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英雄

2024-04-15

不问英雄(精选8篇)

篇1:不问英雄

英雄不问出身--中专生如何征服沃顿商学院

有一个中专生,几经奋斗最终被美国名校沃顿商学院MBA录取。

听人说,90年代,沃顿商学院连续8年在全美排名第一,它每年只在中国招收20名学生等等。能被沃顿录取,我想这样的成功,离普通中国人太远。

中专生名叫乔惠存,一个来自东北齐齐哈尔的男青年。

乔惠存大致经历是:15岁考上辽宁轻工学校,中专毕业,到齐齐哈尔明月啤酒集团当技术员;24岁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经济学研究生;26岁在几千名求职者中被中信总部录用;29岁辞职当老板,创办咨询公司;32岁,经过两年的考试和申请,被沃顿商学院MBA录取,现在美国念书。

“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我的执著”

我见到刚刚回国的乔惠存。印象中他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我的执著:做一件事,一定要做到底,一定要做成功!我相信这句话: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我们能有这样的理念,成功实际上离我们并不遥远。”

不错,这一特点早在上中专时就显现出来,现象是跑步。

乔惠存中专时坚持天天跑步,晨跑4年,从没间断过,他永远比同室人早起两小时。

“开始我也起不来,我们寝室8个人,早晨都不吃早饭,8点爬起来直接去上课。我想要自己改变这种习惯,每天早晨6点起床跑步。可第一天起不来呵,一屋人都睡着,东北冬天多冷呵,零下二十几度,一出被窝冻得要命,我坚持早起4天,好了,不再觉得不舒服。

“有种理论说,人用三周时间就能改变一种习惯,我只用了4天。再比如说我练字,我母亲说我字写得不好,将来签个字什么的多难看,我就开始练,每天值日生扫教室的时候,在一片灰尘飞扬中我练半小时书法。到后来,跑步呵,练字呵,我不觉得有多痛苦,反倒能从中找出很多乐趣。”

乔惠存的好学和自律,让人觉得近乎残酷,一些成年人都做不到的事,他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却做到了。像练吹口琴,他直练得嘴唇都磨破了。中专4年,几乎没看过电视、没读过小说。

“这个社会倒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会按这个标准来塑造自己。这个过程会很痛苦、很枯燥,但我能忍受。因为每成功一步,我都会受到鼓励,有成就感,比如像我学外语。”

16岁时,他写了一篇日记,总结了10个必须学英语的理由。他们中专的校长常说:懂技术、能管理,会一门外语,是复合型人才的标志。

“我想我必须成为复合型人才,必须学好英语。英语自学我坚持了11年,从中专第二年一直到毕业,每晚我站在走廊里,用小收音机听大连外国语学院的美国英语讲座,11点听完了再睡。上英语课,每次大家都答不上来的问题,老师才会叫我答,他说我是班里的„英语王牌‟。

“我的动力和毅力来源于我的梦想----成功。我有成功的欲望,而且非常强烈,越强烈我越想实现它。”

英语带给他新的机会

研究生毕业后,乔惠存去了他最想去的公司中信总部。“所有的人都不信,像我这样的经历,会被中信录用,他们还不信我没走后门。在中信,我不认识一个人,只递了份简历,据说往中信扔的简历有4500份,最后只录取了9个人。

“我也好奇为什么选中了我,后来听说是因为我的经历特殊,中专毕业,又在工厂工作那么多年,还有亚冬会给我写了两页纸的推荐函……”

19岁,乔惠存的同龄人刚上大学,而他已经回齐齐哈尔,到啤酒厂上班。在工厂5年,给了他很大空间,包括各种学习。

“工厂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很差,大家只喜欢喝酒和赌博。我对他们说;第一我不会打牌,第二也不会喝酒,就坐门口给大伙儿把门吧。我申请了这样一个看门的角色,坐门口看我的《新概念英语》。利用这5年时间,我把一至四册老老实实看了5遍。”

有次,乔惠存去北京参加一个国际啤酒研讨会,会上,只他一个人能用英语跟外宾对话,所以受到瞩目,拿到了所有的演讲稿。他用半年时间把这几万字的演讲稿、专业论文翻译出来,并寄给当时的中国啤酒协会会长齐志道。

