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先生写人技巧

2024-05-04

金岳霖先生写人技巧(通用8篇)

篇1:金岳霖先生写人技巧

《金岳霖先生》教案

上海市第五十二中学语文组

王文岚

【教学目标】

1、通过概括事件、体会细节把握人物形象,感知金岳霖先生的“有趣”之处。

2、深入解读文本,体会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先生作为一位大学问家“有趣之外”的“求真”精神——为学的“求真”、为人的“真性情”。

2、通过品味本文语言与写作笔法,感受汪曾祺先生选材的“有趣”,并思考其“有趣之外”的深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品味细节把握金岳霖先生这一人物形象。

难点:深入解读文本,体会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先生作为一位大学问家“有趣之外”的“求真”精神——为学的“求真”、为人的“真性情”。【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预习作业,我看金岳霖先生的“有趣”和“有趣之外”;印发“联大教授轶事”等教学资料。)

一、导入

1、PPT展示金岳霖先生画像。

2、学生预习作业交流与展示。

二、文本解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金岳霖先生的“有趣”之事。

2、品味“有趣”的细节,把握金岳霖先生“真切”、“纯真”、“真挚”、“真情”的人物形象。

3、解读标题“金岳霖先生”中“先生”一词的深意,体会汪曾祺对金岳霖先生的尊重与深情。

4、通过感受金岳霖先生的“求真”精神,进一步感受西南联大更多教授的精神品质。

三、思考与讨论

1、本文主要写金岳霖先生,却用了一些笔墨写了朱自清、闻一多等人,如何理解这些“闲笔”的作用?

2、本文花了大量的笔墨写金岳霖年轻时代的往事,却对他的晚年匆匆带过,如何体会汪曾祺先生“独特的省略”?

四、结语

初读人物形象,妙趣横生;再读个性品质,由衷敬佩;三读文章闲笔,肃然起敬;四读文章主旨,发人深省。感谢《金岳霖先生》,让我们感悟为学、为人的真谛。

篇2:金岳霖先生写人技巧

《金岳霖先生先生》是苏教版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中“一花一世界”板块的第三篇文章。依据《课程标准》,学习本篇散文应该引导学生“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自己“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专题“一花一世界”,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散文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和传神写照的细节美。《荷塘月色》和《听听那冷雨》正是重点品味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而《金岳林先生》和《亡人逸事》应是重点品味传神写照的细节美。选学《金岳林先生》,让师生共同感受细节的魅力,是本专题教学目标的完美体现。

初中教材中有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等叙事散文,描写人物的形象并不复杂,对人物的刻画真实生动,用细节描写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凸显了人物性格。在这样一个相衔接的阅读基础上,高中阶段应该运用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体验,鼓励他们自由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提高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教学课题

金岳霖先生 教材分析

《金岳霖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在学习时要对文章的总体结构进行把握,并且抓住文章的文眼来更好地理解课文。整篇文章是围绕发生在金先生身上的几件有趣的事展开的,“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正是文中的文眼。金岳霖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作者对老师充满敬爱的感情,在写作本文时,采用了一种轻松活泼、幽默滑稽的笔法,让世人看到了一个极其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金岳霖。课文通过各种描写来刻画金先生有趣的性格,作者还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鲜明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汪曾祺和金岳霖先生的有关材料; 2.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的特点。

3.了解课文大意,找出发生在金岳霖先生身上有趣的几件事。4.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5.学习金岳霖先生待人真诚、坦荡、特立独行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

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2.品味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教学方法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主要是以自学为主,先让学生找出金岳霖先生的“有趣”“有情”表现在哪些方面,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记叙金岳霖的事件中采用了何种描写方法?并说出你认为哪处写得最好?为什么?然后总结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对细节描写进行重点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方面的写作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

西南联合大学是由北大、清华、南开联合而成的一所大学,存在于抗日年代,这里大师云集,有著名的沈从文、朱自清、闻一多教授,还有位先生,他的智商决不低于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位而且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有时他居然会把自己的名字忘记,有一回他给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但那个佣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谁想王喜也说不知道。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见人家都叫你金博士”阿弥托佛原来姓金,大家猜出这是谁吧。这就是被称为“顽童哲学家”的金岳霖先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金老先生为什么被称为“顽童哲学家”。

(二)了解作者及金岳霖(指名介绍,引导学生看多媒体)

1.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县人。从小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1930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他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建树的作家。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几个作品集。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他与人合作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

2.金岳霖(1895-1984)哲学家、逻辑学家。浙江人,生于湖南。字龙荪。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4年考取官费留学生。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1年到英国学习。1925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著有:《论道》和《知识论》1995 年8月中国科学院举行金岳霖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青年批评家王晓渔眼中的金岳霖是个孩子气很重的人,他说:“金岳霖先生是一个‘顽童哲学家’,不管在别人的回忆文章还是他自己的回忆录里,他都是一个‘天真汉’的形象。”真正懂得爱情的是金先生,他对林徽因的痴恋才叫“三洲人士共惊闻”。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他终生未娶,爱了林徽因一生。

(三)阅读课文,掌握下列基础知识。

1、检查字音

2、检查字形

(四)文本探究

【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一个词概括金岳霖先生给你的印象——有趣(学生很容易找到)。“有趣”是本文的文眼,文章主要是围绕“有趣”展开的。

