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2024-04-20

《羽毛球》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共9篇)

篇1:《羽毛球》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羽毛球”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项既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又是我们平时锻炼身体的好活动,它是----?(教师出示一只羽毛球。)学生:羽毛球 教师:我们知道羽毛球是用击打进行练习的,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利用篮球场地用羽毛球投高、投远、投准。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参与学生的游戏活动。)学生:非常兴奋,寻找自己想做的项目。教师:(哨声)集中,我们用球拍做一个模仿操,《挖井》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把球拍当作铁锹、梯子、辘轳等进行生活劳动动作模仿。(场面热烈)教师: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图中显示,羽毛球的持拍要领和击球的方法和动作)看完后我们来一起进行模仿练习。学生:观摩图片,了解羽毛球的基本技术和知识。教师:现在我们根据观看到的图片动作,进行模仿练习,可以自由搭配合作。解答部分同学的疑问.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友伴分组,自由分组,选择场地进行模仿动作练习。教师:参与学生的互练,并指导动作,纠正动作。学生:进行二打一,多打少等练习,并采用三角站位,四边站位等形式提高练习兴趣。教师:同学们,我们每组选出优秀学生和老师进行一次单打比赛。学生:好!优秀学生与老师进行单打比赛,进行示范。(学生异常踊跃)教师:我们再进行一次组与组之间的对抗赛,大家可以自定规则和人数看哪组是班级的冠军。学生:各组选出优秀的同学组成代表队,进行多人对抗赛,其它同学作为啦啦队,为本队助威。教师:担任比赛的裁判员,并及时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安排,及时改正动作,发挥长处,掌握羽毛球技术的基本动作。教师:(哨声)好!我们的对抗赛以平局暂停,以后再进行。现在,我们大家来和老师一起学习一个熟悉球性的练习方法----高抛接球.(示范动作,强调呼吸的调整)。学生:由低及高进行高抛接球。(放松呼吸及肌肉)教师:课堂小结,下课。案例评析: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 / 王晓丽 这节课在设计上以“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为主导,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了学生的运动参与和对羽毛球项目兴趣的培养,全课以学生参与为主线实施教学步骤。为此教师在课堂里给学生创造了多个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如:观摩资料、图片,自行模仿动作,相互间评价纠正动作,学生自己商定规则,人数进行比赛等,从而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课的组织形式上克服了以往“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单一模式,运用丰富的羽毛球图片资料示范切入课堂教学,利用形象的挖井,打水等生活常识动作,融入热身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单打练习、同质、异质性分组提高课堂效率,还组织了学生二打

一、多打少等形式练习,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配合的健康心理。在教学目标及要求的设置上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到技能的掌握,从身体活动到独立认识思考问题,有层次的完成了本次课的各项教学目标,全课贯穿钢琴曲,在幽雅轻松的环境下教学,课堂效果良好,最终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篇2:《羽毛球》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自学了课文,并且分别以老舍先生和记者先生及观众朋友的身份准备了一期《艺术与人生》的现场节目,大家准备好了吗?生:(跃跃欲试,齐答)准备好了。

(移开讲台,模拟中央台《艺术与人生》布置)

[评:在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阅读、自学后开展以课文内容为中心的现场谈话节目,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听说的实践平台,学生就能学得主动、积极。]

师: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看的是中央电视台《艺术与人生》栏目,今天我们的特邀嘉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

(任选4名准备好的老舍先生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

师:我们今天说的主要话题是关于老舍先生养花,下面请记者朋友、观众朋友们与老舍先生自由交流。

(生1——生4为老舍先生扮演者,其它为观众及记者)

生:我是东方台记者,请问老舍先生,您养些什么花?

生2: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比如菊花、昙花、桂花等。生:您为什么不养奇花异草?

生3:(看同伴一时接不上,抢着说)珍贵的花草不容易养活,北京的气候,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下大雨,秋天喜欢闹霜冻,这些对养花来说不太好。

生:老舍先生,早上好。我是中央台记者,请问您为什么要养花?生1:因为我很爱花,而且我觉得养花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生:我是明珠台记者,请问老舍先生,你对养花有些什么感受?

生3:我觉得养花有益身心。我有腿病,不能长期行走,范文网[]也不能长久地坐,但因为有花草,所以我工作的时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浇浇这棵,搬搬这盆,然后再写,然后再出去,就能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

师:(问其它老舍)还有吗?

生4:我觉得养花能增长知识。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4:(想了会儿)比如:有的花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花喜干,就别多浇水。

师:您不觉得辛苦吗?

生2:不辛苦。

生3:辛苦,但有乐趣。

生:有什么乐趣?

生2:花分根后送给朋友们一些,觉得自己的劳动果实使其他人也享受了,也觉得很高兴。

生1:昙花开放的时候,约朋友来观赏,自己觉得很骄傲。

生:请问老舍先生,您在养花中有伤心事吗?

生4:有,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下了一场暴雨,隔壁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根。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生:您有什么感受呢?

生4:唉,我非常伤心。

师:既然很伤心,还觉得有乐趣吗?

生1:有,因为毕竟高兴的时候多,伤心的时候少。

师:那次菊秧被砸死后,您是怎么处理的?

(四学生相互看了看,不知如何回答)

师:为了观点统一,允许你们商量商量,也请下面的观众、记者讨论讨论,猜一猜。

(约两分钟后)

师:咱们先听观众猜一猜。

生:我想老舍先生可能后来又种了一些,好不容易才活。

生:我想老舍先生把倒塌的墙砖慢慢捡了起来,救活了一些菊秧。师:老舍先生,您究竟是怎样做的?你的感受又怎样呢?

生3:菊秧被砸死后,我们收捡了残砖破瓦,却发现有一些经过拯救还有活的希望。于是,我们把那些菊秧小心地移入盆中,后来,它们果然活了,还开出了美丽的花。

师:您的心情„„

生3:我很激动。

生4: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欢喜。

生1:有一种失败后成功的喜悦。

师:(朝观众)朋友们,你们有过这种乐趣吗?