“老先生居然当天给我回了信,5篇译文全部发表。这事在我们啤酒集团很轰动,因为有史以来没人在国家一级啤酒杂志上发表过文章。”

在乔惠存看来,工厂的机制不是按人的能力来评价、选拔人的,于是决定先读两年研究生,充实一下自己,然后再做新的决择。

考研究生,对他这个中专毕业的人来讲是极大的挑战。在啤酒厂开报考证明时,别人根本不信他乔惠存,还能考上哈工大经济学研究生。

考研前,他挨个儿去见导师,都不愿要,原因是没录取过中专生,怕他即使考上了也跟不上。但考试时,乔惠存的英语成绩排名第一,复试也是第一。33人报考,最后录取了3个人。

他的导师开始也不想要,但后来说:“我不在乎他只有中专学历,就看中他英语比较好。”

“现在看来,在这样一个大型国企、这样一种机械化大生产的管理模式下工作5年,对我是极宝贵的经验,对我后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大有帮助。比如读书时,我的很多同学,包括现在的外国同学,都没有这种工作和管理经验,我能讲出的东西,他们根本不知道。”

“实战”中的危机让乔惠存选择了留学

“念研究生是我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当时我有„转正‟的感觉,我终于能进正规、名牌大学读书了。哈工大是黑龙江最好的学校,对我来讲是殿堂。入学前半年,我疯狂地学习,英语提前过关,后半年免修,这使我的研究生生活丰富多彩,否则我会被困在学习里。

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是1996年在哈尔滨召开,1994年底开始前期筹备。导师把自己带的5个研究生都推荐去了亚冬会,面试后,乔惠存和另一个同学留下来。

乔惠存认为他在亚冬会组委会受到的“实战锻炼”,比MBA的案例教学还管用,尤其是谈判。

“组委会刚成立时,我们什么通讯设备都没有,领导让我出去谈几台寻呼机回来,我就去了哈尔滨最大的一家寻呼台,这是我谈的第一个项目。

“人家问我赞助了寻呼机,我们能有什么好处?我说可以替你们做广告,开通一条„亚冬会热线寻呼‟专线,结果我一次拎回5台寻呼机。

“因为不够分,第二天我又去了,这次想签约它为„亚冬会指定寻呼台‟,老板说你得答应我个条件,我就签。他说你毕业后,就到我这工作,我给你一个公司做经理。我说我才25岁,他说没关系,我说行呵,结果他就签了。我又拎了几台寻呼机回去,受到领导表扬。第二天,我为这家寻呼台策划的宣传仪式轰动全市。”

当乔惠存10分钟内签下“韩国大米”为“亚冬会指定大米”的赞助合同后,当即被投资老板任命为组委会洽谈部主任。后来他们连续为亚冬会签了方便面、矿泉水、可口可乐等一系列赞助合同。

“从1994年干到1995年底,整一年,我们这个部一共谈成了1500万元的赞助。亚冬会这份工作,让我全方位地进入商业领域。在拉赞助的同时,我要帮助企业策划,它怎样利用亚冬会赚钱。到最后,我能在30分钟内,策划出一个客户满意的建议书,我日后从事咨询业的许多理念,就是那时建立的。”

“我就是喜欢干有挑战性的工作。中信公司是我工作过的最好的公司,我在中信学到的东西,是我一生不能忘的。但在中信干到第3年,我想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能量,而它给我的空间和我想要的有一定差距,我就决定离开了。”

1999年,乔惠存注册了自己的咨询公司“京城信达”。他说干公司这3年,最大的感受是特别痛快。“我们跟客户谈判,帮企业出主意,创造了很多价值,我能看到自己帮别人赚了很多钱,当然我自己也挣钱了,否则,我就没能力支撑连续两年的留学申请,包括各种考试费用。因为我底子差,所以我考的次数比较多,光是GMAT就考了6次、雅思3次、托福一次。”

“我决定留学是在我的公司鼎盛时,我们刚接下一个展览中心咨询项目的单子。这个单子是与世界知名的M国际咨询公司和财政部下属的一家有政府背景的国有公司艰苦竞争后得到的。这次成功的挑战给我带来了成就感,更带来了危机感。