2.金岳霖先生“有趣”表现在哪些方面?从这些趣事中可以看出金岳霖先生什么性格特征?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展示答案,教师指正后板书 明确:“有趣”——(1)入室不脱帽(2)眼镜白加黑(3)夹克配围巾(4)走路深浅脚(5)点名认颜色(6)幽默式提问(7)得意玩跳蚤(8)与斗鸡共餐(9)与孩子比水果(10)转圈北京城

投影多媒体有关金岳霖学生的漫画。

性格特点——率性而为、不拘小节、童心未泯、热爱生活 3.除了“有趣”外,文中还写了金岳霖先生什么性格特征? 学生跳读课文寻找,回答,教师指正后板书 明确:重于情、深于情

(1)林国达之死。在第五段中林国达溺水而亡后,一向有趣的金岳霖先生在叹惋林国达死了很不幸之余,竟然一节课都没有笑容。

(2)为林徽因过生日,其情也特别的深特别的纯粹特别的真挚特别的伟大。第十段中说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这缘于他对林徽因的真挚深沉的感情!(课件补充林徽因的有关材料)

“有情”——(1)叹惜学生死(2)设宴思亡友 另外结合课文8、9、11三段补上一点(3)交友广泛

(五)合作探究 揣摩语言,学习写人技巧

1.在金岳霖的先生的众多趣事中,你认为哪出写得最好?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小组合作)明确:①外貌描写:样子怪。(头戴呢帽,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戴着一副眼镜,镜片是一只是白的,一只是黑的,穿着黄夹克,走起路来有点深一脚浅一脚。)②语言描写:有趣的提问方式,机智的问答,对话式教学。③动作描写:捉跳蚤,动作准确的写出了捉跳蚤的过程。“捏”是观察,“得意”的神情是胜利的自我愉悦。

2.如何看待文中出现的“闲笔”?

学生找出文中的“闲笔”(2、8段),思考,回答,教师讲述。明确:文章在描写金岳霖的穿着之后,展开联想,写到了闻一多和朱自清的穿着,以及闻一多大骂蒋介石的情景;再往后,写金岳霖的得意门生王浩,展开联想,写到王浩“现在成了洋人”,与作者仍有来往。这两处描写,都是由“本事”言及“他事”,与金岳霖不甚相关,但又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按梁实秋的散文创作法则来说,这种“闲笔”是犯忌的,但汪曾祺写散文常有这种“闲笔”,并无人提出批评,倒是显示写作的个性,表现了老作家特有的文风。

3.从文章中可以看到当时西南联大怎样的校风、学风?

学生找出文中相关句子(2、3、6、7、9、10、12段),然后思考,回答,教师讲述。

明确:(1)宽容个性。教师们充分地保留了各自的个性,金岳霖只是“很多有趣的教授”中的一个,他外貌、言行奇特,无人干预。

(2)思想自由。闻一多可以在公开场合大骂蒋介石。

(3)学术气氛很浓。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尽管战事频仍,纷扰不断,但西南联大教学秩序井然,师生们致力于学问、学术,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后来许多联大毕业生学有成就,都应归功于联大的办学方针和校园学习风气。

2.从全文来看,金岳霖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概括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教师总结。

总的说来,金岳霖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他的性格较为复杂,在学术上聪明过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谙世故,头脑单纯;他待人真诚、坦荡,但学生觉得他很可笑。他一心只想学问之事,以致对社会人事的感受理解与众不同,于是从内心到外表都特立独行,没有想到要从众从俗,也正是这种孤独精神和单纯心理,才使他静心做学问,成就了他的学问品格。在众多的描写中,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

(补充)细节描写

(1)细节描写的定义,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社会环境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微末节的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有细致性、细小性和细部性的特征。此法的特点是:笔触周密,细致入微;小处着眼,工笔刻画;截取一部,细细勾勒。它细而不微,如同荷叶上的露珠,使荷塘闪耀着珍珠般的异彩。

(2)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广,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有的细节可以反映人的思想品质,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有的细节可以给人物性格定下基调;有的细节是显示人物性格的荧光屏,使人物形象富有立体感。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是烘托人物心发表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法;还起描绘典型环境等重要作用。举例说明:①„„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鲁迅《药》)作者对康大叔取钱的动作描写,用了“抓”“捏”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他接钱、数钱的熟练程度,生动地刻画了康大叔凶狠、贪婪、惯于敲诈的丑恶嘴脸。

②孔乙已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体现了孔乙己迂腐书生穷困落魄。

③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枝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体现了祥林嫂的窘况。

④我呀,短头发圆脸像妈妈,浓眉大眼像爸爸。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抓住相貌特征,具体、较形象生动。

(3)如何让细节描写具体、生动起来?

