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秦淮诗歌

2024-04-09

夜泊秦淮诗歌(精选9篇)

篇1:夜泊秦淮诗歌

夜泊秦淮近酒家的赏析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首句写景,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第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这首诗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在国家危机的.时刻反而沉迷于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篇2:夜泊秦淮诗歌

孙景妤

宫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萧。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秦淮夜泊——贺铸

夜晚,热闹的蝉声和轻柔的风声带着我来到了外秦淮河边的石头城遗址公园。我坐上了一艘现代化的快艇。这快艇是全玻璃的,刚刚进去时,头顶明亮的灯光不禁让我疑惑,这么亮的灯怎样看清岸边的风景。不过,这疑惑很快就解决了。船开启时,灯全关了,有的是两岸一盏盏蓝色的灯柱。夜游的路线是从清凉门——定淮桥门。

船在外秦淮河中缓缓行进,两岸的景色可谓是越来越幽美了。柳树摇曳着柳枝,轻轻地和风儿细语。灯柱发出的青岚色更加迷人:它倒影在水中,风儿掠过水面,那影子开始摆动,一条接着一条,他们像是在向我诉说秦淮的故事。橘黄色灯光照耀下的石头城显得格神秘:据导游介绍,这城墙上有一块大石头,因侧面像一幅“鬼脸”,所以石头城又称鬼脸城。白天,这“鬼脸”映在河上,鬼的形象更加逼真所以这景象被人们称为“鬼脸照镜子”。再往前行,右侧便是高大的电视塔了。夜晚,塔德上半段闪烁着来回跳动的灯光,似乎告诉了人们,夜的来临,城市将变成另一幅绚丽的模样。

返航的景色又是另一番的美。岸边还是那些舒展开的柳树,只不过在夜晚里青绿的柳枝上多了几条闪烁的霓虹灯。它们沿着纤细的柳,缓缓的“倾泻”着,我觉着,这柳更明亮了,更妖娆了。这时,我不禁觉得有些刺眼,抬头一望,原来是月!今晚的月皎洁清澈。它的光洒向和中,我看见了一个个“小金子”在跳跃和我们一样在欣赏属于南京人的美。我注视着月,没有乌云遮挡的月。我好像明白了杜牧为什么爱于秦淮,在河边写下了“烟笼寒水月笼沙,夜夜泊秦淮近酒家”的千古名句。他在事业上不顺心想解愁却无人相陪,只好与美景相伴。这柳是他们的知己,这月是他们情感的依靠,这水是他们对家乡,祖国至深至切的眷恋。

或许在杜牧生活的那个年代,柳树后是一排排砖瓦石屋的江南人家,但现在,柳树后是层层叠叠的高楼大厦……这是现代,是高速发展的21世纪。作为南京人,我是幸福的。南京养育了我,她描绘着历史,讲述着曾经,预告了未来。秦淮,正是南京人的曾经。这次,我来到“我”的曾经,这让小小的我体会到古典和现代相结合的美,这是无与伦比的!

……金陵古形胜,晚望思迢遥。白日馀孤塔,青山见六朝。

燕迷花底巷,鸦散柳荫桥。城下秦淮水,年年自落潮。金陵晚眺——傅若金

篇3:夜泊秦淮诗歌

一、《夜泊秦淮》系列—对客观历史的质疑

不像“三红一创”、“保林青山”等历史主义小说选取的是重大的历史事件, 并且所选取的人物或事件大部分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小说, 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 呈现出的是质疑客观历史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状元境》文章开篇出现的一个人物是一个无名无姓的英雄, 然而这个“英雄”却不同于我们以往所熟知的英雄, 他没有做轰轰烈烈的大事, 也没有在历史上有影响力, 甚至没有正直的人品。英雄的发迹也是个偶然, 做了两年司令, 他的嗜好是访遍了南京的大小有名的妓院, 还讨了三房姨太太, 喜欢听张二胡拉二胡。虽然称不上一个真正的英雄, 但是骨子里却又是一个侠客, 不懂军事, 只懂得蛮干。若是在历史上, 这样的人物一个类似于配角的人物又是个十足的卑鄙叛徒形象, 是不能够被称作是“英雄”的, 也是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英雄”的一种讽刺, 没有英雄的性格气质, 却被叫做英雄。然而历史就真的没有这样的英雄, 我们也不能够回到过去, 去寻找答案, 流传下来的所谓历史, 所构建的英雄不是这样的。对于历史的真实性, 叶兆言在这里却为我们打了个问号。

可见, 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处处都在展现历史, 却又体现出对客观历史的质疑。

二、“夜泊秦淮”系列—反过来的二元对立

十七年的历史主义小说作家强调写出历史的“本质”、“规律”、“必然”、“规律”等等。其所体现的深度模式—二元对立:本质与现象的对立;必然与偶然的对立;主流与支流的对立。二元对立的设置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 也是塑造人物的手段和工具。

