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青溪》

2024-04-26

王维——《青溪》(精选11篇)

篇1:王维——《青溪》

青溪,青溪王维,青溪的意思,青溪赏析 -诗词大全

青溪

作者:王维  朝代:唐 〔一作过青溪水作〕

言入黄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

漾(一作演)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

清川(一作明)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

★ 王维鹿柴原文及翻译

★ 王维集校注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 《春泛若耶溪》原文翻译及赏析

★ 王维《鸟鸣涧》原文及赏析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

★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 古风·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 駉原文翻译及赏析

★ 三峡 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2:王维——《青溪》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鉴赏:

这首诗又题《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里。”说明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可见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蜒多姿。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声喧乱石中”,当溪水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

“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

“色静深松里”,当青溪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漾漾泛菱行,澄澄映葭苇。”,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

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一片葱绿,水过之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描摹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传达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机。

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青溪原是一条不太知名的溪水,景致似也无特异之处,却被诗人描绘得引人入胜。诚如王国维所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传达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表明自己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归宿的意愿。

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篇3:王维——《青溪》

一、乐的标准:“美”

本文对“音乐”这一概念的界定是:“美好的声音”, 或者说“噪音的对立面”。声音很难被清晰划分, 这只是一个较模糊的、不能称之为“定义”的界定, 但是这一界定或许并无偏颇之处。无论喜怒哀乐, 无论长短, 无论风格, 无论人声或自然, 带给人美的享受的声音, 皆可称为音乐。当然, “美”的具体判断标准会因人而异, 对“美”的认识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关于“美”的标准的讨论也从未停止, 但关于“美”的观念并非不能统一 (只是这“统一”容易流于宽泛, 而“美”本就不是可以严格定义的东西) , 真正的美是毋庸置疑的, 是有力量的, 是有无穷感染力和魅力的。回到王维的诗上来, 虽然读者没有“美是什么”的统一答案, 但是都不会否认诗中流淌出的音乐之美。声音使得整首诗浑然天成, 就像音符使得乐曲完整、流畅、和谐。因此, 本文把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描绘的大部分声音归入音乐的范畴。

二、乐的内容:自然之声与人造之音

声律一般分成韵脚, 旋律 (节拍) 和声调 (高低徐疾) 。 (1) 那么, 声音的内容可以作何种分类?下文尝试按声音的源头, 将其分为“自然之声”和“人造之音”两类来分析。

自然当然是山水田园诗的主角, 王诗中对声音的描绘也集中在自然之音。王维描摹最多的是鸟鸣, 如“万壑树参天, 千山响杜鹃” (《送梓州李使君》) , 遍山的杜鹃凄鸣渲染了忧伤的气氛;又如“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积雨辋川庄作》) , 黄鹂轻快的鸣啭似乎在为辋川庄的雨过天晴欢欣;再如“落花寂寂啼山鸟, 杨柳青青渡水人” (《寒食汜上作》) , 暮春时分的鸟鸣给渡过汜水的诗人平添了几分寂寥与黯然。鸟鸣似乎是山水田园里亘古不变的背景音乐。除了鸟鸣, 还有风声, 雨落声, 水流声, 蝉鸣声, 树叶的沙沙声……这些都是山水田园必不可少的标志性声音元素。如“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寒蝉本象征愁绪伤情, 这里却“一反常态”没有了伤感的色彩, 成为了挚友相聚时一段悦耳的配乐;又如“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 , 在峻峭山中流淌的泉水似在幽咽一般, 一个“咽”字准确描摹了泉水阻塞缓流的声音和情态。

王诗中除了有纯粹的自然之声, 还有人声或者丝竹之音。据《旧唐书·王维传》记载:“人有得《奏乐图》, 不知其名。维视一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 一无差。咸服其精思。”史书记载王维曾担任太乐丞, 精通音律的他具有深厚的音乐功底和很高的音乐造诣。平日里他爱抚琴吹箫, 如“松风吹解带, 山月照弹琴” (《酬张少府》) , 在松风里对月弹琴, 颇有乐趣;“吹箫凌极浦, 日暮送夫君” (《欹湖》) , 箫声里尽是对友人的依依惜别情;“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竹里馆》) , 抒尽心中逸气。除了乐器演奏的声音, 还有深山传来的低沉钟声:“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过香积寺》) , 还有兴之所至的歌唱:“复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还有人们的日常交谈:“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 ;还有远处传来的人声:“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鹿柴》) 。王维对人造之音的描摹在山水田园之外的题材中出现得较多些:如“秋槐叶落空宫里, 凝碧池头奏管弦” (《凝碧池》) , “健儿击鼓吹羌笛, 共赛城东越骑神” (《凉州赛神》) , 等等。

三、乐的写法:点到即止与有无相生

说到王维的声音艺术, 点到即止是其特点之一。和《李凭箜篌引》、《琵琶行》那样直接描写和铺陈声音的篇章不同, 在描写声音的时候, 王维大多是不写其声, 只写其动作或情态;或者说, 王维并未对声音进行详细的铺展与描绘, 只是含蓄和干净地点到即止, 停留在叙述这一层次上。不管是“山月照弹琴” (《酬张少府》) , 还是“吹箫凌极浦” (《辋川集·欹湖》) ;不管是“秋水日潺湲”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还是“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不管是“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 , 还是“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辋川集·竹里馆》) , 这些声音都需要想象来还原, 属于间接描写, 王维仅仅点到即止, 是读者完成了整个音乐的创作过程。这一过程并不难, 相反非常自然。由于王维画意渲染和氛围营造都极其成功, 读者犹如被带入王维时空的幽静山林, 在这一超然物外的世界里, 鸟鸣、风声、水声、丝竹之声都“各得其所”, 只等人们来体会;在这一时空里, 所有的音乐都已在心中。