明确:①细致观察感悟;②精心锤炼词语;③巧妙运用修辞。3.当堂训练

请以熟悉的某个同学或老师为对象,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描写你所熟悉的某位老师或同学的独特个性,力争写出“有趣”,字数200字左右。

(学生写作,小组推荐一篇,共读三篇,让大家共同来猜一猜:他/她是谁?)4.美文欣赏

指名阅读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中的红字部分,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

【链接】多媒体投影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见多媒体)教师点评细节描写的妙处之后,学生仔细揣摩,看看哪些细节需要修改?哪些地方还需要加入细节描写,准确使用下列修改符号。(见多媒体)

(六)2005年,为纪念金岳霖先生诞辰110周年,清华大学学生王昊专门创作了歌曲《纤纤手》,学生在欣赏歌曲中下课。

课后作业 文题:瞬间 要求:1.以写人、记事为主,记事要完整、具体,要有真情实感。2.至少要有一处人物的细节描写。3.不少于800字。

教学反思

篇3:金岳霖先生写人技巧

一、“此时”与“彼时”的比对, 看清作者深沉的历史忧患

汪曾祺先生于1987 年初创作《金岳霖先生》, 是有他深刻寓意和应景性目的的。历史的时针指到1987 年时,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近十年, 西方的“自由”“民主”“独立人格”等意识逐渐传入中国并被广大知识分子所认同, 然而这一意识却“超越了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相关精神领域的追求”。当时高校的中青年教师中真正留洋归来的人很少, 绝大多数人对西方的“自由”“民主”“独立人格”等意识的理解并不深刻, 在某种意义上说仅是一鳞半爪的了解而已, 但由于不满当时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双轨”体制下腐败问题滋生蔓延, 在高校课堂上借宣传西方民主自由之精神而泄愤世之念。在他们的鼓噪之下, 那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便生发“求民主、争自由、反腐败”之豪情壮志, 在各种因素的结合下, 就出现了1986 至1989 年“波澜壮阔”的学潮。特别是当时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行大规模“和平演变”的浪潮下, 苏东改革出现重大波折的同时, 西方国家趁中国国内政局不稳而加紧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渗透, 诱惑那些所谓“民主斗士”的高校中青年学者去鼓惑青年学生“求民主、争自由、反腐败”, 进而反政府, 最终酿成1989 年的“六四风波”, 对当时改革开放局面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当时, 身为经历过西方“自由”“民主”“独立人格”等意识熏陶, 并对其有深刻理解和领悟的德高望重的学者、长者汪曾祺先生, 痛感那些中青年学者们由于自身的肤浅与浮躁, 并由于这种肤浅与浮躁以及不负责任的鼓惑给国家、民族带来的伤痛, 以长者的身份去深刻地刻画当年西南联大那些“喝足洋墨水”、真正理解西方民主自由精神, 又更理解中国当时万事之“要”为“抗日”, 而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躬身执教, 培养人才, 服务国家抗日大计的那种真挚情怀。如金岳霖先生那种甘守清平、教育为尚、爱生如子的“教育人”的情怀, 特别是总以他的“风趣”创造自由亲切的教学氛围和挡不住的亲和力, 进而时时处处表现了作为教师对学生的一颗温热的爱心, 一种庄严的责任感。学生林国达游泳淹死了, 金先生在整整一堂课上“一直没有笑容”。之所以在课上与王浩“师生二人对话”, 是因为其他学生对“符号逻辑”这门选修课没兴趣, 金先生出于因材施教的需要而重点予以培养, 王浩后来果真成了国际知名的学者。

汪曾祺先生似乎想通过对金岳霖先生形象的刻画来劝慰、告诫、引导当时中国的部分中青年学者, 要分清楚主次, 不要在一鳞半爪的理解情况下就去盲目崇尚西方的民主自由, 更不能在高校课堂上借宣传西方民主自由之精神而泄愤世之念, 并鼓惑那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不明就里地生发出那种“求民主、争自由、反腐败”之豪情壮举, 要注意学习金岳霖先生那一代人, 先做好自己的本业“教好书、育好人”, 然后再以学者的经世治国智慧、智者的匡扶社稷情怀去冷峻地反思当下的社会症结, 并努力寻求如何以平和的方式方法去化解社会矛盾, 在各种利益群体的博弈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主流”与“阵痛”的分辨, 读懂作者真诚的长者劝诫

当然,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在其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负面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弄清楚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主流”是什么, 不能以某些不可避免的“阵痛”来否定“主流”。

汪曾祺先生文中提及“闻先生在清华校友会上大骂‘蒋介石, 王八蛋!混蛋!’”一事:

闻一多先生有一阵穿一件式样过时的灰色旧夹袍, 是一个亲戚送给他的, 领子很高, 袖口极窄。联大有一次在龙云的长子、蒋介石的干儿子龙绳武家里开校友会, ———龙云的长媳是清华校友, 闻先生在会上大骂“蒋介石, 王八蛋!混蛋!”那天穿的就是这件高领窄袖的旧夹袍。

作品这里的描写就“金岳霖先生”的形象而言是“闲笔”, 但就作品的整体创作意图则不是“闲笔”, 而是“神笔”。“式样过时的灰色旧夹袍, 是一个亲戚送给他的”, 意在说明抗战时期国家很艰难, 即使大学的名教授也很清贫。“领子很高, 袖口极窄”, 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刚正不阿的形象。“闻先生在龙绳武家里开的‘清华校友会上’大骂‘蒋介石, 王八蛋!混蛋!’”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分得清大是大非, 抗战中即使国民政府与蒋介石有诸多不是, 如专制独裁、腐败等, 但当时的中国一致对外的抗战才是万事之“要”, 闻先生充其量也只是在这种极小范围的聚会上表达自己对国家民族的深深忧虑而已, 而绝不会在课堂上这样做, 更不会去鼓惑青年学生“求民主、争自由、反腐败”, 进而反政府, 最终对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局产生负面影响。

