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征文

2024-05-06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征文(精选8篇)

篇1: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征文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征文

导语:我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五千年来一代传一代。今年,一个对全中国人民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更应该向全世界拿出我们的文明礼仪,发扬我国传统美德。弘扬中华美德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要从小做起,成为社会建设的骨干,因此我们必须有健康的价值观念,树立健康的社会美德。让我们一起奔向现代化吧!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征文

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弘扬中国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人都体现 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 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

以上种种爱国和气节的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华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贵也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为重。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 的《沁园春?长沙》,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 大志向。可谓少年壮志凌云。

有志者事竟成。但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国家民族为出发点、为归属,才符合传统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完成大志。这就要求我们胸怀鸿鹄之志,奋发图强。

中华民族虽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

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 正统思想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后人推崇和尊敬。

中华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一个民族。近代的林则徐从中国反侵略战争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出发,组织翻 译整理成《四洲志》,成为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书籍。策划海防时也先着手调查西方情况,这对打破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封闭愚昧状态,为 中国人认识世界和学习西方长技,迈出了坚实一步。直至陈独秀开创的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之路,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

历史告诉我们,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这就要求我们锐意进取,敢于和善于改革创新。

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 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传承中华美德演讲稿4篇。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

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 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时严于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 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启迪。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廉正美德 得到升华。

敬长即尊敬长辈。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 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 “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 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 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 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同学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 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征文

我们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跟我们息息相关的。当你路过时,随手捡起垃圾丢进垃圾桶;不违反各种规则,都是美德的体现。“美德”这个字眼,或许对某些人来说很生疏,但在我眼中“美德”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它不仅仅是“美德”这两个字。更是我们应该去弘扬它,去传承它。

我们都知道“美德”的含义,但却不知道做这两个字,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标志,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应该从自己的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在我看来,有些人特别的张狂。甚至他们践踏“美德”这两个字。这是多么耻辱的事。他们任务事关无己,不仅仅是破坏了中华民族这两个字,更是破坏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以来的榜样。所谓“美德”是一个人要做到讲诚信、热爱祖国、团结帮助、保卫国家。不随意破坏国家的一切,用自己去保护国家的一切。因为国家就像是我们的母亲,没有国家,就没有现在的我们。所以我们更应该去弘扬传统美德,让国家变得焕发光彩。让世界因为我们而自豪,我们因国家而骄傲。

在现代生活中,有些学生们没有做到“美德”更重要的事,他们还想要怎样去践踏它。这对我们学生来说,是多么残忍的事啊!作为学生,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责任心,要做一个有道德,有文明、有修养的人。不要做有伤害国家的人。伤害国家就等于自相残杀。相信大家都不愿意做这种类似的人。

通过上述我对大家的讲解,相信同学们对“美德”这两个字有了更深进一步的了解,能够正确的弘扬我们中华传统的美德。让自己越做越好,找不到一个缺点地方将会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我们的骄傲。国家会因我们而自豪。这才是我们。

对于美德,相信也有一些人还未懂。但是即使自己未懂,我们也要弘扬中华美德。中华传统美德这些激烈的字眼是我们做人的根本。我们不求最好,只求更好。之所以说美德。就是我们应该以身作则。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即使是一点小帮助,哪怕是关系到我们身边的种种一切,都是我们所谓的美德。

我们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复兴伟大中华。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将会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将会是我们前进的目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将会是我们努力的成果。

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爱心,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即使是一点点在小不过的事。我们也会因此而自豪。因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一直弘扬下去,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国家的骄傲。

用自己的爱心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吧!相信自己一定行!未来的路将由你开辟,让未来的梦想成为现实吧!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征文

阳春三月,春风和煦,万木吐绿,百花盛开,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个季节的我们,也特别的活泼好动。然而,我们在活泼好动之余,有没有考虑过这么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言谈举止,文明了吗?礼貌了吗?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文明礼貌也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像阵阵微风,吹进人们的心田。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文明之花常开放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但是在我们的校园中还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现象。