这种点到即止的间接描写典型是风声。比如“松风吹解带” (《酬张少府》) , 只是描摹风吹的动态, 然而隐藏的音符———风声仿佛就在耳边;又如“隔牖风惊竹” (《冬晚对雪一壶居士家》) , 并未直说风声如何, 但风穿梭在竹林间的声音和竹林摇曳的沙沙声依旧扑面而来;再如“人闲桂花落” (《鸟鸣涧》) , 花落无声, 但却似乎可以隐约听到相伴的风声, 如此轻缓柔和。这些诗句没有直接描摹声音, 含蓄中别具韵味和诗意。

王维描摹声音的第二个重要特点是以声衬静, 有无相生。这不仅有环境的静, 还有心的静。有人称之为“此时有声胜无声” (2) 。明明是对声音的描摹, 却营造出悠远平和的境界, 收到空寂静谧的效果。如果不是在安静的山林, 怎会连最细微的声响都收入耳中?如果没有宁静的怀抱, 怎会注意到平常声音中的悠远意味?

以《鹿柴》为具体例子来分析。此诗的前两句“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响”有“回声”之义, 诗中不言“声”或者“音”, 而称“响”, 可见声音的清晰与悠扬往复。在偌大的山林里, 如何才能听清人语?声音穿越层层枝叶到达耳边时, 怎还明确可辨?不难想见, 这只能是由于山林之幽, 鹿柴之静。这种“以声衬静”的曲笔的写法, 非常精妙含蓄, 颇具意趣。这与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和《诗经·小雅·车攻》中的“萧萧马鸣, 悠悠旆旌”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诗句都有言外之意———表面上写有声响, 实际上是描写一派静谧。唐代著名诗僧、茶僧皎然在《辩体有十一九字》中说:“静, 非松风不动, 岤林未鸣, 乃谓意中之境。” (3) 赵山林先生注《鹿柴》时说:“人语响”是有声, “返影入”是有色。写“空山”不从无声无色处写, 偏从有声有色处写, 而愈见其空。诗人可谓深谙“有无相生”之理。这一点评精辟到位。“有无相生”是王维的声音艺术的精髓。从反面着笔, 有含蓄曲折之美, 令人回味无穷。

四、乐的意蕴:流淌的静与自由的禅

前文提到王维“有无相生”的技法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不动是静, 动亦是静, 动静是相对的。事实上, 没有不动的事物, 表现事物之静的最真实自然的方法就是使其处于动之中, 所谓“以动衬静, 使静更静”。王维写的是声音, 达到的却是宁静。又因为这种独特的写“静”手法, “静”又有了动态的效果, 不是沉默的、死气沉沉的“静”, 是有生命的“静”, 简直是一种“流淌的静”。

都是山水田园中并不罕闻的声音, 无甚特别, 然而它们

WENJIAOZILIAO

并非无生命的堆砌要素, 它们汇成通透的自然乐曲, 带给读者无穷的美的享受;美, 多半就是因为这种“流淌的静”。说到这种“静”的生成, 则不得不提“禅”。山林之静是人人皆能体会到的, 再烦躁的人也会受到这种的“静”的感染, 但这很有可能只是偶然的、暂时的变化, 是心情的静;王维诗中展示的是一种更深广意义上的、永恒的宁静, 是心境的静。这与王维的禅学修养有很大关系。王维曾被友人评价为“当代诗匠, 又精禅理” (4) 。诗人的心灵完全开放, 他与纯粹的自然交流, 内心享受极大的自由。在开放的心灵中, 人能与自然建立一种亲密关系, 由此体会到真正的内在的和平、心境的静。正如孙昌武先生在《禅思与诗情》一书中说的:“ (诗人的心) 像一面镜子, 它领纳万物而不乱光辉, 反而更表现出自身的明净。” (5)

禅意入诗, 本无法可循, 是天然自在的事情;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王维的声音艺术中一探禅味的踪迹来由。首先, 诗中描绘的声音主要是鸟鸣、风声、水流、人语、丝竹等, 它们本身就是宁静的承载, 或者说能引发与“静”和“远”相关的想象和感觉。其次, 王维的描摹极尽自然, 不事雕琢;告别浮艳, 返璞归真。真即是美, 美使得诗中的声音具有“音乐”特质。像音乐一般明澈纯净, 自由流淌。

王维通过点到即止和有无相生的手法, 达到“诗中有乐”的效果。“诗中有乐”使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一股流淌的静, 也带来更悠远的禅味与意蕴。综合王维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的身份, 我们不难理解他诗境、画境和乐境三境一体的诗从何而来。王维诗中体现的超越的精神与高远的境界, 无疑带给后人独一无二的珍贵的审美体验。若不能似王维一样有超高的艺术造诣、打通五官、禅入诗境, 能循着他的踪迹聆听山水清音, 也是乐事一桩。

参考文献

[1]葛杰选注.王维孟浩然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2]杨仲义.汉语诗歌文化学.学院出版社, 2008.

