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2024-04-18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篇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说明对象及说明顺序。


2.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


3.培养学生热爱革命先烈的情感,学习先烈的光辉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说明顺序,培养学生景仰先烈,学习先烈的情感。






教学难点


更多的了解先烈的英雄事迹及其意义。


突破方法


阅读、讨论、交流




教学方式


讲授式






教师活动


一、导入(3)


谁瞻仰过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二、新授


(一)给划线字注音


瞻仰 奠基礼 镏金 上溯


重幔 逾越 旌旗 天堑


瞻仰 巍峨 矗立 奠基


小庑殿顶


(二)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的解说对象是什么?


2.解说对象有何特点?作者依次介绍了与纪念碑相关的哪些内容?


3.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按照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进行解说的?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介绍有何好处?


2.如果把第三段提到开头来写,好不好?为什么?


3.为什么要把纪念碑建造得这样巍峨、雄伟和庄严?你还能说出一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吗?你认为当今社会需不需要祭奠、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有何现实意义?


三、拓展练习


你认为本文不以观览的思路来介绍纪念碑,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思路来介绍?大致说出你的设计。本文的思路有何优势?


四、小结


学习事物说明文,要明确把握本文解说对象,对象特点,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我们身上应该有英勇无畏,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作业


1.掌握重点字词。


2.读完全文,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先烈的丰功伟绩激起你怎样的情思?写一篇不低于200字的随感。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认真听


思考回答


注拼音


读一读


认真读


思考 回答


读书 思考


交流


思考 争论


思考 回答


营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检查学生预习掌握情况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及本文巧妙的结构


深入感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及其意义


丰富学生的写作思路,明确不同思路的优缺点。


强化学生的感悟,提升学生思想境界。






板书设计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 雄伟 庄严


依次介绍纪念碑:位置 兴建过程 规模 结构组成及装饰设计


纪念碑的碑身:碑心石 小碑座 大碑座


本文说明顺序: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篇2:《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1.把握本文的说明对象及说明顺序。

2.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

3.培养学生热爱革命先烈的情感,学习先烈的光辉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说明顺序,培养学生景仰先烈,学习先烈的情感。

 

 

 

 

 

 

 

 

 

教学难点

 

更多的了解先烈的英雄事迹及其意义。

 

突破方法

 

阅读、讨论、交流

 

 

 

 

 

教学方式

 

讲授式

 

 

 

 

 

 

 

 

 

教师活动

一、导入(3 )

谁瞻仰过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二、新授

(一)给划线字注音

瞻仰 奠基礼 镏金 上溯

重幔 逾越 旌旗 天堑

瞻仰 巍峨 矗立 奠基

小庑殿顶

(二)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的解说对象是什么?

2.解说对象有何特点?作者依次介绍了与纪念碑相关的哪些内容?

3.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按照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进行解说的?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介绍有何好处?

2.如果把第三段提到开头来写,好不好?为什么?

3.为什么要把纪念碑建造得这样巍峨、雄伟和庄严?你还能说出一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吗?你认为当今社会需不需要祭奠、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有何现实意义?

三、拓展练习

你认为本文不以观览的思路来介绍纪念碑,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思路来介绍?大致说出你的设计。本文的思路有何优势?

四、小结

学习事物说明文,要明确把握本文解说对象,对象特点,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我们身上应该有英勇无畏,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作业

1.掌握重点字词。

2.读完全文,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先烈的丰功伟绩激起你怎样的情思?写一篇不低于200字的随感。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认真听

思考回答

注拼音

读一读

认真读

思考 回答

读书 思考

交流

思考 争论

思考 回答

 

营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检查学生预习掌握情况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及本文巧妙的结构

深入感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及其意义

丰富学生的写作思路,明确不同思路的优缺点。

强化学生的感悟,提升学生思想境界。

 

 

 

 

 

 

 

 

 

板书设计

篇3:英雄不朽——读罗曼·罗兰传有感

—题记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的《名人传》,共分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部分。作者着力刻画了他们三人为追求完美幸福生活而长期忍受艰难困苦的人生。

贝多芬,悲惨童年,闯荡维也纳,攀登上艺术人生的巅峰后,不久便陨落人世。他“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用苦难铸成欢乐,用痛苦换来欢乐;面对挫折要百折不饶。双耳失聪的他面对如此打击毫不畏惧,最终登上了音乐艺术殿堂的顶峰。

米开朗琪罗,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他生活的祖国多灾多难,眼睁睁看着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他一生依附教皇并为其做事,教皇只是为自己树立碑立传。他说:“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70岁时,他接受了圣彼得大教堂建筑师兼总监的职务,他认为这是他应尽的义务,不肯接受应得的薪水,带着内心对自己以及对社会的怨恨,与世长辞。

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他身体健康,有温暖的家庭、文学的天赋,在旁人看来,这是再幸福不过了。不过,忧虑和苦痛正源于此,他厌倦了这种优良的背景,包括一生所赚取的文学声誉。于是,他倾尽一生的精力去寻求真理。托尔斯泰:“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他做到了。

