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经典读后感

2024-05-18

学生经典读后感(精选6篇)

篇1:学生经典读后感

读《寻宝记》有感300字

暑假的时候,我看了妈妈给我买的一套《寻宝记》系列的书,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知识和快乐,我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这本书是由韩国小熊工作室创作的,以介绍世界各国历史为中心内容的知识漫画书。里面介绍两位寻宝少年——布卡和麦克世界各地探险寻宝的经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历史画卷。书中故事情节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让我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知识。

读了这本通俗的漫画书,不仅帮我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而且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真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成长陪伴的好伙伴。

这就是我喜欢的书,你也赶紧看看吧!

《捣蛋鬼日记》读后感300字

在这个假期里,我看了许多书,但有一本让我看了爱不释手、回味无穷。这本书的名字叫《捣蛋鬼日记》,它的作者是来自意大利的万巴,出版社是延边人民出版社。

《捣蛋鬼日记》这本书的内容讲述了天才捣蛋鬼——加尼诺令人忍俊不禁的“传奇”经历,比如说他在客厅钓鱼,却钓到一个老人仅剩的一颗牙齿;他在家里表演魔术,却差点射瞎一个客人的眼睛等等恶作剧。我估计谁小时候都因为恶作剧没少挨大人教训吧,读了这本书,我觉得书中加尼诺的经历多多少少都和我们的经历有一些像。加尼诺的恶作剧,有些让人哭笑不得,有些让人捧腹大笑,个个都写得惟妙惟肖。但是他并不只是一个“捣蛋鬼”,他也是有着聪明、热情、诚实、充满正义感等许多优点的孩子。

这本书之所以那么吸引我,是因为加尼诺种种令人捧腹大笑的故事,就好像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样,有些是我们小孩子之间的共同秘密,带给了我们无穷的乐趣,让我们感受到童年的快乐时光!

《科学小故事》读后感300字

寒假里,我认真地阅读了《科学小故事》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深有感触。

我觉得这些发明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做事都很认真,且富有耐心、恒心和细心。而我比较之下,就显得不够耐心、细心了,所以我要虚心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品质,也学习他们的本领。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有趣的汽车发明史》。这个故事一开始写到,世界上本来是没有汽车的,只有马车。后来,一个法国的发明家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把汽车发明出来了。但这辆汽车很简单,功能也很差,一次只能走15分钟,然后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后来发明啊,发明啊,技术就越来越好了,汽车的性能也越来越好了,能够走更长的时间、更远的距离。读到这里,我想到:汽车真是种有功能的交通工具啊!未来的汽车又会变成怎么样呢?会不会带我走向全世界呢?我长大了一定要把汽车变得更好。

通过阅读《科学小故事》,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以及培养了阅读的兴趣。看着我认真读书的样子,爸爸妈妈都竖起了大拇指。

篇2:学生经典读后感

寒假,我读了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水浒传》。

《水浒传》这本书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从聚义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我读了这本书,就被书里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英雄人物展现在我的眼前一样,有拔刀相助、路见不平的武松,有个性刚烈的黑旋风李逵、莽撞的花和尚鲁智深、神机妙算的智多星、武艺高强的玉麒麟卢俊义、枪法出众的豹子林冲……

我最喜欢梁山好汉中的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他不仅能腾云驾雾,而且能呼风唤雨,精通法术。

可是最后,有许许多多的梁山好汉被奸人和战争给害死,虽然《水浒传》中有一些腥血在场面在里面,但它绝对是一本有价值的读物。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300字]

今年寒假,我读了《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本令我深有感触的书,这本书主要讲了那些热爱祖国的名人的英雄事迹,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而其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篇更是令我受益匪浅,这一课以许多事迹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有所成就,如果硬是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反而会越做越糟。而现在有些父母硬是逼孩子上许多孩子不愿意上的课外补习班,孩子会对学习彻底失去兴趣,应按照孩子的爱好,适当选择补习班,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正是科技日新月异,祖国蒸蒸日上,而我们就是刚从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祖国未来的希望就在我们身上,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如果我们现在误学贪玩,那何谈“复兴中华”?到那时,祖国就会像清朝政府一样,腐败无能,遇到强国只能惟命是从,委屈求生,就没有了中国人民英勇的气概。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世界未解之谜》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向顾梓涵借了一本《世界未解之谜》,约好了明天上午还,借我一晚上的时间来看这本非常好看的中国少儿必读经典。