譬如,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与我们美丽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总能听到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总能目睹到同学之间不该发生的指责与大骂的“唇枪舌战”。有的同学甚至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给我们生活的空间埋下一颗颗地雷,有的同学甚至不注意爱护公共财物,在白色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在崭新的课桌上刻字留念,殊不知留下的却是臭名和唾骂,还有的还对“请爱护花草”的警告语视若无睹,为了少走几步路,随意践踏草坪,竟深深踩出一条路来,正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为一名中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使命。如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打招呼,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事事讲文明,时时讲礼貌,那我们便能生活在一个非常美好的世界中,别人也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作文

作为一名中学生,爱护校园,美化环境,同时也是我们的另一个使命。当你扔出手中的垃圾时,请你多走几步,把它放入垃圾箱;当你看到地上飘着纸片时,请你弯下腰,把它捡起来;当你随地吐痰时,请你为他人想想,别人会因为我而生病的。如果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这样做,这样想,那么,我们的校园一定会更加美好。

原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能与文明同行,与礼貌同在,让文明礼貌永远伴随着我们。文明礼貌之月并不只是三月,我们应该事事讲文明,时时讲礼貌。从自己做起,从眼下做起,把文明礼貌当作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从此刻出发,做一个文明好少年。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文明礼貌之花开遍我们美丽的校园,也让文明礼貌之花盛开在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中!

篇2: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征文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征文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明,孕育和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悠久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内涵与德行气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始终都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我们为之庆幸、为之骄傲时,也发现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继承并弘扬传统美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凡是都以自我为中心,处处都表现的自私自利。所以说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持之以恒,我们的优良传统才能得到传承和发扬。那么以什么为标准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呢?《弟子规》融合了古代圣贤对青少年学生的训诫。具体讲解了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兄弟、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相信大多数同学和小朋友们都会背诵《弟子规》,那就让我们深刻理解古人的教诲,把它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向一些楷模去学习。我们沈阳就有这样一位美德少年,他就是传播正能量的地铁少年——孙冠儒。他在乘坐地铁时,发现地上有呕吐物,毫不犹豫地俯下身子去清理,他身上有大多数人不具备的品质,他的行为是多么的崇高伟大啊!我们要向这位大哥哥学习。在公共场合要懂得文明礼让,坐公交车、地铁、乘坐电梯时,一定要给老、幼、病、残让座、让行。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社会一定是充满阳光和正能量的。

同学们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让我们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篇3:品经典古诗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一、品读经典边塞诗,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熏陶

民族精神中的灵魂就是爱国主义,学生通过品读古诗,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弘扬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边塞诗在内容上有一个共同点:抒发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指导学生吟诵边塞诗,可以使学生感受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王昌龄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诗歌的显著特色是具有奔腾澎湃的爱国热情,给人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诗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正确认识唐代边塞战争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军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教学这首诗时,我首先带领学生了解四句诗所描写的内容。首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写浩渺的青海湖上空弥漫着浓密的长云,在湖的对岸横亘着绵延千里的茫茫雪山。第二句“孤城遥望玉门关”写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接着,作者抓住边塞典型的景物。第三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以黄沙百战,金甲穿破,点出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残酷以及边境的荒凉。第四句是写在这样的环境下,将士们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以身许国的豪迈誓言。接着,我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第一、第二句所极力渲染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艰苦、环境险恶的气氛,借以衬托远征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以及第三、四句中所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通过吟诵边塞诗,可以让学生感动于战士们的勇敢豪迈,感受到战士们的爱国情怀,并在心中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从小立志做一个保家卫国的人。

二、品读经典山水诗,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在当今学生中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弱,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因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已迫在眉睫。品读古诗,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在我国悠远的历史文化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诗人感怀山水的诗词歌赋。他们遍览祖国名胜山水,写不完祖国的山山水水,读不尽悠悠的人文情怀,以诗歌赞美祖国山川壮丽,抒发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山水诗人的代表之一李白所写的山水诗清新明快,洁净凝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出色地塑造了祖国山水的美好形象。例如,《望庐山瀑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这首山水诗,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深深地激发着人们对庐山风光的向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而庐山瀑布,它的形象也随同这首诗,宛如天上皎洁明亮的银河,在读者眼前闪闪发光,永不消逝。