纵观全书,贝多芬孤僻急躁,米开朗琪罗优柔寡断,托尔斯泰古板封建,验证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句古训。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艺术家的共同之处,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痛苦的人生历程,读来让人为之动容。

篇4:不朽的英雄精神

新疆的喀什是西陲重镇,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新疆流传着一个说法,“不到喀什等于没到过新疆”,可见喀什在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经济发展方面的代表性。

汉朝时期,喀什地区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疏勒国疆域。从《汉书》中记载看,疏勒国在西汉时期全国不到两万人,也就相当于现在内地一个小镇的人口。到东汉时期,疏勒国开始兴盛起来,这和班超对疏勒的经营以及后来贵霜的扶持有着很大关系。

盘橐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早在东汉时期,这里就是著名军事家、外交家班超经营西域的大本营。班超在此驻守长达十七年,抗击匈奴,平定西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汉朝时期,盘橐城就位于两河的交汇处——许多城堡都是采用这种选址方案,易守难攻。班超当初选疏勒国作为大本营,考虑了诸多因素:班超通西域,最开始通的是西域南道,所以驻守在盘橐城,可以对西域南道进行有力维护;他所带随从只有36人,而疏勒有三万余人的军队,靠着这三万人,就可以和匈奴相抗衡;匈奴人对疏勒的控制比较薄弱,只是派了一个傀儡担任国王,这国王不是疏勒人,统治不得人心;疏勒以西是大月氏(贵霜),班超可能也考虑到驻扎在疏勒,方便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

当然,疏勒和南道上的鄯善等国相比,距汉朝是最远的。《后汉书·西域传》记载,疏勒“去洛阳万三百里”(实际距离约七、八千里),班超仅仅带领三十六人,却敢在离汉朝近万里的异族疆域向他们发号施令、杀伐决断,能力自不必说,勇气也绝非常人可比。

上世纪初,法国探险家伯希和曾到过喀什,他对盘橐城进行了勘测,當时尚有城墙数百米,后来因为修路建厂,大部分城墙都被拆除。1987年,古城遗址被定为新疆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现在古城遗址上是班超纪念公园,北靠多来提巴格路(原名“班超路”,今路牌尚在),距城中心约3公里,于1994年规划兴建。

纪念公园面积不算大,仅占地15亩左右,呈南北中轴布局。公园入口处有一座造型古朴的石质牌坊,上书篆隶体的“盘橐城”三字。穿过石牌坊,沿中轴道左右两边各排列着18个近两米高的石雕人像,神态威严——这就是追随班超平定西域的36个部下。每座雕像的基座上刻着他们的职位,有“帜手”、“骑卒”、“轻车士”等。沿中轴道向前,左右威武雄壮的汉家勇士昂首而立,不禁让人遥想英雄当年,豪情顿生。中轴道尽头,三米多高的班超像器宇轩昂,目光如炬,很有王者之气。雕像所用石材,据说都是从外地运来——班超三十六部下的雕像是在东南沿海一带采石、雕刻而成,而班超像的石材则来自山东。从东至西,跨越数千里,各地区不同的文化、艺术在西域的土地上交流、融合。公园里的城墙、烽火台等建筑,混合了中原地区和西域的建筑风格,就是这种交流的一个注脚。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东西部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班超像身后有一道数十米长的弧形墙壁,雕刻着班超少而好学、侍奉慈母、投笔从戎、以及在西域传播农耕等故事,文治武功,相依并存——“文治武功”这个词,多是形容帝王,班超作为西域的王者,这个词用在他身上倒也十分合适。西域人对班超的纪念,除了纪念班超的“武功”外,更是纪念他的“文治”。班超平定西域,给西域各国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安定的生活,加强了民族团结,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笔者一行人去时,公园里正在修建班超纪念馆、纪念大殿等建筑。周边则是市政府开发的一个房地产项目,叫做“梦回汉唐天下”——古代中原地区的文化、政治对西域地区影响还是很深远的。

喀什除了班超纪念公园外,另有艾提尕尔清真寺,这是全疆最大的一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在西北地区的代表性建筑;东门大巴扎(巴扎指集市),是南疆最大的商品贸易市场,以及喀喇汗王朝的宫城遗址高台民居、香妃墓等。

3

笔者在新疆考察的时间是2012年7月上旬,正是“七·五恐怖事件”三周年前后,2012年6月29日,新疆和田又发生了一起恐怖分裂分子劫机事件,因此,新疆的形势比较紧张,一路上,笔者一行多次遭遇武警战士查车,到达喀什的时候,广场上更是停放着装甲车,夜市也已关闭,呈现出一派高度戒备的态势。说实话,我们的心里也比较紧张,同时又很忧虑,正是在这样的紧张气氛之下,我们来到了班超在喀什的纪念点——盘橐城,在此,我们感受到了力量和信心。