生:有。我以前种紫罗兰的时候,花盆被楼上的砖掉下来打破了,花也好像被砸死了,我伤心地几天不忍心去看它,可是后来它竟然开花了,我觉得真是一种乐趣。

生:我也有。我第一次养桅枝花时,为了让它早点开,课件下载

[]就放了一些肥料。结果没过几天,花就被烧死了,我伤心地哭了。可是后来,在妈妈的鼓励指导下,我又养了一盆。去年开了花,我觉得非常高兴。

师:那么,大家觉得伤心事有一种什么乐趣呢?(生思考了一会儿)生3:有一种遇到困难再奋斗的乐趣。

生:有关切朋友的乐趣。

生:有“有笑有泪”的乐趣。

师:是的,有喜有忧更有乐趣。

[评:给学生充分地表达的机会,学生的潜力会得到充分的展示。但当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时,教师自然的点拨显得多么及时精妙,不知不觉地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理解中的难点。]

师:看来,老舍先生今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因为时间的关系,这次节目到此结束,感谢老舍先生,感谢观众记者朋友。(掌声)

[评:教师与学生像朋友一样地平等交流,各自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去参与学习、参与实践,在听说中加深了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在交流中自由放飞了自己的思想,正是充分发挥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在引导点拨中感悟

师:我发现在刚才的节目中,大家都能按要求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进行交流,而且把握重点也很准,主要是什么呢?

生: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

师:是的,不过刚才我们谈的关于养花的乐趣比较零散。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综合地说一说,老舍先生所谈的养花的乐趣有哪些?

(生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生:养花的乐趣主要有:一是养花可以增长知识;二是养花有益身心健康;三是养花能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四是养花能使人体会喜忧的快乐。师:你是从哪个地方体会到“养花能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的?生:第五自然段。(朗读)

师: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这是养花的什么?

生:这是养花的成果。

师:想一想,养花是不是只有这三件成果?

生:不 是。

师:还可能有哪些?

生:还可能花落了,结果了,可以吃果子。

生:还可能在菊花开的时候,送去参加展览获奖。

师:既然有这么多成果,为什么作者只写这三件?请大家都默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体会作者写这一段究竟是想说什么?

(生默读、思考、指名答)

生:我觉得主要是写面对这些成果的感受。我是从“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句话看出来的。

师:什么感受?

生:特别喜欢。

生:我觉得还很骄傲。我是从第一句话看出来的。

生:我还觉得很自豪。我是从“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看出来的。因为举着蜡烛在夜间看难见的昙花开,朋友们肯定要赞叹,所以我就很自豪。

生:我不同意他说的“举着蜡烛”。课件下载[]因为秉烛夜游的意思是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也许是举着灯笼呢?

师:嗯,用词是要准确。那么这种喜欢、骄傲、自豪是一种什么乐趣呢?生:是享受劳动果实的快乐。

师:对,这种理解更准确了。

[评:理解不够准确时,需扎实地读读课文,深入地研究课文,毕竟课文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凭借。]

师:最后一段与前边具体的讲述有什么联系?

生:最后一段是总结,前面是分述。

师:那么从作者讲的养花的乐趣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花的什么感情?生:我体会到作者很爱花。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爱花之情的?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再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把你体会最深的一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名朗读,读得好的掌声鼓励)

师:通过了解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你有什么收获?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面对生活中的忧伤与不快,我们也应该向老舍先生一样坦然面对,因为生活的乐趣就是有酸有甜有苦有辣。

生:我体会到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不能害怕它,而要向老舍先生一样勇敢地去面对并且克服,这样才能象老舍先生养花一样体会到乐趣。

生:我体会到,老舍先生对养花这么小小的事就能做得有滋有味,我们对待其它的事也要象他一样认真做,就能得到乐趣。

[评:这样的体会恐怕不是只用思想教育几个字说得透的,因为教师在教学引导中真正拨动了学生情感的体验,所以感悟得如此深刻。]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这些有哲理的话简直可以写成名人名言了。不过,大家可别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把你们的体会真正融入你们的学习、生活,你们会真正得到生活的乐趣。那么在写法上还有没有收获呢?

生:我收获到,在写作时要写清自己的感受就要通过具体事例把它写清楚。生:我给他补充一点,还要有条理地分成几部分来写。

三、在课外练笔中运用

师:老舍先生不愧为大作家,一篇短短的《养花》竟给我们这么多启发。同学们,你们在养花中有些什么感受呢?你能写出来让大家同你分享吗?(有些赞同地点头,有些显出为难的样子)

师:如果觉得有困难,也可以写写你最喜爱的花草。

(生铺开纸笔,开始写作)

[评:实施分层的习作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积极学习的机会。]

[总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篇3:“折扣”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目标:

1.理解“折扣”的意义, 能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折扣”问题。

2.在探索解决“折扣”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感知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叫卖”设境, 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 (一个拿着促销传单的人正在促销) 我是中枢大厦的促销员, 快来看, 看了选, 洗衣粉“买三送一”, 高档衣服打六折, 电饭煲打八折……

师:每到节假日, 许多商家、超市都会进行各种促销活动。课前我让同学们去了解一些商家的促销手段, 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我和妈妈去超市买衣服, 看到有些衣架上贴着“五折”。

生2:我到超市买肥皂“买四赠一”。

生3:我看到××超市里的“三笑”牙刷“买一送一”。

师: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打五折”、“买一送一”、“买四赠一”等, 在数学中叫做“折扣”问题。 (板书课题:折扣)

评析:本环节创设“叫卖”的生动情境, 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激发学生对“折扣”的认识兴趣, 不仅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提供了思考性、挑战性素材, 而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挖掘了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达到“收放自如”。

二、自主探索, 获取新知

1.理解“折扣”的意义。

师:出示教材例4的场景图 (略)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课件出示海报:店庆五周年, 商店搞促销活动, 电器九折, 其他商品八五折。) “九折”是什么意思?同桌交流。

生1:九折就是十分之九。

生2:九折就是90%。

生3:九折就是原价的十分之九。

生4:九折就是原价的90%。

师:说得很好!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1:家长告诉的。

生2:售货员告诉的。

生3:课本上看到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看课本第97页第一自然段。你看到了什么?