叶兆言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夜泊秦淮”系列, 已经将这种二元对立反了过来:以非主流对抗主流性;以偶然性消解必然性;以静止观质疑发展观;以荒诞性挑战合理性。在“夜泊秦淮”系列里故事情节的发展已经不完全依赖于二元对立的矛盾冲突, 取而代之的是客观冷静的叙述。

在《十字铺》里各种偶然事件充斥着整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 不能用通常的因果关系来解释事情, 常规的因果被一次次偶然打破, 有因但是却得不到结果或者得到了与预想不一样的结果。因此, 故事的发展经常会产生戏剧性的变化, 你永远也猜不到下一秒的结局是什么。故事是围绕季云和士新两人的爱情生活展开, 整篇小说充满了兄弟情与爱情。雷师长与亚声的兄弟情, 并没有因为亚声开枪打伤了雷师长, 雷师长就怨恨报复, 反倒是亚声被枪决之后, 雷师长还要为亚声报仇大闹司法处, 扬言要执行枪决的人陪葬。季云与士新的兄弟情, 也并没有因为姬小姐而破裂, 甚至当姬小姐说把自己分成两半一个人一半的时候, 士新也觉得是可以接受的, 并没有出现拈酸吃醋的场面。以至于两人成婚后, 季云被当做共产党要犯被抓, 士新位居国民党的要职, 还依然拼尽全力去营救他。

在《半边营》里通过对华太太与儿子阿米、女儿斯馨、娴的生活矛盾的画, 演绎出了儒文化中“妻贤子孝”观念的衰败。华太太难于容人的坏脾气和“越把人搞得下不了台, 越称心如意”的阴暗变态心理, 十分形象地展露了传统文化的迂腐、陈败和寒酸, 以及它在面对新文化的对抗时所必然产生的尴尬和失措。故事发展也是出乎人意料的, 许多的偶然造就了事情的结局发生了变化。德医生作为华太太丈夫的故交, 却对成为寡妇之后的华太太有非分之想, 然而, 到最后德医生的太太过世之后, 华太太也慢慢变老, 德医生却喜欢上了华太太的大女儿斯馨, 然而到最后也没有开口。阿米的老婆葆兰在难产之后, 原本阿米打算听西医的话带葆兰去医院输血, 葆兰就不用死的。可是却又听了接生婆和华太太的话, 害死了葆兰。故事的发展还包含了以荒诞性挑战合理性, 阿米对于华太太的孝顺可以说是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 而阿米却又不是华太太的亲生儿子。华太太从一个千金小姐, 变成了性格怪僻, 心理扭曲的老太太, 临终的时候还编了一堆不着边际的疯言疯语。然而家里唯一的叛逆者娴与祖斐的感情即将结果的时候, 还与李进发生了一段插曲。在华太太扭曲心理的压力笼罩下, 所有事情看似理应合理但是却又隐藏不住荒诞的结局。

三、“夜泊秦淮”系列—对社会历史价值的反思

历史是人创造的历史, 也是写人的历史。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 纵观通篇, 我们很难发现其中明显的阶级斗争或者阶级分化也几乎没有关于阶级的社会历史价值体系。

在“夜泊秦淮”系列的小说中所刻画的人物也没有体现出鲜明的阶级阶层的社会历史价值。如, 《追月楼》的丁老先生, 他有抗日的气节, 却不是一个抗日英雄, 而是个固守抗日意念的老旧迂腐的顽固派。《半边营》里的华太太从她身上也看不出任何的阶级价值, 说她是破产的资产阶级又太过, 说她是小资产阶级她又不够资格。总之, 在“夜泊秦淮”系列中, 叶兆言完全模糊了社会的历史价值, 就写了各种各样的“人”。

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 将新历史小说的特点展露无疑, 给人们带来了与历史主义小说截然不同的感受。

参考文献

[1]、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

[2]、黄强.从民间视野反思历史—读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小说[J].警官文苑, 2010 (06) .

[3]、高松年, 沈文元.论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小说[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7 (02) .