[3]蒋伯潜, 蒋祖怡.诗.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7.

[4]周振甫.周振甫讲古代诗词.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篇4:青溪铁厂话沧桑

那是110多年前的事了。

公元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二月二十九日,上海《申报》登了一条贵州新闻:“贵州巡抚潘霨因该省地瘠民贫,尺寸皆山,请派员开铜、铅、煤、铁、硝磺各矿,以裕国而便民,拟定章程数条入奏,此折已交户部核议,大约准如所请云。”

这便是贵州青溪铁厂的由来。

19世纪80年代,遥远的贵州爆出这条新闻,上了当时全国性最大报纸,这是理所当然的。只消翻一下《中国近代史》里的一连串中国第一代工业企业名单,就可以看到,当时洋务派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个个都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创始人,年年都有著名厂矿出现。而整个中国西部却未免过分沉寂。除了丁宝桢办了一个四川机器局、左宗棠在兰州设机器制呢厂外,数十个新兴工厂都集中在江南和沿海。忽然,传来贵州创办青溪铁厂的消息,自然招人注目。何况,这个青溪铁厂比张之洞后来创办的汉阳铁厂还早3年。

青溪铁厂是贵州开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当时贵州巡抚潘霨有份几奏折,可算是贵州最早的重新认识省情的宣言书。潘霨是受洋务派影响较深的官员,见事较快,他在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十一月的奏折上,就明确提出:“黔省矿产甚多,煤铁尤甚。如能开采合法,运销各省,可免购自外洋。”第二年,他又进一步分析了开发贵州地下资源,特别是开发青溪铁矿的意义。一是国家创立海军,制造铁船、铁路,急需煤铁;二是黔省“跬步皆山,处处产煤产铁”,“货弃于地,殊可惜也”;三是镇远据沅江上游,产品水运往湖南入长江,宜于优先开发。

对于贵州筹办青溪铁厂,中央朝廷的态度先是积极的。光绪皇帝就贵州巡抚奏折作的批谕是:“即着该署抚详细体察,认真开办,无得徒托空言,”似乎有点“真抓实干”的味道。

在19世纪80年代,贵州工业人才奇缺。但青溪铁厂总调度潘露,还算适当人选。他是上海制造局候选道员,“精通化学”,是潘霨的胞弟。他负责总办青溪铁厂的筹建工作。成套的机器设备从英国引进。到上海后,那么重的机器,当时又无现代起重设施,装船启运,沿线“立架按件起重”;由湖南常德而上,滩高水险,又按件“起驳”,总算安抵镇远青溪。从上海聘请的英法工程师5人和江浙技师、工匠也如期到达。本省招收的固定工千人,采运矿石煤炭的临时工5千人,也都到岗。占地60亩的厂址,其规模在当时全国亦为罕见,厂房全部建成。1890年6月初,铁厂正式出铁。

投产两个月,铁厂面临许多障碍。首先是资金困难,原计划招募商股30万银两,结果只招到商股10万两(省内外各半)。潘霨只得“挪用公款十九万二千两”,并拟借“洋款三十万两”,又怕垫支无力偿还,终不敢接受洋款。其次是煤品位太差,出现“炉塞”。潘露与洋矿师探知,湖南湾水地方煤质优良,提出在湖南黔阳设分厂,把青溪炼出的生铁,运到黔阳炼熟铁,水运价廉,不失一法。这一计划又因碰到颟顸的“大府”官僚顾虑重重不批准而告吹。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潘露心力交瘁,积劳病故。后来,一度打算将机器设备转给湖北接办,湖广总督张之洞听说青溪炉塞停工,不知公款实欠多少,洋款有无把握,对接办表示冷淡。于是,原先雄心勃勃的潘霨,转为只图收缩,希望还清公款,自己脱身。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也正是中国最大的汉阳铁厂上马之时,潘霨却“因病奏请开缺”。他对友人叹说:“在黔创办铁厂,用帑三十余万,而未见成效。黔中同僚诟病,家人亦非笑。”

其间,各方也曾试图挽救青溪厂。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由贵州候补知府曾彦铨接办,拖三年又停产,曾彦铨被革职查办。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派上海道员陈明远继续承办,“几年下来厂房、炼炉机器等反而损失殆尽”,陈明远被京官控告而遭撤职。从此,青溪铁厂真的寿终正寝了。潘霨因数十万两,白银无法归还,终于吞金自杀。

筹办5年,接办7年,承办12年,累死了一个总调度,自杀了一个巡抚,革职了两个继办人,“黔省实业界经此挫折,乃多年不能复振矣”。

谈起青溪铁厂,过去当作光荣史一例者居多。有人说“咱们祖先也曾阔过”;也有人说“贵州从来就办不成什么大事”,都未免偏颇。无论如何,青溪铁厂总是贵州开发史上有意义的个案,值得人们梳理、反思和总结。(本文有删节)

篇5:古诗青溪王维带注音

古诗青溪王维带注音版,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一起学习一下古诗青溪王维带注音版吧!