生1:几折就是十分之几, 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生2:八五折就是原价的十分之八点五, 也就是原价的85%。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原认知和体验, 使学生说出“打折”为何意, 这是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体验结果。

课件出示:

生1:六五折就是按照原价的十分之六点五出售, 就是卖原价的65%。

生2:七折就是按照原价的十分之七出售, 也就是按照原价的70%出售。

生3:八八折就是按照原价的十分之八点八出售, 也就是按照原价的88%出售。

师:你们说得很有道理。“几折”就是原价的十分之几, 也就是按照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出售。一般情况下, 不把折扣写成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形式, 而是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评析:在认识活动中, 学生的每一种想法都反映了其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作为教师, 就是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得到发展, 这才是课堂真正的落脚点。

2.教学“折扣”的计算方法。

出示讨论题: (1) 一辆原价180元的自行车, 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 八五折是什么意思?买这辆自行车用了多少钱?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 一台原价160元的随身听, 现在只需花九折的钱。九折是什么意思?买这台随身听用了多少钱?怎样列式?比原来便宜多少钱?又该怎样列式?

生1:一辆原价180元的自行车, 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 八五折的意思是现在这辆自行车的价钱按照原价的85%出售。买这辆自行车用了180×85%=153 (元) 。因为现在这辆自行车的价钱按照原价的85%出售, 也就是现价是原价180的85%, 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实际上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那么, 第2小题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生2:一台原价160元的随身听, 现在只花九折的钱就能买到, 九折的意思是现在这台随身听的价钱只要原价的90%。买这台随身听用了160×90%=144 (元) 。比原来便宜了160× (1-90%) =160×10%=16 (元)

师: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

生3:160×90%=144 (元) 160-144=16 (元) 。

师:对, 在解答数学问题时, 你可以先用你理解的方法解答。

评析:“引导”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由于内容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 因而容易唤醒学生的创造欲望。“预设得巧妙, 生成得精彩, 创造得真实”, 收到了“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森林”的效果。

三、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1.

2.

3.购物中心有一套儿童服装原价240元, 现在打八折出售, 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4.六一儿童节期间, 某县新华书店的书一律按七五折销售, 聪聪花15元买到一本《趣味数学》, 请问原价是多少元?

教师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打折让利现象, 你能应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一题多变)

5.购物中心有一套儿童服装, 打八折后售价192元。一套儿童服装原价是多少元?

6.购物中心有一套儿童服装, 打八折后比原价便宜了48元, 原来售价多少元?

7.购物中心有一件儿童大衣, 现在售价192元, 比原来便宜了48元, 这件大衣打了几折?

评析:此练习环节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在练习过程中, 学生能用自己的思维去判断, 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开放的教学为学生开放的思维带来了生机与魅力。这正是新课程最需要的。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 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启示?商品的现价、原价与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在购物中有许多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 相信同学们今后能更聪明、理智地购物。

篇4: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地听、说、读、写tired,hot, ill,cold 等单词。

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子Whats the matter?Im… Heres …等句型。

2.技能目标:能用贴切的形容词表述自己的感觉。

3.情感目标:能用所学知识关心他人。

二、教学难点

1.能用贴切的形容词表述自己的感觉。

2.单词tired , hungry , matter的读音要到位。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单词句型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Greeting

T: Hello,boys and girls,

S: Hello,Miss Wang!

【点评】通过亲切的师生相互问候,拉近了师生间亲近的距离。

2.Sing an English song (Go to school)

T:Now boys and girls,do you like English songs?

S: Yes.

T: Lets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If you can sing,sing it together,Ok?

S: Ok!

(课件呈现歌曲 Go to school)

【点评】歌曲的播放,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本节课的教学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情境。

3.Presentation

T: Are you happy?

S:Yes!

T:Im happy,too.This is the way I go to the park.Shall we go to the park,Ok?

S: Ok!

T:Oh,Its cold .(出示新单词cold,教读指读,加上动作)

【点评】由于歌曲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心情自然好,要去公园玩,可出门时遇冷风又退回来,贴切的真实的学习情境创设引出新单词cold冷的教学,显得水到渠成。

T:Its so cold , lets do some exercise. Ok?

T:Stand up, please! Run,please!Jump,please!

S:Act.

T: Now, Im not cold. Im hot and tired.(出示 hot,tired 教读指读,加上动作)

【点评】冷,怎么办?通过作运动,跑、跳等一系列活动引出新单词hot和tired,把教学进程向前推进。

T:Lets go to the park now.

S: Ok!Lets go!

T: Oh,wait for a minute.I have some friends.They want to go to the park,too.Who are they?Guess!

(点击课件)

S: Wu Kong,Ba Jie and Sha Seng.Tang Seng is not here?Why?

T:Whats the matter with Tang Seng?(出示课题,教读指读)

Lets call him.

S:Whats the matter,Mr.Tang?

(点击课件出现唐僧)

TS:Im ill.。(出示ill 教读指读,配以表情)

T:Dont worry. Heres some medicine for you.(出示Heres ….for you.教读指读)

TS:Thank you.

T: Are you fine?

TS:Yes,Im fine.

【点评】《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人物,在这里出现,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在回答谁没来时,争先恐后,学习起来轻松,活跃,从而为下面的学习进行了有益有效的铺垫。

T: Ok.Lets go. (呈现课件flash “The wheels on the bus”)

T:Ok,here we are.Where are we?(呈现一张大家都熟悉的公园图问)

S:Were at Bo ChiShan Park.

T: Have a rest.Boys and girls,lets play a game.Ok?

S:Ok.

【点评】这首歌朗朗上口,好听,好唱,又符合我们坐车去公园实际。再配以学生的动作,效果佳。

4.Presention and consolidation

(1)Look and say (看和说)

T: Whats the matter,xx?