“据说M公司在这个单子上花了两年时间,开始我根本没想和它竞争,我只是家小公司,它是国际--流的咨询集团,只招清华、北大这类名牌学校的毕业生,或是毕业于美国、欧洲名校的毕业生。”

他想与M公司合作,直接把电话打到了项目经理的办公室,但遭到了拒绝,人家说:“我们从来不跟小咨询公司合作。”

“那咱们见个面聊聊,行吗?”他又问。

“我们没有时间。”电话被挂断了。

“我有这样的心理:当别人蔑视我、嘲笑我、嫉妒我、排挤我时,我只有一种方式来回应:我要做得更好!放下电话后我默默地想,我一定要成功!我什么怨恨都没有,既然拒绝跟我合作,那我就跟你竞争,别看我小,但我有我的优势。”

在争来生意连同自尊的同时,乔惠存也认清了去路:“我知道自己已有的知识不够用了,凭我的实力和学历,是很难跟国际知名企业竞争的,可能偶尔我会赢,但最终还是竞争不过人家。而且我的公司很难做大,很难超越。我要留学,我得充电。”

2002年7月,乔惠存奔向了他梦中的美国。

“美国没有我想像得好,但沃顿比我想像得要棒。从外边看,它新建的大楼,设施是全美国、也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从里边看,我所接触的同学,个个不仅聪明,而且非常优秀。半年读下来,解释了许多我以前的困惑,纠正了我很多错误的理念,在这里学到的金融知识,是我以前从未听说过的。在沃顿,有几十个国家的人,这里交融着世界各种文化……,到沃顿读书,我想我来对了!”

篇2:不问英雄

楚汉相争,当年破釜沉舟,威震诸侯的西楚霸王最终兵败该下。夜闻汉军四面楚歌,无奈营中泪别虞姬,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悲歌慷慨。泣不成声。成败已为定局,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遂自刎于乌江之畔,此等英雄豪杰定为后世所称赞。但纵观历史,刘邦却更为我辈所欣赏。虽然司马迁笔下的刘邦好酒及色,庸碌无为,实为市井无赖。可他却推翻了秦王朝,大胜西楚霸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开创了汉王朝数百年的基业,他是个英雄,这是毋庸质疑的。史记中的刘邦以一个十足的无赖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不拘小节,丝毫不顾忌自己的身份。读书人前来,他能直接在人家帽子里撒尿;做泗水亭长,他敢戏弄所有官吏;英布前来投奔,他却踞床使二女洗足……

如此率性而为,使后世深受其启发。也许此举不甚文雅,但总比那些衣冠楚楚的禽兽来得真实,如今的社会,官官相护,缺少的就是这份真实。这份真实项羽永远都做不到,他好胜好强,又爱惜脸面,若他能够有刘邦的“厚脸皮“,无所顾及他人看法,项羽也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项羽比起刘邦,实在仁慈单纯,又不能忍辱负重。两军对峙之时,项羽大可煮了刘父,却太顾及名声和体面;鸿门宴上,他大可手刃刘邦,却又被骄傲冲昏了头脑而错失良机。也许他是英雄,是仁者,但他永远无法统治一个王朝。再论刘邦,他善于看人,看透了项羽而解救其父;他忍辱负重,才能从鸿门宴上全身而退;他重信重义,才会拥有那么多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司马迁笔下的刘邦似乎是胸无良策,智力平平,乏善可陈,实际上刘邦对人情的体察、对事理的把握,绝非常人所能比。他面对美人美酒从阿房宫潇洒离去;面对暴秦二世却饶其不死;面对天下百姓与其约法三章,取其民心,此雄才大略远见卓识非项羽所能及。且刘邦身边有樊哙、萧何等同甘共苦,始终如一的一世之才;又有张良、韩信、英布等一时之才,各个都尽忠尽力。刘邦善于用人,信之用之,为其千古基业埋下伏笔。而项羽不信任任何人,致使身边一个个人才都背叛自己,最后仅有亚夫范增却仍不信不用,孰胜孰败局外之人一眼分明。我想,若项羽没有于乌江自刎,而是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东山再起,也许天下就又是另一派模样了,可若如此,那也便不是项羽了。争天下,作君王,项羽永不及刘邦。

