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论文

2022-05-12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恭城民族中学创建于2002年9月,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燕岩山脚下,右临茶江,风光旖旎,校园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是一所瑶山地区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学校,主要面向全县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学生约2000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人数70%以上。

第一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论文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渗透小学德育课堂

摘 要: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人们无价的瑰宝和精神上的财富。对于促进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德育的提高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小学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教育意义十分重要,能够让学生在获得书本知识的前提下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然而有些学校一味地“填鸭式”教育,忽视了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对于传统文化与教育的碰撞有着教学上或者方法上的偏差。在此基础上对于中华文化的瑰宝,传统文化的底蕴融入小学德育课堂这一问题来深入浅出地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与小学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德育;传承中华文化;小学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源远悠长,是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随着国家不断的进步和持续的发展。它包含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内容:诗词、歌赋、礼仪、文化、艺术、孝道、书法等等数不胜数。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贯穿于人们的脑海意识和行动,是世世代代相传的瑰宝。而现在传统文化与小学课堂的碰撞,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中,融入广大的群众中去,对于小学德育的培养有着难以言语的意义。

一、传承传统文化的含义与精髓

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伴随着人们的成长[1]。然而,传统文化核心的根本在于人,道德与精神文化的传承,各种观念各种文化融汇交融,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最后所留下来的便是其最终的奥秘。它是古代历史文化上几千年的政治统治,是精神、经济、思想、文化上的归纳,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即华夏文化,华夏文明,中国的优秀文化。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沉淀。文化其实就是道德的延伸。文化有其自己的本质,文化即生活,生活即文化,文化即内心,内心也皆是文化。然而把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融入小学德育课堂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悄然开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些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宝,润物无声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二、统文化渗透小学课堂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教育改革一直呼声很高,也在不断进行完善,但是,文化质量上还有待提高。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在教科书中找不到了,这一现象极大地削弱了小学教科书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功能。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包括以后的为人处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传统文化小学德育课堂的滋养是非常必要的。其次,教育内容的单一会让学生失去对文化汲取的热情,传统文化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表述,但并不是全部。传统文化还包括礼仪、德行、素質、修养、内涵,这些是没有在书本上表述的,我们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给学生营造一个传统文化的环境[2]。

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的碰撞,首先应从小学的课程内容和体系中去进行改良,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掌握程度来设计不同的教学体系,一些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设定不同的教育体系[3]。生动有趣地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热爱传统文化,自发地进行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滋养。其次,利用传统文化节日来进行传播渗透,传统节日本身就是我国文化底蕴的沉淀,通过对传统文化节日的了解能够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传统文化,也能更好地把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课堂当中[4]。在我国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缺失较多,为此加强传统文化对于教师的培训也是尤为重要的事情,对于小学的教师首先要设立一定的资格与制度,从根源问题上去解决这一问题。择优选择,挑选优异的教师来培养更加优秀的学生。通过对于教师的文化底蕴培养,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小学的教学德育课堂中融入进去。可以多开展课下活动让学生去完成例如给妈妈洗洗脚、在家里帮忙打扫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于学生和家长都是宝贵的财富和记忆。

中华传统文化无声滋养已过千年,其中的精华韵味,传承在小学的德育课堂当中,对于小学学生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过去,继承良好的传统美德。也有很多学生热衷于国外的文化,这并不是不可取。在现在看来,首先要了解融汇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课堂的渗透把传统文化融入每一位学生心中,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才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卢一慧.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教学的探索[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3:1.

[2]苏全.楚雄州小学教育中彝族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3]黄承斌.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东方企业文化,2010(15):150-151.

[4]安晶,孙芳芳.传统文化与小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02-103.

编辑 李烨艳

作者:王旭峰

第二篇: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夯实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根基

恭城民族中学创建于2002年9月,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燕岩山脚下,右临茶江,风光旖旎,校园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是一所瑶山地区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学校,主要面向全县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学生约2000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人数70%以上。

恭城民族中学以“严谨勤奋,博学善思,团结进取,求实创新”为校训,紧密联系瑶族山区实际,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遵循现代化教育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安全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在坚持诚实、善良、勤奋的瑶族传统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校园。

恭城民族中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校训融入教育全过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为依托,开展国旗下的讲话、经典诵读、习字养性、文明餐饮、爱国主义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恭城民族中学注重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突出学生行为习惯、感恩意识、文明礼仪等养成教育。学校把瑶族长鼓舞、竹竿舞、抛绣球、多人板鞋等民族体育活动引入课堂,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打造“书香校园”“墨香校园”。学校编辑出版了国学教材《国学古韵》《国学养正》《国学智慧》,师生人手一册,对学生进行礼、义、廉、耻、忠、孝、悌、信的传统教育及本民族特色教育,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并有每日一读(读国学经典)、每日一练(练毛笔书法)、每日一思(写行思录)等活动,每学期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现场软笔书法大赛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既构建了高雅的校园文化,展示了学生才艺,弘扬了中华美德,又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為习惯,培养了健康向上、文明礼貌的人格,夯实了中华文化认同的根基。