篇4:夜泊秦淮诗歌

关键词:地域文化 小说创作 “夜泊秦淮”

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是一部地域色调极为浓郁的文化小说,可称之为地域文化小说。从这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系列小说中可看出南京地域文化在叶兆言小说创作中的投影,以及作家对于故城发自骨子里的爱。而作家注重营造与表现小说的地域特点正是成就一本优秀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地域文化对叶兆言的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地域文化向来对文学创作具有很大的作用。作家在进行创作时惟有与养育他的那方土地和人群融合、拥抱,并以不断超越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加以反思、升华,才有可能找到艺术上的自我,写出优秀的作品。而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其中的典型人物或典型情感、情绪,都离不开典型环境或具体的艺术境界。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环境或境界,是最能显示文学的地域特色的,不仅是自然景物,人文环境同样也显示着鲜明的地域、地区特色,这些同人物、故事放在同一个主题之下,联系起来,便形成了特有的色彩。老舍说:“有了这个色彩,故事才有骨有肉”,他认为:“我们幼时的地方景致,即一木一石,当追想起来,都足以引起热烈的情感。”[1]自己熟悉的社会与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能产生好的作品”,也因此强调主客体的统一。环境和景物作为描写的客体,是本土的,写作的人,作为描写的主体也是当地的,有这二者在一起,才能“信笔写来,头头是道”地表现出地域文化小说特有的异彩来。

由此可见,独特的风俗人情及方言对于营造小说的氛围、塑造人物的特性、传达地域文化的独特韵味常常具有超凡脱俗的意义。就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据说叶兆言计划用金、木、水、火、土作象征,分别撰写五部中篇,来描摹从清末到解放前后南京市民的悲欢离合,但至今我们只看到四个中篇。)而言,当读者在阅读之时,较之他的其他小说,确乎更能读出其中精致、醇厚的文化品位来,读出作者对“秦淮”文化一份深深的情思来。

叶兆言是模拟世情的写实高手,他以委婉细腻的笔触描摹世事人生,试图于描摹中寄托一种文化的情思和人生的沧桑。不仅如此,小说中把“秦淮”的历史作为一个特定的观照对象,其实也反映出了作家的一种情绪、一份隐情。如果从文化视角去考察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小说创作,除了可以看到他对于“秦淮”地域文化生态的独到开掘和展示以外,还能看出作为一个从小就受着吴越文化熏陶的本土作家,地域文化对其创作的深刻影响。南京是六朝古都,又是江南名城,既得贵族文化的典雅庄重之气,又兼江南烟雨楼台之灵秀。叶兆言从小就生活在南京这块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土地上,而这块土地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在深层次上造就和决定了他的特定文化品格的生成和发展。他深谙这座古都的历史掌故与世态人心,他用大量的作品为他深爱的南京城立言立传。穿行于历史的断壁残垣之间,上穷碧落下黄泉地苦苦寻觅,无论是掷笔三叹还是怅然低徊于秦淮河畔,叶兆言都有他自己的风致。

叶兆言说:“秦淮”系列所写的“都是老掉牙的故事”[2]。的确,在改朝换代的暴风雨袭击下,南京的历史心性与价值根基被连根拔起,无所依托,只留作一片氤氲朦胧的六朝烟水。那久远的往事一如颓败废墟般静默无言,似乎只于蓦然回首处在尘封记忆敞开的片刻透示出一线光芒。在叶兆言的血液之中浸润着这故都抹不去的悠远伤感,面对传统文化的趋于终结,难免不流露出某种留恋、缅怀,甚至欣赏的情绪。他把这种难以言说得清楚的深沉的依怀之情,渗入小说对于秦淮历史风情细腻、准确而又有滋有味的描绘中,执意从跃动的笔尖俯望曾经的无边风月亦或是铁马金戈。

因此,在成书的四篇小说中,取材都是“历史”的,是民国间的人事。《状元境》故事发生在民国初期,《十字铺》是北伐战争时期之事,《追月楼》叙述了抗战中的人事,《半边营》也发生在三四十年代前后。作者虽然娓娓地叙写着有关秦淮之域的“历史”人事,可是他又似乎并不去关注其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对于历史,在此只不过是一种模拟,他着意要描绘的,只是在历史视向之中的一些庸常人生而已。不仅不关注史实,对于人们长期固定下来的历史价值也不抱兴趣,而且叙述中总是消解。[3]叶兆言实际上是借助于“历史”去展示一种传统文化的存在,进而传达出他对于传统文化存在状态的一份深沉的情思与忧虑。

《状元境》一开头,叶兆言就让一个反清的“英雄”出场,“英雄”并无名姓,叶兆言让其在小说一开头就出场,只不过是叙述故事的一种策略。事实也证明了他只是借助于“英雄”来创造一种特定的历史氛围,从而把真正要精描细画的主人公——两个庸常人物:三姐和张二胡,置于特定时空的独特依存之中。同样,《追月楼》通篇都关涉到抗日战争的历史,可作者也没有从社会、政治、道德意义上去臧否“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并没有把丁老先生处理成一个气节凛然、壮志凌云的民族英雄,而只是借此文化氛围去展现丁老先生那种迂阔、执拗,带点酸腐气的独特的文化生存状态。显然,他是要把故事的发展变成一种传统文化的展示。在另外两篇中,《十字铺》写到北伐战争时期人事风云的变幻莫测,其实还是为了展露南方人通达随变的文化生态。而《半边营》描述了两代人在凇沪抗战时期的情感纠葛,其实也是在传达作者对地域文化生态的深沉思考。