S: Im hungry.

【点评】在公园里做“看和说”游戏,对新授的知识起到了巩固和加深的作用。

(2)Act

T:Yes.If youre hungry,you need…....

(呈现课件一幅有很多食物饮料的小车,引导学生选择)

S1:A cake.

S2:A hamburger

T:Good! Here are some people in the park,they need some help.Lets help them.Ok?(课件呈现各种症状的人与解决症状之物品配对,分组选择并表演。)

例如:一生选择症状cold 与蛋糕

T: Whats the matter?

S:Im cold.

T: Heres a jacket for you.

S: Thank you.

【点评】这一环节还是以巩固前面所学句型为主。主要是检查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并通过小组比赛,培养合作精神,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3)Sing

T: Good!We are good boys and girls. So Miss Wang have a sing for you.

Whats the matter, whats the matter?

I am tired , I am tired.

Heres a chair for you, heres a chair for you.

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thank you.

(cold/a jacket ) (hot/a fan)

【点评】运用学生喜欢的旋律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唱出来,既寓教于乐,又易于学生记忆。

(4)Answer

T:All of you did a good job.Heres a cinema in the park(课件图片).There are some presents in the cinema,Do you want to have them?

S:Yes!

T: Good!But you must judge the follow questions.(课件出示问题)

(Liu Tao is hungry.[] It is in the morning. [] Here is a glass of juice for Liu Tao. [] Liu Tao is thirsty. [])

T: (播放)Look!Is Liu Tao happy?(媒体出现课文)

S:No.

T:Whats the matter with Liu Tao? Lets go. (播放)

Check the answer

【点评】通过观看录像与课本联系起来。再通过有礼貌问答的形式,既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又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学生无不跃跃欲试,收到了理想的教学的效果。

5 homework

(1).Lets think

(2).Make a dialogue.

【点评】出示几个情景题让学生选择,师再给出几幅图让学生选择课后的练习内容进行自编对话,既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总评】:本课教学有三个明显的特色:一是巧妙激趣;二是重点突出;三是过渡自然。

1.巧妙激趣。在教学过程中教者通过今天很高兴要带大家一起去公园游玩进行激趣,创设情境来教学主要单词与句型。比如教学单词cold时假装出门做遇风状退回从而感到冷,过渡到做运动,运动结束后很自然的引出不冷not cold,和单词又热又累hot and tired,既巩固了所学旧知,又很自然地学习了新知。

2、重点突出。为了巩固所学尤其是句型的灵活运用,突出公园游玩这条主线,教者将这一操练安排在了去公园的路上及在公园中。比如安排choose and act选择与表演这一游戏,在给学生的一堆图片中挑出一个“ 症状”与能解决该“ 症状”的物品,让他们两两对话。加深他们对句型的印象。

3.过渡自然。教者安排了让学生进公园的电影院看卡通片这一环节,自然过渡地学习了课文前三幅图。为了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有奖答题进行激趣,促进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也较好地检查了学生对这一课重点内容学习后的掌握情况。【e】

篇5:《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

(二)师:请停一下。我发现有些同学有困难,不知道怎么问,哪对同桌愿意作示范,把你们讨论的成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生甲: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生乙: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工作的 师:就像他们这样,继续讨论后两句。(生继续讨论)生甲: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生乙: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做 生丙: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生丁:他们不知道这么远,为什么爸爸、妈妈还要来 [汇报阅读收获,老师的点拨恰当、适时,这儿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与表达,这正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这段话,老师把大家提出来的问题再复述一遍。(生逐句读,师逐句问。)师:就带着这三个问题,看画面思考。(击键,大屏幕显示当年建设大军垦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荣的景象。)生:爸爸、妈妈当年克服各种困难,跟大自然作斗争,凭着坚强的意志,开发、建设新疆。生:看了刚才的画面,读了老师推荐的资料,我知道当年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挖渠,手都冻到了锄头把上。有的时候,为了不让水白白流失,他们就跳进水沟里,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洞穴。师:能利用课外资料理解课文,这位同学很善于动脑筋,提出表扬。生:爸爸、妈妈等一批边疆建设者克服了我们根本想不到的困难,全力建设边疆。师:既然这么艰苦,爸爸为什么还接孩子们来呢 生: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样,长大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板书:扎根边疆)生:爸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热爱新疆,响应党的号召。生:爸爸就像白杨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奉献一切,把新疆建设得那么美丽。师:这些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什么精神 生:这是默默地无私奉献精神。(板书:奉献)师:他们耕耘,奉献了一生,换取了今日边疆的繁荣,捍卫了各族人民的尊严,他们跟白杨一样,都是----生:(齐答)卫士![看画面,利用课外阅读资料,进一步理解建设者与白杨之间的共同处: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根、成长;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是坚强不屈。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深化了对中心的认识。] 师:学到这儿,我又有心得:读书时,抓重点段反复思考阅读,就能体会感情,从而领悟中心。(板书:段--领悟中心)师:这第16自然段我们得背下来。这个自然段里的几句话有什么规律吗 生:每句都用“他们只知道”开头。生:每句话都跟新疆有关,而且都有“新疆”这个词。师:第14自然段我们用熟读背诵的方法,这个自然段就用找规律背诵的方法。一分钟时间,看谁先背会。(指名背诵)师:真了不起,不到一分钟就基本背下来了。谁还能背这样吧!愿意背的同学站起来背,不会背的跟老师一起边听边记。[!--empirenews.page--](生多数站起背诵)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把顾全文 师: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哪儿不明白。生: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他在想什么 生: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微笑 师: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为他已经沉思过,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么呢(板书:沉思微笑)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生甲:爸爸第一次沉思是在回忆自己是怎样工作的。生乙:爸爸第一次沉思,他在想他们这些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事迹。而他第二次沉思是在想自己的儿女能不能像他一样扎根边疆。生丙:他在想儿女们能不能不怕艰苦,为边疆奉献自己。生丁: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看到大白杨身边的小白杨在风沙中成长,他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生戌:他想我的儿女肯定能像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他觉得祖国建设后继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丝微笑。师:同学们,你们是祖国西南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继承父辈的事业是大家光荣的使命。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我感受到你们的真心、信心、决心![以两次“沉思”、“严肃”、“微笑”的理解,反顾了全文,体现了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训练的原则。](生齐读课文)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用抓重点词、句、段反复阅读思考的办法,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从而领悟了中心。知道作者写白杨是为了----生:赞美建设者!师:下节课,我们将要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中心。总评: 《白杨》这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力求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1.设计了“变序”教学。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后,直奔与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段落,先学习“白杨树的特点”,这就与理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自然衔接,而又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黄金时段,集中学习课文主要段落。学习白杨树的特点之后,自然引向前三个自然段,了解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反顾全文,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写白杨树。既突出了重点,又梳理了顺序,条理异常清晰。2.加强了两个意识。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语言文字训练意识,如,朗读指导贯穿于整篇课文中,强调“边读边思”与“读中理解”。在读的形式上,有自读、范读、齐读、自由读、听读、个别读、背诵,内容上则有读词、读句、该段、读全文。同时,边读边总结读书方法:(1)读书时抓重点词品味,就能作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2)读书时联系上下文抓重点句理解,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3)读书时抓重点段反复思考阅读,就能体会感情,从内容中领悟中心。这就提示了基本的读中理解词、句、段、篇的方法。不仅体现了以读为本,也体现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全面训练。3.展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师生交流中看到老师是尊重学生的。如,老师在多处有这样的语言:“我有一个心得跟大家分享”、“几位小老师,我说对了吗”„„这充分表现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处处让学生尝试有所收获的喜悦。

