配合以不同节奏的音乐形式,如长拳就选择一些旋律连续不断,节奏变化快,刚劲有力的音乐,在太极拳演练中配以悠扬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音乐,使学习者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随着轻柔舒缓的音乐节奏,将轻灵、沉稳、连贯圆活的太极拳动作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更好地表现太极拳那行云流水、绵绵不断的技术特点。

2.2健美操与音乐的融合。健美操特别富有青春活力,也是女性大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首选。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都很大,用体育与音乐来放松身心、愉悦心灵,健美操具有突出的教学效果。在音乐中起舞,在舞动中享受音乐之美,真是一种身心健康的良方妙法,是高校体育教学值得大力开展的经典体育项目之一。健美操有着它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在演练过程中它的节奏是由多个动作组合而产生的,把动作融入到音乐中,通过音乐的音韵捕捉动作的神韵,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体育的意境,运动的人体犹如跳动的音符,而音乐的旋律又十分和谐地与音乐融为一体。健美操的动作节奏、造型、编排等特别富有音乐的语言性,艺术表现与感染性十分浓厚,动作的技法和音乐丰富的语言互为因果、遥相呼应、一气呵成,能使表演效果与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共鸣。音乐旋律的节奏风格更能使健美操内在的神韵体现得淋漓尽致,运用音乐的节奏韵律演绎健美操动作中的动、静、快、慢、刚、柔、进、退、舒展自如、热情奔放等风格特点,使得健美操成为体育与音乐融合得最为完美、最为天衣无缝的高校体育项目。在保定市各高校中,普遍开设健美操课程,特别是河北金融学院,根据其女性学生比例比较大的特点,开设了基于健美操、啦啦操、健身舞蹈、瑜伽等多门适合女性锻炼的课程,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2.3其它体育与音乐的融合。其它体育项目同样具有与音乐相融合的巨大空间,如在大学生的队列队形练习中,如能结合运用运动员进行曲或军人进行曲等,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大学生的各种体育比赛中,比赛间隙和中途休息期间,播放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有利于参赛者进行身体放松和心理调整。高校运动会上,音乐的功能与作用必不可少,音乐与开幕式、与各种比赛项目、与运动会的整个期间,如对音乐进行构思、挑选、编排、组织等都要体现出音乐的内涵意义,真正做到彼此吻合得准确、精彩与和谐等。另外还有许多体育项目都能与音乐相融合,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索。球类项目也可以加入音乐的元素,例如在羽毛球、篮球、排球等在室内体育馆进行的项目,配合节奏感强,动感十足的旋律,必然可以调动同学们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质量和效率。

2.4体育与舞蹈的融合。舞蹈与冰上运动相融合,产生了花样滑冰等;舞蹈与水上游泳相融合,产生了表演性极强的花样游泳、划水、冲浪、跳水等;舞蹈与体操融合形成了艺术体操、团体操、广播体操、专项体操等。舞蹈与公共体育课堂相融合,必然涉及到教学的创新,这对高校普通体育教师和大学生来说都是一项挑战,因为这种融合需要的前提是艺术构思、编导、排练等,需要体育教师投入更大的精力。首先,体育教师要有艺术的积累和灵感,然后还要热衷于艺术探索并为此付出努力,最后需要系统地对体艺融合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实践。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更应该融合较多的舞蹈元素,使学生的体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增加较多的娱乐审美成分,要突出“健康与娱乐体育”这个中心思想,把课堂的练习内容与舞蹈结合在一起,自编自创舞蹈动作、舞蹈游戏等,用在课堂教学之中。

三、总结

体育艺术教育将体育与艺术融合在一起,满足了大学生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与艺术需求。体育艺术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伦理、道德及社会规范方面的教育作用,具有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独特功效。同时,对大学生进行体育艺术教育,也是我国高校多元化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 更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课题为保定市科学技术局课题,项目编号:14ZR018,课题名称:体育与艺术融合教学在保定市高校的实验研究,课题成员:孙长武、柴静、武志鹏等。

参考文献:

[1]田林.高校体育与艺术融合教学之研究[J]阴山学刊,2012,26(3):72-74.

