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安秋日的诗词诗歌的鉴赏

2024-04-27

始安秋日的诗词诗歌的鉴赏(精选6篇)

篇1:始安秋日的诗词诗歌的鉴赏

古诗词鉴赏《始安秋日》

古诗原文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诗文赏析

公元7(景云元年),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而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岭南。《始安秋日》这首诗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旧唐书》说他“再被窜谪,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播远近。”《始安秋日》就是当时广为流传的一首排律。

诗人敏锐地抓住了岭南物候的特征,起句就开门见山地直陈其对桂林的独特感受。次句点题并阐述上句“风景异”的内容:“秋似洛阳春”。洛阳的.春日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但这是人们所熟悉的,杨柳新绿,繁花似锦,莺歌燕语。仅“洛阳春”三个字就道尽了桂林秋色佳。这句诗写得既概括又具体,简洁而饶有韵味。紧接着的两句诗写得更新颖奇警,“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在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斜阳余辉倾洒江中,江天虽美非故土,只能使离人更加愁肠欲断。“分明”二字活泼了句意,使江天人格化,江天好像是有意恼人的。“卷云山角戢角戢,碎石水磷磷”,晚风袭来,云雾飞卷而去,山峰忽隐忽现,如同兽的角尖在角戢角戢钻动;江水清沏得可以看见底下的小石子,江水在石间穿梭,发出磷磷的声音,悦耳动听。像这样朴实生动的描写,已脱尽了绮靡之气。

自第七八句起,便转入述志感怀。“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沧”,黄老,道家祖黄帝老子,故称道家之言为黄老。赞美隐士研习黄帝老子的学说,脱尘出俗,能悠游世事之外。宋之问早年曾学道,在陆浑山庄隐居过。这里言外之意很有些悔恨自己未能坚持隐居,热心仕途混迹官场,以致弄到“迁窜极炎鄙”,“百越去断魂”的地步。他一贬再贬终至流放,于是才产生了不如归隐的思想。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中说道:“妙年拙自晦,皎洁弄文史。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事往每增伤,宠来常誓止。铭骨怀报称,逆鳞让金紫。安位衅潜搆,退耕祸犹起。栖岩实吾策,触藩诚内耻。”暗示自己欲进不得,欲退不能,心中感到羞耻。宦海的沉浮,他已经深有体会了。“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表现的是急欲隐归的心理。意思是:说归去吧,到那海岛上远离尘世,寄情沧海,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生命更贵重呢?上句感叹,下句反诘,深沉有力,蕴含着无限辛酸和无奈。眼前美好的桂林山水,只能更增添他的烦恼和感伤。不久,他被勒令自杀。《旧唐书》说他“先天中,赐死于徙所”。《新唐书》说他“赐死桂林”,情节十分凄惨:“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决’。使者许之,而之问慌悸不能处家事。祖雍怒曰:‘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乃饮食洗沐就死。”可见这一次的被流放,诗人早已预感到凶多吉少了。

《始安秋日》诗,是他晚期的作品,感情真挚动人。艺术风格迥异于早年的应制诗。这首诗所写的山水景物,个性鲜明,是诗人在独特环境中的独特感受,给读者以新颖的美感。

篇2:始安秋日的诗词诗歌的鉴赏

笔者抽样统计分析了2013年全国各地100套中考语文试题, 现将其特征解读如下。

一、常见考点

近几年来,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考点, 如把握内容主旨、体悟作者情感、分析写作技巧、理解经典名句、品味生动词眼以及阐述阅读感受等。这些考点, 在201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二、主要题型

近几年来,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的题型主要包括选择、填空、简答和判断四种。201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依旧围绕上述题型“做文章”。统计数据显示, 四种题型中, 简答类试题“独领风骚”, 占总题数的60.5%, 填空类试题占总题数的20.9%, 传统的选择类试题占总题数的17.8%。

三、题量安排

通过对100份试题样本进行的分析可以发现, 201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题量最少的为1条, 如山西卷、江苏南京卷等;最多的为3条, 如河北卷、山东德州卷等。从统计数据看, 201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平均题量约为1.84条, 与前几年基本持平。

