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质量检测

2024-05-17

路基工程质量检测(精选6篇)

篇1:路基工程质量检测

路基工程质量检测方案

一、检测目的

路基工程质量检测采用灌砂法、K30、EVD检测;地基系数K30检测,实质是对路基的承载能力和沉降变形进行控制,是保持线路稳定与平顺,保证列车能安全、舒适、高速的保障。通过对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及过渡段级配碎石动态变形模Evd的检测,能够严格控制基床表层及过渡段的填筑质量,对不合格的填筑层及时进行整改,以保证路基及过渡段的填筑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以免给线路的安全运营造成安全隐患。通过对路基压实系数K的检测,严格控制路基压实质量,提高土体的密实度,降低土体的透水性,减小毛细水的上升高度,以防止水分积聚和侵蚀而导致土基软化,或因浆胀而引起不均匀变形。地基处理基桩完整性检测、承载力检测在于了解工程实际情况是否存在于设计规范不一致情况。

二、检测方法

1、路基现场检测(压实度、地基系数、EVD)压实系数K是指路基经压实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由击实试验得到的试样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压实系数愈接近1,表明压实质量要求越高。

地基系数K30是表示土体表面在平面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可压缩性的大小。它是用直径为300mm的刚性承载板进行静 压平板载荷试验,取第一次加载测得的应力——位移(q--s)曲线上s为1.25mm时所对应的荷载Qs,按K30=Qs/1.25计算得出,单位是MPa/m。

动态变形模量Evd是由落锤冲击施加一定大小和作用时间荷载的平板试验测得的土体变形模量。通常载荷板的直径也为300mm,锤重为10kg,最大的冲击力为7.07kN,荷载脉冲脉冲宽度18mm。试验记录落锤冲击时板的沉降。在假定冲击力恒定和泊松比μ为0.21的情况下,由弹性半空间体上圆形局部荷载的公式计算动态变形模量:

2、现场破检

检测填料粒径、颗粒级配、土的命名是否与设计一致。检测路基加筋材料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地基处理检测(低应变、静载试验)

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采用静载试验检测基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承载力

三、检测、检查内容

1.现场破检。一是现场破检取得填料样品,检测其粒径、颗粒级配、土的类别是否符合设计、标准规定;二是对填料样品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核查施工单位提供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是否准确;三是现场破检检查土工格栅铺设和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四是破检检查路基附属挡护结构的几

EVd0.79(12)d/s1.5r/s22.5/s何尺寸及水泥浆的饱满度;五是对土工格栅进行检测,检测土工格栅的力学性能。

2.现场检测压实系数、K30及EVd(其中压实系数采用核查击实试验取得的最大干密度值,不得用施工单位提供的数值)。

3.采用低应变无损检测方法检测地基处理CFG桩、挤密桩、旋喷桩的完整性及桩长,如果无损检测发现较严重质量问题时,应采用钻芯或其它破检方法验证。采用平板荷载试验检测基CFG桩、挤密桩、旋喷桩等方法地基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及满足规范要求的单桩承载力。

4.检测及破检的同时,检查相关设计文件及试验检测资料。检测复合地基基桩完整性时,同时检查桩径、桩的布设和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四、检测依据和标准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铁路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设计文件等。

五、检测数量

1.每个施工标段选择1段路基、1个过渡段。每段路基随机破检2个断面,每个断面在中部和边缘各 破检1处(每处开口大小约为1m×1m);每段路基有代表性的取样检测2组填料是否合格,核查2组击实试验的准确性;每处均核查土工格栅型号和铺设是否按设计(破检深度至少见到2层土工格栅)。过渡段有代表性的破检1处,破检方法、检测及核查内容同上。

每段路基选3个断面,每个断面分别选择3点检测K30、3点检测压实系数;对于基床部位,在满足以上检测内容及数量外,每个断面增加 3点检测EVd。每个过渡段分别随机选6点检测压实系数、6点检测K30、6点检测EVd。

2.每个施工标段选1段随机检测20根桩的完整性;检测3处复合地基承载力及3根单桩承载力;检查100米左右地基处理段桩的布设和数量是否符合设计。

3.每个标段选正在施工或已完成路基附属挡护结构2段,每段随机选6点破检检查结构尺寸和水泥浆的饱满度。

篇2:路基工程质量检测

土方路基基本要求:①在路基用地和取土坑范围内,应清除地表植被、杂物、积水、淤泥和表土,处理坑塘,并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对基底进行压实;②路基填料应符合规定和设计的规定,经认真调查、试验后合理选用;③填方路基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④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结合,避免冲刷边坡,勿使路基附近积水;⑤在设定取土区内合理取土,不得滥开滥挖。完工后按要求对取土坑和弃土场进行修整,保持合理的几何外形。

石方路基基本要求:①石方路堑的开挖宜采用光面爆破法。爆破后应及时清理险石,松石,确保边坡安全、稳定;②修筑填石路堤时,应进行地表清理,逐层水平填筑石块,摆放平稳,码砌边部。填土层厚度及石块尺寸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规定。填石空隙用石渣、石屑嵌压稳定。上、下路床填料和石料最大尺寸应符合规范规定。采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压实填筑层顶面石块稳定,20t以上压路机振压两遍无明显标高差异。③路基表面应整修平整。