至于抗战结束后, 闻一多毅然不顾国民党特务的威胁、恐吓, 置生命于度外, 开始振臂一呼发动民众“反独裁”“反内战”“争和平”“争民主” (学生初中学习过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 。这一表现与上文笔者所述的反差, 对当下的高中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抗战结束后, 全中国民众都翘首以盼能和平建设国家, 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顽固地坚持一党专政, 置共产党与多数民主党派和平建国的努力以及全中国民众的期盼于不顾, 对内专制独裁, 镇压民主运动, 积极准备发动内战;对外卖国求援, 与美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换取军事援助以消灭共产党。当时中国的万事之“要”是“和平、民主、建国”, 而国民党却违背了人民的意愿, 社会的主流。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 闻一多等民主人士该有如此表现, 也该有如此作为!

汪曾祺先生是想通过对闻一多先生形象的刻画来劝慰、告诫、引导当时中国的部分中青年学者, 要分清楚当时中国整体走向改革开放的良性趋势, 与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所出现的某些负面影响的问题之间的主次, 不要在一鳞半爪的理解情况下就去盲目崇尚西方的民主自由, 更不能在高校课堂上借宣传西方民主自由之精神而泄愤世之念, 并鼓惑那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不明就里地生发出那种“求民主、争自由、反腐败”之“豪情壮举”。

三、“学生”与“老师”的抉择, 悟透作者温良的正确引领

学生的抉择:汪曾祺先生文中提及金先生在课上与王浩“师生二人的对话”, 以及后来王浩成了“国际知名的学者”一事:

“除了文学院大一学生必修逻辑, 金先生还开了一门“符号逻辑”, 是选修课。这门学问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选这门课的人很少, 教室里只有几个人。学生里最突出的是王浩。金先生讲着讲着, 有时会停下来, 问:“王浩, 你以为如何?”这堂课就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王浩现在在美国。前些年写了一篇关于金先生的较长的文章, 大概是论金先生之学的, 我没有见到。……

他现在成了洋人———美籍华人, 国际知名的学者, 我实在想象不出他现在是什么样子……前年他回国讲学, 托一个同学要我给他画一张画……王浩的学问, 原来是师承金先生的。”

汪曾祺先生意在说明王浩后来之所以能成为国际知名的学者, 与当年能分得清主次, 课堂上非常认真学习, 与老师积极互动, 从而积淀了厚实的学术基础, 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作品深层寓意在于劝慰、告诫、引导当时中国的青年学生, 要分清楚主次, 要认真、静下心来务主业, 日后才能有建设国家、报效国家的本领。不要被那些本身对西方民主自由仅一知半解的所谓“民主斗士”鼓惑, 然后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盲目加入那种“求民主、争自由、反腐败”的游行示威行列。

老师的抉择:汪曾祺先生文中提及金先生晚年坐平板车去王府井“接触社会”一事:

“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金先生已经八十岁了, 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 每天蹬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 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

老年金岳霖乘坐三轮车, 转游于王府井街头熙熙攘攘人群中的一幅特写, 是对其一生孤往精神的一个形象化的写照。彼景彼情想来的确有趣味。不过, 金先生此举另有一番难言苦衷。金先生患青光眼疾后, 尝就医于“协和”。“文革”伊始, “革命派”不许70 多岁的金先生用车。金先生闻讯问曰:“停用专车可以, 可我怎么去‘协和’看大夫?”“革命派”答曰:“给你派辆排子车吧!”在“革命派”来说, 此为戏言, 揶揄, 抑或是推托之辞?不得而知。反正金先生欣然从命, 乐不可支。每每于就诊之日, 准时自携一木制小马扎, 端坐于平板三轮车上, 且东张西望, 不胜惬意……

这里的金先生端坐于平板三轮车上, 且东张西望, “不胜惬意”的“有趣”为与作品主线的“有趣”遥相呼应并圆合, 有如诗的复沓, 有如京剧慢板的拖腔, 使全文的最后的抒情也似乎是余音袅袅, 意味无穷。而问题的真实极可能是金岳霖先生洞悉了人生与社会的纷繁, 进而表现出面对文革那种“无趣”的隐忍, “有趣”只是外显而已。

汪曾祺写王浩同学、写金岳霖老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坚持与隐忍, 恐怕是要以自己的同学和老师的行为为1987 年时的高校学生与老师作一指引, 树一榜样的。

平时上课、公开教学、大型竞赛, 很多语文老师都喜欢上《金岳霖先生》, 那是因为从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来说, 比较方便操作;另外, 围绕本文的文眼“有趣”来析事品人, 也确实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甚至能引发学生的笑声!可又有多少语文老师能透过《金岳霖先生》“有趣”的文本外显, 悟懂汪曾祺先生于特殊历史时期的一颗忧虑之心呢!