冲淡、平和是吴越地域文化人格精神中的一个主要表现方面。体现在人生态度上,则常常表现得比较豁达,善于自我化解因矛盾、尴尬而产生的种种苦恼。因此,虽是身处于尴尬之中,却也常能自得其乐,或自我解脱。于是,在悲剧生存之中反而常能现出几许喜剧形式的“糖醋”之味来。[4]作为生活在这一方域之中,且熟透地域人心的叶兆言,对此自然是有着深刻感受的。

于是,出现在“夜泊秦淮”系列之中的所有人物,无论其陷于尴尬的生存状态,或是持着洒脱通达的处世态度,都是带上了“秦淮”之域浓厚的地域色彩的。于是,我们看到了张二胡的怯懦、软弱又甘于被欺,看到了沈姨太风流成性,貌似自在快乐,其实是面对软弱男性痛苦烦恼,从而以自我作贱来求得一种变相的解脱,最终仍免不了死于心脏病的悲哀(《状元境》);看到了丁老先生面对日寇的刚烈气节,却又因其不彻底而显得酸腐可笑(《追月楼》);看到了华太太面对世人时的阴冷难处,以及她无力改变人生局面的苦恼心情(《半边营》);还有季云、士新们的通达(《十字铺》),无一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带上了江南所特有的地域生态特色。叶兆言对此以一个南方作家的委婉细腻娓娓道来,不温不火又引人入胜地揭示出在传统文化影响下,这一方域之地平庸人生的尴尬和残破。

也许是因为叶兆言熟知旧式生活,他写得十分精细地道。“夜泊秦淮”系列中的好些地名都是直接照搬(如夫子庙、鼓楼等),叶兆言对秦淮河两岸风土人情的细腻描绘,对一些南京俗语的采用(如“吃豆腐”即占女人便宜等),更使人真切感受到南京文化独有的气息。他小说中的人物从生活环境(包括饮食、居住、街道、服饰、酒菜等)直至人物的心理活动,都经过文化的浸泡熏陶,全都散发出古都的浓郁风情。那些生活场景与人物似乎是自明的历史,如同是从记忆深处浮现出来,自然散发着悠远的陈旧之气和无尽的忧伤之情。而他的文学语言的平和冲淡,描绘各种人生的分寸感,也使人领略了典雅醇厚而灵气盎然的南京文学味。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恩恩怨怨,人物性格的变迁,都于平和细腻的描绘中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却并无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之笔。同时,穿插着写六朝的金粉和烟水气,写夫子庙的繁华热闹,写秦淮河上的桨声灯影、画舫嫖客,写清末南京的社会风气(三多:驴子多、婊子多、候补道多),写“到民国唯有婊子久盛不衰”的风气,[5]着墨不多而呼之欲出,使充满感情纠葛的故事充满了“南京气息”,传神地勾画出了秦淮河畔的风俗画。可以说“夜泊秦淮”系列小说较《最后》《五月的黄昏》等,更能显示出叶兆言小说创作精致醇厚的文化特色来。

以地域之心去观照地域的人生,方能创作出别致的真正的具有地域文化意味的文学作品来。叶兆言正是把握住了地域文化的影响和深层意蕴,找到了一种不同一般的独特的叙述视野、审美风格、语言形态和结构方式。此时故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作家内心的眷念归属之情在创作上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从而使“夜泊秦淮”系列小说理所当然地成为以地域人心传达、展示、思索地域人文形态的一部出色的佳作,构成了自成一体的具有浓厚地域色调的“秦淮河派小说”。

注释:

[1]吕晴飞:《北京的地域特色从何处体现》,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89年,第3期。

[2]叶兆言:《夜泊秦淮》,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3][4]高松平,沈文元:《论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小说》,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5]樊星:《人生之谜——叶兆言小说论(1985—1989)》,沈阳:当代作家评论,1990年,第3期。