拜谒盘橐城,我们本来没请讲解员,在园中,恰好碰上了一位刚给游客讲解完的汉族讲解员,名叫蒲娟,胸牌上显示她是这里的负责人。我们向她简单地询问盘橐城的情况,她说:“我干脆给你们讲解一遍吧”,便把这个公园和班超纪念馆周边的浮雕故事认真、细致地讲述了一遍。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为什么要在这里修建班超纪念馆?就是要证明,自汉朝以来,新疆就是我国的领土!”一时间,笔者的泪水涌上眼眶,觉得眼前这位看起来有些柔弱的女子,像一名战士一样坚强和勇敢。

篇5:《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2、学习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道路和先烈们的光辉业绩。

【教学重点】① 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 ②了解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历程

【教学难点 】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学法指导】

1、关于说明文:

(1)说明文,是一种以        为基本表达方式,常用于客观说明某种事物或某种道理的

一种文体。具体来说,即说明事物的     、    、    和     等;解说事理。

(2)阅读说明文,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            第二:               第三:

(3)说明的顺序有:       、      、        .

2、关于题目:

文章以                   作为正题,这是          的亲笔题词,提示了全文的主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题是                       ,说明作者是由瞻仰首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去赞颂人民英雄的,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这是全文说明的对象。(这是常见的.副题的一个作用──限制规定表现主题的范围。)

【教学过程 】

一、1、初读课文,总结重点字词,写在下面。

2、再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我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是                        。

于          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      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于  月  日写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

从地面到杯顶高    米,用了     块花岗石和汉白玉。周围栏杆使用的材料是     。

纪念碑的碑心石重    吨,高     米。正面题词是                 ,是      写的;背面的碑文是      (谁)起草,      书写的。碑身两侧是            组成的花纹。

小碑座四周雕刻着由               组成的大花圈。碑顶是具有民族传统的        。

10块汉白玉大浮雕雕在纪念碑的        ,从东到北共长     米,高     米。

篇6:《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纪念碑的结构特点,品味作者感情;

2、指导学生理解说明对象、特征,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3、体会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过程与方法:阅读与图片展示、自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

1、了解纪念碑的结构特点,品味作者感情;

2、指导学生理解说明对象、特征,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3、体会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教学难点】

1、体会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教学方法】自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PPT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或播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视频资料),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周定舫,以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近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回忆说明文常识

1、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常见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

3、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等。

4、说明语言准确、科学、严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展示学习目标

正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表明本文说明的对象。

副标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瞻仰”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指恭敬地看。)

2、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3、积累词语。

4、初读课文,思考:

(1)概括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作者对纪念碑总印象即纪念碑的总特征)(学生在文中找出关键词语)巍峨、雄伟、庄严

(2)阅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3)说说课文总体上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纪念碑的?请勾画出表明作者行踪的词。

(4)了解文章结构特点。

5、班内展示、交流,老师补充。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

从…走去,越过…踏着…走到…踏上…到了…

瞻仰:从…起往南转到…西面…来到…走下…离开…

四、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边读边理:找出作者参观路线的方位词,试着画出参观路线图。

2、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涉及到的说明文知识,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等,梳理全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研读课文,体会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3、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

一、导入:复习说明文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

(一)读课文2-5节,思考:

1.总体来看这部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2.从远处来看(2、3两节)写了纪念碑的哪些内容?

3.从近处来看(4、5两节)写了纪念碑哪些内容?

4.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二)读课文6-10节,思考:

1.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哪10座浮雕?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3.展示交流,明确

(1)东一:“虎门销烟”(2)东二:“金田起义”(3)南一:“武昌起义”

(4)南二:“五四运动”(5)南三“五卅运动”(6)西一:“八一南昌起义”

(7)西二:“抗日敌后游击战”(8)北一:“群众支援前线”

(9)北二:“胜利渡江,解放全国”(10)北三:“人民欢迎解放军”

明确顺序:由东到南到西最后到北的空间顺序,同浮雕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相一致。即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找一找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例: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大巍峨的特点

(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例: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到1000年之久。

句中“至少”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至少”表示最小限度,说明了这些浮雕可以保持在800到1000年以上,如果去掉后就太绝对了。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拓展延伸:朗读第四段的碑文

1、人民英雄纪念碑要纪念的英雄究竟是哪些人?

2、烈士们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了,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能做些什么?