软土地基处治基本要求:①换填路基的填筑压实要求同土方路基;②砂垫层:砂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适当洒水,分层压实;砂垫层宽度应宽出路基边脚0.5~1.0m,两侧端以片石护砌;砂垫层厚度及其上铺设的反滤层应符合要求。③反压护道:填筑材料、护道高度、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压实度不低于90%。④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砂的质量、规格、砂袋织物质量和塑料排水板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砂袋和塑料排水板下沉时不得出现扭结、断裂等现象;井(板)底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顶端必须按规范要求伸入砂垫层。⑤碎石桩:碎石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严格按试桩结果控制电流和振冲器的留振时间;分批加入碎石,注意振密挤实效果,防止发生“断桩”或“颈缩桩”。⑥砂桩:砂料应符合规定要求;砂的含水量应根据成桩方法合理确定;应确保桩体连续、密实。⑦粉喷桩:水泥应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成桩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施工;严格控制喷粉的时间、停粉时间和水泥喷入量,不得中断喷粉,确保粉喷桩的长度;桩身上部范围内必须进行二次搅拌,确保桩身质量;发现喷粉量不足时,应整桩复打;喷粉中断时,复打重叠孔段应大于1m。⑧软土地基上的路堤,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观测和稳定性观测,并根据观测结果对路堤填筑速率和预压期等作必要的调整。

土方路基的外观鉴定:路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曲线圆滑;路基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碎落台的位置适当,外形整齐、美观,防止水土流失。

石方路基的外观鉴定:上边坡不得有松石;路基边线直顺,曲线圆滑。软土地基处治的实测项目:砂垫层:厚度、宽度、压实度、反滤层设置; 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间距、长度、竖直度、砂井直径、灌砂量; 碎石桩、砂桩:桩距、桩径、桩长、竖直度、灌石(砂)量; 粉喷桩:桩距、桩径、桩长、竖直度、单桩喷粉量、强度。

管节预制的基本要求:所有材料质量和规格符合规范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混凝土应符合耐久性(抗冻、抗渗、抗侵蚀)等设计要求;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外观鉴定: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1%,深度超过10mm必须处理;混凝土表面平整。

管道基础及管节安装的基本要求:管材必须逐节检查,不得有裂缝、破损;混凝土基础强度达到5Mpa以上时,方可进行管节铺设;管节铺设应平顺、稳固,管底坡度不得出现反坡,管节接头处流水面高差不得大于5mm。管内不得有泥土、砖石、砂浆等杂物;管道内的管口缝,当管径大于750mm时,应在管内作整圈勾缝;管口内缝砂浆平整密实,不得有裂缝、空鼓现象;抹带前,管口必须洗刷干净,管口表面应平整密实,无裂缝现象。抹带后应及时覆盖养生;设计中要求防渗漏的排水管须做渗漏试验,渗漏量应符合要求。外观鉴定:管道基础混凝土表面平整密实,侧面蜂窝面积不得超过该表面积的1%,深度不得超过10mm;管节铺设直顺,管口缝带圈平整密实,无开裂脱皮现象;抹带接口表面密实光洁,不得有间断和裂缝、空鼓。

检查(雨水)井砌筑的基本要求:井基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以上时,方可砌筑井体;砌筑砂浆配合比准确,井壁砂浆饱满,灰缝平整。圆形检查井内壁应圆顺,抹面密实光洁,踏步安装牢固;井框、井盖安装必须平稳,井口周围不得有积水。外观鉴定:井内砂浆抹面无裂缝;井内平整圆滑,收分均匀。

土沟的基本要求:土沟边坡必须平整、坚实、稳定,严禁贴坡;沟底应平顺整齐,不得有松散土和其他杂物,排水畅通。外观鉴定:沟底无明显凹凸不平或阻水现象。

篇3:浅谈路基工程质量

1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特征及成因

1.1 特征

路基整体或局部不均匀沉降;路基纵横向开裂;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坍。

1.2 成因

工程地质条件不良, 原地面比较软弱 (如泥沼地段等) 若填筑前未经换土或软基处理, 易形成压缩下沉或挤压位移;工程地形条件复杂, 当路堤穿过沟谷时, 沟谷中心填土最大, 向两端逐渐减低, 由于填土高度不同而产生不均匀下沉;水文气候等因素, 降雨量过大、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 都可能使高填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路堤填料, 若填料中混入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等劣质土, 或土中含有未经打碎的大块土或冻土等, 填石路石料规格不一, 性质不匀, 乱石中空隙很大, 在一定期限 (例如雨季) 可能产生局部明显下沉;

设计方面, 如断面尺寸不合理, 边坡取值不当, 排水、防护与加固不妥, 未对高填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 且施工工艺、填料未作特别要求说明;施工方面, 填筑顺序不当, 未在全宽范围内分层填筑, 填筑厚度不符合规定, 填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水稳定性差, 原路边坡没有去除植被、树根, 未做台阶处理;不同性质的填料混填, 因不同土类的可压缩性和抗水性差异, 形成不均匀沉降, 路基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 又无大型整平和碾压设备, 使压实达不到要求;施工过程中未注意排水, 遇雨天时, 路基积水严重, 无法自行排水, 有的积水浸入路基内部, 形成水囊, 晴天施工时也未排除积水控制含水量就继续填筑, 以致造成隐患, 施工单位责任心不强, 自检控制不到位。

2 预防处治措施

2.1 设计方面

2.1.1 做好地质勘探调查对路线经过的地

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探查, 尤其要对特殊路基段提供详细的设计资料, 地表不良路段, 设计可考虑换土或掺白灰、水泥及铺设土工布等措施。

2.1.2 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路基最小填

筑高度必须保证不因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 按照路基设计规范要求, 根据土基干湿类型及毛细水位高度, 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 当路基填筑高度受限制而不能达到规范规定时, 则应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 如:换填砂砾、石渣等透水性材料设置隔离层或修筑地下渗透沟等以避免地面积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 影响路基工作区内的土基强度与稳定性。土质挖方路基, 须换填不少于60cm砂砾, 石质挖方路基, 须设置30cm砂砾垫层, 横向排水不畅路段要加设盲沟。