篇5:秦淮夜泊贺铸赏析阅读真题答案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八句,就有六句是写景。开头两句,写诗人在一个春天的夜晚泊舟秦淮,春风拂柳,暮潮生岸,富于诗情画意,中间四句,正面写泊舟秦淮的所见所闻,是全诗的重心所在,也是全诗的精彩之处。新月楼台,双桥灯火,本为静景。着以“见”字、“上”即字,则化静为动。五六两句,“朱箔”、“紫箫”,备极华丽;“隔岸”、“临风”,更见飘渺之致;恍若蓬莱仙境。从景物描写角度看,这几句诗很有特点。首先,是位置经营之妙。诗人的视线从河岸楼台转到天空新月,接着又转到横跨秦淮河的小桥,转到河对岸的朱帘绣户。有近有远,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其次,造语十分讲究。如“隔岸”、“临风”,“开朱箔”、“弄紫箫”,佳人绰约的身影、优雅的体态历历如绘。诗的整个画面清丽秀俊,鲜明地表现了秦淮河的特点,所以纪晓岚评此诗说:“自然秀丽,雅称秦淮。”(《瀛奎律髓刊误》卷二十九)诗的末二句以抒情作结:眼前的景物美丽动人,但毕竟是外乡,加上正是暮夜时分,人们都在家中,而诗人却还独泊孤舟,于是一股乡愁油然而生。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不是强烈的乡愁,而是那么一种淡淡的怅惘之情。这种情感是十分自然地产生的,同时又是比较微妙的,“摇摇”二字正十分生动贴切地传达出这种感受。只有这样理解,结尾两句才和全诗的情调和谐一致。

秦淮河是秦楼楚馆、歌人舞女集中之处。贺铸这首诗色调明丽,不像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那样迷蒙清冷,因为它和杜牧诗感叹兴亡、讽喻现实的着眼点不同。人们从“春条”、‘新月”、“灯火”、“朱箔”等意象中可以感受到一股温馨的气息,一种优美的清调。贺铸以词著名,但他其实是“诗文俱高,不独工长短句”(陆游《老学庵笔记》),他曾经自负地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宋史·贺铸传》)这首诗当得起“清词丽句”之评,又比李商隐、温庭筠诗歌的语言来得疏淡自然。从这里可翔看到唐、宋诗差别的一个侧面。

个人资料: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篇6:《泊秦淮》诗歌赏析

【原文】

《泊秦淮》

作者: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解】

(1)选自《樊川文集》。秦淮(河名):即秦淮河,源出宝华山,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南京是六朝故都,城区秦淮河一带为著名旅游胜地。

(2)烟:指像烟一样的雾气。

(3)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4)寒水:清冷的河水。

(5)月:月光。

(6)沙:沙滩。

(7)夜泊:因天晚而抛锚停船。

(8)秦淮(河名):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9)近:靠近。

(10)酒家:酒馆

(11)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唱《后庭花》曲,唱而已矣,哪知陈后主以此亡国,有恨于内哉?杜牧之隔江听去,有无限兴亡之感,故作是诗?,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云:”牧之此诗所谓隔江者,指金陵与扬州二地而言。此商女当即扬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夫金陵,陈之国都也。《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亡国之音也。此来自江北扬州之歌女,不解陈亡之恨,在其江南故都之地,尚唱靡靡遗音。牧之闻其歌声,因为诗以咏之耳。“今人钟振振云:”商女当释作商妇“(《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载《文学遗产》第二期)。一说即商人妇,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商人妇。二说皆可通。

(12)不知:不能理解,不懂。

(13)亡国恨:国家灭亡的悔恨或遗恨。

(14)犹:副词,还。

(15)《后庭花》:即乐曲《玉树后庭花》,以此曲填歌词者,今存数种,而以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最为有名。因陈后主是亡国之君,所以后人又把他所喜爱的《玉树后庭花》曲、词当作亡国之音的代名词。如《旧唐书·音乐志》引杜淹对唐太宗语:”前代兴亡,实由于乐。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也。“许浑《金陵怀古》诗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16)江:这里指秦淮河。长江以南,无论水的大小,口语都称为江。

【韵译】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历史背景】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杜牧另有一首《江南春》,是写金陵春色的,基调开朗得多:“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读罢这二十八字,闭目就能想见唐朝的金陵春色:黄莺于红花绿柳,酒旗飘在水村山郭,风景是极动人的则是许许多多的寺庙,它的缕台在烟雨中放光,这些寺庙是南朝留给金陵的宗教艺术财富。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写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评析】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陈后主曾做一首《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这首诗被认为是亡国之音、不祥之兆。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站”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作者介绍】

杜牧(803一852),唐朝诗人,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唐德宗(李适[kuo])时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佑的孙子。文宗(李昂)太和H年(828)中进士曾多年在地方官署中当幕僚,后出任黄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地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他祖父留下的樊川别墅中,因号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活在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研究各种现实问题和历史经验,25岁那年写下有名的《阿房宫赋》。杜牧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最为突出;诗歌又以近体诗七言绝句特别受后人推崇。为了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和同时代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中英对照翻译】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A MOORING ON THE QIN HUAI RIVER

Du Mu

Mist veils the cold stream, and moonlight the sand,

As I moor in the shadow of a river-tavern,

Where girls, with no thought of a perished kingdom,

篇7:秦淮河怀古诗歌

一镰明月,拉过了彩云,遮住了自

己的身躯,欲说难诉。参差的楼影,

默默无语,里面藏匿着千年离奇的故事,

像那河水泛泛浮影。

也许,是自己心中的事?