古诗青溪王维带注音版

qīng xī

青溪

wáng wéi

王维

yán rù huáng huā chuān , měi zhú qīng xī shuǐ 。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suí shān jiāng wàn zhuǎn , qù tú wú bǎi lǐ 。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shēng xuān luàn shí zhōng , sè jìng shēn sōng lǐ 。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yàng yàng fàn líng xìng , chéng chéng yìng jiā wěi 。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wǒ xīn sù yǐ xián , qīng chuān dàn rú cǐ 。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qǐng liú pán shí shàng , chuí diào jiāng yǐ yǐ 。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古诗青溪王维阅读答案

1.这首诗透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最后四句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

2.前人曾点评说“喧”“静”二字俱极深妙,请具体说说这两个字的深妙之处。

阅读参考答案:

1.诗歌表现了作者淡泊恬静、闲逸超脱的.情感。“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夙愿,心境、物境在这里融合为一。“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表明自己的归隐之意。

2.“喧”字写出了溪水流经山间乱石中时水流湍急的状态,造成了强烈的声感,是以声衬静。“静”字写出了松林的茂密、安谧。这一联中一动一静,声色相通,表现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极富意境美。

古诗青溪王维带注音版,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一起学习一下古诗青溪王维带注音版,古诗青溪王维阅读答案,古诗王维青溪诗赏析吧!

古诗王维青溪诗赏析

篇6:王维《青溪 / 过青溪水》

溪水随着山势,百转千回,经过的路途,却不足百里。

水声在山间乱石中喧嚣,山色在深密的松林里幽静深沉。

水草在溪水中轻轻摇荡,芦苇清晰地倒映在碧水之中。

我的心一向悠闲,如同清澈的溪水淡泊安宁。

篇7:王维——《青溪》

咏青溪石壁

作者:陈与义朝代:宋 青溪宜晓日,曲处千丈晦。

天开苍石屏,影落西村外。

虚无元气立,明灭河汉对。

人行峥嵘下,鸟急浩荡内。

向来千万峰,琐细等蓬块。

老夫倚杖久,三叹造物大。

惜哉太史公,意短遗此快。

篇8:王维尚武人格的成因

一.雄豪炽热的英雄意识

唐代的文化背景孕育了王维的英雄意识, 王维赞美英雄, 又以英雄的壮举激励自己。而自己又成为殷璠《河岳英灵集》中的英灵, 殷璠编盛唐人诗集, 取名《河岳英灵集》, 乃因“王维、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 皆河岳英灵也。”

诗人在《夷门歌》击节赞叹的并非是侯赢的“奇谋”, 而是他身上“英雄”的光辉。

七雄雄雌犹未分, 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 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 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 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奇谋, 意气兼将身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 七十老翁何所求?

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大军救赵, 因畏惧秦国, 留兵邺城 (今河北临彰县境) 不动, 信陵君几次催魏王进兵。魏王不听。侯赢向信陵君献计, 让他盗取兵符, 带朱亥去夺取晋鄙的军队, 然后去救援赵国。信陵君依计而行, 侯赢则实践了他事先许下的诺言, 在估计信陵君到达晋鄙军中的时候, 北向自刎。《史记》记载的侯赢, 是身负奇谋的隐士, 也是慷慨磊落的“英雄”, 在这首诗里, 《史记·游侠列传》称赞游侠“其言必信, 行必果, 不爱其躯, 赴士之困, 既已存亡死生矣, 而不矜其能, 羞伐其德, 盖亦有足多者焉”。面对礼贤下士的信陵君, 侯赢尽心竭智, 甚至以生命相报, 以解救其困厄, 这种无贵无贱, 肝胆相照的义气, 就是“英雄”最可贵的品质。“英雄”之风在盛唐时代十分流行, 许多诗人激昂磊落的声音中, 我们时常可以感受到视万乘若僚友, 平交诸侯的“英雄”之气。突出形势的急迫和侯赢对信陵君的豪侠之风。信陵君礼贤下士, 侯赢为之舍身, 将侯赢肝胆相照的英雄之风, 表达得淋漓尽致。由于用笔精到, 语语传神, 因此全诗在寥寥数语中就可以大开大阖, 形成陡健的气势。

《老将行》中老将尽一心报国有万死的精神,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英雄的崇高境界。

少年十五二十时, 步行夺取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

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 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 虏骑崩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

李广无功缘数奇。自从弃置便衰朽, 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雀无全目, 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

门前学种先生柳。苍茫古木连穷巷, 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 不似颍川空使酒。贺兰山下阵如云,

羽檄交驰日夕闻。节使三河募年少, 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 聊持宝剑动星文。愿得燕弓射大将,