(二)在阅读过程中引导质疑 [!--empirenews.page--]创新从质疑开始。创新的过程,必然要经历积极思维。这节课,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思、深思,并提出问题。如,学生在阅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时提出:“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说树,干吗用了‘坚强、不软弱、不动摇’这些写人的词呢”这一问题极有思考价值,说明学生已初步从理解词语联系到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这节课,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听读质疑、合作讨论质疑、反顾全文质疑,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所提出的问题又逐一得到了解决。可以看出,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形成。(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难点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本节课中“白杨树象征着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建设者”,这一部分内容课文中没有直接描写,而这部分内容不仅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教者设计了引导学生探求“孩子们所不知道的”,并用电教媒体介绍边疆建设者当年垦荒的场面,使学生从形象的直观中领悟到“白杨与建设者”之间的联系。同时,展现了今日新疆的繁荣景象。鲜明的对比,更富现实教育意义。另外,电教媒体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篇6:《统计》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和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2.使学生理解单元格的含义,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解决问题照应创设的情景。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单元的含义

2.让学生体会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理解单元格的含义

五、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份统计表,统计图

六、学具准备

水彩笔

七、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新课 师:昨天我接到遵义动物园园长的电话,动物园最近准备进这么几种动物(出示课件:大象、孔雀、熊猫和老虎),可是他不知道小朋友们喜欢哪些动物,他想请我帮忙想一想,我也不知道大家都喜欢哪种动物?哪种动物多进一些,哪种动物少进一些。同学们,你们说怎么办?谁愿意帮助老师?”(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哪种动物需要多进,哪种动物需要少进?)

(二)探究解决的方法

生:我喜欢孔雀。

生2:我喜欢老虎。

生3:我喜欢熊猫。

师:你喜欢的动物是孔雀;他喜欢的是老虎;她喜欢的是熊猫,我能告诉公园的园长说,这几种动物都买行吗?

生:不行,因为一个人的爱好不能代表全体学生的爱好,我们要调查。

师:调查是个好办法,怎样进行调查?

师:调查是跳着调查还是一个一个地调查

生:一个一个地调查。

师:多调查一些人们喜欢的动物,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统计(板书课题)。

[评析: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这里创设了帮助动物园园长出谋划策购进动物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学生从自己的喜好和交流中认识到,自己喜欢的不一定是别人喜欢的,使学生认识到尊重别人的喜好也是尊重自己的喜好,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事情就是利用数学的具体表现。]

(1)体验统计过程

师:这个统计任务就交给你们,行吗?(行)那我们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在场的老师和同学现场统计一下,好不好?(好)

电脑出示注意事项:

1.活动之前,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如何分工。如何进行合作。

2.当你走到每位老师面前,应当怎样?

3.其他组询问过的老师,就不要重复询问了。

4.每个小组统计在场的1―2位老师。

5.最后将统计的结果进行整理,填入统计表中。

6.不要忘记调查本组组员和自己。

四人小组分工进行活动,教师参与活动。

[评析:一年级下册已学习了统计方法。这里教师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信学生,大胆放手,给学生创设了民主、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指导学生如何分工合作,鼓励学生合作调查统计,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学生亲身经历了分工合作、收集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的全过程,整个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基本理念。]

(2)汇报统计结果,展示统计方法

师:哪个小组谈谈你们组是怎样进行分工与合作的?并汇报统计结果。

各组代表发言。

第一组:我们分两个小组分头调查,每组调查5人。1人询问,1人在记录单上打“○”。

第二组:我们组3个人问,1个人记录,在记录单上画“正”字。……

师:这么多统计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数起来方便,又不容易统计错?

学生对各组的汇报进行评价。

师:只有黑板上的这些数据行吗?(不行)那怎么办?

生:算出总人数。

分组计算喜欢每种动物的总人数,汇报,教师在统计表中记录结果。

[评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充分的自由合作、小组交流的空间。学生畅所欲言。展示了本组的学习成果,从中体验到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愉悦。同时,学生在互相评价中,初步体会到画“正”字的统计方法更加准确、直观。]

(3)感受统计图

师:我们学校2006年11月25日在全校举行了冬季体育运动比赛,这是老师根据我们班参加的各个项目的人数制成的统计表,并制作了统计图,请看大屏幕。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看到有涂了颜色的条形图。

生2:我看到统计图比统计表看起来更好。

师:更好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统计图可以很快看出参加跳绳的人数最多,参加推球的人数最少。

师:你们想将我们今天的统计表制成统计图吗?