[2]吴忠义.体育与艺术的交融及其美学价值探析[J]肇庆学院学报,2006,28(6):15-18

[3]任勇强.论体育与艺术的交互融合[J]芒种,2013,22(2):167-168

[4]王静.论科学、体育与艺术之关系[J]福建体育科技,2012(5):4-6

[5]刘文武.体育与艺术相融合的双向律动[J]体育文化导刊, 2013(10):46-48

作者:孙长武 柴静

啦啦操运动与中华武术文化论文 篇2:

疫情防控下全民健身网络赛事的开展情况(二)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体育总局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体育各项重点工作。第一期刊发了相关项目中心和协会在疫情期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网络赛事的做法,按总局领导批示要求,现继续刊发体操中心、武术中心、中国围棋协会、中体产业集团的做法和经验,供大家学习借鉴。

体操中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心积极响应体育总局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的号召,拓展群体工作新思想新办法,尝试开展网络体育活动评选活动。

一、啦啦操项目

1月27日—2月8日,中心面向全国发起第一季“全民啦啦队·抗击新肺炎”网络啦啦操评选活动,引领居家运动新风尚。中心以《曙光》和《你笑起来真好看》两首耳熟能详的音乐为创作背景音乐,以抗击新肺炎为主题,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简单易学、适合居家锻炼的啦啦操套路,倡导广大啦啦操人在疫情期间,自主锻炼、科学健身。中心组织专家根据上交作品的点赞量进行评比,评比结束后在啦啦操微信公众号公示并公布结果。这次活动共收到参与视频1万余条,网络播放总量超千万,成为广大啦啦操爱好者疫情期间参与锻炼的有效途径。

2月10日—29日,中心开启“全民啦啦队·引领新生活”的第二季啦啦操评选活动。这次比赛放宽参与组别,扩大参与面,着重推出自选动作的项目评比,激发参赛者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在第一季活动的基础上,持续加大活动奖励力度,达到广泛参与、科学健身的目的。本次活动共收到15704万条参与视频,网络播放总量达1300万次,网络点赞量近82万。

3月7日—25日,中心将活动方向聚焦在湖北武汉,重点关心关注武汉啦啦操人的健康生活。鉴于当地的特殊疫情,中心在网络投票和参与方面加大技术力量,并通过湖北省和各地市级啦啦操委员会通过网络发动,增设技术挑战组,大幅提升活动专业性和观赏性,“宅出健身新理念”成为本季比赛的主题。本次比赛共吸引参赛人数205人,参赛作品234个。线上投票数累计181248,网页浏览量达到522737人次。

二、快乐体操项目

中心在原有线下赛事的基础上进行了网上升级,推出快乐体操网络赛事。2月14日,中心正式启动了以“运动提高免疫力,争做抗疫小冠军”为主题的2020年“英士博”杯全国快乐体操比赛(南区)暨第一届全国快乐体操网络大赛。赛事还邀请了国内很多运动领域知名人士参与,奥运冠军李小双是本届大赛的嘉宾,国际级体操裁判等都来给小运动员们评分,保证网络大赛的公平、公正。

中心制定了线上规程,运动员线上参赛、教练员线上辅导、裁判员线上学习、裁判员线上评分、观众线上投票、获得线上证书。通过制定的一整套规范的线上操作规则,不仅带火了居家健身运动,还扩大的参与的人群。

经过赛事组委会一个月的努力,2020年“英士博”杯全国快乐体操比赛(南区)暨第一届全国快乐体操网络大赛取得了较明显成效,共有全国24个省市的1149组家庭报名、近4000人参与赛事,共有20万(人)次参与了网络投票,投票数量40万票,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目前,正着手开始组织北区的网络赛事。