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 犹堪一战立功勋。

诗中描写老将军被朝廷弃置以后的凄凉生活, 他得不到朝廷的任用, 体力和精力都很快衰朽, 隐居乡间, 无人相问, 生活也十分萧条贫困, 每天只有对着敞开的窗户, 看远处的寥落寒山。一个当年驰骋疆场、指挥千军万马的神武将军, 在弃置的凄凉之中, 只有眼看着光阴蹉跎, 自己一天天走向衰老。在这里, 我们不能不感叹诗人高妙的诗艺, 一句“寥落寒山对虚牖”, 就使我们无比真切地体会到老将在弃置之中, 精神上绝大的寂寞和生活的清寒与萧条, 再想想出现在全诗前半部的那个转战南北的矫健形象, 怎能不让人感慨嘘唏。然而难能可贵的是王维并没有让老将的弃置之悲走向颓唐, 虽然被世人遗忘, 但他还是“壮心不已”, 尽管自己遭遇不公, 但他不想学灌夫使酒任气, 发其一己之悲。当国家战事再起, 他也做好了准备, 把铠甲擦得雪亮, 重操七星宝剑, 准备重上疆场。他不是恐惧寂寞, 更不是要为自己邀取功名, 他是不能忍受国家被外族侵略的耻辱, 要马革裹尸, 捍卫国家。不计私利, 动以公义, 这正是盛唐精神中最动人的旋律, 在目睹和经历了社会的不公、人生的坎坷之后, 盛唐的进步士人还是多能以素风相勉励, 公义相期许, 而王维在这首诗中所热情讴歌的, 也正是这样一种英雄精神境界。

二.慷慨激昂的尚武精神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充满活力、强盛统一的朝代, 也是边塞战争较为频繁的时代。战争气氛的熏染, 进取精神的炽热, 游侠之风的盛行, 建功立业的渴望, 对王维尚武精神的形成和强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尚武精神对王维的价值取向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对儒家的经书采取了一种灵活通达的态度, 他跳出经学的束缚, 不再做皓守穷经、寻章摘句的儒生, 而是顺应时代的潮流, 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生实践。

王维于弱冠之年便投向了边塞诗的创作, 如鲍照一样从史籍中直接吸取题材。《夷门歌》则对侯赢的侠胆义举推崇至极, 实质上是诗人的但遇知音而不惜以死相报的侠义精神的投影。《燕支行》为我们展示了诗人崇尚武功的生动材料, 抒发的是一种仗气报国、建功立业的豪壮抱负。《燕支行》歌咏汉家天将云:

汉家天将才且雄, 来时谒帝明光宫。

万乘亲推双阙下, 千官出饯五陵东。

誓辞甲第金门里, 身作长城玉塞中。

卫霍才堪一骑将, 朝廷不数贰师功。

赵魏燕韩多劲卒, 关西侠少何咆勃。

报仇只是闻尝胆, 饮酒不曾妨刮骨。

画戟雕戈白日寒, 连旗大筛黄尘没。

登鼓遥翻瀚海波, 鸣茄乱动天山月。

麒麟锦带佩吴钓, 飒沓青骊跃紫骝。

拔剑已断天骄臂, 归鞍共饮月支头。

汉兵大呼一当百, 虏骑相看哭且愁。

教战须令赴汤火, 终知上将先伐谋。

此诗歌颂了汉家天将的勇武善战、所向披靡、立功报国的威武气概, 以崇敬赞美的笔调赞颂了“关西侠少何咆勃”的英雄气概。汉家天将的这一勇武凌厉的天威气势, 赴汤蹈火以杀敌报国的气概志向, 显得如此地毫无畏惧、所向披靡, 如此地凛凛生威, 令人为之肃然起敬。这即是一种“关西侠少”的气概与精神, 也是一种不畏艰难, 勇往直前, 慷慨报国, 建立不朽功业的尚武精神。时年二十一岁的王维写出了这一“关西侠少”的形象与精神, 这也正是他的“尚武精神”的外射与附丽。这一赞颂应该说是基于诗人慷慨激昂的尚武精神的。这一积极进取的精神, 也正是慷慨激昂的青少年人所常有的。

尚武精神往往是激昂的、坦荡的, 具有冲决一切压抑它的事物的蓬勃创造力, 因此在王维具有“尚武精神”的不少诗作里, 其思想内容的表述大都是明白坦率畅达的, 像清澈溪水中的沙石, 让人一眼即可看清它的情感的抒发也多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 让喜怒哀乐的情感迸发直露, 让豪情壮志流奔诗中。如“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的《陇西行》, 如《出塞作》的“居延城外猎天骄, 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硕时驱马, 秋日平原好射雕”。呈现出豪爽壮阔的情调意境, 洋溢着盛世的情怀。这类诗在其边塞题材的作品中尤其突出, 如“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的《观猎》诗如《使至塞上》的“征蓬出汉塞, 归雁人胡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等。

王维的尚武精神在诗中的表现比比皆是:如《少年行四首》。“出身仕汉羽林郎, 初随骡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 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 纷纷射杀五单于。”《送崔兰往密州勤省》的“鲁连功未报, 且莫蹈沧洲”。《济上四贤咏-成文学》的“宝剑千金装, 登君白玉堂。身为平原客, 家有邯郸娟。使气公卿座, 论心游侠场”。《从军行》的“旧暮沙漠垂, 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 归来报天子”。这是一曲战斗的悲歌, 展现将士奋勇出征, 浴血杀敌的英雄气概, 冲锋的号角, 悲鸣的胡笳, 嘶叫的战马, 迷漫的烟尘, 昂扬从容的情绪焕发着慷慨激昂的尚武精神。

英雄尚武精神实质上源于诗人人格生命中的一种刚大, 也就是一种人格追求。李纲曾说:“士之养气刚大, 塞乎天壤, 忘利害而外死生, 胸中超然, 则发为文章, 自其胸襟流出。……” (《道卿邹公文集序》) 。因此, 正是因为有盛唐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时期, 才使王维认清时事, 关怀生命, 形成了一种自强不息, 坚忍不拔, 建功立业的英雄尚武精神。王维的英雄尚武人格表现了鲜明的盛唐时代精神的特征, 而作为独具特色的诗人, 本身传承着盛唐时代精神, 他的多方面的成就, 是自身内在的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人格基底与外在盛唐时代精神的哺育, 共同造就了这位全能的艺术家, 可以说盛唐时代才能出现王维这样的大师。

参考文献

[1].任文京.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冷成金.唐诗宋词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余恕诚.唐诗风貌[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4].李亮伟.涵泳大雅—王维与中国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2003.