恭城民族中学自建校以来,在教育教学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学校因务实的校风、严谨的学风、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2019年,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喜获国家民委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荣誉称号。

(供稿: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第三篇:百年老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

普通高中特别是历史悠久的知名老校,都可以而且应该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校史校情教育结合起来,为学生打上明亮的精神“底色”。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发源于北宋胡瑗讲学的安定书院,肇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泰州学堂,至今已有117年历史。学校几经变迁,1945年迁至泰州城内一处私家花园——“泓园”办学。自此,“泓园”就成了学校的别称。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泰州二中一直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用“百年泓园”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积淀,滋润园中的每一位学子,让校史上的杰出人物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奋斗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力求每一个学子身上都带有“百年泓园”的特有气质和精神底色。2018年5月12日,《“百年泓园”文化育人的场域建构》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设项目;《以一泓清泉育满园桃李——“百年泓园”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作为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百年泓园:充满附加值和延展性的精神富矿

现在的“泓园”,已經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实在的、有形的园子,而是有着精神象征意义的图腾,是学校文化建设、学生品格提升和教育教学资源的富矿,这个富矿既要不断发掘,也要不断养护。

教育先贤灿若星辰。“州建南唐,文昌北宋”的泰州自古“儒风之盛,夙冠淮南”,教育文化历史久远,名贤辈出。

宋初理学先驱胡瑗(993-1059),生于古海陵,世称安定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响亮地喊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职教化之任者在师儒,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教育理念,提出“明体达用”的教学思想,首创“分斋制”苏湖教法,提倡经世致用之学,示范当时,垂法后世,树立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被后世尊为“先儒胡子”。南宋年问泰州知州在其讲学旧址创建了安定书院,清末改书院为泰州学堂,即为我校最早的办学校址。现在,我校校园内立有胡瑗石刻雕像,将教师发展中心大楼命名为师儒楼,在大厅介绍胡瑗生平、教育主张、历史贡献及对其评价。

民国时期泰州乡贤的杰出代表韩国钧(1857-1942),字紫石。1927-1937年,韩国钧担任我校董事长,主张教育匡世济民,勉励师生学成致用,并将校名改为私立时敏中学。现在,我校将两幢教学楼分别命名为时敏楼和致用楼,将图书馆命名为紫石楼,在校训石正面刻着校训“逊志时敏”四个大字,背面刻有注解:“逊,谦抑也。务,专力也。时敏者,无时而不敏也。逊其志如有所不能;敏于学如有所不及,虚以受人,勤以励己,则其所修,如泉始达,源源乎其来矣!”

与韩国钧同时期担任我校校董的凌文渊(1876-1944),中国花鸟画大家、书法家,与齐白石、陈半丁、陈师曾并称“京师四大画家”。当年为勉励时敏中学毕业生砥砺前行,为大家题词“再进”。我校将“再进”作为办学特色,取循序渐进之意,激励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将美育楼命名为文渊楼,内有凌文渊雕像及其书画作品介绍,还有书画室和展览厅,是学生接受艺术熏陶的重要场馆。

杰出校友群星闪耀。百年来,我校涌现了胡锦涛、支秉彝、夏道行、李德仁等一批杰出校友。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胡锦涛1953年至1956年曾在我校求学,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科院学部委员(现称中科院院士)支秉彝是我国电工测量仪器专家、信息处理工程专家,是汉字编码、汉字信息处理和系统研究的开拓者。国际知名数学家夏道行,独创“夏道行函数”,中科院院士,担任美国加州大学等近20所国际知名大学的访问教授。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首创国际测量学界“李德仁方法”测量法,解决了困扰测量学科100多年的难题,被誉为“遥感测绘第一人”。

我校将胡锦涛当年入团的教室建成“团员成长教育室”,将两幢实验楼和数学学习体验中心分别命名为德仁楼、秉彝楼、道行楼,激励学生从小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明德崇仁,秉持天性,行有道,达天下,勇攀科学高峰。

文化经典灼灼其光。如何把卷帙浩繁、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中,进行更好的挖掘、阐发和传承,我校以宿舍、食堂的命名为突破口,涵养学生的美好品格和精神气质。

我校将食堂命名为珍膳园,将男生宿舍命名为临风居、乐群居、思齐居,将女生宿舍命名为秀慧阁、蕙兰阁、玉洁阁。这些楼宇名称全都来源于我国传统典籍,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学校每栋楼的楼宇铭牌上都注明了楼宇名称的出处,并加以阐释。如珍膳,出自《周礼·天官序》“膳之言善也。今时美物日珍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勤俭节约,请从珍惜盘中餐开始。又如乐群,对应成语“敬业乐群”,出自《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寄语莘莘学子专心学业,与同窗好友融洽相处。