2.1.3 明确路基填料质量标准要求在各级

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中, 必须明确不同填高内路基填料的CBR值 (最小强度) 及最大粒径要求。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冻土及强膨胀土等劣质土严禁直接用于填筑路基。砾 (角砾) 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 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堤底部。

2.1.4 完善路基综合排水设计县级以上公

路工程设计中, 必须遵循因地制宜, 整体规划, 综合考虑的原则进行路基纵、横向排水设计, 避免造成路基两侧长期积水浸泡路基, 使路基承载力下降面发生沉降变形。在村屯路段必须设置排水边沟, 平坡路段边沟须设有纵坡, 确保排水通畅。高填方路段采用集中排水措施, 并与警示桩、防撞墙统筹考虑, 要求在每20-40m及主要变坡点处设置简易或永久性泄水槽。挖方段根据上边坡的汇水而积来设计截水沟, 并考虑边坡土质和边坡, 设置挡墙防止塌方, 路基较低路段可以采取加设砂砾层及渗水盲沟, 并加大、加深边沟等排水措施。

2.1.5 确保路基边坡稳定性高填、深挖路基

的边坡应根据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规范确定, 高填路堤必须进行路基稳定性验算。填方边坡过高时, 可考虑在边坡中部加置边坡平台。

2.1.6 积极采用路基综合防护形式积极推

行植物防护与硬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形式, 在比较稳定的土质边坡采用种草、铺设草皮、植树等植物防护措施。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软质岩石、松散碎 (砾) 石土的挖方边坡以及受水流侵蚀, 植物不易生长的填方边坡可采用护面墙、砌石等工程防护措施, 沿河路基、受冰侵害和冲刷路段采用挡土墙、砌石护坡、石笼抛石等直接防护措施。

2.2 施工方面

2.2.1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合理安排施工段

的先后顺序, 明确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 对高填方段应优先安排施工, 在施工中以施工组织设计为龙头,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合理调配人员、设备, 是保证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2.2.2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开工前要认

真审阅设计文件, 详细了解各段的填、挖情况, 地质情况, 填、挖土质和调配情况, 对重要地段要作重点勘察, 进一步核对设计资料, 发现设计文件中有误及时上报业主, 妥善处理。

2.2.3 认真清除地表土不良土质, 加强地基

压实处理, 地表植被、树根、垃圾、不良土质 (盐渍土, 膨胀土等) 必须予以清除, 同时应加大地表的压实密度, 采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处置。

2.2.4 填筑路基前, 首先, 必须疏通路基两

侧纵横向排水系统, 避免路基受水浸泡。特别是地基土为黄土、粘土等细粒土, 在干燥状态下 (最佳含水量) 结构比较强, 有较强承载能力, 一旦受水浸泡, 将易形成翻浆或路基沉降, 因此做好路基施工前排水畅通尤为重要, 工程监理和施工质量自检人员应认真监督;其次, 要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路基填料确定前, 需进行土质分析、CBR值、标准击实等试验, 对于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强膨胀土等劣质土和CBR值、最大粒径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材料, 不能用于路基填筑;再则, 路基填筑前还要根据设计进行施工放样, 建立半永久性的临时水准点和坐标点并做好记录。路基坡脚放样一定要准确, 确保路基宽度满足设计要求, 路基坡角范围内, 要求清除杂草、树根、淤泥等, 并进行整形碾压, 压实度须达到规范要求。旧路加宽、半填半挖段做好宽度不小6m的向内倾斜的台阶。

2.2.5 填石路基与鸡爪形地段路基施工, 可

利用重型夯实设备进行强夯处理, 或将土工隔栅 (土布) 水平分层布置在填石路堤内, 防止或减缓细料在填料空隙中的流动。

2.2.6 路基施工必须分层填筑, 分层碾压,

严禁路改工程中滚填, 一般路段压实度不得大于30cm, 构造物两侧 (桥涵头处理) 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 同一种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50cm (两层) 。路基填筑须全幅填筑, 一次到位, 严禁帮宽。碾压过程中, 要控制好含水量, 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后, 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压实度检测每层2000m2 (不足2000m2按2000m2计) 不少于4点。根据不同填土类型和压实厚度, 选择好压实设备, 对于砂砾土振动压路机具有滚压和振动双重作用, 效果较好。

2.2.7 路堑施工要保证排水畅通, 对上坡施

工时, 应注意确保坡体的稳定性, 避免欠挖或超挖现象发生。石方爆破尽量采用中小炮, 光面爆破的方法, 避免大规模爆破形成松散面积过大, 坡体失稳, 机械开挖时, 边坡应配以平地机或人工修整。路床顶面如有超挖, 应清除松方并采用透水性材料进行回填, 并认真碾压, 压实度按路床项目标准进行控制。

2.2.8 路基施工中, 按照设计要求首先做好

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 以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路基顶面做成2%~4%横坡, 以便于表面水及时排出。

2.2.9 路基土石方施工时或完工后, 应及时

篇4:道路路基工程质量监理

【关键词】质量监理;道路路基;工程处理方法

由于我们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因此道路施工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可是往往在路基的建设施工中又存在着多种问题,所以要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不仅仅是要处理好日常的监理工作,还要依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要求对施工的质量建设实行规范化,同时还要与施工的设计、合同以及相关的技术文件合并运用,那么针对公路路基施工的特征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施工前的质量监管工作

一般在较大规模的道路施工建设项目里,施工质量的检测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都是非常关键的。如在施工单位没有进行开工通知之前监理的工作主要是依据合同的设计文件以及合同上的条款对施工单位实行施工前的检测:第一是检查承包人是否拥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检测人员的数量以及他们自身素质,同时对工地试验室的规格、配备的设施、数量、质量和品种等等都要实行严格的检查;第二就是检测有关承包人的设计方案与施工系统是否可靠准确,是否有经国家相关部门认证的施工准许证;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要检测该施工队伍是否已经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是否有充足的施工材料与设备,同时还要做好安全设施的有关标志。