篇9:王维——《青溪》

摘要:《青溪寇軌》之內容本載於《泊宅編》中,兩書內容理應同屬一類。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偏偏將《泊宅編》歸於子部小說家,將《青溪寇軌》歸於史部雜史,分為兩類。本文將嘗試分析四庫館臣此舉。文章採用文獻研究法,找出《四庫全書總目》、《青溪寇軌》、《泊宅編》、《漢書》等書加以研究,從而在了解《四庫全書》分類之準則、《青溪寇軌》之內容時有所裨益。

關鍵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青溪寇軌;泊宅編;分類;史部;子部

中圖分类号:G2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18-02

一、引言

《四庫全書總目》乃清代四庫館臣所編,規模龐大,堪稱納天下書籍為一冊,乃後世士人之上佳參考書。因此,我亦興閱讀之心。研讀後,頓覺此書分類甚為精妙,驚歎之餘寫下此文,望有助建立、增加各位對《四庫全書總目》之信心和閱讀動機,多加研讀,以增對中華古籍之認識。

二、《青溪寇軌》內容簡介

據《四庫全書總目》載,《青溪寇軌》主要記載宣和二年,青溪縣妖寇方臘作亂,童貫、譚稹等討平之事。文章後附兩則《論》。第一則《論》沒有署名,敘述魔教的由來。第二則《論》署名容齋,詳細敘述致亂的緣故。並且記載當時韓世忠為王淵旗下的將士,潛行青溪縣谷中,詢問野外的婦人,得知前往方臘寇穴的路徑,隨即挺身前往,數次涉險後直搗黃龍,格殺數十人,擒拿方臘而出。又敘泊宅翁(方勺)記妖寇歷史之事,由於當時蘄王(韓世忠)尚未有名氣,所以在《青溪寇軌》中略而不敘。另外,作《青溪寇軌》時仍有許多貪官、小人在朝,方勺寫方臘等人的陰謀時存有很多忌諱,所以削除這部分的內容而不記載。最後亦道出寫作、出版《青溪寇軌》的目的,是要警戒後世侍奉民眾的官員,不要作亂。[1]

而文章所敘之魔教,則是以張角、張燕之輩為首的教派。他們託天師道陵為遠祖,立祭酒治病,使人出米五斗而病遂愈,謂之五斗米道,迷惑百姓信奉此教。

至於方臘致亂之緣故,大致因當時貪官、小人橫行,官員所行全屬貪妄,以致賦役繁重,民不聊生,農桑亦不足以應。於是方臘趁民怨四起之際,籠絡人心,以反朝政。[2]

三、論《四庫全書總目》對《泊宅編》和《青溪寇軌》的分類

據《四庫全書總目》載,《泊宅編》納於子部小說家[3],而《青溪寇軌》納於史部雜史[4]。《四庫全書總目》謂《青溪寇軌》:「是編記宣和二年青溪妖寇方臘作亂,童貫、譚稹等討平之事,原載勺《泊宅編》中。曹溶摘入《學海類編》,因改題此名。」。[5]既然《青溪寇軌》原載於《泊宅編》中,其內容理應與《泊宅編》屬同一類。但《四庫全書總目》偏偏將《泊宅編》納於子部小說家,反觀《青溪寇軌》就納於史部雜史。四庫館臣如此分類,定有緣由。故現嘗論四庫館臣為何行此分類。

《漢書·藝文志》載:「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6]班固認為小說家者,應會道聽途說,知街談巷語。而《四庫全書總目》評《青溪寇軌》時提,與《宋史》不合處,蓋傳聞異詞,[7]即《四庫全書總目》認為《青溪寇軌》載有宋時民間傳聞。換言之,《青溪寇軌》符合《漢書》對小說家的定義,可以歸類為子部小說家。又,《四庫全書總目》敘述《泊宅編》時提到,「然其間遺聞軼事,摭拾甚多,亦考古者所不廢。」,即《四庫全書總目》認為《泊宅編》載有許多正史遺漏的,在宋欽帝年間的傳聞和散帙的事情。而由此可見,《泊宅編》亦符合《漢書》對小說家的定義,可以歸類為子部小說家。

但《四庫全書總目》偏偏將《泊宅編》納於子部小說家,而將《青溪寇軌》納於史部雜史,有何理據?眾所周知,史部所載,理應為事實。而以個人好惡扭曲事實之書,不可稱史。因此在我看來,兩書分類之異,皆因兩書內容失實程度之別。