山水诗流畅、质朴、清新,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民俗风情。指导学生去吟诵这些优美的山水诗,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魅力之余,欣赏祖国的山山水水,了解各种民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从而使每一名学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

三、品读经典离别诗,引导学生做个有情有义的人

公民人格教育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帮助每一个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品读古诗,可以教育学生做一个珍惜感情、懂得感恩的有情有义的人。古诗中的送别诗常常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描写朋友或亲人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让学生诵读送别诗,就要让学生感受送别诗中的那份意境,感受诗中所蕴涵的真挚情意。

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离别诗就是《游子吟》。这首诗是通过游子感恩之心,来表达母爱的伟大。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写慈母,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最后两句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以及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在教学这首诗时,我着重让学生走进母爱子、子爱母的感人瞬间,联系自己和母亲,体会母亲对自己的爱,让学生从小学会爱自己的母亲,感恩于自己的母亲。通过吟诵送别诗,学生充分沉浸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中,体会到诗中朋友、母子间的深情厚谊,让学生明白要珍惜身边的好朋友,孝敬父母,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篇4: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一.诵读诗文,崇美尚德

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古诗词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经典的古诗文,不仅韵律流畅、节奏鲜明,而且文词优美、简洁凝练、寓意深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与精华,语文教学应深挖中华经典文化品德教育内涵,向中华经典文化要教育,向中华经典文化要素材。

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谭嗣同的《题壁》等爱国诗词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我们可以用“怒发冲冠,凭栏处”培养他们精忠报国的伟大情怀,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树立他们只取丹心不畏死的高尚品格,用“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教育他们继承和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读《五柳先生传》,让学生体会到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读《论语》,学生知道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把它当作鼓励自己求学好问的座右铭;读《木兰诗》又感受到家庭的责任和国家的安危是联系在一起的。

二.挖掘课文,悟美思德

语文教材是民族文化的凝聚点,始终保持着民族传统的思想道德的丰富内涵。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受到感染,心灵得净化,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懂得是非曲直与美丑善恶,并依此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就必须在语文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树立传统美德的教育意识,挖掘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并且融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启发学生思考发言,一场“移山还是搬家”的讨论,使大家取得共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体现了一种改造自然,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我们伟大的民族才能在广袤的塞北大地开采出石油,正是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在群山峻岭中凿出红旗渠,正是这种精神我们才能自力更生实现“两弹一星”的梦想。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不畏艰难的精神所至。作为未来的建设者,更需要继承这种精神,在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大展宏图。

中学语文教材中以传统美德为题材的课文还有很多,她们生动而真实地记载了我国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写照。例如《背影》《散步》《劝学》《送东阳马生序》《陈太丘与友期》等,这些课文以传神而富有强烈表现力的语言文字,展现了丰富独特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利用好这些课文,就能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心田,使他们逐渐摆脱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才会使他们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继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三.写作训练,绘美歌德

作文体现着学生的个性及其内心所思、所想、所感,学生要写好作文就要了解有关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知识,就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这样无形之中他们就走到了从历史到现实的继承和发展之路,在比较鉴别之中,传统美德的精神犹如种子默默地播种在他们心底,直到开花结果。因此,围绕传统美德教育,丰富学生写作素材,进行作文教学是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传统美德故事成为写作的素材,被学生熟知并运用。如李白改邪归正归功于铁棒磨针的启示,而这种持之以恒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重要材料之一。如学习《记王忠肃公翱事》时,我设计一道作文题“王忠肃公,我想对您说”,学生列举古今清政廉洁之士,鞭笞今时贪官污吏,使清政廉洁的意识植于头脑,深入骨髓。可以说无数传统美德都可以入题作话,通过学生创造,形成优美精深的文章,洗涤学生的心灵,丰富他们的写作内容,提高其思想深度。

语文教学是一片纷繁而肥沃的土地,它培养着智慧,孕育着品德。为了造就具有良好品德修养的社会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用自己的教育智慧,让语文教学为德育教学提供不竭的源泉;我们挥洒一腔汗水,在语文教学中让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

熊惠,教师,现居湖北武汉。

篇5: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征文

“滴答,滴答”听,小雨又在拿窗户作它的琴键,愉悦地弹奏着清晨的进行曲,刚从睡梦中苏醒过来的我抖了抖凌乱的头发,望向窗外,啊!一切多么美好,这不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吗?在我眼里,还映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细腻和美好呢!不觉间,我已嗅到了文化的芬芳,这独特的味道,正是中华文化啊!