1.1对施工设备的严格检查

一般在道路施工的前期,其承包人都会对已经采购回来的施工设备一一进行型号、品种、数量以及规格等等检查,同时在仔细的检查后也能够及时向监理人员汇报,并且这些设备是要经过监理工程师再次检查和批准之后,才能够运用到整个施工的过程当中[1]。

1.2材料使用前的抽样检查

在路基的施工之前要先确定场地与土坑,建立好施工中所修要的便利通道,抽样的每一处地方都要检查其施工的用地面积和土壤的质量。然而用于填土的土样要经过最基本的力学实验,同样相关使用材料的报告表也需要由监理再次做抽样检查后决定。所以监理工程师就很有必要对施工的道路路基实行抽样检查,肯定质量过关之后就可以进行施工。

1.3有关施工的放样和测量

依照有关设计的文件与技术使用到水平点、导线以及纵横面段高程的测量工作中,同时也好要做好横断面的检查。根据该项工程的具体情形来看,增加水平点或者是增多水平点对整个工程的有序开展都是提供了很好的施工环境。但是又要严格要求的就是中线、导线以及水平点都符合规格后才可以实施放样的工作。有关路基施工的放样是需要精准的计算和准确的具体位置,同时承包人需要依照施工放样的高度进行填挖工程的审核计算,把最终得到的计算和放样结果一起填写到监理工程师的审核表中。

1.4有关施工前土壤试验与清理场地的准备

一般在施工前都会选择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路段作为试验的路段,从中抽取土壤实施试验,得到最好的颗粒、含水量、承载能量的比值和土壤的密度等等就进行土样中各种指标的分析,这不但可以帮助路基使用土石方的先进技术,并且还能够处理好在施工场地上遇到的问题。然而获得土壤的各项正确指标之后就可以开始施工,同时经过试验也能够更加好地发挥机械的配合道路路基的监理作用[2]。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当中对于不可预见的问题也是能够很好地进行解决,并且也为施工的开始做好坚实的基础。

1.5有关开工前的审核批准

经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相关程序的检验报告得到确定,由相关的承包人员填写好开工申请单,并且经过监理工程师的审核批准之后就可以下达开工命令。

2.加强路基施工中的质量监控管理

一般工程的形成阶段都是由质量形成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再好的设计理念也是需要经过工程的落实完成才能够实现的。但是在施工的过和当中,施工单位对于建设道路上路基的排水、土壤的填埋以及坑洼的处理都是考虑不周的,从而造成了路基底部的多种隐患,并且对于成型后的整体路基质量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因此保证路基在施工过程当中的质量是监理控制的关键之一。所以监理工程师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是很需要加强各个分部的管理,突出重点的管理工序,并且有序进行各项工序的检查,实行要求承包人必须要按照合同上的要求加强施工质量以及施工的进度,有必要的时候要做到自己检查后上报监理工程师处再次审核。在审核的过程当中如有发现不合格的一切迹象都要停止施工,没有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也是不得进行继续施工。对于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监理工程师有权下停止作业的命令、返工或者是修复等等,总是一切都是以高质量做为标准。

2.1关于填土层的压实工作

为了保证路基地面的压实质量,所以需要对不同的软土路基、路基回填层以及路径及基底根据施工的方案进行一一实验,在试验路基的情况之下解决各种存在的问题,使用最好的机器设备进行试验,把得到的最后结果实施研究分析,促使施工的方案更加完善,这不仅保证了施工路基的质量,还缩短了有效的作业时间,从而节约了预算的成本。一般那在路段正式开工的时候都应该实行分层碾压和分层建筑,进行松铺的厚度不得超过40cm,在路段层面上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然而在路基的填压上是很有必要采用全面填压,尽量做到一次完成。当压路机对路面进行施压的时候要按照由轻到重的方式进行碾压,这时监理就应该对整个施工过程实行全程跟踪与检测,同时还要对最后的弯沉值实施检查,以保证符合施工质量的需求。

2.2有关填料的质量监控

在目前我们国家的道路路面、路基以及人工构造物的稳定性都是受到露体建筑质量关系的影响,因此不需要选用施工当地做好的土料作为路基的填充物,这也保证了路基的稳定性与强度。其实在施工之前都会对路基的最大干容重量和含水量进行有关力学性质的检测,并且使用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当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所谓的含水量很多的耕地与淤泥土质就应该运用石灰来稳固路基的建设,然而要是遇到水位较高的路段和粘性较高的土壤又应该采用掺加碎石、煤渣或者是沙砾等等进行解决[3]。

2.3有关路基的排水工作

排水工作的好坏是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路基质的,所以说作为监理工程师比需要做好检测和监督施工中的排水工作及排水应急措施,避免水源的侵袭造成路基施工的困扰。例如在一定的距离段上就要设立截水沟、急流槽、边沟和地下排水管等设施来进行排水,同样也可以运用盲沟和暗沟的方式把地基上的排水处理掉,同时要形成统一的排水体系,如有发现问题应及时改善。为了保证排水系统的质量、流水线以及线型上的美观就要必须做到层面上要凿毛、挂线施工以及使用饱满的砂浆等等。

2.4有关路基在挖方质量上的监理

一般在挖方路基前是必须要把清场的泥土运送到指定的位置存放,经常对于不需要到土壤都是使用移挖作填的方式来处理,要是没有指定的文件是不能够随便搬移,而是要遵循监理工程师的严格指令。在开挖的时候要根据设计边坡坡度上的规定由上而下进行开挖,禁止掏洞挖土,严谨超挖、乱挖和欠挖等等现象,要预防开挖方法的不合理造成严重的边坡坍塌事故。同样的开挖的过程中要是存在挖方路段或者是边坡水文等迹象时就应当作出必要的应急措施,并且还要监理做好巡视的工作,在开挖方法与应急方案中实施严格审核。然而,当路床上下层面的CBR值和基土都较难晾晒压实的时候就不应该用这样的泥土做为路基,加上路床深度范围内都是松土就更加必须要实行分层回填,分层碾压。同样要是工期不是太紧,一般不要求早雨中施工,如一定要施工时必须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4]。