《四庫全書總目》評論《青溪寇軌》時已指出其失實之處,「所述睦州之陷,及譚稹之為兩浙制置使,劉延慶、王稟、王渙、楊維忠之功,皆與《宋史》不合,蓋傳聞異詞。」[8]。但《青溪寇軌》錯漏的內容,僅約百五字而已,大致為文中的「朝廷遣領樞密院童貫、常德軍節度使譚稹二中貴率禁旅及京畿(……)」和「翌日,宵遁,大兵入城。當是時,少保劉延慶由江東入至宣州涇縣,遇賊偽八大王,斬五千級,復歙州,出賊背。統制王稟、王渙、楊惟忠、辛興宗自杭趨睦,取睦州,與江東兵合,斬獲一百七十裡,生擒方臘及偽相方肥等、妻邱、子亳二太子等凡五十二人」[9]。而《青溪寇軌》全文共4006字,除百五字外,餘皆與正史合。四千字中有百五字之錯漏,錯誤率僅為3.7%,而正確率高達96.3%,以民間士人編撰野史的角度來看,這些許錯誤還是可以原諒的。

而且,從寬鬆的評論角度來看,《青溪寇軌》中被四庫館臣認為與《宋史》不合的內容亦可為《宋史》之細節補充,並沒有歪曲史實。如《青溪寇軌》載的「劉延慶遇賊偽八大王,斬五千級;王稟、王渙、楊惟忠、辛興宗等人與江東兵合,斬獲一百七十裡。」均是對《宋史》:「諸將劉延慶、王稟、王渙、楊惟忠、辛興宗相繼至,盡復所失城。」的細節補充。只不過四庫館臣從嚴格的評論角度來看,《青溪寇軌》記載的內容在《宋史》中找不到,於是便評為“與宋史不合,蓋傳聞異詞。”。

總括而言,《青溪寇軌》的失實程度可謂甚低。《四庫全書總目》評《青溪寇軌》亦謂:「《宋史韓世忠傳》載其平青溪之功,與此所載合,當即據此載入也。」。[10]因此,《四庫全書總目》將《青溪寇軌》納於史部雜史。

但反觀《泊宅編》,則多以個人好惡扭曲事實之處。據《四庫全書總目·《泊宅編》三卷》載:「至宗澤乃其鄉裡,而徽宗時功名未盛,故勺頗譏其好殺,則是非未必盡允。又袁文《甕牖閒評》據《欽宗實錄》,知欽宗即位之日,王黼入賀,已敕閤門使勿納,即貶崇信軍節度使,賜死於路,而勺仍記其有從幸龍德宮獻詩,識者指以為讖事,則記載亦或失實。」[11]。可見方勺作《泊宅編》時,為譏諷而譏諷,刻意扭曲事實。明明欽宗即位時不許王黼入賀,但方勺仍於《泊宅編》寫王黼有幸於龍德宮向皇帝獻詩,來諷刺宋欽宗聽盡奸臣廢言。這種完全扭曲史實的寫作方式,可謂失實程度高矣。因此,《四庫全書總目就《泊宅編》,因個人好惡而記載失實,論是非而不盡誠,決定將《泊宅編》編入子部小說家,而非史部雜史。換言之,四庫館臣認為《泊宅編》僅為方勺虛構之內容,而《青溪寇軌》為方勺所記之史實。

總括而言,《泊宅編》和《青溪寇軌》原本皆可納於子部小說家。惟《青溪寇軌》因其失實程度甚低,又於《宋史》有所補充,故納於史部雜史。反觀《泊宅編》則失實程度甚高,不可納於史部,故納於子部小說家。

四、結語

綜合以上,可見四庫館臣對書籍的分類是十分考究和嚴謹的。《四庫提要》乃一部大書,由一本大書中挑出些錯誤還是相對容易的。所以後人閱覽此書後提出不少指正,有成書者,如余嘉錫之《四庫提要辯證》。但這些錯誤並不能掩蓋《四庫提要》之參考價值,由文中之論述亦可見《四庫提要》之嚴謹考究,望此文能增諸位閱讀《四庫總目》之動機,從而提升對中華古籍之認識。惟是次成文倉促,對《泊宅編》一書理解未深,以致論述多引《四庫提要》之辭。故望下次再作有關研究時,能改進此點。而將來亦會思考曹溶為何會將《泊宅編》的部分內容納入《學海類編》,並題名為《青溪寇軌》。難道是曹溶獨具慧眼,一早看出《青溪》之史實價值?這一切仍待考究。

引用文献:

[1](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頁468。

[2](宋)方勺:《泊宅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頁110-112。

[3](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頁1194。

[4](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頁468。

[5](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頁468。

[6](漢)班固著:《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11月),頁1745。

[7](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頁468。

[8](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頁468。

[9](宋)方勺:《泊宅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頁108-109。

[10](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頁468。

[11](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頁1194。

篇10:王维——《青溪》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作者:李白朝代:唐 青溪胜桐庐,水木有佳色。山貌日高古,石容天倾侧。

篇11:民办青溪小学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校紧紧围绕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坚持以“德育为先,质量中心,安全至上,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全面使用上海二期课改教材,切实更新教学观念,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以德育为先导,推动规范化建设

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确立了“立足常规,培养习惯,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德育工作思路,不断探索德育方法,不断创新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