我自幼喜欢文学,认为文学是人心灵的保养剂,是提高自身素质和灵魂价值的一味好药。我时常会躺在摇椅上,静静地思考着古人治国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感悟着诗仙李白激励行间的飘逸和洒脱,享受着陶渊明田园生活的清新与自然。也许是因为渴望与缘分吧,老天爷终于给了我一次遨游文化大海的机会。

我乘坐着一叶小舟,独自漂泊在这苍茫大海上,听海演奏,看云起舞,我沉浸在美丽中,这时我看到几条蹦跶的小鱼,终于来了,迎面走来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他们都长的奇形怪状,我好奇地问道:“你们是?”“什么?连我们都不认识,也配做炎黄子孙?我们是商朝的精髓——甲骨文啊!”“哦!”此时我才恍过神来,原来是中华汉字的鼻祖啊,它们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但又构思巧妙的身形,这无不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智慧与灵气!在甲骨文兄弟的带领下,我继续向前方探索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的心上人,何时才能来到我身边?”“你是诗经吧?”我问了问这条吟诗的小鱼。“嗯,还认识我,不错,我乃中华文化诗史上的开辟之作,可了不起了呢!跟着我,带你去领略一下我们的发展后辈们!”我跟着他,领略了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与杜甫一同悲诉了“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这中华文化的大海中,我欣赏了唐诗宋词元曲,浏览了四大名著,赞叹了黄飞鸿的武艺,佩敬了华佗的妙手回春,这一个一个精致的贝壳,都乃我大中华的瑰宝啊!他们张开了怀抱,对着蓝天呐喊着:“我们名字叫中华文化!”那一瞬间,我落泪了,这泪,如此地沉重却又如此的自豪!

“铃铃铃”,我睁开了眼睛,原来是摇椅上的一场美丽的梦啊!窗外的雨儿还在下着,这意味着中华文化还在延绵不绝的传承,待到日光乍现的时候,就让这美丽而伟大的文化高歌世界吧!

篇6: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征文

【例文1】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的立身之本,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对于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都是至关宝贵的。中华美德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她是五千年华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当我们每天清晨背着书包,满怀求知的渴望来到美丽的校园,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无忧无虑的学习的时候,你可曾想过,在这一切的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辛劳?多少人的汗水?上课时我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成长,那是老师们精心备课,科学的组织教学活动,来把我们引导;上学路上我们路过的街道整洁干净,那是清洁工人们在晨曦中一点点把它打扫;午餐时,我们坐在餐桌旁吃着可口的饭菜,那是农民伯伯们顶着烈日、历经风霜、辛勤劳作把它们创造……还有很多很多。人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分担着不同的任务,分工协作,尽职尽责,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生活。

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虽小却懂得尊敬长辈;周恩来12岁时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应该为建设美丽的祖国、美好的家园尽自己的一份力。

一天早上,我下楼打羽毛球,看到草坪上杂草丛生、还有一些生活垃圾。我想起老师对我们说:“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便下定决心清理杂草和垃圾。于是我放下了羽毛球拍,开始拔杂草,捡垃圾。不一会太阳红着脸羞答答的从天边一纵一纵的慢慢升起。我脸上的汗珠一滴一滴的往下掉。这时跑来了几个小朋友,自告奋勇也要加入到清理小区环境的`队伍中,我们几个边拔草,边唱歌,一会的功夫我们就给草坪上的杂草和垃圾清理干净了。看着我们的劳动成果,我心里美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甜。