四、分值设置

通过对100份试题样本进行的分析可以发现, 201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分值最高的为9分, 出自四川自贡卷;最少的仅2分, 如四川雅安卷、湖南益阳卷等。从统计数据看, 201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平均分值约为4.29分 (前几年稳定在4分左右) , 这一分值折射出“古代诗歌鉴赏题”在中考语文试卷中的独特地位。

五、文本取材

201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在文本材料的选择方面具有下列几项特征:

1. 课内古诗词“坚挺依旧”。

近几年来,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文本选择一直以课本中涉及的古诗词为主, 其中《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经典篇目, 如《望岳》 (杜甫)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渔家傲》 (范仲淹) 等, 尤其受到命题者的青睐。201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在文本选择上延续了这一惯有做法。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中考, 涉及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的70家省市试题中, 有44家的文本选自课内 (专指单一考查类型, 不包括比较阅读) , 约占文本总数的62.9%。

2. 课外古诗词“大举挺进”。

近几年来, 部分省市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文本开始选用课外浅易古诗词, 2013年这一趋向越来越明显。在涉及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的70家省市试题中, 有22家的文本选自课外 (专指单一考查类型, 不包括比较阅读) , 约占文本总数的31.4%。为测评公平起见, 不少省市所选古代诗歌呈现出“避熟就生”的特点———所涉及的作者很多系“非著名”之辈, 比如李觏的《忆钱塘江》 (浙江舟山卷) 、徐元杰的《湖上》 (四川遂宁卷) 等。

六、考查形式

从文本“组元”的角度看, 201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形式大致有“单一课内古诗词鉴赏” (简称“单一课内”) 、“单一课外古诗词鉴赏” (简称“单一课外”) 、“两首课内古诗词比较鉴赏” (简称“内内比较”) 、“一首课内古诗词与一首课外古诗词比较鉴赏” (简称“内外比较”) 以及“课内古诗词与文言语段比较鉴赏” (简称“诗文比较”) 等几种形式, 尤以前两种居多。

针对201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呈现的上述特征和趋势,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积极应对。

首先, 要掌握古代诗歌鉴赏常用的术语。同学们平时应有意识地了解并积累古典诗词常识, 特别是涉及古诗词主旨评价、手法分析、语言风格、文章结构等方面的术语, 做到“有备无患”。

其次, 要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 从整体上分析把握词句内容和艺术特色, 切忌孤立分析、片面臆断。

再次, 要认真审题, 有针对性地作答。同学们要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是赏析全篇还是赏析某一词句, 是评价思想还是分析写作手法, 一定要看仔细, 从而有针对性地作答。

篇3:古诗词鉴赏.宋代诗歌

王安国

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极目沧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

滕王阁序

王 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下面各项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首诗第二句强调这一游览胜地历久不废,后首诗第二句写出了滕王阁意兴阑珊的现状。

B. 前诗三、四句“兴废事”“古今愁”含蕴丰富,引起人们的种种遐想。后诗三、四句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滕王阁的高远之势。

C. 前诗五、六句从空间着眼,写高阁所在的地理形胜和周围风光。后诗五、六句由时间转入空间,诗人生发了光阴流逝的感慨。

D. 两首诗的尾联,虽以景作结,但言尽而意不尽,极有韵味。

2. 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从写景角度赏析“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水村闲望

俞紫芝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②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翡翠”即翠鸟。②“别业”即别墅。

1. 下面各项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按“望”组织题材,以“水”显示特色,写得幽远恬静,雅丽自然。

B. 颔联所用的手法和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完全相同。

C. “可惜一绷真水墨”眼前所见犹如一幅水墨画,诗人不说纸上画,而言刺绣画面,使人感到画面栩栩如生。

D. 这首诗描写隐士生活,颇有些王维、孟浩然田园诗的风格。

2. 本诗写景颇具特色,请赏析颈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结合整首诗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①,负君赤手缚於菟②。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薏苡: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因涉嫌而受污谤的人。 ②於菟:楚人称老虎为於菟。

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字里行间跳荡着热爱部属的激奋心情,展现出作者为人光明磊落的英雄本色。