篇3:“治超不力”为何不问责书记

在山西省治理超限超载的行动中,左中伟成为第一个被“问责”的县级官员,这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媒体普遍赞扬这一举措。但笔者仍然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当地的县委书记没有被“问责”呢?事实上,近年来,对于领导干部“问责”事件中,极少有对地方党委书记的“问责”的现象,前不久,山西临汾市市长李天太因洪洞“12·5”特大煤矿事故被免职,但是,市委书记没有被“问责”;更早的吉林省吉林市市长因为中百商厦“2·15”特大火灾事故引咎辞职,市委书记同样没有被“问责”。

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问责”,主要来自上级机关。在一个地方,政府“一把手”——县长、市长掌管事权、财权,党委的“一把手”掌管人事权(提名权),那么,出现重大事故或者执法不力的情况,上级机关认为理应追究政府“一把手”的责任,因为他掌管人事权。追究政府“一把手”的责任当然不错,但这并不表明党委的“一把手”不需要追究责任,因为,重大事故等的出现,跟人的关系很大,用人失察,对人的管理监督不力,导致被人大选举、任命的干部执法不力或者渎职、失职,造成重大事故,而用人失察、管理监督不力,都跟党委的“一把手”行使权力有关。其次,基于党的领导的原则,地方党委书记往往都参与当地重大事件的直接决策,党委的“一把手”也就对这些事件负有重要的领导责任。事实上,在一些地方,党委书记还往往直接主管当地重大事务,比如“进京抓记者”事件的主角辽宁西丰县委书记张志国,就亲自主抓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的建设;安徽淮南前市委书记陈世礼为吸引外资,违规批地、违规审批财政资金、强令金融机构放贷,造成韩商卷走1.5亿元贷款资金。因此,发生重大事故或者执法不力时,党委的“一把手”理应负有更大的领导责任,应当责令辞职或者自己引咎辞职。

《公务员法》规定,领导成员(包括党委领导干部,他们属于公务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应当引咎辞去领导职务。2004年,北京市密云县发生“2·5”特大伤亡事故后,除了当时的密云县县长引咎辞职外,北京市委对当时的县委书记夏强也认定“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对当时的县委副书记陈晓红,认定“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对于地方政府“一把手”的“问责”,除了上级机关外,地方人大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或者十分之一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但对于地方党委的“一把手”的监督与罢免,地方党代会却不是很能到位。由于现实的原因,党员代表很难有机会对于党委书记的失职、渎职提出罢免案,而只能依靠同级党委纪检委的监督,但这种监督往往是“太软”,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

此外,对于地方政府“一把手”的“问责”,司法机关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司法对于地方政府“一把手”的“问责”主要形式是行政诉讼。但是,司法同样难以对地方党委的“一把手”起到制约与“问责”作用,因为党的机关不是行政诉讼的主体,公民无法对党委提起行政诉讼。

篇4:英雄不问出身

身份:国美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出生:1969年

籍贯:广东汕头

创业梗概:

1986年因家境贫寒,初中辍学后跟随哥哥北上内蒙古做生意,年仅17岁。1987年与哥哥在北京共同创办了国美电器,6年后兄弟分家,黄光裕开始独立运作国美电器。1999年国美电器小有名气, 开始全国连锁。2001-2003年,国美大举扩张并开始资本运作,黄光裕飞黄腾达。2004年,成为中国内地首富。

草根年代

1986年,17岁的黄光裕(那时他还叫黄俊烈)跟着哥哥黄俊钦,进京闯荡、创业。

初进比京的那种新奇、兴奋,间或还有儿分惶恐与无助的感受,黄光裕至今记忆犹新。那个时候,黄光裕觉得北京大得不得了,一整天他就在北京站周围转来转去,不知道哪里是商业区,不知道该做什么买卖,好的生意似乎与他无缘。后来看到别人买服装比较赚钱,黄光裕兄弟二人并有搞服装生意的念头。于是,“国美电器”的前身“国美服装店”诞生了。