摘要:课改推行了十年, 成就显著, 弊病也明显。以语文学科为例, 重文本解读的理念深入人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 很多语文教师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 只注重对文本进行文法技巧方面 (语文工具性) 的穷尽自我的所谓的深度解读。囿于语文相关必要学养的缺乏 (诸如历史知识积淀等人文素养的严重缺失) , 以及长期以来缺乏相应的专业引领, 使得当下语文课堂“工具性”的深层解读大行其道, 而人文性的相关探究严重缺失的局面愈演愈烈。找寻一条文本的“语文人文性”分析的有效途径值得研究。

篇4:再谈《金岳霖先生》

再读《金岳霖先生》,我不禁被文中的几处细节深深打动。

细节一:他的眼睛即便是到美国治了后也还是不大好,走起路来有点深一脚浅一脚。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短短的几十个字,却两次出现了“深一脚浅一脚“,这好比是一个特写镜头,在我们的眼前重复出现,挥之不去。“深一脚浅一脚”不止是因为眼疾,更是因为走的是土路,由此也折射出艰难环境下人物的执着坚守,而这种执着坚守是多么不易,背后的辛酸孤独苍凉又岂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细节二: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

这无疑写出了金先生的童真可爱,但细细品一下,童真背后又不乏孤独苍凉。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斗鸡和他平起平坐,一起吃饭。试想。又有哪个人不想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但金先生不愿意介入世俗,他特立独行,情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其孤独又有几人能体会?

细节三: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音的生日。”

林徽因是金先生一生的挚爱,为了她的幸福,他选择了退出,选择了“逐林而居”。当伊人已去,当梁思成已再娶,金先生还在惦记着徽因的生日,其至情至性,重情重义,跃然纸上。世上再也没有第二个林徽因,当“逐林而居”都已成为不可能,其心酸凄凉又怎是言语所能传达的?

细节四: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这时的金先生已经八十岁,坐在平板三轮车上却像小孩一样“东张西望”,读到这里,我们除了读到他的“为人天真、热爱生活”外,是否还有一种心酸的感觉。这是一个有学问的老头,同时他也是一个孤独的老头,一个不谙世事的老头。看到他的“东张西望”,我们会莞尔一笑,会充满敬佩(就因为毛主席的一句话他就克服一切困难去王府井接触社会),更会心生疼爱和不忍。

巴尔扎克说过:“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真实。”通过这些细节,我们读到了一个真实的金岳霖先生:他不仅有“有趣的”一面,更有至真至诚的一面(不管对学问对学生对朋友),还有孤独苍凉不为人知的一面,这才是一个立体的金先生。

篇5:金岳霖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而又极为典型的写人记事,以及重在细节的写作特点。2 帮助学生理解金岳霖先生的独特之处及其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格。3了解全文的语言风格,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 重点难点

1、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结合语境分析重点语句的深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做过学生,遇到过许多老师,有的老师特立独行,与众不同,让人在多年后仍能记忆犹新。

本文作者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作品充满诗意,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士大夫。汪曾祺先生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是沈从文先生的学生,同样也是金岳霖先生的学生。

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占领华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师生被迫南迁,在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后来由于战火的蔓延,学校迁至今天的云南昆明,也就是西南联合大学,校史从1938.5-1945年底。著名学者钱钟书,钱穆,冯友兰,王力,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都在西南联大任过教。本文的金岳霖先生也是其中的一位教授,今天让我们来看一下汪曾祺先生是怎么写自己的老师的。

二、快速出声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找出本文写了哪些有关金先生的片断? 刚刚,几位同学已经说出了关于金先生的许多片段,文章当中只有这些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外貌

①古怪的样子 教学

②别出心裁的提问方式(穿红衣服的女同学回答)

③幽默的问答(以古怪的问题回答林国达古怪的提问)④枯燥的学问他觉得有趣。

⑤对话式教学(与王浩的随堂交流,兴之所至,自由随意)⑥做讲座(得出哲学和小说无关的结论),捉跳蚤(不拘小节)生活

⑦与斗鸡共餐

⑧与小孩比水果大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老顽童周伯通 ⑨王府井大街东张西望(人虽老,心未老)情感

⑩为林徽因过生日 对林国达溺水表示哀悼 补充:

林徽因是个建筑学家,曾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还是个诗人、中国现代作家,风华绝代、聪明过人。金岳霖一直倾慕着林徽因,从不掩饰自己对林徽因的感情,后因林徽因嫁给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而将爱情升华为友情,与梁林夫妇结为友谊深厚的朋友,和他们一家始终比邻而居,给他们照顾孩子。并终身未娶。足见其深情厚谊。

三、快速出声朗读,并思考金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词语来描述金先生,下面让我们来总结一下,看一下金先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首先我们引用作者文章当中直接说的:有趣,这位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除此之外呢,他样子有点怪,率真坦诚,不拘小节,充满童心,机智幽默,重感情,充满真性情。

四、快读课文,看一下描写金先生的这些片断分别反映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

看着黑板,找一位同学来说一下,这些片断分别反映了金先生什么特点,哪位同学来试一下,请举手。外貌

①古怪的样子(有趣)教学

②别出心裁的提问方式(穿红衣服的女同学回答)(有趣而特立独行)③幽默的问答(以古怪的问题回答林国达古怪的提问)(机智幽默有学问)④枯燥的学问他觉得有趣。(率真)

⑤对话式教学(与王浩的随堂交流,兴之所至,自由随意)(率真自由)⑥做讲座,捉跳蚤(不拘小节)生活

⑦与斗鸡共餐(热爱生活)