3、如果要在纪念碑上补充建国以来的人民英雄,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

四、巩固训练:《学习与评价》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特征是巍峨、雄伟、庄严,为了把它完整的介绍给读者,作者按照自己瞻仰的顺序,一步步把我们带到纪念碑前,采用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顺序,有条不紊的给我们介绍了十幅浮雕的内容,突出了中国革命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六、作业安排

1、背诵三段碑文

2、运用所学说明顺序,简要的写一写我们的学校。

3、完成《学习与评价》

七、板书设计

侯晓旭

篇7: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在我的印象中,啊!许多英雄的灵魂就在这里,他们不再离开。因为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恢复当年的神勇,等待那灵魂的新生,到那时他们还要来保卫祖国、建设祖国。那些模糊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若隐若现,他们像约好了一样,手指一同指向前方。某种突来的力量,促使着我朝那个方向走去……

之后回想那十块浮雕使我若有所思,浮雕上的内容大多与战争有关,是什么导致了中国的内乱和与外界的冲突?我认为这中国的内乱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民的不团结和自私的心理。与外界的冲突时由于当时统治者的无能,所以被外国人瞧不起。不管怎样,俗话说,以和为贵。战争一发民不聊生。没有了经济发展,导致中国的落后,别的国家就会乘虚而入,从而导致战争的发生,恶性循环。如果中国团结起来,不起二心,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样一来,国家机会越来越强,别的国家就不敢瞧不起中国,那种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那浮雕上的青年们,举着旗帜,共同呐喊,赶走侵略者。人山人海,气势恢宏。青年们的壮举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为了国家,牺牲小我又有什么呢?留下的是人们对你的赞美。

篇8:《英雄吉鸿昌》再现不朽传奇

1934年11月24日,突如其来的一场早雪,覆盖了整个北平城,白雪皑皑,寒风凄凄,仿佛上天在为一代英烈鸣冤不平!

为响应党的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气节的红色影视题材作品——电视剧《英雄吉鸿昌》目前已进入紧张的后期制作阶段,预计今年7月左右与观众见面。制片方表示,该剧以尊重和真实还原历史为准绳,通过接地气的叙事架构讲述中国革命道路上以吉鸿昌为英雄代表人物的真实故事,为观众近距离客观再现中国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及各界民族英雄们为拯救国家和人民,开启的那段峥嵘岁月……

在电视剧《英雄吉鸿昌》后期制作的样片开头,展现了这样一幅画面:风雪中,吉鸿昌的妻子胡洪霞拉着他们的唯一女儿悌悌站在小桥上,她悲伤地凝望远处,默默无语。年幼的悌悌此刻并不知道父亲已被刽子手处决,心中盼望父亲归来的愿望写在纯真无邪的脸庞上。当记忆的碎片慢慢被拼接,定格放大,又逐渐清晰起来时,胡洪霞只得任心中无限的哀思随河水静静流淌,带走心底对丈夫最深切的怀念……吉鸿昌,成了这个家庭一生的追忆。

吉鸿昌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32年组织领导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抗击日寇,收复多伦。后遭国民政府的残酷镇压,同盟军被解散。吉鸿昌回到天津之后,继续从事地下活动,建立“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并组织武装抗日义勇军。不幸于1934年被军统特务抓捕,经多方营救无果,壮烈就义于北平。

2015年,为纪念吉鸿昌将军诞辰120周年,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北京东方纯钧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太浩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四十集大型革命史诗巨作《英雄吉鸿昌》目前已拍摄完成,预计7月在全国多家卫视开播。此剧由实力派演员,双料影帝侯勇领衔主演,童蕾、章贺、邓莎、孙伟、杨旸等主演,并集结了王卫国、杜志国、侯长荣、郭晓峰等一众老戏骨头鼎力助阵,真实地再现了吉鸿昌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形象。

据制片方介绍,《英雄吉鸿昌》讲述的是九·一八事迹后,民族英雄吉鸿昌为抗日积极奔走,在艰难险恶环境中与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侵略者作斗争,和冯玉祥组建抗日同盟军的故事,再现了爱国将领吉鸿昌短暂而传奇的一生。此次电视剧本的创作是著名编剧王海平根据吉鸿昌将军的女儿吉瑞芝女士撰写的回忆录《吉鸿昌传记》改编而成的,此剧也是众多关于颂扬英雄吉鸿昌的影视作品中,唯一获得吉瑞芝女士书面授权并亲自担任总顾问的作品。

为更准确地表现和塑造吉鸿昌这一英雄人物,并能让全国观众接受和喜爱,制片方深思熟虑之后,毅然锁定了同样是在职军人的著名演员、双料影帝——侯勇。这也是侯勇第一次饰演人物传记,第一次饰演国民党将军,第一次参加老戏翻拍。因为是民族抗日英雄吉鸿昌,所以侯勇自己也是在剧本都没有看到的情况下就同意出演这部戏,并十分自信地表示,虽然自己外形上与吉鸿昌本人有些差距,但凭着自己多年的演出经验,一定能将吉鸿昌这个人物的性格特色和精气神相融通,展现给观众们一个更加丰满、感人至深的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采访中,该剧总制片人刘雁初先生坦言,本剧的初衷旨在响应我党爱国主义教育,强化民众爱国热潮。意在深度诠释一段悲壮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吉鸿昌将军诞辰120周年,弘扬民族正气,重塑英雄军魂。同时,本剧也是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之作。

执行制片人彭劲松先生则针对当今很多年轻人浮躁、价值取向有误的社会现象解析了该剧的引导作用:“现在社会中的年轻人大多很浮躁,拍摄这样一部致力于传递正能量的电视剧,我们也想借此鼓励中国当代年轻人积极面对生活,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希望在抗日民族英雄正能量的引导下,每个人都有一颗强大而又不失正直的心。因为作为“正青春”的一代人,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希望!”