3.加强路基验收的质量监管

一般在路基工程按照合同要求竣工时,施工单位就要根据合同的需求与质量评定的标准对路基施工实施自检,符合规定后方能填写《质量检验单》以及《中间交工证书》,同时要交给监理工程师检查,并由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检测与审核。如果在每项的质量检测中都合格后就可以签订《中间交工证书》和评定施工质量的等级。

4.结语

综上所述,道路路基不仅是工程量大,投资多,还是一项极为复杂的项目,因此监理人员必需要把关好每一道工序,并且和施工方共同创造稳定性好、强度高以及耐久性好的道路路基。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建设工程质量控制[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6):55.

[2]冯小萍,陈艳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质量监理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1,12(8):125-130.

[3]向理光.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1,7(1):45.

篇5:铁路工程路基检测方案

一、检测依据

根据国家行业标准TB10102-2010《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TB 10751-2010《高速铁路路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设计图纸及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二、检测方法

采用K30平板荷载试验法、灌水(沙)法或核子射线法以及工程地质雷达剖面检测法,对路基基床进行填筑质量的地基系数、压实系数或相对密度试验检测。

一般按委托方要求,对路基的检测量根据线路施工图及桥涵所在位置,确定路基检测断面以及对桥梁、涵洞等过度段进行检测,对于特殊路基地段,按照特殊要求进行加密检测点对路基按特殊要求进行检测,具体各断面检测内容为:

1、基床填筑高度超过2.0m时:

①在基床表层线路中心处(双线2个测点,单线1个测点)进行地基系数K30平板荷载试验;②在路基中线处开挖0.6m、1.2m、1.8m深进行灌水法或核子射线法检测基床该深度的填料密度或路基压实系数;③采用工程地质雷达进行该断面路基填筑质量(包括均匀性、密度及软弱夹层)检测。

2、路堑或填筑高度小于2.0m时;

①在基床表层线路中心处(双线2个测点,单线1个测点)进行地基系数K30平板荷载试验;②在路基中线处,基床表层或开挖0.6m、1.2m、1.8m深(按基床填筑深度确定)进行灌水法或核子射线法检测基床表层或基床该深度的填料密度或路基压实系数;③采用工程地质雷达进行该断面路基2009/12/21

填筑质量(包括均匀性、密度及软弱夹层)检测。

3、K30平板载荷试验:

K30平板载荷试验是采用直径为30cm的荷载板测定下沉量为1.25mm地基系数的试验方法。计量单位为MPa/m。K30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荷载板直径1/4的各类土和土石混合填料,测试有效深度范围为400—500mm。加载试验为:

3.1 稳固荷载板,预先加0.01MPa荷载约30s,待稳定后卸除荷载,将百分表读数调至零或读取百分表读数作为下沉量的起始读数。

3.2 以0.04MPa的增量,逐级加载。每增加一级荷载,当1min的沉降量不大于该级荷载产生的沉降量的1%时,读取荷载强度和下沉量读数,然后增加下一级荷载。

3.3 当总下沉量超过规定的基准值(1.25mm),或者荷载强度超过估计的现场实际最大接触压力,或者达到地基的屈服点,试验即可终止。3.4 当试验过程出现异常时(如荷载板严重倾斜,荷载板过度下沉),应将试验点下挖相当于荷载板直径的深度,重新进行试验。对出现的异常应在试验记录表中注明。试验结果按下列公式计算:

①根据试验结果绘出荷载强度与下沉量关系曲线。

②从荷载强度与下沉量关系曲线得出下沉量基准值时的荷载强度,并按下式计算出地基系数:K30sSs。

式中:K30—由直径30cm的荷载板测得的地基系数(MPa/m),计算取整数;σs—σ–S曲线中Ss =1.25×10-3m相对应的荷载强度(MPa);Ss—下沉量基准值(=1.25×10—3m)。

4、灌水法及核子射线法

基床的相对密度Dr是基床无黏性土填料处于最松散孔隙比与压实后的孔2009/12/21

隙比之差和最松散态孔隙比与最紧密状态孔隙比之差的比值。

基床压实系数Kh是基床填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于该填料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灌水法和核子射线法是现场确定基床相对密度或压实系数试验的有效方法。

4.1 灌水法是通过在现场选定的测点处开挖一定尺寸的试坑,提取试样并称出试样的质量,然后用略大于试坑容积的塑料薄膜袋装水测出试坑的体积。并通过试验采集的现场试样的质量和试样体积,从而计算出试样的湿密度ρ、干密度ρd和孔隙比e0。结合不同填料土的室内试验确定的最小干密度ρdmin与最大干密度ρ

dmax

计算出相对密度Dr或基床压实系数Kh。

dminDrdmanddminKhddmanddman。

dmin式中:Dr—相对密度,计算至0.01;Kh—基床压实系数;ρ度(g/cm3);ρ(g/cm3)。dmax

—最小干密—最大干密度(g/cm3);ρd—天然干密度或填土的干密度4.2 核子射线法检测是采用MC—3型核子密度湿度仪,其内部装有两种放射源。铯137r源用来测量密度,镅241/铍中子源用来测量水分。中子源安在机壳底部位置不变。r源装在辐射源金属杆底部内,随测量深度而变。测量密度时,铯137r源发出r射线进入被测材料。如果材料的密度较低,大量的r射线就会穿过它,被装在仪器内的盖草—密勒计数管检测到,那么在单位时间内计到的数就较大。反之,如果材料的密度较高,高密度的材料吸收了部分r射线,起了辐射屏蔽作用,在单位时间内计到的数就较小。然后,微处理器把检测管接收数值(称为密度计数值)除以存储在仪器内的密度标准计数值,得到计数比,再把计数比送人密度计数程序可算出被测材料的密度(这种密度包含被测材料水分,又称为湿容重)。