“国美服装店”的火,兄弟两惨淡经营。居的家电生意比他好,业意并不红后来石到邻黄氏兄弟决定改做家电“国美电器意。1987年1月1日,”的招牌正式挂出来了。

那付的商业机构人多是国有单位,有一级、二级批发站,有自己的渠道和网络,像他们这样的小店,养家糊口还可以,想要干一番大事业似乎不大可能。然而,年轻的黄光裕志比天高,他想努力干出—番事业,于是,各种经商谋略在他脑海里翻腾。低价策略就是黄氏兄弟那时想出的第一招,这一招为小小的国美电器店带来了不少回头客。在货源上黄氏兄弟下足了功夫,一方面积极和厂家联系,另一方面他们还到其他大电器店里“进买不掉的货”回来,而且传说那时“国美电器”卖了很多走私货, 们那已经是历史,无从考证。

在对外宣传上,黄氏兄弟也是绞尽脑汁,敢为人先。

1991年,黄光裕利用《北京晚报》中缝打起“买电器,到国美”的标语,每周刊登电器的价格。当时国营商店对于广告的认识还停留在“卖不动的商品才需要广告”的层面上,即使后来也有人想学习国美的广告策略,但黄光裕已经以每次800元的低价包下了报纸中缝。很少的广告投入为国美吸引来了大量顾客,电器店生意“火得不行”,“所有存货一卖而光”。黄光裕乘胜追击,陆续开了七八家门店。

1992年,北京珠市口100平米的“国美电器店”早已发展为大型电器商城,同时,黄光裕在北京地区初步进行连锁经营,将他旗下所持有的几家店铺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就此形成了连锁经营模式的雏形。

到1993年时,黄氏兄弟的财富急剧增长后,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黄氏两兄弟分家了,黄光裕分得了“国美”这块牌子和几十万元现金。

商场谋略

24岁的黄光裕和哥哥分家后,开始一心一意建造他的家电零售王国,并从此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书写他和国美的财富神话。1993年,黄光裕的小门面变成了一家大型的电器商城;1995年,国美电器商城从一家变成了10家:1999年国美从北京走向全国……到2004年底,国美电器已经在全国的40多个城市及香港、东南亚地区,拥有了190个门店和30个分公司。

分析黄光裕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首先,源于黄光裕本人的商业敏感及敢于创新的个性。

可以说,国美的每一步跃进都体现了黄光裕敢于创新的思路。他最早尝试新的供销模式,脱离中间商,而与厂家直接接触;他最早在媒体投放广告;他最早开设了连锁店;他最早尝试跨地域发展……自国美创立后的18年间,通过一系列的创新,黄光裕将连锁行业的有关内容都做了尝试,这种尝试的成功,为自己积累了原始的财富。

国美发展史上有三个关键点,也是黄光裕的三次创新:

首先是在1993年将北京的几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等,统一为“国美”,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此举为国美今后的扩张奠定了基础,黄光裕可谓是国内企业家中最早有“品牌意识”者之一。

第二次,在1996年下半年,以长虹、海尔等为首的国内家电企业崛起,国产家电品牌发展势头势不可挡。黄光裕感受到中国家电制造业所具备的特有优势以及所带来的巨大潜力,他迅速地将产品结构由先前单纯经营进口商品转向经营国内品牌,几乎在一夜之间,所有国产品牌都稳稳地站在了国美的展示台上。现在,国产、合资品牌已占国美所售商品的90%。

第三次,是在1999年,国美走出京城,开始全国性的跨地域经营。从天津开始,上海、成都……一路攻城略地,迄今国美在全国40多家城市有了自己的“势力”。

黄光裕的创新思路体现在国美经营的每一步。虽然国美的成名起源于它的“低价格”,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厂家、商家大打价格战时,国美又提出了“免费送货上门“、上门安装调试、免费电话服务等举措,这些举措的实施使国美的售后服务比一些大商场还周全,大大提升了国美的竞争力。