秦淮风月 ,多少风流 ?花簇锦绣,

多少眼泪 ?醉酒霓裳 ,月夜下的水波,

粼光闪烁着一代又一代雅士的`沉沦 。

垂岸的蔷薇 ,浓妆艳抹 ,虽香粉味儿浓,

却不失有几分傲骨。

香君血染桃花扇,

愧石墩前愧泪惭。

一代名妓忠节烈,

敢叫丈夫无妄言。

两岸街坊 ,来往人群熙熙攘攘,

招牌林立叫卖喧杂。此时人们是否还

曾记得这里曾是一派烟花之地。在人

们的不屑与窥欲之中演绎了多少女人

们可歌可泣故事。那些自诩正派,出

身高贵的人也许只是披了一张画皮 ,

卑微低贱里,我们却看到了人间真意。

昨日青楼今为妾,

谦卑赢得在上堂。

毫端润墨书画扇,

盐渍细品野菜香。

怀中病夫汤匙喂,

弱体井汲晨时炊。

鞠躬尽瘁不惜己,

临去牵得举家悲。

我怅秦淮云雨夜。

一颜欢笑多少泪。

风月恋秦淮,谁又知风月?现

在的人们,浮躁不羁, 疲命于既得

利益。不知, 涓涓溪水源于盘杂地

下之河。 不见朽老之木经历了多少

春华秋韵, 把最动人的故事嵌入了身痕。

一淮秦水多少梦 ?

多少梦牵人间情 。

情真总被烟花遮 ,

烟花深处血染情 。

捻一簇鲜花洒落河面漂远去 ,

篇8:夜泊秦淮诗歌

1.1 新媒体营销的概念

媒体的“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一般地,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报刊、广播、电视这些大众传播媒体而言的, 是指由Web2.0 技术构建, 通过社会化网络服务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型媒体, 包括网络社区 (含 BBS、博客等) 、社交网络 (SNS) 、网络视频 (播客) 、微博等应用形式。新媒体营销是网络营销的最新发展阶段, 它颠覆了传统媒体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严格界限, 变单向传播为个人化的双向交流, 给予了传者与受众转换角色的自由。它们通过标签、分类等方式创造虚拟的社群环境, 使具有特殊个人喜好或者共同用户体验的顾客群体建立起某种经常性的联系。社群内的成员共同分享用户体验, 相互传递信息, 影响群体成员的消费选择和消费倾向。新媒体营销借助于新媒体的受众广泛且深入的信息发布, 让他们卷入具体的营销活动中。比如说, 利用博客所完成的话题讨论:请博客作者们就某一个话题展开讨论, 从而扩大企业想要推广的主题或品牌的影响范围。新媒体受众庞大, 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网民数达5.13亿, 其中有48.7%的网民使用微博, 中国微博用户数达2.5亿户, 在线视频用户量达3.94亿人, 营销价值巨大。

1.2 新媒体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媒体, 新媒体在很多方面都极具优势, 适合大多数企业或产品的营销推广。

1.2.1 营销方式方便快捷

新媒体与传统的电视、报纸等媒体相比, 它具备无时间限制, 可以随时加工发布品牌信息的特点, 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方便快捷的营销方式与现今的网络信息时代高速发展更为匹配, 在满足广告商短时间大量宣传品牌的同时, 也满足了受众群体对信息多样化的需要。

1.2.2 信息传播精准有效

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 2010年中国新媒体用户年龄分布主要集中于18~30岁, 占用户总数七成以上。其中25~30岁用户占比最多, 达39.5%, 18~24岁用户占比达到34.4%。调研机构CR尼尔森在对优酷网热播剧《我的青春谁做主》的调查显示, 收看该剧的用户中18~30岁占85%。其中, 大学以上学历65.5%, 平均个人收入2453元。这些数据显示, 新媒体的用户群特征明显, 对于他们进行营销推广, 精准性不言而喻。此外, 新媒体可以根据根据季度品牌推广活动性质和媒体的传播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投放, 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可以使资源达到更合理的配置, 增加媒体推广的有效性。

1.2.3 受众群体广泛

随着互联网普遍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摆脱对传统大众媒体的依赖。据统计,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5.13亿。新型媒体在体现它广泛受众群体的同时, 还表现出了与受众群体极强的互动性与参与性, 他们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 而是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实现了一对一传播的模式, 比如在微博营销中, 粉丝在了解品牌的同时还可以对其提出质疑并与其进行互动, 在这种互动体现中可以让受众群体可以对品牌形成更深刻的认知。