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又看上了。结果,我被吓得胆颤心寒,因为这本书里写的东西实在是太恐怖了。比如说,有些人为什么长不高?那是因为他们祖祖辈辈的诅咒,生下来的第一个孩子都非常的矮;有些人五年不吃东西,甚至,还有人长达四十年不睡觉呢。这些都仅仅是让我惊讶,而让我感到最恐怖的是,伟大的拿破仑,竟然是被毒死的;伟大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到底是被谁刺杀的呢?要是我以后有一天进行改革,就怕反对改革的人“嘭”的一声把我给灭了。我越看越紧张,然而,好像又有一只无形的手伸向我的心,牵引着我继续看。我觉得又紧张又刺激,好像同时又有一把剑刺向我的内心。一向胆大的我,晚上却紧紧地依靠在妈妈身边。妈妈去洗澡了,我忍着巨怕,继续看着这本书,越看越觉得恐惧,好像书中的法老又复活了,正盯着我呢,他似乎正在施诅咒,要把我变成木乃伊……

这本书,真是让我又是喜欢又是害怕呀。

《孔子学琴》读后感[300字]

读了《孔子学琴》后让我明白了孔子做任何事情都非常用心、坚持,而且特别严格要求自己,而我学任何东西都不用心、半途而废。

文章中有几处让我非常感动,如:孔子学琴一连三天,足不出户,手不离琴,师傅备下的酒菜他都顾不上吃,只是匆匆的吞了几口,便又开始学琴了。看了这句话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平时练琴时,很不专心,屁股动来动去,人坐着练琴,可心不知飘到那里。

还有一个地方我也很感动,就是老师要求给孔子教新课,可孔子却说自己只会弹弹而已,拍子还不准,不能学新曲子,又过了几天,老师表扬他拍子很准,可以学新曲子了,可孔子说没有把握曲子的思想感情,还得练几天。我看了更难过了,因为我平时做事情老时没学好就说学好了,弹琴明明过不出的,我说过得出,一点都不严格要求自己,所以最后没把琴学好,还半途而废呢!

读了《孔子学琴》后让我深深地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坚持、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呼风唤雨的世纪》读后感[300字]

学了《呼风唤雨的世纪》后我觉得文中写了20世纪的科技发展和上万年的科技做了一个对比。现在有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人们还可以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而以前什么都没有。

妈妈说:“以前我们小时候,连电话也没有,如果有时候要跟别人说必须亲自跑过去跟别人说才行。现在方便多了,科技发达了,有电话了,几秒钟就可以跟别人通话了,又方便又节省时间。还有我们以前连电视也没有,谁家有电视都是稀奇的事,不像现在,不止有液晶电视,还有电脑、ipad、手机等先进的科技产品,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幸福多了。”

我想:“现在我们要洗衣服,把衣服往洗衣机里一扔就可以了,想想以前吧,人们都要到江边洗衣服,把手伸到水里都要被冻死了。”

篇3:学生经典读后感

一、编排体系新颖系统, 诵读学习层层深入

这套读本一共六本, 每个年级一本。每本按每学年32周设定章节, 分上下学期, 每学期16周即16个章节安排内容。

在编排体例上, 我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 增强趣味性、系统性。本套读本以“每日一诵读”、“每周一大家”和“每月一名著”的方式, 将引导学习者步步深入、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 做到时时处处都有经典的伴随。

“每日一诵读”就是每天选择一个适合本年段学生诵读的内容让学生每日诵读, 并开创性地以周一到周四安排新内容自学;周五, 我们设计了“一周内容大回放”,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深化、检测前四天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的学习积累更高效。

“每周一大家”就是每周给学生介绍一个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大师。因为考虑到儿童特点, 所以按时间顺序, 以大家生平简介、主要作品、相关趣味故事的形式进行呈现。

“每月一名著”就是每一个月选择一本适合本年段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 以作者简介、作品简介、阅读指导、阅读检测、相关作品推荐等形式呈现。