通过举办网络快乐体操赛事,对于实现体操项目发展质量的提高和广大青少儿认识体操、练习体操、提高身体素养具有现实意义。一个多月以来,赛事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得到了参赛运动员、家长、教练的认可。通过赛事,拉近了参赛运动员与家长的关系,更多家长意识到了增强孩子免疫力,拥有健康的身体的重要性。

武术中心

开展武术网络赛事和活动,是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居家健身”号召和总局领导关于开展网络赛事活动“五个统筹”的要求,同时为了回应群众对武术锻炼方法的迫切需要,宣传和发挥武术在健身、养生和康復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服务人类健康,向世界人民讲好武术故事,弘扬中华文化,贡献中国智慧。

疫情开始以来,中心在协会官网、公众号以及“学习强国”平台上及时推出“太极冠军教您一起练太极”视频,由世界冠军运动员和影视明星赵文卓示范演练,方便群众居家练习,宣传推广网上健身方法。全国武术界也积极行动,发出居家习武健身倡议书,名师名家、武术冠军纷纷录制推出武术居家健身视频,开播网络课堂,举办武术网络比赛等。

中心结合现时期居家健身的需要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着重推出太极拳网络大赛,无门槛无国界开放式报名,以此助力全民健身,提升武术文化的影响力。还将开辟《中华武术大讲堂》,面向国内、国际武术爱好者进行网络教学与培训,专家坐镇,权威指导。

此外,中心还将征集武术健身养生方法和运动康复处方,将官方发布的武术锻炼方法纳入全国各类传统武术比赛当中进行比赛和展示,开展线上线下推广普及,服务全民健康。在协会官网开辟《健身武术》专栏,推出武术健身功法、太极拳等居家和户外锻炼方法,聘请专家与习武者进行互动答疑解惑。针对国外疫情迅速蔓延的情况,将上线协会官方英文网站,引导外国人参与到武术居家健身中来,推动武术走出去。积极与我驻外使领馆、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海外华人华侨团体等开展合作,用好武术“海外兵团”,支持和推动国内优秀武术馆校先从网上走出去。通过双边、多边外交机制,建立网络交流赛制,与“一带一路”、中东欧十六国、金砖国家、上合组织、南亚、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合作推出网络品牌赛事。

中国围棋协会

中国围棋协会发挥围棋适于在网络空间进行的有利条件,疫情期间把聚集性、现场型、线下类为主的运动形态,转变为新型的非聚集型网络围棋运动完整模式,依托协会开发的宣传平台体系、专业平台体系和服务平台体系以及16个人工智能网络为载体,构建了疫情防控期间凝聚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网络围棋家园”,满足了全国广大围棋爱好者居家看棋、下棋、学棋、谈棋的需求,为开展群众性居家健身健脑运动提供了新鲜经验。同时,有效保持了国家围棋队和全国围棋甲级联赛16支男队和10支女队在疫期的竞技训练水平,并开始创建国际围棋网络赛事体系。

中国围棋协会开创“非聚集型网络围棋运动模式”的探索实践分为三个阶段:开启阶段:1月23日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2月5日协会向全国围棋行业发出《充分利用网络、智能优势开展围棋竞赛活动》通知,2月11日国家围棋队顶尖棋手网络对抗赛和全国业余围棋网络高端擂台赛开赛,先后举行网络围棋大赛8个,地方性、行业性赛事55个,全国一线职业棋手包括15个职业冠军参加,围棋爱好者直接参与2.2亿人次,平均每天上网下棋300万盘,600万人次,看棋500万人次以上。形成完整模式阶段:3月13日协会发布《进一步开展“非聚集型居家模式网络围棋运动”公告》,发起“每天200万棋迷网练(恋)围棋行动”,半个月来,参加网上五类围棋活动的总人数已达2亿人次以上,目前还在持续进行。形成国际性网络围棋赛事活动体系阶段:3月19日协会向总局呈报国际围棋网络赛事活动方案,3月底至4月组织5场中欧、中美等国际网络围棋大赛和LG杯、梦百合杯世界围棋大赛的部分网络赛事,举办中欧网络围棋裁判培训。