1、建立学校德育领导组织,以制度化推进德育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一是学校成立了德育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根据学初制定的德育计划,专人专项负责实施,使各项德育活动有效开展。在开展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并制订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要求。二是充分整合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积极构建多维式的教育网络,形成学校、家庭、社区联动互补的德育格局。三是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我们不断完善和健全了工作一日常规,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度,逐层签订安全责任状,经常性的对师生进行交通、用电、用水等安全教育,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真正做到安全无小事,预防应为先,时刻绷紧安全这根

弦。着力落实了值日教师定点、定时、定岗对学生活动全方位监控和上下学路队护送等安全措施。针对家长自行拼车让孩子上学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我们先后三次发了《告家长书》,提醒和劝阻家长不得使用无营运资质的黑车和搭乘超载车辆,并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主管部门,通过学校、家庭和主管部门的倾力合作,我校再次创造了安全事故为零的记录。

2、优化德育措施,拓展德育教育的载体和渠道。一是坚持每周一升国旗制度,并对国旗下讲话内容实行严格把关,确保国旗下讲话有教育质量,达到育人的理想效果;二是严格执行班级“百分考核”。从安全、纪律、卫生、学习、活动等方面量化班级管理工作,实行每周一总结,公布各班级考核成绩,颁发“流动红旗”,以此激励先进,增强班级荣誉感。三是坚持每周五的班队活动教育,力求做到每次活动有主题、有方案、有组织、有检查、有效果,并鼓励创造性开展德育教育;四是充分利用红领巾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设施,对学生进行“饮水思源”、“我是学校小主人”、“我的荣誉我争取”等主题教育;五是坚持每月的班主任工作研究制度,对班级管理好的做法进行交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促进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创新德育活动内容,增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是以各种节假日、重大纪念日为载体,开展德育系列活动,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重阳节之际,各班级开展“我向老人献份礼”为主题的手工绘画制作;国庆节举行“我用慧眼看身边”征文比赛、美文

比赛和唱响红歌活动;十一月,学校开展了“争做文明好少年”活动,学生通过学习文明用语,掌握了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对此学校进行了班级评比、年级评比、校级评比,评比中涌现出一大批行为规范优秀生。二是拓展体验教育,请法制校长、校外辅导员来校讲座,通过专题讲座使学生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组织观念、强化法律意识,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夯实基础。三是积极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少先队组织每月一次,走进社区活动;帮助敬老院清扫卫生活动;“拒绝零食,从我做起”的签名活动;突发事件预防演练活动;走进大自然,体验生活的秋游活动。这些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提高了能力,为培养良好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教学为中心,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理念。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并确保上好各类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我们全面使用上海二期课改教材,在教育观念上进行较大的转变,拓展型探究型的教学方法逐步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在教学业务管理上除了加大平时常规教学检查力度以外,我们还十分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转化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将探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纳入到业务考评之中,以促进教学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2)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教育素质。本学期,各部门密切配合,科任教师积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开展了校园经典诵读比赛、阳光体育、广播操比赛、优秀作文比赛、美字美图比赛,手工制作劳

技展示、摄影我也行活动,学校成立的《青青草文学社》上已有几十名学生发表了作品,通过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教导处于学初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上海市二期课改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握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制订了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课堂教学,在常规管理中,坚持“一查、二访、三看、四通报”的教学月查制度和领导推门随堂听课制度,并鼓励教师随堂听课,学校积极开展了优质课、研讨课、观摩课活动,认真组织评课交流,力求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业务水平。教导处还十分注重月考、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质量检测,对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横向评比,学校同类评比,把评比结果纳入教师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重视教学反思,提高业务水平

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导处要求教师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反思。教学前,反思教材、学生、教法三大教学要素,使教学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教学中,要求及时、自觉地对师生的行为进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重心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通过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4、创新教育实践,营造浓厚的教育教学氛围。学校开展了“读

书体验快乐”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同时学校加强体、卫、文艺工作的教学与管理,注重“两课两操”质量,加大卫生管理力度,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坚持做好卫生宣传、疾病预防工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动,坚持语、数、综合教研组每月一次的教学研讨活动,并力求做到目标明确、形式多样、人人参与、务求实效。并依托青村镇公办学校结对的优势,“派出去,请进来”,学习当地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我校还加盟了育秀实验学校的联盟体系,签订了青年教师的带教协议。接受青村小学支教干部和骨干教师的帮扶指导,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把握上海二期课改理念,走出去观摩优质课,并将收获带回来传给其他教师,以求共同进步。

三、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学校以多种形式学习宣传师德师风建设“五不准”,积极倡导“五提倡”,要求教师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坚持写好心得体会。我校高春光等教师的多篇师德征文被刊登在《荻花》国际刊物上,并荣获特等奖。在2011年11月民办青溪小学市级督导评估中,我校的师德建设工作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连续两年来,我校无一例教师有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大家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工作,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言行塑造师德形象。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看到了取得的成绩,总结过去的一年,也发现了许多不足,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会把各项工作做得更细更好。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王维——《青溪》】相关文章:

《青溪》 唐 王维04-13

王维《送别》05-07

述王维范文05-15

王维相关范文05-17

王维作品范文05-17

鹿柴作者王维04-08

山中王维古诗04-09

竹里馆 王维04-23

鹿柴王维古诗范文05-29

王维诗词赏析范文06-02

上一篇:护士专业毕业生的医院实习报告下一篇:一现昙花作文450字