二、遵循儿童认知特点, 由浅入深精选经典

中华传统经典浩如烟海, 选取哪些内容才能真正贴近儿童?在《小学生经典诵读》篇目选择上, 我们遵循儿童认知特点、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则,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相互交融地选编名篇名句。

(一) 每日一诵读

1. 一年级每日诵读一首诗

周一到周四以“分类呈现”的方式安排学生每日自主诵读一首古诗, 认识五个诗中生字。周五老师带着复习回顾。

2. 二年级诵读成语

周一到周四安排学生每天自主“分类”积累4个成语。周五“一周大回放”里, 我们安排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外, 还用“填一填”、“连一连”和“找一找”等方式检测学生积累掌握本周学习成语情况。

3. 三年级歇后语、对联、谚语、《增广贤文》

三年级上册安排有歇后语、对联, 下册安排了谚语、《增广贤文》。周一到周四每日两到三则, 周五复习检测。这一年级的内容十分丰富, 而且非常贴近学生生活, 生动有趣, 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

4. 四年级诵读四本经典著作名句

四年级上册安排的是《论语》, 下册安排《道德经》、《大学》和《中庸》, 周一到周四每日一句。我们选择与学生立志、求学、为人、处世结合紧密的内容, 以原文和译文相对应的形式呈现。

5. 五年级诵读古典诗词

五年级上册我们安排的是分类古诗欣赏, 除了古诗原文, 还特别加入了对诗文的解说、赏析, 以期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五年级下册我们以时间为暗线, 作者为明线, 安排了47首词让学生诵读积累。

6. 六年级诵读古文

六年级“每日一诵读”安排的是古文, 所选篇目大部分出自《古文观止》。我们采用“以句带篇”的方式, 周一到周四每天安排一句古文名句, 并附以注释、赏析, 周五附录一篇精彩的原文。每日一句是保底, 全文出现是拓展。我们以这种名句带出名篇的方式, 引起学生诵读古文的兴趣, 为后续大量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二) 每周一大家

在“每周一大家”这个版块里, 一年级到四年级按时间顺序介绍从老子到梁启超等128位中国古代大家;五年级介绍鲁迅、老舍、矛盾等32位近现代大家;六年级介绍荷马、莎士比亚等32位外国大家。

(三) 每月一名著

根据学生年段特点, 结合课标要求, 每月安排了一部适合各年级学生阅读的现当代国内外儿童文学名著。这样下来, 每个学期4部, 每个年级8部, 六年保底可以阅读48部著作。

三、培养阅读方法, 巧设阅读评价

这套《小学生经典诵读》不仅仅通过三大板块呈现了学习内容, 它更包含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延伸相补充”以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支撑”这三种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教育思想, 在书中得到了有机的融合, 实现了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1.家校结合, 家长孩子共成长

周一到周四的“我能读 (背) 给爸爸妈妈听”, 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国学, 受熏陶, 共同进步。周一到周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周五大回放”又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能力。

2.巧设评价, 让阅读有法

周五的“一周内容大回放”, 针对周一到周四的内容设计了“猜一猜”、“填一填”和“连一连”等有趣的活动, 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回顾, 实现迁移运用, 把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相结合。

在“每月一名著”里, 我们首先设计了“作者简介”、“作品简介”和“阅读指导”等环节, 指导学生如何去理清作品人物关系、事件脉络等, 关注阅读过程, 教给孩子阅读方法。其次, 我们特别设计的“阅读检测”环节, 通过填空、判断、思考等形式, 让学生自己检测, 体验学习成就感, 培养学习兴趣。

3.增设典故、故事, 增强阅读趣味性

在整套书中, 我们在“每周一大家”后面增设了大家小故事;在二年级成语单元后, 每周安排一个成语小故事;四年级的理解名句里, 我们也结合故事引导学生理解那些富含哲理的古语。这样下来, 整套书安排了近300个有趣的小故事, 增强了整本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四、关注细节, 编写有心

在编写的过程中, 我们坚持从儿童视野出发, 不论是内容选择还是编排体系, 都贴近儿童年龄特征, 符合儿童诵读习惯。同时, 我们在编写的时候更是注意细节, 让整本书处处满足儿童阅读需求。