同学们,当我们向老师、长辈、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我们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向父母献出自己一份孝心的时候;当我们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弘扬和继承美德和民族精神吗?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中华美德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例文2】

十月二十四日是我十一岁生日。就在我翘首以盼,期待着爸妈送给我生日礼物的时候,家里却应了一句古话叫“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九月初,我爷爷在老家干农活时中风住院了。妈妈请假回农村照顾住院的爷爷,爷爷的病情比较严重,一住就是一个月。十月初,爷爷刚出院,劳累过度的妈妈因患上甲状腺囊肿病倒住院,平时视工作如生命的爸爸只得请假到医院去照顾妈妈了,爸爸不放心我一个人说要请个人照顾我,我坚定地说:“爸爸,放心吧,我能行”。半个月来,我学会了烧水、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最让我高兴的是我还学会了煲汤。妈妈手术哪天,当我把自己亲手煲的一碗热腾腾的排骨藕汤送到妈妈的病床前时,爸妈都惊呆了,病房的病人都投来赞许的目光。

事后爸妈问我:“是什么让你一下子变得如此懂事呢?”我朝他们做了个鬼脸------保密。其实,以前我是一个爱哭的男生,因为爱哭在班上还小有名气,考试考得不理想我哭,体育育比赛输了我哭,老师批评了我也哭,被同学们誉为“最爱哭男生”的我为何变得如此坚强呢?

这要得益于近期学校发给我一本《中华美德颂》的书,书中一大群“爱国、爱党、爱岗、爱家”的典型人物深深地感染着我。其中有一个叫盂佩杰姐姐的事迹让我记忆犹新:她五岁那年,父亲被车祸夺去了性命,近于生活压力,母亲不得不把她送给其他家庭收养,养母十分疼爱小佩杰,不幸的是孟佩杰八岁那年,厄运再次降临,养母患病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不堪重负的养父选择了离开。面对困难孟佩杰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照顾养母的重担。她每天早早起床做饭,然后给养母穿衣服、刷牙洗脸,换尿布、喂饭,再匆匆忙去上课,回家后帮养母擦洗身体,敷药按摩,这些事都成小佩杰的必修课,小小的她为了做这些事情不知摔了多少跤,烫伤过多少次,也从来没哭没喊过疼。虽然生活这么艰辛,但孟佩杰从未因为照顾养母而耽误学业,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梦寐以求的山西师范学院,因不放心瘫痪在床的养母,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一个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在贫困中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走种种不幸,在艰难里无怨无悔,让传统的孝爱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日夜夜,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9月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殊荣。2月度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荣誉称号。

无独有偶,今年九月七日新闻联播播出的“走基层--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专题报道了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黄栗学校五年级学生徐航照顾瘫痪母亲的感人事迹和孟佩杰姐姐的事迹惊人的相似,难道这还不能充分说明中华美德在神州大地上已经步入了又一个新时代了吗?

这段时间我反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佩杰姐姐和小徐航正在想办法如何才能吃饱的时候,我们正吵着要吃“肯德鸡”;当我们在和大人争抢电视遥控器时,他们却在为生病的父母操持着家务活......回想起自己在以前的种种“罪行”,再想想爸爸妈妈为爷爷奶奶做的一切,我为以前的我感到无比羞愧,再看看身边的同学我突然问我自己---我们这一代人倒底怎么啦?中华美德难道在我们这些人身上失传了吗?不,决不能成了历史的罪人!于是我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以佩杰姐姐和小徐航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恪守孝道孝心孝行的优秀品德;学习他们面对困难和不幸乐观面对、勇于担当的生活态度;学习他们自强不息、持之以恒、不断向上的拼搏精神。这次家里出了很多事刚好给了我一个学习的机会,但我清楚地知道我才刚刚起步呢!