⑧与小孩比水果大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老顽童周伯通(童趣)⑨王府井大街东张西望(人虽老,心未老,热爱生活)情感

⑩为林徽因过生日(真性情)对林国达溺水表示哀悼

五、看了这篇文字,金岳霖先生就活灵活现的站在了我们面前,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汪曾祺先生是用什么手法来写金先生的。

外貌描写:样子有点怪,穿着皮夹克,身材十分高大。

动作和神态描写:走路深一脚浅一脚,微微仰着脖子,东张西望的样子。

语言描写:跟林国达以及王浩的对话,捉跳蚤时候说的话,哲学跟小说无关。侧面衬托:通过描写闻一多和朱自清来衬托。

间接描写:通过王浩的成就来间接写金先生有学问。细节描写:哀悼林国达,为林徽因过生日。

六、我们本文跟汪曾祺学习了怎么来写人,那么有没有老师让你印象深刻,特别想去写写呢,如果要写你会选择从哪几个角度去写呢?

让同学们试着来口头描述一下历史王老师,看一下应该从哪几方面来写。哪位同学来试一下,请举手。

七、教后反思 本课成功的地方主要有:

1、比较好的条理性,层次简单明了。

2、重点和难点都凸显的比较好。

3、上课过程当中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废话,能够少说题外话,直接进入主题,而避免拖沓。

4、能够较好的控制课堂散乱的局面,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来,让学生参与进来讨论。

需要继续提高的地方有:

1、应该当堂进行人物描写的练习,而不是提前写好作文之后来在课堂讲解。

2、课堂语言表达上应该更加凝练一些,继续减少不必要的废话。

3、注意课内和课外知识的比例搭配。

篇6:《金岳霖先生》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文章中细节描写说出其对表现人物个性的作用。

2、能用一句话简要地表达对人物细节描写的认识。

3、探究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4、感受金岳霖天真、率直、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形象。

二、教学重点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个性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探究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进入高中,你已经接触了许多老师和同学,他们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谈起他们,你的脑中立即就会浮现出他们独特的风采。请以“老师”或“同学”为题,写一组片断。(ppt幻灯片)

上个星期老师布置过这个作业,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我们班同学的几篇作品,先猜猜他们写的是谁?。

(学生作品交流)

大家觉得这几个片段写的怎么样?

师:我们来看“当代散文大家”汪曾祺先生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大家翻开100页,《金岳霖先生》。

(二)文章要有中心句。

那么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从文中快速的找出核心句和文眼。(速读课文)

提示:金岳霖先生是位很有趣的教授。

(三)充实须从材料来。

师:金岳霖先生很有趣,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大家找出来。(分组讨论)请每组派代表声情并茂地传达出来。

提示:

1、样子有点怪――上课戴帽子;戴特别的眼镜;穿麂皮夹克;

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的走。

2、特别的提问――今天,穿红衣服的女生回答问题

3、认真的听答――很注意的听;说:“Yes!请坐!”

4、凡问必答――学生提的问题深浅不一……耐心

5、幽默的答问――林国达 is perpendicur to the

blackbord……

6、伤学生之死――“林国达死了,很不幸”没有笑容

7、热爱逻辑学――我觉得它很好玩

8、对话式教学――“王浩,你以为如何?”

9、讲座时捉跳蚤玩――……伸、捉、捏、看,得意

10、和云南斗鸡同桌进餐,与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大小

11、为逝者林徽因过生日――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12、坐平板车逛王府井――东张西望

材料的堆砌并不能表现人物个性,那作者是通过什么把人物个性表现出来的呢?

肖像(呢帽、眼睛一黑一白、夹克)

语言(穿红毛衣的

女同学回答问题;

我觉得它很好玩) 行为(和斗鸡同桌用餐、和孩子比水果大小;给林徽因过生日)

很有趣

表情(一直没有笑容)

动作(微仰着脑袋;捉跳蚤)

你喜欢哪个细节,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四)生动总要细节功

师:作者是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活生生的金岳霖先生的形象的,那么什么是人物细节描写?(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人物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服饰、表情变化,心理活动及事物的细微环节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

前提:观察

写作者首先要观察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活生生的源头啊,而同学们往往不知道怎么观察生活;那我告诉你,我们就观察文本,看别人写什么,汪曾祺先生写了金岳霖先生的肖像、语言、行动、服饰、表情变化等,那我们以后观察人的时候也从这些方面入手;怎么写的呢?

我先测试一下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啊,这篇文章中有没有可以删掉的内容?