正是基于制片方领导意在弘扬民族爱国情怀、实现教育意义的这一初衷,《英雄吉鸿昌》才力求在弘扬大的战争场面及细腻情感呈现等多方面追求尽善尽美。该剧于2014年9月26日在承德木兰围场开机后,先后转战北京王佐影视基地、怀柔杨宋影视城、上海车墩、盛强等拍摄基地,直至2014年12月顺利杀青,拍摄历时3个多月。如今,电视剧市场百花齐放,特别是在反映抗日、剿匪、战争等作品充盈屏幕的当下,本剧的政治意义更显重大。为了达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品质精良,制片方在承受着一剧两星的成本压力下,毅然决定加大投入力度,选择了绝美金秋的木兰围场塞罕坝草原作为本片的重要场景,一场血雨腥风的残酷厮杀在景色如画的大自然里爆发,其寓意更为深奥,将带给观众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和深层次的引导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重场戏——多伦战役,制片方耗资几十万元,历时3个月,依照历史纪实搭建一座多伦城楼,当最后一次爆破完成时,主创团队多有不舍,望着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多伦城,那种对当年战争残酷的感受更加强烈,在感动观众之前,剧组所有工作人员都被深深震撼了。

为更好地激励年轻一代观众对英雄主义思想和民族团结精神的认知,并表达《英雄吉鸿昌》剧组演职人员对所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进步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先烈们的敬仰之情,制片方特地定制了一批当年吉鸿昌赠与部下的青花瓷碗,上面赫然标注着吉鸿昌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当官即不许发财”,这便是吉鸿昌将军一生为之兢兢业业、执著坚持的座右铭。制片方表示,将来这批瓷碗将在发布会期间赠予嘉宾、媒体及热心观众,希望此举措既响应国家“反腐倡廉”的号召,又为吉鸿昌将军精神的传承延续薪火。而“拍英雄、学英雄”,是电视剧《英雄吉鸿昌》的拍摄初衷,也是该剧主创者最真实的心声。据了解,在本剧拍摄期间,全组演职员从自身做起,掀起一股爱国主义热潮,并积极自发地准备为河南扶沟县吉鸿昌小学捐赠一笔教育基金。

篇9: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引导学生从十幅浮雕中了解我国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进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真正含义,激励学生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教学重点:

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激励学生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课时安排:两课时。前置作业:

1、归纳字词。

2、了解说明文知识,包括概念、说明文的分类、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3、找出表明顺序的关键词,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给我们面前?(即作者的活动顺序)

4、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

5、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屏幕上的这幅图时,首先看到了什么?这彩照给了你什么感觉? 学生发言后归纳:首先看到了彩照──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最早刊登在1958年4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后收入散文、特写集《北京在前进》一书。该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预习展示。

1.正音正字。(出示投影,要求学生注音)

瞻仰(zhāngyǎng)矗(chù)立 五卅(sà)奠(diàn)基 砌(qì)墙 上溯(sù)伟绩(jì)镏(liú)金 挑衅(tiǎoxìn)逾越(yúyuè)天堑(qiàn)重幔(chóngmàn)不朽(xiǔ)横幅(fǘ)发髻(jì)销毁 践踏 徒手 镶嵌(xiāngqiàn)熊熊火焰 峻峭 老巢 搀扶(chānfú)2.补充解释下列词语。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

永垂不朽: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

遥遥相对:遥遥,形容距离远。远远地相互对着。

风起云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当。怒形于色:形,显示、显露。

三、学习了解说明文知识。

1、说明文文体:

说明文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等,给人以知识,知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2、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故宫博物院》和《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都是介绍建筑的,但是两事物的特征不同。故宫是古代君王的活动中心,它的设计就处处反映出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特点,而人民大会堂是我国劳动人民共商国家大事的地方,雄伟是人民大会堂的特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抓好说明对象的特征。

4、说明顺序:

要安排好写作顺序,说明顺序一般用以下几种:

①时间顺序:时间先后

②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

③逻辑顺序:

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等。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5、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等。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例如说明死海的“死”,列举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的事例作证;说明死海的“不死”,列举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的事例,让人信服。

[列数字]:一些事物从数量上便于说明特征,可以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例如《太阳》中: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作比较]:把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显示事物的特征。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物的特殊点、或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例如《太阳》中:“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

[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打比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从而把此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例如《太阳》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打比方,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作假设]:例如《太阳》中:“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霜雨露,没有草木野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这就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作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例如《太阳》中: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说明方法中下定义与作诠释,作比较与分类别这两类要准确辨析。

下定义与作诠释。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概括性的说明,以便确定被说明事物的范围和界限。而作诠释是注释说明,一般对事物作通俗的介绍,对事理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解说。在语言要求上,下定义的语句要求是个明确的判断,语言形式一般为“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什么”语言要求准确、概括、简洁,不允许出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而作诠释就没有这些限制,只要做到说明准确、严密即可。