1.在最初的版本, “每周一大家”我们只介绍人物生平, 推荐其代表作品或呈现与其相关的名言。但是在后来的试用过程中, 我们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回访调查, 发现这些内容稍显枯燥, 学生阅读起来不感兴趣, 而且读了也不容易在脑中留下印象。后来我们就给每位大家增加了一个典型故事, 通过故事, 让这些人物的事迹在孩子们脑海中扎下根来。

2.二年级的“每日一诵读”是诵读成语, 所以我们在一二年级的“每周一大家”故事中, 有意识地安排的都是和这个大家有关的成语故事, 如:老子的“紫气东来”、孔子的“韦编三绝”、孙子的“三令五申”等等。三年级我们积累对联, 而学生对对联理解较为困难, 恰好三四年级的“每周一大家”大概介绍到宋元明清时期, 而这段时间的大家们大多又擅长对对子, 所以, 我们在安排这些大家故事的时候, 又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对联趣事, 增强可读性, 又便于学生理解。

3.我们在编写“每月一名著”的“阅读分享”这一版块时, 一开始我们只编写了“测试达人”, 用填一填、连一连和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阅读情况。后来, 我们觉得, 应该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阅读, 并有自己独特的阅读见解, 这样才能达到阅读润心、阅读润行的目的。所以, 后来我们又增加了一个“分享交流”的环节, 也就是老师在检测学生阅读情况的时候, 不要仅仅满足于对内容的检测, 多了阅读后动手 (做一做、演一演、画一画) 、动脑 (想一想) 、动嘴 (说一说、辩一辩) 等环节, 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质量。

4.整本书的插图和封面都是我们学校编写团队的美术老师白茹完成的。为了让每一幅图都能充分表现文字内容, 白老师提前认真诵读了每首诗词、每个小故事, 甚至是需要绘图的每本名著, 先后画了500多幅草稿画, 最后精选了200多幅。

在编写中,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总之, 我们整个编写团队是用心在编写这套适合小学生自主诵读、适合教师教学、适合家长陪读的经典读本。

篇4:走进经典,让学生与经典牵手

阅读经典名著,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与古今中外的圣贤大师们对话、交流,陶冶情操;可以激发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内心燃起热爱祖国的熊熊烈火……经典名著是人类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华,是每位中学生必须接受和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中小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大幅度地改进。语文教师应该首当其冲,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促使他们进行有效地阅读,做到从经典名著中汲取文化营养,博采众长,厚积薄发。

怎样才能把名著阅读进行到底?经过深入地思考,笔者认为要把名著阅读落实到实处,需要经过下面几个方面的努力,需要天长日久的坚持,需要拿出水滴石穿的精神。

一、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从思想上行动起来

语文教师要身体力行,推动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近年教育部在全国推行“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读书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要真正做到好读书、读好书,教师就面临着引导、鼓励、帮扶、指点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们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从经典故事入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吸收知识的能力也很强,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帮扶到位,用名著激动人心的故事打开他们阅读的大门,他们就会感觉到“别有洞天”。根据近几年的不断摸索和实践,认为《水浒传》里丰富多彩的故事最能为学生打开读书的大门。《水浒传》中人物的嫉恶如仇、侠肝义胆、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大侠风范令学生们羡慕不已。他们快意恩仇的故事令学生唏嘘感叹。在课堂上,教师饶有兴趣地讲述其中一个故事,到情节高潮时戛然而止,让学生课余时间自己去阅读、去体悟,故意留下悬念,这样自然而然就掀起一股读书热潮。

二、低起点,小步走,方法到位,持之以恒

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有限,精力也有限。不可能让学生一口吃成胖子。教师要给学生制订切实有效的阅读计划,要让学生做到每天看一点,每天讲一讲所看到的故事(向老师、同学或父母等),最好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汇总,并持之以恒。每天都要坚持看,自己调节适量就行。最好不要少于20分钟。当然周末两天自己可以适当加量。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指导方法,开展各种语文活动,让学生学会阅读,并做到持之以恒。指导学生做到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做好笔记。教师还可以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让名著走进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闲谈时的话题。教师要开展竞赛活动……教师的指导、帮扶一定要有序进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博采众长、厚积薄发