2009/12/21

测量水分时,中子源放射的中子流进入被测材料,被测材料水分中的氢原子与高能中子相碰撞使之减速。减速后的慢中子被仪器内的氦—3探测管接收到。被测材料含水量大,在单位时间内所转化的慢中子数也多,检测管接收的慢中子数就多。反之就小。然后,微处理器把接收的慢中子数(称为水分计数值)除以水分标准计数值,得到水分计数比,再把计数比送入水分计算程序可算出被测材料的水分重。

有了被测材料的湿容重,水分重和输入的室内试验的最大干密度,微处理器即可算出其它的参数。

5、地质雷达剖面法检测路基填料情况

探地雷达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广谱(1 MHz一1GHz)电磁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浅层地质结构、构造和岩性检测。它是利用超高频脉冲电磁波为震源,多以自激自收的形式,可采用连续、间断两种方式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具有快速、无损、连续检测、实时显示等特点。

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及几何形态而变化。因此,根据接收到波的旅行时间(亦称双程走时)、幅度与波形资料,可推断介质的结构。

由于探地雷达的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距离很小,甚至合而为一。当地层倾角不大时,反射波的全部路径几乎是垂直地面的。因此,在测线不同位置上法线反射时间的变化就反映了地下地层的构造形态。探地雷达工作频率高,在地质介质中以位移电流为主。因此,高频宽频带电磁波传播,实质上很少频散,速度基本上由介质的介电性质决定。因此,电磁波传播理论与弹性波的传播理论有许多类似地方。两者遵循同一形式的波动方程,只是波动方程中变量代表的物理意义不同。地质雷达检测理论是根据探地雷达这一超高频短脉冲(106一109Hz)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规律确定的。根据波的合2009/12/21

成原理,任何脉冲电磁波都可以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正弦电磁波。因此,正弦电磁波的传播特征是探地雷达的理论基础。雷达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与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有关,雷达检测的探测效果主要取决于不同介质分界面的电性差异的大小,即介质层间介电常数差异越大,则探测效果越好,介质异常在雷达剖面上反映也就越明显,从而易于识别。实测时雷达波通过天线进入路基填料中,遇到材质有差别的填料时,产生界面反射,接收天线接收到反射波,测出反射波的入射、反射双向走时t=1v4z+x22,就可计算出反射。波走过的路程长度,从而求出天线距反射面的距离:z=vt2式中 :z为天线到反射面的距离(m);t为雷达波从发射至接收到反射波的走时,用ns(纳秒计),1ns=10-9秒;x为收发天线间距离(m);v 为雷达波的行走速度(m/ns);可以用几何光学的概念来看待直线传播的雷达波的透射和反射。v=C0/ε1/2。

其中 C0 为雷达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0cm/ns;

ε为介电常数,由波所通过的物质决定。

图1 雷达探测原理示意图

地质雷达的野外工作,必须根据所要研究的地质、岩土工等的问题和任2009/12/21

务,采用合适的观测方式、正确选择测量参数以保证记录质量。目前,常用的双天线地质雷达检测方式主要有两种:剖面法和宽角法。剖面法这是发射天线(T)和接收天线(R)以固定间隔距离沿线同步移动的一种检测方式。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时移动一次便获得一个记录。当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同步沿测线移动时,就可以得到由一个个记录组成的探地雷达时间剖面像。横坐标为天线在地表测线上的位置,纵坐标为雷达脉冲从射天线出发经地下界面反射回到接收天线的双程走时。这种记能准确地反映正对测线下方地下各个反射面的起伏变化。我们在对兰武二线A14标段路以及兰青二线基基床填筑质量的检测中采用的是地质雷达剖面法。

地质雷达检测路基基床填筑质量是利用路基基床填筑的不同填料的电性差异来实现的。由于路基基床填筑的填料是固、液、气三相多孔状混合体材料构成,不同材质间的接触面及同一种材质内部不连续面都是良好的雷达波反射界面。当雷达波向下传播经过这些界面时,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射、折射和散射,产生不同程度的波能吸收和衰减,集中反映在波形和波阻特征变化上。分析研究接收回波的特征差异,就可以揭示路基基床填筑结构特征及病害缺陷。

实测时将雷达天线紧贴于路基基床表面,沿测线连续滑动,采用打标方式进行定位,雷达主机实时记录每个测点的时间、深度和振幅值,构成连续雷达剖面。当地下介质的波速已知时,根据所探测到的双程旅行时,就可以求得目标体的位置和埋深。

应用专业软件,分析反射波同相轴的波形和波阻特征,就可以获得路基基床填筑质量信息。

检测采用美国·GSSI公司生产的SIR-2000型便携式透地雷达,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瞬态无载波脉冲雷达,不仅系统的数字化程度高,而且探测范围广、分辨率高、透深能力强,并具有实时数据处理和成像能力,还可进行连2009/12/21

续透视扫描,配置浅、中、深全套屏蔽和非屏蔽天线,可应用于混拟土测厚和缺陷检测、钢筋透视、地质调查、空洞和裂隙的确定等。检测所配天线为:100MHZ等。

6、成型路基几何尺寸测绘

对成型路基采用全站仪进行路基横断面几何尺寸测绘,以检测路基断面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篇6: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普遍比较低下,早期病害的存在比较普遍,比较严重。造成早期病害的原因,有设计的原因,也有施工的原因。从技术上讲,也还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因为沥青路面的病害,全省、全国、国外也都存在,无非是程度有所不同。 并且,在理论上,也不统一。比如,沥青面层的厚度,著名的沙庆林博士认为,一般12cm左右就够了,太厚了效果也一样的。但是有些专家认为,厚一些好。特别是国外,有些国家,采用30cm,几十年不坏。