B. 从颔联的一“愧”一 “负”当中,可以看出诗人关怀部下,不计较个人功名得失的宽广胸怀和高尚品格。

C. 全诗脉络井然。首句为送别时的现实之景,气势突兀;中间四句意在笔先,力透纸背;第六句和第三句相应,第五句和四句相应;结尾两句着重点明送别之情。

D. 诗中充满豪宕不平之气,显得悲壮而苍凉,雄健而沉郁。

2. 简述诗中部属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首诗情感丰富,除别情外,还表达了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 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1. 下面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第一句从大处落墨,第二句则从细处着意。

B. 第三句中的“断”字放在句断之处,与上一句“井梧翻叶”相应,虽只是写风的一起一止,却概括了风声由小到大,吹了半夜才停的全过程。

C. 这首诗纯以写景的真切细致取胜,诗人能准确地捕捉住每个特定时刻的景物特征,层次分明地展现出景色变化的过程,并形成浑成的意境。

D. 尾句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浮云将散而未散的这一瞬间,表现月亮将要钻出云层的动态,从而烘托出半夜的凄清而萧瑟的气氛。

2. 宋人写景,往往刻意追求深细地表现时间推移过程中的自然景物的变化,从而营造成出独特的意境。请赏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人认为尾句“明”字在首句“暗”字的映衬下,成为全诗最耀眼的亮色,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塞上

柳开

鸣髇①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②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注】①鸣髇(xiāo):响箭,又叫鸣镝,发射时带鸣声,也可用以发布号令。②碧眼胡儿:指塞外的少数民族。

1. 下面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碧眼胡儿三百骑”,称呼骑士为“胡儿”,饱含作者对少数民族鄙夷不屑的感情色彩。

B. 诗人巧于选材,利用短小篇幅,舍弃次要情节,捕捉最为精彩动人的意象,将北方少数民族的剽悍性格与尚武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C. “直上”表现箭射出后的锐不可当之势。“一千尺”,形容箭的射程之远。这一句诗侧面表现出来塞上的辽阔和广远。

D. 第三句中“碧眼”在这里既突出了北方某些少数民族的生理特征,又切合此时抬头望箭的特定场景。

2. 第二句中 “干”字用得极其精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试着从“静”与“动”的角度赏析第三、四句是如何描绘出塞上少数民族马上骑射的壮观场景的。

篇4:古诗词鉴赏.明清诗歌

【明】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1. 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袁中道,明代文学家,“公安派”领袖之一,与其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公安三袁”。

B. 这首诗主要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体现夜泉的活泼生动。

C. “山白鸟忽鸣”化用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里没有写月,但诗人已向我们暗示了月光,以下所写景色都是由此而生。

D.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将在皎洁的月光笼罩下的清泉化作一簇簇雪花,欢快地一路奔流着。雪的比喻生动形象,并且暗示上文的“冷”、“霜”,承接自然,显示了诗人的别出心裁。

2. 诗中“白”贯穿全诗,请结合诗句分析“白”体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石冷霜欲结”这一句为后人所称道。试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这句诗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送吴仁趾(其一)

【清】吴嘉纪①

凤凰台北路迢遥,冷驿荒陂打暮潮。

汝放扁舟去怀古,白门②秋柳正萧萧。

【注】①吴嘉纪(1618~1684),明末清初著名的盐民诗人,吴仁趾是其挚友。②白门,本指南朝宋都城建康西门。后世遂借以代称金陵(南京),凤凰台即在此地。

1. 下列是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友人去凤凰台,路程本不遥远,诗人是有意把友人远行的路程形容为“迢遥”。

B. 友人要去“怀古”,凭吊古迹,想到凤凰台昔盛今衰,心情惆怅不已。

C. 这首诗不同于寻常的送别诗,诗人有意写得如此凄怆,不是为了抒写离情别意,而是想表达更深的故国之情。

D.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含蕴不露,只在关键处稍加点示即止。这是本诗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色。

2. 诗人送友人去凤凰台,旅途景色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明清之际的诗论家都讲究作诗须着“诗眼”,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孤 雁