其次,得益于快速扩张的业务模式。

从1993年起,国美开始在北京开设连锁店,到1995年已经拥有了10家店。到1999年,黄光裕不再满足于北京市场的成就,从天津开始,拉起了全国扩张的大旗。从此开始,几乎每一个月就有两家国美直营店及一家加盟店在某一个城市诞生。同时,国美电器的商品种类也不断扩展,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小家电、通信、IT等。2004年,国美又增设了数码产品、音像制品等。

黄光裕走出京城的第一步选择了近邻天津。1999年7月10日,国美在天津的第一家店开业。由于国美所售商品的价格比天津市场上便宜数百元,引来津门百姓抢购。这在当地零售业中引发了一场强烈地震,当地十几家商场联合起来对国美进行封杀。在国美天津两家连锁店开业前10天里,天津劝业场、百货大楼、滨江商厦等天津十大商场至少召开了三次会议。他们成立了“商业联合体”,发布《关于统一电讯商品零售标价的联合声明》,并要求“厂家不要因一时之利,而影响我们多年培育的关系……否则,我们将联合提出抗议采取相应的措施……”但是,正是这样一份声明,反而使得消费者趋之若鹜,国美日销售额飙升至140多万元。一年后,国美在天津的分店就增至5家,市场占有率保有绝对优势。

当然,扩张过程中也有过失误,那就是“国美王府井商城”败走麦城。1996年初,营业面积达3000平米的国美电器王府井商城开业,黄金地段、精美装修,黄光裕和整个国美管理层对其十分关注,仅开业前的广告费就达100万元。但开业后却发现:房租过高,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交通不便,紧邻夜市而致交通堵塞,货运车无法进入。种种尴尬之处,迫使国美提前终止合同,撤出王府井。

王府井商城的选址失误,让黄光裕意识到连锁经营的一些标准以及流程的重要。1998年,他组织编写了《国美经营管理手册》。其中,选址标准总结为:

1、面积:原则上营业面积应大于1000平方米,其中附属周转库房面积应大于200平方米。

2、楼层:原则上只选择首层,可以考虑首层带二层。

3、交通:具备不少于20个停车位,公共交通便利的商业区域为最佳。

4、期限:租赁期限应在五年以上,十年以下。

《国美经营管理手册》成为国美扩张过程中的“红宝书”,这个手册的出台使得国美在全国扩张过程中,很多兄弟城市能够借鉴成熟地区的经验模式,少走弯路。

第三,坚持了“薄利多销”的商业宗旨。

黄光裕扩张,所用手段并不复杂,是他一贯持之的“薄利多销”政策:以比对手低得多的价格去吸引消费者,迅速占有市场。所以,国美每新进入一个新城市,都会引发当地消费者的连夜排队抢购,也令当地的竞争对手坐卧不安。一直到今天,薄利多销仍然是国美每一步发展的核心策略,哪怕他从最初的一家小门店发展到今天在全国各地拥有200多间卖场,哪怕他的业务领域从家电零售扩展到房地产业——2004年底推出的“国美第一城”的销售,打出的口号就是“像卖家电一样卖房子”。

国美所售商品之所以能比竞争对手低得多,一方面是通过直接从厂家进货,省略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国美的规模,他通过自己的渠道优势而尽可能压低厂商的供货价格。

通常,销售商为了减少资金占压,也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和厂家合作多为代销制。但在1999年,当国美对销售国产品牌有了一定经验后,黄光裕经过一番考虑,决定与厂家签订包销协议,要求厂家以最优惠政策和最优惠价格供货,而国美则承担相当大的销售量。这种与生产厂家直接签订的、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销售大单,对每一个厂家都是极大的诱惑,这时国美往往也就能以很低的价格拿到货。“勤进快销,以销定进,注意库存的合理性,以明天能卖多少或后天中午能卖多少来决定今天的进货量。”“销量越大,进价越低,进价越低,销量越大。”这就形成了国美低价扩张的良性循环。

经过这些年迅猛的全国性扩张,国美已经织就了一张疏而不漏的“零售大网”。凭借着这张网,黄光裕有了足够的资本挟“价格”号令诸侯,将上游生产商的利润一刀割下让利给消费者。因此国美被众多的厂家称为“价格屠夫”“价格杀手”,也成了他们眼中“最可怕的人”。