中华美德形成和发展就像一片森林的成长。在神州大地的沃土上,一个个中华儿女就是中华美德的种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这些种子生根、发芽、抽枝,长成小树。一棵棵小树根系交错、枝叶相连,开成森林。正像森林每年都会焕发生机一样,中华美德也需要不断更新。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新生代,传承中华美德的接力棒以悄悄的落到我们的肩上。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把中华美德落实到我们日常一言一行中,为弘扬中华美德发挥应有的正能量!同时,也希望所有的同龄人在爱的阳光下伴着中华美德不断地健康成长!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廉政文化进校园征文3000字

2.大一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3000

3.大学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征文3000字

4.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作文3000字

5.共同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征文3000字

6.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3000

7.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征文3000字

8.“弘扬石文化·共筑海丝梦”征文3000字

9.大学生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征文3000字

篇7: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征文

她是我们班一个特殊的存在,灰黑色的脸,塌塌的鼻梁,两只分得很开的眼睛以及里面与年龄不相称的空洞与呆滞,长而凌乱的头发搭在一成不变的红外套上,她是个孤儿。

“哎呀!”后面传来一阵惊呼,一片粉笔末散落在不少同学的椅子了。“对不起,对不起。”拿粉笔的同学一边手忙脚乱地擦一边连声道歉,却独独落下她的椅子,怎么这样啊,完全不尊重人家嘛,正当我怀疑那位同学是不是故意的时候,她捏着作业快步进来。完了完了,事儿大了,几个爱看热闹的同学凑了过去。她静静地站在那儿。半晌,抬起眼怯生生地看了看周围,弱弱地抗议了一句:“你们一点也不尊重我。”她扫视一周的目光停在我身上,像是在祈求什么,又像在等待什么,我却不由自主地低下头,我没有勇气对抗群体,选择了协从。丝丝窃笑传过来,我的脸开始发烫。

她一言不发地望了望窃笑的同学,又一声不吭地擦去粉笔末,安安静静地坐下,盯着那些胡闹的同学。“傻子,你等什么呀?!”又是一片哄笑。“道歉”她咬咬牙,很轻却很坚定地说,有嘘声,却不再那么成群结队声势浩荡。我突然很愧疚,为我的胆怯和自私,她可以勇敢地站出来追求尊重与平等,我却没有尊重她的勇气!终于,我起身,“对不起”我的声音很不大,却足以让每个人听到。大家都默不作声地低下头,“谢谢”她笑了,仍是两只分得很开的眼睛,盛满了阳光,我们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教会了我们尊重;”“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恒敬之”孟子教会了我们关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同样教会我们勇敢……如果你我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关爱与尊重,社会上就少一些孤儿,少一些霸凌,或许我们曾经怯懦过,迷惘过,但骨子里总有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总会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拾起,擦拭,奉还于,我们的神坛!

篇8: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征文

一、管仲“四维说”与“传统五字”

所谓“传统五字”,即历朝历代基本形成的、在历史典籍里明确记录的“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管仲在《管子·牧民》中开宗明义提出了著名的“四维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从现有文献看,管仲的“四维说”是“仁、义、礼、智、信”的源头。丰富管仲“四维说”理论的,应数孔子。他当年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 :“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后来,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董仲舒又在“四德”中加入“信”,并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至此,“传统五字”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文人学者的推崇,促进了历朝历代社会道德体系的丰富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占有主宰地位。

在“尚德”教育文化再造中,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提出了基于“德”文化“礼”文化的传统教育理念,建设了“尚德”大道、明礼文化灯箱。之后,我们在“传统五字”基础上建构了“尚德”教育之美德课程体系与内容,分别以“仁、义、礼、智、信”的基本内涵建构相应的“尚德”教育之美德课程章节。在梳理历朝历代“传统五字”各自不同内涵、在考查历朝历代“传统五字”的形象人物、具体事件后,结合当下开展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以“仁、义、礼、智、信”为五个基本模块,建构了基于“传统五字”序列的美德课程体系。

二、“尚德”美德文化课程的建构

1. 建构“仁模块课程”。这个模块,围绕“仁”“仁爱之心”建构课程,通过一个模块的内容确定,来表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同情、关心和博爱上的文化取向。