作比较与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主有从,主事物是被说明对象,从事物不是要说明的对象,而只是为说明主事物服务的,为了说明人们所不熟悉的主事物,而选一个人们熟悉的从事物跟它相比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主事物的某种特点,这就是作比较,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是一个大的概念中,包含着若干的小的概念,这若干小的概念同属一个大范畴而又相互并列,没有主从关系,更没有比较的特点。

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的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③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要言简意赅、明白晓畅,不要拖沓、含糊。

四、整体感知课文

1、速读,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段(1节):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节):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也可以具体一点)第三段(11节):瞻仰后的感受。

2、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的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标题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

3、齐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 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五、合作探究。

(一)指名读第二层(4-6节)

1、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空间顺序)。

讨论明确: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顺序介绍)

2、提问:作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归纳:碑的四周栏杆、碑的正面题词和背面碑文、碑身的装饰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作者再次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突出了主题,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 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的阐述。

3、集体朗读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

提问:第6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何作用?

归纳: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长度、质量、画面,为下文详细描绘作了准备。

(二)探究第二段的第三层(7-11节)。

1、大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文章把它单独列出来,是为了突出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浏览这一层、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

2、重点讲析一、二两幅浮雕。

教师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销毁鸦片烟”。作者用了四句话,分三层次来介绍:第一句是第一层,写明了事件(销毁鸦片烟)、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时间(1839年6月3日)、地点(虎门)、人物(群众)──这是记叙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层,描述了画面,先详写销烟场面,作者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用“运”、“倾倒”等词表达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箱箱”、“倾倒”与“一股股”、“升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中国人民挺身而出,还击帝国主义的威风。第三句略写了炮台和群众的战船,烘托了两军对峙的紧张局势和中国人民严阵以待、毫不动摇的销烟决心。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以简明的语言点明了这幅浮雕的主题。

3、指导学生分析第三幅浮雕。

归纳: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第一幅相比稍有变化,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义;接着阐述历史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然后形象地再现画面:“大刀、梭镖、锄头、火把”是农民起义的武器”,“一群”人民的儿女“冲下来”,旌旗“迎风飘扬”显示了起义队伍人数众多势不可当。借鉴上述方法自读课文,完成四、五、六幅浮雕的分析。提示:作者介绍浮雕时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时间),再现画面,揭示画面表现的意义。填好表格后学生交流。(答案见投影或由学生画出来)

教师抽查完成情况,然后指名口头分析第四幅浮雕“五四爱国运动”的画面。教师适当点拨、启发。

教师小结: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有的从历史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

(三).探究课文第三段(11节)。

集体朗读最后一段。

提问:本段共几句话,分别与上文什么地方照应?

归纳,共有三句话。在第一句中,第三次出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字样,呼应前文2、4小节,篇末点题,“又一次瞻仰”的“又”字,不是机械重复,而是感情的深化,第二句与第三句呼应第三节所说的建碑意义:“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是分别对“象征”和“标志”的说明和注释。以上是说内容和感情上的照应,这里还有行踪的照应:开头越过广场──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这里是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整个活动记叙完整,从而使全篇文章线索分明,重点突出,浑然一体,充分揭示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

六、质疑反馈。

既然按照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为什么“小碑座”不放在“碑前”说明呢?“大碑座”又为什么不紧接着“平台”、“汉白玉栏杆”加以介绍呢?这样是否显的杂乱?

七、拓展延伸。

如果要在纪念碑上补充建国以来的人民英雄,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 我来做导游“向您介绍我们丹阳市第六中学”

板书设计:

1.活动顺序:(按由远而近,直到离开的行踪写)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

2.空间顺序:(由下而上介绍纪念碑)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3.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巧妙结合介绍10幅浮雕)

篇1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文

我们忘不了,忘不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忘不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生命谱写的传奇。你们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你们的`行为和精神值得我们炎黄子孙一代代学习。

当祖**亲在万丈深渊里痛苦地挣扎,你们不顾性命的安危来迎救母亲。敌人的子弹穿入你的胸膛,你却没有一丝的悔意。是你们这些爱国志士鼓舞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在前进。你们走了,又有另一批人冲了上去,你们有共同的一个信念:“祖国――我们的母亲,没有你,就没有我们自已!”一批批人倒下,又有一批批人冲了上去,这样的前赴后继,终于把侵略者赶出了我们领土,我们的天地!

你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抛弃了一已私利。因为工作的繁忙,你们没有关心家庭的时间,节日里,你不能和家人团圆。我懂,我们懂!你们是舍小家而为大家,说到底,你还是为了所有的中国人和哺育人民的祖**亲!

现在,你们长眠于冰冷的地下。看到这一切,你们笑了,笑得好甜蜜,你们认为自已的牺牲值得了!是你们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打下了牢固的地基!