生:想。

[评析:感受统计图,从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让学生经历体验生活中的事情,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有统计图,进一步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用于生活。初步感受、认识统计图,为进一步制作统计图埋下伏笔。]

(4)制作统计图,突破教学难点

师:我们除了可以用统计表来统计人数,还可以用什么来统计?(统计图)每个小组桌子上放着2份统计图,选择你们喜欢的一份,4人合作完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小组合作涂色,教师参与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统计图?

生1:我们准备选择统计图,可是只有8格,只能把喜欢大象的人数涂完,其他怎么办呢?

生:老师可不可以一个不代表一个人,我们想代表2个人。

师:可以,你们小组商量商量。

生2:我们组是用一格表示一个人,我们发现不行的,因为喜欢孔雀的有20人。

生3:我们组是一格表示2人,但是只有8个单元格,不够。

生4:我们是一格表示5人可以。

生5:我们是一格表示3人也可以。

师:一格表示几人,你可以根据统计的具体情况决定。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通常在人数较多时,1个小方格可以表示2个人,如果人数更多时,比如要统计1000个人喜欢的小动物,1个小方格还可以表示10个人,100个人……小方格表示的人数越多,我们涂色的格子就越少,涂色的速度就越快。

[评析:学生在制作统计图时,选择了一格表示一人的统计图,但是学生在制作时发现,用一格表示一个人不行,从而引起学生的思想冲突,学生又经过讨论探究发现一个单元格表示一个人不行,要表示2――3人才可以,学生的这一表现说明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学习,在感悟。同时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自主选择统计图的权利与机会。涂色前要观察选择,涂色后观察比较,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数量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三)解决实际问题

(展示一份统计图)

师:看这份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喜欢孔雀的人数最多。

生2:我发现喜欢大象的人最少。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喜欢孔雀的比喜欢老虎的多多少人?

生2:喜欢熊猫的比大象的多多少人?

生3:喜欢熊猫的和喜欢孔雀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提的真不少,通过今天的调查统计,你想对遵义动物园的园长说点什么?

生:我想告诉动物园的园长应该多买孔雀,因为喜欢孔雀的人最多。

师:同学们提的建议非常好,老师一定会转告园长,同时代他谢谢你们!也代表他邀请你们到遵义动物园参观,是你们给他提出好的建议。

[评析:再次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多角度地、灵活地观察分析统计图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建议。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统计知识的生活价值,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成功,感受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课后反思:本课始终坚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主导思想,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创造性地改编教材,设计教学过程。(事前对学生的喜好进行了调查。确定动物种类。)

1.创设问题情境,体验统计的价值。课始,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统计。如何统计?课中学生交流、实践调查,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整节课活动小组合作研究、交流评价,场面热烈、活跃。学生在问中思,思中做,做中悟,悟中学,真实地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交流、讨论中学习统计知识。

3.在突破难点(一个单元格代表多个数)时,我采取学生试做一发现一个代表一人不行――小组合作探究――研究一个代表2人――再做一又不行――发现3、4、5人可以,同时学生又引起思想冲突,出现不是一个整个的情况,学生最后发现可以使用半格或多一点点来表示。整堂课是大情景首尾呼应,小情景突破难点和重点。

篇7:《在家里》教学实录与评析

本课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认读,说话等形式,掌握十四个字及组成的词语,认识相关的偏旁和笔画,结合课文提供的画面内容,对学生进行尊敬父母的教育。

教材由有一幅图,一组词和一篇短文。词语是图中事物的名称,多为家庭陈设和用品。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家庭气氛温馨、和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2、设计思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上。识字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朗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并把学习语文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3、课前准备:

挂图、带有拼音的可折叠的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十四个字,会写四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氵、扌、火、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让口语交际训练融于每节语文课之中。新课伊始,创设情境:每天晚上,你们家人都做什么?训练学生用谁干什么?说话,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由认识生活入手学习语文,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

2、借助图画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本课中的词语有沙发、茶几、电话等8个,表示家具、家电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在教学中,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家里有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在图旁贴出相应的词语卡片,这样让学生感觉到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3、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当小老师,以变换角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培植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4、对于初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读通课文。另外,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在再读课文,感知内容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你的感受;把短文读给小朋友们听听,互相评评等,尽管一年级孩子的表达很肤浅,很笼统,但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

5、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不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评价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把评价活动贯穿于识字与朗读教学的过程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6、为了让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针对识字教学的要求,教学中不断变换形式,采取活泼有趣的形成反复再现生字,如借助拼音读、去掉拼音读、在词语中读、读单个生字等,引导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中学习生字,使识字得以巩固。

三、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⑴ 师:每天晚上,你和家人都做什么?(训练学生用谁干什么说话)

⑵ 师:引出课题,板题。

2、观察图画,自主识字:

⑴(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家里都有些什么

(根据回答,在图旁出示相应的带拼音的词语卡片,其中识记的字是红色的)

⑵ 引导学生自读词语,读准,同桌互读互检,比赛读。

⑶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指名读。

⑷ 组织学生读单字。推选小老师,领读。

⑸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红色的字吗?组内交流。

3、动手动脑,复习巩固:

⑴ 猜猜连连:

老大天天演戏

电灯

老二每日作文

电视

老三千里传声

报纸

老四送来光明

电话

⑵ 摆摆说说:

引导学生利用标有词语的图片,摆摆,读读,考考。

4、观察理解,感知内容:

⑴ 他们在干什么?(训练用谁在干什么说话)

⑵ 课文是怎样写的?引导学生读通课文。

⑶ 把短文读给小伙伴听,互相评一评。

⑷ 读你喜欢的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⑸ 说说为什么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⑹ 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夸夸他!