名著,历经了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珍珠。名著,是发人深思的。手捧名著,读进去,会忘记了现实的酸甜苦辣,会任由时间的风驰电掣,会和书中的人物一同哭、一同笑,会感觉时光流转,会想到要叱咤风云……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创造性阅读,阅读中绝不把原著奉为神圣,要勇于质疑,大胆创新,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要有能看到文字背后“一把辛酸泪”的本领。要能对书中的某些观点或看法加以辩证地分析,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就像《水浒传》里的“愚忠”、乱杀无辜都是应该受到批判的。这一点在辅导阅读中要让学生感悟到。另外像人物评价也要实事求是,用辩证的观点看。要善于从经典名著中汲取有益养分,博采众长,厚积薄发,推动自己的进步。

让教师和学生牵手,学生与经典牵手,用心去读书吧。

篇5:大学生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

读《红岩》有感

在本周,我阅读了红色经典小说《红岩》,以前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这一本小说,在党课开展的这个特殊时期,我再一次阅读了这一本小说,才真正感受到了这一部小说所挥洒的革命鲜血,才真正被小说当中的人物精神所感染。读完这本小说,我受益匪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并怀着敬意写了这一篇读后感。

《红岩》的作者为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全书以他们的亲身的经历为基础进行创作。述说了在黑暗的国民党的追击以及党内叛徒不断牺牲党内利益下,我党工作者与之斗志斗勇,并用生命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革命史诗。书中的江姐在面对当时国民党的严刑拷打,凶残的敌人甚至将竹签插入了江姐的十指,即便肉体上遭受到巨大的痛苦,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江姐发出豪言壮语:“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的这段话,给了我极深刻的心灵震撼,让我感受到江姐在敌人面前,是多么的无所畏惧,是多么的坚定。在被敌人抓捕后的狱中生活里,我党的工作者仍旧保持着极高的革命热情,在狱中唱起《囚歌》鼓励安慰。书中的反派蒲志高、郑克昌不断迫害,欺骗我党的工作者,面对各种诱惑跟残忍折磨,我党工作者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从未在黑暗中丧失信仰,即便是最终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也无所畏惧,也从未背弃自己伟大的革命理想。相反蒲志高、郑克昌为了一己私利,出卖自己的同志,出卖自己的党,最终遭到大家的唾弃。《红岩》中的一句话:“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就是无上光荣!”诠释了这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的人生意义和理想追求。

读完书中的情节,不禁让我联想到现在社会的各种现象,在我们的国家里,即便是现在处于和平年代,也有人做着损害国家利益,出卖党的利益的事情。

近几年来,国家反腐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高官被拉下马,这些高官,享受着国家的待遇,却为了一己私利,做着损害人民、党和国家利益的事情,这不就像是《红岩》中蒲志高、郑克昌那些叛徒所做的事情吗?

同样的,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还有更多像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一样,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国家的发展壮大而努力奋斗的人。像黄大年、李保国、邹碧华、罗阳等人虽是不同身份,不同职位,但却都一起做着一件伟大的事情:为国家、为党、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诠释着自己的人生意义。即便处于和平年代,他们也像江姐等人那样,挥洒着热血,为国家为人民谋福祉。

《红岩》虽然是一部比较久的小说,但在我们党的发展中,它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作品,对于新时代的我们来说,更应该去学习作品中人物那份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无论是在和平年代还是什么时候,这样的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红岩》描述的是革命年代下的故事,传递的是青年人所需的精神力量,让我更加坚定入党的决心,并决定在往后的日子为之而奋斗努力,争取尽早成为党的一份子。

汇报人:冯泽凯

2018年11月8日

经典的力量

读《把一切献给党》有感

阅经典,感力量,聚精神,奋向前。

《把一切献给党》是我国兵器制造专家吴运铎一身的真实写照,他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的一生与共和国的枪炮制造史一起走过。这本自传是一个战士的成长史,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思想发展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在阅读中,我感受到了热爱的无穷能量和钢的意志,对于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而言,无疑是给予了我很大的精神动力。