校本课程:让沉默的校史开口说话

我校开设了“口述校史”课程。展示、学习校史资料,有利于弘扬办学传统,凝聚全校人心,传承学校文化,提升人文精神。通过校史资料的系列整理工作,激发师生的爱校情感、认同意识、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塑造健康向上、和谐进取、科学发展的校园生态环境。我们撰编校本教材《泓园百年求索志》,让全体学生感受校史力量,用生动的口述展现厚重绚丽的历史长卷,传承学校精神。

通过校本课程“百年泓园人物传奇”的实施,我们把校史上涌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科学家、文学家、爱国者等杰出人物的思想史和奋斗史呈现出来,并将之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联系起来,发挥英雄模范人物、名师大家、学术带头人等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学生在高中时代就树立起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理想,从而能够在未来走上社会立德、立功和立言。

“时敏班会课”是一门校本德育课程。在“大德育观”的指导下,我们按照主题教育、主题活动、实践活动的框架,对爱国主义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国防教育、法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进行分类统整,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不同年级段以及班级特色,建立健全纵跨三个年级横贯所有班级的具有泰州二中特色的班会课程体系。

主题德育:让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无处不在

在泰州二中,我们广泛开展了学科德育渗透项目学习活动。例如在历史等学科中,我们将校史中的事例结合到具体教学当中,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编写校史,提高学生历史素养。我们还引导学生进行校情校史的探究式学习,举行“涵养卓越·百年泓园”校史校情知识竞赛、校史演讲比赛、校园拼图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建校经过,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数理化生学科中,则是通过对学校培养的两院院士的科研成果和科研经历的渗透讲解,以及相关实验过程的真实再现,让学生理解科学之严谨和院士情操之高尚。通过语文与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融合,我们将经典诗歌、爱国爱家乡的文章以朗诵会、校园情景剧等方式呈现,通过重温国家、学校发展历程和优秀历史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荣校之情,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团员成长专题式体验活动是学校活动的一大特色。在胡锦涛当年入团的“团员成长教育室”里,所有新入团的学生集体宣誓,已入团的学生在毕业前重温入团誓词。定期对团员集中进行党史校史教育、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每当校史纪念日,我们也举行相关主题的德育活动。翻看校史上的“今天”,在一些特别的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我们举办了“文渊”艺术节、“紫石”读书节、“道行”数学节、“德仁”科技节、“秉彝”创新节等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学校发展史上重大的事件和重要的人物,从而熟悉学校波澜壮阔的历史,以优秀人物为标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我校的魅力社团活动指向实践体验。我们开展了各种与校史相关的特色社团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听、讲、演、研、论”百年校史。“听”是指通过校友讲堂之“校友眼中的学校”“入校第一课校情教育”等论坛、讲座了解校史;“讲”是指学校导游团、校史宣讲团讲述校史、评析校史传奇人物;“演”是指话剧社演绎自编校史剧,文渊画舍临摹凌文渊字画,举办“图画校史”画展,爱乐合唱团演唱历史上的校歌,激发家国情怀;“研”是指致远社团开展“寻访当代杰出校友”等研究性学习活动,访谈老教师、校友、家长、乡贤等不同类别的代表,请当事人回忆当年的学校发展情况,到市档案局和史志办寻找学校的时代发展印记;“论”是指演讲辩论社团开展校史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纵论校史春秋。

致敬先贤:让卓越的追求薪火相传

百年老校,千年文脉。胡瑗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学术修为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校—直以胡瑗先生作为师生学习的榜样,倡导师生学习其求学精神、教育思想,推动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

胡瑗先生少年即有“以圣贤自期许”的远大抱负和志向,北上泰山投书涧旁“攻苦食淡,终夜不寝,一坐十年不归”的刻苦求学精神,数次科考不第、办学一波三折依然不改其志的不折不挠精神……通过学习、演绎先贤文章和事迹,内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担当中华民族偉大复兴大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校将胡瑗“职教化者在师儒”的师本教育思想与当前教师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以课题为统领,致力传承、弘扬和发展胡瑗师本思想,打造高素质卓越教师队伍。近三年来,我校在教师发展上,无论是硬件条件的配备,还是推进路径的选择;无论是体制机制的构建,还是良好生态的营造,都在着力践行胡瑗先生的“师本思想”。学校建有师儒楼、开放式教师书吧和名师工作室等,引导教师践行胡瑗的“明体达用”、分斋教学制度、注重“游历考察”等思想,引导教师对学生在道德引领和人格感化方面“以身先之”,以深厚的学术素养和模范言行潜移默化地熏染学生。

(作者系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 施久铭

作者:戴荣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下一篇:大学军训论文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