提示:有关王浩大量的描写;闻一多等其他教员服饰;给林徽因过生日等。

看似闲笔其实不闲;形散而神不散。

艺术效果:传神

如何达到传神的艺术效果呢,我们归纳两种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1、细节描写淑女的吃相

2、她端起碗,挑了几根菜叶,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原文)

出示参考改文:

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改文)

结论:精工细笔、描摹刻画

抓住人和物的典型特征,运用美术笔法,精工细笔,描画出事物的细部相貌和事件的细微进程。这是细节描写最常用的方法。

2、描写粗汉的吃相

他见菜齐后,便提起筷,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原文)

(请同学动笔自己改写)

出示参考改文:

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粒挂在嘴角上。(改文)

3、为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细节描写中也常常采用浓墨重彩、绘形绘色的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作家采用较多的是夸张、比喻和反复等修辞手法。

比如:

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藤野先生》)

(五)课后训练:

篇7:《金岳霖先生》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内容是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课《金岳霖先生》。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做教学说明。

一、说教材

本册教材共六个单元,第二单元重点是训练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特征,《金岳霖先生》是最典型的文章,对学生习作有举足轻重作用。教材这样编排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淡化“工具性”注重“人文性”的理念,向我们明确了提高语文素养的新要求。为实现本单元教学目的,我设计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自学字词,了解文章富有情趣的写人记事之特点。过程与方法:认识文章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进行写作练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金老做一个有学问、重情感、懂生活的人。重点:鉴赏文章细节美,感受金先生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语言风趣有韵味,须抓细节精读,所以确定教学方法为研读法,合作交流探究法。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充分理解、体验”,为此我设计学法是自学法,批注式阅读法,讨论法。

教具:作者简介,西南联大的生活图片及自学提纲。说学情 :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思考,设计1课时。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本文从情感入手, 让学生走进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透过一件件

小事,探寻先生性格特征,体会真实的人性美。

(一)以趣导入,激发情趣。

导语:说到《再别康桥》,大家会想到一个人,但他不是徐志摩,他终生未娶,晚年逐“林”而居,林徽因逝世后,他亲笔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八十高龄被接到梁家,孩子们称他“金爹”,他是谁?他到底是怎样的人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金岳霖先生。(板书)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络。

1、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作者简介。思考:金岳霖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找出总领全文的句子及文眼“有趣”。使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

2、引导探究: 默读思考:金岳霖的“有趣” 体现在哪些方面?具体表现在哪里呢?(板书:外貌,教学风格,行为举止)

请画出金先生“有趣”之处。中学语文教学强调对文章脉络疏通,摒弃乏味的归纳,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学生点、画、批、注后,畅所欲言分享收获。(通过样子怪,点名怪,抓跳蚤,单身汉,养斗鸡,宴宾客等理解)从外到内,由形及神,认识人物特征。

个体探究:在金岳霖的先生的众多趣事中,哪一处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采用细节描写方法)

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大胆

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有些学生对细节描写与详细描写概念容易混淆,我们要通过《背影》《孔乙己》两篇课文重温细节描写,感悟细节描写的妙处。

3、小组合作交流,品味细节描写所表现出金先生的性格特点,感受金先生人格魅力。(例如:穿着打扮; 风趣幽默:如抓跳蚤、养斗鸡;感人:为过世的林徽因过生日„„)

(三)回顾全文 提升认知

师生互动:说说我眼中的金先生,或给金先生写颁奖词。(板书: 爱学生,思挚友,朋友多。)(重情)

通过师生互动,彰显学生学习主体,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教师注意问题资源生成,及时评价激励。)

教师总结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先生用精彩的描写,再现了中国哲学泰斗金先生的真性情,我们要学习他的写作手法,描绘多彩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

(四)拓展训练

授之以渔,作文实践。请学生运用细节描写,描述同桌或老师,突出他的性格。(当堂朗读,师生评点,检验效果,懂得好文是改出来的道理。)

(五)课外作业

1、以《篮球比赛》为题,构思一篇小作文。

要求: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突出人物性格,字数不限。

2、阅读汪老的《受戒》,法国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六)板书设计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一、外貌(奇特)

爱学生(帽子 姿态 眼睛 衣着)

(有趣)

二、教学风格(独特)

思挚友

(重 情)

。(点名怪

幽默答 见解独)

三、行为举止(怪特)

(抓跳蚤 养斗鸡

好玩耍)

细节描写

独具匠心

朋友多 人物特征

篇8:金岳霖先生写人技巧

一.写人手法

这两篇都是怀人散文。在写人物的手法上存在着异同。其相同之处有:他们都运用了平实的写人记事手法,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回忆与师友的一些交往,记叙人物的一些平常的待人之举,列举人物日常所做的一些小事。其不同点: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以刻画人物细节为主,平淡、自然,但又很好的表现出了人物的本来面目。文章通过对金岳霖先生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写出了金先生的直率、真诚、朴实、天真、有趣、爱学生、有学问、爱生活的性格特点;汪曾祺善于捕捉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生活细节,寥寥数笔,在简短的篇幅中,就写活了这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而季羡林的《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则运用追忆式的手法,追忆了胡适先生和自己的交往,从一些细节小事着笔,将胡适先生的待人处事、幽默风趣、治学态度、政治信仰、书生气、奖掖后进等一一道来,见微知著,胡适先生一代学术大师的形象如在目前,使人怀念,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由平常之事显其不平常: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留有空白和余地,反引人回味不尽。如:“文中金先生已经八十岁了,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作者用了留白,让读者更深入地去了解。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散文写人的方法主要是勾勒,捕捉人物最有特征的地方,寥寥数笔,使人物传神。金先生本身就具有夸张性,本文采用亲切热情的漫画笔法,并未进行有意的夸张,照直写出就达到了生动活泼的效果, 汪曾祺的散文写人重视“神似”,着力渲染人物的神采风骨和主要特征。