今天,重点分析沥青路面的病害以及各类基层,底基层的质量通病。

(一) 沥青路面病害分析

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主要有裂缝及裂缝引起的破损、坑洞、车辙、波浪,沉陷等。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通常无明显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裂缝两侧的路面结构层,特别是裂缝附近土基的含水量加大,甚至饱和。其结果是路面强度明显降低,在大量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冲刷大学网和唧浆现象,甚至路面很快产生结构性破坏。这一现象使裂缝两侧的沥青砼碎裂,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并加速沥青路面破坏。

沥青路面的裂缝,不但在我省普遍存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十分普遍,在国外也是很普遍的现象。所以,不少学者指出,要求沥青路面不裂是不可能的。

沥青路面除了裂缝,还有其他种种病害。下面具体讲一讲各种病害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1.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与道路中线接近垂直的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横向裂缝大多由基层裂缝的反射,或者由路基裂缝的反射或者由沥青面层的低温收缩造成。一般先从路面两侧先出现,逐渐发展形成贯通路幅的横缝。

预防或者减少横向裂缝的方法是避免或减少基层裂缝的出现。基层出现裂缝后,要封闭处理后,再浇筑沥青砼。路基的填筑要规范,沥青的质量要控制好,混合料拌合要规范。

2.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是与道路中线大致平行的长直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这类裂缝通常由路基、基层沉降引起,或者由施工接缝质量不佳引起,或者由结构承载力不足而引起。

路基、基层沉降引起的纵缝,通常断断续续,绵延很长。施工搭接引起的纵缝,其形态特征长且直。而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纵缝多出现在路面边缘,由于路基湿软造成承载力不足,从而导致纵缝。

3.块状裂缝

块状裂缝是近于直交的裂缝,把路面分割成近

似矩形的小块;块的尺寸约在50cm×50cm~300cm×300cm之间。块状裂缝主要由面层材料的收缩和温度的周期性变化所致。这种裂缝,外省比较普遍。

预防的方法,关键是要控制好沥青的质量。

4.龟裂

龟裂是相互交错的裂缝将路面分割成形状象龟纹,锐角多边形小块,块的尺寸小于50cm×50cm。龟裂是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而引的疲劳裂缝,最初的形态是一条或几条,平行的纵缝。随着荷载的重复作用,平行纵缝之间出现了横向、斜向连接缝,形成了多边的、锐角的裂缝型式。 龟裂是一种主要的结构损坏形式。通常是基层的损坏引起,也有的是沥青面层的损坏引起。

预防的方法,确保基层的厚度和强度,确保沥青砼的质量。

5.滑移裂缝

是月牙形裂缝,其两端通常指向行车方向;车辆刹车或转向时造成面层的滑移变形,从而出现滑移裂缝。

6.车辙

是路表面沿行车轮迹出现的凹陷。它是由行车菏载作用下路面各结构层的永久变形累积或路基的固结而引起的。预防的方法,控制路基、底层基、基层、面层等各结构的压实度,强度。

7.波浪

是路表面有规律的纵向起伏,由沥青混合料的热稳定性不足引起的。

8.沉陷

是表面的局部凹陷。下雨后积水更加明显。凹陷造成了路面的不平整以及下雨后车辆的飘滑现象。

9. 胀起

是路面的局部凸起,是由路基土的冻胀引起的。

10.泛油

是路面形成一层有光泽的、玻璃状的沥青粘膜,是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过多或空隙率太小而引起。

11.松散

是集料颗粒或沥青粘结料损失引起的,松散可以发展为坑槽。这主要由石料与沥青的剥离引起,剥离的原因:

①石料为酸性,抗剥离剂的选用不当;

②石料中的水份未充分烘干;

③石料中混有柴油,某工程项目的一期工程,完工刚通车就普遍出现松散、坑洞现象。原因就是,石料烘干,采用加柴油燃烧的方法,但是燃烧又不充分,有残留的柴油,就与沥青拌和。

12.坑槽

是面层混合料散失后使路基出现不同大小的坑。

13.磨光

是集料棱角磨成圆滑或平滑状,由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引起。

(二)沥青面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这里主要讲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现在我省的高速公路都是采用这种路面。这里,要注意几个问题:

1.抗剥离剂

我们浙江的石料,大多为酸性石料,这种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好,往往需要掺加一些抗剥离剂。但是,有许多抗剥离剂,在试验室做出来的试验,效果是好的,实际用起来效果并不好。现在,有许多地方,经过试验,发现生石灰粉,倒是一种很好的抗剥离剂。真是价廉物美。

2.粗集料

用于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应该是比较方正、饱满的。传统的卧式轧碎机生产的粗集料,质量较差。现在往往采用反击式破碎机或者锤击式破碎机生产粗集料,质量较好。我们省有些施工企业采用反击式破碎机,生产的粗集料的质量还是有一点差距。所以,今后的沥青路面,尤其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要推广使用反击式破碎机生产的集料,淘汰卧式破碎机。

3.沥青碎石马蹄脂路面

沥青碎石马蹄脂路面在国外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它的特点,是粗集料采用开级配,有许多优点,比如,摩擦系数大,噪音小,抗车辙能力强等。在国内,有些地方经过试验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在新的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也写进了有关内容。但还不是很详细。在我们浙江,在台州高速公路上做了1公里的试验路面,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还不是很成功。今后,在我们浙江省也要逐渐推广。这里重点要注意:

粗集料必须非常的饱满,必须采用反击式破碎机或锤击式破碎机生产粗集料。不能采用传统的卧式破碎机,因为卧式破碎机生产的粗集料,针片状、扁平状碎石含量太大,不能满足要求。

4.温度的控制

沥青路面施工,温度的控制是很重要的`。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不注意,影响质量。沥青路面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9个温度:

①沥青加热温度

②矿料温度

③沥青混合料出厂正常温度

④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

⑤运输到现场温度

⑥摊铺温度

⑦碾压温度

⑧碾压终了温度

⑨开放交通温度

这9个温度,施工单位随时要检查、控制。但有时发现现场连个温度计也没有。

5.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热拌沥青混合料,必须经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矿料筛分的标准筛应以方孔筛为准。不应采用圆孔筛。

配合比设计一般按三个阶段进行:

①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②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③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中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

6.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控制

7.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8.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9.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及成型

这些规范中均有明确规定,这里不再说了。

(三)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

水泥稳定粒料用于基层和低基层,在我省还是很普遍的。其优点是强度高,缺点是裂缝多。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种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通病。

1.厚度不足

因为低基层的标高偏高或不平整或施工人员的有意识的行为,往往造成水稳基层的厚度不足。厚度不足的危害性很大。厚度不足,很容易在少数重车荷载下遭到破坏。 有关科学研究和经验表明,在设计计算的厚度上增加10%,可以使路面承担的交通量增加一倍,使半刚性基层的寿命增加一倍。反过来说,在施工中,基层厚度比设计值小10%,使用寿命将大大降低。

厚度的检查和控制,应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发现问题,容易处理。成型后,用钻孔取样的方法来检查,就比较被动。

2.基层表面的找平,禁止用包薄层贴补的办法。水泥稳定基层表面,经常坑洼不平。为了保证面层的厚度和平整度,必须把这些坑洼不平的地方补平。最方便的办法,就是贴一层薄层。但这样做,危害性很大,必须严格禁止。平时要加强抽查,很容易发现。一经发现,必须返工。按规范要求的办法,一般要控制10cm以上,重新铺筑。

3.混合料的含水量过大,造成碾压不密实和基层强度不足。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雨季施工,粗

细集料露天堆放,没有防雨措施,遭受雨淋,含水量很大。所以,在拌和时,即使不加水,集料内的含水量已经大大超过了最佳含水量。有时为了赶工期,又不愿停工。所以,在雨季施工,粗细集料,必须严加防雨措施。

4.横向接缝未处理或处理不当

摊铺混合料时,中间不宜中断。如果中断时间超过2小时,横向接缝应按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往往不加处理。将来,给面层造成裂缝。

5.纵向接缝未避免或处理不当

纵向接缝首先应该避免,尽量不要出现。因为纵向接缝尤其是处理不当的纵向接缝,容易造成面层的纵向开裂。避免纵向接缝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整幅一次性摊铺,如果摊铺宽度不够,必须分两幅摊铺时,应该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约5~8cm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并一起进行碾压。

在纵向接缝不能避免的情况下,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严禁斜接,并且要按施工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

6.养生不规范

水泥稳定基层很容易产生收缩裂缝。而产生收缩裂缝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养生不规范。对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的养生,施工规范里有很明确、具体的规定。但是,在平时的检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省几乎所有的公路,

包括高速公路,都没有认认真真地按规范要求进行养生,离规范的要求,差距较远。

所以,产生裂缝是很难避免的。如果严格按规范规定去养生,我想裂缝可以大大减少,质量可以大大提高。

希望我们大家要严格按规范的要求去认真检查。

(四)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

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也称作 三渣 ,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基层材料,应该说,比水稳基层更好,一方面,容易控制裂缝的产生,另一方面,后期强度较高,并且强度不断地增长。

三渣 基层的施工,除了要克服上面水稳基层中讲到的6个通病外,还应该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施工机具

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三渣 基层应该用集中厂拌法拌制混合料,用摊铺机摊基层混合料。不允许用路拌法施工。

2.石灰、粉煤灰不能露天堆放,要注意防雨。 有一次,在某工程检查,就发现正在铺筑三渣基层,含水很大,根本不能辗压。原因就是石灰、粉煤灰露天堆放,下雨后造成吸水饱和,所以在拌和时没有加水,出来的混合料含水量还是大大超过最佳含水量。所以,只能停

工整顿。

3.铺筑沥青路面不及时

三渣基层完工后,经过7天的洒水养生后,应该在5~10天内铺筑沥青面层。但在实际施工中,往往远远超出10天,同时,又不封闭交通,造成表面破损及产生裂缝。所以,应该严格控制好。

(五)级配碎石基层和底基层

级配碎石目前一般用于底基层。对于级配碎石底基层的施工,往往不大重视,但这一层实际上是相当重要的,底基层的质量不好,容易使基层产生荷载性裂缝,反射到面层,造成病害。

主要质量问题有:

1.颗粒级配不好

造成颗粒级配不好,一个是施工前没有进行认真的理论计算,确定一个好的配合比,另外一个,施工中没有进行很好的控制。检查的方法,可以在摊铺完成后,辗压之前,要求抽样检查,进行筛分试验,如果仍不符合规范规定,责令返工。

2.混合料没有拌和均匀,粗细颗料离析这个问题,很容易发现,所以要加强抽查。

3.含水量不佳,碾压不密实

级配碎石用底基层时,要求的压实度是96%,

施工中,如果混合料含水量没有控制好,碾压机具的吨位没有与每层的厚度相适应,碾压次数不足,就造成了碾压不密实。所以,各个环节都要处理好,都要符合规范要求。

4.纵横接缝的处理不符合规范要求

上一篇:我的愿望主题即兴演讲推荐下一篇:调度所关于亮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