目前已形成了竞技直播、网上对弈、网上教学、网络围棋文化、网络围棋新闻五大领域内容的全覆盖,构成围棋网络“非聚集型网络围棋运动”模式。一是竞技直播。依托央视、央视频特别是腾讯(野狐)、新浪、弈客、弈城、弈招等围棋网站和虎牙、斗鱼、企鹅等直播平台,达到了重要赛事全覆盖,日均观棋500万人次以上。二是网上对弈。全国20个重点围棋专业网站和310个地方网站日均网棋300万盘,600万人次。三是网上教学。九九、新博、腾讯少儿、弈客少儿、佳艺、弈招等围棋教学平台,每日网上课堂开课数量1万堂,听课人数20万人、50万人次,总数达到1500万人次以上。四是网络围棋文化。支持湖北《围棋报》在全国开展“网络围棋文化暖心公益行”活动,包括围棋知识竞答、灯谜竞猜、诗歌征集、名人讲课和志愿者传播围棋文化等,关注量达到200万人次。五是网络围棋新闻。中宣部《学习强国》、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中央媒体疫期播出有关围棋新闻上百条,其中人民网报道30余条。新浪围棋发布新闻2500余条,点击量超过8000万人次。弈客围棋发布新闻3000余条,点击量超过5000万人次。棋圣聂卫平棋圣疫情期间在今日头条发布55篇文章,点击量达到750余万人次。

中体产业集团

中体产业集团按照体育总局关于居家科学健身工作要求,以全民健身平台为依托,以品牌赛事为抓手,以媒体宣传为保障,通过居家远程协同方式,利用自身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网络居家健身赛事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是以全民健身平台为依托开展线上赛事活动。中体产业依托“全民健身活力中国”信息平台,先后策划实施了“战胜疫情动起来、宅家一起做运动”——暨2020“在家健身全民挑战赛”、居家健身“抖音线上挑战赛”、“居家健身”幸运大转盘活动、“21天打卡—运动养成计划”等一系列全民健身赛事及活动。截至3月25日,依托平台组织的线上赛事共吸引了数百万人直接参与,上传参赛视频14.4万个,网络传播数量接近40亿人次。

二是以品牌赛事为抓手提升线上赛事质量。在当下这种疫情防控的特殊时刻,中体产业以“第二届全国智能体育大赛”和“中华杯广场舞大赛”为抓手,提升线上比赛质量,吸引更多群众参与。为满足群众居家健身需求,中体产业将原定于6月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智能体育大赛线上海选赛提前至2月14日启动,自赛事上线以来,先后启动了智能骑行、智能跳绳、智能赛车、智能划船等四项赛事,直接参赛人数规模已超过23万人。面对疫情的快速发展,中体产业联合中国银行、伊利等等冬奥会合作伙伴积极谋划,共同发起了“中华广场舞大赛”居家嘉年华活动,通过广场舞在线培训、视频上传互动、线上竞赛等方式全面开启“中华广场舞大赛”的线上预热模式。在数位奥运冠军的带领下,目前已有超过100支队伍上传视频参与预热活动,网络媒体的评论转发量超过85万人次。

三是以媒体资源为保障,助力线上赛事推广。“体育+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关键是充足的宣传流量保障,只有在互联网上将体育内容充分曝光,才能取得理想的推广效果。

中体产业利用市场化方式整合了抖音、快手、腾讯体育等新媒体资源,这些新媒体流量大、知名度高、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强,配合传统权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建立了多维度、立体的媒体矩阵,为线上体育赛事提供了充足的网络流量保障,放大了宣傳效果。

啦啦操运动与中华武术文化论文 篇3:

学校如何开展课间活动

学生体质下降,肥胖者比例增加,近视率上升,是当前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阳光、运动、快乐、健康”已成为学校主要的教育目标。要抓好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帮助孩子缓解学习压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管理者应因校制宜,开展富有特色的“阳光体育”活动,通过“传承”与“创新”,让课间活动更富实效性。