4、指导写字(略)。

【自我反思】

积极地创设情境,借助图片把语言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进行说话在,让口语交际训练融每节语文课之中。

在处理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多种方式将生字反复呈现给学生,避免了枯燥单一,又体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让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引发了思维的交*补充,使学生共同识字,共同品尝学习的快乐。同时,学生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识以及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教材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在家里》。

【评析】

1、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自主识字到感知内容,每个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形象生动的挂图,色彩鲜艳的词卡、字卡,充满激情的话语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学习,如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在再读课文,感知内容中,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句子读等等,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学习。

2、体现了新课标中关于识字教学的要求,《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要关注识字兴趣,激发识字积极性。本教学案例中,识字教学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是结合插图识字,图画中再现的是儿童熟悉的家用电器、陈设等;第二步是借助拼音识字,并将要求识记的字涂上鲜艳的颜色,待学生读准字音后,去掉拼音再读,多种方式反复认读;第三步是小组合作探索识字的好办法,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进一步达到了识字目标中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的。

3、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篇8:“画角”教学实录与评析

“画角”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 是在学生已经会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 并掌握了角的基本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通过让学生操作探究, 自主建构, 理解和掌握画角的方法;能按照画角的步骤正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并能根据已有经验拼摆特殊角;学会灵活选择方法画角, 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 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以及画后认真检查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以旧引新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分类, 谁来说说角能分为几类?

生: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师:谁能具体描述一下各种角的特征?生:答 (略) 。

师:如果让你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 会不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

(评析:在导入环节, 教师开门见山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复习, 找准学生的知识起点, 唤起学生对画角的关注, 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并为后续学习搭建阶梯。)

二、尝试体验, 探究新知

1. 初步探究, 感受画角。

(为每个学生发一张印有纸质量角器的作业纸。)

师:请大家用小棒在纸质量角器上摆一个75°的角, 看谁办法多。

(学生独立尝试摆角。)

师:先估一估摆的角是不是75°, 再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1:75°角是一个锐角, 我摆的也是一个锐角。我把一根小棒的一个端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 小棒和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 另一根小棒摆到75°的位置上, 就摆了一个75°的角。

师:真不错!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2:还要说清楚小棒和量角器的哪一边0刻度线重合, 看刻度时看量角器上的外圈还是内圈?

师:你真会找关键点。每一位同学都看一看你的小棒和量角器的哪一边0刻度线重合, 该读哪一圈, 和同桌说一说。

生3:老师, 我摆的和他们不一样。我是把一根小棒的端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 小棒和量角器10°的刻度线重合, 另一根小棒摆到85°刻度的位置上, 摆的也是一个75°的角。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

生4:可以, 但是这样摆还要计算, 有点麻烦。

师:大家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摆的方法。老师建议大家摆的时候选用最简单的方法。

2. 操作探究, 尝试画角。

师:刚才, 我们找到了很多摆角的办法, 如果自己动手来画一个75°的角, 怎样画呢? (学生独立画角。) 同桌互相说一说画角的方法, 先画什么, 再画什么。 (生互说。)

(教师指明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画法。)

生1:我用两个三角板画角, 一个30°, 一个45°, 拼在一起, 就画出了一个75°的角。

生2:我用量角器画角, 先画一条射线, 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和射线的端点对齐, 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顺着0刻度线找75°的刻度, 点上一个点, 把这个点和射线端点连起来, 就得到了75°的角。

师:两位同学都说得非常完整。你认为谁的方法好?

生3:我认为生1的方法真好, 一拼就可以画了。

生4:我觉得拼出来的角不够尖, 不够标准。

生5:找准两条边后, 拿掉三角板, 延长射线就可以把角画标准了。

师:这办法确实可以解决角不够尖的问题。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6:有些角可以通过拼摆画出来, 有些角不行。

师:请举例说一说, 好吗?

生7:比如:60°、90°、105°可以拼出来, 85°、38°不能拼出来。

师:大家同意这个观点吗?

生:同意。

师:大家思考一下哪些角可以用拼摆的方法来画, 小组动手研究一下。

(小组讨论拼摆, 做好记录。)

生汇报:

师:试一试, 用拼摆的方法画出150°的角。

(学生尝试画角, 同桌用量角器互相检验。)

师:不能拼摆的角怎样画呢?

生:我认为采用生2的方法比较好。

师:我们把生2的方法再回顾一遍。

(多媒体展示画角的步骤, 并配以文字描述。)

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是:1.先画一条 () , 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 () 重合, 0刻度线和 () 重合;2.在量角器上75°的地方点一个 ()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 () , 通过刚画的点, 再画一条 () 。

师板书:点对齐 (量角器的中心点和射线的端点) , 边重合 (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 , 找刻度 (要看准内圈还是外圈) , 再连线。

3. 巩固方法, 练习画角。

尝试画105°、65°的角。

师:通过再次画角, 哪位同学想给大家一些提醒, 说说画角时要注意什么?

生1:我认为画角时要看准量角器的0刻度线, 再判断看刻度时看内圈还是外圈。如果看错了, 钝角会错画成锐角, 锐角会错画成钝角。

生2:画好角后再根据角的大小估计一下就不会出错了。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提醒很关键, 同学们估计一下自己画的角是否正确, 及时修正。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匠心独具, 精心设计了初步探究, 感受画角———操作探究, 尝试画角——巩固方法, 练习画角几个环节。在初步探究时让学生通过摆角、估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动做到“胸中有角”。再通过操作探究, 尝试画75°的角, 展示了学生用拼摆画角和用量角器画角的操作过程, 教师抓住学生的两种不同方法引导学生辨析, 展示了思维过程, 明确哪些角可用拼摆法来画, 哪些角必须用量角器来画。整个过程教师适时引导, 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 直至学生纷纷顿悟出画角的方法, 几个层次的动手操作活动浑然一体。凸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学习中设疑、解疑的良好氛围, 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 我会填。 (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 量角的大小, 要用 () 。

A.直尺B.量角器C.三角板

(2) 用量角器画角时, 要先画一条 () 。

A.直线B.线段C.射线

(3) 用一副三角板不能画出 ()

A.120°的角B.150°的角C.160°的角

2. 我会画。

自主选择工具画出98°、135°的角。

(同桌同学互相检验。)

3. 我会折。

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并和同桌交流你折角的过程。

(评析:此环节练习设计形式多样, 可谓精彩纷呈, 高潮迭起, 有基础性练习, 也有拓展性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所学知识不断深化、内化, 较好地实现了当堂训练的目标。)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用量角器画角。

生2:我记住了同学提醒的用量角器画角时的注意事项。

篇9:“画角”教学实录与评析

“画角”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会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并掌握了角的基本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通过让学生操作探究,自主建构,理解和掌握画角的方法;能按照画角的步骤正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并能根据已有经验拼摆特殊角;学会灵活选择方法画角,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以及画后认真检查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以旧引新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分类,谁来说说角能分为几类?