而《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作者用了平实的记事手法,同样也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这篇文章里的人物大多是学界的名人,然而作者没有对他们的成就做过多的赞美,而是采用平铺直述的手法,回忆与师友的一些交往,列举人物日常所做的一些小事,尽力表现他们做人的个性特点以及他们的人格魅力,却更令人感到可信、可敬、可亲。

二.语言特色

两文的语言各显特色,《金岳霖先生》一文的语言平实而有韵味,自然而少造作,把人物塑造得有个性。初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感觉语言平淡,无大悲大喜之流露,而再读之后,即可感觉到蕴藏在其中的对于所追忆者的仰慕与赞叹。在运用语言方面,他们的语言清新流动,朴素易懂。汪曾祺《金岳霖先生》中语言如行云流水般流转,语言气韵生动,口语色彩浓厚,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使文章增添了典雅之美;而且还适当地运用了方言,像口语一样朴素而有表现力,却俗而能雅、臻而化境。如:“文中的金先生的回答:‘我觉得它好玩。’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说:‘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领,捉出一个跳骚,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所用的语言平淡,就像平时和朋友聊天一样的口语化,话语平常又饶有趣味。

季羡林《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语言朴实精炼、庄重典雅,同时讲究韵律与节奏感,明白晓畅,不故作高深,在叙事抒情的过程,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平白浅近没有华丽的词藻,隽永耐读而朴实的文字中泛着幽默与智慧,含有深刻的生活见解和人生哲理。

三.情感表达

两者的情感表达不尽相同。从《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的第一段第一句“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再到第二段的“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由“趣”、“怪”字引出下面作者想要表达对金岳霖先生的感情,作者的感情从心灵涌出,他以一种轻松活泼、幽默滑稽、真实的笔法写出金先生这一人物形象。作者由于对金先生十分熟悉,也很有感情,对人物有精细的观察,善于捕捉细节、再现人物风神。

对于季羡林先生而言,胡适先生既是“有知遇之恩的恩师”也是自己的良友,追忆往昔,两个人天各一方,现实和回忆交织在一起。季羡林先生与胡适先生曾在北大共事几年,因此交往比较深,作者对胡适比较了解,对胡适的为人和学风也很佩服。作者站在一代学术大师胡适先生墓前,深情地追忆了在其人生旅途中六位学者恩师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作者对六位恩师无比敬重,站在胡适墓前,对其他的六位,只是略写一点,但是写胡适则比较详细。在现实与回忆的交织中,作者主要追忆了胡适同自己的交往,感情真挚沉郁,其文满溢着追思怀念之情,他站在胡适墓前由景生情,睹物思人而作,尤为真切动人。季羡林先生站在胡适墓前,回忆起逝去的光阴,多少年过去了,时间仿佛未停止,点点滴滴注入心头,可往事不如烟,往事历历在目。这样的记忆让人心痛,作者用记叙人物手法来表达自己对胡适先生的怀旧感情,怀旧能净化人的灵魂对逝者怀旧,更能激发思念感情。作者在墓前的感情真挚沉郁,文章句句都能感受到作者的怀念感情。

四.结构方式

《金岳霖先生》的结构和布局别致新颖,文章写了对金岳霖先生最深的记忆印象片段,就像摄影师,选出最精彩的镜头,先写金岳霖先生的外貌,后写其行为;同时又先写课堂上的金岳霖,后写生活中的金岳霖。作者把最深的印象写在前面,把一般印象写在后面,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前面,把次要的材料放在后面。文章还隐约按时间安排材料,由远及近地描写人物,先写西南联大时的金岳霖,后写解放后的金岳霖,体现出一种历史的纵深与跨度。全文围绕着金岳霖先生在生活中细小的事情,由他的外貌到行为无不展现着金岳霖先生在生活中的真实面貌,这篇文章读起来有感情而自然,能引人深思。

而季羡林的《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以现实和回忆交织在一起,站在一代学术大家胡适之先生的墓前,虽为后学却也已经学贯中西的作者深情地追忆了在其人生旅途中六位学者、恩师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清华大学读书时的陈寅恪,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时的瓦尔德施密特、西克,执教于北京大学时的胡适之、傅斯年、汤用彤先生,作者对六位恩师无比敬重、感激的拳拳之心鲜活地跃然于笔端,呈现于字里行间。站在胡适之先生的墓前,引出对六位恩师的怀念,这是全文的结构线索。季先生在对前辈的怀念中,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墨,其中用墨最多的正是胡适,主要追忆了胡适同自己的交往,其次是西克,陈寅恪。因而结构布局紧凑浑成,又满溢着诗情,既讲究结构安排,又注意意象的选择与意境的构造,既有平铺直叙的笔调,又细语如歌。

这两篇文章里的人物都是学界的名人,作者往往都是记述几件有意味的事件,见微知著,表现出这些人物的之所以不凡,是因为他们总有着异乎寻常的人格和品行,从他们的可敬甚至可笑处展示出名人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

摘要:《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与《金岳霖先生》都属于怀旧忆人散文, 通过比较阅读, 可发现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和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既有共同点, 又有不同之处。本文从写人手法、语言特色、情感表达、文章结构等方面论述两篇散文的同与不同。

上一篇:年薪70万她在英国当“奢侈品管家”下一篇:艾灸灸法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