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很有信心。因为我们有你们做为榜样,你们永远是我们的启明星!

苍海桑田,万物皆会变。只有对你们的尊重与崇敬不会变。因为你们永远都是我们心中的巨人,永远是我们崇拜的英雄!

我们一定会用骄人的成绩来回报祖**亲,回报你们的付出。也一定像你们一样不让祖国再受欺辱。

篇1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文

今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我们四年级的优秀少先队员们,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东台山扫墓。清明节是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尽管此时的天气很热,但这也不能抵挡住我们迫切的心情。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说说笑笑,“哇”同学们兴奋的叫着“山泉水!”瞧!这山泉是那么得清澈,尽管身上披的是枯枝败叶,脚下踩的是浑厚的泥巴,可它仍是那么清澈。

我们不知不觉,已到了圣神而庄严的地方,――东台山烈士陵园。抬头看见,花坛中央矗立着一座高高的英雄纪念碑。纪念碑是那么庄严,肃穆,巍峨雄伟,使我们萧然起敬。纪念碑上刻着八个有力的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我们开始了祭拜仪式,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把头低了下来,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格外沉重,想当年先烈们为了我们今天地幸福,和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是你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此刻的安宁,你们都是好样的。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风云变幻艰苦的岁月,可我们现在总能从书本和影像里,想象到那个充满着战争硝烟的年代,和一些英雄们光荣的事迹。先烈们为祖国的事业,民族的利益,而抛头颅,洒热血。我们钦佩他们不畏强敌的胆识,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先烈们英雄事迹,我们要代代相传,铭记于心。

篇12:《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3

四周的汉白玉栏杆       正面:毛泽东同志的题字碑身   背面:周恩来同志亲手写的碑文两侧:装饰花纹碑座:四周的花圈碑顶:小庑殿顶

十块浮雕的高度、总长度、耐久性等二幅浮雕第三、四、五幅浮雕第六、七幅浮雕第八幅浮雕及九、十两块装饰性浮雕

1、全文采用边瞻仰、边介绍的形式,根据作者的观察所得,围绕纪念碑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以瞻仰者本人的        顺序为主,以纪念碑       顺序为辅组织材料的方法。这篇文章既有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又有从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还有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2、这篇文章既有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又有从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还有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文章按一定顺序说明的好处是                。

四、通过本文初步认识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区别。

1、记叙(记述和叙述)、说明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2、记叙文,泛指一种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常用于客观说明某种事物或某种道理。

3、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常常在一种文体中,几种表达方式穿插使用(不改变文章性质)。

例如本册《故乡》中在写到“狗气杀”时后面括号内的文字使用了      表达方式,其作用是

。本文则是以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本文第三段第三句使用了     表达方式,其表达作用是                 。第九段第三句主要用了      表达方式,作用是

。虽本文有很多的记叙描写的文字,它仍然是说明文的依据是                    。

五、本文的结构特点:文中的前后照应。

1、本文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使用了         表达方式。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最后一段的三句话分别和前文哪一部分照应?

2、照应的作用。

六、中心思想的表达。

说明文的中心与记叙文的中心的表达有所不同,它只要通过对事物或道理本身的说明及相关情况的介绍来表现的。本文正是通过对纪念碑的特点的说明及相关情况的介绍表达了明确的中心思想,那就是                                                                     。

七、品味说明文的语言。(要点:准确、简明、形象)

(1) 找出第一段文字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并体会这些词在这里的作用。

(2)关于牡丹花、荷花、菊花的象征意义:

篇1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阅读理解及答案

①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②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7.文中运用了许多数字说明,对于用这些数字说明的目的,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说明材料的珍贵,来之不易。

B. 为了说明所用材料的大小,修建的困难。

C. 为了突出工程的艰巨,花费的巨大。

D. 为了说明党和国家对建碑的重视,表现了对先烈的深切怀念。

8.对第①段说明顺序的分析,选正确的一项是

A. 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正面,后背面。

B. 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背面,后正面。

C. 采用逻辑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由主到次,条理清晰。

D. 采用时间顺序,先看四周,后看中间;先上台阶,后看碑身;先看背面,后看正面。

9.碑身上的雕饰均有象征意义。请指出装饰花纹松柏的象征意义:

A.象征先烈的品质纯洁。

B.象征先烈的光辉永照人间。

C.象征先烈的精神永存。

D.象征先烈的精神永远指导我们前进。

参考答案

7.D

8.A

篇14:《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已经开学了一个月,并度过了我们的第一个三天小长假,清明节。在我们以往的印象当中清明节,无非就是扫墓,踏青,吃寒食,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三天假期。但是各位对清明节真正又了解多少呢。

在两千多年前,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一位臣子――介子推为了救几日未曾进食的重耳,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作了国君,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椎,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但由于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清明节就取代了寒食节。