在矿场成长的他,条件十分艰苦,少年时便对煤矿上的机械设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注定了他的一生。而后来,亲眼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屠杀人民的残暴黑暗,他发出了“拼来拼去,最后吃亏的还是我,得胜的总是那些坏蛋,这是什么道理?哪里才有出路呢”的疑问和愤慨。后来,他毅然选择了革命,选择了新四军,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军司令部修械所的修械工。()空有兴趣没技术,是干不成事的,他日夜忘我地学习工作,一点一滴去积累。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祖国的接班人,必须学习这种敢啃硬骨头的魄力,学习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工具,即使没有一切,我们也能创造一切。结合现在的学习生活,如果你认为没基础而不愿学,或者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而一蹶不振,那么你的内心真的不够强大,挫折是很难避免的,你永远退缩吗?只有去学习,去充实,才能战胜困难。我国的兵工事业从无到有,从大到强,靠的就是无数吴运铎式的人的学习,我们从当下到更加优秀,也只有学习。

而最令我动容的是他的三次负伤,第一次在踝骨留下了足有半个菜碗口大的大洞;第二次被炸掉了4个左指头,左膝被炸开,左眼几近失明;第三次被炸断左腕,经过二十余次手术,身上仍留有几十处弹片未取出。每一次都是生与死的考验,每一次站起来都需要钢铁一般的意志,而他就是一个不倒的巨人,纵百般磨难,竟不露一丝愁容。我感慨这到底是多么强大的内心,需要多少的勇气才能如此。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并不是生死考验,也不是深沟巨洋般的磨难,但有时我们却会畏惧退缩,这说明我们的内心不够强大,意志力不够坚韧,这就是我们需要锻炼的,因为我们祖国的未来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和复杂,只有接班人具有不屈的意志才能更好地接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接力棒。

最强大的力量也许是热爱吧,有了热爱,你会用尽心思去钻研,有了热爱,你不会害怕困难,“当它平平稳稳地转动,像琴键弹出一个个动听的音符的时候,心里就很愉快。”“这种感觉,是任何一个热爱自己事业的人都会有的。”吴运铎凭着这一份热爱,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创新,开拓我国兵工事业。我们也只有热爱党和祖国,才会坚定不移跟党走,全心全意为国奉献;也只有热爱学习,才会争创佳绩,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把一切献给党”是一个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共产党员的心声,也是过去现在未来每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终身心声!

汇报人:李贵源

篇6:中学生经典名著的读后感

值得庆幸的是,在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由五个章节组成,它主要写海伦变成盲聋哑人后的生活。刚开始的海伦对于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情绪非常暴躁,常常发脾气,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了希望,她是多么期待能重新得到光明。在她父母的寻求下,帮海伦找到了一位老师——安妮·莎莉文,这位老师成为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伦对生活有了希望,有了向往。在莎莉文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海伦学会了阅读,认识了许多字,也让她感受到了身边无处不在的爱的故事。书中有一句话: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读到这里我感慨万千。想想我平时遇到困难总是怨天尤人垂头丧气,结果于事无补。现在我明白了我要像海伦那样极力控制自己,使自己不要去钻这种牛角尖。应该学会要正确地对待困难,尽力完成每一件事,要有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让我和作者心灵撞出激烈火花的是这一章——水……水……水。文中“海伦的生命似从梦中惊醒。她坐在地上笑着、叫着,用拳头捶地”读到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从心里听到海伦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呐喊声,和她勇敢克服困难后的激动心情。

我在想: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我会怎么安排呢?我想我将于海伦同行。第一天,我会用灵魂之窗——眼睛,去看亲人的善良、温厚。朋友的友谊与坚强,孩子的天真和无邪。我还要远足森林使美丽的大自然尽收眼底。第二天,我会去博物馆,去了解人类的万古千年,去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第三天,我将走进大城市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体会生活的奔忙和看尽万花筒般五光十色的景象。我想这珍贵的三天将永远储存在我的记忆中。使我在以后黑暗的世界里可以“看”到一个美丽的世界。读到这里我不禁要给未曾失明的人们一个忠告:请保护好你所有的感官。特别是一对最令人赏心悦目的眼睛为世界向你显示所有愉快而美好的细节而自豪!

上一篇:最佳员工 颁奖词下一篇:九年级第四课《走向小康》复习教案(教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