1.2.4 情感渗透

新媒体营销的基点在于关系。你跟我有关系, 你才愿意接受我的信息、观念、产品。媒体与用户建立“关系”才能够触发他们的行动, 触发行动是人们对于营销的反馈, 是对营销效果判断的一个标准。情感是建立并维护“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新媒体营销中常常会发现“情感渗透”。 《新周刊》杂志通过建立“机构微博”与其读者建立联系并营销内容与刊物。在微博上, 它每天早、晚都会发一条励志的话语, 再加上“早安朋友”、“晚安朋友”之类的问候语, 有效地帮助《新周刊》与网友建立情感链接, 增进用户对其品牌及其举办活动的认知, 很好地延伸并拓展了自我价值。

2 南京旅游演艺市场营销现状——以《夜泊秦淮》为例

我国以旅游游客为观众的旅游演艺活动, 最早可以上溯到20世纪80年代。它是一种满足旅游消费者求乐、求美、求新、求知欲望的文化创新。进入21世纪之后, 国内旅游景区大型演艺活动风起云涌, 各地陆续推出的品牌项目如杭州的《宋城千古情》、广西的《印象·刘三姐》、云南的《印象·丽江》、杭州的《印象·西湖》、湖北的《盛世峡江》等, 均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亮点和时尚。

然而就在旅游演艺蓬勃发展的今天, 南京的旅游演艺发展却相对缓慢。南京第一个旅游演艺产品就是由秦淮区政府斥资打造的《夜泊秦淮》大型水上实景演出, 虽然自面世以来几经改版, 然而其影响却与《印象·刘三姐》等一批成熟的旅游演艺品牌无法相提并论。经调查研究, 该产品在营销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节目主题不突出。从2007年就开始上演的白鹭洲公园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夜泊秦淮”已于2012年4月改版, 新版节目已正式开演。此次改版后的演出共分5个篇章, 由10个歌舞节目串联起来, 都以发生在秦淮河畔的传说典故为主题, 演出时长约55分钟, 增加了一个全新的节目《金榜题名》, 反映夫子庙一带深厚的科举文化, 并对《秦淮花灯》、《红楼旧梦》等4个节目的舞蹈和音乐进行了再创作, 更新了部分道具、灯光。还同步推出了几处各具特色的分散式景点演出, 进一步丰富了秦淮河的夜间游览路线。但目前的演出主题设计还不是十分突出, 因演出包含的节目内容较多, 涉及了六朝、南唐、明清等多个时代的多个典故, 不容易让游客有深刻的印象, 难以形成品牌优势。

二是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完善。《夜泊秦淮》作为南京唯一一场大型水上实景演出, 吸引了不少专业演出公司的注意, 也有不少专业的市场人士为其支招, 认为这场演出完全可以办得更火。从题材上看, 《夜泊秦淮》也具备这样的代表性。然而该演出是由南京市秦淮区政府斥资打造, 由于缺少完善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这台节目始终缺少全方位的策划包装和市场营销。

三是营销方式匮乏。新版《夜泊秦淮》不仅演出时间有所加长, 演出的形式也更加丰富, 改版后的节目舞台效果较之前有较大提升, 但上座率却不高。据调查, 除了雨天, “夜泊秦淮”演出每晚都会上演, 一天的演出成本大约是2万元, 但自2007年开演以来, 赢利状况并不理想,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营销方式上。《夜泊秦淮》演出的观众主要面向团队游客, 一直以来都是和旅行社合作, 但因为利益问题, 目前旅行社推荐《夜泊秦淮》的热情并不高, 导致其客源非常有限。

3 旅游演艺市场营销的新媒体策略

Web 2.0技术的兴起以及新媒体的出现, 使营销学中“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得到了技术上的支持, 定制化营销真正成为可能。在旅游市场“散客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 旅游演艺市场也必须扭转营销观念, 开展新媒体营销。

3.1 微电影

近段时间, 微电影凭着更具吸引力、更具亲和力、更具可看性、更具传播力的优势, 一经推出便受到了投资商的青睐, 并吸引了众多消费者。2012年4月10日, 澳大利亚旅游局协同亚洲人气巨星罗志祥、杨丞琳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 宣布澳大利亚首部旅游微电影《再一次心跳》, 于4月12日在中国内地及香港正式上线。该片将澳大利亚的人文风光以浪漫唯美的微电影形式呈现, 并由此拉开微电影数字营销的序幕, 借助名人号召力及网络宣传推广吸引更多大中华地区的消费者赴澳旅游。《再一次心跳》微电影第一支预告片于3月28日在土豆网活动专区首播后, 其浏览次数迄今已突破160万, 新浪及腾讯微博转发评论量累计超过3万5千条。微电影在宣传上避免广告这样生硬的宣传方式, 而是采用了一种更加柔和的、将品牌信息融入到故事情节中的方式, 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品牌。