一、拓展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内蕴

为了让大课间的活动内容能够丰富多彩,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学校应因地制宜,充实活动内容,让课间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向往的“精神大餐”。

1.根据年龄特点,确定活动内容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确定不同的课间体育运动项目。低学段的学生的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应该让学生体会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可以开展一些易学有趣的运动,如摇呼啦圈、跳绳、滚铁环、迎面接力、拍皮球、丢手绢、过独木桥等,激发学生参与课间活动的兴趣。

高年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可以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使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会运动的乐趣,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可以开展一些需要集体配合、团队合作的运动项目,如阳光伙伴、两人三足跑、单足跑接力、拔河、定点投篮、花样跳绳等,这些活动既能使学生获得体育技能,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不管哪个年龄段的学生,开展活动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2.根据本地特点,传承体育项目

体育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开发传统的民间体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学校应根据新课标精神,结合传统体育项目,组织一些既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又简单易学,深受孩子喜爱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参加一些本地的体育项目,使学生在了解“本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例如,泉州市就充分挖掘本地的体育资源,开发了“五祖拳”健身操校本教材,让孩子们能在学习本地传统的体育项目的同时,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如今,一到大课间时间,孩子们就会迈着整齐的步伐步入运动场,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地做着拳操。孩子们站姿标准、出拳有力、踢腿迅猛,一招一式,无不体现着中华武术的精、气、神。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了踢毽子、跳皮筋、转陀螺、跳方格、玩冲关、竹竿舞等体育活动,这些活动集运动和娱乐为一体,不受场地、器材及人数的限制,易于开展,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3.根据不同时段,变换活动内容

小学生都比较喜欢新奇、有趣的活动。除了规定的眼保健操、课间操之外,其他时段的课间活动内容不要千篇一律,要根据需要不断变换课间活动的内容,让学生觉得有新意,进而喜欢上这些运动。如我校的课间活动有“绳彩飞扬”的千人千绳,有独具特色的花样跳绳,有刚柔相济、富有阳刚之美的“五祖拳健身操”,有节奏欢快、动感十足的啦啦操,还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竹竿舞,这些项目每周更换一次,帮助孩子们放松身心,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二、创新组织形式,彰显活动魅力

学校组织的阳光体育运动,主要以“竞赛促活动,以活动促素质”为宗旨,在学校的精心策划下,定期组织一些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的阳光体育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体会到运动与健康,竞争与合作的乐趣。

1.让大课间成为校园亮丽的“风景线”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集中展示,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抓好大课间活动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打造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特色,学校应积极研究并推广“大课间”活动,大胆改革,创新发展。如我校提出的课间“五化”目标,即“号令音乐化、内容校本化、动作整齐化、队形多彩化、管理自主化”,现已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有序、学生喜爱、人人参与的大课间活动特色。

如今,一到大课间活动时间,学生就会背起五彩的短绳,伴着轻松愉快的音乐,整齐有序地来到操场上。跑操音乐响起,孩子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和着音乐的节拍,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变成一条舞动的长龙,拉开大课间活动的帷幕。

跑操过后,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个个精神抖擞,动作娴熟地做起“五祖拳健身操”。白猿挑经、平马开弓、掀手贯拳……动作极富阳刚之美。接着是动感十足的“啦啦操”,踏着欢快的节奏,学生的动作整齐划一,时转时舞,或起或伏,与同伴或拉手跳跃或拍手击掌,跳动的舞步,旋转的身影,充分展现了学生活泼开朗、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啦啦操”一结束,学生迅速从身上解下短绳,一字排开。当哨声响起,一根根彩绳上下飞舞,一张张笑脸如花绽放,一分钟跳绳活动开始。操场上,挥动的跳绳如银蛇飞舞,跳跃的孩子们似彩蝶纷飞,孩子们就像一群活泼的小精灵。绳子甩出的“呼呼”声响彻校园,场面十分壮观。如今,学校的“千人千绳”活动已然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示着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无限魅力。