2004年,黄光裕被权威媒体评为中国大陆首富。

篇5:不问英雄

一个偶然机会我发现学历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工资的不同。于是我参加了成人高考,并以当年全县前五名的成绩考取了某大学的函授班。我用三年时间拿下大专文凭。(注:这三年学习很轻松,考试前教师都会指出考试的重点,所以毕业证可以说是极简单的就拿到了)但这一切对工资却没有任何帮助。

底我报考了自学考试。接下来的学习大家深有感触,我就不多费口舌了。到现在我考了四次,过了10多科了。记忆最深刻的是考试过程的严肃和两次59分的不过关经历。

诚然,自考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缺点,但这能否定自学考试给社会的巨大贡献吗。还有,自考有其选拔优秀人才功能和优点。

所以,我认为自考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君不曾听说中高考作弊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考试?君不曾听说大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可是神圣的象牙塔里发生的呀。英雄不说出身。

篇6:不问英雄

英雄问不问出身,“寒门”能否出贵子

前几天,一则关于“寒门难出贵子”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文中提到,因为资源的拥有程度不同,来自大城市的孩子,有更高的几率考上清华北大,而来自偏远山区的孩子,考上的成功概率要低许多。通过对考生的背景调查,文中用一组及有说服力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很多人不禁感慨,“寒门”真的难出贵子吗?

而许多高考失利准备用考研来改变自己命运的三本考生、专科考生,不禁也担忧起了自己的未来。俗话说的英雄不问出处,究竟能否在考研中得到体现?

小编且先不明确的回答大家是或者不是,以下一些报道、数据及解析,相信能够成功为你解答内心的疑惑。

看点1 高考自主招生改革,更重素质兼顾偏远地区

高考的自主招生改革在今年体现了较大的幅度,主要体现在报考资格和流程上,一方面,高考加分项中取消了思想政治修养、省级竞赛、艺术体育特长等项目,有特长的考生转而参加自主招生,另一方面考生可自主报名,由院校审核资格,并按照正常流程参加高考,减少了自主招生和保送流程中的可操作性,增加了面试环节的比重,各项数据公示,更加透明和公正,另外,清华北大等四所大学计划针对农村考生单独招生,照顾偏远地区和教育落后地区的孩子,这从多个角度来讲,都是教育公平性的一种体现。

从这些方面来看,教育逐渐公平化将是一个大的趋势,这体现了国家教育改革的决心,因此,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这类关系到一个学生一生前途的考试,只会越来越公平,越来越注重个人素质,无论是怎样的出身,都有机会通过这些重大的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看点2 在职考研2016年将取消

中公教育广财大学习中心 地址:海珠区赤沙路18-4(广东财经大学正门斜对面、即赤沙总站、正通驾校旁)

篇7:不问旧时随感散文

不问旧时随感散文

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尺;心是一杆秤,秤人先秤己。

人这一辈子只有一个人最了解你,是你命中的克星,不信,是你还没遇到。我不敢承认自己了解老杨,可是我在老杨的QQ空间里发了两条说说,老杨看了都以为是他自己发的。

其实我一点也不了解老杨

两年的时间足够令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可是现实总不如人意,总节外生枝。忽然发现人的心就如饕餮般心念恒生,一味地以为自己付出了好多,却忽略了他人的付出。

两年的时间足够爱上一个人,也足够忘记一个人,可是我们都无法做到不想念一个人,有时候想念是好事,可是想念也会让一个人忘了眼下的不易,一度回归从前的.自己。

今天是老杨的生日,刚过了立春,今天天气渐冷,你也要开始犹如昨天的上班生涯了。

立春了雪姑娘才露出高傲的头,天气渐凉,你我之前添的新衣,也仿佛不怎么管用了。

做运动了

:冷不

:不冷

:今天你生日,可是你要上班去了,还想着个一起去逛街呢,买个礼物送给你呢?

:没事,每年不都是这样嘛,今年我们好好存钱......

:好啊!