“仁”本义为“亲”,最早出自《尚书》。《尚书》有“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意为当年商汤用宽恕仁爱之德,明信于天下的百姓。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中华民族历来重德行、贵礼仪。老子时代,主张“与,善仁”,强调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孔子时代则强调“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仁”日渐成为最高的道德境界。因此,“仁模块课程”要体现这种演变。

古人云 :“仁则荣,不仁则辱。”儒家主张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在“仁”的情感范围由家族扩展到社会的同时,“仁”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地位也渐渐得到了丰富和提升。因此,围绕“仁”的本源、发展,我校建构中华传统美德课程之“仁模块课程”,是让尚德教育达到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历史形象支撑,还有现实针对性的课程目标。

2. 建构“义模块课程”。这个模块,围绕“义”“正义之气”建构课程,通过“义”模块内容的确定,来表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正直、坚守正义和道义涵养上的文化取向。

尚德教育中,我们非常重视“义”德的纵深挖掘。《说文解字》认为 :“义,己之威仪也。从我从羊。”从字源上来看,“义”即“義”,其原义是指人的仪表,是对良好形象、对美好善良的追求。即人之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要达到美的形象和善的涵养,要像“羊”一样温和、善良、美好。《说文解字》把“義”同“美”和“善”等字中的“羊”联系起来解释。“美”和“善”均是“羊”字头(“义”的繁体字“義”也是羊字头)。

“义模块课程”主要是展示中国传统道德的荣辱观中,“义”的存在。古人云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在儒家传统中,“义”指担当、正直和道义等气节。古人强调“义气”,即指一种美好善良的境界和正直正义的气节。事实上,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传统五字”通常被简化为“仁义道德”。

“仁”和“义”是“尚德”课程内容的重要要素。“仁”和“义”在五千年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脉。我们用“尚德”传统美德课程告诉学生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3. 建构“礼模块课程”。在“尚德”传统美德课程中,这个模块围绕“礼”“礼仪之规”建构课程。

“尚德”传统美德课程中,“礼”指礼仪、礼貌和礼节等规矩,即“礼仪之规”。“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习俗和仪式。管仲提出了“礼仪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理念,并把“礼”放在治国规范之首,说明“礼”已经由原来的一种习俗和仪式发展为治国理念。而“礼”作为一种道德教化和道德理念,直到孔子时代才完成。孔子主张 :“克己复礼为仁。”即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的情绪和不正确的言行,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这说明“礼”在道德领域已经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加以尊重、加以规范、加以倡导。这时候,“礼”升华为一种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甚至孔子提出了以“礼乐”治天下的主张。

在“尚德”传统美德课程中“礼”当下意义更被重视。2014年江苏省文明委提出“八礼四仪”要求,并在全省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八礼四仪”中,“八礼”为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而每种“礼”中都有“总体要求”。而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观赏之礼”又有具体“规定”。江苏开展的新“礼”教,主要是注重从生活细节入手,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因此,在“尚德”传统美德课程中,我校围绕“礼”的历史要求变化,建构贯通古今的传统美德课程之“礼模块课程”。

4. 建构“智模块课程”。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生活中,人们把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在“尚德”传统美德课程中,这个模块围绕“智”“智谋之力”“是非之心”建构课程。

在“尚德”传统美德课程体系中,“智”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这样的能力,即“智谋之力”“是非之心”。孔子说 :“君子道有三 :仁者不忧,智者不虑,勇者不惧。”《中庸》有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大德”。孟子说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告子上》)孔子、孟子在继承和发展唐尧、禹舜、商汤等关于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是非、认识善恶等聪颖、智慧思想的基础上,丰富了“智”的具体思想内容,将“智”提升为一种有关“是非之心”的道德要求,使之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概念和价值取向。

在“尚德”传统美德课程中,我们试图告诉学生 :“智”可以让人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当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变革深刻,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更加需要提升青少年的“智”水平,通过中华优秀“智”文化教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尚德”传统美德课程也突出了“智”的提升转化过程。我们细细梳理2500年来在政治、教育、文化、建筑、绘画等领域的“智”文化,生成基于传统“智”底蕴的现代“智”文化模块,让“智”的修炼成为学生的日常行动,是传承传统美德的最好方式之一。因此,在“尚德”传统美德课程中, “智模块课程”建构是最生动的一块。