【明】高 启

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不共凫鹥宿,蒹葭夜夜寒。

孤 雁

【唐】杜 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杜诗颔联中“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B. 杜诗尾联,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既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又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只能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C. 高诗颈联中写到这头失望的孤雁,只能指望在惨白的月光中,顾影自怜,聊以自慰。不料那月亮也怀着阴暗心理,自己残缺了,便不许孤雁有个全影,于是孤雁连形影相吊也吊不完整,只看得个残影。

D. 杜诗是一首念群之雁的赞歌,情感浓挚,悲中有壮。孤雁孤单困苦,念友之情依然浓烈,命薄而心高;而高诗写孤雁“单”“怯”“难”“急”“残”,则塑造了一只孤零、孤弱的大雁形象。

2. 两首诗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两首诗通过孤雁形象分别传达了作者什么情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出居庸关

【清】朱彝尊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

【注】朱彝尊(1629~1709),早年无意仕进,以布衣之身载书客游,为采访山川古迹、搜剔残碣遗文,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此诗中的“榆林”是诗人下一站要去考察的地方。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起句看似平平叙来,并未对诗人置身的关塞之景作具体描摹。但“居庸关”三字的跳出,正有一种雄关奔腾之感,再借助于几声杜鹃啼鸣,一种忧伤的情感便浮升在高岭独伫的诗人胸中。

B. 第二句展现的塞上奇景,清澈明净的泉流,令人忘却身在塞北;那淙淙而奏的泉韵,简直如江南的丝竹之音。身在山坂高处,那黄昏“落日”,又圆又“低”,如此之景,在烟雨霏霏的江南也能领略得到。

C. 剪影般的“千嶂”近景,添染上一笔轻盈洁白的“雨雪”作背景,更着一“飞”字,便画出了一个寥廓、素洁、峻奇而不失轻灵流动之美的世界。

D. 结句将读者的视点提升到了诗人身临的绝高之处,整个画面也猛然拓展。于是,清美、寥廓的北国,便带着它独异的“落日”流泉、千嶂“雨雪”和云海茫茫中的榆林古塞,苍苍莽莽地尽收眼底了。

2. 第二句或第三句描绘了怎样的塞外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情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秦淮杂诗 其一

【清】王士禛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

【注】王士禛,在明代度过了童年,他的祖父、父亲作为明遗民都入清不仕、隐居乡里。

1. 有人评价此诗“全诗不着一‘愁’字,却尽得‘愁’字之风流”,请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愁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篇5:古诗词鉴赏·元代诗歌

【中吕】普天乐

滕宾①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梨。黄尘②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双调】清江引

贯云石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注】①滕宾(生卒年不详),一作滕斌,字玉霄,黄冈(今属湖北)人。至大年间(1308-1311)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入天台山为道士。②黄尘:暗用唐代令孤楚《塞下曲》:“黄尘满面长须战,白发生头未得归。”典故指官场上的风尘。

1. 陶渊明曾作《归去来兮辞》,这两首曲子都提到“去来”二字,但两首诗的语言风格上却迥然不同,请简要分析。

2. 两首曲子中分别刻画了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3. 《清江引》的最后一句“醉袍袖舞嫌天地窄”颇为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4. 叶绍翁《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被后人称之为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滕曲“数枝红杏,闹出墙围”却融化前人名句,铸为新曲,你认为此曲中是用“一枝”还是用“数枝”好,请作一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完成5~8题。

【中吕】卖花声 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5. 第一首曲子中开头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试作简析。

6. 两首元曲在结尾最后一句的处理上各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你认为哪一种结尾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7. 概括两首曲子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

8. 两首曲子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异同。

三、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9~12题。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其四)

元好问

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

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虱空悲地上臣。

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

[注]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金正大八年,蒙古军渡汉水,与金战于禹,金兵败退,后金哀宗自杀,金代告亡。而元好问自此不仕,以著述存史自任。

9. 首联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10. 清人赵翼评元好问诗“唐以来律诗之可歌可泣者,少陵十数联外,绝无嗣响,遗山(元好问号遗山)则往往有之”。请指出元好问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11. 诗的最后一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12.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3~16题。

梦武昌

揭傒斯

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

苍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铺七泽流。

鼓角沉雄遥动地,帆樯高下乱维舟。

故人虽在多分散,独向南池看白鸥。

13. 诗中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14. 请谈谈颈联中“遥”字和“乱”字的表达效果。

15. 请分析“白鸥”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1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五、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7~20题。

汪广洋

人言海鸥白,我爱海鸥闲。

野水际空阔,溪云带往还。

素心终自得,机事不相关。

鹰隼独何物?骞腾狐兔间。

17.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海鸥形象?