生: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师:谁能具体描述一下各种角的特征?生:答(略)。

师:如果让你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会不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

(评析:在导入环节,教师开门见山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复习,找准学生的知识起点,唤起学生对画角的关注,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并为后续学习搭建阶梯。)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1.初步探究,感受画角。

(为每个学生发一张印有纸质量角器的作业纸。)

师:请大家用小棒在纸质量角器上摆一个75°的角,看谁办法多。

(学生独立尝试摆角。)

师:先估一估摆的角是不是75°,再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1:75°角是一个锐角,我摆的也是一个锐角。我把一根小棒的一个端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小棒和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另一根小棒摆到75°的位置上,就摆了一个75°的角。

师:真不错!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2:还要说清楚小棒和量角器的哪一边0刻度线重合,看刻度时看量角器上的外圈还是内圈?

师:你真会找关键点。每一位同学都看一看你的小棒和量角器的哪一边0刻度线重合,该读哪一圈,和同桌说一说。

生3:老师,我摆的和他们不一样。我是把一根小棒的端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小棒和量角器10°的刻度线重合,另一根小棒摆到85°刻度的位置上,摆的也是一个75°的角。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

生4:可以,但是这样摆还要计算,有点麻烦。

师:大家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摆的方法。老师建议大家摆的时候选用最简单的方法。

2.操作探究,尝试画角。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很多摆角的办法,如果自己动手来画一个75°的角,怎样画呢?(学生独立画角。)同桌互相说一说画角的方法,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生互说。)

(教师指明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画法。)

生1:我用两个三角板画角,一个30°,一个45°,拼在一起,就画出了一个75°的角。

生2:我用量角器画角,先画一条射线,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和射线的端点对齐,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顺着0刻度线找75°的刻度,点上一个点,把这个点和射线端点连起来,就得到了75°的角。

师:两位同学都说得非常完整。你认为谁的方法好?

生3:我认为生1的方法真好,一拼就可以画了。

生4:我觉得拼出来的角不够尖,不够标准。

生5:找准两条边后,拿掉三角板,延长射线就可以把角画标准了。

师:这办法确实可以解决角不够尖的问题。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6:有些角可以通过拼摆画出来,有些角不行。

师:请举例说一说,好吗?

生7:比如:60°、90°、105°可以拼出来,85°、38°不能拼出来。

师:大家同意这个观点吗?

生:同意。

师:大家思考一下哪些角可以用拼摆的方法来画,小组动手研究一下。

(小组讨论拼摆,做好记录。)

生汇报:

30°+45°=75° 30°+90°=120° 60°+45°=105°

90°+45°=135° 60°+90°=150° 90°+90°=180°

45°-30°=15° 60°-45°=15°

师:试一试,用拼摆的方法画出150°的角。

(学生尝试画角,同桌用量角器互相检验。)

师:不能拼摆的角怎样画呢?

生:我认为采用生2的方法比较好。

师:我们把生2的方法再回顾一遍。

(多媒体展示画角的步骤,并配以文字描述。)

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是:1.先画一条( ),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 )重合,0刻度线和( )重合;2.在量角器上75°的地方点一个(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 ),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 )。

师板书:点对齐(量角器的中心点和射线的端点),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找刻度(要看准内圈还是外圈),再连线。

3.巩固方法,练习画角。

尝试画105°、65°的角。

师:通过再次画角,哪位同学想给大家一些提醒,说说画角时要注意什么?

生1:我认为画角时要看准量角器的0刻度线,再判断看刻度时看内圈还是外圈。如果看错了,钝角会错画成锐角,锐角会错画成钝角。

生2:画好角后再根据角的大小估计一下就不会出错了。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提醒很关键,同学们估计一下自己画的角是否正确,及时修正。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匠心独具,精心设计了初步探究,感受画角——操作探究,尝试画角——巩固方法,练习画角几个环节。在初步探究时让学生通过摆角、估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动做到“胸中有角”。再通过操作探究,尝试画75°的角,展示了学生用拼摆画角和用量角器画角的操作过程,教师抓住学生的两种不同方法引导学生辨析,展示了思维过程,明确哪些角可用拼摆法来画,哪些角必须用量角器来画。整个过程教师适时引导,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直至学生纷纷顿悟出画角的方法,几个层次的动手操作活动浑然一体。凸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中设疑、解疑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我会填。(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量角的大小,要用( )。

A.直尺 B.量角器 C.三角板

(2)用量角器画角时,要先画一条( )。

A.直线 B.线段 C.射线

(3)用一副三角板不能画出( )

A.120°的角 B.150°的角 C.160°的角

2.我会画。

自主选择工具画出98°、135°的角。

(同桌同学互相检验。)

3.我会折。

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并和同桌交流你折角的过程。

90° 45° 135°

(评析:此环节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可谓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有基础性练习,也有拓展性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所学知识不断深化、内化,较好地实现了当堂训练的目标。)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用量角器画角。

生2:我记住了同学提醒的用量角器画角时的注意事项。

………

(评析:让学生自主总结全课的学习内容,既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内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上一篇:说晚安的唯美祝福语下一篇:《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