5. 建构“信模块课程”。在“尚德”传统美德课程中,我校建构了“信模块课程”。“信用”是“信”最基本的内涵。历史上“信”的内容最为固定。“信”多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的品行,即“诚信之品”。在现代社会“信”是人之道,亦是商之本。

历代贤人圣哲非常重视“信”。老子则说 :“言,善信”。意即人之言要恪守信用。孔子也说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是做人立世的基点。孟子更是把诚信看作社会的基石和做人的准则。他说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而《左传》则把“信”看作立国立民之本。《左传》中强调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我校从历史发展的层面编写“尚德”传统美德课程之“信模块课程”,主要是强调“信”承载了2500年以来的内容,现代人要生活得体面、开心,必须以“信”为人生的砝码。

但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从来没有把中华民族对“信”的认识、对“信”的提倡、对“信”的尊崇系统化。事实上,“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从古至今像一棵常青树一样存活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繁衍的思想文化沃土中。一部《三国演义》完全是“信”的形象诠释和故事描绘。因此,“尚德”传统美德课程中,我们强调诚信是传统,也是人品的标志。

三、“尚德”美德活动课程的建构

在“尚德”传统美德课程中,与建构“传统五字”序列的美德文化课程内容、教材内容相配套的是活动课程设计。“尚德”传统美德课程之活动课程主要是结合国家“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模块,结合我校所处苏州文化背景进行。

“尚德”传统美德课程之活动模块,目前我校分为4个单元,即“相城中学·学生百家讲坛”单元、“金砖·墨香书法展示”单元、“美德·苏州足迹”单元和“仪礼·我行动”单元等。

“尚德”传统美德课程之活动模块之“相城中学·学生百家讲坛”,主要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开展基于中华传统美德的经典诵读、经典讲习活动,让学生讲美德,让学生讲传统文化的感受。通过中华传统美德经典诵读、主题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在此过程中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史上建设皇宫的“金砖”大多出产在苏州郊外,特别是我们相城区。我区土质细腻含胶状体丰富、可塑性强,制成的金砖坚硬密实。而且苏州靠近大运河,运输方便,可以从水路直达北京通州。我校开创了在“金砖书法”教育。因此,在设计“尚德”传统美德课程之活动课程时,我们设立了“金砖·墨香书法展示”单元。“金砖·墨香书法展示”单元一方面是结合苏州传统金砖特色,通过让学生练习金砖书法,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推动“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促进我校书法教育扎实开展,从而激发和培育广大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 ;另一方面,是引导我校学生热爱、传承传统“金砖书法”文化,提高对中华传统“金砖书法”的审美鉴赏能力,增强“金砖书法”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无论是近代苏州社会、大革命时期,还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苏州都是革命活动的重心。苏州还是新四军在苏区活动的重要区域,新四军在苏州地区留下了大量革命斗争的资料、图片和革命文物。而这构成了我校建构“尚德”传统美德课程之活动课程之重要基础。我校构思了“尚德”传统美德课程之“传统美德·苏州足迹”单元,让学生在寻找、感受苏州红色历史文化中感受革命志士身上留下的传统美德。“传统美德·苏州足迹”单元主要是以爱国主义为课程模块核心,以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内容,通过阅读发生在苏州地区的革命传统故事、观看有关苏州的红色电影、走访苏州革命后代、开展苏州红色旅游等方式,引导我校学生了解苏州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以体验革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我校的“相城中学·学生百家讲坛”每周四中午1点准时由学生演讲 ;“金砖·墨香书法展示”单元主要由艺术组老师组织,聘请校外书法家进校辅导,每周按照课时开展“金砖书法”研习活动,每学期展示“金砖书法”成果。而“传统美德·苏州足迹”单元由德育处、团委部门组织,以苏州为中心向外辐射,每学期每个年级至少用12课时寻找红色苏州、红色江苏、红色华东。

上一篇:工程专题报告下一篇:黑林小学田径队暑期训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