而在清明节,自然也少不了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如踏青,放风筝等,还有最重要的环节――扫墓,在原来,扫墓时要挑些新土来上坟,而且凡新坟一定要在清明祭扫,同时用荤、素菜肴和酒、饭等祭奠自己的先祖。而时至今日,在祭炎黄二祖、悼念自己的先祖的同时,在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也是清明节里很重要的内容,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使今天的清明活动具有了更重要的教育意义。

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在前不久的3月28日,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机场对发掘确认的2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进行了交接。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士兵从韩方士兵手中接回收殓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木。中国驻韩国大使邱国洪为每具棺木盖上五星红旗,并轻轻将国旗铺好、展平。

“烈士们,我们来接你们回家了!”一片肃穆之中,中国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深情呼唤。中韩双方代表团人员面向烈士遗骸鞠躬致敬。

一个简单但又庄严地动作,一句简单而又的温情话,饱含着多少对烈士的尊敬,又让在场的多少人泪湿眼眶。

还记得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上空传来的那句对话么?

3月31日,北京时间上午10时许,韩国仁川机场。

一架载着36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的中国空军伊尔-76运输机腾空而起。

10时28分,伊尔-76飞机进入中国空域,空军两架歼-11战机随即全程伴飞护航。

“我们是东方航空056航班,运送志愿军烈士遗骸前往沈阳。”

“欢迎志愿军忠烈回国,我部飞机两架,奉命为你全程护航!”

空军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先烈的致敬。

而这样的画面,不是第一次让我感动。

伴着战机的`轰鸣,这段对话让多少人泪湿眼眶。

1954年9月,在战争结束后的一次军事人员遗体交接中,“联合国军”方面向中国送还约1万具抗美援朝志愿军的遗体。

1981年至1989年间,韩国通过朝鲜向中国归还过42具志愿军遗骸。

6月,韩国领导人在访华期间,向中国领导人提出移交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如果发现新的中国军人遗骸,每年定期归还中方。

从到现在,已有五批共589具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但是每一名烈士的回家路都是那么的不易。

那些消失在炮火中,连躯体都无从寻觅的烈士们。

那些奔赴境外作战,仍沉睡于异国他乡的英灵们。

那些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平中无声凋零的老兵们。

他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永远的思念。

虽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但“一身戎装去,披裹国旗还”又何尝不是你们在沙场上浴血奋战,在炮火中勇往直前时最渴求的荣耀;

虽说“英雄不问出处”,但我们今天却问“英雄归处”,你们的名字虽然不闻于世,但你们的功绩会被世人铭记!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都是这些革命烈士,一次次用自己的鲜血,一次次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换来的,在我们欢快的过着清明假期的同时,不要忘了,是谁用命为我们换来现在的安定与享受。

当我们与家人团聚的时候,要知道有多少革命烈士已经无法与再次家人相见,当我们快乐的玩耍时,要记得,是多少先烈为我们开辟出来的这美好的道路。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才带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美满,正是有了他们的壮举,我们现在才能和世界强国并驾齐驱。

即使今天并非清明,即使清明节已经过去,但是我们对革命烈士的感谢与怀念永远都不应该过去,无论是否是清明,我们都应该去敬重他们!要永远记得,没有他们的存在,就没有现在的安逸。

在这清明之际,让我们于此缅怀,我们永垂不朽的革命先烈吧!

升旗手吴祖正,班级体委,他工作认真、为人热心,总是尽心尽力的帮助老师将班级管理的并井有条。

升旗手杨佳桐,班级学委,他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在他的带领下班级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

护旗手刘采羽南,她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异、乐于助人。

篇15:革命英雄永垂不朽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我们背起这首诗,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那些为了革命事业而献身的先烈们,心中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让我们久久难以释怀!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我随爸爸妈妈驱车来到了“华东革命历史陵园。放眼望去,长长的石阶直达山顶,我怀抱着一束美丽的鲜花登上了最顶端,高高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就巍然的屹立在眼前。我怀着无比激动和崇敬的心情,把那束鲜花轻轻地放在了烈士碑前面,默默地给英勇的先烈们鞠躬致敬!高高的纪念碑上刻着八个闪闪发光的大字“革命英雄,永垂不朽”,碑身前面还镌刻着一幅精美的图画,上面有一棵盛开着一朵朵梅花的梅花树,还有几棵四季常青的塔松,在蓝蓝的天空上还飞着好多象征着和平的`和平鸽。我知道,这幅画是告诉人们,革命先烈们不管在多么艰苦恶劣的环境下,都会为了人类的和平而英勇的抗争,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看着这八个大字,我想起了许多革命先烈,有黄继光、刘胡兰、邱少云、董存瑞、赵一曼……,他们有的正值花季,却为了人类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就立刻充满了对革命先烈的尊重,以及对惨无人道的敌人的憎恨。由此,我忽然想起了“赫副营长”的故事,在一次与敌军的对抗中,他在千钧一发的时刻,用火柴点着了自己最爱看的书,举起来为战士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然而却不幸暴露了自己,被敌人猛烈的炮火打中,光荣的牺牲了。

上一篇:王柏靖作文下一篇:县团代会开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