18.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9. 试分析本诗的语言特色。

篇6:古诗词鉴赏·明代诗歌

夜 归

钟 惺

落日下山径,草堂人未归。

砌虫泣凉露,篱犬吠残晖。

霜静月逾皎,烟生墟更微。

入秋知几日,邻杵数声稀。

雨 夜

何景明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注:①钟惺(1574~1624),明代文学家。字伯敬,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②笳:一种乐器。③万井:古制八家为井,后以井指乡里、家宅,此处指许多村庄。

1. 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夜,但侧重点不同,请作一分析。

2. 试赏析《雨夜》颔联“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句。

3. 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的佳作,试就这一艺术特点对两首诗作简要分析。

4. 两首诗都提到“未归”之人,二者形象有何不同?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8题。

孤 雁

高 启

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

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

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

不共凫鸑宿,蒹葭夜夜寒。

注:①凫鸑(yī):分别指野鸭和水鸥。②蒹葭:芦苇。

5. 本诗题为“孤雁”,请简要概括诗人是如何表现大雁之“孤”的。

6. 古人善炼字,请对颈联中的“急”和“残”字作简要赏析。

7. 诗人托孤雁而言志,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请作一简要分析。

8. 有人认为“不共凫鸑宿”与苏轼的“拣尽寒枝不肯栖”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怎么看?

三、阅读下面两首明代诗歌,回答9~12题。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送卫进士推武昌

何景明

少年佐郡楚城居,十郡风流尽不如。

此去且随彭蠡雁,何须不食武昌鱼。

仙人楼阁春云里,估客帆樯晚照馀。

大别山前汉江水,画帘终日对清虚。

9. 两首诗都写到了雁,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从雁的角度谈谈两首诗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有何不同。

10. 试对“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句作简要赏析。

11. 同写别情,两首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作一简要分析。

12. 两首诗所呈现的风格各有侧重,试对其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回答13~16题。

秋望

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輓,白日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注:①李梦阳: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②汉边墙:实际指明朝当时在大同府西北所修的长城,它是明王朝与鞑靼部族的边界。③“客子”指离家戌边的士兵;“过濠”指越过护城河;“野马”本意是游气或游尘,此处指人马荡起的烟尘。④弢(tāo):装箭的袋子;弢箭,将箭装入袋中,就是整装待发之意。天狼,指天狼星,古人以为此星出现预示有外敌入侵,“射天狼”即抗击入侵之敌。⑤飞輓(wǎn):快速运送粮草的船只。

13. 本诗首联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14. 理解全诗,结合相关诗句,试对诗中的将军形象作简要描绘。

15.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情语”的角度,对颈联中的“冷”字作一点赏析。

16. 尾联以问句作结,这一问之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阅读下面两首明诗,回答17~20题。

赤壁感怀

李承箕

一声歌动白云秋,何处官舟并钓舟。

老我不曾观世运, 离人真得与天游。

头无白发三千丈, 腹有黄精一两瓯。

终古兴亡谁记省, 聊将吟此乐悠悠。

古战场赤壁感怀

方逢时

危矶绝峭依清江,人道曹刘旧战场。

往事已随寒浪灭,遗踪惟有暮山长。

云霞尚带当年赤,芦荻空余落日黄。

欲吊英雄千古憾,渔歌声里又斜阳。

注:①李承箕(1452~1505),字世卿,号大崖居士,湖北嘉鱼人。②方逢时(?~1596),湖北嘉鱼人,字行之,明代将领。

17. 两诗均借赤壁抒怀,但对赤壁着笔有别,试就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18. 两诗颈联对仗甚为精妙,试选其一联作简要赏析。

19. 李诗尾联直抒胸臆,方诗末句转入景象,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请简述理由。

上一篇:生活感悟600字话题作文下一篇:2施工质量检查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