开心的事总是很短暂,当开心遇到现实,也只能是好好包容了。

经过一段家庭插足绯闻过后,老杨决定从新来过,好好经营婚姻,好好照顾自己,好好过日子,老杨说:一切的一切都会过去,过去的一切,不管多么难忘,多少开心,皆可有可无,最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婚姻中不经历第三者,你永远不知道你内心深处最爱的人是谁,永远不知道你心里最舍不得的是什么,更不可能知道谁才是真心爱着你的。

同样的道理,经历以后我才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我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控制不住的时候,就在QQ上与老杨聊,记得老杨对我说过:我真的知道自己错了,我会改,现在我明白了我对你是有感情的,而且很深很深,我告诉他,我相信你。

我与老杨整晚整晚的谈,虽然在我心里还有一点不能完全相信他,有时嘴上说的那么绝情,可是心还是不由自主的就是很相信,相信他只是一时糊涂,因为俩人有一段时间经常吵架,又少了沟通,人无完人,孰能无错,而且错未酿成,知错愿意改正就好。

说到底我还得感谢那位姑娘,要不是她,我与老杨今天也不会如此,真心谢谢你陌生的朋友。

本来打算去街上买个大熊送给老杨的,结果天公不作美,看到老杨在玩儿微信就给他发了个红包,13。14,结果老杨让他再给他发17块,纳闷了,发了之后,老杨又给我发了一个,忽然有点不好意思啦,我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无论明天如何你我一起走下去,这天我们相约三年之内骑车去西藏,再买个单反,一路上记录下所有的痕迹,已待有生之年回忆。

远方陌生的朋友:

当你不听劝告执意要这样做的时候,殊不知我们已谈清误会,本想真心与你做个好朋友,可是被老杨看到我与你联系,不想为你再有争执,断了也好,谁料又被你摆了一道,告诉我结婚了,结果发现自己被设计了,太累了,真心伤不起啊!唉......

在此真心的祝你,幸福。最后有一句话想送给你:昨天的昨天都留给过去,太执着与昨天总有一天会被执念所伤。愿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能坦然的面对现实。

久而久之

篇8:丙吉:“问牛不问人”的名相

丙吉身为汉宣帝的丞相, 日理万机。但是, 作为一个贤相, 还必须协助皇帝抓根本, 从而制定出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大政方针来。有一次, 丙吉外出, 在路上正好遇上因争道而发生的群斗。死伤的人横七竖八地躺在路上。丙吉从那儿经过时却不闻不问。同行官员觉得很奇怪, 又不敢问他, 只得陪同往前走。走到另一个地方看见有人赶着一头牛, 这头牛走得气喘吁吁, 热得直吐舌头。这时, 丙吉却让车子停下来, 派侍卫人员问赶牛的人:“你赶这头牛走了几里路了?”

陪同官员觉得丞相莫名其妙, 于是壮着胆子对丙吉说:“丞相您是不是搞错了, 您该问的不问、不该问的却问个没完。”丙吉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百姓相斗而死伤了人, 管这种事是长安令、京兆尹等官员的职责, 应由他们派人去抓捕、审理。到年终丞相只负责考核他们的政绩是优还是劣。根据考核的结果奏明皇上对他们进行奖赏或惩罚就是了。作为一个当朝丞相, 不应该亲自管一些不该自己去管的具体琐事, 所以刚才路过群斗的现场, 我就不加过问。奇怪的是, 现在正是春令时节, 天气不应该太热, 我怕那头牛喘得那么厉害, 是因为太热了。若是春令天就那么热, 那是时令失调, 不符合节气的征兆。气候反常对农作物和人都可能带来灾害。我身为丞相, 是朝廷百官之首, 我的职责就是要使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只要是有关这方面的情况, 我都要争取预先搞清楚, 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所以, 我对牛喘气吐舌的现象就不能不亲自过问了。”

经过丙吉的说明, 陪同官员都非常叹服丞相的贤明。在他任丞相期间, 各级官员职责分明, 上下有序, 朝廷大政井井有条。汉宣帝在这些良臣的辅佐下, 国家一天比一天繁荣富庶, 广大百姓安居乐业, 社会风气良好, 连刑狱案件都很少发生了, 史称“昭宣中兴”。

上一篇:三立企业简介下一篇:内科学知识点辅导:循环系统疾病(心功能不全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