3.2 微博

现今, 除了新颖的微电影, 火热的微博也是很多企业所青睐的营销方式。微博即“微型博客”, 是一种可以即时发布信息的迷你型博客, 它方便快捷、传播广泛、分享及时, 如今相当风靡。微博营销是一种低成本拓展和主动管理目标客户的全新营销方式, 已经成为很多旅游机构关注的领域, 艺龙、芒果、真旅网前仆后继开通微博平台。据观察, 许多旅行社在微博中的内容更新几乎都是当月行程的最新报价。极富煽动性的话语, 每月不定期推出的优惠活动, 让足不出户的网友快速知道旅游资讯, 节省了大笔的平面媒体宣传费用。

3.3 微信

微博营销方兴未艾, 微信营销一夜之间已是巅峰重转气象万千。2012年8月18日微信公众平台上线, 首次允许媒体、品牌商及名人进行账户认证, 并给认证用户更多的手段向粉丝们推送信息。微信, 腾讯旗下的一款语音产品, 是当前比较火暴的手机通信软件, 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 可以群聊。例如, 当用户添加“星巴克”为好友后, 用微信表情表达心情, 星巴克就会根据用户发送的心情, 用《自然醒》专辑中的音乐回应用户。根据去年 (2011.11) 微信团队宣布的官方数据, 在5000万的用户中有活跃用户2000万, 而25~30岁用户估计超50%;主要分布在一线大城市, 最多的用户职业是白领 (超过24%) 。iOS / Android / Symbian 平台上用户分别占 25%、 25%、 50%, 而大部分微信用户都是从腾讯旗下各种产品过渡而来的。

3.4 SNS网站营销

SNS, 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即社会性网络服务, 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SNS营销, 随着网络社区化而兴起的营销方式。SNS社区在中国快速发展时间并不长, 但是SNS现在已经成为备受广大用户欢迎的一种网络交际模式。SNS网站作为社交平台, 拥有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络, 集聚了大量人气, 同时, 国内的SNS用户又以学生、白领人群为主, 网购意识非常强烈。如果能够通过SNS网站进行旅游产品的推广, 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SNS营销可以满足企业不同的营销策略, 有效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 实现目标用户的精准营销, 是真正符合网络用户需求的营销方式。

4 结 论

这是一个营销多元与变革的时代, 各种各样的营销模式充斥着市场,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 新技术对媒体的改变是基因性的、革命性的。旅游演艺市场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营销策略, 更加注重消费者人文层面、情感层面的感受, 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条件下, 为自己创造更大的效益。同时, 企业应该看到, 在新媒体时代, 营销没有定式, 创新没有止境。

参考文献

[1]王阜刚.发展我国网络营销问题的思考[J].辽宁经济, 2008 (1) :83-84.

[2]王乐鹏, 姚明广, 王奕俊.试论旅游企业的新媒体营销[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 (5) :31-32.

[3]王晓丽.旅游博客营销优势及应用分析[J].中国商贸, 2010 (6) :15-16.

[4]柴海燕.旅游地网络口碑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营销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9 (6) :104-107.

[5]王乐鹏, 李春丽, 王颖.传统旅行社开拓旅游度假市场的策略探讨[J].商业经济, 2010, 361 (21) :105-106.

[6]柴海燕.旅游电子商务Web2.0营销探析[J].江苏商论, 2007 (11) :56-58.

[7]孙丽坤, 魏丹.旅游企业网络营销互动模式探讨[J].江苏商论, 2010 (6) :71-73.

篇9:秦淮明月梦诗歌欣赏

古老的秦淮河畔,

垂柳青绦依然在春风里缱绻。

阳光温暖灿烂,

宁静地照在绵长的水面,

深情地描绘着旖旎的波光潋滟,

似乎在诉说着那诗情画意的从前……

曾经的.歌舞喧闹烟波画船,

都已消失不见;

曾经的鳞次栉比亭阁楼馆,

也已零落凋残。

是谁在故址上徘徊流连,

把那逝去的花柳繁华沉痛悼念?

岁月总会洒落太多的悲伤遗憾……

时光无情地把人世改变,

斗转星移,人非物换,

当那些温柔富贵乡里的甜蜜梦幻,

随着时代的交替变迁,

在冷雨寒雪中黯然消散,

顾往追昔总会生无数的幽怨……

金黄的圆月还会映照人间,

而风流灵秀的秦淮八艳,

早已栖息在历史的冗长画卷。

那些令人心醉的故事日益遥远,

唯有各种传说把昔日的美好流传。

无论我们如何沉迷留恋,

上一篇:《恐龙世界》观后感下一篇:人力资源风险防范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