2.让特色体育项目成为孩子的“乐园”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我们在传承本地特色的体育项目中,组织学生参加踢毽子、跳皮筋、拔河、转呼啦圈、滚铁环、五祖拳、啦啦操等活动,保证学生人人能参与,个个有项目。如六年级别出心裁地将篮球运动变为篮球对抗游戏——“拯救战友”;五年级将立定跳远设计成“青蛙跳荷叶”的游戏;四年级通过研究滚铁环运动,衍生出了滚铁环接力、丢圈套物、铁环操等活动,花样翻新的课间体育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速度、灵敏度、协调度等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让体育课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课程

在我们的印象中,体育课就是先跑圈,再热身,等到可以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了,时间已经过去大半。传统的体育课,让很多学生都失去了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体育设施不完备;二是课程内容不规范;三是锻炼时间不充分,体育课成了摆设,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因而,应改革传统体育课的教学模式:一是合理调整课表。安排学校同一年段的体育课同时进行,这样既有利于教师解决年级跑步一致、做操整齐、特长生训练等一系列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二是实施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体育项目,让有相同兴趣的同学都能学得来、学得欢。三是实施长短课时制。体育课可单课时上40分钟,也可将原来的两节体育课连着上,这样,教师教得系统,学生学得尽兴,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高年级的学生。例如,以前学生想打乒乓球,只能偶尔在体育课上挤出一部分时间,在操场的角落里打几个来回。而现在体育课上,有整整两节课的时间和同伴一起学习、训练,效果自然是以前不可比拟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了。

三、加强实践活动,创新评价体系

为了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学校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形成“人人爱体育,个个有特长”的良好氛围。

1.把“阳光体育”纳入学生的作业

每周末或寒暑假,让“阳光体育”进入学生的作业本,如暑假规定学生每天必须参加体育锻炼:一年级,第一天是30秒快速跳短绳;第二天是压肩、甩腰、体前屈伸展动作;第三天是原地运球比赛……为此,学校还设计了专门的表格,要求学生填写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并记录运动前后的心跳次数。保证学生在家也能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2.把形式多样的比赛纳入学校计划

为了促进学校大课间运动的深入开展,激发师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体育比赛,让所有孩子都能参加运动。比赛项目可以是:一是田径比赛,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跑、跳、投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运动的魅力。二是趣味体育,一至二年级的转呼啦圈、跳皮筋、袋鼠跳等,三至六年级的转陀螺、跳方格、玩冲关、花样跳绳等,使整个校园像过节一样热闹。三是专项比赛,如50米迎面接力赛、运球接力赛、足球传球接力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做到班班有活动,人人有项目,月月有比赛。五彩缤纷的开幕式,赛场同学的呐喊助威……孩子们的欢笑声、加油声使校园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3.把体育成绩纳入考核范围评优的内容

学校应该把体育成绩纳入评优评先的考核范围,真正让学生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虽然体育成绩列入考核内容,但更应注意的是:在体育课上要照顾到每一名学生,不让他们因为身心差异而掉队。在评定成绩时,平时的课堂表现应占总成绩的60%,最后的理论和实践考试只占40%,此外,对于平时课堂上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还可以考虑酌情加分,只要你尽力,体育老师就会记在心里,最后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成绩。这样一来,一些运动能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不必担心自己的体育成绩,只要你百分之百地投入,一定能得到回报。

总之,拓展大课间活动内容、创新组织形式和评价体系,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幸福,还能改变教师的工作态度,真正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大课间活动让孩子们收获了健康和快乐,他们在运动和游戏中玩出了规则、玩出了诚信、玩出了智慧,学会了合作,也学会了创造。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深受孩子们喜爱,它以鲜活的实例证明了“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这一真理。

(作者单位:福建惠安县黄塘中心小学)

作者:张晓川 杜志民

上一篇:药品不良反应安全药学卫生论文下一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传播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